时间:2023-05-30 08:52: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杨修之死读后感,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阅读是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广泛的和一定数量的阅读,只依靠教科书那点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只是纸上谈兵。
《新课程标准》也要求语文老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时一味规定学生读什么书,读多少书,学生并不一定能愉快地接受。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课外阅读习惯,必须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呢?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这块阵地,对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课堂设疑,促进兴趣
课堂教学是课外阅读的指南,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我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根据文本的特点,巧设悬疑,从而激起学生课外阅读的欲望。比如我在教学《范进中举》后,对学生说:“吴敬梓在这篇文章中刻画了范进这个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士人的丑恶的灵魂,他五十多岁才考中秀才,接着中了举人,大家知不知道,他后来还戏剧性的考中了进士。”说到这里,学生们个个都面露好奇的神情,想知道具体的情节。我进一步挑起学生的阅读欲望,接着说:“同学生们都知道‘到死都因多点一根灯草而不肯闭眼’这是在讽刺一个人吝啬,这个典故也是出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但是具体的情况老师也记得不怎么清楚了,同学们可以利用课外课时间到图书馆去借阅一下,这是一部很好的讽刺小说,同学们看了后可以给我讲讲。”一周以后,我了解到一部分学生正在阅读这部书,偶尔还听到有学生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讲述着书中的精彩情节。类似这样的情况,在我的课堂上会经常出现。课堂不单单是传授书本知识的平台,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媒介,如果我们老师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引导,势必会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二.感情朗读,激发热情
有感情的朗读,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欣赏水平,更能让学生在富有音乐美的朗读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根据文本的特点,朗读的形式不拘一格。在教学古诗词时,我会先范读,读出如痴如醉之状,再让学生反复诵读,读出诗的意境,读出诗的韵律;在教学散文时,可以配乐配画朗读,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在教学小说时,采用的形式更多,如在教学《变色龙》时,我会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在教学《杨修之死》、《智取生辰纲》时,我会让学生在自由阅读后听单田芳的评书,让学生感受名著的魅力……总之,教学中不拘一格的朗读,可以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感染,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还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教给学生朗读技巧,可谓一举多得。
三.榜样示范,激起共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语文老师要以自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注意力。要学生多读书,老师自己首先要多读书,要学生爱读书,老师自己首先要爱读书。老师读书时所流露出的激情和快乐,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学生读书时,我也读,并且读得声情并茂;我还常利用课堂前5――8分钟时间给学生读报纸,读杂志,读名著中的精彩片段;给学生讲历史故事,名家读书故事,文学典故;给学生讲述自己的读书收获和体验。老师的榜样示范、现身说法,不但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还能对学生课外阅读起到指向作用。
四.交流评价,营造氛围
《新课程标准》也要求语文老师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活动,考察学生的阅读量、阅读面以及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开展交流评价,是营造人人爱读书的氛围的有效形式。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定期地开展阅读交流会,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读书的方法和经验,谈自己的读书心得和体验,谈自己的读书内容和见解,在会上展示学生的读书笔记、读后感、课外习作。老师要及时作出评价,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身边的榜样最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交流互动过程中,就会潜移默化地增强课外阅读的兴趣和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立足课堂阵地,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我们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来抓,大胆地进行探索和尝试,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成绩,一定会培养出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打造出学生深厚的语文功底,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必将出现精彩纷呈的良好局面。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浓厚的阅读兴趣一旦形成,其活跃的思维、个性化的品格所带来的效应,远远不是我们单纯的语文教学所能达到的。课外阅读既有利于巩固、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发展和提高口头、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又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收集信息,开阔眼界,规范语言,在广收博采中汲取养分;更能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意志品格得到培养,审美情趣得到陶冶,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可见,课外阅读教学作为一种大语文教育观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教育现状呼唤课外阅读
就目前情况来看,中学生课外阅读存在很多问题,基本上处于盲目、无序、随意的状态。
1、阅读方法不当而导致不会读、不想读。拿起书来,无从读起,不会吸收,不知消化,没有收获,也没有尝到阅读的乐趣,所以不想读。随着电视、电影、网络的不断发展,我们的学生更不愿用大量的时间,去面对枯燥乏味的文字,所有的课外学习时间几乎被其他的媒体所占据,从而使本来就不足的课外书也积满了灰尘。
2、没有时间读。此因教师、家长留给学生的作业过多所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减负的同时,大量的习题、重复的练习,仍充塞了学生的空间。
3、没有书读。学生喜欢的、高质量的、紧跟时代的课外书籍十分缺乏;学校的图书室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只在数量而未在质量上进行图书配备,大大影响了学生的阅读量;家中没有藏书,或者没有合适的书。究其原因,一是图书资源极其匮乏。二是市场上的课外书越来越贵,少则十元左右,多则上百元。如果要大量购买,学校根本就承受不起。许多家长也都表示,虽然每次进城都要到书店转一转,可孩子喜欢的书往往因为太贵而不得不放弃购买,孩子只能望“书”兴叹。三是许多学生家长,没有经验,在择书时有些盲目,或是书目过于单一――许多家长以买作文选为主,阅读面狭窄;或是盲目听从孩子的意见,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或是干脆放任自流,造成了一些有害的书籍也出现在孩子的书桌上。
4、不懂选择阅读的内容,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读哪些书好呢?学生很迷茫,而且个体差异大,面对这种问题,要让学生明白,只凭个人兴趣而不考虑知识需要的阅读,最终会导致发展不平衡,知识严重倾斜。
三、科学方法引领课外阅读
1、让学生有书读。我们挑选较好的图书,利用图书箱的形式在教室内设立图书角,每月更换一次,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图书资源供学生借阅。我们还利用家长会等机会,经常向家长宣传让孩子多看课外书的重要性。针对有些家长不知道何种课外读物适合自己孩子阅读的情况,同时也为了避免一些不良读物对学生的影响,我们列出一些刊物名称供家长参考,使每位家长所购买的书少而精。然后,发动学生推荐自己拥有的最喜欢的一本书,存放在图书角,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互相借阅,达到资源共享,从而使家长花较少的钱让子女看更多的书。
2、让学生有兴趣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大部分学生的自觉主动性很差,思维能力相对薄弱,在短期内形成读课外书的浪潮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他们的兴趣。
(1)教师的阅读情感对于学生有着极为重要的熏陶作用,教师的阅读对学生有着一种巨大的感染力,能使学生从中发觉读书的乐趣,从而点燃起阅读的欲望。陶行知先生说:“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熏染为更重要。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阅读的热爱,进一步感染学生。
(2)在平时的课内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讲授《杨修之死》这课时,讲述一下《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并在课堂上讲一二个有关这本书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3)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及时推荐读物。学生对动物、植物大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常会向老师问起许多问题,如: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水仙为什么只喝水也能开花?……每当这时,教师就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十万个为什么》等课外书,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满足自己的探究欲望,从而体会到读课外书的乐趣。
(4)给予机会,展示阅读成果。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也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如摘录并举办个人的名人名言展,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自己的童话故事,举行童话故事演讲、续写比赛,举行“我最喜爱的一本课外书”介绍会等,让学生通过领略成功的喜悦,最终提高学习的兴趣。
3、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在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同时,注重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培养,既要交给恰当的方法,还要注重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身需求。
(1)结合平时课内阅读教学传授学习方法。课内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取课外阅读方法的重要途径,因为它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这种方法针对性强,学生容易接受,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