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珍惜粮食的手抄报

珍惜粮食的手抄报

时间:2023-05-30 08:54: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珍惜粮食的手抄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珍惜粮食的手抄报

第1篇

古诗《悯农》、科学活动《大米的由来》、儿歌《大米饭》、视频欣赏《爱惜粮食》、亲子活动手抄报《爱粮日》。

1、古诗《悯农》

在通过孙老师与幼儿一起进行的教学活动古诗《悯农》中让幼儿通过观察图片来了解我们吃的每种食物都是由农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耕耘出来的,知道食物的来之不易。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来与老师进行交流探讨,并理解了其中的含义。

2、科学《大米的由来》

为了使幼儿进一步的了解食物的来龙去脉,我们专门挑了我们幼儿最熟悉的食物――大米,来与幼儿一起了解水稻的生长过程,一粒大米通过了哪些途径才生产出来的。

3、幼儿对“爱粮日”了解的差不多了,为了使幼儿把自己知道的知识运用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在餐前活动中进行了儿歌活动《大米饭》让幼儿在进行用餐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样的问题,自己该怎样做,把这些都时间到生活当中,让幼儿更好的去爱惜粮食。

4、视频欣赏《爱惜粮食》儿歌《大米饭》

为了避免幼儿不浪费粮食,我们从《爱惜粮食》中让幼儿懂得了饭桌上美味的饭菜除了妈妈或者叔叔阿姨做出来的还有食物生长加工的的过程来之不易,所以请幼儿们欣赏视频《爱惜粮食》同时也一起学习了珍惜粮食的儿歌《大米饭》让幼儿更进一步的懂得珍惜食物不浪费食物。

5、亲子手抄报《爱粮日》

第2篇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

使学生不断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肩负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责任,为推进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活动内容及意义

开展“三爱三节”德育活动,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的需要;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需要。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三爱”的具体含义:

“爱学习”:学习是当下高中生的“第一职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倡导公民要“敬业”,落实到每一位高中生身上,就是要“爱学习”。只有掌握科学文化知识,长大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爱劳动”:“劳动”两个字最光荣,在我们的心中,“劳动”两个字最热烈。劳动者应该受到尊敬,劳动者更应该获得生活的酬谢。

“爱祖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倡导公民首先要“爱国”,因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

“三节”的具体含义:

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粮食。建立节约型社会就从我们的身边小事,日常琐事做起。该浪费的我们绝不浪费,我们用的每一样东西都凝结着劳动人们的汗水和智慧,应当珍惜。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身体力行的去践行xx的号召。

三、方法与步骤

第一阶段:动员准备阶段

1.健全机构,强化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和落实“三爱三节”教育,更好的促进我校德育教育,学校成立由德育副校长任组长,教育处主任及其他科室主任为组成人员的活动领导小组。各年级组也要成立相应的活动组织机构。

学校教育处、各年级组要对照本方案要求,结合全校、年级实际,制定具体的活动计划,有序推进“三爱三节”教育的实施。

3.宣传发动,积极营造活动氛围

各年级要开好动员会,要积极想方设法为活动开展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通过升旗讲话、倡议书、主题题板、主题班会、团日活动、橱窗海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站等途径,对活动的目的、意义进行宣传发动。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

根据我校的具体实际将“三爱”活动融入到月主题教育活动中去,如将“爱学习”融入到每学期初或高一新生开学的“收心、入垄”主题教育中;将“爱劳动”融入到“五·一”主题教育活动中和日常主题值周及校园卫生保洁工作中;将“爱祖国”融入到“十·一” 爱国主义教育月活动。将“三节”活动和我校主题教育月活动相结合,使之更充实,更具有实践性。

一、“三爱”教育系列活动

1.爱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学习

(1)做好新学期开始各级部学生“收心”教育,通过班会、主题报告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尽快转变心态,投入到学习中来。

(2)高一新生开学后,通过各种报告会等,灌输“明德 笃学 强身 报国”校训思想,让高一新生尽快进入高中学习状态。

(3)每学期末开展冲刺期末主题教育活动,减少课余活动,让学生全部投入到学期末的学习中去。

(4)做好每日朗读励志信工作,增强学生学习动力(5)办好图书馆流浪书库活动,让每一本图书得到循环利用。

(6)图书馆组织开展读书节和好书伴我成长活动

(7)开展非富多彩的征文和比赛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在竞争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爱学习的情操。

2.爱劳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

(1)利用寒暑假、月假、长假等假期布置爱劳动家庭作业。开展“当一天家、做一天志愿者”活动,以培养学生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学会简单的家务劳动。

(2)开展劳动之星的评比活动,以班为单位,每月每班推选出一名热爱劳动的同学。

(3)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

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劳动实践基地,进行劳动实践,在实践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快乐。

(4)学校内开辟花卉园,让学生不出校园的感受劳动的成就感和快乐,进而培养他们热爱劳动。

3.爱祖国——培养爱祖国的民族精神

在九、十月份,教育处、校团委、学生会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弘扬民族精神” “感恩祖国”主题教育月活动,号召广大同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恩伟大的祖国,用不懈的努力与拼搏报效祖国。

(1)举办全校红歌合唱比赛,必选曲目为国歌,自选曲目为反映爱国情感的红色歌曲。

(2)开展“九·一八”国耻纪念日纪念活动,通过活动激励学生奋起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3)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组织学生利用清明节开展祭扫烈士墓,重温入团誓言等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引导他们对照先进人物找差距,同时以革命先烈和先进典型为榜样。

(4)充分利用了校内广播、校园新闻、校报、宣传栏等媒介。大力宣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和一些爱国事迹,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二、“三节”教育系列活动

更好的培养我校学生“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引导我校学生从点滴做起,让勤俭节约蔚然成风。

1.设立“学生文明就餐监督员”

要求政教处设立“文明就餐监督岗”、各年级设立“学生文明就餐监督员”,进一步加强食堂管理,避免饭菜量过剩,将节粮活动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减少粮食浪费。

2.各班召开“勤俭节约为荣,铺张浪费为耻”主题班会

各班级开展以“以勤俭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为主题开展班会,将勤俭节约的理念贯彻落实到每位学生身上。班会上每名学生准备发言稿,积极发言。班会后材料归档备查。

3.教育处处、各年级组织学生观察了解节粮、节水、节电的知识和方法,开展相关研究性学习。

4.组织开展餐饮消费、家庭用水、用电等情况的社会调查,培养尊重劳动人民和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形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

5.加强学校主要用能设备维护管理,强化节能措施,实施推广节能节水项目。

6.“节水节粮节电爱惜点滴资源”征文比赛

以“节水节粮节电 爱惜点滴资源”为主题开展征文比赛活动,展现学生勤俭节约精神。

7.“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手抄报征集活动

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为主题开展手抄报征集活动,展现学生勤俭节约精神。

第3篇

一、环境教育的必然性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当前的生态环日趋恶劣,大自然一次次地给人类敲响警钟,为了我们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的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我变枯燥乏味的环境保护知识为直观形象,使学生乐意接受。课余组织学生观赏课件,图片不乏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今天的小学的环境教育,就是明天的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我们应该站在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战略高度,以可持续发展教育为主题,进行环境教育,增强环境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学校内进行的环境教育,主要是通过相关学科的渗透教学来进行的。上完后,还让学生写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标语,还办了个人手抄报,班级黑板报,写了保护环境的建议书。并且在各学科教学中,把教材中有关的环境教育知识点作为渗透的切入点,融环保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这样就可以利用各学科有机渗透环保知识。

二、环境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小学生是未来的主人,他们将是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最大受害者,又是生态坏境改善的最大受益者,生态环境的好与坏,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生存空间。运用课堂教学的有力因素渗透环保,在目前小学没有专门开设环保课的情况下,是一个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能适当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的有效措施。如何做好渗透教育,关键是选择好环境知识和教材的结合点。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充分挖掘现有的教材内容,重点应放在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的行为习惯上面,较强感性认识教育。

1.进行爱护生物资源的渗透教育。爱护自然界的花草树木,绿化自家的庭院和周围的环境从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养花种草,嗜盆弄景,既可以慰籍精神,又可以怡情养性,更是环保的好行为。因此在教《养花》一课时可通过让学生了解老舍先生是如何热爱花草,精心培育花草,让学生感受到老舍先生不但是一个有丰富文化知识的人,而且是一个具有教养,热爱生活的人,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只有热爱生活,珍惜人生,心地善良,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人,才爱好绿色,追求绿色环境。有无绿色意识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素质的标志之一。启发学生像老舍那样,热爱花草,爱护环境,积极种花养草,参与学校的各项种养活动。

2.进行珍惜水资源,爱护江河海洋的渗透教育。从古到今,人们一直都离不开“水”这样宝贵的东西,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如今水已不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水已越来越少。据统计,地球所拥有的水资源中,有97.5%是海水,而淡水却仅仅只有2.5%呢!但在这些淡水资源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不能加以利用的。目前在全球淡水资源中,农业用水占70%、工业用水占20%、家庭和市政用水仅只有占10%。目前,我国有200多个城市缺水。现在不少地方已经开始重视起了“节约用水”这四个看似简单,可是一当做起来难上加难的字了。小学语文教材中就有不少与水资源有联系的课文。让学生懂得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养成不随便浪费水的好习惯。

3.进行珍惜土地资源,爱护土地的渗透教育。土地资源是人类获取生物资源的基地。教学《草原》、《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等课文时,可通过让学生体会草原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秀丽景色,认识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土地为我们提供粮食、肉类、木材等生活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物质基础。土地是发展畜牧业最基本的资源,畜牧业对土地资源有不可替代的依赖关系。尽管我国只有世界耕地总资源量的7.7%,却要养活全球近1/4的人口,而且在今天人口增长、建设用地、生态退耕的情况下,土地承受着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巨大压力;看不到土地资源已达到临界状态的危机。

4.进行防止大气污染的渗透教育。如在教学《太阳》一课时,可通过让学生了解太阳特点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并借此了解地球,知道由于近年来地球温度明显升高,人类对燃料的用量增加,导致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增加,抑制了地球表面热量的散发,形成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气温升高,从而引起冰川融化,如不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将会给地势低洼的沿海城市带来灾难。要教育学生自觉做好力所能及的环保工作,并向家长或亲友宣传环保的重要性,不燃烧或排放有害的气体,预防大气污染,增强环保意识。

5.进行防止白色污染的教育。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等是国家环境保护法明文规定的环保场所。因此在教学有关名胜古迹这类教材时,便可以充分发挥教材特有的优势进行环保教育。假如人们不重视环保,特别是旅游者随意抛弃塑料袋,一次性餐具等不可降解的物品,就会形成白色污染。大自然的风光将遭到破坏,从而提高学生重视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的环保,自觉抵制白色污染,不随意废弃不可降解物品,重新认识消毒餐具及消毒个人用品,循环使用对环保的重要性,少用或不用纸巾,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6.教师与学生要互相配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境因素,有意识地渗透教育。环境教育具有跨学科性,它渗透于各个学科之中,是各学科协同进行的。小学语文中有大量内容涉及到自然环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一些关于自然景物等的描写性文章,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以情动人,利用文章中优美的词语,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大自然的美;有条件就将表现文章内容的图片制作成课件,让学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喜爱自然,从而培养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并能抵制破坏大自然的行为。

第4篇

 

随着科学的进步,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许许多多方便生活品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让我们的祖国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离不开一代一代人的环保教育。技校教育中的环境保护教育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环保教育呢?

 

一、营造学校环境教育氛围

 

1.让学生参与美化学校行动。重视学校文化建设中环境教育功能,学校环境是中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小环境,爱护环境要从我们身边做起,让我们的学校美丽起来。采取多项措施美化、净化学校环境,如加强学校的绿化,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提建议,出主意。成立学校护绿小组;划分绿色“责任田”,在学校的统筹安排下自己设计栽种的花草及图案,自己护理。坚持垃圾分类;全校师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抛废物。使学生觉得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破坏环境不道德。让学生参与其中,面对美丽整洁充满生机的技校学校环境,更能激起学生的成就感和爱护环境的美好感情。

 

2.开展学校文化教育活动。寓环境教育于实践活动之中,让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中很自然地接受环境教育,充分利用环境教育节日,开展多种多样教育活动。例如:在世界环境日时进行以环境为内容的演讲比赛。也可在学校内开展环保专题宣传栏,让学生们通过文艺表演、手抄报、黑板报等形式宣传环保。在我校经常进行环境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比赛,对成绩优秀的作者及班级进行奖励。划分环境分担区,并进行评比,组织参观,对做得好的进行表扬,得小红旗,差的进行扣分,提出批评。开展以环境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对环境建设献计献策,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们意识到自己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二、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使学生尽可能地从书本、课堂教学中获得环境保护知识。化学可以说与环境保护的话题联系得最为密切。“空气”知识中”空气污染”,“水”中“三废”,硫酸、硝酸知识中尾气的回收和处理,“石油”中石化工业产生的三废、“煤和煤的综合利用”中废气和废液的处理、化学能与热能中的能源问题,化学能与电能中电池的污染问题。资源的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都紧密地渗透着环境保护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钻研教材与结合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深入探讨如何在工作中加强环境保护的因素,让学生们意识到能源的危机性,寻找经济又清洁的能源将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教育学生要倍加珍惜资源。同时让学生们知道把进行大气、水和土壤中的污染物提取出来,变有有用的物质,把分散的废弃物重新变为资源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最理想思路,化学面临着解决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化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渴望与责任。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总是生成许多是有毒或有害物质,散发到空气中、水中都会造成环境污染。实验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节约药品、爱护环境的教育,在不影响实验结果、观察效果的前提下探讨实验的形式,尽量减少实验产物对环境的污染,不仅加强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更是对学生加强环境教育的极好机会。

 

三、尊重和信任学生,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

 

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工作,甚至有的都在单位工作多年,他们的大多数思想都是根据工作经验总结出来的,虽然有些思想不成熟,但是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各种想法,给他们一个可以陈述自己想法的空间。因此,尊重和信任学生是老师与全体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亲密关系的基础,这对创造融洽的心理气氛起着关键性作用。只有你首先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尊重你,从而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应经常与学生进行谈话,谈学习心得,谈环境保护重要性,向学生谈论在工作中怎样节约资源,怎样加强环境保护。由于环境保护措施取之于学生再用之于学生,环境保护实施起来也越来越容易。

 

四、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化学课外活动中,加强环境教育

 

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不局限在培训学校内、课堂上,还要到自然、社会中去开发教育资源。一方面,通过课外活动小组,开展环境保护活动。在我校开展废旧电池的污染及回收方法的研究报告、一次塑料袋的使用及污染等研究性学习活动,并多次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到野外收集废电池,对学校周边大地里的塑料袋进行清理等等,教师也参与其中。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危害性。让学生在环境中很自然地接受环境的教育。并组织学生们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参与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及培养动手能力。配合专题考察活动,专题调查的开展,不仅能丰富学生们的知识,开阔眼界,也使学生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从感性上升为理性,增强环境意识。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督促亲人告别塑料袋,重提布袋子,以实际行动向白色污染宣战,时刻牢记环保使命,宣传节约能源(节约用水、提倡循环用水、节约用电、爱惜粮食等),合理分类存放生活垃圾(如电池回收、不乱到污水等),不使用污染环境的物品(如含p洗衣粉),充当环境小卫士。敢于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环保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面向社会的环境监督和宣传教育活动,使其在活动中受教育,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第5篇

    中学生物学开设课程分析

    根据国家教学大纲的规定,中学生物学开设的课程包括中学生物学课程(初中植物学、动物学、高中生物学)和中学生理卫生课程等,它们统称为《生物》,这些课程就是显性课程。显性课程可以通过考试、考查得出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反馈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但是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学生仅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等“三基教学”尚不能实现中学生物教学目标,还必须促进中学生德、体、美、劳的综合教育和知、情、意、性、行的和谐发展,这些隐性课程至关重要,不可缺少。它贯穿于整个教学中,支持、补充显性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对中学生进行熏陶教育,共同实现中学生物学教学目标。

    中学生物学隐性课程的内容及目标

    中学生物学隐性课程的内容包括有关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情感、意志、行为和习惯等方面。

    1 科学的世界观、革命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以什么样的人生观把握自己,以什么样的价值观对待社会。中学生正处于逐步形成世界观的时期,使他们懂得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引导他们克服主观片面性,这不仅有利于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能正确认识生物界的种种事物、现象及其规律,而且能够促进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科学的世界观就是客观地认识事物、辩证地认识发展、历史地认识社会发展的动力、不懈地追求真理。革命的人生观就是要求每个人都要有自尊、自信、自强、自律的积极的人生态度,追求高尚、珍惜人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社会负责。正确的价值观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不仅需要有牢固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技能,以及对知识技能的精益求精的严谨敬业态度,更重要的是还要求生物学工作者必须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革命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要热爱自己的专业,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对社会的价值是无私奉献。只有这样,才能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事迹来。科学的世界观、革命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2 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后继人的中学生,应当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认清历史责任,维护国家利益,扞卫民族尊严,努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实现自己的报国之志。集体主义要求人们的一切言论行动合乎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它要求学生热爱集体、奉献社会。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是永恒的主题。当今世界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如人炸、环境污染、食品短缺、资源危机等等,正日益威胁着人类生存,这些问题都与生物学有密切关系,只有树立起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才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国情、理解国策、爱护环境、珍惜资源,激发起民族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产生解决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的紧迫感。

    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强大动力,它们的培养并非弹指之间就能实现,需要进行长期的熏陶。

    3 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调节行为的规范和良好的风尚。它反映在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纪律、风气等各个方面。如热爱学习、热爱劳动、文明礼貌、遵守纪律、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等。这些看起来似乎是日常小事,但极为重要。在社会公德方面,特别强调“慎独”,就是指在鲜为人知的情况下不弄虚作假,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单独处理问题的条件下要按社会公德去做。如爱护生物、保护环境这方面,损坏花草树木、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捕捉青蛙等行为不一定有人看见,能否在没有人看见,没有人知晓的情况下做到严格要求自己,一丝不苟,完全有赖于学生的责任感,有赖于学生自觉的社会公德,而这些都有赖于多层次的道德行为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实现中学生物学隐性课程的途径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应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中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1 优化学校育人环境良好的育人环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至关重要。首先要做好学校环境的美化工作。如在教室内张贴名人名言、画像,在校园内设置警句、学生守则标牌,在墙报上张贴学生行为规范准则,教学用具及卫生用具定置管理,课桌、凳按统一规定摆放整齐,校内卫生清洁标准化、制度化。这些规范性的举措无疑能为美化校园环境起到很好的作用,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环境熏陶,在学校生活中感到舒畅。其次是做好学生语言行为的优化工作。一个学校中每个学生的文明言行集中反映了该学校的校风,优化学校环境要从抓语言行为入手,注意这方面的思想教育工作,结合学生守则,开展认真讨论,使学生懂得什么是文明行为,应以什么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通过“三从八不”,即“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不乱扔乱倒垃圾,不损坏花木绿地,不吸烟,不损坏公物,不违反交通规则,不赌博吸毒”等主题系列教育,并结合开展“人口日”“世界粮食日”“爱鸟周”“中国植树节”等与生物学有关的节日活动,对学校优化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三是优化学生互助互学、团结友爱、尊师重学的风尚。学生间的团结友爱精神、尊师重学风尚是一个好的学校必须具备的素质。要在学生中营造这样一种气氛:学生尊敬老师、老师爱护学生、学生互助互爱。学生由此而养成的各种文明行为习惯,势必会造就出一种温馨祥和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在视觉和心理行为上无形中受到感染,久而久之,学生的素质会不断提高。

    一个好的育人环境,应该有优美的校园环境,浓厚的学习风气,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道德素质。

    2 教师的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在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里宁曾经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种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影响着全体学生”。因此,规范教师的言行举止,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发挥教师的典型示范作用,将对学生起到春雨润物、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比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强制约束影响要大得多。教师应注意自己的仪表,装束打扮,要做到严于律己,言行一致,举止文明,行为得体。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树立可以作为学生言行表率和楷模的榜样,敬业爱业,对自己的学生“以诚相待,以情感人,扬善为主,激励上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培养学生远大的志向、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用自己的真诚感染学生,关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每个细节,要从内心热爱自己的学生。有时教师一个真诚的微笑,可以立即缩短自己和学生的距离,一句富有哲理的语言,可以激励一个学生终身为事业而奋斗的决心,并取得巨大的成功。

    3 严格的操行评定

    操行评定是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中学生物的操行评定内容应针对专业特点进行制定,通过严格的操行评定,找出差距,总结经验,以达到不断规范学生的行为,养成正确的行为方式,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4 寓教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