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8:53: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颓废非主流,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07年,带着神秘面纱的非主流在一瞬间窜红网络。非主流的任何东西迅速出现在网络交易会、市面上。非主流的网站渐渐地出现了更多的东西,什么非主流图片、非主流签名、非主流头像、非主流颓废、火星文等等的非主流品牌占红整个网络。开始很多人拍一些不堪入目的图片传到非主流的网站上,许多未成年人被非主流深深的吸引住。整天逃课、不上学,跑去网吧玩那些无所谓的非主流、火星文。非主流把一些善良、纯真的少年转眼间变成了头发不同的颜色、耳朵上带着许多耳钉、穿着怪异衣服的非主流颓废少年。
还有许多人对非主流的繁体字十分着迷,而导致许多人在考试时、高考时写作文一堆错别字。大大的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很多人就把非主流误认为时尚而导致坠入巨大的网络陷阱中有人为了追求非主流的风格把自己折磨得不想人样,看了都让人心痛。
现在的非主流变了,变得很残忍,把人弄得分不清是对是错。非主流摧残了一个又一个少年的心灵,导致他们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追求自己的颓废非主流。他们错了,他们已经分不清哪个对自己有益,哪个对自己有害了。
为什么这样的一个非主流,还能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非主流的一切对我们真的有益吗?追求非主流的一切,真的是在追求现代时尚的概念吗?
我想大声对那些沉迷非主流的人说非主流≠时尚潮流。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随着信息传播媒介的增多,特别是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使学生获取的信息倍增,接触的思想也多种多样。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加之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极感兴趣,学生中也出现了一些被年长者们痛批的非主流思想和表现,我们有些教师也谈“非”色变。其实,在这个价值观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学生们出现一些非主流思想纯属正常,我们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非主流思想,以便教育工作的更好开展。
要做到不谈“非”色变,首先教师要对“非主流”有正确的认识。非主流指不属于主流的事物,即文化上的次文化,宗教上的异端,人群中的异类等。非主流原本是一个很小资和小众的圈子代表词,是相对于主流而存在的概念,所以非主流与负面、错误没有关系。如今网络上的所谓“非主流”,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非主流,而是一种特殊时代背景下产生的肤浅的社会现象,非主流所体现的深刻的观念也被曲解为颓废、伤感、痛苦等一些现在部份年青一代十分喜欢的字眼。
我们对“非主流”正确认识后,才能有一双“火眼金睛”去区分学生的表现,哪些是真正意义上的“非主流”,如与众不同的想法,不被多数人接受的观念;哪些是披着“非主流”外衣的不良表现,如故作颓废,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对于后者,我们教师容易发现,可以通过主题班会辩论、个别谈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从而对社会现象和事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对于前者,我们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即使学生的想法不被教师本人认可,我们也要像呵护花朵一样呵护学生心灵。
九月份,笔者接手初一新生班,开学第二周我们举行“谈理想”的主题班会活动,有位同学说他立志要当一名百万富翁。他的理想出人意料,一说完就有同学小声议论,我也愣了一下,按照平常的做法,我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对学生的“拜金主义”进行正确引导,说一些“挣钱不是人生唯一的目的,人生最大的价值在于奉献”之类的听起来冠冕堂皇的话,可是我们对学生在进行这种主流价值观引导的时候,这位同学会不会因为大家的不赞同而觉得自己被孤立了呢?
他会不会因为这次经历,下次就吸取教训有这种与大众不同的想法就不说出来呢?如果我的疑问答案是肯定的,这就不难解释在中国为什么我们听到的真话越来越少了。
真正意义上的“非主流”思想,说得简单点,就是不要人云亦云,带着自己的独立思考去说话,去做事,去生活。它与主流思想没有对错之分,只是接受人数的多少不同。“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坚持主流思想的人更应该重视非主流的想法。尊重学生的非主流思想,就是尊重学生的离奇想法,尊重学生的创新思想。
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能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这一调查结果,一定又会在中国教育界激起千层浪,创新教育轰轰烈烈搞了这些年,各种教育方法倒“创造”了不少,但为什么我们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还是居“倒数第一”“倒数第五”。我想,我们最需要改变的可能不是“方法”,而是“理念”。尊重学生的非主流思想和表现,就是对我们传统教育理念的一大挑战,因为我们接受的是正统教育,对异类极为排斥;我们受到的最大赞誉是听话,对不听话的自然鄙视。接受学生的非主流思想和表现,需要海纳百川的胸襟和否定自己的勇气,这样的胸襟和勇气以前我们可能没有,但以后必须有,因为谁也不想我们中国只是一个山寨大国,它应该有自己的创造。
最近,“非主流”的热潮似乎已经过去了,可是,给我身边的人留下了不少后遗症。每天愁容满面且又无所事事的。正应了那个词:颓废。还时常写一些语法不通的文字,让人匪夷所思的。
某天,我闲来无聊,在纸上画着一个个桃心,这里一个,那里一个,不得不承认,我画得很漂亮。娟走过来,看着我画的桃心发呆。
“我画得好吗?”
“嗯,挺好的。”
“看到美的事物应该感到开心啊!你怎么……”
“你画得多好啊,可我,画爱心时,怎么也画不好,一点也不对称。唉,可能是我的心原本就不完整吧!”
“并不是这样啊,爱心即使是不对称的,也很好看的!娟,你别走啊……”说完,娟就走了,好像很伤心的样子。一整天我在她的眼睛里,看不到任何光芒。记得,娟说她最喜欢非主流,大概是非主流的颓废思想,把她变成了这个样子吧!其实,桃心画的太对称的话,就会显得很呆板。娟,只因为这一个桃心郁闷了好长时间。生活中,到处充满这快乐,而悲伤只是很小的一点,我们呢,常常是把快乐缩小,把悲伤放大,微笑一下,何尝不好?
时下,微笑才是流行。
二、
关键词: “非主流”现象 服饰及形象特征 审美取向
时下“非主流”现象充斥于新闻媒介、报刊杂志、互联网络等,芸芸丛谈,大家各述己见,对于这个特殊现象,人们也已经把“非主流”现象作为一个群体现象来讨论。“非主流”现象在人们的争论中,表现出来的生命力是时代性鲜明的,是活生生地放在了社会里的。而“非主流”现象的表现形式更多地依赖于人类的发展需求。简单的外在表现形式为对“衣”的要求,“非主流”现象对于服饰的要求有着较强的“个性”的特点。这种依赖性的需要,对于目前国内服装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非主流”现象普遍存在于年轻人中,时间年限模糊一点:80后-90后①,正是年轻人从受教育阶段踏入自我生活阶段②,此阶段带有鲜明的时代特性,一种所谓的相对“成熟”与否的阶段,各方面未定性期,在审美层次问题上带有很强的个性特点。在服饰选择需求上,有其相对独立的特点。
一、“非主流”现象的界定范围
(一)非主流与主流的定义及区别。
对于“非主流”现象的定义,可以从文化的角度解释这个词语。比较一下“主流”与“非主流”的概念,可以解释为:1.主流的事物,应该说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内部或许运动剧烈,但依然遵循既有的规律和法则,结果是可以预见的。比如一条大的河流,总体流向大海,不会因为这个河段窄、这个河段宽,那边水流急、那边水流缓,而产生流向目的地的改变。2.非主流是主流的逆向思维,应该保持它的活力。这个活力不是指其存在与否或正在运行与否,而是指其创造的能力。很多非主流的事物,一旦失去其创造力,尽管其形式仍然是非主流的,也就只有两种结局:消灭或被同化。比如嬉皮士风潮,一旦失去了其特定的历史创造力,就不能与时俱进地发展自己的理念,也就逐渐退落。鉴于上述两种概念,对于目前“非主流”现象有一定的客观解释。“非主流”现象有其独特的一面,有着鲜明的时代性特点,也是被社会发展阶段所包容着的现象,同样也是具有一定创造能力的群体。而无法确切定义或没有定论,则是非主流事物拥有创造力的反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非主流代表的正是社会的发展趋向,人类前进的活力源,社会肌体里的变异基因片断,创造力的所在。从心理上来说,主流总想要确认什么,树立什么,划定什么,保持什么……非主流的创造力往往打破周边环境,大多时候,非主流的主体都难以被大众社会所接纳。非主流是一种体验,而作为一种体验,必然要经过行为主体的感觉思考与行为。那么,较为通俗的说法就是,非主流的东西总能表现出一种个性。这种个性必然是强烈的,否则将湮没于共性中。绝大多数个性种子尚不足以突破自身的谷壳,更不用说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所以说,个性的表现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所谓个性,似乎又通过言行来表达,言行总要遵行一定的规律和法则。非主流当然不是跟随大众潮流的东西,它另类些、张扬些,或者更确切点说符合我们个人心理的行为。或者超前,或者滞后,但非主流是有转变成为主流的可能的。
(二)培育“非主流”现象的环境条件。
几年前,非主流在“80后”部分人群中异军突起,这可追究为国内最早的“非主流”现象。当第一次听到“非主流”一说时,大部分人联想到的是西方的新派摇滚、新嬉皮士、朋克等次文化元素,很多人第一意识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曙光”,青少年都开始步入文化前沿了。非主流在那个懵懂年代,代表的是一种不成熟的价值观念与自我定位的探索方式。“80后”对于非主流,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理解方式,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探索方式;不同的表现形式,所以没有出现大规模、大范围、大群体的“非主流”现象,也就是没有形成症候群。到所有人开始聚到一起讨论、交流、相互借鉴,这时第二代“非主流”悄然形成,也就是“90后”的非主流。至此,非主流现象开始群体化、普遍化,打击面广,影响深刻。“非主流”发展至今,被讽刺为一桶西方强势文化市场的“潲水”,而我们不能说它是支流或是逆流文化,所以暂时把它归结为一种现象。
培植“非主流”现象在懵懂中发展的土壤是什么?当今中国人文环境的闭塞与社会环境的开放造成了多重矛盾:历史习惯与历史进程之间的矛盾;主流叙事与盲流叙事之间的矛盾;道德传统与法律范围之间的矛盾;外来文化与传统思想之间的矛盾等。在这种多重矛盾的夹缝中滋生“非主流”现象,犹如在山崖巨石夹缝间生长的植物一样。而多重矛盾的夹缝中滋生“非主流”现象,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可以理解为这就是培植“非主流”现象的土壤。
电脑的“家庭性”普及,网络及通信行业的迅猛发展,更加增加了社会的信息量,而信息的传递速度不断地在增长着,渗透面向广度延伸,渗透层次向深度延续。年轻人更是在新的时代面前表现很活跃。大量的信息灌输着年轻人的思想,“非主流”从网络上的种种现象当中发现了哥特文化、Punk文化、Hip-hop文化等前沿或是边沿文化的身影,其中又浅显地融合了颓废美学、美学、死亡美学、暴力美学及次文化元素,慢慢显现出了其西方强势文化市场“潲水”的特性。
因此,当培植“非主流”现象的土壤具备,而借助计算机网络信息等为其提供快速生长环境条件具备之后,“非主流”现象也就逐渐成型。
(三)“非主流”现象的形态特征及界定范围。
我们现在对时下“非主流”现象的群体范围进行界定,首先把界定的范围放在其外在的表现形态上分析。
非主流现象的具体表现存在于三种形态:
1.低级形态。空洞的文字武装和照片、大量的错字别字、穿插语法不通的英文短语再加上泛滥成灾的特殊符号造就了“火星文”③,所谓的“非主流”文字,如不是当事人理解起来就着实模糊。再加上安妮宝贝文体和郭敬明散文写法的结合发挥,让人感到莫名其妙、无病进而空洞无趣。低级形态的非主流的表现,同样表现在图像上。图片以卡通类和“英伦”风情为主,其图片风格取向无非是基于可爱、颓废、、死亡几个题材,同时结合了火星文,可谓“图文并茂”。但处在低级形态的这类非主流人类还勉强能让主流人群接受,目前大部分主流人群已经对火星文产生了免疫力。“非主流”现象中的图文信息和照片则体现出他们对形式主义的追求,所以低级形态并没有过于突出地表现其非主流性。
2.中级形态。主要是低成本的行为艺术模仿行为。经过长期的讨论、交流、相互借鉴,处于中级形态的这类人开始了真正非主流意义上的相互模仿与共同进步。低级形态的所有特征经过他们的提炼与不断实践创新逐渐演变成为“内八字”,即个人影集与个性服饰。“内八字”只是其非主流性与模仿性具体化、形象化的标志之一。网上能够随处下载到的图片处理软件、图片处理教程和遍及大街小巷的名牌A货是他们的非主流生活资料。当模仿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再掌握一定的非主流生活资料,其结果造成的恶劣影响众所周知。中级形态的另一种情况是意识形态非主流性的发展短路和高级非主流生活资料的失衡搭配。
3.高级形态。主要是具体化空虚。这类人过着充裕的物质生活并且有一定的文化认知、艺术认知,但盲目的价值观与自我定位的不明确带来强烈的反叛精神是其行为艺术行为的根源,并且进一步将其精神上的空虚形象化、具体化。这种形态造成青少年的误解与盲从并形成了非主流候群症,表现在对于周围环境的态度是虚化的。
非主流不是指向未来的信念和希望,相反,它只是主流文化中一个无法抹除的存在而已(存在即为合理――黑格尔)。非主流现象是以颠覆主流思想为目标的低级反叛行为。非主流意识形态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一个反讽性镜像。
二、“非主流”现象表现出来的服饰及形象特征
针对分析研究“非主流”现象的服饰及形象特征,通过实际的调查手段来获取信息资料。调查表明:笔者在同一些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年轻人攀谈之后,初步了解“非主流”群体着装形象的装扮特征:在装扮上,很多女孩倾向于日韩剧里的服装搭配系列,身穿不讲求款式、质量、品牌,更多的是讲求“个性”鲜明的多彩衣服;无论身材多瘦小通常会把衣服故意穿得松松垮垮,或者穿着暴露,冬天里也只有一层丝袜;裤子穿得低,档较长,给人“短腿”的效果,有些裤腿从上至下逐渐收拢,形成萝卜状,有些则从上宽大到下;上衣长短不一,条纹T恤占相当大比例;有时配大V领外套,这类造型如果拍全身照,通常也采用镜头俯视的角度,力求腿短身长的效果,并做出“罗圈腿”造型。脚上穿的“匡威”④经典款式的鞋或者类似于“匡威”式平底板鞋,并不讲求鞋子的合脚程度,而选择偏大一些鞋码。上述所描述的服饰搭配元素,是在这个群体中一种相对“共性”的搭配元素。当然,这些“个性”鲜明的着装的方式仅仅是代表这群体特征的一部分,而在“个性”中还包含追求“个性”的存在。
在形象上,她们喜欢画烟熏妆的黑眼圈,多涂一点睫毛膏或者用假睫毛来增加眼睫毛的长度,胭脂与唇色不会过分浓艳;发型上,不拘规矩,保持一定的秩序,增加细节部分来显现层次的丰富;而男孩子注重发型的个性鲜明,通常梳着一半长、一半短的头发,也会进行烫发、染发,或者干脆弄个爆炸头等奇异的发型来标榜“个性”的自身形象。他们甚至喜欢在身上“打洞”,耳朵上、鼻子上、嘴唇上、舌头上、肚脐上等并配上相应的耳钉、鼻钉、舌钉等装饰配件,来追求残缺的“个性”效果。
三、当今国内时尚界特定的审美取向与“非主流”现象表现出来的审美取向的关系
目前国内“时尚”与“非主流”现象两个概念在各个媒介的宣传中,同时出现的频率相对较高。国内特定“时尚”的元素中所包含的内容与形式对于“非主流”现象所起的影响,我们不难在各种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介的相关“非主流”现象的资料中所看到。但是当“非主流”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同时也把大量的客观可取的元素反馈到“时尚”界之中,当两者交织运行时,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互助作用现象出现,两者的关系也就明朗化。
综上所述,当今国内时尚界特定的审美取向与“非主流”现象表现出来的审美取向的关系暧昧且不能急于定论。
注释:
①现在人们通常把公元1980年出生的人,称为“80后”,把1990年后出生的人,通称“90后”作为的群体性的特征来描述,然后某些新闻报刊就把“90后“说成为“非主流”的中间力量,据无所考,在实据调查中,追究“非主流”现象,也同样包括一部分“80后”所表现出来的现象!姑且在文中提到:“时间年限模糊一点:80后-90后”的说法。
②文中提到“年轻人从受教育阶段踏入自我生活阶段”是针对“由学校走向社会”的概念的模糊性而定的文字。学校做为社会的一部分,人从出生的婴啼开始已进入社会。“自我生活阶段”意思为走出监护范围,在法律上相对独立个体为准。
③据考证,火星文起源于我国台湾地区的一些上网族,因注音等繁体输入法出现,网友在打字时会频繁出现一些错别字,久而久之,大家都能明白常见错别字的意思。随着《劲舞团》等低龄网游在内地的流行,这种另类醒目的“文字”随着网络游戏等渠道进入内地,得到了“非主流”群体的热烈追捧,并自创了适合简体中文发挥的输入方式。总体来说,火星文由符号、繁体字、日文、韩文、冷僻字、非正规化文字符号组合而成。在以“非主流”为主的QQ群里,用火星文交谈是主流。百度劲舞团贴吧和其他劲舞团论坛里,几乎都是诸如“(韩舞秀)”、“钕孑(小女子)”、“豸苗ル(猫儿)”这样的火星文字。
④匡威(Converse),世界顶级运动品牌之一,也是方兴未艾的全球运动时尚最早的倡导者和最成功的实践者。Converse,创始于1908年,拥有95年的制鞋历史。
参考文献:
[1]丁钢.当前我国高校非主流文化的变迁与对策[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3).
[2]魏小琳.论亚文化及其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J].教育发展研究,2003,(11).
[3]武艳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状况及特点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2).
[4]韦春北.大学校园非主流文化的现象、影响以及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01,(2).
[5]刘军.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新变化的思考[J].社会主义研究,2004,(3).
[6]邓彦,王萍涛,钟添生.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度研究[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5,(4).
网络资源:
1.百度搜索.baike.省略/view/11222.htm.
2.中国教育网.省略/.
3.青岛日报.ribao.省略.
4.维普资讯网.省略/.
原来我们有着同一样的故事,原来我们也曾在自己的小圈子中哭泣,原来我们都染上一种病,是遗传还是感染,只记得它叫忧伤。
某句成为了名言的青春是明媚的忧伤,我想要的只是青春有着快乐和填满幸福的回忆,淡淡忧伤仅能添助一点气氛就足够了。不需要的太多。谁不有过从小孩到成人的过程,我们仅是停留于童真的年代,对于过去有点眷恋,我们被80后感染的忧伤,为着他们所谓的忧伤而落泪,何不说我们都是富有感性的一员。我们玩不起忧伤,但玩得起快乐,沉醉着网络游戏有什么好的,倒不如醉迷于文字间的诗情画意,起码在你下次作文考试也能得个高分。在别人的眼里,仅是一个不知道懂得社会变化,分不懂什么是时尚,辨不清什么是潮流,随便多出几种颜色就说我们没品调,世界多姿多化,七彩纷呈。
成功人士跻身于上流社会,古人墨客骚人扬名于风流才子之称,纵使水流汹涌或澎湃,90后的我们都无法鱼跃龙门,成为主流。简单地套上了非主流的名号,真不知道该骄傲还是该感到羞愧。风靡一世的非主流,受到80后的强大厌恶或摒弃,我也曾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感到惋惜,什么割腕,或是自残,一大堆蜚语谴责。或者你们可以认为我真的只是什么不懂的小破孩,有的颓废,有的堕落,有的低沉,有的桀骜不训,有点莫名其妙地走向了忧伤的圈子。[公文大全收集整理]
这些其实不应该是我们的专利,忧伤是他们80后的,颓废也不是我们的,堕落,只是一时不想努力的借口。低沉或许该问问自己到底怎么了,我们唯一需要仅是那快乐。但愿我们90后如新空气般,积极向上,每天散播着清香的芳味,清新的空气弥漫四际,驱逐心中的最后一处阴霾,让寂冬的曦光给你一丝温存,暖和你的冷寂孤单。快乐如果是寄生虫,愿意我们永远被寄身。幸福倘若是那诅咒,宁愿我们永远被诅咒。忧伤如果是择取者,但愿我们永远不会被选中。
颓废倘若是催眠曲。但愿我们永远不会被催眠。
快乐的存在,记得有种友情叫倾诉剂,有种亲情叫安慰剂,有种爱情叫幸福剂,漫步于大街巷尾,快乐无处不在,我们90后并不止只会感染上忧伤。
只有两天了
回顾整个假期
貌似...没有什么收获吧
整个假期都在玩
也许
是被网络
这个虚拟的空间
深深的吸引住了
现在想想
觉得和那些并不熟悉的人扯谈
多么幼稚
多么恶心...
交的那些朋友
只是人生中一个过客吧
几天不说话
彼此就忘却了吧
或者,
当彼此看过照片或见过面之后
感到不满意
而又成陌生人了吧
这就是网上的友情
弱不经风
很可悲吧
突然觉得
自己很恶心
回想起原来写过的那几篇故作伤感的无聊的日志
自己看着
都觉得恶心
都是
非主流的垃圾
自己也是可悲的
有人说
我是坏女生
呵...
也许吧
我不想争辩
感觉
自己已经变得颓废了
原来的求知欲呢?
原来天真的毫无忌讳的笑呢?
都早已成过去了吧
已经虚度了一个暑假
难道还要虚度一生吗
60天,
我都在干什么
上网.看电视.睡觉?
呵...
原来
自己本身
就是一个笑话
不能再颓废了
想回到原来的天真
可能吗>
还有机会吗?
已经放弃了
还能重来吗?
想要逃避
能逃得掉吗?
即使逃了
又能怎样呢
游戏还没开始
黑龙江大庆一中电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眼中的90后,最可怕的事情是他们居然推崇颓废的非主流,一个个古老的中国文字被他们思接八冥变成一个个“火星人,在百度的贴吧里,还有人追捧他们的所为!
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的颠倒了。在我们看来。90后本应该充满活力,本应该有理想,本应该有远大的抱负,本应该露出90后最天真的笑容。90后应该是有充满阳光,百花盛开的年龄,因为这里应当是人生的花季。
每天有人从世界各地来到网络上——这里也许是闲人们最喜爱的发泄圣地。来人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是为了亲眼看看事情是不是想说的那样可怕,有人是为了使自己OUT,也有人想通过访问90后们“施展才华”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敬抑或攻击!
网络走进人们生活已经有N年的历史——而日前网民中90后也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在90后中大的二十几岁出头,小的十几岁,可当你打开它们所谓的个人主页时向你扑来的无一不是那一句句非主流的话以及它们对所谓爱情的感慨。于是网络与90后一道组成了被70后80后称为叛逆工厂的一部分。
一年前,最后一次爆出的“XX门”在正义人士和网络良民抨击下并不彻底的走出了网络世界。从那时起,90后门的恶行被人们讲了很多次。一些实在看不下去的人撰写的日志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做出来的。
今天,在90后中,并没有什么可以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性情:在网上浏览了这些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被妈叫走回家吃饭,那就对不起这里正义的楼主们。
现在,90后们应该挺安静了,人们很难听到网络上的争吵声了。上网的人默默的点着鼠标,先是很快的看上一眼;当他们想象中把90后那帮小屁孩儿同非主流、复古、脱口秀、涂鸦、火星文和黑色幽默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点鼠标的手指不由得慢了下来。是的,他们无需多说,只消用手指敲一敲、点一点就OK了
浏览了好多后,网民的眼睛对心:“够了!”
在90后中,没什么新鲜的东西可供报道就让他们在那个虚拟的电脑空间大行其道吧!
暮色微沉,记者托着下巴,坐在落英缤纷的台阶上冥想,冥想即将到来的明天……10后诞生了!
早已经习惯在这个繁华的世界里去挣扎,像一只飞蛾,期待着退化,重生,繁华过美丽然后回到原点.悲伤归悲伤,闲杂仍是罪挥祸首,都说我们是颓废的一代,沾沾自喜的成长,去吸收社会上另类的一面,矜持的玩着非主流.没什么意义了
很小很小的时候,总是希望自己长大,能自己去做主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情
长大以后,却发现,童年的童稚,是那么的晶莹剔透,让你一下就能看到心底,繁华的世界,繁杂的人们,都是用着华丽的面具来伪装自己贪婪丑陋的一面,自己锻炼的狡诈了不少.因为....自己吃过亏
爱,也许是一个说不起的字眼,也是永远说不清的,上帝永远是你的敌人,他永远是用着各种花样来作弄你,同样,他也是个友人.在你忙弄于嘈杂的世界而理不清头绪的时候,出现了爱.
被需要时是珍重,不被关注时,是没落
于是乎,习惯了这份平凡
生活就像一张白纸,刚出生的婴儿他的未来白茫茫一片,而他的父母却在他还未懂事之前,就在那张白纸上描绘出了,他们自认为很美好的未来。而素不知,孩子自己也会是一个画家,也会为自己描绘蓝图。他们也许并不希望像父母所期望的那样,成为工程师……
所以在父母的强制下,孩子自己的观点也就扭曲了,就象现在的九零后,他们迫不得已的在父母的“关怀”下扭曲的成长。于是便学会了‘抽烟’‘喝酒’‘早恋’成了原本父母眼中的希望,而现在却是成天泡在网吧,头发染得黄黄的。那个坏孩子。
自己的一幅人生画,为什么不让我们自己来完成呢?而要在父母画过后,我们又去添几笔。使之原本很美好的生活变得杂乱无章。使原本应该坐在教室里的一个个九零后现在却成天飘在外面,任凭风吹雨打。而这个时候,父母更多的却是埋怨,打击,甚至是打骂。
谁又能读懂我们这些表面上嘻嘻哈哈而内心却是一片空白的九零后的心呢?我们会在孤独的是后躲在墙角哭泣,而却被当作是坏孩子我们会自无聊的时候找个朋友陪伴,而却被当作早恋,在我们心中那个TA只不过是一个可以让我们在孤独的时候有一个依靠的人罢了。
九零后,又是否好似坏孩子呢?我们也懂悲欢离合,也懂人情事故,为什么我们就是坏孩子呢?
你们说我们非主流颓废,那你们的主流又是什么呢?就是成天板着一张脸,“一本正经”的去“教育”别人?
九零后,我们不是坏孩子,我们只是累了,困了,乏了。
又有谁能理解我们九零后?
真的很震撼,
70后的老练,沉稳;80后的积极向上;90后超脱的个性,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颓废,一种骨子里的傲气~
看看他们做的那些“个性”事件,那些叫做什么n个性、
什么这门那门,有什么意思,难道在网上造成点轰动效应就这么的爽快?
看看你们那些人,怎么要是90后,你们连半点羞愧之心,半点自尊都没有吗
你们给90后抹黑啊,你们是还不够成熟,还没有长大,那么这就是你们践踏自尊,污染环境的理由吗、?
再看看那些对90后的评论,我为我是90后而无地自容!
因为你们,我们被扣上了非主流,脑残,门等丑恶名词,因为你们,我们成了争议最多的群体,这就是你们的目的所在吧,你们不就是想要出名,想要人尽皆知,你们不就是想表现自己是多么的个性,多么的了不起,多么的fashion
是的,你们做到了,也的确震撼了很多很多人,包括我在内,你们该高兴了吧,该满足了吧!
你们在满足的背后难道真的就没有难过和后悔吗?请注意,我说的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你们在受到道德的谴责乃至法律的严惩的时候那些虚伪的泪水和话语,你们是在堕落,堕落懂吗?你们不仅堕落,并且还以此为荣,以此为傲。知道你们当中的一些中毒太深的人是听不进去任何话语的,你们总觉得整个世界都对不起你们,都欠你们的,总认为你们的所作所为都是合情合理的,你们因为缺少爱,缺少关心,所以去寻找能掩盖内心的事情,所以,那些你们认为刺激浪漫的事情就成了家常便饭!
常常听说90后是一群外表坚强而内心脆弱的孩子,我觉得的确是这样的,即使是那些桀骜不驯的人,当他们在夜深人静时独自一人时,那种恐惧感和寂寞是骇人的,他们做的很大一部分是为了保护自己,为了鼓励自己,为了告诉自己“你很强”。所以也就有了非主流等等群体,我们看到的不应该仅仅是那些表面的华丽和坚强,其实内在的脆弱时任何人都会感动的。每个人都有不够成熟的一段时期,在这段时间内,确实会有不够成熟的叛逆之事发生,而在它们发生时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怎样的呢?
目之所及,网络上,社会上,几乎所有90外的人们给予他们呢的仅仅是辱骂和排斥,是的90这个年代的人遭遇了太多太多的非议,我们要说的是,那些可以说是90后的一面,而且是很小的一面,并不能代表全部的90后。
可以说,谁都会有叛逆的时期,难道70,80,的人在我们现在这个年龄的时候就没有过一些叛逆的事吗?
我想,现在之所以对70 80 的评价都是正面的,那是因为他们叛逆期,也可以说是青春期过了,他们已经走向成熟,已经懂事,而我们这个年代,我们生在这个饱受争议的年代,这使得我们正处在人生的一个最美好而又最叛逆的时候!
所以说,不是90年代的我们有问题,而是这个年代,这个时期会让人变得如此!
因为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所以当我们走向成熟,走向成功的时候,我们可以证明,我们并不是现在看到的那样们并不是一群脑残!
是什么时侯我们开始习惯用45度角仰望天空?是什么时侯我们开始认为叛逆是年轻的专长?是什么时侯开始我们总是对过去念念不忘却不知好好活今天?是什什么时侯开始我们觉得日子一直四平八稳暗淡无光?是什么时侯开始我们的失落被成为80后一代的绝望?
当一种情绪滋长到影响我们的生活态度进而对生命开始怀疑的时侯,我们是不是有必要正视它?是不是有必要认真审视自己?
也曾觉得我们这一群人是站在生活边缘的人,与整个世界格格不入。也曾自视我们是一群灵魂高傲绝不与俗人同流合污渴望做到全身心自由独立的单纯善良的孩子,也曾固执的和这个世界所有的规责过意不去喜欢和传统做对和权威挑战。也曾觉得读书没用勇敢放弃认真的学习一天到晚胡思乱想说要创造自己选择的未来。也曾崇拜明星渴望成名只听偶像的并不太懂的音乐喜欢非主流的颓废图片。
我们这群孩子,以一种弯渠的姿势成长。甚至大部分的80后的文字都充斥着当下流行写作情绪的无节制和漫无边际的感伤。那些写奇幻的作者们努力拥护着一些滑稽的痴心妄想,想要构筑一种与现实相距甚远的生活。在这些不真实的伤痛和虚拟中,有人来者不拒地接受一切灼手的馈赠。试图就这样不需付出只有享受地活着。
直面自己的现在,逼视自己的劣行,拷打自己的内心,我们总说自己很脆弱,那又何常不是一种懦弱?
这就是我们所要的生活?这就是我们开创的未来?也许,我们真得是把颓废当作主题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和命运消遣。我们心甘情愿地抱着一种失落的情绪游荡在这格外美好却被误解的世间,一副要逃离现实生活憧憬着童话王国的表情。我们还没欣赏生活的复杂和美好视界里就看不到丝毫的期许和等待。我们只是在过日子,而不是在生活。这个时代培育出来的花朵不相信自己会开放,却怪阳光雨露的不合适。
而生活自始至终都在继续,对任何留连都不管不顾,行进中带着毅然决然的坚持。我们现在怀念过去舍不的年轻的远去总是伤古悲今沉浸在过往的回忆中,明天是不是又要这样感叹今天?我们是不是要一直活在曾经?这样难道一生都要忧伤然后叹息着离去?活好今天吧,今天也会成为过去,为了明天的幸福回首,只活现在。只活当下。
也许当我们把一切都活得失去时,我们的生存状态才开始纯粹,才可以是真正的简单的对生的自觉。到那时,我们才知道原来活着本已是一种莫大的幸福,而幸福就是乐意吃苦。我们才愿意把脸擦得更光亮一些,我们才会让自己活得更坚强一些。也许只有在经历了很多很多的莫名的忧伤之后,才知道快乐原来那里那么多。
我们每个人偶可以拥有大把大把的快乐,只要舍得给自己。世间本清闲,庸人自扰之。拒绝忧伤,拒绝继续沉默,此刻就上路,抱上一份信仰,现世里也有天堂!
如何引导年轻的90后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挖掘他们的亮点、指出他们的盲点,是一个社会课题。
2009年,在火遍互联网的各色人物中,蹿红速度最快是一对自称“90后贱女孩”的双胞胎姐妹――包包和阿紫,她们的QQ空间开通后,在短短数日点击率就突破了千万人次。这对双胞胎姐妹,几年来为了她们的“明星梦”,在“内心充满恐惧中极不情愿”的情况下,不仅与某影视工作室的负责人发生性关系,拍、录相,还与众多“投资人”发生性关系,其情节与“很黄很吓人”的香港“艳照门”相对,有过之而无不及。姐妹俩与众多18岁左右的女孩子一起,在噩梦中梦想着幸运之神的青睐。然而该影视工作室根本不是正规的影视公司,而是打着演艺招牌从事的公司。“明星梦”碎的两姐妹,为了“给自己人生的这一个阶段有一个交代,让该受谴责的人受到惩罚,提醒大家在追逐梦想的同时不要被坏人所利用”,决定在网上把那些不堪回首的过往进行公布。她们在个人空间的自传体小说中,粗鲁甚至地骂父母,骂老师,骂男人,骂社会,称自己是“在刀刃上跳芭蕾舞的姑娘”,是“附在男人体内寄生虫”,言论充斥着颓废和对生活的绝望。两个“90后”花季少女的个人空间开通后,迅速吸引了成千上万网民的眼球。不久前,包包和阿紫出版了两部小说,她们的新书《贱女孩第一季:谁的青春不腐朽?》正在创作中,她们声称要用这本书作为自己18岁的成人礼物。对于“90后贱女孩”的出位行为,有人支持者,但是更多的是批评和指责,认为她们为了成名不择手段。
文笔优美、长相漂亮的包包与阿紫或许是刻意与许多人过不去,她们的青春期反叛带着她们特有的年龄与心理特征。她们期待体面生活、奢侈的消费,且为此表示甚至可以付出身体、付出很多很多她们的前辈认为应当坚守的东西,她们嘟起红唇照特写,炫耀她们自以为是的美丽。她们自贬自己,也直击人性的丑陋,她们颠覆传统道德观,“在刀刃上跳芭蕾舞”。
90后贱女孩我行我素的“贱”,直接导致尊严丧失,人格沦陷。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其人格缺失浑然不觉,甚至不以为然。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父母离异导致家教不严的原因,有交友不慎的原因,有放松要求破罐破摔的原因,也有社会舆论导向的原因……对此,值得引起全社会的反思。
包包与阿紫的出位行为让我们看到,“90后”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出生于改革开放初显成效、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在社会氛围的影响下,部分“90后”看到的只有超男超女的一夜成名、杨惠妍的突然成为首富,受早前的网络红人芙蓉姐姐、木子美,娱乐炒家宋祖德、杨二车娜姆之流启发,只要能出名,咱干啥都行,冥思苦想妄图彰显个性,千方百计吸引公众眼球。在市场化大潮的冲击下,许多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现在除了升学率、就业率以外也很少关心学生的思想,走进各非义务教育的校园,随处可见90后们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挂着叮当作响的金属饰物,整个奇形怪状的发型,并非常自我的美其名曰:你懂什么?这叫酷!炫!非主流、火星文、露股装、性开放!
90后的出生环境相对于70、80后优越了许多,从小到大没经历太多的生活磨难,挫折教育微乎其微。但情感意识相对淡薄,责任心差,并在审美观和价值观方面与众不同,叛逆、攀比、盲从心理由来已久。由于特定的成长环境,往往听不进逆耳忠言,导致虚荣心膨胀。眼瞅着有同学风光地谈起恋爱,吃香喝辣,出手阔绰,自己心理马上作出反应:人家能做到的事,我为什么不能?于是,不管不顾地纷纷效仿,似乎自己不这样,就跟不上潮流,就没有魅力,就是很丢人很没面子的事。再加上娱乐导向的推波助澜,部分90后生活奢靡、堕落,令人揪心。他们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干得好不如嫁(娶)得好”的思想,眼高手低,慵懒不堪,无视家境,完全不量力而行,堂而皇之地玩起小资情调。
传统的东西并非一无是处,更非毫无节制的追求新颖。凡事有利有弊,于90后非主流们而言,实应努力去找寻那些已经丢失和即将丢失的做人准则,其思想、行为确需慎思之。青年是一个民族的未来,是国家使命和前途的未来主宰者。如何引导年轻的90后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挖掘他们的亮点、指出他们的盲点,是一个社会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