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幼儿园个案分析

幼儿园个案分析

时间:2023-05-30 08:53:19

幼儿园个案分析

第1篇

【关键词】 多民族背景;幼儿教育;区域活动;特色游戏

区域活动是指让幼儿在一种欢快悦愉的游戏氛围中,注入学习内容,让幼儿自主进行学习的过程。这一活动的优点是,能最大化的发挥出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同时也符合幼儿爱玩的天性。在活动过程中,利用各种活动让幼儿可以进行实际操作,让他们享受着这样的活动,开心的接受,努力的争取。他们思考,发问,解决了问题,锻炼了能力,同时心情亦是愉悦的。这种让幼儿能自主活动,自主学习,既锻炼了能力,又放松了心情还能达到目标的活动,确实是有效的幼儿教育活动。本文就多民族背景下开展幼儿区域活动进行探讨。

一、研究目的

探讨在多民族文化背景下,幼儿园在利用区域活动对不同阶段的幼儿进行文化教育,将得到何种教学成果。能否激发幼儿兴趣,幼儿能否接受,能否就其内容自主思考、发问,并对获得成果展开分析。

二、个案研究和结果分析

1、娃娃舞台

(1)我们幼儿园组织了《好看的头饰》这样独具特色的活动,在表演时间到之后,张婉妮、张翰逸、陈妤、王玉等小朋友来到了小舞台,张婉妮小朋友刚进来就发现了“新大陆”!“老师,这个是用来做什么的啊?”“还记得我们上周的活动吗?这可是他们的特色帽子。戴在头上表演很有趣的哦!”老师刚说完,张婉妮就把那个黑色的梯形帽子戴到了头上,那种眼神仿佛在说,“老师,你看我好看吗?”我们的陈妤小朋友把彩带取下来,正往腿上绑,“老师,是这么玩的吗?”“对的啊!你怎么知道的呢?”“老师,你看,这个照片的人就是这么绑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小朋友感知到了不同民族的特色,而且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不同材料的用途,从而激发了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2)服饰制作和乐器演奏。在这个舞台上,孩子们看着不同与以往图案都特别兴奋。于航洋用小剪刀将祥云的图案剪下来贴在衣服上,可是祥云的图案看着简单,剪起来还是有点难度的,他小心翼翼地一点一点地剪着,生怕剪坏了一点点。服装、头饰、项链、绑带,这下我们小舞台的小演员孙满熠打扮地可真像一个侗族小朋友,装饰一新的小演员等着开始表演。一阵忙碌地卖票之后,今天开始表演的是打击乐《采蘑菇的小姑娘》。只见大家拿起自己喜欢的乐器,开始跟随音乐,按照图谱演奏起来。在这一游戏中,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懂得了凡事开头难,要慢慢来的道理。同时做起工作来也特别认真。在活动结束之后的评价环节,老师请幼儿展示了自己制作的特色服饰,他们自豪的样子传递出满满的自信。

(3)民族特色挂饰。今天的娃娃舞台一片忙碌:只见卫思琦、韩瑞莹等小朋友正在忙碌地剪裁小纸片,将大的彩色纸剪裁成小方块。他们将剪好的小方块用双面胶贴在彩绳上,不一会儿,一条彩色的项链就做好了!她们将这条彩色的项链带在脖子上,站在小舞台的中央,准备进行演出啦!小演员们准备好之后,负责售票的小朋友王玉就拿着小铃鼓,在小舞台门口吆喝:“小舞台的演出马上就要开始啦!请买票的小朋友快来看呀!”不一会,几个买票的小朋友就来到了小舞台,坐到台前,准备欣赏演出啦。在这一活动中,投放的材料对孩子们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孩子们能够根据材料和以往教给他们的方法,自己想办法制作。在制作完成之后,进行打扮演出。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表演能力。

2、娃娃小吃店

(1)侗族特色小吃。我们把小朋友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进行食物制作活动的实践。例如,在“娃娃小吃店”里,我们让徐士洋小朋友当厨师,李源曦当客人,结果我们的小厨师上来就请求老师的帮忙,围兜后面的带子不会系,老师帮他系好后他就开始忙起来了。看他忙了半天不知弄了点什么,客人李源曦在店里叫,“熏鱼怎么还没做好”,一旁收钱的杨文昊急忙说“好了、好了”“徐士洋你快点。”“我不知道熏鱼怎么做”,“还是我来做吧”,杨文昊说。就这样杨文昊放下钱盒去做起了熏鱼。不一会熏鱼总算做好了,解决了问题。李源曦又开心的吃了起来。通过这一小吃的制作过程,小徐、小李、还有小杨三个小朋友知道了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懂得了对客人要热情服务的道理。

(2)土家小吃。这一次活动是张语莜做了土家小吃店的老板,她很认真地在吆喝:“快来买啊,我家有好吃的酸辣肉丸,有彩色锅巴,有烤鸡腿、烤贡丸、烤年糕……我们今天搞活动,买一赠一,快来买啊!”听到她这么一吆喝,服务员高俊熙也跟着吆喝起来了:“欢迎顾客光临,走过路过,瞧一瞧,看一看啦!”两个人喊的如此热闹,不一会儿小吃店门口挤了一排人,大家很自觉的在排着队。“给我来一碗酸辣凉皮。”“给我烤一个鸡腿。”“给我来一碗酸辣贡丸,再加一点葱蒜。”……老板和服务员这下忙的快招架不住了,好在顾客们还能理解,都能有序排队等候。在游戏活动中,他们已经能把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到游戏中了,带着角色身份进行与人交往的一系列活动。可见幼儿的角色意识已经明显增强,他们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进行创新,渗透了更多的游戏内容,包括如何吸引顾客,顾客自觉排队等。孩子们的表现也正体现了我们保教一体化实施的成效。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幼儿园在多民族背景下利用区域活动来进行有效教学研究讨论分析,得出区域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性。区划活动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兴趣,让他们能在自主、自由和自选的基础上进行活动,并在活动之中,对幼儿进行系列的观察和记录,对他们的兴趣范围,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以及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进行记录,并在之后就此进行研究,以便得出更加适合幼儿活动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庄宏玲.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1(5)70-72.

[2] 孙亚琴.在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科学经验的自主建构[J].学前教育研究,2010(6)70-72.

[3] 杨莉君,邓双.示范性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有效性[J].学前教育研究,2012(5)44-47.

第2篇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教学;实践个案

对幼儿园游戏教学实践个案进行研究有助于生成良好的实践路径和方法,并且在教育实践中有机的融合游戏和幼儿园教学。虽然在幼儿园游戏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然而在分析和解决这些困难和挑战的过程中能够对幼儿园的游戏教学形成更加有效的推动作用。

一、幼儿园游戏教学的实践个案研究方法

为了全面了解某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实施方式、时间安排和内容组成,笔者将研究对象确定为某幼儿园中大、中、小各一个班级,尝试对个案的游戏教学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对游戏教学现场进行观察和熟悉,认真地与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进行熟悉和沟通,从而准确地掌握该幼儿园的游戏教学实践的情况。

二、样本幼儿园的游戏教学实践的情况

通过观察笔者发现,样本幼儿园在游戏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首先,在具体的游戏教学中,样本幼儿园对幼儿学习的兴趣性进行了更多的强调,从而纠正了传统的幼儿学习围绕知识的观念,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并且使幼儿在游戏中更好地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其次,在游戏教学中,样本幼儿园更加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学习,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幼儿被动的学习局面,这样就激发了幼儿对游戏的需要和渴望,有效地化解了在游戏教学中幼儿的消极状态,获得了更好的游戏教学效果。

然而,样本幼儿园在游戏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教学与游戏之间难以实现更加深入的融合,各个活动之间并不具备有机的联系;无法充分的保证有效游戏时间;在推广教学游戏融合的实践之后,产生了较高的游戏材料支持要求等。

三、针对样本幼儿园的游戏教学实践的改进对策

首先,幼儿园教育必须针对游戏对幼儿的意义具有充分的尊重,从而对学与教之间的关系进行审思。在开展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立足于幼儿的学习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而不是唐突、生硬地开展游戏教学。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必须做到支持幼儿、理解幼儿和跟随幼儿,最后确保幼儿实现自主学习,将幼儿内部的学习主动性和动机充分地激发出来。其次,要对游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进行强化,从而确保每位幼儿都能够产生深度体验。在具体的幼儿园教学实践中必须要让幼儿具有充分的资源、空间和时间,从而形成与周围之间的互动,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幼儿更好地认识自我和世界。为此,在幼儿园游戏教学中,要更多地采用主题游戏活动的方式开展游戏教学,而且教师不能够凭空规定和限制游戏的主题,而是要以幼儿的愿望和需要为根据拟定主题,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满足幼儿的需求。

总之,本文以某幼儿园游戏教学实践个案为根据,对该幼儿园游戏教学实践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措施。要想使幼儿园游戏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成长,在游戏教学中必须要对教学经验和问题进行不断的总结和分析,从而更好地处理教学与游戏、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第3篇

关键词:幼儿园、安全管理、归因分析、预防措施

对于幼儿来说,如果没有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何来健康成长?但幼儿的安全事故却频繁上演,“北京某幼儿园门卫挥刀砍杀幼儿事件”、“蓝孔雀幼儿园女教师虐童事件”等。为幼儿营造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对幼儿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一、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一)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幼儿的身体发育不成熟,他们并不没有像成人那样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较强的抵抗力。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会对幼儿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伤害。幼儿的心理尚未发展成熟,缺乏社会生活常识和经验,危险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差。加之,幼儿生性单纯,又缺乏生活经验和实践活动的锻炼,对社会环境中不利因素判断力差,不能预见行为后果,面临危险时也不会保护自己。

(二)社会文化的要求以及法律法规的制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关爱生命”、“关注安全”日益被人们所重视,幼儿更是人们应当倍加关注和爱护的群体。为了保障儿童权利,国际国内相继出台各项法律政策以维护儿童自身权益。如旨在对儿童进行全面保护的《儿童权利公约》,于1989年11月20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以第25号决议通过;2000年4月,在第56届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又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的两个议定书:《关于贩卖儿童、儿童和儿童色情的儿童权利公约任择议定》和《关于儿童卷入武装冲突问题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任择议定书》。而我国出台了有关学前教育的专门法规,如1990年2月1日实施《幼儿园管理条例》;2001年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并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安全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2006年9月1日颁布专门对中小学、幼儿园做出安全管理规定的《中小学幼儿安全管理办法》。

(三)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要让“花儿”茁壮成长,首要的是拥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要实现幼儿的健康成长,拥有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校园环境、家庭环境,还是社会生活环境都应该确保孩子远离危险、远离伤害,只有在这样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孩子才能更好接受教育,才能更好地成长。

二、近年幼儿园安全事故常见类型及分析

(一)虐童案件频发

案例:

1:2010年12月14日,兴化板桥幼儿园一名幼儿老师,用电熨斗惩罚上课讲话的学生,先后有7名幼儿脸部被熨斗烫伤。新闻见报后,全国各大网站纷纷转载,引起众多读者关注。2:温岭市“蓝孔雀”幼儿园女教师颜艳红让同事拍下她揪幼童小林(化名)双耳取乐的照片,在2012年10月24日遭曝光后,震惊全国。事后,有人在颜红的QQ空间内发现了更多体罚孩子的照片,有的孩子被胶带封住嘴巴,有的孩子还被丢进垃圾桶。

分析:

看到诸如此类的事件,让人感叹:伤害孩子的是老师。原因如下:1、政府及相关教育部门监管不严,导致虐童案件多发生在非公立幼儿园,有些甚至是“黑户”幼儿园,办学条件、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等不够正规。2、非公立性幼儿园因生源竞争、盈利等原因,人力成本压缩幼儿教师,大部分教师“无证上岗”,根本不具备基本的专业素质和教师职业道德。3、政府对学前教育投入力度较小,正规的公立幼儿园稀缺。

为了防止此类事情再次发生,可以为孩子筑起“法律保护的屏障”,完善学前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相关部门对行业的监管和违规行为处罚力度,对于师资不全,软硬件不配套的幼儿园坚决挡在门外;严格教师上岗制度,加强对教师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定期培养;国家要大力支持学前教育,加大对其的投入,不断提高幼儿园的整体质量,让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到学前教育的事业当中。

(二)幼儿园校车事故频发

案例:

2011年11月16日9时40分许,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镇西街道班门口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货车与一辆榆林子镇幼儿园接送校车迎面相撞,事故共造成21人死亡43人受伤,其中19名死者是幼儿。

分析:

校车安全事故在我国发生的次数应该算是数不胜数,但是对于接二连三的校车事故,我们是否思考过其中的原因?经统计分析,幼儿园校车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教育部门、交通部门等相关部门的监管制度、能力的缺失,校车制度设计和管理体系存在严重缺陷。教育资源不足,有的学校为节省校车租用费用,出现严重超载现象,一旦发生校车事故则会严重的生命损失。违规校车便纷纷上路,不仅司机没有经过正规培训,车辆质量也问题严重。除此之外,还有交通安全环境差、路况恶劣、不遵守交通规则等原因导致幼儿园校车事故频发。为了预防校车事故的发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加强教育部门、交通部门、教育部门等相关部门对校车制度和交通监管的力度,消除交通安全隐患,对于无证驾车、校车质量存在严重问题仍被使用等行为应当给予严厉惩罚;第二: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教育资源、完善监管体系,赋予校车“特权”;第三,幼儿园认真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严格执行相关校车制度,确保幼儿安全上学、安全回家。

(三)幼儿砍杀事件

案例:

2010年4月29日上午,江苏泰兴市泰兴镇中心幼儿园发生一起伤人事件,一名男子持刀冲入校园,砍伤31人,包括28名幼儿、2名教师、1名保安,其中5人伤势较重,有生命危险。

分析:

俗话说:“孩子就像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满活力与阳光,但是对于这样一群可爱、单纯的孩子来说,是每个人都想呵护和关爱的对象。但是,为什么这样美丽鲜艳的“花朵”却无辜的遭人砍杀,遭人残害?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孩子的生命安全?

从调查来看,许多幼儿园门卫管理不严,或没有严格的门卫制度、交接制度、安全制度,所以容易造成陌生人、不良作案分子自由出入,对校园安全存在巨大的隐患。为预防此类安全事故再次发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幼儿园要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门卫管理制度以及交接班制度;完善相应的安保设施,并安排安保人员定时巡查周围环境,当出现不利因素是要及时排除;加强幼儿安全教育,普及安全常识,让他们学会在遇到危险时一些基本的自救方法。除了以上的幼儿安全事故之外,常见的还有食物中毒、幼儿园火灾等事故。对于这些事故,幼儿园要严格按照《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执行,加强园内的安全管理,切实保障儿童的利益;同时家庭和社会都应参与到其中,对幼儿园加强监管。

总之,安全工作是学校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放在工作的首位,实现让孩子在阳光下健康快乐成长。

项目来源:西华大学“西华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项目

参考文献:

[1] 陶焱.幼儿园安全管理隐患调查[J].《上海幼托》.2006(01)

第4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A-

0092-01

幼儿发展评价是对幼儿行为表现的评价,是幼儿园评价的核心。对幼儿的每一项发展进行评价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我们只有对幼儿现有水平进行研究、分析,才能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而农村幼儿在很多方面的发展是明显落后于城市幼儿的,表现在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这些与农村幼儿生活的环境、认知经验息息相关。我们只有从农村幼儿的特点着手进行评价分析,找到适合他们的评价方法,才能客观地反映出他们的能力与水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应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技能的掌握,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因此,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每一个幼儿。不同的幼儿应该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评价时遵循多样性、实用性以及可操作性的原则。

1.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是通过观察幼儿在日常活动时的表现来评价幼儿的发展情况。它比较重视幼儿在各项活动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可以看出幼儿的反应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还可以看出幼儿的个性品质。例如,在中班角色游戏“汽车出租站”中,由于男孩子都喜欢玩这个游戏,“汽车”很快就被哄抢一空。“出租站老板”小易很快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汽车供小于求,一边是“小司机们”玩得不亦乐乎,久久不愿放手,一边是“客人们”焦急地等待,不满的声音越来越大。思考片刻,“老板”小易就制订出一个游戏规则:游戏时间不能超过6分钟,同时违规的“汽车”必须立刻还回来。这个规则一出,问题马上得到了解决。“客人们”一看“汽车”已被租完,就先玩别的游戏了,还和“老板”商量好等一会再来,请“老板”为自己预留一辆。“小司机们”也不再霸着“汽车”不放,知道充分利用好这6分钟积极游戏。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小易的反应很灵敏,会积极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才使得游戏可以继续进行。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他的生活经验是丰富的,知道任何游戏都是有时间限制的,也说明他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爱观察、爱思考的小朋友。

2.档案式评价。档案式评价是指对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档案资料进行分析而对幼儿发展所作的评价。这个“档案资料”应该多种多样,可以包括任何事物,以有助于提供幼儿一学期来所进行的学习过程的情况。“资料”可以是幼儿的作品,如手工作品、绘画作品、数学作业等,作品不一定要求是最好的,最平凡的才能反应最真实的情况;可以是幼儿平时日常游戏活动的剪影;可以是幼儿平时讲的一句话、唱的一首儿歌的录音;也可以是家长对幼儿的寄语希望等。

考虑到很大一部分农村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有未能亲身参与孩子成长的遗憾,我园这学期开始试行电子成长档案评价法。电子成长档案是通过照片记录幼儿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年终形成最终的PPT成长档案,对幼儿一学期的发展作一个客观评价分析的一种评价方法。电子成长档案既能够让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在园的动态表现,增进亲子感情,又可以帮助他们及时了解孩子的存在问题,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

3.谈话式评价。谈话式评价是指通过与幼儿面对面的交谈从而进行评价的方法。这个“谈话”可以是闲暇时的普通交流,可以是集体活动中的我问你答,可以是晨间活动时的自然交谈,也可以是游戏中的指导等。在农村,由于大多数的幼儿都是祖父辈照料,他们与孩子较少进行常规交流,导致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成为了薄弱项。而谈话式评价不仅能够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引导幼儿了解语言表达的正确方法,而且能让幼儿在与教师的对话中获得感性经验。

4.问卷式评价。它是指对幼儿家长发放调查问卷,针对问卷调查结果对幼儿发展进行分析评价的方法。例如,小班新生入园都有一个适应期,这个适应期的长短因幼儿的发展情况可长可短。为了及时了解到每个幼儿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出各种方法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我们制作了一个《新入园幼儿情况调查表》,对幼儿的家庭情况、兴趣好恶、饮食习惯、依赖物等方面进行了解,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每个幼儿的基本情况,从而针对不同幼儿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以便引导幼儿尽早顺利通过入园适应期。

第5篇

关键词:幼儿园危机实例管理

一、幼儿园的危机

1、幼儿园危机的概念:

幼儿园危机,是指发生在幼儿园内或与幼儿园有关,有幼儿园内外因素引起的,干预幼儿园正常运行的,严重损害或可能损害幼儿园组织功能及成员利益的突发事件、意外事故或演变趋向。

2、幼儿园危机的实例:

有一次,有一个幼儿在没有经过我们的允许的前提下就跑到角色扮演去把一个特别特别长的纱巾围在了脖子上,围巾的边缘已经到了地上,还在班里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打闹,别的小朋友抓不到她就去抓他脖子上的围巾,在我们看到之后我们就让这名小朋友把脖子上的围巾摘下来,但是这名小朋友却不听,嘴上也一直说:“没事儿!肯定没事儿!”这个时候班里的老师正好进班拿排练用的东西,看到这名小朋友正在围着这个存在危机的围巾,却什么都没有对这个幼儿说,反而就只是对这名幼儿笑了笑然后就又匆匆忙忙的出去排练了。幼儿看到老师并没有什么反应,就特别高兴的又围着围巾去和别的小朋友接着玩了。

二、幼儿园危机的管理

1、幼儿园危机实例分析及管理措施

①案例分析:

从案例⑴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师虽然忙于为幼儿准备六一儿童节的活动,只求了节目的精彩,但是却忽视了其他幼儿的安全问题,教师总是希望能够排出一些特别精彩的节目给家长们看,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这是他们在幼儿园的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想要给家长留下特别好的印象,这都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因为过分的重视了有表演的幼儿的节目的精彩性,而忽视了没有表演的幼儿的安全问题,在排练出好的节目的同时,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安全问题,那就得不偿失了。

同时,可以发现幼儿园的老师缺乏危机意识。在发生案例⑴之后,我问过当时的老师为什么并不制止幼儿把围在脖子上的围巾拿下来,以免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上海,但是老师却跟我说:“他们已经是大班的孩子了,他们心里有衡量标准,他们在玩的时候知道应该怎么玩,知道怎么做是安全的,而且当时那么着急在排练节目没有那么多心思去管这些在班里没有节目的幼儿,我也相信他们能够特别听话,不会发生什么事情的。”当我听到老师的回答的时候我非常的震惊,虽然他们已经是大班的幼儿了,但是他们毕竟还是几岁的孩子,玩起来根本没有轻重,怎么可能还能衡量自己的活动会不会造成危险呢?老师的这种做法明显是抱有一种侥幸心理。安全第一,忙于其他事物而忽略了安全的问题,是危机意识淡薄的典型表现。

② 管理措施

幼儿园在要进行一项大型活动的时候应该对于这项工作有一个早期的预案,教师在排练的时候应该怎么做,教师在排练的时候应该如果分配自己的精力,毕竟每个班里的老师至少有三个,完全可以让两个老师去进行彩排活动一个老师留在班里来看其他没有节目的少数孩子,幼儿园应该在安排每个班的排练之前让每个班做好周密的安排,制定详细的危机管理方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对于老师的危机意识,幼儿园也应该进行及时的安全教育,每个老师都应该有一个敏感的危机意识,而不应该让老师怀有一种侥幸的心里,对于这个,可以对每个班的老师进行不定期的安全意识检查,园长可以不定期,不事先告诉老师,制定一些潜在的危机,让老师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解决,以此来加强每个老师的危机意识,把危机隐患压到最低。

三、 总结

可以说,在幼儿园中,危机是处处都存在的,但是只要心够细,只要能够做到尽可能的全面的考虑一些可能在幼儿园当中会发生的危机事件,我们就能够相应的制定出一些对策来尽量避免发生这种危机。对于幼儿园来说,制定一个危机应对预案是非常重要的,把能够想到的一些可能发生危机的事情,事物以及其应对措施都以条例的方式呈现出来,例如制定一个应对诸如火灾,水灾以及地震之类灾难事件的措施,让每一名员工都必须熟知疏散儿童或是将他们转移到建筑物的安全地点的程序,定期安排一些演习,让幼儿能够有机会身临其境,同时教师也有机会评估危机应对方案的适宜性,当然,这些条例也应该让家长所熟知,以便可以更好的做好家园合作,真正的做到为每一个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幼儿的茁壮成长所努力。

参考文献:

[1]陈群.《幼儿园危机管理实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第6篇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践教学在其人才培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现行学前教育专业也更加强调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性和实践性,要求幼儿园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幼儿园活动的设计能力与指导方法。本文通过对渭南市各大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调查分析,从而对当前我院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实践教学;活动设计;职业能力

一、背景分析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于热爱儿童、基础扎实、理论过硬、教育教学能力强。其教育教学能力强意味着学生应能熟练掌握并在实践中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这正是设置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的目标。

而2012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专门强调提高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其中要求幼儿园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幼儿园活动的设计能力与指导方法,即幼儿园教师通过学习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后能够设计合理的幼儿园“周活动计划表”并具体设计和实施幼儿园各领域(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的教育活动;能够运用多种策略有效指导幼儿主动探索的能力;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其教学反思行动力,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从个案中寻找共性。

本文通过对渭南市各大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调查分析,从而研究我院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活动与指导课程当前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教学能力状况

(一)教育活动的环境创设能力欠缺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组织活动中创设平等、温馨、鼓舞的心理环境能力、创设幼儿积极的同伴交往能力、创设有利于促进幼儿可持续学习环境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能力不够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活动设计与指导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不能较好地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注意寓教育于有趣游戏活动之中的能力不够,不能较好地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并能调动幼儿学习动机;个别化施教、分类指导能力弱;耐心细致、站在幼儿较大考虑思考问题并体验幼儿感受的能力不高。

(三)教育活动反思行动力不够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活动设计与指导中评价教育活动方案设计的能力、评价反思教育教学活动方案的实施能力、评价反思教育活动中的组织指导能力、评价反思教育教学活动方案的效果能力均比较缺乏。

三、幼儿园活动与指导课程当前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践教学环境设施不足

我院专科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实训室设施不够完善,条件落后,实习基地数量有限,导致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难以实施。

(二)教学方式和手段单一落后

目前我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教学方式仍然是传统的理论教学,所学的设计与指导方法缺乏实践性、针对性,更缺乏有效性,导致“学”与“用”的脱节;很多资深老教师对多媒体教学不够熟悉,且仅将时间教学看做理论教学的简单延伸,导致课堂枯燥无味,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升没有效果。

(三)实践教学师资条件不足

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的主要内容包含几大模块:幼儿园健康、语言、数学、科学、社会、美术、音乐、生活、区角游戏,此课程综合性与实践性都很强,要求专业教师在了解各个领域的同时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精通于这些领域的教师可能对学前教育并不是很精通,而且很多年轻教师并没有在幼儿园的实践经验,导致这类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很难有效展开。

四、构建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对策

(一)改善实践教学环境设施

一方面我院要尽可能完善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室,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因此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尽可能地完善各大领域所需要的设施条件,如琴房、画室、模拟幼儿园活动室等;另一方面应拓展实习基地,不仅要在本地区内与具有较大影响的幼儿园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更要拓宽范围,走出本地区,学习省级甚至国家级示范幼儿园的办学体系与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加大实践教学课时比例

课程标准的制定要注重实践教学,加大实践课时比例,尽可能将实践课时比例提升到50%以上,组织相关实践教学比赛,以赛促学,并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随机加入实践教学,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下园观摩见习等,在这些活动中采用的案例及讨论内容应来自各幼儿园近期实际发生的真实活动;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尽可能多使用新型教学技术,如多媒体等,从而提升学生对此课程的兴趣,并鼓励其积极参与到实践学习中去。

(三)加强实践师资水平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对教师综合技能和实践的要求较高,因此要提高教学水平,必须加强师资力量,在授课教师的配备上,应选择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或者请本地品牌幼儿园园长及业务骨干教师进入课堂,并选择一些在某领域专长的多个教师协助教学;另外,院校应要求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至少每学期都下园实践,提升其实践经验,丰富自身技能,并获取紧跟时代的新元素和新案例与学生分享。

(四)完善实践教学的管理工作

要完善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体系,应制定完整的实践教学计划,并针对实践教学计划编制实践教学大纲,编写课程标准与实训指导方案,规范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并制定模拟教学竞赛等方面的实践教学管理文件,以保障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严碧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幼儿园体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再思考[J].福建教育,2014(1)

第7篇

2008年,上海市教委颁布了《上海市保教质量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我园作为其中幼儿发展评价部分的试点园,在研究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此外,我园开展了区级课题研究“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探讨了幼儿发展的综合性和过程性评价问题,积累了开展档案袋评价的实践经验。然而前期的研究也让我们发现,幼儿园的课程领导力在幼儿发展评价方面体现不足,对如何协调运行幼儿发展评价的要素并发挥评价应有的作用重视不够。此外,幼儿发展评价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评价主体、内容和方法单一,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客观。由此,我们由前期对幼儿发展评价初步的、局部的研究转为对幼儿发展评价全面系统的研究。

在研究中,我们经历了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如,项目研究初期,我们将大部分精力倾注于评价指标上。在项目中期评估时,专家的建议让我们蓦然发现,指标并不是评价工作的全部,也不是评价实施的核心要素。在专家引领下,我们重点对幼儿发展评价进行了实践研究,在此基础上全面构建了幼儿发展评价机制,明确了幼儿发展评价各组成要素及运行流程与实施策略。又如,在项目准备阶段,我们开展相关文献研究,制定研究方案,组织专家进行开题论证,为项目的实施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在项目的运行阶段,我们对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要做等问题还不是很清楚。在中期评估后,在专家引领下,我们进一步理清了项目研究的内涵。界定各类机制的概念,明确机制研究的要素,把握机制运行研究的核心问题:如何保证评价常态运行、如何力求评价的客观性和有效性、如何通过研究评价机制体现课程领导力等。同时,我们制订了后续研究技术路线图,包括制定、实施、验证幼儿发展评价机制,然后进行小范围推广论证,最后梳理自选项目与必选项目的关系,使后续项目研究的思路更为清晰,确保研究的顺利开展。

教师们也在循环往复的“问题培训案例培训实践操作交流研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正确的评价理念与方法:“观察一次是不够的,孩子的表现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有些指标至少要观察三次以上。”“观察的目的不是评价孩子是否合格,而是要分析孩子目前的发展水平,然后想办法让孩子发展得更好。”

二、主要研究成果

(一)主要观点

1.幼儿发展评价机制的定义

幼儿发展评价机制是指以一定的运作方式把幼儿发展评价的各个要素联系起来,并协调幼儿发展评价活动的运行。幼儿发展评价机制主要研究幼儿发展评价活动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间如何协调运行的策略。

2.幼儿发展评价机制的构成

幼儿发展评价机制主要包括幼儿发展评价的运行机制、再评价机制及保障机制。其中,幼儿发展评价的运行机制是主体,包括幼儿发展的形成性评价运行机制和终结性评价运行机制。各机制之间相互作用,以运行机制为主导。以再评价机制为监控,以保障机制为依托,最终实现幼儿发展评价的常态运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幼儿发展形成性评价机制构成

幼儿发展形成性评价机制主要包括明确评价目的、掌握评价技术、确定评价内容、实施评价方法和运用评价信息等要素,以循环的模式进行运作。其中明确评价目的是运行方向,掌握评价技术是运行保障,确定评价内容是运行前提,实施评价方法是运行重点。运用评价信息是运行宗旨,以确保教师常态、有效地开展幼儿发展形成性评价。

(2)幼儿发展终结性评价机制构成

幼儿发展终结性评价机制包括明确评价目的、构建评价指标、掌握评价技术、实施评价方式、分析评价信息和调整计划方案等要素。其中,评价方法包括内评与外评,按照一定的流程与技术方法进行运作,力求客观、有效地开展幼儿发展终结性评价,实施教育质量监测。

(3)幼儿发展再评价机制构成

幼儿发展再评价机制包括明确再评价目的、实施再评价方法、确立再评价内容和分析再评价信息等要素,主要对幼儿发展形成性评价机制和幼儿发展终结性评价机制的诸要素及运作方式进行再评价,保证幼儿发展评价机制有效运行。

(4)幼儿发展评价保障机制构成

幼儿发展评价保障机制主要包括组织保障、培训保障和制度保障,其中,组织保障是基础,培训保障是前提。建立通过保障机制,体现幼儿园课程领导力,确保幼儿发展评价的常态运行。

(二)实施策略与方法

1.幼儿发展评价运行机制的运作方式

幼儿发展评价运行机制是在幼儿发展评价系统中,以科学、有效运作的过程与方式将评价目的、内容、主体、方法、信息诸要素联系起来,确保幼儿发展评价的常态运行和客观有效。运行机制的运作方式主要表现为幼儿发展评价各要素的实施策略与方法。

(1)幼儿发展形成性评价的实施策略与方法

幼儿发展形成性评价是指在一日活动中,以教师自然观察为主要方式,了解幼儿某一阶段的发展水平。重在考量幼儿发展的进步情况和变化过程,进行日常教育手段和活动内容的诊断,以实施发展适宜性教育,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发展形成性评价实施策略与方法包括:

①以实施发展适宜性教育为目的,把握幼儿阶段发展水平和变化过程。

明确幼儿发展形成性评价的价值导向,旨在了解幼儿发展阶段水平和变化,为调整班级课程和教育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②以学习培训为保障,掌握以形成性评价为核心的内容和技术。

参与各种与评价有关的培训学习活动,了解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特点和培养目标,了解各年龄段幼儿评价指标以及科学观察与评价幼儿的方法,掌握以教师为主体、通过自然观察法收集信息的主要评价方法。

③以凸显评价有效性为前提,有序而又灵活地确定评价内容。

形成性评价多以单项评价为主,教师根据班级教育目标有序地安排观察、评价内容,同时结合幼儿园教育实际情况确定观察、评价的内容。如,刚入园的小班幼儿以生活习惯培养为主,可以确定小班第一学期幼儿发展形成性评价内容的侧重点为“生活”领域;又如,园本培训的重点是研究“运动”教材,则可以确定幼儿形成性评价内容的侧重点为“健康与体能”领域。

④以与日常活动相结合为重点,有效地实施评价。

寻求与日常活动相结合,力求评价常态化。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师将评价指标转化为观察指标,运用自然观察法实施评价,必要时整合家长、保育员等其他评价主体提供的评价信息。

采用日日看、周周记、月月谈的循环运转方式,即每天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每周记录典型案例,在每月一次的教研活动中讨论案例中幼儿发展的水平现状及后续的推动策略,在力求评价客观性的同时,确保评价的常态实施。

⑤建立幼儿成长档案袋,运用评价信息实施发展适宜性教育。

将采集到的原始信息(包括案例、作品、照片等)和分析评价信息纳入幼儿成长档案袋,呈现幼儿发展过程。同时,根据观察获得的信息分析幼儿个体或全体的当前发展水平,反思班级课程与教育教学策略,将分析评价信息运用于完善班级课程和教育教学策略与方法,力求评价的有效性。

(2)幼儿发展终结性评价的实施策略与方法

幼儿发展终结性评价是指在大班结束前,教师、家长等通过观察、测试、访谈等多种方式对幼儿发展的现实状况作出综合性评价,重在了解大班幼儿最终发展水平,对幼儿园教育质量进行全面监测,在此基础上对幼儿园课程作出诊断,以构建适宜性课程,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发展终结性评价的实施策略与方法包括:

①以编制、调整课程方案为目的,监测幼儿全面发展水平。

通过教师大会、业务学习,帮助教师了解终结性评价指向幼儿园园本课程,而不是为了甄别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

②以开展幼儿发展全面评价为前提,构建园本化幼儿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幼儿发展终结性评价多以综合评价为主,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评价运行的前提。评价指标园本化的依据为:体现园本特色,体现本地特色,体现生活经验。

③以学习培训为途径,掌握终结性评价的核心指标和技术。

教师通过培训,熟识幼儿发展评价指标;采用建立“数字网格”、提炼“关键词语”、排摸“疑难杂症”、增加“表现举例”等方式,理解、掌握园本化评价指标;采用“问题研讨”,对评价指标进行解读。通过对抽样评价和全面评价的方法与策略的培训,掌握多次信息采集的方法。如,抽样评价技术的培训。帮助教师掌握抽样评价的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对象、信息收集次数、信息采集途径、信息结果判断等评价技术。

④以力求评价客观性为重点,多元主体、多种方法、多次采集实施评价。

幼儿发展终结性评价以内评和外评的方式进行,即班级教师自我评价和其他教师外部评价的方式相结合。

内评在4~6月进行。先抽样评价后全体评价。抽样评价在4~5月实施,一般在每个班级随机抽取6个幼儿,根据评价指标进行观察、评价。在实践中检验采集各指标信息的适宜性情境、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发现问题后适时调整和完善:在实践中理解各评价指标的内涵,积累、总结评价经验,为全体评价作准备。全体评价在5~6月实施,采用体检、体质测试、家长问卷、认知测试、幼儿自评、观察访谈等方式采集信息,并结合日常形成性评价信息。对全体幼儿的全面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与判断。

外评在5~6月实施,由综合协调组担任外评人员,对象是全体幼儿,采取抽样评价的方式,即在每班随机抽取1/3幼儿,随机抽取评价指标进行观察、评价。个别幼儿的外评信息可以作为内评教师的评价参考,对于表现差异较大的幼儿,可以通过原因分析、重新观察等方式在内外评比较基础上进行再次评价。

⑤以完善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为宗旨,分析信息形成评估报告。

班级评估报告以文字描述与图表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力求结果的客观性。在班级数据汇总的基础上进行全园评估报告,根据内外评结果分析本园孩子整体发展状况,同时比较不同班级领域间的差异,分析原因。在质量监测评价的基础上,对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

(3)形成性评价机制与终结性评价机制的运作关系

①评价时间上的相互衔接——形成性评价的实施在幼儿小班年龄段开始至大班后期,终结性评价在大班后期实施,两者在运行时间上是互相衔接的,确保评价时间贯穿幼儿在园生活的始终。

②评价内容上的相互呼应——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内容的依据都是上海或国家制定的儿童发展评价指标,形成性评价将幼儿发展评价指标转化为观察指标实施评价,终结性评价多运用幼儿发展评价指标进行评价,两者在评价内容上是相互呼应的。确保评价内容贯穿幼儿的全部发展领域。

③评价信息上的相互补充——形成性评价获得的信息可成为终结性评价的参考,终结性评价可成为形成性评价信息的对照与反思,两者在评价信息上是互相补充的,确保评价结果科学客观。

2.幼儿发展再评价机制运作方式

幼儿发展再评价机制是指在幼儿发展评价系统中,运用自评与他评及时对幼儿发展评价运行机制的诸要素和运行方式进行再评价,确保幼儿发展评价的有效运行。

(1)再评价目的——结合园部案头审阅、教研指导等行政管理工作,对终结性评价机制和形成性评价机制进行再评价,保障评价的信效度,提升课程领导力。

(2)再评价内容——根据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不同的运行方式,确定不同的再评价内容,凸显评价实施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再评价内容差异如下表:

(3)再评价方法——结合幼儿园常态工作开展再评价。倡导教师自评,在实践后反复进行再反思、再实践;定期开展组评,开展案例讨论,问题讨论;关注行政评价,通过案头审阅、教研指导。分析评价实施中的共性问题和个别问题,给予不同策略的支持与引导。

3.幼儿发展评价保障机制运作方式

幼儿发展评价保障机制是指在幼儿发展评价系统中。幼儿园园部为幼儿发展评价的客观有效运行提供保障,确保幼儿发展评价的常态运行。包括:组织管理架构,确保各部门间的职责清晰,充分发挥组织架构的分工职能;评价管理制度,确保各部门间的工作有效运转,使管理工作规范化。

(1)组织架构。成立行政管理组,下设综合协调组,成员由终结性评价组长(大班教研组长)、形成性评价组长(小、中班教研组长)以及后勤组组长组成。行政管理组对综合协调组、教师、保育保健员、家长以及参与评价的其他人员进行领导与监控,综合协调组发挥上传下达的效能,确保评价人员明确、有序地开展工作。

(2)制定制度。主要包括行政管理制度、协调管理制度、教研管理制度、培训管理制度、宣传管理制度等,体现各层次的课程领导力。

(3)专业培训。开展各种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培训,帮助教师做好专业评价理论与实践能力上的准备。

三、研究反思

(一)“理无专在,行无止境”。我们需继续探索。以解决实践中的困惑与问题

在本项目研究中,终结性评价机制的研究关注了大班末期,小、中班末期的终结性评价尚未涉及;在分析形成性评价信息记录时,我们发现教师更多收集的是个别幼儿在个别领域的发展信息,无法监控教师是否关注全体幼儿的全面发展评价;作为多元评价主体的幼儿、家长、保育员、保健员等其他人员的评价信息有助于教师评价的客观性,但收集途径还比较单一。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继续研究。

第8篇

为客观公正地开展评选活动,本届评选活动特邀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院校的部分学科带头人组成评选委员会,采用双官方式评选。现将结果公告如下(获奖证书随即寄出)。

第六届(2012年)评选活动将自2012年3月起开始征稿,截稿日期为2012年6月10日。第六届评选结果拟于2012年6月30日前揭晓。

期待大家一如既往的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

研究生组

一等奖

北京师范大学

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幼儿保育与教育政策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

汪寒鹭《提升上海市幼儿园教师文化素养的模式比较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

钱晓玲《近十年来印度学前教育政策研究》

张红娟《近十年来英国学前教育政策研究》

沈阳师范大学

赵琳《3~6岁幼儿秩序感的发展特点》

二等奖

华东师范大学

余舒《父亲教养行为及与2-6岁幼儿社会的关系

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

贺婷婷《父母对幼儿消极情绪反应方式、父母情绪调节方

式和幼儿情绪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河南大学

李攀《河南省幼儿教师流动现状研究――基于教师激励的视角》

马灵灵《幼儿消极等待现象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

潘茂明《6-7岁儿童数字估计能力发展的追踪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张欢《学前融合教育环境下自闭症幼儿早期干预的个案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

张育文

《幼儿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现状研究――以长春市幼儿园为例》

南通大学

沈玉萍《迁徒人生――进城务工家庭学前期亲子互动个案研究》

哈尔滨师范大学

杨迪《哈尔滨市城区3-6岁学前儿童忽视现状及其与家庭资本关系研究》

三等奖

华东师范大学

时莉《我国幼儿园教师地位政策状况及其政策建议的评价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

傅芳芳《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研究――以上海市某一郊区幼儿园为例》

郭晓轩《以图画书为媒介对幼儿开展情绪教育的实践研究》

杜慧婷《小班幼儿父母的育儿焦虑及其受状态焦虑影响的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

蒋盈《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有效性的课堂观察研究》

王翠玲《幼儿园社会教育中幼儿体验式学习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

曾明鸣《近十年来新加坡学前教育改革研究》

高桂梅《农村幼儿教育中“小学化”现象研究》

内蒙古师范大学

哈斯其其格《教育公平视角下内蒙古中东部偏远农牧区学前教育的调查研究》

温婷《幼儿园体育活动现状与改革的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

李娜《幼儿情绪表达规则认知与运用的发展》

于晓晴《幼儿阅读策略运用能力的培养研究》

王俊红《4~6岁幼儿社会、同伴接纳对友谊质量的影响研究》

李原《父亲参与教养与幼儿创造力的关系研究》

李帆《幼儿家庭常规和学习品质的关系研究》

王新洁《幼儿在园常规行为与其同伴接纳的相关性研究》

山东师范大学

朱政《幼儿教师职业适应性的阶段发展研究――基于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的理论》

魏洪鑫《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幼儿违反规则的体验与反思――

教育现象学的视角》

孔凡云《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研究》

沈阳师范大学

孙倩倩《沈阳市3-6岁流动儿童社会适应行为发展状况的调查》

索长清《城市弱势群体子女早期教育现状调查――以沈阳市3~6岁流动儿童为例》

哈尔滨师范大学

陈红梅《幼儿退缩气质与问题行为及感觉统合能力的相关研究》

赵晓茹《城市幼儿家庭文化资本与其亲子阅读活动的关系研究》

河南大学

徐莎莎《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关系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

冀永慧《3~4岁幼儿自我控制训练活动的实验研究――基于体育活动的设计》

鼓励奖

杭州师范大学姚雪姣

内蒙古师范大学杜秀荣安梅琴苏慧

河南大学张园园

首都师范大学曹明正

广西师范大学马磊

山东师范大学李娟

本科生组

一等奖

南通大学

周星星陈帅《七巧板训练方式影响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实验研究》

王彦妮《3~6岁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研究――以南通市为例》

朱冠男《南通市校外幼儿美术教育状况的个案研究》

庄云《3~6岁流动人口子女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研究》

常熟理工学院

王靓《幼儿园公开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杭州师范大学

徐利智《基于家长与教师视界的“儿童幸福观”比较研究》

翁如仙《“虚拟关注”阶段应答语困境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

陆眷行《走在城市边上――一个“山寨园”园长办园经历的叙事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

崔卓《北京市以社区为依托的0-3岁非正规学前教育实施现状》

马晓萌《中班幼儿游戏情境中压力应对策略的研究》

沈艳军《本科层次职前幼儿教师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现状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张哔《小中大班幼儿积木游戏行为差异分析》

李婧菁《非合法收养儿童生存发展状况个案研究》

王静梅《绘图方式与脸型对卡通面孔吸引力影响的研究》

丁虹《探究一段体幼儿歌曲特征及创编实践》

莫青青《M幼儿园扁平化管理的案例研究》

戴忐慧《4-6.5岁自闭症儿童积木测验的实验研究》

中华女子学院

韩《扩招后北京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研究》

二等奖

杭州师范大学

张瑜佳《不同社交地位的大班幼儿择伴行为研究》

龙娜《幼儿园绘本阅读环境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

肖婷《杭卅市学前全纳教育现状初探》

吴丹《高师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父母对其专业认识的现状调查》

北京师范大学

侯莉芳《在四环游戏小组开展乐高建构活动的可行性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

安瑶《朋友情境和陌生人情境下3~6岁幼儿加入同伴游戏的策略研究》

侯娜《幼儿园传统民间游戏运用的现状调查》

梁晶《大班幼儿数字线估计能力的发展与策略运用》

李雪梅《本科层次职前幼儿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言语行为的现状研究》

刘《混龄角色游戏中幼儿不当行为及教师干预策略的研究》

焦丽《5~6岁流动儿童、城市幼儿、郊区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的差异比较》

耿雨平《北京市幼儿园教师阅读现状调查研究》

张辉《城郊区父母与祖父母家庭教养方式的比较研究》

常熟理工学院

李磊《A市民办幼儿园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

祁小琳《走进“飘飞的蒲公英”――关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现状的质性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

吴英莎《壮族幼儿与汉族幼儿情绪理解的比较研究》

内蒙古师范大学

李春苹《促进民办幼儿园教师自我评价的策略》

广西师范学院

邓进红《幼儿园新人职教师工作压力调查研究》

徐庆萍《关于幼教实习生集体教学活动的问题与对策》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杨盛超《宁波市慈城镇幼儿园教师领导力现状调查》

王菁《阿诺德・洛贝尔作品的田园风格和哲学意义》

江苏教育学院

苏南《南京地区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的调查研究》

南通大学

陈梦珠《0-3岁婴儿家庭亲予阅读指导策略的现状研究》

汤爱莉《倾听儿童的声音――3~6岁儿童对于快乐的理解的研究》

中华女子学院

董瑶《多声部节奏游戏在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中的实践研究》

刘新鑫《北京市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张小珊《大班幼儿的数学入学准备研究》

娜《家庭中的媒介和亲子沟通与中班幼儿语言发展的相关研究》

三等奖

内蒙古师范大学

周丁《教师在组织大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指导语运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马丽娜《不同类型幼儿园经费收支状况的调查研究――以呼和浩特市为例》

刘思敏《关于幼儿园户外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闫红伟《幼儿园和家庭中幼儿进餐习惯的比较研究》

郑雪《中国古代“争”“让”哲学范畴对幼儿谦让教育的价值评析》

韩培《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师资保障机制研究》

莫迪《对我国学前教育“义务化”论争的评析》

河南大学

赵杏《入园适应期师幼互动的常人方法学探析》

北京师范大学

李顺霞《北京市街道幼儿园的历史沿革与发展前景探析》

熊国李《改进“自办园”家长工作的行动研究――以x幼儿园为个案》

上海师范大学

修成静《园本课程背景下幼儿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探析》

杜培君《幼儿早期书写能力培养:幼儿园的实践现状分析》

杭州师范大学

李珂《事业编制与幼儿教师从业积极性的调查与分析》

张佩斯《幼儿文明礼貌行为的现状调查》

黄文彦《幼儿园室内区角活动环境创设与使用情况的研究》

蔡汶静《影响幼儿建构游戏因素分析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

王静《家庭精神环境对3~5岁幼儿行为自主发展影响的初步研究――以圆通幼儿园为例》

鲍雪《吴家营乡幼儿教育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熊娜《富源县农村学前班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现状调查》

常熟理工学院

曹亭亭《A市幼儿园美术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沈丽雯《幼儿园自主性游戏开展状况的调查研究――以吴江市S幼儿园为例》

晏丽星《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研究――基于常熟市A幼儿园的个案研究》

常州工学院

陈方园《常州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取向的调查=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

赵智虹《朋友和陌生人情境下中班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特点的差异比较》

张爽《农村幼儿园双语教育现状的个案研究》

广西师范学院

纪琳春《幼儿园户外游戏开展的现状调查研究》

李钰燕《南宁市公立幼儿园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与成因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刘敏《浙江民间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个案研究》

王芬《职前职后幼儿教师的隐喻调查研究》

黄燕虹《幼儿园家园互动论坛个案研究:家园合作的视角》

陈思思《(幼儿园科学教育)教材使用的调查研究》

金钰《幼儿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基于幼儿视角的调查研究》

黄凤《浙江省乡镇中心幼儿园园长领导风格调查研究》

汪艳《幼儿玩具分享行为的博弈分析》

南通大学

高亚青《幼儿园初任教师的入职适应研究――以南通大学为例》

岳磊《学前教育男本科生职后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以南通大学3位毕业生为例》

朱铃铃《建构主义教育理念下大班美术活动(秋天的美)的设计》

朱毛倩《实习生与幼儿园优秀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对比研究――以语言教育活动为例》

成都大学

谌雅《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对专业发展评价的调查分析》

薛小林《中班“被冷落”的活动区角改进策略研究》

中华女子学院

邱珍《幼儿园男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研究》

王利《中华女子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化现状水平的研究》

颜雅娜《探析青年男性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识现状》

刘华《大班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互动反馈指导策略的现状调查》

王苗《西峰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研究》

袁蕾《中班幼儿教师集体科学活动中教学语言运用策略之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

马春琴《小班幼儿情感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

李慧《乌海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

鼓励奖

内蒙古师范大学 赖晓倩 樊学敏 王婧 赵珊珊 凌宇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 王圆 宋岩 王珍 宋长健 周红燕 吕鹏飞 王琰 刘彦 李霞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王巧红 董晓君 费雯

山西师范大学 刘婧 贾慧慧 祝亚丽 黄岩

山东师范大学 姜晓艳 张真 胡冉冉 李慧云 马凤娟 任衍薇 舒斐 王盼盼 邢振兰 杨晨晨 危婷婷 张世超

成都大学 袁芙蓉 王超

中华女子学院 樊虹 李青杨 陈秀丽

陕西师范大学 董正东

第9篇

(一)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法

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只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能够把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这样课堂就会生动实用,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少学习倦怠的问题。例如,我在讲解《幼儿卫生学》第二章“幼儿膳食”时,我结合幼儿园的视频以及幼儿园的食谱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分析幼儿园的食谱是否科学,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并且能够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去。在讲解《幼儿心理学》第五章幼儿的入园表现时,面对枯燥的条理论,我认为单纯的讲解势必没有效果,因此我提前布置学生去离家近的幼儿园观察,采访家长和教师,然后在课堂上播放幼儿刚入园的视频,学生通过调查、观察、分析和讨论,了解幼儿入园的种种行为表现,提出各种建议和措施,轻松掌握知识点并能提出对策。这样,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活了,课堂参与度提高了,学习倦怠的现象自然就消失了。

(二)案例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相结合

案例教学是通过阅读广泛的案例,使学生置身于教学实践之中,通过分析案例使学生熟悉教学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而在案例教学中有效结合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分析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在小组合作中,各小组中存在竞争,无意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减轻学习倦怠。例如在教学《幼儿心理学》思维一章时,面对如此抽象的思维,在讲课中我通过“幼儿对丝瓜秧的探索”“种小鸭”“三山实验”“液体守恒实验”“小猴卖圈”“兔子应该发在哪”等案例通过小组合作来分析案例,小组间经过讨论,各抒己见,思维也经过了一次次的碰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

(三)运用创设情境法,提高课堂有效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者的任务就是给学生营造一个环境,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我认为,角色扮演、游戏、竞赛、集体讨论等教学形式,都是理论课上提高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例如,我在讲解《幼儿心理学》思维一章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我设计了情景表演“操场上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角色表演和互相间的互动,来自己发现问题,并能认识到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再如,在讲解《幼儿教育学》中“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一章时,游戏、角色表演幼儿园的生活情节,使学生很快就理解了幼儿园在各领域的教育目标和内容以及途径。学生通过参与和体验,其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生身临其境,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从而更真切地体验到“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的乐趣。总之,在国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的局势下,培养中职幼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提高教学有效性至关重要。我们作为教师将进一步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并调动各方的力量,充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倦怠,使幼教理论课真正成为深受幼师学生欢迎的课程。

作者:郭竹娜 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第10篇

幼儿德育至关重要。幼儿的品德和文化素质不仅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也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貌乃至民族精神都有决定性的影响。人的素质培养要从小开始。因此,从小向幼儿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意义重大。然而,资料分析表明,目前我国幼儿德育效果不容乐观,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问题。文献检索发现,对于幼儿德育效果的研究还很不足,因此,我们把幼儿园品德教育的低效性问题作为研究课题。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将教师一周内对样本幼儿(指在品德方面存在问题或者不具备某种品德的幼儿)的品德教育过程和样本幼儿一周内的品德行为表现作为观察分析的重点。另外,访谈样本幼儿的家长,了解样本幼儿在家庭中的品德表现。访谈教师,了解教师一周内德育的准备等情况。

三、幼儿园德育低效性的研究结果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园德育的低效性问题的确存在。数据分析显示,幼儿园德育低效性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德育场合集中于课堂

统计表明,五位教师一周内针对样本幼儿的德育场合分配比例中,课堂场合占比80%以上。综合五位教师对各自班级的全体幼儿和样本幼儿的德育场合分布特点,可以看出,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的德育场合,甚至作为唯一的德育场合。我们认为,把幼儿德育局限于课堂这一狭小的空间和短暂的时间之间,忽视课堂之外极为广阔的德育场所和更为丰富的课外德育时间,客观上造成了课堂上的德育活动与丰富生动的幼儿日常生活两者之间的隔离与对立,使教师当堂的德育成效难以顺利地迁移到幼儿更为自然的日常生活中去,形成不了良好的品德习惯。

(二)德育方式集中于说教

调查发现,五位教师针对样本幼儿的德育方式中,“说教”一项就占90%以上。这一数据表明,教师们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德育方式以言语说教为主。德育规律告诉我们,幼儿的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过程中形成的。著名心理学家皮阿杰和柯尔伯格都强调活动和交往对儿童品德形成的重要作用,认为仅仅采用口头说教的方式是不能培养出儿童品德的。皮阿杰认为,儿童只有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才能逐步理解他人的观点,才能逐步摆脱权威的束缚,通过相互协作,逐步实现自律性道德。皮阿杰认为,只有形成了自律性道德,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道德。柯尔伯格认为,儿童仅仅接受他人的劝告或者是作为没有相互交流作答小组的一员,是绝不会引起道德发展的;儿童只有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才能从自我中心逐步向考虑别人的感情、观点、动机转化,这正是道德发展的关键。观察表明,教师们不去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发展其品德,仅仅局限于口头上说教,是造成教师们德育教育效果不良的操作层面上的原因。

(三)德育花费时间不够

调查表明,由于教师用于样本幼儿的德育时间太少,仅占教师一周工作时间的万分之七,而教师平均花在每位样本幼儿身上的德育时间占其工作总时间的比例为万分之一点六。由此可见,在一周时间内,教师们几乎没有花时间对样本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根据学校德育原理,学生德育具有长期性、反复性的特点,它要求教师要把幼儿德育当作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而实际观察和统计分析表明,教师在一周实际内对每位样本幼儿仅仅花费13秒时间进行品德教育,这对于品德养成期中的幼儿来讲无论如何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对样本幼儿进行德育时仅仅浅尝辄止,这是教师们德育效果不良的原因之一。

(四)德育环节缺失

分析发现,五位教师在德育各项工作环节中,备课和上课两个环节平均共占74.6%,课前调查幼儿和课后追踪教育两项均比合计为5.4%,家园联系环节均比为零。上述数据表明,一周之内,教师们仅仅重视备课和上课环节,非常轻视课前调查幼儿和课后追踪教育环节,普遍忽视家园联系工作环节。课前不对幼儿品德状况进行调查容易造成德育工作缺乏针对性,课后不去追踪教育使德育工作缺乏连贯性,忽视家园联系则容易造成德育工作缺乏一致性。这种模式违背了德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规律,容易导致德育活动陷于盲目和被动。这应该是造成被访教师德育低效的原因之一。

(五)德育缺乏针对性

实地观察和调查表明,教师们的德育目标的制定要么来自于上级领导的安排,要么来自于书上内容的摘抄,都不是针对本班级幼儿自身的品德实际状况来制定的。因此,教师教育计划中的德育目标缺乏针对性。调查发现,教师在开展德育活动之前都没有调查本班幼儿是否在该项德目方面有问题,有多少幼儿有问题,是哪些幼儿有问题。这些方面教师都不太清楚。当问及他们上述问题时,教师都是泛泛而谈,一般根据他们平时的经验进行回答。回答结果显示,五位教师虽然都承认班级幼儿存在某些品德问题,但是她们都不能确定存在具体问题的幼儿有多少人,也不能准确地知道是哪些幼儿存在品德问题。可以看出,教师的德育教育活动建立在对幼儿不太了解的基础上,这就为后面教师德育的盲目性埋下了伏笔。

调查中还发现,在几个案例中,没有一个老师针对样本幼儿的情况制定专门的德育教育计划和方案,从而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对样本幼儿进行专门的、有针对性的教育。这说明教师的教育方案缺乏针对性。观察表明,教师的教育方案缺乏针对性。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对样本幼儿进行重点教育。他们大都面对整个班级的幼儿泛泛而谈,没有区别对待不同品德发展水平的幼儿来因材施教。另一方面,教师没有根据样本幼儿在品德结构上的差异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举措。他们往往采取统一的说教模式对待品德结构上有差异的幼儿。观察发现,所有接受观察的教师都没有在课后对样本幼儿进行追踪教育。在实际观察过程中,没有发现一位教师对样本幼儿采取比较系统的追踪教育,他们一般都是上完课就结束了当天的德育教育活动。

实际研究发现,家园联系缺乏,同步教育缺失。一方面,在每天家长接送幼儿时,没有发现教师就一周品德教育问题同家长进行过沟通与交流,也没有发现教师与样本幼儿家长进行过专门的沟通与联系。另一方面,通过对样本幼儿家长的调查可以发现,教师没有就样本幼儿的品德教育问题请家长配合共同做好家园同步教育。

四、幼儿园品德教育低效性的应对策略

综合上文分析,目前幼儿园的德育低效性问题的确存在。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以提高幼儿园德育的实效性。

(一)德育环节要充实到位

幼儿园德育目标的制订要依据幼儿品德的实际特点,教师课前要认真调查本班幼儿的实际品德状况,摸清本班幼儿在品德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根据调查结果制订本班德育教育目标。教师要根据样本幼儿的情况制订专门的德育教育计划和方案,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幼儿不同的品德发展水平和品德结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特别要对样本幼儿进行重点施教,课后要对他们进行追踪教育,还要会同家长共同商讨教育对策。

(二)德育必须加强针对性

教师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要区别对待不同品德结构缺陷的样本幼儿,分别制订和实施不同的德育教育计划和方案。对待存在品德认知缺陷的样本幼儿,教师的德育教育工作要侧重于采取认知冲突训练等方法加强品德认知教育;对待缺乏品德情感体验能力的样本幼儿,教师在工作中要侧重于采取角色扮演和移情训练等方法增强样本幼儿对该种品德的情感体验能力;对待存在品德行为问题的样本幼儿,教师在工作中应侧重于采用榜样示范和行为强化等方法来帮助幼儿掌握该种品德行为的正确方式,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待品德认识、情感、行为方面都存在问题的幼儿,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德育方法进行针对性教育。

(三)德育场合的突破

在德育场合方面,教师必须突破“课堂中心模式”的局限,充分挖掘其他德育教育空间的教育价值,比如重视利用幼儿自由活动和游戏场合进行德育,重视幼儿生活场合的德育,重视户外活动场合中的德育,重视家园联系场合的德育,重视幼儿园与社区联系的场合等等。教师只有把德育工作跟幼儿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把德育工作深入到幼儿实际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德育教育效果的提升才可能得到切实保证。(四)德育时间的确保上文分析表明,提高幼儿德育的效果,必须保证足够的德育时间,将德育教育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做到课堂集中教育和课后分散教育的有机结合。当然,具体花费多少时间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它因幼儿的实际品德发展水平与接受能力、教师安排的德育教育活动的多少、教师采取的德育方法与手段的差异、教师本人工作水平的高低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五)德育方式多样化

在德育方式方面,教师要勇于突破“说教中心模式”的局限。教师应该设计一些容易引发幼儿讨论的含有正反对比的德育情境,组织有助于幼儿道德判断力发展的问题讨论,以发展幼儿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促进幼儿品德认知的自我构建;教师应该组织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活动来增强他们对某种品德的情感体验能力,通过移情训练进一步增强幼儿对这种品德的切身感受;教师还可以给幼儿提供良好的示范供幼儿模仿,以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品德行为方式;同时,针对样本幼儿制订专门的教育计划和教育方案,对他们的品德行为进行专门的训练和强化,以巩固他们的品德行为。

(六)扎扎实实做好家园联系

首先,教师从课前调查幼儿的品德状况时就应该同幼儿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和社会上的表现,为教师制订后续的德育教育计划和方案提供切实可靠的保证。其次,教师在制订德育教育计划和方案时应该多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教育计划和方案的针对性。再次,教师在课堂上以及课后对样本幼儿实施德育教育以及跟踪教育之后,教师一方面需要及时了解自己采取的德育措施的效果,另一方面需要同家长联系征得家长的配合以便形成家园同步德育,这都要求教师及时与家长沟通联系。

第11篇

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幼儿园应当有种种标准可以随时考查儿童的成绩。如果将陈先生昔日所提倡的“标准”放至当下来理解,即今日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南》的出台,无疑为幼儿发展状况评估找到了更为科学、具体的参考依据。

经过多年对幼儿发展评价的实践与探索,结合幼儿园园本课程实施方案,我园逐步形成了园本化的幼儿发展评价方案。教师通过日常评价、观察记录、幼儿成长档案、幼儿学期综合发展评价、幼儿评语、学期抽测等方法对幼儿发展情况进行多元化的评估,为幼儿建立客观丰富的个性发展评价档案。

一、评价目标的制定

1.以年龄为抓手。幼儿的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在不同学段,即使是幼儿阶段不同年龄的幼儿,都处于连续发展的不同阶段。我们通常说,幼儿教育的内容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那么,评价目标的制定也应与幼儿年龄特点相符。单是语言类的讲述活动,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目标也是既循序渐进又各不相同。比如小班语言讲述活动的目标为:能有兴趣地运用各种感官,按照要求去感知讲述内容。理解内容简单、特征鲜明的实物、图片和情景。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述主要事件。能安静地听老师或同伴讲述,并用眼睛注视讲述者;中班讲述活动目标则为逐步学会理解图片和情景中展示的事件顺序,能主动地在集体面前讲述,声音响亮,句式完整。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实物、图片和情景内容。能积极倾听别人的讲述内容,发现异同,并从中学习好的讲述方法;到了大班则变成了通过观察,理解图片、情景中蕴含的主要人物事件关系和思想情感倾向。能有重点地讲述,突出讲述的中心内容。在集体面前讲话态度自然大方,能根据场合的需要调节自己讲述的音量和语速,用词用句较为准确。

2.以领域为核心。纵观整个《指南》的内容结构,从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方面,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分别阐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特征。那么我园对幼儿的评价则以领域为核心,每个年龄段都制定了详实的评价表。除此之外,还结合生活、学习、运动、游戏四大版块,参考扬州市幼儿成长手册、南师大出版的五大领域丛书、上海《多元整合幼儿园活动课程》第三版中的内容对幼儿进行评价。

二、多元的评价方法

1.观察记录与分析:教师收集大量真实的通过自然观察所获得的资料,提供丰富的反映幼儿发展状况的事实依据。观察记录可以采用文字描述、表格式,也可以运用录音、录像、照相等方式。如个案分析、观察记录、教育随笔等。

2.调查与访谈:根据需要设计问卷,了解幼儿在园内和园外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广泛收集幼儿发展的信息。问卷调查的对象可以是保教人员和家长等,也可以直接询问幼儿,由成人填写。教师要经常与其他工作人员和家长进行交流,以便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幼儿的发展。

3.发展评价:根据《指南》精神,在期中期末对幼儿各进行一次体智德美方面的测试,观察幼儿能力发展状况及与同年龄幼儿的差异所在。其中包括游戏评价和主题评价。

4.评语评价:全面性与个性化的评价。评价的过程可以体现教师对幼儿的个别化关注和指导,更有助于教师了解孩子发展的全面性。表现形式为文字评价与符号评价相结合。

第12篇

作为老师,也作为参与者,在为幼儿建立成长档案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得失和体会,在此与大家共享。

一、幼儿成长档案是了解和掌握幼儿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

教师对幼儿的了解一般都是通过对幼儿活动过程的观察以及对幼儿活动的成果评估为依据的,幼儿“档案”对于解释幼儿在各发展领域的成长情况具有一定的意义,在创建和收集幼儿“档案”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幼儿的个体特征、思维特点、所取得的成绩、能力以及弱点等等,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收集幼儿成长发展的各种资料,幼儿“档案”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幼儿随着时间迁移而发生的发展变化的丰富信息。

二、幼儿成长档案是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发展、认识幼儿教育、建立经常性的家园联系的有效活动。

首先,家长可以通过幼儿“档案”来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和进步,并以此为依据对幼儿在家庭中的生活进行指导。

其次,家长通过参与幼儿“档案”的制作和补充,可以进一步了解和关心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促使家长对幼儿教育和幼儿成长的关注。

幼儿“档案”的制作,既不是教师一个人可以胜任的,也不是幼儿个人独立进行的。在“档案”活动中,既有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共同活动,也包括幼儿与家长之间的共同活动,是多种教育资源综合利用的过程。幼儿“档案”活动过程是一种交往方式。在这种对“档案”中的材料连续不断的制作、添加的过程中,促进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往,也促进了教师与家长的合作与沟通。因为,在家园活动中,家长关心的不全是幼儿园的具体工作,他们更关心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和成长情况。所以,幼儿“档案”可以作为家园工作的重要材料。

三、通过建立幼儿成长档案,促进了幼儿个性的发展。

建立幼儿成长档案,为教师的因材施教提供了依据。

教师通过为幼儿收集档案,可以了解到幼儿的生活习惯、思维特点、特长爱好、性格、能力以及弱点等,加深了教师对每个幼儿的认识,从而掌握幼儿发展状况,以及随着时间而发生的变化信息。这样有利于教师进行分析与反思,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使幼儿的自信心、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幼儿的档案主要是幼儿家长帮助幼儿参与提供的,其中有幼儿基本信息、照片、各种作品、点滴进步记录、奖状以及老师的评语等。

为了建立丰富的档案内容,我班开展了各种活动,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可将自己收集的各种资料呈现在成长档案之中。在记录袋中我对孩子的评价都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表扬,使幼儿体验到成功感,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增强了自信心,乐于去操作。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成长档案的“希望”一栏里有小朋友紧握拳头鼓励的图片、加油的图片等,从而增强其自信心。

四、幼儿成长档案的记录方法与过程。

幼儿成长档案不只是教师建立的幼儿个案,也不是教师的活动观察记录、家园联系手册,它包括更多的内容:如幼儿具体生长发育记录、幼儿智能的发展情况记录、幼儿操作能力记录及操作成果、了解认知发展的材料、幼儿艺术活动作品等等。

记录方法主要有:

1 作品记录法:幼儿的作品主要是指幼儿的美工作品,可归类装入档案。

2 文字记录法:文字记录包括与幼儿的面谈记录及教师的观察记录。教师的观察记录可以包括幼儿的系统化记录和逸事趣闻记录。

3 照片记录法:将一些立体手工作品、幼儿的舞蹈、游戏、小实验、区域活动状态及孩子的进步表现随机拍照保留下来,并在照片旁加以文字说明。

4 问卷记录法:以收集幼儿个人档案为的目的,向家长进行有关幼儿生活、健康状况、学习情况的调查和测试,从而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

教师的主要记录过程:

教师是“幼儿成长档案”最直接的操作者,承担着记录与评估、交流与沟通等重要的责任。在幼儿成长档案记录过程中教师要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去观察、收集、记录幼儿的表现,从中挖掘幼儿的个性特点,以点带面促进幼儿整体的发展。科学使用“幼儿成长档案”极有利于个别化教育,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切实的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才能真正体现“幼儿成长档案”的作用与价值。

1 观察:观察的方法多种多样,可根据教师的不同要求、不同参与身份以及不同情况进行不同形式的观察。

2 记录:记录的形式可根据教师自己的需要进行记录或设计,记录的方法可根据活动形式的不同进行调整和选择,记录的人员应当考虑参与性和拓展性的原则。

3 分析:针对观察记录的目的开展分析,如,幼儿在园的突发事件、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具有质的变化的行为等。

4 个别化教育的问题:根据观察记录与分析所得到的信息资料,来改善幼儿发展的条件与机会、根据观察与分析所得到的信息资料调整教师指导策略与指导行为。

幼儿的主要记录过程:

幼儿是使用“幼儿成长档案”的重要成员。我们为幼儿设计了各种表格,如以“日”为单位的“幼儿一日活动记录表”,供幼儿记录自己每天的心情、卫生、交往、饮食、休息等:又如以“月”为单位的“各主题区域活动记录表”,供幼儿记录自己每月参加区域活动的情况,并展现自己区域活动的成果(作品):此外,幼儿还能将自己喜爱的物品(如糖纸、粘纸、树叶等)收集入册;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还可以将自己收集的各种有关主题活动知识的资料也呈现在“成长档案”中,还可给予孩子们一些问题,启发幼儿思考如:你要收集什么?那些材料你喜欢?我们怎样分,怎样收集,让爸爸妈妈老师一下知道你喜欢做什么,知道你的进步。通过这些提示,启发让孩子自己做档案。成了“幼儿成长档案”真正的主人。

五、幼儿成长档案记录过程与家园共育的实现。

家长是幼儿成长档案的重要参与者,幼儿成长档案是他们与教师进行沟通的重要途径,也是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活动情况,因此,他们对幼儿成长档案的意见非常重要。

请家长参与幼儿成长档案的设计。第一步,进行调查,先行调查内容可包括“家长对幼儿成长档案的理解?”、“你们希望看到什么内容?”、“你们最希望参与的栏目?”、“请家长设计一份幼儿成长档案”等;第二步,与个别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家长的想法与意愿。这样既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又有效利用了家长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实效性和全面性;第三步,我们将家长的反馈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出一些较为集中的建议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