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科学故事

科学故事

时间:2023-05-30 08:54: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科学故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科学故事

第1篇

摘要: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科学小故事具有调味品和剂的作用,可以使课堂更生动有趣,以此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和质量。科学教师将科学小故事引入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是当下科学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方式之一。有效的科学教学要求教师要正确理解科学小故事的内涵并掌握使用策略,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渴求,也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 :有效科学教学;科学小故事;教学策略及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3-0119-03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渐次提高,国民对教育改善的欲望越来越强,尤其关注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而近几年由于素质教育的推进以及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如何利用科学小故事在科学教学中获得最佳教学效果也吸引了大批教育研究者的青睐。文献研究表明,学者们从多角度、多层次来解读有效教学的相关知识,丰富了教育理论也拓宽了教育实践,为本文的理论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石。本文以有效教学为切点,以科学小故事为抓手对如何促进有效的科学课堂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以及有效科学教学的衡量标准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期西方的教育科学化运动,当时也受到了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引起了各国教育学者们的关注和好奇。从近几年的文献看,对有效教学的阐述主要分为四个维度:教师的实践,学生的发展,师生双方的配合以及有效教学内在的结构等。从相关的资料中了解到,对于有效教学的内涵,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这与他们的知识背景、研究兴趣和思维方式等因素有着直接的联系。而目前普遍认为有效教学可以从四个层面去理解:首先,从教学目标的层面来讲,它是有效果的,也就是能实现预期目的的;其次,从教学的投入与产出的层面来讲,它是有效率的。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第三,从主体发展的层面来讲,它是有效益的,即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也就是注重社会性,体现个人的主体价值;第四,从教学的实用层面来讲,它是有效用的,即知识的迁移能够达到学以致用,为个人自身发展带来益处。无论从哪个层面上解读,有效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宿点都着眼于教学的有效性,并凸显出教学的本质和价值应用性。

基于有效教学的理解和把握,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显示目前有效教学主要有五个评价标准:

1.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性活动目标,以促进学习。

2.语言发展——通过课程发展学习者的语言与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3.学习背景化——把教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以此创造学习的意义。

4.挑战性的活动——教学生复杂的思维技能。

5.教学对话——通过对话进行教学。虽然在学术界达成了共识,但并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准则,在科学教学中除遵循以上五个基本的标准外,还有它自己领域的规律和特征,因为科学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充分彰显科学本质的学科。因此科学教学是否能够达到有效性主要体现在: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逐步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的本质;体现科学探究的精神。最值得关注的一点是科学教学中注重科学探究活动,强调科学探究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因此,对于有效科学教学的衡量标准,不仅要从横向和纵向方面上分析,还要从它的宏观和微观层面上解读,尽量全面、客观、公平地诠释它。

二、科学小故事的解读及其应用

1.科学小故事及教育功能。科学小故事是指经过精心选取,符合逻辑,合乎史实,约3~5分钟的小故事。故事内容可以是涉及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事件或事件的片段。例如“牛顿眼中的苹果”、“好奇的瓦特”、“爱迪生与电灯”、“阿基米德浮力奥秘”等等。也可以是与生活和科技密切相关的具有一定教育意义和蕴含教学知识的事件。如凸透镜成像与照相机的原理,再如杠杆原理与金字塔的建造等。科学小故事不仅能清晰地展现科学家的精神和灵魂,还能使学生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的发现过程和历史背景。因此,科学小故事所具有的应用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故事内容必须富有哲理,且与现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以便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深刻而完整的了解;二是必须以人性化的、通俗易懂的方式来呈现,以便使学生体会、感受和领悟科学的本质;三能够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

科学小故事在科学课堂上的运用,正顺应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体现了科学课程四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STSE”的落实,起到了教育和引导学生健康发展的作用,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于教学质量趋向最佳化。具体表现在:改善教学中的师生人际关系,营造科学课堂中愉快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欲望,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利于德育的贯彻,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情操;拓展和普及科学知识,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引导学生关注科技、人文、社会、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

整体上来说,学生可以从科学小故事中学到很多科学知识,又能体会到科学家为探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继而使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受到洗礼。正是因为科学小故事所特有的本质属性深深地引导和教育着每一个学生。

2.科学小故事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故事是学生百听不厌的一种表达形式,在科学教学中,巧妙地将科学小故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强学习动机,增进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为使科学小故事在教学中发挥最好的功效,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科学教师必须掌握技巧把握好分寸,否则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悲剧。

(1)故事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故事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讲述方法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导入时要及时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路带入一个新的知识环境中,让学生对要学习的新内容产生认识上的需要。

(2)要有启迪开智的效果。故事的引用对学生接受新内容具有启发性,讲述时应从学生的知识经验等实际出发,运用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或制造悬念等方法,让学生能由此到彼、由因到果、由表到里,进而达到开发智力的效果。

(3)要有科学性和趣味性。故事的引用要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语言的趣味性。科学与否要看它是否从学生的实际激发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语言上讲究生动性和幽默性才能够扣紧学生的心弦。

(4)把握恰当时机,灵活运用。导入时故事的引用要有弹性,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既要保证故事的有效性,又能对时间的把握比较到位,谨防学生只图一时的热度。

总之,不是每一节科学课都适用故事情境,也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适用故事,故事的引用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已有的经验知识来安排,所以故事的引用要注重合理性、科学性、启发性和趣味性。

三、利用科学小故事促进有效教学的策略及评价

1.有效教学的策略。

(1)将科学小故事作为学习新知识的背景材料。

一是问题情境故事化。在科学教学中,通过营造故事化的问题情境,把学生视为知识的主动发现者和构造者,让学生自己在感受故事的氛围中发现问题,并主动获取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从而有效掌握相关的学习目标。

二是概念情景故事化。科学概念往往是抽象的、理性的,通过创设故事化的概念情景,可以让抽象的科学概念变得更贴近生活,且形象、生动而富有生命力。

三是应用情景故事化。学了会用,学以致用是科学学习的最高境界,通过创设故事化的应用情景,引导学生寻找知识内部的生长点,培养其在生活中的知识再生能力,从而提高他们观察、分析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生存适应能力。

(2)将科学小故事作为相关科学资料。科学发展史中蕴含着由科学探索、科学应用而积累起来的教学思想、科学认识观、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史实,从而使学生能受到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乃至科学论理方面的教育。同时,科学发展史本身又是现代科学发展、变革的源泉,是现代科学知识体系扩充的基因。因此,教学中可以收集有关科学史,科学知识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等内容,以故事形式充实课堂。

(3)将科学中的励志故事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在科学发展史上出现了一批杰出又有名的科学家,他们的身上有着不平凡的经历。学生在听故事或阅读故事时,自然而然地被他们的精神而吸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毅力。

(4)将科学小故事作为课外的扩展性阅读材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加强科学知识的积累,利用课后的时间推荐几本富有科学寓意的书,丰富他们的大脑,提高科学认识。在科学教学中,教师为学生介绍国内外最新相关科技信息,使之切身感受到科学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且直接影响着人类文明进程,从而培养其良好的科技意识。

笔者认为,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热情,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个重要条件。通过阅读科学小故事,了解科学家是怎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并且勇于提出问题。对此可借助科学小故事中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要加强对教师的在职培训,转变传统的科学课的教学观念,通过科学小故事的学习,让同学体验到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2.有效教学的评价。科学课程目标明确指出:“科学课程应在科学探究,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以及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认识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基于科学小故事的有效教学评价也是以这四个维度为基线。

在科学探究方面,教师要通过提问和交流的形式,检验学生是否能对小故事中所体现的科学探究的本质有清楚的理解和掌握,如是否能够对周边的某个自然现象提出问题,通过思考大胆进行猜想和假设,基于条件设计实验,并检验实验,进而得出结论。

在科学知识与技能方面,科学小故事中蕴含了很多的科学概念和事实,在评价时,更加侧重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习得,因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不单纯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衡量标准,而更看重综合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在阿基米德原理故事中,既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浮力的科学概念,也可用来评价学生对科学概念“浮力”以及音响因素的理解和计算浮力的技能。

在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方面,根据学生对故事的关注程度和具体表现,如是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活跃了课堂气氛,是否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否加深了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对学生的表现主要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对学生的观摩等多元进行。

在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认识方面,有效科学教学中,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认识,具体要结合典型的科学史问题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评价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如何正确的看待科学的发展,如何联系生活实际,是否领悟到科学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的理念。

总之,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追求教学的效益。科学小故事运用的最终目标和有效教学的追求是不谋而合的。任何教学都是以提高效益为目标的,因此,科学小故事的运用效果的体现和评价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和改善。

参考文献:

[1]赖华荣.有效教学“六部曲”[J].中国学校体育,2008,(9).

[2]胡江倩.论有效教学标准及实施策略[J].黑龙江教育,2001,(10):17-18.

第2篇

关键词:科学小故事农村学生课堂学习培养学生

农村由于择校风的盛行,使得剩下的学生同城里的学生比较基础要薄弱些,学习习惯也要差一点。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农村教学的关键,科学小故事以其科学性和故事性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受到学生的欢迎,在长期的教学中也收到良好的效果。

科学小故事,顾名思义就是把与科学相关的内容融入史实或生活实践的故事传递给学生,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目的。

一、科学小故事的内容和意义

1 .日常生活方面的科学小故事,提高学生参与:日常生活是学生原有知识的源泉,是学生熟悉的环境。日常生活类型的科学小故事能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联想和讨论,烘托课堂学习气氛。这类小故事一般要求有熟悉的生活场景,但有争议或不同直观想像的结果。例如:岸上的渔夫拿鱼叉插水中的鱼时,应该向看到鱼的哪一方向叉去容易叉到鱼。学生对这类故事有不同的观点和争论,激起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先不讲结果而是先分析人能够看到水中鱼的光路图,通过光在水中和空气中光的折射让学生总结应该是什么样的结果,这样学生听的很认真,学的也很扎实。

2. 我国的重大科技发现和成就,增强学生自信心: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爱国心,对祖先的光辉灿烂的科学成就充满自豪感。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我国的重大科学成就和科学发现,有利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例如在九年级科学核能的利用教学时,以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为例讲到我国的“两弹一星”制造过程中落后的科学基础、贫困的国家经济、满腔热血的科学家创造惊世的成就。讲我国合肥的最新型“人造太阳”轻核聚变一旦大规模成功将彻底改变世界的能源版图。学生心情异常兴奋,为中国的科学家感到自豪,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充满自信心。

3 .世界的重大科学理论,增强学生责任心:每一次重大的科学理论发现都带来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推动人类社会迈向更高层次。瓦特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工业革命时代;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使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计算机和网络的使用使人类进入信息革命时代。爱因斯坦和霍金的理论推动人类对未知世界时空观的认识。通过对重大科学理论及相关科学家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理论的重要性以及科学家的远见卓识。使学生树立学科学远离愚昧,用科学远离贫困,爱科学提高科学素养的观念。

4 .科学的错误与失败,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及献身精神:人类科学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伴随着失败与曲折,充满着抗争与献身。从布鲁诺为坚持地心说被宗教势力烧死,牛顿压制惠更斯的光的波动理论,前苏联飞船因一个小数点而坠毁,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因一个小裂缝而机毁人亡。教育学生科学道路不是坦途,要有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学习科学过程中要严密认真,要坚持真理,相信事实,不盲从于答案,不屈服于权威。

二、科学小故事的在课堂教学中作用

1. 便于引入新课:科学知识的学习实质是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科学小故事能够很快构建学习情境,架设与新知识的桥梁,勾起学生的原有知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参与意识。例如在上星座时先讲牛郎与织女的故事,让学生想一想能否在夜空中找到这两颗星,它们在哪个星座,这个星座命名的特点。这样的引入不仅有助于科学知识的展开而且还展示我国传统文化。一节课的开头很重要,毕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要重视对于新课的引入。

2 .作为概念原理的背景:科学概念原理是科学现象的总结和提炼,要求准确严密,有时显得枯燥。学生比较怕记规律、原理和定义,所以教师必须把这些概念和原理的背景以及产生的现象解释清楚,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小故事通过描绘与规律相关的现象,使学生对知识的产生及相关应用有较深入的认识,对于概念原理的担心和害怕也就消失了。

3 .作为知识应用和题目载体:科学知识和原理从自然现象中总结,最终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作为教师为培养学生知识掌握和实际应用能力,科学小故事提供给学生直观和简洁的载体。例如;在高速公路上有一辆失控高速行驶的大巴,为了车上乘客平安脱险,请同学们提出合理方案。学生经过激烈讨论最终选择以另一辆没载客的汽车以相同速度与该车并行把失控大巴上的乘客接过去的方案,利用参照物的选择知识解决问题。这样具有生活背景的科学小故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也对生活中的科学具有深刻认识。

三、科学小故事使用时注意事项

1. 要注意内容的选择和时间的安排:①内容选择应该具有科学性,科学小故事是为科学课堂教学服务的,所以小故事的选择一定要具有科学性。科学性不强或联系性较弱会削弱课堂的有效性,干扰学生科学概念的建立,降低课堂学习效率。②内容选择应该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科学故事内容学生不了解便谈不上参与;出现的场景过多,会导致学生迷失方向,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参与。③时间安排上应该注意要少,科学小故事应该短小精悍,能够明确引出知识、设置情境就可以了,不要突出故事性,吸引了学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2 .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和语言的表达:科学小故事是科学史和日常生活、社会生活中各类科学事件的综合。作为教师要在平时生活中注意收集资料,只有资料故事多了才能信手拈来随心使用。教师要多利用网络,关心关注国内外重大科技事件和生活趣闻杂谈,多读科学史了解前人的成就,关注科学前沿的事件。

科学小故事要具有有一点故事性,教师要善于表达,不妨多听一听评书,看一看百家讲坛,对教师讲故事有一定启发。同样一个科学小故事在不同人的口中讲出来结果会是大相径庭。

3. 要注意科学小故事的局限性:科学小故事有它的使用范围和局限性,不可以用科学故事替代科学规律和原理。我们有时为了把抽象的原理说明白而用形象的故事描述出来,使学生容易接受。我们仍然要强调科学规律和原理的使用范围和条件,不能让学生的记忆停留在形象的故事而忽略科学的严密性。不可以用科学故事替代科学实验,忽视科学规律的探究性。科学规律是通过实验和观察,进行分析和验证得出的。而科学小故事仅仅是对科学现象和过程的介绍,不涉及科学本质的探究性。所以科学小故事意义在于它的启发性和引导性,不要夸大它的使用范围。

第3篇

读了科学家的故事,我知道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熠熠闪光的人物,其中最灿烂最耀眼的是科学家。这本书讲述了古今中外许多科学家的动人故事,记录了他们为人类作出的重大贡献。

这些科学家在艰苦的环境下,刻苦学习、锲而不舍的努力研究,细心观察,历经种种磨难,最后获得成功。比如电视的发明者贝尔德,从小身体就不好,但他克服困难,刻苦学习,考入大学,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实验,最终将人的形象搬上屏幕,为人们的学习、娱乐做出很大贡献。发明大王爱迪生从小就爱观察思考,总是不停地问各种问题,有了答案,他就亲自验证。爱迪生的一生,是在不断创造发明中度过的。他的一生,竟有1000多项发明。列如,发明留声机、碳丝灯泡、电车、有声电影、电话机、发电机、电动机……宇宙之谜的探索者霍金,小时很爱动脑筋,做作业时,最不喜欢别人在旁提示,无论多难的题,他都要独立去完成。有一次老师留了13道相当难的习题让同学们去做,有几个人费了好大劲才做出一道,多数人都泄气了,而霍金一口气做出了10道,还感到非常遗憾。霍金这种不怕困难、独立学习、爱动脑筋的好品质,我很感动。还有勤勉敬业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思想超越时代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能工巧匠的祖师鲁班;还有令人敬仰的全才张衡;外科的祖师华佗……

读了《科学家的故事》不但学到了知识,还使我深受教育和鼓舞,这些故事告诉我们:科学家从小爱学习、爱读书,对科学都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科学,献身科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遇到困难,从不退缩,总能坚持不懈,直到成功为止。我要向科学家们学习,从小养成爱读书、爱学习的好习惯,将来做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学习科学家遇到困难时,不退缩,要认真思考,直到找到问题的答案。有成就的科学家都不是在父母的威逼下苦读出来的,他们靠的是自己的勤奋和悟性。童年常常是一生中决定去向的时期。只有从小爱科学,方能长大攀高峰。

六年级:吴雨彤

第4篇

今天早上我写完妈妈给我布置的作业后,看了一本书。书名叫《科学家的故事》。这本书由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它一共写了4位无人不知的着名人物。分别是:祖冲之、爱迪生、达尔文、李时珍。除了祖冲之以外,爱迪生、达尔文、李时珍这3位,我们都在语文书上学过。那我就介绍一下大家语文书上没学过的祖冲之吧!

祖冲之:他是生活于1500多年前的南朝伟大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历法等等,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祖冲之真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古代人民的骄傲!他用割圆术求圆周率的方法,求得了3。1415926和3。14159927之间。祖冲之计算出来的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是世界上第一个最精确的圆周率。定制了一个新历法——《大明历》(就是每391年便安排144个闰年)。提前两个月精确的推算出月食的日子

这四位名人,是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职业的人(祖冲之是“全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都有恒心,都有坚持不懈的精神,都有永不放弃的精神,都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都从身边的事物上得到发明另一个东西的灵感、启发。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都刻苦钻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都是他们祖国的骄傲,他们都超越了前人。

五年级:李菁

第5篇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为人类服务的科学家。他们是人类的精英,是社会文明和自然科学发展的先觉者,开拓者,贡献者。他们中每一位的背后都有说不完的艰辛,他们的人生旅程和奋斗经验,肯定有许多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他们的生活并不比我们幸福,他们的智商并不比我们高,他们也没得到过神仙的帮助,他们只是普通的一员。那为什么他们有如此大的成就呢?因为他们自强不息,绝对不放弃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被称为“桥梁之父”的茅以升从小就有当建桥建筑师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他发奋读书,终于有一天,他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了。可当桥刚刚造好时,政府却无奈要他炸桥,原因是为了不让日军利用大桥。12月23日,随着“轰”的一声新建的钱塘江的桥被炸断了。茅以升长啸发誓:“不复原桥不丈夫!”茅以升为日后修复大桥之用,将建造大桥的一图一纸每份资料,全部珍藏起来。他盼啊盼,终于盼来了抗日胜利。到了1953年,钱塘江大桥全部修复,他终于实现了他的诺言。

妇科专家林巧稚5岁丧母,跟着父亲,继母和众多兄妹生活。小时候的她学习成绩好,在班中样样拿第一。19岁的她从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有了做外科医生的梦想。她决定去协和医学院读大学,可刚读5年,父亲就因为脑溢血而死。后来她成为了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不久之后,日寇占领了医院。她便开了一家“诊疗所”,6年还不到,救护病案就达8887个。她终身未婚,为妇女儿童的健康和幸福操劳了60多个春秋,亲手将5万多个小生命接到人间,救护了无数个病人和产妇。为此,她没有节假日,生活没有秩序,休息没有常规。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有无数有着茅以升,林巧稚这样的精神的对人类有贡献的人。他们为着自己的理想努力前进。我要向他们学习,将来成为一颗闪闪发光的星。

第6篇

一、学习故事

1.活动背景

游戏活动的时间到了,孩子们来到了有沙池、水池、大树、山坡的草地上,他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拿着自己喜欢的玩具玩开了。

2.活动实录

沙池里,妍妍和淇淇在用小塑料锹挖沙,装到独轮车里,挖着挖着,妍妍说:“沙子里为什么没有蚯蚓?昨天下雨后,我和哥哥在小路上看见了蚯蚓。”淇淇说:“下雨后,泥里湿的,蚯蚓怕潮湿,所以出来了。”妍妍说:“不是,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地方。”两个孩子的讨论引起了一旁天天和洁洁的关注,大家就蚯蚓喜欢生活在哪里争论起来,有的说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地方,有的说喜欢干燥的地方,争执不下,纷纷跑过去问带班秦老师,秦老师故意装作不懂地说:“我也不知道蚯蚓到底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那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证明谁说的对呢?”妍妍说:“我有个好办法,我们分别到潮湿的和干燥的地方去挖,如果在潮湿的地方挖到蚯蚓,说明它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地方。”秦老师追问道:“那什么地方潮湿?什么地方干燥呢?在一旁认真倾听的天天说:“我们每天晨间活动的时候,发现草地上有露珠,所以草地上是潮湿,还有水沟旁边也是湿的。”“大树下太阳晒不到,可能也是湿的”洁洁也抢着说。

于是,秦老师请生活老师为孩子拿来小铲子、小盒子等挖蚯蚓的工具,来到草地上开始挖蚯蚓,孩子们很兴奋,叫着、跳着。妍妍赶紧做出“嘘”的声音:“别闹了,别把蚯蚓吓跑了!”孩子们赶紧安静下来,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开始挖,当有的挖了好几个坑,都没有发现,正准备放弃时,突然天天喊起来:“快看,这儿有一条蚯蚓!”孩子一听全部围了过来,争着看一看。

而另一些认为在干燥地方有蚯蚓的小朋友,在小土路上挖了一个又一个坑,就是找不到蚯蚓,这几个孩子有点灰心,但还是不改变自己的观点,于是秦老师建议到:“我们再换个地方,前面有个干燥的小山坡,再去试试看!”孩子们换了一个地方,挖的更认真了,可还是没有发现,这时,洁洁端着装蚯蚓的盒子跑到那几个小朋友面前说:“这是我们在草地上挖到的蚯蚓,那里的土很潮湿。”秦老师抓住机会问:“蚯蚓是喜欢干燥的地方还是潮湿的地方呢?”在干燥的地方没有找到的几个小朋友有的笑一笑,有的挠挠头说:“看来蚯蚓真的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地方啊!”孩子们在亲自实践中终于找到了答案。

二、故事解析

1.幼儿的探究活动是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

兴趣最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动机,是幼儿持续活动的内因,从而激发幼儿探究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案例中,教师及时发现孩子在自由交谈中对蚯蚓的兴趣,于是引导孩子进行探究。他们从猜想、寻找方法到挖蚯蚓的整个过程都是兴趣盎然地、积极地投入。

2.幼儿是从自己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来探究事物的

在案例中,孩子们猜想马路上、草地里有蚯蚓,不论是否正确,都是幼儿的真实猜想,都符合幼儿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这是幼儿的特点,案例中的秦老师能接纳、尊重幼儿的想法,并将问题重新抛给幼儿:“用什么办法来验证哪个说法是对的呢?”

3.幼儿从探究中构建新的知识经验

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与生俱来的,在探究的过程中,小朋友像科学家一样的探究过程,经历了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案例中的秦老师支持孩子的想法,鼓励幼儿到大树下、干燥的土地、潮湿的麦地和草坪等地方去挖一挖,让幼儿自己去验证,自己得出结论。

三、教育策略

1.抓住兴趣点,鼓励孩子探究

幼儿的兴趣点是探究活动的基础和前提,作为教师要在活动中关注他们,观察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善于发现他们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与幼儿平等地进行探讨与引导,满足幼儿的探索兴趣,从中寻找到有价值的教育契机。在案例中,秦老师能及时捕捉孩子的兴趣点:蚯蚓到底喜欢生活在哪里?有什么办法知道?此次幼儿的生成活动是在老师的意料之外产生的,却是孩子喜欢、感兴趣的。

2.提供材料,满足幼儿探究的需要

在幼儿进行科学观察的时候,教师要尽量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参与科学观察活动的兴趣,注重幼儿探索活动的过程,让他们在操作中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环境材料为幼儿探究活动提供了必要的保障。环境材料要便于幼儿自由选择、自发探索,要数量充足,种类齐全。

3.尊重幼儿,鼓励其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想法,尊重他们的原有生活经验,支持和推进幼儿的自发生成活动,让他们按自己的意愿成为活动的主体和主动建构者,使幼儿体验到受老师关心和重视的愉快情感体验,从而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探索过程中,教师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幼儿,以建议的方式提出来供幼儿参考,案例中教师发现在小土路上挖蚯蚓的幼儿老是挖不到蚯蚓,有点灰心,便建议“我们再换个地方,前面有个干燥的小山坡,再去试试看!在老师的建议下,幼儿将探索活动继续下去。

4.合理引导,帮助幼儿在探索中寻找答案

第7篇

"故事化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的形式来组织、设计、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既包括教学内容的故事化,又包括教学形式的故事化,它既适合于不同的学科,也适合于不同的学生。

1."故事化教学"的意义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综合素养、情感态度的培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运用故事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散学生思维、提高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同时还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做到寓教于乐。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2."故事化教学"的策略

2.1 钻研教材,将教学内容编排成故事。深入钻研教材,吃透各知识点的联系,将各知识点编排到层层推进的故事情节之中。 通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应的教学内容。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学生在学习"基因的表达"过程时,有不少的学生对基因转录、翻译的场所、配对原则、mRNA从什么地方进入细胞质等知识理解和记忆存在一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基因的表达"过程成如下故事。"古代有一个叫'真核细胞'的国家,在皇宫(细胞核)中住着一位叫'细胞核DNA'的国王。由于内忧外患发生军事,于是国王选派了一位叫'mRNA'的官员作为钦差大臣,当面将国王的旨意按碱基互补原则拟成一道秘旨给了交钦差大臣(mRNA)。为了安全,于是让钦差大臣通过秘密通道(核孔)将圣旨带到边疆(细胞质),传给一位叫'核糖体'的官员。'核糖体'组织了一个名为'tRNA'的专家组对这道秘旨进行翻译。专家组查阅了大量的遗传密码,最终通过碱基互补原则翻译出了秘旨的内容,通过秘旨的命令平息了这场。"

2.2 搜集身边的故事,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身边发生的故事更加贴近生活,学生更加感兴趣。利用身边发生的故事来导入新课或串联前后章节时学生的注意力异常集中,轻松的将学生的思维引到教学内容中来。例如:在学习"水盐平衡"时,我先给同学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我老家有一位小朋友喜欢吃麻辣的零食。有一天麻辣零食吃多了,引起拉肚子,拉脱水后引起发高烧。到村卫生所医生给他输了很多退烧的药物,高烧暂时退了,没过多久又开始发高烧,反复几天。后来到县医院,医生首先只给他输了生理盐水,然后输一些退烧的药物。结果药到病除。为什村卫生所的医生输的退烧药物没有根治,而县医院的医生输的退烧药物就能药到病除呢?其实这位小朋友是拉肚子导致水盐平衡失调。只输退烧药是治标不治本。须调节好水盐平衡才能根治。我们体内水盐是如何维持平衡的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水盐平衡。

2.3 引导学生自编故事,巩固教学内容。生物学中有很多知识枯燥零乱,单纯的记忆效果不是很好。引导学生将已学知识编排成故事情节来记忆效果比较明显。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学生往往只记住 "吸附――注入――复制、合成――组装――释放" 这一侵染过程。对侵染过程中噬菌体注入的是什么,复制合成中所需的原料、能量、酶等从何而来,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后噬菌体的去向等等问题很难理解。通过引导有的同学们将这一过程编排成以下故事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噬菌体'是一位不讲道理的土匪。它看中了'大肠杆菌'这位良家妇女,于是它光身一人什么都没带,霸占了这位良家妇女。住它家的房、睡它家的床、吃它家的粮……'大肠杆菌'在忍气吞声的情况下,为可恶的土匪'噬菌体'产下一大帮小土匪。害得'大肠杆菌'家破人亡。于是这帮小土匪逃离这个破碎的家,去寻找新的目标(大肠杆菌)继续干着它父辈的坏事"。

2.4 将教学形式故事化。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将教学形式设计成故事化,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让学生们讲故事、演故事、评故事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人教版《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该节内容主要分两个部分。①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②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我对该节内容教学时,让学生们提前分组预习,每个小组分别选派一位同学来分别扮演欧文顿、荷兰科学家、罗伯特森、桑格等科学家。上课时我用多媒体投影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跨时空学术报告会"。上课了,我走上讲台。"先生们、女士们大家早上好!一年一度的"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跨时空学术报告会"在我们道真中学高一(3)班隆重开幕了。出席今天报告的有著名的科学家"欧文顿"、"罗伯特森"、"桑格"等。下面我们用热烈的掌声邀请来自19世纪著名的科学家欧文顿先生为我们作报告。接着按科学发展的历程先后邀请"荷兰科学家"、"罗伯特森"、"桑格"为大家作报告。当"桑格"演讲完后,我走上讲台。"非常的感谢各位科学家的精彩发言。今天的作报告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有一点小小遗憾。就是桑格先生的同事尼克森先生因工作中一些事务抽不开身,没能到现场参加今天的报告会。但他将研究模型及报告邮寄给了我。委托我来给大家作这个报告。于是我就讲解"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运用这种形式同学们热情高涨、注意力高度集中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及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记忆深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故事化教学"的注意事项

3.1 所用故事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故事不能脱离教学内容,讲述方法要简明扼要。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的思路带入一个新的知识环境中,让学生对要学习的新内容产生认识上的需要。

3.2 要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启发性。故事对学生接受新内容具有启发性, 讲述时应从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实际出发,采用揭示矛盾、设置悬念、提出问题等方法,从生疑、质疑入手,让学生能由此想到彼、由因想到果、由表想到里。

第8篇

“活阎王”的罪行 本社编 0.20元

榨取工人血汗的资本家 邵之编写 0.17元

在资本家的笑脸后面 本社编 0.15元

一颗红心 本社编 0.12元

震撼人心的午夜 本社编 0.14元

自然科学读物

古代医学家的故事 蔡景峰编写 0.17元

古代农学家的故事 刘毓quan编写 0.15元

书包里的学问 徐青山编写 0.25元

答幻想飞向星星的孩子 文有仁编写 0.22元

种油料种棉花(少年科技活动手册[2]) 丁无树等著0.42元

机械玩具(少年科技活动手册[7]) 林有禹编写0.22元

我们爱科学(11) 本社编 0.20元

我们爱科学(12) 本社编 0.20元

文学读物

绿色的远方(长篇小说) 胡奇著 0.68元

龙潭波涛(长篇小说) 黎白著 0.52元

小山子的故事(短篇小说) 杨啸著 0.38元

荷花满淀(短篇小说) 杨啸著 029元

奇怪的舅舅(中篇小说) 谢竟成著 0.28元

郑师傅的遭遇(中篇小说) 崔雁荡著 0.32元

不能忘记的故事小丛书

血染煤海 本社编 0.13元

读书难 本社编 0.10元

五亩麦子 本社编 0.12元

苦难的童年 本社编 0.10元

童工血泪 本社编 0.11元

舞台生涯 本社编 0.12元

孤儿 本社编 0.09元

小槐叶和爷爷 孙逊著 0.22元

志愿军英雄故事 本社编 0.52元

儿童文学丛刊(二) 0.40元

儿童文学丛刊(三) 0.36元

儿童文学丛刊(四) 0.36元

成语故事(第一辑) 韦商编 0.19元

低幼读物

雷锋叔叔的故事 本社编 吴敏画0.26元

雷锋小时侯的故事 音匀改编 杨永青画0.26元

变戏法的人 任溶溶著 范一辛画0.29元

小卡玛和草上飞 伍文雄著 杨永青画0.22元

小加姆的故事 音匀编 姚有多画0.23元

兔笼子和竹篱笆 郑开慧著 戴郭邦画0.18元

两个新队员 任大霖著 朱延龄画0.17元

小兵 刘饶民诗 卢沉画0.20元

小熊跳高 于之诗 詹同渲画0.18元

第9篇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年第七期

一、故事类绘本的文体特征及翻译策略

1.文体特征Nodelman认为绘本是依靠一连串图画和为数不多的文字结合,或者完全没有文字,全靠图画来传递信息、讲故事的图书(1988:1-2)。像《彼得兔的故事》、《开往远方的列车》、《花婆婆》和《城市老鼠和乡下老鼠》等故事情节丰富,有矛盾冲突和人物塑造的绘本故事性特征明显,而《黎明》、《海边的早晨》、《晚安秋千》和《风到哪里去了》等故事性弱,抒发感情,营造优美意境的诗歌散文型绘本也宽泛地归为故事类绘本。故事类绘本的本质是故事文学,文本特征表现为:使用叙述性和文学性语言,用词丰富,口语和书面语结合;有背景描写、人物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语言现象多变,使用多种修辞手法;用文字、图画和声音合力讲述故事、表达情感,图画和文字有一体感或相互抗争;图文风格多样,作者个性化特征明显。

2.翻译策略绘本译者在制定翻译策略时,首先要选择是从原文作者的角度出发还是从译文读者的角度出发。绘本文学的特殊之处在于图画的重要作用,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作品的生命。诺德曼在《儿童文学的乐趣》中提到,故事绘本中至少包含三个故事:文字讲述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和文字与图画结合而产生的故事(2008:268)。Nord的功能翻译理论中提到了“纪实翻译”和“工具翻译”两种翻译策略。“纪实翻译”从原文作者的角度出发,按照原文作者的思路撰写译文,尽量再现原文作者的情感和原文交际的文化。绘本这种图文阅读的方式使得原作在翻译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译者要以原作为中心,充分考虑原作文、图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巧妙设计,从而明确哪些语言成分应该保留,哪些只需稍加处理和调整,允许读者在阅读中通过多种渠道来获取信息。故事类绘本中原作者的语言风格、绘画风格和创作意图往往也比较鲜明,所以翻译时原作者的地位应高于读者,译者要尽量多传达原作的信息。因此翻译故事类绘本时,翻译策略的选择更倾向于“纪实翻译”。故事类绘本翻译时译者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了解原作图文作者的创作意图,深入研究作品的主题意义是如何巧妙地隐藏在图画和文字之中,如何准确地选择词语和表达方式,恰如其分地再现文字对故事的表述功能。其次,译文要尽量传达原作的语言风格,并使其与图画风格相融合。原文的语言有趣,译文的语言就应该有趣;原文的口语化特征明显,译文就应该使用儿童化的口语语言;原文简练朴实,译文就应该保留图画给读者提供的探索和想象空间。翻译时过分追求语言的简单、童趣和口语化既是对原作的一种背叛,又掩盖或模糊了原作的风格和特色。最后,纪实翻译中的语法翻译是故事类绘本翻译的基本策略之一,处理语言的差异性时可以对译文进行微调,用增译策略弥补语法上的意义差异。

二、知识类绘本的文体特征及翻译策略

1.文体特征知识类绘本以客观现实为内容,通常是关于一个主题的图画书,图画风格以写实为主,文字风格与说明文相似,使用规范准确的说明性语言,其中包含专业的科学性词汇,其主题一般可以通过书名进行识别。这类绘本属于说明性文本,其文本特征表现为:使用一些组织性的句式结构,对生僻词或专业属于有定义或解释性说明,用图或表来传递信息。同时,儿童读者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又决定了知识类绘本应该直观形象地传递信息,知识性与娱乐性有机结合。日本儿童文学家松居直甚至认为这类绘本并不是为了传达知识和信息,而只是让孩子感到惊异,产生兴趣,获得新的发现(2011:96)。如《神奇的校车》系列绘本,全书以叙述性故事为主线,用大量的故事性语言引入主题和建构故事框架,其余篇幅使用说明性语言来传递科学知识,专业术语较多,配以图片和简单易懂的文字进行解释说明。《美妙的大自然》和《万事通戴帽子的猫》等系列科学绘本的语言首先具有叙述性和文学性,其次才是说明性特征,所以笔者认为知识类绘本兼具表达型和信息型文本的特征。

2.翻译策略功能翻译理论中讲的另一种翻译策略是“工具翻译”。“工具翻译”从译文读者的角度出发,按照译文读者的思路撰写译文,尽量靠近译文读者的思维方式、认知范围和文化背景,以便让他们理解和接受原文传递的信息。根据上文分析可知,知识类绘本的语言具有表达型和信息型双重特征,以及知识性和娱乐性双重功能,所以文本的意图和信息接收者的能力是译者翻译时要考虑的首要因素。工具翻译是以原语文化交际互动为模型,强调译语文化,重在创造新的交际情境,让原文作者与译文接受者之间产生互动。当绘本中出现科学概念时,会使用专业术语,而尽量避免口语或俗语,较少运用修辞手法,与儿童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大不相同。例如《神奇的蜂巢》一书中介绍了昆虫的种类,有wasp(胡蜂)、Goliathbeetle(巨型甲虫)、orchidbee(兰花蜂)、carpenterbee(木蜂)、Japanesebeetle(日本丽金龟)等。译本中选择了生物学中的专业名称,比如“胡蜂”是学名,“黄蜂”是俗称。如果译者译为“黄蜂”,很多儿童读者听过这个名字,很容易接受,但其知识类绘本的信息传达功能决定了译本应该对读者实施认知功能。

真正优秀的知识类绘本是科学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但其特定的文本功能决定了翻译的重点是准确无误地传达原文的知识信息,交际动机明确。在词汇的选择上,译者译前要作大量的准备工作,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准确地选用专业词汇,保留原文中知识类词汇的陌生性和认知性;在意义传达上,译者要结合相关的科学知识,不拘泥于原文字的字面意思,深入发掘原作者想要传递的知识信息,用读者可以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当直译和图画都无法明晰和传达原作的知识信息时,编译和注释是知识类绘本翻译中一种有效的意义和功能补偿方式。结合上文对故事类和知识类绘本文体特征的分析和大量实例的研究对比,笔者认为“纪实翻译”和“工具翻译”两种策略对绘本翻译策略研究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参考意义。绘本作为一种特殊的儿童文学形式,译者在翻译时同样要面对不同绘本的文体特征和文本功能。针对不同的文本,译者通过对绘本文体特征的仔细分析和研究,权衡原作图文作者的动机和信息接收者的利益,从而选择有效的语言策略和灵活的翻译技巧,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绘本翻译的质量。

作者:李鹤艺熊绘新单位: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系学前教育系

第10篇

课程改革之后,无论是哪一个学科的教学课堂都要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快速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摒弃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通过营造一此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情境来组织学生少开展积极的探索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取更加丰富的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观念和科学能力。正如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我们教育教学艺术不在于在课堂中传授给学生本领,而在于不断的激励、唤醒、鼓舞学生,让学生乐于学习”学生乐于积极主动地开展自主学习活动,需要建立在对知识拥有浓厚兴趣的基础上,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为他们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氛围根据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教师精心创设的各种有意义的、新颖的教学情境都将使学生的学习情趣调节到最佳的状态,从而使学生积极、乐观地从事知识的探索环节,能够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思想、思维以及各种器官来积极学习,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索精神一、在此,我就小学课堂如何营造适宜良好的教学氛围谈谈自己的一此看法和做法

一、巧妙利用科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

科学是一门自然的、科学的学科知识,在科学教材中有很多有趣的小实验,运用这种简单实验的方式来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为此,在我们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一定要重视实验环节,充分利用科学实验来为学生营造得人独厚的学习情境,体现出科学学科的知识优势各种科学实验都充满了惊奇和兴趣,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实验带来的惊奇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呈现形式将实验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运用自己的学识和能力来巧妙地安排实验,争取做到标新立异,给学生更多的惊奇和意外,有效地触动学生探索的心弦,推动着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去探索科学知识中的奥秘,从而为学生创设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氛围,从而让学生更加喜爱上科学实验,更加喜爱上科学知识,也更加喜爱上传授科学知识的课堂一、同时,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实验过程中,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探究方式。

例如,在学习科学知识“气体的热胀冷缩”时,我首先给学生演示一个被压扁的乒乓球放到热水中能够鼓起来的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勾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其中包含的奥秘,在这种充满好奇的学习氛围中,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启发学生发挥其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教师一定要充分运用生活中的一此富有科学知识的小实验,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动力和欲望

二、充分利用科技的历史来创设故事情境,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科学,不断发展创造

科学知识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得到的,它需要科学家不断地努力和探索,需要具有顽强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决心,为此,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中有很多科学家的英雄事迹,有很多科学家为了探索科学知识发生的感人故事一、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我们要学会运用这此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在科学教学课堂中以故事的形式讲述给学生,让学生在这此感人故事中得到启示和启发,从而更加产生较强的学习欲望和探索动力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一”小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小,在他们这个阶段正是对故事感兴趣的时期,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这个心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授课的内容,为学生准备一些动人的、有趣的历史故事或是一些科学人物的探索故事,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科学家的照片或是一些实验的情境,增加学生的印象和感想,从而使学生追随着科学家的脚步去体验科学探索和创造。例如,我们可以给学生讲述达尔文热爱大自然,喜欢去郊外游玩,去观看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捕捉一些小昆虫,和小松鼠一起玩耍的故事,运用故事的情节引导学生去学习和探索《生物进化》的知识。在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着十分丰富多彩的历史资料,有很多都能够触动学生的心弦,激励着学生不断地探索和学习,陶冶学生的情操,鼓舞学生产生勇敢的斗志,让学生勇于发现和探索。教师运用这此事迹的再现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

三、重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不断探究新知的学习情境

知识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任何一个新问题的探索和应用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得出的。为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课堂中,我们教师要结合堂课的教学内容与旧知识之问的密切联系,为学生设置一些有趣的悬念,从而帮助学生创设一种探索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过学习经验迁移和对比能够在新的学习情境中探索到新的知识。促使学生能够在旧知识的不断运用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运用新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新知识的探索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物体的导电性时,我们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一此运用电能才能工作的物体,然后利用最常见的小灯泡来让学生设计和验证一些物体的导电性能如何这样学生就会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一此经验和做法,自己动手操作,通过灯泡的亮与不亮或者是亮暗的程度来判断物体的导电性能如何,这样便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了新的知识,提高了自己自主探索和学习的能力

四、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活动,运用游戏创设融洽轻松的学习氛围

第11篇

摘 要:科学日记是指学生上完科学课后书写的描述科学课过程的文章,可以记录科学实践过程、科学实验数据、科学课上发生的一些故事等。和科学记录单相比,科学记录单记录的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和依据现象、数据进行的思考、归纳。学生写科学日记更多的是利用文字来描述科学发现,一般具有更多的感性色彩。那么,写科学日记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好处?

关键词:科学;实践;日记;观察;情感

科学日记是指学生上完科学课后书写的描述科学过程的文章,可以记录实践过程,科学实践数据,科学课上发生的一些故事等。与科学记录单相比,科学记录单记录的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和依据现象、数据进行的思考、归纳。学生写科学日记更多的是利用文字来描述科学发现,一般具有更多的感性色彩。那么,写科学日记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好处?

科学日记忠实记录了孩子的情感。这个学期科学课有很多观察的内容,在带领学生实地观察后,我要求学生不但要记录科学实验的数据,还要书写科学日记。科学日记首先是“日记”,即记录生活中发生的故事;其次,是科学性的,是记录科学课堂和科学观察中发生的故事。我期望学生能用感性的笔触,记录下他们在科学探究中发现的现象和发生的故事,这些一定很有趣。在认真研究学生观察日记的过程中,我有了许多意料之外的收获。

案例:《剪开蚕茧的时候》节选三((八)班 王××)

今天,吕老师交给我们一个艰难的任务:剪开蚕茧。

我看着那雪白的蚕茧,不忍心将它剪开。一是怕剪到蛹,二是怕剪开的是死的。怀着这些复杂的心情,我剪开了蚕里面有一个椭圆形的蛹,是黄色的,我觉得它很像一粒花生米,另外一个同学却说:“像面包。”我有一种想吃的冲动。我说:“这东西能吃吗?”“这当然能吃还含有许多蛋白质!”老师说。“那它肯定不好吃。”我吞吞吐吐地说。“不,它可好吃了。”老师说。

从文中不难看出孩子的心理,这个孩子是不愿意剪开桑蚕的,他认为:很艰难,原因是怕剪到蛹,怕剪开的是死的。孩子剪开后改变了这个看法,观察到颜色是黄色,像一粒花生,这些形容词真实地再现了孩子的情绪,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抗拒实验抗拒观察到乐于接受并谈到了这东西能吃。科学日记让我们了解了孩子的心理变化,也提示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设置一些适当的情景,让孩子们清除抗拒心理接受学习。

第12篇

《有趣的语文故事》是“语文趣味故事丛书”中的一册,书中每篇故事相对独立,每篇故事设有“精彩故事”、“知识点击”、“妙趣横生”栏目。它收录了《与乞丐为伍》、《小灵通漫游无名国》、《科学与幻想之旅》等故事。

爱看故事是学生的天性,有趣的故事更会受到学生的喜欢,吸引学生读书,吸引学生学习,进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语文学习成绩,是《有趣的语文故事》的编写目的。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