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8:54: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效生态课堂,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G424.1
高效课堂是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而言的,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追求。如果把课堂看做一个生态系统,教师、学生和教学情境无疑则是这一系统中最主要的因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改善课堂生态环境,让课堂生态系统中的每个因子协调发展、平衡发展,课堂才能真正实现有效、高效。
一、以人为本,奠定课堂高效的人文基础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生态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构建高效课堂最关键的因子。只有以人为本,真正落实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地位,营造和谐进取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才能让课堂生态系统得到有效的改善,才能让教师和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这是奠定高效课堂的人文基础。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应敢于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以讲代学”的桎梏,相信学生、放手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主体成功的体验与乐趣。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发挥好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如何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3、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是高高在上的“师傅”,板着脸孔说教,而应是平等中的首席,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与学生展开对话交流。
4、促成和谐的生生关系。学生以独立的个体存在,但他们在课堂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个体自主学习的热情,而且要调动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在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思考,培养终生发展能力。
只有摆正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让师生、生生在和谐进取的氛围中活动、成长,才能真正将学习的权利归还给学生,达到解放学生、解放教师、解放学校的目的,实现课堂高效。
二、以情化人,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教育教学行为发生的主阵地,是师生开展对话交流的主要场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培养和谐的教学“情感”,用情境育人、情感化人,无疑可以为高效课堂注入正能量。
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应包括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和教学氛围等,我们经常所说的“净、静、精、竞、进”,就是指教学情境。因此,创设干净整洁、优美安静的教学环境,提供生动形象、丰富充实的学习材料,创设积极进取、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知识的获得,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2、培养和谐的教学“情感”。教学“情感”应包括师生关系、班风学风、教学情趣、课堂管理等要素。教师要以人为本,从影响课堂教学“情感”的要素入手,通过开展课堂的民主管理,构成平等的师生关系,更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等方法和手段,达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心心相印、情感相通,课堂出现一派生机勃勃、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达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目的。
三、以实为基,探寻课堂高效的教学策略
教学活动是课堂生态系统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信息加工和处理”的最主要方式,而教师的教学策略则直接关系到这一方式的运行效果。笔者认为,真实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策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洋思中学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就是“因为实在,所以高效”。具体来说,就是做到了“六个优化”,即优化课前的准备策略,奠定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优化课内的时间管理策略,提高课时效率和效益;优化课内的导学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地自学和思考;优化课内的解惑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地质疑和释疑;优化课内的训练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地巩固和应用;优化课后的增效策略,确保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
摘 要:新课程改革追求高效的生态课堂,课堂应关注的是“三量”,即知识量、思维量、活动量,它们是考核课堂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的元素,保证课堂教学的知识量是打造高效生态课堂的重要条件;提高学生课堂思维含量和增加学生的课堂活动量,进而打造高效的生态课堂。
关键词:生态课堂;知识量;思维量;活动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技术和教学理念正在不断地冲击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的生态课堂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新的追求目标。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也都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我校正在实施“六小组・四环节・双主体”课堂教学新模式,其重点考量的五个元素是:三声、三率、三度、三量、三有,即要求课堂上努力做到:消灭旧三声:打呼声、皮闹声、辱骂声;追求新三声:掌声、笑声、惊讶声;提高三个率:抬头率、点头率、举手率;把握三个度:难度、梯度、进度;注重三个量:知识量、思维量、活动量;做到三个有: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下有情。其中我认为最应关注的是“三量”,即知识量、思维量、活动量,它们是考核课堂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的元素,这几个元素如能在课堂上得到很好的注重,那么这样的课怎么讲也差不了。下面我分三方面来谈谈化学课堂中“三量”的问题。
一、保证课堂教学的知识量是打造高效生态课堂的重要条件
知识量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及学生的状态有关。(1)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2)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3)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4)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打造高效生态课堂,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要求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学生掌握教学的有效知识量的程度达到了有效教学时间和总教学时间的最大比值。
二、提高学生课堂思维含量,打造高效的生态课堂
钱学森教授曾指出:“教育工作的最终机智在于人脑的思维过程。”思维活动的研究是教学研究的基础。课堂教学是否高效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师生、生生交流的平台,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常听学生反映“课听得懂,书看得懂,题目不会解。”这就是没有学会思维。现代教育观点认为,化学教学是化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化学教学不只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维。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为主线”的先进教育观念。让学生经历观察、试验、猜想、证明等化学活动过程,会对问题或资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会用类比、归纳进行推理探索,会反思建构调整思维进行合理表述,从而去体验、去感受化学的美和魅力,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三、增加学生的课堂活动量,打造高效的生态课堂
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就是要改变这一状况。在实施主体性原则时要注意:教师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活动量,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机会、时间和空间;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新课改教学过程中,教师最重要的是发挥引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启思导学,激发创新。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发展比什么都重要。教无定法,任何方法都有其相对性,应批判地继承、改进和创新,不走极端。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课堂上培养“小老师”,着眼于学生发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素质,特别是对于实验教学,应多创设条件,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操作,我校强势推行的“六小组・四环节・双主体”课堂教学模式的“四环节”这一环节,其内容就是学、议、讲、练。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学习,带着问题小组同学之间进行讨论、争议,留下足够的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可以直接到讲台前讲,也可以到黑板前讲,自己讲不好的也可以请同学来纠正。遇到需要大家讨论的问题,小组之间的讨论真的很热烈,同学之间的互助也真得很有效。课堂上,老师有效的组织和设计,使得学生有机会动脑、动手、动嘴,课堂气氛变得异常的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以前异常的浓烈。学生的学习热忱不仅十分高涨,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得到明显的提高。
总之,如果老师在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能很好地注重“知识量、思维量、活动量”,有意识地、合理地分配对这三个量的设计,那么,课堂将是有效的,也必将是精彩的。这样的课堂必将是一片希望的沃土,也必定会成为高效的生态课堂。
一、引言
政治课作为社会学在高级中学课程知识的初级传播,在高中教育甚至社会学传承中占据重要作用。再结合当今新课标的改革以及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这对高中政治的学习教育有着新时代的要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德智体美的培养以及对社会的认知。而现如今传统的应试教育和“以分数决定一切”的观念显然有悖于现如今教学理念,在学习中的高效性仍是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政治高效生态课堂教学势在必行。本文将在分析高效生态政治课堂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新教学模式的走向进行探究。
二、高效生态政治课堂教学的定义以及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新课标改革进行的今天,高中政治课程也在不断的发展完善。“高效生态”作为目标的提出也就是教学理念中“有效性教育”的诠释,其具体表现在由传统的“填鸭”转变为“集约”,由“强迫”转为“兴趣”,由以老师教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自我创新探讨为主的生态课堂,换言之就是教学领域上师生关系,教学理念上的一次大的转折,同样伴随着学生对政治学习兴趣的提高。
再结合现如今的教学情况,很多例子表明老师包办所有、“填鸭式”教育仍然存在,而这些情况也就直接间接的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枯燥无味,缺乏兴趣从而偏离了教育的真正意义。而高效生态课堂理念的提出,在对于课堂改革,提高学生主动性,兴趣性方面则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独立学习的意识,并以此来促进新课堂的发展以及教育的影响力。
三、高效生态政治课堂现如今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1.目标的不清晰
在新课标提出的大背景下,对教学目标上的定义有着较大变动,更加侧重于对学习成果的考察和评估,例如对某个案例的举一反三,识别,背诵等,这和以往所要求的理解,熟记有较大出入,在传统与新课标改革的过渡中,部分教案的设计分析仍采用以往空洞不明确的方式,这就间接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目标的模糊化,使学习者不能全面的系统的对知识形成梳理把握。
2.教学模式单一,结构环节低效
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在现如今教学过程中虽打着新课堂的名号却仍沿用传统“填鸭式”教育方法,简单的“言传”模式不但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狭义知识更是加重了学生的课外负担而致使其不能对知识进行多层面、全方位的探索深究,不能结合社会和周围生活将所学知识指导学习。
而在教学环节上,教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忽视导致在教学中常带有知识传授的强迫性与惯性,对教学的控制上。而在向新教育学习模式的学习中也仅仅是走形式,如小组讨论探究后缺少必要的点评剖析,这样的借鉴所取得的成果甚微。
四、对高效生态政治课堂的发展展望与建议
1.更新教学理念
实践决定意识,意识则反作用于实践。在新课标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学理念的改革与时俱进对教学过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对政治课堂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发面促成:自由、创新、合作、赏识;在教学思想上达到以学生为主,以育人为主。立足于教学实践和学生需求方面来满足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生态教学模式的更新
在教学模式上,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向学性,唤醒学生对政治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学模式要做到以下几点:
(1)目标导向:教学目标是否具体明确,直接的影响了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成果。要在讲课前给学生设置明确的学习导题,给学生2~3分钟的时间提前浏览熟悉所要学习的内容,对其有一个相对的把握。
(2)情景创设:创造模拟真实情景,结合时政和学生实际,创设学生自主思考的情境,在教学中促使学生在相对真实的环境中更加全面系统地认知基础情景以及理解,以此来化作自我意识深入掌握知识。
(3)自主学习:将合作为中心奠基,主张鼓励学生自主自立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并在学习过程中以小组形式进行探究探讨,合作学习,辅以老师的指导点评,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和总结能力。这样一方面便于组织教学,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及时发现并合作解决问题,而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会比老师的讲解更加印象深刻。
(4)知识整合及拓展应用:知识的总结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和不可缺少的一步。总结所学到知识能使知识系统化,将“一盘散落的珍珠”串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便于学生的复习。并将所学政治知识用于指导现实生活,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做事方式。
3.重视学生作为个体的作用
作为学习教育中的中心,学生在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上较有不同,这就要求在生态课堂的实际运用中去观察体会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观念并结合其实际进行具体引导从而保证学生们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学习意识的培养,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其自主探究意识的提升从而促进高效生态课堂的发展。
五、结语
高效生态政治课堂的构建在新课标教育方式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然而在教育模式改革的过程上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不仅需要对新理念新方式的接受,还需要在实践中去不断尝试,不断完善,全新的高效生态教学理念的运用不仅使学生的潜能进行发掘,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对于新课标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从而促进新模式下高效生态课堂的全面发展。
课堂氛围也称课堂心理气氛,它是课堂精神环境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课堂活动产生的心理背景,是由师生在教与学活动中的情感、心境等因素交织而成的一种氛围。在英语教学中,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减轻学生的紧张和焦虑,也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该尽力去营造一个激发学生兴趣、活力和创造力的和谐英语课堂,使学生达到身心俱受教的效果,从而提升英语学习效率。如何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生态氛围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是满足教学需要、协调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保证。创造自由、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无一不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后,学生才会更加信任与尊重教师,正如古语中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会把对教师的兴趣转移到对学科的兴趣上来,爱屋及乌,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众所周知,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同时,教师也是学生的朋友,正所谓“良师益友”。韩愈在《师说》中曾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在,教师的职责已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应该越来越多地侧重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鼓励学生去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和运用能力。
二、创造和谐的课堂交际氛围
传统的公式化问候形式呆板、机械,长期下去学生只会用毫无生气的语言敷衍了事。如果在一节课开始时,师生间能够即兴地“寒暄”几句,对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吸引学生兴趣都会大有好处。
三、坚持“三个带入”
1 把激情带入课堂
和谐的课堂气氛,需要师生有热烈而执著的精神面貌,教师必须热情洋溢、精神饱满,用振奋的精神感染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应保持轻松活泼的情绪,放射自己的激情。学生受到感染后,就会学而不厌,时而跃跃欲试,时而津津有味,表现出对知识、对真理的无限向往和追求。
2 把微笑带入课堂
在课堂上,教师要常以眼神或者语调来表达对学生的爱,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生态氛围。教师上课时和颜悦色,学生就会感到教师可亲可敬,师生间达到情感共鸣,教学质量也就提高了。微笑是最美好的语言,能够给学生无穷的信心。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微笑就是一剂良药,能让学生勇敢面对挫折。微笑背后蕴含的是宽容,唯有宽容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敬爱。
3 把幽默带入课堂
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幽默风趣的话语来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习兴趣,使其渐渐做到乐学、善学。唯有这种幽默的氛围,教师才能心情愉悦,热情洋溢,专心致志地教,学生也能情绪高涨,聚精会神地学。这样,整个课堂才会变得生动活泼。
四、活用教材。巧用教材。使课堂活起来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材不单是知识的载体,教师更不能片面地“以本为本”“以教材为中心”,而应该把教材作为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载体。每位教师都应当成为教材专家,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师对教材的开发过程,深入把握教材的内涵,包括结构体系、知识脉络、编排规律、内容特点以及教学的切入点,然后制订出具有个性和特色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实现教师与教材的一体化。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超越关系,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教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英语素养的全面提高。
五、构建民主的评价方式
1 赋予学生评价的权利
例如:在考核学生口语能力时,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充当评委互相评价,而教师只作为指导者和观众;在检查听写时,让学生互相批改打分。教师只在学生批改后,随机抽查了解情况。评价方式越民主,师生间就越相互信任,学生越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2 多样化、层次化的评价标准
关键词: 高中政治;生态课堂;学生主体; 提高质量
目前,在高中思想政治的课堂上,教师包讲、包办、包析的现象依然比较严重,致使课堂高耗低效甚至是无效,学生学习兴趣索然,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而“生态课堂”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求教师以提高学生能力发展为目标,使每个学生的各种潜能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发,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因此,教师想要提高高中政治课教学效果,必须建构生态课堂。那么,如何构建高效的生态课堂呢?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活化情境、激发兴趣――建构生态课堂的保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会积极开动脑筋,挖掘潜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上,导致政治成绩不理想的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对政治学习没有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以学生熟悉、关注、感兴趣的题材作为讨论的载体与材料,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用贴近学生生活、简单易懂且富有时代信息的案例呈现问题、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讨论问题,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周围生活中存在的种种政治现象,从而打破“政治是高屋建瓴,与自己的生活脱节”的错误观点,让学生对政治产生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基本技能的目的。如在教学有关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对商业银行的业务设计了一个小讨论:商业银行是如何“借鸡生蛋”的?这个问题学生不是很好讨论。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几个小问题:1.商业银行从哪里“借鸡”?2.商业银行如何让“鸡”“下蛋”?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在思索中茅塞顿开。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建构生态课堂的抓手。
方法决定效率,最好的学习方法是“为教而学”。美国学者爱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认为: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小组讨论”方式可以记住50%的内容;“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达75%;“教别人”或 “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够真正记得牢固、理解深刻的知识才是自己体验到的知识,包括自学得来的和合作学习得来的知识。因此,在学习中,教师应大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互助学习,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由被动听转到主动学。对于建构政治课的生态课堂而言,我们必须改变现行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性别、特长等因素,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同时,在编组时要注意尽量保证一个小组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另外,教师还要考虑到这样几个因素:首先,分组时应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每个小组要好、中、差三类学生混合,让学习好的学生帮助学困生。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学困生的学习焦虑程度,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还可以培养学困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以及集体荣誉感。其次,学生的能力素质也是要认真考虑的因素。有的学生善于口头表达,能说会道;有的观察敏锐,思维深刻,将各具特长的学生组合到一起,不仅能提高小组的活动效率,有利每一个成员全面发展,还有利于各学习小组之间公平竞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建构式生态课堂的目标
知识产生能力,能力提升素质。高效的生态课堂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然而,在传统的政治课堂中,那些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教育教学方法只能让学生记住“一堆杂乱的材料”,这就使得学生在考试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依然不知道如何运用自己所记住的知识,考不出理想的成绩,导致许多学生对政治课完全失去了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对教材和热点问题的综合思考能力,尤其要善于创造问题环境,恰到好处地设置疑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在思索中解决问题。如,在复习《企业和劳动者》这一课时,我就结合今年3.15的主题“共筑诚信 有你有我”,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进行问题设置并让学生讨论:1.我们周围你知道的企业有哪些?你能举出哪些企业不诚信的事例?2.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3.应如何解决企业的不诚信现象?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能对发生在身边的不诚信现象进行列举,并进一步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好地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总之,作为高中政治教师,我们要改变教育观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创造学生活动的条件,给学生活动的空间,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把手,精心设计,活化课堂,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尝试成功、分享思维成果、体验收获的愉悦,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建构高中政治高效生态课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程向阳,华国栋.学生差异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初探[J].教育研究,2006(2).
【摘 要】结合2011版的《初中新课程标准》中的各学科内部组成要素,建构“一体、两翼、三平台”的跨学科综合性教学框架,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原生态教学模式,助推我校高效课堂建设。
关键词 建构;原生态;教学模式
如火如荼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充分体现了教育的根本目的,那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是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
因此我主张:“打造原生态教学模式,成就高效课堂”。
一、主张提出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的优质生源加速流失,而留守孩子则越来越多,他们当中不少人行为习惯较差,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加之受中考压力的影响,教学设施的制约,我校以前的教学一直存在以下现象:
现象一:各学科的教学基本上都围绕着“中考指挥棒”转,学科素养提升受抑制,很难谈得上对学生健康人格的有效塑造;
现象二:课堂上老师教得多,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少,未能很好地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象三:常态课和示范课差距大。有的示范课中学生的活动只是为活动而活动,为讨论而讨论,学生的活动缺乏应有的实效性;
现象四:学校课程实施形式单一,不能较好地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相联系;
……
在我市高效课堂建设的推动下,结合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等名校的先进经验,我校建构了“三引三学自主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期更好地实现课堂高效的目标。
二、主张实施的内容
“打造原生态教学模式,成就高效课堂”就是结合2011版的《初中新课程标准》中的各学科内部组成要素,建构的“一体、两翼、三平台”的跨学科综合性教学框架。
“一体”即以课堂教学为主体。我校教师坚定地实践学校推行的“三引三学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氛围。“三引”即情境引入、问题引路、教师引领,“三学”即自主预学、合作研学、探究拓学,教师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灵活地运用这一高效课堂模式。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化学习。为了打造生态式教学环境氛围,我们在各年级每个教室建成了“学科情境教室”(平常意义上教室的优化),它以多功能媒体教学设施、班级“图书馆”、电脑网络为设计主调。在“情境教学室”,学生可以感受到现代教学设施多维动感的学习情境,可以享受到“把图书馆搬到教室”的阅读生态,可以尝试到多元化开放的学习方式。
“两翼”即以“社团活动”和“综合实践”这两个课外拓展活动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我们成立了各种社团、俱乐部、读书交际坊,开展各种社团和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为了保证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我们首先成立“中国历史演变博览室”和“生活语文专题展览室”两个学科功能室,并期望在今后建设更多的学科功能室。在“中国历史演变博览室”,我们力求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呈现我国各个朝代的兴衰起落,并且让学生能够穿越历史,亲历各个朝代、时期的重大事件;“生活语文专题展览室”则是校本化综合性语文实践学习的场所,在这里我们分专题让学生模拟生活情境开展班级小法庭、设计广告语、触摸民族风情、探究气象物候……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原生态的语言文化、语文魅力。两个学科功能室的设计为了学生,同时也依靠学生社团的活动不断完善资源,从而发挥着教学的教育功能、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
“三平台”即教学资源平台(数字化校园专题网站、临泽初中生态式教学校园网)、检测反馈平台(校园网师生互动专栏、校园读书节、极域电子教室)、素养提升平台(包含写字、阅读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等模块)。为保障三个平台的资源不断丰富和完善,学校成立各学科研发中心;定期开展各学科社团和俱乐部活动;利用极域电子教室、师生互动专栏等定期对学生进行检测反馈。
三、主张施行的效果
经过近三年的实践,“打造生态教学模式,成就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在我校已深入人心。
1.学科研发中心初步强化,优秀教师团体显著升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及团队能力的提高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打造生态式教学模式”过程中,我们采取着力强化“学科研发中心”的建设,以校本化的“三引三学自主合作”教学模式为抓手,以培训、实践为手段,积极引导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促使教师主动参与、锐意创新,不断提高自身学科素养和专业水平,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在帮扶学校的名师、“请进来”的专家的引领下,全体专任教师正不断朝着专业化方向迈进,促进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我们惊喜地看到,我校的省生态语文基地建设在省专家验收组的严格验收中,荣获了扬州市唯一的优秀,并且对兄弟学校已经产生了辐射效果。可以说“生态式教学模式”已成了我校优秀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2.优化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促使学生提升了综合素养。通过量身定制的校本生态选修课程、完善的多功能教学设施和开放多元的跨学科学习方式、学习情境和学习平台,同时,借助优化的社团、俱乐部活动开展,将学生从教室引向生活,引向社会;从接受学习引向探究学习,促进了学生学习热情的提升,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3.积极推行项目管理,建成多元评价机制。以项目管理的方式推进生态式校园教学环境的建设,积极探究学生社团活动评价和课堂教学评价机制。社团活动评价,重学生参与社团、俱乐部活动的态度和表现的过程性评价,每学期一次,实行星级评价制;课堂教学评价,以校本化的“三引三学 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为底本,重过程,兼顾学生所取得的成绩来进行评价。近两年,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在迅速攀升。
4.加强社会沟通,赢得了广泛支持。教育是由家庭、学校、社会三部分构成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而,强有力的各界支持,是“打造生态式教学模式”能够成功的又一因素。学生家长、帮扶学校等各种资源的介入,以及地方政府的支持,有力推动了我校的长足发展。
在教育薄弱地区,怎样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堂改革核心目标真正融入到学校的日常工作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始终是一个有待攻坚的问题。针对学生被动学、教师满堂灌、教学效率低等问题,课题组从中小学课堂教学变革的价值追求和操作性要素切入,不懈地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寻找可行的“实践操作点”,构建起了“234高效课堂模式”;将有机思维应用于问题的思考与解决,以整体效能论的视角审视课堂变革,构建起了支撑高效课堂模式的学校生态体系和全面的保障机制,将“课程文件”倡导的课堂教学变革逐步变为教育薄弱地区教师的操作指南和实际行动。
一、激活思维,理性思考
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减负的主渠道,课堂质量与学校发展、师生幸福息息相关,课堂变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基于农村教育薄弱地区师资素养和教学习惯的现实,课堂教学的时间安排和程序要素规定的“善意强迫”,不仅在引导教师教学方式改变上有积极意义,而且促进了学校课堂教学的“教师主导文化”向“师生互动文化”、“教案执行文化”向“动态生成文化”、“教材封闭文化”向“教学资源开放文化”的转型,优化了学校文化,成为从根本上培育和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课堂教学模式化在课堂教学单因素优化方面有积极效果,但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因素关联的复杂系统,课堂教学的深层次变革会受到区域教育行政价值取向、校长课程教学领导力、学校文化、课程教学资源、学生管理、评估方式与理念等因素的制约,从而出现捉襟见肘的窘境。
把课堂视为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有机体,则教育行政、校长、教师、学生、家长、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学生管理方式、教育教学资源以及教育思想等都是这个有机体内彼此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存在。整体效能论在重视各要素的基础上,强调各要素之间的合作,追求系统整体效能最大化,追求单要素没有而整体才有的整体涌现性。要让课堂教学变革可持续发展并大面积推广,我们就不能仅关注个别因素,如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优化,还要把校园文化、学校德育、学生管理、综合素质发展评价以及行政介入、社会舆情诸要素加以整合、系统优化,通过对课改中各要素的品质、位置、关系和运作机制的结构性调整与再造,优化课堂变革生态,改进农村学校的品性、功能与文化,创建新的农村教育文明。
二、顶层设计。分步推进
1.借鉴外地模式。复制杜郎口、昌乐二中课堂模式,尝试解决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问题,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单向传递为主的课堂教学单一模式被初步打破。
2.试行“2115”模式。为解决“水土不服”的问题,建构了“2115课堂模式”(即20分钟学、15分钟讲、10分钟练),是以时间分割为主的初期模式,纠正了死搬硬套外地模式的偏颇。
3.构建“234”模式。农村教师需要在教学程序和环节安排上有所规范,“主动、互动、活动”的课堂也要讲求教学效率和效益。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为课堂变革指明了方向,但要想具有操作性,就需要结合科学主义教学论关于课堂“教学任务分析”、“学习的起点技术”等理论来保证教学效率。课题组运用文献法建构实验的理论背景,针对传统课堂积弊太深而我县师生对新的教学方式经验又太少的现实,经过论证充实了课题实验方案,在操作上遴选出“预习、展示、点拨、测评”四个要素,以预习引导自主学习,以展示彰显集体思维,以点拨提升学习水平,以测评保障及时反馈。以“能力为重,三段学习”将课堂育人价值与教学效率的提升紧密结合起来,2115模式发展为“234高效课堂”育人模式。
4.完善“234”模式。在继续探索和实践中,学段、学科、学校、教师、学生、环境、文化的差异促进了参研者解放理性的张扬,“234高效课堂模式”内涵更加丰富:解放学生,顺应学生身心发展需求;解放教师,力求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过程活动化、教学关系民主化;解放学校,拓展学生认知、体验、感悟的方式和空间,形成涌动着生命活力的课堂。在此期间,课题组扩大视野,进一步从教育系统整体的角度考虑问题,用整体的方式方法处理问题,不仅重视学生、教师、课程、教法等教育要素的质量与品质提升,更重视彼此之间的连接,更重视推动整个区域课堂变革的运作机制构建和运作效能,着力构建了支撑课堂教学变革的学校文化生态系统,形成了推进234高效课堂的保障机制,
取得了区域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效果,推动了区域课改的发展。
三、勾勒蓝图,建构模式
1.“234”高效课堂育人模式。“2”指两个能力目标: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见图1)终生学习能力指向“成才”目标,其基础就是自主学习能力。自主管理指向“成人”目标,是立德树人的具体落实。学生能够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激励、自我教育。
“3”指模式的三个价值追求:解放学生、解放教师、解放学校。解放理性指向个性解放和权利赋予,核心是对课堂变革的主体赋权。让校长享有办学自,让教师享有合法参与权,让学生享有个性发展权,支持学校、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通过可靠的、批判性的洞察采取自主的行动。
“3”还指学生学习的完整三段,即课前自学、课中合作、课后拓展。课前自学实现课堂教学从集体思维到个体认知的重心转移,教师们从关注显性学力到关注隐性学力的重心转移。课中合作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落实“交流、探究、质疑”要求。课后拓展是课堂的后延,是知识面的扩展与探究深化。
“4”指课内学习要体现的“预习、展示、点拨、测评”四个核心要素,这是考核评估课堂变革的重要标准。“预习”是课前自学的延续和检测,是教师调查学情、课堂决策的契机。展示是运用“学习金字塔理论”实施合作学习的最好形式,通过展示,亮出集体思维,呈现学习探究成果。“点拨”是教师适时巧妙而灵活地启发诱导学生的教学活动,指向于集体学习水平的提升,是对课堂“有向开放”的把握,是师生间的交互反馈,是课堂灵动的集聚生成。“测评”是对学习目标达成的测试与评价,是课堂高效的试金石。“测”是对“双基”与能力的强化、巩固与反馈,要求形式多样;“评”是对学习价值的肯定与矫正,关涉个人与小组,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研究证明,在教育领域,环境的差异或独特性总是一个关键因素。学校、教师、学生、学科、教学内容等因素的多样性,决定了没有普遍适用的课堂教学统一模式,在一种情况下可行的做法在另一种环境中则可能失败。在各学段、学科具体教学中,教师遵循课堂四个核心要素即可,至于具体的步骤和时间分配,给予学校和教师充分的自。
2.“234”高效课堂模式的学校生态体系。这个体系包括四个部分(见图2):
第一,“以学为本”的学习生态。载体抓手为“学案导学”,即以导学案为载体,开展独学、对学、群学,达成学习目标。组织抓手为“小组合作学习”,在组长带领下合作探究学习。流程抓手为“234课堂模式”,灵动呈现课堂四大要素。
第二,“以生为本”的管理生态。成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发展学生潜能,放手让学生按契约规则更多地参与班级和学校事务管理。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与原有的少先队、团支部学生会衔接重组。自管会主席、副主席,竞选产生,学校任命;主席组阁,聘任各部部长;负责拟定相应管理“法律”。形成学校、班级、小组、自我四级管理网络,促进管理生态优化。
第三,“以生为本”的文化生态。学校应该是一方充满文化气息的多功能生态文化场。让每一面墙壁能说话,让每一个角落有生机。小组、班级、学校关注和展示的都是学生自己鲜活、朴实、生动的生命状态,如班级有公约、激励评价栏、手抄报、图书角、生日历、师生自己的语录、才艺展示(书画、剪纸)等等。
第四,“以人为本”的评价生态。营造良好的课改评价生态,以评价引领课改前行。学生、小组、班级、教师、学校的多层次评价及评价主体和指标的多元,注重探索发展性评价和协商性评价,强调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提升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四、保障有力。区域推进
用“五主一引”的保障机制进行区域推进(见图3)。
1.行政主推。顶层设计,整钢锻造。体现政府的意志,将课改写入县政府工作报告。任务驱动,评估管理。制定课改目标任务标准,教师按要求完成相应的指标,教育局进行评价,将评估结果与评先选优、评职晋级挂钩,用评估促进教师内驱力的唤醒和专业发展。财力支持,强力助推。市县教育局将有限的财力和项目建设向课改基地校及示范校倾斜。舆论宣传,营造氛围。宣传课改理念,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专业引领。问题诊断,持续跟进。邀请全国课改专家到我县诊断课堂,指导课题的深化研究和成果的提炼与表达;县教研员每周三天深入基地校,调研指导“雷打不动”。名师标兵,辐射带动。组建名师课改宣讲团不定期到基地校诊断课堂。课题研究,提升品质。本课题包括子课题11项,选题涵盖了高效课堂建设的各个方面,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经验梳理,定期总结。县教研室组织编写了《高效课堂探索》和《高效课堂手册》,编印《蓬安教研》高效课堂专刊。
3.校长主管。点燃激情,转变观念。通过校本培训,激发教师敢于担当的责任心。问计师生,双轮驱动。采用“学研培教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改革技术路线,不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倾听师生的心声,消解他们的困惑,吸纳合理的建议。家校一体,密切联系。凝聚强大育人合力,为孩子成长创设良好生态。
4.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角色转换,凸显双主。激发教师专业热忱,使之努力由知识的化身、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一个学习发动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努力由被动盛装知识的容器,变为课堂的主动求知人。
5.特色主线。一校一品,特色鲜明。倡导创建“1+X”式的课改特色学校。“1”指高效课堂建设,“X”指特色项目,如大课间活动、剪纸艺术教育、海量阅读、传统礼仪教育等。
五、凤凰涅,浴火重生
1.学生乐学,健康成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在课堂学会、会学、乐学;养成了独立思考习惯,激活了质疑批判思维,增强了实践创新能力;自主管理培养了学生的“契约”意识,让学生学会做生活的主人。如河舒初中2013届3班,数学教师兼班主任彭永忠外出学习3天,自管会组织同学按进度学习数学,管理班务,秩序井然。这些参与实验的学生升人高一级学校后,显得更加阳光自信,组织管理班级的能力也更强了。学生远离“题海”,学业负担得以减轻;课外时间发展兴趣爱好,综合素质得以提升。近两年,学生参加省市演讲比赛、辩论赛、才艺大赛等,先后有283人次获奖。
2.教师幸福,实现提升。教师观念转变,科学育人成为自觉。课堂变得鲜活、开放、民主;课堂效益提高,中考、高考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成人、成才,教师有成就感;课堂高效,学生自主能力提升,教师有闲暇享受生活;家长满意、社会认可,教师实现了人生价值。教师专业发展见效,全县有8位教师参加全国课堂博览会,获得课改专家好评。61位教师应邀到外县市讲学,作课改报告。有28位课改标兵及教学能手走上学校管理岗位。
3.学校解放,发展提速。学校有了更大更多办学自,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和课堂指导力不断提升,学校成为“兼容并包,和谐共生”的一方池塘。教育生态环境日趋向好,领导心系发展,教师求实进取,学生勤奋探索,书香氛围浓郁,特色建设鲜明。我县课堂变革先行者河舒初中成为陕西师大的教育硕士创新培养基地及西华师大的实习基地。地处偏远农村的王云小学依托课改,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较快,而今可以与城区小学并驾齐驱。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与自然界的矛盾日益加剧,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在发展的基础上保护生态的重要性,生态学和生态哲学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也为人们思考问题提出了新的视角。生态学的观点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也为研究课堂教学提供了基础。本文将从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出发,运用生态学的思想和方法来研究高中英语生态课堂。
一、重塑英语教师形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生态课堂的构建首先应当从教师形象的重塑开始。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中教师在课堂所处的绝对主导角色,而将学生视为教学主体,只有以这样的理念为指引才能够推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才能够让生态课堂得到充分体现。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与决策者,教师应当善于做课堂中的连接者与协调者,要让学生们更踊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大家都能够在课堂中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师生间的关系更为平等和谐。在这样的氛围中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也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语法是英语教学中毫无疑问的重点,高中阶段的许多语法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要让语法教学更为高效,教师应当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师本位。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学生很可能会存在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不够透彻,同时也会带给学生压迫感,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吸收,也违背了课堂教育的生态规律。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和学生间拉近距离,就具体问题和学生展开探讨:
1.I went out with the window open.(形容词作宾补)
2.He was working there with only a shirt on.(副词作宾补)
3.She said good-bye with tears in her eyes.(介词短语作宾补)
4.With nothing to do, I went out for a walk.(不定式作宾补)
宾语补足语在英语语法中非常常见,宾补的形式也十分多样,这些不同的表达也是学生极易弄混淆的地方。我会列举一些有代表性的例证,就像上文呈现的一样,将各种用法列举相关实例,然后和学生展开交流分析。我会鼓励学生表达他们的不同见解,尤其是他们内心存疑的地方。这些地方通常都是学生知识层面的薄弱点,也是他们语法体系中可能会存在的误区。我会有针对性地纠正学生的不正确理解,让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夯实。在这种交互式的轻松平等的课堂氛围下,构建出一种共同探讨、和谐相处的师生关系,让生态课堂的价值得以体现。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生态课堂的另一个重要要义在于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能够尽可能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升。传统的教学理念下学生在课堂中都显得十分被动,不仅对于课堂的参与程度低,学生的思维也不够活跃。这不仅会制约学生对于教学要点的吸收,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也很难让生态课堂的理念得以显现。教师应当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思维并且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能够高效学习,在课堂上有更多收获。
在课堂中我经常会设置一些有意思的小练习,会设置一些开放性的试题让学生来完成,过程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还能够让英语课堂教学更为高效。以下述习题为例:
1.Tom works hard.
2.He is on time for work.
3.He is late.
4.He is early for work.
5.He makes mistakes when he writes the file.
6.He answers the phone politely.
我列举了上面的几个句子,描述了Tom这个人的一些基本性格特征。我让学生选取至少两条特征来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例如,Tom always works hard.He is always on time for work.等等。学生们对于这种类型的小练习通常都很感兴趣,积极参与。这样的开放性的习题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也能够让生态课堂得到良好构建。
一、新兴实践型本科院校高效英语课堂构建中的生态优化原则
在生态视角下,新兴实践型本科院校需要对英语课堂教学做出生态优化。在此过程中,新兴实践型本科院校有必要在英语课堂教学的构建中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一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教师能够将英语教学当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并将推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作为重要目标。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教师不仅要重视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同时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二是生态系统整体性原则。自然生态中存在的各种因素具有共生、竞争的关系,这样,自然系统才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具体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构建中,教师应当将学生英语知识的发展以及情感的发展当做一个整体,在英语教学中尊重学生所具有的特点以及身心发展规律。同时,教师需要将自身和学生看做一个整体,认识到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态度与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成效以及情绪变化之间的关联,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生态型的师生关系以实现师生共生。另外,教师要将英语教学中的各类要素看做一个整体,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强调课内教学与学习的关系、课堂中教学空间环境与文化环境以及教学氛围的关系等,并通过正确处理这些关系来发挥出高效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各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从而推动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新兴实践型本科院校英语课堂构建中的生态优化策略
(一)树立学生为本的英语教学观念
生态视角下的新兴实践型本科院校在英语课堂构建过程中要强调推动学生的发展并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英语教育服务。本科院校英语教学活动本身就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结合的特点,在英语课堂构建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本对于实现学生英语素质及其他综合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兴实践型本科院校高效英语课堂构建过程中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首先要将学生当做英语教学系统和教学结构中的主题,明确学生在英语课堂各个要素中所具有的中心地位。其中英语课堂构建目标与英语教学要求的制定需要以学生需求和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的体系,同时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需要随着学生需求的变化以及学生发展阶段的不同来做出相应调整。实践型本科院校强调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新兴实践型本科院校应当重视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协调发展,通过组织学生以英语为载体开展组织交际来推动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提升。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参与性的调动,通过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帮助学生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学生应当作为英语课堂中的评价主体。英语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改进,而评价指标不仅应当包括学生掌握了多少英语语法与英语词汇,并且应当包括学生学习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在此过程中,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优势在于学生对自身的学习状态具有更加全面且深刻的了解,并且这一过程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反思能力,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
生态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活动需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学生作为英语课堂中的生态主体,其本身是否获得了良性发展是生态外语教学观所关注与强调的内容。不同的学生由于认知能力、发展水平、态度情感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生态位。生态视角下的新兴实践型本科院校在英语课堂的构建中应当关注与尊重学生的生态位,并采用个性化的英语教学策略因材施教,从而使学生的生态位能够得到有针对性的优化。另外,教师需要认识到环境的变化会引起学生生态位的变化,生态位的不同也会导致学生学习需求的不同。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生态位的转变,并根据高斯法则来对学生种群中的内部关系进行处理,采取有效措施来推动学生生态位的分化与重叠。如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使用合作学习方法来开展英语学习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享有共同的资料,通过小组对学习内容的共同开发与探索,学生不仅能够解决学习问题,同时能够学习其他同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与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在生态位的分化方面,教师需要重视引导学生展现自我、发挥自身长处,体现出与他人不同的个性与竞争力。
三、总结
结合新兴实践型本科高校的具体实际,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其生态位动态变化和可持续发展践行策略纳入到整个生态教育体系的构建之中。以人性化、科学化和系统化眼光定位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开放式、分层次教学,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是尊重人性和教育规律的体现。在此基础之上,有条不紊地进行大学英语高效课堂构建研究,对于更好地推动新兴本科院校的英语实践教学改革,无疑将起到一定的助力作用。
作者:陈亚非 蔡秀国 单位:青岛黄海学院
1.低效的“授受式”课堂。对于部分教师来说,新课程改革仅仅是换了教材,改了高考题型。“填鸭式”地完成了既定教学任务后,针对高考题型的题海战术依然是提高应试成绩的主要策略。这种低效的“授受式”课堂教学模式全然不顾教学投入与产出的生态比例,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严重影响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
2.无效的“迷茫式”课堂。部分教师对于新课改的认识只停留在概念上,思想上要践行新课程的理念,行动上却无法采取合适的措施,导致了课堂教学模式的随意性和自由化。这种无效的“迷茫式”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习行为变得杂乱无序,根本无法开展自主学习和过程反思。
3.负效的“花样式”课堂。这部分教师通常是掌握了新课程改革的皮毛,把新课改单纯理解为“折腾”或“翻新”,不顾及学生实际,盲目追求课堂上的“新花样”。结果,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累,却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从教学生态的角度来讲,这种“花样式”课堂是负效的。
二、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必要元素
高效课堂模式下,教师依据客观规律,在规定的课堂内容和授课时间内,尽可能投入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对于高中英语教学而言,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课程的合理性设置和评价的多元化模式是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必要元素。
1.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在知识爆炸的当今社会,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学科知识提升、教育理念更新、对新课程改革精髓的精准把握直接影响了教师的课堂实践。因此,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基本元素。
2.课程的合理性设置。新课改背景下,合理的高中英语课程不仅包括课程(选修课程)开设的逻辑顺序,还包括教材内容之间的有序衔接,也包含学习训练的科学呈现。此外,立足学生认知特点,贴近现实生活原型,利于多元能力培养的合理课程是构建高效课堂的直接要求。
3.评价的多元化模式。多元化的课堂评价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特征。相对于以知识累积为唯一标准的课堂评价而言,高效课堂的多元评价更讲究学生在课堂实践中的角色扮演,更关注学生潜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更重视评价时间和方式的合理选择。多元化评价模式是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关键元素。
三、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实践策略
在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中,高中英语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高效化运作策略,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课堂导入的多样化、内容处理的系统化、课堂互动的全员化和课堂评价的人本化。
1.课堂导入的多样化。课堂导入的多样化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结合当前高中教材常见的人际交往、网络应用、文化比较、心理分析等话题,英语教师可以选择新闻连线、歌曲欣赏、影视片段、图片展示等形式导入相应的话题,可以将学习任务设置与课堂导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求知欲,达到高效的开端效果。
2.内容处理的系统化。对学习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和实用性的删减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举措。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结合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找出不同版块、单元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整合,选取系统化的阅读补充材料、任务型阅读训练材料、合作学习话题材料,开展高效的“听、说、读、写”活动。
3.课堂互动的全员化。全员参与课堂互动是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显著表现。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设计相关的合作学习环节,安排必要的交流体验流程,开展即兴的问答探讨活动,并提供话题的关键词、任务的逻辑框架、交流的参考案例等素材,帮助学生尽快参与互动,减少互动环节的衔接困难,让学生在互动中学英语、用英语,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效;课堂;容量
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一种理想的追求,是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 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少的高效课堂里,课改研究和实践者在努力追求“思路学生想,问题学生提,规律学生找,结论学生讲”的“本真、自然、和谐”的课堂特色的同时,在课堂活动中也出现了学生纠缠于某个问题而不能自拔的现象;或者为了强化某个知识点,巩固薄弱点,课堂陷于争论、陶醉于变式等看似生态实为低效、耗时的教学活动中;或者学生展示讲评抓不住重点,对过程平铺直叙,讲完之后会的还是会,不会的还是不会,变成无效的劳动等等,严重制约了课堂容量. 对此,部分教师甚至对高效生态课堂失去信心,怀疑高效生态课堂的思维量和信息量能否两者兼得. 难道高效课堂就不讲课堂容量?难道高效课堂中的“课堂容量”就只能是学生的“思维容量”,而不讲“信息量”?怎样才能让高效生态课堂展示既精彩有序,求真务实,又能兼顾课堂容量,让课堂教学提速增效呢?有,这就是有效追问.
[?] 何为“追问”
1. “追问”的含义
南朝・陈・周弘正的《和庾肩吾入道馆》:“逆愁归旧里,追问斧柯年.”“追问”字典的解释是:追根究底地查问,多次提问甚至请教. “追问”就是展示学生基本回答了教师提问之后,也可以是基本上完成解题展示之后,也可以是在学生评讲完某个关键步骤之后,教师富于启发性、有针对性地“提问”. 笔者认为,在高效生态课堂中的“追问”就是对某一问题,教师为了强调某个关键点,让学生抓住重点,搞清楚问题的本质,或者是教师换位思考,虚心求教评讲展示的学生,于是在学生成功求解完成、评讲过程中、回答一个问题之后,不断地提问与请教,追根究底,穷追不舍,激活思维,引发思考的有效提问.
2. “追问”的目的
“追问”本身不是目的,只是引导学生更为深入理解需要强调的关键问题,并努力地想把问题彻底弄清楚、弄明白的手段之一. 学生对一种方法不可能一下就能真正地领悟,对一个问题的看法不能够一下子就全面认识,都是要经历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需要螺旋式地上升的,教师应现场编制问题,引发学生们的再思考,重新再进行更深一步的思考,从而达到“由不理想到理想,由不到位到到位”的目的. 可见,“追问”可以指引学生走向正确的思维,压缩无效的思维空间,减少弯路,节省更多的课堂时间. 所以,“追问”是高效课堂中提高课堂容量的有力手段.
“追问”,更容易唤起师生情感交流、思维碰撞,教师也能第一时间了解学情并及时反馈,让学生感受到对话的平等,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探究的欲望,从一步步的成功中体会学习的快乐,使课堂教学针对性更强,教学活动更加精彩、高效,获得更高的教学效益. 可以说,“追问”是高效课堂中展示教师基本功和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的有力武器,是实现学生自主发展、关注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其学习过程转变,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的主要途径.
[?] 高效课堂应该怎样进行“追问”
1. 在出现科学性错误处“追问”,充分利用错误资源
下面是一道让学生纠结的题目:
案例 “x-a>0”是“x≥a”成立的________条件.
对充分条件的理解,大家往往都会从演义定义去理解,特别是对于“推出”、“p?q”的理解. 很多时候,学生遇到“推出”就会把它理解为同解不等式、解方程一样,即把条件理解为解不等式、解方程,把结论理解为它们的解.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有部分学生认为“x-a>0”是“x≥a”成立的必要非充分条件,这个问题涉及“推出”的理解,实质上也就是对于“p?q”的含义的理解,直接讲解出力不讨好,越讲越拗口.
教师:本题大家为什么会认为是必要非充分条件?
学生:因为 “x-a>0”推不出“x≥a”.
教师:“推出”是什么意思?谁能解释“p?q”的含义?
学生:说不清.
教师:当我们遇到一个概念搞不懂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学生:问老师,问同学,查资料.
教师:对,但最应该做的方法你没有说,应该请教教材,教材是最好的老师,是最权威的.
学生:(学生才想起来查教材)若p为真,则q为真,记为“p?q”,这就是“推出”的最初意思.
教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得更通俗易懂吗?
学生:若满足条件p,则也满足q.
教师:你能用“推出”的本意来解析题目的意思吗?
学生:如果x∈(a,+∞),那么x∈[a,+∞),所以是充分条件;但是当x=a时,a?(a,+∞),即x≥a不成立,所以是不必要条件.
追问,作为一种提问技巧,在数学课堂上经常为教师所运用,最常见的是在学生回答出现错误时进行的穷追不舍的提问,“穷追”为的是让学生自我认识错误的根源,学到析错的方法,可以说错误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充分地利用好,可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在表述没有条理处“追问”,让表达简单明了
高效课堂中不少问题需要学生思考,学生展示评讲,但经常遇到学生自己也没有真正地弄懂,一知半解的情况;或者自己懂了,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者回答正确却不充分. 这时需要教师巧妙地追问,比如教师可以问:“这个问题你为什么这样想?”“你是看到哪些条件才这么想的?”“这些步骤是要说明什么的?”“你用了什么方法或者数学思想呀?”等等,言简意赅,简单明了.“追问”,很好地调控了课堂教学的节奏,增大了课堂容量.
3. 在分析总结深度不够处“追问”,让问题研究得到延伸和拓展
“追问”,一般是在前次提问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是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某一问题,在一问之后又再次补充和深化,使得重要的问题、关键的步骤得到深入理解和探究. 比如前面的片段一遇到的问题本来算是中等难度,学生本来是能够做出来的,而且方法很多. 但是因为课堂时间和黑板板面有限,不可能把这些方法一一展现出来,但是由于一类题目以不同的角色背景出现,其表述的严密性要求有所不同,比如这里作为填空题求字母的值,利用了等差数列为一次函数的性质,不必证明这一性质就可以直接使用,所以过程显得很简洁,但是改为解答题,尤其是证明题,则不能回避这个问题,而且是必不可少的. 在学生给出第一种解法之后,发现了这个不足,教师应该及时引导学生深层次地思考,包括多种方法的探究引申,也包括对问题表述的完善. 学生的自觉体验和主动思考难免有肤浅疏漏和考虑不周的地方,这就需要教师的控制和引导,而“追问”正是不可或缺的调控手段.
4. 在思维受阻处“追问”,让停滞的思维启动起来
关键词: 思想政治公开课 低碳课堂 简约高效
低碳生活是人类回归自然、修复生态平衡的唯一出路。纵观时下一些思想政治公开课,自然有着“低碳”的必然要求。所谓“低碳课堂”就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愉悦地学习,用较少的时间、较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也就是说,课堂必须以生为本,以最优的效率和效益促进学生在三维目标上获得可持续的进步与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到位,以及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课堂教学中耗时多、形式化、低效化的尴尬现象依旧存在。我们有必要对这些教学现象进行探析,让思想政治课堂洗尽铅华,返璞归真,扎扎实实,还学于生,让简约高效落到实处。
一、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
思想政治公开课教学应该是平时课堂教学的集中显示,也是课堂教学的真实原貌,不是教师的作秀,也不是学生的走场,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过程的本真展示。政治公开课教学虽有教师的教育智慧显示,但绝不是为了显现教师的个人才干,而是突出导“学”的过程。我们用不着藏“丑”,也用不着刻意扬“美”,只需让教学的动态生成过程真实地、自然地、和谐地展现即可。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有些老师为了上好公开课,完成教学任务,事前反复“磨课”(即将一课反复地在同一年级不同班或一个班反复上),甚至在课堂教学中“找托”(预先安排好表达能力强、思维活跃学生完成教学任务),这两种做法,其实都与政治教学的原生态相悖。公开课教学的意义更多地在于“研究”,教师的“教”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一方面便是学生的“学”。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就要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因时、因地、因人作出回应,及时抓住学生的思维火花,在彼此的推动下,使课堂向深层生成。把课堂还给学生,给他们时间思考,给他们时间争论,给他们时间参与评价,而不是在反复“磨课”和“找托”中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既浪费了师生们的时间和情感,又严重影响了学生知识能力、思想智慧、思维素质的提升。陈旧、落后教学观念支配下的教学课堂就是一场教师自导自演的“秀”,高耗低效的教学给政治课的自然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
二、流于形式的教学活动
《政治课程标准》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政治课程”这一理念,课堂上老师们为了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师生互动,努力营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政治课堂,经常出现一些过多过滥的教学活动。纵观时下一些政治公开课,有的教师为了博得评委的青睐,赢得同行的好评,往往在形式上大做文章,课堂上学生或唱或跳,或说或笑,五花八门,这使政治教学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但由于很多活动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加之耗时太多,从而使课堂教学陷入了一种新的高耗低效的境地。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学习中的发现、掌握和领会的感觉,主要来自学习者内部,别人(包括教师)都无法代替。课堂上为解决问题而设计的一些师生活动,往往被有些教师以问代讲,用形式上的“师生互动”来行“教师问,学生答”之实,这样的问题不是从学生学习中产生,学生充其量是在教师带领下走出“迷宫”,收获甚微。还有的教师总是拿一些思维含量低的问题发问,让学生通过翻阅教材内容作出响亮回答代替自己的讲授,看似师生活动频繁,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提升。真正的讨论应该是源于学生对问题的自然“生疑”,这些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时的障碍,课堂教学应该围绕这些问题的解决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师生的相互探讨,领悟能力强的同学交流解答,“探疑”的过程才会显得具体而实在,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真正体现,“释疑”才会水到渠成。
三、华而不实的教学设计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一堂简约而高效的思想政治课,应从教学设计入手。为了能使教学设计出彩,很多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谓费尽心思,常常为了创设吸引眼球的教学情境而苦思冥想,为进行花里胡哨的教学设计煞费苦心。例如制作五颜六色的课件,精心排练小品,等等。不可否认将学生喜闻乐见的作品或是社会生活热点作为教学素材引入课堂,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大有好处的。但倘若如此大费周章背后只是纯粹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那就不值得提倡了。教学必须追求有效,而有效教学必然要关注“投入与产出”,高成本的“富态”教学设计完全是一种高耗低效行为。教学设计是以教学目标的达到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进行具体简约且操作性强的教学设计,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从简单务实的角度来说,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目标的突破上,去掉教学设计中的表演成分,重视课的实质,一切教学辅助材料包括课件、教具、学具等,应为教学起“烘托”、“渲染”作用,该省的要省,能简化的要简化。我们不必追求那些“华而不实”的教学设计,重要的是通过低耗高效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提升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课堂教学的原生态,绝不是教学观念保守,教学活动形式化,教学设计花哨,而是教学理念更深刻,教学内容更贴切,教学效果更突出。它是以生为本的真实、自然课堂,它追求的是朴素、简洁与和谐,“低碳课堂”是我们对简约高效课堂的实实在在的追求。“低碳”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低碳课堂”让我们的教学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陈丙高.高效课堂之有效教学策略谈.科学教育前沿,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