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8:52: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节贺卡做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师节送给恩师的礼物一束鲜花:鲜花首先对于女人来说是一种十分有诱惑的东西,那么作为学生的我们,可以到花店选几朵十分好看的康乃馨,送给我们最尊敬的老师。康乃馨有庄重之意,是送给老师最好的节日礼物。
一支钢笔:钢笔虽然很小,但是意味却大有含义,一支笔的寓意就是要老师可以像钢笔一样,把自己渊博的知识一点一点的传授给我们,然后让我们都能乘着知识的大船驶向远方的海港。
一个笔筒:老师在平时的办公桌上,要是摆放着自己送的笔筒,就像老师每天可以看到自己的学生对自己的尊敬。
一个果篮:果篮是最实用的礼物,因为水果对人体的帮助也是十分的重大的。想象下老师吃自己的果篮,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情。
一个水杯:老师总是在课堂上不停的说话,这样送一个水杯,能让老师更好的传播知识,每节课都不会口渴。
一张自己亲手做的贺卡:贺卡上面要亲自写上自己对老师的感谢和祝福。要是把全班同学的签名都放在贺卡上,相信对老师是多么的震撼。
教师节送礼看法学生:当送?不送?
文丽是重庆市某中学的一名初三学生,这两天正为给老师送礼的事情犯愁。她告诉记者,在她们学校,有不少同学都借着快到教师节的机会,赶着给老师送点礼,她自己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同学们为什么要给老师送礼呀?”“想让老师对他们好点呗。”
“那你给老师送礼了吗?”“还没,我觉的太俗套了。而且家里也不宽裕,我不想给家里添额外的负担了。可是,我周围的同学大多数都送了。”
“你不喜欢给老师送礼这种方式吗?”“嗯,给老师表点心意是可以的, 但现在的礼越送越变味了。”
记者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给老师送礼的问题不能“变了味”,认为教师要看重学生的情义,而非礼物的价值。同时,也有多数学生担心由于没送礼,被老师“忽视”,便随大流,也加入了送礼大军。
家长:当重?当薄?
孩子怕在学校难堪,于是向家长提出要求给老师送礼,家长也为难了。
“老师很辛苦,说声感谢是应该的,我原本打算给老师送束花以表心意,结果孩子不依不饶,非吵着说太寒碜了。”北京西城区的赵先生说,现在的孩子虚荣心强,比如他们家孩子赵雷才上小学五年级,就懂得成天回家跟父母念叨说,哪个同学的爸爸又给了老师两张音乐会门票,谁的妈妈又给老师送了一张购物卡。赵先生认为:“如果满足了孩子的虚荣心,会纵容这种不健康心理的发展,可是不给老师送,或者送份薄礼吧,又怕老师看不上。我们做家长的也挺为难的。
采访中,多数家长认为,只要送礼能让老师对自家的孩子好一点,花点钱也无所谓,但同时也担心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老师:当收?不收?
通常情况下,就送礼这个问题而言,老师经常成为被指责的对象。但事实上,老师们有自己的苦衷。
采访中,很多老师给记者倒苦水。大家提到,多数老师不愿意收礼,而且学校也不让收,但家长的热情总是让人很为难。不收吧,怕伤了家长、学生的面子和一番好意;如果收了,既违反规定,自己心里也觉得欠别人的,不是滋味。心情挺复杂的。还有一位老师说:“有时候违心收了一点礼,会惭愧上半天,便想方设法地还,比如给学生买个笔、买个本什么的。可长此以往,自己那点微薄的工资也招架不住呀。”
“我们不否认在教师队伍中,存在一些不好的现象,比如大量收受家长、学生的财物。但这毕竟是极少数情况。”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教育局局长赖每认为,大多数老师是好的,他们能够清醒地认识并恪守师德。
法规:当立?不立?
采访中,多数老师和家长希望通过立法的形式有效制止“变味的送礼”。记者了解到,在每年元旦、春节以及教师节前夕,各学校校长会给老师打招呼,叫老师不要收礼,教育部门也出台了系列举措禁止教师收礼。郑州市二七区教文体局近日就向辖区内中小学校下发通知,要求彻底在学校刹住送礼之风,老师不得以任何方式收受学生和家长的礼物。
但是,大家心知肚明,“这些规定有时候仅限于文字,只要不让媒体曝光,校长和教育部门是不会管的。”
教师节祝福语1. 您是辛勤园丁,将花朵培育;您是生命导师,将真理传播;您是智慧画笔,将美好勾勒;您是希望烛光,将前途照亮。教师节,向老师问好:祝老师节日快乐!。
2. 俗话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需要人才,人才需要学校,学校需要老师!所以按这个逻辑:老师才是第一生产力。教师节,祝老师生产科技也生产快乐!
3. 拨动记忆的每一根心弦,铭记起成长的每一次涅槃,忘记那些曾经刻骨的辛酸,特殊的日子里总有特殊的情怀,教师节,忘不了每一个良师益友,祝天天愉快。
4. 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这就是老师的崇高劳动。拥有年轻梦想即成真;拥有幸福频频出佳绩;拥有财富桃李满天下!祝教师节快乐!
5. 老师如园丁,有了您,花园中才会变得这般夺目艳丽;老师似红烛,有了您,我们才能在知识的殿堂中畅游任意;老师请接受我最深情的祝福:教师节日快乐!
6. 这条祝福,曾在皎洁的月光下徜徉,曾在芬芳的花园游荡,曾在雪白的高原欢唱。现在,它带着最纯洁的气息,为敬爱的老师送去节日的祝福,祝您快乐好运。
7. 校园的芬芳,青春的歌唱,在激情岁月的大河中徜徉。您挺立船头,撑快乐长篙,带着我们向美丽的梦想漫溯。又逢教师节,怀念学生时代,祝老师节日快乐!
8. 漫步在人生的道路上,任凭时光之泉水慢慢流淌,追溯着源头您慈祥的目光,依稀回味着过去的模样,您的教诲永生难忘,教师节,祝愿你快乐健康,幸福满堂。
9. 一条路不知你走过多少遍,一本书不知你翻过多少次,一个教室不知你度过多少春秋,一个学子不知你付出多少心血。教师节祝您快乐!衷心感谢老师您辛苦了!
10. 当苗儿需要一杯水的时候,绝不送上一桶水;而当需要一桶水的时候,也绝不给予一杯水。适时,适量地给予,这是一个好园丁的技艺。我的老师,这也正是您的教育艺术。
11. 岁月铭记您的功绩,我们铭记您的声音;岁月改变您的容颜,我们心中不变的是您的身影。老师,虽然离开了您,但您还经常出现在我的梦中。尊敬的老师,祝您教师节快乐!
12. 您以满腔的热情写下勤劳的诗篇,把知识和力量的章节尽情地挥洒。亲爱的老师,您因我们而老,我们因您而骄傲。一声恩师是我们真诚的谢语,一声快乐时我们不变的祝福。
13. 是你那美丽动听的声音,教我唱响了幸福之歌。是你那纤细美柔的手指,教我开拓了光明前途。是你那渊博的智慧,教我在这里放飞梦想。祝你教师节快乐!你辛苦了,我爱你!
[关键词]兴趣;日记;通信;贺卡;手抄报;造句
书面表达是中学生头疼的问题,绝大多数中学生对书面表达往往束手无策,无从下手,如何解决中学生的心头大患,培养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呢?在教学中,教师培养其英语写作能力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有以下做法:
一、造句
先给出中文句子的主要意思,再写出英文句子,一日一句,在写的过程中,做到语法正确,句子通顺,表达的意思明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注意名词、形容词、助动词、代词、副词等词的用法,特别是谓语动词的用法。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1、句子不要零碎。
例如:He cannot go out for sightseeing. Because of the rain.他不能外出观光,因为天下雨了。
两个句子应该连在一起,正确形式为:
He cannot go out for sightseeing because of the rain.
2、结构对称,令人容易理解。
例如: The owner questioned the occupant's lease intentions and the fact that the contract had been altered with ink markings.
应改为: The owner questioned the occupant's lease intentions and ink alterations of the contract.
3、动词主语要呼应,想想这两个区别:
(1)This is one of my best friends that is warm-hearted,这是我的一个好朋友,他很热心肠。
(2)This is one of my best friends, which are warm-hearted,我的好朋友都很热心肠,他是其中一个。
二、写日记
在培养英语写作能力的过程中,坚持“句――段――篇”的训练程序。因为文章是由句子构成的,句子在文章中可以说是最重要又是最基础的单位,句子不通顺便会影响文章中心思想的表达。当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词汇积累、句子积累之后,要求自己写日记。开始只写简单句,用几句话把意思表达清楚,然后逐渐增多,过一段时间之后可适当要求中学生用少量复合句表达,有的意思较难表达的,仍然要求用简单句正确表达,避免不必要的语句毛病。写得好的日记,可以向中学生们展示。这样既起到鼓励自己的作用,又起到鞭策其他中学生努力写好日记的作用。在写日记的过程中要求自学单词,形成或提高中学生自学英语的能力。
三、与中学生通信用英语
鼓励中学生之间通信用英文,中学生之间通过写信及相互阅读信件,可以取长补短,阅读信件发现有什么毛病,回信时向对方提出来,在写信或阅读信件的过程中遇到没学过的词汇和语法可以查字典、问中学生、问老师与家长,我们要帮助英语学得较差的中学生共同进步。
四、写贺卡
大部分中学生有送贺卡的习惯,中学生的生日、教师节、母亲节、圣诞节、新年、春节等等,中学生喜欢买贺卡送给中学生、老师或父母等人。老师应鼓励并指导中学生如何用英语写贺词。通过鼓励中学生用英语写贺词,可以激发中学生买《English Proverbs》 《Pieces of English Verse》之类的书籍进行学习,从中吸取好的语句,有利于培养学英语的兴趣,从而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五、英语手抄报比赛
手抄报是中学生练习英语写作的好方法,也可以进一步拓展我们的视野。举办手抄报比赛。中学生为了办好手抄报,就要阅读英语报刊杂志,广泛接触各种题材,尤其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从中获取信息,为手抄报的制作提供材料。
六、改写课文
要求我们在学完课文之后,抓住课文主题对其进行改写,以缩写为主。可以把对话改成自述,或改变课文中的人称,如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或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还可以改写课文的开头或结尾,鼓励他们发挥创造。
七、在培养英语写作的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几点:
1、切忌主客不分或模糊。
例如: Deciding to rescind the earlier estimate, our report was updated to include $40,000 for new equipment.
应改为 Deciding to rescind our earlier estimate, we have updated our report to include $40,000 for new equipment. (We决定, 而不是report.)
2、单复数不要搞乱,不然让人难以理解,看不明白。
例如:An authorized person must show that they have security clearance. An authorized person表示的是单数,前后应该一致。
应改为:An authorized person must show that he has security clearance.一个有权威的人,他陈述的语言应该有保障。
3、时态和语气不要转变太多,否则会让读者难以理解。
4、标点要准确。
例如: He did not make repairs, however, he continued to ride the bike.他不但没有修理自行车,然而继续骑。
应改为: He did not make repairs; however, he continued to monitor the equipment.
5、选词正确。
如affect和effect, accident 和accidental 等就要弄清楚才好用。
Affect 是动词而是effect 名词,accident是”意外,事故“的意思而 accidental 是”以外的,偶然的“意思。
6、可读性。尽量使用已学过的英文,难易程度应与学生的英语水平相仿,多用短句(15-20字为宜), 技术性的字,就更加要简单明了。
关键词: 语文课程标准 口语交际 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人的语文能力,促进人的语文素养的形成。而语文能力具体地说,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忽略了对学生口语表达的训练,实际上是一种不健全的教学。有了口语交际的参与,语文教学显出了应有的生机。《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口语交际的新理念:“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语文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课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对口语交际课,在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是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的,其间语言交互来往,呈双向或多向互动状态。创设情境,能让儿童从感受、体验形象开始,而儿童在感受、体验形象时,观察的客体和词语之间就会建立相应的联系,会使词语与形象沟通起来,语言与思维也随之发展。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才能形成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
1.利用课本“情境图”创设情境。
“口语交际”的每一课,每一幅“情境图”都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为口语交际创设了与实际生活相近、相似的“交际情境”。有的展现了口语交际的具体场景,有的表现了较完整的口语交际过程,有的反映了口语交际过程中一瞬间的情境。在口语交际课上,这些“情境图”可以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可以让学生把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要学习的内容紧密联系起来,激发他们参加口语交际的愿望。因此,我们在创设“交际情境”时,应努力发掘“情境图”的内涵,很好地利用这些“情境图”。
如《学会祝贺》这一课的情境图有两幅,一幅是一个低年级的小学生正在准备给老师做贺卡,从她的表情来看,她一定是想好了准备写贺卡上的话,很开心;另一幅图是一份可以填空的贺卡的样子。根据情境图,我们可以作这样的语言描述:明天就是教师节了,聪聪准备自己做一张贺卡送给老师,不一会儿工夫,一张漂亮的贺卡就做好了。聪聪想了想,在上面写上了自己的祝贺词:“敬爱的老师,教师节到了,我祝您节日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还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和日期。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也想给老师做贺卡呢?现在就动手吧。这样的描述,可以营造“学会祝贺”的交际氛围。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是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它利用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寓教于乐。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往往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多媒体直接作用于人的听觉、视觉,给学生以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让他们觉得有话可说。如教学《找春天》、《秋天里》这两节口语交际课时,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出去”观察自然,开阔学生的视眼,让学生通过大屏幕接触社会,了解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观察春天的小河、柳树、小草、野花、燕子、小鸟,观察秋天的气候、植物、动物、人们的衣着。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再由小组成员相互评议口语表达的优劣。互问、互答、互评、互补,让学生真正成为交际的“主体”,从交际中学会他人描绘景物的方法,学会他人有序观察事物的方法,从比较中了解事物的不足,使口语交际“活”起来。再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我先让学生闭目欣赏我的配乐朗读,想象意境,紧接着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接下来通过精美的VCD画面激发学生对美的体会,之后,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了想象中的草原美景,那陶醉的神态、朴实的语句、真挚的情感足以让人体会到多媒体的神奇功效,创设的情境把握住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智力发展规律,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运用多种方法,上好口语交际课
1.先看后说。
现行的九年义务语文教材,有的口语交际的内容配有插图,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生动材料。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有正确的表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再进行交际活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抓住事物本质的习惯。
2.先想后说。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而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还未形成,他们看到什么,就说什么,不善于思考,东一句,西一句,杂乱无章。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先想后说的习惯,做到说话有条理,以理服人。
3.边演边说。
缺乏具体情境的口语交际,是苍白无力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提供的情境,因地制宜创设具体的生活化的口语交际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入角色,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我们在教学中要精心选择教学策略,采用多种互动的形式,实现口语交际的互动性。如:我在上《有趣的游戏》一课时,先给学生创设情境,通过表演游戏《贴鼻子》,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这样,学生通过自己表演或看表演,对人和事有了直观的印象,就有了说话的题材,说起来会更有兴趣,表达也更清楚。另外,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得到角色体验,表达更有感情,可以在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使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
4.因势利导,求助会说。
口语交际时,常常会碰到一些“拦路虎”,使口语交际活动难以顺利进行;老师只要因势利导,就可以将停滞状态的课堂变成多向互动的“场”。做法很简单,就是让遇到困难的学生主动向别人请求帮助,既可以向同学请求帮助,又可以请老师给予帮助,“被请者”应积极给予“请求者”及时的帮助。如果双方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卡了壳”,交际的双方就可以请求别人的帮助。这样的“一请一助”、双向互动,自然解决学生说的困难,但双向互动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平等对话,对学生要多宽容,多鼓励,多引导,多帮助。
口语交际课比起阅读识字课更难上好。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让学生能说,说好,所以口语交际课之前一般要做很多的铺设工作,让学生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才能有话可说,说得生动。
三、口语交际需要延伸扩展
每个人都是社会群体中的一分子,他无时无刻不处在群体当中。学习口语交际可以更好与群体中的其他人交流。
1.课间训练。
课内的情境教学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影响,有很大的局限性,而课外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训练空间和多样的训练形式。教师在训练途径上要实现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新大纲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当中讲道:“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的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口语交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例如:在课间交流中进行对话训练,对话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说话方式,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际的主要形式之一,说话具有即时性。学生在校最多的空余时间就是课间,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间交流中,要求学生对每一个话题的表述都尽量做到说流利、有条理、说准确,并注意选择恰当的对话方式,形成良好的训练氛围和说话习惯,进行对话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对话中不断纠正错误,提高说话质量。
2.巧妙布置作业,创设交际情境。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一方面,提醒家长重视对孩子进行早期的口语交际训练,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及时纠正孩子口语的毛病。另一方面,布置一些口语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学了《小熊住山洞》后,请孩子们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母亲节到了,做张爱心卡,并说几句祝福的话给妈妈听。班级新转来一位小朋友,把他介绍给爸爸妈妈认识。这样的作业,学生乐做,又感兴趣,更重要的是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 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 赞赏鼓励 宽容理解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中国人历来把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教育的美好境界追求。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而且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的体会如下。
一、学会关爱、尊重学生
一位教育家说得好:“教师应当把爱心分给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但是,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条件、心理素质、文化素养,以及学习成绩不可能完全一样,总有强弱优差之分。一般来说,教师总是比较喜欢一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再加上追求升学率等原因,平时对他们总是给予更多的注意、关心,甚至呵护。这种做法无形中给另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造成了自卑心理,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要学会关爱每一个学生。
关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现代教育的民主性原则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在人格上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用心灵赢得心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密切师生关系,增强教育教学效果。如教师节,学生往往会给老师送贺卡或发短信,有些学生的贺卡是费了很多心思,花了很大的工夫亲手制作的。老师在收到贺卡或短信后,如果及时回报一声“谢谢”,那么不仅是对学生行为的认可,而且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也许学生会因此更加信赖这位老师,从而对其任教的学科更加投入地学习。再如,教师平时检查学生是否交作业时,习惯让未完成作业的学生“站起来”,如果改成让完成作业的学生把手“举起来”,那么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是效果截然不同。“站起来”有着强烈的贬义色彩,不利于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而“举起来”包含赞许之意,是一种鼓励进取的教学手段,既表扬了先进,又保护了后进学生的自尊心。正如著名教育家爱默森说的:“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二、学会赏识、赞扬学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存在的缺点、出现的过错多种多样,如果教师对学生一有过失就大声训斥,就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导致学生“破罐子破摔”。如果我们换一种教育方式,先了解原因,然后与之沟通,整个教育过程和风细雨,循循善诱,肯定优点的同时,适时帮助学生认识其错误,那么学生容易接受,自觉承认错误并改正。所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有一颗平常心,既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又要学会包容学生的缺点和过错。师生良好的合作程度往往能够从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如果学生怕答错问题被老师批评而不举手或站在那里有话不说,那么这常常是由于教师居高临下,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而造成的,这必然会妨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如果任课老师在课堂上多一些微笑,多几句鼓励的话语,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坚持“无错原则”,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积极举手、各抒己见的场面。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不仅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得到了发展,个人的长处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师生关系健康和谐的发展。
三、学会理解、宽容学生
在教育工作中,宽容一般指教师对犯错误的学生给予理解和尊重,给其反思的时间和机会,通过自我教育,最终改正错误。
宽容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育态度。他要求教师具备高尚的师德修养,虚怀若谷,淡泊名利,心里容得下每一位学生。
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教师应努力做到:课上出现的问题,尽可能放在课后处理,切忌在课上就和学生计较起来,甚至把学生赶出教室等;对于所犯错误的学生,不能随便停其课,或者把他赶回家和家长一起来校承认错误、作出保证等。这样一来,既影响学生的学习,又会招致学生及家长的反感;公共场合学生所犯的错误尽可能事后和学生个别交换意见,切忌当着众人的面严厉训斥,学生当天犯了错误没能主动承认或找其理论时仍百般抵赖,而第二天或若干天后能主动承认,也应允许,并且对其承认错误的态度应给予充分肯定。中学生的自尊心很强,最怕丢面子。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弱点,当学生无理同自己顶撞时,尽可能克制自己,用“宽容”对待学生,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宽容不是无能的表现,而是教师人格的体现,宽容有时比声色俱厉的“严格”要求更有力量。总之,教师既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对其错误不能姑息,又要学会谅解学生的过错。
四、走近学生,以心交心
感人心者莫先乎爱。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环境的塑造,需要众多人的培养。作为思想教育主阵地的学校,作为学生引路人的教师,理应成为这方面的主力军。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很强,他们很容易被自己经常接触的事物形象所感化,进而逐步被同化。一个人,想成就一番事业,想要描绘多彩的人生,都离不开小学阶段习惯的培养。小学生的养成习惯有很多种: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关键看我们培养学生什么习惯,关键看我们怎样培养学生习惯。
一、抓小处不抓大处
习惯应该从小培养,更应该从小处培养,从小处抓起。在尊敬师长活动中,我们要求学生在距离老师3米处行队礼,问“老师好”,老师对学生回礼,回答“你好”;在三八妇女节、教师节等节日,我们开展“老师,您辛苦了!”“教师,我们爱您!”等主题活动。通过升旗仪式,全体学生敬队礼,做心灵瑜珈操《感恩的心》,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来表达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情,来表达学生对老师浓浓的爱意!通过班队会上同学之间的我送老师一句话,我送老师一张贺卡,我送老师一杯水等交流彼此的爱师、敬师之情!通过诗歌朗诵赛、演讲赛、大合唱等活动,展示学生风采,呕歌教师谆谆教导之情。
二、抓少处不抓多处
《中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一共有二十条需要学生们遵守并践行的。如果一齐抓势必收效不大,所以从重点处的少处抓起。例如第五条:“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讲普通话,会用礼貌用语。到他人房间要先敲门,经允许再进入。不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不打架,不骂人。”我校利用一学期的时间,采取了重点抓一个方面、带动多个方面的方法。首先,利用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让每一面墙会说话。一楼国学经典欣赏,二楼学生作品展评,三楼读书长廊文化,四楼中华文化赏析;楼梯侧面的温馨提示语;班级阵地的“争星台”、“书海拾贝”、“才艺大比拼”;门厅的团队建设、校风、校训、学风、教风;黑板一角的古诗诵读;餐厅文化等等,让文化走进学生心中。其次,开展“我的学校我做主,我的班级我负责”活动。学校设立礼仪岗、班级成立行为监督员,我是学校小主人,让每个学生都能负起责任,让行动证明学生的集体主义感。
三、抓长期不抓短暂
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一种行为习惯的养成20天一个周期,90天一个过程,可以采用“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如在楼道里靠右行走,右行礼让的习惯,刚入学的新生,低年级学生和一部分没有习惯意识的学生来说,需要强化训练。我们通过学校与班级联合强化。利用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右行礼让教育;利用大队委监督岗,督促学生保持习惯,进行上下楼梯练习,养成学生形成右行礼让的习惯。同学之间,互相督促,保证走廊秩序井然有序、安静、舒心。
四、抓合力不抓单独
社区教育是整个习惯养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实践基地、综合实践基地是学生进行校外教育的有效保证。我校利用当地资源,建立了“感恩教育实践基地”――敬老院,“民族教育实践基地”――社会主义新农村朝鲜族村朝阳村,“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奥源袜业、种子站,“环境教育实践基地”――国家鹚鹭湖生态环境建设基地。每年端午节、中秋节我们捐鸡蛋、捐月饼,走进敬老院,走近老人,为他们整理被褥、修剪指甲、清扫地面,为他们唱歌、跳舞,陪他们度过一个快乐、温暖的节日。每年我们到朝阳村参加每年一度的农民艺术节,了解朝鲜族人们的风土民情、文化。与家庭教育联手,让优秀家长交流家庭教育的经验与做法,让老师介绍养成教育形成的策略与注意事项。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总之,我们教育的宗旨是: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尤为重要。所以,教育工作者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社会、学校、家庭三合一的教育机制,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从而一定会培养出一批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祖国建设后备军。
一、了解学生、热爱学生,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师要从各方面教书育人,那么他应从各方面了解人。”不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行为动机、学习情况、身体状态、生活环境,工作就会存在盲目性。不研究学生就不知道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就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育就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我在班主任工作中,首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虽然已经接受过某种影响,已经具有个性和特点,但是他们正处在成长过程中,身心都没有发展成熟,个性尚未定型,所以,学生具有一些潜力有待挖掘,有很强的可塑性。
我带的是08届学生,初一入学时,大部分学生来自村校。这些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大都不佳,学生学习自信心不强。我首先分别找各个学生进行谈话,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他们说说内心话,从而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接着,我连续组织几次主题班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赵某同学入学前父亲就病故了,母亲每天以泪洗面,各种压力使他幼小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每天无精打采、情绪低下,学习成绩很差。小学老师对他评价不佳,认为他不想学习,智商低,上课做小动作。我了解这一情况后,多次找他谈话,从各方面关心他、帮助他、督促他,时时处处寻找他的闪光点。在一次大扫除中,我发现他在劳动中不怕脏,把学校食堂旁的臭阴沟冲洗得干干净净。我抓住机遇及时地表扬了他,使他明白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学习和劳动是一样的,只要肯吃苦学习成绩就一定能提高。老师和同学对他不断进行鼓励,同时教育他不要辜负已故父亲的期望,使他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从此,他在学习上非常刻苦,名次从期初最后几名一跃到十几名。我又抓住时机鼓励他,使他看到自己的成绩,进一步提高了信心。一向沉默寡言的他变得乐于帮助其他同学,习成绩一次比一次进步大,最终他被重点高中录取。
二、明确目的,热爱集体,争优创先,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
我坚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班主任工作的全过程。通过各种类型的主题班会,用爱国主义教育的多种方式塑造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现在的学生由于受到当今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已不再显得那么幼稚和单纯。班主任不可能依靠单一的手段甚至粗暴的做法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因此,班级工作必须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2012年我班有一位女同学,一个阶段成绩突然下降,常常显得心事重重。我从侧面做了一定的了解,得知该同学有早恋倾向。学生早恋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影响学生一辈子。于是,我找了该同学进行谈话,询问她学习与生活中是否有困难,该同学一直默默无语,于是,我递给她一本《少男少女解烦恼》的书,要求她看完后和我谈谈体会。过了几天,该同学主动找我,向我汇报了最近的思想,并且主动承认,确实有早恋的苗头。我没有批评她,而是首先肯定她敢于承认错误的勇气。接着跟她讲了早恋可能造成的各种后果,中学时期,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要自尊、自重、自爱。通过谈话,该同学放下了思想包袱,精力又放到了学习上,学习成绩显著提高,最后被师范院校录取。
长期以来,班主任工作被看做是“人人能为”的,不具有专门学问的工作。这种观念必须彻底打破。学生的完整发展,是在教育中获得的。班主任以完整的人为自己的工作对象,没有关于完整的人的发展知识及相应技能,就不能胜任这个工作岗位。
所谓“班风”,简而言之,就是班级的风气。班风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社会学、文化学意义上,就是赋予班级以生命、活力并反映班级的传统、意志、特征的一种班级精神文化态度,她活跃于班级内部并归属于班级文化的范畴。班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多地表现为班级所有成员在长期交往中形成的一种共同心理倾向,也是班集体中占优势的班级成员某些认识、态度和情感的综合体现。班风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优良的班风是班组目标、班级精神的集中体现。作为一种深层次的精神文化,班风没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直观、可视、有形的特点。但是,由于其精神浸透并附着在校园、班级内的各种文化载体及其行为主体身上,因而,人们会无时不感受到她的存在及其由此折射出的那种独特的感染力、凝聚力、震撼力。班风也是班级精神风貌、个性特征、社会魅力的集中体现。
因此,我在新初一入学时,首先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每学期开学,总是把教室环境布置一新,张贴名人名言、爱国主义图片和学生撰写的优秀文章,使学生在浓厚的氛围中接受教育。
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做到。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教育者的直接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
关键词:信息技术;有效课堂;创新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把信息技术知识既深入又活泼生动地教给学生,学生又该如何学习信息技术,给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下面谈谈我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优化方法,培养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常常把信息技术学科当作普通学科去教,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注重知识却忽视了技能,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应该多钻研新的理论和方法,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应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讲授法、分层法等,并深入挖掘各种教学方式的内涵。同时,教学方式应是活泼的,信息技术在中学阶段不是以学习专业知识和理论为主,而是重在掌握技能和新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艺术的提高方面下工夫,让学生在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中进行知识的探究性学习。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情境教学,联系生活
课堂教学需要预设,但更需要情境的不断生成,如果没有可生成的资源,课堂虽看似严谨但缺乏活力。没有情境的课堂必然是僵化和缺乏生命活力的。n堂情境需要教师立足生活实际,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有助于学生精彩有效的生成。
三、任务驱动,自主创新
任务驱动法,关键就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
力。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将任务情境与生活实际需要相联系。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形式多样的任务,如利用画图软件在教师节、母亲节或妇女节等节日,让学生设计一份电子贺卡;在Word教学中完成一张相应主题的小报设计;在Excel教学中完成一份以数据分析为探究任务的调查报告等。通过信息技术与身边资源的有效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素养与能力。信息技术课其实就是为学生的创新教育提供学习环境,教师组织得好,学生积极动手参与,就可以把学生的创作欲望发挥得淋漓尽致。
四、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合作研究”,即为学生的主体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和条件,它是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奖励为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这种形式增加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实现了集智取长,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例如,合作完成一个关于某主题的电子小报,先让学生讨论怎样能迅速完成这一任务,让组内的学生明确分工,如规划、搜集资料、设计制作等分别由不同的学生完成,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团结互助的探究精神,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养成教育。同时,当一些学生快速完成了任务且方法简捷时,我就让他们教小组其他学生,学生由此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兴趣,树立了自信。
五、注重评价,鼓舞激励
1.倡导多元化的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与师评有机结合。学生自评是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或课堂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论;学生互评是学生之间或小组成员之间对作品进行的相互评论;师评是授课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的评论。多元化评价,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评论的主体。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充分地交流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和感受,从而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进行分层次的教学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次的教学评价。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学习起点的差异、学习兴趣的差异、操作时间的差异等,都会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必须正视学生的这些个体差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采用差异化的标准进行评价,评价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同时,评价也应注意鼓励性,只要有提高、有发展、有创新都应给予恰当的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保持他们良好的心态和学习自信心。
总之,时代的进步应体现时代的教学,要想做到我们的教学与时俱进、自主创新,需要更多信息技术的支撑。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为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交往礼仪。中华民族是传统的文明古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古代中国注定人文伦理的培养,并规定了严格的道德规范要求所有人遵守。虽然现在我们不需要像古代那样苛刻地要求少儿,但是进行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还是必须的。少儿时期的儿童一定要培养起重视文明礼仪的观念,摆脱“小少爷”“小公主”脾气,学习一定的礼貌规范,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学会谦让,与伙伴们和谐相处。
生活礼仪。生活礼仪主要包括用餐礼仪、仪容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方面。用餐礼仪要求少儿培养节约粮食的习惯,保持桌面、地面等的整洁,不挑食、不抢食等;仪容礼仪主要包括保持服装整洁、干净,讲卫生,学会规范的走、站、坐等姿势;公共场所礼仪主要包括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行走时注意让路,公交车上为老人、孕妇让座等。
学习礼仪。学习礼仪主要包括遵守课堂秩序,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观看演出时保持安静、不乱扔垃圾等。
开展小学礼仪教育的措施
从细节入手,开展一日活动,将礼仪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少儿从早上进入小学开始,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小学教师应该针对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的做法,并针对少儿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提出更加具体、细致的要求,引导少儿进行改正。例如可以要求少儿在校园内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进餐时按照一定的步骤、注意桌面的整洁,自觉收拾餐具,养成擦嘴、漱口的习惯,便后洗手,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起,麻烦别人要说谢谢,睡觉时间不影响他人等。
在少儿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曾指出:儿童生来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在游戏时,往往会将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发挥到极致。因此,对于一些包括社会道德观念在内的礼仪规范,都可以通过设计游戏让儿童参与进来,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这种形式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小学教师在培养儿童谦让精神的时候,可以让少儿对《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角色演绎。教师首先提出孔融遇到的问题,倾听小学儿童的回答,然后引出游戏。随后让儿童各自扮演角色上演孔融让梨的故事,最后启发儿童进行讨论,得出同伴之间应该礼让的结论。通过游戏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可以使少儿玩得有积极性、玩得有水平,又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题活动,让少儿在集体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在群体生活中,儿童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地掌握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小学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少儿诵读《弟子规》,教育少儿如何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如何读书、学习、做事等;通过开展“学礼貌用语,做文明少年”活动,培养少儿的说话习惯,教授少儿文明用语,让少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使用;通过开展“孝敬父母”活动,要求少儿回家为父母做捶背、收拾碗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少儿从小养成关心父母的习惯;通过开展“快乐学礼仪”活动,从培养少儿“站、坐、蹲、走、递、接”等基本动作开始,进行规范的指导、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教育,使少儿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在开展主题活动的同时,适当进行一定的评比、奖励,对表现好的少儿进行部分物质、精神奖励,激励获奖的少儿再接再厉,没有获得表扬的儿童继续不断努力,提高礼仪教育的成效。
引导家庭参与,紧密配合共同进行礼仪教育。少儿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小学内,另一部分时间则基本上都是与家长在一起的。为了让少儿礼仪教育更好地进行并保持其持续性,必须让家长配合小学教师的礼仪教育工作。少儿教师应通过举办少儿礼仪讲座、电话、当面交流等形式,向少儿家长宣传少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重视礼仪教育并积极配合小学的工作。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该像少儿教师一样随时教育少儿,对少儿的不规范行为及时作出提醒,并促使其改正。同时,家长一定要做好模范榜样作用,一言一行要符合文明礼仪规范,这样可以让少儿在模仿的家长行为时习得文明礼仪规范。
“开放”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解除封锁、禁令、限制。所谓“开放性作文教学”,其实就是要求教师在开放、灵活、发展、创新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动性,激励他们想说就说,爱写就写。从而帮助学生会说会写,说好写好。那如何进行开放性作文的教学呢?我尝试了一些做法。通过实践,有了些许体会。
1 题目要求开放
新教材的作文突破了作文框架格式的局限,以大量开放的、新颖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作文素材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以而达到让学生尽情地畅所欲言的目的。这些作文没有“例文”,只有较为详细的提示。学生通过这些提示,明白自己所要写作的内容,这样既不易偏题,又提醒学生回忆日常生活的细节,让他们有内容可写。
同样,我们教师在选择作文题时,也必须要开放。要选择一些学生乐意写,有生活经验,曾经看过、想过、做过、说过的内容为题。如:“我的自述”、“树伯伯的孩子们”、“外婆真疼我”……这样的题目,不仅新颖,而且内容开阔。能引起学生关注自我、他人及人类的情感。孩子们有东西可写,且乐于去写。这对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 作文命题应具有社会性、开放性和包容性
好的作文命题,要能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引导学生感受时代气息和时代脉搏,写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来。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特征才有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显现和最强有力的发展。我们都听说过这样一个作文命题:一个10岁女孩,在公用电话没打通的情况下被强行收取三角钱的通话费,为此她到消协投诉,获一元钱的赔偿费。有人说:“一元钱,还不够跑腿费呢!”如果你是当事人,你会像她那样做吗?请说出你可能的做法和理由。这个作文题一出,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表示会,但也有不少同学表示:现在这样的事见多不怪,不能太较真。在争论中,学生的个性特征充分显现出来,教师抓住机会引导大家畅所欲言,不求一致,只求“立诚”(叶圣陶)。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发挥导向作用,不但引导大家写出各具个性特征的文章,而且有力促进了个性的健康发展。
那么怎么样的作文命题才能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呢?如果我们真的承认个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尊重学生个性,愿意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就要在作文命题上为学生展示自己个性开辟广阔的空间。好的作文命题,必须做到有社会性、包容性、开放性。
3 全面开放
就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点向外辐射,不断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写作仓库,实际上是解决作文无话可说的问题。因此,全面开放,必须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积累生活的本领。否则,有不少学生仍然会深入宝山空手回的,写什么的问题还是得不到彻底解决,全方位开放也只会是一种应景。对于观察来说,首先要引导学生做到“处处留心,时时在意,事事关心”,培养新闻敏感,形成观察的习惯;而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从观察外部世界进而推进到观察内部世界,把自己的感官感受外界事物时所引起的心灵体验捕捉下来。这种观察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去体验,用心去咀嚼。积累也应从对外部世界的积累同时推进到对内部世界的积累,身边随时都备一个笔记本,一旦有所感悟,有所震动,就立刻记录下来。这样的观察才是富有个性的观察,这样的积累才是个性鲜明的积累,在此基础上写出来的作品才会有个性特色,才会富有灵性,否则就难免千人一面,落入俗套。
4 写作技巧开放
(1)是将原版中的作文训练体系由原来的“词句(低年级)片段(中年级)篇章(高年级)”改为了如今的“乐于说写(低年级)自由写(中年级)学会写(高年级)”这样一个体系。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现在的作文教学不再是从词句到段到篇的训练模式了,而是开篇写篇,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放胆作文。
(2)就是增加了“想象作文”,从而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由于“识写分流、先识后写”的原因,给他们写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如:书写的时间尚短,许多字不会写;认识的字很多,在大脑储备的生字库中,难免有许多形近字、同音字容易产生混淆,而且这些认识的字并不是每个都写过、默过,错别字的出现就相当厉害。同时在生字储备库中的提取速度也较慢。
面对这一系列的困难,再加上学生写作技能技巧的缺乏,使得这些孩子即使有话可讲,有内容可写,但往往写出来的文章却显得比较混乱,不如S版扎实教学的写作来得完整、有条理。但是,我们允许他们的混乱,不制止他们跳跃式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因为,这毕竟是他们自己的文章。他们会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写作实践,去摸索和体验,自然形成自己特有的写作风格。
实验证明,这些困难的确只是一个暂时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课文的增多,书写训练的加强,这些障碍不会再成为写作的绊脚石。同时,由于文学底蕴的积淀,他们也会逐渐自我感悟写作的技能技巧。在表达上,也会上一个层次。在这样同步发展的趋势下,孩子们的作文会有一个很大的飞跃。如今,我们四年级的学生就是如此,他们的文章会经常令你耳目一新。每篇都会伴有各自鲜明的个性,看了他们的文章会是一种享受。
5 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
关键词: 先学后教 基本构想 实践运用 简约高效 信息技术课堂
一、引言
以前我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上课时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依葫芦画瓢”,在“讲练讲练”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于是,我的课堂跟很多老师一样,表现为讲解多,训练少;操作多,领悟少;技术多,应用少;任务多,生成少。学生总是被动接受,要做的就是跟着老师讲的完成练习或任务,缺少探索过程。
问题即课题,为什么我讲了,学生练了,但最终结果却不是朝着我想的方向走呢?为什么“多讲而无用”、“多练而无悟”?我的教学方式应该如何改变?聆听了区教研室徐和平主任的“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讲座和学习了相关理论后,我豁然顿悟:“先学后教”或许是我现阶段创新教学范式、让课堂走向简约而高效的最有效方式。由此,笃信之、践行之,以下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先学后教”理念的粗浅实践,不尽创新,同为商量。
二、“先学后教”的基本构想
说简单点,“先学后教”就是从“先讲后练”转变为“先练后讲”,从技术练习转变为解决实际问题,从解答问题转变为提出问题,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体验探究。通过“先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已有知识和能力,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通过“后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不断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全面提高综合信息素养。在后来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以下基本教学程序:
创设情境,激发“先学”问题引路,导入“先学”明确目标,分层“先学”自主探究,指导“先学”引导合作,促进“先学”点拨释疑,进入“后教”变式训练,回授“后教”分层测试,落实“后教”拓展提升,巩固“后教”。
三、“先学后教”的实践运用
1.创设情境,激发“先学”。
引入新课时,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的教育情境,激发兴趣,进行“欲望唤起”,把学生带入先学准备阶段,让学生在迫切要求学习的心理状态下开始新的一课。
我在上《制作版报》之前,先让学生欣赏几张版报,让学生评价版报效果,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的优势,接着提问:如果让你们来编一份版报,你们认为该怎么设计?有学生马上就说,学校正在举行南沙风情艺术周,我们可以设计一份有关绿色环保的小报。也有学生说,我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小报,到时评选出优秀的作品拿到学校参展,说不定可以获奖呢?说到这里学生都比较兴奋,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劲头也被调动起来,学习目标明确,学生巧妙进入“先学准备状态”。
2.问题引路,导入“先学”。
我通常运用多种形式把问题巧妙地隐含在富有启发性的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先学阶段。通过一系列问题将要学习的知识点贯穿起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内驱力,促使他们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认真思索、大胆探求、主动先学。
上《从因特网获取信息》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驱动学生先学:①你们都访问过什么类型的网站呢?②当我们学习与生活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时,你会采用什么方法在网络上寻找答案呢?③什么是搜索引擎?④全文搜索与目录搜索引擎有什么不同?⑤搜索到的网页或网站数目是否越多越好?为什么?
3.明确目标,分层“先学”。
起初,我把学习任务笼统地分为两层:一层要求所有学生完成,另一层则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由选择完成。这样分层照顾到了优秀生,但对中等生与需要帮助的学生关注不够,特别是有一些需要帮助的学生常常因无法完成任务产生厌学心理,恶性循环。经过诊断,我把学习任务或目标分层扩大到三个不同层面的学生群体,尽量找到各自的最近发展区,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可供表现的舞台,满足不同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细化学习内容,让学生的“先学”更有目标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先学效率。
如教学保存网页信息时,我制定了三层目标:需要帮助的学生学会保存网页信息;中等生学会分类保存网页信息;优等生在学会分类保存网页信息的基础上,把保存下来的信息整理成小板报。让学生完成“设计教师节贺卡”这个任务时,小组长安排美术比较好的一个学生设计图画,语文比较好的一个学生写贺词,一个学生负责操作电脑,一个学生负责内容设计,一个学生则准备交流发言。
4.自主探究,指导“先学”。
学生认准先学目标进入自主探究阶段后,我根据学情出示相应自学指导,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先学情况,关注需要帮助的学生的自学指导,同时对学习态度不端正、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以正面引导。学生边学习边上机操作、摸索实践,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教学Power Point的超级链接时,我先让学生演示没有链接的作品,接着提问:现在只能一张张按顺序演示,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吗?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看书寻找,有的学生使用帮助系统(在教学Word时就教了如何使用帮助系统)……同学之间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最后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则学生很容易就掌握超级链接的方法,使学生主动求知、主动探索,活跃课堂,增强学生间相互学习和相互帮助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智力开发,突出教学重点。
5.引导合作,促进“先学”。
在先学过程中,有了问题学生可以在课本范例中获得启示,可以向我请教,但最主要的是合作学习,采用“兵教兵”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帮助型,二是协同型。如“两人互助法”、“配对检查法”、“四人协助法”、“思考―配对―分享”等。主要形式是“大家讲解,一起评议”,小组成员相互质疑、相互启发。
如在完成用计算机修改信件这个任务时,我把语文基础好但计算机水平稍差的和计算机水平较高但语文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分到同一组,给每个小组成员提供贡献自己力量(即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样电脑水平稍差的同学的自卑感得以消除,而电脑小高手的自我优越感也有所收敛,从而实现优势互补。让学生完成“设计教师节贺卡”这个任务时,小组长安排美术比较好的一个学生设计图画,语文比较好的一个学生写贺词,一个学生负责操作电脑,一个学生负责内容设计,一个学生则准备交流发言。为了小组荣誉,每个学生都不甘落后,都忙着“先学”。
6.点拨释疑,进入“后教”。
通过学生自主交流讨论、实践操作和教师适时点拨之后,师生可以总结归纳出共性问题。“后教”只要集中精力对症下药,对学生在先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或难度较大的知识点进行点拨,对学生已经掌握的,教师可略讲或不讲。通过“后教”,对问题进行归纳演绎,寻找多途径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创新,力求事半功倍。
比如,在先学基础上学生回答我们都访问过游戏网站、中央电视台网、百度网站等。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我们会到百度网站、Google网站上寻找答案。对于“搜索引擎”这一概念教师要加以解释,使学生明白什么是搜索引擎及工作原理,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下面问题的解决打下基础。通过这样不断的师生相互交流讨论解决问题,使学生更清晰所学知识与技能。
7.变式训练,回授“后教”。
学生经过“后教”解决课堂先期布置的任务,但要从本质上抓住问题解决方法,还需要巩固,把新知纳入知识系统。通过变式训练,举一反三,使学生从本质上了解所学知识,多角度掌握解题方法,也可以从这些变式训练中发现前面没有解决的问题,并做进一步明确。
如教完表格的制作,让学生帮助学校用电脑绘制校运会日程安排表,要求学生选用不同工具、不同绘制途径、不同文字处理等对设计的表格进行修饰与美化,在组内先自我评价,推选出小组代表作品,说明操作方法和技巧,然后各小组间互评。教师归纳分析各小组作品的实现途径,指出其优点与不足,并评比出“最佳设计”,同时总结技巧捷径,供学生参考。
8.分层测试,落实“后教”。
分层测试是一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从面向全体学生角度出发,我会设计不同层次的独立作业题,包括基础题、综合题和拓展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学习都有所得,都能从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设计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从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反思自己“后教”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指导学生和改进教学,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如教学Word软件后,我分三个层次设计测试题。及格层次是Word软件的基本操作测试;良好层次是熟练掌握Word软件的操作技能和应用Word软件并通过自主探究初步掌握wps软件的使用,图文并茂地展现学习成果;优秀层次是制作班级或学校电子黑板报等。
9.拓展提升,巩固“后教”。
在这一阶段我力求做到“三化”:知识的深化,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学习方法的固化。而这三化的实现主要通过设计阶梯式、整合性拓展任务或问题实现。布置的拓展任务尽量来源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本地社会问题及当今世界的时事等。
比如教学Excel数据处理,我把班级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单发出给学生进行数据运算与统计。学过Word文字编辑排版之后,让学生结合最近写的优秀作文进行排版编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1)检测每个学生是否都实现了教学目标;(2)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训练,提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留给学生很大创造空间与发挥余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接触到的排版经验和技巧对教师分配的任务进行多样化演绎,创造出独具个性的作品。
当然,以上几个“先学后教”的程序并不是孤立单行、一成不变的,应该互相渗透、有机结合。根据不同课型和学生实际理解掌握情况,对于操作较难、理解较难的知识点可以进行多次“先学后教”的灵活运用,让学生把浅层次的知识理解、技能把握内化成深层次的活学活用,发展能力,从而提高综合信息素养。
四、“先学后教”实践运用的再审视
“先学后教”实现教师角色的换位,实现学生信息技术自学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的教学新范式理念,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成功的地方很多,但对具体操作细节还需再思考。
1.在“先学”过程中,要真正增强“先学”效益,还要从根本上关注需要帮助的学生的心理诉求、意志品质的培养,让学生进入主动的“先学”探究状态,和谐融入合作学习,以至于达到各取所需的目的。
2.在“后教”的学习活动中,不仅要关注技术层面的指导,还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学技术”与“用技术”融合在一起,主动理解知识、把握技能、发展能力。
3.因为自身能力、周边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层递”式任务设计还要更合理,多设置开放式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在适合自己的练习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品尝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让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走向简约而高效。
参考文献:
[1]邱学华.尝试教学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张向葵,吴晓义.课堂教学监控[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盛群力,郑淑贞.合作学习设计[J].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4]李艺,等.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心理健康;锻炼方式;学习兴趣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就是现代的健康三维观。由此可见,体育与健康这门课所承担的责任是非常重大的,是必不可少,也是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替代的。一个人身体不健康,令人感受痛苦,而心理不健康,轻则承受身心痛苦,重则自杀甚至危害他人生命或危害社会的安定。报纸杂志上以及我们身边所常见的学生因考试失败、情感困惑或一点小事自杀,因一点过节或争执而走上杀人的道路,这样的例子已太多,实在令教育者痛心和汗颜。一个人的身体健康重要,而心理健康更重要,因此,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进行的一项工作。下面就本人在体育与健康课中如何对技校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技校学生健康心理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教师可以说是学生的榜样,他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许多学生甚至模仿着教师的一言一行。大部分的学生都是非常敏感的,能够感受到教师细微的变化,老师上课中的喜怒哀乐都影响并感染着每一个学生。试想如果老师喜怒无常、心理不健康,学生自然深受影响,难以形成健康的心理。所以,教师必须注意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理,保持乐观、自信、自尊、自强的品质,影响并感染学生,同时学习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不断充实提高自己,这是在体育与健康课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首要条件。有个别体育教师,对待学生比较粗暴,随便责骂学生。这样的教师只会使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从而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因此,体育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才能在体育与健康课中成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实施快乐体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专家研究表明,适度负荷的体育锻炼能促使人的大脑释放一种内啡呔的物质,该物质能使人产生舒适愉快的心情,从而促进人的心理健康。而技校的学生,现在大部分都是原来中学的中下层学生,对体育兴趣不大,不愿意上体育课,因此,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必须营造良好的气氛,实施快乐体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获得健康心理。笔者的做法是根据技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当增加游戏和快乐体育项目,选择那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运动技能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认真设计好每节课的各环节,使学生上完一节课能获得愉,怀着期待下课。这样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身心发展的体育锻炼方式
并不是所有人从事每项体育活动都能产生身心愉悦的效果。不当的运动量、不喜欢的运动项目、强迫性的锻炼甚至可能对人产生伤害,造成身心俱损的后果,这显然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只会导致学生出现恐惧、伤心、失望、难过等不健康的心理。只有参加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才能获得运动愉。每个人运动愉的产生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体育锻炼方式进行锻炼,使学生获取最大的心理效应,促进身心健康。教师在课堂内外应多开展一些项目,以供学生选择,尽可能面向每一个学生,从而起到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作用。
四、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
特级教师李镇西说:“永远记住:尊重学生,并不能取代教育本身;但剥夺了学生的尊严,就谈不上任何教育。”每个人都有自尊,都想获得他人的尊重,这是人性的需求,而自尊同时也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体育课中并不是每个学生的表现都很好,有的学生表现给人很差、很笨的感觉。对这些学生,有些教师会不停加以训斥,甚至讥讽,结果导致这些学生自尊受损,厌恶、害怕上体育课,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抬不起头,甚至专门与老师敌对,收不到好的教育效果。作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应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尤其是表现较差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增强其自信,促进其转变,培养健康心理。例如,我任教的电脑班有个女同学叫黄×,性格比较怪,打篮球动作古怪,因此许多同学都取笑她,不愿与她在一队,她自己也感到自卑,就经常与其他同学争吵,无理取闹。对于黄×,我并没有瞧不起她,而是尊重她。为了改变她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形象,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她打篮球时的拼搏精神,并且同时纠正她的一些篮球上的错误动作,要求她加强练习。经她个人的努力,她的篮球技术有了提高,我又及时在班上表扬她,从而改变同学们对她的看法,愿意与她交往,而黄×也变得自信起来,和同学相处融洽。由此可见,体育教师必须学会尊重学生,特别是尊重表现较差的后进生。
五、给学生更多的肯定和鼓励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获得他人对自己的肯定和认同,渴望获得赞赏,我们小时候总希望得到爸爸妈妈的赞赏;读书时,渴望得到老师的赞赏;工作时希望得到同事领导的赞赏;相处时,渴望得到朋友的赞赏。没有赞赏时,我们失落、沮丧、怀疑自己,有了赞赏,我们热情、自信、勇气百倍。我们如此,学生更是如此。因此对优秀的学生,不要掩饰自己的赞美,对后进生,更加要多点肯定和鼓励,多些赞赏,这样才能让他们克服自卑,激发学习的热情,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体育教师要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运动技巧去影响学生,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去帮助和鼓励学生,培养学生好学、善思、勤问、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等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上的健康。卡耐基说:“使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因此,体育教师不能吝惜对学生的赞赏,要让学生在赞扬赏识中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和每一点进步,及时地予以肯定赞赏,并给予启发引导,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满怀兴趣地不断追求进取,把教师的肯定、鼓励和期望变为动力,最终取得更大进步,获得成功,使自己变得满怀自信,由弱者变为强者。例如,有一个去年从我校毕业的学生陈×,她身体比较胖,没有运动天赋,也不想运动,我针对她的情况,鼓励她先从打羽毛球、散步开始,培养运动兴趣和习惯,再参加其他运动,一年后,她不仅爱上了体育,而且体重也减少了近20斤。去年教师节,她专门寄回一张贺卡,上面说:“……感谢您昔日的教导和鼓励,曾经我在体育上失败过、绝望过,是您给予我信心和动力去攻破这个难关,感谢您……”有时候,教师一句肯定和鼓励的话,可以使学生信心百倍,同时可能改变学生的一生。
六、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完成课标上的心理健康领域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上关于心理健康有非常明确的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每个领域目标同时又有具体的水平目标。作为体育教师,应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创设一些专门的情境,采取一些特别的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当然,不可能每节课都要全部兼顾各个领域,但必须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不能只注重身体方面而忽视心理方面,两者应该并重。
参考文献:
[1]任治洪.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体育课教学[J].职业,2010(02):171.
(一)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需要学生礼仪习惯的培养。
如今学校文化建设的和谐发展过程中,学生文明礼仪培养已经成为了重要学校重要教育内容。目前,学校已经成为了“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基地。在一些前期的礼仪习惯培养中,虽然在学科中已加强了礼仪教育的渗透,但是这些做法都是零散的,不能使之系统化,因而我立足学生本位开展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的策略研究,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我校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方法和途径,而且对养成学生文明习惯、提高学生文明素养,以此辐射家庭,带动社会,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需要学校礼仪习惯的培养。
学生家长文化学历低下,道德修养也不尽人意。学校地处城郊结合地,不少学生耳濡目染的是粗言秽语,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还有些家庭教育中,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文明礼仪教育相对薄弱。学生的文明礼仪修养与现代文明社会的要求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家庭教育的严重失衡对学校培养文明礼仪习惯有强烈需求。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文明礼仪的策略
(一)开发学生文明礼仪读本
首先以礼仪教育作为切入点,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我编写了《礼仪校本课程读本》,低、中、高年级各一册,每册都分为四个篇章,分别为:知识篇、经典篇、感悟篇、体验篇,知识篇内容按低中高的序列分别为:校园生活礼仪、家庭生活礼仪、社会生活礼仪,让孩子在学习校园礼仪的基础上,延伸至学习家庭礼仪,集会礼仪,场所礼仪等,使之形成一定的礼仪素养;经典篇中引入了论语中的小故事,比如:《敬孝之礼》《处事之礼》《励志之礼》《君子之礼》等,让孩子在故事中明理。感悟篇中,通过生活中中外小故事,让孩子去领悟故事中多蕴含的礼仪素养。在体验篇中引入一些综合实践活动的元素,如“元宵节”“中秋节”等节日活动设计入手,例如重阳节,让高年级学生自主设计了感恩系列活动,他们有的来到敬老院,看望老人,为他们唱歌,讲故事,幷送上自己设计的节日卡,表示慰问;有的给自己的爷爷奶奶送去温情的祝福;有的给周围的邻居奶奶做好事,义务打扫卫生......把所学的礼仪融进生活中,礼仪素养真正地内化到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田,化为了这充满情意的行动中。整个读本知识连贯,融会贯通,系统介绍礼仪知识,具有丰富性、可读性、可视性和故事性。使学生在快乐中,从小树立文明意识,成为有德性、会学习,会合作,身心健康的小公民。
(二)有效课堂培养学生礼仪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开发了一系列的读本后,着力探索了礼仪有效课堂模式。低年级的教学我从孩子的身边礼仪作为切入点,通过孩子喜欢的喜闻乐见动画故事进行引入,注重培养孩子的校园礼仪,当学生明白浅显礼仪知识后,又以读本为载体,设计活动。让学生参与到礼仪小活动中去演一演,亲自去体验角色,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了礼仪知识。让礼仪内化成学生的一种行为习惯。中年级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一些比较有哲理的故事入手,也或许拍摄一段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这些不文明的行为都是学生平时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我精心设计切入点,适时点拨,激发学生讨论,引领学生辨析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质疑。从而内化成行为。高年级教学中,我常常让学生根据社会上的一些现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主设计谈论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自己文明礼仪的支点,提出自我看法,进行辨析,学习,从而生成新的感性空间,而内化成学生个人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教养良知等精神内涵。更加懂得学习礼仪是尊重他人,与人友善,表里如一,内外一致的精髓。
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文明礼仪的教育仅仅依靠礼仪课堂是不够的。我还发掘学科教育资源,结合各学科特点把握礼仪渗透契机。
三、开展多元活动,深化礼仪教育
为了深化礼仪教育的思想,深入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的策略研究,我开展了一系列文明礼仪实践活动。
1、开展每周一星的评选活动 这项活动促进了学生在礼仪认知、礼仪情感等方面的不断提高。
2、举行“礼仪之星”报告会 “礼仪在我心,文明伴我行”、“精彩人生,文明先行”的“礼仪之星”报告会。这两场报告会激起了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的热情,为学生在日常行为中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组织开展“感恩”主题系列活动 如:结合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亲情礼仪教育活动;结合教师节开展师生情礼仪教育活动。通过诗歌朗诵、小品、制作贺卡、讲故事等,向父母、向老师表达最真挚的祝福。
4、创设礼仪讲坛、开展知识竞赛 通过礼仪讲坛、礼仪知识竞赛等活动,把“知荣辱、重礼仪、讲文明”的风尚植入学生心田,让学生的道德认识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5、启动“礼仪志愿者”行动 今年评选出了20名礼仪志愿者活跃在校园里,开展同伴礼仪帮教,形成全校园的礼仪之风。
6、举行感恩教育报告会 学校邀请一中的一位心理老师来我校做“学会感恩与爱同行”报告会,报告会还邀请家长参加,共同提高共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