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8:53: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范例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范例教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前西德产生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理论,被理论界视为“二战”后与前苏联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理论和美国布鲁纳“学科结构”教学理论并列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①,在教学理论与实践中颇具影响。范例教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重要时期:一是局限于探讨单个学科领域的时期(即1957年之前),代表人物有海姆佩尔(Hermann Heimpel)、埃贝林(Hans Ebeling)和瓦根舍因(Martin Wagenschin),著有《示范教学原理》(1949年)《岛屿式教育原理》(1949年、1951年)和《范例教学原理》(1950年、1951年),主要涉及历史、数学、物理等学科。二是超越学科教学论范围进入一般教学论境界的时期(即1957年之后),代表人物有克拉夫基(Wolfgang Klafki)、德博莱(J. Derbolav)、施藤策尔(Arnold Stenzel),先后出版了关于范例教学本质及其对教育的意义的系统理论研究著作以及阐明范例教学的教育史背景的系统理论研究著作,如《基本的教育问题与范例教育》(克拉夫基,1959年),把范例教学从学科教学论水平提升到关于教学的一般理论的境界。
近年来,众多国内学者对范例教学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备受关注。基于范例教学产生背景与当下我国教学改革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之“繁”、学生负担之“重”等一致性的认识,以及范例教学理论所涉及的一些主张与教学空白艺术思想的高度吻合,本文拟对范例教学理论蕴涵的教学空白艺术思想进行初步的探讨、分析,以为我国教学改革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视角。教学空白艺术是指灵活运用空白,遵循教学规律以及美的规律进行的创造性教学实践活动。范例教学理论的教学空白艺术思想主要涉及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过程(方法)等几个方面。
一、“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的教学内容观
在《蒂宾根决议》提出范例教学之前,前西德的教育大发展,走过的是一条由特殊的困惑导致特殊的抉择的艰苦道路。这就是用传统的观念和方法竭力驾驭着日新月异的新内容并追求高质量的道路。[1]范例教学则是用来克服课程庞杂、教材臃肿的教学内容改革抉择的策略。范例教学理论认为,对于充塞的教学内容是不可以简单地用减法,即减少教材内容或减少课程来处理,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教学内容在数量上产生变动,而不能解决提高教学质量这个根本性的问题,这种减法有可能使学生所学的东西变得更加浅薄。对此,瓦根舍因指出,“假如我们不想使学校在教材中窒息,并作为‘疲惫的机器’腐败下去,那么我们……因此需要选材原则,把教材限制在‘本质’方面。”[2]
所谓限制在“本质”方面的选材原则,也就是通常人们言及的应具有的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的观念特征。基本这个概念指的是教学论——设计方面应产生的结构,即教学内容、问题的关系以及教学方法(课题)的结构,通过这种结构应当尽可能在下列两者之间实现协调(或实现一个协调步骤),即在儿童∕青少年的兴趣、问题、理解方式、初步条件为一方面,与有关教学内容、问题的关系,教学方法,课题(成年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审美的、科学的、社会的、政治的实际的课题)的完善的、分化的、综合的和“客观的”最终结构为另一方面之间的协调。基础这个概念表示“客观”事实和问题的关系同学习主体之间的这种基本关系。换言之,表明最一般的结构原则和基本经验,通过这些最一般的结构原则和基本经验我们可以在当时所达到的思想意识的历史发展水平上理解并划分人和现实关系的“范围”或“规模”,比如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审美的、精密自然科学的和技术的实际关系等,并在一定情况下也表明这些范围和规模之间,即经济、社会和政治之间的一般关系。也就是说,范例教学内容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必将是广泛地交织在一起的个人和社会——政治生存的关键问题。[3]这就要求设计一种教学结构,使学科结构与学习者的思维结构相适应、相统一。而范例就是使两种结构能一致起来的媒介,即范例是沟通两者的桥梁。范例性的必要的(不充分的)基本特点包括彻底性(集中、选择)、主动性、吸引人的知识探求(自发性)、与发生学方法的关系、期待性的注意力。真正的范例性包括“扩展”(即深入地和迫切地专心于阐明某学科问题以扩展及学科整体)、学科的“功能目的”(即通过所选的材料学习者可以“彻底性”掌握钻研方式以实现学科特有的某些思想功能)、取消学科界限、课题(从学科但不过分地局限于学科的某一个别课题到达整体)、教材选编(有一条“历史纽带”把简单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4]
由此不难得出,基本性的着眼点是学科内容的基本的知识结构和规律性,因而在教学内容上反对多而杂,力举少而精。少而精相对多而杂来说,显然是留有“空白”的。基础性的着眼点是学习者的基本经验,是对学习者的主观性的实际状况的适合性而言的,即从学习者的基本经验和已经达到的某方面的智力发展水平出发,教给学习者的基本经验是能促使其智力进一步发展的东西。这促使学习者智力进一步发展的东西相对学习者已有的来说就是“空白”,且学习者的精神世界相对显现的物质世界来说是潜隐的,也可以说是“空白”的。范例性更是强调范例的精选,强调从烦琐不分主次的教学内容中选取那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开导性、举一隅能以三隅反的部分,反对面面俱到。于是舍弃的相对留存的来说是“空白”,启发的“一般”相对于选取的“特殊”是“空白”,不断生发的新问题相对提出的问题来说是“空白”,扩展的学科整体相对学科局部存有“空白”,扩展的学科相对起始问题所在学科亦是“空白”……因此,依照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三个原则①精选的具有“继续作用力的”教学内容是很讲究教学空白艺术的。
二、引向“活动着的知识”的教学目标价值取向
范例教学的教学目标,可以从其基本思想中得以反映,克拉夫基对之进行了简明清晰的概括。克拉夫基说:“所有范例方法的概念都以以下目标为前提,即学校或校外机构应帮助学习者获得独立能力、批判的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行动能力以及自发的继续学习的能力。因此,学习不再被视为现有的知识和固定技巧的传递,而是对学生主动学习的教育辅助。”[5]还说:“对于范例教学的基本思想,虽然有种种不同的解释,但可以作为总的思想动机提出而做如下表述:组织教养性的学习,促进学习者的独立性,即引向连续起作用的知识、能力、态度(引向胡戈·高迪希概念中的‘活动着的知识’)。”[6]
“活动着的知识”意思是指可以用来继续进行生产性脑力劳动的知识或认识,克拉夫基用“范畴的”这个概念来表示这种知识的作用,并指出“范畴”概念表示包含着两个要素(指掌握知识和能力培养)相统一的一种教育过程。后来对其进行深化研究提出了“范畴教育”理论。“范畴教育”就是指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使主客观(学习客体——教材和学习主体——学生的精神世界)同时得到开发的教育。说到底,“范例教学”是以达到物质实在与精神实在的开发、人的开发(即双重开发)为目标的。
可见,范例教学“教”和“学”的目标不是获取既定的、固有的知识和技巧,而是强调更为愿意主动学习的态度,以及个体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继续学习的能力。这种不满足于本身的更为普遍意义的“活动的”知识、能力、态度,超越了现有的知识和技巧的有限意义,对现有的知识和技巧来说是“空白”的,是无限的,绝不是复制性的。也就是说,范例教学是以开放性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和追求目标的,这样的教学在各个方面都不是封闭式的、定性的结构,这样的教学是不带有定势的框框的,而是非常重视知识的“生产性”功能,即知识的“再生”的价值,在“教”和“学”上都留有充足的时空,最终实现“教为不教”之宗旨。
三、具有“缺漏的勇气”,使教学达到彻底性的教学过程主张
从教学实践而不是教学理论的角度来看,人类的教学既不可能穷尽整个精神世界已有的财富,也不可能完整无遗地帮助学生掌握任何学科领域的全部知识并发展相适应的能力。[7]因此更不必说能使一个学生去点滴不漏地掌握各门学科的全部知识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却与之相违背,总是追求教学材料的系统性,总是不折不扣地教,使学习者陷入一大堆谁都不明白对其发展有何意义的材料中。这样一种系统的教学过程诱使教学达到完美性(因为这种系统的教学过程要求这么做),从而使教学陷入匆忙与不彻底的境地之中。这种教学过程就像垒起了壮观的碎石堆。正是由于它拘泥于系统性,而埋葬了真正的系统性,并阻塞了视野。它混淆了教材的系统性与思想的系统性。[8]范例教学主张以彻底性代替肤浅的全面性,以使学生获得系统性的认识,而不是记住所谓系统性的知识材料。于是,范例教学提出了“范例式”的教学,即采取课题性教学。
【关键词】范例教学 初中 化学 应用
初中化学是化学学习的最基础阶段,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初中化学在初中课程学习中占据的比例并不大,因此许多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讲解的时候,依旧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没有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将范例教学引入到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
一、明确教学目标,注重基础教学
教师在进行范例教学的时候,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之下来进行接下来的学习。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进行确定,然后将教学目标、学习情况和教学范例结合起来。教师选择的范例不仅是一些重点的知识内容,还包括一些化学问题和化学案例等。此外,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要从化学基础知识点进行挖掘,要让学生从最基本的知识点出发来进行化学范例的解决。在刚开始应用范例教学的时候,一定要避免难度过大,这样就会打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过程的。
比如在学习初中化学“酸和碱”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碱的基本性质,就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将钠块放入到水中,然后学生就会看到纳在水面上游动的现象,这样就迅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到钠块停止反应的时候,教师然后在水中滴两滴酚酞,然后就发现水溶液变成了浅红色,学生就会觉得这种现象很神奇,就想要去探究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现象。然后在进行“碱的性质”的讲解的时候,学生就会结合刚才的实验范例来进行理解,这样就提升了学生学习效率。
二、创设学习氛围,促进范例教学
教师在引入范例的时候还需要注重范例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进行学习的时候,教师更需要通过范例来营造教学气氛,师生合作来进行化学问题的探究。尤其因为初中化学和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教师就需要利用这些生活化的范例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通过范例来对化学知识进行探究。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起好引导作用,重点是通过范例来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要避免过于关注范例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在学习初中化学“蛋白质”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对“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进行了解,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鸡蛋的被煮以后就变硬了?”“皮蛋在石灰的作用下为什么不用煮就变硬了?”这些问题都是学生生活中很平常的现象,但是让学生具体说为什么的时候学生却说不说为什么。但是却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从鸡蛋的成分来进行思考,了解鸡蛋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以后,学生就能够联想起蛋白质变性的条件,高温、重金属盐、强酸、强碱以及X射线等,然后学生就会了解鸡蛋变硬是因为被高温加热,而皮蛋形成则是在强碱的作用下造成蛋白质变性。教师为了加强学生对蛋白质变性条件的理解,还可以通过豆腐的形成、人体的重金属中毒都是因为造成蛋白质变性的缘故。经过这些生活化的范例,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变得浓厚起来,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也会更加的深刻。
三、注重范例优化,促进学生探究
在引入范例教学的时候,教师还需要注重对范例进行优化,教师通过范例给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接下来的探究学习。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非常熟悉,才能够选择合适的范例。尤其是学生学习到后期的死后,教师要范例的综合性,这样就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范例,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探究,在教师的参与下,学生的思路就变得开拓起来,也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比如在学习初中化学“物质的溶解性”这部分知识点的时候,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物质溶解在水中的时候,水温会上升还是会下降?”学生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联系到生活的实例,比如洗衣粉溶解在水中的时候,就会感觉到一种灼热的感觉,因此学生就回答“水温会上升。”此时教师不需要立即来指出学生回答中的错误之处,而是让学生来进行探究。教师给学生准确一些实验药品,有氢氧化钠、食盐以及氯化铵等,然后让学生将这些物质分别溶于水,在溶于水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了解不同物质在溶于水中的过程中,热效应是不同的,要根据不同的物质来进行区分。经过这样的范例探究的过程,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点的掌握就会非常深刻,在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也能够联系该范例进行思考。
综上所述,尽管初中化学内容比较简单、也比较容易,但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第一次系统地接触化学知识,因此教师就需要通过范例教学来进行知识引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生活案例、自然案例和化学知识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的思路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而是能够从更广的角度来进行思考。
【参考文献】
[1] 熊发福. 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初探[J]. 凯里学院学报,2009(03).
[2] 杨贤策. 初中化学教学需要突破的几个难点[J]. 科技信息,2009(15).
关键词: 范例教学 初中物理教学 应用
“范例教学”理论被视为二战之后与前苏联赞科夫“教学与发展实验”教学理论和美国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并列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之一,在世界上颇有影响。“范例教学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瓦格舍因的理论主张,范例就是“隐含着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基础因素的典型事例”。该流派的另一个重要代表人物克拉夫基指出:“范例教学”就是根据好的、特别清楚的、典型的事例进行的教学与学习。按照克拉夫基的说法,“范例教学是这样的教学(授课):它使学生能够依靠特殊(例子)来掌握一般,并借助这种一般独立地进行学习”。深入探讨范例教学论流派,对实施物理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范例教学应用于物理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物理教学的教育性。
“范例教学”强调“教学和训育的统一”,“训育”是指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也就是要坚持教学的教育性。在教学中,一方面要传授知识、技能,另一方面要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环保教育、节能教育,通过教学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有可持续发展和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学就是要将这两方面有机地统一起来。
2.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范例教学”强调要在有限教学时间内,组织学生进行“教养性学习”。所谓“教养性学习”,是指促进学习者的独立性,让学习者从选择出来的有限的例子中主动地获得一般的、本质的、结构性的、原创性的、典型的,以及规律性的跨学科的东西。换言之,即通过学生这种自主性的学习,使学生可以处在一种不断接受教育和培养的状态中。
3.有利于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范例教学”认为教学主体是受教育者,即学生;客体是指教学对象,这里表示教学材料。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帮助学生通过教学材料的学习,从而来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这要求教师既要了解和熟悉教材,又要了解和熟悉学生的智力水平和个性,在教学中要把两个主要的教学因素结合起来考虑。这样,教师才能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去。对教学中这两个重要教学因素的任何一方把握不住,都不可能有成功的教育教学活动。
二、范例教学中物理教学内容的选择
范例教学在物理教学内容选择上需遵循三个特性,即“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
1.“基本性”。
“基本性”是就学科的内容而言,强调教学应教给学生基本的知识,也就是说基本概念、基本科学规律或知识结构。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反对多而杂,力求去芜求精。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基础知识中最重要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力、速度、密度、功、功率等基本概念,以及和牛顿第一定律、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等重要规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这样才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发展能力。
2.“基础性”。
“基础性”是就受教育者接受教学内容来说的,强调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基本经验和生活实际,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也就是教学内容对受教育者来说是基础的东西,同时又要通过教学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所以在教学内容上反对让学生高不可攀,也反对过分容易,力求符合学生实际。在物理中,一方面要求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从知识结构体系、教材编写意图上整体把握教材。另一方面要认真分析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及个体差异,找到教材和学生发展的适应点,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3.“范例性”。
“范例性”是指从已选定的教学内容中,再精选范例性的或典型性的材料作为内容,通过同“范例”的接触,训练学生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使学生透过“范例”,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论。物理教学中,在每一个概念和规律所包含的大量事例中,有的本质联系比较明显,有的非本质联系却很强烈。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从有关概念和规律所包含的大量事例中,精选那些包括主要类型的、本质联系明显的能使学生认识知识内在逻辑结构、发展能力的,与学生智力水平和知识经验水平相适应的典型事例来进行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三、物理教学中应用范例教学的特征
依照三个原则进行物理内容的选择与教学,将使物理教学具有以下五个特征。
1.教学中较多使用归纳法。
归纳法是指从个别实例出发,最后得出一般性结论,是一个从个别到一般的推论方法。这是因为教材内容是经过精选出来的范例,这些范例不是孤立的、偶然的现象,而是“整体的一面镜子”。如在杠杆知识的教学中,从日常生活中的撬棒、剪刀、起子、羊角锤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入手,演示他们的使用情况,引入杠杆的定义,再抽象出杠杆的示意图,进行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较直观,教学效果较好。
2.教学将具有更大的迁移效应。
范例教学强调基本认识,而基本认识往往是对活动的认识和知识,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联想、类比,因此能开辟认识一系列类似现象的途径。如在九年级功率内容教学时,可以与从八年级已经学习过的速度的定义、公式、物理意义相类比,学生较易理解;如利用力的平衡知识来解决动滑轮与定滑轮使用时动力与阻力的大小倍数关系之类的问题,充分利用了知识的正迁移,很简便,学生较易掌握。
3.教学更贴近学生已有的水平。
教学中把学生业已达到的心理、认知、审美、社会交往方式、兴趣爱好、观察方式等水平作为教学出发点,面向他们,从他们的”最近发展区”着手,能有效促进学生基本经验的形成与智力发展。如在物态变化这一章的教学中可以从学生最了解的水这种物质的三态变化入手,通过云、雨、露、雾、霜等常见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的分析,贴近学生的生活,接近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
4.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按照“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选择的教材,是相对于一般的特殊。这个特殊不仅是儿童感兴趣的特殊,而且带有典型性的特殊。它并不是实际事物的某一成分,而是实际事物的一个整体。这种教学强调反映学科整体的范例,反对支离破碎与没头没脑地教给学生零星的知识,使学生真正形成系统性的思想,通过范例对学科整体有深入的了解。例如,在教学中可通过踩影子活动、手影游戏、观察透过门缝的光等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引出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这样,教学就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
5.教学具有开放性和动态性。
范例教学理论认为,“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本身也在变化中,他们必须不断地确定,从学生所处的智力历史发展实际出发,从每一个教育阶段所达到的水平出发来确定。所以,范例教学反对封闭式,主张开放式,给学生留有很大的自己探索的余地,强调依靠学生的主动性进行教学。如探究水果电池的电压与什么因素有关,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比较等实验充分给学生以时间与空间来进行探索总结,往往能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举一隅以三隅反”,“范例教学”实而不华,是一种较实用的教学方法,尤其在像物理这样的理科中应用非常有效,可以极大地提高物理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探究能力,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范例教学”也许会被视作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被一些所谓的理论创新者所摒弃。但我认为,这种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提炼了传统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是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应该说它对物理教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对于教育的发展问题越来越重视。其中,高中作为学生生涯中一个尤为重要的时期,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将范例教学应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接受知识,而且还可以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水平,从而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高中化学;范例教学;应用
近些年来,国家对于教育的发展问题越来越重视。高中作为学生时代中一个尤为重要的时代,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其中,范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于高中化学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将范例教学应用在高中化学中,不仅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而且还可以坚持学生的主导地位,让其真正理解化学学科的重要意义。因此,这就需要相关教育和老师了解并做到以下几点内容:
一、了解范例教学的涵义及重要性
所谓范例教学,它主要属于现代教学中的思想,主要是根据一些比较典型的教学案例,让学生从中了解更多的知识,从而掌握其内在联系和规律,最终提升学生的知识含量,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活跃思维。其中,范例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目标:第一、促进训练与教学的协调发展,让学生可以全面发展。第二、促进系统学习与问题的协调发展。第三、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协调发展。第四、主要内容与次要内容的结合。而且,范例教学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选择经典教学例子,注重提升教学水平。第二、剔除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帮助学生进行思考。第三、重视教学目的的培养。在进行范例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除了要注重学生的化学成绩,还要重视教学目的的养成。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范例教学,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而且还可以促进高中化学的教学水平,更重要的是,丰富的化学知识,还可以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一定①的帮助。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范例教学的应用
1.在教学中使用教学案例
通常情况来说,高中化学教材中具有很多的实验案例,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强化学科的吸引力。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实际实验例子应用其中,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老师要知道,学生要想在化学实验中应用日常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就必须要在大量的实验中来不断地探索,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得到相应的结论。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可以很好地应用了教学理论知识,而且还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亲自动手实验的机会,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②了高中化学的教学水平。
2.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实验案例
老师要知道,在高中化学当中,存在着大量的实验案例,因此,老师在进行化学教学的同时,还要让学生亲自对实验案例进行研究,融入实验当中,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理解能力。例如,案例一,CO通入Ca(OH)与22SO通入Ca(OH)中实验现象相同。22教师在讲解这一内容的时候,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意见,学生认为SO通入2Ca(OH)的速率很大,这个时候就可2能会产生SO+Ca(OH)=Ca(HSO),2232而且实验现象中没有出现浑浊。针对上述的观点,教师可以通过CO与SO通入22SO溶液的实验来进行说明,实验过程2中可以发现,SO通入Ca(OH)并没22有变浑浊,而是一直保持澄清,当SO的浓度发生改变的时候,才可以看2到浑浊。以上题型,可以分为分成两种情况进行解题,一种是水解后会生成酸和醇,醇被氧化之后会变成酸,醇和酸中含有的C原子是相同的,而且形状也一样。另一种是酸水解后会生成醇和酸式相等,其中醇含有的C原子比酸多一个。教师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归纳总结,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类型的解题思路。
3.在化学实验中结合实际
化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学科,它包含了大量的科学信息,并对人类的生活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也证明了化学学科的实际性。因此,老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就可以将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与之结合起来,从而保证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理解化学内容。老师在进行日常教学的同时,还可以将化学理论与具体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最大程度地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的重要意义,并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将化学知识应用在其中,还可以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化学成绩,而且还可以③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结束语
总而言之,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而高中作为学生发展中一个尤为重要的时期,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将范例教学应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实验案例进行教学,对于学生化学水平的全面提高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范例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而且还可以开阔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理解能力,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化学的魅力,并愿意积极调动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参与到化学实验中来。更重要的是,老师要紧跟当今新课标的发展趋势,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相应的教学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化学水平,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黄绍椿 单位:江西省高安中学
【注释】
①赵菊红.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范例教学的作用探讨[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3):305.
【关键词】作文教学 范例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75-02
新课程改革后,学生从三年级起开始写作文,每册八个单元,升入中学已写了接近50多篇正规作文,但是很多成绩处于中下层学生仍然不会写作文,见到作文就感觉困惑,作文东拼西凑,形成一种批者眼花缭乱,写着头昏脑胀的写作状态。而范例式作文教学策略正可以有效地促进作文困难生的成绩。
一 、针对作文困难学生的范例式作文教学的亮点
传统大锅饭的作文训练多追求创造性,重视优等生而忽视了困难生的基本作文需求,一开始便以成篇的文章为训练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面面俱到,注意到文章成文的方方面面,使学生“作文”训练缺乏清楚的训练思路和训练序列,使困难生摸着头脑,这也不会那也不会无从下笔。长此以往,不断增加作文困难学生对写作的“困惑”或“恐惧”感,导致很多困难学生到中学后作文依旧是段落部分,语句不通,有甚者作文只有几个字,严重影响了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针对作文困难生的范例式作文教学抛弃传统的面面俱到,注重目标由单一到综合,注重训练的循环,强调分目标训练,由单个目标到多个目标,由关注局部到关注整体。在具体操作中先由个例分类练习,把作文的写作方法,按新课标分年级整理,明确每个学段应掌握的作文写作方法,通过反复的修改、训练,使学生切实提高作文的某项能力。再由个到类,形成一个体系,那么按此训练,学生经过两年的训练基本可以熟练掌握各类写作方法了。针对作文困难生的范例教学就是通过不断的循环训练,达到学生能力提高的目的。
二、针对作文困难学生的范例式作文教学的具体策略
1.范例的前奏――“下水”作文
针对作文困难生的范例式作文教学有个特别的要求,那就是教师要以身示范,亲自动笔去参与写作,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写“下水文”。只有教师的亲身参与,才能把写作文的从选材到构思的思路走一遍,经历这个过程才能了解学生的需要,才能知道学生写作的困难在哪里。有了这个铺垫,教师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其二,中学生年龄段特点喜欢竞争,教师的亲身参与还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在潜意识中形成与教师“比一比”的想法,这种想法在写作中就是一种可贵的写作动力,从而有助于学生作文质量的提高。
2.范例的准备
在针对作文困难生的范例作文教学中,范例的准备分为四个部分,成功例子、失败例子、宏观例子和微观例子。
成功例子与失败例子:成功例子是供学生模仿或借鉴的例子。选择过程中,文章思路和基本要求指向性要十分明确,要对范文进行精心打造,明确让学生学到什么内容和方法(每次只确定一个主方法,进行精讲精练),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出示的范文不是高不可及的,而是可以模仿、学习的,但其中的精华恰恰是自己的作文中所欠缺的,老师的文章刚好能够弥补自己构思中的不足。失败的例子则是暴露毛病,根据自己对学生学情的了解和平时作文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面举例,让学生观察发现问题,并老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提出修改方案。
宏观例子与微观例子:宏观例子反映的是写作的整体,即谋篇立意、结构布局等。微观例子反映的是写作的局部问题即造句、选词、修辞等。
3.范例的使用
在针对作文困难生的范例作文教学中,范例不是印发给学生就了事的,而是要对范例进行讲解,这也是范例作文教学最重要的一步。
(1)范例印发给学生后,限时师生共读范例。
(2)老师结合自己下水作文的经历向学生详细讲解范文思路的形成过程,讲清范文是如何根据所给作文题目及内容进行思考,进而选材、立意,最后形成整篇文章的。学生会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教师的进行对比,在比较中学习、提高。
(3)请学生详细剖析这些优秀作文的立意、选材、行文结构,语言风格,请学生仔细思考,这些范文中那些内容值得自己模仿的,哪些内容是自己能够化用到自己构思的作文中去的,哪些地方是自己的构思中所没有考虑到的,自己根据这些又能够有什么新的创造,能否把自己的作文提升到一个新的思想境界和层次。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要把学生的活动掌控好,鼓励学生大胆讲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在更大的范围内拓展思维能力,争取所有学生都能够在分析、比较中有所收获。
(4)师生共看失败的例子,让学生找出问题,并提出修改方案。
4. 范例即兴训练
即兴写作程序是在师生讨论之后进行的实践性写作,因此学生的神情专注,方法明确,情绪高涨,思维敏捷极易一气呵成,很少出现那种拼凑挤牙膏似的写作现象写作,有效训练了学生的文思和急才,有利于他们对作文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5.自我评价体系
教师通过先示范对下水作文进行自我剖析,学生仿照教师的思维展示,各自把个自的思路历程展示出来,不仅要说,还要动笔写出来。
(1)每个学生准备一支红笔,在自己的作文后面用图示展示自己的思路历程,并检查是否用到老师在宏观例子里所教授的方法。
(2)每人找出三处自己认为自己文章的“得意”之处,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我评析,检查自己是否使用老师在微观例子里所教的方法。找出一处自己认为有问题的地方进行解析,写出原因,并修改。
(3)凡是觉得不符合、没有达到训练目的的同学可以再次进行写作操作。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是每个学生应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努力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不掉队,而针对作文困难生的范例作文教学注重写作过程中从各到类,由点及面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种举多反一的教学手段,可以大大激发作文困难学生对“ 范例” 内容的进行积极模仿与探索,从而获得写作的自信, 慢慢实现由“ 要我写” 到“ 我要写” 的转变,逐渐掌握写作的基本技能,值得我们更加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张德秀著:《教育心理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怎样才能完成党赋予的培养人才的责任,这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作出回答的问题。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初中体育老师教学计划范例,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初中体育老师教学计划范例一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所教的是八年级六个班,每个班人数都在45人左右,男女生人数差不多个半,绝大多数学生身体健康,无运动技能障碍。学生都喜欢运动,但身体协调性差,肥胖等,学习动作不协调。学生身体素质中的硬性指标,如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等素质较差;灵敏、协调等软性指标明显不足。个体发育不均衡,下肢力量尚可,肩部肌肉群力量较差,在此类教材教学是要多加注意。腰背、腰腹力量有待于大幅度提高,这是体育练习成败的关键。
二、教材分析: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体育教学工作,传授基本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能,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体育文化知识,在传授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教材内容有: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田径:跑、跳、投;体操,球类:篮球、足球;身体素质练习。
教材的重点:跑中的快速跑;跳跃中的跨越式跳高;体操中的单杠动作;球类中的控球技术;
教材的难点:蹲踞式起跑;跳跃中的起跳环节;球类中的人球结合。
三、教学目标和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简单知识及方法,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和安全常识,培养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熟练掌握眼保健操和新的广播操。
2、初步学习田径、体操、球类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3、“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是我们的目标,在体育游戏中不断地尝试与体验、练习与思考、互学与互评,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体会体育运动的益处,体验到战胜困难、获得进步的成功喜悦。
四、教学措施
1、适时了解、分析学生的学习信息。
2、营造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运动环境。
3、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采用兴趣化和多样化的教法和手段,充分发挥游戏、竞赛的能动作用,让学生在自主游戏中练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4、根据学生实际,不断变化练习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5、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勇敢、顽强、朝气勃勃和进取向上的精神,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五、学生方面:
1、学习目的明确,积极自觉的上好体育课。积极学习掌握必要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2、着装要轻便合体,穿轻便运动鞋上课。不得携带与体育课无关的首饰、校牌、手机等。
六、德育渗透:
体育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应特别注意营造友好、和谐的课堂气氛,有意识的融入德育教育,不仅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
本学期的德育渗透包括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1、课堂常规:使学生按规办事、做到有规可循。
2、组织教学:培养团结友爱、养成遵守纪律的集体观,培养其具有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
3、结合教材内容安排德育内容。
(1)、基础知识里安排激发学生刻苦锻炼自觉性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2)、游戏里安排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公正诚实,积极进取、团结友爱的内容。
(3)、田径安排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等意志品质的内容。
(4)、球类中安排培养团结协作等集体主义精神的内容。
(5)、在体操中安排培养互相帮助的合作意识的内容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建立终身运动的习惯。
初中体育老师教学计划范例二
本学期是初中的最后一个学期,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和结和本校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们顺利完成最后的体育加试,助他们顺利考取理想的高中。
一、学生现状分析
初三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身体发育较快,个体形态发展差别较大,男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女生则趋向于文静、内向,不喜欢活动,针对女生这一特点,可选择一些柔韧性强的运动项目,提高她们的运动兴趣;还有升学测试,运动量、运动强度要大。
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学期教学内容有:体育基础知识(篮、排、足球的基础知识)田径类、体操类、球类、韵律体操及民族传统体育。最关键的还是学生中考体育项目的辅导,如何使学生掌握好中考项目的正确运动技术以及挖掘出学生的运动潜力是这学期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
三、目的任务
1、掌握基本的体育基础知识,明确体育锻炼的作用,在锻炼中运用学到的知识。并不断巩固和提高。
2、进一步增强体质,特别是柔韧素质和弹跳素质以及速度的爆发能力。
3、通过体育锻炼,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重点与难点
1、重点是必考项目:男:1000米,女:800米成绩的提高。以及立定跳远、男生引体向上、女生仰卧起坐。
2、难点是男生的坐位体前屈的教学方法研究。
五、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1:随着学生身体和年龄的增长,可多采用一些对抗性的游戏。
2:初中生对抗性强,可采用一些教学比赛,以增强学生锻炼身体的效果。
3:因材施教,分组时采用根据身高分组或按身体素质分组,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运动中享受到锻炼的乐趣。
六、本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第三周:体能恢复训练以及课间长跑的进一步加强训练,体育专业生的选材与训练工作
第四周——第五周:50米跑的有关教学
第六周——第七周:立定跳远教学以及测试工作
第八周——第九周:坐位体前屈的辅导训练
第十周——第十一周:仰卧起坐的练习
第十二周——第十三周:中考项目混合测试与个别学生的加强指导
第十四周——第十八周:中考体育测试结束后的体育创新教学与期末测试
遇五一假期或意外天气情况有关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可灵活临时调整,采取室内教学的方式等。
初中体育老师教学计划范例三
一:学生情况
本学期九年级共一个班50余人,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身体发育较快,男女差别较大,男生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基础,课堂表现欲较强,对体育运动有浓厚的兴趣,但还不够稳定;女生积极性不高,甚至课堂出现退缩行为,练习的自觉性一般。
二、教学设想:
初三学生面临中考,今年中考由去年的45分上升到60分,所以在本学期应以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和中考测试内容为主,多给学生运动空间,加强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在课堂应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课堂气氛,使学生有目标的去学习、去锻炼。
定期测试,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开学第一周对学生的体质进行测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激励学生在以后的练习中更加努力。另外通过学生的体育成绩了解到学生运动能力的弱项,制定以后的教学内容,强化训练。在四月初进行一次测试,培养学生的考试习惯,总结前面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结果,为后期到考试期间体育训练计划内容做一个好的依据。
三、具体时间安排:
早操训练安排:
1、三月份进行200米和立定跳远的练习
2、四五月份就中考内容进行全面训练。
体育课具体安排:
1、第一周就中考项目进行全面测试。测试成绩进行针对性训练。
2、课堂前半部分进行项目练习,后半部分因材施教学生根据自己的弱项进行专项练习。
3、制定后期教学内容和训练计划。
四:针对性的训练
1、加强对文化成绩好但体育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加强监督,培养他们的积极,宣传体育中考不亚于文化课的意识。
2、加强对偏科学生的训练,对偏科的学生进行技术上的指导,争取在这些项目有所突破。
五、加强业务能力学习
认真钻研体育新课改,根据新课改制定新的教学方法,加强与体育教研组各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学习,认真备好每一堂的教案。摸清体育中考各项政策,指定科学合理的备考计划,指引学生认真的备战,填报自己所擅长的项目,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师生合力打好中考这一仗,争取获得全面胜利。
初中体育老师教学计划范例四
新的学期开始了,这是一个紧张的学期,因为九年级面临着中考,而体育也是中考科目之一。中考体育考哪几项,目前已有定论,共三项,身高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跳绳与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二选一,根据以往经验对考的项目做全面的体能训练。为了能使九年级学生在中考时体育能取得优异的成绩,特制定新学期教学计划。此计划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体育课,一部分是课外体育训练。
一、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共3个班,由于学生平时缺乏体育锻炼,不论是速度、耐力还是力量等方面大部分学生体能素质不太好。这就要求我在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内必须从这几个方面着手来提高学生的全面体能,尽快了解那些学生在哪些方面素质较差,及时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具体措施
1、三月份加大运动训练量,提高学生的力量和耐力,使学生出现短期的疲劳,在篮球项目上要求动作到位,态度端正。
2、调整平时的训练计划,将上学期两天一练改为四天三练,确保学生出效果,出成绩。
3、开展班级讲座,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教育。
4、快乐训练,杜绝学生出现倦怠,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里学习,做到学中练,练中学。
5、体育教师和学生一同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育主题一是围绕中考项目开展相关的速度、耐力、力量等练习,二是可以以游戏形式给学生涉及一些球类、武术等科目,在紧张的训练之余得到放松,也使学生的协调性发展有所提高,为进入高中或走向社会进行体育锻炼作一些铺垫。
三、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体育与健康教科书及教学课标的基础上备好每一节课,写好每节课教案。
2、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每节课的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都能使学生精神饱满,积极参与,快乐身心,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3、认真搞好课外体育训练工作,使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都有所提高,在次基础上,教会学生能自我调节自己的情绪。
四、教学进度表(略)
初中体育老师教学计划范例五
落实学校和教研组的工作任务,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健康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以科学的管理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健康发展,认真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精神。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体育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全面提高身体素质;争创学校的体育特色,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本学期是初中的最后一个学期,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和结和本校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们顺利完成最后的体育加试,助他们顺利考取理想的高中。
一、学生现状分析
初三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身体发育较快,个体形态发展差别较大,男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女生则趋向于文静、内向,不喜欢活动,针对女生这一特点,可选择一些柔韧性强的运动项目,提高她们的运动兴趣;还有升学测试,运动量、运动强度要大。
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学期教学内容有:体育基础知识(篮、排、足球的基础知识)田径类、体操类、球类、韵律体操及民族传统体育。最关键的还是学生中考体育项目的辅导,如何使学生掌握好中考项目的正确运动技术以及挖掘出学生最大的运动潜力是这学期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
三、目的任务
1、掌握基本的体育基础知识,明确体育锻炼的作用,在锻炼中运用学到的知识。并不断巩固和提高。
2、进一步增强体质,特别是柔韧素质和弹跳素质以及速度的爆发能力。
3、通过体育锻炼,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重点与难点
1、重点是必考项目:男:1000米,女:800米成绩的提高。以及立定跳远、男生引体向上、女生仰卧起坐。
2、难点是男生的坐位体前屈的教学方法研究。
五、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1:随着学生身体和年龄的增长,可多采用一些对抗性的游戏。
2:初中生对抗性强,可采用一些教学比赛,以增强学生锻炼身体的效果。
3:因材施教,分组时采用根据身高分组或按身体素质分组,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运动中享受到锻炼的乐趣。
六、本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第三周:体能恢复训练以及课间长跑的进一步加强训练,体育专业生的选材与训练工作
第四周-----第五周:50米跑的有关教学
第六周-----第七周:立定跳远教学以及测试工作
第八周-----第九周:坐位体前屈的辅导训练
第十周-----第十一周:仰卧起坐的练习
第十二周----第十三周:中考项目混合测试与个别学生的加强指导
第十四周----第十八周:中考体育测试结束后的体育创新教学与期末测试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 普铣 教学 范例
一体化教学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形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探究式的学习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潜能与积极性。笔者以普铣教学中的一个课题为例,探讨一体化教学的开展过程。
一、工作学习任务
笔者学校机械一系接外加工工件(中间轴),中间轴两端有两个键槽需要进行铣削加工。学校委托车间利用现有设备加工中间轴100件,交货周期为6天。
学生领取制作的任务后,识读中间轴图样,明确加工技术要求,学习轴上键槽铣削的刀具知识及加工方法,并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单件生产任务,提交合格产品。
二、图样分析
如下图所示,本零件属于轴类零件;轴的两端是两个长度分别为80mm、101.5mm的半通槽;键槽的宽度为12+0.03mm;键槽对称度为0.025mm;键槽的两侧面的表面粗糙度为Ra3.2mm。
三、教学方法
一体化教学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围绕教学目标,贯彻“三合”原则——学思结合、理实结合、合作互动。依据以学定教、教法要围绕学法来设计的原则,本节课与学法相对应的教法是启发引导教学法、工作实景教学法和实践操作教学法。
四、学习引导
1.看视频——轴上键槽的铣削
目的是让学生对轴上键槽的铣削有一个初步了解。
2.问题的提出
采用PPT课件、图片及问题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回答轴上键槽的铣削加工方法。
(1)PPT课件上图示表示轴上键槽有哪些类型?本零件(中间轴)的键槽属于哪一类?
(2)依据PPT课件图示讲出工件的装夹方法有哪些?依据学校现有设备及夹具加工中间轴应采用哪一种设备及装夹方式?
(3)铣削轴上键槽通常选用哪些刀具?加工中间轴零件应选用哪种刀具?
(4)铣削轴上键槽时,PPT课件图示中几种对中心的方法是怎样操作的,请具体说明。加工中间轴对中心应采用哪种方法?
(5)用键槽铣刀铣削轴上封闭键槽常有哪几种方法?各有何加工特点?
(6)请写出中间轴键槽的加工步骤。
(7)检测轴上键槽需要哪几项内容?具体方法是什么?
(8)用键槽铣刀铣削轴上键槽需要注意哪些安全及质量问题?
3.自主学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主动查阅资料,遇到问题不再是消极等待,而是积极动脑筋,一起讨论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较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老师由传授式教学方法转变为引导式教学,改变了过去学生的“一听就睡,一过就忘;一考就错,一用就懵”的不良状况,达到了工学结合的教学目的——“做中学,学中做”。
4.展示评价
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在小组之间互评。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仔细听记学生对每个问题的分析。在总结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弥补不足,以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五、做学教合一
学生学习了阶台、直角沟槽的铣削方法,具备了校正夹具、安装工件、选择及安装刀具、调整设备的能力,但是对本任务的重点及难点、中间轴半通槽的铣削及轴上键槽的对称度的调整有疑问,此时,教师可通过示范操作的方式,指出操作要点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让学生通过观摩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加工零件。
六、误差分析及评价
论文摘要:计算机技术更新发展迅速,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习计算机知识,更要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应用范例教学的理论,精选“基础性”和“基本性”的知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规律性的计算机知识,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目前,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一般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Word、Excel、PowerPoint等应用软件和网络应用等,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适应企事业单位中利用计算机处理各种复杂办公信息的需求,如长文档的编辑管理(文字处理)、各种数据的统计分析(数据处理)、各种展示场合下的演讲报告和信息搜索、处理等。然而,计算机知识内容的更新之快是任何其他学科所不及的,新概念、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成果层出不穷,使得学生在校学习的内容很可能在若干年之后就已经被淘汰,例如学生在学校时学习的内容是Word2000,而当他们工作时使用的可能是Word2003或其他更高级的版本,甚至是其他文字处理软件。因此计算机教学如何能使学生在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后,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从而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成为困扰计算机教学的难题。
一、范例教学理论
范例教学是德国著名的教学流派。在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的教育为了能跟上世界科技发展和“知识爆炸”的步伐,提高教学质量,采取不断扩充学校教学内容,搞“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其结果是教学内容越来越庞杂臃肿,学生负担越来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限制,智力活动和创造精神被扼杀。显然,这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背道而驰的,是不可能培养出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人才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联邦德国开始从课程改革入手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从理论和实践对范例教学进行了探讨和发展,使范例教学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教育改革理论流派之一。范例教学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精选具有本质的、典型的、原则性的及结构化的知识和规律,在教学中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使学习者主动积极地通过思考进行学习,学习者不仅能获得知识和技巧,还能获得继续学习的能力。范例教学的具体做法是根据好的、特别清楚的、典型的事例进行教学与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学习方法。
二、范例教学理论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意义
当下,面对不断更新发展的计算机技术,教师往往会采用增加课时,扩充教学内容的方法,这必然会增加学生的负担,扼杀学生的创造精神,最后形成只会死记硬背的书呆子和只会机械操作的“机器人”,这样的毕业生不可能胜任将来的工作,与联邦德国在20世纪所犯的错误是一样的。高等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既需要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方法,更需要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的规律,使之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以此来应对迅速更新发展的计算机知识,这与范例教学的精神是一致的。因此,如果将范例教学理论应用在计算机教学中,困扰计算机教学的难题将迎刃而解。
三、范例教学理论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关于范例教学理论的应用多停留在如何上好某一节课上,或者许多教师将范例教学理论等同于一般医学院和法学院所进行的案例教学,没有从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学习能力方面进行应用。
在范例教学理论中,“范例”的意思是“例子”,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好的例子”、“特别清楚的(言简意赅的)例子”、“典型的例子”。在教学中,范例既是一个“个”的阶段,又是一个向“类”迁移的台阶、起点,范例能否达到“典型例子”的目的,取决于范例的选取,范例的选取是范例教学成功的关键。
1.计算机教学中范例的选取
范例的选取要符合三个原则。
(1)要具备基本性。所选取的范例应教给学生基本知识,即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和基本科学规律。通过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机产生兴趣,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规律,获得知识迁移能力。
(2)要具备基础性。教学内容应适合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要适应他们的学习经验,要切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即教学内容对受教育者来说是最基础的东西。通过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3)要具备范例性。要教给学生经过精选的“基础性”和“基本性”的知识,而不是全部带有“基础性”和“基本性”的知识材料。这些精选的知识材料,应发挥范例的引导、样板和迁移的作用。使学生借助这些材料,通过与“范例”的接触,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并有助于他们举一反三地进行学习迁移和实际应用。
2.计算机教学中“范例教学”的实例
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应用软件具有相似的界面,其操作方法一致,工具图标相同,如果采用范例的方法进行教学,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还可以使学生学习其他软件变得很容易,为将来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复制”与“粘贴”是计算机应用中最简单、最常用到的操作,因此该操作也是教师和学生最容易忽视的操作,但该操作却是计算机应用中最重要的功能,在一些复杂的图像图形处理软件中,“复制”和“粘贴”功能的应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以工作区中内容的“复制”与“粘贴”为例来分析计算机教学中的范例教学操作程序。
(1)范例性的阐明“个”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要精心选取典型的、能够说明本质的范例。例如,选取Word文字处理软件中的“复制”与“粘贴”功能的操作,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动手操作等方法,使学生掌握Word软件中“复制”与“粘贴”的操作方法:复制时,先选择欲复制的内容(对象),然后利用“编辑”菜单下的“复制”,或利用单击右键,选择弹出菜单中的“复制”,等等,将欲复制的内容放到剪切板中,同时使学生形成剪切板的概念。粘贴时,先选择欲粘贴的位置,然后利用“编辑”菜单下的“粘贴”,或利用单击右键,选择弹出菜单中的“粘贴”,等等,将剪切板中的内容粘贴到指定位置,完成粘贴功能。通过反复操作使学生熟练掌握Word软件中的此功能,完成“个”的阶段。
(2)范例性的阐明“类”的阶段。这一阶段,就是对在“个”的阶段获得的知识进行归类。例如,根据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个”所获得的认识,引导学生在Excel软件和PowerPoint软件中按同样的方法进行“复制”与“粘贴”的操作,完成从“个”到“类”的迁移,使学生掌握“类”的操作方法。
(3)范例地掌握规律和范畴的阶段。教师可以根据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在计算机教学中,这一阶段进一步对“类”进行验证。例如,教师让学生利用上一阶段得出的结论在其他应用软件中进行操作,如让学生在Photoshop、Flash,甚至其他更加陌生复杂的软件中进行操作,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应用中的共性,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4)范例性地获得有关世界经验和生活经验的阶段。通过这一阶段,学生不仅了解了客观世界,也认识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了行为的自觉性。例如,通过以上阶段的学习之后,引导学生形成自觉地将学习过的不同的软件进行比较归纳的习惯,提高学生们的计算机知识的迁移能力。
四、总结
范例教学不仅能提高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效果,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将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奠定了终身学习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艳丽,许晞.高职第一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体系建构的探索与实践[J].福建电脑,2008,(2):29-30.
[2]张敬环,任瑞仙.信息技术课程范例教学模式初探[J].科技信息,2007,(33):61-65.
音乐是一门富有文艺性的学科,大多数学生也很喜欢上这门课程,那么如果想要学生学好音乐,就需要教师做好教学计划。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音乐教学工作计划范例,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音乐教学工作计划1
本学期我所带的班级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有,也就预示着我需要把每一个年级所有的音乐课程了解透彻才能教好我的学生,针对上述因素我对自己的工作做了以下几点安排:
一、对自身的要求。
1、认真备课,备课时注意与课标相结合。
2、因材施教,对不一样的学生要采用不一样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丰富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以及表演性。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5、多看多听其他的课程,从中总结经验。为教好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使课堂持续愉悦性:
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歌曲的学唱、乐理知识的学习,都要使学生学的快乐。使他们能兴致勃勃,主动用心地投入感受音乐、明白音乐、表现音乐的活动中去。
二、对学生的要求。
发声训练部分:这个部分主要是运用于高年级的学生为主,培养练声的兴趣;歌唱姿势要正确;发声要自然,用中等音量或轻声歌唱;按教师的手势,整齐地歌唱;用正确的口形,唱好a、e、i、o、u。
视唱、知识、练耳:
1、读谱知识:知道音有高低;知道音有长短;知道音有强弱。
2、视唱部分:能用听唱法模唱歌曲
3、练耳部分:听辩音的高低听辩音的长短,比较各种时值音的长短。
欣赏: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良好的欣赏习惯。在欣赏中感受音乐的优美、悦耳,产生愉快的感觉。逐步体会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区、音色等表现手段在音乐中的作用。能辨别音乐作品中轻快、热烈、活泼、优美、雄壮、庄严、诙谐等情绪。
我认为在音乐教学中要透过艺术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美的共鸣与追求,从而进行审美教育和品德教育。在课堂上采取必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潜质及创新潜质。
本学期我会加强自身音乐素质的训练,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同时我期望透过我的课程能够调动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使爱音乐的孩子感染内向腼腆的孩子,最后能够到达一个整体成绩有所提高共同进步的好局面。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的工作安排,我会尽心尽力的对待每一位走进我们学校的孩子,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去爱他们,我坚信这样必须能够用最好的教育教出最好的孩子。
音乐教学工作计划2
一、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二年段的音乐教学,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得比较透彻,毕竟相处一年了,大部分学生在唱歌的姿势上,习惯较好,而且表情也较丰富,能根据歌曲情绪进行表达,部分班级还能识读简单乐谱.还能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舞蹈,并参与表演。但在读谱知识的运用上较弱,咬字,吐字也不够清晰,特别是男生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常会出现喊歌现象,导致缺乏对声音美感的正确认识,缺乏气息的支撑.
二、教学目的要求及重难点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五爱”的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使学生成为“四有”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着。
2、启迪智慧、陶冶、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三、 教学的具体措施与要求
(一)创设情境 ,培养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和智慧,教师就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使他们获得直接的体验,并激发其创造的欲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黑格尔说过:“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使学生处在形象活泼的音乐氛围中,才能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著名教育家杜威也提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适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脑、动口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采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电教媒体能产生活跃的动态画面,使内容更充实、更形象、更生动、更具有吸引力,从而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条件。例如:我在教歌曲“祖国祖国多美丽”一课时,先用幻灯片放出祖国的美景,配上悦耳的音乐,让学生欣赏,学生如身临其境,感觉到了祖国的山河美,激发了热爱祖国的情感。这既是以形象激起学生的思维活动,体验到了祖国的壮丽和伟大,产生爱国的激情,同时也是一种对学生形象思维的训练。导入就是引发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及热情的导火线,也是学生体验音乐和参与音乐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步骤。
2、利用教具,培养兴趣
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如:利用美丽的画面,动听的歌声去看、去听,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教师随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心态,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营造音乐氛围,引导学生抓住音乐特点,“读”懂音乐,感受音乐。
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思维能力弱,但感性认识相对较强,生动、鲜艳的教具格外被孩子们所喜爱。因此,在课堂教育中,运用与课文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直观教具,既形象直观,给学生留下清晰的表象,为感知、理解知识创造条件,又可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根据教材特点,我在上“颠倒歌”一课中制作了很多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来吸引孩子,有小老鼠、大狮子、小鸟、公鸡、大象等等。整节课,学生的积极性一直很高,大家都争着说,抢着回答,积极学唱。教具虽小,但作用甚大,合理的利用教具,让学生在情境中掌握了知识,让学生在妙趣横生的教具中发展思维,提高了想象能力。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借助实物、图片、录音设备等现代教学手段,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认识从无声走向有声,从单调走向多彩,从单一走向多元,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心理活动,获得更为新奇、深刻的印象。
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勤思考、勤总结,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最主要的是抓住学生的兴趣,以兴趣为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二) 精选教法,快乐学习 ,提高音乐教学实效
儿童如同一株花苗,要浇之以爱,灌之以鼓励,她才能绽放美艳的花蕾。因此,音乐教师应有意营造一种非常宽松、活泼、自由的氛围,以民主的态度,商量的口吻,指导学生进行音乐活动。放手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为他们营造一个“自由王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状态。这样,就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学得主动、学得开心。
1、 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表明:“爱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学习和生活中,儿童总是喜欢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亲手试一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置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们进行集体演唱时,我觉得老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王国”。因为低年级学生通常是活泼好动的,在教学教育活动中,应灵活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手段,为学生提供“动起来”的机会,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获得知识、掌握新技能。在顺利完成歌曲教学任务后,我又设计开展了“课堂舞会”这一活动环节,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唱、尽情地跳,把整堂课营造的喜悦气氛推向最,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顺其自然,依据学生的认识天性,为学生留出课堂空间,就是为学生留出了快乐天地,为学生留出了主动学习的时空,有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课堂教学会张弛有度,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2. 趣味游戏,快乐学习
无论是什么样的游戏对学生都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学生爱玩的天性决定了他们愿意参与教师为他们精心设计的游戏。为了巩固学过的歌曲,我设计了“开火车”这一游戏。由我做火车司机,唱歌曲中的任意一句,由学生接唱,只有唱正确的才能坐上我的小火车,孩子们个个热情高涨,积极踊跃,不亦乐乎。“开火车”游戏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乐于开口,大胆演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敢于表现的意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音乐课堂借助游戏,使得教师乐之教,教的新,学生乐之学,学的活。教育在发展,教学手段要革新,教学艺术要提高,我们教育工作者只有勤奋钻研,投身教改,才能开拓一条成功的课堂教学之路! 教育论文在线
3、以“赛”激趣促学
好胜心强是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而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生最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表演唱”就是利用这一点,实现教学目的。在我每次上音乐课时总是给学生留出5—8分钟时间,利用此方法要求学生进行表演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还专门准备了很多小红花、小五星等,并告诉大家:如果谁先会唱,唱得准确、流畅,表情动作好,谁就能得到它。学生们积极踊跃,他们分成两人组、三人组或四人组,互相监督表演唱,以便及时查找自己的不足;部分平时基础较差的学生,请班上的小组长帮助领着唱;更有的干脆和我一组,请我指导。现在全班学生对音乐课中所学过的歌曲、舞蹈等内容,都能很熟练地表演下来。值得强调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从未做过任何要求,完全出于学生自己的意愿。
(四)教学渗透,展开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开放的音乐教学
音乐是时间的、表现的艺术,在众多艺术门类中,它的创作自由度是最高的。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过程并不是封闭的、孤立的。它应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辩正统一的过程,是教师主带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的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是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是极具开放性的。开放音乐教学过程,应为学生拓展音乐学习空间,创设广阔的自主创新的音乐学习环境。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探索。
让音乐与生活沟通起来,营造广阔的音乐教学空间。音乐本来就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具、教学环境与生活的多方面横向联系,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如《摇篮曲》一课,我抓住小朋友很想做爸爸妈妈的特点,准备了很多娃娃,让学生亲身体验做一天爸爸妈妈是多么辛苦,从而进行爱父母、尊敬长辈的教育,在活动中巧妙地将歌曲教学、创编表演、打击乐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让音乐与活动沟通起来,给予自由的音乐想象空间。音乐最具不确定性,解释的自由度是最大的。所以,音乐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想象、解释,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它最能体现人的个性。而主题活动恰恰就能提供这样的自由。游戏、表演等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通过音乐活动过程的展开,来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给他们探究问题,探询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造。
让音乐成为师生沟通的情感桥梁。在开放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大多数时间可以走到学生中间,缩短和学生的距离。教师是导演,有序地领着孩子走进音乐的殿堂,不断给孩子新的内容,让他们有新的发展。教师又是演员,与孩子们一起欢歌跳跃。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老师的教诲。同时在这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中,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和创造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上经常鼓励那些比较内向的同学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期望性、肯定性的语言,能树立学生进步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里感受美、体验美。
让音乐走出狭小的课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日新月异地发展,音乐课再也不能是一架钢琴,一台录音机就能对付得了的,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成了课堂中必要的手段,它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快捷简便,直观形象。电视、广播、internet各种媒体,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音乐文化范畴,可以让学生获得古今中外各种音乐信息,也可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课堂延伸到更为广阔的创新空间。
2、开放的音乐教学方法
开放的音乐教学方法是指依据学生发展需要和教学内容设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不是机械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们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映能力。"这一理论说明音乐具有动态的特征,应加强音乐运动与身体运动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的行、走、跑、跳、拍手、点头等动作来感知和掌握音乐的节奏。
如在教乐理知识二分、四分音符时,一般教学只讲"二分音符唱二拍,四分音符长一拍。"这些概念对于一二年级的小朋来说既抽象又枯燥。因此,我努力营造了一个让学生自身感受、想象的音乐环境:首先,我让学生们分辨出声音的长短,如猫叫声音长,狗叫声音短;大钟的声音长,小钟的声音短等等。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接着我再让学生闭眼聆听老师发出的不同节拍的走步声和跑步声,由学生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听到的模仿出来,从而完成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的过渡。
在音乐教学中,我还经常采用非音乐的教学方法,把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音乐与文学、音乐与身体运动等很好地结合起来,把这些多样的方法统一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上。如我在教完《歌唱二小放牛郎》这手歌曲时,我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这首歌曲进行改编。为了完成改编的任务,各组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纷纷根据歌曲的主题、内容、情感特色来编排舞蹈动作、创作旁白、制作道具、设计人物造型等。在各组的"汇报演出"中,每位学生尽管在其中担任了不同的角色,获得了不同经验,但都能自己去感受、去理解、去想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艺术的熏陶。学生在这种自编、自导、自演的实践活动中,既激发了对音乐的浓厚兴趣、树立了自信心,又发展了创造性思维。虽然学生们的"作品"质量高低参差不齐,重要的是学生已能在课堂中自主地获取知识,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这时则变成了整个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服务者(伴奏、放音乐、组织评比等)。长期进行这样的引导和鼓励,我相信在学生心中播下的音乐的种子总有一天会生根、发芽、开花。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要坚持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精选一些妙趣横生、有趣味的教法,让学生多听多唱,放手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音乐教学工作计划3
一、教学目的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社会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四有新人,并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得到健康发展。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5、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歌谱的能力和综合、归纳的能力。
6、初步接触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二、任务目标
(一)、唱歌部分
1、紧扣教材、大纲,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2、遵循每节课先教10分钟乐理知识,再教唱歌曲。
3、教唱歌曲遵循先听录音范唱,再由教师教谱,教1-2遍词,然后教师弹琴生听音高自学,直到正确为止。
4、每学一支歌曲,下一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学生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师及时进行教正。
5、有学习有记载,有学习有考试。使学生真正体会到
学习音乐课的意义。
(二)、欣赏部分: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
三、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音乐教学工作计划4
为了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根据我校音乐教学的实际情景,制定了本教学计划。
一,教育理念的思考,必须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往教学从教师的“教”研究较多,以教师为主,很少研究学生的学。它的理念是建立在‘教师中心论”上,强调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经过教师的教、传授去获取知识,所以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中学习。现代教育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所以教育理念定为“以学生发展为本”。
二,音乐教育要应对全体学生,也应当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普通公民教育,它有别于专业音乐教育。所以,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梦想价值观。基于这种教育理念,组织音乐教学活动,必须面向每一个中小学生。其中包括那些对音乐并不敏感或兴趣不浓的学生。音乐课应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都能得到发挥潜能的机会,也都能从中得到生活的乐趣和美的享受。为此,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艺术实践和探索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本事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
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完善学生的个性。众所周知,学生的音乐本事都会因为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条件不一样而构成巨大的差异。因而其音乐兴趣、音乐潜能、音乐生活的方式也会有所不一样。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及音乐艺术的自由性和多样性,给理解者对音乐的多解性和个性化的演绎供给了广阔的舞台,所以,一切音乐教学活动都不应当强求一致,应当允许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允许学生用自我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独立见解。这一切,是与面向全体学生相辅相成。
三,钻研教材编写的思路。
教材编写的思路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1、以审美为中心
为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构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本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中,要进取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表现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要进取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进取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不仅仅做到此刻受益,并且做到终身受益。
2、以(音乐)文化为主线
以往音乐教材的视角往往单纯从音乐到音乐,很少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近年来国外教育,很重视从音乐文化上去开拓。我们经过学习,认识到作为普通中小学的音乐教育,艺术教育为资料,把单纯的音乐拓宽为音乐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所以本教材的资料,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等等,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文化主题组织教材。
3、以(音乐)学科为基点
作为一门学科必然有它自身的体系,音乐学科也不例外。从音乐的诸要素的感性体验认识;从最基本时值“一拍”到各种音符时值;从单拍子到复拍子;从单一音色到复合音色;舞步到动作组合;从打击乐器到有固定音高的简易乐器的演奏等等,教材都一一经过名浅入地步步展开,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需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技能。
4、加强实践与创造
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要异常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重视学生体验、表现、鉴赏音乐的美。在以往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往往偏重于艺术实践的结果,而对实践过程的教育价值重视不足。故此,我们不仅仅要重视艺术实践的最终结果,也要重视实践的过程,重视这个过程中的探究与创造,重视过程的教育价值,做到“结果”和“过程”并重。在教材的歌唱、演奏、欣赏教学中要加强探究性、创造性活动。在教材的编创与活动中,编有很多的实践要求,让学生与活动中去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表现、创造的本事。中小学的音乐创造非专业意义上的音乐创作,主要表现为即兴演唱、演奏和形体动作(律动、舞蹈),也表现为旋律的编创,以及对音乐的不一样演绎。
音乐教学工作计划5
一、教学任务
1、表演学习自然呼吸,不耸肩,养成良好习惯,注意咬字、吐子,清晰准确,做到有表情唱歌。
2、唱游能随音乐的不同情绪、节奏和节拍的变化,有表情的进行律动,模仿动作和即兴表演。
3、聆听欣赏优秀儿童歌曲,初步感受活泼、雄壮、优美抒情等不同歌曲和乐器。
4、读谱知识认唱1、2、3、5、6、等几个音,认识连线、延长记号等,并知道作用。
二、教学要求:
1、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把德育教育与音乐教育相结合。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使学生掌握浅显音乐知识和简单音乐技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4、了解中外优秀音乐作品,使学生具有初步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聆听音乐
四、教研课题与教学措施奋斗目标: 以美育人培养兴趣 享受音乐
教研课题: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措施:
(一)以音乐的美感来陶冶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地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在音乐课中渗透适当地思想教育,充分利用音乐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形象的感染和熏陶,寓教于情感,趣味,娱乐之中,使学生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首先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儿童具有初步爱祖国的情感。在一年级的新歌及欣赏教材中多次出现《国歌》。
在教学中,利用插图、播放爱国主义影片、画国旗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其次通过欣赏优秀民族音乐曲目,向学生介绍祖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进而进行思想教育,情感上和学生产生共鸣。学生自然而然地会从心底涌起了浓浓的爱国之情。另外,向学生介绍音乐家或音乐作品时,可将这些内容编成小故事。如 “音乐神童莫扎特”、“贝多芬和《欢乐颂》”、“聂耳和小毛头”、“高山流水”等许多小故事,让学生在全神贯注地听故事地过程中,被音乐家的崇高的理想、顽强的毅力、乐观的精神吸引,在学生幼小的心灵埋下希望的种子。从创设情境出发,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审美教育。在教音符时值的长短时,可让学生通过自己行走的步伐“呛呛|呛呛”,感受四分音符的时值和四二拍子的节奏特点。然后,再进一步通过学生的生活感受“跑比走快”,“走一步可以跑两步”,“跑跑走、跑跑走”,以及小闹钟的走动声“嘀嗒嘀嗒”来认识八分音符的时值。为了使简单的节奏练习变得饶有兴趣,选几首儿童熟悉的8小节或6小节的短歌,由学生按练习中的顺序拍手,老师在琴上奏出旋律。这样通过以上练习,不仅可以使单纯的节奏练习与旋律结合起来,增加了音乐性和趣味性,同时,也能培养儿童随音乐的节奏拍手的能力。从形象、直观出发,让孩子得到美的感受和联想。
(二)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法国大文豪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乐。”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是整个音乐教育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因材施教,还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个人音乐素养,让更多更新颖的教学方法走进课堂,让四十分钟更加有声有色,这样才能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1、建立必要的课堂常规
在音乐课上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段琴声都要让学生明白是什么意思,我力求音乐课有别于其他课,从而吸引学生。-例如:一节课的开始采用让学生听音乐进课堂的形式,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一方面也培养了他们感受音乐情绪的能力。师生问好采用唱师生问好歌的形式。音乐课中常有律动教学,律动时站立和坐下都可以用固定的音乐与之相配合(站立:13 55 |1-| 坐下:15 33 |1-|)。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学生用唱歌方式表扬(12 3| 12 3|你真棒)。这样都会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课的独特魅力,成为学生对音乐课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2、运用多媒体,视听结合激发学生兴趣
如在教学《感受音的强弱》一环节时,可设计如下:多媒体出示一辆红色小汽车从公路一端开过来,经过弱中强标牌时分别按一下喇叭,让学生感受强弱的对比,经过三次不同体验后,点按实践按钮,根据画面中不同乐器的演奏,让学生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样把抽象枯燥的乐理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小常识,创造出了优美的音乐氛围。使学生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愉快而积极地获取知识,趣味盎然。
3、启发学生表现美,激发唱歌兴趣唱歌的最大目的是给人美的享受。我们不能满足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准确的表达好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具有感染力、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差,如果教师仅用抽象的语言理解歌曲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教师要把音乐同学生的生活、玩耍融为一体,结合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情和词语,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把歌曲中的艺术内涵挖掘出来,激发起学生深厚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将整个身心投入唱歌中去,正确的、创造性的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美。
4、引导学生歌表演,增强学习兴趣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每学一首歌曲,我都根据歌词内容启发学生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歌曲,记忆歌词。
在启发学生表演时,可以这样做:(一)启发学生进行即兴表演。(二)教师根据学生表演编排一套好的动作教给学生。(三)个别检查。在个别检查时,学生常常会被一些漂亮的动作和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室里会自发的爆发热烈的掌声。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强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6、绘画、故事、表演相结合,诱发欣赏兴趣欣赏音乐,不仅需要形象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而且更需要欣赏者用自己经历过的生活知识和感情去体验。但小学生阅历浅,感情积累少,要是学生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就必须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形式,运用听觉视觉同步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然后在让学生在动听的乐曲声中自由广阔的想象体验,使其根据各自对音乐的理解程度及直接、间接的形象记忆,把自己对所听音乐作品的理解用不同的颜色、线条、文字、动作表现出来。学生能闻其声如见其形,从而更准确的把握作品,理解音乐,欣赏音乐之美。
三、注重个性发展,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在音乐教学实际中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应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
教学进度:
第一周 校园升旗 2课时 目的:培养爱国意识,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第二周 接妈妈 2课时 目的:爱妈妈的表现,会打《接妈妈》的节拍,会表演唱;
第三周 农场的早晨 2课时 目的:模仿动物的声音练声、会唱《母鸡叫咯咯》进行歌表演;
第四周 小雨沙沙 2课时 目的:会识《小雨沙沙》的歌谱,及打节奏
第五周 玩具音乐会 2课时 目的:学习各种节奏类型、学唱《玩具进行曲》
第六周 飞呀飞 2课时 目的:掌握跳音、会表演唱《飞呀飞》;学习集体舞《雁儿飞》
第七周 望月亮 2课时 目的:掌握四三拍节奏,会唱《望月亮》欣赏乐曲;
第八周 山谷回声真好听 2课时 目的:掌握明快的节奏,会唱《山谷回声真好听》,突破高音处理
第九周 我们爱劳动 2课时 目的:进行歌表演,教育孩子爱劳动,做乖孩子;
第十周 龟兔赛跑 2课时 目的:欣赏音乐,在音乐情境中分角色表演;
第十一周 好房子 2课时 目的:教育孩子爱自己的家,进行音乐游戏,欣赏《好房子》;
第十二周 小乐手 2课时 目的:用简单乐器进行演奏;
第十三周 小动物回家 2课时 目的:音乐戏剧表演《迷路的小花鸭》、音乐游戏《小花鸭》;
第十四周 伦敦桥 2课时 目的:学习集体舞的基本动作《伦敦桥》;
第十五周 音乐夏令营 2课时 目的:进行歌表演
第十六周 选听幼儿歌曲 2课时 目的:欣赏优秀幼儿歌曲
比如语文,我只考了85.5分,其中,有7分是由于粗心错的,如果不粗心,那么就会考到分92.5,就会有新的突破。考得十分不理想。
我的数学成绩还算不错,考了97分,但是还是有美中不足的地方,一道基础题因为漏写一条,而丢掉了一分,这让我感到很遗憾。
在无数次考试中,我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1、平日里要做到当天内容,当天复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上课认真听讲。
3、需要背诵的科目,不要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掌握。
4、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不能不懂装懂。
5、有能力、有精力的同学,不要只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要多涉猎一些课外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
6、考试时,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再作答,不要急于答题,忙中出错。特别是出现一些自己不能原谅的低级错误。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看法和想法,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比如语文,我只考了85.5分,其中,有7分是由于粗心错的,如果不粗心,那么就会考到分92.5,就会有新的突破。考得十分不理想。
我的数学成绩还算不错,考了97分,但是还是有美中不足的地方,一道基础题因为漏写一条,而丢掉了一分,这让我感到很遗憾。
在无数次考试中,我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1、平日里要做到当天内容,当天复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上课认真听讲。
3、需要背诵的科目,不要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掌握。
4、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不能不懂装懂。
关键词: 微分方程模型 范例教学 高等数学
1.引言
微分方程是一类应用十分广泛而且最常见的数学模型,其建模方法在数学模型课程的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是机理分析建模方法的最佳体现;是微积分应用的最好范例;是物理定律最精确的定量描述.
微分方程模型作为连接物质科学乃至社会科学与数学科学的主要桥梁,作为一类描述物体运动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不仅拥有用数学方法研究实际问题的悠久历史,而且在如今的社会实践中继续保持着进一步发展的活力,所以无论数学模型教材的版本如何改编、内容如何选取、讲授者如何增删,其作为一类重要的应用广泛的基本模型在数学模型课程或者数学建模竞赛中都是不可或缺的,是应用数学解决各种问题最成功最精彩的篇章,选择微分方程模型作为范例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适合于教学的微分方程数学模型
问题1:她在古墓中躺了多久?长沙马王堆一号墓于1972年8月出土,当一号墓被打开,一位形体完整,全身润泽的女尸,以其不老容颜出现在人们的面前时,一切焦点都集中到了她的身上,她是谁?她在古墓中到底躺了多少年?
解:我们利用墓中发现的用于防潮防腐的木炭确定马王堆一号墓的年代.
设N(t)表示时刻的原子数,则表示单位时间内原子的蜕变数,并且它与N成正比,即=-λN(λ为衰变常熟),λ为一正常数,自然λ越大,物质蜕变得越快,设N(0)=N,解微分方程,得N=Ne.
已知开墓时测得木炭中碳-14的平均原子蜕变数N′(t)=29.78次/min,新木炭的平均原子蜕变数N′(0)=38.37次/min,C的半衰期T=5568年.由上式,样品C目前的蜕变率N′(t)∶N′(t)=-λNe,而原来的蜕变率是N′(0)=-λN,因此=e(λ=),从而t=ln=ln,将数据代入上式,得
t=ln=2036年.
这样就估计出马王堆一号墓的大致年代是2000年前(西汉末年).
问题2:他是嫌疑犯吗?受害者的尸体于晚上7:30被发现。法医于晚上8:20赶到凶案现场,测得尸体温度为32.6度;一小时后,当尸体即将被抬走时,测得尸体温度为31.4度.室温在几小时内始终保持在21.1度.此案最大的嫌疑犯是张某,但张某声称自己是无罪的,并有证人说:“下午张某一直在办公室上班,5:00时打了一个电话,打完电话后就离开了办公室.”从张某的办公室到受害者家(凶案现场)步行需5分钟.现在的问题是:张某不再凶案现场的证言能否使他被排除在嫌疑犯之外?
解:设T(t)表示t时刻尸体的温度,并记晚8:20为t=0,则
T(0)=32.6℃,T(1)=31.4℃
假设受害者死亡时体温是正常的,即T=37℃.要确定受害者死亡时间(凶犯的作案时间),也就是求T(t)=37℃的时刻t.
假设尸体温度的变化率服从牛顿冷却定律,即尸体温度的变化率正比于尸体温度与室温的差,即
=-k(T-21.1)(1)
其中方程右端的负号是因为当T-21.1>0时,要T降低,故<0;反之,当T-21.1<0时,T要升高,故>0.
方程(1)是一个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求解该微分方程,易得
T=21.1+11.5e
当T(t)=37℃时,有21.1+11.5e,得
e=≈1.38,于是t≈≈-2.95
由于2.95小时≈2小时57分,因此t=8:20-2小时57分=5:23,即作案时间大约在下午5:23.因此张某不能被排除在嫌疑犯之外.
3.结语
把真实的现实生活事例作为高等数学的教学案例,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把高等数学这门枯燥乏味、了无生趣的课程变成了生动活泼的寓教于乐、乐有所学的一门课程.这就是范例教学的魅力,它改变着我们的课堂教学,改变着与之相关的各方参与者,而微分方程模型在范例教学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徐昕,莫晓云.数学建模与素质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3).
[2]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模型(第3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
[3]周玮,钟强,郑燕华.经济数学[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9.
[论文摘 要]根舍因与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理论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发展学生的能力,提出了一系列基本的原则和教学程序,其核心在于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典型事例,教材中关键问题的探索。这一教学理论对于学生建立整体系统的观念,减轻负担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加重教师负担,在教学实践中难以达到应有效果等负面作用。
德国根舍因与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理论兴盛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与苏联赞可夫的发展教育理论和美国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并称为教学理论界的三架马车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它的宗旨是为教师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和繁杂的知识学科,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增强其科研能力。
一、关于根舍因与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理论的综述
范例教学的中心在于“范例”二字,根舍因认为范例就是隐含着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基础因素的典型事例,另一代表人物克拉夫基认为“范例”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意思是例子,更确切的说是好的例子、典型的例子,抑或是特别清楚言简意赅的例子。所以综合看来,所谓范例教学就是指通过典型的事例教材中关键性问题的探索,通过教学来推动学生理解普遍意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判断的技能。那么在教学中如何选择范例,如何进行范例教学就成为了范例教学理论进一步阐述的内容。
如何更好的选择范例,根舍因和克拉夫基提出了三项基本原则。一是基本性。基本性是就学科的内容而言,强调教学应教给学生基本的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科学规律或知识结构等。二是基础性。基础性是就受教育者接受教学内容来说的,强调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基本经验和生活实际,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最后一项原则是范例性,也是最关键的一项原则。范例性是指从已选定的学科内容中,再精选范例性的或典型性的材料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同“范例”的接触,训练学生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使学生透过“范例”,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论。
如何在教学中实行这一理论呢,为了回答这一问题,范例教学理论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四个程序。第一阶段:范例性地阐明“个”的阶段。即要求以某一个别事物或对象来说明事物的特征,从具体直观的“个”的范例中抓住事物的本质。第二阶段:范例性地阐明“类型”、“类”的阶段。即从第一阶段所掌握的“个”的范例中,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置于类型概念的逻辑范畴之中进行归类。第三阶段:范例性地理解规律性的阶段。将“个别”抽象为“类型之后”,找出隐藏在“类型背后”的某种规律性的内容,范例的阐明“类”的规律和范畴。第四阶段,范例性地掌握关于世界的经验和生活的经验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不仅认识了世界,也认识了自已。而这正是教育所要达到的真正目的。简而言之,即为通过“个”“类”“规律”范畴在回到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二、根舍因与克拉夫基范例教学理论的意义
(一)以点带面,真正的以整体系统的观念武装了学生的头脑
传统的学科教学中,人们在不知不觉当中就形成了一种求全责备的思想,认为每一门学科的结构都是非常严密的,所以在教学中就必须按部就班,一点一滴的全部教给学生。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却往往会发现事与愿违,所谓的系统整体的概念非但没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反而扰乱了学生先前已经掌握的一些知识,并且知识之间因为缺少必要的实质性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很难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针对这一情况,范例教学理论提出了促进学习者的独立性,让学习者从选择出来的有限的例子中主动的获得一般的、本质的、结构性、典型性的,以及规律性的跨学科的东西。这一教学方法突破了以前程式化的按部就班式的模式,所挑的范例不仅是学科中的重点,而且各种范例是相互关联的,准确了反映学科的全貌。 (二)从个别到一般的教学比一般到个别的教学方法更成功
范例教学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实行从个别出发的策略。由于范例教学中的例子都是由教师根据三大原则精心选择的,所以既具有代表性,又和其他的学习内容具有很强的内在逻辑联系性。同时学习一个个例子对学生们来说既显得生动有趣,又觉得负担不大,所以就特别容易接受。即使学习的内容比较晦涩难以理解,但是通过具体例子的学习可以使得抽象的理论不再难以掌握,并且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强了类推的能力。因为每个例子之间都是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所以学生可以将知识点扎实掌握进而发现学科知识发展的规律。而一般到个别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因为当大量庞杂的知识放在学生的面前,无所适从不知从哪里下手的感觉就油然而生。
(三)有利于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科研
能力范例教学具有两大基本特征:教学是以学生为方向,从学生实际出发,牢牢的把学生的兴趣与关心的问题紧扣在一起;教学是非定向的,不带有框框的定式,帮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追求。所以我们可以发现通过范例教学,可以通过丰富的例子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需要运用自身的能力将这些例子类推到一般中去,类推的过程也是需要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而当学生有了提问的能力以后,就可以不再依赖别人的意见,自己去寻求问题的答案,从而使独立思考能力和科研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
三、根舍因与克拉夫基范例教学理论的缺陷
(一)教师负担过重,使其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根舍因与克拉夫基范例教学理论提出的背景是针对当时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并且在初期也起到了一些效果。但是,范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即在于范例的选择,根据根舍因与克拉夫基的要求,范例的选择必须符合三大原则,而一旦要寻找这些符合原则的范例势必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当每堂课都需要的时候由于频率过高,教师们精力有限,最后在课堂中呈现的范例也许不在符合这些原则,从而导致整个教学质量的下降。
(二)完全否定从一般到个别的教学方法有失偏颇
范例教学模式侧重于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使学生通过范例性材料,举一反三的理解基本性、基础性的知识,训练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但是从个别到普遍规律的认识序不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唯一途径。特别当学生到了高中阶段以后,由于抽象思维能力获得跳跃式的发展,因此归纳能力也进一步增加。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讲,实行一般到个别的教学方法也是切实可行的。并且针对不一样的教学内容也应该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够和需要用范例形式来获得的,在这一点上连克拉夫基自己都不得不承认。
参考文献
[1]《德国教学论流派》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李其龙
[2]《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1999年出版,施良方
[3]《教育和教学问题的思考》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钱伟长
[4]《 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出版,顾明远,孟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