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存的选择

生存的选择

时间:2023-05-30 08:53: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存的选择,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存的选择

第1篇

传统意义上的经营管理总是以顾客为中心,几乎所有的公司都遵循着同样的原则,当今企业经营管理的本质已经不再是为顾客服务,经营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生存和发展,要生存和发展就要适应环境。人类的经营活动本身就是物种生态平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物种生态理论也同样适用于经销商企业的经营管理。 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企业处在复杂的相互关系和变幻的生存环境中,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新的生产关系下,于是变化自然就发生了。企业生存环境的变化,不是由于一个或几个企业的力量直接创造或改变的,企业的力量是不能改造环境变化的,也不能防止环境变化发生;他们只能把已经发生了的变化加以保存和积累罢了。

当环境发生了变化,企业为适应环境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变,企业就能更好地生存下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发展;环境在变,企业不能适应这种变化或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即使程度轻微,也会遭到毁灭。庞大的恐龙灭绝也是这个道理。

企业发生了对生存环境本身有利的变化并将这种变化持续下去就会得到迅速的发展,企业不能及时适应环境做出改变或朝相反方向变化就会遭到毁灭,这就是物种生态理论的所说的“适者生存”。

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是经销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谓的发展只不过是为了适应环境做出的改变,企业效益不好或者倒闭原因是适应不了日新月异变化的生存环境,不能随环境及时做出改变。中国的经销商处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经济形态中,作为夹在生产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弱势群体,要时刻关注着国家政策、制度、经济形式的变化,还要不断适应生产商和零售商的改变。环境变化相对复杂多样,生存和发展也就相对艰难。经销商的生存和发展首先要适应中国经济发展形态的宏观环境,还要适应生产商也零售商不断发展变化的微观环境,这是经销商生存的前提和基础。 中国经销商的宏观生存环境——中国经济发展形态

中国是发展中的经济

权威研究机构的研究表明,经过改革开放25年,特别是近10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市场体系基本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初具规模,四通八达、服务周到、种类齐全的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由市场竞争决定。宏观调控体系初步建立。间接调控为主的、比较健全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开始发挥主要作用。中国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态势,经销商一定要具备迅速适应中国大环境的能力才能随着中国的经济同步发展,否则只能被淘汰!

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中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经销商的经营特点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经销商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倒爷时代”、“坐商时代”、“行商时代”、“时代”四个阶段

“倒爷”时代:一部分头脑灵活的人,凭着自己的某种网络关系发展成经销大户,积累了资金,并且建立起自己的销售网络。这个阶段市场掌握在制造商手里,市场经济处于供不应求的情况,参加流通商品的加价率一般比率都比较高,这一阶段的经销商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后,能够迅速适应环境变化成功进入了“坐商时代”,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经销商成为了历史英雄。

“坐商”时代:改革开放开始后,中国开始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开始由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供求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于企业数量规模迅速增长,产品紧缺状况缓解,甚至出现了局部过剩,营销策划概念开始进入人们心中,市场开始掌握在消费者的手里,经销商控制着渠道,身份地位空前提高,生产商开始争夺经销商,经销商能够足不出户,就坐在自己的店里赚钱。这个阶段由于利润空间大,批发商数量迅速增长,开始有单纯加价流通进入价格战。利用价格吸引客户的方式毕竟不是长久之计,经销商需要增加新的服务内容来适应恶劣的环境,一部分适应能力比较强的经销商开展了配送业务,又淘汰了一批不能适应环境的经销商。经销商开始升级为“行商时代”。

“行商”时代: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经销商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客户不但需要物美价廉的商品,而且还需要提供相应的服务,特别是配送服务。这种方式的普及,让经销商完成了市场覆盖率,组建了自己的经销网络,具备了初级的物流功能。这个阶段的经销商依靠自己所的主导商品生存,对商品的依赖程度高,没有科学的管理策略,生存的步伐依然飘忽不定。经销商急需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开始了新的思考,一部分经销开始进入了时代,而大部分经销商发展止于行商时代,将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而逐渐出局。

“”时代:随着品牌消费习惯的成熟,已具备配送能力和固定客户群体的商成为比较固定的品牌商,他们意识到产品细分的重要性,目光开始着眼于那些利润高且平稳的产品,商本身具有一定的市场经验和营销管理水平。根据市场动态需要要求生产商特供或指定适应市场的热销产品。商在同一大类产品中拥有自己独特的经营空间。与此相匹配的方式是:买断产品品种或包装,有生产企业为某地区专门生产某种品牌或包装的产品,由商负责该地区的独家推广和销售,侧重营销管理和品牌建设。目前观念领先适应能力较强的经销商已经顺利进入“时代”。未来的经销商会出现怎么样的变化,是由中国独特的市场环境变化决定的,顺应时代潮流,适应环境的发展是永恒不变的法则。 经销商的微观生存环境——生产商和零售商的变化

生产商为适应环境在发生变化

生产商经历了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开始以生产为导向,在生产资料极度匮乏的时代,企业能生产什么产品就卖什么产品。消费者也没有办法做更多的选择。随着经济发展,物质极大丰富起来,开始转向市场经济,以产品为导向也转向了以消费者为导向,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情况越来越严重,开始注重营销注重品牌建设。企业经营发生了产品为中心到以销售为中心的转移。经销商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分别承担着不同作用,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经销商都会有不同的需求,经销商一边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还要时刻关注生产商的需要什么样的经销商,在与生产商与零售商的合作过程中,经销商要时刻考虑自己能够提供什么样的价值,经销商存在的理由是什么。

零售商为适应环境在发生变化

零售行业的集中程度越来越高,在零售寡头崛起的背景下,许多行业的主流制造商为了提高自己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提升零售终端的竞争力,纷纷进行通路变革,导入扁平化的直供方式,并逐步扩大起在整体销售中的比重,经销商的生存环境改变了,这就要求经销商的生存方式根据环境特征做出相应的变化。

经销商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大型生产商和零售商侵略性地转向直接购买,有些新入市的生产商还认为经销商还是窜货的根源,是经销商制造了进入市场的障碍,在渠道扁平化的一致呼声下,经销商甚至表现为出局的倾向。经销商是否能够生存并发展下去,我们通过分析得出目前的市场环境仍然需要经销商,经销商不会消失,理由如下:

第一、中国市场广阔,结构复杂,大多数生产商缺乏直营的才力和资源,必须依靠经销商才能迅速进入市场,经销商与生产商都从事自己擅长的工作,形成战略联盟,从这点来看中国的经销商不会消亡。

第二、中国城乡差别大,地域广阔,零售终端数量众多、分布不均匀、不规律,从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必须依靠经销商制度才能适应中国复杂的市场情况。

第三、有能力组建自己销售渠道的生产商,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只会增加其主要业务的投入,不会自己经营零售业务,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在整个销售过程中生产商、经销商、零售商的分工会变得越来越细。生产商无论采取何种交易都无法回避物流问题。季节性商品,生产商必须依靠经销商的库容发挥调节和缓冲作用,经销商从某种程度上起着物流作用。

第四、生产商一般生产大量的种类有限的产品,而消费者则通常只需数量有限但品种繁多的产品,这一矛盾只有通过经销商和零售商共同来解决,使商品和服务流通更顺畅。

第五、即使在零售巨头垄断零售行业的情况下,经销商也不可能消失,零售巨头与成千上万的生产商进行交易,矛盾和纠纷也会随之而来,会卷入无休止的官司之中,沃尔玛就做这样尝试,开始想饶过经销商,纠缠不清的矛盾官司也随之而来,经过一翻尝试之后,感觉还是通过经销商更符合实际需要。

第六、中国的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占绝大多数,这些企业资金实力和营销能力相对较差,想与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分一杯羹,就需要与经销商充分合作,让产品快速走向市场才能为自己赢一席之地。只要中小企业存在,经销商也就不会消失。 经销商生存的选择

新的生存环境下有见识的经销商认为他们遇到了挑战,并开始了自身的业务重组。大多数成功的经销商改革他们的服务,以满足他们的生产商和零售商的改变需要。他们认识到必须增加渠道的价值,必须通过投资更多的显见的材料处理技术和信息系统来减少他们的运作成本。经销商想要在时刻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来,现阶段必须考虑以下方面的改变。

第一、经销商要强化核心经营。经销商应该摆脱毛利经营法重新集中于核心功能,发展在分销特点产品线方面的专门技术,组建自己独特的通路结构,使生产商、零售商不能复制这种功能。

第二、扩展渠道范围。中国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一般都是中心城市比一般城市经营思路领先,城市比农村竞争激烈。经销商为了有更广阔的市场可以向下级地区渗透。以先进地区的经营思路和方法经营落后地区的企业,更有利于渠道的拓宽,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

第三、用较少的资源做更多的事。经销商应该在技术方面加强投资,包括编码扫描,完全自动化的仓库,电子数据的内部交换和利用网络的高级信息技术,这些能让经销商去为那些不能或不愿自己投资的制造商、零售商提供服务。

第四、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经销商不是仅仅评估销售额和产品的活动。观念领先、适应能力强的经销商开始转向管理流程,改进顾客认知工作。这包括高质量地评估生产商的产品,以及因此而增加价值。随着经销商转向零缺陷顾客服务,生产商和零售商将会喜欢这种倾向。

第五、提供营销支持。领先一步经销商逐渐认识到他们的角色不仅仅是简单地关注生产商的兴趣,或者零售商的兴趣,而是通过担当营销价值链中一种有价值的成员,彼此间提供营销支持。为那些营销能力不足的企业在产品的推广过程中提供营销服务。

第2篇

论文摘要:刘亮程以他“ 自然 之子”的特有身份带我们走进了他的乡土世界,去感受和领悟与之相关的人生哲理。然而,在这沁着朴实无华的“牛粪”味的文章中,我们读到的却是一个又一个生存的困境,它源自人类无限的欲望,同时也与现代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困境是刘亮程的,也是我们的。对于无根的城市,刘亮程的乡土文学中淳朴的风土民情是一种抗衡,一种文化庇荫。他要用乡土文学来弥补现代社会的精神匮乏。

有评论者说刘亮程的作品《一个人的村庄》是一种“乡士 哲学 ”,他本人也是“自然之予”。的确,刘亮程在他生活的村庄参悟}n了如此多的生活思考,并且将自己生活多年的村予作为载体向我们展示他理解的人生哲理。

一、生存困境与人类欲望

在“人畜共处的村庄”这一辑中,刘亮程认为人与畜的命运紧紧相连;“任何一株草的死亡都是人的死亡,任何一棵树的夭折都是人的夭折,任何一粒虫的呜叫都是人的呜叫。”换句话说畜即人,人即畜。

“马既然要逃,肯定有什么东西在追它。那是我们看不到的,马命中的死敌。马逃不过它。”其实,我们人命中也有那个看不见的死敌,我们也同样无法摆脱。它就是人类生存的重重困境。这困境正是因我们无休止的欲望而导致。正如叔本华所说:“欲望永远无法满足,一个欲塑满足了会导致更多欲望的产生,因此人生充满了挣扎痛苦。”若欲望少困境则少,但是喜悦与痛苦足并存的,谁又竹心只满足一个欲望而过一种平淡的生活呢?所以,叔本华又说,人类的痛苦永远无终点。“马老得走不动时,或许才会明白世上的许多事情,才会明白世上许多路该怎么走。”人和马一样,失去了才知道珍惜,错了以后才知道自己错了。但你买不到后悔药,于是你想把这些经验教训传给你的下一辈,可晚辈自古都是愿意“吃亏在眼前”的,所以当你终于走出了困境,到丫垂死之年时你又不得不看着下辈重蹈你的覆辙。马可逃,人难逃。

人的生存困境足人根本无法选择和逃避的。刘亮程同样也没能摆脱这困境,为刘亮程“扛着铁锨进城”了。:进城后的那些日子里,刘亮程说自己足《城市过客》,是《没有钥匙的男人》。他面对这个城市的“豪华”而感觉自己足个外人,是不相干的人。在《城市牛咋》中,他写道:“城市的所有t作像被一种叫市民的承揽了,他们不需要牲畜。{只足被作为肉和皮子被运到城市。” “我是从装满的车厢跳…米的那一个。足冲断缰绳跑掉的那一个。是挣脱屠昂着鲜红的脖了远走他乡的那一个。”显然,刘亮程把自已看成这座城市中的异类。但不管城市足否有种种的小好,不管他是否是扛着铁锨进城的,他最终还是进城丁。刘亮程这个“自然之了”也如“芸芸众生”一样往高处走r。进城或许足为了家人,或许是为丫自己的文字,然而这刘亮程面临的生存困境:不进城家人永远生活在村单,自己的文也可能被埋没;而进城却又只能是这座城市的一位客人,水远没有钏匙,二者只可选其一。而无论选哪一个都足注定要放卉另一个。人总是不断地往商处走,这就是叔本华告诉我们的:人类追求世界的强烈欲望。然而当你到曲处你也并不能对人生饱览无余,为你的下一个欲望已经马停蹄地米到你面前了。丽史重要的是你终归要失去,要逝去。人生的天永远都是左右摇摆。这又是人生的一晕困境,无法改变,别无选择。

二、生存困境在现代语境下呈现

如此说米,生存困境足源于我们的欲望,欲望少了痛苦将减轻,所要面临的困境也将之减少。仅此而已吗?现代i:会的今天远不足那么简。现代社会让现代人变得麻木,变得孤独,变付,无家可归。

现代社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丫前伟火的变革,它让我们过.了前人不曾有的富裕生活,但也给我们带来污染、战争、异化、抑和困惑。此同时农业文明四分五裂“乡下人”,你究竟还行什么魅力可寿呢?刘亮程在城市文明与农业文中游走、困惑。

面对困惑,刘亮程这样的呐喊者,然而更多的人则是沉默的,他们已经麻木丫。刘亮程似乎有着同样的感受或者说这也足他的一种困惑,不然他怎么会《天边大火》中这样说:“火种终十熄灭了……村了毕还足静静的,没有一个人米,没仃一条狗叫,没仃一只鸡鸟叫” “我”的黄沙梁j黑夜中带着全村人谎野中奔走,一步比一步更荒凉地奔走,町伞村的人却都j熟睡,“我”想弄醒他们,“我”想冲…去人喊火,于足“我”放了一把火火,那是-j{火海,可伞村仍没仃_一个人醒来,唯有“我”,“我”是唯一着的。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是t j-发条的机器,机器每灭为生产it;有n-~.r图的产品而运转,这样的生活已经成为了一种所谓的“归宿”。实际上,有时候群众的眼睛也并非是雪亮的,因为他们看不见自己是身处困境之中。这样说来,这困境就更是别无选择的了,因为你根本看不见。刘亮程在天边放火,在荒野上呐喊,但他没有同路者,于是他孤独了。

刘亮程在《一个人的村庄》这本散文集中常用的一个字足“荒”,现代社会让人觉得困惑,困惑让人深感刷遭荒凉,荒凉让人变得孤独。好多现代人都说自己孤独,孤独并不是被冷落和被遗弃,而是不被理解。

当刘亮程还在黄沙梁时,他的孤独还是实的孤独。他的困惑和孤独在朴实耕作的村民看来也许只是驴拉的屎或是人放的屁,他没有知己也不被理解。但即使是这样,刘亮程的孤独仍是真实的,因为他脚下的是坚实的庄稼地,他躺下的是火热的士炕,他用围的一切足一个叫黄沙梁的村予。这个村子是他呐喊的载体,这个载体厚晕i又实在。所以他说:“我写的那些人和事,牲口和活儿,你也不会找到。” “我的故乡母亲啊,当我生命的远方消失,我没有别的去处,我只有回到你这坐……我没有天堂,只有故土。”

然而,当刘亮程进城以后,他找不到了许多东西,而连他的孤独也变得不实在。城市里有与他一样对 现代 社会感到困惑的人、一样内心孤独的人、一样敏感的文人、一样的呐喊者,但他们并不是刘亮程的知己,闲为他们是城里人。刘亮程脚下的是水泥地,他的黄沙梁不在眼前了,也许还在他的心里,但那是忆。他《城市牛眸》中这样写道:

多少次我看着比人高大有力的牛,被人轻轻松松的宰掉,他们不挣扎,不逃跑,甚至不叫一声,似乎那一刀捅进去很舒服。我在心里一次次替他们逃跑,用我的两只脚,用我不如牛的那点力气,替千千万万头牛在逃啊逃,从一个村庄逃到另一个村庄,最终逃到城市,躲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让他们再认不出来。我尽量装得跟人似的,跟一个城里人似的说话,做事和走路。但我知道我和他们是两种动物。我沉默不语,偶尔在城市喧嚣中发出一两声牛哞,惊动周围的人。他们惊异地注视着我,说我发出了天才的声音,我默默地接受着这种赞誉,只有我知道这种声音遍布大地,太普通,太平凡了,只是发出这种声音的喉管被人们一个一个割断了。多少伟大生命被人们当食物吞噬。a-~fl用太多珍贵的东西喂了肚子。深厚无比的牛哞在他们的肠胃里翻个滚,变作一个嗝或一个屁被排放掉—— 工业 城市对所有珍贵事物的处理方式无不类似于此。

刘亮程带着他的孤独从一个村庄跳到另一个村庄,最后逃到城市,但到了城市后他才恍悟他和他们是两种动物。工业化城市如此快节奏,但它背后却是对权力欲望的追求:对自由呐喊的压抑;以及对传统文明的彻底颠覆。然而,“现代性的故事已经成功地构造了一个‘ 历史 的必然’……相异的价值观念无非是落后或者愚昧的表征”所以刘亮程在喧嚣城市中偶尔发出的一两声牛哞,惊动了周围的人,他们惊异地注视着他。刘亮程说:“我的孤独比我更强大。这是现代人的一种生存境况,这就是一种生存的困境。

三、在生存困境中寻找家园

当你被孤独深深包围的时候,当这样的困境不打一声招呼地来临的时候,你便会顺其 自然 地陷入下一个困境一无家可归。在《寒风吹彻》中刘亮程写了一个冻死在漫天大雪中的无家可归的老人,一个熬过了许多个冬天还是被那个冬天留住的姑妈。“雪越下越大。天彻底黑透了。我抱着火炉,烤热漫长一生的一个时刻。我知道这一时刻之外,我其余的岁月,我的亲人们的岁月,远在屋外的大雪中,被寒风吹彻。”人生的寒风正在吹彻刘亮程和他的亲人,也在吹彻我们,难道最终寻找到的回家的那条路竟是死亡吗?物质的家园,我们每天都在回;而精神的家园,我们有多久没有回去了?我们有多久没有回家了?刘亮程一直在寻找但始终没有找到,于是他说:“你已经没有家了,四处漂泊得你,又能将一块石头带到哪里。”虽然黄沙梁是刘亮程的故土,是他几乎所有文字的载体,是他迟早要回去的地方,但那也只是一个可供宣泄的载体罢了,在面对巨大的现代社会时,刘亮程又能做些什么?只不过是大喊两声或是仰天长啸而己,仅此而已。在现代社会的今天,一切机遇、一切竞争、一切工业化、一切商业化都是打击个体的致命武器。也许,倍受打击的个体只有回到物质的家园了,不然怎么办?是继续被寒风吹彻,还是变成一块石头?即使回到了家,寒风依然吹彻;即使变成了一块石头,石头依然四处漂泊。

第3篇

优胜劣汰。原句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达尔文的进化理论里面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指各种生物互相进行生存斗争,由天(自然)来选择,适应自然变化就存活,不适应的就灭亡。生物相互竞争,能适应者生存下来。这是自然界的一个普遍生存法则。一切生存的生物都必须适应环境。因为他们适应了生活环境,有了一套生存的本领,才会有生命的繁衍不息。所以,我们生存的地球之所以如此热闹,是因为它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条件。与别的生命相比,我们人类能如此“高级”,是由于我们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相关理论: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

【关键词】 胃肿瘤 胃癌 生物学特性 病理学分型 化学疗法 生存期

胃癌的腹膜种植转移是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1],而胃癌的淋巴转移对胃癌的预后有一定的影响。作者对289例胃癌淋巴结转移情况和浆膜脱落细胞进行研究,扩大手术范围,采用术前、术中化疗,以探讨胃癌生物学特性与预后的关系,为预防术后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0年—1999年我院共施行进展期胃癌手术289例,男210例,女79例。年龄40~77岁,平均65岁。

1.2 方法 胃癌手术开腹后探查前用100~150 ml生理盐水倒入腹腔上部或盆腔,轻轻搅动后收集冲洗液,离心沉淀,吸取有核细胞层涂片4~6张,以瑞氏法和苏木精-伊红染色镜下观察有无脱落细胞,并对冲洗液的有核细胞层悬液进行了台盼蓝染色观察。

1.3 病理学分型及分组 根据病理学分型,分为高分化腺癌组(n=135)、中分化腺癌组(n=83),低分化腺癌组(n=51)和其他病理类型组(n=20),回顾性分析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复发及死亡原因。

1.4 术式及化疗方案 根据肿瘤分期、部位、类型选择D2、D3、D4式手术。化疗方案:术前选用FAM方案,术中温生理盐水420 ml+5-Fu 500 mg腹腔灌注冲洗。

1.5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行×列表χ2检验,P

2 结 果

2.1 不同分化程度胃腺癌患者不同术式及化疗方案3年生存率的比较 见表1。

2.2 不同分化程度胃腺癌患者不同术式及化疗方案5年生存率的比较 见表2。表1 3种分化胃腺癌患者不同术式及化疗方案3年生存率的比较表2 3种分化胃腺癌患者不同术式及化疗方案5年生存率的比较组内与D2清除及D3、D4清除比较:P<0.05

2.3 其他病理类型组生存情况 其他3种类型胃癌病例较少,其中印戒细胞癌9例,黏液细胞癌7例,其他类型癌4例(包括未分化癌、不能分类的癌等)。这20例患者亦采用了以上几种手术方式,经统计,无论采用何种术式及术前、术中是否化疗,生存期均未超过1年。

2.4 不同分化胃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冲洗液脱落细胞学阳性率、网膜种植转移率情况 见表3。表3 不同病理分型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冲洗液脱落细胞阳性率和网膜种植转移率情况

2.5 胃癌死亡原因 本组死亡病例共84例,其中腹腔广泛种植转移52例,肝转移22例,其他原因10例。

3 讨 论

胃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始终居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前列。当今胃癌的淋巴结清除范围,应根据患者的胃癌病期和癌肿的生物学特性加以区别对待。在此原则下,应充分考虑到患者的诸多个体特点,优选出合理的手术方案。对胃癌应根据不同病理类型和不同的病期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术前对于病理类型的判断尤为重要。很多研究表明新辅助化疗可以提高进展期胃癌的手术切除率及改善预后,因而广受重视。本组结果显示,早期及高分化癌的手术根治率较高,行新辅助化疗的意义不大,中晚期及高恶度胃癌则明显可以看出其作用,故术前对患者进行肿瘤分期和明确病理类型极为重要。

许多文献表明新辅助化疗可以提高进展期胃癌的手术切除率及预后,因而广受重视。早、中期胃癌手术切除治疗率高,行新辅助化疗的意义不大。肿瘤腹腔广泛播散或远处转移者预后太差,也不应纳入其范畴内。所以准确的术前术中分期对病例的术式选择至关重要[2]。从本组可以看出,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越低,淋巴结转移越多,腹膜种植转移概率越高,说明其浸润广泛,对术后5年生存率有明显的影响。胃癌新辅助化疗有几个优势:①可以杀灭术区以外的亚临床转移灶,预防医源性肿瘤播散。②杀灭癌细胞,降低临床分期,增加手术切除率或根治性切除的机会。③获得肿瘤的个体药敏资料,为术后选择辅助化疗提供依据。④肿瘤对化疗的效果是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腹膜种植转移是胃癌患者术后最常见的复发形式,由于其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目前腹膜种植转移复发患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3]。从死因可以看出,患者术后复发主要为腹膜种植转移,术中预防医源性癌细胞脱落尤为重要。术中应注意无瘤操作技术,不用纱布擦拭手术野外的脏器,尽量减少暴露、擦拭、损伤腹膜,以免增加癌细胞的黏附因素;尽量防止血液流入腹腔,去除白细胞、血小板高黏附癌细胞的因素;同时腹腔灌注化疗必不可少,优点是腹腔内药物浓度高,可有效杀灭脱落的癌细胞。术前或术中证实有腹膜转移患者,除术中化疗以外,应于术后辅以腹腔灌注化疗及全身化疗,可望减少术后腹膜种植复发率。

手术范围的选择也极为重要。一些学者认为扩大胃周围淋巴结清除能够提高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并且淋巴结清除及病理学检测对术后的正确分期判断预后、指导术后监测和选择术后治疗方案都有重要的价值[4]。D3术式在高分化癌中,并不比D2能提高生存率,反而增加了手术风险,而对于低度分化癌中,D3术式则是明显提高了5年的生存率,故根据病理切片类型选择术式,对于胃癌的预后也有明显的影响。从本组结果可以看出:高中分化腺癌行D2术式已能完成患者的治疗,而D3术式并不比D2术式生存率高,术前化疗及术中的腹腔化疗并不能提高生存率,反而增加了患者的创伤。低度分化癌单纯的扩大手术范围及单纯的腹腔冲洗、单纯的术前化疗,均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而且联合应用时更明显地增加了疗效。 印戒细胞癌、黏液细胞癌等极高恶度胃癌,无论采取何种术式或是否采用术前术中化疗,均不能明显延长生存期。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胃癌治疗应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及病理学分型,采用合适的手术范围及术前术中化疗等措施,可明显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

总之,在胃癌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其生物学特性对预后的影响,结合病理诊断及其分期,采取不同的术式,术前术中采用不同的预防措施,可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及改善生存质量。胃癌的治疗选择及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本文仅从病理类型方面作了初步探讨,其他因素的影响还有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文范.影响胃癌根治切除术后长期生存因素的探讨——附术后生存5年以上88例分析[J].肿瘤防治研究,1982,9(1):18-22.

[2] Fink U, Stein HJ, Schuhmacher C, et al.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gastric cancer: update[J]. World J Surg,1995,19(4):509-516.

第5篇

关键词:个体生存;伦理;信仰

要为鲜活的个体生命探寻出一条生存之道,必须正视存在主义对自我的沉醉,这种过度的封闭必然会导致个人主义,它强调了个体的生命感觉,却无力为其提供更好的生存法则。在此意义上的存在主义思想是不彻底的,只提出问题,却没有解决问题;只向内观把个体生命放大,而没有复归到个体生命依存的外在空间来为其找到存在的场域。

1 个体生存的外在可能图景

存在主义把个体从普遍之中独立开来,再把存在从具体之中抽象出来,由此,来认识人的存在。这种存在是一种全然属己的生命感觉和情绪体验,但它必须依附于人这么一个具体的存在才能得以凸显,因此,只有回到人的问题上来谈人的存在,才可能为存在找到根基。而作为一个人――孤独个体,生命感觉、情绪体验都是个体的内显,而正是这个个体,他还有一种外在的存在方式是存在主义所省略掉了的,这种方式不是属己的,它与内在的个体性全然相反,是属社会的,亦即外在的社会性。

个体生存的外显是由人的社会性存在所赋予的,这种社会性作为一个符号、一个标签,它使个体生命得到社会的认可:一个教师、一个工人、一个农民、甚至是一个流浪汉,他们都有一个外在的存在方式,根据这个社会规定的符号,很容易就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深居简出的克尔凯郭尔一生似乎唯有个体的生命在呢喃,但在丹麦的哥本哈根,他仍然被社会贴上“孤独的怪人”这么一个标签外在地存在着。不可否认,人是不可能脱离社会性生存的,就即便是退隐深山的居士,社会也能以“隐居者”这么一个符号轻而易举地将之分门别类。可以说个人外在的社会性是一种蛮横的强加,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被社会赋予了这一属性。

个体不能永远只沉醉于对自我生命的情绪体验之中,也不可能只与自我进行交流。人是一种互相联系的存在,只有在与他人的对立之中,个体才能够界定自我;只有在与他人的联系之中,个体才能够实现自我。因此,自我应该走向他人,融入群体,通过与他人、与群体形成的良性互动,来完整自身的生命。

2 伦理的引导意义

在个体所生存的整个社会系统之中,要维持社会机制的正常运转,不仅需要通过法律对个人的行为进行强制性的约束,还会依据一系列的道德规范来进行辅的制约。但无论伦理规范再怎么完善再怎么全面,也不可能涵盖个体生命外在行为的方方面面,更不可能对个体的思想意识层面形成最有效的规范。正是由于现代社会的伦理道德只能作为一种规范被尴尬地悬置,而不能作为引导发挥其效用,存在主义者认为每个人都可以去创造自己的道德规范,他们普遍不愿意去遵守或信奉任何伦理制度。

然而,当他们把整个理念世界作为无用的精神建筑而加以抛弃时,结果他们却碰到这样一个令人痛苦的矛盾:他们必须在一无选择的原则,二无任何他们可以借以衡量他们是否选择得好的标准的情况下来进行选择。这就是个体生存焦虑的由来。当一种伦理规范只能规定人们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不能告知为什么要这么做,怎样做才能更好的时候,大家完全可以对这种规范产生质疑。那么,又如何为个体生命找寻到更适合的伦理生存法则呢?这就需要重新去界定伦理在现代生活和个体生存之中的意义,而不是过去存在主义者对伦理简单地悬置,尴尬地限制了伦理的所有作用。

伦理规范不是对人的可能性的限定,而是意味着人的行为具有尚未实现的可能,意味着它们可以引导人们去自由地行动,追求未来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人的可能性也即是不可预计的,伦理规范只能去引导和激励这种可能性,而不是去规定这种可能性。伦理规范对人的制约并非对主体自由的否定,而是给其以自由行动的可能性,个人可以从这种可能性之中显示出主体自觉和主体自由的超越意义,并由此获得其行为义务感的真实基础。

3 个体生存的内在可能图景

或许正是由于人的外在太容易获得存在,人反而也很容易产生一种无家可归的感觉。现代人的生存是无根的,这是现代群体社会符号化、规范化的必然结果,当人们只能作为社会性存在的时候,属于他自己的只是一个符号,这种外在的归类反而使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失去了归属感。因此,不仅要为个体生命寻找一个外在的场域,最关键的,是要为其内在的生命显现找到意义的归宿。以信仰为基础建立的价值体系,把理性与非理性合理地统一起来,在责任与能力、现实与可能、个体性与社会性之间保持着适度的张力,让个体生命在烦恼、困惑和恐惧中看到希望。

在克尔凯郭尔看来,人的存在和发展就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审美阶段,到伦理阶段,最终跳跃(leap)至信仰阶段。而信仰阶段则是最伟大、最崇高的内在超越。处于审美阶段的人及时行乐,完全依靠感性生活,为了摆脱这种无序状况下不可解决的痛苦与昏沉,人们进入到了伦理阶段。伦理阶段的人凭借理性生活,固守道德准则,然而,在特殊的非伦理和超伦理选择面前,r值标准超出了伦理,理性无法判断,也无从选择,因而,人们诉诸于更高的存在,跳跃至信仰阶段。信仰阶段的人彻悟到了真实的自我存在,成为自我抉择、自我创造和行动的主体,通过内心充实圆满的信仰,来面对人生的痛楚与苦难,在这种感悟中获得内在的满足,从而完成自我内在存在的超越。

正因为生活太具体太现实,而个体生命又太脆弱太有限,因此,个体终归还得借助于信仰的力量来完成生活。当然,这种信仰不一定必须是一种特定的宗教,或是一种特定的主义,它还可以是一种古老的文化传统、价值体系。在中国,儒释道文化的互补,不仅为道德的构建提供了支点,也为人类的发展积累了诸多的生存智慧;在西方的宗教里,耶稣基督为人们提供了道德观念、生活信念和终极关怀。信仰不仅是个体生存的根基,它在为漂泊的个体找到生存基础的同时,也完成了个体内在存在的超越。每一个个体生命又具备了选择生活态度、人生信仰的自由,个体在这种自由选择过程中,通过信仰的确立,形成了对自身基本生存状态的超越。正是这种内在存在的超越,使得每一个个体生命从一种简单的活着,通过信仰的确立而找寻到存在的意义。

综上所述,个体生命要应对重重的现实困境,不仅要为其生存环境构建一个良性互动的外在机制,最关键的,是要为个体生命的内在存在确立坚定的信仰,唯此,孤独个体才可能探寻出生存图景,让被群体社会泯灭的个体生命凸显出来,并在选择过程中实现自我、创造自我,过上本真的生活。或许,个体的生存本身是没有意义可言的,正是由于我们的认知与经历,才使得活着成为一种生活。

参考文献

1.[德]卡尔・雅斯贝斯.生存哲学[M].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2.[西班牙]乌纳穆诺.生命的悲剧意识[M].段继承译.广州:花城出版社.2007年版。

3.[丹麦]索伦・克尔凯郭尔.基督徒的激情[M].鲁路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

第6篇

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自然选择,包括:生物的过度繁殖、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以及适者生存。在生存竞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竞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竞争中失败而死亡。

但是,进化的观点也强调,能生存下来的个体不一定就是最适者,只有生存下来并留下众多后代的个体才是最适者。

这些进化的观点在今天的动物和植物中可以找到很多例子,但在现代人类社会中却难以找到比较适宜的实证。不过,最近德国进化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库蒂奥尔研究小组的一项研究结果却提供了人类仍然在受自然选择影响的一些事实,这些事实也解释了为何男性比女性的后代要多。

库蒂奥尔的研究小组对芬兰4个农村和渔村的5923人的人生记录数据,包括出生、死亡和婚姻记录进行了分析研究。这些人出生于1760~1849年之间,那时农耕生活方式已经确立,并且有严格的制度阻止离婚和婚外情的发生,因此,这些人的生活经历比较适合于对人的进化进行研究。研究人员想要了解的是,有哪些自然选择的因素会影响一个人后代的数量,因此他们选择了影响生存和繁衍的4个因素来进行比较和分析。

第一个因素是是否活过15年,显而易见,如果活不到15岁就不会成年,也不会结婚生子。第二个因素是结婚与否,按照传统的生活规则,没有婚姻就不会有后代,即使有私生子,也是少数,甚至不敢暴露。第三个因素是每个人有几段婚姻,这主要是指配偶死亡后的二婚,而二婚的存在也增加了留下更多子女的可能。第四个因素是每个人在每段婚姻中养育了几个孩子,因为,有的人婚后生育孩子多,有的人则生育少。按照库蒂奥尔的说法,这几个因素都是自然选择因素,也都会影响一个人后代的数量。

分析结果发现,这4个农村和渔村的人几乎一半的人死亡时不到15岁,他们大都死于疾病。这最能说明他们是受到自然淘汰,这也意味着他们的基因不会遗传给后代。与夭折的人相似,这5923人中还有20%没有结婚或是没有孩子。没有结婚可以被解释为没有性吸引力,而没有孩子也是因为有疾病而无法孕育后代,这些因素也可以认为是自然选择,即他们是被自然淘汰,因而无法将不好的致病基因和不育基因遗传给下一代。

让人感到自然选择在起作用的是,这些人的婚姻和性吸引力。能够吸引女性和有新的伴侣的异性男性会生育更多的后代。库蒂奥尔的研究小组发现,只有1次婚姻的人,平均有5个孩子,而因为配偶死亡后有4次婚姻的人,其后代的数量平均跃升到7.5人。而且,男性比女性有更多的后代,这可能是因为男性在婚姻中更有选择权,愿意选择年轻女性再婚,后者有更好的生育力,因而男人的后代更多。

库蒂奥尔的研究小组也发现,这5923人无论是否有财产,如田地,他们所养育的后代在疾病死亡和不育方面并无差别,这也证明财富不会影响自然选择,或对自然选择的影响不大。

但是,这项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说服力也并非完全充分。因为,这项研究并不能证明其他一些非自然选择因素对一个人有多少后代起到了影响。比如,男人再娶老婆时,其财富未必不是女人认同的一种因素。另一方面,这项研究主要是依据统计资料,在纳入研究的5923人中,有些人没有孩子,而有些人却有很多子女,最多的有17个孩子。尽管这可以被视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是,研究人员无法确定人的哪些特质,如身高、相貌和性格特征等,被选择和遗传了下来。

所以,要弄清今天自然选择对人类进化有哪些和哪种程度的影响,还有很多研究要做。

第7篇

目前,多数学者对于创业的研究主要针对区分这两种创业的类型。这两种类型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开始创业的动机。生存型创业的动机一般表现为被迫性,往往创业者别无其他选择,比如就业,迫于生计的情况下选择创业。机会型创业一般表现为积极性,创业者积极的寻找创业机会,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选择创业,这类创业一般具有更高的门槛。

对于这两种创业类型的研究,近几年来学者更多的是关注与比较两种类型的特征。比如研究发现,机会型的创业者的创业年龄要比生存型的创业者更大,接收教育的程度更高,持续更长的商业周期,更高的创业成功率,是经济效益比较高的创业模式。分析可见,机会型创业对整个社会和经济起到更积极更大的作用,也因此机会型创业也被学者称为“最佳方案创业”。生存型创业的贡献虽不及机会型创业,但是对于整个经济形势发展也起到积极作用,也因此被学者称为 “次佳方案创业”。

在起步阶段,机会型的创业也拥有更多的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和社会资源。这些资源对于机会型创业的起步起到绝对性的作用。然而对于生存型企业的起步,他们并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学者考虑更多的是动机因素:归根到底就是为何创业者被迫选择创业。对此类问题的研究也有许多学者结合了约翰逊和达内尔(1976)的“推-拉理论模型”进行研究。也因此生存型创业被称为具备“推”的动力,机会型创业被称为具备“拉”的动力。换句话说,此类说法来源于动力学的角度:生存型创业是被迫创业,是创业被一股力量“推”着去创业,属于被动型的;机会型创业则恰恰相反,是属于主动的动力,创业者主动“拉”着自己登上一个更大的舞台-创业,此类动力属于主动型的。

结合此模型分析创业起步动机能避免学术上对机会型创业和生存型创业的一些误区。以往的文献曾经认为,一旦拥有了创业的资源和机会,创业者便可以进行创业,很多学者也因此将此类创业类型归为机会型创业。机会型和生存型创业的区分更应该强调创业动机,也就是上文分析的主动创业-“拉”力,和被动创业-“推力”。简单来说,不管创业者拥有多么充分的创业资源和创业机会,只要创业者的动力是被迫的,此类创业应被归为生存型创业。

比较两者创业类型对于经济的影响,国外学者埃克斯和瓦尔加(2005)发现生存型创业对经济发展来说微不足道,但是机会型创业对经济发展能起到较为积极的作用。譬如从就业方面考虑,机会型创业者能在企业创办之后的五年内提供二十个工作岗位,但是生存型创业在未来的五年内却不能做到这点。

虽然生存型创业对经济贡献不大,但是它的作用却不能因此被否定。国际创业观察在2011年的报告中指出机会型创业在很大的程度上解决了社会很多未能就业人员的出路,在整个经济的发展中依然需要得到更多的支持。至于机会型创业者,他们应该得到更多的政府鼓励,尤其是政策层面上的鼓励。

另一方面,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的比例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具有较大的区别。在发展中国家生存型创业占到了六成以上,机会型创业仅有四成。这个数据在发达国家正好是相反的,机会型占到所有创业的七成,生存型创业仅仅为三成。这个比例的不平衡主要是归咎于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对称性。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优势主要依赖于低增值产品和低成本效益的生产。所以对于一些小作坊和小生意,他们的进入成本就相对较低。因此传统经济模式的发展中国家,更多人会从事低增值产品生产,利润增值的部分更多的是来自自己的劳动力,生存型创业比例也因此更大。相比之下,在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过高,直接导致选择自己经营的进入成本更高,往往曾经考虑过自己经营的个体也会因为成本的问题放弃创业。另外,发达国家普遍社会福利体系完善,经济发展程度较高,比较少出现类似发展中国家“迫于生计”下海经商的现象。总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个人创业的情况不论从宏观还是微观的角度上来讲都有很大区别,此中差异值得研究。

对于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的研究,自雷诺兹(2001)提出此类创业学分类法已有十年之久,期间不断有学者在进行比较和探讨。此文总结及分析这两种基本的创业类型。结合资源和机会两大因素探讨了两种创业的起步特征,结合了“推-拉理论模型”强调了区分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的决定因素在于创业初期的动机。最后此文在这两类创业对社会经济的作用和影响再次探索了创业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并且提出了未来相关学术发展的可能走向。

(作者单位: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

第8篇

    与年轻患者相同的化疗方案

    一些回顾性研究显示:e"70岁老年患者化疗的RR和MST与年轻患者相似,虽然老年患者接受的化疗少于研究计划规定的剂量,而且毒性反应更多。

    一项荟萃分析表明:SCLC患者进行胸部放疗能轻微提高生存期(3年生存率为5.4%?.4%),但在70岁以上患者中放疗不能提高生存率。最近的两项荟萃分析评估了在化疗联合放疗治疗时放疗的时间对生存率的影响。早期放疗比晚期放疗的2年生存率有显着提高。一项回顾性研究回答了老年应用放疗联合化疗,尤其是同步放化疗时,放疗所致的食道和骨髓毒性是否增加的疑问。它分析了1208例患者放疗联合化疗6周期,老年患者(年龄>70岁)急性和慢性毒性没有增加。一项荟萃分析认为PCI能显着增加生存率,3年生存率为5.4%,不受年龄影响。但是,临床试验显示:脑的神经生理功能修复和异常与PCI相关。

    分析这些回顾性的临床资料时发现:临床应用标准治疗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并不总是安全的。事实上,所有的回顾性研究的亚组分析均存在高风险的选择偏倚。因为,在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中,通常会选择PS评分好和脏器功能良好的老年患者进行积极治疗。

    化疗剂量的调整

    一些作者认为:与年轻患者相比,老年NSCLC的治疗相对不积极,包括减少化疗剂量、延长化疗间期等。Murray等治疗老年NSCLC,1周期的CAV+1周期EP方案化疗后联合放疗20 GY/5f或30 GY/10f,RR为89%,51%的患者CR,MST为12.6月,2年生存率为28%,5年生存率为18%。Jeremic等给予2周期的EC+放疗45 GY/30f, RR为75%,57%的患者CR,MST为15月,2年生存率为32%,5年生存率为13%。急性毒性反应3度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食管炎分别为8.3%、11%和2.8%,1例患者出现急性的4度血小板减少。虽然,年轻患者推荐同步放化疗优于单用化疗,但老年患者应该选择中等剂量的序贯放化疗较为合理,放疗(4.0~4.5 GY/f)+4周期的化疗。

    专为老年患者设计的方案

    一些Ⅱ期临床试验设计了三代化疗药物联合方案针对老年SCLC患者。Ardizzoni等研究一项Ⅱ期临床试验,入组95例患者,EP方案分足量和低剂量两组,足量组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支持治疗,足量组的RR为68.7%,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18%和39%低剂量组的RR为39.3%,由于有效率低提前终止试验。Gridelli等也进行了类似的Ⅱ期临床试验研究,NC方案+G-CSF,38例老年广泛期SCLC患者入组,RR为39.3%,MST为7.9月。39.3%患者不能耐受毒性反应

    靶向药物的应用

第9篇

生存金不要忘记认领

不久前,周女士接到了保险公司营销员打来的电话,原以为对方要推销保险产品,没想到竟是提醒她生存金即将给付。“每年向保险公司交钱,现在终于轮到我拿回一些了。”对于突如其来的生存金周女士颇感意外,而实际上,这笔钱是合同中早已约定的。

营销员告诉她,公司即将按登记地址寄发“款项给付通知书”,在此之前先要选择生存金领取方式,既可以本人前往保险公司指定地址领取,也可以由保险公司银行转账汇款给她。“现在银行卡信息外泄很常见,安全隐患比较大,我觉得还是亲自领取比较安心。”于是周女士选择了“直接给付”的领取方式。不过到了约定的款项给付时间,周女士却把这件事给忘了,直到1个月后营销员为了推荐保险新品,才再次提醒了她“该领生存金了”。

像周女士这样粗心的投保人其实并不少见,保险公司每年都有大量的生存金无人认领,特别是一些年代久远的保单回馈很容易被大家所忽略。如果你或者你的家人曾经投保了一份拥有生存金返还的保险产品,那么不妨查看一下是否到了生存金给付的时间,以免忘记。

此外,分红险、万能险等拥有返还功能的产品会按约给付教育金、养老金、满期金等,如果在投保时选择了现金领取方式,同样不要忘记按时领取。

可能你会问,保险公司会寄发“支付保险费通知书”,就不能提醒投保人或受益人领取生存金吗?其实,保险公司正常运营过程中的确有这一流程,只是基于种种原因无法与领款人取得联系后只好作罢,这其中也有消费者本身的原因,比如地址变更后没有及时通知保险公司。

地址变更即通知保险公司

地址变更后通知保险公司并非难事,随着科技的进步,只要一通电话或是上网登录账号,就可以轻松修改保单通讯地址了,只是很多投保人并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

上面所说的生存金无人认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保险公司无法与投保人或保险受益人取得联系,而他们本身又不记得自己拥有这样的权利所导致的。这也进一步提醒我们,地址变更后没有及时通知保险公司,等于切断了保险公司与自己之间的桥梁,不仅会造成各种通知书无法送达,还可能导致本身利益受损,放弃原本属于自己的权益。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像家财险这样与保险地址有着密切关系的险种,如果投保人没有及时将地址变更信息告知保险公司,很可能在出险后遭到拒赔。

转账支付保费要卡上有钱

地址变更未通知保险公司还可能导致忘记缴费,与忘记领取生存金相比,后果可是严重多了。对于选择分期缴纳保费的投保人来说,按时完成支付任务需要很细心,即便采用到期银行转账的方式付款,也可能发生问题。

“我原本是用工资卡转账支付每年保费的,单位变动后我的工资卡也换了银行,原先那张卡上的余额全都被我提出来了,结果到了今年缴纳保费的时候,因为卡上没钱,保险公司就没有收到保费,结果我的保单被停了。”网友“小郁”可不止一点郁闷,“保险公司还说,要想延续保障,只能重新投保,所有的投保流程还要再走一遍,保费还可能更贵些。”

第10篇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包括制度内金融和农村内生金融,现有文献对制度内农村金融的研究已经很多,然而这些研究多集中于现有农村金融组织改造的技术性措施,没有过多涉及制度性背景。在探讨农村内生金融的文献中,谢平(2001)等认为民间融资是一种有效率的铭行为,也提出了规范农村内生金融的途径,[1]但这些研究也多局限在技术操作层面。张杰(2004、2005)在一个长期视角下研究了中国农户的行为特点,认为农户信贷属于“维生性质”,国家农贷是国家与农户分割农业微弱剩余的产物。在国家和农户之间不存在理性金融市场,农户融资的先后次序是国家农贷、亲友借贷、高利贷。农户碍于“面子成本”轻不言贷。[2][3]现有文献并没有解释农户通过何种渠道获得国家农贷,也没有说明国家和农户之间如何沟通信息。如果没有信息沟通途径,那么农户获得国家农贷的可能性便令人质疑。

二、“生存小农”的界定与信贷偏好

(一)“生存小农”的界定

农户是借贷行为的主体。舒尔茨(W.Schultz)打开了农户行为的理性视角,提出了“贫穷而有效率”的农户理论:农户行为遵循市场理性,会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产出时停止劳动投入。[4]按照舒尔茨(W.Schultz)的理论,我们可以把农户称呼为“理性小农”。另外一个影响较大的流派是以恰亚诺夫(V.Chayanov)为代表的“农户劳动消费均衡理论”,强调农户经济行为并不遵循市场规律,对农户而言最重要的是生存。只要家庭生存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农户便会不断地投入劳动,农户“理性”是在生存与劳动辛苦之间做出选择。[5]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把农户称呼为“生存小农”。比较上述理论,可以看出“理性小农”的基础是经济学理性,而“生存小农”的框架已经包含了新制度经济学视角。虽然在生存和边际产出之间,无法生存则根本谈不到“经济理性”,但“生存理性”奠定了农户行为的制度基础,为分析有着明显传统农业社会烙印的中国农户信贷行为提供了一条独特路径。

毋庸置疑,无论在传统社会还是在当代农户中,中国都存在乡绅和富裕者,他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经具备了“理性小农”的全部要件,他们完全可以适应现代金融框架。但对于大多数农户最重要的生产动机仍然是生存,只是当前生存资料的外延有所扩展,增加了家庭社会阶层变迁、个人养老等因素。这部分农户在农村应该还是多数。我们依然可以把他们定义为“生存小农”。本文对农贷的分析便在此框架下展开。

(二)“生存小农”的借贷偏好

在技术停滞的经济体中储蓄往往不被用于增加资本,而是建设金字塔、教堂和其他炫耀性消费品。[5]“生存小农”生产剩余的用途是消费或者应急,信贷资金也与之相同。这在中国当代农村得到了证明,在一项农户调查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足够的钱你会干什么”,只有10%的人回答扩大再生产,5%的人回答创业,其他回答则是希望消费或者储蓄。[6]

基于此,我们可以用如下方程表述“生存小农”的信贷行为:设“生存小农”财富效用函数为u(w)=-e-yw,其中w为报告期农户财富,y为借贷资金量。可以证明此效用函数具有不变绝对风险规避倾向,[7]“生存小农”希望借贷行为使自身生存可能最大化。函数设计的关键是信贷资金不从事生产,经济上的获益是负的,支付本息的来源是原生产函数,风险概率也服从原生产函数。如果以p代表维持正常生产的概率,q代表农户借款量化后的制度性收益,i代表农户为借款付出的利息率。不以本金y,而是用量化后农户制度性获益q代表总成本,因为在“生存小农”的借贷逻辑中多有无息亲情借贷,这些贷款的成本只能以借款给农户带来的制度性收益来衡量。同时,若农户在的概率上不能维持生产,则无能力归还贷款,此时农户的末期财富为W-iq。

由此,我们得到“生存小农”信贷行为最优化方程式:

由上式可知,若自身的生产不能抵补生存成本,“生存小农”有动机全部以借贷方式补足这些资金。这个结论代表的含义是;“生存小农”无法靠自身生产获得的资金,只有靠借贷补充。

三、内生性农贷与国家农贷效率

(一)农村内生金融的效率

先生曾形象的将中国农村社会结构描述为“圈层”:中国农民活动范围是一个以家庭为核心、按照血缘关系紧密程度逐渐递减的“圈层”。[5]尽管“生存小农”有强烈动机获得自身生产能力以外的资金,但资金来源却不外乎亲情借贷和国家农贷。本文将民间商业信贷归结于圈层借贷,农户获得民间商业信贷的首要前提也是借贷双方圈层的存在。

以血缘为纽带的圈层可以被看作一个集体。这个集体的行动逻辑与“经济人理性”不同,与奥尔森所谓市场上的集体行动也不尽一致。农户圈层与“生存小农”的特点息息相关。集体存在的最大目的是维持圈层中每一个人的生存,这或许是中国农民应对外部风险的最后屏障。由于血缘关系和生活范围相近,圈层内部不存在信息不对称,基于集体合作能力的借贷行为是有效率的。随着借款量增加,会逐渐超出圈层承受能力,也逐渐超过集体合作能力。相反圈层之外的商业贷款很难满足“生存小农”的生活信贷,若一个农民在自身圈层中都借不到资金,那更不可能获得商业贷款。

这个过程可以由图1表示,“生存小农”借贷行为的有效边界为为IPF1,在IPF1上农户主要通过个人合作获得的贷款。SCP1表示“生存小农”获得信贷的偏好途径。可以注意到SCP1并不从原点出发,农户只有获得一定量的亲情信贷才有条件在市场上获得资金。“生存小农”信贷选择的均衡点为A,在A点农户通过个人合作获得的贷款要高于市场途径。“理性小农”借贷行为的有效边界为IPF2,在IPF2上农户主要通过信贷市场上获得贷款。SCP2表示“理性小农”获得信贷的偏好途径。“理性小农”信贷选择的均衡点为B,在B点农户通过市场获得信贷资金的数量要远高于个人合作途径。注意到IPF2要厚于IPF1,说明“生存小农”获得信贷的选择余地要远低于“理性小农”。“生存小农”不可能依靠借贷摆脱传统生活环境。

(二)国家农贷的效率

在中国农户与国家之间确实存在一个中间框架为两者沟通信息,即以刚性行政权力链条为基础的行政科层。国家意志最终要靠人实施,当行为人从市场上的买者或卖者转变为行政科层中的官员,其行为动机依然是个人效用最大化。行政科层理性便建立在行为人自身利益基础之上,目标函数中的因子是仕途最优化、个人收入最大化和努力最小化等。而市场理性的含义则是通过收入最大化优化资源配置。行政科层的存在会同时弱化国家理性和市场理性,增加农户与国家、市场之间的交易成本。对农户而言,国家只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农户直接面对的是实施国家意志的行政科层。在行政科层与农户的信息博弈中双方并非处于对等地位,行政科层会按照自身利益向农户传达信息,行政科层导致了国家农贷实际效用与国家初衷并不一致。就目前而言,与农村金融相关的行政科层莫过于农村信用社,它掌握着农村绝大部分金融资源,却又是面对市场的经营主体,亦官亦商的身份使得农村信用社只能按照自身效用函数行事。“支农”或许是农村信用社争取优惠政策的砝码,但也可能不是唯一的命题,甚至不是主要命题。

如图2所示,IPF1、IPF2分别表示国家、行政科层在农户生存压力与获得农户支持(国家农贷量)之间的有效制度选择,SCP表示农户在支持国家与自身生存压力之间的无差异曲线。国家农贷制度设计的原本意图是使国家农贷量与农户生存压力合集落在A点。在A点,国家付出较高的农贷,农户的生存压力也较小。然而,行政科层的变异作用却使得最终结果落到了B点,在B点,农户没有得到原有制度设计中的贷款,生存的压力却变得更大。总体而言,由于行政科层的异化作用,使得国家农贷的实施效果远远脱离了国家初衷。

四、结 论

中国经济脱胎于一个落后的封闭系统,在农民和国家之间依然不存在完整的市场制度。农户要直接面对行政科层,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是要依靠圈层,直白的表达就是“找关系”。居民部门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反馈和约束是非市场化的,这样的金融契约很难有约束能力。在这个视角上看,内生性的亲情信贷较体制内信贷更有效率。

正是“生存小农”偏低的生产力导致了现代国家农贷的尴尬。“生存小农”庞大的基数和低下的生产力远非金融制度可以扶持。货币资本在社会生产中最起码要获得平均利润率,“生存小农”寻找信贷资金难点便在于此。“生存小农”迫于生存压力的借贷行为并不符合现代金融要求,一次借贷用未来多年微薄的生产剩余甚至是以必要的生存资料归还,这样的贷款只有具备完全信息的圈层才能提供,而国家农贷在“生存小农”的信贷选择中并不存在。

农业贷款的本质应该是通过信贷行为优化资金配置,这需要农户有适应现代金融制度的能力。李剑阁曾经指出,在中国的贫困地区,农户经济活动所生产的资金流量根本无法支撑任何商业性金融机构运行。[8]如果把这个论点稍做扩展则可以认为“生存小农”产生的资金流量同样也无法支撑商业性金融机构的运行。要使“生存小农”超脱原有生存逻辑,使农村金融制度产生本质变迁,最主要的是增加“生存小农”的市场适应能力,提高其生产力和增加个人财富,而这不是以利润为基点的农贷所能承担。实际上,困扰当前农贷市场的问题并非新问题,支持“生存小农”的发展应依赖国家,却非农贷。

主要参考文献:

[1]谢 平.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的争论[J].金融研究,2001(1).

[2]张 杰.解读中国农贷制度[J].金融研究,2004(2).

[3]张 杰.国家、农户与中国农贷制度:一个长期的视角[J].金融研究,2005(2).

[4]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5]恰亚诺夫.农民经济组织[M].北京:中央译文出版社,1996.

[6]刘玫.浅析农村社会结构变化[J].北京:社会科学研究,1996(3).

[7]安德鲁.微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8]李剑阁.农民就业、农村金融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几点问题[J].比较2003(7),中信出版社.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e Loan of China:

from New Instisutional Economics Perspective

Yang Dong

From the view of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we study the action and efficiency on loan to farmers. The first important affair of most Chinese farmers,we called them “Subsistence Small-scaled Peasant”. The individual kinfolks loan is efficient to “Subsistence Small-scaled Peasant”. There is administration framework between government and peasant, the intentions of government is diversified by administration framework.In fact, the state loan is impossible to “Subsistence Small-scaled Peasant”,so supporting “Subsistence Small-scaled Peasant”cannot be accomplished by credit.

Key words:Subsistence Small-scaled Peasant; kinfolks loan;state agriculture loan

第11篇

【关键词】电力板块;主成份分析;生存分析

近几年来,企业财务预警已成为国内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预测方法和模型层出不穷。究其因,企业经营关键是资金运作,因而财务状况是其关注的重点。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进行财务预警可以有助于监管部门的监控,投资者的风险识别和企业的风险自我防范。目前,财务预警研究集中于点数据,比如采用统计方法对上市公司综合实力进行排序,给有关各方定性的认识。而较少的使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预测,获得较长时间的预测效果。

一、研究方法简介及样本指标选择与处理

利用新浪财经、上市公司资讯网上公布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根据已有研究的成果选择适当的财务比率变量。在此基础上,采用统计方法进行降维处理,即根据共线行通过线性组合提取主成分,然后采用生存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生存分析方法是在产品寿命评估、人和生物的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在医学中经常用来进行手术后或者采用药物治疗后的寿命预测。广义上讲,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也可以看作是一个企业生存过程,企业出现财务困境,可以看作是正常财务状况的恶化。生存分析是针对所选择数据中的完全数据和截断数据进行的,是对传统最小二乘法线性模型的改进。生存分析的预测模型常用的是带时间依赖变量的COX模型。该模型表达式为:

h(t,X)=h0(t)exp(βX),其中h(t,X)表示样本在t时刻的风险概率函数,h0(t)表示研究在基准时间的基准风险概率,exp(βX)中X是协变量,其中的是回归系数,可以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将上述表达式进行变形,假定RH(t)为相对于基准时刻的相对风险度,公式可以表示为RH(t)=h(t,X)/h0(t)=exp(βX)。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统计分析软件的生存分析模块来解决这个计算问题。

结合已有文献,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选择12个财务比率指标作为初始指标,选择2006~2009年间的中国证监会行业分类中的电力板块企业作为样本进行分析。

二、统计分析

针对存在的线性相关问题,本文针对2006年财务年报数据,用主成份分析法提取主要信息。

表1成份矩阵

由上可知,主成份为Y1、Y2、Y3、Y4,方差累计贡献达到75%。可以用将原始数据带入上面的主成份,经过回归将回归系数带入变形后的表达式,得

RH(t)=h(t,X)/h0(t)=exp(-0.739Y1(t)-0.999Y2(t)+0.327Y3(t)-1.862Y1(t))

将所选电力上市公司财务数据逐年带入,计算出逐年相对基准的相对风险度。有结果可知,沪深两市被特殊处理的电力上市公司相对风险度显著,而正常上市公司则不显著。生存分析较好的预测了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变化的征兆。上市公司有关利益方均可使用此方法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做出有效的决策。

参考文献

[1]周建国等.电力上市公司综合实力的熵评价[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4(3)

第12篇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药物疗法; 肿瘤细胞灭减术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value of cytoreductive surgery in advanced endometiral cacinoma.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performed in 36 cases of advanced endometrial carcinoma who received cytoreductive surgery.All the patients including 16 cases of stage III and 20 cases of stage Iwere treated with combined therapy based on operation.The basic method included total hysterectomy,both adnexectomy,omentectomy,appendectomy and resection of metastatic lesion in abdominopelvic cavity.Results The content rate of operation was 83.3(30/36),including 10 cases of no unaided eyeresidual focus,20 cases of residual focus smaller than 2 cm and 6 cases of residual fucus larger than2 cm.To December 2007,the survival rates of,5 year,3 year and 1 year were 31.3(5/16),54.2-(13/24)and 91.7~(33/36),respectively.Conclusion The survival rate intimately correlated with the extent of disease,ascitcs,size of residual focus,circles of chemotherapy after the operation.In conclusion,cytoreductive sur gery bas an important value in advanced endometiral cacinoma.Multi-circle combined chemotherapy based on ideal cytoreductive surgery ix effective,while radiotherapy has no further therapeutic effect.

【Key words】 Garcinoma of endometrium; Drug therapy; Cytoreducine

肿瘤细胞减灭术是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主要术式,而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少有报道。本研究对近7年来住院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36例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36例,年龄42~78岁,中位年龄58.4岁。均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升有完整随访资料。按FIGO(2006)临床分期标准,Ⅲ期16例,Ⅳ期20例。病理类型:子宫内膜样腺癌22例,黏液性腺癌6例,状浆液性腺癌4例,透明细胞腺癌3例,未分化癌1例。自发症状:大多数患者以腹胀、腹痛及腹部包块为主诉,其次为阴道不规则出血及分泌物增多。B超及CT所见:宫体肿瘤伴附件区肿瘤合并腹水10例,宫体肿瘤伴盆、腹腔肿瘤4例,宫体及盆、腹腔肿瘤伴腹水18例。

1.2 治疗方法

均给予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根据患者病变侵及范围、身体状况等综合考虑,选择术前化疗及术后化疗、术后放疗等辅助治疗措施。

1.2.1 术前治疗 所有患者术前均经宫颈细胞学涂片、诊断性刮宫及子宫内膜活检等病理组织学确诊。未合并腹水患者8例,经查体及各项辅助检查等综合评估手术切除困难者3例,先给予2~3个周期联合化疗,方案为多柔比星(ADM,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060101)30~50 mg/m2+注射用水60 ml,静脉推注,d;或5-氟尿嘧啶(5-FU,北京紫竹有限公司,批号:0604071)0.75 mg+NS 500 ml,静脉滴入,1次/d。经评估能直接手术切除者5例给予手术治疗。

合并腹水者28例,先给予腹腔穿刺抽取腹水行细胞学检查,腹水抽取完毕留置引流管给子腹腔化疗,方案为DDP 80~120 mg或卡铂(CBP,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批号:6060102ES)400-500 mg稀释后腹腔内灌注,1次/周,一般给予2~3次。腹腔化疗后2周,经综合评估手术切除困难者16例,再给予2~3个周期联合化疗,方案同上,能手术切除者12例给予手术切除。

1.2.2 手术治疗 基本手术方式为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阑尾切除及盆腹腔内转移病灶切除,最大程度的切除病灶使残余灶

1.2.3 术后治疗 所有患者均给予腹腔化疗及联合化疗,腹腔化疗方案同术前,共给予2~4次,腹腔化疗结束给子全身化疗。化疗方案以ADM+D1)P+(;TX及A1)M(5-FU)+DDP+VP-16为主,其次给予紫杉醇(TAX,太极集团四川太极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6070026)十DDP化疗,原则上手术后1年内需化疗6~10个周期,平均8个周期,以后视病情定期给子化疗。盆腹腔内尤可见病灶难以耐受长期化疗者,给予全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区照射,共6例;残留病灶局限于盆腔者化疗后补充全盆腔放疗及预防性腹主动脉旁照射,共6例;腹腔脏器表面有残余病灶,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明显,化疗后给予姑息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区放疗,共4例;化疗后盆腹腔内有难以消退的孤立病灶,给予姑息性腔内照射或体外照射共3例。盆腔照射D,45 Gy、腹主动脉旁照射D 30 Gy。

1.3 结果 随访至2008年12月,随访方式为定期门诊复查+。5年生存率仅为31.3%(5/16),3年生存率为54.2%(13/24),1年生存率为91.7%(33/36)。生存率的长短与患者病变侵及范围、有无腹水、子术后残留病灶大小及术后治疗方法的选择等密切相关。各影响因素与患者生存率的关系见表1。

由表1可见,病灶未穿透浆膜3年和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穿透浆膜,同年度两组比较(P

2 讨论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晚期(Ⅲ、Ⅳ)患者的5年生存率较低,特别是盆腹腔广泛转移伴或不伴有腹水患者其治疗效果极差。 无论选择哪种治疗方案,其总体治疗效果均不理想,现在晚期(Ⅲ、Ⅳ)患者是治疗难点,是目前妇科肿瘤医生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1]。肿瘤细胞减灭术是目前晚期卵巢癌及复发性卵巢癌最常应用的手术方式,最大限度的减小盆腹腔内残余病灶,目的是为化疗创造条件,临床应用证明肿瘤细胞减火术对提高晚期及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效果明显,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使患者生存时间可达28个月,明显高于未手术及手术减瘤不满意者[2]。晚期子宫内膜癌病灶穿透浆膜或经输卵管侵及盆腔脏器,进一步转移方式类似于卵巢癌,主要以种植转移为主,大多呈盆腹腔内多脏器广泛种植转移,病灶累及多脏器、多部位并伴腹水,传统的手术方式很难达到根治目的,但是最大限度切除病灶减少肿瘤负荷是其有效选择。

有关子宫内膜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临床应也少有报道,我们自20世纪末对晚期子宫内膜癌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临床应用进行探索性研究,对16例Ⅲ期、20例Ⅳ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的基础上行肿瘤细胞减灭术,结果10例患者术后未有肉眼可见病灶残留,20例患者达到理想减瘤目的,使残余病灶

当前,子宫内膜癌的综合治疗模式已得到普遍认可,特别对于晚期患者在最大限度的减小肿瘤残余病灶的基础上,给予多疗程的联合化疗及(或)放射治疗,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预后[4]。本组资料表明,联合化疗方案的选择对生存率几乎无影响。无论选择哪种化疗方案,患者的3年和5年生存率相近,但是化疗周期的长短对预后的影响较明显,化疗>8个周期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化疗≤4个周期者[5]。因此,提倡在理想的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基础上给予多疗程的联合化疗。对于放射治疗在晚期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我们亦进行了探讨,19例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略高于未接受放疗者,差异不明显[6]。因此,对晚期子宫内膜癌的放射治疗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谢圆,刘丽芳.妇科恶性肿瘤继续教育教程.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271-279.

[2] 卢玉兰,江大琼,陈惠桢.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价值探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1(7):428-429.

[3] 孟祥兰,程琪辉,郗彦风,等.子宫内膜癌不同治疗方法疗效的比较.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30(3):153-155.

[4] 程明霞,冯捷,刘沉,等.Ⅲ期浆液性卵巢癌存活及复发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6,5(4):281-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