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8:53: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地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的内容主要涉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块。由于其内容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性质,所以,其学习既不同于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课程,又与政治、历史等文科课程有较大的区别。如何学好高中地理呢?古人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就是说有个好的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我认为学习高中地理的方法很多,也因人而异,但我认为比较好的方法主要有:培养对地理的兴趣,文理兼容的学法,重视地图,高初中知识有机联系等几个方面。
一、培养兴趣,轻松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习就会成为负担。有了兴趣,学习就成为一种需求,就学得轻松愉快,动力无穷。学习地理,首先就是要培养对地理的兴趣。地理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人生活在环境里,人类离不开环境。地理学科引导我们去认识环境,教我们怎样去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使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地理学科的内涵非常广泛,它不仅包含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科学知识,与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等各门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它那特有的全面分析和思考问题的地理思维方法还对我们学习其它学科大有帮助,使我们在这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也受益匪浅。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很强,它引导我们把身边的世界看得更清楚。宇宙的奥妙,海陆的变迁,气候的异常,资源的开发,工业的合理布
局,农业的因地制宜,人口的合理增长,环境的有效保护等等,都是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生活离不开地理;只要我们联系实际学习就会感觉到地理非常实用且趣味横生;就能培养起对地理的兴趣,学习地理就会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就能够轻松地学好地理。
二、文理交融,学法兼用
在高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因此,学习高中地理就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分别采用理科或文科的学习方法。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三、图文结合,易学好记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变得容易学习,好记好用。例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内容,必须结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图像来学习,才能阐述清楚,理解透彻,遇到相关知识的试题时才能灵活运用,顺利解答,脱离了地图是难以弄懂和解答这类问题的。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地球运动”,“大气分层,,“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国家位置,,“铁路干线,,“工业中心,……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看图太费时间,不如看书来得快。殊不知落实到图上的知识印象深刻,经久难忘,便于运用。图文结合实际耗时并不多,效果却很明显。我们学习地理,应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图”,定能事半功倍.
四、知识联系,融会贯通
我们知道,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因此,具备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己经淡忘,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复习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识。一是可以抽点时间浏览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图知识、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中国分区地理等内容,加深这些基础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当涉及初中知识时,及时查找区域地图或复习初中相关内容,注意高初中知识的有机联系,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例如,在高中地理中“海陆热力差异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的内容,就涉及到初中的海陆分布、印度、蒙古、西伯利业、夏威夷等具体地方,及时复习熟悉这些地方,才能较好地掌握相关的大气活动中心的位置、范围及其移动和影响等内容。在“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一节,需要密切联系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南非、日本、南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初中地理知识,才能学好这一节内容。
以上的几个方法都是我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比较好的学习方法,希望能给同学们一些帮助,让我们大家一块把地理这门课程学好。
一、高中地理的专题复习教学现状
一般来说,在高考地理科目的复习过程中,教师通常会采用三轮复习法,并且在复习时侧重对学生学科能力的提升与知识应用的强化。目前,大部分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专题复习时盲目采用题海战术,复习过程存在缺乏新意、对知识要点缺乏提炼与加工、学生死记硬背知识要点等问题。这种专题复习方式会导致学生无法理清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无法灵活迁移知识,进而在答题过程中难以调用所学知识对地理问题进行快速、准确的解答。
二、高中地理的专题复习措施
钊对上述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解决措施。
1.给学生发学案,引导学生课前自学,笔者在上课前就告知学生本节课的复习目标,以此让学生对每节课所复习的内容都有所了解,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复习,从而提高课堂复习效率。教师可以将复习目标以学案的方式整理m来,发给学生。在设计学案时,教师要适当留一些空白,其目的是给学生提供记录自己认识、见解、疑惑的空间,使学生在阅读学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与体系。
2.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对问题进行精讲。在对学生阅读学案时存在的疑点和难点进行汇总后,教师可在课堂上将统计结果展示出来,鼓励和组织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共同解决疑难问题。在组织学生进行自主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提供自由探究与交流的机会,还要把握课堂节奏,敦促问题的解决。通常情况下,课堂讨论应该是先由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再由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教师在其中只是起主持、引导的作用。但是,由于专题复习突出系统性,讨论中可能会涉及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讨论问题,并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了解他们知识掌握的薄弱之处或者思维的盲区,然后有针对性地精讲问题,同时对问题进行合理的拓展。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破题思路,以保证学生切实提高解题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复习课上还要为学生留出自主练习的时间,以巩固复习效果。
3.合理预测高考试题的命制方向。除了课前的自学与课中的讨论、精讲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分析考试说明、考试大纲以及近年来的高考试题,预测高考地理试卷中可能会出现哪种试题,让学生大致了解即将到来的高考会以何种方式考查地理知识,以及可能考查哪些内容,以此引导学生把握高考的命题趋势,从而使复习效率得到提高。例如,“工业的区位因素”这一专题的知识,几乎每年都会在高考试卷中以综合题的方式出现。所以,考查这部分知识的题目通常是先给出一些材料,之后再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分析问题。
三、高中地理的专题复习策略
高中地理的专题复习不光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而且需要教师合理规划复习策略。教师在开展专题复习教学前不仅需要对复习的内容进行整合,而且还要尽可能地设计一些开放性与探究性较强的试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精神以及研究性学习习惯。此外,教师还要改变学生在传统教学方式中被动学习的状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主动研究,使其由被动转为主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能力的目的。
关于地理素养的培养,很多程度上和素质教育是密切相关的,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必然要经历一个复杂的由宏观到微观的过程,否则,素质教育将流于形式。而地理素养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促成的,是一个复杂长期的任务,下面我只想结合多年从事高中地理教学中自己的一些体会,从地理人文素养上简单的谈论一些自己的看法。说到这我不由得想起在一次高三培训会上一名专家级的一线教师说的一句话,至今我仍深有体会,他说:“要培养学生做高级秘书”,正是这句话让我想到了地理素养,想到了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学生比较欠缺的人文方面的东西,地理学科涵盖的面很广,可以说涉及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有时候只有一些死知识是不能很好的应对千变万化的题型,也不能从根本上掌握方法,我们要做的是具备一定技能素养,以不变应万变。有关人文素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
一、 人文精神的培养
地理学科中的人文精神是指有关“人对自然的基本态度”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全球意识、“尊重自然、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人口道德”意识、“资源道德”意识、“环境道德”意识、国家意识、地理美等内容。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要形成一定的正确的观念,这样才能真正的从心里理解地理,从而达到真正作为一门鲜活的学科去学习。
二、社会生活中的培养
在生活中注意地理也是一项很重要的素养的培养,一般同学们每天忙忙碌碌,两耳不闻窗外事有时候似乎远离了生活,其实这对地理学习是很不利的,因为地理学的就是我们的社会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同学们应该在生活中多注意身边发生的事情,不论是国家大事,还是周围的小事,都要仔细留心,养成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用地理的角度去探讨的好习惯,比如突然暴雪,岛屿之争的原因,蔬菜涨价包含的地理因素是什么等等,这样的例子真的无数个,都鲜活的在我们生活中,而其中可以说大多和地理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的,而这样的素养积累对地理学习的作用可是非常大的,经常见到题目中有关生活经验方面的内容学生就会丢分,还记得一年北京的高考题不少同学就想不到给牲畜准备草料,答案要点上明显缺失这一点,还有一年的高考题问到种植药材优势,同学能想起民间传统偏方的就不多,所以可以看出在生活中注意培养地理学习的素养是十分重要的。
三、 杂家的培养
地理是文科这需要学生有丰富的综合知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知识素质对地理学习绝对是有很大帮助的,现在都说学科整合其实地理更需要方方面面的知识积累,主要就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一定不要死学,把每一科独立起来,每科有每科的特点和知识体系是对的,但在头脑中时刻应该有普遍联系这根弦,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很杂,在地理学习上就能触类旁通,能准确分析判断题目的思路,所以让学生平时多注意各种知识积累很重要。
四、 做一个善解人意的好“秘书”
这就是我提到的那个教室说的,要把学生培养成“高级秘书”,当然这是一个比喻,但这也恰当的说出了学生在做题当中的一个大问题,有很多题目其实语言提示很明显,可有的同学就是不好抓住问题的关键,不能体会到题目设置的目的,要考的内容,就如同做秘书不能了解领导的意图一样,那样只能是事倍功半做不好事情的,所以要逐渐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分析题目的关键,把我好重要的字词句,不仅做一个好学生,还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考生,这样才能在做题时稳扎稳打取得应有的好成绩。
关键词:新课程;地理高考;地理图表;地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9-0043-02
在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背景下,高考试题呈现基础性、综合性、开放性和时代性的特点,试题命制由知识立意为主逐步向能力和学科素养立意转变,注重与社会实践密切结合,凸显学习生活中有用地理的新理念[1,2]。备考过程中学生存在地理概念、规律和特征理解不清、区域定位不准、读图析图能力较差、复习脱离教材、不注重知识结构化等问题,致使复习效率低、成绩不理想和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此,笔者提出提高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六点建议。
一、梳理知识,查漏补缺
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丰富和完善知识体系的过程,如何才能做到构建知识框架,梳理知识脉络,查漏补缺呢?首先要养成记笔记的良好习惯。知识网络应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梳理各地理要素与资源开发、环境整治、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制约关系,并不断积累、总结、提升,才能形成地理环境整体性观念,达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目的[3]。如描述气温高低特征——热、温、寒,表述降水多少特征——干、湿;对各种气候特征描述,如热带雨林气候——终年热湿,热带草原气候——夏季湿热、冬季干热,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湿热、冬季干冷,地中海气候——夏季热干、冬季温湿,这些实质上是对气候要素特征进行的重新组合。
其次,建议建立错题笔记本,内容包括错题、错因、纠错、感悟,形式多样,适合自己。学生虽会背教材上知识点,但不能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能宏观把握知识体系,不会灵活运用知识、迁移知识。记录一些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地理现象和规律,如同纬度具有相同的昼夜长短(不考虑地形),赤道上始终昼夜等分(不考虑云层反射、散射),南北半球季节相反(仅限于中纬度),暖流一般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夏季索马里寒流除外),暖流流经海区盐度上升(日本暖流由于海水混合,盐度却下降)等。易错点平时要注意整理积累,纠错本要经常翻阅,温故知新,并定期归类整理,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突出主干,培养能力
主干知识为考试永恒中心。对地理主干知识进行归类,主要有:①影响因素类。如太阳辐射、气候、海水温度和盐度、地震烈度等因素;②区位因素类。如工农业、人口分布、城市分布和人口迁移等区位因素,如农业区位考虑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和人为因素(劳动力、科技、机械、市场、政策、交通等);③措施和意义类。如荒漠化、水土流失、盐渍化和雨林等环境问题防治措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作用和意义。
能力考查是不变的主题。综合性、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特性,分析问题要善于从地理要素角度进行逐个剖析和比较,对比分析区域特征和差异[4]。如人文地理试题创设情景新颖,开放性强,突出考查学生的图表解读技能、文字材料分析技能,考查归纳综合能力、反思与评价能力、运用学科术语进行表述能力。因此,建议学生复习时能牢记案例,如美国硅谷、意大利工业小区、德国鲁尔区等发展区位条件,做题时结合新材料、新情景和区域特征,具备知识迁移能力。
三、图文结合,活用图表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知识的最重要的手段和工具。区域地图是地理综合试题和空间思维的载体,各式各样的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和有用信息,“题题有图,无图不成题”成为地理学科的特色。读图、识图、析图并从图表中准确获取有用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分析、比较、综合,运用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揭示地理事物、现象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把握事物空间变化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进行科学表述,成为考试能力的基本要求[5]。
建议:①掌握读图的基本步骤。如等值线图要“五读一分析”,即读数值范围、读极值、读疏密程度、读弯曲方向、读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分析成因;②识记常见的图表,强化图图、图文转换训练,加强以图示文,以文释图能力培养。如通过变换横纵坐标,局部图转化为全局图,达到化陌生知识为熟悉、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③重视区域空间定位,建构心理地图。学生要求经常翻阅地图册,把相关的地理规律、原理、知识落实到图上,利用绘制简图的方式进行巩固,逐步培养空间概念、空间定位和空间思维能力,做到心中有“中国”、有“世界”。
四、文理交融,学法兼用
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空间性特征显著,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有文科的形象性与灵活性,文理交融[6]。自然地理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学习时首先要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其次,学会简单运算,如区时、地方时、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等值线等;再次,理解地理过程,进行推理判断,如晨昏圈摆动、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太阳视运动、水循环过程、大气受热过程、流水侵蚀和堆积地貌发育过程、滑坡和泥石流形成过程等。如流水地貌发育过程经历了幼年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在不同阶段发育典型V型谷、U型谷、宽浅槽型谷。
地理学科中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6]。人文地理学习侧重于理论知识学习(如地租理论、中心地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点轴发展理论、产品周期理论、梯度转移理论等)和观点、方法(辩证分析、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统一等)的运用,并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如青藏铁路、宜万铁路等工程建设的意义,从自然、经济、社会、政治等角度正反两方面考虑。区域地理侧重分析区域及其发展问题,这就要求从自然环境特征入手,分析区域发展优势条件和限制因素;从区域人类活动(人口、产业活动等)入手,分析区域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求可持续发展对策。
五、关注热点,轻松备考
地理高考试题选题新颖,贴近生活,突出地理学科特色,具有基础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的特点。试题以当前社会焦点问题和热点区域为载体,如重要资源分布区、重大环境问题发生地区、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地区、重大国际、中外关系焦点地区、地理科考区域等,侧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知识迁移、分析综合能力,注重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凸显学习生活中有用地理的基本理念。
高考试题在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重大问题的同时,更注重考查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阐释、评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引导、启发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7]。热点区域主要有:地缘政治敏感区(中东北非、印度半岛、朝鲜半岛)、自然灾害多发区(中国鄱阳湖干旱、日本地震和海啸)、生态环境破坏区(非洲和中亚草场退化、墨西哥湾石油泄漏)、可持续发展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喀什经济特区等)。因此备考时要注重联系实际,尽可能把地理原理、规律与当前的热点问题或热点区域联系起来,注重知识迁移,提高空间思维、逻辑推理和综合分析能力,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提出创新的见解。
六、掌握技巧,沉着应试
解题的技巧、方法和思路多变。如选择题解题思路,首先,要快速读题。地理的题目都是一个情境有三四个小问题,这就要求在审题时,把主题干和分题干都要读清楚;其次,寻找关键词。如季节、时间、变化等;最后,结合图表和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寻求答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采用如直选法、排除法、图解法、巧算法、逆向思维等方法。文综(II卷)简单题还要重视审清题干、规范作答、条理清晰、科学表达、卷面整洁等,争取高分[8]。
有人说良好的心态是考试成功的一半。因此,考试时要调整心态,发扬沉着、冷静的心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考试中去。如何调整好心态,概括为十六个字:强化信心,优化情绪,进入状态,充分发挥。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考生要能给自己把把脉,认真细致的复习,做到有的放矢,夯实双基,突出主干,查漏补缺,提高能力,轻松备考!
参考文献:
[1]孙 力.新课标高考地理试题的价值追求及教学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10:5~30.
[2]蒋江来. 2007年高考备考策略[J].地理教育,2007,(2):36~37.
[3]裴 亮,郭迎霞.水滴石穿 绳锯木断——浅谈高中地理学习方法[J].地理教育,2005(5):72~73.
[4]薛建宇.成人高考地理学科考生思维障碍剖析[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3,(4):24~26.
[5]张家辉,徐宝芳.2010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12):96~98.
[6]孙为民.高中地理学习方略[J].地理教育,2004,(5):65~66.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思维导图;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地理课程内容复杂,知识点众多,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较高要求[1]。思维导图这一新时展中衍生而来的新型教学工具,可作为直观地辅助学工具,为教学服务。教师在教学中又该如何应用思维导图,这是值得每位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属于新颖教学模式,是在完成各项教学目标基础上,对教材内容分解、整合,并通过直观而形象的图像将之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不断构建相关知识体系,形成初始知识框架,并逐步将有关、必要内容补充进来,最终形成的完整教学构图。思维导图这一新型教学方法表达直观、展示效果优良、适应性强,将之用于高中地理教学,可提高教学效果,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并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知识的信息量较大,知识结构比较复杂,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利用思维导图教学可以为学生直观地展示地理知识,并可借助符号、图形和颜色将这些知识串联起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通过思维导图教学,可以一改传统教学中沉闷、呆板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注意力更加集中。
(二)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高中地理知识是复杂而抽象的,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思维导图教学可将各种抽象知识整合成一个直观的体系,让学生直接观察,缕清知识脉络,增进其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并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与理解能力,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三)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思维导图教学可使学生养成自主思考意识,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总结、归纳高中地理教材内容,并在掌握思维导图应用方法之后,自己也可绘制思维导图,实现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良好衔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另外,学生一旦掌握这一方法,还可将之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让学生终身受益。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一)思维导图在课前预习中的应用
高中地理内容信息量较大,需要学生在课前做好提前预习。课前预习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在学生课前预习期间,提供有针对性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对课堂内容形成粗略知识概括。如在必修三第二章的第一节中,结合西北地区来谈荒漠化防治,教师可为学生制作我国西北荒漠化现状、荒漠化防治的思维导图,并和上一章中地理环境、区域发展等衔接起来,帮助学生更好的融会贯通。
(二)思维导图在课堂中的应用
教师在新一节课的课堂导入中,可将本节课中关键词和学生疑问作为思维导图中枝干,这样不仅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进行检查,还可以了解学生在本节课中待解决的问题。然后教师可结合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授课,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如进行“城市空间结构”教学时,课堂导入环节,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城市空间结构”中相关概念、特点与外延的了解程度,以这些内容为主干来制作思维导图的第一层次。课堂中心环节,教师给学生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带领学生画出思维导图的第二层次。课堂教学最终环节,教师让学生厘清工业、农业、交通与城市的关系,并将此作为思维导图的第三个层次,最终将本节课中的知识点在思维导图中完全体现。
关键词:“互联网+”;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现状;策略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高效课堂进行构建,需要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形成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自主学习,促进地理教学的高效实施。
一、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现状
在地理课程中对信息技术进行引入,可以形成趣味性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通过新的教学形式进行地理学习,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能力。但是,在现阶段的地理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状况,影响了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在不断的教学中进行改革和完善。
(一)在地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要组织者,也是学生进行地理知识学习的传授者。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要教师对策略进行制定和创新。不过,在如今的地理教学中,有些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没有根据“互联网+”的发展进行更新改革,依然是以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法为主,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教学。学生也只是对地理知识进行记忆,即使是对信息技术进行应用,也仅仅是将课本中的文字转换到屏幕上,没有起到有效的教学作用。
(二)在地理教学中教师缺乏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积极性
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信息技术逐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都应用了信息技术,但是,在如今的教学中,有很多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薄弱,了解了信息技术的各种作用,但是没有将信息技术与自己的地理学习进行融合,不愿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不高。
二、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加强教师重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实现对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加强教师对信息技术的重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重要作用,积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改革,提高教学的质量。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结合信息技术,将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形成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搜集各种教学资源,扩展学生的地理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二)创设课堂情境,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对信息技术进行应用,要结合教学的内容,创设地理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将各种地理文字信息转化成立体图画,从而让学生能够从直观的角度进行学习和观察,将复杂的、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地理课堂活动,对地理知识形成一个清晰的印象,实现对学生的地理教学。例如,在学习湘教版高中地理一年级“地球的宇宙环境”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教学要求,对课件进行制作,将课文中关于宇宙的各种知识转化成动画的形式,通过课堂屏幕进行展示。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形象的动画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促使学生对自己生存的地球形成一个感性的认识。
(三)结合信息技术,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在高中地理课程中,有很多关于自然、人文、世界的地理知识,单纯的进行知识教学,让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学习有极大的困难,不容易让学生理解,仅仅依靠文字的传授,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课本中的知识在课堂上进行系统化和动态化的展示,形成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这一节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将太阳与地球的关系进行动态的展示,让学生能够摆脱过去书本化的教学模式,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积极与教师进行沟通分析,促进良好氛围的养成,实现对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要紧紧扣住这三个维度。
一、知识与技能维度中的地理素养
地理知识是形成地理素养的基础,是地理能力、地理方法和地理品质的基本载体。地理科学知识指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的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地理术语、地理概念、地理现象、地理空间分布、地理过程、地理因果关系、地理特征、地理规律等。
地理技能是学习地理知识与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习地理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地理技能的掌握离不开地理知识,地理知识的掌握反过来又促进地理技能的运用。新课标中对地理技能素养的培养有明确要求,如“运用教具或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解释昼夜更替与四季形成的原因”;“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等。因此,地理教师要认真研读地理课程标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地理技能素养。如,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自制多媒体课件来演示一些地理现象,引导学生绘图表示某些地理过程(如大气受热过程),并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维度中的地理素养
新课程倡导“主动、合作、探究”与体验性学习;鼓励师生合作并通过教材去联系和探究身边的、时代的、发生发展的实际问题和更为广阔的未知领域。因此,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应时刻注意地理素养的培养、具有地理特征的课堂导入、地理的思维分析问题、地理规律的总结等等,地理的课堂应该与地理学科跨科学、人文以及技术领域的特征相吻合。学习方法不拘一格,“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和“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教师要为这样的学习过程创设条件与空间,学习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师生共同开发地理课程,引导合作、探究学习。利用教材并结合乡土、校本课程,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探究。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不能离开教师的指导,因此在探究教学中,教师要充当好导演的角色,培养自主学习的素养,确保探究活动有效。如,教师可以把重要的环节以多媒体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各种感官全面调动的基础上积极动脑,主动探究,优化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中的地理素养
高中地理课程体系中,不管是选修还是必修课程,都是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并以人地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同时以此为主线编写教材,课后活动也有很多关于人们对现有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的一些看法和论点。这些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人口、资源、环境、区域发展等,弘扬科学及人文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这方面地理素养培养与提高,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学会深入分析问题,全面看待社会现象,提高自己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培养学生自然和人文地理素养。
课程标准对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目标包括地理学习态度、热爱祖国与家乡、全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等四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发校本、地方课程资源,通过学习,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充分运用课程中关于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观的内容,在教学中要采用不同观点加以比较和判断、反思行为,鼓励学生参与协调人与环境关系的活动。从而使学生能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珍爱地球,善待环境,协调好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实施的目的不单纯是地理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学生终身发展的地理素养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提高,培养开拓创新的能力,全面有效地达成地理课程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具备的素养的目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广泛实施,广大教师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有效性并非单指教给了学生多少知识,还指学生学得好不好。教学效率的高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教师备课、作业设计、教学方法等。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教师追求的永恒主题,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联系学生实际,合理运用新型教学理念,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高效课堂;教学效果;能力培养
一、备课的高效性
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就是备课的低效性。虽然广大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认真研究教材,但他们还是不能脱离教材,照搬现成的教案,甚至有的教师为了应付检查,借用别人的教学设计,自己都不明确教学目标,也没有选择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一旦遇到突发事件没有能力去机智应变。因此,要构建高效课堂,教师要高效备课。备课不是简单地写写教案,而是吃透教材和课标,找准教学的重难点,并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而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认真研究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对教材的理解主要包括研究课程标准、理解教学内容、掌握教学结构等,通常还要参照其它课辅资料,以充实教学内容,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教师只有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才能把课上好,因为作为教师先要明白教给学生什么,让学生学到什么,才能实现高效课堂。
(二)充分了解学生实际,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了解班风和学风,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思想状况、认知水平、已有经验、学习习惯等。教师不仅要在认真研究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传授学生知识,促进学生能力和品德的发展,还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选择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课堂的高效性
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人,他们主要是从课堂上获取新知识,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根据教学实际,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把课堂打造成学生快乐学习的乐园,让学生轻松、愉快、有序地学习和探究,进而感悟道理,启迪智慧,体验情感,培养能力。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应成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平台。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注重传递信息,应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让学生自主支配学习时间,设计有探究价值或者挑战性的问题,把教和学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减少对学生的限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退居次席的同时,还要体现自己的主导性,让教学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下去,这样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会好。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些地理知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就能获得和掌握,如果教师还是滔滔不绝地给学生讲解,课堂教学对学生就失去了吸引力。为此,教师要有效地巧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学习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讨论探究,进而找到正确的答案。另外,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关系,就会让学生愿意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般情况下,学生喜欢老师,他们就会喜欢老师所教的科目,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
(三)课堂流程设计应合理、科学课堂教学环节相互联系,而且有先有后,各个教学环节可以提前预设。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情况是随时生成,不可预设的。因此,教师在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时,也要预设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便于采取巧妙的应急措施,使课堂教学向正确的方向推进。
三、作业的高效性
(一)精心布置作业高效的课堂作业设计是指保证作业的质量。教师在设置作业的时候,应围绕教学目标进行选编,练习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就感。只有保证质量和准确率的前提下,学生的作业才是有效的。那些为了应付教师检查而进行的练习,教师设计再努力,对学生来说也是徒劳的。
(二)设置的作业要有层次性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作业的布置要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不能用统一的作业要求来为难一部分学生,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让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收获。因此,课堂作业的布置要有梯度,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充分发展,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四、反思的高效性
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善于进行课堂反思。教师每讲一节课,每讲完一个单元,都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教学设计等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克服不足,发扬优点,日积月累,教师的专业水平就能得到有效提升,只有这样才能胜任当前的教育工作,课堂教学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地理学科和生活息息相关,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必须要有一颗炙热的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每一位教师深思。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有多种,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并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为学生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使学生形成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努力构建地理高效课堂,推动地理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娟.彰显新课程理念全面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成效[J].文理导航:中旬,2011(2).
[2]谈福成.谈新课程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J].考试:教研,2011(2).
[3]景春华.浅议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优化[J].新课程:教师,2010(10).
[4]莫涛.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学习:下,2011(3).
[5]王范文.论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的改变[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6).
关键词:高中地理;比较法;合作;兴趣;效率
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颁布与实施,高中地理教学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及应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也是当前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标准的基本理念。而高中地理比较法是一种简单明了,对比性很强的教学方法。其主要教学核心是对知识概念的梳理和整合,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书本知识内容,拓宽学生的地理知识面。至此,本文就依据高中地理课程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教学标准,将地理比较法合理地应用于高中地理所要注意的问题中,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1.地理比较法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高中地理是一门逻辑性、综合性、多样性、复杂性、区域性较强的自然学科。要让学生全面了解地理学知识就要全面地对地理概念进行总结整合,有效地引入地理比较教学方法就十分重要。介于高中地理学科内容知识的多样性,地理比较法也十分多样化,包括类比法、借比法、纵比法、中心内容比较法、横比法和综合比较法六大类。这几种比较法可以很好地将地理知识进行梳理整合,简单明了地展示给学生。各种地理比较法应用于高中地理中的数据统计比例如表所示。
而多样性的地理比较方法可以将两种不同的地理概念知识之间的相关性与区别性很好表示出来,并在日常教学中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强调。将生活中的实例更合理地引入到课堂中,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熟练地将地理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分析生活中地理现象。同时,这种引入多素材、多资源的对比教学方法还可以拓宽学生的地理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地理比较法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1)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模式。单一的教学模式必然会增加课堂的枯燥性,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即使地理比较教学方法有很多优点,但是也有它的局限性。因此,在应用地理比较法时就要灵活地结合其他地理逻辑方法,增加教学模式的多元性,提高地理课堂的趣味性。
例如,我们学习高中地理(鲁教版)“水圈和水循环”课时,教师可以借助书本知识对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进行讲解。然后引入世界四大渔场的分布,进而让学生总结洋流对渔场的影响。那么,教师就可以借助地理比较方法,对世界四大渔场的分布进行分析。然后将四大渔场的地理所在图进行对比分析可知: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秘鲁渔场的地理位置分别在东格陵兰寒流和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处、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处、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秘鲁寒流的上升补偿流处。这种比较方法就可以直观地再现这几大渔场的共性,进而总结出四大渔场的分布特征和洋流的关系,得出洋流对海洋产业的影响规律。但是,仅仅借助比较法将各种渔场的地理特征进行分析还不能全面地再现其规律。结合多媒体教学方法和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再现各种渔场的地理特征环境。然后围绕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这样可以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围绕学生认知特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知道,高中生已经接近成年,有自己的判断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在展开教学互动时,要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教学知识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展示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课时,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方法比较教学时,学生可能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对比我国很多地区的环境破坏程度。但是,很多城市的学生对于环境的破坏意识不强。他们大多时候都在城市生活,对于水资源及土地环境的泛滥砍伐意识不够强烈。而农村的孩子对于环境的破坏意识更强。因为当前农村很多地区存在乱砍、土地资源荒废、河流污染的现象,对农畜牧及人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所以,教师就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借助多媒体的形式,结合具体的数据图表直观地将环境破坏前后的影响展示给学生,并对学生进行交叉分组,认知水平均衡。这样更加有助于学生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也能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拓宽学生的地理知识面。
3.总结
综上可知,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指出高中地理教学要“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及应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应结合高中地理学科特点,引入地理比较法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模式设计推广;围绕学生认知特点来展开教学。
参考文献:
[1]杨宗军.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3).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比较法;应用要点
引言
高中地理作为高中阶段的主要学科,直接影响到学生高考成绩,也与学生日常生活存在紧密联系。通过地理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各地自然风光、地貌地形及风土人情等,更好的掌握自然规律。新课程改革下诞生出很多教学方法,其中地理比较法就是常见的一种,利用对比加深学生理解与记忆,具有教学推广价值。
1.高中地理教学概述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相互关系的专业科学,其本身具有、地域性及开放性的特点,初中地理知识的主要特点就是基础性与综合性。与初中地理相比较,高中地理主要为强化提高,如果没有掌握地理简单与基础地理知识,到了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增加,需要理性思考与分析地理事物与地理问题。高中生学习中主要强化记忆与掌握地理基础知识。高中地理教学中,除了关注教学内容外,还要关注学生,正确认识与掌握高中生地理学习心理特点,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地理认知心理存在年龄维度上的发展序列,这种序列不稳定、处于动态,随着年龄增长出现规律性变化,但本身又是相对稳定,主要表现为某一年龄段学生认知品质相近。这就造成不同年龄对地理学习兴趣、能力等存在差异。
2.地理比较法种类分析
高中地理学习中比较法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际中比较法种类较多,笔者简单分析其中常见的几种。
2.1类别比较
类别比较法又分成同类比较与异类比较两种。比如讲解气象、天气与气候时,教师可以比较我国统一经度的地域,可以对比长江三角地域与东北平原地域。相同经度条件下,学生对比两个地域地理条件与其他相关因素,通过对比了解两者异同点,最终形成直观具体的记忆,强化记忆与理解。
2.2概念比较
地理概念相对抽象且复杂,学生很容易忘记或记混知识。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地理教师可以对比相近地理概念,从其中找寻不同点,加深印象与记忆。比如气候知识点学习时,教师对比温带季风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学生对比发现不同点,构建完整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认识。
2.3专题比较
地理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教学知识体系。教师利用专题教学开展教学,帮助学生分析、理解与记忆相关知识点。比如,农业类型知识点分析,对比水稻种植与牧场放牧业的地域类型、气候条件与地形等,将其以图表形式表现出来。
2.4图表比较
图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一个教学元素,教师可以利用图表让学生更加具体、直观的理解地理知识。例如,在对学生讲解农业区位知识时,在教材编写时编写人可以适当加入青藏高原和长江三角洲两个地区的地理数据或者图片。根据图表上的信息,教师和学生就可利用这些信息一起对这两者区位条件进行比较,总结出个地区适合耕种的农作物品种。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将内容相近的几个专题利用专题比较法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教学,利用丰富多彩的图表直观的将地理教学内容展示出来,更加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提高教学效率。
3.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比较法的应用
上述部分笔者简单分析地理比较法的常用类型,接下来笔者主要分析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需要注意的问题。
3.1灵活使用地理比较法
地理比较法使用过程中不要局限与某种形势,而是依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活跃课堂氛围。地理课堂上教师利用列表、绘图、分层等形式进行比较,教师提前做好备课,选择合适的比较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地图与表格学生不但可以准确感受地理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地图本身蕴含着大量地理知识,学生仔细观察地图标识依据教材讲解,更好吸引教材知识。地图中不仅有自然环境内容,还有人文环境的挂图及填充图。
3.2引导学生使用比较法
地理教学中引入地理比较法具有现实意义,但不能局限于让教师使用,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学习与掌握地理比较法,养成相关学习意识与习惯。地理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比较法的作用。比如气候教学中利用概念比较法引导学生掌握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差异,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教师提出问题‘是否掌握两种气候类型的特点’,绝大部分学生会给出肯定的答案,整个过程中也会明白比较法的优势,内心更加愿意掌握这种新型的学习方法。
3.3比较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使用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明确一点—课堂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推动和支持。因此,教师在利用高中地理教学比较法进行教学时,应开展思路,充分结合其他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来达到支撑地理比较法的目的,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成几个小团队,来提高课堂上地理比较法的教学效率,利用团队的力量使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讨论和借鉴,加深对比和参照,使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课本的知识点和异同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结语
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地理比较法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这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高中生的思维特征,对比两个相似事物的异同点,加深学生理解与记忆,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充分理解这种新型教学方法,合理使用此教学方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薇.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对话教学法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6(39):11.
[2]刘文彪.中学地理微课的优化设计[J].课程教学研究,2017(01):23-24.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 干扰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学习需要多门学科的配合。由于地理科目的自身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等多方面原因,使得地理课成为了一门难度较大的科目。教师在教学中也面临着诸多干扰因素。分析与探讨高中地理教学干扰因素,提升地理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中地理教学特殊性
地理学科有两个显著特征:其一为综合性,地理环境具体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等所系统构成,其是地球各自然要素以及人文要素等结合所产生的复杂系统,其是一门兼具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其次有着地域性特征,地理学科除了研究分析地理事物空间结构等特征,也重视对地理事物空间变化规律等的揭示。总体来看,地理学科对于教学有着较高的要求。而就高中地理教学现状来看,许多教师面临着教学效率低下的困境,教学实践存在诸多因素干扰。深究其原因,与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教师教学模式单一等都有着直接的联系。
二、高中地理教学干扰因素
1.学生因素
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后,由于自身认识等因素的影响,潜意思地产生地理是一门副科的错误认知,对于地理学习缺乏足够动力。并且高中地理的立体思维性强。其次,由于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目前我国许多高中教学都以高考为中心,教学实践忽略了知识的综合应用。地理、历史等科目的多为照本宣科,死记硬背。长此以往,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
2.教师因素
因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高中地理教学都是以课堂授课为主,采用“题海战术”以及“灌输式”教学法,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中生使用互联网越来越频繁,其获取地理知识的途径也更为多元化,再加上高中生处在自我意识发展以及求知欲强的关键阶段,这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教学内容来看,高中地理教材受篇幅与表现形式的制约,其所蕴含的教学信息难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少数教师就教材讲教材,使得教学内容枯燥,教学信息丰富性与生动性不足。此外,教师在落实教学目标方面,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以及能力培养,通常忽视了每一个章节在地理整体知识系统中的具体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理教学深度。
三、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对策
1.优化教学理念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应当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通过地理问题探究,构建知识结构并内化为自身的知识与能力。同时,高中地理课程中有许多规律性知识体系,例如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降水空间分布规律、地质演变规律等。教师将这些规律进行提炼与总结,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也能够提升其思维水平与归纳总结能力。
2.把握内容重点与趣点
地理教师课前应当进行细致的备课,明确教学内容重点,设计教学去电,引起学生对地理内容学习的兴趣,主动思考与讨论。教学中教师可有的放矢提出一些思维创造性、自主探究性问题,让学生自主联想思考。如在教学“世界气候”的知识点时,可向学生引用历史典故“诸葛亮巧借东风”,让学生将自己当做“诸葛亮”,想象自己能够凭什么因素与条件“借来东风”,引导学生大胆思考,积极讨论与发言,通过交流与总结得出各种不同的答案。如此以来,自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够培养培养地理思维。
3.丰富教学方法
教学中可加强互动,采取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以及问题分析处理能力,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例如在教学“人口合理容量”知识点时,将学生进行适当分组,以小组为单位查找资料,对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资源影响展开调查分析,实施合作探究式学习。其次也应当注重加强实践活动。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每节的课后实践活动组织教学,设计一些贴近生活、实践趣味性强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让学生在实地调查、观测活动等实践活动中学习地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
4.完善教学评价
针对不同教学目标,教师需在教学中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模式,例如撰写地理小论文、汇报总结、实践调查等。同时教学评价需重视“过程性评价”,日常教学中,可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巩固与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但能够提升评价效果,也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次需注重对学生地理技能形成运用性评价,其主要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地理知识应用能力,促进学生更深入地掌握地理知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针对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的干扰因素,广大地理教师应当深入剖析,分析学生地理学习以及教师教学实践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全面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成效,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昌国. 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实践教学水平影响因素分析[J]. 考试周刊,2010 (05).
[2] 张海. 高中生地理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研究[J]. 地理教育,2012(02):35.
关键词:高中地理 创新 教学
实践表明,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以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同时,由于学生本身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相关的教学设计,进一步提升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一、高中地理教育教学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高中地理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凸显了一些问题。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意识淡薄
在现阶段的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的创新意识淡薄,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较慢,并且大多数教师仍然坚持着“多讲,成绩就越好”的思想。正因如此,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以传授知识为重点,忽略了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教学方式老化
在如今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总是习惯性地采用旧有的教学方法,这就导致在教学中无法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甚至一些教师仍一味地采用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这样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甚者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与进步,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挖掘学生自身潜力,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地理成绩。
二、高中地理创新教学策略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更加重视高中地理的创新教学。因此,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中,我们应当充分采用各种有效的措施来进行高中地理创新教学,诸如利用创新来揭开高中地理的神秘面纱,或者利用情境创设的形式来提升高中地理的创新教学,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新型的教学环境,更好地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下文将针对现今出现的问题提出如下几方面的解决措施:
(一)创新―神秘
长久以来,高中地理作为主科以外的学科,大多数教师都是非专业的地理教师,他们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地理教学指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入新课的方式方法无非是以下两种:(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2)同学们,今天老师讲授的内容是……这样的开场白,让课堂潜移默化地变成了教师为主的单向教学模式,无法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使得整个课堂枯燥乏味。除此之外,教师在讲到翻书的问题上也始终一成不变,始终使用“同学们,请翻到……”这样的语句,课堂缺乏新意以及创造力,学生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始终保持积极性。
为改变这一现状,在一些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大胆使用一些相对新颖的方式作为开场白,如可以采取新闻评论引入法、趣闻引入法以及头脑风暴引入法等。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正式讲课之前,给学生一定的课题进行讨论,或者给学生讲述一个相关的趣事趣闻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关注,让学生对即将开始的课堂讲解充满兴趣。这样的新课引入,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新―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为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进行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教学质量。例如,在进行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以及各种图片为学生呈现相关的课本内容,让学生提前感受新课内容中的描述,从而有效地为后续的教育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在这之后,教师还可以提出几个同新课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新――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关系中,教师一向是高高在上的形象,而学生则是一味地跟随教师的思维进行思考,但是,真正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平等和谐的。在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地化被动为主动,从而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好地进行学习。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当多多鼓励学生、赞美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为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有效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创新地理教学势在必行。作为教师,我们应利用各种手段创新教学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此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全面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聂小彤.高中地理教学中个性化教育的应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8).
[2]谢上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