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8:53: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二物理试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高二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在高二物理学习中,新课讲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要环节,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的高低;电磁场理论作为高二理科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高考的考点;高二物理中电磁场理论的教学知识点抽象、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因无趣而厌学。
一直以来,教师都是以“灌输者”的身份出现,而事实上,教师的身份应该是“创造者”,而教学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并非是教师将全部物理知识以及学习思路一股脑儿地“倒给”学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学习的乐趣,更无法发挥在物理殿堂的创造才能;其学习方法也多为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不会灵活应用,更无法举一反三,面对浩瀚无边的物理试题只能一遍遍刷题,甚至完全为了高考而学习物理,也使这些花季的孩子成了接收物理知识的容器,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一种逆反心理。物理本是一门自然科学,而自然科学学习的根本宗旨是为了“学以致用”,而非机械地记忆。但以上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仅仅是一种应试教育的产物,如果学生只会机械记忆物理知识及解题过程,那么学生在物理实践中或生产生活中就会茫然无措,也无法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不用说把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二、实现高二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实验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高二物理课堂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对物理现象的探究,揭示出物理现象中蕴含的物理学规律,然后结合生活生产实际,使学生真正意识到物理学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产生活中能够发现物理现象并找到相应的物理规律来解释物理现象。这一系列的过程都需要教师引导并组织学生思考和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不是只在课堂上、只在物理课本中,而是充满了整个世界,即物理又服务于生活。因此,高二物理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规律,并根据高二学生的学情认真思考高二学生的物理学习与发展的联系,用心探究在高二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什么样的方法教学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除此之外,还必须进行学情分析。
(二)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高二物理涉及静电场、恒定电流、磁场以及复合场等集抽象性、空间想象力、逻辑性以及知识综合性于一体的高难度教学问题。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生动性、灵活性、可控制性以及交互性的特点,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原理的认识和理解。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通过直观的现象更加透彻地理解物理理论知识和抽象概念。例如,高二物理课堂教学涉及“磁通量”和“磁感线”等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概念,可以制作Flash动画让学生清晰直观地看到磁感线与平面之间夹角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具有以下优势:(1)它集图像、文字、声音、视频等于一体,可以多角度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2)多媒体教学具有针对性,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进行强化;(3)多媒体具有承载信息量大、容量大以及重复操作的特性,既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突破重难点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可以在课下反复操作;(4)通过对Flash动画的制作,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真实情景,达到对普通实验拓展的目的;(5)通过对多媒体直观性、交互性和动态性特点的利用,使高二学生对于抽象的电和磁的理解更加具体化。例如,在讲解“电动势”这一概念的时候,很多学生对电动势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主要是对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功的认识模糊不清,通过Flash制作电子运动的图像来模拟非静电力做功的情形,让学生通过现象进行类比极其容易地就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
综上所述,作为新教师要想提高高二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就要不断学习,不断听课,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精心设计出合理的教学内容和课堂演示实验,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激发高二学生学习抽象物理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物理教学离不开习题的命制和习题的教学,通过习题教学和习题训练,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有效促进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科学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反思我们学生所做的题目,有许多题目完全是以知识框架编制,针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目的性不强、层次性不清,缺少阶梯性,学生在习题的解答过程中不能循序渐进、拾阶而上,学生在习题的解答过程中没有可选择性,无法体会成就感,学生能否解决问题是基于老师有没有讲过“相似”题型,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停留在“模仿”阶段.老师在对学生做习题评价时也是基于学生所做题目的数量,只有会与不会、正确与错误的二元评价,所有学生的作业要求和评价标准基本也是一致的,这种评价“只见题目不见人” “只见对错不见能力”,缺乏对学生作业的过程性和个性思维品质的评价. SOLO理论是一种量的测评和质的考查相结合的评价理论,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等级描述式的评价方法,用它来指导我们的习题命制和习题教学应该是合适和有效的.
二、SOLO分类理论简介
SOLO分类理论以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由澳大利亚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比格斯(Biggs)和他的同事科利斯(Collis)提出.SOLO是英文“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首字母的缩写,意为“观察到的学习结果的结构”.比格斯等认为,人的认知不仅在总体上具有阶段性,在解决某个具体问题时也具有阶段性,这种阶段性可以被观察到,并可以将人们对问题的反应水平分为如表所示的五个不同的层次.[1~2]
SOLO理论具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结构,是从点到线,再到面、立体、系统的发展过程,其中,单点结构水平和多点结构水平主要表示学生学习的数量特征;关联结构水平和拓展抽象水平则侧重于表征学生学习的结构即质量特征.依据上述标准,通过观察学生对问题的不同反应,我们就可以判断学生对问题的把握水平,有利于我们对教学的主动调控,如命制更合适的习题、给予学生更合适的评价、更准确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习题教学的成效.
三、SOLO理论指导下的习题教学
1. 指导习题命制
SOLO理论从提出至今已经经过了长时间的修正和发展,在指导一些学科试题命制方面也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如在化学、历史等科目的高考试题命制过程中已经体现了SOLO理论元素,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物理习题的编制过程中,该理论的体现还不太充分,有一些我们从经验上认为比较简单的题目,学生的解答却离我们的期望相去甚远,若用SOLO理论来分析这些题目就会发现,实际上它们是属于较难题,可以根据SOLO理论作些调整,以达到更好的考查或训练效果.
案例1 如图1所示,R1=6Ω,电源内阻r为1Ω,当S合上且R2为2Ω时,电源的总功率为16W,而电源的输出功率为12W,灯泡正常发光,求: S断开时,为使灯泡正常发光,R2的阻值应调到多少欧?
本题所求问题是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串联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控制问题,初中时就讲过、练过,许多老师认为在高中阶段该题应该算是较简单的题目,但实际上考查结果并不尽人意.解析略.
分析 该题涉及电源总功率、输出功率、电源电动势、路端电压等基本概念,还涉及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及串并联电路电压、电流、电阻关系和滑动变阻器控制原理等规律和方法,各个物理量间关系错综复杂,求解顺序也有一定限制.对照SOLO理论的分层结构,要顺利解答本题,学生的反应水平至少应该达到“关联结构水平”.虽然高二学生在初中时学过电路的相关基本知识,经过高中的深化,对题中涉及的单个物理量或物理原理的知识层面应该能理解并掌握,但在能力水平上,大部分学生还处在“多点结构水平”或“单点结构水平”,要解答该题显然是困难的.所以用这样的题目去考查学生,可能很多学生无从下手,使得“关联结构水平”以下的学生都被迫变成了“前结构水平”,该题的考查结果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对许多学生来讲该题也无法达到巩固训练的目的,是一道低效甚至是无效的题目.
调整 根据SOLO理论,我们可以对该题的设问进行如下调整:
(1)求电源内部消耗功率;(单点结构水平)
(2)求电源电动势;(多点结构水平)
(3)S断开时,为使灯泡正常发光,R2的阻值应调到多少欧?(关联结构水平)
调整后第(1)问考查电源内、外部功率及总功率关系,从题设关系很容易得到,学生若能解答,说明他掌握了一个知识点,处在单点结构水平.
第(2)问求电源电动势,虽然也是一个物理量,但并不能从题设直接得到,学生要选择E=IR总,还是E=P总/I;由题设已知P总及第(1)问中求得的P内,学生还是容易由P内=I2r求得I后结合E=P总/I解答该问.可见,要解答该问需要多个知识点,有些联系,但关联性不强,学生能解答说明他对问题的反应处在多点结构水平.
第(3)问中电路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学生要能在电路的两种状态中找到关联的物理量(电源电动势及灯泡的电阻或灯泡电流不变),并求出它们,涉及的物理量和物理规律较多,且逻辑性较强,能顺利解答该问说明学生的反应水平应该处于关联结构水平.
调整后的问题是以分层方式提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逐步提升,三个问题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将学生从单点结构水平引向关联结构水平,能考查学生相关问题的整体结构和逻辑推理水平,为下一步对学生评价及教学反馈调整提供了依据.
2. 指导作业布置
作业既是课堂的拓展延续,实际也是新课堂的开端,特别是习题教学中有很多时间就是在评讲学生的作业,作业是习题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现在的参考资料较多,平时教师思考得比较多的是布置怎样的作业,却很少思考怎样布置作业,常常只是说明做什么,很少说怎么做.学生作业时也是按部就班、整齐划一,可能“深一脚浅一脚”,有的同学常常遇到“拦路虎”而影响作业效能,对物理学习产生倦怠. SOLO理论可以指导命题,同样也可以用来指导我们作业的分层布置,作业的分层布置可以看成一个更大题目的一些分层问题的设置.作业的分层应该是既有针对不同班级、年级、学业阶段的宏观设置,也有具体到某个知识点、某节课、某个人的微观设置,并且作业的设置应该是动态的、实时的.
如在高一、高二新授课阶段的物理学习中,学生的许多知识是从前结构到单点结构和多点结构水平的较多,能达到关联水平的学生相对较少,在该学业阶段学生作业主要是为了巩固新知识,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含义及使用条件等,作业布置时应以单点和多点结构水平的题目为主,适当布置关联水平的作业.在具体布置作业时,老师要先按照SOLO理论对题目进行筛选和分类,在题目上标注水平层次(可用星级分类),规定必做题目和可选做的题目(或设问).
在高三复习阶段的作业布置仍然可以借助SOLO理论进行指导. 有研究显示,某年全国多套物理高考试题,总体上单点结构水平的题目约占4.4%,多点结构水平的占56.2%,关联结构水平的占38.4%,扩展抽象水平的占1.0%.[3]高考试题的能力要求分布很符合学生多数人处在多点结构水平和关联结构水平的现状,高考试题中这两个层次的内容较多,这样可以区分大多数学生,少量的扩展抽象水平的知识点能够起到选拔的作用. 所以在高三的作业布置中应以多点结构水平和关联结构水平作业为主,少量布置扩展抽象水平作业即可,对资料或模拟试卷上的题目应该做一些筛选,针对不同要求的同学要舍得放弃一些单点结构或扩展抽象水平的题目.
在SOLO理论指导下的作业分层布置是针对题目,没有将学生个人分成不同层次,学生对作业层次有选择的权利,因为学生自己才最了解自己的需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升作业选择水平,这样的作业分层布置是动态的,也是合适的.
3. 指导教学评价
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教学评价和反馈,有了科学的评价和反馈,师生才能更好地作出调整以达成默契,提高教学效率.通过SOLO理论指导下编制的习题训练和作业批改反馈,教师可以更加准确地定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思维层次,也能找出自己教学中的知识疏漏或教学薄弱环节,从而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学生通过解答SOLO习题或作业可以清晰地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该阶段的学习所处的反应水平,自己应该制订怎样的学习计划或实施怎样的学习策略来更进一步提升自我.下例为某老师改编的一道SOLO习题,我们作为作业布置给了高一学生.
案例2 如图2所示,光滑水平面AB与竖直面的半圆形导轨在B点衔接,导轨半径为R,一个质量为m的静止物块在A处压缩弹簧,把物块释放,在弹力的作用下获得一个向右的速度,当它经过B点进入导轨瞬间对导轨的压力为其重力的7倍,之后向上运动恰能完成半圆周运动到达C点,求:
(1)物体从B点运动到C点重力做了多少功?(单点结构水平)
(2)物体在B点时的动能是多少? (多点结构水平)
(3)物体从B点运动至C点克服摩擦阻力做的功是多少?(关联水平)
笔者在习题教学中对SOLO理论进行了一些尝试应用,但比较浅显,有很多细节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可不可以将课程标准中的能力要求与SOLO理论结合进行细分,然后再融入习题;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可以结合SOLO理论指导进行提问等等.■
参考文献:
[1] 李佳,吴维宁. SOLO分类理论及其教学评价观[J].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9(2).
【关键词】高中物理 思维能力 培养 问题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101-02
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好高中物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包括概括、综合、分析、判断、推理等,它是对概念形成、规律得出、模型建立及知识运用等的学习中慢慢培养形成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般要注意下面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注意因材施教
不同学生,因知识基础、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客观差异,这就要求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研究学生个体间的差距及特点,如心理、认知规律等,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出发,调动他们对物理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及自信心。同时注意指导他们掌握高中物理学习的正确方法,让他们学会主动获取知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学会独立思考、认真钻研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对物理知识的思考、钻研、掌握过程中,对物理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形成正确科学的知识结构,从而锻炼并提高思维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注意是的,教师教学的任务不是替学生学习,而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过程中,存在能力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教育教学的目的不是去消除这些差距,而是要让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这样,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的知识能力达到教学规定的要求,同时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对物理问题多思考、多应用,注意激发学生对物理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钻研物理问题,加深理解物理知识,锻炼与提高思维能力。当然,还需要特别注意,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注意“适度”,不要过高,避免出现“揠苗助长”现象。
二、对学生的教育教学目标、要求要注意不能一步到位,而是要循序渐进
首先,从初中到高中,物理知识阶梯性较大,学生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教学进度要适当控制。在高一学年的第一个学期,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会学生如何学好高中物理的方法,用启发、探究、演示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学习的热情、活跃他们的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通过第一学期的指导教学,学生已基本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及教学特点,已逐步进入稳定正常的学习状态。高一第二学期及高二学年,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精力应放在对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研究及把握上,制订出适合自己所教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高质量全面完成学业水平考试大纲的要求,使每位学生都能达到学业水平考试要所求的能力及水平,高质量通过学业水平考试。最后到了高三学年,教学目标自然是高考。众所周知,高考是一种能力考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高三学年的教学过程中要重点锻炼、培养、提高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着重去发掘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智能,从而顺利解答物理问题。这样,高三物理教师应该把精力投在对试题的精选、优化及整合上,对学生加强训练的物理试题一定要高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解答物理问题的综合能力,达到高考所要求的能力及水平。
学生解决物理问题思维能力的培养,其实应该是整个高中物理教学阶段自始至终的目标及任务。三年的教学中,每一节课,每一个物理概念的建立,每一个物理规律的得出,甚至每一道物理问题的解答,都会涉及能力培养的问题。所以,每一个教学环节,又都有具体的能力培养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根据教材教学内容及大纲要求,结合所教学生实际情况,明确每节课的能力培养目标,确定培养方案,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目标。
三、要注意物理教学的方法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做到教学内容主次分明、重点突出。重点讲清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得出,重视分析物理现象、物理过程,使学生能清楚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堂上还要注意适当安排限时性的训练练习,锻炼、培养学生的速算与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通过对物理基本概念、现象、规律的分析及讲解,课堂上对物理知识运用的限时训练,培养学生抽象的物理思维能力,发展智力。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必需注意一点,不要追求课堂上讲解大量的例题,不要急于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应该把重点放在对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讲解上,引导学生重视对基本概念与规律的理解。课堂上教师讲解适当数量的例题是很有必要的,但也不是越多就会越好,目的是给学生做解题示范,教会学生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运用所学过的物理概念、规律等知识来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所以,解题示范要有清晰的思路,较强的逻辑性,过程要有理有据、简洁明了,书写美观、大方、规范,给学生树立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样,布置学生做练习,目的主要是为了检查他们对所学物理概念、规律等知识是否真正理解与掌握,是否能在具体问题中运用上所学的物理知识。还有一点,学生通过做一定量的练习,也是锻炼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物理问题的能力的办法。所以,布置学生的练习,要贵在精而不是在多,学生平时做题也是贵在独立思考、认真钻研,而不是机械套用公式、例题,完成了多少。学生在充分理解与掌握所学基本概念及规律等知识后,要求他们做一定量的练习是很有必要的,但一定要注意不要陷入“题海”而不能自拔。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增强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要重视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抽象的物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在学习中潜移默化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科学的踏实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思考,勇于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做好示范作用,对物理概念、规律等知识的讲解一定要思路清晰、逻辑科学,使学生容易理解其中的物理道理,领会并掌握研究、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重视对概念及规律的运用。通过教师的示范影响,严格要求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物理知识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不要盲目要求学生通过较深知识内容的学习,做较多较难的题目,来提高思维能力。如果这样,只会适得其反。要求学生要弄懂基本的问题,掌握好基本的知识,解决些力所能及的适合学生本人的题目,才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学生思维能力的增强,必须靠平时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钻研、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循序渐进与长期的刻苦磨练,才能逐步形成与提高。
总之,学生抽象的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要在学习、掌握、应用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与提高的。要注意从基本、简单的问题着手,开始就让学生养成认真学习、努力钻研、独立思考、正确与科学的态度、缜密的思维等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