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朱自清散文集

朱自清散文集

时间:2023-05-30 08:54: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朱自清散文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朱自清散文集

第1篇

朱自清散文集》中的文章,有的似清茶,有的像咖啡,有的是一杯回味的美酒。

如:歌声,匆匆,荷塘月色等,使我们回味无穷。好似身入其中,营造出一种优美的意境。每次读他的文章,都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我们在《春》中感受到了无穷的生命力,在《荷塘月色》中品味了一次优美的月色,甚至无形的时间都被朱自清给予了轻盈的步态和顽劣的脾性。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朱自清散文集》的文章真是名不虚传,统一以美相称。这月下的荷塘仿佛与世隔绝,静的连掉一根针也能听见。

风比做渺茫的歌声。把蝴蝶比作眼睛,星星

多么恰当的比喻啊!只有朱自清才会想出这样的句子吧!优美细腻譬如能猜透人心!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年级:张静怡

第2篇

关键词:朱自清;散文;结构艺术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盛名的诗人、散文家,尤以散文卓着。他的散文以构思缜密,布局精巧,抒彩浓郁以及语言的清新自然、悠美典雅表现着散文的艺术魅力,他丰富的散文结构艺术经验需要我们认真地总结和学习。朱自清在散文集《背影》自序中,说自己喜欢写散文的原因,就在于散文的“自由”与“随便”。朱自清散文作品收放自如,放收有序,作品紧凑集中,切合主题。概括地讲,朱自清的散文的特点,可以说主要表现在他精妙的构思和缜密的结构上。

一、精妙的构思

朱自清的散文艺术特点,在艺术构思上,集中体现在“文眼”的安设和线索的贯穿上。正如高尔基说:“除了观察,研究、了解,还必须‘构思’,创造。创作——这是把许多细节联成一个或大或小的有完整形式的整体??没有‘构思’艺术性是不可能的,而且也不存在。”

(一)“文眼”的设置

所谓“文眼”,就是指作者经过艺术性的概括与集中,把作品的思想与形象辩证地统一起来的“焦点”。比如:《春》这篇散文,就是从不同的方面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无限生机和创造力,进行了充分的赞美。作品率先写了对春天的盼望,紧接着勾画出春天的轮廓,然后分别细致地描写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四幅春图,最后,作者从春天的自然景物描绘转到春天人们的活动描写。作为作品的“文眼”:“一年之计在于春”,也是作品诗意的核心。这一“画龙点睛”之句,没有雕琢、粉饰却是最具功力。

(二)线索的运用

在朱自清的散文作品里,我们都会看到一条将许多生活片断,关联起来并服务于主旨的线索,以此达到与结构的完美统一。

二、严谨缜密的结构设计

朱自清散文严谨的结构,不仅仅体现在艺术的构思上,我们通过他的一系列作品可以看出,他的结构严密性同时还表现在它的服务性,整体性,多元性特点。

(一)服务性

作为形式美的因素,结构是为表现作品思想内容服务的,是为作品主旨思想服务的。比如《背影》,就是以“背影”为核心,对所有材料进行艺术性地剪裁、加工和布局,对它们进行取舍、整合,然后有机地组织安排,来表现父亲舐犊之情这一思想主题的。再如《春》中,作品主要由盼春、描春、颂春三个部分构成,其中以“描春”为重点。“春”是全文的中心,是全文的线索脉络,也是全文的结构。开篇以“盼春”开启全文,继写“描春”再现春天的生机盎然的景象,最后的“颂春”照应开头,很好地服务了春意盎然的“春”。在《春》这篇散文里,作者通过情感表达的层层推进,采用了谨严有致结构,很好地实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二)整体性

纵观朱自清的散文,不乏看上去互不关联的材料,却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有机地统一起来的作品。如:《南京》一文,是介绍南京古城风光,顺着游踪,叙写大小景点,不论是赏玩、还是遐想,还是凭吊,都表达了对古城的“时代侵蚀的遗痕”的时代感伤。《罗马》一文,则是用了由点到面的布局,以罗马市场为中心,先写罗马“城市上面”的巴拉丁山,继而写“市场东边”的斗狮场,再写“斗狮场”南面的卡拉浴场,把罗马星罗棋布的古迹按顺序连缀在一起来叙写开来。如这类记游的散文还有《松堂游记》、《莱茵河》、《威尼斯》等等。

(三)多元性

朱自清的散文结构,不仅具有整体的美,而且还富有变化的美。他往往从主题表达的需要出发,运用对立统一的艺术法则来营构他的作品。如:同样是怀念自己妻子的作品:《冬天》与《给亡妇》,它们的结构就不同。《冬天》这篇散文,作者用怀念亡妇时的温馨和甜蜜,掩饰着内心的楚痛,作者故采用了“顾左右而言他”的横断面结构。而《给亡妇》,怀念则是一腔悲痛,因想到亡妻的日常生活琐事,以内心的怀念和哀思为主线,一气贯通地抒发感情。因此特定的情绪,特定的题材,创造了特定的结构。由上观之,朱自清先生严谨缜密的散文结构,不仅体现在精妙的构思上,也体现在多元的结构技巧上;不仅表现为服务于思想内容,也表现了结构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杜运通,赵福生.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M].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

[2] 冯锡玮.中国现代文学比较研究[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3] 蔡清富.现代文学纵横谈[M].北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

第3篇

朱自清出生时,作为坡铁杆粉丝的父亲朱鸿钧从诗句“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得到灵感,给孩子取名“自华”。朱自清的祖父和父亲在江浙一带做个小官,家道算是小康。朱自清5岁时,全家迁至扬州,在这里他度过了青少年时代。

朱自清自幼在私塾受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年考入扬州两淮中学,毕业时被授予品学兼优奖状。1916年夏,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寒假,他遵父母之命回扬州与扬州名医武威三先生的女儿武钟谦完婚。这年冬天,父亲赋闲,原本较宽裕的家庭经济逐渐拮据,他自觉应当尽早分担家庭责任,遂改名“自清”自励。“清”者“清账”、“清偿”、“清楚”也。后来,他跳级报考北京大学本科,1917年被录取为哲学系的学生。为激励自己积极进取,取《韩非子・观行》中“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的典故,为自己取字“佩弦”。他进入哲学系后加倍刻苦,于1920年提前毕业。

与清华的半生缘

1925年清华学校设大学部,经俞平伯推荐,朱自清当年8月起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并任中文系主任。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如今校园中的自清亭、朱自清塑像,记载了他作为学者、教育家的一生,也是其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的写照。朱自清短暂的人生中,近一半的时光是在清华度过的。

在水木清华荷花池北畔,已有一道粗裂纹的朱自清汉白玉雕像,面对着一塘荷花若有所思。在荷花池东畔,有一座古式四角方亭,原名“迤东亭”,1978年为纪念朱自清,改名“自清亭”。因亭子设于此地,很多人误以为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亦源于此地,但其实《荷塘月色》的“原址”在近春园荷塘的西北隅。1927年夏,朱自清夜赏这片荷塘,写下了《荷塘月色》。现在近春园东山建有“荷塘月色亭”以资纪念。

这里处处都留有他的痕迹。朱自清在此任教时,曾经居住过清华古月堂、南院(照澜院)18号、西院45号、北院9号和16号。

建于清道光二年前后的古月堂,应该算是简朴的朱自清住过的最豪华的宅子了。古月堂的垂花门,至今保存完好,院内的松树掩映得院子更添了几分神韵。这古建庭院最初为清华园园主的书房,朱自清《背影》一文,就在古月堂润泽的灯光下写成的。

离开古月堂后,朱自清迁至南院18号单身宿舍,与陈寅恪等为邻。南院建成于1921年,由10所西式丹顶洋房和10所中式四合院组成,是清华以前的教授住宅群。1934年以后改称旧南院。1946年抗战胜利清华复校后,由朱自清提议将“旧南院”的称呼按谐音改称“照澜院”。如今的照澜院18号,成了个眼镜店,眼镜店店主应该也想不到,在这些灰色老房子里藏匿着清华厚重的历史吧!

1927年初,朱自清将妻儿接到清华园,迁居至西院45号。那是一大片爬满南瓜藤、边上种了菜的青砖老房。西院于1924年和1933年分别落成,是清华改办大学和作为国立大学迅速发展时期建成的教职员住宅区之一。这里原本坐落的是一片整齐的平房,散落着几十户院落。一座座不起眼的房子里,曾经居住和聚集着许多清华名人,可以说它是清华历史的见证。

1933年1月,朱自清一家搬进北院9号,后又迁往北院16号。1948年,他离世之前,一直住在北院16号。

寻找朱自清住过的北院,如今已基本消失,竹林深处的遗址,只剩一块石碑诉说着北院的历史。北院16号是北院唯一保存下来的老建筑,位于北院东南角,现在是清华大学物业管理中心。北院住宅区建成于1911年,与清华学堂同期,是清华最早的教员住宅区。2000年,清华在北院遗址的基础上建成景区,为纪念历史,景区沿用“北院”旧称。

七次跳槽 跳进清华

任教清华之前,从1920年6月到1925年8月的五年间,朱自清走马灯般地换了七个学校,最终才跳进清华。

1920年,朱自清从北京大学毕业后,经校长蒋梦麟推荐,来到杭州第一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对于初登讲台的朱自清,其学生魏金枝后来回忆说:“说话呢,打的扬州官话,听来不甚好懂,但从上讲台起,便总不断地讲到下课为止。由于他略微口吃,那些预备了的话,便不免在喉咙里挤住。于是他就更加着急,每每弄得满头大汗。”及至学生提问,他更是手足无措。糟糕的表现令初出茅庐的朱自清十分尴尬。一个月后,朱自清坚决要求辞职。第二年夏天,经好友介绍,朱自清回到了母校扬州省立第八中学任教务主任。朱自清虽为人谦和,但秉性耿直,到任不久便和校方发生了争执。同年9月,经朋友介绍,他来到上海中国公学中学部教书。初来乍到,他便遭遇到了中国公学的,朱自清被解聘了,之后他又回到了杭州第一师范学校。经过两年的历练,朱自清已经“渐渐为同学们所认识,成为信仰中的新人物”。

《背影》背后的故事

1928年10月,朱自清的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背影》的出版大大提高了朱自清的声望。文中那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

然而朱自清在《背影》的最后写道: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透过这段文字,不难发现,朱自清和他的父亲之前一定闹过别扭,发生过不小的冲突。

1917年,朱自清的父亲朱鸿钧在徐州失业后,生活逐渐困顿。朱家是书香门第,朱自清是家中长子,父亲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光宗耀祖。

第4篇

——读《背影》有感

六年(3)班 蒋思涵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每个人都该学会“感恩”,学会真诚。

——题记

已是春季。我独自拿着一本朱自清的散文集,听着窗外似有若无的雨声,细细品读起来。

朱先生的美文不计其数,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但《背影》却是最令我感动的。为什么?因为朱先生能用普通人的眼睛去发现父亲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动作,但可以融入自己真挚的感恩,从笔尖流泻出来——至今,那父亲橘子满山的背影,还依然存于我的脑子里。

《背影》中的那个父亲,体态蹒跚,行动不便,但是为了能让儿子吃到新鲜的橘子,不辞辛苦的翻了几十里路,大汗淋漓,终于给儿子吃上了橘。这让我想起了我的父母,细腻的情感绵绵不绝,汇成一条温柔的小溪,流过我心间。

那一天,是一个孤独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见妈妈这么晚仍没回家,心中不由生了几分抱怨。妈妈工作如此之忙,老爸又去了外地出差,什么时候能好好陪陪我呢?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我却毫无倦意,起身,来到窗前,一切寂静,全然夜景。

正当我百无聊赖之时,忽听带门前一声清脆的铃响,——妈妈回来了?我立即闭上眼,装上一副早已睡熟的样子。

我能感觉到母亲正踮着脚尖一步一步地向我走来。一声一声,都时刻温暖着我。

我感觉到,她正小心翼翼地帮我盖好被子,理好枕头——一切熟悉的动作,承载着满满的母爱,让我感受到了那温度,似春风,拂面而来。妈妈已十分疲倦。做完这一切,便一头栽进了温暖的被窝……

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母爱也许不是十分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却细致入微,永远在你身边,默默支持你。这样的爱,怎不让人感动?

我再次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也许,朱先生的父亲没有硬朗的身体,没有健美的轮廓,但是,在他眼里,永远是幸福的靠山!

每一个孩子都是幸福的,他们有一对爱护他们的父母,他们爱你,没有任何理由,只因为——你是他们的孩子。父母对你关怀,你便应当感谢他们。应该学会感恩。只有学会心怀感激,你才会收获快乐。这其中的过程,便是享受幸福的过程!

第5篇

生命如酒,岁月如歌。

时间老人总是那么小气,给我们的时间永远是那么一瞬间。我曾看过朱自清的散文集《匆匆》,“那似水的时光匆匆流走,像针尖上一滴水滴进大海里,无声地溶进我生命的海洋中。”春去又回,花落又开。唯独时间一去不返!时间珍贵!

假如我会克隆,我一定会克隆时间。因为时间永远是那么少,永远那么短。

时间如流水,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我们每天上学,周末时候埋在作业堆里,有时间去图书馆看看,去公园散散步吗?如果克隆时间,不就有许多时间去读书,玩耍吗?

当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克隆的时间去玩,去泄气,去倾诉。那么长辈不会严格地管我们,而我们有不怕父母责备。这样,我们就成了一个个真正的无忧无虑的孩子了。

假如会克隆时间,我一定让老师们,劳动人民和长辈们,还有父母多一些时间去放松,去聊聊天,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

假如会克隆时间,一定要让父母和我们去交流,沟通一下,不让父母为我们多操心。有时,我们和父母去郊游,去参观博物馆。这样子,能使一家人和和睦睦,温馨。

假如会克隆时间,我一定让一些同龄人在拥有一个金色的童年,会议往事。让一些老人在拥有青春。

假如会克隆,就可以许多事物,我相信,克隆会渐渐来的。

第6篇

我一直被阴影缠着,感觉自己像个灾星。

前几天,我打开电脑想上信箱看投稿情况,谁知电脑下方的按钮松动,屏幕封锁,眼前漆黑一片。

再又说,我的感冒不知何时招惹来的,总之浑身乏力,用尽所有形容词都无法阐释内心的痛苦。因为,母亲也患上了感冒,于是我立刻怀疑是不是我传染上的。

这样的情况已是接二连三的,我总是把某些平常琐事弄得很糟糕,便是做数学题也静不下心来,无法思考,事实证明,我已经有些消极了。

近日感冒还未好,我索性不去理这病,穿上一件外套走在庭院里,在花边坐下。秋风习习,日已渐凉,可这庭院的花却不曾凋零。我拿来朱自清的散文集来慢慢品读,几丝风替我翻开了书页,不偏不倚,正是那篇早在小学六年级就已学过的《匆匆》。我不管头痛的打扰,和着花香,又来品味这篇散文。

读着读着,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时间飞逝啊!我都要中考了,怎又消极呢?进而又有些害怕,如果过于自信,会不会也会名落孙山,现在连记个英语单词都难啊!

我不禁舍了一声叹息,抬头看那花,那月季的花瓣已沾染上了几星点的枯黄,抬起头仰望天空,怎么天也不蓝了呢?

就在伤心之时,那几片云散开,顿时金光刺眼,那是太阳啊!想必我也有好几天不曾享受它的了吧!顿感身上一片温暖,而寒冷早已逃走了。那金色的阳光洒在花上,格外的好看,在这秋日之时,竟还有一抹阳光,我的心情不禁好转。

角落的那一大盆看石榴还静静的坐在那里,我把书放在椅子上,不顾病倦的身子,起身走到那边将它挪到阳光地带。心里想得很轻松,可一搬起来,就十分吃力啊!此时我一人在家,叫不得他人来帮忙,于是就一个人,将它慢慢挪移着。终于,一切都好了。

我拖着身子,坐回原处,那看石榴上还结着几个红彤彤的大石榴呢!它们咧开了嘴,好似在笑,又好似在感谢我让它们看到阳光。

第7篇

写作是一种书面表达,是一种思想和信息的输出,只有输入足够多的信息才能有东西可表达。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的名著阅读应给予充分重视,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的同时,让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写作素材,学习写作的基本技法,写出情理兼备的作文。

一、小说阅读引导学生记叙类文章写作

记叙文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写作文体,很多学生写作的记叙文写人不生动,叙事不具体,故事没有波澜,读起来没有兴趣或者深入阅读下去的欲望。阅读完作文以后,没有多少情感的触动,也不能够从中得到一般或者突出的生活感受或者感悟。引导学生在阅读名著时,尤其是一些小说,让学生能够学会借鉴方法和技巧,能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写出扣人心弦的故事,写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并能够得到一定的情感陶冶和思想启迪。

例如,阅读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时,在把握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感知作品“永不言弃、永不服输、永不言败”的主题,然后,从写作的角度,让学生借鉴人物描写的方法,以具体描写来表现人物,将人物形象在具体描写中塑造出来,让读者能够通过具体的描写感知生动鲜活而又饱满的人物。在以后的写人类记叙文中,从语言、肖像、动作、心理等方面写人,这样的人物就会鲜活起来,就会具体起来,就会丰满起来。又如,引导学生阅读鲁迅的小说集《彷徨》其中很多的小说不仅人物鲜活,而且故事情节设置也值得借鉴。比如,阅读其中的小说《祝福》,鲁迅先生在情节安排上先让祥林嫂在热闹、祈福的祝福节日中死去了,然后再从祥林嫂初次到鲁镇、离开鲁镇、再次回到鲁镇、再次离开鲁镇来安排故事情节。这种倒叙的手法,是小说设置的一个悬念,学生可以借鉴这样的写作方法,通过倒叙的手法,让叙事类作文更吸引人,引发人的思考。

二、现代散文阅读帮助学生学习散文写作

小说和散文占据文学作品的主体地位,现代散文是文学作品中的一支奇葩,以其叙事、写景、抒情更为具体细腻,更能够表现人的心境,为人所喜爱。高中学生比较喜欢阅读一些大家的散文集,感知文人细腻的心理,从中更好地感受生活、感悟人生。高中散文名著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在阅文、阅情、阅人生的基础上,借鉴一些散文的写作方法,以此更好地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也能写出文笔隽永、情理兼备的散文。学习写景散文的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学习叙事散文中生活事件的选取、叙事和心理情感的表现,如何将情感融入到景物的描绘中,如何在叙事过程中展现个人的情感和感悟,以此写出优秀的散文。

朱自清是现代散文大家,在中国散文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他的很多散文作品入选中学语文课本,他的散文集列入高中语文新课标推荐名著阅读书目。比如,《荷塘月色》是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在让学生能够学会通过景物描写,表达自己的感受,运用比喻修辞描摹景物,描绘画面,把人带进一定的情境中去,以此更好地感受景物,理解心情。郁达夫在我国现代散文中占据重要地位,他们的散文也是值得学生阅读的名篇,让学生在阅读他的散文时学会写作,又如,《故都的秋》是最为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感知作者对北国秋的喜爱和向往之情,学会散文的写作,如何将写景和抒情这两种表达方式都能够在文中更好地应用,以景物表现表现其特质,以直接抒情表达情感。这篇散文开头两段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对古都的秋的强烈向往之情,将北国之秋与南国之秋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北国之秋的特别的清、静、悲凉;结尾一段又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对秋的喜爱和留恋,构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之美。学生在写作散文时完全可以依照这种模式,来开头和结尾,表达情感;中间部分借鉴《古都的秋》或者《荷塘月色》,景物描写和画面描绘,很好的写景抒情类散文。

三、于名著阅读中历练议论文论说能力

议论文写作是高中作文训练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让学生能够生动准确而又鲜明突出地摆出自己的观点,安排合理的作文结构,如何写得有理有据,让人认可,叫人信服,成为教学的重要突破点。很多学生写作没有素材,说理不够透彻,选材较为浅薄。在名著阅读中让学生积累素材,学会建构文章,做到说理充分有力,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方式。

例如,阅读古代论说散文,学习名家立说树言。比如,苏洵位列唐宋家,他的散文不少都是表达个人观点,说理充分有力,代表性散文《六国论》,阅读时,苏洵开头开门见山提出的自己鲜明的观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这种一破一立的方式值得学生借鉴,在以后的议论文写作中,旗帜鲜明地摆出自己的观点。中间论证通过比喻论证、引证、对比论证,生动形象而又充分有力。阅读荀子的《劝学》,让学生借鉴议论文的结构,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分析为何要学,论述如何去学。学生写作议论文可以按照这样的结构,并借鉴比喻说理的方法。还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积累素材,更好地充实自己的文章。

总之,著名思想家朱熹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诗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诗句告诉世人如何才能够让心如此澄清,需要源源不断地输入新鲜活水。也在告诉人们如何才能有更新思想,才能不至于落后腐朽,唯有多读书。高中作文教学需要将名著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丰富学生情感、拓展学生阅读面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借鉴方法和技巧,全面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第8篇

忆儿时

丰子恺

那是我十二三岁时的事。隔壁豆腐店里的王囝囝是当时我的小伴侣中的大阿哥。他是独子,他的母亲、祖母和大伯都很疼爱他,给他很多的钱和玩具,而且每天放任他在外游玩。他家与我家贴邻而居,所以他家大人们吩咐王囝囝照应我。

我起初不会钓鱼,是王囝囝教我的。他叫他大伯买两副钓竿,一副送我,一副他自己用。他到米桶里去捉许多米虫,浸在盛水的罐头里,领了我到木场桥头去钓鱼。他教给我看,先捉起一个米虫来,把钓钩由虫尾穿进,直穿到头部。然后放下水去。他又说:“浮珠一动,你要立刻拉,那么钩子拉住鱼的颚,鱼就逃不脱。”我照他所教的试验,果然第一天钓了十几头白条,然而都是他帮我拉钓竿的。

第二天,他手里拿了半罐头扑杀的苍蝇,又来约我去钓鱼。途中他对我说:“不一定是米虫,用苍蝇钓鱼更好。鱼喜欢吃苍蝇!”这一天我们钓了一小桶各种的鱼。回家的时候他把鱼桶送到我家里,说他不要。我母亲就叫红英去煎一煎,给我下晚饭。

自此以后,我只管欢喜钓鱼。不一定要王囝囝陪去,自己一人也去钓,又学得了掘蚯蚓来钓鱼的方法。而且钓来的鱼,不仅够自己下晚饭,还可送给店里人吃,或给猫吃。我记得这时候我的热心钓鱼,不仅出于游戏欲,又有几分功利的兴味在内。有三四个夏季,我热心于钓鱼,给母亲省了不少的菜蔬钱。

后来我长大了,赴他乡入学,不复有钓鱼的工夫。但在书中常常读到赞咏钓鱼的文句,例如甚么“独钓寒江雪”,甚么“羊裘钓叟”,甚么“渔樵度此身”,才知道钓鱼原来是很高雅的事。后来又晓得有所谓“游钓之地”的美名称,是形容人的故乡的。我大受其煽惑,为之大发牢骚:我想,“钓确是雅的,我的故乡,确是我的游钓之地,确是可怀的故乡”。

但是现在想想,不幸而这题材也是生灵的杀虐!王囝囝所照应我的,是教我杀米虫,杀苍蝇,以诱杀许多的鱼。所谓“羊裘钓叟”,其实是一个穿羊裘的鱼的诱杀者;所谓“游钓之地”,其实就是小时候谋杀鱼的地方,想起了应使人寒栗,还有甚么高雅、甚么可恋呢?

“杀”,不拘杀甚么,总是不祥的。我相信,人的吃荤腥,都是掩耳盗铃。如果眼看见猪的受屠,一定咽不下一筷肉丝。

杀人的五卅事件足以动人的公愤,而杀蚕、杀蟹、杀鱼反可有助人的欢娱,同为生灵的人与蚕、蟹、鱼的生命的价值相去何远呢?

我的黄金时代很短,可怀念的又只有这三件事。不幸而都是杀生取乐,都使我永远忏悔。

(选自《缘缘堂随笔》)

【阅读手记】

丰子恺(1898年-1975年),浙江桐乡石门镇人。1914年丰子恺进入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跟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1919年丰子恺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1921年丰子恺东渡日本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1922年丰子恺回国到浙江上虞春辉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1924年丰子恺在上海创办立达学园。1925年丰子恺成立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铎、胡愈之等人。1929年丰子恺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解放后丰子恺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

《缘缘堂随笔》是丰子恺先生的主要散文集,书中有充满浓郁乡土风情的漫画,还有隽永疏朗、语淡意深的散文,再辅以江南水乡特有的风貌,让酷爱水乡文学的朋友读之心弦拨动,倍感亲切。

第9篇

瑟瑟发抖需要帮助的人,或许棉袄可以使他获得快乐;

闷闷不乐需要帮助的人,或许安慰可以使他获得快乐;

思想麻木需要帮助的人,只有书籍可以使它获得快乐。

我很庆幸,当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漫无目的的游荡时,才发现,自己拥有一个充满书香的徐州、单元房和梦幻小屋!从此,我不再迷茫……

书香徐州

之所以爱我的家乡徐州,不仅仅是因为夏朝时开发徐州呕心沥血的彭祖、狮子山的楚王陵,而且,在这座现代化的城市里,依然有迷人的书香。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居民,虽没有北京人那么有气质,也没有上海人那么的大方,但他们却有着文质彬彬读书人的气概。唐诗的壮阔,宋词的豪迈,元曲的优美,融入着我们徐州人的点点滴滴。他们不会因为对方踩到自己的脚而破口大骂,不会因为买菜的老年人不小心少找一元钱而气愤不已,更不会因为自己吃了亏而耿耿于怀。是这书香,让徐州人如此快乐。徐州更是一座书香城市,大大小小的书店加一起数都数不清,夸张的说,就如天空中的星辰,花园里的蜜蜂。甚至傍晚摆小吃的摊位也早已被没有租门面的卖书人占了去!你说,我们徐州是不是名副其实充满了书香?

徐州,美丽、现代又充满书香的徐州!

书香单元房

在徐州一个小区的单元房里,也充满着书香——那便是我家。一个星期六的早晨,我睡得沉沉的,突然,一阵说话声把我从梦中拉了回来:“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只见爸爸站在阳台上,学古人的样子,摇头晃脑,一字一顿,自认为豪迈壮阔地朗诵着,样子可真滑稽!我想笑,可是一阵睡意让我的脑子转了一个圈儿,刚刚想笑的我立即气愤了,大声叫道:“你!可恨!可悲!可笑!可怜……”一口气把所有我知道的“可”开头的词语全回了过去。爸爸一听我这么一说,也生气了,以一百八十分贝的嗓音向我吼:“孺子不可教也!”话音刚落,只听妈妈用一百八十一分贝的嗓音尖叫:“Goout!”“一也不看看你自己的样儿,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对!只需官州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后,话一句比一句有哲理,一句比一句有深度,知道三方都无语了才罢休。这是,自己才感觉到口干舌燥,嗓子冒烟,睡意也无影无踪了。你说,这个普通的单元房是不是充满了书香?

单元房,幽默、幸福又充满书香的单元房!

书香梦幻小屋

人人都有自己的天地,梦幻小屋便是我的天地。它仅仅有十几平方米,除了有床和桌子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书橱,使原本就狭小的空间显得更加拥挤。书橱很旧,黄色的油漆大都被磨掉了,像一个近百岁的老年人,但他知识很渊博,有雨果的《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老舍的《骆驼祥子》,有朱自清的散文集,有我最爱看的鲁迅的作品,还有好多好多,甚至变魔术的、学炒菜的和做手工的也夹杂在其中。一有时间,我便会拒绝妈妈“热情”邀请我陪她看电影,回到梦幻小屋来看书,继续做我美好的文学梦:书橱里的书变成写满文字的飞船,带我寻找有书香、有更多数的美好境界……你说,这个狭小的梦幻小屋是不是充满了书香?

梦幻小屋,希望、惬意又充满书香的梦幻小屋!

哦!书香徐州,书香单元房和书香梦幻小屋,你们给我插上了梦想的翅膀,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飞翔,飞过缓缓流动的小溪,飞过一望无际的绿洲,飞过波涛汹涌的大海,飞过坎坎坷坷的小路,飞过……

第10篇

    白话文学语言与平等的“好友”关系

    前面所引一段厨川白村对essay看法的文字,显示的不仅是主体状态的自由,而且还蕴含了说者和听者之间一种全新的关系。他们“和好友任心闲话”,谈话环境是或“坐在暖炉旁边的安乐椅子上”,或“披浴衣”“随随便便”,说者和读者是“好友”,是一种平等交流的话语关系。闲话风散文的说者不会封闭自我,而是尽量与读者营造一种开放式的交流语境,为此,他们需要使用一种亲切易懂的语言,一种现代的言文一致的语言。不妨作一比较,中国古代为正统所重的诗、文体裁多用高雅的文言,小说等“小道”体裁才有部分用白话写成,也就是说,古典散文基本是文言一统天下,正如研究者所说:“言文脱离在中国文学中长期地存在着,尤其是在散文写作中。散文的写作与接受为少数文人所占有,这种占有,实际上体现为语言表达上的文言专门化。这与小说的情形很不相同。小说为了迎合市民文化兴起的需要,话本小说等以白话作为表达工具。散文语言的被控制,被垄断,与这种文体所具有的某种体制化的属性——‘文以载道’功能设置有关。”[7]载道之文不可能与大多数普通读者实现厨川白村所说的“好友”关系。文学语言的变革带来的主体操持语言的变化才能改变说、听双方的关系,白话写作的闲话风散文才能“把读者从‘陌路人’的关系拉入房间里做‘枕边’的听众、亲切、接近、在情绪的中央”[8]237,在这种平等、轻松的话语方式中更好地沟通心灵。有研究者指出“:不把现代散文中的絮语式散文放在‘正宗’地位,实际上是有意淡化现代散文受外国文艺思潮影响的这一面,其最坏的结果,是抹煞了现代散文与古典散文的重要区别之一。”[9]9可以肯定的是,这里的“重要区别”很大程度上离不开白话文学语言的介入,正是由于白话成为写作的合法语言,言文一致,说话者才不再是把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单方向传输给听众的传道者和高高在上的训导者,说者与听者才可能成为亲切的“朋友”。书信是一种“言说——接受”的话语关系,我们也可以将之视为闲话散文的一种变式。书信文体在我国古已有之,朱光潜曾将古代尺牍按其风格演变分为三个主潮,分别是古文派、骈俪派和帖札派,其中唯有帖札派受到他的赏识:“在这三派之中,最家常亲切而也最能尽书牍功能的当推后一派。”[10]174这里的“家常亲切”就是不端架子、不为雅求雅、有事说事的一种自然风格。“五四”文学语言变革之后,这种“亲切”的要求直接导出了新的散文体式——书信体,冰心20年代的《寄小读者》正是此类典范。冰心曾这样回忆《寄小读者》的写作:“执笔时总像有一个或几个小孩子站在我面前,在笑、在招手,虽然我写这些通迅是多少经过一些思索的;我想:他们要听的是什么?我能写的是什么?我要对他们说的是什么?等等,但笔下还是极其流畅和自由的。”[11]294因为有了白话,才使得她在创作之时考虑儿童这一受众真正成为可能,她正是用浅显的、儿童可懂的、喜欢的白话语言和语气创作的,是言文合一的创作实践。正如研究者所说:“她的散文作品,就几乎完全是以一种缠绵亲昵而恳切的叙述语气写成的”,“使读者产生象促膝谈心一般的感受”。[12]291由此可见,白话语言环境下说者和听者之间实现了平等的话语关系,即使听众是稚嫩的幼儿,也可以“亲昵而恳切”地“谈心”交流。

    白话文学语言与亲切自然的文体风格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白话文学语言的使用,在最直观的文体层面上为闲话风散文带了特有的风格。首先,在闲话风散文体式中表现为多用家常用语,即口语词汇,使其呈现了亲近的、口语化的特征。朱自清是这方面的代表: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匆匆》)语气助词“了”、“呢”、“罢”,人称代词“你”、“我”的应用都给人一种谈话的感觉,这种表达性能是散文特有的,白话将之激发出来了。白话语言的使用给此类散文带来了口语化的风格。其次,白话语言在人物描写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那类回忆自己过去生活(厨川白村所说的“自己的过去的追怀”)的篇章中,人物语言绘写呈现出原生状态,很好地刻画了人物,表达了情感,体现了白话语言之于此类散文的重要意义。鲁迅《朝花夕拾》中的人物语言就呈现了原生的语言趣味:“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阿长)说道“:象你似的小孩子,长毛也要掳的,掳去做小长毛。还有好看的姑娘,也要掳。”“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以上文字都出自散文《阿长与〈山海经〉》,第一段中“恭喜”一词重复出现了五次,看似不够简洁,但正是农村女人的真实表达,也很好地表现了长妈妈听到拜年这样看似无足轻重的小事后发自内心的开心。第二段,“掳”用了三次,几个单句放置在一起,如果从书面加工的角度来看不免啰嗦、不够精练,实际上却非常符合人物的身份。第三段“三哼经”更是直接采自人物口语发音的,表达了长妈妈没有文化却可爱可亲的特点。鲁迅自己曾经表达过对语言原生态的追求:“如果删除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13]530白话文学语言使得此类散文呈现了与日常生活切近的真实而生动的风格。再次,在“声音”层面上,白话文学语言使闲话风散文呈现了短促、自然的口语节奏特征。文言以单音节为主,有利于形成整齐、对称的声音节奏,这种语言特点不只为诗歌所重,而且成为散文追求节奏感的重要依据。从汉赋的偶句铺排到六朝骈文的工整对仗,都显示了古代散文对声音层面美感的追求。白话代替文言成为文学语言之后,语体散文追求的是“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这种情况下是否还需要声音的节奏呢?朱光潜即认为:“既然是文章,无论古今中外,都离不掉声音节奏。古文和语体文的不同,不在声音节奏的有无,而在声音节奏形式化的程度大小。”[10]83那么,语体文的声音节奏应当具备什么特征呢?白话文学语言带来的是朱氏所说的“不拘形式,纯任自然”的语体文声音节奏。在闲话风散文中,主要表现为多用短句,节奏舒缓自然: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这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一段文字,由多个短句构成,读起来非常自然,与“独语体”散文集《野草》中那种富于乐感、对称的节奏截然不同,这正是白话语言对闲话风散文在声音层面上构成的一种影响。20年代胡梦华曾解释了絮语散文是一种家常的、日常的(familiar)语调:“它乃如家人絮语,和颜悦色的唠唠叨叨地说着。”[6]以上分析的口语词汇的使用、人物语言的原生态还原、声音节奏的自然化,都体现了胡梦华所说的那种“絮语”、“唠唠叨叨”的特点。至此,在文学的审美表达中,白话文学语言与闲话风散文已是难分难解了。

    余论

    上文从主体言说状态、作者和读者的话语关系、文体风格三个层面分析了白话文学语言与“五四”时期闲话风散文之间的关系,揭示了语言变革对这种散文体式特征形成的影响。其实,闲话风散文在“五四”时期的发展轨迹也与其时的文学语言有着重要的关系。“五四”文学语言变革初期,在与文言的对峙格局中强调“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这样的语言状况使得闲话风散文在当时取得突出成就;而随着语言变革的胜利,文学的发展对语言提出再度文学化的要求,此时闲话风散文那种过分看重口语化的倾向则显露出了一定的缺陷,朱自清就曾认为“闲话”的散文不能算作“纯艺术品”、“纯文学”,“与诗、小说、戏剧,有高下之别。”[3]可见,在语言再度文学化的过程中,那种絮语式的家常氛围的散文必将被超越。不可否认,闲话风散文是各种历史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白话文学语言是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背景和条件:“语言的蜕变虽则从本质上并不能使散文脱胎换骨,但却是散文脱胎换骨的一个必要条件。”[14]10以白话文学语言为“必要条件”,闲话风散文成为“五四”文学突出的风景线。

第11篇

关键词:假期作业;设计;类型

每次临近寒暑假,老师们都要给学生布置假期作业。但学生假期作业的完成情况往往与老师们布置作业的初衷大相径庭。究其原因,与教师布置作业的内容不无关系。笔者就此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所提问题是:你觉得老师在寒(暑)假里布置哪些作业最为恰当?被调查的五十名学生,对“最恰当的暑假作业”认识各不相同。其中要求布置“有趣一点”、“不要太繁锁”和“不花很长时间就能做完”、“多布置一些活动、游戏类型”的居多。其中一些同学讨厌机械重复的“死”作业,而对活动类型的作业、新鲜一些的书写作业感兴趣。因此,假期作业可以遵循趣味性、创新性、活动性、灵活性、知识性相结合的原则来设计布置。

笔者据此对假期作业尝试改革,力求突破,下面就设计的类型进行简要分类。

一、巩固类作业——学期书本知识的必要复习

每一学期下来,学生学习了不少课文,也认识了不少生字,有必要进行复习巩固。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最讨厌做该类作业,因为它看起来是在重复课堂作业,所以我们必须想办法让它变得富有情趣。其中“接龙”是个不错的办法,例如“词语接龙”、“课题接龙”、“主人公姓名接龙”、“作者接龙”以及“混合接龙”等。

比如,“五年级上册语文共有25篇课文,加上拓展阅读课文共39篇。请你选择课文题目,连成一段话,题目用得越多越好。如果你能把39篇课文的课题都连起来,那就更不简单了!试试看吧!”这样的作业设计富有情趣和挑战性,学生普遍喜欢。当然,“也可以把作者、主要人物、文章主题和诗句等混合串编成一个片断就更有意思了。”对于生字新词,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认识、理解、使用、书写等多个目标同时落实,效果自然也很好。

二、阅读类作业——举一反三,有效拓展

1.课文内容的拓展——就《“诺曼底”号遇难记》课文的阅读,布置学生拓展阅读描写船长的文章、描写海难的文章或电影、描写救人的文章等;学习《草船借箭》、《猴王出世》,布置学生拓展阅读儿童版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和《西游记》;学习《小英雄雨来》等文章,布置观看抗日题材的电影、读描写时期的小说。

2.作者作品的拓展——读杜甫的诗《房兵曹胡马》、冰心的文章《忆读书》,布置诵、读杜甫的诗和冰心的散文集。就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的《养花》一课拓展阅读近现代知名作家老舍、朱自清、巴金等的散文、小说。

3.同类型拓展——语文教材的每一单元都有鲜明主题,紧扣主题设计作业,可以达到复习巩固和拓展深化的双重目的。就五年级上册“智谋”、“方法”等主题,布置课外搜集相关文章进行阅读。比如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长江之歌》等以母亲河为主题的文章阅读之后,让学生搜集、阅读关于母亲河的诗歌和文章,感受母亲河壮丽的景色、悠久的历史,抒发对母亲河的赞美之情。

三、活动类作业——让生活成为源头活水

1.“小调查员”:调查规范使用汉字情况,调查种植结构调整情况,调查不同兴趣爱好的比例,调查遵守交通规则情况,调查私家汽车的数量、种类等,调查同学们过生日情况……

2.“小收藏家”:集邮、收集成语、收集名人名言、收集歇后语、收集贴画、收集商标……

3.“小编辑”:根据制作手抄报的方法和经验,创编一份属于自己的报纸、杂志,注意主题的确定,内容的选择,插图补白的方法,报头、封面的设计。

此外,还有画画、外出游玩、摄影、养花草鱼虫、发豆芽、做手工制作、搞小实验等等活动(注意做好记录)。

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能积累学生习作的素材,还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交往类作业——自我搭建交际平台

1.认识一位新朋友,到同学家串门,邀请亲戚、同学到家里做客,在儿童网站上注册交流,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有效阅读;基本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8-0056-02[ZW(N]

[作者简介]陈燕(1976―),女,江苏海门人,本科,江苏省海门市海南中学语文教师,中学高级。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根基。初中阶段正是学生积累语文素材、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的关键阶段。与小学阶段相比,初中阅读除了增加了阅读量之外,还增加了阅读中的理性思考意识,让学生能在阅读中提炼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有效阅读不但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语文知识、提高写作水平与能力,而且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都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如今,我们倡导终身学习,所谓的终身学习是以“终身阅读”为出发点的,掌握有效阅读方法对阅读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相呼应

有学者指出:“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单靠课堂内容的充实是不够的,语文是源于生活的基础学科,应当课内、课外两手抓,从而形成‘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的良好教育模式。”课堂是开展语文教学的基础阵地,而课外有效阅读则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因此,应当以语文课堂为主轴,形成课外阅读的外延效应,实现课内、课外阅读并举,以“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有效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类目,从而降低学生课外阅读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例如在教学《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对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进行介绍,使学生了解作者的文学成就,因为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朱自清先生的文章收录较多,作者介绍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在课外阅读引导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匆匆》等文章,还可以推荐《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以此满足阅读能力较强学生的需求。将课堂内容与课外阅读内容有机结合,是实现学生有效阅读的捷径。

二、指导学生选择课外阅读作品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尚缺乏客观性和针对性,因此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也具有一定盲目性。学生对于“课外阅读有益”这一观点是认可的,但是在选择课外读物时,往往会被其他因素诱导,例如有些学生会被书籍花哨的封面设计所吸引,有的学生自己购买的课外读物有大量错别字,这些都会对学生的有效课外阅读造成不良影响。由此可见,教师应当对学生课外阅读中的“选择能力”进行强化,减少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无用功”。

例如在讲《皇帝的新装》一课时,很多学生都表示在小学阶段就已经了解了这个故事,而且对于安徒生的其他作品也耳熟能详。那么,在这堂课的课外阅读中,教师就不能单纯以推荐安徒生童话为主,而应深化拓展阅读领域。笔者为学生推荐了《安徒生传》这本书,引导学生认识这位作者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政治特点,使学生了解作者的文化心理与创作内涵。同时教师还为学生推荐了《皇帝的新装》的多个续写,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从阅读发展至练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阅读选择能力得到了强化,而且还能从课外阅读中拓展语文思维,提升作文写作能力。

三、注重推荐优秀课外阅读素材

虽然不少学生都认识到“阅读有益”,但是在阅读素材的选择上却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科学选择阅读文本。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对优秀的课外读物进行集体推荐,例如《语文报》《读者》等刊物,这些刊物内容积极向上,具有青春正能量,是学生通过阅读认识“外面的世界”的一扇窗口。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有针对性地推荐一些课外读物,从而促进个性化阅读与人性化阅读相结合。

对于一些个性内向,存在自卑心理的学生,教师可以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的大学》等书籍作为课外阅读素材;对于有冒险精神但是个性鲁莽的学生,可以推荐《鲁滨孙漂流记》《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等书籍,促使学生正确认识什么是勇敢、什么是鲁莽,认识到智慧是勇敢的根源;现在的初中生多数为独生子女,缺乏必要的忍让和合作精神,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中,都会以个人为中心,很少顾及他人感受,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推荐《森林中的伙伴》《团队的力量》这类课外读物,培养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让学生懂得合作与团队的价值。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课外读物推荐,能够在培养学生有效阅读习惯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学生个性,实现语文教学的辐射效应,同时还能够使初中课外阅读更具启发性和引导性。

四、引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技巧

由于课外阅读较为自由,不受课堂限制,因此学生在阅读中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不能集中精力,阅读效果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课外阅读技巧。

首先,使学生了解精读与泛读的区别:精读注重阅读质量与阅读思考,要通过阅读分析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泛读则是以浏览形式进行了解,无需深究。例如在讲《社戏》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鲁迅不同风格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精读和泛读。精读内容与课文关系密切,如《少年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泛读的内容则比较广泛,如小说集《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等。学生掌握了精读与泛读的区别,阅读效率将有所提升。

其次是鼓励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往往会疏于思考,只重视阅读量而放松对阅读“质的要求”,而读书笔记能够使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结合自己的知识构架,从中得到知识积累和人生感悟。读书笔记可以使学生的阅读效果得到沉淀,同时起到促进长期记忆的效果。例如在《中秋咏月诗三首》教学中,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收集了大量的咏月诗词,并做成一个小专栏,课堂教学效果良好。由此可见,将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结合起来,能够加深学生的阅读印象,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应将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周密布置,落实检查,将课外有效阅读真正落到实处。在课外有效阅读途径的发掘中,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引导理念,将学生阅读由封闭式课堂构架转变为开放式有效阅读模式,使学生在更为开放的阅读环境中拓展视野,增长知识,养成更为积极健康的阅读习惯。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而且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有显著帮助,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有效阅读的意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