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8:53: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有关桃花的诗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周日那天下午,带着小臭回镇上盖扶贫的章子,半路上,透过车窗外看去,发现漫山遍野的桃花,再一次开了。漫山遍野的粉色,给人一种烂漫的气息,我知道,春天来了,山上的桃花又一次开了。同样的一条路,同样的一座山。同样的桃花,每年开了又开。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桃花每年都在盛开,身边的人却每年都在改变。看着小臭一天的长大,我想终有一天我们都会长大,都会变老,都会成为这个世界上的过去。成为回忆。
记得有一年自己写过油菜花。可是记忆中自己从来都没有见过油菜花。只是那一年因为那个人,我得字字句句里都透出了很多的诗意,带着浪漫的气息,有着爱情的甜蜜。想象中的油菜花是那么的美。自己的心里是那么的甜蜜。有的时候就在想,大概所有的钱情,所有的景,都是因为跟人有关吧。因为那个人,所有的美好都可以在幻想里存在。 因为那个人,自己没见过的东西都可以变得那么的唯美,甜蜜。
可是车窗外漫山遍野的桃花,也是那么的美,也是那么的烂漫。其实我也想写很多关于桃花的烂漫诗句,可是脑海中想了又想还是一片空白。大概因为当年的那种浪漫情怀已经不在,也大概因为身边的人,已经让我写不出任何关于烂漫的诗句。
不管怎样,又是一年春暖花开。我喜欢现在的天气不冷不热刚刚好。我也喜欢现在的生活不好不坏,平平淡淡的,大概就是最好的吧。
我知道,过两天山下的桃花就要落了。想要看到就是大概要等到明年了吧。桃花每年总会开,一年一次。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只是,我还是希望,身边陪伴的人可以一直陪伴在左右吧。哪怕偶尔吵吵闹闹,哪怕偶尔磕磕绊绊。如果能够做到真正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大概也不辜负这漫山遍野的粉色吧。
成语 谚语 广告词 古诗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中学生物学学习的过程中,若能巧妙地借助生活中常见的成语、谚语、广告词等文化载体剖析其内涵,探究其本意,寻找其与现代生物学之间的联系,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巧借成语学生物
成语是汉语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不仅富含很深的哲理,更体现了一定的科学性和知识性。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若能充分利用相关成语、典故的来龙去脉及其寓意,就会让生物学的学习变得兴味盎然,从而给学习者留下深刻印象。如“华而不实”,原本是指某些植物(如油菜)由于缺少某些元素(如硼)而出现的只开花不结果实的现象。油菜缺硼时,花粉发育不良,植物虽已开花,却不能授粉,所以很难形成种子。又如,“根深叶茂”,是指植物(如乔木)只有根扎得深才能充分吸收水和矿质离子,使它们最大限度地参与生命活动,才能保证植物茁壮成长,枝繁叶茂,进而长成参天大树。再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其本意真实地反映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由于食物的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类似的还有“饥寒交迫(肚子饿了就会觉得更加冷)”,“牵一发而动全身(食物链中每种生物都有其重要地位。一种生物的生存状况发生变化,整个食物链都会受到影响)”等现象,都非常生动地反映了日常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
二、巧借广告学生物
广告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优秀广告往往都有朗朗上口的广告词或包含哲理的广告语,这其中不乏一些与生物学息息相关的广告词。如有一则空调广告的广告词是“大树底下好乘凉”,这句富含哲理的广告词所包含的生物学知识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大树下有树阴,可以遮挡烈日;第二,由于蒸腾作用,树下的温度相对较低;第三,由于蒸腾作用,树下空气对流,会形成风,故给人凉爽之感。又如,一则公益广告词是“一花独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它告诉人们,不同的植物开花的季节也有所不同,秋冬开花的并不多见,绝大数植物都是长日照植物,它们通常在春天开花。比如,桃、李、杏、梅等;再如,一则商业广告:“AD钙奶,AD搭配更容易吸收!”从生物学角度分析,维生素D和维生素A都是脂溶性维生素,其中VA的生理功用是维持眼睛在黑暗情况下的视力,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结构促进生长发育。VD的生理功能是促进食物中钙磷的吸收;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维生素D缺乏会使儿童易患佝偻病,成年人得骨软化病。两者科学搭配,相辅相成更有利于吸收,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三、巧借谚语学生物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谚语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生物学知识,同时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知识渗透的表现力,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的是遗传学知识,对遗传学的启蒙教育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又如,“一娘生九子,九个不一样”,说的是生物变异学的相关知识,它可将十分抽象的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再如,“吃什么补什么”,这是在民间流传十分广泛的一句谚语,但容易引起误解,难道吃猪脑也能补人脑?其实,它的实质是告诉人们从食物中获得的主要都是一些人体结构的基本物质,如氨基酸、葡萄糖等,当这些物质进入人体之后根据需要,重新合成相应的蛋白质和多糖等。类似的谚语还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天生会打洞”。再比如,“人黄有病,天黄有雨”;“冬吃萝卜夏吃姜,免得医生开药方”;“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等谚语都蕴含着深刻的生物学知识。
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现象也包含着生物学知识。比如说,有些人特别能喝酒,可谓“千杯不倒,千杯不醉”。其实,这与饮酒人体内有一种能及时分解乙醇的酶有关;而另外一些人却是滴酒不沾,也是因为这种酶,他体内没有这种酶,便不能及时分解酒精,极易引起酒精过敏甚至中毒!同样道理,一部分黄色人种,尤其是中国人,一喝牛奶就会拉肚子,这是因为体内缺少分解牛奶的酶的存在,而欧洲人经常把牛奶当水喝,其根本原因是基因不同,生物学知识是:没有对应的基因也就没有对应的酶产生。
四、巧借诗句学生物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优美诗句,以其绚丽的色彩、迷人的风姿、醉人的芬芳,昭示着生物学现象。类似的还有许多,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是描述柳树阿娜多姿的,听到这样的诗句,在校园及城市绿化中,谁能不选柳树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描写秋叶的,大家都知道,叶子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叶绿素,但叶子中不只有叶绿素,还有一些其他的色素,就拿枫叶来说吧,秋天时叶绿素分解,叶子中的花青素呈现出来,所以叶子就变成了红色。学生熟悉的白居易的《忆江南》中写道:“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爽心悦目的美景竟是生物学现象:大量藻类繁殖,而使江水呈现的颜色。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句中描述了这样的情景:山下的桃花都已经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这说明花开受温度条件的影响。“梅花香自苦寒来”也属这种生物学现象。再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说落叶落下后,被土中的细菌分解成无机物,被植物体重新吸收,为植物体提供营养。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它们的“语言”从生物学角度阐释,即是寻求配偶的信号。
孟浩然的《春晓》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把人-鸟-风雨-花巧妙联系起来,创造了一个真实优美的生态环境:树木葱郁,鸟语花香,气候宜人。让学生体会到了生物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之美。其实,这样的诗句实在不胜枚举。总之,生物学习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生物学。
生物是一门科学,生活更是一门科学,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生物现象,将生物学习融于生活之中,这样的学习才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姜玉涛.巧借学生力量,激扬生物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向我们提出课程的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犹如一棵大树,大量的积累是这棵大树的根,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只有具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形成丰厚的底蕴,才能真正使学生获得语文素养。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千余年的风风雨雨,它依然溢彩流光,熠熠生辉,滋养着现代人的精神。小学生,正是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在这年龄段让他们大量背诵经典,接受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润泽,让传统文化精髓在吟诵中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对他们语文素养的形成大有益。
从小学习、诵读一定数量的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有利于培养对语言的感受、领悟能力和想象能力,也有利于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妇孺皆知、脍炙人口,都是古诗中的精品。那么,如何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引领学生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畅游呢?
1 诵读积累
诵读方法分自由读、对读、小组读、集体读,又可分为默读、有声朗读等。节奏是古诗词的生命。多读,可以让学生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读诗的过程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过程。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更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化为心中之本。
每节课预备铃响后,由“小老师”带领大家反复朗读书写在黑板一侧的诗词,直到任课教师到来。利用好这短暂的课前三分钟,每周可熟记两三首诗词。日积月累,便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了。
诵读是对美的感知过程,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千万不要定死任务。教师应该很好地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的节奏和韵律,让古诗词这种当时的“流行歌曲”,成为我们的学生一唱就会的、现代的“流行歌曲”!
2 参照朗诵
参读法就是将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获得较完整的诗词形象和系列化的思想内容。如学习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可指导学生同时诵读其他有关“西湖”的名诗。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所描写的是西湖上“风光不与四时同”的夏日荷花,“接天的莲叶”与“别样红的荷花”相得益彰;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写的则是晴天和雨天时西湖上“淡妆”与“浓抹”总是恰到好处的美丽;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西湖的“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描写的是诗人骑马所见到的西湖早春的旖旎骀荡的春光,表现了世间万物在春色沐浴下的勃勃生机,创造出春色喜人、生意盎然的意境,抒发了喜爱早春风光、恬静闲适自得的感情。将这几首同一题材的诗歌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并在对比诵读中强化了记忆效果,从而激起了学生读背古诗词的极大兴趣。
3 情景再造
读诗词的过程是将诗词“泡开”的过程,也是读者进行再创造的过程。示现法要求我们指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去呈现诗词中的形象和意境,从而获得美的体验和创造。如学习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思维回忆自己见过的桃花、鸭子等;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遍地桃花和“三两枝”桃花的情景有什么不同,鸭子在水中或水边是一种欢快的情景呢,还是其它的情景。
正所谓“诗中有画”,因为古代诗词具有鲜明的形象性,所以示现法的运用,除了老师的引导之外,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图片展示、绘画、多媒体呈现等辅助方式来进行。如诗配画,就是让学生将诗词中的一个个文字符号转化成可视的绘画。在描绘诗词展现的胜景佳境,在诗情画意间,学生自然会更深地体悟出诗家动人的情思,感受到字里行间美妙的旨趣。
可以说,孩子们的联想和想象力往往让成人吃惊,而感悟形象,又进一步让他们张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意义深远。
4 表演朗诵
表演法是让学生将一些叙事性较强的诗词内容用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如《寻隐者不遇》一诗,可以让学生扮演“童子”和寻师者,以便将寻师者那急切、惆怅的形象表现出来。
放学时,同学们背诵着诗词走出校门。从操场整队出发,到距校门百米以外解散,这段路程中每支队伍要背诵不少于三首诗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当琅琅的诗词朗诵一路响起,路人纷纷侧目。背诵诗词出校门,避免了拥挤打闹现象,又给校园增添了一丝文化气息,一举两得。
5 比赛诵读
每学期临近期末,我都在班上隆重举行一次诗词朗诵小组赛。竞赛设有必答题,如“请你们小组背出含有动物名的诗句”“请你们小组背出含有颜色词的诗句”等等;有抢答题,如“请说出下列名句出自谁人之手?”还有一场难解难分的擂台赛――各小组轮流背诵诗词,不许重复。最后综合各轮成绩,看冠军花落谁家。
留心生活,语文学习的资源无限
社会即学校,生活即课堂。语文学习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等资源,都能从生活实践中去提取,并且取之不竭。识字,在低年级是一项很重的任务,要准确识记大量生字,这对辨析能力、自学能力、专注度较弱的低段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学生学习汉字之初,我就会告诉他们:“我们学的这些生字,在街道上、超市里、公园里、电影院门口都能找到!”“我们还能在学校外面的各个地方学到很多个书上没有的字呢!”我会经常说这些话,并且领着孩子们去学,指导他们掌握在生活中自学汉字的方法,并从中获得乐趣。周五,我会经常性地布置这样的作业:把看到的商店招牌、街道名、商品名、广告标语等抄录下来,自学后,在周一通过“难不倒”字词比赛考一考大家,做一做小老师。我还会带着他们在下棋时学字,在看新闻时学字,外出旅游时,把景点的题字、对联都拍摄下来,通过开展竞赛激励他们学习。学生是很喜欢这类学习方式的,他们怀着浓厚的兴趣和好胜的心理,积累了很多汉字,掌握了自学方法,同时也促进了阅读能力的发展。
学校每学期都会开展很多活动,而这些活动本身也是学习语文的绝好资源。我们会在清明节、中秋节前后开展诗歌诵读比赛,这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首先,我会告诉他们,比赛时朗诵的诗歌,老师会自己写,但是老师需要很多跟节日有关的资料,要大家帮忙去搜集,这样人人都能参与到对传统节日的学习中去。然后我就根据班上的情况认真写好诗歌,和他们反复练习。有时候只选取几个参加校级比赛,那么就在班上一轮一轮进行选拔,有时候是全员参与,指导就会更加细致。因为我们会提前很久进行准备,这项活动甚至可以贯穿半个学期,学生实际上是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朗读能力,我们班的好成绩总在预料之内。而每一次的成功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诵读热情和对语言文字的喜爱。
所以说,生活处处有语文,在自然中学、在社会中学、在活动中学,学得轻松、积极,而又深刻。
感受生活,语言文字的魅力无限
要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读写,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让语文学习和他们的生活特别贴近,和他们的心理特别贴近,让他们能从文字中感受到自己平常生活中的点滴乐趣都可以这样抒发、这样记录。
我经常利用阅读时间让学生交流身边的事,谁说得“好听”就进行奖励,并且不忘告诉他们,把你们说的写下来就是很好的作文,写小作文就是应该写我们的生活,而怎么把发生的小事写得有意思,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前几天早晨进校时间刚好下大雨,我进校门后遇到班上几个小朋友,他们打着伞,踩着水花,嬉笑着穿过篮球场,我听着他们的话,觉得特有意思,就写了一首小诗《下大雨的早晨》:
下大雨的早晨,/校园里开满了伞花。/伞底下的娃娃,/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哎呀,咱们的操场/变成黄河啦!/哎呀,我的鞋子/全都湿啦!/小婷得意地昂着头:/嘿,我的鞋子套了袋子,/鞋子袜子全不会湿!/小文听了嘻嘻笑:/那有什么用?/我家门前的水都到膝盖啦!/小江也在笑,/笑什么呢?/糟糕,我连内裤都湿啦!
早读课和孩子们一起读,大家哈哈大笑起来,都说这诗写得好。我问他们:“每个句子都很简单,也没有用上很多好词语,你们为什么说好?”学生都答:因为有趣。我就告诉他们,生活多有意思,语文就多有意思,用心感受生活,会发现语文读写的材料无处不在,而这些写我们真实生活的文字,就是最神奇最有魅力的。
回归生活,语文创造的契机无限
“文字、书本只是生活的工具,不是生活的本身,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语文教学当然也是如此。要让学生明白,学语文就是为了在生活中用,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生活情趣,把我们在课堂中学到的东西还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才是真正学会了语文。而一旦学生体会到了语言文字在生活中的价值,语文教学才真正具有了力量。所以,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字词和阅读积累后,我会鼓励他们走进生活用语文。例如春天我们去桃园远足踏青,学生们坐在桃园里赏花,我就提议说:“我们背过那么多写桃花的古诗,今天在这里赛诗吧!”学生纷纷说好,然后就背起了那些耳熟能详的诗句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学生背得起劲,一旁的桃农笑着说:“我经常看桃花,也不觉得多美,听你们一念诗哪,这桃花就美得跟仙女一样了。”学生听了非常开心,他们觉得自己背的诗是有用的,在这样的环境下背一背,念一念,似乎生活都美妙了许多。
当两颗彗星在空中碰撞,将会产生何等奇妙的景象。盛唐时期的大诗人李白与杜甫,就是这样两颗彗星。但据我所知,这两位巨星级人物发生真实碰撞的当时,并没产生什么令人称奇的景象,至少没有在当时的社会上造成任何轰动。如果不是日后催化了一些诗篇,其平淡得与我们寻常人等萍水相逢没什么两样。
为什么两大巨星的碰撞会如此悄无声息呢?原因在于这根本不是什么巨星碰撞,至少在当时不是什么巨星碰撞。确切地说。是一个巨星与一个具有巨星潜力的小星的碰擦。碰撞会产生爆炸。而碰擦则可能产生声响,也可能没什么动静。这里的巨星非李太白莫属,而具有巨星潜力的小星则是杜甫。在我看来,即使是这次碰擦,在杜甫的心目中,李白还只是个当代的成名人物,并没把他看作是划时代的巨星;同样,在李白的心目中,杜甫可能只是个文学爱好者,还不足以激发其更多的热情与关注。于是乎,这两个古今无双的人物,他们的一场被后世寄予无限期待的巨星级碰擦,居然沦落为一个普通的文学活动,而没有碰撞出激动人心的耀眼火焰。
唐代文学史称,李白是有唐一代唯一在生前死后均享有巨大声誉的诗人,他的崇拜者自然不乏其人。据称,他的成名作《大鹏赋》,当时家藏一本。村夫汪伦为见李白,不惜杜撰万家酒店十里桃花的景李白前往。诗人魏颢更为瞻仰李白的风范,追踪游历了半个中国。此等行为。不禁让人联想到当今的追星族。或许可以据此推断,追星的这种行为并非现今才有,实为自古而然。这也难怪,一个巨大光亮的星体,总是能对一些琐屑的荧火与尘埃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但令人不解的是,李白这个巨大光亮的星体与杜甫相遇时,并没有使杜甫产生汪伦及魏颢对其那样的景仰之情。
天宝三年秋,在京师失意东还的李白路过洛阳遇到杜甫时,前者已是名满天下,而后者尚属无名小辈。李长杜十余岁,但两人一见倾心,情同手足。杜甫有“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之句。从这些诗句中可知,李杜二人相得甚欢,亲密无间到了同被共眠、携手同行的地步。相处数月后,二人分手。现无法推断此番交往对杜甫的成长有多大影响,但可以肯定的是。从此李白的风范便长驻杜甫心头。与李白结识后,杜甫陆续写下了与李白有关的诗歌十来篇(下称涉李诗),构成了杜诗的一道风景线,里面表现了杜对李的由衷钦佩与敬仰,而这种萦萦于怀又不假掩饰的仰慕之情,可以说与现下的追星族的执着热烈毫无二致。当然。杜甫的追星又与魏颢跟踪追随式的追星有明显不同,杜甫已领略过李白的才华与风范,所以杜的追星更像是神往。只是这种神往并非发生于两人相识之初,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表现出来。这种情感一经表露出来,就愈发浓烈,不能自己。一旦杜甫将这种神往的景仰之情诉诸笔墨,因其融入了深厚的情感,就将其特有的沉郁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得他此类文字极具震撼力,以至千载以下读之,仍能感受到这种饱满情感的强烈冲击。
根据创作年代与内容,杜甫的涉李诗大致可分为三类。其一为记录交往,其二为回味与思念,其三为鸣冤。这三类诗又分别创作于交往时、分别不久与长别离三个时段。在这三个时段,杜甫对李白的了解表现为由表入里,最终深入李白的命运深处。而其对李白的服膺之情也从隐至显,从淡至浓,直至无比强烈。与李白结识时,杜甫还只是个未出道的年轻后生。应该说两人在名望上及创作实力上的差距远大于年龄上的差距,但在他稍后时期写给李白的诗歌中,那种崇敬之情反而是颇含蓄的。我们来看,杜甫对李白的赞美开始也不过是“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句中这些我们后人不甚熟悉的名字可能也没留下什么了不得的诗句,用这些来赞美李白,在我们后人看来更像是敷衍。唯英雄能识英雄。当时的杜甫还没成长为一颗巨星,因此可能还认识不到李白的杰出成就。将阴铿、庾信、鲍照诸人加诸李白,或者在杜甫心目中还算是过誉了。如果今天有人用阴、庾、鲍诸人来称颂杜甫的文学成就,可能会被认为比附不当,有贬低杜甫之嫌。想来修成正果的杜甫,也绝不会再用这些人去类比李白。李杜二人不仅年龄、水平有差距,就是精神风采也相去甚远,故李白最先打动杜甫的正是诗才以外的精神气质,他写下了“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狂歌痛饮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的诗句,对李白的刻画人木三分,极其传神。两人分手后,与李白交往的这段时光成了杜甫重要的精神积淀,大概杜甫也渐渐从李白的诗歌中咂出味来。于是乎,李白的形象不时从他心底泛起,并益发高大,令他神往不已。没有确凿证据表明李杜曾再次重逢,而杜甫对李白的思念之情却与日俱增,历久弥甚。随着杜甫阅历的增长、诗力的提高,他对李白的推崇之情非但没有减弱。反而益发强烈,最终猛烈爆发,发出人们期待已久的巨响。这种情感在杜甫的涉李诗中得到充分体现:“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冬日有怀李白》)就是这种萦萦于怀的真实写照。与此同时,李白令人难以企及的品质也渐渐在杜甫心目中清晰:“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春日忆李白》)“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李白无可匹敌的才情与气拒王侯的风范跃然纸上。
值得注意的是,杜甫对李白评价的升级,恰恰是在李白遭放逐之后,因此,涉李诗的第三个时段最能体现杜甫的艺术成就。其时李白因涉永王幕事,株连下狱论罪。后又遭流放。杜甫不怕受株连,以其对李白了解之深,他以饱蘸心血的笔墨写下了一系列感人篇章,这些诗篇不仅把他的追星式写作推向,而且也将其特有的沉郁诗风发挥到了极致,使之成为杜诗中的精品。《天末怀李白》写于李白罹罪之初,因消息没坐实故显得稍含蓄。到写《梦李白二首》时,因确定了李白遭受的处罚,更强化了杜甫的思念之情,不仅“故人人我梦”,而且“三夜频梦君”。此等郁蓄情怀以杜甫无与伦比的才情极力而出,自然摄魂夺魄。感人肺腑。以《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为代表的涉李诗,既可以看成为李白立传,同时也是对身在落难中之李白的声援,并发出了对李白赞颂的最强音。该诗从李白成名写到落难,李白的巨大存在激发了杜甫创作灵感的火花,他语出惊人,纵横无极,诗中连用孔子、四皓、贾谊、邹阳、苏武、马援、弥衡诸典,不仅用典量大,而且极为贴切,准确地勾勒出李白举世无匹的艺术成就与难以企及的历史地位。这些诗句对李白的评价之高,从古至今无人能及。在杜甫的涉李诗中,感人至深的警句俯拾皆是,如“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文章憎命达,鬼魅喜人过”“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等。因对李白的人格力量感受至深,杜甫的这些诗句不仅是最早,而且也是空前绝后全面准确地评价李白。从这些诗句中,我们看到李白是如何不可阻挡地走进杜甫心中,也看到杜甫是如何情不自禁地深入到李白的世界。只有到了这个时候,亘古罕见的巨星碰撞才真正发生了。只是这个碰撞表现为――杜甫以他杰出的诗情猛烈而反复地撞击着李白这个巨大的存在,从而迸发出耀眼的光芒。正是这种巨星级的心灵碰撞,杜甫的涉李诗也真正做到了惊风雨、泣鬼神。于杜甫而言,对李白的追星行为丝毫不减杜甫的名望。也正是在追星过程中,杜甫完成了对李白的总结。后人注意到,杜甫涉李诗的截止时间也正好与李白去世同步,仿佛是为其追星行动画句号似的,非常耐人寻味。杜甫完成涉李诗写作的同时,一颗巨星也就冉冉升起,接替李白照亮了盛唐的天空。
确实,在写下这些光辉篇章的同时,杜甫的文学造诣也进入到他的巅峰期。尽管如此,他对李白由衷的崇敬丝毫不减,这体现了杜甫谦虚的品格与博大的胸怀。正是这种品质,造就了一代诗圣,与李白并驾齐驱,构筑了盛唐诗歌风骨的脊梁。
关键词:秦观;词;化用
“化用”,也称作“借用”、“套用”,所谓“化用”即将他人作品中的句、段或作品化解开来,根据自身表达的需要,再重新组合,灵活运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简而言之,就是既借用前人的句子又经过自己的艺术改造。如唐朝诗人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正是化用庾信《马射赋》中:“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又如其《滕王阁序》中“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化用《后汉书》“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可以明显看出,化用是作者对素材积累的浓缩与升华,是情感酝酿的奔突与发展,是取我所需的一种重新整合形式。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其词作蕴藉含蓄,寄情悠远。秦观词作中大量的化用为他的作品增添了词的抒情特性,作者似信手拈来,却深思熟虑,秦观词的化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化用后的句子甚至比前人名声更大,流传度更高。
一、秦观词化用的量化分析
考据徐培均先生的《秦观词集》及《秦观诗词文选评》收录的96篇作品的初步分析,秦观化用前人诗词文语句共有88处,数量之多,比例之高,显而易见。其最常用的是以下诗人的诗句,其化用唐代诗人李商隐诗11处,化用杜牧诗11处,化用白居易诗9处,化用杜甫诗8处,化用李贺诗6处,化用韩诗3处,化用韩愈诗2处,化用张籍、李白、李煜、刘禹锡、韩愈诗各2处,化用温庭筠、李煜、李Z、刘孝绰、戴叔伦、郑谷、徐夤、李益、谭用之、僧齐己、罗隐、高蟾、吴融、王绩、陆龟蒙、杜秋娘、刘方平、杜荀鹤诗1处,化用非唐代诗人化用柳永诗5处,欧阳修诗2处,化用苏轼诗2处,曹植、陶潜诗各1处。
据统计,可以初步看出,秦观化用前人诗句和其对唐代诗歌的自然传承有关,其化用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运用唐宋作家作品词句比例较高。据《秦观词集》中96首词统计,化用唐朝诗人作品的词共有77处,占据80.2%,除了本身宋词对唐诗的继承外,北宋人对词采有一种“花间尊前”的观念,即景作诗,创作态度中也带有即兴的态度,缺乏锤炼精神,因此多用前人的作品入词,信手拈来或稍作更易变化,以此为创作的佳法,以诗入词,大小词人皆不例外,且成为普遍现象。
二化用李商隐、杜甫作品最多。秦、李二人际遇相似,政治失意与情感之路的坎坷使两位诗人都具有一颗敏感多情的心、一种忧郁内敛的气质,清人周济所谓都将身世之感打入,且李商隐的作品的忧患意识及创伤精神更使秦观的文学作品呈现“以悲为美”的风格和相似的价值取向。其次,秦李二人创作背景也相似,唐末诗坛普遍追随李、杜诗风,更受李贺“瑰奇美丽”诗风的影响,李商隐的无题诗作品的词化,受到秦观为代表的婉约词派的追捧与效仿,所以在意象的选取和意境的缔造方面秦观词多处受李商隐影响。
三化用杜牧作品较多。吴乔《围炉诗话》:“杜牧诗,维绝句最多风调……”杜牧一身中属绝句成就最高,其豪健俊爽的风格与清奇绮丽的诗风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在秦观词中,也大量化用了杜牧诗句片段。杜牧对宋词的影响体现在他的诗与"词为艳科"和"要眇宜修"的词体特质相近。
四化用白居易作品较多。白居易在政治观念、人生态度以及文学创作上都表现出了鲜明的时代性和典型意义,并对宋人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最重要的是其语言特色通俗易懂,浅显亲近,对后世颇有影响。在秦观词中反映岭南生活的作品中,充溢类似的身世之感、贬谪之慨、异乡之悲。
二、秦观词化用的类型
秦观的化用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内容和形式:
(一)按内容可分为“正面化用”和“反面化用”
正面化用即在内容上与前人所表达内容一致,在类似的心境下,抒发相同或相似的思想感情,受求同思维的影响,化用历史中前人的词句为己用,自然流畅。正化的手法在秦观词里有大量的运用。
例如:“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满庭芳》)化用杜甫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谴怀》)此词作于初冬时节的会稽城外,作者与心爱的歌姬话别至黄昏,为表爱情的忠贞,悄悄解下香囊与罗带赠予彼此,知晓自己终要离开,空负对方一腔深情,徒然赢得青楼中薄情的名声罢了。当他读到杜甫梦扬州所做的《谴怀》诗时,自然化用其名句增其抑郁情绪。
“玉笼金斗,时熨沉香。”(《沁园春》)化用李商隐“轻寒水省夜,金斗熨沉香。”(《效徐陵体赠更衣》)李商[词中描绘的华美的室内景象,熏炉上罩以华美笼子,炉内放着熨斗,压着燃烧的沉香,秦观化用词句意在营造意中人手执熏香,朦胧美好的
意境。
反面化用即所表达的内容与化用内容相反,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前人表达的相悖,处于求异的思维。
例如:“翡翠侧身窥渌酒,蜻蜓偷眼避红妆。”(《游鉴湖》)化用了杜甫的诗句“蜜蜂蝴蝶生性情,偷眼蜻蜓避伯芳。”(《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当时作者在越州省大父承议公及叔父秦定。此诗所写是作者游湖所见。化用二句特写局部之景,色彩明丽映衬,神态逼真传神。翡翠鸟也被美酒所陶醉,侧身窥视着绿色的清酒;蜻蜓也被美女所吸引,偷偷看着歌女美丽的红妆。写诗人看到落花引起的悲戚情节。蜻蜓偶然穿花飞过,本想偷眼观看一番桃花的,可是猝然间看到了凶恶的伯劳鸟,只好匆匆飞走。饱经沧桑的成年人,可以把它看做悲情人生的写照。人的一生,可能有过绮色的梦想与朦胧的情怀,但是,一切美好的事情,总是会遭遇种种的阻挠,难以如愿,往往只能在绝望和孤独中老去。同样是描写“蜻蜓偷眼”的 意象,一种是对美的陶醉,一种是对美的绝望,意义截然相反,秦观词化用新奇妥帖。
“此处便令君睡足,何须云梦泽南州。”(《睡足轩二首》)化用了杜牧的“平生睡足处,云梦泽南州。”(《忆齐安郡》》)杜牧诗作于黄州,谓黄州地僻而不能施展其才华。秦观反用其意以自嘲。说睡足轩就让人梦游一生了,何必再到当年楚王游猎的云梦泽去周游一番呢?是说在此处便可快乐度过一生,何必一定要入仕施展抱负呢?
(二)按形式可分为“明化”和“暗化”
明化是指直接化用前人的诗词句,句子的相似程度高,表达含义也相近。
例如:“小槽春酒滴珠红”(《江城子》)化用李贺“小槽酒滴真珠红”(《将进酒》);“毕竟不成眠,鸦啼今井寒。”(《菩萨蛮》)化用柳永“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忆帝京》);“指点虚无征路,醉乘斑虬,远访西极。”(《雨中花》)化用杜甫“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征路。”(《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
与明化相对应的是暗化,即化用前人诗句不露痕迹,如果读者并不熟悉前人诗作的情况下阅读相关秦观词无法清晰地辨别是否使用了化用。
例如:“水剪双眸点绛唇。”(《南乡子》)化用了李贺的“一双瞳人翦秋水。”(《唐儿歌》);“怎得香香深处,作个蜂儿抱?”(《迎春乐》)化用了韩的“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残春旅舍》);“露滴轻寒,雨打芙蓉泪不干。”(《丑奴儿》)化用了白居易的“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长恨歌》);“蜜脾香少,触处蜂忙。”(《沁园春》)化用了李商隐的“红露花房白蜜脾,黄蜂紫蝶两参差。”
三、秦观词化用的方法
(一)原句化用法
原句化用即把前人的作品照搬过来为己用。
“天际识归舟。”(《望海潮》)化用谢眺的“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之宣州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满庭芳》)化用叶梦得的“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避暑录话》);“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南乡子》)化用罗隐的“若教解语能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牡丹》);“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临江仙》)化用钱起的“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省试湘灵鼓瑟》)
(二)取词摘句法
取词摘句即摘取原句中的个别词化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在原句用词的基础上增添或缩减词句,达到独特的带有个人风格的佳句。
1.增句
“到如今谁把,雕鞍锁定。”(《鼓笛慢》)化用柳永的“不把雕鞍锁”(《定风波》)在原句的基础上增字。
“西楼促坐酒杯深,风压绣帘香不卷”(《木兰花》)化用《史记q淳于髡传》中“日暮酒阑,合尊促坐。”;“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千秋岁》)化用南朝江淹“日暮碧云合”(《拟休上人怨别》);“料得有心怜宋玉,只应无奈楚襄何。”(《浣溪沙》)化用李商[的“料得也应怜宋玉,只应无奈楚襄王。”(《席上赠人》)
2.减句
“梅市旧书,兰亭古墨。”(《望海潮》)化用张籍的“梅市人何在,兰亭水尚流。”(《送李评事游越》);“长记误随车”(《望海潮》)化用韩愈的“只知闲信马,不觉误随车。”(《嘲少年》);“倚危亭,恨如芳草。”(《八六子》)化用李煜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烟浪远,暮云重。”(《江城子》)化用柳永的“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雨霖铃》);“花影乱,莺声碎。”(《千秋岁》)化用杜苟鹤的“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春宫怨》)
(三)词句重组法
词句重组即打乱原句字词的排序重新组合成新的句子,表达的意义相似或相同。
例如:“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虞美人》)化用高蟾的“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虞美人》)化用杜牧的“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齐安郡中偶题二首》);“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如梦令》)化用李Z的“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浣溪沙》);“晓岸柳,微风吹残酒。”(《御街行》)化用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
四、秦观词化用的审美效果
(一)蕴藉含蓄,寄情悠远
秦观词多咏美人芳草,离愁别恨,大量化用使其意境悠远,婉转低回,颇有游丝荡空,春水萦溪的艺术效果[1]。如其作品《如梦令其三》:“楼外残阳红满,春入柳条将半。桃李不禁风,回首落英无限。肠断,肠断,人共楚天俱远。”其中“肠断,肠断,人共楚天俱远。”化用了柳永《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雾霭沉沉楚天阔。”义蕴言中,韵流弦外,其离愁别绪比原句更深一层次,意境开阔,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创造自如,融合无间
秦观擅于融合化用古人诗句,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满庭芳》)
晁补之赞曰:“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二十一引)后两句本之于隋炀帝诗,清贺贻孙说:“寒鸦,流水,炀帝以五言划为两景,少游用长短句错落,与斜阳外三景合为一景,遂如一幅佳图。此乃点化之神。”说明秦观词的化用极富创造性。
(三)工于用典,涉猎广泛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说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即是用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秦观的用典撷取典故广泛,既师其意,尚能于故中求新,更能令其如己出,而不露痕迹,好比“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如《虞美人》中:“琼枝玉树频相见,只恨离人远。”, “琼枝玉树”的典故本出自《世说新语q容止》:“魏明帝使用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并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 [2]比喻人物风采之美,秦观在此处用典,用“琼枝”二句,怀念昔日联骖同游之乐,与当时创作背景中苏轼“乌台诗案”产生对比,以今日之恨衬昔日之乐,增其抑郁。再如其作《鹊桥仙》化用牛女二星于每年七夕渡过辽阔银河相会的典故表达对爱情的赞颂,“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以洁心志,从情感体验上来说,与当时科举失利的秦观相吻合。此处灵活化用典故,赋予其新的意义,化用自然巧妙。
参考文献:
画
【教学目标】
1.
会认“远、有”等10
个生字,会写“水、去”等4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必备品格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热爱、了解中国山水画。
关键能力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认识走之、斜刀头
2
个偏旁。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远、有”等10
个生字,会写“水、去”等4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
3.认识走之、斜刀头
2
个偏旁。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图片:(1)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片,画面上画了些什么?(山水、花鸟)
(1-4)
(2)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季)从哪儿看得出来?(画中的桃花可以看得出来。)
2.关于这幅画,有人给它题了一首诗,名字叫做《画》,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吧!(板书:6
画)
3.出示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设计意图:出示图片,问题引导,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自然过渡到课题中来。】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
三、学习字词
1.认读生字
(1)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识记生字。
①注意读准:翘舌音“声”,平舌音“色”,前鼻音“近、”,后鼻音“听、声”。
②识记生字
换一换。用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如:
无:“天”换笔画成“无”。
听、近:互换偏旁。
色:“爸”换偏旁成“色”。
偏旁归类。本课要认识的两个偏旁,斜刀头表示的意义学生不太熟悉,学生只要
能记住这个偏旁的名称即可。走之作意符,表达的意思多与走路或路有关。本课有
3
个带
走之的字:“远、近、还”,结合偏旁表达的意思,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这些字的含义。
借助反义词,识记生字。如,“有—无、来—去、远—近。”
结合生活实际识记:有的生字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可以用它们编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如:
(5—6)
(7-15)
还
还是
你还是学习那么好。
(2)认识“走之、斜刀头
2”两个偏旁。
“远、近、还”这三个字都是“辶”,这是我们这课要学习的新的偏旁,我们大声说出它们的名字:“走之底”,它表达的意思多与走路或路有关。
“色”这个字的偏旁是“⺈”,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偏旁“斜刀头”。
(3)出示词语
望远镜
远处
有钱
有人
颜色
色彩
近视
远近
歌声
声音
去哪儿
走去
还有
还来
来到
走来
2.认识多音字:还(hái
huán)
练
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春去花还在。
这里的加点字“还”读“hái”,意思是“依然,仍然,尚且”,还有一个读音是“
huán”,意思是“偿还、回到原状”。组词如下:
还
hái(还有)(还是)
huán
(还钱)(还给)
②读一读:
还(hái)有一些人到现在也没还(huán)钱。
3.学生玩识字游戏。
摘苹果游戏,学生先读生字,谁读对了苹果就归谁,看谁的苹果最多。
4.检查初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认读生字,从音、形、义全方位设计,掌握扎实、全面、有效。】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四、学习“会写字”
水
去
来
不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2)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水:第一笔竖钩写在竖中线上,第二笔横撇不要写成两笔,而第三笔和第四笔
不能写成一笔。
去:第三笔为长横,在横中线上;第四笔撇折,在田字格中间起笔。
来:字形左右对称,竖要写在竖中线上。两横之间的距离要适中,不要过远或过近。
不:第一笔横要长;第三笔竖从撇上起笔,不要在横与撇的交叉点上起笔;长
点收尾。
练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3.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初读课文后,我发现了这是一首谜语诗。
【设计意图:会写字教学,本着一看二写三对照的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四、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学会了生字的音、形、意,我发现了这是一首诗歌性质的谜语。
五、课后作业
(请做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知识的习题。)
(16-20)
(21)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新词,初读了课文,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课文吧!
2.出示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设计意图:出示图片,问题引导,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自然过渡到课题中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谁愿意把课文读给老师听一听。(指名读)
3.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景物?(山、水、花、鸟)
三、结合生活,回答问题
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要求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1.想一想,如果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
2.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
3.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不再开了,看不到花)
4.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就会受惊,会飞走)
(1-3)
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鸟是这样的,那么画上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请跟老师来看看。
四、品读释疑
1.学习诗歌前两句:
出示“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1)“远看”、“近听”分别是指什么?(板书:远看
山有色)
(“远看”指在远处看,“近听”指在近处听。)(板书:近听
水无声)
(2)这两句诗,告诉了我们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2.学习诗歌后两句:
出示“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1)“春去”、“还在”“鸟不惊”分别是指什么?
(“春去”,指春天过去了,“还在”是指花儿依然还在开放,“鸟不惊”是指鸟儿一点儿也不害怕。)(板书:春去
花还在
人来
鸟不惊)
(2)这两句诗,告诉了我们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
【设计意图:理解诗句,抓住难理解的词语,以点带面,理解诗句,层层推进。】
五、创设情境、补充诗句。
1.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告诉同学。
2.请一位女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要求把听到的告诉同学。
3.请一个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节开的?(春天)现在是什么季节了,为什么它还开着?
(4-7)
4.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即它会不会飞走?板书:人来不惊。
小结: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引出课文题目《画》。
5.学生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1)来——去 什么是“来”,什么是“去”?找学生现场演一演,体会“来、去”的意思,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
(2)远——近 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通过课件演示,体会“远、近”的意思,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
(3)你还知道哪些意思相反的词语?先找一找,然后再说一说或演一演。
生汇报:有—无 高—矮 多—少 早—晚
(4)同桌相互读一读反义词。
(5)教师引领学生游戏:我们一起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吧,我说一个词,你们来说它的反义词,看看谁先找到朋友。
【设计意图】在对比中领会诗句的意思,从而体会诗句描写的奇怪现象,原来诗句说的是“画”。组织表演等活动,理解反义词的意思并巩固识字。
六、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1.教师导言:同学们朗读得很棒啊!我想很多同学都已经熟读成诵了吧,我们来比一比谁背得最快。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趣味提示,指名背诵古诗。(学生背诵一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多种形式背诵古诗。
(1)师生搭档每人背一句。
(2)学生分小组在组内互相背诵。
(3)男女生互相比赛背诵。
(4)教师点名挑战背诵。
(5)学生互相点名挑战背诵。
【设计意图:通过开展“古诗诵读会”的形式,引导学生积累古诗,激发学生兴趣,丰富积累。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通过回家为爸爸妈妈猜谜语的活动再现情境,加深印象的同时感受到成就感。】
七、阅读方法解密
阅读方法解密
如何猜诗谜
读懂诗意:明白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如《画》描写的是山、水、花、鸟的特点。
抓住重点:明白诗中的景物和生活实际的关系。如本诗,我们要重点抓住画中的景物和生活实际的矛盾:远处地山为何会有颜色,近处的水为何没有声音,春天过去了花儿为何还盛开,人来了鸟儿为什么不害怕?抓住这些矛盾点,猜出谜底就不难了。
八、诵读积累,课堂拓展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古诗的朗读要注意掌握好停顿,读出韵味。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2)背诵课文,可以抓住“山、水、
花、鸟”4
个字来背诵,也可以抓住“远”和“近”、“去”和“来”两组意思相反的词来背诵。
2.推荐阅读诗歌《荷花》、《牡丹》。
听读谜语诗歌《荷花》、《牡丹》,了解荷花、牡丹的特点,试着背一背,背给小朋友或爸爸妈妈猜一猜。
九、课文主旨
这是一首谜语诗,作者通过文字的描述,把一幅本是静止的画变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卷轴展现出来:苍翠的山,流动的水,绽放的花,欢鸣的鸟,一派鲜活的景象,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
十、课堂小结
《画》是一首谜语诗,诗中有苍翠的山,流动的水,绽放的花,可爱的鸟,一派鲜活的景象。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十一、主题延伸
你从哪里看出这是一幅画?
大自然中,远看山是没有明亮的颜色的,近听水是由声音的,春天过去了,花儿就谢了,人走过来,鸟儿就吓的飞走了。而诗中描绘的景色恰恰相反,可以看出这是一幅画。
十二、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十三、课后作业
(请做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的习题。)
(8)
(9)
(10)
(11)
(12-14)
板书设计(课件15)
远看
山有色
近听
水无声
画
春去
花还在
美
人来
鸟不惊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一年级的教学,识字还是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将要求认的10个字,指导学生从单个生字的认读、组词、巧记的认识进行学习。除此之外,通过字理的分析,对本堂课重点要学的偏旁“走之底”“斜刀头”进行教学,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动态演示来明确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这个偏旁,学习汉字的兴趣。整堂课学生兴趣也都较高,也都乐于参加课堂。
1. 学习12个会认的生字,会写1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大致了解各种花卉,激发对花卉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识字、读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谁能说说在生活中你都见到过什么花?人们根据花的生长规律还编写了许多诗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花名歌》。齐读课题!
二、学习儿歌,认读生字
1. 范读课文
首先听老师来读读课文。请同学们把书翻到84页,端好书,坐直身体,注意听准每个字的读音。
2. 自由读文
多好听的小诗啊!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检测读文
这首小诗你们都会读了吗?老师找3名同学读一下课文,每个同学读四行。
4. 说出这首小诗的特点
同学们都能把这首小诗读准了吗?李老师也特别喜欢这首小诗,读完之后老师还发现一些秘密呢?你要是用心读,你也能发现它。同学们抬头看大屏幕,跟老师一起读读这首小诗,老师读前面,你们来接着读后面,这回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1)十二个月。
注:这里的正月指的是一月份,我们的祖先非常的聪明,创造了农历,农历也有十二个月,按农历称呼,一月份我们习惯上称之为正月。
(2)花的名字。
(3)花的特点。
5. 学习带花名的生字
师:这首小诗里面都有哪些花名呢?同学们快到课文中找找,然后用横线把它们画出来。
师:谁来说说?其他的同学把书端起来,看他找得对不对。
师:把书平放在桌面上,看大屏幕,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花名。
师:在这些花名中有一些还是我们本课要学习的生字呢!谁来读读? (茉、莉、芙、菊、牡、腊)
师:自己在下面轻声读几遍这些字,看看你有什么办法记住他们?然后把你的记字的方法和同学说说?
(1)茉
生:“茉”字,它是形声字,上面草字头表形,下面的末字表声,合起来就念茉,茉莉的茉。
师:你能当小老师领读吗?带有草字头的字一般都与植物有关,快来找一找,看看还有那些生字他们也是带草字头的?(茉、莉、芙、菊)
(2)莉
师:这个字念莉,草字头下面是锋利的利,合起来还读作莉,第一小组同学一起读出它的名字。
(3)芙
师:这个字同学们可要小心呀,你们看去掉草字头,念夫,夫人的夫,而加上草字头却读芙,芙蓉的芙,男同学一起读一读。
(4)菊
师:“菊”字很特别,去掉草字头这个字在古代的时候读作jú。现在已经不使用了,但我们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记它。同学们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吗?
生:下面的字就是勺字去点加上一个米字。
师:你的记字方法真好!女同学一起来读一读它。
(5)牡
师:下面这两个生字,你们是怎么记的?
生:加一加的方法来记这个字,牛加上土。
师:这个字是牡丹的牡,注意观察这个字,你发现了什么?(横变成提)你可真聪明,观察得可真仔细!这个字的偏旁是牛字旁,跟老师一起说一说。全班一起读读这个字。
师:这个字你们认识吗?谁来读读。你来读一读,第二小组同学开火车读一读。 腊月指的是十二月,十二月开放的梅,我们可以称之为腊梅,我们平常吃的腊肠也是这个腊。
师:这6个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6. 学习带花名的句子及涉及到的生字姿、百、态、妆、吐,并相机指导朗读
师:今天老师把这些花还带到课堂上来了呢?你们看!
牡丹
师:快来看看这是什么花?
生:牡丹
师:课文中有一句话就是描写牡丹花的?你知道是哪句吗?
生:四月牡丹国色香。
师:牡丹在唐朝的时候,特别受到人民的喜爱,它不仅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如果走到它的近前,我们还可以闻到它的香味呢!从古到今,牡丹就被认为是天底下最漂亮的花,所以人们常用一个词来夸奖它。
生:国色天香
师:一起来读一读。一说到这个词人们就想到牡丹花。谁能把这句话读一读。
茉莉
师:有一种花在七月时节,会传来淡淡的香味,让人如痴如醉,因此人们用它做茶,时时地品出它的芳香。知道它是谁吗?
生:茉莉花。
师:你是怎么猜到的?
生:课文中说“七月茉莉花如雪”。
师:你们看,多么漂亮的茉莉花呀!他们像雪一样白。谁来读读这句话。
师:茉莉花洁白如雪,多漂亮呀!谁再来试试。
师:如雪的茉莉淡雅清香,多姿的竞相开放。
师:你们看这就是。谁来说说你看到了的是什么样的吗?
师:多漂亮的呀!它们有的花瓣向中间聚拢,仿佛是一个害羞的小姑娘,见到了陌生人一样,有的花瓣向四周绽放,多么像一个小学生仰着小脸在享受着美好的阳光呀,有的侧着头在思索着,它们姿态各不相同,我们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它。(千姿百态)一起来读读这个词语。
师:(出示:姿态)谁来读读这个词。你发现了什么?
生:他们都是形声字,上表形,下表声。
学习“姿”字:
师:第三小组同学开火车读。你能用形声字的方法来记住它吗?
生:形声字,次跟这个字的读音很相近,表声,女子旁表义。
师:这个字你们可要小心呀!去掉女字旁读次,加上女子旁却读作姿。你能为它组个词吗?
生:舞姿、姿势、姿态、坐姿、站姿、握笔姿势
师:老师看看现在谁的坐姿最美!
学习“态”字:
师:这个字你能当小老师领读吗?
生:“态”是形声字,“太”表声,“心”表义。你能用形声字的方法来记住它吗?
学习“百”字:
师:这个字在数学课上我们经常见到它,一起读一读。你还在哪见过这个字?
生:百分、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师:多么美的呀!你能读一读这句话吗?
师:读得真好,在老师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千姿百态的。
芙蓉
师:同学们,有一种花跟牡丹长得很像,他在十月份开放,你们知道是什么花吗?
生:芙蓉花。
师:你们看这就是芙蓉花,谁来读读这句话?
学习“妆”字:
师:(出示妆)这个字你们认识吗?第四小组同学开火车。你们知道上妆是什么意思吗?
生:化妆的意思。
师:平时你都见过谁化过妆?(妈妈)他们画过妆之后就更漂亮了!课文中说的是谁在化妆?(芙蓉)每当农历十月份的时候,芙蓉花开始梳妆打扮,它想把最漂亮的自己展现给人们。这个字就是化妆的妆。谁来读读这句话。
腊梅
师:和芙蓉花的浓妆淡抹相反,有一种花它不仅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而且还有一种可贵的品质,在寒冷的腊月,百花都已枯萎了,而它却开出了美丽的花,你们知道是什么花吗?
生:腊梅。
师:腊梅与梅花可不同,它们属于两种植物。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十二月腊梅吐芬芳)
学习“吐”字:
师:这个字你认识吗?它是一个多音字,一个音读作吐,吐气的吐,还有一个音读作吐,呕吐的吐。它在这里面读作吐,这个字和我们刚才学习的一个字很像,是牡丹的牡。它们的偏旁不一样。
师:在这么冷的日子,腊梅不仅开出了美丽的花,而且他还要把清香奉献给人们,谁来读读这句话?
7. 复习生字
同学们刚才读得真有感情,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敢接受吗?谁首先来接受挑战?指名读,开火车读。
三、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生字我们先学到这。真是不同的花有着不同的美,我们感叹大自然的设计师们为我们描绘了这样神奇、美丽的图景。让我们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小诗吧!
(1)同桌之间先互相读一读。
(2)指导读前四行诗。
师:谁愿意来试试,读读第一行。其他的同学认真听,评价一下她读得怎么样?
生:声音很响亮、字音很准、很流利。
师:老师觉得要是读得再有感情点就更好了!你们看,这就是梅花,(出示梅花图画),不畏严寒,傲然开放在冰雪之中,是多么地坚强和勇敢呀!许多大诗人写下了很多的诗句来赞美它,墙角数枝梅,向老师这样再来读读这句话,正月梅花傲雪霜,起。二月份到了,迎春花正举起了金黄色的小喇叭,告诉我们春天来了,二月迎春初开放,起。粉红的桃花香飘十里,三月桃花红十里,齐。惹人喜爱的牡丹国色天香,四月牡丹国色香。起。
(3)指名读中间四行诗。
师:男生接着有感情地读一读中间这四行诗。女同学试试,读的真好,在老师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美丽的花朵,还闻到了花的香味呢!
(4)齐读后四行诗。
师:中国的花有千千万万种,作者只选十二种写在小诗里,每个月的花开花的时间不同,姿态还不一样呢?只有真正懂得欣赏的人,才是最爱花的人。让我们带着这种对花的喜爱之情一起读一读后四行诗吧!
师:读的真好,看得出你们非常喜爱这首小诗,相信你一定会成为护花小使者的,对吗?
四、歌曲演唱,巩固诗句
我们学校的音乐老师还把它谱成了曲子呢!你们听,好听吗?让我们也跟着一起唱一唱吧!请同学们把书端起来。同学们唱的真好!快给自己掌声鼓励一下。
五、书写生字
师:下面我们来写一个字。(初)
师:这个字你们认识吗?(拿出生字卡片:“初”)你来读一读!全班一起来读读。
师:(出示字理图)关于这个字还有一个来历呢!猜猜初字最开始是什么意思呢?左边是衣字的变形,称作衣字旁,跟老师一起读,衣字旁,同学们衣写得时候,千万不要忘记衣字旁的撇和点,否则这个衣字就不完整了。拿出手来跟老师一起书空。右边是一个刀字,合起来就念初。你能为它组个词吗?
生:初一、月初、年初、初中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谁来说说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得漂亮呢?
生:初是左右结构的字,左半部分要写在竖中线的左边,右半部分要写在竖中线的右边。
师: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书写,拿出你的手来和老师一起写,从左一线和上二线的交点位置写点,第二笔从上一线和左二线交点位置起笔,稍稍向上倾斜,顿笔写撇,竖,记住不要落下撇、点,我们开始写右半部分,第一笔横折钩,注意最后一笔撇要超过横中线。好,把手放下。摆好写字姿势,开始写第一个字。
师:写完之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然后选出小组内写得最好的到前面展示。说说他写的怎么样?
生:写的很干净、整洁;字的结构安排很合理,写在虚宫格的中间,笔画有粗细变化,有起笔和收笔。
师:老师相信同学们只要认真书写,定会一遍比一遍写得更好。
六、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学习的非常认真,不仅认识了12个生字,写了1个生字,而且还了解这么多的花,回家之后可以讲给爸爸、妈妈和身边的小朋友们听,大家都会为你们骄傲的。如果愿意,在家可以盆栽一些花,仔细地观察,总结一些规律。在我们“六・一”的养花交流会上,把你的花和你的见解讲给大家听,好不好?
原产于我国,后来传至国外,成为世界闻名的花卉之一。一般用扦插法繁殖。的品种繁,按开花时间,可大略分为早菊、秋菊、晚菊;按花朵半径大小,可分为大菊、中菊和满天星小菊;按花型,可分为单瓣型、复瓣型、扁球型、正型……
我们常见的有“绣球菊”、“线菊”、“金背大红”、“金背蟹爪”、“千秋菊”,还有“懒梳妆”,“黄球菊”等,这些五颜六色,绚丽多彩。
我很喜欢白色的绣球菊。它的茎笔直笔直的,叶子肥大,茎和叶子都是碧绿碧绿的。最引人注目的是花了,白色的花瓣密密层层,一层一层地往里包,远远看去,宛如一个大雪球,闻一闻还有一股清香呢。还有八月菊,它的叶子是椭圆形的,边缘还长着许多小齿,象是一把木工用的锯子。叶子有大有小,参差不齐。有的叶子还垂下来。我想大概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积蓄更丰富的养料吧。
我喜欢美丽的,更喜欢傲霜斗寒的品格!
2.明代著名诗人李梦阳的“万里游燕客,十年归此台,只今秋色里,忍为来。”诗中的一个“忍”字,也真正说出了我对的爱。今年10月23日,出差之余我们游了七朝古都开封的龙亭,正逢开封第二十三届节在这里举行,我怎忍心不看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展;怎忍心不看的万姿千容;怎忍心不听一听伴乐秋之声;怎忍心不闻一闻能醉倒人的花香。这是我人生最难得的一次好的机会,不能错过。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竟放,十里长街,十里,百里飘香,龙亭上下,锦旗招展,彩球升空,人头攒动。公园湖畔,到处都是盛开的;到处都是赏菊的人流;到处都是对的啧啧赞美声;到处都充斥着沁人心脾的花香。我们从中门进去,过玉带桥,经嵩呼、朝门、大殿以至北门广场,在全长近千米的展览线上,分别摆设有大立菊、塔菊、九龙菊等千余种, 庄严古朴的龙亭建筑群,掩映在一片菊海之中。在龙亭大殿前摆设着精品,浪漫的开封人给他们取了很好听的名字,我们不忍心遗忘,有的人用照像机一一拍摄,有的人用笔在纸上仔细记录,为以后备查,你听:紫罗银星,高原之云,圣光秋月、千手观音、麻姑献瑞,贵妃出浴、天女散花、渔女蓑衣、西湖秋月、黄山云雾、金碧辉煌、国华游景以及黑麒麟、卷西风、黄莺舞、粉十八、碧乐春等多个好听的名字,珍贵的加上这文雅的名称能不叫你一见而终生不忘吗?
开封人不但浪漫,而且还有深厚的文化基础。不信你看, 构思巧妙的“双狮迎宾”、“金鸡报晓、”“节日礼花”、“菊海腾龙”、“秋菊遇仙”、“陶令采菊”、“菊城相会”、“和谐社会”、“祖国万岁”等艺术造型,能不叫你流连忘返吗?站在高高的龙亭大殿上,看着开封四周的城池,隐隐约约的都是菊影,空气中时不时的飘来淡淡的菊香,真可谓“金秋花朝人影乱,香飘十里动菊城”。
回到承德,我思念的情怀始终放不下,查了大量有关的书,使我知道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其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开封,对的栽培,已有悠久的历史,素享盛名,唐代已相当驰名,到宋代,养菊之风十分兴盛,每年都栽培了大量的。每逢重阳节,不仅民间有花市,赛,就是宫廷之内,也有插花、养菊、挂菊灯、开菊会、饮菊酒的活动。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 ?重阳》中,记载:“九月重阳,都下(开封)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若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曰金铃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酒家皆以赞赏菊缚成洞户。宋太守之婿李遵勖曾赞赏为“此花开后更无花”,道出了的名贵和地位,也充分表达出开封人爱菊和惜菊之情。《东坡杂记》中有“近日都下(开封)甚多,皆以地草接成,不复与时节相应,始八月至十月,不绝于市”的记载,说明当时已有了的嫁接技术。宋代的艺菊专著,也相继出现,至今仍存有刘蒙、范成大等著的数部“菊谱”。宋人陈景沂所编辑的《全芳备祖》,分三纲二十多目,用长达30页的篇幅,对进行描写和赞颂。清朝时,开封养菊、赏菊之风仍很盛行,清乾隆皇帝观赏开封时,吟有“枫叶梧青落,霜花菊白堆”的诗句。
写着写着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开封,眼前幻化出很多的。可不,现如今开封的更非往昔的唐、宋、明、清时所能比,据导游介绍,开封有很多栽培基地,不但有很多单位栽培,而且城市的市民和城郊的花农也栽培。品中很多,有23大类,700多个品种,既有传统的名菊,也有新引进的国内外优良品种,诸如绿菊、墨菊等深受群众欢迎的名贵品种,也栽培了很多。栽培的方法和形式,也多种多样,如有的地栽菊、盆栽菊、套盆菊和盘枝压条等,栽培的形式,最能表现出不同品种的不同特色,如有一株只开一朵的独木菊,有一株能开出六千朵的大立菊;有一株能开出数朵花的多头菊;此外还有繁花密集形成悬垂山崖状的悬崖菊,以及狮子菊、孔雀菊、猴子菊等多种动物造型的。世界上最大的和最小的都能欣赏到,那能不是人生的快乐之事?
每年的每年都会秋高气爽,瓢香的;每年的每年开封人都会以为媒,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每年的每年都会被开封人红红火火的演唱下去的。我相信带给开封人视觉美、环境美的同时,更会给开封人民创出更大经济效益的。花海如潮,如潮的花海,欢乐与友情,交流与合作,期盼与梦想,一起在花海中奔腾澎湃。年年岁岁花如此,岁岁年年人不同。十月花潮照人影,百里飘香动菊城。今朝并肩登高处,明日同舞七彩虹。让我们真诚相约吧!待到秋天时,还来看。
清代御用瓷器主要由景德镇皇家御窑厂及宫廷造办处制造。清代造办处是隶属于内务府下的却由皇帝亲自指挥的皇家制造工厂。内务府是清朝皇室管理内廷事物的专门机构。康熙十九年在内务府下设置了造办处,初设于养心殿,专门为宫中制作家具、服饰及金银珠宝等器物。从造办处各作的地点来看,《大清会典》载:“初制,养心殿设造办处,其管理大臣无定额,设监造四人,笔帖式一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增设笔帖式一人。……五十七年奏准武英殿珐琅作该归养心殿,增设监造一人。”
因此亦称养心殿造办处。
养心殿造办处是康熙朝最为重要的内廷工艺作坊。但康熙时由于养心殿造办处的档案没有流传下来,因此雍正帝一继位就命养心殿造办处设档房管理各项文书档案,使其造办活计的文字记载详实、手续完备、账簿有序、管理规范。《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档》(简称《清档》)就是雍正帝指令造办处建立的档案。此档始于雍正元年,包括活计档、记事录、木作、漆作、匣作、珐琅作、杂作在内,按年月顺序编排。
清官御窑瓷器的生产由于它的独特性,瓷器的造型、纹饰必然不存在随意性,而是严格按照内廷所颁样式进行生产的,其样稿源自于河南开封祥符人刘源之手。明、清官窑有一个传统,那就是官窑瓷器的式样及其图案装饰很多由宫廷以样瓷的木模发下,景德镇官窑照此样制作和烧成。河南人刘源即为当时著名的瓷器器型和装饰图案的设计师。据《清史稿・刘源传》载:
刘源,河南人,官至刑部主事。因多才多艺而供奉内延。……时江西景德镇开御窑,源呈瓷样数百种。
康熙时人刘廷玑在他所著《在园杂志》卷四中说:“国朝御窑一出,超越前代,其款式规模,造作精巧,多出于秋官主政伴阮兄之监制焉。”这里明确指出,康熙时最早的官窑,成就非常大,刘源居其首功。刘源是清初的大艺术家,他兼长书、画、诗,尤长于工艺和鉴赏,确是个卓越的艺术家。因为他曾在内廷供奉,呈样瓷数百种,而造就了名驰世界的康熙御窑瓷器。(童书业《刘源对“康熙御窑”瓷器的贡献》,《童书业瓷器史论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
这说明在康熙时期御窑厂的生产就开始遵照内颁样式照样生产了。雍正时期就档案记载和传世实物看,由内廷颁发出来的供陶官和工匠们照样制作的样品,其形态是多种多样的。雍正官窑粉彩瓷均采用此类模式烧制。这就将皇家上层的审美情趣植入到当时的官窑生产之中,从而使瓷器的生产的工艺水平和画样质量较康熙时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粉彩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步入了它的兴盛时期。正如后人所云:“粉彩以雍正朝最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艳夺目。”(陈浏《陶雅》卷上)
雍正皇帝长期住在宫中,深居简出,但对有关御窑瓷器的生产却每必躬亲,当臣僚们提出新的陶瓷器皿样式时,几乎每必亲自过目下旨,这种记载在当时的清官造办处档案中屡见不鲜。
雍正二年(1724)《清档》载(以下《清档》资料引自朱家潘选编:《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
二月初四日怡亲王交填白脱胎磁酒杯五件,内二件有暗龙。奉旨:此杯烧珐琅。钦此。于二月二十三日烧破二件。总管太监启知怡亲王,奉王谕:其余三件尔等小心烧造。尊此。与五月十八日做得白磁画珐琅酒杯三件。怡亲王呈进讫。
雍正七年(1729)《清档》载:三月,奉旨仿制白定瓷瓶。
二十日郎中海望持出白定窑瓷小瓶一件,奉旨:比此瓶大些、小些的,或官釉、或别样釉水,照此样交怡亲王着年希尧做。
四月奉命烧制大官窑瓶、葫芦式瓷壶、洋瓷圆盒、青花圆罐、瓷花囊、各式色釉水丞、仿成窑红龙瓷碗等。
四月初二日太监刘希文交来大官窑瓶一件,传旨:做木样交年希尧照样烧造几件。
十一日郎中海望持出葫芦式瓷壶一件,奉旨:将此壶交年希尧照其款式仿烧几件,将原壶上添一盖。再着烧造人认看此壶是新瓷,是旧瓷?俟瓷器得时写明一并奏闻。
二十日做得木样一件呈览。奉旨:此边口再放圆些,胆开大些,交年希尧各种釉水烧造几件,比此样大些的亦烧造几件。
二十七日郎中海望奉旨:尔将各样款式水盛,或腰圆形、半璧形、鸡缸形,或扁圆形酌量做木样几件,或黄釉,或霁红釉,务要精细,每样烧几件。
雍正八年(1730年)《清档》载:
十月二十六日内务府总管海望将年希尧呈送来的仿均窑磁炉大小十二件呈览。奉旨:此炉烧造的甚好!传与年希尧,照此样再多烧几件。钦此。本日将将此旨意交年希尧家人郑旺讫。
雍正九年(1731)造办处档案记载:
四月十七日内务府总管海望持出白磁碗一对。奉旨:着将此碗上多半面画绿竹,少半面着戴临撰诗题写。地章或本色,或配绿竹淡红,或何色酌量配合烧珐琅。钦此。
雍正十一年《清档》载:
正月二十一日司库常保奉旨:着照宜兴钵交与烧造瓷器处仿样,将均窑、官窑、霁青、霁红钵各烧造些来,其均窑的要紧,钦此!
五月初一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司库常保、首领太监萨木哈持来白磁胎画珐琅碧桃花橄榄式瓶一双,随象牙茜色梅花一对、金一束,紫檀木座。太监沧州持霁红橄榄式瓶,随楠木架。传旨:碧桃瓶内瓶花不好,着另配做好款式红白莲花二束,枝叶不必做密了。再,原梅花将枝叶放开些,配在霁红瓶内用,其金亦改做。钦此。
从中可以看出,雍正年间生产研制的珐琅彩橄榄瓶有多种,除了松竹梅橄榄瓶外,另有碧桃花、兰石纹橄榄瓶等,还有霁红橄榄式瓶。这些橄榄式瓶主要用于插用各种珍贵材料所制的假花,说明橄榄式瓶是雍正朝宫廷非常盛行的插花器皿。橄榄瓶又称“橄榄尊”,这种器型的成功,得益于橄榄瓶的优美造型和较小的曲折率,使器表的画面釉彩与洁白莹润的釉面互为映耀,相得益彰,代表了雍正崇尚精致、文雅的美学趣味。
清代从雍正朝开始正式向景德镇御窑厂派遣督陶官。唐英(1682―1739,清代陶瓷艺术家)督理窑务是由皇帝亲自派遣的,其工作任务亦按“圣谕”办理,“怡贤亲王口宣天语,命英监督江西窑务……一应工匠、商户造办、交易之事,糜不仰遵圣谕”(见唐英《陶务叙略》)而且“一切烧造事宜,俱系奴才(唐英)经营”(雍正六年(1728年)《唐英奏折》),“所用钱粮,岁底呈销内务府”。(《现行总管内务府则例》广储司卷一)
唐英自幼到雍正六年以前,都是在京师伴随着皇帝,在内廷供役。唐英《陶务叙略》称:
世受国恩,从龙日下隶籍内务府,幼即供役于养心殿,二十余载。(《江西通志》卷九十三《经政略陶政》引)
我皇上御极之元年(雍正元年),仰蒙高厚殊恩,拔置郎署……
余自雍正六年戊申八月(1728年),奉使江西,监视陶务。(唐英《陶人心语》)
由于他长期在养心殿造办处效力,了解雍正帝的爱好和性格,找到满足皇帝要求的办法,所以得到雍正帝的青睐。
雍正时景德镇御窑瓷器“由造办处设计划样,或拨蜡样、或做木样交御窑厂处,由最优秀的匠人制作”。(朱家潘选编《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这里宫廷每次要求烧制的瓷器都交与景德镇御窑厂办理,由唐英亲自完成。这些任务都由雍正本人亲自干预和下达,完全反映了皇帝本人的审美意识与品位。其中重点强调“内廷恭造式样”,强调宫廷艺术品特有的皇家气质。此“内廷恭造式样”于雍正时遂成为宫廷制器的唯一标准。体现在官窑瓷器制作上,匠师们必须严格照办,以制作出高雅超群的作品,使其向新的高度提升。雍正皇帝亲自把关,有时甚至亲自关心到每一件器物具体的样式与颜色,确保其官窑制品独特的皇家格调,致使雍正一朝的皇家用器规范严谨,超凡脱俗,保持着正统纯粹的皇家风范。雍正十三年(1735年),唐英撰《陶成记事碑记》,全面、精确地记载了雍正御窑的烧造成就,不失为他的督陶业绩的纪实。从传世实物来看,“唐窑”制品胎质莹润,釉面质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造型品种繁多,圆、琢二器各式具备,制作手法精巧,装饰形式多样,釉上釉下彩绘,高低温色釉无不齐全媲美,仅雍正间,即“仿古采今宜于大小盘碗盅碟瓶垦尊彝岁例贡御者”就五十七种(见《浮梁县志》载唐英《陶成纪事碑记》)。《陶成纪事碑记》中介绍了大量仿制历代名窑的釉色和装饰工艺,还有很多新创制的品种。乾隆前期,唐英继续在景德镇督陶,自雍正以来仿宋代五大名窑釉色之热潮,此时非但没有减退,品类反而更加繁多,进而发展到摹仿玉石、古铜、戗金、镂银、漆器、螺钿、竹木、藤编等特种釉色,体现出制瓷匠师们卓越的智慧和丰富的创造力。
雍正御窑的白胎釉达到如此水平与雍正的提倡并打造“内廷恭造之式”的理念有关。雍正御窑瓷器选料精细,研粉、澄浆、制坯等工艺要求严格,烧结火候适度,因而胎体坚白细润,成型规整,胎体轻薄,迎光透视,胎体晶莹无瑕,有的略显淡青色。大件胎体也能匀称一致,不显厚重,小件器物轻巧玲珑。自五代至清代,景德镇白瓷烧成温度是逐次递增的,从五代时的1100℃到清代1300℃。这与胎中高岭土用量增高,釉中釉灰的用量减低,瓷器的瓷化温度提高有关。从气孔率来看,清雍正的气孔率尤小,说明烧结致密度很高,故抗折强度最高,内在质量也最好。从瓷器的白度和透光度来看,大部分在70%以上,其中雍正瓷胎白度达77.5%。清寂园叟《陶雅》云:“雍正官窑,大小盘碗,白胜霜雪,既轻且坚。上画彩花数朵,每一朵横斜荧拂,婀娜多姿,笔法绝不板滞。花作茄紫蛋黄天青各色,皆非乾隆朝所能几及,尤以粉红秋海棠为绝艳。”正是这种白度的结果。
在瓷器上装饰牡丹纹则是自唐代流传下来的传统,它无疑为清初统治者所继承,并在宫廷及全国广泛流行。康熙时期瓷器花卉纹饰中尤其是彩器,有近三分之一与牡丹花有关联,它既折射出康熙对花卉中的牡丹喜好的倾向,也寄托了玄烨由牡丹而象征天下太平富贵的愿望与政治理念。从工艺装饰和瓷器彩料本身来考虑,选择牡丹花无疑更能表现出瓷绘的艺术美感。从中国传统釉上彩绘瓷和釉下彩瓷的装饰题材来看,花卉纹样并不少见,但多表现花卉的形。在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中,一般使用透明的颜料罩在花卉图案上,而花卉的色泽、质感以及各种细微精妙的变化,由于材料的局限无法得到充分的表现。因此表现花卉纹饰多用深浅不同的线条,无法像中国传统绘画那样使用“没骨法”表现,不具有写实性。珐琅彩和粉彩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限。由于两者彩料中所含有硼、砷等成分对彩料的特殊作用,使得珐琅彩和粉彩表现花卉纹饰,尤其牡丹花纹具有得天独厚的艺术效果。特别是珐琅彩,其颜料的乳浊不透明性在施彩时,一层一层地铺在器物表面,并在每层之上加以不同的颜料,不同色泽的重叠、渲染,在高温烧后其颜色相互发生融结、结晶而玻化,冷却后各层之间的颜色尽在其中,在不同的光线呈现不同的变化,颜色的深浅厚薄、色阶的明暗变化,使得纹饰具有深邃的底蕴及无穷的变化,这是表现花卉纹饰最好的品种。从康熙珐琅彩上看到了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着色花卉,它尤胜于中国绘画的“没骨花卉”。康熙珐琅彩中的各种色地对牡丹纹饰的表现起到一种锦上添花的效果,它等于开启了一扇表现精细写实花卉大门,把生动细腻、国色天香的牡丹花纹描绘得既有厚度、硬度,又有光感和亮感。由于是艺术品,康熙珐琅彩上出现的牡丹花一半是写实,一半又是象征的,有许多花是现实中没有,而依想象寓意的吉祥象征图案,其构图带有虚构、增添、演变等手段技法,显示出十八世纪初清代宫廷艺术的主观性与创造性。
受到明末景德镇不少瓷器上题写诗词的影响,康熙朝也制作了不少题写古人文章辞赋的瓷器,如题写《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兰亭集序》、《圣主得贤臣颂》、《醉翁亭记》、《归去来兮辞》等笔筒。之后,雍正、乾隆管窑瓷器发扬了这个特点,集制瓷、诗词、书法、绘画篆刻于一体,分别由这些诗文来传达某种具有特定社会功能和政治意义的含义,或皇帝个人倡导的思想意识。
要求帝王制器十分小心谨慎,清代御窑的制作,某种程度上发展到由皇帝亲自发旨,提出具体要求,画工设计图样并经皇帝批准,然后制做木样,再发往御窑厂制作。这种小心谨慎正是明清御窑的显著特点,尤以清代御窑为甚。清代前期康、雍、乾三代帝王在瓷器制作上由于勤政的意识表现得更为积极,投入也更大,这是清代御窑成功的主要原因。
康熙皇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受称赞的皇帝之一,他非常好学,除了精研中国传统文化外,还对当时西方先进的科技、数学、天文、地理、军事等,无一不学。而对其科学与艺术的兴趣达到痴迷的程度。正如《清史稿》中记载:
圣祖天纵神明,多能艺事,贯通中公历算之学,一时鸿硕,蔚成专家,国史跻之儒林之列。测绘地图,铸造枪炮,始仿西法。凡有一技之能者,往往召之。
同时也很少有君主能够像玄烨这样为政勤奋、兢兢业业。他凡事不肯放过,凡事必当争先,凡事不肯马虎,他的志向随着他年龄的增长反而越来越高。我们从康熙时期的瓷器制品就可隐隐约约看到一种别样的精神与气质,这就是玄烨和他所处的时代所散发出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雄浑”与“精细”的结合。表现在宫廷瓷器中是简洁、含蓄、质朴、稳重、大方、华贵,而又充满力量。
语言积累,不仅包括好词佳句精段名篇的熟读背诵,还包括对好词佳句的灵活运用,更有对精段佳篇的经典句式、表达方法等的模仿习得,内化为自己的语文能力,增强文化底蕴,从而实现了与语文能力、语文知识、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最终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它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持续地存在于所有的语文活动中,甚至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教师只有和学生共同成为学习和生活的有心人,才能积沙成塔,聚水成流。
语言积累,到底应从何处着手才能做到有效呢?
一、?归类:让积累有序
中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样,光成语一类,就浩如烟海、数不胜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吸纳了不少的语言资源,可是,这些语言资源不加以整理归类,成为系统,它们就会杂乱无章地堆放在记忆的仓库中,也许很快就会烟消云散。人的记忆规律告诉我们:当需要记忆的材料数量偏大时,会给记忆带来困难。研究表明,在这种情况下,把记忆的组织适当分散成若干小单元后,再依次存贮,记忆的效果就可能好些。因此,我们和孩子需要的不是堆放语言的仓库,而是有种类分明的货架的超市。
现今实行的国标版语文教材中,也体现了重积累的特点,每一册教材的练习中都安排了“读读背背”的练习,要求学生将其中归类的成语、名句熟读成诵,如描写英雄人物的、描写秋天景色的、春联类成语等等,就非常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然而,这些“读读背背”中的语言资源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更多的语言资源在何处整理呢?
1.?将积累融入教学
除了单独的“读读背背”的积累练习,在课文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注重挖掘课文中隐含的可帮助学生积累的教学资源,恰当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例如,在《世界多美呀》这篇课文,表示颜色的“ABB”式叠词特别多,在第二课时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课始,复习文中词语,特别突出文中表示颜色的“ABB”式叠词,引起学生注意;课中,在教学小鸡看到的景物时,结合图片,形象理解这些叠词。我问孩子们:“你还知道哪些像这样形式的写颜色的词呢?”我为学生搭建了表达的舞台,学生补充了不少文中没有的叠词,如红通通、绿油油、金灿灿等等。接着,我又让他们学着书上的句式,说说油菜花、桃花等景物,学生学会使用了“金灿灿”、“粉嘟嘟”等叠词;最后,我又问有哪些表示颜色多的成语,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归类了描写颜色多的成语。一整套训练下来,学生由关注到理解,再到迁移运用、提升拓展,极大地丰富了颜色词的积累。
像这样的课例还有很多:教学《》一课,可补充写的《》一诗,突出不畏严寒的坚强品质;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可引导学生想象人们过节的情景,整理此时学生想到的描写过节热闹气氛的成语,衬托王维的孤独凄凉;教学《诚实与信任》,可整理与诚信有关的成语和名言,提升对诚信的认识……总之,教学中渗透积累训练,要注意找准合理的积累训练点,精心设计。若刻意为之,将积累训练游离于教学之外,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
2.?让积累呈现成果
根据学生识字写字情况,一、二年级以教师收集整理,学生口头诵读的形式进行积累;从三年级开始以书面形式,集体整理积累为主,自主整理为辅。我跟三年级的孩子们说,这积累本将是我们自己用四年时间手写完成出版的书,到小学毕业时,我们将进行最佳积累本的评选,学生的积累兴趣空前高涨。
积累本,是积累语言的练习本的通称。实际上,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为自己的积累本设计书名。于是,迷“多啦A梦”的孩子取书名为《任意门》,爱花的孩子取名《芳草集》,好梦想的孩子取名《梦想号》……一时间精彩纷呈,个性飞扬。
有了积累超市这个空间,下一步就是分类上货了。货物的种类很多,有的来自“读读背背”,将其中的成语名句整理到积累本,并扩大它的数量。例如,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书上只为我们整理了八个,而我们集体整理补充了三十几个,并还在不断地自主补充中。有的来自练习中,将练习中的积累习题移植过来,答案当然比习题中的要多得多;有的源于课堂教学,在课上整理的,在课后记录……一年多的时间,我班孩子们的积累本上,已积累了四十多类的词语(其中大多为成语),十几类的名言诗句,可谓品种繁多。而不定期的优秀积累本展示和独特积累资源的交流,则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积累语言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原本枯燥的积累练习,现在却像做聚宝盆游戏一般充满童趣。
整理积累语言,需要耐性、毅力,需要理解力和条理性。语言超市的建立,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二、?模仿:让积累有效
积累语言,还应积累语言表达的形式和方法。如果说积累本上以语言的材料积累为主,那么,对优秀片段章节的读悟仿写,则重在语言形式的积累上。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好像给了孩子们织就了一张渔网,引导他们学习怎样表达,从而让他们练就一身捕鱼的本领,使积累的语言形式“入乎其内,化乎其中”。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这是对语言习得基本规律的总结。教材无非是例子,我们要善于利用教材,为学生积累语言表达的方法。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一册《秋游》一文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农田里,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这句话通过颜色词“黄、红、白”,形象地写出了秋天成熟之美,比起学生常写的“秋天到了,庄稼都成熟了。”这样干巴巴的话,更有画面感,色彩美。在感受了这句话好在哪里之后,我让学生模仿这样的写法,写一写秋天果园里的情景。学生立刻学习文中的表达方式,描写了果园美景:果园里,柿子(苹果)红了,鸭梨黄了,葡萄紫了。我又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写一写春天的公园景色:公园里,杏花红了,柳树绿了,梨花白了……
除了句式的模仿迁移,文章的结构方式也是应该注意运用的范例。例如,在教学《赶海》一课时,我注意到文章结构精巧,以歌曲开头,又以歌曲结尾,首尾呼应,是写文章谋篇布局的好范例。在感知这一特点之后,我给学生出了这样几个作文题:《第一次刷碗》《春游》《妈妈,我爱你!》,向他们征集文章的开头结尾。他们果然不负众望,为《第一次刷碗》配上了歌曲《嘻唰唰》和《我有一双勤劳的手》;为《春游》配上了歌曲《去郊游》;为《妈妈,我爱你!》配上了歌曲《妈妈的吻》、《世上只有妈妈好》,还有学生别出心裁地配上了孟郊的诗《游子吟》。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们开始关注了文章的结构美,在以后的习作中,也常有运用。
虽然说文无定法,但大体规则和方法还是有很多的:如选材方面的以小见大,点面结合;内容方面的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结构方面的“凤头、猪肚、豹尾”;语言方面的准确、鲜明、生动;表现手法方面的想象、夸张,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衬托等等,有了这些技巧的运用,文章才会有血有肉。这些技巧都零星分布在教材中,教师在教学中要揪住不放,加以利用,指导学生体味它的妙处,让学生模仿写作,日积月累,使这些技巧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阅读:让积累延伸
课本外,才是大课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语言的积累提供的是更广阔的舞台。朱熹说:读书是自己读书。这也是说语言习得非靠自己实践不可。吕叔湘先生也曾指出:“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吕老的这一观点,充分说明了课外阅读在形成学生语文能力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一个人即使不经老师的指导,只要有实践的机会,就会习得语言,甚至会成为语言运用的能手。博览,能给大脑皮层多侧面的语言刺激,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能再次强化,使其业已形成的系统更为完整、严密。因此,除了上好阅读课外,我们还应该注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从中汲取营养。
由课文辐射课外阅读。我们为学生征订了《小学语文课文同步阅读与拓展》一书,与所学课文相配套,每课都有与之相关的文章或资料。例如《七律 》一课的课外阅读资料就有的历史背景、故事、其他的一些诗作、其他有关的诗歌……对这些语言资料的运用,根据教学的安排特点,有时可以鼓励学生在学课文之前读,达到教学预热的目的;有时可以穿插到教学中进行,起到促思激情的功效;有时也可以放在学文之后,拓展深化对一类文章的认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辅相成,教学效果和阅读成效都会取得双赢。
用竞赛激活课外阅读。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精词妙句,他们就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使学生的阅读成绩得到肯定,从而在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能更加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激情。为此,我们不定期举行一些必读书目的知识竞赛,如“《水浒》擂台赛”“《草房子》知识竞赛”等等。
以思考深邃课外阅读。课外书是检测语文能力的练兵场。在教学中,我们启发学生深思,指导学生进行批注;在课外阅读中,我们也可以适当要求学生进行批注,将深思的习惯带到课外,从而避免出现课外阅读滥而无效的后果。
清明祭祖作文(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的清明时节,人们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吟诵这首的古诗,来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之情。今日是清明节的第二天,爸爸开着车载着我们回乡下去祭祖。
回到乡下,我们吃完早餐后,还顾不上休息,就拿着所有拜祭的东西,便一齐上山祭祖去了。
大约走了一小时,我们来到了拜祭先人的地方。但一眼看去,山上到处是杂草和小树。于是大家都放下东西,叔叔拿着镰刀把那些杂草割掉,爸爸和爷爷则拿起锄头使劲地锄,把那些小树和杂草连根铲掉,我和妈妈也卷起袖子把杂草一根根地拔掉。
大家分工合作,使劲地干起来,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最终把杂草都清理干净了。之后爸爸和爷爷铲了很多草皮,我们轮流把草皮放到山坟上,把山坟弄好,然后放上拜山纸,最终用草皮压着,总算弄好了。
接下来就是拜祭,我们把祭品放在坟前,爷爷拿出蜡烛和香点着了然后分给我们,让我们分别磕头拜祭,然后把香和蜡烛插在坟前,我们还把许多的纸钱放在蜡烛上,用火点燃,让祖先也用得上钱。妈妈一边拜祭一边喃喃地说:“祖先啊!你必须要保佑她的学习提高,保佑我们全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之后爸爸放了一串大的鞭炮。祭拜完后,爷爷他们灭了火,把一切都整理好后,我们就提着篮子下了山。
清明祭祖给我们留下的是对逝去亲人的怀念。所以,每年清明节祭祖的情景都让我难以忘怀。
清明祭祖作文(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的这个节气,我们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吟诵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来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思念之情。
这一天,我们会来到墓前,放置一束鲜花,烧上一些纸钱,借以表达我们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祈祷,祝福他们在天堂的那一边也能够和我们一样,幸福和欢乐地生活着。此时,我们不禁会想起他们以往和我们共同度过的那些岁月,那些画面仿佛还历历在目,想到这些,我不禁潸然泪下。
远处春的景色映入了我的眼帘,鸟儿唱着春天的奏鸣曲,漫山的桃红柳绿,遍地金黄的油菜花,“嫩芽吹叶落”,绿油油的嫩芽长了出来,到处是一片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景象,这是一个充满期望和祝福的季节。清明时节,让我们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在缅怀过去的同时,也要对未来充满期望,珍惜生命,让自我的生命更有意义,不要虚度了这样一个完美的人生。
还要对生命有一个重新的认识,让自我的每一天都充充实实的,这样才会不让自我遗憾,并且对得起他人。
清明祭祖作文(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唐朝诗人杜牧写的一首关于《清明》。祭奠亲朋,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年复一年。
在今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清明节里,我怀着崇敬的心境,不远百里,来到老祖宗们的墓碑前,手捧鲜花,祭扫先人。清明节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踏青、除尘的好时节,其名字也正是“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的意思。
燕子飞到南方去了,有再飞回来的时候。杨柳枯萎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亲爱的爷爷,您长眠在这冰冷的墓地里很久很久了孙女和您近在咫尺,却又阴阳两隔,千呼万唤也无法和您相见。这怎样不让孙女悲伤,痛苦,而又惆怅满怀呢。爸爸妈妈带着纸钱和冥币,在爷爷的墓前,为他“寄”去。我向周围扫视了一下,人们的脸上都带着一丝伤感,一丝怀念。唉,当我在妈妈肚子里3个月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每当其他同学提起爷爷对自我怎样好的时候,我总是又羡慕又悲痛。
冥币在火中慢慢被烧成了灰,看着这正在燃烧的火,我想象着要是爷爷还在世的话,必须会加倍疼爱我——好吃的给我,好玩的给我……我真期望此刻在我面前的不是一座冷冷的墓碑,而是一位身体健康,面带笑容的爷爷啊!可此刻我仅有默默的站在坟墓前许愿:“期望爷爷能保佑我学习提高,全家生活欢乐、身体健康、学业有成!”
我站在爷爷的墓碑前,两行热泪像断了线的珍珠,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清明祭祖作文(四):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当想起这首字里行间都透着凄凉的小诗,我的心头,总会划过一丝莫名的哀伤,这哀伤会顷刻间烟消云散,可那留在心间的,却是永远抹不去的伤痛。
今年清明,天气分外晴朗,可家里每个人的眉间都透露着与天气不符的忧伤,因为我们要去缅怀我已逝去的爷爷。
车缓慢地开着,仿佛时间静止在这一刻。半小时后,我们到达了垦利陵园,顺着一条寂静的小路望去,成百上千的墓碑冰冷地立着,有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不知不觉,我们已走到爷爷的墓碑前。我站在墓碑前久久伫立,目不转睛地看着墓碑上的字,那个名字,陪伴了我多少个春秋;那个笑容,给予我多少幸福;那个声音,给了我多少鼓励……
记得很久以前,爷爷告诉我,每个人都有离开的时候,当他离开的时候,叫我不要悲痛,他只是去了另一个地方,那里,是比人间还幸福的地方。当时,我笑着答应,却没有看出爷爷脸上的悲伤。可是此刻,我竟没有办法让他再回到我身边,叫我怎样不悲痛。这漫长的等待,这无限的痛苦,像是一根针穿透了我的心,但一点儿也不痛,因为早已没了知觉。不知什么时候,泪水浸满了眼眶。等我回过神来,爸爸妈妈已为爷爷放上祭品,点了三炷香,之后我也毕恭毕敬地给爷爷鞠了三个躬,默默祈祷,祝他在天堂安心,欢乐!离开的时候,我又顺着小路望去,觉得那些墓碑不再是冰冷的,而是富有生气的,因为他们的家人来看望他们,他们远在天堂,也不会孤单。
清明节并不是人们迷信鬼魂的存在而过的节日,而是为了对故去亲人和烈士们的思念之情,这个节日把生者和逝者紧密的联系在一齐,哪怕时间不长,也能够表达那份悲伤和思念。
“逝者已去不可追,请君珍惜眼前人。”逝去的人不可能再回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此刻,珍惜身边的人,不要让祭祀者的泪珠串成一段段湿漉漉的回忆。从此刻开始,孝敬自已的父母,不要等到他们离去再说后悔。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一次想起这首小诗,心中却没有了悲伤。
清明祭祖作文(五):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每当我想起唐大诗人杜牧的这首诗歌时就想到好像清明节快要到了,清明的脚步已经不远了……
大概到了8点左右,我与妈妈爷爷从家中出发了。在路上,我不断回想着以前的事,似乎我从来没有见到奶奶那慈祥和蔼的模样,脑海里也没有任何跟奶奶有关的事迹。她长什么样貌?待我好吗……一连串的问题一下子涌到我的大脑。我问妈妈:“妈妈,我见过奶奶吗?待我好吗?”妈妈无奈的说:“实话说吧,她对你可好啦,你犯错了,她一向袒护你……”
经过几十分钟的汽车颠簸,我们最之后到了奶奶的坟前。我们清理掉墓前的杂草,疏通边上的排水沟,放上供品,点好香、蜡烛,把折好的纸钱烧成灰烬给亲人拜祭,以此寄托对死去亲人的一份思念。我们行完了中华民族的礼仪以后,叔叔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响起来,那声音震耳欲聋,就像天上打雷一样。我默默的在坟墓前许愿“期望奶奶能保佑我读书聪明,学习提高,全家生活欢乐,身体健康”。
在烟雾弥漫的山野中,我们踏着泥泞的小路往回走。路上扶老携幼的扫墓人,或三五成群,或一两个姗姗独行,不愧是我们中华发族的一种传统节日啊,是那么的有意义。
清明祭祖作文(六):
又是一年清明节,我们早早的坐着车回了老家,买好了黄表纸和纸钱,来到了祖坟。
来的祖坟后,我发现那里的风景很美,犹如人间仙境一般:在祖坟前的一片片土地上,种满了绿油油的麦苗,在坟头与坟头之间的土地上长满了嫩汪汪的枸杞苗,在对面河畔上,一丛丛金灿灿的油菜花显得生机盎然,显示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下了河堤后,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坟头高高的新坟,那是我爷爷的坟,他去世已经一年多了,奶奶每每提到爷爷都要大哭一场,这一次要不是答应她过几天再让她去看一看,她必须会跟着我们去,拦都拦不住。
我和爸爸先把纸和纸钱分好,然后在每一个坟上都放了一些,我和爸爸给爷爷点着了纸钱,让他明白,然后我就用铁锨把土一点一点添在爷爷的坟上,妈妈摘枸杞苗,爸爸到每一个坟上去点纸钱,一时间白烟四起。
趁着用棍子拨纸钱的空,我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下我们的祖坟,发现有一些坟由于长时间没有人添,已经差不多没有踪迹了,仅有一个略微高出地面一点的小土坡表示它还存在,而爸爸此刻的工作就是在给这些坟添土,期望以后谁要是来了,没有什么事情,有空闲的时间,能够给这些坟添一添土,算是积一点德。
过了一会儿,爸爸和妈妈已经摘过了枸杞苗,我一看,竟然有满满的两大袋子,这一次来,我们不仅仅祭祖了,并且还摘野菜了,一举两得,还欣赏了沿河美丽的风光,并且放松了心境,增长了知识,真可谓是收获颇丰,期望以后能够多到老家来几趟。
这一次来,我也下定了决心,以后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光宗耀祖,把祖坟修得又大又漂亮,让先人们为我而骄傲!
清明祭祖作文(七):
每年的4月5日是清明节,是祭祖的日子。星期六那天我们一家照常回到家乡祭祖。
“清明时节雨纷纷”诗人杜牧说得真对,清明下了整整一天的牛毛细雨,可是并没有扫我们一家回乡下祭祖的兴。因为爸爸说:“下雨‘水’指的是财,表示这一年我们一家将会财源滚滚。”
中午雨稍微停了,我们去祠堂拜完后,就上山了。因为下雨,所以路异常泥泞,很滑。可是我们还是坚持。来到坟头,只见周围到处长满杂草,爸爸要我们一人拿一把锄头,铲去杂草。做完着一些后便拿出祭品,摆在墓前。然后拜神,人人告诉祖先自我的愿望,告诉你吧,我像祖先许的愿望是:今年期望能考上重点中学。
可是我明白,光靠祖先保佑是不可能的,要经过自我的努力,应当实力加运气才行。拜完后,便敬酒了,哥哥装酒装了满满的三杯,说:“让他们喝醉点吧!”然后开始烧冥币、汽车、麻将等,真是应有尽有啊!
烧完冥纸后,开始鞭炮了!“噼里啪啦……”鞭炮很响,震耳欲聋,妈妈说:“鞭炮越响,越有福气!”一切做完后,我默默地在心里对祖先们说:“明年的今日,我们还会来看你们的,安息吧!”
的确,人的一生很快就会过去,时光不等人啊,同学们必须要捉紧时间,做好每一件应当做的事。
清明祭祖作文(八):
清明节是个传统的节日。在老家有个上坟的讲究。
这天,天气阴沉沉的。我和老爸、老妈早早就出发开车赶往老家。高速路上各种车辆川流不息。我想:“他们是不是跟我们一样祭拜祖先?”
回到老家只见爷爷早就准备好了上坟的东西。我,二爷、小叔、爷爷、老妈一同出发祭拜老爷。我们找到了老爷的坟墓,老妈和小叔用铁锹飞快的除去了坟头的杂草。爷爷先拿出水果和食品给老爷献在石桌上,又拿出老爷生前最爱喝的白酒。我们都跪在地上,爷爷在最前面给老爷烧了纸钱,最终把白酒倒在土里。期望老爷在天国有钱花有酒喝。修了坟我们就回家了。
在回家的路上下起了小雨,老妈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古人写的真好!
清明祭祖作文(九):
清明节,我、姥姥、舅舅们一齐开车曲二阿公的坟前曲祭拜。车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颠簸着,忽上忽下。到了羊肠小道,我们下车行走,一路上看到的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林,苍翠挺拔。忽然,我看见一座高大的墓碑在雨中伫立着纹丝不动。上头写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我不解地问:“姥姥,二阿公是革命烈士?”顿时,姥姥眼睛湿润润的,说:“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是多少烈士用鲜血换来的啊!你们必须要好好珍惜呀!”姥姥顺手把菜摆放整齐,并倒上酒,然后点上香烛。一齐鞠了三个躬!
二阿公的事迹和姥姥的话将永远激励着我前进!
清明祭祖作文(十):
清明时节雨纷纷,丝丝缕缕,飘飘洒洒,如烟似雾的春雨中弥漫着祭奠和怀念亲人的气息。
清明节那天,我和老妈到桃花去给大姨妈扫墓,大姨妈是病逝的。天下着大雨,我看到树木上的新叶,想到逝去的亲人,他们再也看不到这生机勃勃的春天了,十分令我悲痛。老妈告诉我,大姨妈生前是十分疼爱我的,每当这时我心如刀割。我期望大姨妈在那个世界的另一边的过得好,穿的好,睡的好,身体好,您放心,照顾好自我,我们给您买了吃的,用的,花的……您别不舍得,您永远活在亲人们的心里。
在亲人的墓前,我们献上鲜花寄托哀思,轻柔的春风带着我们的思念,送向另一个世界。
清明祭祖作文(十一):
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日子,几千年来,人们在这个“气清景明”的节气中,进行“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为已逝的亲人、祖先,庄重的送上自我的思念与敬意。这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一年年轮回、一代代传承,构成了人们顽强生存和追求幸福的动力。
清明节到了,我们一家人去给爷爷祭祖,爸爸开上车,把我们带到墓地,我们都下了车,爸爸和妈妈把祭品都摆出来,爸爸铲土,妈妈给我和姐姐点燃了香说:“去吧!给你爷爷上香去吧!”上完香以后我和姐姐就先回到车上去了。
慢慢的我想起了童年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天十分的黑,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妖精来了,下得我大声哭喊,浑身发抖,这是,爷爷出现了,他坚定地对我说:“孩子别怕,有爷爷在!爷爷会打开妖精的。“从梦里醒来,爷爷正搂着我,我一头扎进爷爷的怀里,放心的睡去。
我不时的想起来爷爷,爷爷的笑,爷爷的样貌,我大声的哭了起来,姐姐说:“不要哭了,细心鬼来抓你哦!”我吓的躲到了姐姐的怀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年的清明节,春分拂面,阳光明媚,空气中散发着花香,可是,我的心里却下着雨,爷爷,你在天堂过的好吗?愿您永远安详欢乐!
清明祭祖作文(十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当想起这首字里行间都透着凄凉的小诗,我的心头,总会划过一丝莫名的哀伤,这哀伤会顷刻间烟消云散,可那留在心间的,却是永远抹不去的伤痛。
今年清明,天气分外晴朗,可家里每个人的眉间都透露着与天气不符的忧伤,因为我们要去缅怀我已逝去的爷爷。
车缓慢地开着,仿佛时间静止在这一刻。半小时后,我们到达了垦利陵园,顺着一条寂静的小路望去,成百上千的墓碑冰冷地立着,有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不知不觉,我们已走到爷爷的墓碑前。我站在墓碑前久久伫立,目不转睛地看着墓碑上的字,那个名字,陪伴了我多少个春秋;那个笑容,给予我多少幸福;那个声音,给了我多少鼓励……
记得很久以前,爷爷告诉我,每个人都有离开的时候,当他离开的时候,叫我不要悲痛,他只是去了另一个地方,那里,是比人间还幸福的地方。当时,我笑着答应,却没有看出爷爷脸上的悲伤。可是此刻,我竟没有办法让他再回到我身边,叫我怎样不悲痛。这漫长的等待,这无限的痛苦,像是一根针穿透了我的心,但一点儿也不痛,因为早已没了知觉。不知什么时候,泪水浸满了眼眶。等我回过神来,爸爸妈妈已为爷爷放上祭品,点了三炷香,之后我也毕恭毕敬地给爷爷鞠了三个躬,默默祈祷,祝他在天堂安心,欢乐!离开的时候,我又顺着小路望去,觉得那些墓碑不再是冰冷的,而是富有生气的,因为他们的家人来看望他们,他们远在天堂,也不会孤单。
清明节并不是人们迷信鬼魂的存在而过的节日,而是为了对故去亲人和烈士们的思念之情,这个节日把生者和逝者紧密的联系在一齐,哪怕时间不长,也能够表达那份悲伤和思念。
“逝者已去不可追,请君珍惜眼前人。”逝去的人不可能再回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此刻,珍惜身边的人,不要让祭祀者的泪珠串成一段段湿漉漉的回忆。从此刻开始,孝敬自已的父母,不要等到他们离去再说后悔。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一次想起这首小诗,心中却没有了悲伤。
清明祭祖作文(十三):
每年的4月5日是清明节,是祭祖的日子。星期六那天我们一家照常回到家乡祭祖。
“清明时节雨纷纷”诗人杜牧说得真对,清明下了整整一天的牛毛细雨,可是并没有扫我们一家回乡下祭祖的兴。因为爸爸说:“下雨‘水’指的是财,表示这一年我们一家将会财源滚滚。”
中午雨稍微停了,我们去祠堂拜完后,就上山了。因为下雨,所以路异常泥泞,很滑。可是我们还是坚持。来到坟头,只见周围到处长满杂草,爸爸要我们一人拿一把锄头,铲去杂草。做完着一些后便拿出祭品,摆在墓前。然后拜神,人人告诉祖先自我的愿望,告诉你吧,我像祖先许的愿望是:今年期望能考上重点中学。
可是我明白,光靠祖先保佑是不可能的,要经过自我的努力,应当实力加运气才行。拜完后,便敬酒了,哥哥装酒装了满满的三杯,说:“让他们喝醉点吧!”然后开始烧冥币、汽车、麻将等,真是应有尽有啊!
烧完冥纸后,开始鞭炮了!鞭炮很响,震耳欲聋,妈妈说:“鞭炮越响,越有福气!”一切做完后,我默默地在心里对祖先们说:“明年的今日,我们还会来看你们的,安息吧!”
的确,人的一生很快就会过去,时光不等人啊,同学们必须要捉紧时间,做好每一件应当做的事。
清明祭祖作文(十四):
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日子,几千年来,人们在这个“气清景明”的节气中,进行“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为已逝的亲人、祖先,庄重的送上自我的思念与敬意。这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一年年轮回、一代代传承,构成了人们顽强生存和追求幸福的动力。
清明节到了,我们一家人去给爷爷祭祖,爸爸开上车,把我们带到墓地,我们都下了车,爸爸和妈妈把祭品都摆出来,爸爸铲土,妈妈给我和姐姐点燃了香说:“去吧!给你爷爷上香去把!”上完香以后我和姐姐就先回到车上去了。
慢慢的我想起了童年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天十分的黑,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妖精来了,下得我大声哭喊,浑身发抖,这是,爷爷出现了,他坚定地对我说:“孩子别怕,有爷爷在!爷爷会打败妖精的。“从梦里醒来,爷爷正搂着我,我一头扎进爷爷的怀里,放心的睡去。
我不时的想起来爷爷,爷爷的笑,爷爷的样貌,我大声的哭了起来,姐姐说:“不要哭了,细心鬼来抓你哦!”我吓的躲到了姐姐的怀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年的清明节,春分拂面,阳光明媚,空气中散发着花香,可是,我的心里却下着雨,爷爷,你在天堂过的好吗?愿您永远安详欢乐!
清明祭祖作文(十五):
又是一年清明节,我们早早的坐着车回了老家,买好了黄表纸和纸钱,来到了祖坟。
来的祖坟后,我发现那里的风景很美,犹如人间仙境一般:在祖坟前的一片片土地上,种满了绿油油的麦苗,在坟头与坟头之间的土地上长满了嫩汪汪的枸杞苗,在对面河畔上,一丛丛金灿灿的油菜花显得生机盎然,显示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下了河堤后,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坟头高高的新坟,那是我爷爷的坟,他去世已经一年多了,奶奶每每提到爷爷都要大哭一场,这一次要不是答应她过几天再让她去看一看,她必须会跟着我们去,拦都拦不住。
我和爸爸先把纸和纸钱分好,然后在每一个坟上都放了一些,我和爸爸给爷爷点着了纸钱,让他明白,然后我就用铁锨把土一点一点添在爷爷的坟上,妈妈摘枸杞苗,爸爸到每一个坟上去点纸钱,一时间白烟四起。
趁着用棍子拨纸钱的空,我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下我们的祖坟,发现有一些坟由于长时间没有人添,已经差不多没有踪迹了,仅有一个略微高出地面一点的小土坡表示它还存在,而爸爸此刻的工作就是在给这些坟添土,期望以后谁要是来了,没有什么事情,有空闲的时间,能够给这些坟添一添土,算是积一点德。
过了一会儿,爸爸和妈妈已经摘过了枸杞苗,我一看,竟然有满满的两大袋子,这一次来,我们不仅仅祭祖了,并且还摘野菜了,一举两得,还欣赏了沿河美丽的风光,并且放松了心境,增长了知识,真可谓是收获颇丰,期望以后能够多到老家来几趟。
这一次来,我也下定了决心,以后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光宗耀祖,把祖坟修得又大又漂亮,让先人们为我而骄傲!
清明祭祖作文(十六):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的清明时节,人们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吟诵这首的古诗,来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之情。今日是清明节的第二天,爸爸开着车载着我们回乡下去祭祖。
回到乡下,我们吃完早餐后,还顾不上休息,就拿着所有拜祭的东西,便一齐上山祭祖去了。
大约走了一小时,我们来到了拜祭先人的地方。但一眼看去,山上到处是杂草和小树。于是大家都放下东西,叔叔拿着镰刀把那些杂草割掉,爸爸和爷爷则拿起锄头使劲地锄,把那些小树和杂草连根铲掉,我和妈妈也卷起袖子把杂草一根根地拔掉。
大家分工合作,使劲地干起来,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最终把杂草都清理干净了。之后爸爸和爷爷铲了很多草皮,我们轮流把草皮放到山坟上,把山坟弄好,然后放上拜山纸,最终用草皮压着,总算弄好了。
接下来就是拜祭,我们把祭品放在坟前,爷爷拿出蜡烛和香点着了然后分给我们,让我们分别磕头拜祭,然后把香和蜡烛插在坟前,我们还把许多的纸钱放在蜡烛上,用火点燃,让祖先也用得上钱。妈妈一边拜祭一边喃喃地说:“祖先啊!你必须要保佑她的学习提高,保佑我们全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之后爸爸放了一串大的鞭炮。祭拜完后,爷爷他们灭了火,把一切都整理好后,我们就提着篮子下了山。
清明祭祖给我们留下的是对逝去亲人的怀念。所以,每年清明节祭祖的情景都让我难以忘怀。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