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健康心理手抄报

健康心理手抄报

时间:2023-05-30 08:54: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健康心理手抄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健康心理手抄报

第1篇

五月份的主要活动有:1.主题为:"心灵世界,有你有我"的手抄报比赛。2、心理影片的赏析。3、大型现场心理咨询活动。4、5.25心理飞情剧晚会。5"心灵世界,有你有我"主题班会。6、心育干部心理健康知识培训。

5月4日,我协会全体会干在1栋202教室召开会议,会议主要讨论5月中旬到6月中旬的各项活动。

5月11日,我协会出版心理影片赏析海报,片名《楚门的世界》旨在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此影片于5月12日晚19:40在生化楼101教室展播。

5月12日,心出版于生化楼101教室展播心理影片,<<楚门的世界>>。通过影片的赏析目的是让同学们认识到心理健康对生活、工作,家庭的重要性,从而从更多渠道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素质。

5月22月下午,我协会在志远楼四楼,进行心理情景剧的彩排,并取得预期的结果。

5月23日早上,我协会协助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老师在升旗台旁开展了以"心灵世界,有你有我"的大型心理健康心理咨询活动,活动开设了心理咨询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七位老师现场为同学心理咨询,同时还开展心理游戏,由心协会干引导同学们玩,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此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5月24日晚在志远楼报告厅由心协协办的第三届"心理情景剧"晚会隆重演出。晚会邀请了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老师右医心协、百职心协、院学生会、院团委、分团委、各系学生会代表及各兄弟协会代表。黄荣蜂老师上台发言并预祝晚会圆满成功,晚会的演出除了风趣却意味深远的话剧,还有院心育部的优美民歌,赢得了观众们带来正餐后可口的甜点,精彩的演出让观众流连忘返,给观众一个美好原夜晚,情景剧圆满结束。

五月份,一系列关于心理健康的活动,不仅增强了我院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认识,同时让广大同学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相信我院学生一定会带着阳光的心态,缔造阳光的生活,走向阳光的未来。

心理健康协会工作总结

第2篇

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养的前提

我校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2000年起就自一年级开始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成立了以校长和书记为顾问、德育校长为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和心理健康咨询细则。在心理健康教育组长的带领和全体教师的参与下,制定了长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在教室紧张的情况下,建立了心理教研室和心理咨询室,在教师紧张的情况下,安排了一个专职心理教师和一个兼职教师,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多次派专职和兼职心理教师去合川、鞍山、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确保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有序地进行。

二、创办心理知识宣传阵地,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养的基础

平时学校工作中,道德方面的内容讲得比较多,但心理方面知识涉及的很少,学校就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如广播、板报、校报、墙报、手抄报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对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弄清是非,明白道理。宣传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习的过程,通过各种宣传,向广大师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教师掌握科学育人的方法,使学生明白怎样做才能健康成长。

三、加强教师健康心理素质培训,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养的条件

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对教师个人工作的成败有重大影响,更重要的是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成长有着极其重大的作用。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水平,比教师的专业知识更重要。教师应该不断完善自身人格,树立平和、善良、正直、民主、敬业、爱生的教师形象,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心理素养的条件。所以,我们加强了对教师和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教师的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特别是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原则和方法,强化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转变了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了教师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开展心理辅导、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养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

组织心理健康教师开设心理辅导并认真上好心理健康课,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上,教师联系学生的实际,通过生动活泼的、需要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课程,普及心理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提高学生的人格水平。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上,教师还针对学生的实际,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情绪调节、心灵的沟通和理念的认同,使学生获得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培养自信心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实现优化心理素养的目的。

五、学科渗透,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养的主要途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在学校德育、智育、体育、劳动的全过程中,学科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与主要方式,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导入和实施等方面都要巧妙地注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潜能发掘、展示的好场所。学生在发展认知能力的同时,自信心、团队协作精神、竞争意识、情绪调控力和坚强勇敢等意识品质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实践证明,学科渗透更能确保学科课程的目标与功能的实现和发挥,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六、开办家长讲座、提高家长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养的保证

重视家庭教育,开设家长学校,开办家长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提高家长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养的有利保证,因为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不仅与学校教育有关,同时也与他们生活的家庭环境息息相关。

第3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举措。中职学校生源特点决定了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所以我校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管理工作的突出位置,并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德育管理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外部环境影响和学生群体特殊性决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我校地处惠州市惠阳城区这个以个体商业为主的特殊地理环境,毗邻港澳等地区,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比较大,校园周边网吧、游戏厅、卡拉OK歌厅等场所及各种网络污染;再加上自私、拜金、不遵守规则、赌博、吸等不良社会风气严重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许多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由于家庭教育的不重视,缺乏爱的关怀,出现早恋、自卑等现象;又或是学校教育中因成绩不理想而被师生冷落,他们长期处于一种压抑、束缚状态中,导致道德情感的严重缺失。于是,各种不良的因素从不同方面、不同渠道在严重侵蚀现在的中职学生。

这些不利环境决定了我校开展德育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学校如果还用过往的一大堆管理规定强制“灌输”给学生,德育管理部门仍沿用“警察式”的监管,必将引起学生群体的高度不满和心理抗拒,加大学校和学生的对立面,这对中职学校的德育管理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开展好形式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来服务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更新德育观念,多渠道、全方位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疏导

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建立以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学生科、教研科组、班主任、团委、学生会为主线;以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法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开展系列心理健康活动为主要载体;以开展课题研究为引领;充分发挥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的整体功能,探索德育课、德育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建立以“心灵家园――学生心灵的港湾”为主旨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成立“心灵志愿者协会”,将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巧妙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自省级课题《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研究》立项以来,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得到学校更大力度的支持,在软件上充实师资队伍同时,在硬件上也不断完善。建立起环境优美的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的服务宗旨是“尊重、理解、同感、助人、保密”,给学生一个温馨、安全的倾诉空间。心理咨询室每天下午安排有心理教师值班,向全校师生开放,通过咨询,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如学习、就业、恋爱等问题,及时缓解学生因心理而出现的各种矛盾。心理咨询室的建立满足了学生心理预防、心理疏导、心理诊疗三种不同心理疏导的需要。这种全方位渗透式的德育管理模式,使整个学校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三、开展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近年来,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除了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上课、心理辅导外,学校还聘请专家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讲座,不定时地对学生进行专门疏导,此举受到学生极大的欢迎。

每学期初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进行心理测试,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很好地掌握了学生心理状况,对学生中心理有偏差倾向的学生,及时进行干预,排解他们心中因家庭、就业、恋爱等原因产生的心理困惑。

“心理家园志愿者协会”是我校最活跃的社团组织。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心灵家园志愿者协会”创办了自己的专刊――《心灵家园》,它是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又为学生的文学创作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心灵家园志愿者协会”每年都开展“5・25心理健康周”,活动形式主要有:现场心理咨询、现场心理测试、团体游戏、学生手抄报或心理论文评比、心理剧表演、校园广播、心理电影赏析等。健康周不仅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识,同时还营造一种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此外,“心灵家园志愿者协会”成员还积极走出校门,参加各级文艺表演和献爱心活动(如到敬老院献爱心、儿童节慰问、省运会志愿者服务等),培养他们关注弱势群体,奉献爱心的精神,并在活动中得到启示、成长。学校每学期对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予表彰、鼓励。

四、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效果评价

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促进了全体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如学生对学校管理认可度提高了,学生和教师对立面减少了,后进生比率也在下降。学生呈现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同时,针对个别学生对就业的彷徨心理,心理教师的及时进行疏导,帮助他们重新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人生观,让他们对前途充满信心。

根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情况,心理教师李惠坚根据实际撰写的《中职学生心理咨询形式偏好的调查》获惠州市2010年中职学校教师论文一等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玲琳老师撰写的《一例考试焦虑案例报告》2011年获惠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案评选二等奖、《一例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案例报告》在第五届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由她主持的课题《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研究》,获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二五”规划第一批科研立项课题。

此外,2011年,“心灵家园志愿者协会”被评为“爱・大家”首届珠江公益节“双千一百”评议活动“千个公益项目”的荣誉称号。

我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及同行的认可。惠州市教育局要求我校这一做法在市、区推广宣传,吸引了上级领导、专家到我校进行德育转型调研。

第4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老师不仅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教师,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

教师教育工作内容包括发展性教育与补救性教育两项重要内容。发展性教育主要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进行培养促进,补救性教育则主要是对心理处于不良状态或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帮助,使之恢复正常状态。我们不能够等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才开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那样就顾此失彼,得不偿失。我们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方面,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好和谐平等的集体,让每一个孩子能够生活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环境之中。

二、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校园的教育教学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创设和谐、宜人、优美、安全、舒适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地成长。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健全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加强校园心理文化建设。实施心理教育,利用学校的隐性课程校园文化,把这无声的教育与有声教育相结合。如设立心理教育专题板报,成立心理教育校刊,开设心理图书阅览室,开展心理专题手抄报等做法,可营造一种浓厚的心理教育氛围,起渗透性、暗示性的作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心理教育。

学生的心理健康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营造一个宽松、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培养学生一个完整的自我,一个人格健全的自我。

三、心理健康教育伴我成长

俗语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教育只有真正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才能够取得最大的效益。学习的过程就是大脑活动的过程,孩子们的一切感知都是通过人的各种系统反映给大脑,大脑再指挥人体器官进行各种行为。教育工作者要能够让孩子们乐于学习,要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孩子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达到自愿学习,自主学习的状态,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快乐,老师教得轻松。

如何让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己经不再是主体作用,而是引导主体孩子们的作用,是主体的服务者。孩子们的个性心理特征各式各样,学习也千姿百态,这就意味着教师要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即因材施教。学习的类型各异,有的先天性能优越,有的天生不尽人意。这就注定了教育工作中要作两项工作:一是心理健康素质培养,主要是教育与培养个体形成各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助其学业事业成功。二是健康心理维护,主要是使个体形成并维持正常的心理状态,从而能适应社会,正常地成长发展。

第5篇

【关键字】国学;思想品德课堂;“催化剂”

G633.2

一、诵读国学经典,感情道德,陶冶情操

国学是我国古代对人进行人文、道德教育的一门很重要的课程,至今仍值得借鉴。朗读国学经典美文,记诵经典名句,耳濡目染,润物无声,通过诵读,学生右以从简短的文字中感情人生哲理,规范自身言行“腹有诗书气自华”。

当今社会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功利思想、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健康的思想正在慢慢地向学校蔓延,小学生中也出现种种不良现象,如以自我为中心,好胜,自私自利,不懂得孝敬长辈,不知道关心他人,不讲诚信,比吃比穿,依赖性强等,而且大多数家庭只关心孩子的分数、成绩,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教育,孩子的思想教育和养成教育被忽略和边缘化。因此,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尤为重要,势在必行。如何能让学校的德育教育开辟一条新的途径,笔者认为把国学课纳入到学校正式的课程表中来,每周一节课,根据每个年级的学生特点开设不同的课程,按照难易程度引导各年级段的学生诵读,激发孩子诵读国学经典的积极性和兴趣,让他们从小就与思想巨人生活在一起,让他们在人生的起步处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百家之长,补己之短,增长见解,提高修养,提升品格;让国学走进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熏陶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灵,让每一个学生能够感受科学文明的精神和优秀文化的气息经常诵读,在生活中把圣贤的教诲贯彻于生活中,落实到日常的一言一行中,不断地在生活中,学习中加以体会,消化,并不断运用,创新,让国学经典古为今用,焕发新的活力,注入新的生机,可以让学生感悟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弘扬爱国精神,培育民族感情。

二、巧用国学名言典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引用国学的名言典故,既烘托课堂气氛,又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国学博大精深,涵盖的内容极其丰富:如父母篇,亲子篇,子女篇,养生篇,居家篇,礼仪篇,节日篇……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学教材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如《弟子规》中的“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教学生做人首先要孝敬父母、老人,要讲诚信,要有爱心等。学生知道敬老爱幼,尊敬师长,性情更为明理宽容;《弟子规》中的“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可以教会学生正确而有礼的举止,可以使人显得有教养,给人以美的好印象。学生学习了文明礼仪,学会了规范自己的行为,知道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等。教师利用国学课程的内容引导学生从小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等基本道理。此外我们还可从国学教育内容中挖掘出多种教育功能。在学习《弟子规》中可激发学生寻找多音字的兴趣;同时还可和语文教学进行了有机的融合,丰富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观察、书写、朗读等各种能力,为学生的道德发展、人文素养的形成提供了丰富道德教育素材,极大程度地满足学生道德行为形成上各种不同层次和发展水平的需要,这样不仅使思想品德教育避免了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真正使道德教育成为有源之水、有林之木,而且又继承了优秀的传统美德,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艺术熏陶和人文教育。学习国学不仅能把艺术哲学等充分应用,而且还给孩子们的心灵种下了七分“德”的种子,并且永远扎根在孩子的心灵世界里。

三、课堂活动中融入国学,起到潜移默化作用

道德教育不能采取简单的说教的方式,“道德教育应当是潜移默化的,渗透在文化作品、精神产品和公共空间的道德教育更容易成功。”而起到潜移默化作用的较好方式就是采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课,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思想品德课活动的方式根据教育内容和特点采用召开主题班会、组织演讲或征文比赛、开展社会调查、举办黑板报或手抄报、发出倡议等。活动要精心设计、周密策划,通过人人参与的活动,感悟国学、传承道德、提高认识。

思想品德课堂选取学生喜欢的国学内容进行活动,让学生模拟或者表演一些故事场景,让他们亲身去体验,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有更深的印象,又可以让学生时时刻刻保持用国学的经典来帮助学生分析生活中的事情、见闻,使学生自己去感悟,久而久之,学生会慢慢的习惯这些国学经典带来的做法,也就在潜移默化中把国学植入了学生的脑中。

第6篇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水平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正逐步得到贯彻和落实,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正日益突显为教育的主导观念,由此而得到重视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正在成为素质教育新的生长点。然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相对来说,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具体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目前教育者还面临着诸多问题。

现在的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中考的失利、父母的责怪、周围人异样的眼光导致中职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因此中职校既要提高老师的心理健康的知识水平,关注和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心理发展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开展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优化学生心理品质,健全学生个性心理,提高心理素质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实施全员、全科、全过程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础是培养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这就要求丰富教师的心理学与教育学知识,增进教师对学生心理和行为的了解,提高教师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策略水平。

1.丰富教师的心理学与教育学知识

教师的心理学知识水平越高,对学生心理特征的把握越好。但是目前中专校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掌握状况并不令人满意,所以要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 有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意识,自觉加强知识储备,转变学生观。

2.增进教师对学生心理和行为的了解

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辅导和帮助。但是,目前教师对学生的一些心理和行为的了解还不够准确,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行为问题的认识也只停留在表面水平,是一些个人经验式的、非科学性的认识。根据相关测试,在学习成绩、学习状况、学科兴趣、业余爱好、职业理想、同伴关、重要他人、性格特征等八个维度对100余名教师对学生心理特征的知觉水平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教师在各个维度上的知觉水平是不同的,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学习成绩、学习状况、重要他人;而在诸如性格特征、职业理想、同伴关系等与心理健康有关的维度上,教师的知觉水平比较低,排在最后三位。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的了解程度不够,直接影响着教师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方式方法。

3.提高教师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策略水平

教师使用策略的可以分为六种类型:言语疏导型、责任转移型、惩罚约束型、行为疏导型、拒绝忽视型和情感关爱型。这些策略都是教师们工作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是在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内隐理论的认知水平上提出的,具有生活化、具体化、常规化等特点。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判断不到位,在解决问题时不会自觉地从心理健康角度去考虑,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指导就会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因此,教师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策略水平还亟待提高,教师在提高教学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将心理学的基本常识直接引进课堂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最直接的一种手段。

开设心理辅导课,对学生进行有效地、系统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学校应将心理课程排入课表,每周一到两节,由心理教师根据学生中专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分层次目标”辅导,教给学生心理保健知识和心理调节的方法,促进学生确立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发展学生个性和人格,优化其心理品质。

三、融心理健康教育于学校一切活动中,培养良好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1.融心理健康教育于班主任工作之中

“一个好的班主任,应该是一个出色的心理学家”。特别是中专学生,中考的失利、父母的责怪、周围人异样的眼光,使得他们心理问题日益增多,中专校的班主任自然成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因为班主任与学生有着广泛的直接的接触,可以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各方面情况,有利于广泛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有预防性的心理指导。班主任主要应做好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努力创造适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宽松和谐的班级心理环境,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第二,利用主题班会课、体育活动课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和心理素质训练活动,不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第三,通过与学生个别谈心、写“谈心日记”等方式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学生调控自我、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2.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

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教学中度过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过程,也是心理发展的过程。因此,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师责无旁贷。各学科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心理教育功能,把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掘教材的心理教育因素,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心理素质的训练,根据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方面的指导,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成功的渴望,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成功归因、确立创造性思维,指导学生学用科学的方法学习,按照学习的心理规律来提高学习效率,逐步树立健康向上的健康心理。

四、广泛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活动,纠正学生不良心理。

1.开展“心理健康辅导”讲座

心理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存在的带共性的心理问题或学生普遍关注的话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心理辅导讲座,例如,中专一年级开设“适应新的学习生活”讲座;中专二年级开设“人际交往与异往策略”讲座;中专三年级开设“正确面对就业焦虑与职业选择”。通过这些不同时间针对性强的讲座,分别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个性心理、学习心理、人际交往心理、青春期心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2.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细致、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为了解决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心理问题,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室”、“知心姐姐信箱”、“心理热线电话”,“网上QQ咨询室”等,在固定或不固定的时间里由心理辅导老师通过问答咨询、谈心咨询、书信咨询、追踪咨询等方式,及时帮助学生解除心理困扰,消除心理障碍,更好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积极地看待挫折与失败,从危机中看到生机,从困难中看到希望。

3.进行心理测试,建立心理档案

心理辅导室应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查和测试,了解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状况,及时调整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主动性;对测试结果实行电脑化管理,进行分类归档,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积累学生的个案资料,把握学生心理变化的轨道,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常规化、系统化、科学化。

五、举办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健康心理

学校还要利用活动课、班团队活动举办心理健康的游戏、娱乐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喜欢活动是人的本性。人的心理是在活动中表现和形成的。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创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板报、专栏、手抄报、心理校刊,开设心理广播,开展心理主题班会、心理素质训练营等,在全校营造一种浓厚的心理教育氛围,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还应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活动、科技活动、体育卫生活动、文学艺术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促进学生建立团队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增强竞争意识、锻炼意志,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提高校园文化品位,达到以环境育人的目的。举办好学校常规的文化活动,包括丰富多彩的艺术、体育、科技活动、演讲会、报告会、书画展等,以集体活动增强凝聚力,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的认识、情感、意志、兴趣、能力、性格等心理品质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六、建立学校----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通道,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学校除通过校内各个途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外,还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沟通指导家庭教育。要有计划地向家长普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常识,指导家庭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从而以正确的内容、良好的行为、恰当的方法影响和教育孩子。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以实施全员、全科、全过程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基础,建立一个分层次确定重点的多层教育体系:第一级队伍是广大学校教师,以从心理健康角度教育辅导学生为主要任务;第二级队伍是学校心理学专门工作者,以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诊断、咨询为主要任务;第三级队伍是专业心理医生,以心理治疗为主要任务。其中广大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教师要承担起学生心理保健医生的任务。每位教师、每个学科都要担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而且要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真真实实地全面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应开辟多种渠道,全方位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诸方面、全过程之中,以提高中职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 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2] 高中生心理健康与辅导.浙江大学出版社

[3] 21世纪的学校心理学.华师大出版社

第7篇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家校合作拓宽渠道

当前我国的社会文化相对落后,教育学和心理学远未普及,要使学生健康成长,光靠专家学者和学校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走上社会,与广大家长合作,才能显示其巨大的生命力。家校能否有效地合作,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

1.案例回顾

案例:张小强,男,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单亲家庭。她和母亲一起生活。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各科作业,但是一周后作业经常少做,甚至不做,母亲、老师批评后,就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上学,不说话,砸东西,逃避别人。

原因分析:经过和她母亲的交谈了解到,她的父亲是个简单粗暴的人。在他年幼的时候,当父亲心情不好时就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但是,当父亲心情好的时候,又会满足儿子一切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这就造成了他既胆小怕事又固执任性。两年前,父母离了婚,使他受到很大打击,加上母亲常常在儿子面前哭诉自己的不幸,使这个小孩情感更加脆弱,心理压力更大,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干脆就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去上学,采取有意回避的态度,压抑自己。

从以上案例可知,张小强不上学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扰。由于家庭的忽然变故,使他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更加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继而逃避,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心境。

2.导致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家庭教育

家庭是学生最初的学校,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中起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的教育力量再也不能被我们教育工作者所忽视。但许多家长不科学的教育方式及家庭不良的环境都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主要表现在:

2.1家长的溺爱。众所周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经20年,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在独生子女家庭中,有的父母视子女为掌上明珠,生活上百般呵护,不愿让他们受一点委屈,甚至子女犯错误时,父母都不说一个“不”字,天长日久,子女自然形成“唯我独尊”的心理,当他们走进学校、走向社会、同他人交往、遇到挫折时,便不能接受。

2.2家长过高的期望。家长对于分数的敏感甚于孩子,孩子考试得了90分回家得不到表扬,还认为成绩不理想,家长却问为什么不是100分,对成绩不及格者,动口则骂,动手就打。因此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家庭管教过严,以至于一出家门仿佛小鸟飞向天空,到了学校就任性放纵。

2.3父母离婚的负面影响。父母离婚,最大的受害者是未成在年的子女。在物质方面,他们的困难相对容易克服,或者说有的子女物质生活很富有,而在心里上受到的创伤很难愈合。离婚的父母,有的争着要子女,有的没人要子女,有的随法院判决,不管哪种情形,都易使子女放任自流,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心理。

2.4依赖隔代的教育。由于父母忙于生意或工作,于是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教育孩子的责任转移给祖父母辈。祖辈疼爱第三代,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缺乏心理上、情感上的交流,同时由于照顾太多,他们的能力得不到发展,甚至出现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

2.5家长不良行为的影响。有的家长工作之余忙于喝酒,赌博,或忙于发财致富,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堕落;有的家长品行不端,行为放纵,对孩子起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可见, 家庭教育不当与家庭的不良环境,是小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3.实施家校合作途径,让孩子健康成长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施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因此,要培养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必须走出校园走进家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家校携手,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在自然、和谐、身心愉悦的环境中成长。

3.1开辟多种渠道,家校共建,提高家长教子水平

家庭教育的关键是提高家长的教子水平,学校和老师都应该开辟多种的渠道,对家长进行指导。

3.1.1请家长参加亲子教育活动。针对学生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以及亲子关系等方面的总是问题,学校组织亲子活动以教育家长促使他们反思自己的教育子女的言行。同时经常进行双向多向交流,形成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而通力合作的风气。

3.1.2多形式搭建家长进行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舞台。一是开设有关儿童心理发展和家庭教育心理讲座。我们会定期邀请专业的教育理论工作者为 这些家长进行不定期的理论辅导和专题讲座,为家长探索家庭教育规律给以理论武装。如去年,我们就特别邀请到了团中央《知心姐姐》报告团的范凌云老师为家长作了《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的专题讲座,为家长传播为人父母的科学方法,给予孩子心理成长所需要的营养,家长收益良多。二是搭建交流平台。如每年我们都能及时召开共同感兴趣的家庭教育问题的研讨会,交流教育子女的经验与教训。让教子有方的家长作典型发言,介绍经验。每次的交流会上,家长们都畅所欲言,交流教子心得,提出教子困惑,总结教子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三组织家长欣赏学生现场的艺术表演,参观学生办的手抄报、绘画报展,查看学生的作业,让家长深切体会到孩子身上所具有的潜在的创造力。

3.1.3建立家庭教育咨询室,及时了解家长困惑,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指导。当前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但由于父母教育方法不科学等多种原因,导致了他们不知如何在思想上与孩子沟通而感到十分困惑的。面对父母家庭教育的困惑,学校可开设家长心理咨询室,安排了专职心理学老师,接受家长的咨询,指导家长正确对待子女的心理问题,并进行家教方法指导。

3.1.4让家长参与教育。请家长进校参与学校教育活动,以了解学校,认识学校与学校保持一致。我们建立家长理事会,作为家长代表参与学校方针、政策的制定,参与学校后勤的管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随时让家长进教室听课,家长与子女相互交流,使教育教学更透明。如每学期,许多班级在班队活动课上都会邀请家长一同参加,甚至在课中参与活动。在共同的活动中,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3.2教师与家长保持互动的联系。

3.2.1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会是争取家长配合的有效途径,形式可以由家长进校举行家长会。在家长会上,老师可以直接向家长了解学生情况,同时也汇报学生成绩,指出学生问题,介绍班级现状,沟通家长意见。

3.2.2不定期进行家访或校访。一般情况下,普访能比较详细地了解学生校内外表现;随访是发现苗头,即与家长联系,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定期访是对有问题的学生跟家长商定定期联系,互通情况,随时督促教育。家访或校访能具体个别地针对学生情况,对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导家长掌握教育小学生的科学方法。教师与家长通过面对面的有针对性的探讨,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巩固和促进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能促进家校联系。

3.2.3发挥家校联系本沟通作用。很多时候,老师都是拿这个本子向家长汇报学生的成绩,结果教育效果不大,甚至适得其反。其实我们的家校联系本,不应该光是作业的联系,成绩的汇报,更应该是心灵的交流。我们的联系内容应该是广泛,应该是全身心的为学生着想的,为家庭教育方法作渗透的。如一位老师在联系本写上 “今天,你的孩子表现不错,当同学忘记蒸饭时,为同学奉献了一勺白米饭。”“你的孩子在几点几分肚子痛了,与你联系不上,带孩子上医院了。”“这几天你的孩子作业认真了,有你的鼓励,我们继续。”……我想,家长看到这样的留言不会不感动,不会不动心。也会懂得如何教育和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3.2.4运用现代科技架设沟通桥梁。现在的科技十分发达,做为学校、教师,应该好好利用这些为我们服务。如通过校讯通、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及时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体育健康、获奖处分、重大活动、调整作息时间、放假等信息反映给家长,同时也可以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并可以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的方法,可谓一石三鸟。

总之,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起点和基础,是塑造人的灵魂的第一环节,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拓宽家校合作的渠道,持续、有效、科学地指导家长全面的教子方法,才能使孩子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李花淑.形成家校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年27期

第8篇

关键词:教学督导;手机依赖;学风建设

手机依赖就是由于重复使用手机导致使用者产生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由此产生强烈的持续的需求感和依赖感。手机虽然可以用来缓解心理压力和满足某些需求,但是需要警惕过度使用手机,特别是学生群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学生价值多元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是青少年的组成部分,许多学生也出现了类似于成瘾心理,一旦手机不在身边,学生就会焦虑不安,思维迟钝。玩手机的时间远远超出正常范围,思维也无法专注于学习,甚至出现了亚健康的状态。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视力及睡眠质量严重受影响。教学督导工作是教、学、管三大要素的统一体,既督教(教师授课),又督学(学生学习),也督管(教学管理)。虽然督教始终是教学督导工作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任务,但对高职护生特殊群体以女生为主体所要求的督学、督管功能越来越重要。教学督导是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风建设的客观要求。优良的学风需要有良好的学生学习自觉性,较高的学习主动性,饱满的学习情绪,充足的学习劲头,顽强的学习毅力,认真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踏实的学习作为,旺盛的学习人气。卓越护士的培养起点是卓越护生的培养,而卓越护生的培养关键在于卓越学风的养成。笔者所在的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年龄偏小,自我控制能力有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强,普遍存在上课玩手机,课余更是迷恋手机的现象,与我校“勤奋博学,善思笃行”的学风格格不入。为此,我校由高年资教师组成教学督导组,深入课堂,利用课余,加强思想教育,开展宣传讲座,与学生进行沟通互动,助力学风建设。本研究深入教学督导直接参与学风建设的实践,结合高职护生学风形成规律,从而遏制手机对学生勤勉上进,严谨治学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每天使用手机超过7小时,涵盖课堂及课外时间的高职护理专业女生。排除标准:智力障碍、心理疾病、情教学督导工作对遏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手机依赖促进学风建设的作用研究邢麟(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陕西宝鸡721013)绪异常的学生。研究共发放650份问卷,回收648份,回收率为99.7%。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自设问卷,将学生手机依赖情况的不良风气在教学督导工作开展前后进行对比。本研究在马云会等自设问卷的基础上结合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自行设计了本研究问卷。内容包括两部分:1)与手机依赖有关的问题。手机上网查询(2题,上网查询频率、上网查询与学习无关信息频率)、手机上网购物(1题,网购频率)、手机聊天(2题,聊天频率、聊天时长)、上课时手机使用情况(2题,上课使用手机频率、上课使用手机浏览与课程无关信息频率)。第一部分共7道题,均为5级计分(1~5分),总分范围为7~35分。总分越低说明教学督导对实现良好学风的嬗变作用越好,手机成瘾不良风气得到了遏制。2)与学风改进有关的问题(3题,学习勤奋刻苦度、学习纪律严明度、学习行为端正度),第二部分共3道题,均为5级计分(1~5分),总分范围为3~15分。总分越高,说明学风越好,严格的教学督导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推动作用。该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76。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17.0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运用均数和标准差对数值变量资料进行描述。使用t检验分析教学督导前后高职护生手机依赖及学风状况差异。

2结果

教学督导工作开展前后高职护生手机依赖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风状况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3.1遏制手机依赖,助力学风建设

高职护生虽然文化素质有所提高,但由于女生居多,情感细腻,渴望广泛的人际交往,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利用手机便捷的上网方式来交友、购物,再加上高职护生之间受朋辈行为的影响,相互模仿,学生手机依赖现象日益严重。由于手机的便捷,许多学生丧失了诚实守信的价值观,利用手机通讯工具考试作弊,手机上网为传递试题和答案提供了便利渠。学生手机成瘾已经达到了不惜污染学校风气的地步。作为新时期的高职护生,将来是受社会尊敬和爱戴的白衣天使们,她们应该成为青年中诚实守信的典范。“言必信,行必果”诚实守信是道德规范中最重要的体现。在学校养成的态度作风,积蓄的精神动力,所受的熏陶和感染,将对高职护生自我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深远的意义。高职护生的学风培养不仅是学习医学知识和技能的保障,而且是医学职业精神养成的开端和基础。敦品尚能,学养日新的校训在教学督导工作的助推下,在高职护生中形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多数学生从内心深处追求正确的价值观,愿意将自己融入在和谐积极奋发、互助团结友爱的学习氛围中。在遏制手机依赖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手机作为学习工具,借助网络拓宽知识视野。

3.2创新教学督导机制,提高高职护生人才培养质量

创新教学督导机制,规范教学督导体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为提高高职护生综合素质注入新的活力。高职护生手机依赖归于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的范畴,教学督导工作深入课堂,监督学生在课堂时间关闭手机,直接了解学生手机使用情况,对学生学习风气进行评价。教学督导工作还应有常态化的直接参与学风建设的意识和做法。例如开展手机依赖的危害健康教育,学生通过手抄报、主题班会大力宣传网络伦理,从而为学生提供可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也可为大学生的手机行为进行伦理指导,创建和谐的大学校园学习氛围,也使教学督导工作更具科学性和影响力。高职院校学风的考察指标体现在三方面:1)校园学习氛围;2)学生管理;3)教育载体。教学督导是这三方面指标的实现路径。制度化的管理约束了学生行为,增强了学习氛围,并寄予学校丰富的文体活动作为教育载体。当然,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也需要所有老师的共同参与。在教学督导实践中,高职护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接受各任课教师的知识传授。传道、授业、解惑是每一位高职教师的基本职责。在课堂中,任课教师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以饱满的情绪和顽强的毅力投入到学习中。教师严格维持课堂纪律,杜绝课堂时间使用手机,保证课堂教学效果。辅导员也应深入学生宿舍,了解学生课余生活状况,尽可能控制学生课余用手机聊天娱乐的时间,尤其教育学生夜晚熄灯后不用手机。告诉学生夜晚熄灯后用手机的危害,伤害眼睛并影响睡眠质量。通过督导,老师也加强了自身约束,成为“公诚勤毅”的教风的典型缩影,对学生起到了“身正为范”的模范带头作用。

优良的学风是保证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高职院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更是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教学督导工作通过参与学风建设实践,遏制手机依赖,激励高职护生奋发努力,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医务工作者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邢 麟 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孙悦,胥鉴霖.南京市某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综合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医学与社会,2015,28(2):88-91.

第9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校园文化 个性特征 育人功能

中等职业学校要建成个性鲜明的校园文化,首先要弄清楚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主要区别在哪里。我想,简单地说,这个区别在学校的办学动机上――职业学校的办学动机主要是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实用技能型人才;普通高中教育则主要是面向大学培养精英型人才。有了这个区别,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就应该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而不应该留下普通高中校园文化的影子。现在的情况是,不少中等职业学校是由普通高中学校演变发展而来的,尽管举办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职业技术教育,但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始终摆着普通高中教育的面孔,与职业技术教育很不适宜。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并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研究与实践,努力构建富有鲜明个性的校园文化,以不断提高职业学校的育人质量。

一.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

1、优美和谐的校园文化是无限的德育

优美和谐的校园文化有利于陶冶师生情操,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有人曾经这样描述道:“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道路交通,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社会上各种消极腐败思想对学校的侵袭也能起到很好的免疫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和积极乐观的健康心理。无数事实表明,校园文化的作用是巨大的,它可以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

2、完善优化的校园文化是潜在的美育

爱美是人的天性,中职生也不例外。不仅如此,他们似乎比普通中学的学生更喜欢蓄长发、着时装,从而给人造成“调皮捣蛋”、“品质不好”的印象。我认为,学生蓄长发、着时装,并非就是“调皮捣蛋”、“品质不好”的表现,而是他们爱美的天性使然,只不过由于他们尚处在“青春期”这个心理发育不甚成熟的特殊年龄阶段才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出现这样的情况,可以说,我们是应该理解的。因为对于每一个过来人而言,如果冷静地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在这个特殊时期,不是也曾经不善识别美,常把新奇、怪异之类视为美,强调外在美,忽视内在美,甚至以丑为美么!我们不要过多地指责他们,而要更多地研究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或载体,积极引导他们尽早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以及创造美的能力。实践证明,完善、优化的校园文化就具有这个特殊的功能作用。

另一方面,环境美可以升华为情感美。美丽怡人的校园建设、整洁漂亮的教室布置、文明礼貌的用语、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均可诱导学生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在一系列审美活动中,学生会认识到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劳动创造的,感悟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深刻内涵,真正懂得和体验到诸如“大方”、“优雅”、“和谐”、“风度”等这些描述美的有关词汇的含义,从而把这些词汇的内涵变成他们自觉的行为,使追求美、创造美成为他们生活的需要。所以,我们在构建特色中职校校园文化的过程中,不能单纯突出物质文化建设,更要重点突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设,要尽可能地周密考虑,力图完善,力争优化。这是能不能构建个性鲜明的职校校园文化的关键所在。

3、校企融合的校园文化是职场人生无声的导师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主要是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实用技能型人才,而现代企业选择人才的标准并不仅仅是员工的文凭和技能证书等这些“硬实力”,而是一个人的综合素养,是“软实力”。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直接走向各行各业一线工作岗位这个现实,我们要有意识地将企业文化引入到校园文化中来,构建校企融合的特色校园文化,使之成为引导学生今后在职场拼搏的无声导师。在校企融合的特色校园文化熏陶下,学生会不知不觉地接受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制度、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终身学习精神、开拓进取精神等,从而不知不觉地树立起先进的、积极向上的意识,促使自己在走出校园后能迅速适应企业生活,适应职场激烈的竞争环境。

必须指出的是,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对学生的影响虽不能立竿见影,但是渐进而稳定,意义深远,要深信,优化的职校校园文化必然会结出卓越技能人才的成熟之果。

二.努力构建个性鲜明的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具有不同于其他各类学校的特征,姓“职”不姓“普”,加上培养对象的客观实际,我们在构建校园文化的工程中,必须独辟蹊径、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1.引入企业文化建设,逐渐形成校企融合特色

要努力推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积极对接,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接受一定的优秀企业文化的熏陶和浸染,自觉不自觉地形成职场意识,为今后在职场生涯中的拼搏奠定人生基础。为此,我校近年开始逐渐将一些先进企业的文化理念引进校园,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能力、诚信感恩、遵章守纪、吃苦耐劳、创业乐业等方面的意识。

2.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积极谋求学校现代化发展

物质文化是校园的显性文化,包括校园建筑与布局、各类标识标志、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道路环境、校舍内部装修与陈设、绿化美化的一草一木以及校园周边环境等等。物质文化既可为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物质保障,又具有无声的教育意义和教育力量,是学校精神的外在体现。中等职业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要充分体现职业学校的个性特征,力避搞成普通中小学的模式。另外,职业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应该将实习实训设施设备作为重中之重,要努力实现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可以说,中等职业学校可以没有雄伟壮丽、气势恢宏的教学大楼,但绝对不能没有现代化的、先进的教育教学和实习实训设备,否则,我们培养的学生在技能方面就会是不合格的。因此,职业学校物质文化建设,要积极谋求现代化发展。

3.突出精神文化建设,培养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如前所述,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与核心,它包括学校办学思想、育人理念、学校精神、团队精神、人才培养标准、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旗、校徽、校歌等诸方面,是学校数代人奋斗积淀下来并经过一代又一代人不断提升的珍贵教育资源。2010年秋季以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和实践工作,现在逐步理出了我们的办学思路,提炼出了我校的一些精神文化建设成果。

4.完善制度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中等职业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在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指导下,依靠集体的智慧,在传承学校历史文化积淀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一整套完整的制度体系,作为学校依法治校、以制度引领人的准绳,促进师生与学校共同协调发展。制度本身具有巨大的教育作用,完善优化的制度是学校宝贵的教育资源。以制度引领人发展,才能克服“人治”的种种弊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人与校园、人与人、人自身的和谐。从这样的认识出发,我校近几年来陆续建立了一系列体现本校特点的制度,比如教师红白喜事、生病、生日等的慰问制度,学生学习、生活、实习管理制度等等,极其有效地推进了和谐校园建设。

5.重视社团文化建设,全面发展学生职业能力

第10篇

一、加强学生会内部建设,不断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一、加强整体组织队伍建设,端正学生干部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会成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本届学生会各部门助理经过层层选拔,初试和面试的删选,后通过一学期的考核方才确定最终录用者。这样前所未有的助理考核程序,优化了学生会组织结构,使事得其人,人尽其才。在学生会正式活动之前,我们还积极开展了系列部门培训活动,邀请原部门负责人对助理以及新任职的部长进行比较系统的培训,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工作的顺利程度,经过一学期的运作内部培训的效果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第二、完善学生会工作制度,建立健全考评体系,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和规范程度。本届学生会在原有学生会条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日常工作考评体系,并在实际工作中加强了对各部门活动计划、实施过程以及工作总结的指导与监督。新的部门会议制度、新的部门定期汇报规定、新的部门归档条例,都切实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第三、增强自主创新意识,提高独立开展活动的能力。本学期学生会较之往届,多了许多自主创新的空间。指导老师将权利与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学生手中,各部也在学生会总的引导下独立开展活动,独立进行部门会议,充分调动了每一位成员的主动性,激发了每一位成员的创新性。

第四、不断加强组织凝聚力建设,构建团队型学生会。我们以提高各部门沟通为基点,以“沟通协作”为理念,加强学生会内部干部个人之间、部门之间以及学生会与系团委之间的沟通,通过组织内部交流会、户外游戏等方式为大家提供沟通的平台。通过沟通,学生会干部个人之间、各部门之间加深彼此的了解,工作协调性大大增强,凝聚力不断提高。

二、浓厚学风,务实求真,开拓创新,不断拓展多方面素质

我们紧密围绕“迎评促建、浓厚学风”这个主题,本着为立足专业、提高素质的宗旨,以搭建展示大学生青春风采的舞台为目标,积极与外界联系,开拓更新更大的活动天地,创造更多更好的实践机会。积极开拓,勇于创新,打造出一个又一个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影响深远的活动品牌。

1、 浓厚学风,迎评促建

本学期是我校本科教学评估的关键筹备时期,所以我们的工作始终以迎评促建,学风建设为主线,从基础做起,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如:面向新生的新老生学习经验交流会、系部“明日之星”的选拔、学习兴趣小组的组建、“书香致远 墨卷至恒”读书节活动等,着实浓郁了我系学生的学习气氛,提高了学习效率。本学期一大重任便是教学评估,我们深知这与每一位学生都息息相关,因此进行了宿舍文化评比、生活部定期检查宿舍等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围,提升我系的宿舍卫生形象。

2、部门出新,拓展素质

学纪部的“明日之星” 、学通社的手抄报比赛、社团部的影视配音大赛、艺体部的语言类展示比赛、生活部的健康心理讲座、学生会合力开展的三人行素质拓展活动,这些都是本届学生会各部门开拓创新举办特色活动的成果,更值得称赞的是“三人行”、影视配音大赛等活动面向全院,这是本学期的一大重要突破。这些特色活动对于参与学生来说,拓展了他们的多方面素质,扩大了知识面;对于学生会各部来说,拓展了部门创新能力,提高了部与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能力。这些成绩中也有宣传部和实践部的不少功劳,宣传部任劳任怨赶制海报招贴,实践部出外奔波为活动及时拉来许多赞助经费。本学期所拉到的赞助也比以往在数量上要多很多,更可喜的是所赞助的活动都获得了很大成功,这对我们学生会来说是激励也是动力。总体而言,本届学生会经过一学期的磨合历练,已从中提升了自身多方面业务素质。

3、社团活动,多而出彩

演讲与辩论协会本学期依旧顺利开展了协会的经典活动,即举办了第二届青春飞扬演讲比赛和新生辩论赛。两次活动皆在全院范围内展开,历时近一个月,效果尤佳,不仅提升了协会的知名度,还提升了我系知名度。对于与学生会成员一样是新接手的协会成员来说,这两次大活动都在能力与组织上锻炼了他们,为以后协会开展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经验积累。

人力资源管理协会本学期在推陈出新的理念下,举办了第二届校园模拟招聘会、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人力资源专业晚会。特别是今年的模拟招聘邀请了苏州新区、园区近三十家知名企业,各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对前来咨询和应聘的同学给予相关的指导和帮助,本次活动不但在校园内影响很大,还受到了校外媒体的关注与报道。同时我们看到了,人力资源协会已逐渐走向成熟,有条不紊的活动组织、效果明显的影响力,都足以证明。更重要的是协会提升了我系人力专业的知名度,开创了打造专业品牌活动的新局面。本学期我们还成立了hr讲师团,也是本学期校企接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典型事例,同时这也会成为以后学生会活动保持与努力的一个方向。

另外,为了拓展专业素质,凸显专业特点,我系还于本学期成立了劳动与社会保障协会,该协会的成立为社保专业的同学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台,同时也将进一步拓展我系专业建设途径,为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资源。

纵观目前我系社团活动较之往年更加突出了我系专业化特色,以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为基调,更多的是为了学生就业而服务。

4、常规工作,不忘约束

从学生的自习、宿舍检查,到《生活之窗》、《系刊》的编制工作,都无一不保持严谨、严格的一贯态度。虽然本学期中期自习考勤曾出现过一些状况,《系刊》工作也效果不理想,但可以看到在工作调整中学生会成员的成长,在不忘约束的常规工作中各部门工作都在走向成熟。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我校的运动会进行过程中,我系学生会在组织与后勤服务工作上也为我系代表队取得好成绩贡献了一份力量。虽然初期有些小状况,但在新上任不久的本届学生会成员的合力协调下还是顺利完成了任务。

三、保持优点,不断以实际行动改进不足。

成绩是有目共睹,值得肯定的,但是回顾本学期的点点滴滴,我们还是能找到许多目前仍存在的不足。

宏观而言,一是活动影响力不够。本学期活动数量上来说是不少的,形式多样,但是从活动效果、影响上观之,在全院影响力还不是很大,主要是宣传力度还不够。二是活动品牌性不够。创出品牌是活动能否吸引广大同学积极参与的首要前提。而目前学生会活动呈现出“多而不精”的局面,活动缺少品牌,总体缺少精品。

微观而言,一是个别工作存在沟通不足,沟通方式不妥的问题。二是在活动细节处理方面还不太全面。三是经费使用缺乏节俭意识。

因此,学生会下学期工作中要改进这些不足,我们应该:

①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强化品牌意识,走出固定的工作模式,寻找新的工作切入点。

②不断丰富活动形式,打造特色,扩大影响力,提升层次,加大宣传力度。

③不断拓展社团活动,突出专业特色,为学生就业服务,争取更大的成功。

④不断加强内外交流合作,学生会内部的交流沟通以及外部与兄弟系、与校外合作。

⑤不断走向社会,积极开拓工作新领域,为活动寻找更多赞助,为活动寻找更多形式。

第11篇

(一)问题缘起。

我们提出“益智养德·尚美怡情”围棋文化理念的培育与实践这个研究课题,是基于以下几点:(1)围棋具有三千多年的文化积淀,是我国古代“琴棋书画”的四大艺术之一,科学与艺术相融、智慧与灵性相启,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2)借着课改的东风,围棋被许多学校包装成了具有育人功能的校本课程而蒸蒸日上,但部分教育工作者误读了课程改革的实质,丧失了围棋文化的本质,被冠以课程的围棋实质上只是一门以竞技为目的的体育项目。(3)因为过分强调围棋的竞技性,许多学校也因此成立了以竞技为目的的围棋集训队,组织参加各种形式的比赛活动,培育优秀的围棋苗子,导致培养目标单一,未能真正实现围棋文化育人的目标。(4)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有了新的思考:如何发挥围棋的整体教育功能,走出狭隘、单一的竞技教学,构建一种常态的、具有精神引领的校园围棋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使之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良好载体。

(二)文献综述。

对于“围棋育人”,国内外许多围棋机构和少儿围棋教学工作者均给予了很大关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2009年12月,韩国围棋协会公布了一项历时两年的研究成果:学围棋有益于少儿智力和性格的培养。研究的结论是,围棋是极佳的教育手段,学围棋有益于增强包括数学在内的理科能力,促进空间知觉等智力的提高,对社交性、慎重性、自我尊重性等性格培养也有效果,验证了“学棋变得聪明、注意力强”的说法。(2)中国棋院在2006年更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项内容和规模更为宏大的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在中小学全面开展棋类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实验研究》,主持人为当时的中国棋院院长王汝南,全国有近300家围棋学校和培训机构参加,历时5年,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教材开发、活动组织、思维开发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但以上这些研究,更多的只是关注课堂围棋的育人功能,强调教材的开发和应用,偏重于围棋技术和思维的训练,忽视了围棋文化潜移默化强大持久的渗透性,并没有从整体上关注围棋文化及由此而产生的育人功能,对校园围棋文化的建构更是缺乏系统性。而诸暨市店口一小有着20多年的围棋教学传统,师生中有92%的学生了解围棋,58%以上的学生喜欢围棋,这使得“‘益智养德·尚美怡情’围棋文化理念的培育与实践”这一研究更具可行性。

(三)我们的研究基础。

借助棋文化育人,诸暨市店口一小已经做了20多年了,或在竞技中渗透棋文化,或在活动中体现棋文化,或在围棋活动教材中展示棋文化。但真正将棋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淡化围棋的竞技性和技术性,我们是从2005年开始转型的。这些年,我们关注围棋文化的育人功能,相继开展了“小学围棋活动课教学研究”、“围棋教学与小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相关性研究”、“小学围棋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制订了《围棋课程标准》,正式出版了校本教材《围棋》,研究成果获得了省市一等奖。“论围棋课程的教育价值”、“谈谈我的围棋课程观及课程建设方略”、“对校园围棋文化多元建构的实践和思考”、“二十年育苗心经”等十多篇围棋教学学术在《围棋天地》、《浙江教学研究》、《围棋报》、《科学咨询》等刊物上。应该说,我们在少儿围棋教学这个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有一席之地的。因此,无论是理论支撑,还是实践经验上,以上这些研究都为我们开展本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我们对校园围棋文化的研究,强调“文化示人,文化育人”,其研究宗旨和核心精神是“益智养德·尚美怡情”这八个字。具体地说,就是以围棋文化活动为载体,创造围棋文化环境,成为思维方式的拓展、审美情趣的形成、良好习性的养成、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在棋艺方面,感受棋道,提升水平,使学生明于睿思。在棋品方面,秉承民族文化,培养围棋礼仪,使学生志于成人。在已出版的校本教材《围棋》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围棋文化,形成“围棋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案例集”,完成活动课程《文化围棋》的开发。

(二)研究内容。

1.围棋文化活动与校园环境建设整合的研究。

2.校园围棋文化建设与少先队队文化建设的融合。

3.围棋文化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探索。

4.围棋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开发与案例设计。

(三)设计理念。

1.润物细无声。传承了三千多年的围棋是中国经典文化,它博大精深,是启智养性的有效工具。我们提取其文化精髓,且弥漫于整个校园,使学生浸润其中,接受文化熏陶。

2.在活动中成长。我们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实践、体验、生成,将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丰富多彩的围棋文化活动融合在一起,在德、智、美及情感体验上获得成长。

三、研究措施

(一)围棋文化育人理念创建的基础——环境建设。

为了让学校围棋文化弥漫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以文化的魅力影响造就人,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围棋专用室、棋文化展墙、画廊、楼道橱窗、名人警句标语牌、校报校刊等阵地,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介绍源远流长的围棋文化知识,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学校围棋特色创建的成果。校园绿化中随处可见石棋盘、石棋子,各种立体雕塑,围棋广场,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通过氛围的营造,孩子们在环境氛围的耳濡目染中强化意识,分享成功,体验乐趣。

尤其是个性化的棋文化小版块玻璃展墙,使整个校园成为了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展墙分布在教学楼的走廊和各楼层的墙壁上,分“棋文欣赏、棋海拾贝、棋赛风云、经典棋局、棋手风采、棋史典故”六块内容,从不同角度向学生介绍源远流长的棋文化。课间,走廊围棋文化墙上总会伫立一些学生,他们有的在默读版块上的内容,有的认真地记录着,有的悄声议论,有的看着版块上的经典棋局在沉思冥想……特别是“棋手风采”版块,上面不仅有古今中外的围棋名家,更有我们店口一小孩子们身边的优秀小棋手,身边的榜样更易接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些无声的语言在不知不觉中起到了“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了校园浓郁的围棋文化氛围,陶冶了情操,在我们店口一小创建棋文化特色学校的过程中起着催化作用。

(二)围棋文化育人理念实践的载体——开展活动。

“活动是载体,活动是激励,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因此放大特色的效应,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课内棋活动,为学生提供较为宽阔的空间和较多的“习得”机会是提升围棋文化特色品质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首先,我们十分重视围棋社团的开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活动质量,学校成立“棋乐”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彰显生机勃勃、绚丽多姿的校园围棋文化风采,被全国少工委评为“全国优秀红领巾小社团”。其次,抓住契机,结合校情,挖掘资源,精心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围棋活动,如班级围棋团体赛、亲子对弈、棋星挑战赛、对抗赛、校园小棋迷侃棋、小名师讲棋、围棋实战论坛、学生棋具制作、创编学生群体围棋游戏、“校园三十佳围棋赛”等。再次,广泛发动、创造条件、精心组织,每年开展一次校园棋文化艺术节,作为对学生开展棋文化艺术活动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和全面展示。每年的5月份是我校传统的围棋文化月活动,我们组织开展了“围棋创意小报设计”、“我与围棋征文比赛”、“围棋知识知多少”、“我的擂台我做主”、“围棋文化知识现场PK”等趣味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锻炼才干,张扬个性。最后,加强外联,经过努力,学校成为了“浙江省特色学校”、“绍兴市围棋传统项目学校”,被中国棋院授予了“全国十佳围棋育苗基地”称号,多次举办了诸暨市、绍兴市少儿围棋赛,绍兴电视台、诸暨电视台还对我校开展围棋文化活动做了专题报道。我们通过走出校门,邀请来宾,不断深化围棋文化特色,与嵊州鹿山小学结成了联谊学校,定期互访;与我们诸暨城区的一些学校建立交流机制;日本、黑龙江、上海等地围棋客人来校交流访问,促进了我校围棋文化建设。

(三)围棋文化育人理念深化的支撑——课程体系。

随着围棋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越来越感到文化特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要走课程化的道路,只有课程化的文化特色才会更常态,更有效。为此,我们制订了围棋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方案,让学校围棋文化建设和课改相结合,设计、研发校本课程,在加强学科教学的同时予以实施,力争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能走在全市前列,成为我校的一个办学亮点。我们的围棋文化课以两种课程形态实施:每周在低段设立《围棋基础》综合实践活动课,以自编的校本教材《围棋基础》为学习资源,教师结合围棋文化开展围棋基础知识的教学;在中高段设立《围棋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根据确立的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开展活动,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获得了知识、技能及情感体验。

1.低段围棋文化课追求趣味和快乐。我校主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围棋基础》教材先后由“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和“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正式出版,并被诸暨市教育局评为诸暨市优秀校本教材和优秀校本课程。这套《围棋》教材是根据《围棋课程标准》编写的一套校本教材,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大量的歌谣、格言、文学故事、历史典故编入了教材,内容编排循序渐进,体系完整。我们把每个课时划分为“学一学”、“读一读”、“听一听”、“练一练”四块,内容上力求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又留有想象和创造的空间,适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一学”是本课的知识点,“读一读”是为知识点服务的儿歌,“听一听”是介绍与围棋有关的文化历史知识,“练一练”是学生、教师的评价园地。经试用,很适合幼儿园小学使用。特别是科学合理的内容编排,使以往庞杂繁复的围棋知识体系简单化,能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为围棋进入课堂打下重要的物质基础。

2.中高段借助区域资源,开展围棋文化综合实践活动,编写《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围棋文化》。

围棋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合实施,既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又启迪了学生的思维。通过下棋,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也大大增强了,文明行为日渐形成,综合素养获得了提升。课题组将这些主题活动方案整理成册,编写适合于中高段年级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围棋文化》校本教材。

(四)围棋文化育人理念创新的核心——科研引领。

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引领学校呈现高效、良好的运行态势是围棋文化育人理念创新的关键和核心。我们店口一小开展围棋活动以来,先后开展了诸暨市级立项课题“围棋教学与小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实验研究”、绍兴市级立项课题“小学围棋活动课教学研究”、浙江省教研室立项课题“小学围棋活动教学路经设计”、浙江省教科院立项课题“小学围棋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今天的省级课题“‘益智养德·尚美怡情’围棋文化理念的培育与实践”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拓宽棋文化内涵,深挖围棋教育对学生德育、智育诸多方面的影响作用,推动课题研究向深层次发展。

我们的研究得到了各级科研部门的肯定,被中国棋院评为“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研究先进实验基地”,我校的“围棋课程建设”课题被中国棋院确立为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的子课题并获得优秀成果评比一等奖,促使我校围棋文化特色从粗放型向内涵型发展,提高了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五)围棋文化育人理念延伸的基点——网站建设。

围棋文化活动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单纯的以知识和技能为中心的封闭式传授教学已不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建设以学为中心开放式的资源中心已迫在眉睫,为此我们开辟了“诸暨围棋网”和“铁勇围棋工作室”作为围棋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同步开发和建设,通过指导老师工作室、围棋论坛、智慧网吧等形式,开展咨询、交流、答辩、评价,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和表达能力。倡导有效地利用网络提供的信息交互功能,发表观点、交换意见、提交成果。

(六)围棋文化育人理念推进的主体——队伍建设。

教师是推进围棋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的围棋文化认知和理念认同决定着我校围棋文化建设的生命力。围棋部负责人何铁勇,业余4段,国家一级围棋教师,国家一级围棋裁判,绍兴市学科带头人,有着二十多年围棋教学的管理和实践经验。在师资问题上,学校贯彻社会聘任和校本培训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确保队伍的优质稳定。近几年,我们打破地域界限,引进了多名外地高级围棋教练充实到教学中来。我们聘请世界冠军俞斌九段为名誉总教练,浙籍五段棋士裘瑜明为客座教练,定期来校指导;先后聘请福建省冠军蔡书平6段、全国晚报杯第六名梁伟6段担任一线教练,成效十分明显。同时,我们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成立了“青年教师围棋研修班”,系统学习了“围棋基础知识”、“围棋历史文化知识”、“围棋裁判知识”等内容,担任起了围棋文化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任务,有力地推进了我校围棋文化建设。

四、研究成果

(一)充分张扬个性的围棋文化活动吸引了孩子们快乐参与。

今天的店口一小围棋文化氛围十分浓郁。走进校园,黑板报、橱窗、荣誉栏、棋星排行榜、红领巾广播、星星电视台等为舆论宣传主阵地上,随处可见围棋知识、小棋手的风采。“人人懂棋、爱棋”的校园氛围也渐浓郁。现在我校学生说起棋界的名人名家,头头是道。各班的小棋社活动每周活动一次,儒雅轩、采风、博弈……一个个别致的社名透出孩子们对棋文化内涵的理解。学生积极参加“我与围棋征文”比赛,许多优秀征文刊登在《围棋天地》、《围棋报》等专业刊物上。2012年,由师生共同编排的反映店口一小多彩围棋生活的少儿舞蹈《棋韵》获得了诸暨市一等奖的好成绩。学校成立“棋乐”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彰显生机勃勃、绚丽多姿的校园围棋文化风采,被全国少工委评为“全国优秀红领巾小社团”。

有个案例可以说明店口一小围棋文化氛围的浓厚。浙江省特色学校考核组来店口一小做全面调查,因临近放学,时任绍兴建功中学校长的马立赶忙在校门口随机采访了两位小朋友,提出了“你喜欢围棋吗?”“围棋带给你哪些快乐?”“你们学校每年有哪些围棋活动?”“你心中的围棋是怎样的?”“你认识学校里的围棋小明星吗”等问题,而小朋友童趣十足而又充分娴熟的回答令马校长十分惊喜:“这次的访问对象完全是我随机抽到的,由此可见店口一小的围棋文化是融入孩子们的血液中去的。”这里还有一个数据,2005年我们开始关注校园围棋文化建设,当时做了一个“我眼中的围棋”的小调查,57%的学生了解围棋,38%以上的学生喜欢围棋,而最近的调查显示92%的学生了解围棋,58%以上的学生喜欢围棋,调查数据表明今天的孩子对围棋活动的认同度有较大提升。

五月底,2012年的“围棋文化节”圆满落幕,全校学生踊跃参与了“棋文化”手抄报制作、“我与围棋征文比赛”、“班级围棋团体赛”、“围棋知识知多少”、“我的擂台我做主”等系列活动,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棋类世界中,共同寻找快乐,体验成功。

(二)“益智养德·尚美怡情”育人平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001年3月,国家教育部和体育总局联合发文“要求在学校开展围棋活动”,指出“……有利于青少年学生个性的塑造和美德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我们创建围棋文化特色学校,就是要通过小小的棋子,塑造出爱好广泛、生动活泼、不怕困难、不断攀登、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具有鲜明个性的小学生。

“棋道虽小,棋品最尊”。下棋要讲礼节,棋风要正,这与做人一样。“棋如人生”,学生在下棋的过程中人生观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凡事要成功,就要付出努力,靠自己的真本事;下棋有输有蠃,人生有成功有失败……在班级集体教育中,教育学生班级就像一盘棋,每一个学生都是集体的一分子,只要时刻为班级、为学校着想,发挥各自的特长、优势,相互配合,团结协作,勤奋学习,奋勇争先,班集体就会有生气,学校声誉就会蒸蒸日上。

通过棋类教学,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围棋“千古无同局”,每一局都是新的,几乎每一次选点都可以“冒险”,都可以创新,特别是在比赛时,“灵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一些精妙的“新手”不时闪现。它又是在一种玩的状态下、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培养创新意识,开发创新思维的理想教具。在小学开设围棋综合实践课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研究表明,参加围棋活动实验的学生创造力水平总成绩,以及在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三个方面都高于控制班,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作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上有很大的提高。研究中我们还发现,围棋教学对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心理有促进作用,可以做进一步的研究,作为学校的一门行为课开设。

(三)师生、家长以棋育人,促进成长的共识基本形成。

我校围棋文化特色学校的创建得到家长、社区等社会各界的支持,通过多年实践,学校整体素质的改观、孩子成长中的欣喜变化让原来部分“任其发展型”的家长从观望状态逐步向“积极配合型”靠拢,而个别“横加干涉型”的家长也能做到尽量了解孩子,不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削弱孩子对围棋的信心和兴趣。学校成立“亲子围棋俱乐部”,定期组织家长到校和孩子一起参加亲子活动,“家校合一、达成共识”的局面已初步形成。

同时,学校有发展,教师也更有激情了。目前,我校教师的精神饱满,对店口一小前景充满信心。在校园中,经常呈现一片“棋”乐融融的景象,午休、课余,教师、学生相约走棋、切磋棋艺的快乐身影不时出现。

(四)构建发展性的学习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1.多维度评价目标。围棋文化学习评价,力求发挥反馈、调节和促进课程发展的评价功能。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做出评价,又要对他们的实践能力、探索精神、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素质状况做出评价。以综合围棋能力为核心,具体评价学生参与围棋活动,获取知识,处理知识,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形成状态和发展水平。

我们从三个维度评价学生的学力水平:(1)基础性力学评价,即对围棋教学“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过程及水平进行评价;(2)发展性学力评价,即对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评价;(3)创新性学力评价,即对学生在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围棋知识的基础上,在围棋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有所创造的学业成效和学习能力的评价。

2.多元化评价方式。实施以参与性、完成性为衡量标准的评价模式,建立通过讨论、作业、观察、适当的书面考试及围棋对弈活动等方式,从围棋文化知识、围棋基本技能、围棋课表现、围棋礼仪参与对弈情况等多方面给予评定,使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具体形式有:自我评价、小组(集训队)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观察评价、社会评价等。

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力求较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1)实施“雏鹰争章机制”,设立了多种奖章,如:为在校级比赛中获得冠军的棋手颁发“棋圣奖”;敢于挑战高手的“敢斗奖”;进步神速的“新人奖”;热心辅导下级棋手的“园丁奖”;积极探索,勇于打破常规的“创新奖”……(2)编制围棋教育成绩综合报告单,具体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鉴定,比赛训练鉴定,个人和小组评价等。(3)颁发相应的段级位证书和荣誉证书,建立个人围棋成长档案。

五、取得的学术成果

(一)学术论文。

《围棋教学与小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相关性研究》发表在2012年第19期《考试周刊》,《刍议围棋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发表在2012年第21期《考试周刊》,《小学围棋课程体系的开发与教学实践》发表在2012年5月《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校本课程开发须有“三情四策”——“以诸暨市店口一小开发围棋校本课程为例》发表在2012年第44期《考试周刊》。

(二)专著与教材。

编写完成了围棋文化教学专著《追寻教学之道》和校本教材编写《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围棋基础》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围棋文化》。

六、研究结论

通过围棋文化环境的建设、围棋文化活动的组织、围棋文化课程的建构,整合了学校、社区的教育资源,丰富了课程结构,优化了教育内容,营造了浓厚的围棋文化氛围,提高了围棋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进一步深化了学校的教学特色,使学生素质得到了和谐发展,是学校体艺领域课程改革和德育传统特色项目的改造及深化,是当前课程改革热点项目的开发和创新。因此,围棋文化活动是学校向学习型组织转化,形成独特校园文化,整体提高学校办校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们研制的《围棋课程标准》,构建了开放的围棋教学体系、发展性的学习评价体系和多方联动的教学评价机制,具有系统性、科学性、操作性强的特征,其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措施等易于掌握,利于应用,有一定的课程指导价值。编写的《综合实践活动·围棋基础》和《综合实践活动·围棋文化》这两套围棋校本教材浅显、通俗,强调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和活动性,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思维生成和情感体验。主题活动设置了围棋故事、围棋口诀等生动活泼的内容,内容上力求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又留有想象和创造的空间,适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小孩子有较大的吸引力,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建立了围棋教学的方法体系和评价体系,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围棋活动课四步骤教学模式”:温故(复习旧知)—知新(传授新知)—实践(实战训练)—总结(课堂小结),简便易行,适合其他学校借鉴和运用,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七、理性思考及后续研究

(一)围棋文化的环境布局要与当地文化相适应,要整体规划,富有创意。

店口一小这几年一直在搞校园基础建设,校园围棋文化环境建设缺少顶层设计,略显凌乱。2012年下半年基础建设基本完成,我们已经邀请杭州柯道文化策划公司进行总体布局设计,在学校管理、学校文化、学校教学中融入了丰富多彩的围棋元素,充分体现了“益智养德·尚美怡情”文化理念和育人目标。这方面,我们课题组将积极介入,将研究成果和研究理念融入设计中。

(二)坚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在围棋文化育人中的渗透。

“益智养德·尚美怡情”这个文化理念和育人目标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显示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要研究如何运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去推行围棋文化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生成、感悟,获得亲身实践经验。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围棋教学应该积极走向网络化。围棋课教学与其他学科课的教学是相统一的,有密切联系的,对学生素质的发展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学校各部门要协调好围棋课教学与其他学科课教学的关系,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围棋文化活动课程建设对教师的文化素养、知识结构和教育理念提出了挑战。

全校教师已普遍认识到现代的教师不能只是一桶水,而必须是一条流动的河;教师不能只做课程的执行者,而必须是课程的开发和设计者;教师不能只拥有传统的学科知识,而必须随时捕捉与时俱进的新知识、新技能,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才能实现。教师是课程的组织者,学校要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改善学校教师结构,为课程实施提供有力的保证。

(四)围棋教学特色的形成要与社区文化事业发展互动,形成双向共生机制。

这样一方面能利用社区的力量,提高特色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能使学校的特色项目向社区延伸,融入社区的文化创建之中,这是一种很好的走向,更是我们进一步探索的一个主攻方向。

参考文献:

[1]何铁勇.小学围棋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A].见: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编.浙江省2005年优秀教育科研论文集(上卷)[C].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211-216.

[2]何铁勇.围棋教学促进小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实验研究[J].浙江教学研究,2006(4).

[3]何铁勇.论围棋课程的教育价值[J].围棋天地,2006(6).

[4]何铁勇.对校园围棋文化多元建构的实践和思考[N].围棋报,2009(49).

[5]何铁勇.谈谈我的围棋课程观及课程建设方略[J].科学咨询,2010(11).

[6]俞培锋,何铁勇.刍议围棋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考试周刊,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