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

时间:2023-05-30 08:54: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习兴趣,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习兴趣

第1篇

中学生学习兴趣缺失的现象非常普遍,从根本上说,主要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内因包括兴趣、责任感和心理年龄,外因包括家庭环境、教师教育与文化环境。责任感是一柄双刃剑,如果把握不好这个度,就会适得其反。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影响。影响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些因素相互联系、不断转化。分析这些因素的目的不仅在于认识,更重要的是提醒自己的教学,不要让中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

一、兴趣、责任感和心理年龄

1.爱好引发学习兴趣

如果一个学生在某一科目上表现得较为优秀,那就说明他对这门功课很感兴趣。例如,我班的学生小虎。从考试成绩看,他一直是班里的倒数几名;可从动手能力看,他却是班里不可多得的修理人才。如果班里的公用设施坏了,只要一经他手,定能修缮一新。初中毕业后,小虎选择了技校,可以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为以后自己的发展打下基础。

2.责任感是一柄双刃剑

当责任感发挥其作用时,一定要把握好“度”,以免产生不良的后果。例如,我教的的小李和小王,她们既是同学,又是朋友。虽然两人从小一起长大,但性格截然不同:一个性格外向,一个少言寡语。因此,两人对待学习的态度也各不相同。小李对待学习很认真,责任心很强;小王则整天嘻嘻哈哈,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按她的话说,学习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这两人对学习的态度源于各自的家庭教育。小李的父母是教师,有较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学习很出色,把学习搞好就是自己的责任所在。小王从小身体不好,父母只希望她能够身心健康、快乐学习。因此,小王从小就心态平和,虽然学习的责任感欠佳,但聪慧的她成绩也不差。高中毕业,两人同时考进大学。不同的是:小李进了一本而小王进了二本。但生活总会跟我们开玩笑。据说,刚上大一的小李患上了急症,需要休学。原来,上了大学的小李学习依然刻苦,但面对众多的佼佼者,她的好胜之心摧垮了身体,这是压力过重,责任感太强导致的。

3.心理年龄小的不利之处

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都在12至15周岁,在这一年龄段,他们的心理开始趋于成熟:一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观念;二是开始注重自己在班级中的学习地位;三是注重在他人的评价中获得满足;四是注重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在这一年龄段,学生可能会把学习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以赢得自己在学习中取的得一席之地。但是,在这些中学生里存在较多与其生理年龄不相符的“小顽童”,他们的心理年龄比生理年龄小。特别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刚刚小学毕业、升入中学,稚气未脱,缺乏学习的目标。例如,我班的学生海子,聪慧、淘气、贪玩。当别人衣衫整洁地坐在教室时,他总会穿着皱皱巴巴的衣服冲进教室;当别人午休后开始为上课准备文具时,他总是满头大汗、上气不接下气地颠儿到座位上,这定是刚打完乒乓球回来。我每次对他提起学习的重要性,他都表现出一脸的虔诚。只可惜,他顽劣的天性始终不改。心理年龄小的学生那与生俱来的天性不断和周围的环境摩擦着、碰撞着,双方都见证着失败,都心力憔悴。面对这种局面,教师该怎么做?恐怕只有等待那不成熟的学生慢慢长大,渐渐明理。

二、家庭环境、教师教育与社会氛围

1.家庭良好的期望值将会催生学生的学习兴趣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宽松的家庭环境会营造民主的氛围,暖暖的亲情会培养学生的好性格,而家庭良好的期望值将会催生学生的学兴趣。例如,我教的学生小云,其母是个识字不多的家庭妇女,其父是个文化程度不高的出租车司机,但对女儿的教育和辅导特别上心,他们既细致而深入地了解女儿的学习状况,又虚心地和老师们交流、探讨,并在最佳时机给女儿提供适宜的引导。因此,小云不仅健康而快乐地学习着,而且对学习充满了信心,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这就是家长对孩子的及时引导和有效教育所起到的最佳效果,这就是家庭良好的期望值催生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她的未来打下了基础。

第2篇

指导语:根据你的实际情况,请对下列题目做出最适合你的选择。

1. 学习遇到困难时,你是否问老师?

A.经常问B.有时问C.从来不问

2.你关心自己的考试成绩吗?

A.非常关心B.有时关心C.从不关心

3.学习中你是否对困难的问题采取回避态度?

A.从不回避B.有时回避C.经常回避

4.你经常提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吗?

A.经常这样B.有时这样C.从不这样

5.解题时,你是否常常试图找出较为新颖的解法?

A.经常这样B.有时这样C.从不这样

6.没有师、长的督促,你能主动学习吗?

A.主动学习B.有时主动C.学习不主动

7.学习时,你因为思想开小差而浪费时间吗?

A.经常这样B.有时这样C.不这样

8.成绩不好的科目,你是否更努力的学习?

A.更努力去学B.有时会更努力去学C.不努力去学

9.你是否认为不努力学习是不行的?

A.总是这样认为B有时这样认为C.偶尔认为

10.你常因为一些不重要的事情而请假不去上课吗?

A.从不这样B.有时这样C.经常这样

11.你常为自己不按时完成作业找借口吗?

A.从不这样B.有时这样C.经常这样

12.你学习时能否一坐到桌子前就马上开始学习?

A.能B.有时不能C.不能

13.你是否认为学习没意思?

A.一直这样认为B.有时这样认为C.不这样认为

14.你是否讨厌对学习要求严格的老师?

A.不讨厌B.有些讨厌C.非常讨厌

15.坐到桌前进行学习时,你是否感到厌烦?

A.不厌烦B.有时厌烦C.立刻讨厌

16.你讨厌学习时,是否找“头痛”、“肚子痛”等接口?

A.从不找B.一般不找C.有时找

17.你是否认为根据自己的情况,必须拼命学习?

A.总是这样认为B常常这样认为C.偶尔这样认为

18.你是否认为自己没有毅力,不能继续学习?

A.不认为B.有时这样认为C.一直这样认为

19.你在学习时,有人打扰你,你是否感到厌烦?

A.是B.有时是C.不是

20.你是否经常把零花钱省下来买学习用书?

A.经常这样B.有时这样C.从不这样

评分与解释

评分:每题选A计2分,选B计1分,选C计0分,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

你的总分是:

解释:26分以上:你的学习兴趣较高,希望你继续保持。

13~25分:你的学习兴趣为中等,你应该努力提高学习积极性。

12分以下:你缺乏学习兴趣,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就不再是枯燥的事情,学习效率也会提高,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对学生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习兴趣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积极期望。从改善自身的心理状态入手,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充满信心,相信该学科是非常有趣的,自己一定会对这门学科产生信心。这种想像中的“兴趣”会推动你认真学习该学科,从而导致对这门学科真正感兴趣。

制定容易达到的小目标。确定小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不可定得太高,应从努力可达到的目标开始。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进步会提高学习的信心。不要期望在短期内将成绩提高上去,持之以恒地努力,一个一个小目标的实现,是实现大目标的开始。

知识的积累有助于形成学习兴趣。在日常学习时,要及时地掌握好老师课堂所授的知识,有不懂的内容,及时搞清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从听懂每一节课开始,慢慢学好一门课程,这样你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步增加。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确立稳定的兴趣。用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能巩固知识,也能修证知识,还能让自己感受自我成功的喜悦情绪。这种喜悦情绪能够帮助你建立稳定学习兴趣。

培养自我成功感,以培养直接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每取得一个小的成功,达到自己制定的小目标,就给自己一些小的奖赏,如玩一次自己想玩的东西。当进步比较大的时候,给自己买一些平时特别想要的东西或者允许去特别想去的地方。这样通过一次次的奖励来巩固自己的学习行为,能产生自我成功感,不知不觉就会建立起直接兴趣。

想像学习成功后的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当我们认真地去做任何一件事前,一般会对它的结果有个预期的想象,才坚持去做这件事情。例如可以想象考试成绩优秀,得到老师、家长的赞扬,得到同学们的羡慕,也可以想象顺利进入大学,让爸妈为自己骄傲,也为自己今后的人生打下基础。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想像会帮你成功。

第3篇

什么是兴趣?按心理学的解释,兴趣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说通俗一点,就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偏爱、感情。

作为学生,取得优良成绩的条件是多方面的,而培养自己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则是重要的一环。对学习有浓厚兴趣,就能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勤奋学习的巨大力量,即使学习再艰苦,也能“乐在其中”。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本人就因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曾三月不知肉味……

据传我国曾有一位大科学家成天废寝忘食地搞科学实验,有人就写文章赞扬他,说他为了科学事业从事着艰苦的劳动。这位科学家知道后大为不满,他说:“搞科学实验,乐趣无穷,我从来没有感到过有什么苦”。该故事告诉我们:兴趣,是推动人们从事某种劳动的巨大动力。

那么现在我们把兴趣范围缩小点:学习的兴趣从何而来呢?有的同学会说,来自老师生动的讲课和课本中生动的内容。这话只说对了一半。老师把课讲得生动些,课本的内容编得生动些,学生容易对学习产生兴趣,这是事实。心理学把人们对某种活动的过程及事物本身所产生的兴趣叫做“直接兴趣”。但是,直接兴趣是有限的。就以学习来说,老师的教学活动及教材内容,都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及系统性,因此,老师讲课不可能把每章每节都讲得生动,课本内容也不可能都编得生动。如果我们仅仅依赖于教师讲课及教材内容的生动来提高对学习的兴趣,这种兴趣既不能持久,也不稳定。

对学习稳定持久的兴趣,看来主要来源于强烈的求知欲和事业心, 来源于远大志向的理想。

要保持和提高对学习的兴趣,最根本的是要对学习产生“间接兴趣”。所谓“间接兴趣”,是指对某种活动的结果的兴趣。对学习的间接兴趣,就是对学习的结果有正确的认识。比如,有的同学之所以在学习中能以苦为乐,就因为他们认识到今天搞好学习,是为了明天在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他们把今天攻克一个学习难关,看成是向明天的理想之路迈进一步。这样,他们能从学习的结果中获得满足、欣慰和幸福。

古人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因此,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否,只有当学生对其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才会乐意去学,才会去积极思维,才会受教育于轻松愉快之中。

现在的初中学生思想活跃,敢于提问题,发现问题,只不过,少数人能够回答而已,更多的学生则没有这种可能,从学生来讲,是满怀热情举手,从老师来讲,有时看到一片"手林",还真不知抽谁好,久而久之,则没有举手,而是在下面七嘴八舌讨论不休,有个别调皮蛋也趁此机会讲废话。课堂秩序不好,反而影响教学,针对这种现状,我认为既要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录,又要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思想教育与知识教育有机统一起来,则必须给他们有发言的机会,于是我采取讨论式教学方法,实践证明:通过平等坦率的讨论,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与教材内容进行对照,达到融会贯通,既实现了学习理论和运用理论的目的,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受约束。在保持了学生上课热情的同时,又保正了课堂纪律良好。

以往考试,都是老师出题考学生,那么能不能由同学出题考同学呢?实验结果表明学生们很感兴趣,其方法是:我根据课文单元的知识点,给他们画出粗略框架,如填空多少分……题出好后,写上出题评分,我再将评改后的卷子收起来核查,效果很不错。这种方法使学生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在兴趣中巩固了所应掌握的知识,又使老师不纠缠于繁琐的出题、改卷;通过这样的考试方法,学生印象特别深,不容易遗忘,班上许多学生对我讲,凡是他出过的题,记得很清楚,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由此看来,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也就是说,教师只有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思,才能使学生有强烈的自主探索的动机,才能使学生达到获取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发展智力的目标。

第4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效果,学生能否通过英语的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兴趣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我运用多种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图片歌曲教学法。学生的抽象思维正在发展,他们模仿性强,记忆好。对具体的、彩色的、有节奏的形式和方法感兴趣。歌曲让他们感到很愉悦,图片让他们感觉很形象生动。彩色的图片、优美的节奏能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动物的英语名称时,我制作了几十张动物卡片并涂上各种颜色,正面为动物图像,反面为动物的英语名称,图片拿出来时,同学们的兴趣马上高涨起来。每拿出一张图片,让同学们学动物的叫声,说出动物的英语名称,配上简单的歌曲,让他们在既轻松又有趣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情景表现法。表现欲强,喜欢受到表扬,喜欢成功,也喜欢争强好胜,这正是学生的特点。因此,在课堂上进行个人或小组之间的竞赛时,学生特别投入。他们喜欢举手回答问题,可是,有时会在还没有掌握时,就说“我会”“我能”,在被叫起来时又不会回答了,这并不是他们不诚实,不虚心,而是少年儿童特点的一种表现,等他们长大后,往往就不再这样好表现了。正确地鼓励和引导,能调动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朝着成功的方向前进。语言本身就是人们彼此交流的工具。一种语言,如果跟周围的环境不一样学起来就很吃力,所以我们要课堂上创设英语环境,让学生在有限的语言环境中多加练习,实际感受英语的作用和魅力。在英语课堂上,学生需要一个清晰和熟悉的语言环境,进行具有实际意义、目标明确的活动,教师要不断接近学生,循序渐进地摸索出学生的兴趣和理解水平,并依次选择适当的主题,分配适当的任务。

3.交际互动教学法。将理解和传递信息作为其核心思想,它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语言的准确性。在课堂上,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离开自己的座位,去找别的同学交流。不过,一定要有序有组织,不能让课堂乱成一锅粥。例如,我讲授颜色时除了利用卡片外,在掌握颜色的英语说法时,鼓励学生带上纸笔,离开自己座位去问其他同学问题,并做记录。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完成得多,会得到一定的奖励。课后,让他们主动找人用英语交谈,鼓励他们使用学过的词汇。

4.吸引教学法。学生的学习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容易感情用事。所以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来吸引学生,教师个人魅力――饱满的精神、亲切的语言、得体的衣着、灿烂的笑容、活泼的动作、渊博的知识等都能给学生力量。如果他们喜欢老师,对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就会感兴趣,他们会眼睛发亮,手舞足蹈,全身心地投入;否则,就一点面子不给,坐不住,学不进,甚至还会捣乱。(作者单位:江西省信丰县第三中学)

E-mail:

第5篇

对学习的正确的认识是基础。我们明白,学习让人充满知识,获得真理,富有智慧。作为我们,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增长本领,提高能力,实现自身价值,担当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学习的过程是苦与乐交织的过程,但乐大于苦。”每当我们获得新的知识或思索了很久茅塞顿开时,每当我们取得阶段性的成绩时,学习之乐就会洋溢在我们的心中,学习之苦就霎时烟消云散,学习伴随我们生活,学习伴随我们成长,对学习的兴趣就此产生了。

我们对学习的兴趣还来源于一种感动,那就是来源于老师那里的感动。在学校,老师是我们学习的领导者、合作者和奉献者,为了我们,她们奉献时间,奉献精力,奉献健康,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我们为之感动。这种感动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没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这种感动是激励我们努力学习、向上的无形力量;这种感动是我们一定要把学习当成兴趣的情感动力。

除此之外,我觉得我们学习兴趣也与父母有很密切的关系。支架做成三角形的才稳固,我们能力的建立更是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协助。父母养育了我们,为我们的衣食住行、冷热饱暖;为我们的喜怒衰乐、身心健康付出了无数的心血,我们也为之感动,这鞭策着我们要努力学习,不辜负父母的希望,于是内心便有了沉重的责任感,认为我们如果学不好就对不起“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我们更希望父母在给予我们无私无限的爱的同时,走进我们的世界,与我们沟通交流,做我们的朋友,这能使我们的学习兴趣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假如父母们能多用些“可以”“最好”等来代替少用些“必须”“一定”,的语气,多用亲切、平和的陈述句来代替严厉、命令的祈使句,我们会更多的自愿;假如父母们能认真正确地对待我们的不足,少拿我们的短处比别人的优点,我们将会有更多的自信;假如父母们能以身作则,用人格影响人格,我们会有更多的认可;假如父母们能帮助我们对学习有更好的理解,与我们共同攻破学习上的障碍,我们将会更兴奋不已……

也许我们的“假如”是一种奢望,但假如我们的奢望变成现实,那我们对学习的兴趣将会更加无比浓厚,那我们的成长将会是最健康的成长,我们将会实现自己、老师、父母们的共同期望。我深情地祝愿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家长和我们一道心与心相连,手把手相牵,共同擎起明天的太阳!

第6篇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兴趣的培养,学生学习就主动了。如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新增设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栏目,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这样不但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二、充分利用教材中图画,激发学生兴趣

多年来,疲于“应试教育”,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应试教育”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对开发思维、培养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利用“试一试”,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教材的试用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暂时难以理解的问题,对新教材的编排会产生一些困惑。按照新课程标准,每学年的教学难度不是很明确,教师只能以教材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的程度,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本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新教材的习题配备,并没有注意按难易程度排列,有些练习、习题中的问题,比章节复习题中的问题还难。

三、营造轻松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 “情感”为教学开道。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四、组织学生实践,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7篇

一、巧妙设疑,激发兴趣

学生学习新知是一个知、情相伴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的情感,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内驱力。在导入新课时,需要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建“愤”、“绯”情境,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必然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知、情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

如在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248”,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2”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老师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5”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不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2、5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2、5整除,哪些数不能被2、5整除,哪些数能同时被2、5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2、5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2、5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二、善用旧知,创设“启而就发”的氛围

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截然不同,它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就好像一条很长的铁索链,前后知识环环相扣。因此,在教学新知识时,首先要复习旧知识,以旧引新,从而促进知识的迁移。

如在新授“认识几分之几”时,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 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学生学习劲头足,效果事半功倍。

三、加强教具、学具的操作,优化课堂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形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感性经验。因而,新课的导入可利用实物演示,变笼统概念为具体的实物。

例如教学 “认识角”一课,我做了一个大大的五角星放在箱子里,让学生摸一摸,猜一猜老师送给大家的是什么礼物,当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五角星”时,我接着问道:“能告诉老师你们为什么叫它五角星吗?”学生回答:“因为它有五个角”接着让学生找出它的五个角,接下来就很自然地进入了认识角的新授内容。

四、直观演示,化抽象为具体

直观演示生动具体,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繁难的公式浅显化。

如“简易方程”一节中,方程的概念比较抽象,讲授时就可以直观演示导入。先在天平左端放上一个10克的砝码,和一个20克的砝码,再在右端放上一个30克的砝码,天平两端平衡。启发学生写出等式10+20=30,接着把20克砝码换成一个木块,天平两端仍保持平衡,这时教师指出,如果木块的重量是x克,上面的等式应该怎样写呢?引导学生得出10+x=30教师强调指出,在这个等式中含有未知数x,像这样的等式就叫做方程。这样通过演示启发列式,既突出了重点,分散了难点,又很自然地引入了方程的概念。

五、学生动作模拟,理解专用术语。

数学课中,很多专用术语生硬难懂,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很大。如能让学生模拟情境,设身处地,就会降低教学难度。

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教师可以指名学生上台表演,创设“两个人”相遇的动像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通过指导其他的学生,观察上台表演学生的运动情况,理解“两地”、“相向”、“同时”、“相遇”等教学术语,为讲授“相遇问题”新课“铺路搭桥”,扫除学生的思想障碍,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也是十分可取的。

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幽雅动听的音乐,鲜艳夺目的色彩,美丽斑斓的图画,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多媒体的使用便可以提供这种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教学信息,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基石。

第8篇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兴趣是是推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源动力,是学生热爱学习、努力学习的基础。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整个认识活动会活跃起来,促使他去追求知识,探索科学奥秘。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从而学到新的知识。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要讲究教学艺术、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增加教师的个人魅力.

教师首先要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要精通教材,准确把握本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苏霍母林斯基认为:“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精工巧匠。”教师应该能够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英语教学策略,积极地和有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不断更新知识,努力站在学科的前沿,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教师还要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教师要使学生也会从心眼里钦佩你,信服你, 走近你,喜欢你,你的课堂就会是充满吸引力的课堂.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下积极乐学 .

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就要以自己的良好威望影响学生,以积极的热情感染学生,以灵活多样的教法吸引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关心学生.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教学效果.积极活泼的课堂,能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易于接受新知识,增加思维速度,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方法新颖 ,灵活多样,吸引学生注意力.

改进教学方法,讲究教学艺术,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可采用情景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英语学习,是语言的学习.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运用所学,表达情感.情景教学容易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仅易于学生理解,便于学生掌握,而且能使学生自觉地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表达,有利于各种语言材料的初步接收、及时记忆和灵活运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采用电化教学.运用投影、幻灯、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传递教育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知识的满足和乐趣,形成一种渴求掌握知识的内在需要和强大动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做游戏、演话剧、听音乐,学唱英文歌曲等活跃气氛,使学生大脑皮层兴奋起来,让学生以积极活跃的状态投入学习.青少年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根据这个特点,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对话表演,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兴趣盎然,同时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

我还会组织学生找到一些他们喜欢的童话故事,把他们分成小组,选出导演,分配演员扮演的角色,剧本学生自己改编,有问题的可以找老师帮助.这样,几乎每周都有不同的故事上演.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锻炼了表演能力,组织能力,体会到了合作精神,并且对英语的文化背景有了更深的了解与体会。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如英语晚会,英语竞赛,英语角等提高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满足不同程度,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注意对学生科学地进行评价

评价是老师对学生进行反馈的重要途径,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规律,评价应以表扬,鼓励为主.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评价,充分肯定,学生在充分的肯定中,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我在教学过程中,会肯定学生的每一点成绩,每一个进步,并且特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水平高一点的学生,给他些难题,让他们始终保持一种高亢的学习热情.水平低一点的学生,给他一些简单的题,让他们明白我也能行.这样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他们保持着愉快的情绪,不断进步,快速提高.

六、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施教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亲密合作,是调动教与学双方积极性的一种内驱力。

教师要热爱学生.教师平时要多关心学生,深入到学生中去,多于学生沟通交流,做学生的严父,慈母.教师要尊重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保护好并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就会增强自信心,向着好的方向去努力.

第9篇

为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首先,我认为可以用身边有趣的问题,使数学教学生活化,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生活是数学的源泉。

比如,在教学圆的知识时,我制做了各种不同形状的轮子,并在演示的过程中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见过各式各样的车,它们形状各异、性能不同,但是车轮为什么都是圆的呢?”“为什么圆形就能够平稳地转动呢?”这样通过问题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然后,我在学生回答不出时再将圆的知识讲解给学生,使他们知道因为圆周上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所以它转起来很平稳。反过来,学生也就知道了方形、椭圆形等转动时为什么不平稳了。

又如,我把全班分成六个小组,讨论下面问题:有若干人吃饭,要用九十九个碗。按一人一个饭碗,二人一个菜碗,三人一个汤碗来算的话,如果九人一桌,要安排几桌,几个座位?各组讨论好后,选一位代表把答案送给我,看哪组算得快又对。学生回答完后,我板书答案:

解:设要准备X个座位

x+1/2x=99

(1+1/2+1/3)x=99

x=54

54÷9=6(桌)

答:要准备6个桌子,54个座位。

这样使数学过程生活化,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取得了良好效果。

教师还可以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后,教师可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学校组织师生去公园游玩,教师25人,学生280人。公园门口写着:门票成人每人30元,学生每人15元;团体30人以上每人20元。请学生设计一种最划算的购票方案。通过对不同方案进行比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进一步体会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

又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我特别考虑到祖冲之这一人物,所以在让学生预习这一课内容时,也特别查找一下祖冲之的相关资料。这样,既增添了学习兴趣,又使学生为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数学家而深感自豪。

另外,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不仅能增加学生获取信息的数量,还可以配合动感图像,是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获得感性认识从而为教学增添新的活力。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骑独轮车的画面,画面生动有趣,让学生迅速进入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热情。

数学知识抽象、枯燥乏味,学生不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编成顺口溜。这样,不仅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还能使学生易于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分数、百分数的应用题时,标准量的确定是一个难点。于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积极讨论,编写出这样的顺口溜:判断分数应用题,关键是确定单位“1”。只要找出标准量,比较量,再去对比。求某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知某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求某数除法题。分数乘除能辨清,百分数是同一理。这个顺口溜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再如,在学习“多位数的读法”时,师生共同编写出了这样的“多位数读法歌”:读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读几,每级末尾若有零,不必读出记心里,其它数位连续零,只读一个就可以,万级末尾加读“万”,亿级末尾加读“亿”。

第10篇

1.课堂教学方法多元互补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量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传授和接受,忽视探究和体验.长期的被动接受必然导致学生主体精神和能动性的弱化,从而对被动接受知识产生厌倦,缺乏兴趣,学习的有效性就更无从谈起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采用讲授式的同时,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地运用讨论式、启发式、探究式和自主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案例一:椭圆定义的教学

课前发给每个合作小组一张纸,两颗图钉,一条细线.我的实验是变教师讲授式为学生合作探究式的课堂生活:

①学生做实验:把细线的两端固定在纸上的两点F1,F2(绳子不能拉直),用铅笔尖把绳子拉紧,使笔尖在纸上慢慢移动,画出一个椭圆.

②问题1:在画图中,笔尖即椭圆上任一点所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由学生讨论后,归纳得出椭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和等于定长(绳子)的点的轨迹.

③问题2:此实验能进行下去的关键条件是什么?

由学生讨论归纳得出:绳子的长度大于两个定点的距离.

④问题3:能写出椭圆的定义式吗?

⑤问题4:在定义式中,若把条件改为:2a≤|F1F2|,则轨迹有何变化?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知识发生、形成的过程,不断进行思考、探索、研究、讨论、发现,从而得出以上结论.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种心理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更显得强烈而突出.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使学生不断地享受到探索发现的乐趣,使他们体验到上数学课的愉快,体验到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的欢乐,那么学生就会保持一种高昂的学习情绪,从而大大地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

案例二:归纳猜想教学的后继研究

在讲完该课题后,我布置了一个课外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以合作小组的方式,收集并研究与归纳猜想有关的数学故事,并要求交一份研究报告.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搜索等形式,收集了“哥德巴赫猜想”、“三大几何难题”、“费马猜想”等许多数学故事,每个小组都交了一份研究报告,有的学生还提出不少有建设性的意见.通过这种活动,极大丰富了学生的课堂生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点燃了学生求知欲望.通过不同时空数学思想的对比,拓宽学生视野,促进了学生人格成长,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认知能力和思考.

2.充分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理论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其核心思想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学生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存在差异,也就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课堂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要缩短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与此同时,要求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而不是落在其后,但又不能超越学生的发展水平.

不论哪种课型,教师都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创造性地重新组织教材,让已有的知识进入新的情境中应用,温故而知新.例如在习题课中,教师可以紧紧围绕相关知识的逻辑关系,采用分解难点来恰当地降低教学难度.这样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思维与探究能力,激发更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样一来,难度较大的题目就可以转化为几个难度适宜、富有启发性的小问题,这是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桃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质疑问难中求得乐趣,点燃出智慧的火花,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3.加强师生间的信息传递与反馈

学生的学习是个动态的活动过程,学习中出现偏差是任何时候都无法完全回避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通过进行师生间不断的信息传递与反馈,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我的主要做法是:①在接手一个新班级时,我都会在正式上课前对学生作一个专题讲座.主要内容是讲我的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学习提出的要求、布置学生写学习小结及对老师教学的建议和意见等等,高一新生还会补上高中数学学法指导等方面的专题讲座.通过这个环节,使我们师生之间能尽快相互熟悉相互适应,使学生少走弯路,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②尽量缩短反馈时间间隔.对于学生的作业解答情况,我会在24小时内进行细节性的反馈,及时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对重点问题还采用“故错――析错――改错――防错”的例题教学法.

③在课内外多寻找时机与学生交流学习成果.我通过课堂提问、课后谈心或书信的方式,多倾听学生对学习的体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

第11篇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掌握各种基本技能、掌握人类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以及良好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在小学阶段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爱学、乐学,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高效率地学习,成为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那么,如何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一、不断改善传统的课堂教学,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我们要改变以往“以教为主,以学为辅”的教学模式,实施全新的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在体验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首先,要保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验情境中,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研究的欲望。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努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不同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增强探索意识、研究意识,使学生能大胆地对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在体验学习中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以科学的精神积极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其次,要保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用性。教学时,要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在学生探索、发现的关键时刻,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和思考,体验数学知识、概念之间的关系。同时,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要尽量避免兴趣主义,形式主义。

二、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励。实践证明,学生了解学习结果比不了解学习结果的学习积极性高,进步较快,主要是因为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一方面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求知欲得到满足,从而使学习的态度和手段得到了及时的强化,激起了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另一方而又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激起克服缺点和不足的信心与决心,并较快地得到改正和弥补。

教师在运用表扬与批评手段时,要考虑到多个方面,这样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其一,教师的评价一定要公正,这是评价学生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评价不公正,不实事求是,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其二,评价的语言要恰如其分,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选择不同的评价语言,不同的力度。对经常受到表扬的学生,要适当地指出他的缺点,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不足。而对缺点较多的学生,当他们有了一些进步就要及时肯定,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要知道,教师一句简单的“好极了!”、“你真棒!”有时却能让学生激动不已,终生难忘;简单的一句“你觉得这样对吗?”能让多少优等生戒骄戒躁,少走弯路。第三,教师要使用多种鼓励形式,如语言鼓励、手势鼓励、微笑鼓励等。使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学习结果,又在鼓励中体验成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学习动机起到强化作用。

三、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学大纲对教学提出了客观的要求,但由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智力水平有异,相同的要求会使部分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部分学生却吃不饱,这就要求我们要因材施教。一个班级中,对于优等生,他们基础较好,头脑反应也较快,对于大纲提出的要求,他们往往能很快的达到,并且会觉得太过简单,没有挑战性,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因而教师要为他们设立新的目标,使他们更上一层楼。对于班级中的后进生,学习起来会比较吃力,当然也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同样的目标,他们往往难以达到,这就要求我们要帮助他们定一个更加实际可行的目标,并在他们达到目标时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例如,在日常的训练课上,我们在设计习题的难易度上就要充分考虑到优中差生的具体情况。习题中,70%的基础题,全班大都会完成,20%的灵活运用题,中等学生可以完成,10%的思考题,优秀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这样做了,人人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下,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参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数学学习的情境,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第12篇

【关键词】新课程 人机关系 创意

当前,在全面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何围绕“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育人目标来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它不同于其它课程,是以技术教学为主的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为载体,通过技术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不能按传统授课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达不到开设此门课程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一节有意义的课呢?笔者在没有成形的教学模式和现成的教学课件情况下,开展探索性教学。为此,把一些较好的教学情景设计与大家交流,下面以技术与设计(必修一)“设计中的人机关系”片段为例,希望大家给予指正与探讨。

一、设计理念

本节课教学是在理解人机关系的概念及其所要实现的目标的基础上,探讨在设计中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为教学目标,从而让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通过利用大量生活实物等课程资源,以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为中心,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热情,努力尝试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此节课主要运用四个情景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主动进入角色,融入到整堂课的教学情景中去,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及多媒体的直观教学,开拓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情景教学片段

情景一:比较两个不同设计的床刷子―分析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准备两只不同类型的床刷子,一只床刷子的手柄没有任何处理,另一只手柄根据人手握时的形状而制作成“手形”,然后请几位同学上台分别试用这两只刷子,根据已学过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

创意说明:课堂上通过学生亲自感受两者的不同,一方面,回顾上节教学内容,可以问:“在使用刷子时有哪些人机关系?哪一个好用,为什么?它又实现了怎样的人机关系呢?”另一方面,导入新课“一件产品的设计如果要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应该怎么办?”教师可以最后小结:“要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首先应该明确设计中会涉及到哪些人机关系?如这个情景中涉及到人手与刷柄的关系;其次,要考虑这些人机关系涉及到哪些因素和技术指标?”

情景二:削苹果―感受合理的人机关系的设计中,我们还应该注意处理好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的关系,充分考虑特殊人群的特点和需要。

准备两把削皮刀,一把单面刀,一把双面刀,让全班习惯用右手的同学举手,从中选一位同学上台;再找一位习惯用左手的同学上台。然后,让习惯用右手的同学用单面刀削苹果皮,再让习惯用左手的同学同样用单面刀削苹果皮,台下同学会发现习惯用右手的同学削皮非常自如,而另一位同学比较吃力。最后,再一次让两位同学分别用双面刀演示,这次就大不一样,削起来都是轻松自如。

创意说明:通过“削苹果”演示,一方面,使同学们明确在合理的设计中,不仅考虑到普通人群(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是习惯用右手,所以这里习惯用右手的同学代表普通人群,而习惯用左手的同学代表特殊人群)对设计的合理性需求,还要虑到特殊人群对设计的合理性需求。另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特殊人群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树立起“以人为本,关爱特殊人群”的道德观。

情景三:做游戏―体验考虑静态人和动态人的因子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教师在介绍完静态尺寸和动态尺寸的概念后,让第二排的同学将桌子向前挪动一下,直到第一排的同学刚好能坐直为止。这时,要第一排的同学取出自己的书包放到桌子上。

创意说明:通过做游戏,同学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人机关系的体验当中。在做游戏中,感受到设计时只考虑静态尺寸,而不考虑动态尺寸,会带来使用产品的诸多不便,相信这比常规的说教印象更深刻。

三、教学反思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一节在教学设计上,着重从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角度进行思考,始终坚持以“目标统领教学内容”的课改原则,依据高中年级学生对技术与设计的探求心理特点,利用多种直观生活用品创设情景进行教学。整节课的设计符合学生对技术事物的好奇好问心里特征,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使每个学生知识得到拓展。同时,提高了学生对日用产品其设计敏锐观察的意识,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做游戏的情景设计促进了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及团结合作、勇敢顽强的精神。本节课运用日常生活用品作为教具教学,直观性强,能更加形象的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研究设计中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所要处理好哪些方面,并且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身去体会,从实践中感受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利用技术的利弊。但不足之处在于,教学中理论知识过于简单化, 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学习只拘限于生活中的案例, 而并未掌握较高的理论水平。

参考文献:

[1]顾建军.通用技术.2006.

[2]孙可平.现代教学设计纲要.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