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月光曲作文

月光曲作文

时间:2023-05-30 08:54: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月光曲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月光曲作文

第1篇

让冰冷的月光,

缓缓地

流入心房。

那淡淡的月光,

透出一丝凄凉,

是月桂上的微霜,

还是广寒宫中的微凉。

那是

雨一样的迷茫,

雨一样的哀伤,

雨一样的惆怅。

关上窗,

却依然想念

那温暖的灯光,

第2篇

——苏格拉

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

——焚火地域

被火烧般的疼痛遍布全身。风从背面吹过我的背脊,穿过我的长发,轻轻打在了我的脸颊。拂过苏格拉的唇边。

我的头发…

由黑色逐渐蜕变为银色,夺目的闪耀着。

肌肤腿去了微黑的颜色,取而代之的是一层光泽而白晰的肤色。

白的若雪。

一股奇怪的力量透过我的血管,蔓延到全身。

这是什么感觉?

清香的气味扑面迎来,笼罩,包围了我的身体。

眼皮沉重的往下垂,浑身没有了力气,我脑海中显现出在古墓的那一幕,是这个感觉,是这个感觉……

为什么?我想睡?仿若一千年前就该睡了……

这是,曼珠沙华的味道。苏格拉念叨。

我无力的问道,什么曼珠沙华?

曼珠沙华,又名彼岸花.意为死亡之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那是……他沉默了几秒,接着说,银殿最爱的花。

是吗?我轻声说,倒进了他的怀里。

我又听见了那首熟悉的月光曲,伴随着轻柔的声音,我恍惚中听到,那个声音在念: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

莫名的熟悉感。

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

是谁,在对我说话?是谁?

此云到彼岸

解义离生灭

著境生灭起

如水有波浪

即名为此岸

离境无生灭

如水常流通

即名为彼岸

有生有死的境界

谓之此岸

超脱生死的境界

谓之彼岸

是涅磐的彼岸

佛说彼岸

无生无死

无苦无悲

无欲无求

是个忘记一切悲苦的极乐世界

而有种花

超出三界之外

不在五行之中

生于弱水彼岸

无茎无叶

绚灿绯红

佛说那是彼岸花

彼岸花开

花开彼岸时,

只一团火红;

花开无叶,

叶生无花;

第3篇

——苏格拉

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

——焚火地域

被火烧般的疼痛遍布全身。风从背面吹过我的背脊,穿过我的长发,轻轻打在了我的脸颊。拂过苏格拉的唇边。

我的头发…

由黑色逐渐蜕变为银色,夺目的闪耀着。

肌肤腿去了微黑的颜色,取而代之的是一层光泽而白晰的肤色。

白的若雪。

一股奇怪的力量透过我的血管,蔓延到全身。

这是什么感觉?

清香的气味扑面迎来,笼罩,包围了我的身体。

眼皮沉重的往下垂,浑身没有了力气,我脑海中显现出在古墓的那一幕,是这个感觉,是这个感觉……

为什么?我想睡?仿若一千年前就该睡了……

这是,曼珠沙华的味道。苏格拉念叨。

我无力的问道,什么曼珠沙华?

曼珠沙华,又名彼岸花.意为死亡之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那是……他沉默了几秒,接着说,银殿最爱的花。

是吗?我轻声说,倒进了他的怀里。

我又听见了那首熟悉的月光曲,伴随着轻柔的声音,我恍惚中听到,那个声音在念: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

莫名的熟悉感。

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

是谁,在对我说话?是谁?

此云到彼岸

解义离生灭

著境生灭起

如水有波浪

即名为此岸

离境无生灭

如水常流通

即名为彼岸

有生有死的境界

谓之此岸

超脱生死的境界

谓之彼岸

是涅磐的彼岸

佛说彼岸

无生无死

无苦无悲

无欲无求

是个忘记一切悲苦的极乐世界

而有种花

超出三界之外

不在五行之中

生于弱水彼岸

无茎无叶

绚灿绯红

佛说那是彼岸花

彼岸花开

花开彼岸时,

只一团火红;

花开无叶,

叶生无花;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多媒体 整合

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手段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不仅能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学生对学习时空的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内化学生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画龙点睛突破难点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语言、文字、声音、图象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化枯燥为生动,化静为动。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绕,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品词析句体味语言美。

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古诗教学采取的大都是“串讲法”。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学习成为负担。而电教媒体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 “诗眼”,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电教媒体传递、变动、再现的作用,从而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体味诗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将学生带入诗所描绘的境界中,因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自悟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感悟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中介,是衡量学生是否读懂课文的重要标准。如果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仅仅停留在层面上,那么这种感悟是浅层次的,不完整的。网络的交互性使学习者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发送者,为学生的自悟提供了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提炼出重点问题研读,而后进行网上交流。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来安排学习方式和内容,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唤起情感体验

马克思说过:“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要想使学生得到更多的艺术享受,教师必须对作品进行鉴赏,深入文章挖掘情感因素的基础上,抓住语言训练重点设计教学,以有效的引导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情境之中,感受语言文字所提供的情感信息。如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我用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让学生在《月光曲》的情境中,欣赏、品味,激发学习的欲望。课文重点段内容含蓄,我用精心制作的软件,把宁静的大海,皓洁的月光、轻纱似的微云,狂风巨浪,雪亮的浪花展现在学生面前。随即播放贝多芬的钢琴曲《月光曲》。这时,优美的曲调、清新的旋律立刻吸引了学生。随着逐步展示的直观画面和高昂激越的乐曲节奏变化,学生眼前出现了一望无际的大海。教师伴随乐曲的进行,运用富有感染的语言讲道:现在我们所听到的是钢琴曲――《月光曲》他的曲作者是被人们称为”音乐巨人“的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他的父亲是一位宫廷歌手,自幼就受到音乐的熏陶,对音乐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由于家境贫寒,贝多芬11岁就被送到一座剧院的乐队当演奏员,22岁时他来到了音乐之乡的维也纳,从事教学和创作活动。他的音乐作品反映了资产阶极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表现了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随着教师的讲解,学生领悟到了贝多芬遇知音时的激动和对盲姑娘兄妹俩同情,以及对不平等的社会制度的的愤恨。

五、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写作的乐趣

第5篇

一、声画并茂,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生动可感的电教媒体具有展示直观形象的立体画面的优势,它能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

如教学《闹花灯》时,我首先展现元宵节花灯的热闹场景:龙灯翻飞,莲花灯迎风展开,火箭灯空中飞旋,鸽子灯似天上飞,鱼儿似水中游,人们观灯赏灯笑逐颜开。并配以鞭炮声、锣鼓声欢笑声及《正月里来闹元宵》的音乐。富有动感的画面,逼真的声响把学生一下子带入了热闹非凡的元宵夜街头。当教师提问:“元宵夜的街头怎样”时,学生兴趣盎然,争先恐后地回答:“元宵夜的街头真是热闹极了。”“元宵夜的街头是灯的海洋、人的海洋、欢乐的海洋……”声画并茂,视听并举的学习情境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同时唤起了有意注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

二、展示过程,活跃思维

语言文字训练的深层是思维训练,阅读教学中电教媒体的介入,跨越了时空距离,再现了教学内容的全貌,展示了教学过程,强化学生感知,促进学生记忆、思维、想象和联想,激活思维。在执教《冀中的地道战》时,我先让学生观看剪辑的录象——村庄下面的地道结构(形象思维),直观的空间形象为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提供了可靠的感性依托,再对照课文,边读边议,边想边画(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尔后投影于屏幕上,学生判断正误,教师随即点拨(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最后请学生指着屏幕说说冀中人民怎样利用地道打击敌人,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可见,借助媒体展示教学过程,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三、铺路搭桥,突破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的方法很多,我在实践中体会到巧妙运用电教媒体铺路搭桥,减缓学生攀缘思维高峰的坡度,是理解教材重点、难点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月光曲》一课,让学生理解贝多芬用乐曲表达他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是教学的重点。于是,在讲课中播放了钢琴曲《月光曲》片段,并配上多幅幻灯,显现了课文描述的内容。特别是讲解穷兄妹听《月光曲》一段时,利用声画同步刺激,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视听器官,使学生由对优美乐曲的无意注意转变到对画面上盲姑娘陶醉在乐曲中忘我神情的有意注意上来。这样营造了《月光曲》的特定意境,为学生体验语言信息所表达的情感内涵铺平了道路,消除了“时空距离”。

再如在教学《五彩池》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五彩池池水颜色成因这一难点,我在对折光镜稍作演示后,借助电脑展现阳光在池水中折射的动画(像中释义:丘陵、险峻、矗立、成簇),并配以悦耳动听的音乐,和谐可亲的解说,这样色光交融,视听结合,帮助学生在语言符号信息和图象信息之间搭建起相互转化的桥梁,使这一原本深奥的物理学中光的折射原理变得直观化、具体化、简单化,同时又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丽。

四、再现情境,培养语感

理解是朗读的基础,情感是朗读的关键。实践证明,巧用电教媒体再现情境,能丰富学生感知,缩短学生与课文之间的心理距离,切实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

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观看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实况录象,感人悲壮的历史场面,低沉、徐缓、真挚的配乐朗读,同时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听觉,总理那高大的形象,人民那不可抑制的悲痛强烈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此时学生的心态已进入角色,进入语言所描述的语言情感氛围中。再运用投影,将文中的关键词、句、段显示出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咀嚼,深入领会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此时学生入情入境,朗读情真意切,令听者动容。

五、重演实况,提高说写能力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学生;审美教育;创新

审美教育可以优化小学生的道德品质,调动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利于促进小学生智力的开发和深造。小学语文在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的课文不仅具有语言美,还具有意境美,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小学生的审美教育,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可持续发展。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下面主要从创设情境、锻炼想象、感受语言、实践活动四个方面阐述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有效策略,希望对语文教育有所帮助。

一、创设学习情境,阅读美文美句

小学语文教材是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材料,也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语文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合理开发和拓展,以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材的作用。在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创设语文学习的情境,在情境中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参与意识,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还要鼓励小学生积极阅读美文美句,积累语言素材,使小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比如,在讲小学语文《爬山虎的脚》时,我这样引入新课:“同学们,大家都知道葡萄是依附架子往高处爬的,那么不用架子就能往高处爬的植物是什么呢?请仔细思考。”当学生进行讨论的时候,我在大屏幕上展示爬山虎的图片,创设了身临其境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大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然后,我巧设疑问:“叶圣陶的笔下爬山虎的叶子是那么的美丽,那么哪位同学能把那种美读出来呢?”这时,学生都积极进行朗读,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最后,我要求学生仿照《爬山虎的脚》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二、锻炼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共鸣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充分锻炼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小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真正提高对语文的热爱。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音乐、微课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全方位体现语文教学中蕴含的能量。比如,在讲小学语文《景阳冈》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武松酒后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场景以及体会武松豪放勇猛的英雄性格,我在教学时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视频片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讲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接着讲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然后讲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最后讲武松一步步挨下冈来。在讲解课文时,我主要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着手,具体说明老虎“一扑、一掀、一剪”的凶猛和武松“一闪、一闪、一闪”的机敏,再从“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三、感受语言魅力,体会美的韵味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语言优美,值得深思,是小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的主要渠道,也是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点。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课文的重点词句,优化小学生的语感,启迪小学生的心灵,让小学生感到到语言的魅力,从而体会美的韵味,逐步养成良好的审美能力。比如,小学语文课文《月光曲》中有这样描写:“她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在引导小学生进行朗读时,我要求学生能够用心去读,读出曲子的变化,感悟月光曲的旋律。对于文章中皮鞋匠听《月光曲》时的教学,我首先打开多媒体设备,让学生闭眼欣赏《月光曲》中表现平静的大海的一段音乐,感受大海的平静和美丽。然后,我再让小学生闭眼欣赏《月光曲》中表现海面上波涛汹涌的一段音乐,让学生边听边想象大海波涛汹涌的情景。这样不仅培养了小学生的想象能力,还让小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课堂学习的乐趣。

四、开展实践活动,锻炼审美能力

语文实践活动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坚持以小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小学生的潜力,激励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我在日常语文教学中经常组织小学生进行课文剧的表演,一方面能够提高小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小学生体会到精神的享受和满足。比如在学习了小学语文《将相和》以后,学生都已经知道了文中的“将”指的是廉颇,“相”指的是蔺相如,课文一共讲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之后,我会提问小学生:“在学完这些故事以后有什么感受?”有的学生认为,要学习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有的学生认为,要学习廉颇知错能改的精神。还有的学生认为,在平常的班级活动中,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把班集体搞好。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其实并没有统一的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最后,我会选择有表演欲望的学生分别再现这三个故事情景,并能够在表演过程中感受人物背后蕴含的品质,懂得“和为贵”的道理。总而言之,小学语文审美教育任重而道远,语文教师必须要创新教学方式,树立公平公正的教学理念,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教学内容,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还要尊重小学生的意见,给小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避免限制学生的想象力,重视提高小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作者:王超 单位:河北省巨鹿县观寨校区

参考文献:

第7篇

中国的文学向来就和音乐融于体,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无不可作吟唱,因此在现今的语文教学中,渗透音乐,用音乐这门情感艺术,创设特定的情境和气氛,既能达到语文教学之目的,又能达到开发儿童智力、发展儿童的扩散性思维及提高儿童审判能力的目的。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沟通语文与音乐学科间的横向联系,不失为教材教学改革的一条新路子。

一、作文教学与音乐

小学生普遍反映作文难,这是因为缺少对生活和劳动的体验,缺少写作的素材和灵感。运用不同的音乐形象来启迪学生的思维,给学生的写作提供依靠点,写作就容易多了,例如,五年级听话说话课,听音乐说话写《小鸟捉虫》,导语可以这样设计:“小朋友,今天我们都表现了哪些情绪呢?请同学来听一听。”播放音乐《苗岭的早晨》,然后启发学生根据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乐等音乐表现手段,来辨别音乐的情绪,再来想象音乐表达的内容。为了便于学生听辨,可把乐曲分为三部分:a.春天的早晨,一群欢快的小鸟在树林里欢叫;b.发现虫群,鸟儿们齐心协力消灭害虫;c.鸟儿们高兴地向家中飞去。通过欣赏音乐,老师先指导学生进行口头作文,再让学生把口述的内容写下来。要求第一和第三部分略写,第二部分详细地写出小鸟捉害虫的过程,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写作文,让学生根据音乐、内容分组进行即兴表演,在即兴表演中修改成型后,老师进行点评,从而使音乐作文课成为一种智力活动、一种创造、一种艺术享受。

二、阅读与音乐

1.创设情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儿童过着幸福的生活,特别是本地区孩子,他们根本体会不到北方寒风刺骨的气候条件和终年冰雪封冻的地理环境,更体会不到当年二万五千里所经历的种种艰难险阻。在教学第五册15课“”时,为了创设翻越大雪山的途中遇到的恶劣气候和险峻的地理环境,可以播放组歌《》:“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用这首男声合唱曲,低沉浑厚的音乐,丰满和谐的声部,缓慢的速度衬托着坚定的情绪,容易将学生带进时困难重重的路途之中,既创设了特定的教学情境,又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好铺垫。

2.导入新课

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可用一首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歌曲导入新课,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形式,有趣的歌词还能激发学生好奇的心理。例如第三册14课“美丽的公鸡”,老师先让学生学唱一首儿歌《大公鸡》:“我是一只大公鸡,戴金冠,穿花衣裳,穿得多美丽。”“那么你认为这只公鸡美丽吗?今天要学的课文‘美丽的公鸡’中,老师会告诉你们,什么才是真正的美丽。”这样用音乐为引导,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有了兴趣,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3.配乐朗读

在语文教学中,配乐朗读是一种常用的手段。例如教学第十二册第5课“月光曲”,为了帮助学生学习理解,课文用插图来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人物的外表和性格特征。在朗读课文时,若能利用贝多芬的《月光曲》来配乐朗读,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对贝多芬这位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知道他的音乐作品,让后人百听不厌。在朗读中适时播放同课文内容有关联的曲子和音乐片段,进行配乐朗读,给语文教学带来许多方便和优势,是其他科学不可替代的。它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读得有声有色,而且情趣盎然。

可见语文和音乐教学是相互补充的。如果使用得当、得体,使语文和音乐教学相辅相成,既能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愉快的学习气氛,又能提高课堂效率,从中还能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提高审美能力,从而更有效地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第8篇

文质兼美的文章,本身具有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只要充分挖掘内容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发挥想象,建立起内心“影像”,就可把有限的文字信息引向驾驭于文字之上的语感层面,达到情来神会的状态。 

我们选取了《月光曲》《荷塘月色》《废墟的召唤》《过万重山漫想》等语义鲜明、富有特色的文章作为培养语感的突破口。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角色朗读是其中一个广受欢迎的方法,目的在于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充分感受阅读的乐趣。如把《月光曲》中的“皮鞋匠”换成“我”,“我静静地听着,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平线上升起来……我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洁净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人称的变化使学生化身角色感受情境,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没有费力去研究语言结构的规则,却在阅读行为中准确地使用。 

又如在朗读《荷塘月色》时,要求学生不仅读准字音,读出语气,关键在于建立内心“影像”,产生的内心“影像”缩小了时空的距离,让读者仿佛置身荷塘,看见荷花,嗅到荷香,听见歌声,把感受到、体味到的蕴涵,充盈在字里行间的丰富内容宣泄出来,形成虽不能言明,却可以理解和体验的语感,语感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学生边读边听,边读边学,边读边思,朗读水平和思维能力得到了科学而有效的训练。 

二、去芜存菁的语境净化 

粤方言区的学生,受当地方言和语法习惯的影响,常常在交流、表达和书写中出现一些不规范的词语或表述错误的语法现象,这直接影响了口语的表达和作文的写作。 

经典美文为我们提供了进行语言规范的素材及语言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境。我们选取了《卖白菜》《父亲的手提箱》《肖邦故园》《用铭记来忘却》等一些情感细腻、辞藻精美、故事性强的文章开展阅读分享活动。比如摘录重要或精彩的部分,简明扼要地概述内容或者开展读书交流会等。学生最感兴趣的是读书交流会,面对全班同学讲述自己阅读的故事,全班同学根据故事的内容、时间的控制、语音、语态等方面的表现为讲述者打分。学生为了合理有序、充分有力地表明自己的思想或情感,不断地学习运用新的词汇和句式,使组织语言和运用语法的能力有了深度和广度,口语表达和文字表述能力也得到提高。 

三、独具慧心的情感领悟 

学生因为各自的认识、经历、兴趣、性格的不同,对文本理解的角度也不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阅读过程也是个性思维的发展过程。《致橡树》《苦恼》《窦娥冤》《麦琪的礼物》等诗文是作者对社会生活独特感受的写照,我们请学生分角色表演文本内容,既能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经典的主体参与性,帮助学生积累文学知识,又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朗读和疏通文意两个环节上进一步研究文本,表情动作、人物对话皆是学问。学生被作品中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或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一个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创新再现。有的让人忍俊不禁,有的让人潸然泪下,有的让人恨其不争,有的让人哀其不幸,学生的表演绽放出点点智慧的火花。经典诗文材料的挖掘,让学生的感情活动逐渐变得富有个性化,富有时代感,富有责任心,能更合理、更科学、更积极地面对现实,形成良好的感情认知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四、含英咀华的美感延留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艺鉴赏犹如采矿,晶莹的宝石不但给你赏美的兴趣,并将扩大你的眼光,充实你的经验,使你的思想、情感、志趣向更深、更高的方向发展”。这种更深、更高的方向即美感的延留。设置情境是美感延留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媒介唤起读者心中的感受,调动以往的经验,重现某种场景或情感。 

第9篇

高一(10)班林彩虹

风儿拔动着心弦,奏出一首神奇的月光曲。

在那儿几乎干裂的琴管上,似乎昨天还是霜痕累累。

今日,阳光下的它,却愈发的精神抖擞。寻觅不到昨日的凄婉,也收敛了昔日的苍白。

原来,雪化了便是春!

在干瘪的大地上,突然蓬松地炸出了一丝绿。这淡淡的可爱的绿,在母亲苍黄的脸上划下了一个微微的笔。

在异地飘遥的人儿,跨过了万水千山,经历了艰难险阻,而今却又无端地被带到了这——他的故乡,一个魂牵梦绕的家园!是何种神奇的力量在束缚着他?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被故乡的情牵系着,对故乡的土依恋着!若重新获得了生命,他们又开始在生活的大舞台上一展歌喉。

冰封的寂寞,不能随心爱的浮萍飘游的无奈,终于打破了这死一般的无寥。在妍丽的阳光下,她们又开始了新的航程。涓涓细流,仿佛一条平铺大地的白绸带,又如一个洁白如瑕的少女。风掀动着她的衣裳,她只是婉尔一笑。

蓝天下的这片热土,似乎也为之动容!参天古树,也在疯狂地摇曳着枝杆。他们是在欢迎着姑娘带着嫁妆胜利到达。五彩的花儿——这群娇羞的红娘,却躲在了夜间暗暗示怀:鸟儿——这群成功的媒人,却整天都在歌唱着新生命,歌唱着未来。

这是一个万物涌动的季节,而她又岂只是一个简单的季节?

在这春天里,蠕动着青春的活力,隐埋着新生的气息。衣着彩装的学子,在这儿匍匐前进。迎着霞光灿烂的方向,他们在奋进着!

春天的风,编织着一个永远也写不完的绿色之梦,在梦里高飞,在风里放歌……

一切;原来是如此的美妙!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培养

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主建构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要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形成并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地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学生浮躁。因此,在教学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步一个台阶,不同学段提出不同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至理解全篇内容。

二、重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语文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说明了这个道理。此外,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无论哪种表达,都要求做到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连贯,句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清楚,等等。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文字印象深刻。另外,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把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从而促进说话、作文能力的提高。

在阅读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在讲授新课文前,要充分准备,创造特定的环境让学生反复读课文,从而悟出作者的情感,陶冶情操。

三、注重启发学生的阅读思维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煽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地思考,让他们带头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倍加珍视和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使其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小学生还处于儿童时期,其感情总是处于运动状态,他们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开始转向课文本身的语言。老师应从学生的面部表情、朗读的声调、发言的措辞,敏锐地觉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学生心头涌动。教师要适时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他们感受、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渐渐扩散。如教学《月光曲》中描写《月光曲》的内容时,通过图片、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月光曲》的意境,从而感悟、欣赏,再从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走进茅屋弹奏―即兴创作的情感变化中找出贝多芬创作的灵感和激情,激发学生的兴趣,拨动他们的心弦。

四、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

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心理品质和获得信息的多少取决于他们认识水平的深浅,决定了他们质疑问难的水平的高低。如果不加以引导,则学生的提问往往会停留在字词句段和文章的表面情节上,得不到深入,起不到加深理解、培养思维能力、扩大知识面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把问题问到“点子”上,这个“点子”就是课文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和语言文字的训练点等,同时要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和途径。一是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眼发问。如《草船借箭》可以抓住“借”字发问,为什么用“借”而不用“骗”。二是抓住矛盾,揭示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可抓住“焦急”和“耐心”提问,这两个词用在一起是不是矛盾的?为什么?三是比较优劣,对教材的重点字词或重点句,通过比较认识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为什么要用这个字词而不用那个字词。

五、自主阅读,放飞心灵

第11篇

自由想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A-

0047-01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是新课改的重要一环。由此,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内在的学习需求得到激发,知识、能力、价值观得到培养。要实现这一目标,课堂上教师就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解,或是整堂课以一连串细小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过度侧重知识的接受性、单一性、机械性,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自主探究语文的实践能力。教学中,教师必须留给学生足够自主探究的时间,大胆放手让学自读自悟。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月光曲》一课时,笔者并没有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步步引导学生分析课文,而是让学生先自读课文进行预习,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教师的预留问题。在小组学习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生字新词,解决笔者提出的预习题,而且还能提出“文中贝多芬为盲姑娘兄妹弹琴时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等新问题。进入课堂教学时,针对学生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笔者并没有直接把答案告诉他们,而是让他们先在小组中进行讨论,找出答案,笔者再做提示或矫正。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笔者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让学生闭目欣赏音乐,体验意境,通过角色变换把自己当成盲姑娘以及她的哥哥,通过直接与文本进行对话,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给学生大胆争辩的机会

马克思说过:“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学生自主探索问题时,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也就有不同的见解,或是对课文分段看法不一,或是对书本某一问题产生分歧。课堂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质疑、争辩,对问题提出异议。在辩论过程中,教师不能以“权威人物”身份下结论,而是珍视学生不同的思想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理由进行反驳,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比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找骆驼》这篇课文时,针对问题“商人听了老人的话是怎样找到骆驼的,你认为哪种办法好”,学生产生了意见分歧。有学生说:“我认为顺着脚印找好。蜜和米都漏完了,就没有线索了,找骆驼啃过的树叶也不行,骆驼不是一路都吃,再说沙漠里很少有绿洲,这个线索容易断。”有学生说:“顺着脚印就能找到吗?如果遇到一场风沙,把脚印都掩埋了,到哪儿去找了。”对此,笔者放手让学生争论、探讨,最后,他们觉得商人应该综合考虑这三种办法,找到骆驼的希望才大。可见,给学生争辩的机会,才能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求异思维,敢于向“权威结论”挑战。

三、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

想象是特殊的思维活动,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核心。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发散性思维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时,笔者适时抓住教材让学生想象当时的场面、情景。如笔者教学想象作文《假如世界上没有了音乐……》时,通过播放一段没有声音的视频,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没有音乐的境界中体会没有音乐、没有声响的真切感受。在交流时,有的学生说:“我们喜欢的动画片因为没有了音乐一点也不吸引人了。”有的学生说:“没有音乐后,花儿没有以往美丽了,动物们看起来也很烦燥。”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想象,能够理解文意,充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12篇

要潜说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范仲淹说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于谦说是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身若等闲;塞谬说是青春;比尔说是钱……幸福没有定义,只有你如何对待,如何找寻。

幸福,使人们桓古不变的追求。幸福是什么?

要潜说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范仲淹说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于谦说是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身若等闲;塞谬说是青春;比尔说是钱……幸福没有定义,只有你如何对待,如何找寻。

柳叶枯了,有再绿的时候;桃花败了,有再开的时候;燕子飞了,有再来的时候。时光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去不复返。我在爸爸妈妈的呵护,爱护下成长。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我在幸福中成长。是啊!成长是幸福的,当看到一只羽翼渐丰的幼鹰,带着对广阔苍穹的向往,努力地使出全身的力量飞起时,可以感觉到它的成长是充满幸福。

成长中有很多幸福:当你考试得100分老师表扬你你会感到幸福;当你生病了父母在身边照顾你,你会感觉到幸福;当父母亲切的问上一句“你冷吗?”你会觉得幸福。

小时候,不懂得父母的爱。父母的约束只会成为“???rdquo;现在才明白。那是幸福“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那次英语考试,我前一天晚上,只顾玩游戏了,没有复习。第二天考试,什么都不会,我当时就像热锅上的蚂蚁,看那一排排一行行的英语字母我是头晕眼胀。

“抄、抄、抄,我们的绝招”

我立刻想起这招,我胆颤颤的拿出英语书,像小偷似的鬼鬼祟祟,抄一句,看看老师。可倒霉时正应了那句话“喝水的塞牙”。我正抄的来劲呢!老师突然从我背后打了我一下把我吓坏了。老师把我父母找来,我以为这下死定了。“打、打、打,家长的王法。”肯定会这样。

可妈妈在学校并没有骂我,是怕我在同学间丢脸,而回到家妈妈也没有生气,而是心平气和的和我讲道理,“不会,没有关系,主要是你要努力。不成功没有什么而你曾经努力过,这就够了,老师考试只是更好的检测你的学习成果,知道你那不会才好给你讲,而你全写对了,老师该怎么和你讲?”

妈妈说完这些话我已经泣不成声了,自己想妈妈为了我努力挣钱,而我却对不起她流过的每一滴汗。我这时才明白父母的“骂,打”是最好的爱。

幸福无处不在,时刻围绕在我们身边。曾几何时,偎依在父母温暖的胸怀,陶醉在长辈亲切的关爱;曾几何时,站在明媚阳光下,春风中吹七彩的泡泡,放五色的风筝;曾几何时,在6月的海滩,灿烂的星光下,握无华的竹笛,奏一曲《月光曲》;曾几何时,夕阳西下,匆匆回首,猛然发现韶华已逝,纷繁不在,但自己创下的成绩,建下的功业却依旧巍然挺立……这时的你,恐怕早已感动于幸福的美好而泪眼迷离了吧?幸福,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或许只有一瞬,但在生命的长河里,这点闪光,足以照亮整个人生。千万别错过自己身边的幸福。如果只是放眼千里之外而束手于半米之内,那么幸福逝去难在。何不放开手脚,抱紧身边的幸福呢,追逐理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