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8:53: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找春天仿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仿写;文本;农村小学
写话是习作的基础,也是衡量低段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准。同时,写话训练也是提高低段学生语文能力的最富实效的途径。可是,农村小学低段的学生年龄小,再加上家长的忽视平时又不注重书籍的阅读,导致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起点低,范围小,对外界的事物缺乏敏锐的观察、思考能力,他们的写话能力可想而知不容乐观。怎样才能达到低年级写话的要求呢?这就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以课内写话为抓手,充分研读教材,发掘文本资源,创设写话点,结合学生生活进行写话训练。
一、活用文本,照样仿写
人教版低段教材中有很多语言规范、字词优美的文章,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低段的孩子模仿能力又特别强,只要给他们一定的模式,他们也能妙笔生花。
1.仿句子
学写句子是学习语言最关键的环节,是写好段和篇的基础。写句子最主要的方式是仿写句子,仿照例句写完整的句子,写规范的句子,写生动的句子。
二年级下册第一课的《找春天》中有几句话是这么写的:“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琴声吧?”一连串相似的句子排比而出,充满了浓浓的童趣,小朋友们读得特别起劲,读完这几句之后,我就问孩子们:“春天可真美,请同学们睁大你们的小眼睛找找看还可以从哪里找到春天?谁能照着课文的样子,说一句话?”小朋友的回答异彩纷呈,这个说:“蘑菇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小伞把?”那个说:“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那是春天的歌声吧?”还有的说:“天上风筝一只两只,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谁说农村的孩子比不上城市里的,他们的想象更为丰富,语言更为质朴,大家争先恐后地举手,一改往日说话写话只有寥寥几人举手的尴尬场面。
2.仿写段落
在我们的低段课文中有很多精彩的段落,在学习中除了把它们收为己有之外,还可以让孩子们进行仿写练习,这样就可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了。
如二年级下册第三课的《笋芽儿》中的第一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的结构相似,都是春雨姑娘和雷公公呼唤笋芽快快成长,我就提出这样的问题:“猜一猜还会有谁去呼唤可爱的笋芽呢?”孩子的答案五花八门,“他们会跟笋芽说些什么呢?能不能模仿书上的段落,写几句话呀?”学生马上就唰唰地动笔写起来,写出来的段落让我惊喜不断。
二、巧用文本,插图写话
在低段的教材中,有许多色彩丰富、图案鲜明的插图,低年级的孩子又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如果利用好插图,将学文和写话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看图编故事
如在教学二下第二课中的《宿新市徐公店》时,课文的插图就很好地阐述了古诗的诗意,我引导学生从景到人,从静到动写话:“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景色?又看到谁?他在那里干什么呢?试着编个故事。”通过这样的看图片编故事,既提高了学生的写话能力,又在无形中解决了学生在诗意理解中的难点,符合低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一举数得。
2.画图写话
根据低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他们对形象物体比较感兴趣,因此,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让学生先动手画,再动笔写。
二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文中,第一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美丽的秋天”所编排,学习这一单元时正值初秋,秋的气息就在我们的周围。因此,我利用农村的特色,安排小朋友在周末的时间去田野、果园等地观赏写生,并从孩子们的绘画作品中选出精美的作品贴在班级后面的黑板上,请全班同学欣赏点评,学生兴致高涨,最后,根据自己或别人图画的内容,写写美丽的秋天。
三、创设文本,情境写话
1.从表演中引发
在学习了二年级上册的《两只小狮子》之中,我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让学生表演写话,即:“如果你就是那个懒狮子,听了小树的话,你会怎么做,怎么说?”在表演时指导学生想象懒狮子骄傲的姿态、神情、语气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表演体验来写话,学生不仅兴趣浓厚,而且写出来的文字真实生动。
2.从留白处引发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我们在教学时要找出课文中的留白,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例如在教二下第四课的《小鹿的玫瑰花》时,为了突破“为什么鹿弟弟说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栽?”这个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我设计了这样一组写话训练:“其实在森林里不光是黄莺和微风见过、闻过小鹿的玫瑰花,还有好多小动物们也看见过呢,如果你就是其中一位,你会对小鹿说什么呢?请你写下来。”农村小学低段孩子这样一问还不能马上写出来,为了减轻难度,我又在课件上出示了这样的一句话:可爱的蜗牛爬来了,她说:“我看见过你美丽的玫瑰花,她可香了,我还在她的花朵上美美地睡了一觉呢!”有了这么多的例子,学生逐渐也能侃侃而谈。
一、模仿写话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语文的技能。”人教版低段教材中很多文章的语言规范、优美,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除了大量的诵读来积累语言以外,一定量的模仿也是积累与运用语言的好途径。
1.从词语的模仿入手
如人教版第四册课文《找春天》:“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带着学生反复诵读文本,找出文章中的动词,比较用法,细细品味。在教师的启发下,很多学生的语言一下子丰富了起来,学会了运用更多丰富而贴切的动词。
2.从句子的模仿入手
如《找春天》这篇课文:“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句式间的规律,“她在什么地方,怎么样”。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还在哪里找到了春天,说的时候注意指导学生用上课文中的句式。
学生通过想象和感悟,在更多的地方发现了春天的踪迹:她在迎春花的花瓣上欢唱;她在蒲公英的降落伞里旅行;她在小溪流的琴声中奔跑。
3.从段落的模仿入手
如人教版第四册《泉水》这篇课文中,第2―5段都是结构相似、文质兼美的段落。教师可以利用相同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仿写的形式来积累和运用语言。而且带领学生在学习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启发:“泉水还会流到哪里,遇见谁,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并设计这样的仿写训练:泉水流到________,看见________,泉水说:“________”。
低段的学生进行这样的词、句、段的仿写训练,因为有一定的语言形式,又加上富有情趣的文本资源,使得他们有话可说,有空间可拓展。
二、情境写话
1.从标点引发
在低年级的教材中,教师除了要抓住词句进行写话教学外,往往标点符号也是教师进行课内写话教学很好的切入点。
如人教版第四册《笋芽儿》中:“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她睁开眼睛一看,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教师可以抓住省略号做足文章,引导学生利用文本的句式拓展想象:“如果你就是钻出地面后的笋芽儿,你还会看到什么美丽的景象呢?”引领学生有顺序地描写外面的世界。
2.从表演中引发
如学习了《小柳树和小枣树》一文后,教师可创设情境,让学生表演写话,即:“如果你就是那棵自以为是的小柳树,你会怎么做,怎么说?”在表演时指导学生想象小柳树骄傲的姿态、神情、语气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表演体验来写话,学生不仅兴趣浓厚,而且文字真实生动。
3.从留白处引发
低段的教材中,教师如果能巧妙地抓住文本的留白处,进行精当的设计,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第四册《小鹿的玫瑰花》的教学中,教师为了突破“为什么鹿弟弟说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栽?”这个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设计了这样一组写话训练:“其实在森林里不光是黄莺和微风见过、闻过小鹿的玫瑰花,还有好多小动物们也看见过呢?如果你就是其中一位,你会对小鹿说什么呢?请你写下来。”
三、插图写话
在低段的教材中,很多课文都配上了生动形象的插图,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降低了学生学文的难度。教师如果利用好插图,将学文和写话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看图编故事
如教学第四册《宿新市徐公店》这首古诗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问:“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景色?谁在干什么呢?试着编个故事”。这样学生就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景到人,从静到动,开始看图想象、说话。
通过这样的图片创编故事,不但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在诗意理解中的难点,而且增强了诗歌的故事性和情趣性,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
2.看图写信
如教学第三册《看雪》这篇课文时,我抓住了玩雪情景的插图,引领学生通过观察插图,从雪景――人物活动――心理感受,这样几方面来表达,同时要求学生通过给台湾小朋友写信的方式把图上的内容写下来。
四、续编写话
续编写话是学生根据故事的情节,展开合理的想象把课文中的故事编下去。学生对于这种写话的方式最感兴趣,因为这种方式最开放,可以让学生放开手脚进行自己独立的故事创编。
如教学了《坐井观天》这篇课文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课后续编故事的作业:这只小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可不服气了,它真的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叫它“井底之蛙”呢?于是它打算跳出井口去弄个究竟,后来到底会发生什么事呢?小青蛙又会怎样呢?请你这个故事大王来编一个有趣的故事吧。
一、“说”
“说”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敢说,能说,说完整,说具体,达到说完美的目的。低年级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说完整,并逐步说具体。例如,在教学《春天来了》这一课时,我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以“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一句完整的话。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春天来了,我们身边的景物有哪些变化?”学生积极发言:“树木发芽了。”“小草发芽了。”“花开了。”……丁旭大声地说:“桃树开出了粉红的花儿。”我马上给予肯定:“丁旭说得真棒,不光看到桃树开花了,还观察到它的花是粉红的。”听到我的鼓励,其他的学生马上又举起小手,于是一个个完整而又具体的句子出现了:“柳树发出了绿绿的小芽。”“梨树开出了雪白的花儿。”“小朋友们在草地上高兴地放风筝。”……这一节课我训练的“说”也就达到目的了。当然,像这样“说”的训练可以在每一课的教学中进行。老师备课时应精心准备“说”的内容,课堂上再循循诱导,使“说”的训练目的完美地达到。
二、“演”
“演”就是让学生根据对文章内容、情节的理解进行课文再现,从而达到说得生动,富有情感的目的。“演”可根据不同的课文,分为“演”动作、“演”心理和表情,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语言训练。
1.“演”动作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更多的是进行字词的积累。在教学动作性较强的文章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并能在说话作文时准确地用上这些词,可在学习时,让学生进行动作表演,以加深这些词语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例如,《种子》这一课的第六自然段,用了“伸懒腰、打哈欠、伸手掌、揉眼睛、探身子、瞧了瞧”等一连串准确精妙的表示动作的词语,栩栩如生地描绘了种子破土发芽充满生机的生动画面。易于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教学这一部分时,我先让学生找动作词勾画,在体会的基础上让学生模仿动作,边读边演。这样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积累了语言,达到语言训练具体、生动的目的。
2.“演”心理,“演”表情
对于有的文章,不光动作语言丰富,还富有情感的体验。这样的文章,我们就要让学生在表演中进行心理、表情语言的积累。例如,《三个伙伴》这篇课文,较贴近学生生活,情感性较强。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文中主人公维佳的心理及表情的变化,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演一演的环节。在表演之前,我举出了学生经常发生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主人公的心理,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开始做作业了,你发现没有笔,你的心情会怎样?”“着急。”“难过。”“这时候,你的同桌对老师说你不做作业,你这时的心情又会怎样?”“哭,掉眼泪。”“当有同学主动借笔给你时,你的心情又会怎样?”“高兴。”然后再让学生理解维佳心理的变化。最后,我抽了四个同学到讲台上表演课文情节,其中表演维佳的叶同兴把维佳的心理、表情表演得惟妙惟肖:开始是难过,看到同学们都在吃面包,又别过头去抹眼泪,当“罗成”拿面包给他时,他又开心地笑了。他的表演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这对学生理解语句的轻重、长短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达到说得富有感情,语言训练的目标也就完成了。
三、“写”
“写”并不是要低年级的学生长篇大论、洋洋洒洒地写文章。这里的“写”只是写几句话,甚至是一句话都行。写得具体、完整,达到想写的目的,主要激发学生写的欲望。那么我们可以从仿写入手,进行语言积累。例如,教学《风》这一课时,在理解完课文后,我出示“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的时候,我们知道风。”的句式,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仿写诗歌,进行语言积累。又如,教学《积累与运用四》上的儿歌《眼睛的歌》时,我让学生依照儿歌写一写世界上还有哪些“眼睛”。没想到小朋友的想象力极其丰富,出现了一个个如“花儿是春天的眼睛,鱼儿是大海的眼睛,星星是夜空的眼睛……”这些充满了童真童趣的句子。在教学《热闹的菜园》《春天来了》等课文的时候,我也让学生写写自己想写的句子,效果也不错。看来,只要我们善于发掘学生思维、想象,低年级的学生也会“写”的。
(贵州省威宁县金钟镇寨营小学 553100)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又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所以模仿是他们的一种心理需要,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之一。仿写已不是一个新名词,但是,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仿写能减缓学生写作的难度,使他们由读到写,由不会写到会写,把自己身边活生生的生活画面转化成个性鲜明的语言文字,帮助他们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成功地搭起一座桥,顺利完成了从书本到生活的过渡。仿写,仍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之法。“勤读多写,注重积累”是基础;“一课一练,持之以恒”是关键。
语文课本中的每篇文章,都是经过编委精心择选的,篇篇都文质优美,是供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范文。因此,在阅读课上,教师必须要有写作指导的意识,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更要让学生熟知作者是如何去表达的。从而引导学生从名家名篇中汲取养分,读中取法,读中学写,以写促读。作文就是生活的艺术再现,只不过是把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因此作文的最终目的还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笔书写自己的生活,因为生活才是创作的源泉。小学生初学写作往往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苦思冥想却难以下笔,大脑却一片空白,无从说起,原因是他们不知道该怎样构思文章,包括怎样开头和结尾;此时,老师的指导作用很重要,以范文为例子,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把学生的目光从书本引向生活寻找自己的影子。它能帮助学生认识生活,认识自己,学会选材,从而有效地完成了作文的从仿写到创造。如果给她们一把拐杖扶持一下,他就会顺利渡过难关。范文就是帮助学生学写作文的拐杖。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利用课文指导学生写作。
一、引导学生模仿优美片段
优美的片段,有特色的片段,都是我们模仿的对象。我们学习《桂林山水》这篇文章,里面描写漓江静、清、绿的句子非常优美,学习课文后我引导学生仿写,一个学生这样写道:“春天来了,百花盛开,我走进公园,被眼前的景色陶醉了。公园里的花真多啊,一眼望去,满园姹紫嫣红,犹如花的海洋;公园里的花真美啊,红的像霞,白的似雪,黄的如金;公园里的花真香啊,引来了成群的蜜蜂和蝴蝶,它们在花丛间翩翩起舞,不忍离去。”还有的同学写了妈妈做的菜真不错,从色香味三方面;有的写天气真冷啊,从路边的小树光秃秃的树枝在寒风中颤抖、街上的行人缩着脖子、连人们呼出的气都成了白色的了这三方面写。
例如,《山中访友》中写老桥“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几百年了,你累吗?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学生的仿写“令人尊敬的老师,你在三尺讲台前站几十年了?你倦吗?你把多少学生教育成人,你把我们铸造成栋梁,你躬着腰,俯身浇灌着花圃中的牡丹二月兰。”学生很好的把握了仿写技巧,把老师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生动地表达出来,同时也饱含着诚挚的感激之情,显得非常贴切活泼。又如,“千树万树梨花开,不错的,像给大地穿上漂亮的白袍。”很好的仿写了朱自清的《春》,展现出一幅美丽的雪景。在进行点仿的时候,还得把握好例句的句式特点和修辞手法。如“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天的阳光,使贫病交加的人分外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_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___;爱心是_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__。”“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要求我们学生根据句式特征添上恰当的句子,掌握好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深研教材,找到读写结合点
老师在教学时,不能总是抓住文能不能抓住文章内容不放,而要通过话题引领学生的话匣子,例如,我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我就利用“到处”做文章:“这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那么它可能到了哪些地方去找水呢?在老师的引导下,尽力让学生说这样的话:“它飞到一个屋顶上,东瞧瞧,西看看,没发现一滴水;它飞到一棵大树上,这里寻寻,那里找找,也没有水;它飞到一块大石头上,东张张,西望望,连水的影子都没有见到……”如果学生能这样讲,不但训练了学生想象能。可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一堂真正的语文课也应该是学生读写结合的最佳场地。正像于永正、薛法根、李镇西等教育大师们所言:阅读教学“既要书声琅琅,也要静思默想,还要妙笔生花。”这些都应该借助于课堂的教学完成。
三、模仿文章的结构
学课文是为了更好地运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熟读文章的过程中,掌握文章的基本脉络、结构布局、思想内容,并从中得到思想的熏陶和心灵的启迪,增强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课文中有一部分结构非常严谨,层次条理非常清晰的文章,学生对这种结构、这种写法容易理解、接受,在自己习作时乐于模仿。我们应该重视选择这类课文,用来指导学生学习布局谋篇。比如《白鹅》这篇课文,是按照“总分”的顺序写的,条理很清晰,是学生仿写的典范。学完课文后可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的结构续写,描写自己熟悉喜欢的动物。了解了总分这种写作方法之后,继续扩展练写其它文章,写人、写景和状物的文章,学生有法可依,写起来就容易多了。例如,魏巍的《我的老师》就是极具上述特点的课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充分理解了这篇课文的结构特点:总——分——总,选取七件典型小事,详略得当,表达了对蔡老师的热爱,依恋,思念,感激之情。我把这个环节引入作文教学当中,让学生在自己的有关写人物类作文中仿照这种结构。这样学生就会知道,原来写人的文章要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特征。经过教师的启发,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写了很多与老师有关的富有生活气息的有血有肉的事情。
四、背诵中模仿
学生的语言贫乏,甚至于一个人的语言贫乏都是源于脑子里积累太少!有感悟却无恰当的语言表达!因此一个人的语言积累全靠背别人的东西!背到了,还能合理运用就是自己的了!我是这样做的:让学生除了弄懂经典篇目的内容外,还要求他们去背诵,我在抽查学生背诵的同时并引导学生怎么理解和仿写!这样不仅交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交给了学生如何运用!当学生读了伟大文学家朱自清的《匆匆》时,学生是这样仿写的:于是- 写作业的时候,日子从手里过去;走路的时候,日子从脚边过去;玩游戏时,便从我们的欢笑声中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迈出脚追赶它时,他又从我的追赶中过去,休息时,我躺在沙发上,他便悄然地从我身边溜过,从我脚边飞去了……虽然笔耕稚嫩,但呈现了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让学生能有感而发,并能有所触动,那就是读书最大的收获!
总之,仿写是学生写作的起始,是写作兴趣培养的基石,就如同书法中的临摹。只要由易及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同步提高。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01
下面,本人就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鼓励学生的自信心,达到消除畏难情绪的目的,让学生多读范文,然后去学写作文
范文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起到明显的效果。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范文中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中去体会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仿写时,不能生搬硬套,这是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现象。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例如,学习了《背影》一课后,可让学生学习文中在写作中运用人物心理特征的特点。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了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自己写《秋》,突出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创造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他们的习作,应该张开创造性思维的双翅,慢慢地天空就会任由小鸟自由飞翔。
二、设计学生喜欢的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有生活经历,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应该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语文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前提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心理特点、思想状况、写作水平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写作训练时,给出适合本班学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好的作文题目能让学生感兴趣,只要贴近学生生活,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如“快乐的星期天”、“找春天”等。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
三、让学生大量阅读文章,获取较多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当今社会是信息的时代,每时每刻都有很多信息通过各种媒介在传播着。而中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把作文获得的信息转化为创造能力,从而产生写作欲望。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读者文摘》、《故事会》《中国青年报》、《中学语文》、《读者俱乐部》等杂志,让他们参与评价书籍和报刊上的文章,传播新信息,并广泛开展读书活动,从而使学生扩大了作文面,增加作文量,积累写作素材,调动写文章的积极性。
当然,多读还不够,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训练,写作也不例外,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见效果。
四、转变作文评改方式,使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指导者和评价者,教师个人主观性特别强,而且往往很不及时,不利于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正确认识。
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新《课标》还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
我们在习作评改中将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使全体学生参与了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如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全班同学、组内同学、同桌同学听,请同学打分或评级,并谈谈为什么得分又为什么扣分。在班内开展作文展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作文,欣赏他人的作文。并且让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实现了更加充分共赏互评的效果。这样,学生通过自我诊断、共赏互评,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使写作能力不断进步。
(一)师评
学生课堂写作的半成品作文,无论是基础较好的,还是基础较差的,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这些问题解决效果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学生当堂朗读自己的习作。当学生在朗读时,教师要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听,并能对之作出评价,甚至提出修改意见。
(二)自评自改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评价文章优劣的能力。让学生自评自改,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独立分析判断,以及自我修改、完善、评价、鉴赏等多方面的能力。当然,教师不要把作文评价工作推给学生,而应该让学生明确作文要求,掌握评判依据,随时引导和指点。
(三)互评互改
互评互改是指同学之间依据作文的基本要求,相互边评边改,相互商讨,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扬长避短。这种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相互了解与协作,共同提高写作、评判与鉴赏水平。教师仍然不能袖手旁观,而应成为学生互评互改过程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公正的评判者。
写作,不是靠教师的“教”的,而是自己心里的自然流露写作,是为了表达和交流。低年级的学生天真烂漫,他们对万物有他们纯真的体验。写话,是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思考世界,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展示他们的活动,展示丰富多彩的自我。这是写作的真正意义。那么,如何指导呢?这一直是许多语文老师头疼的问题。下面就尝试谈谈我是怎样指导孩子写话的。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情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写话有了浓厚的兴趣,情绪高涨,才会诱发学生写话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1、善于观察自然。
大自然是最奇妙无穷的,包罗万象,春夏秋冬的景色变化,日出日落的美妙景色,雨云霞的奇妙景色;山川河流、花草树木;小昆虫,小动物……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让学生抓住稍纵即逝的灵感,用稚嫩的话语把自己的有感触的东西记下来,与同学共同分享写话的快乐,学生的写话兴趣自然就有了。
2、走进生活,体验生活。
生活是学生写话训练的主要源泉,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渴的宝库。写话训练内容如果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紧密相连,学生写话的兴趣也会被激发出来。实际上,我们每一天都在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如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但低年级的孩子不善于观察,不会选材,因此常常为选材而烦恼。为了从小培养孩子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的能力,让学生“有话可写”,我们必须要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人、事和物,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写下来。
精彩纷呈的生活,孩子不能熟视无睹,引导孩子睁大眼睛仔细地观察,竖起耳朵倾听。如音乐课上的歌唱表演,美术课上的小制作,体育课上的各种活动,课外活动老鹰抓小鸡……游戏是小学生十分喜爱的活动项目,在游戏中学生没有了负担,参与时便少了压力,因而更投入,热情特别高。被学生认为是苦事的作文,在游戏中会转化为乐事,还可使学生有了写作材料,写起文章来言之有物,言之有情。长此以往,学生写话的兴趣也高涨了许多。在家里做的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扫地、洗碗等。只要留心,都是写话的好材料。让学生在班上自由地不定期聊聊,无拘无束地写一写,写话水平就会与日俱增了。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乐于写话,就要运用不同手法,培养学生写话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在写话的海洋里遨游。
二、结合教材,细致观察,明确图意。
1、观察不同一般的“看”,需要作者对事物作出客观的判断。
看图写话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提高儿童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写好看图写话是小学作文教学中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
看图写话,看图是基础,但是低年级学生还缺乏观察能力,观察事物无目的、无顺序,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指导看图上下功夫。让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一是让学生观察画面全貌,掌握画面结构,对于单幅图或是多幅图,在学生动笔前一定要看清画面是由哪几部分组成,让学生从整体上有个初步印象;二是让学生观察画面的背景,看清其中的人或物;三是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的细节,明确图意。通过仔细看图,判断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了解画面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并要作出对事物客观的判断。这种作文教材图都印在书本上,而且大部分都画得比较醒目,中心突出,较有童趣。教师对教学用图要仔细研究,认真备课。这种图不同于阅读的教学课文图,它是这项作文的教学的主图。图看不准,必然在说话、写话时表达不清楚、不连贯。单幅图和多幅图的教学难易不以图的多少表达了什么意思,要注意各图之间的联系是什么,怎么说才是既符合图意意义又切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表达能力,如一年级上册《四季》这组图画,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幅图里的景物就是描写一个季节,把每一幅图按顺序排列就是一年里美丽的春夏秋冬四季。有的还要研究出哪幅图是主图或单图中的主要体现图意部分,如一年级下册《乌鸦喝水》这组图画,重点就是要放在第二幅“乌鸦想办法怎样喝到水?”教学在钻研教学图设计提问是关键,提出的问题要能引导学生会看、会说,要防止问题过多,过碎。
2、深入观察图意,读中感悟文章的蕴涵,训练学生的口述和笔述的能力。
没有细致观察和准确的观察,怎能说好话呢?在引导学生观察图时一定要仔细、认真。并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如方位或空间观察,先弄懂每幅图的意思,然后再回顾头来理清各幅图之间的关系及前后的衔接,从而弄清整组图的意思。仔细观察图画,领会图画的含义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如二年级下册《雷雨》一课,我先播放雷雨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然后展示课件,课文的两幅图,图Ⅰ雷雨前: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空中狂风怒吼、大雨哗哗、树枝乱摆;小朋友关上窗观赏雨景。图Ⅱ雷雨后:蓝天白云、彩虹高挂、空气清新、树木新碧,小朋友惊喜若狂。学生通过深入观察,很容易知道雷雨前后的自然景象的不同。然后加强指导朗读,在读中感悟雨前、雨中和雨后的自然景象,最后精读雨前和雨后的不同的自然景象。这样很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的观察欲,对写作自然就感兴趣了。在看懂图意的主要内容的前提下,如果是单幅图是写人物的要编有:时间、地点、人物、在干什么事情,他是什么身份,长的怎样,有什么特征,为了方便说话人物可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来编;如果是物,要知道物是什么形状、颜色等。如果是多幅图一般采用“先分后合”的程序。此外,看图和观察合观察客观的事物一样,要有一定的顺序,使学生做到言之有序,如方位或空间的顺序观察,可以由上而下、由近及远、由内到外;按主次观察、先主后次;按事物发展顺序先后顺序观察,可先怎么样,再怎么样,观察后引导学生叙述图意。
三、反复读品读精读文章,细细体会文中的丰富情感,随之认真抓好模仿写话的训练。
小学低年级课本中有许多特别好的文章,非常具有欣赏的价值。无论是富有情趣的诗歌,还是文辞优美的课文,学生都能从中体验到美的享受。教师应该在发现美的基础上试着创造美。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且想象力极为丰富,如果让他们结合教材写话训练,就更有助于掌握写作技巧。如二年级下册《找春天》一课:出示课件春天来了的景象。春天来了,她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向我们走来了。本文的课题呼唤着我们――找春天去吧!我们到校园里找一找,也许能在操场边发现刚探出头的小草;我们到野外去找一找,也许能在天空中发现飘飘摇摇的风筝;打开课本,我们还会在课文插图中发现春天的影子;读着课文,我们会感觉到自己就是那几个脱掉棉袄的孩子、冲出家门、奔向田野的孩子,体会到寻找春天的急切心情,感受到发现春天的欣喜。
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作者把春天作一个小姑娘,她害羞,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丽,有着嫩嫩的秀眉和色彩斑斓的眼睛;她活泼,娴熟地弹奏着动人的音符,快乐地荡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
孩子们找到春天了吗?从哪里找到的?怎样找到的?激发学生多读书。“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哪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读着这些语句,领会其中的情和趣,孩子们会感到回味无穷。通过反复读品读精读,细细体会文中的丰富情感,随之让学生模仿本文的写作方法也写下自己所找的春天又是怎样的?还发现了什么?这样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钻研教材;读写结合点;表达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是最好的范文,为读写结合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材料。因而依托教材,巧抓读写结合点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做到读写结合。及时总结课文中好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既可提高学生对所学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且让学生不会产生写的畏难情绪。
一、抓住省略号进行拓展,读写结合,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在教学诗歌《太阳是大家的》的第二节时就抓住最后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最后的省略号表示什么?(太阳还做了许多的好事,没有说完。)她还会做哪些好事?让我们跟随着图片来到大海边、森林里、校园中、草地上……(课件展示:组画)你们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现在,让我们都来当当小诗人,展开想象,仿照这种句式写写:(课件展示:我也来当小诗人)
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
她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巧妙地抓住了本课的读写结合点,既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又让学生有了一种成功的喜悦,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
二、抓住课后的“泡泡”问题,启发思考,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后,我紧紧抓住课后设计的“泡泡”问题:“我想对别的国家里的小朋友说几句话……”启迪学生思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表达丰富:“亲爱的各国小朋友,你们好!我们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是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我们应该和睦相处。”“太阳是我们大家的,世界也是我们大家的,让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快乐成长吧!”“亲爱的小朋友,那红红的太阳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我们每天迎着温暖的朝阳上学,踏着日落放学回家,多么快乐和和幸福啊!”……
教材中不乏读写训练点,只要我们挖掘并巧妙地抓住它,平时坚持落实训练,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三、在阅读教学中,把握写的契机,调动写的情趣
1.抓精彩段落,给学生提供仿写空间
从现今的教学成功案例和教学实践证明,仿写顺乎小学生模仿心理,能把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起来,是小学作文教学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只要引导得法,扬其利,避其弊,仿写就不会束缚学生思维,一些消极作用完全可以避免。引导学生在作文时借鉴名篇的某些情节,学一学名家的语言表达技巧和风格,时间长了,就能在写作时找到自己的感觉,同样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里的仿写不光是内容的仿写,更是表达方法的模仿。
2.抓贴近学生生活的篇章,让学生随心所欲进行片段描写
生活即文章,当一些和学生的生活贴近的文章出现时,很易勾起学生对自身生活片段的回忆,如,学习了《冬阳・童年・骆驼队》,放过牛、羊的学生就会想起自己也曾看到牛、羊吃草的情形;学习了《祖父的园子》就会回忆自己跟随家人在自己园子嬉闹的情景;学习了《童年的发现》,学生也会想起自己的发现……此时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在课堂就和同桌说起来,此时不妨让学生动手写上一段,然后在全班展示一番,那是很让学生心动的一刻。
3.对文本欲言又止处进行拓展
影视剧常常会给我们留下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最终会是什么结局,它就不告诉你,其实编导也许无法决定,于是乎给观众留下了更多想象的空间。阅读教学中文本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诸如,《桥》中“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他要喊什么呢?此时学生也想知道,于是放手让学生写的机会又来了。
阅读教学中依托教材、巧抓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了众多写的机会,只是由于我们往往忙于完成我们既定的教学任务,而不敢给学生多的写的时间,一课一得我想应该是我们应大胆追求的。
五年级下册《我想》的教学片段:
师:理想是我们每个人前进的方向,现在你们能告诉大家此时你的理想吗?
生:我想当一名医生。
生:我想当一名警察……
师:由于年少,我们的理想或许每天还都在变化着,更有胜者我们每天愿望都会不一样,眼前你希望什么愿望能实现呢?
生:我想变成一只小鸟,自由飞翔于蓝天。
生:我想成为一朵小花,点缀春天。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读高洪波的《我想》,读完后你是否也想学着作者写两句呢?
生自由朗读,有了前面的教学铺垫,学生自读如此贴近自身思想和生活的内容,仿写两句完全是有兴趣的。
不管诗的质量高低,我们要的更多的是学生习作的兴趣。这篇课文教学下来,学生书也读了,诗也写了;既感受到文中孩子童年生活的快乐,也在习作中回顾了自己的童年的快乐,更体会到了写作的快乐。相信学生,大胆放手,依托教材,巧抓读写结合点总能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
课堂练笔改变了阅读教学“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局面,使阅读教学既重吸收又重表达。语文教学要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整体推进。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过的那样:“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教师应引领学生反复“含英咀嚼”,同时也要巧妙地抓住语言学习的“练点”,进行练写,这也是使学生丰富语感,积淀素养的重要途径。读写并重、读写互促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找读写训练点简单,可如何指导才是重点,它对老师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读写结合要找准结合点。美国著名教育家特尔雷提出“为迁移而教”的主张。迁移者,即举一反三,内中不乏创造。找准读写的结合点,在结合点上浓墨重彩做文章,便是“巧”学的具体体现。
我们的学校是一个介于小城市和农村的交流地带的城镇式的小学。这里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经济条件不太宽裕,家长有文化的少,有高深文化能正确教育孩子的少之又少;家庭中有书可读的少,家长指导有目的读书的少之又少;学生年龄小,爱读书的少,会读书的少之又少;读书能坚持的少,能坚持读书读到有所获的少之又少;有正确教育理念的家庭少,以打骂为主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的却是一点也不少。总之一句话,学生的家庭教育跟不上,学生的读书环境差,又没有充足的书资源,还没有找准自己的切实可行的读书方法,就是学校里提供的图书室里的那些书,学生都不知道从何用起。
为了让学生充分的利用好所有的书资源,让他们知道看什么书增长知识,又利于他们的学习,我在我的语文课堂上渗透一些读书的方向,让他们逐渐变的知识丰富起来,思维活跃起来,读书兴趣浓厚起来。这样再结合一些题型的训练让学生的学习好起来,读书学习互动起来。且不谈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我觉得他们知识有所增加这总是好的吧!
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试行,效果还不错,现写下来与众同仁交流。
一 用课文题目或同类题目当作文题目写作文
我们刚学的第七册语文书上有些课文题目很适合学生的实际,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知识的认识,我特地让学生以同题目或同类题目写作文,写完后与原文对照寻找差距,这样既便于理解课文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比如在学《海滨小城》时,我先和学生一起分析了这篇课文的结构和文章的内容,又和学生一起探论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和写作的目的,并和学生一起想象作者是怎样写出这样优美又结构鲜明的文章来的。学生对作者的写法有所领悟后,我又与学生聊天,聊我们自己的家乡有何特色是别人所不知道,却又让人很感兴趣的。学生说出了我们的鼓子秧歌、温泉等,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说说我们家乡的有关的故事或者是民间的传说,并为他们讲了一些我熟知的故事和书。学生都很感兴趣,我便劝他们可以借相关的书来读并让学生以《鼓子秧歌之乡》为题写写我们商河的特色:温泉、鼓子秧歌响誉全国。这样学生有了方向找了各种写故乡的文章来读了,增长了见识,作文也觉得容易写了。
二 利用类文扩充知识储备
所说的类文是指我从小细节处引申出去所有相关的能联系起来的东西。老师把关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课文是节选的找找全文阅读以便更好的理解课文。
这一类的高年级的比较多,如《狱中联欢》节选自《红岩》。这可以把书本的简介说给同学们,推荐给学生,让他们读读。
2 作者的其他作品
作者的其他作品有利于全面认识作者,并扩充知识量。尤其是古诗,比如学杜甫的《绝句》(两只黄鹂鸣翠柳)时,补充杜甫的另一首《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还补充了杜甫的三吏三别,让学生了解了一些作者的主要风格“沉郁顿挫”,这就更好的了解了作者。
3 同主题思想的他人作品
选取同主题思想的他人作品有利于比较也教给了学生一种思想:同样的主题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同样是写春天,有人写了春天的景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如杜甫的《绝句》;有人写了春天的柳树,如《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有人写了春天的溪水,如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有人写了春天的江水桃花,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有人写了春天的园子,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有人写了春天的雨,如渭城朝雨邑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有人写了春天的小草,如浅草才能没马蹄等等。即有共性又有区别,形成了一个小知识点的系统对学生学习记忆有很大的好处。
4 寻求文章结构相似的
如同为总分的,同为总分总的,同为分总的等
5 寻找文章写法相似的
如同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的,同为空间转换的,同为按时间顺序的等。
6 文章的小知识点
细挖教本、教参、相关书籍,改编成阅读题,这样既让学生有了兴趣,又强化了学生做题技能。如学〈〈海上日出〉〉时可以让学生写出有关日出的比喻句或拟人句,找出有关日出的诗句或成语等。
三 生为主师点拨,融会贯通加强联系的习题训练
词语方面:
1 多音字注音、组词与多音字字形、字义有关的字的训练。
2 同音字的词训练,如“shi”音节有关的词语:失去、拾取、尸首、诗篇、世界等等。
3 词语的反义词、近义词及相关用法,如同意:它的反义词是什么,它的近义词是什么,用它填入不同的句子,用它造句等。
4 词语构词形式的分类及练习。如AABB式、ABAB式、ABAC式、ABB式、ABCC式等,分类并根据以上形式写词,如干干净净、讨论讨论、流里流气、白茫茫、文质彬彬等。
5 词语词性的分类。
6 带一个字的词寻找并区别异同及使用。如带“然”的词:豁然开朗、秩序井然、肃然起敬、安然无恙、突然、忽然、偶然……它们分别用在什么地方更合适,通过学生查字典、做习题训练学生不但了解了词语的意思还能很好的记住并能很好的应用了。
7 不同形式的同义词找寻并记忆。如表示“看”的意思:一个字的饿有:盯、瞧、望、瞅、窥等;二个字的有:远眺、俯视、凝视等;四个字的有:目不转睛、目不斜视……
8 词义的细分类,归纳记忆使用。如表示“快”的、表示“想”的……
句子的类型及训练:
句子的转换:各种类型的句子之间转换句意不变。如:“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肯定句”“否定句”“双重否定句”“反问句”之间的相互转换、一句话变两个半句、提出某个句子成分、关联词的变化、合并句子、扩写与缩写、造句与仿写等等。
修辞手法的类型扩充及具体举例。
1 一个句子做改变。如:太阳像个大火球。问:太阳还像什么?什么还像大火球?
2 找相似的句子。积累过的复习,不是自己写的。
通过以上的训练,学生了解到知识是有它内在的联系或说系统存在的,一旦形成了系统对自己知识的学习记忆及运用是很有好处的。由此学生知识分类记忆的意识增强了,初步掌握了知识分类的方法,形成了自己通过查字典或查资料获取知识的的习惯,培养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语言训练 有效表达
在200年温州市鹿城区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中,建设大南校区学生失分最多的题目是:把正确序号写在括号里,使它们成为一段通顺的话,以及课外阅读篇目《加了一句话》中的最后一题:为什么在“我什么也看不见”前面加上“春天到了”,会产生这么大的魔力?从中反思课堂教学:学生语言表达的有序性训练不够,语言表达的严密性和完整性欠缺。语文的本质是“学语习文”,但是有些语文课堂强化了“人文感悟”,淡化了言语习得,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感悟体验的生成,以及人文思想的熏陶上,言语的训练淡化了,语文工具性的落实被忽视了。
“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新课标”“教学建议”提出:“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现代社会人际交往频繁,信息传递迅速,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显得空前重要,因而社会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应用格外重视。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和使用语言,培养吸收和表达信息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学科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最终应该体现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听、说、读、写方面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自如地运用母语进行交际。
张志公先生提出阅读教学要“带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即“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这就引发我们思考怎样有效选择语言学习内容,怎样抓住语言训练点进行高效训练。教师必须根据新课标关于学段目标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课文中语言文字之间的联系方式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筛选、取舍、提炼有效的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强化语言训练的意识,提高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性,让学生切实通过自身扎实有效的言语实践活动提高其阅读能力。教师尽可能选取既能体现语言文字规律,又能发展思维、陶冶情感的语言现象,优化语言训练方法的选择和训练程序的设计。以语言形式为载体,引领学生会文、品读、感言、得意,强化字词句的教学,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进行规范的言语实践,让母语学习真正为学生的生命发展奠基。
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的有效性呢?
一、找准语言训练点,有效表达
怎样的语言训练堪称有效?《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什么是语文素养呢?崔峦先生指出:“语文素养,是一个人语文方面诸多素质的整合。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他同时提出:“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和人文内涵上深挖的做法,把教学重点坚决地定在理解品味语言,特别是运用语言上。”由此可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形成与发展的语言训练堪称有效。有效的训练应该高度关注学生的母语发展。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应紧紧抓住“语文教学的核心”――言语学习,通过潜心解读文本,创设多种语境,优化训练手段,进行扎实有效的练习,让学生饶有兴趣地积极参与到言语学习活动中,获得言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和心灵世界的丰富,体现新课程的价值追求。
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一个学习语言的鲜活例子,语言训练点就是课文中关键的词、句、段和富有表现力的言语图式。语言训练过程应该是理解内容与学习表达方法相互统一的过程。
1.抓文本语言特色点。教师首先要在与文本对话中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然后准确地捕捉最能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和领悟文章表达方式的词句段,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些词句段上,帮助学生将之理解清楚。
2.敲词句段间联系点。有些句子,意思非常含蓄,学生要通过咀嚼,才能体会其丰富的内涵;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研读,联系上下文以至全文,才能深入体会其深层的意思。如《巨人的花园》;“春天终于来了,村子里又开出美丽的鲜花,不时传来小鸟的欢叫。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我抓住句子间的联系点,读后有什么感受?多么鲜明的对比,一墙之隔两个世界,一念之差,天壤之别,这一墙围住了什么?只留下什么?然后引领学生读出文字中的画面,你体会到什么?只有通过品词品句体悟了词句的内涵,学生才能更好地读出句子的意境和情味,当由衷地动情品读时,又能更进一步地理解和感悟词句的意蕴和运用的精妙。
3.看教材课后练习点。对课后的语言训练点,我们可以设计比较性练习,使学生在比较中懂得区别,引出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根据要求选择文中能点燃思维火花,促进学生理解和想象的重点词句为发散点,由此及彼,引导学生多思路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寻求多种答案。
4.找读写表达结合点。教师应引导学生读中悟写,读中学写,加强读与写的联系,不应把阅读仅仅作为理解内容的手段,还应把阅读和品词品句,揣摩表达作用,学习文章写法结合起来。课文中的每一个片断都可以作为仿写训练的材料,我们需要精心地选择那些具有明显特征的片断,进行仿写练习。换句话,要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范文,找准和把握仿写之“点”,这仿写之“点”,就是范文中将被模仿的地方。在写法上独具特点的片断,就可以作为读写结合的“点”进行仿写。在仿写时,告诉学生这种片断在写法上的规律,使学生有规可循,有法可借,有例可仿。
5.引课堂教学生成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跳出课文原来的框框,突破课文现有的观点,探求不同的见解,得出不同的结论。有些句子,话中有话,需要联系更广泛的信息,体会其弦外之音。从课文内容出发,引导学生大胆假设,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关注教学生成点,使课堂语言的表达更富有挑战性,让语言训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人景象。
二、关注语言训练策略,有效落实
1.目标明确,准确定位。由于年级和教材的不同,学生的个性、智力、学习态度和动机不同,每篇课文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达到怎样的认知要求?科学地制定明确具体操作性强的训练目标是提高课堂语言文字训练效率的前提,围绕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训练目标,精心引导,善于启迪,逐渐养成他们多方位、多角度地认识事物和思考问题,达到锻炼多种思维能力的目的。
2.整体把握,突出重点。教材的每个单元都安排了阅读训练重点,对训练要求和要教给学生的方法都提了出来,每篇课文和课后习题都紧扣训练重点来选择,因此,在训练时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知道练什么和怎样练,通过练达到怎样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如《月球之谜》,本堂课的一个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就掌握的材料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努力挖掘文本中的语文因素与语言现象,寻求最佳的训练点。
3.渗透学法,有效迁移。语言教学最终要让学生从扶到放,所以除了掌握课文内容外,学生还要能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衡量学生对一个词语、一个句式、一个段式是否真正理解,要看他会不会运用。这样,训练的迁移更显重要。训练形式应灵活多样、讲读议练紧密结合。
4.重视积累,有效表达。教师应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重视言语积累,厚积而薄发,指导学生对课文中具有规律性的语言现象进行迁移训练,通过比较、推敲、领悟,使之入乎其内,从而将课文的词句运用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而且注意由扶到放,由模仿到创造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5.重视层次,效果求实。因为学生接受能力上的差异,课文内容的深浅,所以在分析课文时教师就要注意训练的层次性,从而使个体带动全体,又使全体带动个体向高层发展,使学生的认识和思维,能力与情感逐步深入,培养探究品质,更易让学生从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最完善的角度去寻找最佳点。在训练时,必须体现从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最完美的角度寻找最佳结合点。训练必须有个逐步提高的过程,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6.严密监测,有效达成。教师当堂检测以目标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可以使教与学的效果得到及时反馈,对于个别学生某些目标要求上不能达标的,及时进行适当补练,更有效地增加课堂语言文字训练的密度与效度。
三、反思研究成效,达成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中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一课程理念,对于当前的语言训练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引导我们思考应选择怎样的语文材料让学生直接接触?应以怎样的方法让学生接触语文材料并进行语文实践?基于两个问题的思考,我想首先是精选具有丰富训练价值的语言材料;其次是在语言训练的设计上循序渐进,使训练达到一定的深度与广度;最后是关注口头语言训练与书面语言训练有机结合。语文课堂要提高言语训练效率,就必须进行有效策略思考。
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在与文本对话时,能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达到真心地与作者、编者心灵上的交流,组织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针对每篇文章中的“形”与“魂”、“文”与“法”,找准训练与感悟的最佳交汇点是至关重要的。在实践中,我们要紧紧凭借教材这个“例子”,为学生搭建有效言语训练的平台,让言语训练在“品味”与“体验”的完美交融中自由地行进。
参考文献:
[1]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2008,4.
[2]庄文中.中小学语言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6,2.
一、有效的阅读教学要加强朗读指导。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目前课堂中教师朗读指导不到位现象仍然存在。朗读指导仍旧是让学生你读一遍,他读一遍,读了又读,读得再疯狂一点,或者要求学生哪些字应该重读。这种指导,教师基本停留在把自己的阅读理解强加给学生,而没有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有效的朗读指导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亲切呼醒、感悟、熏陶、启迪、浸润、震撼、超越的情感体验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是这样进行朗读指导的:
(一)教师范读,感染学生。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从而进入意境。例如,我在教《烟台的海》、(六年级下册)一课时,通过我的范读,学生初步了解烟台的海的独特的景观:冬日的凝重,春天的轻盈,夏天的浪漫,秋天的高远。这时学生对烟台的海有了初步认识,从而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
(二)根据教材的特点,进行朗读。
就高年级来说,在朗读过程中,要根据课文的特点,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读。如朗读感情浓郁、语言优美的《长江之歌》,就必须采取鲜明的节奏、抑扬的语调来朗读,读出对长江的热爱、眷恋之情,从而感到长江的气势磅礴,古老悠久。总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利于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要抓住重点段落,进行反复朗读。
课文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例如《孔子游春》一文有这么一段: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峭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须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学生反复读这段话,再引导学生抓住“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来理解课文内容,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达到训练语感的目的。又如《山谷中的谜底》一文中,“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多姿”。这句话集中表现了雪松的特征与品格。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重点感悟“弹性”、“弯曲”、“反弹”、“依旧保持”等词语,来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四)朗读形式多种多样,合理运用。
教师指导朗读的方式应该力求多种多样。如范读、齐读、自由读、指名读、对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等。要适当地创设情景,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有一次,我教《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时,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双龙洞的奇异景观吸引了许多游客,那么,谁愿意当一个导游,为游客介绍一下呢?”问题激活了学生读书的欲望,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二、有效的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思考・练习”为训练学生进行自学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三打白骨精》(六年级下册)一文,课后思考题中有这样一个问题:“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词对表现人物形象的好处。”在此,我是这样培养他们自学能力的:让学生读课文,找一找这些句子出现在课文的什么地方?然后,联系上下文,让学生弄懂词语的意思,再根据意思,想象人物的形象特点,这样,引导学生自学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总之,从“思考・练习”进行阅读教学,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量”和教师指导的“度”,减少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学生学会读书方法并逐渐形成自学的能力。
三、有效的阅读教学要体现实践性。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听说读写能力是构成语文素养的重要元素,这些能力也一定是在言语实践过程中获得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教学毫无疑问应当重视学生的言语实践,应当让学生在朗读实践中学会朗读,在品味语言中学会品味,在语言迁移中学会运用。言语实践不能成为空中楼阁,镜中花水中月,它必须有根基,这根基就是阅读文本。如何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完成言语实践的任务呢?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一次言语实践的机会。教师不仅特别关注最基本的语言实践活动,如文本中重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精美句段的品读与背诵,固定句式的感悟与仿写,基本表达方式的学习与迁移,而且还要注重设计一些拓展运用的言语实践活动。比如我在教《三亚落日》(六年级下册)一文时,有这么一段话:“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毫无倦态,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这段话作者采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写,我在教学中,耐心指导学生学好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并且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先让学生口头说,然后再写下来。既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样,言语实践伴随着阅读教学进行。
湖水是最美的。
白天,它是一面明亮的镜子,照着随风摇荡的垂柳和阳光下盛开的鲜花,照着小飞机一样的蓝蜻蜓,还有那翩翩起舞的花蝴蝶……
夜晚,它变成一个浴盆,小星星们到这里来洗澡。“哗啦,哗啦!”看,它们洗得多么干净,笑得多么痛快……
你瞧它的时候,它就像是你的眼睛一般,映出蓝天白云的倒影,映出小草那绿油油的身影,映出牛羊喝水的身影。
你没瞧它的时候,它就偷偷伸出小手,勾住岸边的杨柳,拉住天上低垂的云幕,把自己装扮成一幅无比美丽的宁静的水墨画……
【我读我做】 难度:
1. 找一找,填一填。从短文中找出适当的形容词,填在括号里。
( )的鲜花 ( )的云幕
( )的花蝴蝶 ( )的垂柳
2. 短文告诉我们:白天,湖水是____________,夜晚又变成____________;你瞧它的时候,它就像____________,你没瞧它的时候,它就____________。
3. 你见过湖水吗?在你的眼中,湖水还像什么?
瓦
雨,哗哗地下着,打在瓦的身上,瓦默默地忍受着;雪,厚厚地压在瓦的身上,瓦以顽强的毅力承受着;风,呼呼地刮着,多么残酷而又无情,然而瓦却不发出一声。多么坚强的瓦啊!
世上有人喜爱美丽的鲜花,有人欣赏壮丽的山水,更有人流连精巧的亭台阁榭,却很少会有人注意平凡的瓦,因为它默默无闻地生活在世界上。春天,它遮挡了点点雨滴;夏天,它阻挡了狂风的袭击;冬天它又让我们免受暴风雪的侵袭……一年四季,瓦用自己的身躯给人们带来舒适的环境,却从不要求一声赞扬。
我想:那些为人类幸福不求名利、无私奉献的人,不就像这一片片不惹人注意的瓦吗?
【我读我做】 难度:
1.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坚强( ) 阻挡( ) 舒适( )
2.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意。
流连:
惹人注意:
3. 想一想,短文赞美了瓦的什么品质?
彩色的路面
汽车和路面,就像鱼和水的关系一样密切。作为公路的“铠甲”,路面天天展现在司机的眼前,可是这层“铠甲”( )黑颜色的沥青路,( )白颜色的水泥路。
单调的路面颜色 会使长时间行车的司机感到疲劳 能否把公路也搞得丰富多彩呢 能 新研究出来的彩色路面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铺设这种路面像绘画调色一样 把不同的色彩掺进黑色的沥青材料里面 便能铺出红 蓝 黄 绿等不同颜色的路面来。
彩色路面像一本大书,它会告诉司机:红色――前面有交叉路和居民点;蓝色――附近有小学,注意小学生穿行马路;黄色――限制车速,不准开快车……这样的路面不仅可以消除司机的疲劳,而且对安全行车、减少交通事故也非常有帮助。彩色路面还可以结合周围建筑和环境来美化城市。在我国的天津,就铺设了国内第一条红色的沥青路面,色调柔和,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我读我做】 难度:
1. 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 给短文第2自然段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3. 说一说,彩色路面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总结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露珠
夏日的清晨,我来到野外散步。在万道霞光中,一个美妙的、崭新的世界(显出 呈现 出现)在我眼前。看!那无边的绿叶上,闪动着无数晶莹的露珠,一颗、两颗、十颗……啊!像夜空璀璨的繁星,像碧波上撒满宝石,又像千百万闪光的眼睛。啊!露珠!这就是极普通而又为人们所喜爱的露珠。
露珠的身体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教育 哺育 培育)婴儿一样滋润着禾苗;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那不知疲倦的眼睛。它白天隐身于空气中,夜晚无声地辛勤工作。它不像暴雨那样挟风带电以(夸耀 显耀 炫耀)自己的威力,不像冰雹那样对一切都(残酷 残忍 残暴)无情。它把短暂的一生献给树木、庄稼……而对它们却无所苛求。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祖国的花朵;多么像我们敬爱的老师,伏在桌边灯下夜以继日地工作,把全部心血洒在我们的心田……
我爱露珠,它比珍珠更闪亮,比宝石更晶莹,比群星更璀璨。我赞美它。露珠精神将永远在我心头闪动。
【我读我做】 难度:
1. 在文中括号里用√选出恰当的词语,使句子读来连贯,符合语境要求。
2. 说说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写在括号里,然后用同样的手法仿写一句。
(1)它比珍珠更闪亮,比宝石更晶莹,比群星更璀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露珠多像夜空璀璨的繁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那不知疲倦的眼睛。( )
【编者按】
欲提笔,未成行;今执笔,浅蘸香墨。以一颗浅淡之心,一双纤素之手,墨染素笺,写下对鲲鹏研修人员魅力之欣赏、妙笔生花之赞赏,与,一份油然而生之敬意。
常常会感谢上苍,赋予我写文的能力!因为我知道,有了文字才有了我们的相识,才有了这朵因文字而盛开的鲲鹏之花,才有了彼此间于屏前的这一份守望!
——读《写作教学"进行时"教学设计观》有感
河南省驻马店地区正阳县陡沟镇尚田村小学 张新娜
海伦。凯勒说过:"当一个人感觉到有高飞的冲动时,他将再也不会满足于在地上爬行。"我现在特别喜欢这句话,仿佛它就是专为我而写,是鲲鹏给了我斗志,让我有了高飞的冲动。而之前的我——一所偏僻的农村小学的语文老师,虽然骨子里是不甘平庸的,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置身于一个消极度日的团队中,我像一只掉队的孤雁,找不到可以栖息的枝头。渐渐的,在弥漫着倦怠、抱怨、得过且过的氛围中逐渐消极下去,沉沦下去……
直到今天,我终于找到了心灵的栖息地,与高人为伍,与智者同行,才不会迷失自我。于是,我勇敢地捧起何老师的这本我原本连翻都不愿翻的"硬骨头"啃了起来。虽然想法幼稚,文笔拙劣,但也要勇于留下思考的点点滴滴……
今天,读了写作教学"进行时"的设计观一节,何老师提出来本位观、系统观、实效观和操作观。写作教学"进行时"作为一种全新的儿童写作课程,已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不禁暗暗发誓下学期一定要用书中的理论指导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开创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作文教学之路!于是我对"操作观------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情有独钟。反复读几遍后,有了自己的理解。
写作教学"进行时"之操作观,着眼于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个可供操作的基本模式,读后感觉何老师在手把手地教我如何实施教学,从而达到"简简单单教写作,轻轻松松学写作"的效果,真是贴心至极!这一教学基本模式的"四部曲"为"任务聚焦"、"运思激活"、"尝试练习"、"融汇延伸"下面逐一谈我的理解。
任务聚焦,明确写作目标
目标就是课堂教学的标靶,靶子没有立好,再怎么用力也是落空的。写作教学进行时主张让教师与儿童进入教学过程前都有明确任务,知晓本次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那么,教学目标都有哪些呈现方式呢?
直接宣布目标
何老师的"读绘本故事,模仿说话、写话"的目标呈现方式就属此类。
师:我们一起读读本节课的题目------《读绘本故事,模仿说话、写话》。大家看看,本节课,我们要做的事有几件?(课件展示)
生:3件。第一件事,读绘本故事。第二件事,模仿说话。第三件事,模仿写话。
师:很好,让我们从绘本故事开始,边读边模仿,到下课的时候,看看到底完成了几件事。
此种方式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干脆利落。
创设情境呈现目标。请看以下片段:
师:同学们,又是一个春意盎然、柳绿花红的季节。天上的云,河边的柳树,回家的燕子,都在向我们报告春的消息。
(出示"征文通知")
为了进一步激发小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作文的能力,《小学生学习报》现面向全体同学举行征文比赛。要求写家乡的一种植物(或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丛野花),侧重写出这种植物的特点和作用。
师:同学们读了征文通知后,一定也想参加这次活动吧?那么,你能告诉老师征文的要求吗?
……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呈现教学目标,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启发谈话法
(音乐和图画)春天美,春天秀。丝丝绿,枝枝红。(fanwen.chazidian.com)片片黄,股股香。老师和大家一起到到田野、到公园、到山坡春游,感受到了美好的春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春天里的发现吧。在师生看似闲聊中,明确了学习任务,课堂气氛其乐融融。
呈现目标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在解决疑难中确定目标、商议确定目标等等。在上课开始就出示目标,意在让儿童和教师都做到心中有数。目标共享,既是在课堂开始就有明确的方向,又让儿童心里明朗,知道自己"将要学什么""能学到什么".同时也是教师对自我的提醒:不偏不离、锁定目标,实施有效教学。明确目标也便于教师在课堂结束前对照检查,关注目标的达成情况。
激活运思,让儿童有话可写
思维是语言的"先行官".教写作就是教思维。在教学设计中如何激活思维呢?何老师指出儿童写作对鲜活、生动、新奇、亮丽的感官刺激依赖比较强,这些都直接影响写作运思的活跃程度。因此,激活运思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情境创设,创设与写作目标相符合的情境,让儿童进入
感受,置换角色,充分体验后写作
旧知回忆,引入新知
运用先进的多媒体独特优势激活思维
在此四法中,我常用的是体验法和媒体刺激法。记得三年级上期,我想布置大家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小白兔。在班内一问才知道近一半同学没见过或不是很了解小白兔,这样学生该如何写呢?对了!我大伯家喂养的不是有吗?我喜出望外,赶紧去他家抱一只。第二节作文课,我提着纸箱来到教室,学生都很好奇。我说:"看老师给你们带什么来了?"说着从纸箱里拿出白兔放在讲台上,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我乐呵呵地说:"今天我们要来写一写小白兔朋友。现在我们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仔细观察,也可以轮流上来摸一摸。"听我这样一说,学生们兴奋极了,争先恐后地上来摸,有的用手轻抚它的绒毛,有的盯着它的三瓣小嘴瞧个没完,捣蛋鬼王小平居然把它抱在怀里,脸贴脸,吧唧吧唧亲了小白兔几口!我趁热打铁:"说一说,你的观察结果。"
"小白兔的毛雪白雪白的,毛既柔软又细腻。"
"它东张西望的,好像在找妈妈。"
"白兔的眼睛像红宝石,可爱极了。"
……
学生说得差不多了,我见他们依然爱不释手,就没有着急布置写作任务。何不让学生和白兔多亲密接触几天,让他们亲自饲养、和它共同生活一周,这样孩子的体验不是更深刻更全面吗?我这样想着也就这样做了。一周后,孩子们交上来的作文果然内容丰富、甚是精彩。我想,正是亲身体验给孩子带来了最直观的、最真切的感受,他们才能下笔如有神吧。
还有一次,我让孩子写荷花,也有同学没见过的,实物又不好找,于是我就想到了多媒体。在轻松悦耳的音乐声中,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徐徐展开,有绿油油的荷叶,有各种姿态的荷花、有摇曳的小莲蓬……这声、光、影、色、动感、变化,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思维瞬间被激活。
任何一种方式的运用,都是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所以,在教学中,所以方式都要视具体学情和教学目标而定,各方法灵活运用,变换出现,才不至于使儿童感到厌烦,才能真正起到激活思维的作用。
片段练习,让儿童放胆来写
写作教学"进行时"的写作练习都是以写"片段"的形式出现,把漫长泥泞的写作之路分割成一小段一小段,这样,学生就能相对轻松地走完当下的一小段,进而一步步走完全程。我在教学游戏作文《吹泡泡》时,"泡泡的美"的片段,学生不知从哪些方面来写它的美,用词也贫乏,语句干瘪,是个难点。而"怎样吹的"片段,学生总找不好恰当的小动作来表达,也是个重难点。所以,这两个片段都在课堂中完成,写作时有同伴、老师的相助,学生写起来容易多了。
融汇延伸,留住童年的精彩
传统的写作课堂,作文写完了,教学也就结束了。而写作教学进行时的课堂结束后,那载着童年的美好回忆的写作教学的余韵依然绕梁,飘荡着,回旋着,绵延不绝……
著名特级教师张祖庆的音乐作文《我向往----------》的第三板块的设计就和何老师提出的"融汇延伸"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请看片段:
第三板块:拓展阅读,升华向往
师:同学们描述的生活确实令我们向往。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的好多成年人也渴望暂别喧嚣,期盼宁静。他们希望在无人打搅的地方,过天堂一般的日子。美国有一位作家叫亨利。大卫。梭罗,他告别亲友,抛开喧嚣的城市,来到一个叫瓦尔登湖的地方,在那整整住了两年,写了一本很有名的书,名字叫《瓦尔登湖》。里边有几段文字非常美,这样的生活也值得我们向往。
(课件出示文字,配上班得瑞的音乐,日光海岸》,师深情朗读)
在温和的黄昏中,我常坐在船里弄笛。鲈鱼在我的四周游泳,好像我的笛音迷住了他们一样……
师:听老师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
生:这样的小湖,这样的生活太让人向往了。
生;就是做水中的鲈鱼我也心甘情愿。
……
师:是啊,这样优美的文字,这样宁静的瓦尔登湖,怎能不让人向往!同学们,这就是《瓦尔登湖》的不同版本,(出示《瓦尔登湖》的封面若干),老师建议大家读读这本书,再去看自己的文章,也许你会发现也许你的文章中,还有许多地方值得修改。读大师的书,与大师为伴,我们的人格将会越来越高尚,我们的文笔将会越来越曼妙。愿我们的同学也拥有这美丽的文笔。也愿同学们在美妙的书中,放飞自己的向往。
最后,让我们在狄金森的小诗《神奇的书》中结束这节课------------
(师生齐诵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