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8:53: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生写人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生能否写好作文,是能否学好初中语文的关键。从个人理想的角度讲,“言不能成文,行而不远 ”。写好文章对树立远大的理想,有一定帮助。从现实的实用价值的角度讲,写作占中考语文总成绩的40%。如果写不好作文,谈不上考出理想的语文成绩。同时,从个人的兴趣爱好角度看,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智力活动,又是逻辑性极强的语言操作过程,能激发人们的思维,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谁不希望自己变得聪明,在写作时下笔如有神、文思如泉涌。
【关键词】
初中生 观察 作文教学 积累材料
初中生能否写好作文,是中考语文能否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在指导学生写作上下一定工夫。如何写好作文?是所有语文教师,谈论的经久不衰的共同话题。但从初中生的写作现状来看,中学生的写作水平不容乐观。在大多数初中生看来,作文是让人感到苦恼的事情,提起笔来常是脑中一片空白,无从下手。东拼西凑,写出的文章多数是记流水账,一些空话、套话,让人读了空洞无趣、索然无味,就连自己读来也觉得不知所云。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章呢?通过我的教学经历,总结一些作文教学经验,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注重观察,抓住特征
观察是为写作奠定基础的过程,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没有观察,就没有写作的材料,写不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特别是作为正在学习写作的初中生,应当通过观察的活动,认识、感知、了解事物的状态特征,并运用自己的感情作出判断,为写作积累丰富的材料。这样在写作的时候,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在考试中获取高分。譬如在写人物的文章时,首先观察人物的外貌特征:如相貌、穿着、打扮等,为下文描写人物性格作铺垫。其次,要观察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选取具有有代表性的语言、神态、动作来描写。观察那些与众不同的地方描写,来展示人物个性,突出文章的中心。最后,在观察人物的语言时,积累符合人物身份、展示人物个性的语言,避免大众化、泛化的现象。又如在描写事物的文章时,要善于观察物体的外形、构造特征、性质、功效等。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描写。总之,要注意观察角度,抓住中心,仔细观摩,写出的文章才能深动细腻,吸引读者,美观新颖。
二、勤于积累,丰富材料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积累是写作的关键因素之一,没有丰富的阅历,是写不出好文章的。俗话说“见多识广”,只有见多了,知识阅历才会丰富,写作水平才会逐渐提高。所有在写作方面有一番作为的人,都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吸引读者,引起共鸣。如冰心在写《忆读书》一文时,积累了几十个读书的故事;吴承恩写《西游记》,积累了许多神话故事,经过删减,最终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八十一个经典故事。作为初中生,应该注重材料的积累。学生在积累时,教师应加以指导。譬如:用一个小笔记本,摘录书报上喜欢的语句、名人名言、广告词等,若认为有必要的话可以背诵下来。其次,我们还可以通过写日记、记随笔、联想等方式来积累素材。积累越多,写作和运用时选择的空间就越大,题材就越丰富。当然,积累材料的目的在于运用,积累了丰富材料后,一定要学会运用,否则再多的材料也是无用的。
三、加强训练,提高能力,注重兴趣培养
新课标要求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教学活动。在作文课上,教师可先确定话题,为写作奠定基础。再让学生讨论、研究。把他们对该话题的认识、感受、见解等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训练了写作,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参照以下步骤操作,进行作文教学:
第一步,教师确定话题,在课堂上限时让学生完成作文。同时,可挑选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写例文。
第二步,修改作文。在学生写完作文后,教师可从字词、语言的组合、病句、内容、过渡、书写规范等方面,指导学生对黑板上的两篇例文进行评改。此时,教师应教学生在修改作文时不能只把眼光盯在不足的地方,要尽量找出文章中的闪光点,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否则会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而且避免其他学生看到黑板上的例文从而产生消极写作的心理。其次,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我修改,要求学生修改文章中出现的错误。在学生自我修改的期间,教师通过巡视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并给予指导,同时教师也能尽快得到反馈信息。
第三步,小组合作修改: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修改。讨论结束后,各组由一名学生总结该小组的修改意见。通过小组合作修改,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作文修改当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为学生合作交流、互帮互助营造了良好的写作氛围。
第四步,教师总结,教师可抓住典型,对写得较好的文章,指出亮点,供大家学习,对写作较差的学生,指出不足,给予适当的鼓励表扬。以免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总之,写作水平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既能全面反映学生的文化素养,也能体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就如何写好初中作文而言,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只要教师正确指导,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观察、勤于积累、加强写作训练。我相信,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红芳.初中作文初探[N].学知报,2011
【2】张桂秋.初中作文系统训练综论[J].广西教育,2002(26)
关键词: 生活教育 记叙文 教学现状 教学策略
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近代学者陶行知是探讨教育与生活关系的集大成者,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奠定了生活教育的理论基础。“生活即教育”这一理论直接且非常鲜明地回答了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最核心的问题,即生活与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陶行知在揭示“生活即教育”内涵时,曾经这样说道:“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1]这句话可以解读为两层含义:一方面是说教育来源于生活,教育是在社会之中的,另一方面是说教育和学校要为生活p社会服务,教育要满足人民的需要。教育的过程要与生活过程和社会过程联系起来,“生活教育”说到底就是和实际生活相联系。
在“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有三点最基本的内涵,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指的是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实际生活,教育要为了改造社会生活而存在,两者密切相连,生活决定教育,只有当教育与生活相结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如果教育本身脱离了生活,那么就称不上是教育。教育任务是不断提高现实生活质量,使生活不断向前和向上发展。“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中的核心思想。“社会即学校”指的是学校必须与社会进行密切联系,从而扩大学校对社会的影响。这个主张有两个意思:首先,必须把社会与学校这两者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把学生从学校这个相对封闭的区域中解放出来,使学校对学生教育的作用不再单一地局限在学校内;其次,要把学校办成更加贴近社会实际情况的,从而影响社会发展。“教学做合一”,实际上指的是知行合一,行,就是做,是实践;做是第一,知才是第二。这样就改变了旧的传统教学中脱离生活、社会和实际的弊端,把单纯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转移到培养学生生活力及创造力的轨道上,做到学以致用。
陶行知认为,教育源自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该为这个社会生活服务,在改造社会生活中发挥最大作用。
二、社会生活与作文教学的关系
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具有极强的社会生活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应该源自于生活,与生活同在。其中语文教学中占据“半壁江山”的写作教学更是如此:命题、写作、批改、讲评等各个环节,这几个环节都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就提出了相关的规定,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学生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越充实,作文内容越丰富。现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发行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2]。由此可,生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初中生记叙文写作同样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有了生活,才能有所思和有所感,才能更好地写作记叙文。
作文教学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其实是用语音文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和思想。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p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培养个性且完善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
三、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现状
记叙文是对生活中人、事、景和物的叙述及描写,是表现日常精彩生活的最好载体。记叙文写作是初中作文教学和作文训练的主要内容,是学生进行考场作文的首选文体。初中语文新课标对初中生写作记叙文应具备的能力提出了以下要求: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3]。然而,我校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现状令人担忧,无论是教师的写作教学,还是学生的作文,都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
写作教学没有系统性,记叙文教学也是如此。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具备多方面条件,包括生活素材的积累、体验及感悟,从文章的构思、选材、立意、布局谋篇等方面进行培养。这是需要多方面进行训练和提升的,教学没有可操作的、指导性强的理论和实践指导。现今语文教学中出现“重阅读轻写作”的现象。写作教学应该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由于阅读教学篇目很多,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及作文教学难度大,对教师素质要求高等因素造成上述情况。在作文教学中,长期以教师为主体,忽视学生个体的情感表达。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作文的命题还是讲评,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往往把作文写作视为任务,勉强应付,很难唤起写作激情,导致作文质量不高,作文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单一和僵化。
就学生作文而言,其中存在许多问题。按照常理,经过小学训练,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对记叙文写作和训练应该驾轻就熟,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写作水平令人担忧。
第一,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不愿写作,记叙文写作也是如此。一是学生视写作为任务,而不是出自内心情感的表达。二是一些学生不知道写什么内容,或确实不会写,也写不好。
第二,作文题目相对比较平淡p老套,学生所选材料范围比较狭窄。为鼓励同学们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老师往往会选择那些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如“那一次,我 ?摇 ?摇”;“?摇 ?摇的滋味”;“我学会了?摇 ?摇”;“我不后悔?摇 ?摇”等。按照常理,如今学生都曾感受过童年的欢乐或成长中的一些小坎坷,都经历过一些成功的喜悦或者失败的痛苦,都在生活中遇到一些让人感动或让人愤慨的人和事,虽然平凡,但是印象深刻,能够畅所欲言……然而,一些学生所叙的事情或者胡编乱造、离奇虚假;或者是一些年旧旧事;或者套用一些范文,让人觉得似曾相识。写父母,就是我半夜发烧,父母送我去医院;下雨天爸妈给我送雨伞;晚上父母为我盖被子。写同学,不是大雨天同学不惜自己淋雨把伞借给我,就是和同学发生一些矛盾,当自己醒悟过来想重归于好时,发现同学已到异地求学……总之,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和思考生活,当然就无法把生活素材灵活运用到作文当中。
第三,作文语言不够生动,描写十分苍白,缺少细致描写。记叙文是记事和写人的文章,通常用的是叙述型语言和描写型语言。记叙文语言既要求文字通顺、表达流畅,又要求语言具备一定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要求在叙述的基础上,将描写的人物和景物的存在及变化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和如临其境。但是,我们从初中生的记叙文中可以发现,不少学生无法将一些细节描写出来。因此,刻画的人物比较单板干瘪,描写的场景不够生动。
第四,学生作文审题立意能力不强,立意较为肤浅。记叙文的立意是通过写人和记事表现作者中心思想,但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同学们往往缺乏审题意识,不注意文章的立意,随意盲目地写作,以致偏题、离题,或者立意相对肤浅、幼稚,没有深度。
由此看来,初中记叙文写作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
四、初中记叙文“生活化”写作教学策略
生活教育理念主张教育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与儿童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指导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首先强调生活是写作的创作源泉,写作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活阅历,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其次倡导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及套话。记叙文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通过对初中记叙文写作现状的分析,发现初中生普遍对记叙文写作不感兴趣,这是制约初中生记叙文写作能力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教师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教师在命题时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把生活作为背景进行作文命题。同时,教师应该注意到不同身心发展阶段的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是不同的,命题时应该注意这一点。叶圣陶先生说:“凡是贤明的国文教师,他的题目应当不超出学生的经验范围,他应当站在学生的立脚点上替学生设想,什么材料是学生经验范围内的,是学生所能写的、所要写的,经过选择才定下题目来。”[4]由此可见,教师所起的命题是要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其次,积极评价,进行多样化评价,从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教师在给学生作文写批语的时候,应该遵循一个原则――以鼓励为主。他们一次一次地写了那么多篇作文,总有几篇相对而言是写得较好的,教师应该适当地给予赞赏,多采用鼓励性评价,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教师也可以创办班级刊物展现班级优秀作品,甚至编写班或个人的优秀作文集。同样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地向报纸、杂志投稿。这些方式方法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第二,充实学生的生活。《新课标》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充实的社会生活是记叙文写作的源头活水。在平时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走出教室,走进校园,感受四季变化,从而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也可以把语文书中的一些篇目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融入其中,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从而了解内心变化。更可以从阅读中积累生活素材,现在很多中学生的课业任务十分重,平时过着学校p家里两点一线的生活,直接经历的生活十分有限,此时则应该多阅读,通过阅读等间接方式体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总之,开展多种语文活动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和体验生活的良好习惯,从而给写作创造更多源泉,使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有东西写,有所发挥。
第三,在课堂上开展片段写作训练,从而提高学生整体记叙文写作能力。写整篇作文十分重要,从作文审题开始,可能需要大量时间。因此可以根据具体所学课文,结合写作训练重点,指导学生进行片断练习,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例如,我们在初中阶段学习了很多经典课文,可以当堂模仿并训练,也可以根据作文各个环节进行片段式训练。从作文的审题、立意、构思、选材、布局谋篇到行文等各个方面加以指导,完善记叙文写作各个环节。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与生活有着密切关系,记叙文写作更是如此。然而,在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引导学生自觉关注社会生活,感悟社会生活。因此,同学们的记叙文写作往往脱离生活实际。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倡导教育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儿童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强调教育过程与生活过程要有一致性。因此,我们需要用这种生活教育理念指导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从而提高学生记叙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694.
[2]叶圣陶.怎样写作[M].北京:中华书局,2007:8.
关键词:开放式;作文教学;评价方法;
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是教师给出作文题目或是提供相关材料,然后,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进行写作,完成后交由教师批阅,最后还要在下一次作文课进行必要的讲评。教师要做到“全批全改”“精批精改”,甚至要面批一些学生的作文,要在学生的错误处留下必要的标记,要求学生进行订正,并在文末写下评语。可以说,这样的写作教学一直是我们所沿袭的作文教学模式。面对新形势,我们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封闭式的作文教学模式,切实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一、改革作文命题方式,实现写作内容的开放
命题作文往往存有弊端,因为同一个班级甚至是同一年级的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写同一个题目,有时候还会因为作文题目脱离学生实际生活,他们无话可写,于是,为了完成任务而生编硬造,出现雷同甚至抄袭现象。曾经,我们以《我的妈妈》为题要求学生习作,结果有一个班里有两个学生没有及时上交作文。经过多次询问之后才得知其中的缘由,原来这两名学生一个在童年时父母离婚了,由爸爸抚养,妈妈远嫁他方,不久爸爸也不辞而别,只好随年迈的奶奶生活。另一个去年母亲因病去世,现在跟爸爸和姐姐一起生活,那个能叫“妈妈”的人早已不在,妈妈在他们的心里只是一个称呼而已,母爱似乎早已与他们无缘,他们怎能写出自己的妈妈?尽管这是个例,但是,它仍然很现实地告诉我们命题作文存在的弊端。
假如我们改革命题方式和内容,把作文的命题权和习作内容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命题和把握写作内容,就会让他们有充分的选择余地,毕竟初中生有了小学阶段的写作基础。我们确立一个写人或叙事的文题,让他们写自己熟悉的人、事、物。因为熟悉,他们会得心应手,一定能写出内容丰富、文辞优美的文章。有一次作文课,我要求学生自己命题写自己身边的人或事,作文交上来以后,就发现了《那次我真的哭了》《我的初中生活》《我的烦恼》等习作,内容丰富具体,能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几乎没有了雷同现象。毕竟,命题作文是教师要我写,而开放作文则变为我想写,我要写。学生的感觉不同,写作意图改变,作文的效果就大不一样。
二、改革作文写作形式,实现写作形式的开放
通常,学校会规定每学期写几篇大作文和小作文,语文教材也对学生的写作数量有具体的要求。可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明显是不够的。如果通过增加作文的数量强化训练,又会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学生也可能产生倦怠的心理。
改革作文形式则能够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他们的写作才能。果戈里说过“写作的人像画家不应该停止画笔一样,也是不应该停止笔头的。随便他写什么,必须每天写,要紧的是叫手学会完全服从思想。”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坚持写,不间断地写。例如,写日记、口头作文等都是课堂作文的有效补充,是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对于作文教学,我一直要求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事、物。而且,无论写人、记事还是状物,都要做到内容具体丰富;无论记叙、议论、还是说明、抒情,表达方式都要灵活多样。当然,教师必须指导,不要做任何损伤学生习作积极性的事。要持之以恒,让日记成为学生自由写作的天地,让他们体会到写作的快乐,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写作,我们常常只关注了学生的动手,即书面写作训练,而忽略了学生的动口,即口头作文训练。这是很不科学的做法,因为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先导,应该先有口头作文后有书面作文。因此,我们还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口头作文的指导和训练,进而训练学生写作思维的准确性、条理性与连贯性,促进他们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
只有改变作文的单一形式,做到开放写作,多形式并重,才能为学生拓宽写作渠道,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
三、改革作文批改形式,实现批阅方式的开放
传统作文教学从命题作文到批阅讲评,一直是教师在做。“全批全改”“精批精改”一直是作文批阅的手段和方式,也是学校领导的要求。教师也感觉应该这样做,甚至家长也认为这样的教师才是好教师。殊不知,优秀的作文绝非教师“改”出来的,而是教师“导”出来的。“全批全改”消耗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无暇进行必要的教研和教改。而且,严重抑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作文能力的提升。
改革作文的评改方式,要把作文的批改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改自评、互改互评。要信任他们,相信他们有能力做好。因为初中生的知识面在不断扩大,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不断提高。学生在自改自评、互改互评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己的作文意识,训练自己的写作技巧。这不是在为难学生,而是在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学生对作文批改很有兴趣,他们很想知道他人对自己作文的认可度,他们的认真程度不亚于教师。在一次作文互改活动中,一个学生在他人作文中发现10多个错别字,给出的批语很恰当,效果很好。
当然,学生自批自改、互批互改不等于教师没事可做,教师要严格把关指导,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有针对地加以指导。不可以每次作文都要学生互批互改,教师必须参与批改,做到全员批、部分批、当面批相结合,以了解学生习作的第一手信息。
自批自改与互批互改打破了传统的批阅方法,能够减轻教师的负担,增强学生间的横向联系和相互学习借鉴的机会,有效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进而培养其语文素养。
总之,改变传统做法,尝试开放性的写作教学途径,把写作权交给学生,实现写作内容、写作形式、批阅方式的开放,一定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语文作文写作是每一个初中生都必须学习的重要的语文技能之一。无论是应对考试还是为了以后的发展,写作能力都是学生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初中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时期,在这段期间,教师要克服教学中的困难,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写作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
写作能力 初中 全面发展
写作课堂对于初中生来说一直都是很枯燥很乏味的。因此学生的能力也自然很难提高,再加上写作在考试中占的分值很大,学生容易拉开差距,有一定的难度,学生掌握也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学生来说就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改变初中语文课堂作文写作技巧的教学方法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一、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和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作文有兴趣才会自主去学习。同时,学生如果重视作文自然也会提高对作文的关注程度。在学习观念上,教师应进行积极地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得到切实有效的实施。课堂上,教师要进行充分的准备,让学生看见教师自己对作文的重视,学生自然也就会潜移默化的重视作文。课下教师也要对学生的作业负责,认真修改,让学生知道教师很重视自己的作业,如此学生也就会重视作文,甚至会更加重视作文的技巧和能力。课堂上,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这样学生才会增加对作文的兴趣,有了兴趣,有了注重的侧重点,学生自然就会主动地学习作文,提高作文的能力。作文课堂教育要与语文其他方面教育的重视程度不相上下,甚至要更加重视,只有这样教师的行为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的想法,才能有效地改善作文写作的尴尬现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作文比赛,这样可以激励学生对作文的热爱和竞争的欲望。而且教师也可以在班级自己组织作文比赛,缩短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让学生看出同学之间的差距,刺激学生更好的进步,也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和对作文的兴趣。
二、强化作文基础
无论想做什么,都要有一定的基础,写作文也是如此。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从基础做起,夯实学生的作文基础能力训练,做到有的放矢。第一印象对于阅卷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写字一定要规范。并不是要求学生的字多么好看,而是需要学生写的字规整,这样文章就会有一个印象分。同时,学生的错别字多和词不达意的现状,也需要学生和老师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注意,要求他们巩固并逐步扩大识字量、努力消灭错别字,同时积累丰富词汇,对常用的成语、词语。名言警句必须烂熟于心,实现语言使用的规范化。这样对于学生作文和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与此同时,大量的阅读量也是作文的基础,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切都要从模仿开始,而模仿则是建立在大量的阅读量上。因此,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也是强化作文基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学生进行阅读,不仅可以提高作文能力,也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对于学生而言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平时学生也要进行练笔,量变才能达到质变,每天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在考试时不会紧张,也能强化学生的作文技巧;也是让学生养成了一个非常好的习惯,也能让学生更好地审视自己的成长,无论是作文的技巧能力还是自己的身心健康的成长。
三、多方面多角度训练
提高作文的能力,要从练习开始。但是这个练习也是要有一定方法的,否则只是浪费了学生的有效时间。写人、写物、写事这些都需要练习,这样学生在考试中面对考试题目时才会有的放矢。而且在练习时,教师每次也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练习,如今天写“我的爸爸”,明天写“我的妈妈”,就没有了任何练习的意义。可以第一次练习写家人,第二次练习写一位已故的伟人,第三次写自己的同学,虽然三次写的都是人,但每次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练习,这样几次练习之后,写人的作文学生就都练全了。考试过程中无论再从哪个角度进行人的作文考察,学生都不会再出现问题。这种多方面多角度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将一种体裁的文章都练到,需要教师每次不同的设计,要紧贴教学大纲,确保考试中每个体裁都练习到。同时为了防止学生出现枯燥等现象,也要串换进行练习,让学生有对作文练习有新意,不会枯燥。而且在练习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但是学生的文章也不能过于新颖。很多时候,考场中的满分文章和零分文章只是相差几步,学生对于文章的创新要建立在一定的信心基础之上,这样才会有高分作文。在每一种体裁的练习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模板,但这并不是禁锢学生的思想,而是抛砖引玉,给学生一个思维的方向。
【总 结】
教师应该本着以学生为主,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使学生摆脱写作难的困境。要提高学生对作文的重视程度和兴趣,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体裁对学生进行练习,跳出思维定式,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强化学生的作文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成功摆脱这种困境,真正得到突破完成蜕变,在考试中取得高分。
【参考文献】
【1】李谌红.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论,2009(27)
关键词: 初中记叙文 写作策略 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一条传统经验,当下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一般说来摆脱不了识记字词、了解作者、弄清思路、把握感情、完成练习这样的套路。其中行文布局谋篇的匠心独运、材料的合理剪裁、语言的文采斐然、作者写作技法的使用和对优美语言的驾驭,对人物的多角度描写,环境描写如何烘托人物心情等,往往只成为积累阅读理解题技能的材料,不能很好地化为学生的素养,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本文试图在对传统经验的继承和扬弃的基础上,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有效汲取文章的精华,为我所用,为写作所用,提高初中学生记叙文的写作能力。
一、读写结合和记叙文的基本理论
笔者从以下三点阐发:
第一,阅读与写作的概念。阅读实际上就是主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得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写作是一种复杂的具有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客观事物、社会生活,以及作者的主观愿望经过作者的头脑加工并以文字的方式显现出来的一种特殊行为过程,是作者具体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思维活动过程,也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言语操作过程。
第二,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是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1]P55明确指出了“吸收”与“倾吐”相辅相成,写作的技能、本领应该是从阅读中来的。由此见,阅读是写作的前提,离开阅读,写作就成了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大量的阅读作为基础,不可能写出好的文章来,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就应该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开始。重视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必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写作能力。
第三,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记叙文是记载和叙述事情原委、描绘事物情景和状态的文章,所以记叙文的特点是叙述性和具象性。以叙述性而言,就是用叙述的方法介绍和说明事情发展过程或事物状态的一种特性。它要求文章交代清楚,叙事完整,线索清楚,剪裁得当。以具象性而言,是就描写而言的,是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事物的面貌描述出来,给读者以清晰的印象。举一例:有些没有形体的东西,如音响、气流、光波等,在绘画中是难以描摹的,但都可以用语言描写出来。如:《荷塘月色》,朱自清用了非常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绘画无法表达的荷塘全景:“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荷花,“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的“有着和谐的旋律”的“光和影”,“笼着轻纱的梦”,“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洲缕缕清香”,“像闪电般的洲颤动”,叶子底下的“脉脉的流水”。由此可见,语言不仅能绘色、绘形,还能绘声,能写出情态的发展变化。
二、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现状,本人在2010年9月对本校初三学生328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期获得客观真实的研究材料,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第一,初中生记叙文的写作现状。笔者依据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得出如下调查结果:1.从写作兴趣、写作目的来看,大部分的学生(57%)不太喜欢写作文,他们写作文的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任务,遇到自己感兴趣或惊奇的事时,只有少数的学生(31%)会记在日记本上,许多学生缺少写作文的主动性。2.从阅读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喜欢读书,也认识到阅读对写作文有帮助,但阅读时存在很大问题,读书无计划,不经常读课外书。很少一部分学生读优秀作文选和提高作文技能的书籍,他们只通读全书或只看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大部分学生没有主动摘抄的习惯。3.从学生作文写作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想写记叙文,但写不好,只能凭空编造;从取材范围来看,对自己家里或亲人发生的事情较关心,但对我们国家或其他国家发生的事情和对我们周围或学校发生的事情关心程度一般。
第二,初中生记叙文写作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可分成两点:1.写作主体方面。要指导中学生写出好作文,就必须重视学生的阅读欣赏,可现状让人担忧。如初中生阅读量过少,作文词汇贫乏;初中生阅读量小,作文素材的积累严重不足;初中生课外积累少,文化积淀不够。由此可见,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没有真正从学生个性表达的需要出发来组织作文教学过程和写作过程,教学的模式化严重抑制了学生个性与创造力的发展,使作文教学成为令人生畏的“老大难”问题。2.写作教学方面。存在相关不足之处:首先,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脱节。我们不否认“读写结合”对提高写作能力的积极作用,但是,对文本的体裁、主题、材料、结构、语言、表达、风格等的分析,看起来是注重“读写结合”,其实,“读”与“写”并未真正结合。其次,初中记叙文写作缺乏具体细致的指导。许多人对于写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缺乏全面和正确的认识,对于语文教科书的研究和编撰,历来注重阅读方面,而多少忽视了写作方面,真正能当作文教科书使用的实在是凤毛麟角,作文教科书的编撰长期以来一片空白。最后,初中生的生活阅历本身有限,而大多数的教师在记叙文写作教学当中往往把记叙文的写法作为重点训练内容却忽视了对生活现象的剖析认识,使得许多初中生在写记叙文的时候常常面临同样的问题:明明知道该怎么写,就是没东西可写。即使勉强写出来,也是空话大话满纸,毫无感染力。
三、读写结合是提高初中生记叙文写作能力的途径
笔者从策略、步骤和操作方法两方面来谈谈。
第一,记叙文中读写结合的具体策略。可分为以下四点:1.采撷百花,积累记叙文写作素材。要想写出成功的作文,除了需要文思敏捷外,材料的积累更是必不可少的必要条件。博览是丰富文化知识,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径之一。勤加练习,多写作一些记事、记人的记叙文,所有我们平时阅读中积累的素材,可以为我所用,还可随机应用。如记事一类的记叙文,要注意体现事情、情节的阶段性和完整性,也就是要把事情、情节的过程具体地表现出来。这类文章,事情是重点,人物和环境景物的描述只能围绕着事,服从于事。2.多看静思,激发记叙文写作激情。作为一般的学生,对生活难以产生深刻的感悟,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大量阅读具有浓厚感情的文艺作品,体验间接的生活,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染而自化,再返观自己的生活,感受到其充实,从而激起其高尚纯美的感情和写作的冲动。3.熟读成诵,发现记叙文写作秘诀。对文章多看精思,熟读成诵,才能进入文章的美妙意境之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立体感,进而对作者的构思、立意、观点、感情,有逐层深入的理解和体会,沟通与作者的感情,引发大量的联想,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陶冶。引导学生阅读和背诵一定数量的范文,能够增加语言、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积累,这些对于学习写作都是必要的准备。在博览中应注意记诵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名言(诗、文)、警句、谚语、格言、佳句(指含排比、夸张、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内容健康的句子)、鲜活生动的口语、典型的人和事;精辟而独到的见解、精彩的描绘片断、颇具特色的顺口溜。4.品味鉴赏,感悟记叙文写作技巧。学生要写出好的记叙文,从某种意义上说,与能否掌握写作技巧密切相关。文章各有各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各具特色。所以,对于学写文章的学生来说,就要善于从阅读材料中吸取他人写作的技法和写作经验,真正做到“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比如选择较小的切入点,善于“化大为小”,还要善于“以小见大”,从小的方面表现深刻的主题。范文《往下走,往上走》把切入点放到了楼道里的一扇铁门上,围绕这扇既给人带来安全,又给人带来麻烦的铁门,写出了楼道里的人们由冷漠对立到温情交住的变化。由此可见,只有做到了“化大为小”和“以小见大”,记叙文才容易出彩。
第二,记叙文的读写结合的训练步骤和操作方法。先从训练步骤说起:初一阶段:1.指导学生妥善处理材料,选择材料可围绕和突出主题、真实而又典型、新颖而又生动这三个原则来进行。2.指导学生学会构思,有如下方法:A.选例典型,以事感人。B.抓住特点,写出个性。C.正面描写,侧面烘托。D.小中见大,引申升华。以B为例,学习《藤野先生》,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勾勒,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特征进行描写,从而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初二阶段:1.要求学生讲究感情真挚。感情的真实往往寄寓于一定的事情中,而真实的事情不仅仅是作者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还包括作者所想,只要符合“四点”——此时、此地、此人,能为此事,就可视为“真”。如可以带领学生仔细体味朱自清的《背影》中的四次流泪,深刻体会浓浓的父子之情。2.要求学生描写具体形象。具体可引导学生做到:A.调动多种感觉,使描写细致入微。对学生有必要进行“五官训练”(眼(视觉)、耳(听觉)、鼻(嗅觉)、舌(味觉)和身(触觉)),这样才能把文章写得生动活泼。朱自清先生的《春》,为什么写得那么耐人寻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把“五觉”都写进去了。B.运用多种描写方法,使人物栩栩如生。写记叙文、塑造人物形象时,教师有必要教会学生用上外貌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中的两三种,一定要尽可能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形象,向读者传达最准确、最翔实的信息,用自己的审美的眼光来裁剪生活中的“美”。初三阶段:1.注重细节描写,即对事件发展和人物的性格、肖像、心理、动作以及环境等一些细微而又有典型意义的情节所做的细腻、具体的描写。如朱自请的叙事散文《背影》中有一段有名的细节描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的走到铁路边,慢慢探身下去……”在整个送行的过程中,作者抓住了这一感人的细节,不惜笔墨,进行了细致具体的描述。描述中这位慈祥的父亲的爱意跃然纸上,父亲对儿子的拳拳之情浸透纸背,因此他深深地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的心。这位慈祥的父亲的爱意回旋在我们的胸间,使我们为之感动。2.正与变相对比,抑与扬相映衬。要使文章惊澜四起,就要注意写法的变化。“正与变”相对比,就是逆反用笔,就是苏轼所说的“反常合道”。它在看上去不可思议、毫无道理的事理中显示事物的价值和深意,从而造成波澜起伏的效果。如《平凡人的新鲜事》为了反映老太太多年来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作者没有写老太太忍着口渴的煎熬、坚持早出晚归不请假、工作从不出错的生动事迹,却偏偏选取了违反常态的几件事:为了工作平时从不喝水,今天却喝水了;平时从不迟到早退,今天却提前下班了;工作从来不出差错,今天居然出错了。这是为什么?原来在这些反常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令人无比感动的事实:老太太在丈夫患脑血栓、病情危急情况下仍然坚守紧缺人手的工作岗位。这样逆反用笔,比从正面表现老太太的敬业精神更有艺术效果。“抑与扬”相映衬,就是欲扬先抑,抑的目的是为了扬,使文章波澜起伏,给读者留下更鲜明、更深刻的印象。鲁迅的《范爱农》采用的即是欲扬先抑法。由于运用此手法,因此文章显得波澜起伏,避免了行文的平庸呆板,单调乏味。“正与变”、“抑与扬”在对比映衬中实现了统一,文章就张弛有度、波澜起伏,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刺激读者的阅读兴趣,产生鲜明的艺术效果。
再从记叙文中读写结合的操作方法说起。读写结合就是读与写在知识与能力上的契合点,从总体上把握序列的“线”,明确每个训练的“点”在“线”上的位置。循序渐进,以“读写结合点”为小目标,以文章为例子,以读写训练为途径,以提高写作能力为目标。具体操作方法有:1.借鉴创造,照猫画虎。即学生根据范文进行的一种创造性的作文训练。教师应精选出那些文质兼美,学生易于和乐于模仿的文章,并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原文,充分体会和琢磨原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理出思路,并确立模仿的对象或框题,教给学生模仿的方法,进行仿写。随着写作水平的提高,要逐步增加创新的成分,写出有个性特点和新意的文章来。2.具体补白,无中生有。补白拓展了一个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依托课文语言文字,无中生有,虚中生实,浮想联翩;此过程又伴随着学生的理解、感悟。具体做法:在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在表达上都有写得简略或省略的地方,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去填补或拓展文章的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后的想象,给文章简略或空白处加以补充。点滴的补白,点滴的培养,点滴的训练,潜移默化,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3.联读悟写,改换门庭。联读悟写,强调用读来掌握知识,用写来运用知识,用联来调动知识,用悟来巩固知识。“联”的内容有:联系课内知识、联系课外知识、联系新旧知识、联系实际。此外,还可以按方法分为各种联想:如由一事物想到和它相类似的事物的相似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和它相反事物的对比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和它接近事物的接近联想等,是联读悟写中“联”的最为重要的内容。改换门庭,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结构或叙述方法等,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训练形式。就改写的类型有:内容、结构、人称、语言的改写。以“语言的改写”为例,常见的是把文言作品改用现代汉语来写。如把文言文《愚公移山》改写成现代文的记叙文。4.心有所动,抒写随感。记叙性随笔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片断或作者的偶然经历,基本内容是叙事写人。随感练笔,一因习作空间广阔,随意性大,无“规矩”束缚;二因“感”皆源自学生本人的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有材料可写,所以学生写起来不怵。这样,可谓一举三得——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随感中同步提高。
综上,本文从分析当前的阅读与写作的教学现状入手,以前人在读写结合教学方面的研究为依据,指出阅读之于写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了两者密不可分的关系,指出了阅读之于写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笔者以为,如果广大的中学语文教师能进一步打开学生心灵的枷锁,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提高写作能力,在写作中提升阅读品位,读和写相互作用,形成良性循环,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必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初中生记叙文写作中,情感的形象化,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实现:
一、入木三分的细节刻画
“细节最能打动人”,好的细节描写能把人物或事物最本质的性状鲜明而又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人的思想情感往往通过动作、神情、言语、心理细节描写显露出来。
动作细节描写如《幼时记趣》一文中,“鞭数十,驱之别院”,“鞭数十”“驱”两个动作生动地表现出作者儿时出神地观看二虫打斗的场景和受蛤蟆惊扰后心怀怨恨的真实内心以及惩治、同情弱小的可贵童心。
神情细节描写如《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涨红了脸”这一神情细节表现出孔乙己被揭伤疤后的极度窘迫和羞愧的内心状态。
心理细节描写如《社戏》一文中,“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很重的心忽而轻松”这一心理细节描写写出了迅哥儿盼看社戏,白天未能如愿,而晚上终于成行时的无比兴奋和喜悦的心情。
语言细节描写如《郑人买履》一文中,“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的话无不表现出他迷信教条、不知变通的迂腐本质。
二、生动贴切的修辞运用
著名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为比喻下定义: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采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段能够帮助读者感知描写的对象,同时,也能从喻体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态度。
朱自清的《春》一文中,“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将春天比成娃娃、小姑娘、青年,表现出春天新、美、力的特点,也分别表现出作者对春的喜爱、热爱、赞美之情。
拟人是指把物(包括物体、动物、思想或抽象概念)拟作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修辞手段。
贾平凹的《月迹》一文中,“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一个“溜”字,采用拟人化的写法,写出了月影突然出现在屋内的穿衣镜里的情形,孩子们心目中的月儿就是如他们般的小伙伴,调皮又爱玩耍,充分表现出孩子们的奇妙的想象和可爱童心。
夸张,既是句子的修辞手法,也是写作手法。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数量等,来表达作者对描写对象的主观感受,淋漓尽致地抒发作者的情感态度。
刘绍棠的《本命年的回想》一文中,有“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这样一句,而“土炕烫得能烙饼”正运用夸张的修辞来反映人们为大年所作的充足的准备,表现出将近大年的火热气氛和人们对过年的热切盼望。
三、心驰神往的联想和想象展开
联想,指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想象,指想出不在眼前的具体形象或情景。作文中,由眼前事物而引发相关的联想和奇妙的想象,既丰富了作文的内容,又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文中有这样的描写:“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作者由济南城的地理位置的特点——“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将周围的山想象成安放婴孩的小摇篮,又进一步将其想象成呵护婴孩的慈母。既说明了济南城暖和的成因,又表现出作者对济南城的喜爱甚至有一种对婴孩的怜爱之情,这与下文“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所表现出对作“看护妇”的年轻少女的爱恋有所不同,从而又形成照应。老舍先生将济南城想象成婴孩、少女、水墨画、蓝水晶,将济南城进行拟人化、拟物化,读者能够从婴孩、少女、水墨画、蓝水晶的形象中去感受济南城温睛的气候特点和独特的美丽风光。
四、如临其境的叠词、拟声词利用
贾平凹的《月迹》一文中,“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此时的月光究竟是怎样的,任何一个形容词都不能准确地写出它的特点,“玉玉的”“银银的”,月光既有玉的白,又有银的亮,却又比玉更白,比银更亮。两个叠词的运用流露出作者对月亮发自内心的喜爱。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一诗中“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娇莺自由自在地“恰恰”鸣叫,引发人们对百花盛开、蝶飞燕舞的美好春光的神往,进而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喜爱之情。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进程的推进,初中教师原有的作文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实际学习需求。为改变这种局面,我国许多中学都为教师配备了多媒体设备,然而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很多问题,使得学生写作水平没有得到有效提升,从而影响到其最终学习效果。教师需要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制订比较完善的教学方案,加强对多媒体的应用,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写作和学习环境,满足不同学生的作文学习需求,最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初中作文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作用
培养学生写作情感 情感是写作的基础,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该要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作文更加真实,使其表达更具展现力[1]。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准备的写作材料比较有限,学生在课下搜集与写作有关的资料也比较困难,长久下来降低了写作兴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则能够大大改善上述状况,可以转变原有单一、僵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和写作兴趣的培养,让更多学生感受到写作的魅力。教师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下可以将音频、视频等元素充分结合,同时可以实现课堂动、静的结合,增强课堂气氛,为学生创建更好的学习环境。
丰富学生写作视野 多媒体技术能够与互联网实现良好连接,教师在作文课堂上运用该技术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帮助其搜集更多写作素材,最终达到课堂教学目标。初中生一般在写作上还没有形成科学的方法,甚至一些学生不能将可运用的素材融入文章中,使得作文质量较差,最终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多媒体技术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加强与教师的交流,并按照课堂要求进行写作。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找到写作方法,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借助经典文章结构来构思自己文章的结构,从而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语文写作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学生要想增强自身表达能力,就要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掌握更多的写作方法。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出现可以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也可以让学生搜集许多的精品文章进行阅读,从而拓宽自身的文学视野,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逐渐增强写作能力。此外由于多媒体技术能够集音频、视频、图形等于一身,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在写作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为今后的写作奠定良好基础。
增强写作交流 多媒体技术是一个互动的平台,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还可以通过课堂与课下的交流平台进行学习交流,从而找到学生学习上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方案,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传统初中作文课堂上教师采用“满堂灌”的形式,使得学生无法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与教师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进而影响到作文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多媒体,学生可以实现与教师和同学的实时交流,让他们对写作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可以找到自身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距,激发其写作兴趣,最终达到写作课堂教学目标。
2、初中作文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策略
提高教师多媒体应用能力 初中作文教学是一种基础性的教学工作,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素质,利用多媒体来及时发现学生写作上的不足,并制订科学的指导方案,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作文学习需求,提升他们的整体写作能力。提高教师多媒体应用能力,不仅要求他们熟悉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还要具备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高水平的课件制作能力。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比拟和拟人两种写作方法时,如果只是单纯进行理论讲解,会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在运用时也容易出现问题。而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区别与比较,让学生对两种方法有着更直观的认识,更好地掌握并将其运用到以后的写作中去,以提升文章写作水平。教师还要学会运用多媒体来进行作文的批改,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改前改后文章之间的差异,提升课堂视觉冲击,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热情。
培养教师的引导能力 要提升初中生的写作能力,需要教师的科学引导。多媒体引导教学作为一项艺术,教师应该制定有效的引导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魅力。中国语言博大精深,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充分利用语言特色来进行相应引导,用更加幽默、风趣的话语来提升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作文教学目的。除此之外,教师也要运用多媒体媒介的艺术性来做好相关引导,帮助学生探索写作奥秘。比如教师在制作写作课件时,就可以从学生心理角度出发,在设计时可以进行超级链接,将与课堂知识有关的视频、图片、音频等融入其中,以增强课件的艺术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教师也要设计好课件与课堂互动之间的衔接,让学生既能够动脑,又能够动手,调动学生课堂参与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融入多元化的作文素材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相比于传统教学方法,可以将互联网上大量的素材集中在一起,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比不同文章的写作特点,并在比较中掌握相应的写作方法。在多元化的作文素材中,学生可以拓展自身的视野,感受到不同写作方式的魅力,同时能够不断积累知识,为以后习作奠定基础。比如在开展有关母爱的写作话题时,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从不同角度搜集素材,文章既可以展现动物的母爱,也可以描写人类的母爱;既能够从国家层面写祖国母亲的爱,也可以写某一个小人物的爱。在手法上可以运用以小见大、以大见小、拟人等方法,使得文章更具吸引力与可读性,让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初中作文课堂教学目标。
增强教师基本素养 提升语文教师作文课堂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水平,需要增强教师的基本素养,使其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都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教师的基本素养,首先应该丰富其知识,由于语文写作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含政治、地理、科技、哲学、人文等,教师只有涉猎这些知识,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学习;其次要增强教师语言表达能力,运用更丰富的语言来活跃课堂氛围,增加学生学习乐趣;最后要提升多媒体设计能力,抓住学生好奇心理,引导他们逐渐掌握写作方法,提升写作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写作能力;运用迁移
阅读是吸取,写作是倾吐。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过多重视阅读教学,重视语文的基础夯实和对句段篇章的分析和思考能力,较少在写作中有效的运用阅读中所得到的语言、写法和布局,甚至很少引导学生将阅读所得作为写作的素材。如此,我们一方面说作文难教,另一方面却不从或是不能很好地从阅读中汲取写作养分,读写分家,最终是会读不会写。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一、让经典范文成为写作的不竭源泉
现代文阅读是初中语文阅读的主体部分,学生在一些经典篇目中获得语言艺术、欣赏手法、感受思想、体会结构内容,并能在阅读反思中获得心灵和品质的提升。其实,如果学生在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很好的运用学到的语言、章法进行写作。那么,学生所写的作文就不会内容苍白,表达枯燥,情感肤浅了。例如,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散文开门见山的写法就让学生知道如何快速入题,扣住题目,点明主旨,也让我们知道作者将要写的是“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篇文章中的典型素材和细节描写也可以是写好记叙文的很好借鉴,父亲穿过铁路时的动作,通过几个生动形象的重点关键动词,就让父亲对儿子的关爱显露无遗。我们写人叙事的时候,通过人物的动作刻画来表现人物的性格,这是一种常用的写法。那么,吸收借鉴朱自清写父亲的手法,学生写作文至少描写生活起来,内容丰满真实起来。当然,其中优美而简练的语言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可以说,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要么是名家名篇,要么是贴近学生生活并富有生活气息的作品。只要教师和学生都能重视教材中文章的突出手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那么,学生的作文就可以写得可圈可点。
二、加强指导训练,让阅读融入作文
诚然,我们每位教师都能意识到学生的写作能力与阅读教学密切相关,也会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写作训练,但是,我们让阅读更好地促进和提升写作还需要一定的指导和点拨。
1.加强指导,有效吸纳获得的方法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会对教材有所取舍,认为好的课文会详细讲解,那么,我们在这一文章教学之后,往往练习是侧重于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所以,就某些篇章可以让学生写写阅读感受,或同题作文。如“至爱亲情”专题学习之后,就让学生写写“我的母亲”,写一写生活中母亲关爱自己的细节,并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语言表达方法,细节描写方法,学会用平实而富含情感的语言和开门见山、首尾呼应,过渡自然的技法。如此,学生能在更好理解教材对应的课文,也能更好地吸收经典篇章的写作技法,获得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双提升。当然,这是离不开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一些指导,如何透彻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如何透过文字感受作者是如何传递情感,进而在理解课文所写内容、写作目的中掌握文章的情感表达方法、谋篇布局特点、写作技巧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精妙组织方式,等等。从而在阅读中就有思考其如何写、怎么写的写作技艺。例如,《济南的冬天》学习中,体会济南冬天的迷人景象描写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能够传递情感语言的表达方式,学习和借鉴文章的结构布局和方法。
2.重视运用,形成借鉴写作的习惯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写作方法并有效运用到写作中也需要学生有兴趣,有渴望。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都会指出一些现代文的写作妙处,那么,学生如何运用就需要通过有效的训练才行。我们经常会说学生不会写作文,这是因为我们不能激起他们写作的兴趣,不能促成他们有效地获得的写作方法。例如,在“童年趣事”专题学习之后,让学生写写自己的童年趣事,在美好的回忆中找到快乐,找到兴趣;在“动物世界”专题之后就让其写写自己喜爱的动物,形成一些很好的写作和借鉴的习惯,知道如何写,怎样写。当然,我们的阅读也不仅局限于教材,当学生在看一些优秀作文或者其他的一些比较好的文章后,可以让他们写写读后感,对一些精彩的词语和语段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教师在批阅和评讲作文中要注意对学生的一些借鉴甚至引用做出肯定,激起他们将较好的字词、句子以及构思运用出来。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加工和改造,将所学内容化为写作素材,为己所用。教师则要做有心人,要适时将阅读中的一些好的写作技法让学生们去仿写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如此,学生不断运用,养成运用的习惯,作文自然而然就有可取之处,不断训练、积累就会得到提升。
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创新,对一些写法进行逆向运用,如在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批判中获得自己的创意写作,从而写出新颖、富有新意的作文。
总之,读写能力是初中生语文能力和素养提升的重要方面,在阅读教学中多让学生留意和感受经典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艺术性,鼓励和引导学生会学活用,那么,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素养就会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苏素芬.关于学生作文心态调查及以读促写的策略思考[J].现代语文,2014(08).
一、征文题目
请以“成长的季节”为话题作文,具体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二、征文对象
征文对象为全国初中语文教师和学生,欢迎各地学校及教育部门集体组织师生参赛。
三、写作提示
成长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植物会成长。动物会成长,人会成长;身体会成长。精神会成长,国家、民族、宇宙也会成长……成长需要环境,成长引发故事,成长造就风景;成长中有适应。有抗争。有苦辣酸甜,有喜怒哀乐。生命不息,成长不止。既可写人的成长。也可写物的成长。可写自己,也可写别人,可讲成长故事。可记成长体验,可抒成长感受,可发成长感悟。可议成长观点……凡与成长有关的内容,皆可入文。
四、稿件要求
要求应征作品内容集中,记叙有具体的事件,说明有鲜明的特点,议论有扎实的论证,贴近生活和心灵,有真情实感。禁止抄袭。忌虚,忌散,忌大而空。教师文章不超过2000字,学生文章不超过1200字。学生来稿请务必注明指导老师姓名和自己的家庭地址、联系电话。本次征文大赛不收任何费用。
五、奖项设置
此项征文活动由学习出版社提供支持,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编辑部联合举办,评奖分教师组和学生组,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向获奖者颁发价值500元、200元、100元的图书,并颁发加盖中语会和本刊编辑部印章的证书,向获奖学生的指导老师颁发指导证书。本刊开辟专栏择优发表应征作品。本部读者俱乐部红衫级、紫袍级、金甲级会员及小记者团成员。请在个人姓名后面注明相应级别及编号。
六、征文时间
2009年12月开始收稿,2010年8月底截稿,2010年9月公布获奖名单。
七、联系方式
邮寄稿件请在信封上注明“成文”字样。教师来稿请在文题后标注“教师组”字样。学生来稿请在文题后标注“学生组”字样。
在每周的作文课上,学生们常常是唉声叹气,怨气不断。学生绞尽脑汁,拼命往外"挤"作文、"凑"作文。可想而知,在这种状况下,怎能写出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文章?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心实感。"那么,如何做才能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从而提高其写作能力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获得的几点经验和体会:
1.初中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普遍不重视作文。写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它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是检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一个人综合能力最真、最好、最全面的体现。它能够最大程度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也能为将来的学习、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有些学生从不重视作文,不写作文,即使写作文也是应付差事。
1.2 学生普遍存在畏惧作文。提起写作文学生就害怕,感觉无事可写,无从下笔,作文层次不清晰,思路混乱。写出来的东西往往是信息感不强,逻辑性差,很少有主题句,文章整体内容缺乏一致性、连贯性,内容安排上也无主次之分,所以读完之后有时甚至全然不知所云。
1.3 学生缺乏写作方法、技巧、写作素材。学生可能明白作文题目的寓意,但就是心中有千言万语,下笔却只言片语,无法表达出来。本来丰富有趣的素材或寓意深刻的题目,提笔写完后如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味,更有甚者就是换了一种口味。原本一望无垠的碧绿苍茫的草原,经自己笔下描写后变成了枯萎、毫无生气的戈壁滩。
2.培养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技巧与方法
2.1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使学生对作文"好之",进而"乐之",方是上上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名著、佳作欣赏, 培养写作兴趣;结合课外活动,诱发写作兴趣;联系生活,触发写作兴趣;多肯定,少批评,激发写作兴趣。
2.2 引导学生观察感受生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茅盾在《创作的准备》中指出:"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实践证明,无论写人记事的文章,还是写景状物的文章,其内容材料都来自观察。而中学生作文素材的来源不外乎个人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
2.3 以写作为指导和目标,加大课外阅读力度。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读书多、阅读能力强的人,写作能力往往很强。相反,读书少的人则很难写出好文章。因此,我提倡以写作作为指导和目标来促进课外阅读。首先,扩大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的积累。可以阅读中外名著,优秀作文,杂志等等。
2.4 引导学生不断的积累写作素材,厚积薄发。部分学生一看到作文题目就傻眼,脑子一片空白,无话可说。其实是心中没有写作素材,"巧妙难为无米之炊",自然写不出。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积累写作素材。积累名句就是个好方法。"积学以储宝",积累名句就是一个采集零琼碎玉使之日积月累,变成自己的聚宝盆的过程。积累名句对于写作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持之以恒,切忌间断和疏忽。否则,就有可能让有价值的材料白白遗漏。积累名句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课本中积累名句,可采用卡片法。二是从课外阅读中积累名句,可采用摘录法,剪贴法。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描写自然景物的单元,就指导学生摘抄描写自然景物的片段。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写人记事的单元,那就指导学生摘抄写人记事类的片段。摘抄不能只停留在"抄"的阶段,还要"赏"。针对摘抄到的文章的语句,要求学生从词语运用、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此外学生还要结成摘抄小组,互通有无。总之利用摘抄本进行积累时,对精彩内容进行分类、归纳、赏析,不仅可以锻炼学生提炼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也丰富了学生在作文时所应用的语言。这样常年累月下来,每个学生都有一本厚厚的摘抄资料,在每周的写作课时,总有同学可以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为自己的文章增砖添瓦。
2.5 培养口头作文能力,以说促写。作文应包括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具体地说,即教学生学会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通顺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写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条理清楚。
2.6 鼓励学生自由写作,书写真情。刚刚步入少年旅途的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意识的萌发,高兴、兴奋、忧郁、感伤会时时涌在心头。这也是一笔精神财富。写作时不要给学生设置过多的条条框框,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日记体、访谈录、书信体、也可以写小说、散文、诗歌等,要以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倾诉心中的感受。在文中一定要使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要把成长的感悟深刻地揭示出来。平时可以鼓励学生从日记、短评、随笔这些较为随意性的文体入手,随时写出个人内心的真实感受,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尽量少作硬性、统一性要求,由此慢慢引导,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2.7 写作前精构框架,理清文章脉络。相对于上面的语言要求来说,这里涉及的是写作更高层次的要求。好的文章不仅仅在于遣词与造句,更核心的在于文章要表达的思想和思想表达的线索与层次。在写作中,这就体现在怎样设计篇章结构的问题上。所谓写作之前要"胸有成竹",对文章篇章框架进行设计和规划,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课上必须讲授写作技巧和方法。
小名片
苗文娟,任教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钱清镇中学,是绍兴市语文学科带头人,绍兴市第三轮名师班学员,绍兴市中小学课程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
学会写记叙文是初中生写作的基本目标。在记叙文写作中,把事情叙述完整,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就为写复杂的记叙文打下了基础。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要做到叙事完整,具体来说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叙述前要做到有选择、有体验。生活中,每天都有事情发生,有些平常的,有些特殊的,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不缺乏写作素材,只是一些同学没有这个选材的眼光。要选择自己亲身经历、感受深刻的事写,不能胡编乱造。只有那些耳闻目睹的事,印象才会深刻,感受才会真切。这样不但可以写得完整,而且可以交代清楚人物、地点、时间,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就是记事作文必备的要素。如果不把这些要素交代清楚,文章的内容就会不完整,就难以表达出具体的写作意图。这是叙事写完整的前提。
二是叙述时应做到有顺序、有条理。在写作顺序上最常见的是按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写。如七上的《王几何》一文就是按时间顺序写的,记叙了几何老师王玉琳的第一堂课,通过他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一位深受学生喜欢的老师形象。此外,还可以采用倒叙、插叙、补叙的写法,如《王几何》结尾就用了补叙,补充了老师的身份。如《羚羊木雕》写了一件由羚羊木雕引发的矛盾冲突的事,写了“我”和万芳之间深厚友谊的事,交代了“我”送木雕的原因,从侧面刻画了双方家长及万芳的形象,为下文万芳追送小藏刀作铺垫。这样就使行文跌宕起伏,波澜有致,也丰富了人物形象。在整体构思的同时,也可考虑到文章的首尾呼应、多次点题等写法。这就要认真构思,分清主次,做到结构完整,合理巧妙。可以借用教材,及时总结,善于借鉴,精心构思,这样就有了作文的大致轮廓。
三是叙述时应做到有描写、有细节。写事离不开写人,对于主要人物要进行细致的描写和详尽的记叙,写出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衣饰,以及事件的环境等,对人物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细致刻画,有利于彰显人物的性格,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如《爸爸的花儿落了》对于“我”的心理活动就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对于院子里的花也进行了描写,使叙事更加完整。
[关键词]:初中 语文教学 作文 有效性
一、前言
随着我国对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初中作文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作文是人们的一种表达活动,是人们思维的过程,是人们的心理活动和感情表露,是一种交流的需要。一个人的综合素养是能够从作文能力上表现出来,因此,提高初中作文的教学有效性,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主要体现在指导策略有效、教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等多个方面,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个性化,促进学生的作文水平全面提高。
二、有效教学的概念
有效教学源于20世纪初期,其主要观点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投入与产出对比
这种观点认为有效教学需要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规律,尽可能减少投入并获得最多的教学成果,以满足个人和社会的教育需求;
2、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这种观点认为教学是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学习,并促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3、有效的作文教学
低效或无效教学在现实课程活动中常常发生,尤其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对作文的学习较低;而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教师也十分辛苦,造成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提高初中作文的教学有效性,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目前我国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现状
我国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功利性浓重。课堂教学的优劣主要以成绩作为标准,并且受到大多数家长和老师的关注,造成作文学习格式化、功利化氛围浓重。初中作文的教学存在其特殊性,无法像其他学科一样产生立竿见影的成果。因此,很多学生从别人的作文或作文大全中找素材,文章寻章摘句、拼拼凑凑,导致作文脱离生活,没有真实的感情。
其次是无序性。作文要从兴趣、习惯和思维形式上进行有梯度的训练,写作内容也应该是学生思维活动的随意发挥。当认识水平逐渐上升后再进行其他层级的训练。但是,实际中作文训练通常围绕考试进行,根据往年考试题目训练,这样造成作文训练缺乏重点和层次感。
最后,我国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效率较低。尤其是在作文批改中,经常会看到“思维清晰”、“语言流程”等陈词滥调。这种评语缺乏对学生真实能力的总结,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久而久之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
四、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一)重视系统的写作训练
培养写作能力要遵循教学的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点及面。新课标对不同的文体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教师要根据系统性和层次性要求制定训练计划。初中阶段要注重系统写作能力的培养,然后根据训练目标,制定详细的学期和学年写作教学计划,细化目标,提高训练的效果,培养学生作文的实际写作能力。
(二)作文写作时间灵活性
以往写作时老师都会布置相应的写作任务,然后要求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这样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考场作文的要求。但是这种做法会在很大程度上束缚学生的作文水平。实际教学中,可以使用灵活的方法,开放学生的作文写作时间,结合定时作文和不定时作文的训练,全面而具体的完成作文写作的训练。
(三)专题写作训练拓展
作文教学要求以原有教学为基础,从课内到课外进行针对性的专题写作训练,例如,记叙文分为记事、写人、状物和写景等。确定专题以后,具体的训练计划可以分成三步完成:首先是讲解示范。教师要按照教学专题进行精心备课,并根据课时的安排对学生进行示范讲解,保证学生对知识要点和基本要求能够清楚的运用;其次,仿写训练。学生的写作实际就是对别人文章的仿写,所以知识示范非常重要,能够有效避免写作的盲目性,但是,学生要学会从仿写到创新。仿写最基本的就是模仿教材,教师要深刻理解文章,抓住具有模仿价值的课本,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最后,加强讲评练习。作文讲评可以比较优秀学生文章与个别不足文章的差别,或者通过网络寻找优秀范文进行讲评。
(四)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
学生自主训练是作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不仅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的作文水平,还能表现出写作的个性。教师指导完成文章,要指导学生挑选自己最动情和最熟悉的内容,这样才能容易获得最后的成功,让学生回忆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中的各种人与物,引发回忆,这种作文才能具有更丰富的真实感情流露,才能更加展示真实的学生自我。
(五)创新的评价方式
评价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作文发展,评语可以使用学生互评、学生自评、老师评价等多种形势,从真实情感、个性创意和语言表达等多个方面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
1、学生自评、互评
学生对作文的批改要比老师更加仔细认真,大多数学生对自己同学的批语也更加关注,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群体的积极性,还能促进学生间的互相借鉴,并间接增加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当然,学生在自批和互批之前,教师要做好示范工作,并教导学生合适的评改方法。学生进行互评以后,还可进行自评,这样学生能够对比其他同学的对自己的评语和自我评价间的区别,提高学生对作文要求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
2、教师再评
教师通过学生互评和自评,然后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阅,包括作文格式、语言、中心、结构、书写、选材等内容的优劣等内容。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互评和自评进行阅读,对于评价不合理的地方,还进行再评语。教师只有将作文关把握好,才能培养学生乐写、敢写、会写,才能有效提高初中学生的作文水平。
五、结论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对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应该不断学习,积极实践新的教学方式,探索更有效的作文教学途径,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全面提升初中生的语文能力和写作素养。这样才能够显著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创造最优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刘仁才.设计合理的写作途径,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J].新课程(教研),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