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恋爱心理

大学生恋爱心理

时间:2023-05-30 08:54: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恋爱心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恋爱心理

第1篇

关键词: 男女大学生 恋爱心理 调查 分析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是性生理成熟与性意识觉醒时期。因此,他们对异性充满渴望,对爱情充满幻想。可以说,恋爱及性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无法回避的话题。当前大学生恋爱的普遍性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为了了解男女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异同及特点,分析其恋爱心理的规律,以便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健康、文明的恋爱观,笔者对茂名学院男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及现象进行了调查与比较分析。

一、调查说明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方式,随机对茂名学院一、二、三年级不同专业的男生、女生各300名进行了调查。问卷设置了11个问题,测试男女大学生对爱情的认识、恋爱需要、恋爱动机、求爱方式、择偶心理、对网恋的看法、恋爱受挫的承受能力、两性观念等方面的异同。

共收回有效问卷564份,有效回收率为94%。应该说,问卷中的数据是基本上能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及其现状的。

二、调查的结果及比较分析

1.对爱情的认识。

题目“你对爱情的看法?”选A“爱情很美好,我相信会找到真正的爱情”的女生72%,男生57%;选B“哪有真正的爱情,都是互相利用”女生6%,男生17%;选择C“不懂爱情,跟着感觉走”的女生22%,男生26%。

结果表明,大多学生对美好爱情充满了信心,他们希望自己能找到真正的爱情,而女生比男生更渴望得到美好而浪漫的爱情。

2.恋爱的需求。

题目“你觉得应该在大学解决恋爱问题吗?”选择A“应该恋爱,以后机会太少了”的女生10%,男生23%;选择B“想工作以后再解决”的女生12%,男生22%;选择C“顺其自然”的女生78%,男生55%。

可以看出,多数学生对恋爱问题持顺其自然的态度,而男生比女生更清楚自己在大学是否想恋爱。

3.恋爱的态度。

题目“在大学找男女朋友是为了?”选A“以后和他(她)生活在一起,我会认真对待”的女生43%,男生27%;选B“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女生36%,男生48%;选择C“找个伴互相照顾,别的没想”的女生21%,男生25%。

结果显示,近一半的大学生认为恋爱并不一定要有结果,只要自己开心。相比之下,女生对恋爱的态度更加认真,她们希望找到能陪伴终身的伴侣,而不是一时冲动下的激情燃烧。而男生往往更多地受从众心理或生理需求的支配,较少理智地考虑未来的可能,显得冲动而盲目。

4.对网恋的看法。

题目“怎样看待网恋?”选择A“觉得时尚,已经尝试过了”的女生12%,男生18%;选择B“觉得不真实,不可能找到真心相爱的伴侣”的女生43%,男生44%;选择C“顺其自然,如果能碰上也行”的女生35%,男生38%。

结果表明,网恋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种交往方式,并且,少数大学生已经把它作为寻找爱情的一个途径,还有些大学生并不刻意在网络上追求爱情,但当爱情来临的时也不拒绝。不过,近一半的大学生对于网恋的真实性抱怀疑态度。

5.恋爱失败的承受力。

题目“求爱如果被对方拒接,你会觉得?”,选择A“没什么,谁都有选择的权利”的女生66%,男生68%。选择B“恨对方,再也不和他(她)交往了”的女生9%,男生19%。选择C“很自卑,觉得他(她)看不起我,很受伤”的女生25%,男生13%。

结果表明,大多数男女生在恋爱中都能坦然承受挫折,对被拒绝的看法比较宽容,但少数学生有怨恨或自卑的情绪。相比之下,男生更容易因爱而恨,女生更容易因爱而伤。

6.择偶的标准。

择偶标准是人们在婚恋观上具体择偶价值定向的集中体现。在本次调查中,在问到“你选择的理想伴侣的条件”时,男生首选是漂亮、有气质,然后是善良、孝顺、健康、智慧,很多的男生并不要求女生有才华、事业心,而女生的首选是看男生是否有事业心,然后是责任感、智慧、体贴、健康、幽默等。此外,有经济实力也成为男女大学生择偶的一个标准。可以看出,男女生在择偶的标准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男生对女生的“外貌”要求得较多,感性因素较重;女生更注重男生的“才华”,理性因素较重;而男生对“”的要求比女生高。

7.两性观念。

对于同居、婚前这些敏感的话题,男女表现出较大的差异,42%的男生、31%的女生选择了“基于爱情的婚前可以理解”,有28%的男生和16%的女生认为可以接受恋人的婚前性要求,只有11%的男生和13%的女生认为婚前是不道德的表现。说明当代大学生在观念上比较开放,特别是男生对婚前持较大的宽容态度。

三、大学生恋爱心理的教育引导

通过对大学生恋爱心理进行调查,我们了解到,当代大学生恋爱观正日趋理性化,大学生恋爱的心理趋于成熟。但是一些大学生仍然存在着恋爱心理的困惑及误区,而且,男女大学生的恋爱心态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我们应该针对男女大学生恋爱中出现的不同问题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

1.端正恋爱的态度。

大学生对爱情应当持慎重的态度,避免在恋爱问题上把握和处置失当。一是处理好恋爱与学业的关系,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应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习上,坚持“学(事)业高于爱情、爱情服从学(事)业”。二是不要盲目恋爱。调查中发现,有些大学生,特别是男生,往往是为了摆脱青春期特有的孤独感而恋爱;或者为了寻求刺激、满足与异往的欲望恋爱;或者只是看重经济条件,功利化地对待恋爱等,这些都无法产生真挚的感情,也得不到真正的爱情。只有理智地认识才是深刻爱情的基石。清楚自己究竟根据什么爱上对方,了解自己在性格、气质、生活理想、价值观念等方面与对方能否适合、相互适应的程度如何,彼此是否能与对方相亲相爱、终身不渝等,这些都是在青年大学生付出真情时需要明确的。

2.冷静看待网恋。

网络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它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了人们相识的时间,扩大了人们交际的视野,提供了与更多人交流的平台,给我们的生活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应当说,网恋这种新的择偶方式是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的交际方式,是信息化社会的必然产物,我们无法回避和制止。然而,网络的虚拟性又使我们无法真切感受对方,深刻了解对方,毫无顾忌地接受对方。应当看到,网络给人提供的只是认识机会、联系手段,只是一种桥梁作用;在网上确实能看到动人的爱情故事,不过虚幻多于真实,要了解真正的爱情,还得回到现实生活中来。

网络最能表现人的双重性,人类对它的认识和研究还有待深化,伦理道德对它的规范还需要强化,通过网恋来选择恋爱对象有着一定的风险。因此一定要冷静看待网恋,提高警惕,不要上当受骗。

3.正视失败,增强恋爱挫折承受能力。

大学生的恋爱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遇到各种波折是在所难免的。失恋时,特别是女生失恋时往往有一种被抛弃感,感到不幸、失去信心甚至绝望。其实,恋爱遭遇挫折是很正常的事情,对此,应采取超然的态度,要善于用理智驾驭感情。那么,如何正确对待失恋呢?首先,必须认识到恋爱是当事者双方自觉自愿的一种感情活动,当一方改变主意时,不要勉为其难。其次,失恋不失志。失恋,并不意味着自我价值的降低,没有任何自卑的理由,更不能淡漠对理想、对事业的追求,影响自己的一生的道路。再次,化痛苦为动力。失恋后更应有宽广的胸怀,把失恋当作人生的一种体验,坦然地面对人生中的风风雨雨,以宽容的心态去善待生活、珍惜生命。

4.培养健康文明的恋爱行为。

恋爱作为一种人际交往,必然也要受到道德的约束。健康的恋爱行为应当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道德要求:第一,尊重原则。尊重是爱情的前提条件,是人格平等的具体表现。恋爱的双方在人格上都是独立的,不能把对方当作自己的附庸,或者依附对方而失去自我,更不能强迫或诱骗另一方接受自己的爱。第二,责任原则。谈恋爱抱着游戏的心态或者为了摆脱个人的寂寞与无聊,或者出于一种从众心理都是对爱情不负责的表现。第三,文明原则。高尚纯真的爱情是甜蜜而美妙的。它不但要求恋爱双方志同道合,而且在表达方式上也需要讲究含蓄、文明。高雅、健康、含蓄的爱情表达方式能给人以美的感受,也是尊重恋人的表现。因此,恋爱言谈要文雅,讲究语言美;亲昵动作要高雅,避免粗俗化,尤其在公共场合(所)出入,要遵守社会公德,不要对他人生活和公共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陶国富,王祥兴.大学生恋爱心理[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第2篇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心理问题

当前大学生恋爱,已经成为大学校园里一个不容避讳的话题,也成为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缩影。但是,并不是每一段恋爱都能阳光灿烂,也未必每一个人都能在爱情的征程上一帆风顺,那么,随之而来就会出现因为恋爱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心理问题。研究大学生的恋爱心理现象,分析他们的恋爱心理效应,有助于理解他们在恋爱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行为。

一、大学生恋爱中常见的心理现象

根据调查发现,很多大学生对于为什么谈恋爱理解不深甚至自己也解释不清楚,出现盲目的动机。

(一)从众心理

大学生大多是18-23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谈恋爱仿佛成为一种时尚,以至于不谈恋爱显得似乎不正常,不管是为了顺应时尚的潮流还是为了把自己尽快的融入在这个群体中不被淘汰,抑或是很多大学生认为大家都有的东西我也应该有,就使得众多大学生不假思索的加入恋爱的队伍之中。

(二)认同心理

恋爱的前提就是彼此的相互吸引,很多大学生把在异性面前的吸引力作为自我价值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认为有异性朋友才能证实自己的存在价值,才能使自己在所在群体中凸显出来,才能说明自己有魅力,这似乎成为众多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的普遍共识。

(三)好奇心理

根据年龄阶段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程度来讲,大学生年龄段都已经成熟,对于成人世界的很多东西尤其是异性都充满了好奇心理,渴望得到成人世界的认同,更希望有异性的认同,所以对于恋爱充满了好奇和渴望。

(四)依赖心理

90后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成长的环境与陌生的大学校园之间的落差势必造成孤独感得存在,对于家长的呵护与关爱的依赖,是产生“情感寄托型”恋爱动机的重要因素。

(五)排解寂寞心理

大学自由的生活气息与高中阶段繁忙的学习形成鲜明对比,于是很多在校大学生养成了懒散的习惯,特别是周末或特殊的节日,他们往往选择谈恋爱来排解寂寞。

(六)倾诉心理

大学生本来就处于激情与梦想燃烧的岁月,生活在同一个校园,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他们由于年龄相仿或许都会有着更多的共同语言,更容易走进彼此的心灵;另一方面,在遇到学业上的挫折、同学间的利益冲突、家庭的不和睦等问题时,他们更倾向于找个异性朋友倾诉。

二、大学生恋爱中常见的心理效应

(一)光晕心理

“情人眼里出西施”,这是大学生普遍认同的恋爱心理作用,这种在心理学上又称为光环效应或成见效应,通常指在男女人际交往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由于大学生往往对于爱情充满了期待和渴望,更容易在坠入爱河以后,对于恋人缺乏正确的客观的评价,对于很多事情的分析和辨别往往更容易从情感的角度出发,难以全面的评价一个人,更难以认识到彼此的不足。

(二)逆反心理

大学生大多比较自我,又处于个性张扬的年龄阶段,当他们的主体需要与客观现实存在矛盾的时候,他们更容易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同时导致他们更愿意实现自己的需要,与反对主体意愿的客观条件作斗争。这种现象往往发生在恋爱过程中,比如当彼此双方均受到父母或者朋友等的反对时,或者出现一些其他的不利因素的阻挠时,他们的内心渴望在一起的意愿更加坚定,彼此相爱的态度也更加坚决。这种心理学上称之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的现象更容易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

(三)自卑心理

心理学上的自卑,着重指由于主体对自我评价的偏低,从而更容易引起一些消极的情绪体验,诸如害羞、不安、内疚、胆怯、忧伤失望等。

自卑感是很多人都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只是成分多少的确别,正是有这种消极心理作用的存在,使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遭受不良影响。自卑感较弱的人,可能会找到合理的调试方法使自己在较快时间内得以恢复;自卑感较强的人,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逐渐走出阴影,重新燃起追求的希望;自卑感过强的人,常常会因为对于自己的能力不断怀疑、担心自尊心受挫,更容易在恋爱上遭受挫折,之后又因为不愿与人交往使他们往往选择逃避,从而更不容易走出心理阴影。

三、大学生存在的恋爱行为

正是由于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存在的上述一些心理现象和心理效应,使得大学生在恋爱行为上出现如下众多不良的现状。

(一)享受恋爱过程,忽视恋爱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大学生认为恋爱就是恋爱的本身,就是一种彼此在一起的情感体验,是需要享受恋爱的心动、缠绵、美好、甜蜜等的过程,他们普遍认为,爱情就是一种相互吸引,就是一种彼此欣赏,中恋爱观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于追求爱情的自由和渴望真爱的勇气,但是他们对于恋爱的结果比如是否能在一起成为彼此的终生伴侣等不是很在意。

(二)爱情地位居高、学业地位下降

很多大学生的恋爱刚开始时是出于对专业的共同爱好或者对于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他们期望能共同学习,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共同进步,这是他们的初衷。但是,随着彼此感情的加深,有一些大学生沉迷于爱情的捉摸不定、卿卿我我之中,被彼此的情绪所左右,有限的时间内只关注于谈恋爱,甚至“加班加点”,对于成就事业的热情、对于学业的热度相对下降,颠倒了主次,势必影响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三)观念过度开放,弱化传统道德

在这个媒体发达的时代,各种信息充斥着大学生的头脑,使他们失去了辨别的能力,也许是出于对所谓“时尚”的追求,大学生的恋爱观念日益开放,甚至有些过度。他们不再因为恋爱不被学校允许而感到羞耻,他们勇于追求、甚至觉得如果不恋爱才是大学生活的一大遗憾;在恋爱方式上,他们的公开化程度使得他们在大学校园里出现诸如搂搂抱抱等不文明举止,在自习室等公众场合做出过分亲密的动作,现如今网络流传的种种不看视频正是这个问题的显性存在,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群体的形象;在恋爱道德上,一些人感情不专一,只在乎寻求恋爱的刺激,缺乏恋爱基本的道德感,朝秦暮楚,甚至搞多角恋爱关系,加之恋爱态度的极其不严肃,往往很多行为超越正常的恋爱关系。

(四)失恋态度宽容,承受能力较弱

大学生很多恋爱都是出于从众心理等的影响,使得他们往往在寻找爱情的过程中出现很多盲目心理,也出现很多后续的问题。所以,尽管谈恋爱是大学生的一种时尚,但是“失恋大军”也是大学生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尽管能很洒脱地选择分手,但是如何正确的应对失恋问题,他们却往往无从下手。失恋必竟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挫折,对于这种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应对能力,很多大学生表现得都不是很理想,因此导致的心理问题也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自杀等现象,这些都是很令人担忧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建英,侯大寅.大学生恋爱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第18卷第10期.

[2] 黄家兵.当代大学生爱情观与心理健康[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3(6).

[3] 张跃.大学生恋爱心理调查[J].中国校医,2006,19(6).

第3篇

随着近年来大学生群体被社会关注度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恋爱问题亦就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大学生恋爱心理在与社会心理互动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和发生的问题也就变得纷繁复杂起来。对于当代大学生最困惑的问题之一——恋爱问题应该引起高校和教师的关注,分析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困惑,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恋爱心理困惑的对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和教师的职责所在。

目前我国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22岁左右,处在这个年龄时期的大学生对亲密关系的需要更加强烈。从身体发育的角度看:大学生们在经历了高中阶段紧张而充满压力的时期,进入大学后,不但身心轻松下来,而且身体的发育已经成熟,压抑和潜藏的对异性的爱和渴望自然地浮现出来。从学习任务的角度看:大学生的学习任务相对较轻,也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恋爱;也有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没有正确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考上了大学就该放松了,因而对学习就采取应付的态度。由此就有大量的剩余时间,无所事事,于是就萌生了谈恋爱打发时光或寻找精神寄托的想法。从经济能力上看:多数大学生在父母的支持下,经济方面没有顾虑。从校园环境看:大学生活相对自由,可以摆脱家长的约束;大学校园又是青年男女大量聚集的场所,青年男女之间的交往就变得容易而自然,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各种社团活动便于学生扩大交往,加深了解,在长期的交往中,男生女生彼此熟悉了解,产生信任和友谊,具备了极好的彼此交往的外部条件,有助于城市爱情。基于上述因素,很多学生开始了他们的校园恋爱。当然校园恋爱让很多大学生尝到了爱情的甜蜜,也受到了爱情的打击,在他们的心理留下了对爱情的困惑。

一 大学生恋爱心理困惑的表现

1.恋爱动机不纯正造成恋爱心理困惑

大学生活对多数学生来说意味着脱离了以前的环境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在新的环境中,需要建立全新的各种关系,通过交流排解烦恼、寂寞,并完善自我。而共同的校园学习、生活和交往以及思想观念的相似性,让他们在恋爱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从众趋向,特别是新生入校后,看到出双入对的师哥师姐,压抑已久的对异性的渴望和爱慕情绪被激发出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跃跃欲试。还有不少大学生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认为自己的大学生涯中没有恋爱经历就是一件没面子的事情,会被人瞧不起,会被别人认为自己无能或缺乏魅力。在这种群体氛围的影响下,一些并不打算恋爱的大学生,为显示自己的能力、满足虚荣心,也盲目地加入到恋爱大军中。这样的恋爱动机不纯,不是因为爱情本身,有着为弥补内心空虚、孤独和从众的心理,大学校园中动机不纯正的恋爱使得传统的婚恋观受到了挑战。恋爱的重心不再是两情相悦,更多的强调的是对外貌、金钱和对方的家庭地位的追求。恋爱中的大学生缺乏社会经历,往往控制不了自己的情感,任感情随意放纵;加上近年来不良文化和社会上一些消极现象的影响,部分大学生本身缺乏抵御不良因素的能力,责任意识淡漠,产生了游戏人生、追求享乐的人生态度,这样的人生态度害人害己,伤害了他人,也让自己陷于空虚、麻木、精神匮乏的境地,丧失了追求纯洁爱情的动力和对生活的热情。

2.恋爱受挫后造成恋爱心理困惑

爱情是一种美好崇高的感情,美好的爱情是幸福生活的源泉,人们对异性的爱和渴望恋爱是以寻找爱情、培养爱情为目的的。恋爱是男女双方的共同行为,在恋爱过程中,需要双方的相互考察和相互适应,也需要双方真正懂得爱是一种责任和权利的统一。在恋爱这个相互考察的过程中,大学生受到生理、饮食起居、经济和情感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恋爱受挫是不可避免的。而目前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社会阅历不深、思想单纯,依赖心理较强,一旦恋爱就会过分依赖对方,要么有很强的控制欲和占有欲,将自己全部的经历都投入恋爱中,把对方当作自己的所有物;要么把对方视为自己生命中的重心,只付出不索取,愿意为对方牺牲一切,在爱情中迷失自我、失去自我,把爱情过于理想化,缺乏恋爱双方的平等和尊重。当恋爱受挫时,由于生活经历的单纯,自控力和耐挫力较弱,无法恰当地处理恋爱中的情感问题,无法理性地评判和审视自身、他人。由此产生的自卑心理和悲观情绪造成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困惑,他们往往会感到自己缺乏爱与被爱的能力,不敢坦然与异往,有的大学生失恋之后,丧失信心,一蹶不振,认为一切都失去了意义,以至于悲观厌世,甚至还有人将对方看做仇人,肆意诽谤,或做出极端行为造成人身伤害。

二 大学生恋爱心理困惑的对策

面对目前大学生在恋爱中遇到的问题和这些问题所带来的心理困惑,高等院校和高校教师应义不容辞地站出来,采用讲座、咨询等形式,提供给学生适当的调节和宣泄情绪的途径,减轻失恋的痛苦,及时纠正和抑制极端的悲观心理倾向和行为,让大学生能面对恋爱挫折,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生活。

1.高校和教师应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树立信心

一个人对自我的感觉,决定了他与别人的关系,这是建立正确恋爱观的基础,也是与异往的基础。能否正确地认识自我,对今后性心理的发展、与异往及幸福生活的建立产生影响。学校可以通过定期举办一些相关主题的活动,如沙龙、讲座等,训练和提高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逐步建立自信心,完善自我。高校和教师除了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树立信心外,还应该和大学生们一起反思“什么是爱情,爱情在人生中应该处于什么地位”。由此明确大学阶段是个体成才的黄金期、成才的准备期,是人生中精力最旺盛、智力和能力发展的高峰时期。大学生应该珍惜大学时光,以学业为主,真正处理好学业与恋爱的关系。

2.高校和教师应帮助大学生理解爱情的真正涵义,加强大学生恋爱道德教育

随着大学生生理的成熟,情感体验的丰富,对爱情的渴望、追求和执著不言而喻。高校可通过礼仪培训、艺术欣赏、心理健康等选修课教育,帮助学生在体质、服饰、气质、知识结构等方面完善自我;也可通过法律、法规的教育,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当然除了相关知识和法律的普及外,最重要的还是加强大学生恋爱道德教育,在恋爱过程中要学会尊重对方,男女双方的恋爱基于高尚的道德才会有纯洁的爱情,爱情作为男女之间一种持久专一的情感,深刻影响着人的精神生活。高校和教师应重视大学生恋爱观的教育引导和研究,辅导员和班主任应合理增加精力投入,将大学生恋爱道德和恋爱观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并引入课堂;将传统道德观与现代婚恋观合理地结合起来,及时帮助学生解除恋爱过程中遭遇的困惑和问题。

大学生自身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认识到正确的恋爱观是社会与时代的要求,也是自身健康成长获得幸福的需要。

高校和教师需要加强引导,培养学生的高尚情趣,让学生懂得举止得体、自尊自爱、彼此尊重,在健康和高尚的心理基础上进行交往,用道德理智来完备自己的情感,约束自己的行为。

3.高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恋爱挫折

爱情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人生需要爱情,但不能为爱情而活着。青年学生应该摆正爱情的位置,树立崇高的理想,把自己的青春、智慧和才能投入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实现生命的价值,给自己的人生及爱情赋予真正的意义。

在恋爱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不如意的地方,单恋或失恋的情况时有发生。当缘尽情了时,有些大学生能够调节情绪,尽快走出失恋的阴霾。但有的则会陷入泥潭不能自拔,影响个人及他人的正常学习生活,有时甚至会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伤害自己或他人。面对这种情况,高校应尽可能地营造健康环境,有利于大学生情感和心理向积极方面发展。高校应该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用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将学生吸引到健康、丰富、多彩和有意义的集体生活中来,减轻大学生入校后背井离乡的孤独感,增强团队意识,促进学生间的正常交往。

总之,对众多的在校大学生来说,校园恋情是美好的。如何端正自己的恋爱观甚至是婚恋观、协调好学业和恋情、人际关系和恋情的关系,无悔于自己的大学生活,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引导,更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青年学生 恋爱心理 培养 引导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057-01

1 引言

爱情在学生间永远都是最为关注的热门话题,自改革开放后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社会环境发展了改变,使得当代大学生思维方式、价值理念、爱情观,对待爱情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当代大学生对待恋爱问题已不在保守,恋爱在大学校园已成为普遍现象,出双入对不再被认为是不正常的行为。但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普遍不成熟、不健康,导致情感生活痛苦、不

安,一些学生甚至做出伤害他人的过激行为,走上犯罪道路,最终不可挽回,害人害己。近些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广泛的热点话题。研究青年学生健康恋爱心理的培养与引导,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2 青年学生恋爱心理特点

近些年,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高校学生基数不断增加,大学生恋爱呈现人数增多、年龄偏轻趋势。恋爱在高校中已具有一定普遍性。大学生恋爱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既有其自身心理因素,也有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当代大学生年龄段普遍在十八到二十四岁之间,正是对爱情产生幻想和向往的年纪,性生理发育已基本成熟,但心理发育却相对缓慢,爱情观、价值观、人生观尚处于发展阶段,仍不稳定,且社会阅历较少,缺乏独立经济基础,尽管他们渴望得到爱情,但却未必懂爱情。虽然随着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实施,学生爱的权利增强,不在需要获得学校许可即可在符合婚姻法的条件下登记结婚,但爱的责任心则普遍下降。大部分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只注重恋爱过程,而不注重恋爱结果。当代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中备受父母溺爱,性格多自我、独立、个性,所以恋爱过程中往往表现出不能包容、不理解、自私,把恋爱当做解除寂寞,充实课余生活,填补空虚的一种消遣文化。现在大学生中流传着“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的顺口溜,恰恰说明当代大学生普遍保持着错误恋爱观。这种只重视过程,不重视结果的爱恋观,实质上只强调了爱的权利,却否认了爱的责任。并且由于恋爱责任意识的淡薄,使得许多学生缺乏传统恋爱道德观念,大学期间“同居”、“试婚”越来越平常,很多学生不愿意接受传统道德观念束缚,公共场所举动亲密,旁若无人。还有一些学生见异思迁,朝三暮四,对待恋爱的态度十分不严谨,过于随意。此外,当代学生恋爱受挫能力较弱,在受到失恋挫折时,往往会做出一些不正常的行为,丧失信心,一蹶不振,悲观厌世,仇视他人,甚至做出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的过激行为。例如,二零一五年,六月十七日,下午三点河南林业职业学院男大学生赵某,因失恋跳楼自杀,经抢救无效死亡。尽管该校设有心理疏导室,但赵某并没有咨询过,最终选择以跳楼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自身,更对家庭造成了巨大伤害。这是当代学生恋爱心理不成熟、不健全的表现,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必须引起重视,加强对大学生健康恋爱心理培养与引导势在必行。

3 青年学生健康恋爱心理的培养与引导

通过前文分析不难看出加强对大学生健康恋爱心理培养与引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学生生理上已经成熟,心理上也正在进入恋爱阶段,正值青春发育成熟期,渴望与异朋友,必然萌发爱情意识,并且在其精神世界中甚至占主导地位。一旦碰到适宜条件,便会迅速转入恋爱实践[1]。一些学生虽暂无恋爱需求,但在宿舍同学恋爱影响下,恋爱意识自然也会被激发。由于大学生处世未深,缺乏社会阅历,缺少恋爱经验,恋爱过程中易产生矛盾和挫折。一些学生会因为没有合适的对象、没有得到理想的爱情,双方相处不顺利,感到孤单、失落,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诱发心理疾病。青年大学生考虑爱情问题已得到认同,但必须树立正确爱情观,养成健康的恋爱心理。大学生恋爱应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以自由恋爱,相互尊重,相互爱慕为基础,以共同成为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为己任。恋人间要彼此尊重的人格表现,自觉承担责任,学会自我约束,摒弃不文明的恋爱观,把品质、情操作为首要的恋人选择标准,提高对恋爱责任的重视,正确把握学业与爱情间关系。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应把学业放在首位,不能只选择爱情而忽视学业[2]。与其因恋爱失败荒废学业,不如理智对待爱情,学会把握恋爱分寸,正确选择恋爱时机。另一方面,大学生应正确理解爱的真谛,增强对恋爱压力的承受能力,使自身具有“拒绝爱的能力”和“接受爱的能力”,以保持健康的恋爱心理[3]。

4 结语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恋爱心理问题,近年来大学生因失恋自杀或杀人的事件比比皆是,可见加强对青年学生健康恋爱心理培养与引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杨良群.大学生恋爱价值观问卷编制及其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4,04:203-204.

第5篇

【关键词】通识课程;性心理;恋爱心理;方刚;课程效果

为了促进我国大学生性心理及恋爱心理类课程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教育部于2011年6月14日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其中专门对大学生性心理及恋爱心理类课程提出了要求,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自身性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认识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了解大学生在性心理和恋爱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对性心理和恋爱心理的正确认识。”并提出了四点教学内容:“1.性心理的发展和大学生性心理的特点;2.大学生性心理问题及调适;3.大学生恋爱心理发展的规律特点和常见问题;4.培养健康恋爱观和择偶观。”此外,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教育部建议以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为主。可见教育部对于大学生性心理以及恋爱心理的教学非常重视,大学生性心理及恋爱心理类课程是否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具有理论和现实的研究意义。

近年来,随着性健康教育在高校课程中的逐渐普及,学者们也相继对该领域做了各项分析研究,通过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学者关于大学生性心理及恋爱心理问题上的研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于大学生的性观念、性态度、状况方面的调查研究;二是对大学生产生的一些性心理问题的调查研究及一些相应的教育对策等;三是讨论高校应该怎样加强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应该如何开展性健康类课程以及如何构建大学生性道德教育模式等等;四是重点研究女大学生婚恋观、生命孕育观以及性安全意识等;另外还有一些较少的研究,如大学生婚前、大学生对待艾滋病态度、大学生婚恋观、医学类大学生的性态度和性观念等等。目前还没有学者对大学生性健康和恋爱心理类课程在高校中的授课效果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有所涉及,本研究正是采取典型抽样的方法为该领域的研究填补了一项空白。

目前,在我国各大高校中,大学生性心理与恋爱心理类课程的内容和开设方式上的争论很大,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也褒贬不一。本研究选择了在全国高校性心理以及恋爱心理类课程教师中较具代表性的方刚博士的“两性关系与两性文化”课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研究,以便得出一个对该课程教学效果定量分析的结论。这门课程在北京林业大学的学生、教师和领导当中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和争议,目前方刚老师对该课程现有的授课方式主要是以老师的课堂知识传授为主,课堂讨论和学生意见的发表相对较少。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显示,学生对待这门课程以及对待老师的授课方式态度不同,并且不同专业的学生态度表现出差异性。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选修这门课程的所有学生共166人,其中男生50人,占总数的30.12%,女生116人,占总数的69.88%。在这166名同学中,心理专业学生共有70人,其中男生14人,女生56人;非心理专业学生共有96人,其中男生36人,女生6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抽样法由于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不可能以全国选修性心理及恋爱心理类课程的所有同学为研究对象,所以本次调查以选修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方刚博士开设的“两性关系与两性文化课程”的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

1.2.2 调查法采用问卷的发放和收集了解学生对待本课程以及老师授课的一些看法和见解。本次问卷的设计者是北京林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胡涌老师及他的部分研究生;问卷的目的是旨在了解和调查当代大学生性别观念和对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问卷的形式是由选择题和开放式问题以及学生基本情况三个部分组成,其中,选择题共25题(其中3个多选题,其余均为单选题),开放式问题有2题,学生基本情况分别是年级、性别和专业的调查;本次问卷共发放166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1.2.3 SPSS软件分析法所有数据均输入计算机并采用SPSS 17.0系统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首先采用频数分析并且添加了柱状图和饼状图的效果更直观的了解一些选项题体现出的学生态度的大致情况;其次对于一些选项题采用做交叉表的方法分别以专业为变量比较心理专业和非心理专业不同态度的差异性,再以性别为变量比较男生和女生态度不同的差异性;第三运用卡方检验的结果显示心理专业和非心理专业以及男生和女生在选择每道题时是否有差异,应该说明的是,由于选择学习此课程的同学中,男女比例以及心理专业与非心理专业的比例不是一比一,因此会产生一点分析误差,但是不影响整体的调查研究结果。

1.2.4 访谈法通过对一些学生的个别交流和访谈,了解学生们对待这门公共选修课程客观的看法以及对待老师授课方式的评价和建议,从而反映出这门课程在北京林业大学开设后产生的教育效果。

其他非此专业的老师如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严耕教授在课堂上调查学生对于方刚老师的两性关系与两性文化课程的认可度,能够间接反映出同学们的意见和各种态度。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6篇

【案例导读】

李某,男,19岁,工科。该生自述,在校外学习外语时,认识了本校女生张某,他对她印象不错,遂主动接近。张某比他高一年级,当时已面临毕业。4月中旬的一天,他突闻姥姥去世,悲痛欲绝,找到张某向其倾诉从小与姥姥共同生活的情景,以及对从姥姥处得到的母亲般关怀的深深眷恋。张某听后,非常感动,马上表示要与李某交朋友。李某像抓住了救命稻草,立刻把全部感情投入其中,在以后的交往中,他们的感情越陷越深,不能一日不见。

可张某自答应与李某交朋友后,又十分后悔,觉得自己欠考虑,特别是她父亲非常反对他们之间的交往,因此多次表示结束恋爱关系。可李某不同意关系的断绝,曾写过血书,表示如果要分手,会采取自残、自杀等极端行为。由于李某的情绪一直处在极度波动中,并把主要精力放在处理他们的关系上,致使期末多门功课不及格。

张某毕业后,分到本地工作,表示与李某只能做一般的朋友,希望李某不再打扰她,并退回了李某给她的所有信件。李某一时冲动,到张某的单位,动手打了她,致使该女生和单位的领导找到学校。他当众流着眼泪表示不再与张某来往,可在他的内心深处,仍觉得自己是真心爱她,不想失去她,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特别是到了节假日,经常打电话、写信,甚至到张某家门口或上班的路上等她。

他知道这只能使她离他更远,而且也违背自己做人的原则,但不能自控。眼看已接近元旦,情绪更是难以自制,既怕做出失控行为,也怕考试再亮红灯。因他已累计8门功课不及格,学位已没有,若在最后一学期毕业设计再出问题,将无法毕业。

【心理知识讲坛】

从心理学角度看,失恋是青年时期遭受的最严重的挫折之一,但只要及时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便会慢慢恢复。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对待,持续较长时间或者程度较严重地则会产生“恋爱挫折综合征”,引起下丘脑功能紊乱,且通过植物神经影响到内脏器官,出现多种病理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以及心慌、头晕、腹痛、免疫功能下降等。所以,面对失恋要做到:第一,理智,绝不能因此而敌视对方,采取暴力手段;第二,倾吐,找个好朋友倾吐自己的不幸,争取得到真诚的劝慰,把郁结在心头的烦恼发泄出来;第三,升华,摒弃挫折,在学习和生活中确立一个新的目标;第四,转移,把自己的情绪转移到其他方面,如听听轻松的音乐,参加文体活动,练习书法、绘画等,既可陶冶情操,又可转移情绪、消除烦恼。

故事中的李某失恋后情绪反应比常人要强烈得多,持续的时间也长。张某与李某分手已近半年,他仍不能自制,情绪激动,这其中有更深层次的心理原因。他不愿失去她是觉得她是他的第一个真正的恋人,是他离开姥姥以后第一次感到被人关爱、被人珍惜。张某的关爱使他长期的情感饥渴得到了补偿。李某怕再回到以前的状态,不愿意恋爱失败,这种举动和他人格中的自卑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总是纠缠不放,希望能挽回逝去的爱。可他的做法不但不能帮自己摆脱情感纠葛,反而会让自己陷入更加糟糕的境地。

李某应当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从自己的内心世界中走出来,重新认识自己,接受失恋的事实,面对8门功课不及格的现实。不能只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中,应努力战胜自己,从而把精力转移到学习上面去,顺利完成学业。

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24岁,这个年龄段已跨过青春期并进入成年期,其身体发育趋于成熟,性激素的分泌影响生理平衡,因而对性的体验十分敏感。此时的大学生正由青春期的“异性疏远”走向青年期的“异性接近”,因而在异性吸引、彼此产生好感的基础上,恋爱也就悄无声息地潜入年轻人的心田。大学生处在生理与心理双向成熟的成长阶段,“谈恋爱”对他们而言,已不再是朦胧的月光,若隐若现,它已真真切切地步入了他们躁动的青春生活。对爱的追求是大学生的一种需要,是与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颇有一种“挥不去,拭不掉”的韵味。恋爱也成了大学天空中最绚烂的彩虹,它充实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使学习之外的空间充满了笑声,弥漫着青春气息。

爱情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情感现象。几乎在所有的文化中,最美丽的故事和传说都与爱情有关。人们渴望爱情,甚至为它生、为它死。可是迄今为止,心理学家、行为科学家都没有能够客观地解释人类的爱情。哲学家柏拉图说得好:心灵像一架马车,它由三部分组成,驭者与两匹马。驭者是理智,一匹是不驯的劣马,一匹是听话的好马。好马是意志冲动,劣马是;好马“能自治,知廉耻”,是正确见解的朋友,而劣马“靠鞭打才能勉强驯服”,它朝着的宴席疾驰,沉湎于享乐之中。某知名教授也总结说:“现在的大学生已经把恋爱当成了攀比游戏,看谁没有男(女)朋友,看谁的朋友更优秀。”这样总结确有点以偏概全的嫌疑,但“攀比游戏”的现象有发展壮大的趋势。因此,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恋爱意识行为,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一线的心理咨询师,应秉承实事求是的态度,从常见的心理问题入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塑造积极健康的恋爱心理,提出解决大学生在恋爱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

我们就从大学生错误的恋爱观开始说起吧!

1.恋爱的目的不明确,只为体验

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把校园爱情作为生活的点缀,以此排遣课余生活的寂寞,改变生活的单调。恋爱成为一种感情体验,借此寻求刺激。据我们调查,有63%的大学生认为校园爱情是以毕业作为爱情终点的。这种恋爱观放纵情感,推卸责任,贻害无穷。

2.主次不清,影响学习

在对待学业与恋爱的关系上,少数学生认为恋爱会促进学习,较多的学生认为恋爱会阻碍学习,也有学生认为恋爱后和以前一样。大学生主观愿望是搞好学业,却在日渐深厚的情感中迷失自我,荒废了学业,最终或因挂科、或因爱情波折而使自己陷入无尽的苦恼。

3.思想过于开放

西方开放思想冲击了人们的固有观念,含蓄内敛的东方传统被人们逐渐淡化。在回答“你如何看待大学生同居现象”时,选择“坚决反对”的学生占39%,认为“接受”和“无所谓”的占61%。在回答“对婚外恋的看法“时,有50%的学生表示“认同”。

恋爱是校园的主流文化,同时与恋爱有关的心理问题如失恋、单相思、三角恋、同性恋等充满校园。作为高校的心理咨询师,我们必须做有针对性的分析,因人而异,从常见的心理问题入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塑造积极健康的恋爱心理。

那么,针对恋爱心理问题,大学生该如何自我调适呢?

1.失恋的自我调适

失恋者的心理变化通常要经历4个阶段:震雷般的轰击感、焦灼的痛苦燃烧感、烦躁不安感、冲动平息的过程。前两个阶段是失恋者最不理智、最容易出现危险征兆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如果失恋者的家人、朋友可以陪伴其一同走过,可以防止他们做出“傻事”。失恋者如能应用积极的认识方法来“稳住”自己,便能较快地走出失恋的阴影。另外,积极参加文体活动、旅游、找同学聊天等,可以有效缓解失恋带来的痛苦。

2.单相思的自我调适

所谓单相思是指一方的倾慕情感因苦于不被对方知晓或接受而造成一厢情愿式的恋爱渴望。这是一种深沉而无望甚至有可能发展为变态的爱情。单相思有两种:一是不为对方所知道的单相思,二是不为对方所接受的单相思。前一种单相思是在背后暗中爱恋着对方,而对方并不知情,越是不接触、不了解,就越是把对方理想化,觉得对方处处可爱,没有看见时,想办法要看见他(她),而看见了又心情紧张,企图回避,这样就使自己终日神魂颠倒、魂不守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这种单相思一般发生在恋爱开始之前的爱慕阶段,是较为正常的现象,持续的时间不长。后一种单相思是在向对方接近、表示好感后却没有得到反应,或者曾公开追求却没有得到对方的好感与接纳,因此,终日思绪不宁、情感不安。这种单相思显然是由于对彼此的条件与要求认识不当所致,要使恋爱正常发展是比较困难的。对于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单恋,我们应该引导大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划清爱情与好感的界限。心理学实验证明:爱情与好感绝不是一回事儿。爱情与喜欢是两种性质不同的体验,如果不能有效辨别,常常会错把好感当爱情而过早地射出丘比特之箭,从而平添许多痛苦。

其次,不要过分相信自己的感觉。情人眼里出西施。但是,感觉里往往包含错觉。因此,大学生一定要学会客观地判断对方的行为,从而获取有关爱情的“真实”信息。

再次,要增强理智感。勇敢地面对客观现实,摆脱虚幻的爱情罗网,积极地采取现实的方法发展和培养自己的爱情。强扭的瓜儿不甜,虽然对方给自己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但既然这无法发展为爱情,我们就应该勇敢接受现实。

最后,把自己对对方的爱转移到学习上来。尽管每个人都有爱和被爱的权利,但是,过度的爱情追求必然降低人本身的价值。生活中还有比爱情更重要的东西,对于大学生来说就是学习。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学习,不仅可以使自己从学习中寻找到新的乐趣,而且这也是排解烦恼的有效办法。

3.三角恋、多角恋的自我调适

处于三角恋、多角恋中的人,不仅自己痛苦,而且别人也痛苦,经常会伤及双方甚至多方的身心健康。大学生应正确认识这种恋爱带来的伤害,要认识到爱情的选择性与排他性之间的区别,重新评价自己与恋爱对象之间的关系,并最终作出明智、理性地选择。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的力量只能在人类非的爱情素养中存在。他的非的爱情范围愈广,他的也就愈为高尚。对于渴望爱情的大学生来说,要积极学习爱的知识,提高爱的能力,形成良好文明的恋爱行为,培养爱的能力与责任。

发展爱的能力,并不是非要具体到对某一异性的爱,可以是更广泛意义上的爱。当代大学生发展爱的能力,就是要培养无私的品格和奉献精神,要培养善于处理矛盾的能力,有效地化解恋爱和家庭生活中的矛盾纠纷,为恋人负责,为社会负责,才能创造出幸福美满的婚恋。

爱情是美好而甜蜜的,爱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门艺术,当代大学生应讲究恋爱心理健康,最大限度地促进心理发展和人格完善,并获得爱情的甜蜜和家庭的幸福,促进社会文明;准确认识爱情,正确对待爱情,培养健康的恋爱观,努力创造良好而又完美的爱情。

最后,给各位大学生朋友提供一个小测试,看看你的恋爱心理成熟度怎样。

【心理小测试】

测测你的恋爱心理成熟度

男欢女爱本是人之常情,但是恋爱的艺术并非人人都能掌握。你的恋爱心理发展到了什么程度?请据实自测:

1.你认为恋爱是为了

a.找到一个情投意合的伴侣;b.成家过日子、抚育儿女;c.满足性的需要;d.刺激、有趣、好玩

2.你喜欢的异性是

(女生选择)

a.英俊潇洒,有男人魅力;b.有钱有势有能力;c.人品好;d.爱自己,其余的无所谓

(男生选择)

a.漂亮性感,有女人魅力;b.贤惠能干,善于理家;c.温柔体贴,人品好;d.只要有爱,其余的无所谓

3.你和恋人确立恋爱关系是因为

a.条件般配;b.我的条件比对方优越;c.对方的条件比我优越;d.没想过

4.你希望恋爱这样开始

a.一见钟情;b.青梅竹马;c.在工作(学习)中逐渐产生;d.经人介绍

5.让爱情更深一点的良策是

a.极力讨好取悦对方;b.尽力使自己变得更完美;c.欲擒故纵;d.爱情是缘分,无计可施

6.当恋人暴露出一些缺点和不足时,你会

a.委婉告知并帮其改进;b.震惊意外,对其加以指责;c.嫌弃动摇,怀疑爱情;d.无所谓

7.当一位比你目前恋人更优秀的异性对你表示爱慕时,你会

a.离开恋人接受其爱;b.将其恋情淡化为友情;c.瞒着恋人与其往来;d.为迟到的爱后悔痛苦

8.当你倾慕的异性另有所爱时,你会

a.一如既往地待他(她),等其觉悟;b.参与竞争,力争夺取;c.抽身止步,成人之美;d.整日后悔痛苦

9.恋爱中的波折矛盾是

a.必然又必需的;b.对恋爱的否定;c.无聊的;d.束手无策的痛苦经历

10.由于种种原因,你的恋爱失败,对方提出分手,你会

a.千方百计抓住他(她);b.到处诋毁对方名誉;c.说声再见,各奔前程;d.矛盾痛苦不知所措

11.进入大龄的单身贵族队列,你的恋爱态度会

a.一如从前,宁缺毋滥;b.放弃追求,随便凑合一个;c.重新确定更现实的择偶标准;d.不谈爱情

得分标准:

请按以下标准计分,并判断自己的恋爱心理成熟程度。

1.a.3;b.2;c.1;d.1

2.(女生选择)a.2;b.1;c.3;d.1

(男生选择)a.2;b.2;c.3;d.1

3.a.3;b.2;c.1;d.0

4.a.2;b.1;c.3;d.1

5.a.1;b.3;c.2;d.0

6.a.3;b.2;c.0;d.1

7.a.2;b.3;c.1;d.0

8.a.2;b.1;c.3;d.0

9.a.3;b.0;c.2;d.1

10.a.2;b.0;c.3;d.1

11.a.1;b.2;c.3;d.0

甲:26~33分,圆熟型

恋爱心理非常成熟。懂得爱的真谛,向往爱又能在现实中实现爱。就像一名竞技状态良好的运动选手,你能够在爱情面前轻松舒展,游刃有余;更可贵的是即使直面失败也有良好的心态。你的恋爱婚姻一定很美满幸福。

乙:18~25分,正熟型

渴望爱的垂青,然而会屡屡失误,一时难以如愿。校正一下恋爱指针,太过浪漫的往现实方向调整,太现实的多一些浪漫温馨情调,幸福快乐已在眼前了。

丙:9~17分,待熟型

恋爱婚姻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要取得好成绩单单凭热情是不够的,还须专心修习,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一点一滴,终会水滴石穿。

第7篇

不过现在的我已经没什么限制了,最近我在读一本反映大学生爱情的《爱情心理学》,感觉很不错,较为正确的反应了当代大学生的爱情。

大学生"校园浪漫曲"的必然性:1、生理成熟;2、高中阶段的压抑;3、免除了家长、老师的约束;4、环境的影响;5、对情感的渴望和个人价值的需求;6、享乐的需求和虚荣心。

一、大学生恋爱存在的问题

1、择偶标准不切实际选择对象理想化、虚荣心强。

2、单相思与爱情错觉

单相思是指异性关系中的一方倾心于另一方,却得不到对方回报的单方面的"爱情"。

爱情错觉则是指在异性间的接触往来关系中,一方错误地认为对方对自己"有意",或者把双方正常的交往和友谊误认为是爱情的来临。

爱情错觉是单相思的另一种形式,它常会使当事人想入非非,自作多情。

单相思与爱情错觉都是恋爱心理的一种认知和情感的失误。单相思使某些学生陷入痛苦的境地,处于空虚、烦恼,甚至绝望之中。处理不好对以后的恋爱婚姻生活都有消极的影响,因此,陷入单相思的大学生应及早止步另做选择。想克服单相思和爱情错觉,重要的是正确理解爱情的深刻含义,同时用理智驾驭情感,尊重对方的选择,不可感情用事。

3、失恋

失恋是指恋爱过程的中断。失恋带来的悲伤、痛苦、绝望、忧郁、焦虑、虚无等情绪使当事人受到伤害。是人生中最严重的心理挫折之一。失恋所引发的消极情绪若不及时化解,会导致身心疾苦。

4、恋爱动机不端正

有些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不是出于爱情本身,而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孤独或随大流有从众心理。这类学生在择偶时很少把恋爱行为与婚姻结合起来考虑,缺乏责任感。还有极少数的学生为了显示自己的魅力,同时和几位异性同学交往、周旋,搞多角恋爱,甚至和谁都不确定恋爱关系。

不道德的多角恋爱易引起纷争、不幸和灾难,也极易发生冲突,酿造悲剧,最终是对所有当事人都产生不良后果。

5、恋爱中的感情纠葛

三角恋爱、父母的反对、或周围人的非议、恋人之间的矛盾、误解和猜疑。

二、女大学生恋爱心理

1、不成熟性与不稳定性

当前大学生的恋爱,呈现低年级化,人数呈上升趋势。一年级就开始谈恋爱的已不是个别现象,有的学生甚至一进校就谈恋爱。这些低年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浅,思想单纯,很多学生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需求,还没有一个很清楚的概念,造成在对待恋爱问题上简单、幼稚和不成熟。在择偶标准上,往往重外表,轻内在。在恋爱方式上,往往重形式,轻内容。在恋爱行为中,往往重过程,轻结果;重享乐,轻责任。这种恋爱问题上的不成熟性,加之他们在就学期间经济上尚未独立,恋爱过程中感情和思想易变,缺乏妥善处理恋爱中情感纠葛的能力,极易造成恋爱的周期性中断,或对恋爱对象的选择漂泊不定,恋爱的成功率很低。

2、自主性强

女大学生在恋爱问题上,个性突出,重感情、易冲动,不受传统习俗的局限,在确定恋爱关系前,甚至在确定恋爱关系后,一般都不征求双方父母的意见。

3、恋爱动机简单化

许多大学生在恋爱中没有考虑到将来的结婚,不是清楚地自觉地意识到应选择一个终身伴侣,他们恋爱,只是因为需求爱和被爱。

4、自控力与耐挫力较弱

女大学生一旦陷入热恋之中,不往往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任感情随意放纵,缺乏理智的驾驭能力,对恋爱对象过份依赖,稍有波折就痛苦万分。一旦恋爱受挫,即会情绪失控,无法自拔,对学习造成严重影响。

三、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

1、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

大学生的恋爱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因而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遇到各种波折是在所难免的。前面所提到的单相思、爱情错觉、失恋等等恋爱心理挫折对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就是一种考验。如果承受能力较强,就能较好地应付挫折,否则就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因此,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当爱情受挫后,用理智来驾驭感情,通过增强理智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新的追求中确认和实现自己的价值,从而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思想水平。通过适当的情绪调节、宣泄和转移,来减轻痛苦。

人对失恋的应对方式反映了一个人心理成熟水平和恋爱观。一个人能够理智地从失恋中解脱出来,往往会使自己变得成熟起来。

2、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1)懂得爱情是一种相互理解,是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

理解对方是为个人和对方营造一种轻松和快乐的氛围,没有人追逐爱情只是为了被约束;相互信任是自信的表现,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值得别人去爱的人,别人会全心全意爱他吗?责任和奉献则意味着个人道德的修养,它是获得崇高的爱情的基础。

(2)提倡志同道合的爱。

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应该是理想、道德、义务、事业和的有机结合。一般情况下,异性感情的发展是沿着熟人-朋友-好朋友-知己-恋人这一线索发展的,当一个男性成为一个女生心中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角色时,爱情就可能降临。在分享快乐和痛苦、共同成长的过程中,爱情就会产生和发展。

(3)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

大学生应该把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而放松了学习。因为学业是大学生价值感的主要支柱。当女大学把爱情视为生命的唯一时,爱情就是一株温室中的花朵,娇弱美丽却经不起任何的打击。当爱情成为女性唯一的存在价值时,她本人就会失去人格的独立和魅力,也很容易失去被爱的理由。

3、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1)恋爱过程中应平等相待,相敬如宾。不应拿自身的优点去比较对方的不足,以此炫耀抬高自己,戏弄贬低对方。也不宜想方设法考验对方或摆架子,这些都可能挫伤对方的自尊心,影响双方的感情。

(2)恋爱言谈应文雅,讲究语言美。交谈中应诚恳坦率自然,不应为了显示自己而装腔作势,矫揉造作;不能出言不逊,污言秽语,举止粗鲁;相互了解,不应无休止地盘问对方,使对方自尊心受损。否则只会使之厌恶,伤害感情。

(3)善于控制感情,理智行事。恋爱中引起的性冲动,一方面应注意克制和调节,另一方面应注意转移和升华,参加各种文娱活动,与恋人多谈谈学习和工作,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不致越轨,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4)恋爱行为应大方。一般来说,男女双方初次恋爱,在开始时常感到羞涩与紧张,随着交往的增加会逐渐自然与大方。这个时期应注意行为举止的检点。有的人感情冲动,过早地做出亲昵动作,使对方反感,影响感情的正常发展。

(5)亲昵动作应高雅,避免粗俗化。高雅的亲昵动作发挥爱情的愉悦感和心理效应,而粗俗的亲昵动作往往引起情感分离的消极心理效果,有损于爱情的纯洁与尊严,有损于大学生的形象,同时对旁人也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刺激。

4、培养爱的能力与责任

(1)发展爱的能力,培养爱的责任。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的力量只能在人类非的爱情素养中存在。他的非的爱情范围愈广,他的也就愈为高尚。"发展爱的能力,并不是非要具体到对某一异性的爱,可以是更广泛意义上的爱。我们的亲人、同学、朋友、祖国和人民,都值得我们去热爱。发展爱的能力,就是要培养无私的品格和奉献精神,培养善于处理矛盾的能力,有效地化解消除恋爱和家庭生活中的矛盾纠纷,为恋人负责,为社会负责,才能创造出幸福美满的婚恋。

(2)迎接爱的能力。包括施爱的能力和接受爱的能力。一个人心中有了爱,在理智分析之后,要敢于表达、善于表达,这是一种爱的能力。一个没有爱心的人是个自私自利的人。一个人面对别人的施爱,能及时准确地对爱作出判断,并作出接受、谢绝或再观察的选择,这也是一种爱的能力。缺乏这种能力的人,或是匆忙行事,或是无从把握。大学生应具有迎接爱的能力,就应懂得爱是什么,有健康的恋爱价值观,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适合什么。就应对自己对他人对万事保持敏感和热情,就应主动关心他人,热爱他人。当别人向你表达爱时,能及时准确地对爱的信息作出判断,坦然地作出选择。能承受求爱拒绝或拒绝求爱所引起的心理扰乱。

(3)拒绝爱的能力。自己不愿或不值得接受的爱应有勇气加以拒绝。拒绝爱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在并不希望得到的爱情到来时,要果断,勇敢地说"不",因为爱情来不得半点勉强和将就。如果优柔寡断或屈服于对方的穷追不舍,发展下去对双方都是不利的。二是要掌握恰当的拒绝方式,虽然每个人都有拒绝爱的权力,但是珍重每一份真挚的感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一种自珍,同时是对一个人道德情操的检验。不顾情面,处理方法简单轻率,甚至恶语相加,结果使对方的感情和自尊心受到伤害,这些做法是很不妥当的。

第8篇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恋爱现状 爱情观 动因 引导路径

爱情需要经历一个萌芽、开花和结果的过程,恋爱就是男女双方培育爱情的过程。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纯洁、高尚的爱情更是独具魅力,恋爱已经成为大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当代大学生恋爱现状

(一)恋爱的普遍化、低龄化、公开化。

当代大学生对恋爱问题已不再回避,大学里的恋爱日益普遍化、公开化、低龄化。目前,高校平均约有30%以上的学生在谈恋爱,较低的约占10%,较高的可达70%。女生参与恋爱的比例更高,有的班级可达100%。[1]一年级大学生也纷纷加入到“二人世界”的行列。根据我对500名大学生的调查统计,大学一年级谈恋爱的人数已达40%,而20世纪90年代以前,大学一年级谈恋爱的人数不足在校学生的1%。[2]大学生的恋爱举止越来越坦然、奔放。热恋中的大学生在校园里携手散步,同桌进餐,同桌自习,依偎亲热,甚至众目睽睽之下拥抱、热吻。恋爱已经成为大学生茶余饭后“卧谈”的话题。

(二)恋爱的动机多样化。

基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可以将当代大学生谈恋爱的动机归纳为以下五种类型:第一,志同道合型。有着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志向及强烈的事业心,为了维系爱情的持久发展,双方学习和工作更勤奋。第二,情投意合型。彼此有着共同的情趣、爱好和人生目标,能够产生思想共鸣,感情专一、互敬互爱。第三,了解尝试型。持有这种心态的大学生,容易遭到对方的拒绝,出现“单相思”或悲观情绪,以致影响学业。即使偶尔能引起对方的注意,也常常因缺乏情感的交流而失败。第四,弥补空虚型。远离家庭的孤独,学习的枯燥乏味,校园文化活动的不足,使一些大学生感到精神空虚、孤寂和惆怅,于是便寻求恋爱,借以弥补。第五,虚荣从众型。“床前明月光,人影一双双,唯我独徘徊,心里憋得慌”,虚荣心使部分学生随波逐流加入恋爱大军的行列。由于只追求一时的感情满足和快乐,爱情基础和目标不坚定,这种恋爱关系极易破裂,也易走上歧途。

(三)异地恋日益增多。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也成为异地恋的主要群体。据我对工作单位500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500名大学生中正在进行异地恋的有90人,异地恋比例达到18%,还有一部分曾经经历过异地恋,因某种原因已经分手。不少大学生的恋爱对象都是中学同学,考上大学之后才发展的,还有一部分是曾经广为流传的网恋,不过在异地恋中占的比重不大。由于异地恋导致的困惑和问题也越来越多。

(四)性观念日益开放。

据首都师大性健康教育中心对中国近30所大学1万名在校大学生观念的调查表明,有的男大学生为15.7%,女大学生为5%;赞成婚前的男大学生为57%,女大学生为26.7%。北京某高校学者针对500位女大学生进行了为期四年“从处女到非处女转变的心理研究”,发现目前女大学生体验过性生活的比例随年级递增。[3]可以看出,一些大学生对“性自由”、“性开放”等观念持认同甚至欣赏态度,很少考虑的后果及社会对此的承受态度,也是大学生“周末同居”现象频发的原因之一。

二、大学生恋爱现状动因分析

恋爱是神圣的异往,是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情”、“欲”和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大学生的恋爱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

(一)社会原因。

改革开放在促进人们思想解放的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对大学校园和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冲击。大众传媒对男女私情、恋爱婚姻的渲染充斥于网络书市,散见于街头地摊,侵蚀着纯洁的大学校园,触发了大学生较强烈的性体验,驱使他们产生了对“异往”的神秘感,对大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恋爱生活都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在大学生性心理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传统的抑欲主义的性观念与西方享乐主义的性道德观观念及整个社会性心理氛围的冲突和影响,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性观念混乱。

(二)学校原因。

高校从禁止大学生谈恋爱到不提倡也不反对大学生谈恋爱,客观上激发了大学生对爱情的向往和好奇。大学的生活环境为大学生的交往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他们的年龄相仿、心灵相通、思想相容、学识相当,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日复一日在教室、食堂、宿舍、图书馆四点一线的往返,课外生活的单调,也会使一部分大学生寻求爱情来调节生活。另外,幽雅的校园环境,也为大学生的恋爱提供了可能性。亭台长廊、鲜花绿树、青松翠竹、小桥流水构成了一幅幅风景宜人的画卷,成为大学生谈情说爱的最佳场所。

(三)家庭原因。

有些家长由于自身认识的局限,不了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大学生的发展现状,加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重视甚至忽视对孩子正确恋爱观的培养,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更是缺乏对孩子的独立意识的培养和挫折教育的重视。但是,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也有些家长对子女的恋爱持宽容的态度,甚至赞成孩子谈恋爱。可见,家庭环境、家长的态度和行为等都对大学生恋爱观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自身原因。

如今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他们思想上还不够成熟,但生理上却已有了青春的萌动,逐渐产生了接近异性、追求爱情的欲求。恋爱是一种时尚,也是一种流行“病”,对于自尊心、表现欲极强的大学生来说,尤其如此。有的大学生以虚荣的心理对待爱情,认为能交到朋友很有面子,在这种心理“压力”下,许多人就自觉地“爱海泛舟”了。“有人爱”似乎是自身价值的某种证明,他们把被人爱当作一种骄傲,把有异性陪伴当作一种派头。于是,没有恋爱的就急于寻求爱情,以此炫耀自己,满足个人虚荣。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爱情观的路径

恋爱对大学生的人格完善具有重要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健康的爱情,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独立感、责任感、事业心,庸俗的爱情会使大学生留恋或追求低级趣味,甚至行为越轨。因此,高校应该努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一)引导大学生沿着正确的爱情轨迹行事。

爱情已经成为大学生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社会的首要任务,首先是家庭和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道德高尚的、美好的爱情”。[4]爱情观属于人生观范畴,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用正确的思想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才能使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和爱情观。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爱情的本质,沿着正确的爱情轨迹行事是每一位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青年教师在工作中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多与他们在思想上沟通,了解他们在恋爱中的思想动态和遇到的问题。同时,通过构建一个巨大的、开放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实现学校、家庭与社会力量的有机结合,形成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全过程教育、齐抓共管的格局,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道德和规范。

大学生的同居现象与性关系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因为“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如果失去控制,它就可能成为灾难”。[5]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前几乎没有接受过正确的性教育。进入大学后,有了与异性自由交往的机会,急于印证那种神秘和朦胧的感觉。法国教育家卢梭说:“避免邪念的唯一办法就是免除神秘。”日本学者桥瓜大三郎指出:“行为并非是两个个体自然发生或者不发生的,而是受社会秩序约束、可以选择、可以控制的一种行为。”[6]因此,必须加强性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道德和规范,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性观念,纠正性意识中的偏差;保持的严肃性和性意识的健康性,提高他们在特殊情景下的行为选择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正确认识婚前的危害,正确对待两性关系。强化校园文化的正面教育功能,消除各种负面因素的不良影响,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积极的氛围。

(三)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失恋现象。

失恋会影响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如果不能及时排除对爱的绝望,则会出现一系列消极情绪。[7]如自信心丧失,对异性产生排斥,有些还出现自杀或他杀行为。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引导其正确对待失恋现象。失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冷静分析原因,做到失恋不失志,失恋不失德。一个真正有为的青年会把失恋的痛苦转化为事业上奋进的动力,而不是自暴自弃。要教育大学生学会正视现实,转移失恋的痛苦,而不是长期沉迷于痛苦之中,更不是从此消沉下去。另外,学校还应多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高尚的生活情趣;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作用,引导男女生正常交往,加强理解与沟通;定期开办专题讲座、论坛和进行心理咨询,帮助大学生了解恋爱心理发展的具体特点,及时消除他们恋爱心理与行为中的种种障碍。

参考文献:

[1]荆兆勋.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2:283.

[2]熊吕茂.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及现象透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3,3,(4):58-59.

[3]詹文都.切实加强青少年的性道德教育-从当代西方学校的经验教训谈起[J].当代青年研究,2001,1:44.

[4][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李元立关怀译.论爱情[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6:12.

[5][保]瓦西列夫著.赵永穆译.情爱论[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28.

第9篇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 大学生 心理问题 素质教育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特征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构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由于经济拮据,困难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和行为等方面与其它学生相比较,形成了鲜明的特点。许多贫困学生经历了生活的坎坷,思想较为成熟,情绪稳定,态度乐观、意志坚强,进校后能很快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自强不息。但也有少数贫困生因经济困难而引发种种问题,不同程度影响其正常学习和生活乃至健康成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学习压力较大,自卑心理较重。多数困难学生来自于农村地区,学习基础差,加上经济困难带来的较大影响,使得学习压力更大。除少数人发奋读书,不少学生忙于为学费和生活费支而奔波劳碌。晚上失眠,上课走神,学习受到了严重影响,感觉自己处处不如人,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产生自卑心理。由于自卑和精神压力,不愿与同学交流,性格变得更加孤僻和不合群。

2. 生活简朴,心理负担沉重。由于无力支付生活费用,困难学生在生活上大多都比较节约,过分的节俭导致身体虚弱,难以维持正常学习和生活,影响正常的发育成长。由于大学生尚处于心理转型时期,心理不成熟,学生间经济状况差距越发明显,给困难学生心理造成了很大的不平衡。

3.贫困生与其他同学的心理相容问题。在学生群体中,由于道德修养上存在的较大差异, 虽然大多数困难学生都能够设法解决学习和生活问题,希望通过自己努力来改变经济状况,但仍有少数贫困学生的自卑心理和其他少数同学存在轻视、鄙视心态,相互缺乏理解和沟通,导致关系紧张。由于不能正确处理关系,往往又激化相互间的矛盾

4.社会交往能力差 ,就业压力大。有少数贫困学生丧失自信心、丧失进取心甚至丧失信念,不要求上进,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不愿意与同学交流,性格更加孤僻、不合群,甚至做出难以理解的举动。只考虑向国家和学校伸手要钱,而忽视提高综合素质,在校全面发展。因此,这些贫困生得到的锻炼机会少,社会交往能力也比较差,这些困难学生要承担更大的就业压力。

5.贫困学生缺乏恋爱归属感。由于生长环境的差异,和非贫困学生相比较,贫困学生受到父母的关注较少,缺乏安全感,爱和归属感的体验相对较弱,产生情感孤寂和社会孤寂,无法完全信任和依赖自己的恋人,和恋人亲近感到不自在,以至于性格匹配度、恋人交流和相互信任方面普遍偏低。物质条件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能使恋爱不能获得更多的幸福体验。

二 、应对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现代人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远非以前可比,而贫困生作为一特殊群体,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加让人值得关注,因此,必须妥善解决好他们心理方面的问题,主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入手:

1.从多方面、多渠道来建立和完善资助体系。近几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各省政府及各高校利用许多办法来推动贫困学生助学工作的完善,加大经济困难学生助学力度,确保每名大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为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从大学生进校开始,辅导员老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解决贫困生的实际问题。要千方百计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避免由于资助方式不当或对资助事宜的宣传报道方式不当,伤害贫困生的自尊心。

2.加强困难学生心理咨询和教育。 做好贫困薛恒的心理解困工作,面对逐渐突出的贫困生心理问题,努力帮助贫困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是在提供物质帮助基础上及时提供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帮助,意义十分明显。为帮助贫困生渡过心理贫困期,学校可设立贫困生咨询机构,如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开设心理咨询热线,通过建立贫困生心理档案,进行心理测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解决或解答贫困生的疑难问题,稳定贫困学生的思想状况,帮他们培养正常的心理和对待生活的正确态度,要激发困难学生自信心和学习自觉性,帮他们确立人生目标和学习目标。培养他们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力。

3.加强师生沟通渠道,努力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学校是由师生组成的群体,良好的群体是改善和提高贫困学生心理素质的必备条件。扶助贫困学生目的在于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把他们培养成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材。努力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课堂外要时时关心、爱护学生,与他们交心,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同时,还应教育同学们要互相关心和帮助,让他们真正感觉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体现出真情的学习和生活氛围。教育学生把党和政府的关怀转化成精神上的动力,刻苦学习,努力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自己。

4.培养正确的恋爱观。大学时期是个体在生理以及心理上迅速走向成熟的高峰期。恋爱,与异往是这一时期大学生不可回避的问题。由于贫困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缺乏有关性科学方面的教育,许多贫困学生对恋爱缺乏足够的认识。同时,由于青年初期,个体性意识的觉醒和个体心理发展的矛盾特点,使得学生会面临一些和异往当面的问题。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将恋爱心理纳入其中,无论此时他们是否处于恋爱中,给予恋爱心理和道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重做好贫困学生的恋爱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正确看待和处理感情问题。

总之,贫困大学生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关注以及自身努力下,克服不健康心理,增强自信、自强、自立意识,用知识和能力来武装自己;政治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核心。大学生作为国家重要的人才资源,是我国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他们的政治素质状况决定了中国政治文明的进程和中国未来的社会走向。因此,培养和拓展大学生的政治素质,让大学生人格朝着有益于身心、适应社会和完善自我的方向发展,努力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

参考文献:

[1]林俊荣,当代大学生的贫困应对方式调查[J].青年探索,

2006(4).

[2]李文长,刘亚荣.国家助学贷款的现状和政策分析[J].

第10篇

【关键词】 心理承受能力;大学生;建议

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1-089-02

心理承受能力作为大学生心理状态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的心理素质。为了能够更详细的了解当前社会环境下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强弱情况,笔者对上海市5所不同的高校以及南京市的1所高校进行了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一共分为三个方面,大学生人际交往,大学生恋爱心理,大学生学习状况。通过专业软件统计,发现具体问题,再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对策。

一、 调查对象和方法

此次调查对象主要是对上海的5所高校和南京的1所高校,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访谈法,实地观察方法,问卷一共发放了1200份,收回的有效问卷是1117份,应用数据分析统计软件SSPS V17.0进行了数据分析和整理,分析结果真实,可靠。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

在此次问卷调查中,26.2%的同学会很快适应大学生活。在进一步细化问题的针对性时,51.3%的同学表示当与一群人打交道时可以随机应变的调整自己以适应他人,33.1%的同学表示当自己心情比较失落时,与他人沟通很少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说明现在的大学生在遇到与同龄人交往中的问题时,还是可以以一个良好的心态去沟通。但当其与老师进行交流时,情况会怎么样呢?2.1%学生表示当他们遇到生活中的问题时候会去找老师,4%的同学认为当他们遇到学习上的问题时候会去找老师。由此我们不难发现,相比较而言,困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是如何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但在此依然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就笔者所在的学校而言,虽然师生关系和睦,但经调查数据分析,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依然会与老师保持一定的距离。

(二)大学生恋爱心理

大学生恋爱这样的事情对现代社会来说已经相当的普遍了。但是,他们恋爱的心理状态究竟如何呢?笔者针对大学生恋爱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做了有针对性的研究。36.5%的同学也许是因为被对方的优点吸引而选择为人生伴侣的,41.6%会因为随着恋爱时间的持续,恋人身上暴露出的缺点而痛苦,33%的同学无法在恋爱尾声的时候洒脱的和恋人分手。在这三道关于恋爱的题目中,模棱两可的中间项占了大多数同学的选择项,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对于恋爱的理解并无想象中的那么深刻,这主要因为大学生接触社会较少,人生阅历较浅,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次在大学中恋爱,经验难免会有所不足,当遇到需要自己做出选择的时候,往往陷入苦恼,无从抉择。由此可知,大学生恋爱,略显盲目。

(三)大学生学习状况

在谈论到学习问题的时候,大部分的学生还是用很认真的态度来对待的,尤其是当面对实际问题的时候。29.3%的同学会因为挂科对自己的心态造成很大的影响,35.1%的同学可能会因为临近考试而感到特别的焦虑,在一些其他涉及与学习有关问题的时候,22.3%的同学表示不会因为所学专业对自己不感兴趣而一蹶不振。在这些问题中,让笔者感到最为欣慰的是40%的同学表示自己不会因为网络而耽误学习,在这样一个网络信息爆炸的年代,尤其难能可贵。由此可知,我们对大学生学习心理相对来说还是趋于谨慎乐观的。此外,34. 8%的同学认为自己基本上算是一个有理想的大学生,如果毕业后的工资和自己预期有差距的时候,44.6%的同学可能会产生影响。总体来说,大学生对待自我评估和就业问题的时候,心理状态还是达到基本合格的水平。

(四)有关上海与南京的大学生问卷比较结果

当我们分别拿出30份上海某高校的问卷与南京某高校的调研结果进行对比的时候,我们发现上海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总体来说和南京大学生是不相上下的,详情请参见表1:

以上两道题目作为问卷结论的典型,反映了上海南京两地大学生的一个真实的心理状态。当然,就调查本身来说有其一定的片面性。另外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是一个辩证的问题,均值高,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这些大学生对生活更有憧憬,更在乎。因此,笔者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即,将此均值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使其起到一个正面的推进作用为最佳。

三、增强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相关方法和对策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

1.学生与老师之间要相互理解,换位思考

在校期间,学生与老师的交往是必不可少的。学生与老师之间要学会相互理解对方,尊重对方,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要敢于寻求老师的帮助,要理解作为大学的辅导员或者任课老师不单单只是管理和任教一个班级,因此往往分身乏术,会有照顾不周的情况发生,而对于老师来说,要理解学生的顾虑,在适当的时候可以主动约见学生谈心,聊天,要站在学生的年龄考虑问题,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在生活,学习上面对的各种困难,共同度过大学这一段美好的时光。

第11篇

[关键词]女大学生犯罪心理对策

近年来,不时有在校女大学生犯罪的报道。虽然,女生只占犯罪大学生的极少数,但其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不能小看。研究其犯罪心理,进行有针对性地矫正工作,对于降低女大学生犯罪率,不无益处。

一、女大学生犯罪心理种种

犯罪心理是指行为人对其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故意或过失的特殊心理状态。从近几年所报道的女大学生犯罪情况来看,女大学生犯罪多是出于故意。既有因贪图享受而去盗窃或坐台的,也有因感情受挫而无法承受而走上犯罪道路的,还有因各种原因所致的心理失衡而触犯法律的。

(一)爱慕虚荣、贪图享受的心理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部分女大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发生了改变和错位,她们高消费心理突出,把穿名牌服装,买高档商品看成一种时髦。有的甚至把物质利益作为衡量个人成败得失的尺度。对物质享受和满足虚荣的过分追求诱发和刺激了女大学生们去进行偷盗、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有的女大学生甚至抛弃了个人的基本道德,出卖肉体、出卖灵魂。据调查显示,在校女大学生犯罪,从事和盗窃的占到了70%,主要原因就是虚荣心过强,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喜欢攀比,贪图享乐造成的。

(二)不成熟的恋爱心理

焕发着青春朝气的大学时代,青年期性机能的成熟与性意识的觉醒,引起了女大学生心理上的微妙变化。如今随着人们的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恋爱问题已渗透到她们的学习、生活、人生态度、理想等各方面。然而,由于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并未完全成熟,她们心理波动大,易冲动,加上她们社会阅历浅,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她们就很容易走上歧途,甚至诱发犯罪。这类犯罪在女大学生犯罪中占有相当比例。

1、恋爱受挫能力差。女大学生一旦陷入热恋之中,往往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缺乏理智的驾驭能力,对恋爱对象过分依赖,稍有波折就痛苦万分。一旦恋爱受挫,即会情绪失控,无法自拔。如江西某大学的王某因与男友黄某某发生矛盾,认为以后两人不可能生活在一起,遂产生先毒死男友,然后自杀的念头,并付诸行动。

2、性心理不健康,缺乏性责任和性道德。大学期间,女大学生的生理迅速走向成熟,开始对性充满了好奇和渴望。部分女大学生轻率偷尝禁果,结果付出了身心健康、学业、名誉的惨重代价。如南京某学院学生程某恋爱后,偷尝禁果、未婚先孕,后遭男友抛弃。为了筹集打胎的钱,在现任男友的怂恿下,她铤而走险,以约会网友为名实施抢劫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3、恋爱交友不当,导致犯罪。女大学生喜欢阅读文学书刊,喜欢把书中的白马王子当成现实中的理想,她们的爱情观单纯,天真,信奉爱情至上,一旦遇上自己爱的人往往会不顾一切,一头陷入感情的深渊,置道德与法律于不顾。而现实生活是那样复杂,那些心术不正的爱情骗子就利用女大学生的这一弱点,屡骗得手。当现实将梦幻击得粉碎时,那些心灵脆弱的女大学生就易走极端,并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如西南某大学的一个女大学生被爱情骗子抛弃之后,痛不欲生,举起了手中的刀,成了杀人犯……。又如,北京某大学新闻系女大学生黄雅宁因爱上黑道“老大”,无法回头而犯了包庇罪。

(三)贫富差距导致心理失衡

目前,因家庭困难造成经济紧张而陷入困境的大学生在大学里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据统计,每年全国26.4%的大学生支付不起学费,13.5%的大学生甚至连生活费用都有成问题。高额的学费与生活开支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而贫困的女大学生的心理负担尤甚。经济的窘迫使她们的心特别自卑敏感,她们不愿让同学知道她们的情况,她们的苦闷只能压抑。一旦有什么事伤及她们的自尊,导致心理失衡,她们就很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如家境贫寒的上海女大学生小董,靠每月家中寄来有限的生活费,几乎没有余钱买学习资料和娱乐。眼看同寝室同学穿着时髦,出手阔绰,她的心理逐渐失衡。一次,室友外出时忘记拿放在书桌上的手机,结果被小董“顺手牵羊”。此后,她又接连多次盗窃同学手机,甚至在打工做家教时,将学生家里的笔记本电脑也拎走了。又如2003年6月,北京某大学2000级女学生奚某因看不惯同学平素处处炫耀自己有钱、目中无人的做派,偷走同学宝来1.8T型轿车。④

(四)自卑、敏感的偏激心理

步入大学后,部分女大学生表现出种种不适应。她们由于缺少生活阅历、交往经验,而自尊心又过强,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往中受到挫折后,便回避与人交往,以至陷入无端的自我封闭之中,形成多疑、自卑、敏感的性格。在遇到冲突时,这部分人容易采取极端的暴力方式解决问题。如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的三年级学生张君慧与男友李某因琐事发生口角,张便拿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朝李左胸部捅了一刀,李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张个人也因故意伤害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

(五)报复、泄愤的心理

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当女大学生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这些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以致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以泄其愤。如苏州某大学的王某因当尼姑被拒绝,怀疑别人戏弄她,为泄愤,就捡起石头狂砸银行及路边公物。

二、预防女大学生犯罪的对策

具有美好前途的女大学生因为触犯法律,身陷囹圄,这是十分令人痛心的。因此,预防女大学生犯罪,既是学校的任务,也是司法机关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任务。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创造一个有利于女大学生发展的环境,预防女大学生犯罪才能取得明显效果。

(一)强化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

目前,我国针对在校大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仍很薄弱。在开设课程发面,各个高校都普遍重视专业课、外语等,而往往忽视思想道德的教育。而开设的法学基础课和思想政治课针对性不强,内容僵化,一般局限于讲授一些法律基础知识,导致一些大学生接受教育的效果不理想。特别是学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而校方对学生的德育等管理却未加强,存在重知识“输入”而轻思想品德的“塑造”,致使一些大学生在对物质享受的盲目追求中迷失了方向,犯罪的数量才会与日俱增。有些人在实施盗窃行为时都不知道自己是在犯罪,法律意识比较薄弱。对此,各大专院校应首先增设法制宣传栏、宣传刊,采取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法律常识教育。其次是加强与司法机关的联系,由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结合校园内的案例讲危害,使大学生在实案中学法懂法,起到引导和教育作用。最后是学校应将法律学习贯穿于整个高等教育阶段,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开展课堂教育,结合校园文化生活,开展主题教育、法律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法律咨询等活动,促进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

(二)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引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女大学生的犯罪固然与其法制观念有关,但从上述案例可知,女大学生走上犯罪道路主要与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有关系。根据一些地区和高校的调查统计发现,来自农村和小城镇的学生有心理障碍的要高于来自城市的学生;大城市的学生的心理问题的比例要低于小城市的比例;女生心理问题的比例高于男生;大学二年级有心理问题的比例高于其他年级。因此,预防女大学生犯罪,应该法制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双管齐下,其中又应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因为当她们心理失去平衡,不知所措、走投无路时,哪还管法律的规范。

1、引导女大学生控制情绪,消除其人格障碍。针对女大学生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学校要有意识地开展生理、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设女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帮助她们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

2、引导女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由于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生在中学的学习生活多处于相对封闭状态,社会实践的机会不多,一心一意考上大学几乎是唯一的目标,造成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弱,来到大学之后,四年或五年的集体生活中该如何与周围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相当多的大学生不知如何做。因此,学校应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有关人际交际学方面的课程。针对女大学生心细,比较敏感的心理,辅导员应当经常关心女大学生的生活,特别是贫困女大学生的生活及心理状况。引导女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培养女大学生成熟的恋爱心理。由于我国“谈性色变”,加上我国的应试教育,因此,女大学生们在高中以前,可以说,对性是朦朦胧胧的。一进入大学这个开放的环境,免不了对异性产生好奇感。因此,学校的教辅人员要有意识地开展女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教育她们摆正恋爱与学业的关系。

总之,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渗透在教育观、人才观和生活观中,教育模式也应以预防性为主,教育领域应从人格辅导扩展到学习、职业、生活辅导等等。

(三)重视对女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随着普通高校的扩招,女大学生在其中所占比例也在逐年上升。由于人数的增多及就业歧视,女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是很乐观。因此,在大学里流传着一名话:“找份好工作,不如找个好老公。”部分女大学生不愿将自己的精力过多投入到学好文化知识的理想奋斗中,她们的目光只停留在现实上,整天挖空心思想现在就能如何更好的享乐,如何才能钓个“金龟婿”。所以,在女大学生进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理想信念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帮助她们提高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分析和辨别能力,增强她们对社会负面影响的免疫力。帮助她们克服女性的个性缺陷,发扬自身优势取长补短,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和远大的理想。

[参考文献]

第12篇

 二、医学生正确的恋爱观教育内容

 正确的婚恋观是一个人成长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人生观的重要部分。“90”后医学生正确的恋爱观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健康的恋爱心理几个因素:

(1)纯洁的恋爱动机:恋爱是男女间的私事,但同时又是一种人类的社会行为。恋爱目的应该是为了寻找一个能与自己在未来人生道路上志同道合、同舟共济的终生伴侣。而绝不能是把其作为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的手段与交易。

(2)一致的思想感情追求:思想感情的一致是真正的爱情的基础,男女之爱包含丰富的内容,既有本能的不可抗拒的性冲动,又有人类的崇高的情感和理性;既有欲望,又有克制。爱情是、激情及理智的结合,是生理、心理、美感、道德的体验,并不单纯是性的吸引,是在正确的人生观指导下形成的重要的社会情感,这是人类的爱情与动物的的本质区别。

(3)健康的理智感: 爱情从根本上说,是和理智相结合的产物,也就是说,二者缺一不可,否则,就不是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因此,恋爱是一个逐步认识对方,发展感情的过程,而不是转瞬即逝的激情或一时的感情的冲动。

2、正确的恋爱态度:

(1)真正的爱情需要真诚:爱情是纯洁的,具有美化心灵,净化人格的巨大力量。因此,爱情需要真诚。恋爱双方以诚相待,互相奉上纯洁的心灵与真挚的感情,不能存在任何不良目的与动机,甚至互相欺骗。

(2)高尚的爱情需要专一:爱情专一,是指男女双方一旦确立了恋爱关系,就要经得起时间、空间和条件变化的考验,专心和精心地培养感情,并以此约束自己,不能以恋爱自由为借口,朝秦暮楚,见异思迁,甚至脚踏两只船。

(3)美满的爱情需要互相尊重、理解: 相互尊重是爱情的基础,青年朋友在恋爱过程中要学会信息对方。尊重对方的工作、学习、家庭;尊重对方的兴趣、爱好、特长;尊重双方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尊重对方的人格和尊严。要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培育平等、纯洁、高尚、美好的爱情。

3、学会调适热恋中的性冲动:青年男女在恋爱过程中随着感情的发展,会产生强烈的性冲动,这是青年性成熟的必然表现,也是恋爱过程中的正常生理反映。大学生要有效地调适热恋中的性冲动,就要克服性无知导致的性愚昧和性放纵导致爱情悲剧两种错误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