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8:53: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网络创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电子商务 创业环境 社会保障
[中图分类号]F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9-0019-02
就业是当今社会十分热门的民生问题,扩大就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以及社会闲散无业人员等组成了庞大的待业群体,解决就业问题关系到人们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当前社会就业岗位与待业人数供需明显不平衡,拓展新型就业途径是扩展就业与再就业的根本办法之一。近些年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网络经济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为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网络创业现状
随着互联网不断快速的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网络创业已经成为我国年轻待业人员的主要创业就业途径。网络创业相对传统创业模式具有很多优势,首先是成本低,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就可以在网络上创业,不需要更多的人员和场地开支,并且风险系数比较低。其次是经营灵活,营业时间和交易距离不受任何限制,经营品种可以多种多样。以上网络创业优势很适合高校毕业生、无业人员、农民工等弱势群体,为待业人员创造了更广泛的就业空间。调查显示,我国网络创业总体规模已经接近1000万人,淘宝网店数量占全部网店数量的90%左右,九成以上为个人网店。网络创业人员以男性为主且多为青年自营创业,文化程度较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有六成,八成以上的网店没有与店员签订劳动合同,并且没有享受到任何就业创业优惠政策。网络创业人员多集中在中东部,大约七成网店有扩大规模的需求,电子商务人员、美工人员等具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更受网店的青睐。由此可见,网络创业不仅拓展了创业的发展方向,而且拉动了更多待业人员的就业,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高校毕业生在网络创业就业领域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农民工、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也会在网络创业中合理解决再就业问题,但是网络创业就业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亟待去解决。
二、网络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创业支持体系不健全
网络创业是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后新型的现代创业方式,对于网络经济的认识程度还不够深刻,支持体系的跟进速度比较缓慢,在有些方面支持体系的不健全阻碍了网络创业的发展。第一,网络创业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更多的时候是出现问题的时候才寻找解决的办法,在网络创业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去摸索,不断进行体系的完善和更新。第二,政策支持体系不能与时俱进,很多的政策支持多数还停留在对传统创业的支持上,但是对于新型的网络创业不能完全使用。当前的创业政策体系还是主要面对经济实体,在网络创业中的小额贷款、税收优惠、资金奖励等方面虽然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但是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第三,认证和审核手续严格而繁琐,各类信息不能有效共享,导致认知周期过长,规模扩张受限制,创业融资较难审核通过,网络创业发展遇到瓶颈。
(二)缺乏公平网络环境
良好的网络创业环境是网络创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然而网络是一个自由而庞大的虚拟世界,加上现行法律法规在互联网的某些方面还有一定的缺陷,局部恶劣的网络创业环境会给网络创业的发展带来很多的困难。一方面,随着网络创业大军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从淘宝网点的实际情况来看,热销商品的重复率相当高,产品严重过剩,很多新成立的小型网点承受着巨大的价格压力,利润微薄甚至亏损运营。另一方面,一些人为了更多的利益在网络上大量销售伪劣商品、进行虚假交易、实施网络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破坏了公平的网络创业环境,由于缺乏统一的网络创业范畴的规范制约,破坏公平网络创业环境的行为不能有效得到遏制,严重干扰了网络创业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再有,虽然网络创业在初期的投入相对较小,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管理、融资、场地等问题都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三)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
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城镇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已经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但是在网络创业方面配套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以淘宝的调查数据为例,将近一半的个人网店店主没有加入社会保障,多数网店没有为受雇人员办理任何社会保险,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能完全适应网络创业中人员灵活就业的模式。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的宣传不到位,导致很多网络创业人员对社会保障还不是很了解,不知道如何去参加社会保险。另一方面,多数网络创业规模较小,资金和场地多来源于个人和家庭,运营成本压力过大,经营方式以小额交易为主,工资待遇不高,利润十分有限,导致很多网络从业人员最终不能承担社会保险费用。网店与雇员劳动合同签订率较低,就业认证程序复杂和严格,很难享受到社会保障的优惠政策,对网络创业者顺利参保形成了一定的障碍。
三、促进河北省网络创业对策
(一)健全网络创业支持体系
各地政府部门正确认识网络创业的发展形势,重视网络创业在扩大就业、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鼓励科研部门对网络创业相关方面的深入研究,对现有问题和未来困难进行系统分析,将最新研究成果提供相关部门领导参考。政府部门根据河北省实际情况制定符合网络创业特点的相关政策,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首先,省市级课题管理部门对有关网络创业研究的优秀课题进行重点资金支持,积极鼓励社会科学研究单位和高等院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各级政府部门需要加强鼓励网络创业的宣传工作,吸引更多的人进行网络创业和就业,推动经营模式多元化发展,提高网络创业中第三产业的比例。其次,在支持政策的制定上要积极创新,在原有实体经济政策支持体系的基础上不断对网络创业政策支持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再有,完善本省内网络创业认证管理制度,工商、税务等信息采集部门做好有效衔接,简化认证程序,降低审核难度,在小额信贷、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符合条件的创业人员必要的资金支持,农民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应该得到更好的服务和更多的优惠来体现对他们的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吸收社会资金来为网络创业服务。
(二)规范网络创业环境
良好的网络创业环境离不开大家的努力,高校毕业生是网络创业人员的生力军,毕业生在学校内的网络诚信道德教育具有重要作用,高校要为毕业生开设专门课程进行专业的思想道德教育。一方面,立法部门尽快研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让网络创业有法可依,执法和监督部门职责划分清晰,完善网络道德诚信监督管理机制,严厉打击诈骗、虚假交易、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加强微小网络创业企业诚信及管理,完善网络经济自律体制,强化经营者公平竞争意识,在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环节相关部门予以帮助和支持,减轻网络创业者的经营压力。
(三)完善网络创业保障机制
劳动保障部门做好网络创业保障制度的研究工作,尽快出台适应形势发展的社会保障政策,省市县三级劳动保障管理部门抓紧网络创业人员信息统计工作,尤其加快推进对农村地区的信息统计和制度延伸工作的进度,完善农村地区网络创业社会保障制度。相关部门要利用网络、传单以及各种有效途径向网络创业就业人员大力宣传社会保障制度的优势,让更多的人了解社会保障制度,适当降低网络创业人员参保金额基数,简化审核程序和降低参保基本要求,吸引更多的网络创业就业人员加入社会保障体系,农民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应享受到更多的社会保障优惠。具备工商注册登记和不具备工商注册登记而符合劳动保障部门认定条件的各类网络创业人员,根据不同的情况享受不同等次的社会保障补贴和优惠,劳动保障部门要积极推进网络创业企业与雇员之间的劳动合同签订,不断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并进行监督管理。
以高校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选取合肥市六所高校学生做抽样调查,研究个体的社会网络和创业资本与其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个体的社会网络和创业资本都能够对其创业意向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业自我效能感在个体的社会网络和创业意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个体的创业资本不通过创业自我效能感而是直接影响其创业意向。
关键词:
社会网络;创业资本;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意向
一、引言
创业意向是创业行为的最好预测指标,是了解创业行为的中心点。因此,个体创业意向的研究理应成为对其创业研究的最佳切入点[1]。Krueger构建的创业意向模型表明,具有创业意向的个体才有可能会采取创业行动。同时,个体的创业意向越明显,其创业的可能性就越大。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综述发现:围绕个体的创业意向,国外学者对其概念的界定、测量量表的设计、实证模型的构建和影响因素的探索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2]。国内学者则主要从个体背景因素、人格特质、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教育和创业环境等视角分析了其对个体创业意向的影响[3]。然而,当前学界对个体的社会网络和创业资本对其创业意向影响方面的研究较少。考虑到中国是个注重关系的社会,个体的社会网络在帮助其获得创业资源和发现创业机会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4]。同时,筹措创业资金难是个体创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尽管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对个体创业给予了相应的资金支持,但仍不能满足他们创业对资金的延续性需求,导致他们面对创业望而却步。因此,关于个体社会网络的强弱及其筹集到的创业资本多少是否会影响他们的创业意向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当代大学生为主要研究群体,选取了合肥市六所高校的学生,通过随机抽样发放问卷获得的最新一手数据研究了个体的社会网络和创业资本与其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并验证了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因变量(创业意向)和自变量(社会网络和创业资本)之间是否存在中介效应。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创业意向相关理论基础
1.创业意向的概念Bird是最早提出创业意向这一概念的学者,他认为创业意向是讲创业者的注意力和行为引导至某个特定目标的心理状态[5]。Thompson认为创业意向是个体准备创办新企业的一种信念并在将来的某个时间自然而然将其付诸实施[6]。2.社会网络理论社会网络理论认为社会网络中的元素彼此之间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联系,网络中的人们不需要彼此认识,他们只要属于同一个社会网络就可以共享这一网络资源和信息。Aldrich认为社会网络同时考虑了个体及社会因素,适用于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在创立和经营企业方面做得更加成功[7]。3.创业自我效能理论Chen等学者认为创业自我效能感比较高的个体更有可能抓住机会创业,并且更有可能在应对困难和风险方面做出持续的努力[8]。Luthans认为创业自我效能是创业者对其自身是否有能力能够影响周边环境并获得创业成功的信心[9]。
(二)社会网络、创业资本对创业意向的主效应
Westerberg认为创业者个体的社会网络会影响其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向[10]。创业资本是投放于创业企业的一切货币资本,如创业主体的自有资金、创业主体的家庭成员或朋友提供的资助以及银行担保贷款等[11]。Kim和Aldrich通过研究发现:创业者个体获取资源的能力高低决定了其创业活动能否成功启动,创业者常常可以借助社会网络获得所需要的资源和信息。而那些拥有丰富社会网络的创业者往往可借此得到他人难以获取的资源[12]。个体的社会网络情况和创业资本筹集情况如何,它们是否会显著影响其创业效能感及创业意向,还有待进一步检验。由此提出以下假设:H1a:个体的社会网络对其创业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1b:个体的创业资本对其创业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三)创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
Zhao引入创业自我效能感这一变量构建的创业意向影响因素模型证实了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创业前提与创业意向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13]。吴晓波等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大学生创业意向的高低,取决于其创业自我效能感和能否有效获得创业所需的资金和信息等。同时,大学生的创业意向也会受到社会网络成员的思想上的影响[14]。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创业自我效能感在个体的社会网络和创业资本对其创业意向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于是提出如下假设:H2a:创业自我效能感在个体的社会网络对其创业意向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H2b:创业自我效能感在个体的创业资本对其创业意向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本文选择了合肥市的安徽大学、合肥学院、安徽大学江淮学院、安徽三联学院、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和合肥财经职业学院六所高校在校学生为问卷调查对象。从高校的层次来看基本涵盖了一本、二本、三本和高职四个层次。同时,所选择的六所高校专业结构也基本都涵盖了经、管、文、理、工等几大类主要专业。实际问卷发放时间在2015年9月-10月,通过进入各样本学校采用随机抽样的形式共发放纸质版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62份,回收率为90.5%;剔除无效问卷43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319份,有效回收率为79.8%。对问卷的剔除有严格的标准:(1)问卷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题目未回答;(2)问卷大部分题目的答案相同;(3)答案有明显乱填或前后矛盾的情况。符合以上剔除标准的问卷全部视为无效问卷。
(二)问卷设计变量的测度
本文各变量所采用的测量量表主要来自国内外核心期刊所发表的学术界公认的量表,并立足我国的语言环境对量表进行了翻译和修改后得出最终量表,从而保证了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整个问卷设计的内容包括大学生的社会网络(以社会网络测度)、创业资本、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向等变量以及调查对象的基本背景信息。一般而言,5分制已经足够包含比较广泛的被调查者意见且不易引起其填表过程中出现厌烦情绪[15]。问卷中各变量的测度工具与方法如下:1.创业意向的测度创业意向的测度主要应用Thompson(2009)的个体创业意向量表(IEIS)[16]。该量表由6个题目构成,其中第二、四、五题为反向计分。该量表已经过国内外学者多次实证检验并被学术界广泛认可和采用。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创业意向的Cronbach'sAlpha系数为0.866。2.社会网络的测度本研究选择国内外社会网络研究中普遍应用的测量题目并采用自我中心网络分析法测度社会网络这一变量[17]。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社会网络的Cronbach’sAlpha系数为0.837。3.创业资本的测度创业资本主要通过设计的一个题目来进行测度。问卷同样采用李克特五度打分法,用不同分值来体现题目中的问题反应程度,来揭示变量变化程度的强弱程度。具体题目为:如果打算创业,您大概能够筹集多少创业资本VC(含自有和融资资本)()。4.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测度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测度主要应用了立农(Linán)设计的量表[18]。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创业自我效能感的Cronbach'sAlpha系数为0.769。
(三)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SPSS19.0和AMOS统计软件对319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四、实证结果分析/数据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数据分析时,首先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有助于发现其内在规律。本研究主要从学校、性别、生源地和学历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主效应和中介效应分析
1.主效应分析
根据问题的性质,本研究选用多元线性回归来验证个体的社会网络和创业资本与其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所涉及的假设进行验证。分析结果如表2显示,个体的社会网络与其创业意向的回归系数为0.392,其显著性水平为0.000<0.01,表明个体的社会网络对其创业意向的正向影响显著,假设H1a也得到了验证。个体的创业资本与其创业意向的回归系数为0.088,其显著性水平为0.087<0.1,表明个体的创业资本对其创业意向的正向影响显著,假设H1b得到了验证。
2.中介效应分析
当原模型中加入创业自我效能感变量以后,新的模型所对应的调整后的R2值从0.158显著性地提高到了0.199,模型解释力增强。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回归系数为0.251,其显著性水平为p<0.01,表明创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显著。个体的社会网络回归系数由原模型中的0.392减小为0.251,且其显著性水平为p<0.01,表明个体的社会网络与其创业意向的关系在加入创业自我效能感这一变量之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也证明了个体的社会网络对其创业意向的影响是部分地通过影响创业自我效能感来实现的,即创业自我效能感在个体的社会网络对其创业意向的影响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假设H2a得到了验证。个体的创业资本的回归系数数据不符合传统研究的预期,说明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创业资本对创业意向的影响中不起中介作用,假设H2b未被得到验证。
五、研究结论与讨论
本文采集了合肥市的六所典型高校的在校学生有效问卷获得319份有效样本,分析了社会网络、创业资本、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社会网络和创业资本都能够对创业意向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社会网络可以通过有效提升个体的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水平进而影响其创业意向。个体的创业资本状况却不能对其创业自我效能感产生显著影响,而是直接影响其创业意向。这是对社会网络理论、创业自我效能理论在创业研究应用中的进一步丰富和细化。同时,这也对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缓解当代大学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良好的社会网络可以提升大学生在获取创业所需资源、识别市场机会和应对创业风险方面的信心,最终提升他们创业意愿。如何有效提升大学生经营自身社会网络的水平是一个值得未来继续研究的问题。同时,创业资本的多少虽然对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的影响不明显,但是不可否认筹集资金难是大学生创业的重要问题。当前政府、高校及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了一系列支持,但仍不能满足大学生创业对资金的巨大需求。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创业支持措施已实施几十年,众多大学生创业企业已发展为国际知名企业,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借鉴其先进经验使其能够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意愿及创业绩效同样需要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2]马占杰.国外创业意向研究前沿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4):9-15.
[3]林嵩.创业倾向模型评述与展望[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55-160.
[4]解蕴慧,张一弛.谁会成为创业者?———主动性人格及社会资本对创业意愿的影响[J].南京大学学报,2014(2):148-156.
[11]裴平,胡道勇.创业资本:创业企业发展的推动力[J].南京社会科学,2004(9):127-133.
[14]吴晓波.社会网络、创业效能感与创业意向的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4(2):104-110.
就像我们每个人身处在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中,行槭艿酵络中各方力量的约束,创业企业也一样处于各种组织的社会网络中。政府、金融机构、供应商、经销商、消费者、媒体、事务所等组织或个人组成了一张盘根错节的关系图,创业企业往往通过利用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为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获取信息、挖掘资源,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俞敏洪和马云所说的关系与社会网络有什么不同?社会网络能带给创业者什么?创业者又如何把握社会网络呢?
社会网络对创业的影响
“社会网络”这一概念源于人类学,由英国人类学家拉德克利夫 布朗(R. Brown)在《论社会结构》中第一次提出,起初用于社会学研究。随着社会网络研究的发展,社会网络理论开始进入生态、文化、经济、管理等研究领域。对企业来说,社会网络就是企业与社会环境中的其他个体所建立的一系列联系。如果我们将与企业发生接触的个人或组织(如政府、供应商、经销商、消费者、媒体、投资者、竞争者等)都画成圆点,将互相造成影响、发生联系的两个圆点用直线连接,就能得到一张像蛛网一样的企业社会网络图。因此,可以看出前面俞敏洪和马云提到的“关系”,与我们提出的“社会网络”有本质的差别。前者是创业者期冀与某些掌握垄断资源的权贵结成关系网络,创业企业可能资产一夜暴涨,也有可能随着权贵一夜崩塌灰飞烟灭。后者指无论企业身处哪个发展阶段,都会与周围机构形成社会网络、生态圈。
社会网络影响着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方方面面,对创业企业的影响更加突出。直接的影响体现在四个方面。
影响创业动机
伦祖利(L. A.Renzulli)通过对北卡罗莱纳州三角园区已创业和想要创业的人群的研究,发现个人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异质性越强,创业的可能性越大,因为网络的异质性为成员提供了不同种类的信息,使成员容易与不同背景的人建立联系,增强了成员的社会资本。也就是在注册创业公司之前,如果创业发起者的个人社会网络异质性越强,他越容易找到与自己能力互补的人,也就越容易实现从创业念头到行动的转化。我们看到创业团队组建时都非常注重团队内部成员之间的能力互补,如果团队中人员的专业技能太相近,必然会导致很多工作每个人都能干,但还有很多工作却没人能干。人员类型越丰富,团队能完成的工作类型也越多,团队的“功能”范围就越大。
带来创业机会
创业机会是未被满足的需求和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能否发现创业机会个体差异很大。一个人不可能只靠自己获得所有的信息,而社会网络的作用是把人们所能感知到的需求、资源等信息综合起来,从而使创业的个人或团队能识别更多机会。希尔斯(Hills)基于调查发现,拥有广泛网络联系的创业者比那些单独或联系较少的创业者明显更能发现更多的创业机会。创业者知道仅凭几个创始人主观的思考往往无法洞察真实的市场情况,需要通过广泛的信息收集,接触市场中各方面的团体和力量,才能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找到消费者的痛点,准确地对产品进行定位,从而进入一个相对空缺的市场。
组建创业团队
社会网络影响创业团队建设。从近年来的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创业企业由团队发起成立,不管是同学、家人、朋友还是朋友的朋友,投资者非常关注创业团队成员的能力互补。弗朗西斯和桑德伯格(Francis & Sandberg)发现,创业者之间存在朋友关系会有利于创业团队的及时组成;同时,密切的朋友关系会提高成员对决策的参与度,使决策的过程更有效,决策质量更高,并有利于减少决策过程中的情感冲突;同时朋友关系也与以后的团队分裂存在负相关,即减少以后团队分裂的可能性。马云1995年正式触网创办“中国黄页”时,仅有的三个员工除了自己就是爱人张瑛和当老师的同事何一兵,到1999年创办阿里时的“十八罗汉”又加入了同学、校友、学生、朋友等等。硅谷创投教父、PayPal创始人彼得・蒂尔(Peter Thiel)更是强调:“我们打算雇佣真正喜欢团队合作的人。他们必须有才华,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要由衷地喜欢与我们共事。”由于在PayPal工作过的人即使离开PayPal后还是如此关系密切,所以赢得了“PayPal黑帮”的称号。
成为创业资本
博尔迪耶(P. Bourdieu)最早提出社会资本的概念,他认为社会资本是嵌入体制化、持续性的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实际或潜在的资源集合。后继研究者有的认为社会资本就是社会网络,是“网络结构给网络中的行动者提供信息和资源控制的程度”;有的认为社会资本不直接等同于社会网络,而是嵌入网络的结果,是个人在网络以及更宽泛的社会结构中获取并运用稀缺资源的能力。不管怎样,创业者和创业企业确实能够通过社会网络获取更多资源。比如在创业初期,需要通过创始人的个人社会网络,借助投资者对于企业创始人的信任来获取资金;在人才招聘时,借助亲戚朋友同学广泛信息;公司扩展业务,从身边认识的人和公司做起等等。很多企业在有了第一次愉快的合作之后,逐步建立起良好的信任,成为长期合作伙伴,信息、资源交换越来越多。
总之,社会网络能为企业直接或间接带来数不胜数的利益。
创业企业社会网络的演变
创业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其社会网络也会发生动态变化。通常一开始,创始人或创业团队的个人社会网络就是企业社会网络,公司资源完全依赖个人资源。随着企业的发展,个人社会网络逐步转化为公司社会网络。在巴特勒和汉森(Butler&Hansen)提出的网络演化阶段模型里,创业的最初阶段为创业孕育期,而与之相对应的社会网络即初级社会网络;创业的第二个阶段为企业初创期,与之相对应的社会网络即业务聚焦的社会网络;创业的第三个阶段是业务拓展期,与之相对应的社会网络即战略性社会网络。根据我们对杭州151家创业企业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可以把这三个阶段分别简单称作孕育期、初创期和成长期,并且三个阶段特点明显。
孕育期
在孕育期,创业者从社会网络中识别机会和吸取资源并建立企业,企业社会网络更多表现为企业家的个人社会网络,以其亲人、同学、朋友为主。此时创业企业还未正式成立,可能只是在一个小团体中间形成了创业的构想,这时的创业构想人可能只有数人,构想人之间相互知根知底,彼此的知识和信息完全共享。在这个阶段,创始人自己的个人网络就是企业的社会网络。
初创期
在第二个阶段,企业人数可能募溉说绞几人,员工之间的知识共享程度比较高,地位也比较平等。由于规模小,大家互相了解彼此承担的工作,了解每个人为企业做了哪些贡献,员工动用个人社会网络来帮助公司发展的意愿非常高。此阶段的开始,公司社会网络就是员工个人社会网络的总和。然后,随着公司的发展,逐步过渡到企业社会网络和员工个人社会网络的结合体。虽然这时社会网络的根本来源都是团队成员的个人社会网络,但一部分已经开始以企业社会网络的形式稳定下来。
成长期
随着企业的发展,创业企业开始拥有越来越多的员工,可能有几十上百位,员工职位高低逐渐分化,企业形成层级管理体系,后期有可能还会出现官僚风气。员工之间对彼此工作的了解程度越来越低,对普通员工来说,他们认为自己对企业来说并非必不可少,企业对自己的重视程度也可能不是很高,因此他们将自己的个人社会网络贡献给公司的意愿大大降低。此时企业自身的社会网络已经初步形成,企业通过以往合作建立的社会网络已经可以基本替代员工个人的社会网络。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社会网络带来的资本将企业的影响力扩大,利用已经积累的口碑吸引更多合作,建立起更广泛的联系。此时企业如果仍旧过度依赖个人的社会网络,运营的风险就会加大,可能由于某些重要岗位员工的离职而导致公司某方面业务“坍塌式”切断。
创业企业如何构建社会网络
笔者与合作者正在对创业企业的社会网络做进一步研究,在此对创业企业构建社会网络提出一些初步的建议。
主动构建对企业有用的社会网络
博特(R. Burt)1992年提出结构洞(Structural Hole)的概念,结构洞指的是社会网络中的某个个体或组织和其他一些个体发生直接联系,但这些个体或组织互相之间不发生直接联系。这些个体或组织无直接联系或关系间断的现象,从网络整体看好像网络结构中出现的洞穴。在结构洞中,将两个无直接联系的个体连接起来的第三者拥有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因此,创业企业要根据企业发展需要主动构建社会网络。例如,为了打通企业经营中出现的市场、融资、研发或运营等瓶颈,通过倾斜工资、奖金、福利等待遇,争取招聘到能填补结构洞的员工。当招聘到这样作为连接节点的员工后,对刚刚建立起来的社会网络应及时跟进,并视对企业的重要程度通过各种方法把关系强度提升到相应水平。
重视把员工的社会网络提升为企业社会网络
企业里无论是CEO还是一名基层保安,都有自己的个人社会网络,这些社会网络可能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情景下发挥作用。笔者自己工作过、调研过的大型企业,员工中往往有这样的常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创业企业就要尽量避免,至少是推迟走向这样的常态。理想的状态是,无论企业正遇到的困难与自己部门或岗位是否有关,员工们急企业所急,都愿意贡献自己个人的社会网络为企业所用,尽最大努力以最快速度去想办法解决困难。如何使员工能急企业所急呢?就是把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密关联。这首先关系到激励制度,企业必须对动用个人社会网络去解决企业困难的行为进行奖励,份内事要表扬,份外事必须奖励。其次,既然企业希望员工对份外事也能竭尽全力去解决,反过来企业也要关心员工的“企业份外事”。例如,现在沿海地区许多企业碰到用工荒,我们的调研中发现有的企业主做得很不错,不光春节返乡给送到家,并且暑假还在空余办公室办起暑期兴趣班,帮助管好暑假来与父母团聚的孩子。将心比心,员工也就会主动关心企业的大事小事。
根据企业阶段性需要区分对待不同社会网络
企业构建社会网络的载体是人,而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格兰诺维特(M. Granovetter)于1973年提出了社会网络连接强度的概念,并将社会网络连接分为强连接和弱连接。他分别从互动频率、情感强度、亲密程度和互惠交换4个方面对网络连接进行了研究,认为互动频繁、感情投入多、关系的亲密程度高和互惠交换多则为强连接,反之则为弱连接。有趣的是,以往的大部分研究虽然发现企业之间的强连接能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绩效,但同时又有不少研究发现注重建立弱关系的企业更有创新能力。因为弱关系的新连接让企业总是能及时了解到市场上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对手等等。其实我们个人也是这样,当你与几个朋友结成死党成天在一起混的情况下,你的新的信息获取途径就被堵死了。
万科有个知名的“内部创业”计划:司龄超过两年的员工离职创业,可以得到万科一定的资源支持和倾斜,而且参与经集团试错会批准的创业项目的离职员工,可保留离职前的EP积分,两年内创业员工可选择回归万科。这看起来不可思议,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想办法怎么留住员工,万科却给出去创业的员工大大的鼓励。前万科高级副总裁肖莉、毛大庆离开后,万科就强调,他们依然是万科的外部合伙人,与万科联系紧密,毛大庆的创业项目优客工场(UrWork)也获得了万科的投资。内部创业计划可能使万科失去一位员工,却能带来一个新的合作伙伴。创办新企业的离职员工将成为万科社会网络中一个新的连接点,而且这个连接点的两边都是强关系。这样的连接点越来越多,就可以把万科与产业链的上下游、资金方、土地方等各个环节连通起来,为万科成为城市配套服务商添砖加瓦。
结语
有关社会网络的研究为企业解决生存与发展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站在社会网络的角度上分析企业行为,有助于企业建立整体化思维,收集外部环境信息,分析自身所处的阶段,在充分考虑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鉴别自身的社会网络是否适合当下的阶段,并做出相应调整。社会网络为创业企业提供了获取资源、收集信息的途径,是一笔非常重要的创业资本,能为企业带来的直接或间接收益不可胜数。同时,无论是创业者个人还是创业企业,能够投入到构建社会网络的精力和资源都是有限的,创业企业建设社会网络不一定要求覆盖面多广,也不一定要求关系强度多高,最重要的是“匹配”。希望本文为全国上下创业热潮中的创业者和创业企业的成功能带来一份贡献。
一、引言
在创业资源的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已经得到一致的结论:要保证创业成功,创业者就必须广泛地获取各类资源。然而,在创业初期,其自身并不拥有充足的创业资源,这个阶段新创企业如何以较少的成本从外部获取所需的各项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这方面,研究者已达成共识:社会网络是创业者获取创业资源的关键渠道,并且网络关系中的友谊和信任可以大幅度降低资源的价格(Zhao and Aram,1995;张君立、蔡莉等,2008)。建立和发展中小企业需要大量不同类型的资源,而网络活动为企业获取资源提供了有效的渠道(Jarillo,1989)。所以,创业者的社会网络关系是其与外界沟通并有效获取创建企业所需资源的重要方式,对企业经营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同时得到了理论界和实业界的认可。
然而,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其社会网络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网络关系的规模、强度和结构等特性也会发生变化,创业者应根据不同的情境相应地构建和管理其网络关系,通过发起新的关系调整不合理的或对已有的关系进行管理以获取不同资源。然而,不同的创业者在社会网络构建过程及结果上展现了不同的行为,主要表现在“是否会构建网络和管理网络”以及“如何构建网络”和“如何管理网络”,有些创业者在处理外部网络关系上十分外行,他们没有构建新的关系的意识或是不会主动去构建新的社会网络,而有些则是社会网络的天才,他们通过不同途径寻求新的网络关系并很好的管理这些关系,这两种不同的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呢?通过大量查阅文献,笔者发现影响创业者这些网络行为的因素有很多也很复杂,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
二、创业者社会网络行为的界定
社会网络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主题,学术界关于创业领域的社会网络研究主要存在两种视角:一种是从个人层面的“个人网络视角”,关注创业者个人特质对创业动机和活动的影响;另一种是以企业整体为研究对象的“组织网络视角”。本文主要是从创业者个人层面研究其社会网络行为的影响因素。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社会网络对创业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社会网络理论对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具有独特的分析视角和解释,同时,越来越多的创业行为研究者开始关注社会网络研究方法(张荣祥,2010)。然而,关于社会网络的研究都局限于研究社会网络的静态特征(网络强度、网络规模和网络异构性等),而对于社会网络的形成和演化却研究甚少。本文中的社会网络行为不仅关注创业者是如何构建、动态调整和有效管理其网络关系,更关注创业者为何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网络行为。
基于对以往文献的梳理,笔者认为社会网络行为是指创业者利用关系技巧和合作技巧所进行一系列网络构建和网络管理活动,以实现资源获取目标的行为。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创业者的社会网络行为能有效克服资源约束,实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文将社会网络行为划分为两个维度:一是网络构建(邢小强、全允桓,2006,2007;张君立,2008;李玲,2009;任胜钢,2010;朱秀梅,2010);二是网络管理(Moller and Halinen,1999;邢小强、全允桓,2006,2007;朱秀梅,2010)。各个维度的构成和测量主要基于现有理论成果,考虑中国情境进行重新整合和扩展.
1、网络构建
我国学者徐金发等(2001)指出,虽然有些企业的关系网络比较稳定,即一般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但是一般性关系网络都会随着关系主体状态的变化而动态发展的。
朱秀梅等(2010)通过归纳已有的研究得出:网络构建是指新企业利用关系技巧选择潜在合作者、发起并动态调整网络关系。
我国学者张慧玉,谭劲松(2012)表明:网络构建活动最重要的意义是促进新企业获取外部资源以突破资源局限,满足生存和成长所需的资源。网络构建的效果是新创企业社会网络规模、强关联数量及优质关联数量等多项指标的综合。
通过综合上述研究者的观点,本研究认为网络构建是指创业者通过对网络个体价值的评估和判断,主动结识潜在合作伙伴并利用策略与潜在合作伙伴建立关系。网络构建的任务包含寻找最优对象(如搜索与评价)、建立有效连接、扩大网络规模、调整网络位置,网络构建能力的大小可反映在网络规模、网络位置、网络多样性上(张君立,2008)。
2、网络管理
Moller和Halinen(1999)从企业层面定义了网络管理,他们提出网络管理是指焦点企业在其网络中调动(mobillze)和组织其他行动者的资源和活动的一种行为。为了创造价值,构建和管理网络(包括供应商网络、客户网络和研发网络等)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能力。从企业管理职能活动来看,网络管理主要包括计划、组织和控制等三方面的活动
我国学者蔡莉、张君立(2008)则从创业者个体层面定义了网络管理。他们提出网络管理是创业者社会网络动态特征的有效体现,它不仅仅是指创业者依据企业的发展战略而进行的一系列关系管理,也包括管理供应商、合作伙伴、竞争者、科研机构和顾客等关系组合的行为。网络管理包括网络计划、组织、建立新关系以及优化关系组合四个模块,具体包括网络需求分析(内部分析、网络分析、环境分析和特定网络关系的任务分析)、寻找最优对象(搜寻与评价)、与之建立有效关系(交流与信任)、发展最优关系组合(连接数量,连接内容,连接强度)。
朱秀梅(2010)认为网络管理是指创业者对外部的个体或是组织提供的机会而做出的反应,即利用合作技巧进行网络组织、协作、交换和控制。网络中有各种各样的成员存在,而任何一个网络成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整个网络。然而创业者管理网络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有些创业者可以游刃有余地管理网络,而有些在这方面则表现得很吃力。
综合以上,本文认同蔡莉的观点:网络管理是指指企业根据其战略及策略的需要进行关系管理及管理供应商、合作伙伴、竞争者、科研机构和顾客等关系组合的一系列行为,可以通过网络计划、组织、建立新关系和优化关系组合四方面来反映。
三、网络行为的影响因素
Hoang & Antoncic(2003)认为研究创业者个体的社会网络形成过程离不开对创业者个体特征因素的探讨,Koka等(2006)也认为,由于环境中许多因素都可能影响网络的演化,因此,探讨创业者特质和创业环境对创业者的网络构建和管理的影响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1、创业者特质与其社会网络行为
在创业研究领域中,创业者的个性特征越来越得到学者们的关注,早期这一领域的研究者都认为创业者所拥有的一些心理特征是致使他们着手创业或创业成功的重要原因,Hoang和Antoncic(2003)认为研究创业者个体的社会网络形成过程离不开对创业者个体特征因素的探讨。创业者个体的个性因素研究的重点是社会技能和个人主动性等。
(1)社会技能。依据外国学者Gesten等的定义,社会技能是指“特定的可观测的行为模式,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影响别人,并且满足个体自身需要”(Gesten等,1987)。通过国内外学者们多年来的研究,得到了被普遍认同的结论:在人与人的相处交往中,社会技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很多情境下,社会技能与成果变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iggio & Throckmorton,1988;Witt & Ferris,2003)。Riggio (1986)把社会技能定义为一种个人在人际交往中学到的能力以及策略。社会技能并非一个独立的概念,而是综合包含许多个具体的、互不关联的内容,如情绪敏感性、情绪表达力以及情绪的控制力(Riggio,1986),自我监控力(Gangestad & Snyder,2000),自我表达、沟通、劝说他人以及应用权力的能力(Guirdham,1990)。
Baron和Markman认为,与社会技能低的人相比而言,社会技能高的人更容易给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通过社会技能的应用,他们自身社会网络的密度会得到有效的加强,社会网络的规模会得到有效提高,即创业者的社会网络是其是否高效利用社会技能的集中体现。
(2)个人主动性。个人主动性(Personal Initiative)是一种综合性的行为,表现为个人自发并主动地完成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不畏艰难并且持之以恒(Frese,Fay,Hilburger,Leng,& Tag,1997;Frese,Kring,Soose,& Zempel,1996)。
在创业研究领域,Frese和Fay(1997)等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个人主动性的程度与其再次找到工作的速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拥有高主动性的个体会快速建立明确的职业规划并为之而努力奋斗。Koop(2002)通过对乌干达的中小企业的所有者进行的实证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主动性高的个体,其成功建立企业的概率也相对较高。Van等(2000)则通过对欧洲的创业者进行实证研究也得出一致的结论,即创业者的个人主动性特征与其创业的成功也存在高度相关性。
李亦晨等(2013)认为个人主动性高的创业者更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维持、经营和管理他们的社会网络。因此,创业者社会网络的构建和管理与其主动性密切相关。主动性程度高的创业者更倾向于与外界组织和个人构建和维持密切的关系,其社会网络的规模和范围将得到有效扩大,社会网络的关系强度也会得到提高。
2、创业环境与创业者社会网络行为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必然会受到其外部环境的约束,并且外部环境不是静止不动的,企业要维持生存和发展,必须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而相应的调整应对。通过综合已有的研究文献来看,对创业环境的内涵定义和其所包含的指标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我国学者池仁勇(2002)将创业环境定义为创业者在进行创业活动和实现其创业目标的过程中所必须面对和能够利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Marc J.Dollinger(2006)从创业者的视角出发,认为企业运营中的宏观环境应包括五个维度:政治和政府,宏观经济,技术,社会人口统计和生态。Austin等认为创业环境是独立于创业者,不受创业者控制,但是会影响企业成功或者失败的重要因子,这些因素包括社会政治环境、宏观经济环境、税收和规则结构。张玉利、陈立新(2003)认为,创业环境是指在创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要素组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影响人们开展创业活动的所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要素,二是获取创业帮助和支持的可能性。王飞绒、李亦晨等(2014)认为,企业的环境主要包括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两部分,制度和市场的变化都会对社会网络的动态变化产生影响。
制度环境。制度环境可以为新创企业的良好成长提供有力保障。政府对新创企业的态度,扶持政策的实施与否,贷款和税收方面的优惠程度,都会影响到企业获得资金等各项要素资源的难易程度。如果制度环境不完善,那么就有可能阻碍创业者和新创企业通过市场手段来获取资源,但却会驱使他们动用网络关系等非市场手段。王飞绒、李亦晨等(2014)通过调查浙江台州的小微企业,通过实证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制度环境的完善程度与网络规模呈负相关关系。
(2)市场环境。市场环境会影响小微企业通过交易获取其所需资源的难易程度。王瀚轮、蔡莉、尹苗苗等研究得出,伴随着市场动态性的增强,那些成功创办新企业的创业者更倾向于写商业计划、组织创业团队、计划财务报表、创办合法实体、从他人那里获得资金等等。如果市场的调节作用有限,那么就有可能阻碍创业者和新创企业通过市场手段来获取资源,但却会驱使他们动用网络关系等非市场手段。
3、创业的资源需求与创业者社会网络行为
社会网络是新创企业获取所需资源的重要渠道,创业者可以利用其网络关系从外界得到其创业所需的重要资源。依据我国著名学者林南的资源学说,不同层级的网络主体之间建立联系能很好地传递资源与信息,所以,为了满足企业对多种类型资源的需求,创业者必须发展不同类型的社会网络,即企业对资源需求的程度会影响到网络的规模和强度。
四、总结与展望
通过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我们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创业者的社会网络,然而,以往创业网络的研究多关注特定网络的静态特征对创业绩效的影响,比如社会网络的强度、密度和异质性。本文在创业者社会网络行为的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理论分析了创业者社会网络行为的本质以及影响创业者社会网络行为的相关因素。
尽管国内外学者已经在该方向做了大量的研究,并且产生了很多有意义的成果,但依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着重考虑。
关键词:“生存型”创业; 整体网络; 凝聚子群; 社会网络分析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9YBB068);湖南省城市经济研究基地资助。
作者简介:孙倩(1977-),女,湖南沅江人,中南大学博士研究生,湖南城市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评价理论、社会网络研究;汤勇(1978-),男,湖南南县人,中南大学博士研究生,湖南城市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技术经济与社会网络研究。
中图分类号:F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096(2012)05-0102-05 收稿日期:2011-09-21
引言
“生存型”创业概念来自于全球创业观察报告GEM。针对创业中的风险特征和创业动机,该机构将创业区分为机会型创业与生存型创业,那些对工作不满、甚至找不到工作而被迫从事的创业活动被称之为生存型创业。姜彦福(2002)运用TEA指数对我国境内的创业活动进行分析,得出96%的创业活动没有创造新市场,属于生存型创业。
根据此定义,传统意义上的个体型创业基本上归属于这一范畴。与之有类似关联的研究是针对农民工创业、城市失业个体创业等将创业作为生存收入来源的创业研究。相当数量的研究从2类视角探讨“生存型”创业:一类集中在宏观视角,主要是探讨“生存型”创业形成的原因、政策条件、创业基本环境(姜彦福,2002;程艳,2011;吴勇 等,2010);另一类是从微观角度研究“生存性”创业的机制,如创业的机会能力、创业的社会资本(黄洁 等,2011)。2类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生存型”创业的宏观和微观机制,但这些研究将个体从其面临的社会情境中抽离出来,可能造成人为的研究割裂。对于这类创业中的一些现象,如具有集聚特征的“生存型”创业群体的结构特点、“生存型”创业中的族群势力、创业群体间作用机制等,因其嫁接了微观与宏观的问题,需要从中观层面予以解释。为此,笔者以某农贸市场中的“生存型”创业主体形成的整体网络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解释其机理。
一、“生存型”创业的网络视角
通过网络关系,创业者可以从不同的合作者那里获取信息、资金、产品、服务及市场进入资格等资源,因此网络关系构成对资源获取的类型及程度有显著影响(Jack,2005)。
长期以来,我国“生存型”创业是在缺少完整商业制度的背景下形成的,在操作上更多地借助于非正式制度来获取社会支持。汪三贵等(2010)将“生存型”创业中的关系体现为正规关系网络(如信用社社员和合作社会员)和非正规关系网络(私人关系网),体现了社会支持:各种制度性支持和非制度性支持。
在创业网络研究中,创业者间的关系分为2类:一类是创业者和亲属或朋友之间形成的持久的、联系频繁的、感情亲密的关系,即强连带;另一类是创业者和所认识的熟人之间形成的偶然的关系,即弱连带(黄洁 等,2011)。
综合以上研究,相关学者给出了“生存型”创业中网络存在及网络特征的相关论证,为将创业研究提升到网络层面提供了理论基础。笔者在此基础上,以某农贸市场“生存型”创业整体网络为研究对象,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通过将整体网络进行聚类分析,对学者们的相关观点进行验证,并着重从中观角度研究“生存型”创业网络的结构问题。
二、案例研究
(一)案例背景
笔者选取某地级市农贸市场QN作为案例分析对象。之所以选择某地级市,是因为该市下辖数个农业大县,具备较强的承载“生存型”创业的文化和基本能力,加之该市与大多数创业者来源地有一定的空间距离,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创业者的其他乡土社会关系对研究的影响,使研究的整体网络具备较好的独立情境。之所以选择农贸市场是因为农贸市场存在较强的创业集聚,有利于整体网络边界的确定。另外,从经营性质看,农贸市场入驻的创业形式集中于个体经营,符合我国“生存型”创业的主要形式(姜彦福 等,2002)。市场内“生存型”创业的比重较大,创业者不论是来源地还是创业类型都具有一定的区分度,便于进行“生存型”创业的整体网络研究。鉴于以上原因,该案例能较好地代表“生存型”创业网络的特征,从而确保研究的针对性。
该市场为本市最大的民营市场,市场建筑面积18600多平方米,拥有摊位1020个,是城区最大的蔬菜、虾类、肉类、熟食批发市场,并经营与农贸相关的五金、服装、家居用品等产品,年交易额达7亿元。由于市场处在城区繁华的地段,服务半径较大、人口多,成了市民采购农副产品的集中地。市场采用承包经营,承包者代表业主管理和经营市场,并向所有者交纳承包金。承包者直接向外市场招租信息,引进创业者。
(二)具体分析过程
过去的研究认为,造成创业者外部融资困难的主要矛盾是资金供需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解决创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经济学者提出的金融签约理论(Financial contracting Theory)证明,通过证券设计、控制权分配、分阶段提供资本等手段,能够引导创业者以克服信息不对称的方式做出自我选择。比如,创业投资者利用可转换证券和契约条款延迟创业者的报酬支付,直到创业企业的绩效显示出来;创业资本合同设计了分阶段提供资本的条款,当关于创业者和创业企业的负面信息被披露出来时,创业投资者有权停止进一步提供资本;创业投资者也可以要求创业者能以相当比例的个人财富投入到项目中;业者还可能面临没收性条款,假如创业者实现的业绩低于目标,他们会失去部分股权。总之,经济学者认为通过契约设计可使针对交易对方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能力最小化。
但是,在完全消除创业者采取与外部投资者利益相冲突的行动的能力或动机方面,契约控制鲜有成功,经济学对创业融资现象提出的理论解释并不完整。首先,研究已证明创业者存在过度乐观的现象,过度乐观问题则破坏了经济学者描述的合约机制的有效性,因为合约机制有赖于创业者的理性行为。其次,创业计划未来的前景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如为新技术产业化而建立的企业,不确定性可能尤其高。于是在设计契约时很难将所有会影响创业者和投资者之间条款的未来突发事件考虑周全。同时,高度不确定性也给价值评价带来很大困难,因为资源提供者用来评价创业计划质量的理想信息,只有在创业者取得了资源,建立了运转的组织之后,才可能观察得到。
由社会学发展出的新经济社会学理论对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手段。社会学者观察到,当一项交易的周围环境可能阻止交易者建立交易关系,不承担交易对方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风险时,交易者经常选择仅同他认识的交易伙伴做生意。社会学的结论是,交易者依靠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s)来选择交易伙伴,他们相信所选伙伴即使在契约没有强制要求他们这样做的情况下,他们也会值得信赖地行动。所以,社会网络在发现机会,检验构想,以及为构建新组织积累所需资源等方面相当重要。尤其在我国转型期背景下,市场经济制度尚不够完善,关系网络是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文在基于社会网络的创业融资经验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创业者的网络管理战略和政府的相应制度安排建议。
一、基于社会网络的创业融资经验研究
社会网络分析是新经济社会学的基础,网络被认为是联结行动者(actor)的一系列社会习惯(socialities)或社会关系(social relations),社会网络由熟人圈子中的主要行动者和其他行动者之间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关系构成。
作为新经济社会学的代表人物,格兰诺维特(1985)继承了波兰尼(Polanyi)的“嵌入性”(Embeddedness)概念,认为经济行动是嵌入于社会关系网络之中的,不管从何种角度出发研究经济现象,都必须考察经济行动者所处的社会关系网络,以及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具体互动,这种关系结构制约着经济行动。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1973)引入关系强度的概念描述了个体成员组成的关系网络的紧密和疏远程度,他以互动频率、感情强度、亲密程度和互惠交换等四个维度将关系分为强关系(strong ties)和弱关系(weak ties),并提出了弱关系优势的假设。
作为新经济社会学的另一代表人物,林南(1982)则把那些嵌入于个人的社会网络之中的资源称为社会资源。他认为,那些嵌入于个人社会网络的社会资源,如财富、权力和声望,可以不是个人直接拥有的东西,而是个人通过其直接或间接的社会关系从他人处获取的资源。他认为,在一个分层的社会结构中,当行动者采取工具性行动时,如果弱关系的对象处于比行动者更高的地位,那么行动者所拥有的弱关系将比强关系给他带来更多的社会资源。
在创业融资活动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外部资金主要来源于创业者既有的社会网络成员。全球创业观察GEM(2005)的报告显示,在34个参与调查的国家和地区中,2003年创业企业的外部资金提供者有494%来自紧密的家庭成员,264%来自朋友和邻居,79%来自同事,69%是其他亲戚,69%是陌生人。可见,社会网络对创业融资活动影响很大。而社会网络理论已成为解释创业融资现象的有力工具,中外学者取得了较丰富的经验研究成果。
戴维兹森(Davidsson)和霍尼格(Honig)(2003)对居住在瑞典的30427人进行了大样本的纵向研究(跟踪研究创业者18个月),他们论证认为,创业者的社会资本与成功完成企业创立活动呈正相关关系。那些具有较高内聚社会资本(强关系)的个人更有意于尝试创立企业,而在创业从起步转向完成企业创立的过程中,外聚社会资本(弱关系)则更令人注目。
克里斯蒂安森(Kristiansen)(2004)通过对坦桑尼亚港口城市坦噶(Tanga)的木材业中的12家小型创业者的案例研究发现,社会网络的质量看起来对创业者取得创业资源的能力具有明显影响,广泛的、多样性的和动态的社会网络能为创业者提供不同种类资源的通路。
沙恩和凯布尔(Cable)(2002)通过调查和访谈的方法,考察了202名从事种子期投资的创业投资者和创业者,以及他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对投资决策的影响,他们证明,拥有紧密度高的网络的创业者更能推动金融投资决策。他们的横向研究发现,同创业者与投资者没有建立过直接关系的创业企业相比,投资者更可能投资于与创业者以前有直接关系的新创企业;如果新创企业的创业团队,与同创业投资者有关系的第三方,预先已建立过关系,则更有可能为他们的创业企业取得外部融资;而当直接关系鼓励投资时,来自间接来源(投资者和创业者没有直接关系,但通过网络中与他们共同的有直接关系的第三方可以建立关系)的信息却会大大抵减这种鼓励。
拜特贾盖尔(Batjargal)和刘曼红(2004)对京沪两地40家创司的42位CEO及一般合伙人进行了访谈,共收集了158个投资决策的样本,他们经过统计分析证明,社会关系在减少创业投资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方面有重要作用,社会资本与其他因素交互作用影响投资决策,嵌入中国文化和传统的社会关系以其独特方式影响创业过程和创业投资决策,强关系导致投资合同中直接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条款减少,并且与投资者存在朋友友谊的创业者的企业更可能获得更高的估值。
张玉利和杨俊(2003)以国内11个城市的MBA和大众群体为调查对象研究发现,在成功创业者的融资渠道选择上,单一融资方式中源于企业家社会关系网络的融资比率显著高于其他融资方式,如风险投资和金融机构融资等等。
总之,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就社会网络对创业融资活动的影响进行的经验性研究普遍认为,社会网络对创业融资产生重要影响。
“电话、传真、网络开店机一样不可少。”
香港上市公司即时科研集团创办人、行政总裁王凯煌先生这样形容网络时代的创业必需。作为全球最大的Linux软件供应商,王凯煌先生精心构建的以Linux为核心的IT企业中竟然有一项看似不起眼但却非常受创业者欢迎的产品―网络开店机。
人在家中坐,商机网上来
网络改写了商业规则,也创造了无限商机。“我深信传统的商务行为可以透过英特网而达到更高的效益与效率,因为英特网正无声无息地带动一场商业经营的信息革命。”王凯煌从自身的创业经历中感悟到,随着上网人数的突飞猛进,网络已然成为企业面对客户的重要渠道。“有鉴于当前中小企业网络化的转型需求,我们提供了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让企业用户能以最迅速、最节省成本的方式进入电子商务领域,建构全新的网络化企业管理及市场行销。”而简单、易用、有效的“普及型”电子商务将是创业者们的首选。
“如果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说,即时网络开店机就像一个傻瓜相机,它并不需要操作的人懂IT、会IT,或是会电脑操作。”
王凯煌先生认为,即时网络开店机就是为创业者或中小企业提供的一个经营工具,他们提出一个口号就是:电话、传真、网络开店机一样不可少。“就是说你介绍你的公司要像打电话、发传真一样简单。每个人在成立公司时,都要花钱找人来专门给他设计网页。但即时网络开店机都具备了所有的功能,不需要额外花钱来设计网页。”由自己创业时的感悟而萌发开发这样一款产品的想法,因此“简单易用”成为王凯煌先生追求的目标,“一个最好的沟通资讯流的平台,从而产生商业价值甚至娱乐价值”。
在充分了解国内中小企业与业务执行人员对客户服务的需求后,即时科研集团规划开发了一套完整的网络客服平台:“即时网络开店机- ZeBox”。为了便于推广,他们还推出了“网站租赁 (Hosting)”的方式,以每月100元的价格提供给国内百余万中小企业。
“四流”一体的商机把握
一般来说,电子商务的任何一笔交易,应包含四个层面:交易的“商流”、配送的“物流”、转帐支付的“金流”、数据加值及传递的“信息流”。商流包括了接受订单、购买等销售的工作,还有支持、售后服务等;物流维系着商品配送的效率;金流则是交易必牵涉到资金移转的过程,包括付款、与金融机构联机、信用查询等;信息流(情报流)包括商品信息、信息提供、促销、行销等。
作为创业公司或者小企业,在网络创业中要注意哪些方面?
首先,要做小企业。想让你的客户支持小企业?那首先就要有小企业的心态。分析你的服务商和客户,如果能够以小企业的形式发展的话,那就最好不过了。因为小企业会更加灵活、专注性更高,因此也会更容易盈利。
第二,向移动互联网发展。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Google搜索中有15%是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完成的。如何满足未来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的需求?这就需要你调整方向,在各个方面都要考虑一下移动用户了。
第三,本地化是趋势。移动互联网让本地化特征更加明显,微软报告说在bing搜索的手机用户中,53%的搜索有本地化特征。连接本地的商户或服务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对于创业者来说,本地化是方向,即使你提供的产品和本地化没任何关系,也要知道这一点的重要性。
第四,懂得授权并善于授权。刚开始创业都非常艰难,创业者凡事亲力亲为,自然会把一块钱掰成两块花。但是,创业过程中有些钱是必须要花的,比如把自己不擅长的外包出去、支付一起创业的伙伴酬劳等。要懂得如何授权,放手让其他人做,并专注你擅长的事情,这样才会更有效率,并有可能尽快实现盈利。
第五,尝试接触客户的新方式。不管是网站、微博、社交网络、二维码还是手机短信,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新的联系方式产生。这也是一种机遇,即使不知道所有的新方式,也要尽可能地去通过各种方式寻找你的客户。从现有的客户那里了解一些,然后花点时间努力去开拓更多的客户。
第六,不断改进网站。即使通过各种社交工具去取悦你的客户,也不要忘了你的网站。毕竟,网站才是你吸引客户的最终目的,漂亮的社交网站主页并不会给你带来多少流量。要想留住真正的客户,时刻完善你的网站才是最最重要的。
第七,成立公司,用法律保护你的资产。虽然成立公司可能和你的工作没有半点儿关系,但公司却能以法律的方式保护你的财产和权益。即使在公司破产的时候,也能保护你的正当权益,更不用说公司要被收购或上市了。
第八,提前准备好纳税。不要等到最后一分钟才开始准备税务方面的文件。从创业的那一天起,就要时刻记录着你的财务情况,而不是等到融资或上市前才去请一个CFO。创业刚开始的时候,即使你对财务一窍不通,也要学一些基本的财务知识,做好最基本的财务工作。
第九,社交网络在向现实社交发展。虽然2011年是社交网络异常火爆的一年,也有人说2012将是垂直社交的天下。但你要记住,只有虚拟社交和现实社交结合起来,才能给你带来真正的效益。未来的社交会从线上走到线下,网络社交将只是一个辅助产品。所以,努力去做一些线下的社交活动,这不管是对你还是客户都是有益的。
在互联网发展的潮流中,一批明星企业和明星企业家诞生了,但综观整个互联网行业,行业成才率是非常低的,真正能够拥有夺目光辉的是极少数,大多数草根网络公司只是在艰难生存甚至消亡。
因为我们公司一直在给企业提供网络营销服务,包括域名、空间注册、网站建设、网站优化和网络推广等,所以我对给企业提供网络营销服务这块领域最熟悉。
如果把这个行业用一群动物来比喻,就是:两头大象(领头的百度和阿里巴巴),几只老虎(一流的公司,慧聪和中国制造等),一群狼(二流的公司,磐石、火速等),再加上无数野狗(草根网络公司)。
超一流的明星企业当然是阿里巴巴和百度,这两家公司是中国电子商务、网络营销领域里最璀璨的两颗明珠,也是网络营销产品里两大派别的代表,前一个代表B2B,后一个代表搜索引擎。这两家公司家大业大、呼风唤雨,是整个江湖规矩的制订者。
一流的公司包括慧聪、中国制造、网盛生意宝(002095)、万网、35互联、商务中国、263网络通信和中企动力等。除了阿里巴巴和百度,这批公司是网络营销行业里活得最好的。其中,慧聪、中国制造和网盛生意宝都是B2B平台。B2B平台毕竟市场容量非常大,即使阿里巴巴如此强势,慧聪在国内贸易领域、中国制造在国际贸易领域、网盛生意宝在行业平台领域还是有所建树。这几家企业都已经成功上市了。
万网、35互联、商务中国这三家是基础服务提供商。所谓的基础服务商就是提供域名、空间、服务器、企业邮箱服务。其实,中国大多数网站的域名、空间等都是从这几家公司的各个渠道中买来的。但我认为基础服务商的发展前途有限。万网已经被阿里巴巴收购,商务中国也被归为东南融通公司旗下。
263网络通信是个另类,专做企业邮箱,因为做的是专业,这家公司在中国外贸类企业邮箱的市场份额很大,现在也已经在创业板上市。
中企动力卖网站,也卖通用网址、谷歌AdWords广告等。这家公司在行业外的名气不大,其实资格很老。早在2002年左右,中企动力就已经建立了全国范围的销售网络,但这家公司最大的不足是产品技术含量太低,销售虽然很强,但缺乏核心产品,所以过了这么多年,发展速度不快。
除了超一流和一流公司,接下来是一批二流公司。这批公司是“地方诸侯”,它们没有全国性的影响力,但在某个地区内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这类企业一般都是靠起家,像杭州地区的磐石网络就是靠百度起家,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实力;上海火速以前靠3721,宁波的派桑靠百度,海博靠中国制造。这一批公司靠“傍大款”积累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但它们面临的问题是百度、中国制造等公司的直销化,要逐步“消藩镇”。这些二流公司也在积极寻找新的出路。
新型网络创业项目推荐
1、人工智能教育
人工智能教育是现在比较冷门的行业,但是却是一个非常暴利的行业,同时销售量也是非常大的行业,根据统计2018年国内人工智能教育预计可以突破3000亿元的交易额。其中儿童陪伴教育机器人非常受欢迎,根据某经销商爆料称,这种机器人的利润在65%左右,而且销量非常好。
2、拼团社交电商
如果你问你一个懂互联网的人,今年的拼多多为何如此火爆,那么他肯定会告诉你因为拼团社交电商,因为这个特殊的销售模式,拼多多已经成功上市了,当然我们去模仿拼多多肯定是一个傻子,所以我们在创业时可以模仿的他模式,但是我们可以卖其他的产品或服务。
3、微信小程序
腾讯近日全部微信用户超10亿人,而目前微信给予小程序的扶持也非常的大,如果你是一个了解互联网懂互联网的人,那么你选择小程序创业是一个非常好的项目。
4、农村家庭安防
这些年,农村的经济发展很快,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对于安全的意识也在逐渐增强,家庭使用监控系统能有效防盗,对于保护家庭财产及人生安全是大为有利的,所以如此看来,这块业务在农村做也是再好不过了,经营摄像头的产品,还提供上门安装调试,指导用户使用。
5、互联网外卖
根据当前消费统计,餐饮消费占据我们消费比例的51%,如此巨大的市场非常适合我们在刚起步创业时选择,而且目前互联网外卖是一个非常好的项目。年轻的一代人很少有人选择做饭,尤其是在城市上班的人,一个人和别人合租一套房租,做饭非常的麻烦,所以大家都是叫外卖,而我们利用现在互联网的方式做餐厅,不需要门面房一样开餐厅,而也且省下了很多的店面资金。
创业者的心态应该是怎样的?
1.成功心态
我们努力了事情不一定成功,但是我们不努力事情一定不能成功。成功心态不仅仅指对胜利的渴望,它是一个人证明自身价值和团队价值的一种积极的心态;成功不是 事情结果的实现,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超越自我,提取成功要素、不断学习和思考的过程,它是激励我们持之以恒的必备心理。
2.细节心态
细节决定成败,互联网更是如此。瞬息万变的网络因为它的变化让人神往,也因为它的快速改变而让人望而却步。从前期的市场考察、项目调研,到发展中的市场推 广、网站运营,直至后来的赢收模式、股权分割,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我们创业者注意到每一个可能的细节。细节还体现在这个过程中的方方面面,产品的细节、用户 关系细节、团队管理细节,无处不在的注意点要求我们学会全盘地看待问题,更要细节地重视问题。
3.积累心态
我们不和别人竞争现在的基数大小,那是我们无法更改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积累,让自己在时间中时时进步。积累自己的资源,积累自身的社会价值,积累自己的资 金用度,积累自己不断战胜困难挫折的心理。面对强劲的对手时,我们不害怕,通过寻找蓝海,通过积累,在成长中战胜对手。
4.资源心态
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们从一开始做项目的时候就需要积累资源。等我们临考试的时候,再去临时抱佛脚,那是徒劳的。开始的时候,给自己制定资源拓展表,表的一方 是自己现在有什么、我做什么,表的另一方是我在发展中的每一步需要什么、下一步是什么。你和这个人认识哪怕是一面之缘,比你在需要的时候去找他好得多,更 何况你和这个人可能成为了很好的朋友,这也就是中国的现实。武装自己的资源,用自己的小资源不断换取更大的资源,以小博大。
5.合作心态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面对互联网,我们首先需要与我们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他们不是因为金钱利益简单地走到一起,他们是因为对对方的彼此认可、对 事业的认可和信心、对燃烧激情的执着。只有一个强势的团队才可能成为强大的公司,面对风雨的时候才能够几脚支撑而不倒。
面对外部的时候,我们是合作的态度,不管我们是否强大我们对于询问者虚心以待,今日的他不起眼,不代表明日的他还是默默无闻。不管我们是否弱小,我们总有自 己的优势,面对强者我们敢于说不,也敢于说好。学会和别人合作,让参与的人双赢这才是未来的互联网。因为互联网是个平台,在平台上我们都是赢家。
6.自省心态
人最难的是面对自己,作为一个项目的核心人物,最好不要让自己成为“管家婆”式的核心,事无巨细都要自己拍板。那样不但自己累,而且人总是有限的个体,不能承接那么多方面。当团队或者项目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先问问自己,在放松或交流中找到事情的症结和解决点。
7.责任心态
选择创业就预示着你放弃了一些东西,时间是最大的成本,对自己负责的人才可能有大的成就。对跟着自己干的兄弟为他们着想,他们也有家室、也有时间成本;对投 资商我们是公平的受益者,我们要对攥在手心里的钱负责;对于用户和社会,我们不是洁白无瑕的玉,但是我们必须有益于他们。
8.思维心态
埋头做事是在我们想好的前提下,我们需要时时的思考,当初选择的方向是不会错的,但是我们不应该执着于当初的计划;因为市场、竞争对手、用户、自身条件的变幻,我们总是需要不停的思考,在思维中不断明晰自己的道路。
9.真实心态
人谁都可以欺骗,但是绝对不要欺骗自己,自己给自己的计划,一定要按时完成。就像我和搭档原来创业的时候,总是规划了很多,等到不能实现的时候再给自己找些 客观、主观的理由面对自己。现在我订的执行计划只有近期肯定能够做到的,而不是将未来和现在放到一起,当然以后的发展心中是很明白的才行。
10.情感心态
一、创业团队以及创业网络的基本内涵
(一)创业团队的基本内涵
创业团队是一种社会团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以及组织构成的,并且根据各自不同的优点和特点进行一定的分工,两者之间相互依存并且都可以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共同承担一定的风险。
(二)创业网络的基本内涵
创业网络是创业者和外部环境之间的一种联系,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这种网络关系包含了创业者的思维方法以及资源和行动。
二、大学生的创业团队在构建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缺乏一定的政策以及?Y金的大力支持
众所周知,大学生在构建创业团队的过程中,是需要大量的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的。但是由于创建者都是在校大学生,所以缺乏一定的资金,并且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所以,导致他们不够了解相关的政策,这都不利于大学生创业团队的顺利构建。
(二)没有合理的角色分工
团队的构建以及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成员之间的和谐以及团结的合作。在大学生构建创业团队的过程中,因为没有实际经验,所以不善于对成员进行一定的合理的分工。
(三)大学生容易感情用事,很难做出理智的决策
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构建,大多是同学以及老乡或者是朋友之间进行一定的构建。所以在创业的团队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情感关系,所以在进行一定的决策时,容易感情用事,不够理智。
(四)没有核心的企业领导者
在大学生的创业初期,缺乏一定的核心任务。在创业团队中并没有明确的核心领导,所以这种创业团队缺少了一定的凝聚力。
(五)管理制度不够科学规范
基于企业网络视角而建成的大学生创业团队,成员之间都是有着一定的情感纽带的。所以,缺少一定的科学的规范的管理制度,成员的工作热情得不到一定的激励,容易产生矛盾。
三、在企业网络视角下,如何构建起优秀的大学生创业团队
优秀的大学生创业团队,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同时也有利于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优秀的创业团队的成员应该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以及技能。通过一定的信息平台,实现大学生创业优秀团队的构建。
(一)确定创业团队的领导者,并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
整个创业团队的发展,都必须有专业的领导者。所以,在构建大学生优秀的创业团队时,应该选择具有高能力高水平的领导者,来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职能以及作用。在创业团队中,作为领导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权利以及责任,带领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成员一起设定合理的科学的创业目标,并且积极的鼓励大学生成员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作为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的领导者,应该有能力很好的解决成员之间的一些矛盾和冲突,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应该更多地与成员进行沟通,了解成员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可以有效地解决团队之间的各种矛盾,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二)建立起合理的规范的团队管理制度
在构建大学生创业团队的过程中,必须应该建立起科学的规范的团队管理制度。在具体的规章制度中,应该让大学生成员明确创业团队的具体目标,并且明确所涉及的领域。同时,成员有权知道创业资金的情况,并且设置一定的权利及职责。明确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可以保证大学生创业团队的顺利构建以及开展工作。除此之外,在具体的规章制度中,应该建立起一定的惩罚以及奖励的制度,建立这种制度可以有效地监督大学生成员的工作,对其行动进行一定约束。面对表现好的创业团队的成员,应该及时的进行奖励以及表彰,从而激发团队成员的创业的积极性以及自信心。同时应该建立起一定的企业的核心精神,促使成员形成一种积极进取,努力工作的精神态度。
(三)充分利用社会网络资源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一定的信息平台来进行众筹的集资活动。这样有利于创业团队得到一定的资金力量的支持,除此之外,应该充分了解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合理的应用,从而促使大学生创业团队的顺利构建。
(四)进行合理的分工,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
在企业创业网络视角下,大学生优秀团队构建的过程中,存在着角色分工不够明确的问题。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应该进行合理的分工从而促进成员之间进行密切的协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每一位成员都必须有一定的指定领域内的工作,这样可以培养成员的专业技能并且积累一定的丰厚的工作经验,有利于创业团队的壮大。除此之外,在对大学生成员进行合理分工之后,成员之间不能只是独立的个体,应该进行密切的合作,在日常的工作中,应该资源共享并且相互交流一定的知识以及技能,共同的总结经验,相互之间取长补短。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创业团队的整体的工作效率,从而促进团队的成长和壮大。
论文摘要:网络创业作为新时期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种选择,是对传统就业观念的一种挑战。大学生网络创业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重大的意义,大学生可以通过选择多种平台和途径来实现其网络创业理想。然而,网络创业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活动,它对创业者自身的能力、胆识有全方面的考验,同时,社会、高校、企业等也对大学生网络创业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1 大学生网络创业的社会背景和意义
1.1大学生网络创业的社会背景
创业具有较高的风险,但同时也有相对较高的回报。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网络购物时代的迅猛到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入到网络创业的浪潮中。
近些年来,我国致力于提倡和鼓励大学生选择各种方式自主创业,其中网络创业由于其门槛低而受到很多大学生的追捧。国家对于网络创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各高校开展的网络创业计划大赛,都极大地鼓舞了大学生网络创业的热情。
1.2大学生网络创业的意义
在很长时间内,大学生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网络创业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也有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它能够给大学生一个以经营者姿态接触消费者的机会,对开阔视野和提高创新能力都十分有益。此外,网络创业过程中能够培养彼此之间的了解,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大学生网络创业能为社会创造财富。海外网络创业成就了ebay、亚马逊等公司,也造就了网络创业的神话。我国的大学生网络创业虽然起步较晚,但仍可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论大学生的网络创业是否成功,经过网络上真刀真枪实践活动的锻炼,将有一大批网络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并能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网络精英,成为未来网络世界的中坚力量。
2 大学生网络创业的途径
大学生网络创业的途径有很多种,其中主要的途径有:利用业余时间开店、加盟网络连锁企业、开办家庭工作室、经营网络合伙企业和网络经营专业商品等。2.1利用业余时间开店
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拥有充足的时间,他们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在淘宝网等网络平台上开店,有效的利用业余时间将使大学生的时间变得更有价值,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2加盟网络连锁企业
网络连锁经营是以若干同业店铺,以相同进货或授予特许经营等方式联结起来,实现网络服务标准化,经营专业化,管理规范化,共享规模效益的一种现代网络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加盟网络连锁企业不需要特殊的技能,一切都有连锁机构负责,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选择加盟网络连锁企业的创业途径为他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加盟网络连锁企业体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成为很多大学生网络创业中比较重要的选择。
2.3开办家庭工作室
针对国内购物网站例如淘宝网上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方式,成交的高峰期往往出现在下午2点到4点以及晚上7点到10点,这区别于传统工作的朝九晚五,这要求大学生网络创业者自由自主的分配自己的工作时间,家庭工作室应运而生。家庭工作室不需要承担高额的运营费用和支出,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计划和线上交易人数,高效率的自由分配时间。
2.4经营网络合伙企业
网络合伙企业是由多个致力于网络创业的投资者共同创办,集思广益,聚集了大家的想法和资金,考虑问题也比较全面,也缓解了个人资金不足等瓶颈。对于没有经验的大学生而言,网络合伙经营可以避免由于个人单一的想法影响创业计划的实施,又可以学习和积累一些经验,为以后在网络上壮大规模做准备。
2.5网络经营专业商品
专业产品是指拥有专利权或具有产品特色的产品,一般来说,产品的影响力较大,大多数顾客认同产品,使得经营起来不需要大力的宣传,经营起来比较容易。针对一些有创新意识的大学生,可以采用在网络上经营专业商品,这些大学生喜欢动脑去做一些特别的东西,这些产品区别于其他,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被一些网络上特殊群体尤其是喜爱新奇的年轻消费者群体所钟爱,会产生更高的单位价值和更大的效益。
3 促进大学生网络创业的对策
3.1高校要积极开展网络创业教育
高校要借鉴淘宝大学、淘宝社区等平台提供的经验,积极开展网络创业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将网络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创业教学体系,开设相关网络创业教育课程,不断深化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变革,更新知识内容;在教学实践上,构建学生网络创业工作室、学院虚拟网络创业中心、学校网络创业园三级联动的网络创业实践平台,聘请成功企业家做学校兼职教授,探索导师制,将大学生的创意、热情、技术变为行动,让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收到相对低成本、低风险、高成功率的成效;结合实际和高校现行资源、发展目标,构建多层次、多模式、全方位的网络创业教育。
3.2政府为大学生提供网络创业支持
政府应为大学生网络创业提供有效的指导、服务和政策,建立大学生网络创业政策新体系。政府要从鼓励大学生创业的角度出发,加强对网络创业的金融支持,在税费征收、小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等多方面提供优惠。
3.3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引导企业参与到学生网络创业的上下游链条当中,为大学生网络创业提供一定的机会,提高大学生网络创业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以及企业管理的基本技能,为其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大学生网络创业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它的发展还有待于探索,需要包括大学生自身在内的社会各方更多的关注和研究。相信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创业必将形成蔚为壮观的新气象。
参考文献
[1]龚明玉.论高校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2]夏春雨.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高教,2010.
[3]张冬青.电子商务网上创业实践教学的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