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西医内科

西医内科

时间:2023-05-30 08:54:07

西医内科

第1篇

1.1实践教学中医本科生随堂见习、见习、实习基地几乎均为中医院,尽管现在的中医院也近乎成了中西医医院,但病种、诊治条件仍不能满足西医《内科学》实践教学所需。

1.2学生学习情况学生要学习中、西医两套课程,几乎每天全天上课,晚上还有选修课,学校其他组织团体活动也不少,一半以上学生还准备考研,所以,学习偏废,所学内容也得不到巩固。

1.3学习效果现代医学已和国际接轨,要求更科学、先进、规范,发病机理的研究更为复杂,新的检测手段、新的药物日新月异。在讲授《内科学》时,尽管教师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化繁为简的方法突出重点去讨论,但因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仍感有唯度一些现代检查手段没讲过,许多药物也没学过,课时又少,内容多,头重脚轻必定垮塌。

1.4评价学生标准多数院校和用人单位评价学生标准是中、西医并重。有的用人单位对中医本科生西医水平的评价是“病历写不好,常见病看不了”。总之,五年的学习时间有限,对一门《内科学》来说显得课时少,但十几门西医课的总课时和中医课程总课时相比也不少,可见相当课时用在西医上,而且讲中医的老师也占了不少时间讲西医,本末倒置,影响了中医的学习,最终,中医学得马马虎虎,西医学的糊里糊涂。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找出了教学质量不高的主要问题,即:①混淆中医专业和中西医专业的培养目标;②完成现有大纲的课时较少;③相当的学生学习偏废;④实习基地不符合《内科学》课程要求;⑤对西医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过高。

2思考与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对症下药:

2.1区分中医、中西医本科生培养目标中医是我们国家最值得弘扬的文化和医学技术,中医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无疑是运用中医理论对中医常见病症及疑难病进行辨证论治的中医师。目前中医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是要求中医学精,西医学会实际上是中西医专业的培养目标。中医院校的办学必须坚持姓“中”的原则。坚持以中医药专业为主体,按照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施教,强化中医药基础理论教学和基本实践技能培养。

2.2修改教学大纲,调整学习内容到底中医专业需不需要学习西医知识?肯定需要,关键是要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达到一个什么效果。用原来的大纲就需要增加《内科学》课时,行不通,这就需要我们修改教学大纲,调整学习内容。如何修改,如何调整呢?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中医专业学习西医《内科学》的目的主要是对急、重、危、恶性病等致命性疾病有所了解,不至于耽误病人。此外,了解一些西医知识也能帮助中医对某些病正确辨证施治,提高临床疗效。所以,对于西医《内科学》课程来说,学习内容总体上也就是这些急、重、危、恶性病等致命性病症了。这些病症的诊治都是复杂的,学到什么深度呢?①了解目前已明确的发病机制;②重点学习临床表现;③简介需做的相关检查;④与这些病症适应的一些基础知识。通过相关西医知识的学习,应能辨别所患疾病的严重程度,辨别是否中医的诊治优势。较客观地说,这些急、重、危、恶性病症还是以西医治疗为主,并且需要更专业的医师,中医本科生只掌握一些原则即可。西医专业学习中医也只是一般了解。因此,在校期间,中医专业学生应把宝贵时间用在中医的学习上,为今后继承和研究中医打好坚实的基础。西医的其他知识可通过今后继续教育学习。

2.3改变随堂见习的内容与模式我们可以用西医院病人的真实病历及专家会诊的影像资料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分析—讨论—自学—再指导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弥补医院病种少的不足,同时也让学生熟悉了解医院诊治常规,为实习打下良好基础。

2.4更换实习基地,满足教学需要西医课的实习基地要选择病源充足、病种齐全、诊疗水平较高的西医院。

2.5合理规定评价标准制定符合中医本科生培养目标的质量评价标准。

2.6提高教师授课水平巩固学生专业思想,端正考研态度也是必要的。当然,这种大刀阔斧的改革是有很大争议的,需要统一认识,也是件不容易的事,牵动的不仅仅是一门课程,而是牵动了所有中、西医课程,这需要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多个团队的协调和合作。

第2篇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结直肠癌;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899-01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恶性肿瘤呈现上升趋势[1-2]。在我国,结直肠癌是最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该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患该病后患者总体存活率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给患者的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3-4]。为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选择对2006年11月~2009年11月在我院中医内科住院治疗的58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11月~2010年11月在我院中医内科住院治疗的58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常见肿瘤诊治规范》诊断结、直肠癌,分期标准采用国际抗癌联盟1997 UICC TNM分期,并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加入治疗。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9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龄65~83岁,平均(68.59±9.98)岁;而对照组29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65~83岁,平均年龄(68.75±9.97)岁。2组患者在年龄及性别等方面经统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结直肠癌患者入院后进行了化疗用药,化疗方案为FOLFOX奥沙利铂130 mg/m2第1 天静脉点滴,替加氟g/m2、亚叶酸钙100mg/m2、昂丹司琼8mg均第1~5天静脉点滴,1周期为21天,共进行为期6个周期的化疗。观察组在采用对照组所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脾益气,化湿解毒中药:蒲公英、白头翁各30g,半枝莲及赤芍各20g,黄柏、红花、苦参、地榆及红藤各15g,苡仁60g、生黄芪30g、白术20g、大黄5g,三棱、枳实及莪术12g,桃仁9g,木香15g,川连5g,1剂/d,水煎,分2次服用。治疗6个周期后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定。

1.3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质量以Karnof-sky(kps)评分标准,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较治疗前增加≥10者为上升,

1.4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描述性统计及x2检验分析。检验水准=0.05,双侧检验。

2 结果

2.1 老年结直肠癌观察组和对照组生存质量比较 观察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生存时间范围3~25个月,生存质量改善18例,改善率为62.07%。对照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生存时间范围3~24个月,生存质量改善10例,改善率为34.48%,观察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419,P=0.036),老年结直肠癌观察组和对照组生存时间统计分布详见表1。

表1 老年结直肠癌观察组和对照组生存时间统计分布

3 讨论

本病在中医临床中属于“脏毒”、“肠覃”、“锁肛痔”、 “症瘕”、“下痢”等范畴。临床上,结直肠癌往往病程迁延难愈,证候错综复杂,寒热虚实兼夹。本研究选用基本方取大黄、黄柏、赤芍、红花、苦参、公英、半枝莲及地榆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发现:经过为期6个周期的治疗,观察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62.07%)生存质量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4.48%),2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19,P=0.036)。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5]。这提示:中西医结合用于治疗老年结直肠癌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万德森.结直肠癌流行病学与预防[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1, 17(1):3-7.

[2] 刘玲玲,高亚礼,季奎,等.2002- 2007年四川省死因监测点居民恶性肿瘤死因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1,27(1):8-10.

[3] 严亚琼,杨念念,孙惠玲,等.武汉市2009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状况及疾病负担[J].中国肿瘤,2011,20(7):493-497.

[4] 孙晓凯,刘荣海,李峰.盐城市2009年居民恶性肿瘤疾病负担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3):371-373.

[5] 丁照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36):7665.

(接第1898页)

参考文献

[1] 贾绮宾,李笠,阴英等.前白蛋白、总胆汁酸、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胆固醇检测对肝功能分期及判断预后的临床意义[C].//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2007年度消化系病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219-220.

第3篇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

肝硬化是一种有不同病因引起的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是肝脏纤维化发展的最后阶段。早期肝硬化症状比较轻,症状多为胃口不佳、恶心、呕吐、右上腹胀痛、腹泻等;晚期则主要是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不全诱发的一系列并发症,包括腹水、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肝病综合征和肝癌等[1]。其中腹水是中晚期肝硬化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肝硬化一旦出现腹水,预后非常的差,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也很大,治疗比较棘手,目前西医上采取保肝、利尿、支持、对症治疗,以下通过对我院78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研究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78例患者均选自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的住院患者,病程最长者6年,最短的半年,均为第2次以上出现腹水,所有病例都经过B超、CT以及生化检查确诊。随机的将者78例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男18例,女21例,年龄48~80岁,其中合并电解质紊乱5例;对照组39例,男23例,女16例,年龄42~77岁,其中并发电解质紊乱3例,消化道出血1例。两组一般情况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住院治疗期间,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因为当静卧时,肝脏可增加血流量25%,有利于受损肝组织的修复。对于两组首先给予常规的西药保肝、利尿、支持:(1)蛋白质以1.5~2g/(kg・d)体重计算,因为高蛋白饮食对已受损害的肝细胞具有促进修复作用;(2)脂肪以40~50g/d为宜,肝硬化时胆汁合成和分泌减少,过多的脂肪饮食不易消化吸收,并且会造成过多脂肪在肝内沉积,影响肝糖原合成,使肝功能减退;(3)糖类:350~500g/d;(4)矿物质:肝硬化时常有锌和镁离子缺乏,应给补充。并且应该对患者进行限水、限钠、低钠饮食控制。其次,对照组患者应用螺内酯40mg/次,一天2次,口服;呋塞米40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治疗组在以上的基础上加入多巴胺40mg进行滴注,一天1次。

2 结果

2.1评判标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种,他们的判断标准如下,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B超探查腹水被吸收,肝功能全面改善;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B超腹水减少,肝功能部分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没有减轻,B超腹水没有减少或者增多,病情逐渐恶化。

2.2临床疗效治疗组显效29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9.7%;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7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64.1%。

3 讨论

腹水是肝硬化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肝硬化由代偿期转化为失代偿期的一个主要标志,失代偿期患者75%以上有腹水[2]。腹水形成的机制与下列腹腔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有关:①门静脉压力增高:超过300mmH2O(2.94KPa)时,腹腔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而漏入腹腔;②低白蛋白血症:白蛋白低于30g/L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致血液成分外渗;③淋巴液生成过多:肝静脉回流受阻时,血浆自肝窦壁渗透至窦旁间隙,致肝淋巴液生成增多(每日7-11L,正常1-3L)超过胸导管引流的能力,淋巴液自肝包膜和肝门淋巴管渗出至腹腔;④继发性醛固酮增多致肾钠重吸收增加;⑤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致水的重吸收增加;⑥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致肾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前列腺素、心房肽以及激肽释放酶-激肽活性降低,从而导致肾血流量、排钠和排尿量减少。因此在西医上,对于腹水的治疗的基本措施应着重于改善肝脏功能,包括临床休息、加强营养及支持疗法等:即限制水钠的摄入、利尿剂的联合交替使用、放腹水加输注白蛋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腹水浓缩回输、腹腔-颈静脉引流术。

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的产生与门静脉压力增高, 低蛋白血症, 淋巴液生成过多,继发性醛固酮增多,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等诸多因素有关。以往临床上单独应用螺内酯、呋塞米利尿, 效果不理想,本组加用多巴胺治疗,总有效率89.7%。推测作用机制: 由于大量腹水形成, 腹腔内压增高,影响呼吸与循环, 压迫肾脏, 影响肾功能;加之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患者,由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及肾内血管重新分布等因素,出现肾血管收缩,肾皮质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持续降低,导致肾脏灌注不足尿量减少,形成恶性循环。而低浓度多巴胺( 3~5ug/kg/min)主要通过激动多巴胺受体起作用,多巴胺受体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肾、肠系膜、脑、冠状血管,多巴胺受体被激动的结果是血管扩张,肾血流量增加尤其明显,肾小环滤过率增加,从而产生强大的利作用,因此与呋塞米合用有协同作用,明显增强利尿效果。

综上所述,在对比试验后结合腹水的形成机制,不难发现多巴胺联合呋塞米能够起到显著的效果,因此西医内科诊治肝硬化腹水上我们应该注重保肝、利尿、对症治疗。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糖尿病西医内科治疗应用研究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的眼、肾、血管、神经等都会受到慢性损害,导致器官功能失常,进而引发其他疾病。糖尿病患者一般年龄较大,患者病程在10年以上。当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是可以通过多种治疗手段控制糖尿病,尽量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提升患者的治疗意识,在生活中养成正确生活习惯,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西医内疗法对治疗糖尿病有一定的作用,具体治疗方法及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013年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在40-78岁,平均年龄(54±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在39-76岁,平均年龄(53±2.5)岁。其中首次就诊患者4例,其他患者均有病史,最长病史为18年,最短病史为4年。本次研究中,患者的年龄、性别、患病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数据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式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清化消肿的治疗方法,同时控制患者的饮食,保证饮食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摄取比例合理,并及时补种维生素和其他矿物质,以达到纠正代谢紊乱目的。根据患者的体重和工作性质,估计每日摄取的总热量。在患者中有13例患者是休息者,保证休息者每日摄取热量:0.1-0.13MJ(25~30kcal)。16例是轻度劳动者,给予热量0.13-0.16MJ(30-35kcal),15例是中度劳动者,给予热量:0.16-0.18MJ(35-40kcal),12例是重度劳动者,给予热量:0.18(40kcal)以上。其中4例患者属于营养不良,在治疗中酌情增加热量。除了控制患者的饮食外,给予药物治疗,服用吡格列酮,每次30mg,每天一次,持续服用2个月。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表示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X士s),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组间对比进行才检验,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

2.结果

西医内科疗法比常规式治疗方法效果明显。饮食得到控制的患者在饭后两小时以趋于正常。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与对照组,具体比较结果如下图:

表一:两者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糖值比较

组别 餐前血糖值(mmol/L) 餐后血糖值(mmol/L)

治疗组 18.8±2.01 10±1.21

对照组 17.42±1.32 15±1.14

表二:两组患者糖尿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n) 显效(n) 有效(n) 无效(n) 有效率(%)

治疗组 30 18 10 2 60

对照组 30 15 11 4 50

P值 <0.05 <0.05 <0.05 <0.05

两组患者在餐前喝餐后血糖值比较重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西医内科疗法对治疗糖尿病有重要的作用,能达到缓解病情的作用,具有较为明显的临床价值。在治疗中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及时调整饮食量。在本次研究中有5例患者属于肥胖者,调整饮食量后,患者的体重明显下降,4例患者的血糖及血脂明显下降。此外要注重改变患者的饮食习惯,多让患者服用粗纤维性食物,如小麦粉、玉米、小米粥等,多食用粗粮能减慢糖的吸收速度,降低血脂,并且有通便的作用[3]。

除了将患者的饮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也可借用药物治疗。在临床研究中,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肌在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有重要的作用,吡格列酮能通过对患者机体内脂肪、骨骼肌烦人转录起到调节作用,是组织和患者的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进而达到降低体内血糖的目的。长期使用西医内科疗法治疗糖尿病能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无论是控制饮食治疗还是药物治疗,都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在控制饮食过程中,要结合病人的身体情况,将饮食比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根据病人的劳动程度,补充适当的热量。在药物治疗中,要注意药的副作用,包括低血糖反应以及消化系统、造血系统、皮肤和其他方面的副反应。如果饮食配置不合理或者运动量过大,都会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尤其是老年患者,经常会出现消化不良、恶心的情况。在用药前事先对患者进行全身的身体检查,掌握患者的以往病史,如果患者在服用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要立即停止用药,对患者进行检查,找出病因,采取其他治疗方法[4]。

利用西医内科治疗方法治疗糖尿病,平均治愈率在60%。相对比其他的治疗方法,该方法能的副作用小,对患者的身体伤害不大,具有经济、安全的特点。从本次研究中,各项指标有明显的差异(P<0.05),从这一结果看来,西医内科疗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在短时间内缓解病情,使糖尿病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5]。

参考文献

[1]张福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伴肾功能不全 29 例 [J]. 浙江中医杂志,2011,(12) :100-102

[2]张伟杰,夏穗生,姜汉英,等.异种胰岛移植治疗I型糖尿病9例报告[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05):90-92

[3]杨兆军,颜树峰.毗格列酮对磺酚脉类和双肌类药物联台 治疗夫败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11(06):100-102

第5篇

[关键词]问卷调查;建议;教学质量

[基金项目]2014年度山东中医药大学教学实践项目((2014)zz026);2009年度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SDYC09027)

[作者简介]何明月(1990—),女,山东邹平人,中医学硕士,常州市金壇区中医医院脑病科住院医师,主要从事急性脑血管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研究;纪孝伟(1970—),男,山东鱼台人,医学博士,山东中医药大学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急性脑血管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34-0103-02[收稿日期]2019-11-19

“西医内科学进展”是中医学博士研究生的重要课程,但是由于课程内容涉及广泛,难免有同学觉得不易掌握;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做了这次问卷调查,以便深入了解学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广泛征求学生对“西医内科学进展”的感受与建议,并对获得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如下数据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本次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对象为修过“西医内科学进展”课程的43名博士研究生,2006级12名,2008级13名,2009级18名。对这三个年级的同学进行调查,以便更加深入的了解“西医内科学进展”对学生临床工作的帮助。此次问卷通知43个学生,要求写出自己对“西医内科学进展”主观感受、对临床工作的帮助以及对该学科授课的建议,收回41份问卷调查报告,同学们对该次问卷调查接受程度达95.35%,重视程度高。

二、结果

1.有38名同学对“西医内科学进展”的授课给予了高度评价,达92.68%。有的写到“老师们生动活泼的授课方式、渊博的专业知识和循序诱导、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都给了我们深刻的印象”;有的学生说,各个任课老师授课内容深入浅出,既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也带领大家了解了西医内科各领域的最新前沿研究进展,受益匪浅;有的同学说,每一次上课,都让他们感觉不虚此行,老师们的精心备课、精彩演讲都让他们倍受感动;还有的同学说,西医内科学的教学形式新颖,所请授课人员多为综合医院临床专家、教授,基础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基本功娴熟,态度和蔼,令其受益匪浅,开阔了视野,并且学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一位中西医结合肝胆病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说,在学习本专业理论时,很容易陷入一种思维定式,而通过此次学习,接触其他专业,尤其是各位专家的精彩授课,极大地开拓了他的视野,可以将其他专业的学科研究思路借鉴过来,为本专业服务,所以,他认为这门课程是非常有意义的,对其启发极大。一位资深的中医临床学生说,在众多的专家讲课中,给他印象最深刻的是解读高血压指南的那一部分,接触到了很多高血压治疗方面临床经验和最新进展,比如:高血压的发病机制、降压治疗的必要性和长期性、高血压病最佳联合用药策略、如何提高血压治疗的依从性等知识,使他对高血压的治疗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更有利于对高血压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有的同学说,此次授课最大的特点,就是聘请外院知名专家和教授进行授课,他们的教学紧密联系临床,探索医学前沿问题,通过本学期学习,使他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西医内科较差的现实,为今后狠抓西医基础从思想上得到了加强。一位从业多年的临床学生说,尤其是齐鲁医院的教授们用流利的普通话,深入浅出的讲解以及精心准备的讲稿,深深吸引了他们,让他们深刻体会了医学的前沿知识,为他们临床工作打开了一扇窗。由此看来,学生对我们的授课还是比较肯定的,我们授课方式、教学内容、授课专家以及教授都普遍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值得我们继续发扬。

2.尽管同学们对我们的授课给予了高度评价,但也给予了我们一些中肯的意见和建议。19.51%的同学提出了内容不够新颖,希望老师多介绍一些现代医学前沿的内容,从而能够用最先进的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指导临床和科研。17.07%的同学提出,虽然老师讲得很棒,但是由于课时少的原因,致使内容不够丰富,让大家有意犹未尽之意,希望能够增加课时。17.07%提出,希望老师增设一些科研方面知识和技巧,启迪大家的科研思路。正如一位同学说,作为博士研究生,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课题设计和科研思路,希望老师在授课之余,多讲一些西医院校的科研设计。14.63%的同学提出,希望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多介绍一些临床的经验,并带领大家多开展实践课程,而非“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提高同学们的临床能力。12.20%的同学提出,希望老师能够课前通知学生讲课的方向及大致内容,方便学生课前预习。正如一位同学所说,术业有专攻,由于每次上课前不知道老师所讲内容,所以听起课来有些盲目,专业以外的内容听得有些吃力。如果能够提前得知讲课顺序,听课就会比较有目的性,课前还能进行充分的预习,从而提高听课效果。有极少数同学建议,可以扩展授课内容,增加国外先进、前沿医学,适当引进外文。也有极少数同学提出上课略显乏味,可以增设一些提高大家兴趣的内容,适当活跃课堂气氛。

第6篇

关键词:资格考试;西医内科学;PBL教学;

西医内科学是中医类专业课中现代医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現阶段高职高专院校的中医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为三年制专科,对西医内科学的相关内容(包括传染病学)有所涉及,在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中占有10%的比重。故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可显著提高执业资格考试的得分率,从而有利于医学生取得执业资格。

《西医内科学》为一门临床专业课,是各中医类专业医学生应掌握的最基本的课程之一,要求掌握内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能在毕业时承担适当的临床职责,而课堂教学则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西医内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以此来提升教学活动的开展成效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内容既需要对教学病例的选择有效运用,也需对多媒体技术积极落实,以此来实现对现有教学方式的优化升级,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让教学活动的开展成效得以显著提升。研究者在开展西医内科学教学时,结合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综合笔试要求与PBL教学法,对高职中医专业进行改革尝试,总结分析如下。

1.教材选取,确定大纲

目前执业医师资格证考试过关率的高低已经成为判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指标之一,且执考是每一个从事医生职业必须的入门考试,故教学内容要根据其需妥而定。在大纲制定及修改时,根据国家考试中心所确定的内容,并不断补充修订。课程安排要考虑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特点与要求,就教学内容而言,常见病、多发病是教学重点,这是以后临床工作所需要的,也是执业医师考试的重点,但仅掌握这部分内容,又达不到所要求的成绩。就考试范围的设定而言,要求全面覆盖,涉及到考试大纲的全部内容,涉及到每一个病种并合理分布。

我校选用的《西医内科学》教材为李相中、李广元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年5月第二版,此教材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学类专业用教材。内容结合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结合PBL教学法的实际需要,选定教学内容(表1),修订教学大纲。

2.结合执业资格考试要求,把握重点内容

尽管执业医师考试覆盖面很全,没有明确的重点,在讲解疾病过程中,要结合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西医内科学考试历年真题,对各种题型逐一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复习、总结本次课的重难点。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发病的关键机制如胃炎、胃溃疡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疾病诊断的金标准,治疗中首选的药物等要重点强调,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在见习过程中亲身体会,从而加深印象。对于这些知识,要反复提醒,同时在平时考试过程中也要适当突出。

3.教学组织与PBL教学法

PBL的基本特点是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PBL教学法优势明显: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从教师自我思维转向学生群体思维;从追求学习的结果转向注重学习的过程;从教师的“一言堂”转向学生的“群论台”。在讲授时就需要大量的临床病案,在讲解每章节某个疾病之前,按PBL教学法将设计好的病案先提前下发至学生进行讨论。教学过程为:展示需要讨论的病案,按临床实际与资格考试要求设计的内容包括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与其他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预防等7大部分进行讨论,之后再强调授课重难点、需要掌握的内容等,在教学过程中,边讲解、边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讲解。每堂课均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复习本次课的重难点。待讲解完毕后再次回顾该病案,分析病案以达到巩固的目的。研究者将PBL教学法应用到《西医内科学》的教学中,是对《西医内科学》教学改革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4.教学效果

通过组织教学,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教学满意度进行调查,发出问卷121张,收回问卷113张,空白或答题不完整8张,问卷总体有效,结果统计见表2。

5.分析总结

在问卷调查中,对基本知识点掌握促进程度包括是否是否贴近临床与资格考试、加深理解与记忆两方面;对临床综合分析思维促进程度包括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两方面进行分析,效果阐述如下:

5.1贴近临床与资格考试以执业医师为导向的PBL教学法在《西医内科学》的应用,使学生上课时就能够轻松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有目的地学习资格考试的理论知识、积极思考,在既紧张又充满趣味的课堂和实训中掌握基础知识、操作技能与辨证思维能力。这样使学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更扎实地掌握考核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能贴近资质考试的要求。

5.2加深理解与记忆使用PBL教学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有关问题尽可能多的当场暴露,能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中可以加深对正确理论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便于记忆,学生的记忆牢固性较高。

5.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PBL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创造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本领。在《西医内科学》教学中使用本教学法,能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5.4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通过学生为主体对一些临床问题及病案进行分析讨论,反复对学生进行临床医疗的模拟和实践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活跃思维、强化所学知识都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关于肝硬化疾病诊断的方法,临床学习中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抓住重点,从病史、症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几个方面去独立地分析、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PBL教学法在《西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善了教学状况,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之能尽快的融入临床,起到了由理论到临床的完好过渡作用。

第7篇

【关键词】泌尿外科腔内手术 中西医结合 围手术期护理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而围手术期的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逐步成为本科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1]。我们科探索在整体护理观的指导下,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对2009年3月~2010年12月共180例泌尿外科腔内手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经常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了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80例,男112例,女68例。平均住院8.6天。其中合并心血管疾病32例,糖尿病6例,呼吸系统疾病12例,低蛋白血症2例。合并两种以上疾病5例。本组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术后未出现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评估,预测护理时的重点 完善各项检查,准确评估患者脏器功能。护士运用中医四诊收集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对疾病进行证候定性。在众多的症状中分出轻重缓急,前瞻性地评估个各脏器的功能,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

2.1.2改善患者状况,为手术创造条件 对合并有慢性内科疾病患者,在术前有针对性的治疗,纠正异常生理指标,改善脏器功能。避免术后加重或诱发病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进行降压治疗并监测血压变化,使之保持在正常范围;对于要经常服用抗凝药物的心血管病患者,要于手术前1周内停用抗凝药物,以防诱发继发出血的可能;控制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对心肺功能不全患者要严密监测,积极治疗改善其心肺功能等;糖尿病患者给予无糖饮食,遵医嘱给予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使术前血糖控制在合适范围;低蛋白血症患者,给予营养支持。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治病不但以药物祛病除邪,更应重视饮食调养。现代医学的营养支持疗疗法虽可有效地改善术前患者的营养状态,但以外源性补充为主,未从根本上改善机体功能[1]。根据中医整体护理的观点,食物有四性五味之分,疾病有寒热虚实之辨,阴阳表里之别,要根据不同的病证进行饮食指导。不同的“证”,给予不同饮食,遵循“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的护理原则。例如,围手术期患者应注意补充营养,但方法各有不同。血中有热型患者饮食以清热补血为主,如藕片、梨汁、鱼类以及蔬菜,忌食辛辣动火之品;气虚者则以补气为主,可食桂圆、红枣、鸡汤等;气血两虚者可食山药、大枣、龙眼肉以补气养血[2]。饮食上通常的方法是指导患者饮食要清洁、新鲜,不偏食,注意饮食有节、营养丰富、软硬冷热适宜。

2.1.3心理护理:历代名医一再提倡,“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祖国医学认为神与形是人的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神生于形;从作用而言,神又是形的主宰。这种“形神合一,心身一体”的生命观,构成了中医学的“整体恒动观”的重要内涵,成为心理护理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并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心理护理的实践[2]。

《素问痹论》云:“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首先,病室与环境要保持安静。安静的环境能使患者心情愉快,保证充足的睡眠,利于恢复健康。其次,护士应“视人尤己”,取得患者的信任。热情接待患者,向其介绍医院的住院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等使患者充分感受到自己被关心、被爱护、受到医生、护士的尊重,从而以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另外,患者由于环境、家庭、文化程度、知识经验和阅历的不同以及疾病的性质和患病时间长短不一,其心理状态也是大不相同的。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因人施护,有的放矢地采取不同的方法,消除各种不良情绪,建立良好的情志状态。

2.1.4术前准备:充分的术前准备能有效地防止术后出现发症。①医圣张景岳曾说:“烟能散邪,亦必耗气”,得出“烟也损人”。有吸烟史的病人,术前2周停止吸烟。

鼓励病人多练习深呼吸和咳嗽,以增加肺通气量和排出呼吸道分泌物,这对预防术后呼吸系统的并发症很有意义[3];②术前给予清洁灌肠,使患者彻底排空肠道,避免增加术中感染机会。③失眠的护理:喜怒忧思悲恐惊过极均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生失眠症[4]。手术作为一种强烈的心理刺激, 往往使患者心神不安、思虑太过而不寐。“心病还需心药医”,由于心理因素导致不寐重在情志调护。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避免过渡紧张、焦虑、恐惧愤怒等不良刺激,教会患者一些简单的排除杂念的方法;保持睡眠环境静谧、舒适,避免噪音异味对睡眠的干扰;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睡前保持情绪稳定,晚餐不宜过饥、过饱;指导患者或家属每日睡前按摩神门、百汇、合谷等穴位20-30分钟,遵医嘱服用酸枣仁膏或安眠药。

2.2术中护理

2.2.1术中心理支持 经过术前访视,多数患者对拟施的手术有了大致的了解。但当患者真正置身于手术室这样一个特殊而陌生的环境中时,恐惧、紧张、无助感油然而生。他们怕疼痛、怕出血、怕麻醉意外、担心手术不顺利等等。甚至引起血压、心跳变化。这对麻醉、手术的进行是很不利的。《灵枢·师传篇》说:“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患者进入手术室,护士温和简要地介绍房间的设备,仪器及配合使用的方法等。使患者放松,安抚其紧张不安的情绪;及时进行恰当的心理干预,教会病人一些减轻紧张的放松方法,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另外,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言语要谨慎,注意保护性医疗,避免给患者造成不良刺激[5]。护理人员配合手术力求稳、准、轻、快,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2.2.2密切观察病情 持续心电监护,注意心率、血压、脉氧和呼吸变化。出现异常迅速报告术者和麻醉医师及时处理。硬腰联合麻醉时,患者经常出现牵拉反应,如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等。可按压交感、神门等穴。不仅操作简单、有效,还避免了使用芬太尼、异丙嗪等药物的副作用。

2.2.3安置合理体位 泌尿外科的手术患者经常要采取各种特殊的体位进行手术,如膀胱截石位、侧卧位、俯卧位等。由于体位的特殊性,故安置体位时既要满足手术要求,又要使患者安全舒适,对呼吸、循环影响最小。摆放体位注意符合生理角度,避免损伤神经及拉伤肌肉;正确使用体位垫,以免压伤。

2.3术后护理

2.3.1生命体征的监测: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常规吸氧。根据血压、心率、尿量来调节输液的速度和量,及时补充水、电解质及足够的能量。糖尿病患者术后要监测血糖。

2.3.2导管的护理:泌尿外科腔内手术患者术后经常放置各类导管,诸如双J管、肾造瘘管、导尿管等。故术后要密切观察引流管、尿液的色、质、量。每日两次消毒尿道外口,每日更换引流袋。TUPK术后回到病房应及时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连接好膀胱冲洗装置,仔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量的变化。定时挤压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

2.3.3并发症的预防:老年患者根据需要安置气垫床;定时翻身拍背,预防肺部感染;按摩双下肢,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按摩足底反射区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大肠、小肠等穴,可有效地缓解术后腹胀及尿潴留,并有一定的镇痛效果。按摩时间每次30分钟,每日1-3次[6]。年老体弱TUPK患者术后出现便秘,我们使用理气通腑中药并兼以凉血止血,药性缓和,明显减少了术后的并发症。

3 出院指导和健康教育

“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这种无知往往源于患者的不良习惯以及对疾病认知上的偏差,或表现为完全忽略疾病的预防,或因对疾病一知半解而进行盲目治疗。指导TUPK患者出院后1个月内生活上要小心谨慎,注意避免抬举重物,不喝酒,避免性交,防治便秘,不能骑自行车。由于该手术后有延期出血和感染的可能,因此告知患者要随时注意发现有无异常情况:如尿急、尿痛、血尿等,如果有上述情况发生则应随时返回医院复诊。行腔内碎石术患者嘱其出院后多饮水,保持每天尿量2000毫升以上;根据结石成分指导饮食;避免久坐、久卧并限制某一种营养成分的过渡摄入。带J管出院的患者告知不可剧烈活动,不可突然弯腰及变换体位,发现异常疼痛、出血及时到医院就诊;按约定时间准时到医院拔除J管。

生活习惯干预:注重告知患者平时注意养生保健,防病于未然。《黄帝内经》:“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以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平时顺应四时气候,阴阳变化规律,做到“天人相应”,注意调节精神,锻炼身体,起居有常。未病防病,既病防变。

结语:近年来, 随着泌尿外科腔内手术技巧的日趋熟练与腔镜设备的不断改进,腔内手术逐渐代替了传统的开放手术,成为泌尿外科诊治疾病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对该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我们将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辩证施护”纳入现代整体护理程序,自始至终以中医护理 “整体观念,辩证施护”的思想为指导,于实施整体护理的同时,强调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因人、证侯需要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案。针对术前、术中、术后容易出现的护理问题积极采取相应的穴位及反射区按摩、按压的中医护理技术,为患者的康复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将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等贯穿整个护理过程:在术前身体基础状态的调整、术中有效的沟通和配合、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以及出院后指导中医养生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在借鉴现代护理理论和技术的同时,充分发挥了中医护理的特色和优势,为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护理模式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参 考 文 献

[1]陈志强,毛炜,秦有,等.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临床现状研究[J]. 新中医2004,36(4):72-73.

[2]徐国江.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等离子切除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护理[J].辽宁中医杂志2010,(3):087-089.

[3]李玉梅,郭妍,等.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切除术的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1):1001-112.

[4]徐桂华主编.内科护理学(上册)[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年3月第一版,93-99.

第8篇

[关键词] 中西医;重症心力衰竭;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7(a)-0167-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method. Methods Group selection 68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severe heart failure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4 to May 2015 were selected, Which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34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4.1%,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67.6%,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Severe heart failure; Curative effect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为水肿、呼吸急促、心悸等。除此之外,该病还会影响患者的新陈代谢功能,降低肌体血液循环,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身心折磨,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最佳的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恢复健康[1-2]。该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中西医结合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效果,该次整群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于该院就诊的68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于该院就诊的68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切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59~83岁,平均(78.3±4.1)岁,病程8个月~12年,平均病程(6.5±1.4)年,心功能分类:2级11例,3级14例,4级9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60~82岁,平均(77.9±4.8)岁,病程9个月~12年,平均病程(6.6±1.5)年,心功能分类:2级12例,3级14例,4级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西医治疗,给患者服用常规的抗抑制剂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国药准字H31022423)、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服用中药参附强心汤。在药方中添加10 g人参、11 g白术、11 g附子、6 g甘草、30 g黄芪、31 g毛冬青、10 g桂枝、10 g桑白皮,17 g茯苓。以上药物与水按照1:2的比例混合,让患者煎服。1剂/d。1个疗程2周。所有患者给予3个月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第9篇

    1对中医传统学术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民国年间,以刘耀先(1864年—?年)《眼科金镜》为代表的一批中医眼科文献,全力秉承中医眼科学术传统,其内容首先表现为对《审视瑶函》、《银海精微》等古代眼科文献学术理论的继承,或对眼科古籍内容的整理改编,使其由博返约。如《眼科金镜》引录《审视瑶函》、《原机启微》内容的比例较大,约三分之一的内容出自《审视瑶函》,书中方剂除前述二书外,也喜用东垣补中益气汤、助阳活血汤、调中益气汤等升阳益气类方剂〔1〕。浙江余姚康维恂(字燮忱),1935年编《眼科菁华录》,卷首列总论,各论分上下卷,共17门,分述123种眼科病证,各论病证“原因”项下的歌诀和各证主方几乎全部与《审视瑶函》相同,仅“症状”由作者重新编写,附方数量有增减变化。此外,书中收有《原机启微》淫热反克等7证,在原书的基础上按原因、证状、方剂、加减、参用逐项改写,更为简明。《黄乔岳眼科全集》“眼病歌诀”、“热症”、“冷症”、“眼目虚实冷热论”、“眼科七十二症”、“眼有七十二症医法”(七十二问)均出《异授眼科》;“五脏要论”、“审症应验口诀”、“看眼法”、“眼科用药次第法”出自《银海精微》,并录《银海精微》数症及治目药方。四川国医学院徐庶遥编《中医眼科学》(1939年)各论病症的病名用药等内容皆源自《银海精微》、《审视瑶函》、《龙木论》等中医古籍,同时作者进行了改编,使其内容更为简炼,仅灵药秘传为其秘方。此期其他中医眼科刻本和大量眼科抄本也多表现为承袭前代眼科文献内容的特点,如1937年刘熔经编,四川省印刷局代印的《眼科仙方》一书中外障、内障、内外障3节,主要内容与作者佚名的清代《眼科奇书》内容相同,只是篇末及附录不同;张育三编《眼科捷要》与聂子因1934年韭松别墅出版的《眼科易简补编》仅内容先后排列有异,它们都与清代《眼科开光易简秘本》存在较为紧密的学术源流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均属于同书异名的关系。其他如署曹炳章编纂的《眼科指南》精抄本,主要内容源于《审视瑶函》,浙江省图书馆标为稿本的《塘西十六世眼科秘本》,主要内容出于《原机启微》、《明目至宝》及《异授眼科》3种文献。民国与清代流行的与《异授眼科》、《眼科良方》有关的眼科刻本、抄本多达近10种,如《良方眼科合编》上海明善书局石印本,藏南京图书馆的《眼科秘方》抄本等。另一方面,近代中医眼科医家在传承中医理论的同时亦取得了一些新的学术成就,表现为医家新的理论见解和临床经验的总结。如《眼科金镜》对内障的瞳神散大、青盲、血灌瞳神、瘀血灌睛等病症要点有细致准确的观察和鉴别〔1〕。作者于自序、“外障论”、“南北不同论”等多篇眼论中反对滥用寒凉,对世俗的用药倾向提出批评,认为“补不可过用参芪以助其火,惟用清和滋润之类;泻不可过用硝、黄、龙胆草之类以凝其血,惟用发散消滞之类。今人治目往往非大补则骤用大寒,多致受伤〔2〕”,可见发散消滞,清和滋润、寒凉并用是作者主张的用药风格。其自拟方以滋阴养血汤、益精养血汤、升阳养血汤等类滋阴养血益精、升阳发散方剂为特色,对于翳症治疗反对滥用寒凉,强调理气活血〔1〕,主张“凡云翳证,只宜理气活血,……不可过于寒凉,过寒则气愈不通,血愈凝滞不行,翳愈光滑难退〔2〕”,其认识极具见地,反映出较高的学术水平。全书由眼论、内障、外障、其他眼病、方药5个部分构成,较民国以前的眼科着作结构更为清晰,书中眼论、病症、方药内容全部系传统的中医理论风格,从而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与当时大量流行的中西医内容并载并论,中医学内容受到明显冲击压迫,中医特色衰惫的文献比较,难能可贵,其学术地位和学术价值也更为突出。一些现代工具书或着作中多将《眼科金镜》成书年代定为1911年〔3-5〕,似有不妥,有学者考证其《外障备要》成于1921年,书中多处载有民国年间的病案,认为将其最后成书时间定为1926年保阳益文印刷局出版石印本之前的1924年—1925年较为可靠〔1〕。与此类似,但学术价值较其逊色的还有《黄乔岳眼科全集》、《眼科临症笔记》、《救目慈航》等。《黄乔岳眼科全集》刊于1935年,有学者认为黄氏主张“新症多属火,对翳膜的诊断有独到见解〔6-7〕”为其特色。河南清丰路际平(1899年—1977年),1916年从医,后师从名医宋连清,得其传授。其《眼科临症笔记》始作于1923年,作者根据个人临症记录精选整理,内容以80条眼疾例症为主,每条辨证及用药要点均以歌诀形式予以概括,便于记诵,并附50余幅彩图,绘出主要例症的临床表现。现存1951年抄本及1963年、1976年出版铅印本。《救目慈航》1929年由广东南海(今广州市)黄荔航据佚名道人手稿刊印,共列眼病77种,附方190首,认为眼病实证多归于心肝,虚证多归于肝肾,实证常用修肝散加减,虚证常用还睛丸加减,外用药每选华南地区草药〔6-7〕。

    2中西医汇通思想对眼科的渗透

    民国年间,因西医的眼科手术和解剖等优势,社会对西医学的日渐认可,在一些学习过西医学,对中医学仍然怀有民族感情的医家身上,中西医汇通思想表现得较为明显。如浙江奉化陈滋(1878年—1927年),幼年从祖辈读经史,后于杭州同仁医学堂毕业任上海同仁医院翻译,并从事着述。1910年东渡日本习内科、皮肤科及五官科,辛亥革命后任沪军都督府医务处长。1912年初再度赴日,专攻眼科,同年10月回国在沪开设上海眼科医院,眼科造诣颇深,主张中西医互学,每于余暇,博览中医典籍,采集良方〔8〕。1921年出版的《陈氏评批〈银海精微〉》序中已先就眼科解剖部位及病症名称中西兼论,探索二者之间的关系。其后所着《中西眼科汇通》,经其子陈任整理,上海眼科医院总发行,1936年刊行。陈任于序中谓此书乃其父一生经验及学理融会贯通之作。全书包括病证,中医眼科处方集、附录3部分。病证从眼睑病、泪器病至外伤和其他共分为13章,各章病症并列中西医病名,辑古代眼科文献中相关病症内容,于“滋按”中表明其见解,述中医治法、古方及西医新法。前8个章节以西医眼科解剖由表及里的顺序分类论述78个病症,后5个章节讨论以眼机能障碍为主的眼病共20个病症,合为98个病种,中医眼科处方集收载内服方864个、眼药方(点、洗眼外用方)95个、外用药方31个。全书中西眼科内容并载并论,文字达20余万字,在近代眼科特别是中西医汇通史上有着重要学术地位。惜陈任的思想已由其父“中西医学汇通之素志”向“今之问题不在中西医学之汇通,乃在研究中医有无科学之价值”转化〔9〕,但他在附录部分所撰稀奇之眼病一束、眼科学上名词之讨论,中医眼科手法之研究,尤其是在“眼科学上名词之讨论”中对中西眼科名词进行分类对比研究,在中西眼科名词对照表中将100余种中医眼科与90余种西医病名并列对照,实开中西医眼科名词术语对比研究之先河,颇有助于临床。其他类此者如《开明眼科》、《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眼科学讲义》、童绍甫《眼科讲义》等。《开明眼科》共上中下三卷,晚清?胡巨瑷(字荫臣、荫丞)撰,其子子恒“博采西法以附益之”,现存1924年铅印本。全书内容中西医眼科内容混杂兼容,上卷总论对眼病病因、病机从中西医互参角度探讨,载西医眼科检查法、西医治疗方药,幷述西医疾病分型、症状、病因、疗法、预后、手术方法、眼底图谱等。中卷、下卷论中医眼病52症,书末附眼科方剂歌括30余首,及英文名。梁翰芬《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眼科学讲义》(与《广东光汉中医学校眼科学讲义》异名同书)(1929年),上下2册,列眼病72证,每症列病因、证状、治法、方解诸项,主张“脏腑络病说”,其主体内容系传承中医眼科理论,同时也杂参西医理论知识,如认为经络即西医神经。中国医学院童绍甫《眼科讲义》(1937年),1937年中国医学院刊印,为《中国医学院讲义十三种》之一,正文述中医眼科理论,继按外障、内障列症论述症状、辨证论治及预后转归,其中也有部分西医眼科知识,卷末附“眼科中药学”,实为中西眼科汇通之着。四川乐山徐庶遥(1909年—1982年),20世纪30年代在四川国医学院授中医眼科,其《中医眼科学》总论列西医眼之解剖生理病理,论治病症的病名用药等内容皆中医内容,其“遥按”中医之外又杂以西医认识。此期西医对眼部解剖的认识,沙眼、视神经炎等西医眼科病名,以及传染病预防知识等开始为更多的中医学者所接受,如徐庶遥所编《中医眼科学》在总论绪言之后即论西医眼球构造。童绍甫《眼科讲义》卷首载西医眼解剖图,概论中论及欧美各国沙眼预防,各症中首列沙眼病名。由于西医眼科检查仪器具有的长处,一些中医也开始购置西医眼科设备,借助检眼镜对内眼进行观察,使中医诊断水平得到提高,其中最为突出者为浙江鄞县陆南山(1904年—1988年),20世纪30年代陆氏在上海办眼科诊所,在外用眼药配制方面采用了一些近代制药工艺〔10-11〕。唐由之1947年在杭州开设“昆吾眼科诊所”,广东李藻云在岭南行医,他们在从事中医眼科临床时多对西医眼科知识有一定的吸收,同时也运用一些西医眼科的医疗手段。

    3中医眼科临床的发展及普及

    民国年间中医眼科临床的发展尽管困难重重,但不论是学术方面的进步,或是名牌眼药店的小规模性发展,都令人十分欣喜。首先是沙眼等一些严重有损视力的传染性眼病受到医家的普遍重视,较古代给予了更大的关注,并得以从预防卫生等多个环节进行宣传控制。同时眼科医家通过开设专科诊所,家传师授等方法不但在临床站稳了脚跟,而且一些眼科名家在社会上拥有较高威望,如浙江余姚康维恂,人称眼科圣手,踵门求治的病人人满为患,另外一些独特的手术方法如针拨白内障术的方法亦处于艰难传承的过程中。沙眼是一种传染性很强,严重损害视力,往往导致多种眼科并发症的眼病,古代文献中在胞睑、白睛、黑睛中有多种与其有关的病症。其发病在近代受到社会和更多医家的关注。如有学者统计,《申报月刊》1933年9月有关眼药的二条广告中,就皆与沙眼的治疗有关,其中一条更标榜为沙眼的“特效药”〔12〕。陈滋在《中西眼科汇通》椒疮、粟疮(沙眼)一节的按语中说此病“我国极多,不问老幼皆患之,因此坏眼者不少,或全坏或半坏。自幼染病,终身不愈,且能过人,父母有病,子女必不免……实我国民之大患也。〔9〕”同时对于沙眼并发症垂帘障的发生等也有明确的认识,“此实东方各国伤目最多之病也。本证唯一之原因,为多年椒疮延至黑睛而酿成〔9〕”。童绍甫《眼科讲义》在概论中重点论及沙眼,认为我国患沙眼者,十居五六,病者又多因循自误,以致逐渐蔓延,实为不堪设想之祸,并于其各症中首列沙眼,足见对其病的重视。民国一些眼科名家或秉家传,或从名医,或专攻眼科,开始在临床中崭露头角,声名渐起。如浙江鄞县陆南山、河北巨鹿庞赞襄、宁波姚和清、四川西昌陈达夫等。陆南山四代业医,秉其父陆光亮医传专擅眼科。庞赞襄(1921年—2005年),14岁随父庞信卿老先生学医,1942年—1945年间在邢台市开设庞赞襄中医眼科诊所。更有眼科名医或先习内科,再专眼科,如姚和清(1889年—1972年),先师从宁波内科名医范文甫、洪醉樵、沈仰峰,1935年来沪设诊,悬壶甬上,于眼科渐有声誉。四川西昌陈达夫(1905年—1979年),承其祖、父家传先攻中医经典,熟悉内科,1933年在西昌开业行医,专攻眼科,名噪西川。金针拨障术是古代眼科最为有效的手术方法,明清眼科文献中多有记载,民国间仍有

第10篇

与西医院校不同,中医院校外科学分为西医外科学和中医外科学两门学科,相应存在西医外科学教研室和中医外科学教研室。因此,中医院校内西医外科学的教学从学科设置、师资、教材选择及学生兴趣等方面与西医院校存在差别。兹浅析如下,以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促进教学改革和创新,增强教学效果。

1西医外科学学科设置

在中医院校中,中医外科学由于突出了中医特色而占有优势,西医外科学相对处于弱势,位置比较尴尬。比较西医院校的外科学组成,中医院校西医外科学中的骨科部分单独划分出为骨伤科学,加上肛肠疾病和脉管疾病等具有中医特色的内容在中医外科学中讲述,西医外科学不再重复或将内容删减,造成西医外科学在内容量上显得更加单薄,在教学体系中的比重下降。然而,外科在任何一家医院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在业务量还是医疗收入,都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且,无论中医医院还是西医医院,外科仍采用的是以现代医学为主的治疗手段,这样就凸显了中医院校西医外科学教学与临床需要严重失衡的矛盾。目前,医院的外科科室仍然是按传统划分:普通外科、骨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整形(烧伤)外科及小儿外科,医疗力量雄厚的医院更加细化为甲(状腺)乳(腺)科、肝胆外科、胃肠外科、血管外科及脊柱外科等。与医院外科发展日益壮大相对的是,中医院校西医外科学发展的滞后。这种情况使西医外科教学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的问题日益突出。中医院校西医外科学的教学规划在内容编排、课时分配及实践操作安排等方面都与西医院校外科学有差距。西医院校外科学为主干学科,而中医院校只有中西医结合专业和部分七年制学习西医外科学,而绝大多数专业只开设外科学总论。西医院校外科学理论教学往往是总论部分在学校讲授,各论部分在学生见习期间临床学习,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西医院校开设动物外科课程,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无菌操作及一些基本的外科技术,让学生体会在活体操作的感觉,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锻炼了临床工作中必备的心理素质。但目前绝大多数中医院校仍然未开设动物外科学。我们认为,西医外科学在中医院校的重视程度应逐步提高,各专业的教学时数应增加。效仿西医院校在见习前,安排开设动物外科学,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开设床边教学,在外科学各论部分进行临床实践代教,可以更好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教学效果,满足临床需要,实现教学目标。

2师资建设

中医院校外科学教研室分为西医外科学教研室和中医外科学教研室。对比中医外科学教研室,西医外科学教研室在师资人数、教研室规模上都相形见绌。教学课时的完成需依靠大量临床教师。但由于临床教师主要工作重心在临床,加之目前政策的导向是以科研成果作为晋升职称的硬指标,所以造成了教师工作以医、研、教的排序,对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我们认为,两种师资体制应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学院编制教师的主要优势是教学质量保障和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意识更强;临床教师的优势在于临床经验,丰富。学院编制教师应加强临床工作,丰富临床经验;临床教师应定期参加教育教学培训,定期考核,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样就可以培养一大批既有丰富临床经验,又具备较高教学水平的临床教师,有效扩大了西医外科学的师资力量。同时,有关主管部门可以在职称评定方面,适当增加对教学贡献的倾斜,这样适度的政策引导有利于教师对教学的重视,提高教学质量。

3教材选择

目前,中医院校的西医外科学教材选择比较单一,主要以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西医外科学》(李乃卿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为主要的教材。同西医院校外科学教材相比,具有突出中医药特色的优势及特点,但存在内容偏少,且新进展不足的缺点。以心肺复苏为例,2005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新标准已改为:现场急救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以≥100次/min的频率进行胸外按压,而现有教材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仍为15︰2,胸外按压频率为80~100次/min[1]。目前,临床上普遍应用的手术衣是包背式手术衣,同教材的交叉式手术衣在穿衣方法上有所区别,这就造成学生的困惑,增加了教师教授的难度[2]。与此相对,西医院校的外科学教材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有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及研究生教材,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选择教材种类,而且教材内容更加翔实,分章更加清晰,更贴近于临床,易于学生理解。同时,现代外科治疗方法突飞猛进,新技术、新进展、微创治疗等新的知识应体现在西医外科学的教材之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将临床上的治疗进展补充讲授,必要时可自编教材,增开选修课时(如外科学进展),丰富教学内容,扩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兴趣,减少因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带来的不足。

4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兴趣是成功的前提。我们观察发现,西医院校男学生比较热衷于外科的学习,临床见习、实习时对外科比较偏重,就业方向选择上也是如此。与之相比,中医院校由于突出了辨证施治等中医临床思维,学生更加偏重于内科疾病的学习,而对外科这种偏重技能的学科兴趣较小。另外,现行就业政策也对研究生阶段的志愿选择有很大影响。我们曾调查7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的选报志愿,大部分为中医内科、中医妇科及中医皮肤科等学科,主要原因则是对中医内科感兴趣,少数对外科有兴趣的学生也因就业受影响(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专业在西医院外科不允许执业)而放弃外科方向。这种情况在历年研究生选择专业时已得到证实:中西医结合外科及中医外科学报考学生的比例明显少于中医内科、中医妇科及中医儿科。以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为例,2009年报考中医内科331人,上线149人,而报考中医外科87人,上线47人;2012年中医内科上线人数149人,中医外科和中西医结合外科共上线31人。而我院外科每年招收的新职工90%以上来源于西医院校。长此以往,必将造成中医院校培养的具有中医知识的外科人才逐渐减少,中医医院的外科更多是西医院校的毕业生,使中医医院外科逐渐失去中医特色,影响了中医院校外科教育,阻碍了中医院校外科学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多结合临床病例,配合使用多媒体,切实让学生感受到西医外科治疗在医学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举办一些西医外科技能操作比赛,从比赛中可以发现一些心理素质好、手法灵活的学生给予嘉奖鼓励,来引导一些适合外科工作的学生关注外科学。也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临床中实习、见习,体会外科工作的性质和对疾病的功效,吸引有志投身外科工作的学生,坚定他们的信心。

5教学及教学方法改进

第11篇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是以中医为主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卫生部首批四所中药临床药理基地之一。

龙华医院心内科(含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科的高血压专科)是一个集医、教、研为一体的中西医结合的心血管科室,为上海中医药大学A级重点科室,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科,为教育部中医内科学重点学科组成部分,是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科室内含中医心内科、中西医结合、高血压、西医心内科几个部分。拥有门诊、病房,CCU监护室、心导管室,并附有2个名中医工作室,现有教授五名,博士生导师三名,硕士生导师二名。承担有多项国家级、市部级课题、市科委、教委中西医攻关科研项目,以及新药的临床评价工作,曾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医学进步三等奖。获国家专利1项。科室长期承担中医大研究生和毕业生、外国留学生、夜大生等的中西医内科课堂教育及临床带教任务。

心内科采用中医传统医学理论与现代医学知识相结合的手段,以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为原则,通过运用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等中医方法为主,辅以西医药治疗各种心血管疾病,其中尤以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疗效良好。采用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的原则,根据高血压不同证型,综合实施以平肝潜阳、活血祛瘀、化痰泄浊为主的中医药治疗,协同各类降压药物的运用,为各期高血压及有心脑肾并发症患者提供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科室亦以冠脉造影、冠脉内支架术、起搏器安装等手术救治急性心梗、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科室拥有治疗心血管疾病特色的舒心饮。复律宁。活血潜阳胶囊。白蒺藜总皂苷自制制剂4个。

何燕主任擅长运用中医四诊八纲及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各种心血管疾病。诸宁主任负责西医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诸宁主任每周一下午,何燕主任每周三上午、周六上午有专家门诊)

周 端 教授

周端教授1950年生,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主任医师。副院长,并任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中青年委员会特邀委员。

长期从事中医心血管专科临床工作,擅长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尤其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先后主持开展上海市教委课题、上海市科委课题研究各1项,曾作为主要参加者承担上海市科委课题和国家新药基金课题各1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周端教授每周五上午有特需门诊)

第12篇

山西消化内镜新技术及规范研讨会在太原召开――“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专科医师培训中心山西省培训基地”在山西煤炭中心医院挂牌

由山西省医学会主办、山西煤炭医院承办的全省消化内镜新技术及规范研讨会日前在太原召开,这是山西省近年来首次举办的大规模、高水平的消化内镜专业研讨活动。同时“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专利医师培训中心山西省培训基地”在山西煤炭中心医院揭牌。

近年来,内镜专业已由传统的单纯诊断手段,转变为诊断与治疗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研讨会上,30余位国内知名的消化内镜专家就食管支架置入术及风险评估等13个专题进行讲座,并在现场进行了多项相关内容的操作演示。我省县级以上医院的300余名内镜专业人员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并进行了规范化操作学习。

山西煤炭中心医院副院长刘变英介绍,本次研讨会学习和交流了国际前沿水平的消化内镜学科技术,并开展了新技术专题讲座,规范消化内镜操作方法,搭建我省消化内镜培训基地平台,提升基层人员工作水平,减少临床差错和事故,确保患者医疗安全,进一步解决广大患者看病难问题。

山西煤炭中心医院之所以能成为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专科医师培训中心山西省培训基地,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山西煤炭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是该院的重点科室,有我国著名消化内镜专家、硕士研究生导师、山西省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变英教授做为学科带头人,投资近2000万于2006年组建成立。包括临床部、内镜微创中心、介入诊疗室等部门,是山西省唯一可以实现诊、治、住三位一体的消化疾病专业科室。拥有目前山西省内设施最全,规模最大,开展内镜诊疗技术最多的消化内镜微创诊疗中心。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专科医师培训中心山西省培训基地的成立,为我省消化内镜医师提供了一个继续教育、探讨本学科发展方向、了解本学利新技术新进展情况的综合性平台。

勿因医院“三长一短”而让患者有“三长两短”

挂号时间长、候诊时间长、交费买药时间长、诊断时间短,这是各大公立医院普遍存在的“三长一短”现象。

国内一份调查显示:门诊医生平均只肯听病人述说病情19秒,还没等病人说完就开了处方,超过这个时间,医生就会打断病人主诉。按说,诊断时间短也可能是经验丰富的表现,只给病人19秒的时间,你就是神医也还是太快了,显然不是说医术老到,而是指态度轻率。怪不得病人不信任医生,连病人的情况都未了解完整就下判断,那开出来的药还不都是“胡庸医的虎狼药”?

除了认真细致诊断外,能否改善一下工作流程,多在其他环节上提高一下效率。千万不能因为医院的“三长一短”而让患者有个“三长两短”,否则闹出医疗纠纷对医患双方都不利。

(太原读者杨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