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8:53: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从前有个老头儿和他的老太婆,住在蓝色的大海边。有一次老头儿向大海撒下鱼网,撒了两次鱼网拖上来的只是些水藻、海草。第三次他撒下鱼网,却网到一条鱼儿,这条鱼可不是一条平常的鱼—是条金鱼。金鱼竟苦苦哀求起来!它跟人一样开口讲话,“放了我吧,老爷爷,我给你贵重的报酬,你要什么我都依”,金鱼说。老头儿吃了一惊,心里有点害怕。他把金鱼放回大海,还对她说了几句亲切的话:“金鱼,上帝保佑!我不要你的报偿。”
老头儿回到老太婆跟前,告诉她这桩天大的奇事。老太婆指着老头儿就骂,叫他去拿金鱼的报酬。于是老头儿走向蓝色的大海,看到大海微微地起着波澜。老头儿就对金鱼叫唤,金鱼向他游过来,老头儿向它行个礼,向金鱼提出了老太婆的要求,金鱼答应了老头子,老头儿回到老太婆那儿,老太婆果然有了一只新木盆。可是老太婆还不满足,又叫老头子去要一个木屋。于是老头儿又走向蓝色的大海,老头儿就对金鱼叫唤,金鱼又向他游过来。老头子向金鱼提出了老太婆的要求,金鱼可怜老头子,答应了这个要求。老头子回到了家,老太婆依然不满足,她要做个世袭的贵妇人。老头儿又走向蓝色的大海,老头儿又对金鱼叫唤,又向金鱼提出老太婆的要求,金鱼答应了。过了几个月,她仍然不满足,她要做自由自在的女皇,老头儿走向海边,他又对金鱼叫唤,金鱼向他游过来,老头子又向金鱼提出老太婆的要求,金鱼又答应了。又过了几个月,老太婆仍然不满足,她要做海上的女霸王,老头儿不敢顶嘴,也不敢开口违拗。于是他跑到蔚蓝色的海边,看到海上起了昏暗的风暴,怒涛汹涌澎湃,老头儿对金鱼叫唤,金鱼向他游过来,老头子向金鱼提出了老太婆的要求。金鱼一句话也不说,只是尾巴在水里一划,游到深深的大海里去了。
老头子回到家里,一看:他前面依旧是那间破泥棚,她的老太婆坐在门槛上,她前面还是那只破木盆。五年级:飞翔小马
Editor 林小淼
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中,京剧被称为“国粹”,正是因为京剧浓缩了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内涵,所以它的唱念做打、生旦净丑,它的手眼身法步、编导演音美,都因其独特的魅力而深深吸引了无数的戏迷和京剧爱好者。
有句话说,观众是培养出来的;这也许就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道理一样。京剧要让孩子们爱看,首先是要贴近孩子的生活,有他们喜爱的人物。改编自普希金童话《渔夫和金鱼》的少儿京剧《金鱼和渔夫》将在今年夏天走近孩子的暑假生活。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很多小朋友都听过:渔夫和他的老婆住在海边的破草篷里,生活十分穷困,渔夫每日到海边打鱼为生。这一天从早到晚,他撒了一次又一次网,网网落空,最后捞上来一条小金鱼。小金鱼向渔夫苦苦哀求,只要将他放回大海,他会满足渔夫的所有要求。渔夫没有提任何要求就把小金鱼放回了大海,然后拖着空网回了家。
他的老婆正坐在破草篷前用破木盆洗衣服,看到渔夫空手而归,便责问为什么一无所获?渔夫讲了如何捕到小金鱼后又将小金鱼放归大海的情形。老太婆听了,训斥他说:你为什么不向他要一个新木盆呢?我们的洗衣盆已经破了。第二天,渔夫来到海边,呼唤小金鱼。小金鱼游出海面。渔夫对他说:我的老婆让我要一个洗衣盆。小金鱼回答:你回去吧,你们会有新木盆的。
渔夫回到家里,老太婆已经坐在一个崭新的洗衣盆前洗衣服了。看到渔夫回来,她不但没有因为得到木盆而满意,又接着训斥:你没看到我们的小草房又破又烂,你应该去向他要一间好房子。第二天,渔夫又来到海边呼唤小金鱼,小金鱼游出海面后,渔夫将老太婆新的要求告诉了小金鱼。听完渔夫的讲述,小金鱼说:你回去吧,你们会有一座好房子的。
渔夫打完鱼回到家里,看到老太婆已经住在一栋崭新的大房子里了。但是,老太婆还不满足:我们为什么不能住在豪宅里呢?你回去对小金鱼说,我要当贵妇。渔夫没有办法,又来到大海边呼唤小金鱼。渔夫告诉他,老太婆要当贵妇,要住在豪宅里。小金鱼摇着尾巴说:你回去吧,你们会有豪宅的。
当渔夫回到家里时,老太婆已经当上了贵妇,住在十分阔气的豪宅里。然而,她还不满足:我还要当高高在上的女皇。渔夫在老太婆的训斥下不得不又一次来到海边,小金鱼听完渔夫的话,回管道:好吧,你回去吧,她现在已经当上女皇了。
渔夫回到家里,老太婆已经成了女皇,在金碧辉煌的宫殿里坐在高高的宝座上。然而,老太婆还不满足,训斥渔夫:你赶快回到海边去,告诉小金鱼,我要当海上的女霸王,我要让小金鱼每日侍候我,听候我的吩咐。渔夫无奈地回到大海边。这时的大海乌云笼罩,波涛滚滚,经过久久的呼唤,小金鱼才露出海面。渔夫说:老太婆要当海上的女霸王,还要让小金鱼每日来侍候她,听候她的吩咐。
这一次,小金鱼什么话也没有说,尾巴一划,就沉入了深深的大海。渔夫从海边回来了。金碧辉煌的宫殿无影无踪,面前还是那间居住多年的破草房,老太婆还坐在草房前用破木盆洗着衣服。
普希金的童话诗《渔夫和金鱼》搬上舞台,又用京剧演绎出来,想来一定会让很多人产生浓厚的兴趣。童话京剧也是让孩子们解除京剧的一个载体,熏陶是一个过程,更需要这样的载体。少儿京剧被小观众们接受,就能让传统文化艺术在新时代焕发青春魅力。
新学期开始一个月了,我家的一年级新生参加完了单元考试,满脸轻松,我开玩笑的说,大学生,考的怎么样?一年级新生丝毫没有幽默感,只撇下一句,我才上小学,就大学生了,你老糊涂了。言毕,自顾自找小伙伴去玩了。
很看得出,他有自知之明,也看的出他是快乐的,快乐就好。等他该看的动画片看完,我安排他就寝,他从《饼干警长》的场景中回到现实生活中,他开始发愁了,他说,明天老师让我讲故事,我不会讲怎么办?你快教教我,我说,现在睡觉,明天你随便讲一个《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吧。
讲《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是我的保留节目,那时的听众还小,在他提出无理的要求时,我都会先给他讲这个故事。故事中的老太婆总是不满足,向小金鱼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要求。老太婆无休止的追求变成了贪婪,从最初的清苦,继而拥有辉煌与繁华,最终又被打回原始状态。讲故事的收效还可以,大约有一半的几率小听众听后会放弃无端的要求。随着慢慢长大,孩子宁愿百分之百放弃要求,也拒绝接受此类教育。他的原话铿锵有力,你别讲渔夫的老婆了,我都听了一百遍了,我不买了还不行。一两年没给他讲如此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了,小听众断然放弃了再一次聆听的机会,只好沮丧的说,算了,我还是明天讲《三只小猪》的故事吧。
《三只小猪》的故事最早是孩子在内地上幼儿园时,老师给他讲的故事,后来我专门给他买了碟片,在动画片看厌的时候,他会连续播放《三只小猪》,时至今日,他未必可以囫囵个的讲出故事情节。更别说什么绘声绘色了。
早上爬起来,他一脸愁容的找我说,我不管,你教我讲故事,《三只小猪》我都忘了,那么我讲什么呢?我说,先穿衣服,我现在就教你,很快的。他悬着的心放了下来,算是一句一句的跟着我背了下来。午餐后,他放弃动画片的诱惑,打开电脑自己搜儿童讲故事视频。我的关于讲故事的责任权利义务被电脑无情的剥夺了。只要一年级新生是快乐的就成。
其实,听故事的人,在慢慢长大,长大后,他就会讲故事了。等记忆库里的故事随时能调取,他就完全长大了。
关键词: 普希金 童话诗 童话特色
一、引言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1](P321)。他的生命虽然只有短短的38年,然而他在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创作领域却给俄罗斯文学提供了典范,“他的作品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有‘俄罗斯文学之父’之称”[1](P321)。
在普希金的文学创作中,诗歌数量最大,影响也最大。其诗歌作品中,固然以抒情诗居多,然而他将民间传说、童话、童谣和抒情诗有机结合起来而创作的童话诗,同样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除1820年完成的轰动俄罗斯诗坛的《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外,此后的10年间,普希金又给人类留下了5部完整而珍贵的童话诗,即《神父和他的长工巴尔达的故事》(1830年)、《勇士和天鹅公主的故事》(1831年)、《渔夫和金鱼的故事》(1833年)、《死公主和七勇士的故事》(1833年)、《金鸡的故事》(1834年)(本文所引用的诗题和诗句均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6月第四版《普希金童话》为蓝本,改写者,雨心)。
下面本文对普希金童话诗鲜明的童话色彩予以浅析。
二、鲜明的童话特色
童话诗,就其内容而言,首先应该是童话。因而它要求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必须紧紧抓住童话的特点,即通过既完整而又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生动鲜明的形象来反映生活,透露出生活的哲理,以达到对儿童施行教育的目的。在表现手法上,则富于幻想、夸张色彩,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描写,生动浅显,通俗易懂,趣味性强[2](P242)。
从童话角度讲,普希金的童话诗具有以下三方面鲜明的特色。
1.爱憎情感饱满而强烈
童话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儿童,而儿童对人和事的认识、理解往往只凭自己最直观的感觉,是表面的、肤浅的、感性的,不可能是理性的。他们阅读童话后的第一反应首先是某某是“好人”,某某是“坏蛋”。这是由他们那个年龄的喜好、知识、阅历等因素决定的,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因此儿童文学作品的内容必须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充满盎然的儿童情趣,传达儿童或美好的情感,或有趣的情致,或善良的愿望,或强烈的憎恶,从而激起他们心灵的共鸣。惟其这样,才能使儿童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对其进行思想和知识的教育。“对恶憎,对善爱,是《普希金童话诗》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3]。通过阅读,我们知道,诗人的每一首童话诗中,都塑造有儿童心目中所谓的“好人”和“坏人”。对前者,诗的字里行间总是透出热情的溢美之辞;而对后者,则充满了强烈的憎恶之情。正是由于普希金强烈分明的爱憎,其童话诗作总是“好人”赢得了胜利,而“坏人”则以失败或死亡而告终。如《神父和他的长工巴尔达的故事》中的巴尔达与神父,《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的金鱼与老太婆等。不难想象,当小读者读到巴尔达在贪婪吝啬的神父脑门上弹了三下而使“老家伙变成了大傻瓜”时;读到贪得无厌、凶狠狂妄的老太婆“眼前还是原来那座小茅屋”,“面前还是那只破木盆”时;读到“突然她认出,这是鲁斯兰!于是美人投入了公爵的怀抱……”时,他们是怎样的兴高采烈,拍手叫好。小读者们便在潜移默化之中被灌输了何为善何为恶,以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是非观。
2.幻想世界丰富而优美
儿童最富于幻想,这是由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决定的,因而童话必须富于幻想色彩。古今中外的童话作品,往往都是借动物、植物或仙幻世界的构思来反映人类社会,让小读者从那些奇异的童话世界里看到人和人的生活,受到启发,受到教育。[2](P242)普希金的童话诗中所描写的幻想世界尤其丰富而优美。在《神父和他的长工巴尔达的故事》中,当神父听从了他老婆的诡计,让勤劳、善良的巴尔达去找小鬼讨债时,连巴尔达本人也“心里不由得犯了难”。此时,小读者们肯定也会替他捏一把汗。然而巴尔达并没有退缩,他“坐到大海边,一面搓着草绳一面思量”,只见“他把绳子的一头抛进大海,然后握住它使劲地搅动,于是一个老魔鬼从海里钻出来”。这一幻想,完全符合小读者的心里所想:他们多么希望此时有人帮“好人”巴尔达一把呀。之后,又连续几个回合,叙写了巴尔达和魔鬼们斗智斗勇:先是“老魔鬼哭丧着脸苦苦求情”,继而“差来的鬼怪钻出水面”,要和巴尔达“绕着大海跑一圈,看谁的腿长跑得快”。失败后,“老魔鬼又一次伤透了脑筋,这时巴尔达却又在大声鼓噪,使得整个大海东摇西晃,掀起了滚滚巨浪洪涛”。此时,“小鬼忽又钻出水面”,提出“任你随便选一个目标,谁把棍子仍得最远,谁就把全部年金拿走”。这一回,还未正式比赛,小鬼们就被巴尔达要把棍子扔到乌云上面的话给吓回去了。而巴尔达仍是穷追不舍,又“用绳子搅得魔鬼不得安宁”。他们终于求饶了,巴尔达却不答应了,提出比一比看谁能把那匹马高高举起。当然,还是巴尔达凭智慧赢得了胜利。就这样,来来往往数个回合,最终“魔鬼们围成一圈,只得凑足了满满一袋钱,还替巴尔达把袋子扛上肩”。这里的幻想描写,不仅使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而且让小读者们看到了“好人”遇到困难时总是有人帮,最终必定胜利的事实。再如,在《勇士和天鹅公主的故事》中,诗人这样写道:“海上有一个小岛,岛上有一座城堡,城中有宫殿和教堂,还有花园和楼房,有棵云杉长在花园中央。树下的水晶房间,一只温驯的松鼠住在里边,那小东西实在讨人喜欢。……这座岛上人人富裕,没有贫困没有哀伤。人民安居乐业,礼貌相让。”显然,这是诗人对美好理想和愿望的追求而产生的丰富想象,而让一个无比美好的世外桃源展现在小读者眼前。在表现形式上,诗人则采取了重叠反复的手法,把这一美好的岛国多次展现在小读者面前,就更加强烈地激励了小读者对这种理想王国和美好生活的渴求。这样,诗人就在小读者幼小的心灵里建造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国度,并使之不懈地去追求。
3.故事情节离奇而曲折
众所周知,儿童不仅富于幻想,而且好奇心也很强。因此,童话既要有幻想,又要有极强的故事性,尤其是那些离奇而又曲折的故事情节,以紧紧抓住小读者的阅读心理,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普希金的童话诗作,既有短篇的,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又有长篇巨作,如《鲁斯兰和柳德米拉》。无论是短篇抑或长篇巨作,其故事情节均离奇而曲折。上述提到的巴尔达和海里的魔鬼斗智斗勇的情节,既是幻想,情节又很离奇曲折,这是短篇。至于场面宏大的《鲁斯兰和柳德米拉》,故事情节更是跌宕起伏,大起大落,极富变化,离奇而曲折的程度令人叫绝。这里,我们不妨以其耳熟能详的短篇《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为例,来阐释这一观点。“从前有个老头儿带着他的老婆,住在那蓝色的大海边”。这是典型的童话故事的开头,平实而又自然。但是,当老头有一次下海撒网,网到一条金鱼又放归大海后,离奇曲折的故事便开始了。那情节轨迹是这样的:老头回家告知老太婆金鱼的事,她一听就骂,让老头向金鱼要一只洗衣盆――老头再次来到大海边,向金鱼提出请求――得到新洗衣盆后,老太婆骂得更凶,提出要一座木屋――老头第三次来到大海边,再次向金鱼提出请求――有了新木屋后,老太婆还是破口大骂,提出她要成为世袭的贵妇人,住进豪华的高楼大厦――老头第四次来到大海边,又一次向金鱼提出请求――住进金碧辉煌的高楼,成为贵妇人两个星期后,老太婆又提出要做至高无上的女王――老头迫于无奈,第五次来到大海边,再一次向金鱼提出请求――成为女王两个星期后,老太婆又提出要金鱼亲自为她服务――老头第六次来到大海边,又再次向小金鱼提出请求――老头回到家后,一切又恢复到原样。诗人通过这些曲曲折折的一个又一个离奇的情节,加之拟人化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笔锋直指当时的沙皇统治――当人民要求改善生活时,他都可以满足,但当人民要求拥有权力时,他非便不给,还将已经给予的统统收回,将人民重新打入地狱。因此,俄国人民不能指望沙皇让他们做国家的主人。小读者结合普希金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会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
三、结语
普希金是伟大的,普希金的童话诗作品是伟大的。从写作方法讲,它不仅具有鲜明的童话色彩,而且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内容发人深思,读后令人回味无穷。所以引导青少年阅读普希金的童话诗,不仅可以使他们从中获得美的享受,而且可以对他们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和崇高的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朱锡强,陈传金,张粉梅,袁昌尧,张忠民编写.外国历史大事纪年[M].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3,第一版.
一、妙用“浓缩”材料
1、学生习作:
初二15班朱鹏的《知足常乐》“陶渊明的过人之处就是对生活的知足,不去想什么金银富贵,一颗对田园向往的心牵引着他去过闲云野鹤的生活,他过得快乐自足。‘山不在高,有仙则鸣……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此乃刘禹锡知足常乐表现。虽居如此陋处却体现了他安贫乐道的情趣,体现了他的快乐。”
朱鹏从我们所学的文人中选取陶渊明、刘禹锡对生活知足的事例,材料典型,叙述精炼。这些浓缩材料不仅深化了“知足常乐”的内涵,而且使文章的论证更显透彻,使文章的观点得到了很好的论证。
2、评析:
议论文中所列举的事例,仅是用来阐明道理、支撑观点的。因此没有必要细致地铺叙描绘。在论证过程中,叙写论据要惜墨如金,特别是对人们所熟知的事例材料,只需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把高度浓缩的材料“点”出来即可。
3、拓展延伸:
如浙江考生的《让理性主持宣判》――
是谁让一代枭雄董卓含恨离世?是他那最信任的义子吕布。是谁偷换了曹太公墙上的那些金砖?是他最宠爱的小儿子阿瞒。是谁捧着张飞的头奔向敌营?是他亲自挑选的副将。
在文中,作者从三国旧事中选出董卓、曹太公、张飞等让亲密的感情所欺骗的事例,材料丰富而典型,叙述精炼而到位。这些“浓缩”的材料,不仅深化了“亲疏影响认知”的内涵,而且使文章的论证更显透彻,使文章的观点得到了很好的论证。
二、妙用“事典”材料
1、学生习作:
况芳情的《知足常乐》“记得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话说有位仙人见一位老妇人可怜,便将她家的水井变为酒井。从此,老妇人富裕了。一天,仙人人再次来到老妇人面前问她酒井可好,老妇人却埋怨道:‘酒香虽好,却无酒糟喂猪。’从此,那井就不产酒了。这可真是活该受罪啊!她本应该知足,却如此贪婪,最后只落得个‘贪心未遂,反失酒’的可怜可恨的下场。”这个事例极恰当。
2、评析:
事典就是由古代故事构成的典故,主要包括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小说戏曲、寓言故事等。这些都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用它来说理就带有了一定的权威性。
3、拓展延伸:
如浙江考生的《他们都选择了明白》――
佛典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关于心灵选择的故事:有位老禅师住在深山中,一日他很晚才踏着月光回家,到家时发现有个小偷在光顾他家。老禅师初见之时起了些微嗔怪之意,想将小偷抓住,但是佛法的教诲令他放弃了这个念头,他选择了仁慈与宽容:脱下身上的长袍,静静地候在门外。等小偷出来之时,老禅师对小偷说:“你大老远来看我,可我实在穷,没什么好让你拿得,就把这件长袍送你吧。”说着便把长袍塞在他的手里。小偷有些惊慌,抓住长袍跑了。老禅师看到小偷远去的背影,又看看头上的明月,叹了口气说:“但愿我能把这轮明月送给他。”第二天,老禅师打开门时,发现他的长袍整整齐齐叠放在门口,老禅师庆幸自己选择了仁慈,说道:“我终于送了一轮明月给他。”
作者选择了佛典上老禅师夜晚发现小偷行盗时选择了“宽容与仁慈”的故事,借此感慨而发。老禅师的选择得到了双赢的结果,他送出的一轮心灵明月,照亮了小偷那心灵的黑洞,同时自己也得到了一轮明月。作者在“佛典”的叙述中诠释了自己的观点,是文章的论证更显透彻。
三、妙用“语典”材料
1、学生习作:
谢云龙的《知足常乐》“我见过这样一副有意思的对联:上联为‘不思八九’,下联为‘常想一二’,横批为‘常乐’。‘八九’指人生中不愉快的事情,‘一二’指人生中让你感到快乐与幸福的事。不去想那些不愉快的事情,而去回忆快乐的时光,就会常常快乐。就是人们常说的‘知足常乐’”。
陈力的《知足常乐》选取“贪心不足蛇吞象”和渔夫和金鱼、杀鸡取卵的寓言故事,只是表述语言欠妥“就像小学时看得寓言故事:一位家里经济条件差的渔夫,在幸运捕到一条金鱼后,才发现这只鱼不一般,它会讲人的语言,对渔夫说,如果放了我就让渔夫实现三个愿望,但最后渔夫贪心不足,只落得一无所有。另一个故事:讲一家人家里有只会下金蛋的母鸡,愚蠢的主人却想:‘这只鸡每天只下一个金蛋,太少了。鸡肚子里肯定有许多,不如从鸡肚子里把蛋全部取出来。’于是便杀了那只鸡,发现鸡肚子里没有金蛋,主人气得要命。”
2、评析:
语典是指有来历出处的词语构成的典故,主要包括格言典故、俗语谚语、诗文语句等。这些是实践检验的真理,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可以增加论点的广度与深度,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3、拓展延伸
如江苏考生《崇高的心灵选择》:
妈妈常说,我的童年比她幸福。她小时候只知道《皇帝的新装》《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可刚满11岁的我,书橱已经摆得满满的了:有成套的国际大奖小说,经典的儿童文学名着,有趣的野生动物故事……
我觉得读书就像走楼梯。有一次,妈妈给我买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儿童的对话》这本书,和我平常的书不大一样,有许多地方读起来觉得挺拗口。我读了没几页就不想看了。这时,妈妈对我说:“读书可不能当逃兵啊!坚持一下,读下去,你会尝出滋味来的。”听了妈妈的话,我只好硬着头皮往下看。平常看书,我一小时能看几十页,可这天用了一个小时,才看了十几页。就这样熬过了头几天。隔了大概一个星期,我开始感觉轻松一点了。后来,读着读着,我又发现了—书中有不少精彩的句子。虽然我还不太明白它们的含义,但朦胧的觉得这些话说得很对,很有道理。我忍不住拿起笔,这里划划,哪里抄抄,做起了笔记。两个月过去了,我总算把这根“骨头”啃完了。合上书本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好像登山的时候跃上了一级更高的台阶,看见了无限的美丽风景。
我想,这就是读书的快乐!
五年级:肖怡瑾
谢谢!胖叔叔,我不冷。
没事,睡吧。“春困春困”,春天是容易犯困的。
(打哈欠)啊――是啊,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里忙上网,瞌睡知多少!
哎呀,胖叔叔,你搅了我的好梦!
你又梦见什么啦?
我梦见我小时候了,好像还没有长大,爸爸妈妈带我到公园去玩,给我买了好多冰激凌――嗯,真甜!好爽啊!
嗨,你呀,总是长不大哟。
我就是不想长大,真的,胖叔叔,长大一点也不好玩,成天上学啊,做作业啊,双休日也要到处去上什么培训班啊,真是烦死了!
就是嘛,小时候,大家在一起玩,也没有什么矛盾,不需要耍什么心眼。现在呀,即使是朋友,也得互相客客气气的,互相都多了好多的心眼,有时还要暗暗较劲,好累呀。
哦,我明白了。小时候多好啊,大家都呵护你,把你当心肝宝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好吃的好喝的,都先给你――嗯,谁都不想长大。
我可不想当什么心肝宝贝。我倒是希望快快长大,最好是一觉醒来,我已经上大学了!嗨,听说上大学就自由多了,也没有那么多的作业,也没有班主任成天盯着你,自己管自己,那多快活呀!
嗯,我也想快点长大――
最好是一觉醒来,已经到国外留学了?
嘿嘿!胖叔叔,你怎么猜到的?
嗨,你那点花花肠子,我还不清楚?
你们都异想天开了。哪有天上掉馅饼的?唉,我不想回到小时候,那样太幼稚,小猫小狗似的,没意思。我也不想一下长大,长大了更累啊,我的爸爸妈妈都下岗了,成天愁眉苦脸、起早贪黑的,看到他们那么辛苦,我就想哭。我可不想像他们那样受苦了!
哦,你不想受苦――那你身上穿的可都是名牌服装啊。这钱哪里来的?要是你爸爸和妈妈也不想受苦,不想干活,天上会掉下名牌服装吗?
那我就不长大,不当爸爸!
呵呵,那么你的爸爸也不想当爸爸了,怎么办呢?
哼,不会的,我爸爸对我可好了!我爸爸还说要好好赚钱,让我到国外去读书呢!
别急――现在我们假设,你的爸爸也不想长大了,也不想当爸爸了,没人管你了,你怎么办?
那――我怎么会没有爸爸呢?
噢,你还会有新爸爸?天上还会继续掉馅饼?
哈哈!哈哈!
你们听过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吗?
没听过。胖叔叔你快讲!
从前,在大海边,有一个老渔夫,他有一个好吃懒做的老婆。有一天,老渔夫捕捞了一条金鱼,金鱼说,如果你把我放了,你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渔夫很善良,就把金鱼放了。
哦,我知道了!是普希金的童话诗!后来,那个老太婆非常贪心,先要房子,后来,又想当地主,要好多人伺候她……
后来,她还非常贪心,想当女皇,金鱼虽然很不高兴,但是,因为可怜老渔夫,都答应了。
我也知道!后来,那个老太婆竟然要金鱼伺候她,金鱼发怒了,一下将所有的东西都收回去了。老太婆又回到海边的破房子里,继续补她的破桶……
呵呵,你们都知道哇?
哈哈,胖叔叔,我们早知道啦!
我在幼儿园就读过了。
可是,你们知道那老太婆现在在哪儿吗?
哼,你骗人!那老太婆只是作者虚构的人物,并不存在。
在!
在哪儿?
怎么?你们不知道哇?
不知道。
嗨!那好吃懒做、怕苦怕累的“老太婆”,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啊?!好哇,胖叔叔,你把我们比作那老太婆呀?
你们想长大也好,不想长大也好,说起来,不都是因为怕苦怕累怕承担责任吗?这和那老太婆有什么两样呢?
胖叔叔,你好坏啊,我就是长大了,也不想像你这么胖!
好哇,那我也不想长大,就这个样子,等着你――你可快点儿胖啊!
嗨!不和你比胖了――上学去喽!
胖叔叔语录
“人生三节草,不知哪节好。”其实,人生的不同阶段,既会有艳阳天,也会有暴风雨。与其渴望将来,不如拥抱现在。
天上不会掉馅饼。世界上也没有白吃的午餐。每个人的命运,其实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本期话题:你希望长大吗
希望长大
浙江省温州市第九小学 林 影:我渴望长大,因为长大我就可以看我想看的电视,可以做我想做的事。而我想做的事真的有好多好多……
江西省南昌市青新小学 姚佳慧:我想长大,因为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养大,长大后我一定要用一生回报父母。
湖南省永州市实验小学 杨琳琅:每当我看着妈妈为了我而忙碌时,我会很心痛,真想去帮妈妈,可妈妈却总是说:“你还小,等你长大了再来帮妈妈,好吗?”每当我看着爸爸为了工作而忙活的时候,我真想快快长大,支撑这个家。
湖南省安化县东坪小学 叶小琦:我非常渴望长大,不要父母给我零用钱,而是我给父母零用钱 。
浙江省余姚市实验小学 劳美芳: 奶奶正在包粽子,我跑过去对奶奶说:“奶奶,我也想包粽子,你教我好吗?”“唉,这个多累啊,你还小,找你表姐去玩吧!”我气呼呼地离开了,一边走一边在心里想:你们大人就是小瞧我,不就是因为我小吗?现在,我真想大喊,让全世界的人们都听到:我渴望长大!
辽宁省灯塔市二小 张若溪:当我拖着疲惫的身躯,还在做堆成山的家庭作业时,我渴望长大,像窗外的麻雀一样,拥有自由。
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小学 王惠明:我渴望长大,找一份让自己满意的工作,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穿着自己设计的衣服,可以摆脱升学和考试的压力。
江西省南昌市北湖小学 贾:考虑到做大人的种种好处和做小孩的种种坏处,有时,我真想一夜之间就变成大人,再也不用去上课了,也不用做作业了。
不希望长大
福建省安溪县恒兴小学 张晓贤:长大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要用快乐、天真的童心为代价去换取成熟。我不想长大!
浙江省杭州市文海小学 冯绍华: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小学,我们都有一些非常好的伙伴,如果我们长大,就会离他们而去。我相信同学们也割舍不下这份感情吧!如果我们长大了,就很难再聚到一起了,甚至会越来越陌生。所以我希望和他们一直在一起,把这段友谊一直延续下去,为了这个,我不想长大。
人是自然界中智力。生命力都很强的生物。是的,人是伟大的,应该是快乐的,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感到快乐。
人,快乐吗?也许你会不在意这个幼稚的问题,虽然人有聪明的大脑,强壮的身体,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其实,人是快乐的,也是悲哀的,有那么多事要去做,去学习,去赚钱,去生活……人有什么啊?拼了十几年就为了将来过上好的生活,这拼搏的过程是何等的苦啊!!所谓的好生活实现了,快乐转瞬即失,又不满足于现状,又为新的欲望再拼搏,而人的欲望是不断膨胀地,是很难满足地,《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不是很好的说明吗?有多少人是这样生活的,这样生活是快乐还是不快乐呢?
我有时真的愿意变成除了人之外的其他东西,比如:云。鸟。鱼,之类的。
虽然云会面对大风,随时会散掉。
虽然鸟会面对猎人,随时会死掉。
虽然鱼会面对渔人,随时会被捕掉。
但是,云它洁白过,鸟它歌唱过,鱼它快乐过。
然而,我呢!从小到大锦衣玉食,可是在我的内心里却是苦恼的,天天为了分而学习,为达不到理想的分数而苦恼,不知我的快乐何在?。
坡说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不错。然而,月的阴晴圆缺怎么能和人的悲欢离合相提并论呢?月的阴晴圆缺是地球造成的,是一成不变的,虽然月亮看起来是阴晴圆缺的,我不知它的苦恼何在,而人的悲欢离合里却包含了多少的苦和悲啊,人们只不过是用月的阴晴圆缺来安慰人的悲欢离合罢了。
是的,人世间的苦恼和悲哀是不可否认的,只是我们应如何面对如何战胜,但愿多一些满足,少一些欲望;多一些奉献,少一些索取;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埋怨。来达到更高的思想境界,生活才会有了阳光和快乐!
有一天,当我给小孙子读书时,他突然对我说:“我只喜欢格林。”“噢!真的吗?”我问道,“格林是谁?”他说别的孩子告诉他,格林写的童话很有趣,其他有关格林的情况,他就说不出来多少了。我告诉他说,格林是德国渊博的语言学家和童话家,《灰姑娘》、《大拇指》、《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青蛙王子》、《睡美人》等童话名篇都出自格林之手。随后,我专门前去书店,给我的小孙子买了一本《格林童话全集》。从此,他成了地地道道的格林迷,幸福地畅游在童话王国中。
教育家称,孩子们喜欢那些符合他们的口味,适合他们的年龄段,并且难度适宜的书籍。他们也需要读书多样化,因此专家建议,我们在给孩子读书的时候,可以选择各种类型的读物,如报纸、杂志、广告手册、诗集等等。这样做,我们可以开拓孩子的视野,培养他们广泛的兴趣与爱好。
孩子们还常常不厌其烦地听同一个故事。我把罗伯特·迈克拉斯基笔下的《妙计捕野鸭》不知给孩子们读了多少遍,现在那本书读得装订线都散开了,而每次我给他们读时,他们都是那么饶有兴趣地听着。给孩子重复朗读同一本书,可以增加他们的词汇量,增强他们的记忆,同时帮助他们理解作者的寓意所在。
下面所简要介绍的,是专家建议的选书准则,相信家长们从中会有所收益:
1.婴儿及蹒跚学步的孩子(0~3岁)喜欢简章的图画,以及有关所熟悉事物的故事书。书的外形颜色能够引起小孩子的注意。
2.学龄前儿童(3~6岁)喜欢情节书、传奇故事、诗集,以及有关动物及日常经历的童话集。其中有孩子可以背诵的优美段落的书籍,尤其有用。
3.年幼的读者(6~9岁)喜欢那些讲述他们自己的兴趣与爱好的书籍。给孩子读一些与他们自己开始读的书籍相比,更具挑战性的书籍。
4.大一点的孩子(9~12岁)喜欢幽默、童话、更长的诗词、情节更加紧张曲折的故事,以及像《汤姆叔叔的小屋》之类的经典著作。
曾经,我有一个神一般的保姆,她在我家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
她只喝自己带来的红茶;她必须睡硬板床,柔软的席梦思是万万不行的,因为担心驼背;她每天早晨一定要吃用纯碱而不是发酵粉做的手工馒头;她每个礼拜天必须休息;她还对我的饮食作息严加管束,我在家做的事,得由她把关。
圣诞节前夕,我准备参加闺蜜的年终派对,惴惴不安了好一阵子才打定主意不告诉她,偷偷溜出去。当我化着美美的烟熏妆,穿着小礼服,拎着闪闪的小高跟鞋,猫着腰,企图溜走时,身后响起幽幽的声音:“小李,你这是要到哪儿去?下午3点我要出去,你得留在家里照看宝宝。”
我果断地洗掉了烟熏妆,脱下小礼服,放回小高跟,安安静静守着我的宝宝,成全了阿姨。
你问我为什么要忍?
因为除了她的脾气,她是我见过的最卓越的保姆――她当得起“卓越”这个词。
带孩子对她来说完全是小把戏,除了所有带孩子的基本功,她会抚触会按摩,会拍嗝会治病,宝宝到点就睡醒来就吃,不哭不闹心情良好,她就是一本关于孩子的百科全书。此外,她亲手给我做固元膏,传授我中医知识,了解一切生活里的小窍门,拆洗窗帘、收纳整理、熨烫衣服、烧菜做饭、读书看报……除了不会英语,她的技能和水准简直是国际级的。
她的能力撑得起她的脾气。所以,我心甘情愿、百般佩服地忍了。
能力与愿望要门当户对
今天说起久违的她,是因为我收到一个问题。有朋友问我:“姐,怎么才能生活得更好?比如,让老板给我升职,找到一个收入体面、心胸开阔的男人,拥有一群合意的朋友。”
她的期望可不低呀,简直是一场关于人生的全垒打。所以,我想到了曾经的神级保姆。
当一个人对生活提出要求的时候,生活也会对他提出反向要求。所以,比较现实的做法是,首先反复掂量自己有多大本领去满足生活的要求,考察自己的能力与愿望是否匹配,然后再给出问题的答案。
而清醒、客观地认识自我,是个异常艰难和痛苦的过程。能够坦然面对自我的渺小,承认自己的能力够不上愿望,愿意把目标降低到一个可行的水准,是勇气,也是智慧。
回到那个问题,怎样才能获得美丽人生?怎样才能拥有好职业、好配偶、好朋友?
还记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里渔夫的老太婆吗?她要钱,要大房子,要珠宝,要仆人,要当女王,可是最后,她一无所有――因为她的奢望远远超越了她的本事。
当能力与愿望匹配,所有期许都是正当要求;当能力小于愿望,所有要求便都成了贪婪的妄想。
我和我的神级保姆最终难免一别。
在我的钱包赶不上她的工资增长要求后,我心痛地和她分开,心情之沉重犹如被人棒打的鸳鸯。我深深知道,我没有本事再继续拥有她,我的能力与我的愿望不再匹配,只好放弃。
每年的环球自然日都有不同的年度主题、不同基础的参赛选手以及丰富的参赛素材。经过实践,我总结出参加比赛的三个原则:精选项目、精选选手和精选素材。这三个精选被我们社团的孩子们戏称为老师的“三精宝典”,正是这个宝典,在比赛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精选项目――把握关键,层层选拔
从第二年开始,在组委会公布年度主题后,我们就借助我校的“萤火虫创客信箱”和“红领巾邮箱”,通过海选方式来征集参赛项目方案。
面对成百上千的方案,我们第一轮先删除不符合“自然属性”(环球自然日的要求)内容的方案。第二轮选择与孩子们关注的话题有关的方案,因为我们希望把提出问题的孩子变成“观众”,由参赛选手充当“老师”来为“观众”解答;同时老师也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获取知识的“导航员”,引导学生自己获得知识并传播出去。另外,在选题过程中,我们还坚持做到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引导孩子们选择合适的选题,避免研究难度超出其能力范围。比如《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以课文内容为背景,研究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选题;《蓟县八仙山蝴蝶多样性的研究》是以天津蓟县蝴蝶为内容的选题;《大螃蟹和小水藻》则是研究绿藻的形成和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选题。@些选题不仅易于操作,而且选手在研究过程中能够将各个学科的内容进行整合,在研究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对文化课知识的积累。
精选学生
――合理配组,优化团队
选择好题目,接下来就要进行配组。我们通过日常观察,分析不同孩子的特点,在孩子个人兴趣点的基础上进行组队。有的孩子性格外向,乐于表达;有的孩子性格内向,但是动手能力很强。这两种孩子可以编为一组,互相配合。
比如2015赛季参赛项目《狼没了》的参赛选手孙致勉和他的小伙伴王悦伊,就是这样的一对好搭档。他们一个负责收集资料,一个进行整理归纳;一个进行展板的整体设计,一个完成参展元素的组织编排;一个面对评委侃侃而谈,表达流畅;一个在幕后贡献出精巧的设计,还不时为同伴提供补充说明……两个人默契配合,最终在全球总决赛中获得了一枚银奖。
表演组的队员要求更高一些,不仅要求具有一定的表现力,更要求能通过自己的演绎表达主题。在我们第一次参赛的选手中,郝正毅和王子怡也是一对好搭档。郝正毅在参赛作品《新编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一人分饰四个角色,在短短八分钟里不断变换着形象,把老渔夫的善良、商人的贪婪、海盗的疯狂、乞丐的无助演绎得淋漓尽致。而王子怡饰演的海的女儿,稳稳地控制着故事的进展,在一次又一次的剧情冲突中将故事推向,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内省。他们凭借自己的出色表现,成为环球自然日天津赛区表演组中唯一的金牌获得者。
精选素材――联通四海,优中取优
主题和配组完成后,接下来就是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了。比如,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在网上寻找相关的视频进行学习,连一些日常没有关注或不易获取的资料也不放过。然后从中选择最符合项目需要的内容,来进行项目规划和设计。
为了更好地展示项目背景,我们还想方设法利用网络资源,向有关单位和专业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发出信件请求帮助。例如,2015赛季中的《从海洋到陆地――进化的奇迹》项目,为了获取从鱼类到爬行动物进化过程的资料,我和团队成员先后前往天津自然博物馆、北京古生物博物馆参观学习,获取了不少图片和文字资料。我们还访问了专题网站“泥盆纪时代”,了解这个时期的古生物知识。
胡琛雨在研究鲸的退化过程时遇到了一些问题,于是,我们一起观看关于鲸退化的纪录片,希望借此发现线索。纪录片中的一个关键人物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他就是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古生物专家菲利普・金格里奇。
我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菲利普博士发出了寻求帮助的电子邮件。在焦急的等待之后,我的邮箱终于收到了菲利普博士的回信,他提供了自己最新的研究论文,并欣然允许我们使用其中的文字和图片资料作为参展作品的元素。
关键词 罔然 真我 本我 自我 超我 贪婪 寓言
我是谁?我便是我,这还用问,用得着回答吗?然而,精神分析学家弗罗依德认为有三个我:“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那你又是哪一个我呢?本我是人的潜意识的冲动,原始的本能,动物性的欲求。以自己快乐,而不受任何约束为出发点,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以快乐为原则:自我是现实中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活生生具体的人:超我不是现实中的我,而是受观念形态所支配的理性的我,隐藏在自我背后的我,其存在是道德原则:这现实中的自我。既要受本我动物求的驱使,又要受超我的道德原则所规范,即是说那欲求只能在道德所允许之下才可能满足,因此自我这现实中人常常处于本我和超我的挤压,为所欲为与不可能完全欲所欲为的冲突中,因为超我的道德原则所不允许,这自我无时无刻不在二者挤压中存在,苦恼苦闷焦虑就在所难免,其生存原则是趋利避害,在超我道德原则所允许前提下尽可能满足本我的欲求。如是说来这我就可能有四种回答:是本我?或是超我?抑或是自我?或真我?真我者,没有掩饰,没有伪装,没有扭曲,实实在在的自自然然的自我。而又要不罔然而识其真我的我,这更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人们认为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家蒙田也认为。“人类研究的重点原本在于对人的研究,人应当清醒地认识自己。”认识自我之所以是“最高目标”、“研究的重点”,因为人是世界的主宰,一切认识活动都要以人的智能去完成,而单个的人,我或者自己,便是人的认识的基点,从这基点出发,汇聚起来就成就人类认识的辉煌,智能的海洋,文化的灿烂。那么首先认识自己,才有可能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弗罗依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对人类认识自身是一伟大贡献。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弗氏学说可以与和爱因斯坦相对论相提并论,都是现代文明对人类认识的伟大贡献,一是对哲学人类社会的科学认识,一是对自然科学的理论巨大发现,而弗氏却在人类如何认识自身开辟了新天地,尽管有泛性论的不足。认识自己,就要清楚明白自我,人贵有自知之明,自我有利条件是什么,不利条件是什么。自我定位要准确,不可高,也不可低,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正如俗话所说。“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瓷器活”。从精神心理状态而言,随时随地对人对事则不可罔然迷惑,而应清醒明白,要识其真我,要很好把握自我趋利避害原则,走好本我与超我挤压可能失去平衡的钢丝绳。
明代刘元卿《应谐录》有《僧在》的小故事:一里尹管解。罪僧赴戍,僧故黠。中道夜酒,里尹致沉醉,鼾睡已,取刀髡其首,改绁己缧,反绁尹项而逸。凌晨里尹寤,求僧不得,自摩其首髡,又缧在项,则大诧惊曰:“僧故在是。我今何在耶?”夫人具形宇宙,同罔然不识真我者,岂独里尹乎?
本故事虽小,而刘氏一议,颇富人生哲理,可谓典型,也具普遍性。人生天地间。“具形宇宙”,在迷惑恍惚之际,往往“不识真我”,失却自我,“岂独里尹乎?”无独有偶,季羡林先生讲过类似的德国寓言故事:
有人出门旅行,夜里投宿,旅店人满,只好同一黑人共挤一屋,在他酣睡的时候。黑人偷偷起来,把他的脸用墨抹黑,偷了他的东西溜走了。翌日清晨,他起床时,发现黑人同自己的东西都不见了。于是他大为惊奇。满屋子里左找右找,希望在壁橱柜子找到黑人和自己的东西。正在慌乱的时候。蓦地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影子,脸上黑黑的,他怔住了,自己问自己:“黑人原来在这里,可是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如果像刘元卿那样点评,则应是:夫人具形宇宙,同罔然不识真我者,岂独旅人乎?这里尹和旅人的罔然不识真我笑话似乎在慌乱的一刹那发生,而在前就包含了原因,他俩都丧失应有警觉,麻痹大意,尤其是里尹简直是失职,只求一时痛快,嗜酒如此而“致沉醉”,遭歹人算计,便势在必然。他俩的“本我”欲求基本没有受超我道德原则约束规范,被人陷害又不冷静,惊慌失措,这现实中的自我又怎么能认识清楚?罔然者,迷惑之状也。人处罔然迷惑之中,必然昏昏糊糊,惊惊慌慌,不知自己姓甚名谁,是干什么的,一句话:不识真我。这是可笑又可悲的。
可见,人要认识自己,识其真我,则不可罔然迷惑,而要明明白白清清醒醒。这谈何容易。可罔然而不识真我者却屡见不鲜。造成罔然不识真我的原因种种,其表现形态情况又各不相同。
罔然迷惑与不识真我,和不识真我与罔然迷惑,二者互为因果。要识其真我,则必须清清醒醒,不罔然迷惑:只有清醒明白,而不罔然迷惑,才能认识真我。正确定位自己。人类认识未知的客观世界,都必然是从必然王国走进自由王国,认识研究客体。必须老老实实。认认真真,辛辛苦苦,认识其必然如此的规律,从而把握运用,这便可以“无为而无不为”,迈进自由王国的殿堂。单个的你、我、他也必须如此,否则就会罔然迷惑,不知道究竟自己是谁了。这是从总体认识论而言。造成罔然迷惑心态而无法识其真我,则往往是本我动物求过分过高,欲所欲为,而又不受超我道德原则约束规范,一昧将快乐原则发挥到至极,将贪婪、残暴、专横、自私等等,人性恶放任恣肆,不受任何管束,而现实中的自我又无法操控趋利避害原则,这自然犹如走钢丝绳失去平衡,必然栽下来,不知道自己是谁,究竟是什么东西了,其结果轻则上当出丑,重则丧失人性,违背道德,甚而触犯法律,琅铛入狱,处决亡身。
骄傲自大,自不量力,自私贪婪的本我,会使自我陷入罔然之大泽,不识真我之深渊。寓言是人类智能的珍珠,大抵小巧玲珑,晶莹剔透。颇含丰富的哲理,象征意蕴。将形而上之道以形而下之器见出,虽然说的不过是些动物植物的小故事,人间荒诞的小笑话。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有《鹰、穴鸟和牧人》的故事:一只穴鸟学鹰的样子,扑到公羊的背上抓羊毛,结果被羊毛缠住,让牧人抓住拔光了羽毛。穴鸟显然自不量力,一味要与强者相比,结果招致不幸,为人耻笑。《蚊子和狮子》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一群蚊子打败了强大的狮子,便自以为了不起,忘乎所以,洋洋得意。不可一世,结果却被蛛网粘住,成为蜘蛛的美食。《狗和影子》:狗衔块肉过桥,看见水里的影子。以为是另一只狗也衔着肉:于是放下自己嘴里的肉,跳下桥去,跟影子打架,想抢影子衔的那块肉,结果把自己嘴里那块肉也丢了。这寓意在讽贪。贪婪者反会丢掉自己已得到的东西。钱钟书先生对此还有分析,他说“据说每人需要一面镜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什么东西。不过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镜子:不自知的东西,照了镜子也没有用。――譬如这只衔肉的狗,照镜以何。反害他大叫大闹,空把自己的影子,当作攻击狂吠的对象。”“不自知 的东西”便是不识真我者:“知道自己是什么东西”,便是能识其真我者,何以如此?贪婪迷心则罔然,罔然而不识其真我则如此荒唐可笑。《苍蝇和蛾》说的是苍蝇贪吃蜜罐里的蜂蜜,掉进罐里,为蜜粘住:飞蛾指责苍蝇太笨。嘴馋吃。晚上,飞蛾不住地绕着灯火以眩目的速度飞来飞去,忘乎所以,结果飞入火焰中烧死。自然苍蝇贪吃而罔然不识真我,结果丧命:而飞蛾似有其认识,可只对他人,而不警惕自己,他仍然丢不掉那个贪字,贪光而罔然不识真我,结果与苍蝇无异。印度《五卷书》里有类似的寓言诗《蜜蜂吃花粉》:当那像一团火焰似的太阳,/在那太阳升起的山顶升起,/蜜蜂为了想吃莲花的花粉,,就一头钻进莲花里去,/它没有想,到了黄昏时候,/它会裹在里面出不来。一个人如果只想得到好处,他就忘记了里面还有危机。这一头钻进莲花只想得到好处的蜜蜂,也因贪婪而罔然不识真我,结局与贪吃蜂蜜的蜜蜂一样。俄国诗人普希金的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旨在揭出贪得无厌的可耻可笑的下场。渔夫打到一条金鱼,这金鱼很神,能满足人的要求,渔夫老婆便要这要那。金鱼愤怒了,大海汹涌澎湃,给她的一切东西便荡然无存。金鱼游到大海深处去了。结果老太婆仍坐在破泥棚的门槛上,看着那只破木盆。
贪心还有贪权,也可导致罔然不识真我。鲁迅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描述白蛇娘娘和许仙的爱情故事,并发议论道:法海和尚只管念经,却放下经卷。横来搬是弄非,去捉拿许仙和白娘娘。蛇精白娘娘反抗,一怒之下,弄出个“水满金山寺”,结果玉皇大帝要缉拿法海问罪,法海只好东躲,终于躲藏在蟹壳里,成为一个只有等到螃蟹断种的那一天才可出来的蟹和尚,鲁迅对法海的下场断语是“活该!”这比里尹旅人遭遇更惨,几乎近于被活埋了,鲁迅对于贪权而惹下大祸者的强烈憎恶显而易见。
四
柳宗元的寓言,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又一个罔然不识其真我,而最终丧命的故事,供我们分析思考,从中可得教益。先说《lZ传》。lZ是小动物,却也是贪婪而罔然不识真我丧命的典型。它是善于背负的小虫,在行进中,只要遇见东西,便背在背上,昂首前行,越向前走,背的东西越多,越沉重,即使行走已经非常艰难,仍要拣要背,终于跌倒爬不起来。有人可怜,将它沉重的包袱卸下,然而,只要再行走,却仍不改其本性,还是一路又拣又背而且喜欢攀高处,最后坠地而死。柳宗元为匡正时弊。对此发议论:“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地。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贪婪而又好攀高位之人,皆亦如是,岂有他哉?虽为小寓言,而罔然不识其真我的启示告戒,则让人久久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