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病句修改

病句修改

时间:2023-05-30 08:53: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病句修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从阅卷情况看,学生对病句的辨析修改正确率不是很高。个中原因一是由于中学淡化语法教学后,学生识别病症的能力较差,二是我们教学中缺少规范化训练,即便学生识别到了病症正确改正也没有能够得分。如何让学生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减少在辨析修改病句中的失误,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点来谈一谈:

一、 看清题干要求,寻准切入目标

如果是选择题,我们首先要看清楚,命题者是让我们选择“有语病的一项”还是“没有语病的一项”。“有”和“没有”,误差很大,对于客观题来说,有没有看清楚就决定着结果对与不对。

如2011年江苏南京中考题

下列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嫦娥二号”航天飞行器在圆满完成了探月任务后,飞离月球,开始新的宇宙探测之旅。

B. 食品是否安全,是人们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所以,食品生产企业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

C. 在世人的广泛关注下,“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终于如期成功举办了。

D. 让市民及时了解更多更新的信息,南京市在网络上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微博城市广场。

大家要看清楚,这题是让我们选择“有语病”的一项,这样我们就有针对性了。读到B项,“食品是否安全,是人们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 这是很明显的前半句“是否”两面含义与一面含义搭配不当,可以确定答案是B选项。C、D读起来也就轻快、顺畅多了。

再如2011年江苏扬州中考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A. 通过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B. 在经典诵读比赛的舞台上,动情的朗诵和变幻的舞台背景让人目不暇接。

C.王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课堂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

D. 这个学校的共青团员,决心响应团委人人为“希望工程”献爱心。

这题是让我们选择“没有语病”的一项,我们首先看A,立即想到了成分残缺中缺少主要的标志:“通过……使……”,显然,这句话没有语病,主语是“我市环境卫生状况”。读完A,已基本可以确定答案。而B项中,“动情的朗诵”让人“目不暇接”,听觉和视觉词语搭配不当。C项,错在不合逻辑,应是“指出并纠正”。D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上“号召”作为“响应”的宾语。

当然,在平时的训练当中,在A、B、C、D四个选项中即使选出了正确的选项,更要做到细致,知道有语病的选项是“病”在哪,如何去修改。这样,长此以往,语感自然而然便得到了加强,判断和辨析病句的敏锐度也得到很大提高。

如果是主观题,就更要学会把握题干提示语言向我们提供的一些宝贵的信息,它能指导我们有针对性地去寻找病点。如:

2011年江苏苏州中考题

下面是某位主持人说的一段开场白,其中有几处语病,请按要求修改。(3分)

夏季是肠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因此,做好饮食卫生工作是目前我们的当务之急。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从事肠道疾病研究多年,在国内医学界小有名气的王健教授,他将用生动的案例告诉大家,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做法并非没有问题,只要及时纠正,才能获得健康。

① 文中有一处重复累赘,应删去“ ”一词。

② 文中有一处语言不得体,应将” ”改为“ 。

③ 文中有一处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将“ ”改为“ 。

这题的题干部分的提示很细致,为学生提供了修改病句的方向,降低了做题的难度。但同时,这段话中的病处辨析起来,也是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我们反复咀嚼,会发现:① 中“目前”与“当务之急”重复,应删去。② 中主持人的开场白中, “小有名气”用来形容“有幸请来”的人不够恰当,可改为“鼎鼎大名” 。③ 中的关联词,要么是“只要……就……”,要么是“只有……才……”,二者不可混用。

中考时,能把握题干的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有针对性地思考和答题,会使我们在紧张的两个半小时中走些捷径,节省了做题时间,也会后面的阅读与写作腾出更多的时间。

二、 熟悉病句类型,做出准确判断

简单地说,这一环节就是辨析病句,识别和分析病句的“病因”。 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再作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加以修改。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从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方面考虑是否合适,判断病句类型,这就需要我们熟悉“病症”,对语病的一些典型的病句标志有一定的敏感性。

除了以上我们略微举的一些题型,还比如:

1. 词语搭配不当

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应该为“北京的秋天是美丽的季节”)

2. 否定不当

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不”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3. 成分残缺

缺少主语: 在新版课标推荐的学生课外阅读书目中,涵盖了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人文、科普读物。(应删去“新版课标前”的“在”)

缺少谓语: 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缺少宾语: 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搏”后加“精神”)

4. 句子歧义

母亲节,她瞒着妈妈和爸爸买了一大束康乃馨,准备以此作为礼物,给母亲一份惊喜。(表意有歧义,一种可以理解为她瞒的是“妈妈”,另一种可以理解为她瞒的是“妈妈和爸爸”)

5. 成分赘余

不少学生偏食、挑食,导致蛋白质的摄入量偏低,钙、锌、铁等营养元素明显不足,营 养状况令人不胜乐观。(“不胜”本身含“令人”的意思,删去“令人”)

病句的种类繁多,但笔者认为没有必要一定要在病句类型分类上太过苛求,只要能把握句意,发现语病,并能作出精简、巧妙的修改,使语句通顺明确就行。对于病句,不必死记其类型,只要多练习,能够发现语病并能够改正就可以了,且对我们同学的写作业大有裨益。

三、 必要增删换移,修改精简高效

修改病句,不是再造,一定要遵从句子的本意,且讲究精简。有人总结为四字口诀:增、删、换、移。增,是增加句子残缺的成分;删,是删去句子重复啰嗦的词语;换,是换掉搭配不恰当的词语;调,是调整错乱的语序。尤其应注意,能调整语序就不增删,能改一处的,决不改动两处,改病句应简要、高效。我们可以举两个例子来谈一谈:

2010扬州市年中考语文试题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当天的《 时报》报进了一些义务献血者的动人事迹。

B. 这次会议上,大家对双休日加班的报酬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C. 能否把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D. 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倾听着著名作家秦文君作“亲近文学”报告。

解析 这题让我们选择有语病的一项。首先看A,读来通顺。再读B,“广泛”一词意思为涉及的,方面广,范围大,普遍,用来与“意见”相搭配,显然不合适,应该将“广泛”移到“交换”的前面。C项,删去“能否”。D项,“目光”与“倾听”搭配不当,应将“倾听”换为“凝视”。

2012江苏宿迁市中考语文试题

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作修改。(4分)

① 学生书写水平逐渐下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② 中考和高者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③ 一项网上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支持这一做法。④ 认为这样做就有可能防止改善学生书写质量差的状况。

解析 第②句缺少与“采取”相搭配的宾语,应在句尾加上“的做法”或“的措施”、“的办法”、“的行动”等) 。 第④句否定不当,应删掉“防止”。

总之,修改时,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修改。每一个病句,几乎都可以从语法、修辞、逻辑的角度来分析其造成语病的原因。这样,同一个病句,也就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修改方法。至于用哪一种方法来修改更加合适,这就要看病句本身的语病类型,看表达的需要,看具体的语境。

四、 模拟训练提升,中考实战演练

下面,大家不妨按照上述我们所涉及的方法,来小试身手:

1. 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作修改。

① 在几十年文学创作道路上,莫言对祖国怀有真挚情感,与人民大众保持紧密联系,潜心于艺术创新,取得了卓越成就。②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莫言一直身处中国文学创造和探索的前沿。③ 他能从乡土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从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和奋斗中汲取思想力量,以奔放独特的民族风格,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④ 对于莫言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喜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第 句,修改:

第 句,修改:

解析 ① 将“联系”与“紧密”位置调换一下。④ 在“重要”后添加“地位”。

2. 选出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B. 日本是否把和平发展作为长远的国家战略,是和平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C. 为了防止秋季手足口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个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D. 目前,要使重归风平浪静,日本唯有做到:承认争议,搁置争议。

第2篇

一、缩句法

缩句,就是缩写句子,即找出句子的主干。使学生对句子的内容一目了然。有些的修饰语和限制语多了,学生会感到模糊。此时,利用缩句法,就可以清楚地看出语病。

例:北戴河的夏天是一个避暑的好地方。

一些学生看到这个题,找不出病因,更不知怎样修改。为了让学生找出病因,我就先叫学生缩句。于是,学生缩写为:春天是好地方。学生看着已缩写的句子,大吃一惊,都说:夏天怎么会是地方呢?通过缩句,学生把疑点找出了来了。我又加以引导:“夏天不是地方,那应是什么?什么才是地方呢”学生们经过一番讨论得出:北戴河是地方,夏天才是季节。学生找出病因后,修改为两种不同的句子:

1.夏天的北戴河是一个避暑的好地方。

2.北戴河的夏天是一个避暑的好季节。

二、换位法

一些病句,有些学生根本搞不清楚错在什么地方,更谈不上修改。我们指导学生修改病句,若遇到抽象的句子时,可以运用换位法。即把抽象的句子换成学生最易分析的句子。使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例:《林海》的作者是老舍先生写的。

当学生遇到这个问题时,就会觉得:到底是讲还是讲“作者”。学生模棱两可。为了使学生弄清楚。我选择了身边的事物,换了一个很具体的句子:这张桌子的主人是小红同学坐的。学生一看都笑了。一些学生提出了疑问:“怎么?主人会是小红坐的?”“难道小红坐了主人吗”一些学生还说:“如果,这张桌子的主人刚好是小红的话,那么小红不就是自己坐自己了吗”看着同学们天真的样子,我又加以引导:既然,桌子的主人不是拿来坐的,那又如何说得通呢?学生们纷纷回答:

1.这张桌子的主人是小红同学。

2.这张桌子是小红同学坐的。

第3篇

【关键词】修改病句; 注意方面

什么是病句?顾名思义,就是不符合现代汉语句子的结构规则和组合习惯。

新课标与教材对修改病句这一考点的相关要求是:辨析并判断句子的正误;从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对、结构混乱等方面有侧重地修改病句;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在语段中找出病句进行修改;用符号修改有语病的句子。

修改病句以改通顺、改正确为原因,不作语言修饰,不变句子原意。常以选择题和辨析并修改两种题型出现。正确把握句子结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中考复习中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四方面的语病。

1 病因与例句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重复嗦、语序不当、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用词不当、句子杂糅、关联词不当等。

1.1 成分残缺。成分残缺就是句子不完整,常见的成分残缺有主语残缺,谓语(中心语)残缺,宾语(中心语)残缺,缺少必要的定语、状语等,使句子不完整。

例句:

(1)经过这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主语残缺)

修改:删去“经过”或“对”,因介词滥用而造成主语残缺。

(2)这次回到故乡,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母亲,那熟悉的乡音。(谓语残缺)

修改:在“那熟悉的乡音”前面补上谓语动词“听到”。

(3)我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宾语残缺)

修改:在“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后面,补上宾语中心语“的精神”。

(4)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付出劳动。(定语残缺)

修改:在“劳动”前面补上“艰苦的”。

(5)我校举办的数学、物理、化学三个短训班,开设了农用数学、农业机电和农作物栽培等课程,使数学直接为四个现代化服务。

修改:在“开设”前面补上“分别”。

1.2 搭配不当。搭配不当就是词语与词语间搭配不当,常见的搭配不当有: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搭配不当,修饰语、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一面与两面不能搭配,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例句:

(1)今年这个县的水稻生产,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主谓搭配不当)

修改:删去“水稻”后面的“生产”。

(2)为了四个现代化,必须加强与提高科学技术。(动宾搭配不当)

修改:在“科学技术”后面补上“水平”。

(3)她的家乡是湖北省黄冈市人。(主语和宾语意义上的搭配不当)

修改:删去“人”。

(4)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定语与宾语中心语搭配不当)

修改:删去“聪明”。

(5)对不起,这次我们对你们照顾得太不周全了。(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修改:补语“周全”换“周到”。

(6)学习成绩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一面与两面不呼应)

修改:删去“是否”,加“的”。

(7)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希望非常渺茫。(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修改:删去“没有”。

1.3 重复嗦。 重复嗦就是成分累赘,避免重复嗦,使语言表达简洁明快,这是写作的一项基本要求,常见的语病有:同一句内的字面重复,同一句内的词义重复,堆砌成语等。

例句:

(1)课业负担和娱乐负担造成用眼过度,影响危害了视力健康。

修改:删去“影响”。

(2)群众性文化活动新格局的局面正在我市形成。

修改:删去“的局面”。

1.4 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常见的有:词序不当和句子成分顺序不当。

例句:

(1)学生、领导和老师参加了开学典礼。(词序不当)

修改:领导、老师和学生参加了开学典礼。

(2)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定语与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修改: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3)我们要及时的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句子成分顺序不当)

修改:“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互换。

(4)对我来说,这件事包含着深刻的一种教训。(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修改:“一种”与“深刻”位置互换。

注意:定语中数量词组应该放在形容词的前面。表领属的定语,应放在表数量的定语前面,才不致于发生歧义。

(5)我们伟大的祖国再也不是一个四分五裂的、任意被帝国主义列强侮辱蹂躏和掠夺的国家了。(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修改:将“任意”与“被帝国主义列强”位置调换。

1.5 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常见的语病有:自相矛盾、分类不当、不合事理、否定不当等。

前后矛盾就是句子前后意思不一致,自相矛盾。

(1)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自相矛盾)

修改:在“没有”前面补上“其他国家所”。

(2)老王师傅自己生活很节约,可是看到厂里有些学徒工衣服单薄,就买了一件新绒衣送给他。(自相矛盾)

修改:把“有些”换成“一位”。

(3)我估计他今天一定不会来参加会议了。(自相矛盾)

修改:删去“一定”。

(4)我将要在这所全市闻名的学校里度过了有意义的三年。(自相矛盾)

修改:删去“了”。

(5)农场决心提高粮食、棉花和经济作物的产量。(分类不当)

修改:把“棉花”删去。

(6)谁也不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否定不当)

修改:删去第二个“不”。

1.6 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就是意思表达得不清楚,使人误导。

表意不明常见的语病有:歧义和指代不明。

例句“

(1)自行车没锁。(歧义)

(两种意思:一是自行车没安装锁子,二是自行车有锁子没有锁。)

(2)小明收到了许多朋友送来的礼物。

修改:小明收到了许多位朋友送来的礼物。

(究竟是朋友多还是礼物多,不清楚。)

(3)她有个姐姐,在医院工作,是个护士。

修改:“在医院工作”前面补上“她”或者是“姐姐”。

(4)我亲眼看见张师傅扶着一位老人走过来,身上挎着一个黑皮包。

修改:在“身上挎着一个黑皮包”前面补上“张师傅”或者是“老人”。

1.7 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就是近义词用错。

例句:

(1)世博园内的中国馆用高科技手段完善地展示了中国的强盛,城市的美好。

修改:“完善”换成“完美”。

(2)张文涛努力学习,老师经常夸耀他。

修改:“夸耀”换成“夸奖”。

(3)我提出展开学习竞赛,大家纷纷附和。

修改:“附和”换成“赞同”。

1.8 句子杂糅。

有两种:

两句杂糅:同一内容,往往可以采用不同的说法。说话、写作时,由于拿不定主意,既想用这种说法,又想用那种说法,结果把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形成两句混杂。

例句:

(1)听了张连等三位同志动人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

(把单句表达法和复句表达法混杂在一起。)

修改:①张连等三位同志动人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

②听了张连等三位同志动人的报告,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教育。

前后牵连:把前一句的后半句用作另一句的开头,硬把前后两句连成一句。

例句:

(2)它是把事件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再按照时间的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经过叫倒叙。

(此句把“它是… …经过”和“把… …叫倒叙”硬连在一块,应该去掉“它是”。)

1.9 关联词不当。关联词不当一般指关联词误用、滥用或缺少以及关联词位置不对等。

例句:

(1)尽管严寒酷暑,我们都坚持清晨的锻炼。(关联词误用)

修改:把“尽管”换成“无论”。

(2)由于对语文不感兴趣,所以对数学很喜欢。(滥用关联词语)

修改:删去“由于”和“所以”。(此分句中没有因果关系)

(3)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缺少关系词)

此句中两个分句明显是转折关系,应加上“虽然……但是……”这一对关联词。

(4)鸟的翅膀不管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关联词位置不对)

修改:把“不管”放在“鸟的翅膀前面”。

2 辨析病句的方法

2.1 主干枝叶梳理法。 从语法入手,抓住句子主干,先将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

如:粮库主任的失职,使40吨小麦霉烂变质,上级领导为了严肃法纪,决定给他行政记过处分,并赔偿经济损失。

这个句子的主干:上级领导……决定…….并赔偿……。

错误:“赔偿”的人应该是失职的粮库主任,而不是上级领导。

2.2 语感审读法。 调动语感,从感性上察觉语句毛病。

按习惯说法看是否别扭,找出原因,加以修改。

如: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不符合习惯:不管… …都极端不利。

2.3 造句类比法。 有些句子一下子不容易看出其毛病所在,可以仿照这个句子的结构形式造一个常见的类似形式的句子,进行比较。

如: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首先:将原句压缩为“这值得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模仿造句:“这值得中小学教师重视。”

修改方法:将原句中的“的”去掉。

2.4 逻辑分析法。有的句子在结构上检查不出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

看看句子在判断、推理过程中,有没有犯不合逻辑的毛病,找出不符合事实情理的地方。

如:该市有人不择手段地仿造伪劣产品。

不合事理:产品可以仿造,但谁会去仿造伪劣的产品呢?

3 修改病句的方法

常见修改病句的方法有:增、删、调(移)、换。

(1)增:增补残缺的成分。

(2)删:删除赘余的成分。

(3)调:调整不当的词序。

(4)换:换掉不恰当的词语。

口诀:

先借助语感体会,再提主干查枝叶。

主干枝叶没问题,要看语序当不当。

句首出现了介词,警惕主语会残缺。

自相矛盾与重复,删去调换要简洁。

是否能否关键词,一面两面要对应。

增删调换灵活用,句子毛病定除去。

第4篇

一、高考题型解读

本考点在《考试说明》中对本能力点的要求是:能够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D,即应用部分。

二、辨析病句的考查

高考关于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试题虽然年年都在变化,但其命题思路和基本摸模式并没有变化,从考查范围看,辨识病句每年都有考题,修改病句时有考及;从试题特点看,近几年,新课标卷辨识病句题一般在第II卷的单选题中命题,从病句的来源看,试题所选的病句一般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经常出现的有代表性的语病;从试题结构看,每一道试题均从不同方面考查病句的辨识与修改能力。

三、病句的类型解读

(一)语序不当 主要指句子中间词语的顺序不合理,或句子的顺序不符合逻辑,语法及习惯。每一种语言的表达,都有一定的语序规律,违反了这个规律,语言就不能很好地表情达意,汉语也是这样,一旦打乱了它的语序规律,其表意效果也就有很大的差别。常见语序不当的毛病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定语的位置不当、多项定语次序不当、多项状语次序不当。多项状语的排列大致为: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表时间或处所的;表范围的、主客颠倒、关联词位置不当。

(二)搭配不当 句子是由词和短语组成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既有一定的规范性,又有一定的约定性,如果违背这些规律,就会出现搭配不当的病句。搭配不当的句子错误在病句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是常见的语病病种,也是近几年高考的焦点问题之一。常见搭配不当的语病主要有:主谓搭配不当、动宾不能搭配、主宾搭配不当、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1.成分残缺 句子成分是可以省略的,但这种省略是有条件的、明确的,主要成分是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的省略与成分残缺不是一回事,省略的成分不用补出来,但句意表达仍然明确,语气仍然流畅,给人以完整感、残缺的句子读起来别扭,给人以不完整感。主要表现是在句子中缺乏主要成分,使句子显得不完整。

2.成分赘余 句子结构已经完整,句意已经明确了,如果再多出些不必要的词语,就会出现成分赘余的毛病。主要表现是:主语多余、谓语多余、宾语多余。

(四)结构混乱

在语言表述中,两种以上的结构纠缠不清者,叫做句子的结构混乱。常见结构混乱的语病有四种:句式杂糅、张冠李戴、藕断丝连、中途易辙。

(五)表意不明

清晰明确,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如果语言费解,或者不能表达确定的意思,就会造成表意不明的错误。常见表意不明的情况主要有:指代不明、交代不清、歧义。

(六)不合逻辑

所谓不合逻辑的语病,主要是指不合事理的句子,其包括使用概念,使用判断和使用推理三个方面:使用概念的病句指:概念不准确、主从关系的概念并列不当、偷换概念;使用判断的病句指:不符合实际、前后不对应、前后矛盾、数量不对应;使用推理的病句指:理由不足、强加因果。

以上是常见病句的六种类型,至于病种划分标准也并不是唯一的,有的存在明显的交叉现象,在具体的辨析与修改病句中需要仔细区分。

四、误答原因

一般地说,考生对病句辨析与修改题误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平时阅读量小,缺乏语言存储,语感迟钝,不能准确地判断有无语病;不能从整体上把握语病类型,找不到语病之所在,动手修改时,则老虎啃天,无从下口;语言根基脆弱,不能以万变应万变,一遇到富有变化的试题,则摸不着头脑;临场心态不良,平时做辨识并修改病句题时出错率偏高,临场心有余悸、望题生畏,不能正确发挥应试潜能。

五、病句的辨析

病句辨析考查的是应用能力。这类题在高考中每年都有,解此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要明确语病的类别,就是上面所提到的6种类型。其次,要掌握判别病句的常规方法,方法有:

(一)语感审读法 语言表达必须符合人们的语言表达习惯,只要我们平常多读、多听、多与别人交流,我们的语言表达就会尽可能地符合人们的语言表达习惯,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语言感受能力,我们在辨析语句是否有病的时候就要充分地调动平时的语感。

例: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不管……都极端不利”不符合我们的语言表达习惯。因为跟在“不管”后面的词语要么是表不定程度的“多么”等,要么是表选择性的,要么是列举可以选择的几项。因此,应改为“不管……多么不利”,或者把“不管”改为“尽管”也可)。

(二)紧缩法 辨析句子是否有语病,可以从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入手。先将句子紧缩出主干,看主干是否有毛病(诸如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等),如果主干没有问题,再看附加成分有无毛病。

例: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多次受到省市教委的表彰。

压缩为:学校的成绩显著,受到表彰。此原句的前一分句主语是“成绩”,后一分句主语应是“学校”,错误地承前省略造成后一分句主语残缺,应在第二分句前加上主语“学校”。

(三)句意分析法

1.看句意是否明确

一般地,一句话只能有一种理解,即一句话表达惟一一个意思。如果一句话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是歧义句,就犯了句意不明的毛病。

第5篇

1.秋天到了,铺满了厚厚的落叶。

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条弯弯曲曲的小路笔直地伸向密林深处。

___________________

3.“六一”节的那天,他加入了少先队员。

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课铃响了,校园里马上顿时安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5.听完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宁静。

___________________

6.香山的秋天是令人向往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

7.我的脑海中浮现了两年多前刚刚发生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

8.姐姐最爱看舞蹈和音乐。

___________________

9.老师有时经常教育我们爱惜粮食。

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第二十八届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每天早上去公园锻炼身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接到“三好学生”奖状,高兴极了。

_________________

13.小朋友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_________________

14.晶晶从小养成了讲卫生。

___________

15.艰难的向高峰攀登。

_________

16.我们学校的诗歌朗诵比赛。

____________

17.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数不清的果子。

________________

18.我的老师布置的所有一切作业都做完了。

_________________

19.我把教室打扫的整整齐齐。

___________

20.我们要做到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______________

21.宽敞的草原一望无边。

__________

22.联欢会上,大家表演了一个个精彩的节目。

__________________

23.迎面走来了一位须发花白的老奶奶。

________________

24.乌云和大雨一起从天空中倾泻下来。

________________

25.天夜里吹来稻花香一阵。

___________

26.中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_____________

27.爸爸讲的许多雷锋动人的故事。

_____________

第6篇

一、病句类型及分析

常见的病句类型分为:成份残缺、用词不当、搭配不当、自相矛盾、分类不妥、关联词用错等。

对于病句的结构辨析,步骤有四:

1. 找出句子的主干。即先找出句子的主、谓、宾语,看是否有残缺,是否搭配恰当。

2. 理出句子的枝叶。在句子中,定、状、补语与主、谓、宾语相比较,就像树的枝叶,如果句子的主干没有差错,就应检查定、状、补语是否能恰当地修饰中心语。

3. 体味句子的语意。在进行句子主干和枝叶检查工作的同时,可以体味句子的意思和表达习惯,看语意是否有问题。语序是否合理,句式是否杂糅,前后是否矛盾等等。

4. 弄清句子的关系。检查复句主要看复句的关系,看关联词语是否合理,辨别分析时,不但要看关联词语,还要看句子的内容。

二、病句的修改

修改病句,首先要明确句子的病因,才能对症下药。修改时既要改正句子的错误,又要充分体现句子的原意,而且还要尽量保留原句的基本结构和词语。修改时可采用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妥当)、简(修改使其简要)、调(不搭配、不照应的)等方法,根据不同的语病,采取恰当的方法。其具体方法大致可归为以下几种:

1.补充法

多用于成份残缺的病句,如:这次期中考试,得了第一名。(这就要补主语,改为:这次期中考试,我得了第一名。)

2.替换法

将感到有问题的地方从句子里面取出来,用其他词语进行替换,看是不是合适。

例如: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主谓搭配不当,应将"改善"改为"提高");又如:要搞好食品安全监督,监督人员必须要有熟练的业务知识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应把“熟练”取出来,改为“丰富”,句子也就通顺了)。

3.类比法

发现某些句子或句子里的一部分同语感相冲突,而又无法断定有什么毛病时可以造出几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或短语进行类比,容易发现语病。

例如:同学们搞好校园清洁卫生是为了净化学习环境为目的。(这里“为了净化学习环境为目的”明显不妥,我们可以造出一些结构类似的语句:“我们学习是为了考取理想的学校为目的”。从这个相似的语段中可以看出,“为”和“为目的”不能同时使用,应当要么就是“为了……”,要么就说成“以……为目的”。所以此句犯了两种格式混用的毛病)。又如:这本书的作者是我写的。(就可以类似的造出相同结构的语段:“这支笔的所有人是我用的”,所以不难看出,这句话实际上是把关于同一意思的两种说法“这本书的作者是我”和“这本书是我写的”混在一起了)。

4.缩句法

就是运用对复杂单句成分分析的方法,保留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谓、宾),去掉句子的次要成分(定、状、补等),来检查句子的正确与否。

例如:白衣天使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们动人的事迹和牺牲精神在广大人民心中传诵。(这个句子比较长,一时难以判断是错在哪里,我们如果采取缩句的方法就容易判断了,我们可将它缩成“天使奋战在一线,事迹和精神在传诵。”我们很容易看出这是“精神”的“传诵”搭配不当的错误)。又如: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我们可以缩成“钱不够养活人的生活”。这就很容易看出钱“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4.相关词语的检查法

此法主要用于检查复句内部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否存在问题。

例如:不管是上大学深造,还是在工作岗位上自学,也有可能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这里错用了关联词语“也”,造成分句之间的关系表达不清,应把“也”改为“都”)。又如:尽管你的赠礼多么微薄,但在农民心上却像千斤重的砝码。(这里的关联词“尽管”用错了。“尽管”和“虽然”相当,表示转折关系,它后面跟的词语不能没有选择性,和它相应的指示代词应是“那么”、“这么”等。据此,把“尽管”改成“不管”,删去“但”,“却”改为“都”就对了)。

5. 语感法

用自己的语感检查语病的办法,人们在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实践中,形成了对用词规则、造句规则、调整语句可以增强表达效果的规则、标点使用规则等的感性认识。这就是语感。一个句子有毛病,会造成与我们的语感不一致,使我们的感情不顺畅,如果拿病句同语感一对照,就能发现毛病在哪里。

第7篇

1 比喻法

就是用具体的、生动的事物来说明比较抽象或深奥的事物的方法。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如我在教学修改病句前,先不急于向学生讲解如何修改病句,而是很形象地把学生比作一位医生,把病句比作一位病人,然后问他们:“现在有几位病人在这,你们是如何给它们治病?是不是一来就开药方,乱打针,而不问病情呢?如果这些病人的病各不相同,那么你这位医生能不能开同样的药方,打同样的针呢?你们说其结果会怎么样?”经过我一连串的提问,同学们对病句产生了兴趣,并想试着“医好这位病人”。就这样,我为下边的教学开了个良好的开端。

2 诊断法

就是查出病因,对症下药的方法。让学生查找出这个病句的毛病出在何处,以便进行修改。就像医生诊断病人的病情,必须先确定病因后方能给予治疗。学生查出病因必须严肃认真,切不可马虎了事,一旦查出病因,就可以进行正确的修改。

3 归纳法

就是把各种病句的病因综合地归纳起来,让学生牢记、易记,以达到举一反三。一般在小学阶段所接触到的病句的病因大致有如下几种。

3.1 词序颠倒。即一个句子的语言表达的顺序混乱,互相颠倒。本该放在前面的词语放到了后面,或该放在后面的词语却提到了中间等。比如“这是深刻的一次教训。”这个病句让学生多念几遍,然后问“同学们,这一次教训是怎么样的?”学生答:“深刻的。”接着让学生再观察后问:那么应该说‘深刻的一次’还是‘一次深刻的’待学生回答出还是“一次深刻”的教训很通顺。最后改为:“这是一次深刻的教训。”

3.2 重复嗦。即在一个句子中有两个或三个词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同时出现。比如:这个男孩非常美丽,漂亮。美丽和漂亮意思相同,都是指这个男孩长得好看。让学生体会两个词语有一个是多余,只要选择其中的一个就够,应改为:这个男孩非常漂亮。

3.3 自相矛盾。如“这次数学考试,我班基本上全部达标。”句子中有两个词语基本上和全部是自相矛盾,基本上是指还有少数没有达标,而全部是没有人不达标,所以要选择一个,删除一个,只能要其中最合适的一个应改为“这次数学考试,我班基本上达标。”

3.4 用词不当。就是指一个句子中所用的某些词语不恰当。这种情况细分又可分三种:A、用词不当。比如“这位战士打仗很凶猛”。这里的凶猛用得不恰当,而打仗的战士则要用褒义性的词语,应把凶猛改为“勇敢”。B、词语搭配不当。如“通过习作训练,这次同学们的写作水平普遍增强了。”这里的“增强”与水平搭配不当,“水平”一般与“提高”搭配,“增强”与“实力”搭配,所以应改为“这次同学们的写作水平普通提高了。”C、错用关联词。如“小王虽然改正了错误,但是欣然接受同学们的批评。”这个句子念起来非常别扭,意思不够清晰。错用了关联词,这个句子前后是递进关系,不是转折关系,所以把“虽然但是”改为“不但而且”,即“小王不但改正了错误,而且还欣然地接受了同学们的批评。”

3.5 成份残缺。即一个句子中缺少了主语,或是谓语、宾语等致使这个句子不够完整。教师在指导学生们分析这类病句时,可先让学生找出主语、谓语或宾语。比如,“通过学习《穷人》这篇课文,受到了很深的教育。”这个句子谓语是“受到”,宾语是“教育”。这样一细分,学生就知道还缺少了一个主语,那就是“谁”受到很深的教育。学生便可马上答道是“我”、“同学们”或“他们”等词语。再如“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激励我们前进”这个句子,经过分析后可提问:“能够激励我们前进的是什么,是一种东西,那就是一种精神,什么样的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也是句子中缺少主语,应在服务后面加上“的精神”就可以。

3.6 指代不明。如“小王和小军,一同去上学,他向他借了一块橡皮。”句子的他和他,含糊不清,前一个“他”指谁,后一个“他”指谁,不清楚、不明朗,应改为:“小王向小军”或“小军向小王”(借了一块橡皮)这就很明朗,解决了指代不明的问题。

3.7 成分多余。如“我的这件衣服十分漂亮得很。”这个句中是形容词“漂亮”兼宾语。“十分”已经足以说明衣服好看的程度了。如果最后再加上“得很”,反而把这个句子搞得更加嗦、别扭。应删去“得很”。

第8篇

下午,老师在对昨天做的试卷。突然我看见一个修改病句的题目:火红的枫叶在春风中摇晃着。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回答:“枫树不是在春天变红的!”听他们一说我就纳闷。

心里想:怎么回事呢?我家院子里不是有一棵枫树吗,现在是春天它怎么就红了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一直在想:难道我家院子里的那一棵树不是枫树吗?不可能啊,爸爸都跟我说了很多次了,肯定没错。难道是同学们都做错题目了吗?也不可能呀,老师都“一票通过”了,怎么可能是错的。尽信书不如无书!我跟同桌方文彬说了我心中的疑虑,可他死活不相信,说:“哼,谁相信呀,除非你家的枫树是基因突变,怪树一棵!”我听后,气不打一处来,又找不到很好的理由回敬他。我再次陷入深思。听着老师分析试卷,我几次想举手提问,可都没有胆量,就这样等啊等,终于挨到了放学。

一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跑进家里,把这个问题一骨脑儿的说出来。爸爸摸着我的头说:“我们家的枫树是红枫,它与一般的枫树不一样。红枫是经过嫁接,除了落叶,一年四季都是红的,而一般的枫树都是春天生长,只有到秋天才正式变红的。”听完爸爸的话,我恍然大悟,心里暗暗一笑:原来自己家里也有很多同学不知道的“宝贝”,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面对丰富又神奇的大自然,我才真正体会天什么是“百闻不如一见,学无止境”的真正含义。

心中的一块大头终于落下来了,我突然发现动脑筋真是有意思,不但让我明白了很多,还让我想起了一句:学问学问,不懂就问,就算挨打也值得!

第9篇

一、探寻教育机智,变通使用教材

教师的教育机智集中表现在能在任何情况下都按教育规律办事,要根据教育方针有效地教育学生,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水平,循循善诱,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帮助学生扬长避短;要能针对教育教学情境中随时发生的偶发事件,迅速判明情况,及时确定行为方向,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要能够分清情况和原因,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教师的教育机智依赖许多条件,作为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有客观、公正的态度,冷静、沉着的性格,要对学生有深刻的了解,作为教师,教育的机智总是良好人格紧密相连的,我们谈教育机智,更要重品行的修为。

作为一个教师,不是为了完成课本上的教学任务,而是以教材作例子,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苏教版小语教材,与人教版相比,有了许多微妙的变化,当我们感受其妙处的同时,我们也要以辨证的眼光,看到人教版教材的长项,学会变通,不被任一本教材所拘泥,我们要求学生创新,我们教师自身必先要有挑战权威的胆力。

人教版小语教材对病句的修改,占了很大的篇幅,苏教版小语对病句的训练是偶尔的、零星的,几乎被边缘化的,许多教师就着教材讲教材,于是,学生习作、作业和考试中出现了较多病句病文,偶尔考到病句修改类的题目失分很多。要突破这一难点,就要变通使用教材,在单元练习或平时讲读中加以渗透,对病句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梳理,要掌握一定的识别、修改方法,这样才能灵活应对、正确修改。

二、了解原则方法,万变不离其宗

病句的修改,不能盲目,不能改变原句的内容和表意,不能画蛇添足,更不能另起炉灶。改动尽可能少,要简洁高效。修改后的文字只要符合语法规范,表意完整即可。修改病句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增补法、删除法、调换法、精简法。在具体修改时,要根据病因灵活选择方法。对成分残缺的病句,用增补法;成分赘余的病句,用删除法;对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的病句,用调换法;对句式杂糅、结构混乱的病句,用精简法。

如:对“两个学校选送的歌手获小学组最佳表演奖。”这一病句的修改:先分析一下,这个句子想讲什么意思,到底是“两个歌手获奖”,还是 “两个学校选送的歌手都获奖。”不清楚,有歧义。细分析,既然是“最佳表演奖。”不会有那么多的名额,综合本句来分析:还是“两个”将放到“歌手”前面,更恰当些。这是一个语序不当的病句,用调换移位之法即可,改病句时,能简洁,尽量简洁,切忌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能调整的尽量不用增删。对待病句,我们修改的一般步骤为:仔细读原句,然后找出毛病所在,想一想病因,然后动笔修改。

三、加强多项训练,拓宽学生视野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常见的纠错训练有以下几项,请举例作说明:

1、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一封信。(格式、错别字、病句、用词不得体各―处)

小姨:

您的来信我收到了,我已报名加入了学校的夏令营活动,你在外面打工,我不能去看您了,明年有时间,我一定光临。

祝您身体建康!

2013年11月26日

宝宝

2、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一段话。

龙虾节晚会内容丰式多样。有舞蹈,有相声,有歌唱,有娱乐表演……特别是蒋大为演唱的《敢问路在何方》,令人回味无穷。那宏响的歌声现在还浮现在都淮河的上空。龙虾节荣获“中国十大节庆”。

3、修改病句,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1)春天的淮安河下风景区是一个美丽的季节。(2)读了《爱如茉莉》这篇课文,忍不住流下了眼泪。(3)她戴着一顶丝绸小帽和一件有飘带的衣服。(4)我估计他今天肯定不会来了。(5)奶上的头发全白了。

以上的三个事例更多的是偏向于病句的修改,在小学,习作修改,占了更大的篇幅,我们一定要加以重视。

4、习作修改

习作修改,首先要合乎“文理”,就是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其次,要合乎“章理”,对整篇文章的统筹感,包括构思、谋篇布局等。只有“文字”与“文心”两种技巧双管齐下,才能改出好文章来。教师要针对学生出现的不足之处及时展示,当堂点拨,还可以结合范文明确写作方法。因为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还不够。对于学生的这种情况,可以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说说这样用词的原因,以及调换词语的原因。要不断向学生发问,让学生在教师的追问下,逐渐加深对词语的认识,同时积累新词。

第10篇

一、无法辨清句子的正误

例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年六月以来,我市大部分地区气温都呈现“飙升”态势。

B.节日的解放碑,张灯结彩,人山人海,处处洋溢着欢乐的笑脸。

C.历史上那一位著名的文学奖给我们留下了优秀的许多作品。

D.自从白公馆、渣滓洞实行免费开放以来,接待了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游客。

(2013年重庆中考题)

例2.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如果家用空调过滤网上的有害细菌超标,就会增加使用者患气管炎和鼻炎等疾病的风险。

B.为了让市民及时了解更多的政府信息,南京市在网络上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微博城市广场。

C.这次送温暖活动中,社会各界给贫困山区学生捐赠了一批衣物、文具、图书等学习用品。

D.今年国庆节期间,无论高速公路是否收费,预计广东省内的自驾出游车辆都不会减少。

(2013年广东广州中考题)

【解析】这两道试题都是要求考生辨析句子的正误并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就要求考生掌握病句的类型,并能够根据病句的类型对号入座,来辨析句子的正误。病句常见的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重复累赘、句式杂糅等。由于考生平时对病句的类型掌握不实,因而对句子是否有病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而造成失分。例1答案为A(B“洋溢”与“笑脸”搭配不当;C语序不当,把“优秀”移到“许多”前面;D缺主语,去掉“自从”);例2答案为C(分类不当。“衣物”不属于“学习用品”。)

二、不能找准句子的病因

例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冶的古矿冶遗址和阳新的布贴画征服了无数热爱它们的人们。(“人们”改为“人”)

B.丛平平经过认真的筹备,一个名为“CY故事”的故事贩卖店在淘宝网上正式开张了。(“经过”提到“丛平平”的前面)

C.我们如果把中国自己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当今世界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不”提到“把”的前面)

D.歌星、影星多是中学生崇拜的偶像,他们将青春的热情乃至痴情恣意挥洒,常常荒废学业。(“他们”应换成“我们”)

(2013年湖北黄石中考题)

【解析】这道试题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选项已经对病句进行了修改,要求考生辨析选项修改的正误。本题涉及到嗦重复、语序不当、表意不明等语病,修改时就应该在这些方面进行修改。由于考生不能找准句子的病因,尤其是A项,考生不知道“无数”只能修饰“人”而不能修饰“人们”,因而对于修改的内容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而失分。本题答案为D (“他们”换成“中学生们”)。

三、找不出真正的病句

例4.下面语段有两处语病,请在原句中改正。

为杜绝“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不再发生,德州市交警部门集中组织开展市区交通秋序联合整治行动。4月27日,记者在湖滨大道路口看到,执勤民警正在劝导闯红灯的非机动车辆和行人。

(2013年山东德州中考题)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找出两处语病并修改,由于有些考生找不出真正的病句,只能在原句上胡乱修改而造成失分。本题答案为:①删去“不再”。②在“非机动车辆”后添加“驾驶人员”。

四、修改意见不正确

例5.下列两则广告语都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1)优质的服务使宴宾酒楼在开业不久就引起业界瞩目的重要原因。

修改意见:

(2)本产品具有抗紫外线、抗摩擦和防静电,能够满足室内外环境要求。

修改意见:

(2013年河北中考题)

【解析】本题直接提供了两则有语病的广告,要求考生能够在分析错误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修改意见。仔细分析会发现(1)句属于句子杂糅,表意不明确,(2)句属于搭配不当。本题答案为:(1)把“使”改为“是”(或:去掉“的重要原因”)(2)“静电”之后加上“的作用”(或:“的功能”)。

五、不能正确修改病句

例6.下面语段每句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①牛奶中含有大约3%左右的蛋白质,其中超过87%能被人体吸收。②这些蛋白质不仅能在关键时刻充当救命稻草,还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八种氨基酸。③UHT(超高温瞬时灭菌)奶只需要常温收藏,是真正的节能环保奶。④牛奶包装纸盒中,纸板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铅箔有阻隔氧气、光线和气味,而它的“遮光效果”则是玻璃瓶无法替代的。

(1)第①处词语赘余,应删去

(2)第②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3)第③处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4)第④处成分残缺,应在 后增补

(2013年江苏镇江中考题)

例7.下面这段文字中划线的两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任选一句修改。

为整治“中国式过马路”的交通乱象,(1)福州警方将全面整治并排查道路交通设施安全隐患。(2)交警通过增设护栏等措施来解决行人横穿道路,保障非机动车、行人出行安全。

我选 句。修改后的句子:

第11篇

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实施把准结构、意义压缩这一关键方法,抓实类型建模形成系统、压缩辨改掌握方法、变形训练巩固强化和综合运用灵活应对这四个环节的教法,可有效地改变病句辨析和修改“多、快、差”的教学现状。

一、类型建模,形成系统

首先要教给学生基础的、必需的词法、句法等常用的语法知识。词法如词类、词能、词用等;句法如单句中主谓宾定状补的功能、位置等,复句的类别、关系、组合规则与习惯等。

其次要教给学生病句的主要类型,并要求学生形成系统,烂熟于心。病句有很多变化形态,但只要掌握它的主要类型,就可以促使学生触类旁通。病句的主要类型,教师应通过典型的例句去引导学生有效地牢记。有的典例必须一字不错地识记住,如多层定语“我们学校的两位有三十多年教龄的优秀语文教师也当上了代表”,多层状语“许多代表昨天在休息室里都热情地同他交谈”等。

1.搭配不当。包括主谓、动宾、主宾、关联词语、修饰语与中心语、一面与两面等搭配不当。如四川卷C.1999~2011年间,我国造林6643.36万公顷,人工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土地沙漠化、植被覆盖率和森林病虫害等依然十分严重,令人担忧。句中“植被覆盖率”与“十分严重”主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应在“但是……森林病虫害等”后增加“问题”或“现象”)

2.语序不当。包括多层定语、多层状语、定语和状语、虚词、主客语词、并列词语、分句等的位置不当。如安徽卷B.中南大学特批大三学生刘路硕博连读,为其专门制订培养方案,将其作为后备人才,进入侯振挺教授的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句中修饰语语序不当,“为其专门制订培养方案”应调整为“为其制订专门培养方案”。

3.成分残缺或赘余。

(1)成分残缺。包括主语、谓语、宾语、中心词、必要的虚词或附加成分等的残缺。如浙江卷A.加强和改进艺术评论工作,引领艺术创作和群众艺术鉴赏水平,纠正不良创作倾向,是艺术评论家必须承担的职责。句中谓语动词残缺,应在“群众”前增加“提高”。

(2)成分赘余。包括主语、谓语、宾语、中心词、附加成分等的赘余。如天津卷B. 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已经达到20万元,这笔善款将全部用于这个孩子的生理以及心理康复的治疗费用。句中“善款”与“费用”重复,“费用”应删去。

4.结构混乱。包括句式杂糅、中途易辙、藕断丝连等。如北京卷B.依据欧洲银行已完成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各国接受测试的91家大小银行,只有7家未能符合规定的6%的一级资本比率。句中把“依据……结果”和“……结果显示”两句话糅成了一句话,任意保留一句即可。

5.表意不明。包括因动词的施动方向与管辖范围、介词的管辖范围的不确定而产生歧义,因修饰两可而产生歧义,因同音词、停顿而引起语音歧义。如山东卷D. 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句中“公开谈及”和“极不负责任的”主语是“在野党”还是“财务大臣”存在歧义,表意不明。应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改。

6.不合逻辑。包括并列不当、自相矛盾、否定失当、强加关系、不合事实等。如江西卷A.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不再把干个体看作是丢脸的事,他们已经坦然加入到个体户行列中来。句中“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两个概念的内涵关系交叉,不能并列。

二、压缩辨改,掌握方法

首先要教给学生基础的、必需的词病、句病等常用的辨析方法,如压缩法、搭配法(习惯法)、审读法、分析法、识记法、推断法、造句类比法、标志规律法等。

其次要选择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去具体分析、辨认,抓住病点对症下药地进行简要修改,从有效训练的实践中体悟、总结适合于自己的方法。特别要科学引导学生从实践中不断学会、牢固掌握结构、意义压缩法和抓住病点简要“调换、删除、调整、增加、修改、综合”等修改方法。

结构、意义压缩法是指在辨析病句过程中,通过压缩句子的基本结构,来理解句子的基本意思,为保留原意、有的放矢地简要修改病句提供可靠保障。通过先压缩句子结构的主谓宾再理顺句子结构的定状补,就可明白地知道搭配是否恰当、语序是否合理、成分是否残缺或赘余、结构是否混乱、表意是否明确、句意是否合乎逻辑等一系列问题。辨析和修改单句如此,辨析和修改复句亦然。它是辨析和修改病句最关键、最基础、运用得最多、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1.搭配不当——用压缩法、搭配法(习惯法)辨析,用“换”和“删”修改。如:

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的老师代课的任务,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江西卷D.)

据悉,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科博会,它采用语言输入、太阳能供电,具有高雅、时尚、方便、环保的功能和作用。(北京卷A.)

工作压力、环境污染、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同样不容忽视。(天津卷D.)

第12篇

六、分类不当

人们往往按一定的标准给事物分类,如果分类不恰当就会造成语言表达的错误。如把有从属关系的词语并列使用,或没搞清楚概念关系而错误确立分类标准,都会造成分类不当。如:

菜市场向居民供应青菜、萝卜、土豆、苹果等蔬菜。

分析:句中的“苹果”显然不属于蔬菜类,应删去。

提示:使用概念时必须做到概念明确,列举恰当,分类标准一致,不混淆事物,不随意偷换概念。

七、错用关联词

关联词是复句中起连接各分句作用的词语,表达分句间一定的逻辑关系。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乱用、错用关联词语,就会造成病句。如:

弟弟不但很瘦,而且精神饱满。

分析:句中,“不但……而且”表示递进关系,而“瘦”与“精神饱满”不存在递进关系,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虽然……可是”比较合适。

提示:修改此类语病,首先要正确判断分句间的关系,其次还要记住一些常见的关联词。

八、产生歧义

由于指代不明、修饰语位置不当、一词多音、多义等原因,一个句子往往可以理解为不同的意思,从而产生歧义。如:

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分析:此句既可以理解为许多位张老师的事迹,也可以理解为张老师的许多事迹,关键是修饰语“许多”所修饰的词不确定。

提示:避免歧义的方法是一定要理解词语的准确含义,尤其是多音字、多义词,还要注意代词的使用,注意语序的合理与否等。

九、逻辑错误(不合事理)

由于对客观事物不能进行正确如实的反映,或者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产生语句不合事理的情况。如内容不合实际,前后存在着矛盾等,从而使句子概念不清,逻辑混乱。如:

熊熊大火中,一位遇难者向人呼救。

分析:句中主语既是“遇难者”,就不可能“呼救”,因而矛盾。

提示:要避免逻辑错误,就应搞清概念的内涵,弄清事实。

十、用词不当

由于对词语的含义不能够准确理解或对词语的感彩把握不准而导致用词不恰当。如:

我们的教室又宽广又明亮。

分析:例句“宽广”用得不恰当。“宽广”和“宽敞”都有面积大、范围广的意思,但“宽广”比“宽敞”形容的范围更大,一般与“原野”“土地”等词语搭配,而“宽敞”一般与“房间”“礼堂”“庭院”等词语搭配。这句话是说教室比较大,应用“宽敞”来形容,原句没有分清近义词的大小范围。

提示:正确地运用词语,才能准确、生动地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因此,在用一个词之前应真正地经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把握这个词的感彩和语体色彩等。

修改病句要遵循的基本规则是:遵原意,少改动,细观查,精推敲。根据不同类型的病句,可采用“删”(删去冗余的词语)“补”(补上残缺成分)“换”(换掉不恰当的词语)“移”(通过移前或挪后,调整不当语序)等方法进行修改。

修改病句时,我们首先应认真读原句,看看说话的人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然后想一想,这句话错在哪儿,属于哪种类型的病句。确定了病因以后,就要对症下药,根据不同类型的病句,用不同的修改方法进行修改。

【即学即练】

指出下列病句的症状,并修改。

1.上课时只有集中注意力听课,就能把握重点,攻破难点。

2.在灾后重建中,无论人们遇到怎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3.他在火车上画广告。

4.为了防止手足口病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5.年三十的晚上,我们在月光下放爆竹。

6.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