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课堂内外

课堂内外

时间:2023-05-30 08:53: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堂内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课堂内外

第1篇

要说你们生活的那些时代,真是倒霉。我的“课堂内外”时代开始也让人感觉是很好,可是…………唉,听我慢慢到来。

我们这个时代顾名思义??什么东东都以课堂内外为主。各个都是《课堂内外》的疯狂读者,这下好了,??如果某个旅馆招牌上说住店免费提供《课堂内外》杂志,那么……旅馆全天爆满。本来可以不住店的,为了《课堂内外》住旅馆。害的真正要住店的人定不到房。本来住一天就可以走人的,为了《课堂内外》宁愿在这儿住三天五天。你要问不是《课堂内外》时代吗?家家肯定都有啊。是啊,原本是应该家家都有的,可是有的人居然同一期买十几本!印刷场刚印来几万本,一上市,就被抢购空!为什么买十几本呢?因为我们学生的作业就是给《课堂内外》提意见。为了分数,一家老少拿着看来看去,帮着自家孩子提意见呢!如果意见提的多,提的好。不仅孩子分数高,家长工资也高。如果哪家商店卖上面印有有关《课堂内外》的衣服,房间一定会被挤暴。如果他们都知道了这个网站,我们……你们千万要替我保密啊!谢谢了。

不过大人们也抓住了我们的把柄??你再##,我不给你买《课堂内外》了!看你怎么象老师交代,同学们也不跟你玩,瞧不起你!也不给你买衣服!每当听到这种话语,我就只得做个乖乖女了!唉,不说惨不惨?

第2篇

港口海事处辖区的危化品种类众多,数量占珠海辖区的64%,港口海事处通过实行网上申报、审批和电子签证,与珠海海关、检验检疫部门签订信息交换战略协议,共享危险品船舶信息,加强载运危险品船舶的安全监管。

危防精品课堂

每一堂课都会由主讲人精心准备一个课堂主题。港口海事处总共六个人的危险品监管团队,再加上主管危险品的港口海事处副处长,轮流为其他组员进行“讲课”。近期“课堂”的主题,则是开箱检查难题、国际危险品监管规则。

“这个课堂的开展,对于内部人员危险品检查技能水平的提升,以及外部人员危险品管理技能水平的宣传和培训,都有着很大的促进。”港口海事处副处长周竹军对本刊记者说道,危险品精品课堂是去年“五精海事处”建设下开设起来的课堂,其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大家能够坐在一起,把平时每个人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汇集起来进行探讨,通过小组成员的头脑风暴,把危险品的检查管理做得更规范。

而与辖区海事危险品管理业务有关的相对人涉及面较广,有装箱企业人员、、船舶、船员等,港口海事处的危险品精品课堂通常也会吸纳他们参加交流、讨论。精品课堂也是在港口办事政务大厅抽空来进行,所以其时来政务大厅办事的相对人,也常常会参与进入讨论之中。

据周竹军介绍,在危险品精品课堂上,主要讨论一些辖区内危险品监管风险较大的问题,其可能会造成重大伤害和严重损失,并给企业人员带来较大事故责任。比如混合芳烃的管理,“任何一种危险品,其装船都是要符合一定条件的,比如说硫酸、二甲苯、醋酸等化学品。”而混合芳烃作为一种混合物,因为组合物质的不同,而造成船舶单航次货品性质不固定,但这又是高栏港港口常见的货物。

港口海事处对混合芳烃的管理首先是审批环节,据介绍,危险品进入港口,船舶、码头都要具备相应的条件。从业人员、申报人员、船员都要掌握货品的相关知识,包括性质防护和后期处理。混合芳烃成为危险品监管工作中的一个难题,所以港口海事处危防小组专门开展一次相关课堂,讨论对其如何进行审批监管。在课堂上,港口海事处海事人员提出,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有的企业为了申报方便,直接把混合芳烃申报为汽油,使得船舶装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港口海事处随后与珠海海事局危防处进行合作,规范了混合芳烃审批监管流程制度。

对于危险品现场检查的重点,以及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如油船、化学品船和液化气船等,港口海事处危防小组成员在精品课堂上一起讨论,使得检查中容易出现的一些盲点逐渐得到发现和规范,对于提升海事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提升辖区的监管水平都有着极大的帮助。

功夫更在课外

港口海事处辖区的高栏港现有危险品码头13座,年进出口危险品船舶将近4000艘次,危险品种类有120多种,年吞吐量达2900万吨。港口海事处实行网上申报、网上审批和电子签证,加强载运危险品船舶的现场监督检查。

同时,港口海事处分别与珠海海关、检验检疫部门签订信息交换战略协议,共享货主、货品、承运人、托运人、收货人等信息。确保对危险品的前端治理和源头管理,查处瞒报、漏报行为,确保危化品船舶的安全管理无事故。

据港口海事处船舶监督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危险品的监管业务,主要是危险品申报网上审批和船舶防污作业的审批,此外,即是现场检查。“目前港口海事处比较有特点的业务是开箱检查,主要是为了防止谎报、瞒报和错报。”

确定目标箱有四个途径开箱检查之前,港口海事处工作人员一般掌握的辖区危险品货主信息和船舶动态系统申报信息进行筛选。通过现场检查,主要看货品包装是否正确、是否出现泄漏和破损、是否妥善系固、是否正确标记等。与高栏港检验检疫签订危险品进出口的监管协议,双方定期通报危险品进出口贸易的信息。此外,通过、码头等各方面,提前获悉集装箱装载的货物信息。

对于危险品的开箱检查主要是为了查处谎报、瞒报,以及完成2%的开箱检查率。“看危险品的包装是否符合国检要求,包件是否出现渗漏,标志标牌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核查申报货物的情况。”

鉴于去年天津危险品爆炸事故的教训,同样作为危险品集散地的珠海港,加强对危险品监管的频率和力度更是必不可少。

对于船舶集装箱的管理,一是集装箱船的系固问题,“去年寒潮大风期间,在其他辖区,也有发生集装箱因为没有系固而坠海的情况,造成了一定的安全事故。”因此,港口海事处最近也在开展船载集装箱系固和积载隔离的专项行动。“船载集装箱的正确积载隔离,合适的安全系固,事关船舶的航行作业安全,以及海上事故的应急处理。”

另一方面,辖区内载运危险品集装箱的标牌和箱内货物包装标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通过现场的检查发现,进口的载运危险货物集装箱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标牌张贴不规范或缺失问题,以及包装标志不全等情况,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上述问题通过港口海事处近期的专项检查,得到逐渐发现并予以纠正,集装箱载运船舶的安全监管也日益规范。

“由于高栏港的海流状况比较复杂,航道泥沙回淤比较严重,产生的浅点也很多,所以船舶出现搁浅隐患很大,在船舶应急方面有一些印象深刻的事情。”周竹军说道,在2010年时,有一艘五万吨级的台籍油船在辖区进港的时候搁浅,如果触碰到礁石出现油料泄漏,后果不堪设想。

周竹军在当天晚上八九点左右接到应急事故处理的电话,“首先是要评估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然后是探讨如何采取措施让船舶脱浅,最主要的办法是让船舶进行减载,然后等待潮水上涨而脱浅。另外也考虑了多种备选方案,比如找其他船来进行过驳。”同时,通过调派海事船对水域进行监控,以防船舶上的油品出现泄漏。所幸的是,通过采取这些措施,搁浅船舶到半夜涨潮最高之时最终浮了起来,顺利地消除了险情。

第3篇

一、抓好课内教学,渗透阅读方法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我平时教学注重抓好课内这个基础。

1.课前注重预习,广泛搜集资料。根据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学习能力灵活运用预习方法,通过搜集资料,增加知识储备,为课堂教学作好铺垫,如教学三年级下册《长城和运河》一课前,学生搜集长城和运河的相关资料,了解了长城和运河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对“人间奇迹”的理解,课外拓展阅读有关长城和运河的资料、对诗歌的解读也有很好的帮助。

2.课中授人以渔,注重方法指导。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诵读、让学生在有感情的诵读中体会诗歌蕴涵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诗歌的表达方法,同时能学习这种方法并运用到写作中。

3.课后适当延伸,巩固阅读方法。以单元课文编排主题为核心,展开课内和课外的链接阅读,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如教学《夹竹桃》一文,我设计这样理念:阅读教学必须注重引导学生抓住语言表现力强,抒发作者强烈感情的重点词句,以此为切入点,引学生透过语言表象看语言本质,使受到情感感染,实现“工具和人文的统一”,让技能习得与人文生活素材感悟的有机融合。我从第一自然段入手,领学生充分接触并整体把握文本,理清文脉。启发想象,理解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最后感悟文本首尾呼应的写法洋溢出的浓重的情感。

二、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实现课内外有机结合

学校和班级应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会课外阅读的乐趣。

1.开好“班级读书会”。班级每周或两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会”,组织学生展示汇报自己近期的阅读收获。

2.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给每学期定个读书主题,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开展美文诵读比赛、讲故事比赛,古诗擂台赛、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手抄报展览等各类读书活动。

3.发挥有效的宣传平台。有效利用学校广播站等平台,开办好书介绍、读书心得,每周一诗(词)等栏目,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

有了学校、教师的重视与引导,有了表现自我的舞台,体会到了读书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课外阅读兴趣。

三、读写有效结合,提高阅读效率

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

1.摘抄型。摘抄好词佳句,让班里的每一个学生拥有一本摘抄本,随时摘抄自己看到的好词好句,甚至佳作。这种积累为打好学生的文字基础提供了帮助。

2.提纲型。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简明扼要地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

3.感想型。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

第4篇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老师,作为知识传授者、课程设计者和目标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接受知识的主体,学生应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由被动变主动,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和相互学习的基础上。对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更应该主动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让他们能尽快赶上其他同学。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与学生沟通、交流,认真并虚心地听取学生们的建议和意见,要大胆承认和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充分信任和尊敬。

作为特殊的教育,我们面对的对象又是特殊的学生,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重视和注意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堂上讲的是理论,课后的练习就是实践。课堂上的“讲”重在“精”。要充分利用40分钟时间,做到详略得当,让聋哑学生在课堂上彻底的接收并领会所讲“理论”的涵义和精髓。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采取:个别问答、互相提问、分组讨论、集体释疑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积极的调动和激发聋哑学生的参与性,从根本上解除学生对老师的距离感和畏惧感,从而营造一种“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余时间的作业和练习是为了检验课堂上学习的效果并进一步增强和加深学生的记忆。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传授学习的方法,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对学生“智”的培养上,重视每个学生的兴趣和优势,老师还可以根据各个学生悟性的不同和水平的差异制定出详细而又实用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对于重点的文章和重点的章节,老师应该对句子、段落、词汇、语法等都应作字斟句酌地详细分析;应该不厌其烦地加以解释,达到让学生彻底理解的目的。从而让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对知识掌握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这些能力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如果单单掌握了阅读技巧而缺乏知识背景,如某个事件(某个作者)的社会、历史背景,那对于整部书(整篇文章)的认识也只能是一知半解。这一点尤为重要,应该引起老师的注意。

通过这些,我相信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文章风格、人物特征、文章以及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涵养和素质的效果。

总而言之,特殊教育和教学不仅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只有认真处理好教学中的诸多关系,教学的效果才能显现出来,教学的质量才能进一步提高。■

第5篇

英文名称: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课堂内外杂志社

出版周期:

出版地址:

种:

本:

国际刊号:1007-4902

国内刊号:51-1391/G4

邮发代号:78-37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2003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第6篇

【关键词】科学实验 家庭实验 课堂内外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83-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在教学中应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而实验作为学习科学的重要环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及操作等能力。因此,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实验内容。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教材上的实验只有少部分能真正让学生去完成,且其中很大一部分只是按部就班,甚少真正开展探究。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丧失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其创新意识及创造力极易被磨灭。而家庭实验的引入,有助于弥补这一缺陷,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让学生努力在生活的环境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如此才更可有所学,有所获。

1.模仿型家庭实验

模仿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模仿、再现所学知识、技能,学生可更加深刻地理解、体会这些内容,领会其中的技巧,尤其是对于一些基础性的或较难掌握的实验操作。模仿型家庭实验作为课堂学习的延续,在模仿课堂实验的基础上,验证所学知识,并以切实的体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探索型家庭实验

高尔基说过:“如果学习只在于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在模仿的基础上,教师可鼓励学生进一步地探索。通过亲身经历、体验科学探索,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增进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3.创作型家庭实验

科学知识来源于实践,更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学以致用,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是科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通过对知识的运用,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知识,从而将知识内化。

教师在开展家庭实验时应注意:

①增强家庭实验的趣味

趣味性强的实验,能引领学生走进对科学知识的探究,更有助于学生在动手的同时感悟到科学世界变化的奇妙,激起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如,安排会吞吐鸡蛋的瓶子、会潜水的鸡蛋等新颖、奇特的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萌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产生旺盛的求知欲。而应用科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使学生感受知识的丰富多彩的同时感到生活的无穷蕴涵,使我们的课堂尽可能延伸至课外,使学生所学知识能伴着他们走出课堂,融入生活之中。因此,在设计家庭实验时,要注意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结合生活,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探索,使学生通过延伸性的家庭实验,既达到了自主巩固、释疑、应用知识的目的,又提高了综合能力。

②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

初中学生基础尚浅,操作能力不够。若开展家庭实验时没有教师的指导,可能只是为做实验而实验,只能是停留在表面现象,而不能从中深入地分析科学原理。所以,老师在最初的几个家庭实验布置前都讲清实验目的、选用的仪器、药品、实验步骤及安全事项等,这样实验的成功率就高,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得到加强。同时,老师也要指导学生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书刊杂志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使家庭实验得以顺利进行。 教师在肯定学生的探索成果的同时,应与其共同分析实验成败的原因,归纳出科学结论,才能使家庭实验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共振”、强化。

③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大多数家长认为实验是学校的事,不应该在家里完成;或认为这是瞎捣鼓,没有什么作用,有这个时间还不如让孩子多做点其他功课。因而,多数家长对学生开展家庭实验不能给予有效的监督和指导。教师在开展实验时,应与家长进行深入沟通,尽量争取家长的支持,让他们理解家庭实验是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家庭中蕴藏着大量的科学学习资源,家庭实验所选实验用品应简单易得,实验内容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如此,学生才能在家长的配合下,积极准备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案,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找出答案。如利用废旧饮料瓶,其中装入水,可研究光学折射,还可用来研究惯性现象,也可用来做液体压强的有关实验等,因此,只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用心收集,精心设计,就会使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知识的探索、知识的形成、知识的应用,使他们不断地体验成功。

④对实验的结果应及时评价

家庭实验是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的。教师若能及时做出评价,不仅能督促、检查实验的完成情况,而且能表达教师对学生实验成果的尊重,使学生更有动力。比如,在实验之后,可以汇报、小文章、作品展览等方式展示实验成果。评价时,应采用过程评价为主,结果评价为辅的多元化评价方式,把学生实验的过程摆在最重要的评价地位。我们鼓励学生做家庭实验,由教师布置任务,提出要求。题目不限,要求每个学生定期设计一个探索性实验,并要求写实验报告(包括:该实验探索的问题、所需的实验器材、开展的实验过程、记录实验现象和相关的实验数据)。实验完成后,家长签字,并上交实验报告。相应的评价方式是:展览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给每位学生一个表现的机会,阐述自己的实验过程,然后学生互相打分,再结合教师评分,得出最终的实验考核分数并计入成绩单中。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将学校实验和家庭实验结合不是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而是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学生因为亲手做了小实验,能更好地理解课本的有关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家庭实验相对比较简单,学生完全可以独立完成,并不会占用学生太多的时间。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处理得当 突发事件 晓之以情 动之以理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4-0181-02

在课堂内外难免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如果这些突发事件处理得当,将会受益无穷;处理不好,会激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矛盾,使得师生矛盾会越来越糟。轻者,学生不学习了;重者,在课堂、课外和老师公然对抗。

作为老师,该如何在不影响课堂教学的情况下,处理好这突如其来的事件呢?

1 了解此次突发事件的根本原因,只有寻到根源,才有根治的办法

曾经带过这样一个学生。不管什么时候,上课铃响了,也不管是哪一个老师的课,他总像没事人一样,在外面一摇三晃的晃进教室。他的脾气十分暴躁,不仅和班里同学格格不入,和任课老师也是对抗到底的态度。只要他不喜欢的老师或说话不对他胃口的老师上课,他就在课堂没事找事,影响课堂秩序,搅的老师上不成课。

有一天,我找他谈话,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有一些老师不值得我尊重”。当时我就问他:“在所有的任课老师中,哪些老师值得你尊重,在你认为值得尊重的老师的课上,你的表现又如何呢?”接着我又说道:“在这个社会里,我们大家是要相互尊重的,你不尊重别人,又怎能企求别人尊重你呢?”

在班里,他很爱管纪律,管卫生。根据这一优点,我给他安排了纪律委员这一职务。可没有多久,多数学生便给我反应说:他自己上课老说话,还去管别人,别人怎么能信服呢?于是他的威信在班里越来越差,和同学之间的摩擦也越来越多。

某天,听说他带刀子到教室,还扬言让某人等着。听说此事,我把他叫道楼外面。我问他:“你知道我为什么不在办公室和你谈话,而把你领到这没有人的地方吗?”我只是想让他思考但并不要他的答案。我相信他能领会我的意思。等他思考过后,我便直接问他:“今天下午你是不是带刀子来了。”他不吭气,这足以说明班长说他带刀子的话是真的。我没有问他带刀子来到底是为了什么,我想就是我问他,他也未必说实话,索性就不问。只是对他说:“不管今天下午你带刀子来是要干什么,我只是想让你知道,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的大脑时刻控制着人的一言一行,而且我也相信,你一定能够做到这一点”。另外,我给他讲了许多社会上的相关的例子,并着重强调其结局。最后我还是强调那句话:“你的大脑一定要能控制你的手,控制你的行动。”我们的谈话到此为止。过后我也没有听到其他的事情。

有些老师会说,你真胆大,也不把刀子没收,也不害怕出大事。我想请大家想一下,你就是要他的刀子,他会不会给你。就是他给你,你能保证他不去找别的东西吗?事情一样没有解决,到不如让他先有面子,而后让他相信他能控制自己的言行,并且让其知道你是非常相信他的。

2 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利用实例影响学生

在我班的对面班里,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某同学把学习机带到班里丢了,班主任不知如何处理,请求我帮忙。我是这样处理的:

(1)在下午第四节课,对班里学生进行了询问后,把知道某同学带学习机的学生留在班里,不知情的同学全部放回家了。

(2)剩下部分同学一个一个带着书包到另外一间教室谈话,并告知回班后不允许乱说话。这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老师谈话后,可能知道学习机在谁那里。这事到八点也没有结果,因担心学生的安全问题,所以不得已把学生放回家了。第二天,丢学习机的家长把学习机的充电器送到学校交给了班主任,说:这两样东西合在一起有用,缺一样都没有用的。

(3)刚好利用这一事,我在他们班利用晨会把这个家长送学习机充电器的事大肆渲染了一下。我说:你们看人家家长多能为你们着想,知道你们手里拿的机子电用完了就没有用了,把充电器都送来了。他这种为他人着想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不能这么不仗义对不对。我把充电器放在值班室,你们可以去拿,但老师希望,在你的新鲜劲过了,能把别人的东西还回来,毕竟那不是你的东西。然后我又讲了一个关于为他人着想的例子。

在行驶的车上,有一位老大爷,拿着一双漂亮的新鞋,展示给同车的人看。列车员不小心碰到了老大爷,一只鞋也随之飞到了窗外。老大爷和同车的人都吃了一惊,但过了一会,老大爷把另一只鞋也扔到了窗外,其他人更吃惊的看着老大爷。老大爷解释到:丢了一只,另一只在我手里也没有用,我把这只扔出去,捡鞋的人就是一双鞋了。这双鞋就可以发挥它的作用了,何乐而不为呢?

3 利用爱心感化学生

我们班有一个孩子,他们家里有兄弟三人,最小的弟弟才两岁多。一家五口人,就靠父亲在外面打工养家糊口。父亲有一个不良的习惯,那就是晚上有空就在家打麻将,赌博,给本不太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这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同时也影响了这个孩子的学习和正常休息。

在这样的环境里造就了这样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在班里十分调皮,上课爱说话,作业不按时完成,时而逃课。最头疼的是他手不太干净,经过多次教育,老是不改。

有一天中午,上楼时我看见他在政教处,到班里,有好事者告诉我说:他和另外一名同学偷了校外的一家商店的泡泡糖,被店主告到政教处。这件事,因有政教处处理,所以我一直没有过问。后听说,政教处责令他给店主赔10元钱。可以想象,10元钱对于他这样的家庭来说那是多困难的事。

过了许久,这件事我已忘记了。

有一天到班里听到学生在议论什么。于是,我问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说:听说这个孩子给店主还了四元八角钱,可店主非说只还了三元八角钱。我把这个孩子叫到办公室,问他到底

是怎么回事。他说:因为一次还不了这么多钱,所以每次只能还一元多钱。有一次,他给店主还一元钱时,店里人比较多,店主拿钱了,可能是买东西的学生太多,他误以为是学生付的帐。当这个学生说已经还了一元钱时,店主非说他没有拿到这个学生的

钱。这个学生很委屈。

我借着这个机会教育他说:“别人的东西是否能占为己有,从小家长和老师就教育我们:不能拿不属于我们的东西,那样是犯法的。自己想要的东西可以通过正当渠道获得。另外被人冤枉的滋味不好受吧!”也许是我教育他时给他留了面子,也或许是那一句话触动了他。他默默无语,好象意识到了错误,我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了解了事情的整个经过后,我让他去把店主叫来。他一脸茫然的去了,过了一会儿,店主来了,我问他这个孩子还有多少钱没有还,他说完后,我把剩余的钱还给了店主并让店主写了一张收据,告诉他以后不要再找这个孩子的麻烦。店主走了,我告诉这个孩子这个钱不用还我了,之后我让这个孩子回班去准备上课。

第8篇

一、加强小学语文课堂课内外融合的必要性

目前很多小学生由于受到地域、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各种因素的牵掣,难以适应新知识涌现的课堂教学;课堂的效率现状令人担忧:

(1)教师习惯将课内的知识作为唯一的重点来强调,以教科书和试卷的内容作为课堂授课重点,重复、单调成为课堂的主旋律,学生也就难以提起读书的兴趣。如《悯农》一诗,很多教师讲到诗含义的时候,基本都会强调农民伯伯很辛苦,每一颗大米都凝结农民伯伯辛苦的汗水,我们都不应该浪费。笔者认为这个思路无可厚非,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但缺乏实例分析,因此显得呆板。如果此诗讲解的时候能够结合地震灾区、洪水灾区和非洲难民区等课外生活实例,强调粮食的重要性,则能够使得诗的意义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学生家长教育思想方面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家长对学生课内外知识概念的理解方面过于狭窄,很多家长会认为课内的知识就是能够让自己孩子考试满分的知识,而课外的知识则是优秀作文书、习题等。而能够扩展孩子视野的经典,被认为是“闲书”,鲜有愿意让孩子接触的。再加上学校的教师在家长面前过分强调“应试教育”的重要性,使得家长在教育思想方面形成严重的误区。

(3)学校没有全面发挥图书馆等的应有功能,甚至有部分教师认为图书馆等只是课外休闲的地方,而没有认识到这些其实是课内教程不可或缺的补充部分。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应该将小学语文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加强课内外知识的融合,提高课堂的效率。

二、通过课堂内外融合提高课堂效率的具体方法

1.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出击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有意识地渗透课外知识。《赶海》一文讲的是摸海星、抓螃蟹、捏大虾的情景。教师在让学生掌握识别生字的方法之余,还要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的实际理解“东逃西窜”“大螯”“武将”等词语的意思,结合多媒体课件形象展示浪花、沙滩、螃蟹等,让学生在视觉角度上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同时学习体会“赶海”的乐趣,并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而在学生能够感同身受大自然的美丽之余,影响大自然的一个严峻因素——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也应该成为授课的一个侧重点进行讲解。从日常生活污染到其他污染,让学生了解保护自然的真正意义和方法。另外在课堂上,教师应因地制宜地引导学生接受一些诗句、格言、诗歌等的课外知识,而不能仅仅为了应付考试而教学。教师要尽快摆脱固步自封的“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将学生从被动学习课内知识转变成主动结合课外知识、积极思考的角色,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强了,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课堂的效率。

2.端正家长的教育观念

家庭教育相比于学校教育而言,虽然处于次要地位,但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是起到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的。对多个不同家庭教育背景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对孩子具有不同学习要求的家庭教育,其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笔者建议要端正家长的教育观念,让家长支持自己的孩子涉猎各种有益的课外书籍。一方面,在家长会上或者进行家访的时候,教师不要过分表扬考试成绩好的学生,而是要结合每个学生课内外的综合知识学习情况,重点对家长说明课外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家长多买有益的课外书籍给自己的孩子阅读。另一方面,对家长们解释何为课外知识。据了解,很多家长都认为课外书籍就是各种优秀的习题、作文选和练习册等,这样只会给学生增添学习负担,让学生曲解课外知识的含义。在这一点上,教师们应该结合自己所授课程的内容,并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列举一些课外书籍、影像作品等的名称,建议家长们适当购买给自己的孩子学习,以刺激孩子学习课外知识和理解课内知识的积极性。

3.利用学校各种学习条件,拓展课外知识学习的范围

第9篇

【关键词】高中;复习备考;策略

【Abstract】This text author oneself the senior high school teach of experience and way of doing, with many in the last years at tradition mode and innovation under the principle of try with choice, rightness how put the position of archimandrite teacher, exaltation the teacher's cultivated manners, development the teacher's state of mind etc. carried on Jing to open up of elaborate;Also rightness how stir up the student's interest, practice teach according to his ability, open type teaching, development student's determination quality, exaltation review for reference efficiency etc. introduction some oneself of way of doing.

【Key words】Senior high school;Review for reference;Strategy

在高等教育还没有成为全民教育的时代,高考永远是选拔性的综合考试。二十年前,人们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句话形象地刻画了当时高考的残酷性。时至今日,我们已经跨过了那个年代,高考录取率明显提高,但要逾越这道鸿沟不是易事,需要我们的教师和学生长时期的巧干加苦干。下面,笔者就自己多年来高中教学的实践经验,谈谈在高三复习备考中的一些看法和策略。

1.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必须树立辩证思想,学会权衡取舍

策略一:教案和学案,取学案。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学习经验,为提高学生的课堂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优化学习的学习效果而编写的学习方案。简而言之,学案是为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而设计的个案。与我们熟识的教案相比,学案更具有检测、导航、激趣、启智、对话等功能,从而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高三的复习备考过程中,切忌把每一堂课都上成新课(时间上也不允许这么做),因而重教案不如重学案。我们要根据科学性、思想性、操作性、情感性、开放性等原则,精心设计每一个学案。研究表时,学案在激发学生热情、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完善学生认知结构、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等方面有着明显优势。从这个层面上而言,高三复习备考,教师是功在课外而不是课堂。

策略二:课堂与考场,重课堂

高三的复习备考,是教师以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搭建结构、提高认知、培养能力的过程。不容置疑,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应付高考。也正是因为如此,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被考试背后的功利所包围,学校和教师也习惯以考试本身来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让高三的复习备考只剩下考试,打得学生遍体鳞伤。他们没有想到,当教育教学只剩下考试的时候,学生就已经完全变成了学习甚至是考试的工具,教育变得那么狰狞可怕,完全背离了教育以人为本的初衷。我认为适当的以考带练是可行的,适度的以赛促训也是可行的,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复习和训练的过程。

策略三:勤奋与“懒惰”,可“懒惰”

勤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勤奋也应该成为我们教师的职业美德。但我前面说过,无论是哪一个课堂,学生都应该成为表演的主体,教师要讲勤奋,只能是课外而不是课内。与其做一个忙前忙后的不亦乐乎的“填鸭式”的勤奋教师,不如做一个有如置身事外的教练、裁判式的懒惰的教师;与其整个课堂内只有一个运动员而有无数个裁判,不如让所有的学生都成为运动员,而你成为教练或裁判。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生自己的知识而提高自身的本领。告诉你们:既辛苦了自己,又伤害了学生的事千万别去做。

策略四:控制与调控,多调控

传统观念认为,课堂是教师的课堂。虽然教育改革这么多年,但我们很多教师习惯于对课堂的绝对掌控,认为这是教师能力和水平的标杆。而实际情况是任何课堂都是学生的课堂,教师拥有的只是三尺讲台。课堂上的教师和课堂外的教师其实没什么多大的差别,他们应该是学生的良师和益友,而不是权威的象征和绝对的统治者。谁让学生成为臣民,这个课堂一定死水一谭;谁让学生成为奴隶,这个课堂一定充满反感!我们一定要摆正自身作为学生的良师和益友的关系,让学生在你为他们搭建的平台上施展自己的身手,哪怕是他们调皮,哪怕他们捣蛋,你也不应该过多的指责,而应该想办法把意外转变成精彩。我认为,这才是教师能力和水平的标杆。

策略五、教材与信息,多信息

教材是供学生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开展学习的工具和材料,它包含了基础知识和相关的信息。复习的时候,教材上的知识和信息相对于学生而言都已经是旧的东西,如不妥善处理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忌以课本为依据蜻蜓点水式的复习方式。我们应该对课本的基础知识进行结构上的优化,以板块的形式输送给学生,同时,多采用身边的、典型的信息来吸引学生关注基础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课对知识和信息含量的要求远远高于授新课。为达到这一要求,可适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提高课堂的知识和信息含量,但一定要控制好速度和坚持适度的原则,否则,“电灌”比“口灌”更可怕。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提升学习兴趣,培养坚强意志

策略六、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营造课堂气氛,说白了就是调节学生的整体情绪,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以便更快进入预设的学习轨道上来。因此,营造气氛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绝不是做无用功,而是磨刀不误砍柴功。善于营造气氛应成为教师的基本技能。在这个环节上,教师不但要充分展现人格和知识的魅力,也要讲究相应的技巧。常用的方法有故事的情节法、提问谈话法、平中见奇法、尺水兴波法等。总而言之,你可以大胆设计,在不违反科学性和思想性的前提下,只要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极大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达到了你的目的。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又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营造好气氛,这个头就开好了,孔子说“不愤不启”,我看就是这个道理。

策略七:分层分组教学,实行因材施教

教师面前,学生人人平等,这是现代教育的一大准则,因为教育本身就要以人为本。但这种平等讲的是学生地位和人格上的平等,并不否认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导致认知结构和能力水平上的差别,因此现代教育更提倡个性教育。从认识水平和能力水平上而言,学生是分等级的,针对不同的学生(我们可以把相近的个体分在同一个群体),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所谓“好学生”引着走,“中等生”带着走,“差学生”扶着走,大致意思就是如此。我们可以在课前对不同的群体布置不同的预习或搜集任务,在课堂上予以反馈;也可以在课堂上布置不同的讨论课题,然后一同汇总,大家共进“营养餐”;更可以在课后布置不同的作业,使所有的学生都有能力、有兴趣完成自己的作业。分层分组教学,能使好的学生吃好,中等的学生吃饱,基础差的学生想吃,从而达到教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

策略八:瞄准一个主体,时刻不忘创新

就现代教育而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创新是教育永恒的主题。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演变成我的这条策略。我个人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也是知识再生产和教育方法创新的过程。教育的创新,更多的时候源于学生主体的差异性。因此,我经常这样做:一堂课瞄准一个学生,在充分民主和学生开口的前提下,围绕着该生的知识构成和能力程度展开课堂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做法不但帮助该学生表现了自己,获得了知识和能力,也由于针对性强,极大地调动了其它同学的积极性,且有立意新颖、设计别致、意外性强、方法灵活的额外收益。换一个角度,如果我们每一节课都能切切实实帮助好一个学生,则我们的教学善莫大焉。

策略九:树立两种典型,展现教育魅力

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学生感知和锻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要学会知识,更要培养优秀的品质。我的课堂上从来不乏两典型:一种是“学高百斗”型的,几乎所有的知识无一不晓(需要我们平时多多雕琢);一种是“百折不挠”型的,无论怎样的困难都难不倒他。我培养前者,是为了体现学习的魅力,让孩子们尝试科学的崇高,知识的伟大,好学的可贵;我树立后者,是为了让孩子气接受一定程度的挫折教育,认识到挫折时刻在身边,挫折也就那么回事,从而开阔他们的胸怀,坚韧他们的意志,帮助他们获得对困难的正确认识。

策略十:善待每个学生,坚持快乐学习

课前的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的设计者;课中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全程引导者;课后的教师,是反馈情况的掌握者和学生心灵的抚慰者。我个人认为,无论是什么时候,特别是课中,教师应该成为一个头脑睿智而胸怀开阔的长者。我们的教育太累,高三的学生更苦,如果我们不心存怜悯和宽容,我们的学生几乎得不到任何学习的乐趣。多年的高三执教,使我更懂得从“快乐学习”到“学习快乐”这种抉择的艰辛和转变的难得可贵。我们不妨让学生多开口,让学生多动手,让学生展现自我并最终认识自我;也不妨让他们调调皮,捣捣蛋换取轻松一笑;甚至有时让他们犯点小错,宽容他们,等待他们自己改正……人们都说教育是个严肃的事情,这是就其性质而言,从过程上和技巧上来讲,灵活一点、轻松一点、缓解一下,从苦中找点乐子,该不会犯什么大错吧?

参考文献

[1] 《江西教育》江西教育期刊社主编2009年1-6期

[2] 《新教育之梦》作者:朱永新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10篇

一、读本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直接运用读本中的资料。既可以丰富语文教材的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又可以弥补教材的某些缺失,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1.通过读本资料同课文的对比,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利用《语文读本》同教科书课文进行对比教学,不但能增加初中学生的阅读量,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与把握课本和读本文章的意义。

例如:初中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田晓菲的《十三岁的际遇》中,作者展现了对北大的感情,但是这种感情对于普通初中学生来说却是十分抽象而遥远的。因此,我们将语文读本中王海桐的文章《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这篇文章拿来,同《十三岁的际遇》进行对比,从而很容易的发现两篇文章的不同,并让学生深刻记忆和把握。

具体的对比如下:在《十三岁的际遇》这篇文章中,田晓菲回忆了自己同北大的渊源关系,“于是,自从小心翼翼地佩带上那枚白色校徽起,北大就不再是照片上的影像,不再是车窗外一掠而过的建筑,不再是小女孩心中珍藏的梦想,而成了需要用全部清醒的意识来对付的、不折不扣的现实。假如一生可以被分成许多阶段,那么与北大的际遇,便是又一个新的开始。”侧重于自己北大两年的生活和学习,从而表达出对北大的热爱与称赞,也描绘出即将离开北大的依依不舍,以及离开北大后对今后生活的渴望。而在《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中,王海桐只用很少篇幅写了几句对北大的向往,通篇文章主要写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在从幼儿园到高考的求学过程中,面对压力、竞争等所做的多方面的努力,所产生的疑惑以及思考。正应了作者那句“注定我永久的挣扎和反抗”,作者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向直抒胸臆,从而给我们勾勒出一个为了求学北大而努力进取的学子形象。

经过这两篇文章的对比分析,让学生从不同方面感受到我国高等学府所散发出来的魅力,从而为学生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和刻苦求学的理想奠定坚实的基础。让他们更加明白该用怎样的心态去学习,以及今后会面临怎样的坎坷之路。

2.发挥读本对教科书的补充功能,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课文

《语文读本》是初中语文教科书不可或缺的补充资料,也是辅助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的重要工具。通过将教材与其进行对比,我们会发现,《语文读本》中的很多文章是对以教材所选课文的进一步拓展和适当延伸,它完全可作为语文教材的一种补充阅读,从而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所以,语文教师决不能将《语文读本》拒绝在课堂之外,而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教师的教学设计,弥合“教材”和“读本”之间的鸿沟,打通两者的壁垒,充分发挥语文读本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初中语文教科书的七年级上册的《三峡》,郦道元用16个字对三峡的秋景进行了描绘:“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声,哀转久绝”。这种描绘方式在我国现代叙事手法中,几近绝迹,所以无论景色描述或是用词习惯,对初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都十分困难。这就需要用现代白话文文章进一步对三峡进行描述,从而让学生能够简单而轻松的理解三峡景色。《语文读本》七年级上册方纪的《三峡之秋》和八年级上册萧乾的《初冬过三峡》都可以作为对教科书中《三峡》景色描绘的补充材料。

在《三峡之秋》和《初冬过三峡》这两篇文章中,《三峡之秋》主要描绘了在中秋三峡不同的秋景,从而将三峡的风光以色彩鲜明的手法,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初冬过三峡》,则是萧乾初冬经过三峡,亲身所见、所闻。他主要渲染了三峡的云彩、山峰和水势,通过这些见闻为我们展现出一个气象万千的初冬三峡景观,同时也赞扬了人民征服自然的勇气和谋求生存的本领。

经过这两篇语文读本文章的补充,在让学生感受到三峡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可以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用自己的想象感受到三峡各种季节的美丽风光。

二、读本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应用

让学生自行对《语文读本》进行阅读,就是将自主的课外阅读权交还给了学生,这样做可以充分发挥出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而我们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读本文章的阅读,使其自行地对教科书课文进行理解,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课程标准”对教科书,一般要求精读,训练比较系统,力度也比较大;对《语文读本》,一般要求略读,运用从精读方面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去独立阅读。做这样的区分是必要的,可以促使教学时两者相辅相承,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以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读。

当然,这种让学生去自己阅读、自行学习的方式,也并不是对学生完全的放任自流。我们教师也要在适当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活动或进行问题指导等。例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一旦遇到了问题,那么教师就要及时的在这个问题上,给予学生提点和指导。对于那些较为重大或普遍的问题,还可以通过单独辅导和讨论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学。最后当学生进行完自行阅读和理解之后,教师还要对学生的阅读和理解的情况进行检查,一直到学生们把所读的文章读通、读懂为止。

此外,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语文读本》时,也要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但鼓励他们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分析课文,同时也要培养他们正确运用分析、比较、概括、对比的能力,所谓“教是为了不教”。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能向这一目标努力,长此以往,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而且也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

第11篇

[关键词]对分课堂;高职高专学生英语课内外教学;衔接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提出,有的学校已经开启专业英语的学习,以期学生的英语学习更能满足学生专业以及以后找工作的需求,而有的院校则致力于教学模式的创新,而对分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

一、什么是对分课堂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心理系张学新老师提出的一个课堂改革新模式,希望通过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降低教师教学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这样,在讲授和内化吸收之外,突出了课堂讨论过程。实施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把讲授和交互式学习在时间上分隔开来,让学生在这两个过程之间有充分的时间按自己的节奏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这样,对分课堂把教学刻画为时间上清晰分离的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也可简称为PAD课堂。

对分课堂使教师不再是课堂独角戏的“演员”角色,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主要是引导和指导的功能,对相关知识的讲解之后,对学生进行指点和启迪,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不断探索与发现,不再一味地进行机械性的讲解和高强度的练习,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互助学习中不仅有很强的求知欲、竞争与合作意识也都会有所提升,同时又有了存在感,在学习取得成效后就会对学习产生信心,这样学生就会对教师的工作更加理解和尊重,教师职业成就感也就更强。对分课堂注重过程性学习,把有效学习应该付出的努力分散到整个学期,有效避免了传统课堂中普遍出现的学生考前高度紧张、临时抱佛脚的现象。

二、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

(一)学习积极性不高

大部分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底子薄弱,自觉性差,没有学习策略,学习态度不端正,有的学生会花时间在专业课的学习上而不注重公修课的学习,他们认为有专业知识就足够了,以后自己也不出国,又不去北上广,和外国人打交道的机会几乎是零,何苦把时间浪费在自己本来就很头痛的英语学习上,还有的学生连自己的专业课也不管不顾,有了智能手机,他们的生活的主要部分就成了玩手机,上课时看,吃饭时看,睡觉时还是抱着手机看,看电视剧,看视频娱乐,微信聊天,完全把手机的学习辅助功能抛到脑后,英语课堂上完全是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上课,由于词汇量不足,对老师的讲解也是一知半解,翻译就用翻译软件应付,文章就上网复制,布置的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只有部分积极的学生会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大部分学生就是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学习缺乏积极性。

(二)学习目的不明确

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学习并不是为了提升自己或者为了以后有更好的发展,他们把英语学习定位在通过每学期的期末考试,绝大多数学生英语学习仅仅是为了期末考试的通过,他们会觉得只要我按时到课,没出太大的纰漏,老师都会让他们通过考试,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过四六级的打算,觉得离自己很遥远,自己基础薄弱根本不可能,因此也不愿为此努力,对于将来也缺乏人生规划,不知道是继续深造还是直接就业,大学的学习仅仅是为了最后的一张大学文凭,有的甚至认为自己来大学学习完全是为了自己的父母,于是玩游戏,看电视剧成了他们生活的主要部分,有的玩通宵以至于前两节就会缺课补觉,有的学生人来了,但也没精神,提问时一头雾水,消极情绪很严重,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加上缺乏监督,学习很散漫。

(三)两极分化严重

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学习有很明显的两极分化,学生中优秀的比例很低,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比较积极,上课一般就坐在教室的前排,认真听老师的讲课,有问题能及时地提出,老师布置的任务也乐意参与,作业也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他们有自己的规划,也很积极地准备各种大赛,课余时间能主动阅读英语相关资料扩大词汇量,拓宽知识面,而其他大多数学生都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这部分学生也深知自己的学习基础差,但又不愿为此付出努力,课余的时间都花到玩乐上了,久而久之就完全跟不上教师的节奏,最终就会完全放弃对英语的学习,甚至对期末考试的通过与否也无动于衷,完全处于麻木的状态,成为了行尸走肉。

所以针对这部分学生来说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至关重要,对分课堂的应用会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对分强调的是小组互助,组与组竞争互助,这样英语程度较差的学生也可以在组内承担一定的角色,增加其参与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很大的进步,而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对小组的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帮忙解决程度较差学生的问题,而在课堂上,组与组之间又可以互相切磋学习,互考互助,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所有学生都学有所得。

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新颖的学习模式

对分课堂充分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进行主要内容的讲述之后就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在课下进行内化吸收后,在课堂上得以呈现,使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学习形成了有机的结合,学生有了足够的内化时间,在这段时间他们可以充分地了解学习内容,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总结,设计自己可以考别的同学的问题,也准备自己需要别的同学帮忙解决的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发挥知识创新的能力,这也体现了结构主义的学习特点,使学生可以在已有的基础上来达成对事物的理解。对老师讲解的内容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之变为自己的东西。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当调解员、协助人、咨询员,给予学生及时的指点、检查、反馈、诊断、评价、肯定、建议,并随时接受来自学生的提问。老师和学生更像是朋友关系,他们互相学习讨论,共同进步。

(二)具有针对性的任务设计

对分课堂讲究的是给学生布置任务但不能过多增加学生的负担,高职高专的学生每周要上的课比较多,每门课的老师多多少少都会布置一些作业,再加之英语本身就是他们的公修课,过多的任务可能造成他们的抵制情绪,造成有的学生可能出现应付的状况,有的甚至会放弃,所以具有针对性的任务设计就成了重中之重,除了课本上知识的内化,也可以让他们做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有了兴趣,再加上现代通讯工具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让他们在娱乐中完成学习的吸收和内化,因为“对分课堂”强调的不是自己的单打独斗,而是小组的互帮互助,不同小组之间不仅能互相展示自己的战斗成果,也可以向其他小组和老师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问题可以涉及英语学习的方方面面,可以是书本的知识,也可以是其他材料,学生分享的知识点可以是一个单词的新的用法,可以是课本中句子的不同翻译,可以是语法点的进一步补充,可以是一些优美语句的摘录,只要和课堂上英Z的学习相关都可以作为作业设计并在课堂中用于讨论学习。

(三)注重实用性的特点

就培养目标来讲,高职教育要培养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分课堂的宗旨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把所学知识及技能进行内化吸收并在此基础上在课堂上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享,提出自己在内化吸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质疑等待其他小组或老师的解答,通过这种实际参与的方式更能加深其知识的掌握和长时记忆,小组成员还可以把自己得意的学习成果和心得在课堂上进行呈现,考考其他小组的成员,实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通过这种交流学习的形式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而学生要找出自己的问题和总结自己的经验进行分享就离不开课堂知识的巩固,这样学生课下就得及时回顾并进行总结,而此过程就形成了课内外英语学习的有效衔接,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四、移动终端的引导使用,促进对分的实施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网络和移动通信工具逐渐进入到大众的生活当中,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为学生课下学习提供了便利,成为了学生辅助学习工具,也成了老师的帮手,尤其是手机,以它灵巧便捷的特点成了当代学生学习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成了其解惑答疑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在实施对分课堂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能够引导学生正确地利用网络手机来促进其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而对分课堂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使学习联系而不中断,实现良性的循环,作为移动终端的智能手机,无疑就像一个双刃剑,用得好,学生的学习可以事半功倍,用不好,它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绊脚石,所以老师对智能手机是又爱又恨,对学校全网覆盖也是非常之纠结,担心学生沉迷于娱乐消遣,手机游戏。有的学生甚至不注意影响,忘记关机扰乱课堂的正常教学秩序,有的晚上熬夜看电视剧,各种视频,聊微信,看微博,忙得不亦乐乎,第二天就萎靡不振,哈欠连天,有的干脆把课堂当成了宿舍,呼呼大睡,提问了就直接说不会,久而久之就完全沉浸在手机的生活中不能自拔,手机充电宝是不离身,手机没电成了最不能忍受的事情,似乎玩手机成了自己的专业,而且这种坏的风气还有传播性,一旦有学生课堂上玩手机,临近的同学就会无心听讲,影响极坏。传统课堂上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也不能很好的监控每一个学生,一些不自觉的学生就会注意力不集中,而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把课堂归还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互助学习,老师进行监控,而且允许学生使用手机来进行信息搜寻,整理,呈现,真正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手机,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老师的讲课内容也可以通过QQ进行分享,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老师也可以根据学习的内容选择一些合适的视频,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复习,总结,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有效的总结提高,并为下次课的讨论准备自己的资料,集思广益,充分地利用手机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也可以把微信上分享的英语学习内容和其他同学分享,有了更好的英语记忆单词的方法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发现的有趣英语片段和视频也可以一起交流,实现合作共赢的学习方式,使课堂一片祥和,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不在沉迷手机的娱乐功能,而真正成为有自制力的,能充分利用手机辅助学习的优秀学生,学会为自己的学习和人生负责,学会担当,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对分促进课内外教学的有效衔接

第12篇

目前,有很多学者或一线的英语教学工作者就如何学好英语发表了很多宝贵的、有价值的学术文章和经验论文。如:如何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如何巧记英语词汇,如何培养阅读技巧等诸方面的经验之谈。笔者教育经验不是很多,但仍想鼓起勇气谈谈自己的想法。我认为英语本身是一门综合性的语言类学科,加之是外来语,要想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学会、学好英语,就必须从课内外严格细致把关,做到英语教学的统一性和整体性。

所谓统一性,是指英语教学中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的有机结合,更要注意课外学生英语学习的督促和把关,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统一起来。

人们往往把课堂教学视为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听课、评课往往成为检评教学质量的唯一方式。其实,课堂教学确实是教学中的一个必要环节,但课外教学却有着其不可忽视的教学作用,从某方面来说,可以说是更为重要的一环。因为一个学生学知识的主要目的是学以致用,看得出学习与课外练习、锻炼实践是紧密相连的。当前的五步教学法就注重了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英语、学知识首先肯定是有目的性的、针对性的,也是应该有准备的,因此预习新课、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是该环节中的第一步,也是起着促进作用的一步。这对于更好地理解吸收新课堂理论知识起着良好的保障作用。教师可在这一环节中带领学生查阅生词,启发学生对新课堂理论意义的初探、理解,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更有效地的解答疑难。其次就是课堂内师生间高效、友好、积极的配合。这是解答疑难、学习新知的主要途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言传身教,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鼓励讨论,探讨新知;师生共同学习,掌握新知。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应是组织者、启发者,学生才是表演者、参与者。再次是相关练习。理论知识的加深练习和巩固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记忆、消化,教师应理清思路,让学生头脑里有一个清晰的脉路。再后就是复习巩固,强化拓展。学生应主动复习所学知识,只有这样,知识才能牢固掌握。

最后,再辅以检测手段,验收学习的效果,查漏补缺,见缝插针。

在这五个环节中,大部分环节都需要在课外完成,课外任务往往无法及时有效地得以检查,所以,实际实施效果就有好有坏。教师要配以相关教学手段进行及时、有效的检查,如及时抽查完成情况,及时批阅相关练习,及时检查复习情况。

所谓整体性,我个人认为就是英语中“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低年级的学生首先应加强这四方面能力的训练,这是引入语言机制的首要环节和摄入足量信息的必备环节。只有在此基础上大量进行“听、说”,积累足够的语言素材,有了基本的语言素质,才能很好地“写”,才能完整地正确使用一门语言。现在,对于我们地区这一类农村学校来说,技术设备都还不高,“听”主要是依靠传统的录音机,语言材料大都只能听,比较死板、枯燥,大大降低了学生听的兴趣。因此,我认为我们需要尽可能地改善教学设施,将听力材料图文并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诱导学生主动说、开口大声说,听说互相促进,相互制约。其次,对于读这一环节,很多学生都抱有畏难情绪,总抱怨生词太多、文章太难,读不下去。我想,我们可以将课内外尤其是课外读物进行筛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帮助其进行合理的选材,这样就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感到文章既不太难,又有可读性,还能适当拓展自己的知识。此外,我们还应该提倡读听结合,多选择一些声像读物,这样既能增强学生读文章的兴趣,又能提高听力水平。我们可以适当配上相关题型文章技能技巧的练习,如让学生们头疼的完形填空等。最后就是写。学生有了前面的铺垫,应该说有了一定的语言功底,但也不能急于求成,应配以单句改错、句子翻译、短文改错,再到短文写作练习,一步一步提升。

最后,我们还可以开展相关活动,如英语演讲赛、有奖知识问答、口语角学习、小幽默故事等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英语是一门外语,对学生而言,既生疏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英语,就要让学生喜爱英语,让他们对英语产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