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著名作家

著名作家

时间:2023-05-30 08:54:56

著名作家

第1篇

1、世界著名的作家有很多,比如莎士比亚 (英国) 、列夫·托尔斯泰 (苏联) 、但丁 (意大利) 、雨果 (法国) 、荷马 (希腊) 、歌德 (德国) 、鲁迅 (中国)等等 。

2、威廉·莎士比亚(英语: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清末民初鲁迅在《摩罗诗力说》(1908年2月)称莎翁为“狭斯丕尔”,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

3、但丁·阿利基耶里(公元1265年-公元1321年),13世纪末意大利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一,以长诗《神曲》(原名《喜剧》)而闻名;后来一位作家叫薄伽丘将其命名为神圣的喜剧。《神曲》分为三段第一段叫“地狱”,第二段叫“炼狱”,第三段叫“天堂”留名后世。

4、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

5、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 (1805-1875),丹麦19世纪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安徒生的代表作有《小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安徒生出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父亲是鞋匠,母亲是佣人。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从小爱文学。

6、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1856年7月26日—1950年11月2日),爱尔兰剧作家。1925年因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同时他还是积极的社会活动家和费边社会主义的宣传者。他支持妇女的权利,呼吁选举制度的根本变革,倡导收入平等,主张废除私有财产。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关汉卿:”汉卿“是字,号已斋,汉族,解州人,另有籍贯大都和祁州等说。元杂剧奠基人, “元曲四大家”之首,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在河曲县为他修有白朴塔。后徙居真定,晚岁寓居金陵,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天净沙秋》等。

郑光祖:生于元世祖至元初年 ,字德辉,汉族,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平阳襄陵人。

马致远:一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元大都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著名戏曲家作家、散曲家、杂剧家,被后人誉为“马神仙”,其作品《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

每一位作家都有间谍的品质,每一位间谍都应该有作家那种敏锐的眼光。作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间谍,他们充其量只是人性的间谍。然而,在一战、二战及冷战期间,却有着这么几个人同时蜚声在文坛及谍海。

真正的007伊恩・佛莱明是詹姆斯・邦德――007这个超级特工形像的塑造者。然而,佛莱明本身才是007的化身,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英国海军情报局的间谍生涯,比他笔下的詹姆斯・邦德在007系列小说中经历的还要惊险刺激得多。

1942年夏,英国海军情报局正在计划配合英美联军进攻北非。利用这一契机,佛莱明组建了一支属于他领导的情报突击队,私下里被称之为“佛莱明私家军”。

1942年末,英美联军进攻阿尔及尔,“佛莱明私家军”果然不负众望,在短短几分钟的登陆过程中,他们就俘获了敌军的一辆卡车,并成功地偷袭了意大利海军司令部,满载敌军机密档案、密码本、暗语以及舰队战术命令等重要资料凯旋。

后来,“佛莱明私家军”不断发展壮大,并有了自己特殊的军服。1943年4月,在英美联军与蒙哥马利第八军团会师的过程中,“佛莱明私家军”成功地把最新最完整的西西里岛沿岸全部防御工事和雷区分布图弄到手,为联军攻占西西里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大战接近尾声时,“佛莱明私家军”捷报连连。他们大量地缴获德国先进装备,如第一艘德国单人驾驶潜水艇等等。1945年,在英美联军对德国的本土发动进攻时,“佛莱明私家军”成功地袭击了埃肯德福的一个鱼雷试验站,并在坦巴赫地区的一座城堡里发现了一座秘窟,这座秘窟里藏着的竟然是德国海军的秘密档案及其他有用的新资料。

1945年11月4日,佛莱明离开了英国的海军情报部门,安心从事写作,于是有了007系列著名侦探小说的横空出世。

一次可笑的任务

萨默塞特・毛姆出生于1874年,是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是著名的《艾兴顿》系列侦探小说的作者。

一战期间他曾在英国军情六处充当间谍,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扶持克伦斯基临时政府,试图阻止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

1917年10月18日,克伦斯基临时政府紧急召见毛姆,要他带紧急求援情报给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经过几年的苦战,克伦斯基临时政府快要撑不下去了,他们急需英国枪炮弹药的支援。

毛姆火速赶回英国。然而不幸的是,首相劳合・乔治对此表示无能为力,因为此前英国情报部门曾让毛姆带了50万美元活动经费过去。

毛姆对此感到很沮丧,正当他再作努力想其他办法时,俄国的形势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11月7日,风雨飘摇的克伦斯基临时政府终于被推翻。

间谍小说第一人

约翰・勒卡雷于1931年出生在英国多塞特的一个沿海小镇。他19岁应征入伍,由于他精通德语,被分配到英国军情五处工作,并接受了各种各样的间谍技术训练。1956年,勒卡雷以优异的成绩从牛津大学林肯学院毕业,后来,他以过人的智慧和观察事物时敏锐的反应能力,受到军情五处的老牌间谍奈特的赏识,并委以重任。此后,勒卡雷以外交官的身份亲历了谍海中的大风大浪。

1960年,勒卡雷调入军情六处,并以英国驻联邦德国波恩使馆上等秘书作为掩护身份来从事间谍工作。在后来的一次任务中,勒卡雷成功地利用这一身份帮助一批有价值的民主德国情报人员逃离苏联的控制。

1963年,勒卡雷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冷战谍魂》出版,轰动文坛,勒卡雷也因此被世人誉为“间谍小说第一人”。

间谍训练附带写作

格雷厄姆・格林最初的间谍经历有点不同寻常。1924年,他还是牛津大学的学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读到一本名为《战败》的书,书中描写的故事激发了他对间谍生活的兴趣,并由此涉足谍海。

1941年1月,格林被派往拉各斯接受为期三个月的间谍训练,学习编码和译码技术。这三个月期间,除了训练之外,格林的另一个任务就是每天早上七点钟驾车前往市区为营地购物,并顺便从警察局长那里领取密码电报。回到营地后,格林立即破译这些电文,然后利用这些电文起草回电和报告。

格林在这三个月里,还凭坚强的毅力,利用不多的空余时间,写出了令他扬名于世的著名间谍小说《忧虑重重的内阁》。

小失误促成一名间谍

约翰・宾厄姆起初在报社当记者和编辑,后来应征入伍,进了英国皇家工兵部队。

二战爆发后,宾厄姆抓到一个改变了他生命轨迹的所谓的“间谍”。

这名“间谍”是一位德国侨民,他想加入英国民主党。这令从小就喜欢阅读侦探小说的宾厄姆顿时疑心大起:一个德国人竟然想跟他自己的国家作对?于是,他立即把这名“德国间谍”押送法庭。

宾厄姆相信,一名重要的“德国间谍”马上就要露出他的“庐山真面目”了。然而调查的结果显示这名德国侨民是清白的。宾厄姆大感沮丧,但此次调查为宾厄姆进入情报部门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不久,他就被召到军情五处,正式成为了一名间谍。

1952年之后,宾厄姆写出了《双重间谍》、《第六号谋杀案》等优秀的惊险间谍小说。

俘获德国潜艇

马尔科姆・莫格里奇是从当开罗《卫报》的编辑起步,经历了许多失败,才一步步成为作家的。二战期间,他报名参军,于1941年调入军情六处,正式成为了一名间谍,并被派往非洲工作。

1942年,根据一名希腊水手的举报消息得知,这名希腊水手所在船只的船长是一个为德国效劳的走狗,并于近期和一艘德国潜艇约好了地点转交一批重要的物资。于是,在莫格里奇的策划下,英国情报部门制定了一起关押船长、夺取船只,奇袭德国潜艇的计划。

莫格里奇通过那名希腊水手,成功地收买了那条船上的大副及所有船员,他们都表示愿意协助英国情报部门的行动。可想而知,这次突袭行动进展得十分顺利,成功地俘获了德国潜艇,并缴获了大量重要物资。

都是侦探小说惹的祸

康普顿・麦肯齐曾为军情六处设在希腊的间谍部门充当过间谍,后来荣升为叙利亚爱琴海地区的情报处长。

1933年10月27日,麦肯齐的著名间谍小说《希腊旧事》出版发行,由于麦肯齐说话随便欠缺考虑,《希腊旧事》泄露了许多情报机构的机密,如:战时电文的内容;一批仍与秘密情报机构有联系的官员的名单;以及秘密情报机构的一名特工计划炸毁君士坦丁堡附近的一座大桥的过程等等。这使得英国秘密情报局大为恼火,他们将麦肯齐推上被告席。

成了被告的麦肯齐为支付昂贵的诉讼费而变得倾家荡产,在经济上陷入了极度的困境。为了凑齐打官司所欠下的钱,他不得不变卖了他一些珍贵的藏书和全部的手稿,气得麦肯齐决定写一部名为《脑积水》的长篇小说狠狠地讽刺英国秘密情报局。

“水门事件”的替罪羊

霍华德・亨特经过严格的谍报训练,被美国中央情报局聘为间谍。他曾被派往中国执行任务。在中国,亨特开展了许多反日活动。1945年,亨特曾到南京营救被日军俘虏的盟军。

1964年秋,“新美国丛书”的主编建议亨特写一套“美国式007系列侦探小说”,亨特接受了这个建议。然而,亨特的“美国式007系列侦探小说”与佛莱明的007系列侦探小说相比,的确稍逊一筹。

第4篇

作为名人的他没有“望女成凤”的想法。女儿小时,他只希望她活得真实、快乐。女儿读小学时,他领着她参加各种各样的饭局;读中学时,他领女儿看球赛至深夜,使得她上学迟到;女儿读大二时,他带她去泡吧,鼓动她大胆地找男朋友……

2009年秋,李田桑获得伊利诺斯理工学院金融学硕士,在芝加哥完婚。她和丈夫瑞恩对专程从国内赶去的父亲说:“我们要生三个孩子,把一个送给你教育。”在她的心目中,他是天下最出色的父亲。

放手教育真性情:一不撒谎,二不损人,三要自己学独立

1984年1月李杭育的女儿出生时,他给女儿取名李田桑。当时,李杭育和贾平凹、张炜被称为那一代作家之翘楚。

许多人好奇地问李杭育:“你女儿的名字有什么意思?”李杭育真诚地说:“名字发音要好听,‘桑’是开口呼,响亮。另外,这三个字匀称美观。”谁都不会相信一位著名作家给女儿取的名字竟是这么的简单!最终李杭育不得不给女儿的名字找出点儿意思――田是男耕,桑是女织。

李杭育没有像许多父母那样刻意把女儿培养成什么样,而是让女儿自由地成长,让她充分感受到成长的快乐。他说,在家庭教育上,父母先要尊重儿女,然后才是培养和教育。父母要维护孩子的独立发展空间,不能什么事都干涉和包办,这样会影响孩子创造性的开发。所以他对女儿只有三点要求:一是不能撒谎,要做一个真实的人;二是不能损害别人;三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依赖别人。

他说,身教重于言传,父母在孩子面前不能虚伪,不能说一套做一套。“中国的文人最容易虚伪,我为自己在文坛混几十年还没学会虚伪而自豪。”他是个性情中人,从不隐瞒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尽管吃过很多的亏,却仍然坚持做一个真实的人。他对女儿说,说真话会吃亏的,可是说真话心里很爽。一次,市领导请他这个著名作家吃饭,他说忙就谢绝了。有人说:“领导比你忙不忙?你这是不识抬举。”他针锋相对地说:“领导忙,我就不能忙一忙么?”

那时李杭育的饭局很多,他经常领着女儿去应酬。为此田桑往往要在外边吃完饭再写作业。可李杭育认为带女儿参加饭局可以让她在大人海阔天空的闲聊中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在没饭局时,他每晚饭后都要跟女儿聊一会。他觉得,父母不管多么忙,都要跟孩子像朋友似的平等地聊天,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话题要越来越开放,这非常重要;只有心灵沟通,才能知道孩子是否养成真实的秉性。

田桑小时,李杭育就要求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她的妈妈从事图书发行工作,先是经常出差,后是在南京、上海、北京等地调来调去。她是父亲带大的。而李杭育是专业作家,习惯于晚上写作,凌晨睡觉,中午起床的生活。

田桑上小学的第一天,李杭育把她送到学校,从此便“放了手”。于是每天早晨,年幼的田桑就会从桌子上拿点零钱去买早点,吃完上学。自己上学,自己回家,学着独立成长。读小学一年级时,一次她忘带钥匙,父亲又不在家,8岁的她不是像别的孩子那样委屈地哭鼻子,而是把书包“抵押”给在小区门口开的食杂店,借点儿“盘缠”,自己坐车去了妈妈单位找妈妈。

谁家的孩子没有被父母叫过起床?可田桑没有。李杭育的爱好非常多,其一是看球。他不仅自己看,还领着女儿看,所以田桑年纪很小就是球迷。有一次看球到凌晨,天亮了,父亲还是过着自己的“时差”生活,田桑却迟到了。为此,从小独立的她买回一只闹钟。冬天屋冷,和别的孩子一样,田桑也想多赖一会儿被窝,又迟到了,于是她就再买一只闹钟,两只闹钟相隔5分钟。最后,为了唤起,她的床头摆放了三只闹钟。

潜移默化重心交:家史教育成为女儿“成人礼”

李杭育认为家庭教育要靠潜移默化,而不是没完没了地说教,大道理孩子都明白,父母说多了就有了强迫的意味。所以他从不管女儿的学习。他说,我小时候,父亲挨批斗,母亲哪有心思管我,我读书照样好。

不过,在高考的前几天,他敦促过田桑一次。田桑晚上看球,一看看到后半夜,他忍不住批评她:“你要高考了,还看球赛啊?”田桑没听。他想,她不听也就算了,道理她都懂,缺少的只是自制力。父母过于管束,不仅不利于她自制力的培养,还有可能伤害她的其他能力。

田桑平时学习不错,考试成绩却不理想,中考时考上一所普通高中,李杭育没有动用自己的关系给她转入重点高中;2002年高考,她的成绩不理想,刚过二本分数线。那时,妈妈已调到北京,田桑的户口要是迁到北京的话就能考上重点大学。李杭育却说:“我没读过名校,也不迷信名校。”他认为,非名校的学生参差不齐,具有多样性,有益于孩子融入社会。于是李杭育有意鼓动女儿进普高,更希望她能学中文。而田桑却出乎他的意料,选择成都一所大学的经济学专业。

新生进大学后都会有一段迷茫,难以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这时恰逢李杭育正处于人生低谷,邻里冲突吃了官司,婚姻像树叶似的飘落了,离开杭州市文联副主席、作家协会主席的位置,调到学校任教。他想劝女儿好好读书。找准自己的目标,于是跟女儿有了一次长谈。

他认为跟女儿讲述人生、前程会茫然,于是讲起了自己父母两家的家史。李杭育的母亲姓蔡,祖父是清末的县官,进士出身;父亲是民国的乡绅,还受人尊敬;她的弟弟是矿山的会计,算是白领;到了她的侄子,是蓝领――电工,还有点技术;可再下一代就蹬三轮车了,连技术都没了。老蔡家就这样没落了。老李家就不一样了,李杭育的祖父不识字,从小学木匠;李杭育的父亲只读过三个冬天的书,1933年参加了革命,离开了山东农村老家,后来,南下到杭州,成为16级干部;李杭育同父异母的哥哥,读初中时加入八路军,新中国成立后被送到苏联读大学,成为兵器专家;李杭育和哥哥李庆西也读了大学。他说:“从受教育的角度来讲,我们老李家不是一步登天么?”

他话题一转:“‘’一开始,你爷爷就挨批斗。你奶奶总算盼到你爷爷的那一天,可这时你爷爷却查出胃癌,和我的外婆相继去世。你奶奶的三个儿女都下了乡,两个在黑龙江,一个在萧山。单位搞卫生时,你奶奶站在凳子上擦灯泡,不小心摔了下来,尾骨骨折,要拄着拐杖行走,步履维艰。家里不仅穷,街坊邻居还都看不起她,你说她的日子多么难过?1977年高考恢复后,我跟你大伯(中国著名评论家李庆西――编者注)同时考上大学。当时,我们家住的那一片只考上三个孩子。你奶奶终于扬眉吐气了,过去不理睬她的人都主动打招呼,说她有福气。田桑,爸爸现在的境遇也不好,你能不能也给爸爸一缕阳光?”

田桑哭了。父亲的那番谈话成为她的成人礼,她突

然长大了,意识到自己该给父母一缕阳光了。她决定出国留学,攻读硕士。田桑一下子就变了,不仅学习努力,而且更懂得体贴父母了。窘迫的李杭育表示支持女儿,宁可砸锅卖铁也送她出国留学。

鼓励女儿找男友:勇于实践,不怕失败,卷土重来

2003年暑假,田桑回到杭州,李杭育望着亭亭玉立的女儿不禁想到,该对她进行恋爱教育了。

“田桑,你应该找男朋友了。我跟你妈妈就是读大二时谈的恋爱。”李杭育鼓动女儿道。“爸爸,什么样的男人算作好呢?”田桑问道。“一要有责任心。比方说,他很会赚钱,一年挣100万元,可是他自己就花掉120万元,这就不算有责任心。二是要生动有趣……”“爸,这不是在说你自己么?”田桑突然笑了。“是啊,反过来说,一个很闷的男人,你田桑会喜欢吗?”

父女俩聊到半夜。又跑去外边吃夜宵,回家时已是凌晨两点钟。田桑突然说,“爸爸,我不想回家睡觉,咱们俩去喝酒吧!”“好啊,”李杭育觉得女儿19岁了,是成人了,于是爽快地答应了。

于是,李杭育把田桑领进了一家酒吧,点了一瓶高档威士忌――黑方。夜色很稠,有点儿化解不开,酒吧人寥寥,显得冷清。他们父女边饮边聊,他非常率真地对女儿说:“许多父母都叮嘱女儿,千万不要让人家占便宜啊!我认为,这种想法是非常糟糕的。爸爸送你12个字:‘勇于实践,不怕失败,卷土重来。’想得再多,说得再多,那都是纸上谈兵,不会有结果的。男人好不好,要靠实践来检验,有的女人考察男友十年,可是结婚一年半载就分手了。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检验男人的标准。实践难免会有失败,失败了不能一蹶不振,要总结教训,卷土重来。白头偕老并不是海誓山盟的结果,是两个相爱的人过着过着就老了。”父亲的一席话让站在爱情起跑线上的田桑豁然开朗。那一夜,父女俩喝到凌晨四五点才回家睡觉。

2006年初,读大四的田桑在网上结识了远在印度的格桑,他们相爱了。格桑是出生于四川阿坝农村的藏族青年,16岁就离开家乡去了印度,在那边学佛学和语言。

寒假,格桑从印度回国,去杭州见田桑。李杭育没有因为格桑是藏族、没读过大学而反对女儿跟他来往。李杭育观察格桑几天,觉得他为人朴实、待人真诚,不仅精通藏语和英语,还会说简单的汉语,只是有点大男子主义。一周后,格桑就回阿坝看望父亲和姐姐了。

春节过后,田桑去北京的“新东方”强化英语,准备考托福。而格桑回到阿坝后才知道姐姐早已出嫁,阿爸欠下了两万元的债。他决定外出打工,替阿爸还债。田桑得知后,求妈妈在北京一家出版社给格桑找了一份差事。一次,格桑送给田桑一件非常特别的礼物一条刚产下不久的藏獒。他知道田桑喜欢狗,这是他在离开阿坝时,跟亲戚要的。

这是田桑第一次接受男朋友的礼物,特别喜欢。这条纯种的藏獒在北京能卖四五万元,把它卖掉,格桑就不用打工还债了。可是,格桑一根筋,他认为小藏獒是送给田桑的,和还债完全是两码事儿。

就这样,田桑与格桑进入热恋。那时有媒体报道,达赖喇嘛流亡印度后,从1960年起就兴办了各种“达赖学校”。李杭育和田桑的母亲都怕格桑来自于“达赖学校”,跟势力有关,怕单纯幼稚的田桑为爱情放弃赴美读书,更害怕她跟着格桑跑去。五一黄金周,田桑回杭州看望父亲,李杭育决定跟她认真谈谈。

“田桑,格桑是个好青年。他作为男子汉,想干点事情,可以理解。至于对错,那是另一回事。去美国留学,是你自己提出来的,你要走自己的路。如果在路上跟哪个男人走在一起了,那么你们就走下去。你不能为一个男人而废弃自己的道路。”

他边说边注意女儿的表情,见女儿听进去了,又小心翼翼地说下去:“如果格桑真爱你的话,他有印度的‘绿卡’,会去美国找你,那我们绝不反对你们在一起;假如格桑爱他的事业超过你,你也不要有什么怨言……”李杭育心里清楚,格桑有大男子主义,是不会为一个女孩放弃自己的。

李杭育做通了女儿的工作,不禁长吁一口气。

另类教育终见效:女儿学位绿卡两不误,又为人妻又当妈

2006年,田桑被美国顶尖的私立大学、历史上有名的四所理工学院之一的伊利诺斯理工学院录取。

田桑到了美国,跟格桑通过几次电话之后,就断了来往。而李杭育为了送女儿出国留学,不仅将自己的房子卖了,还日夜思念女儿,担心她在异国他乡不适应。

可田桑的电话总跟爸爸讲些好玩的事,参观美术馆啦,听音乐会啦……从来不讲她的烦恼和忧虑。

“田桑,你怎么净跟我报喜不报忧呢?难道你在那边就没遇到什么麻烦吗?”一天,李杭育忍不住问了一句。“爸,麻烦肯定是有的。可是,我跟你说那些有什么用呢,你能跑来美国帮我解决么?”田桑说道。女儿长大了,懂事了,从小就“被迫”独立的她现在懂得有麻烦自己对付、有快乐跟老爸分享了。

一年后,田桑认识了比她小两岁的美国大学生瑞恩。瑞恩是摇滚乐歌手,完全符合李杭育的好男人标准――责任心、生动有趣。田桑和瑞恩相爱了,2008年,他们的儿子出生了。

得知这一消息,李杭育在电话里告诫女儿:“田桑,你要对得起爸爸,要完成学业。爸爸不喜欢半途而废。尽管爸爸也难免有半途而废的事,可是,我总是耿耿于怀,很不开心。”这些话,田桑都听在耳里、记在心上了。

她知道,爸爸做事总喜欢打一枪换个地方,可是他每打一枪都能打下一只鸟来。他上世纪八九十年小说,获得了全国短篇小说奖,成为全国著名作家;他研究音乐,写了一本颇具影响的《唱片经典》;他有段时间迷上了电影,一口气看600多部,写了一本《电影经典》;他对纪录片产生兴趣,央视大型纪录片《吴越春秋》、《一个人和一个城市・柳风桂雨下》等都是由他撰稿的;2007年,他又捡起了画笔画油画,一年后不仅成功地举办了个人画展,而且以20万元的高价卖出6幅,凑足赴美看望女儿的盘缠;2009年,他与他人合作电视剧本《郁达夫》完成,即将开拍。每一件事都是爸爸坚持付出的所得。

2009年9月,李杭育飞往美国,参加了田桑和瑞恩的婚礼。

李杭育对女婿瑞恩特别满意,对小外孙爱得不得了。他高兴地说,女儿是中国人,女婿身上有荷兰、意大利和爱尔兰血统,我的小外孙就是一个联合国了。

田桑已获得伊利诺斯理工学院的硕士学位,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她仍然顺利地找到了工作,在一家个人投资咨询公司做投资顾问。李杭育得意地说,田桑在美国两年半,不仅找到如意郎君,结婚生子,拿到了学位和绿卡,还找到了工作,这就是她的能力。

“爸,我要给你做投资顾问。”一天,田桑打电话说。“老爸无资可投啊!”“爸,你多多少少还是要做一点儿的。”这让李杭育深感欣慰。这一刻,他知道女儿当初的选择是对的。

第5篇

1、王羲之,作品《兰亭序》;

2、王献之,作品《中秋帖》;

3、虞世南,作品《孔子庙堂碑》;

4、颜真卿,作品《麻姑仙坛记》;

5、金农,作品《节临西岳华山碑》。

(来源:文章屋网 )

第6篇

1、莫言:世事犹如书籍,一页页被翻过去。人要向前看,少翻历史旧账。

2、贾平凹:名场利场无非戏场,做得出泼天富贵;冷药热药总是妙药,医不尽遍地炎凉。

3、路遥: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

4、钱钟书:好东西不用你去记,它自会留下很深的印象。

5、王小波: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

6、沈从文:如果我爱你是你的不幸,那么这不幸是同我生命一样长

(来源:文章屋网 )

第7篇

本报讯由中国作协、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文联主办,云南省作协承办的“全国著名作家写云南”活动近日在滇举行。

该活动是由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丹增提议和发起的。陈建功、谭谈、舒婷、张笑天、陈世旭、张贤亮、邓刚、阿来、阿成、赵丽宏、关仁山、孙惠芬、乌热尔图、李贯通、方方、蔡测海、徐城北、王剑冰、彭见明、尹汉胤等作家以及云南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云南的部分作家参加了这次活动。

作家们分东、西、中三路在云南全境采风创作,重点是考察云南边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状况,他们先后在大理鹤庆新华工匠村、沧源县民族立新寨、石屏县郑营村、潞西县德昂族乡和玉溪市大营村进行采访。作家们对云南各民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投以巨大关注,认为一个个建立在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基础上又各显特色的新农村,是边疆在新世纪最美丽的彩云、最和谐的诗章。

作家们采风创作的又一个重点是云南文化产业的建设。他们先后到达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腾冲县和顺镇、红河影视圈和思茅普洱文化园实地踏访,感受到云南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新颖清晰、特色鲜明、魅力十足,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各民族人民对先进文化的崇尚、对发展民族文化的热情和对文化人才的尊重。云南已经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必将成为一块光彩四射的文化热土。

丹增在会见作家时指出,云南是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是多种文化交汇地,各艺术门类发展都很独特,云南被称为“美术摄影的殿堂”和“文学艺术的金矿”。建设民族文化大省,要在继承、弘扬、发展三个方面努力。要把文化产业做成云南的品牌,云南发展文化产业,要走低成本市场化运作的道路。云南贫困地区发展文化产业是与脱贫结合的有效方式,这是一个既不破坏生态又有高回报的产业。自然资源越挖越少,文化资源越挖越多。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必须面向世界市场,云南要成为以文化产业走向世界的排头兵。

中共云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晏友琼说,云南民族文化丰富灿烂,历史上曾产生过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希望各位作家一路考察,一路指点,一路喜爱着云南。

(黄杨)

第8篇

著名导演陈家林执导的大型电视连续剧《江山风雨情》,主要讲述清朝名妓陈园园的故事。然而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近日,该剧编导人员因涉嫌侵权,被《陈园园传奇》作者横舟告上法庭。北京第二中级法院已经立案,并将于近日开庭审理。 

横舟于1999年创作了大型电视剧本《陈园园传奇》,并在1999年8月号《中国广播影视》杂志上刊发了故事梗概。此后横舟曾与陈家林、朱苏近就剧本的合作与修改进行过多次接触,后因意见不统一,合作没有进行下去,但有部分剧本没有要回。 

2003年,横舟得知由朱苏近编剧,陈家林、陈卫国执导的《江山风雨情》已进入拍摄阶段,立即找来该剧本对照,发现与自己所写《陈园园传奇》有许多“近似”之处。随即,横舟以知识产权受到侵害为名,把该剧的编剧、导演等告上了法庭。

第9篇

    全波,闻名儿童文学作家。大学时代开始文学创作,四十余年来出版有诗集《在我和你之间》、《林中月夜》、《我们去看海》;童话集《小树叶童话》、《影子人》、《眼睛树》等多部;作品曾获得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三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等多种奖项。1992年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提名。由他作词的歌曲《海鸥》广为传唱,六十年代由他作词的歌曲《小红花》、《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在老师身边》更是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而经久不衰。

    他的诗歌被誉为“美的向导,爱的使者”,真挚地表现了少年儿童热爱大自然、拥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金波说,是父母将他引进少年儿童文学这个艺术的殿堂的。

    母亲:开启了一个通往未来文学艺术殿堂的心灵

    金波的母亲没有多深的文化,但她却懂得人生的快乐原则。无论生活负担多么繁重,无论家务多么繁琐,她都以愉快的心情来对待。她一有空闲,就喜欢用浓郁的河北乡音给金波如痴如醉地唱童谣。每当这时,顽皮的金波也会摇头晃脑,和母亲一起或者对唱,或者独唱,或者联唱,经常是娘儿俩乐作一团。随着童谣那鲜明的节奏,金波进入了一个布满韵律的世界,这个韵律的世界布满了无限的爱,布满了无限的美……

    金波永无不会忘记读第一本书的情景,母亲为他唱诵一本旧杂志上的童谣,金波立即沉浸在音乐之中,那独特的美妙的感觉,使他终生受益。金波在母亲的影响下开始学会感受语言的艺术的魅力。他的儿童文学创作就是从那些具有歌唱性的童谣开始的。现在,金波也经常是为保留着童年的这些记忆和感觉而拿起笔。

    学会了童谣,母亲还教他和他的小伙伴们一起边唱童谣边玩游戏。游戏所带来的开怀大笑不仅培养了金波的幽默、乐观气质,而且还让金波知道了童谣的节奏和韵律可以协调动作,可以让他越玩越兴奋,越玩越上瘾。在这种童谣游戏的影响下,金波开始对韵律节奏变得敏  感起来,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歌词创作奠定了丰厚的原始基础。

    金波的母亲虽然不懂得什么“创造性”等教育的大道理,但她却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她认准了:“游戏是儿童最大的精神享受,玩具是儿童最忠实的伙伴。”所以当金波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游戏,或者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玩具时,她总是以鼓励的眼神,微笑的目光看着他们,尽管那些游戏让他们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尽管那些泥塑的、木雕的、纸折的玩具都非常简陋。

    金波母亲教育孩子从来不讲什么大道理,从来不训斥孩子,而是往往用一句不经意的话,给孩子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小时候的金波穿衣服从不在意,刚穿上身,转眼工夫弄得又脏又皱,母亲见了既没打他又没骂他。而是说了一句:“看,这衣服像从眼药瓶里掏出来的!”。形容衣服皱皱巴巴,用了这么一句生动的话,让金波大笑了很久,因为在他为数不多的玩具里,就有一个小小的眼药瓶,那是一个比他的小拇指还细还短的玻璃瓶。从此,金波记住了这句话,同时也记住了穿衣服要注重整洁、要爱惜。还有一次,老师留作业是背会课文,让家长听。开始金波没专心背,等母亲来检查时,他只能背下开头的一段,下面的就结结巴巴地背不出了。母亲没有斥责他,只是拿起课本,很平静地说:“你学的都是白话文,念起来就像说话,不难背啊!我小时候学的是古文。还不懂意思哪,就让背。”说完,她就非凡自得地背起来:“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看着母亲连那么难背的古文都能背下来,金波很受鼓舞,以后碰到难背的课文,他就用母亲的话激励自己。

    母亲说话,从不咬文嚼字,却让金波铭记在心。小时候,母亲听说的许多话,对金波来说都像箴言警句一般,影响着他的人生。如“远亲不如近邻。邻居处好了,就像一家人;处不好,低头不见抬头见,多别扭!”、“家宽不如心宽。”、“人不能太贪,不能‘登鼻子上脸’!”等等。这些生动形象的比喻,道出了她的人生态度。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她总是以平和的心对待生活,对待亲朋,对待晚辈。在教育孩子做人上,她的这些俗语、谚语总是脱口而出,用得巧妙,用得自然,让人听了,经久不忘。每当想起母亲,金波总有一种春晖寸草的感戴心情。每当提起笔时,母亲的音容笑貌,经常浮现在他的眼前,母亲的这些言传身教,使金波从小就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母亲的这些言传身教,也经常使他感悟到天理良知,并跳进他文章的字里行间,又给更多的人以教益。

    父亲:成就了一个儿童文学作家

    回忆起父亲,金波说让他终生受益且永远感激父亲的是两件事。一是父亲教给了他成为一个文学作家的“窍门”;二是父亲的豁达终于成全了他专业的选择。从这一角度讲,父亲成就了金波这样一个闻名的儿童文学作家。

    父亲在家中算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上小学后,刚熟悉了一些字的金波就开始翻看爸爸的书,可是他的大部分书金波不感爱好,只有两本书吸引了他,一本是掉了封面的《诗歌季刊》,一本是冰心的《寄小读者》。这两本书伴随着金波度过了小学时代,前一本书,金波保存至今,后一本由于翻看得太破了,又买了一本新的。还有一本绿色的硬皮笔记本,给了金波很大的启发,那是父亲上中学时写的诗歌和散文,由于字迹潦草,金波要像爸爸那样预备一个本子写下自己的“作品”。金波说,父亲的绿色硬皮笔记本启发他找到了做一个文学家的“窍门”,使他迈开了实现作家梦的第一步。

第10篇

2010年1月15日,记者采访了阎肃的儿子阎宇,他向记者讲述了爸爸对他40年的精心呵护……

决不放弃“坏孩子”,

他一样有美好未来

1967年4月,阎宇比预产期提前一个半月出生,上面有一个文静的姐姐。那时阎肃在空军政治部任职,实在太忙了,又经常出差,阎宇的母亲还在河北涿州的航校上班,实在照顾不了阎宇,不久就把他送到了沈阳的姥姥家。

3年过去了,阎肃去沈阳接儿子回北京上幼儿园。一见面,他吓了一大跳,只见阎宇头上包着纱布,身上还有几处贴着胶布。原来,阎宇在街上打架,脑袋被石块打破了。阎肃带着哭泣的儿子离开了沈阳。

阎宇进了幼儿园小班。可能是他从小在沈阳练得皮糙肉厚了,又被姥姥养得很结实,玩什么都是第一名。同时,阎宇因经常打架而在幼儿园成了“名人”,连大班的同学都怕他。他的家庭联系本上经常写满了批评。他那时一周被妈妈接回家一次,妈妈周六下班,几乎每次走到幼儿园门口时,就会被一群小孩拦住,说:“阿姨,阎宇又打人了。”妈妈只好认真地一一回应说:“好好,我回去打他。”可阎肃对儿子的顽皮并不像妻子那样深恶痛绝。

一次,阎宇在幼儿园又犯了错误,阿姨批评他,他不服气,竟然捡起一小块砖头要砸阿姨,吓得阿姨满院子跑,他就满院子追,最后是被幼儿园养猪的饲养员赶来,一把夺下砖头,把他制伏。园长让阎宇罚站,当时正好要吃午饭了,阎宇嘀咕着:凭什么让我站着,不让我吃啊?一生气,他把放在楼梯旁盛满菜的几个桶全给踢翻了。那天午饭,全幼儿园的小朋友,都是吃米饭就着咸菜、萝卜皮。

第二天周六,两位老师一起把阎宇送回家,将他的所作所为对他妈妈谈了。阎肃到家时,阎宇已经躺在床上快睡觉了。得知儿子闯了“大祸”,阎肃走到床边,在儿子屁股上狠狠地打了几巴掌,边打边骂:“叫你踢翻菜!叫你打老师!”这是阎肃仅有的一次打儿子。

阎宇7岁时,到灯市口小学上学了。一年级还没上完,学校因为阎宇老惹事,要求其转学。阎宇的妈妈实在坚持不住了,就跟阎肃商量怎么办。阎肃想了想,说:“那就让儿子跟着我吧。”

就这样,阎宇和爸爸搬到了北京西郊的中国京剧团院里(妈妈和姐姐则住在原处),上了附近的小学。他到了新班级没两天,就将班里的“大王”打败,成了新的“大王”。

老师反映儿子的“劣迹”,阎肃并没有严厉批评儿子,没有因为他的“劣迹”怨恨他,更没有放弃他。到儿子长大的时候,在一次做节目时,阎肃对主持人毕福剑说,那时他之所以没有打阎宇,是因为他看儿子表现淘气骨子里还算厚道,不是坏到家的那种人。所以,他始终相信儿子是个好孩子,假如那时他放弃了儿子,那可能儿子真的就和坏孩子混到一起,自暴自弃了,那么他一生就完了。

涤荡儿子心灵,

那是怎样的用心良苦

在京剧团,阎宇一下子有了很多新的乐趣。凡是儿子想干什么,或想玩什么时,阎肃大多数情况下不会阻拦,而是会帮忙。比如一看儿子喜欢玩蛐蛐,他就帮孩子找来各种养蛐蛐的东西:用完的墨水瓶、罐头瓶、破缸子等。

一天,阎宇看到一只蛐蛐全身变白了,问爸爸怎么回事,阎肃也不明白,就找一位懂昆虫的专家帮儿子弄懂其中的道理。专家告诉阎宇这是由于蛐蛐在蜕皮:“你抓的都还是‘蛐蛐秧子’,等蜕完两次皮,变成黑色了,才是真正的蛐蛐呢。”阎宇觉得太奇妙了,回去告诉爸爸这一重大发现,阎肃觉得这中间有不少学问,就让懂蛐蛐的人教儿子更多的知识。他甚至在开会的间隙看到外面有一只很大的蛐蛐,就溜出来给儿子抓回去。

每当儿子斗蛐蛐时,阎肃常常会凑上来看,父子俩还经常打赌哪只会赢。真像妻子说的,阎肃快被儿子带“坏”了。可谁都不知道,阎肃其实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和儿子交朋友,因为只有真正成为儿子的朋友,才能真正影响儿子。因此,他这个父亲不得不去学儿子感兴趣的东西。

在父亲的引导下,阎宇明白了很多道理。随着课外知识的丰富,阎宇渐渐对学习开始感兴趣,变得爱学习了,不仅学习好了,长跑、短跑都是班上第一;手工课上做手工活,组装摁扣板,他也最快。

那时候阎肃很少管儿子上学和学习的事,他不像大多数中国家长那样“望子成龙”,逼孩子学琴学画。他有空时,跟儿子聊的都是玩的事,教会了儿子下跳棋、象棋。他很赞成儿子看课外书,常常从单位的图书馆给孩子借书回来。

1977年,空政要复排《江姐》,阎肃从文化部的京剧团调回空政。一家人总算住到了一起。

一天晚上,阎宇和妈妈、姐姐在家里待着。阎肃从外面回来,急促地说:“快快,来看飞碟!”一家人马上往外跑。那时,满社会都在议论飞碟的事。出门时,阎宇还把红缨枪攥在手里,以备不时之需。等他们拐过锅炉房,走到篮球场旁边,阎肃用手一指:不远处,一个小伙子坐在路灯下看书。他说:“孩子们,好好学学!我就是让你们看看人家是怎么用功的。”

为了让儿子做个好人,阎肃时时留意引导孩子人生的大方向。一次阎宇看电影《早春二月》,其中有个片段是,孙道临演的教师帮助邻村寡妇的女儿上学,回来的路上他十分兴奋。阎宇问爸爸:“他干吗那么高兴啊?”阎肃说:“人做了好事就会高兴!”这句话对阎宇影响很大,以后他会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地帮助别人。

1980年,阎宇小学毕业,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取了北京重点中学师院附中。他上初一下学期时,一次生病住院一个月,阎肃到医院看儿子,笑着问:“坏小子,还不出院啊,在这里吃得怎么样啊?”儿子说:“别提了,妈妈现在每天逼着我吃20个红枣和生花生,说是补血的,难吃死了。”

“这你就外行了吧,”阎肃煞有介事地说,“你先把枣掰开,把核拿掉,把花生塞进去,和枣一起吃,那就变成核桃味了,可香了!”阎宇当即试了一个,还真是核桃味!阎肃用这种方式巧妙地改变了儿子。

阎宇上高中时,除了语文、数学外,其他几科老师对他都很头疼。有一次上化学课,阎宇违反纪律,还顶撞老师,化学老师将近一个月禁止他上化学课。

一天课间,班主任郭老师拿着一本文学家辞典走到阎宇面前,指着书里的一段问:“这人是你爸爸吗?”阎宇点点头。班主任和阎宇商量,请他的爸爸来给全年级毕业班讲一次课,题目是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阎宇回家一说,阎肃爽快地答应了,做了精心准备,还问了儿子一些同学的姓名。

到了周六下午,学校所有毕业班同学拥进一个大阶梯教室,听阎肃进行精彩的演讲。阎肃先是顺嘴说出用一些同学名字编的顺口溜,弄得大家笑个不停。接着,他讲了他的人生观点:好兵不一定都是要去当元帅的,想当元帅的兵是好兵,不想当元帅的兵也是好兵。以前有人说,不想当元帅的兵就不是好兵,其实不尽然,元帅是元帅,兵是兵,元帅重要,兵也非常重要。具体做什么,要看自身的条件和喜好。往“高处走”不一定对每个人都适合,要立足自己,只要自己努力了,做什么工作都能从中得到乐趣,使自己快乐地生活。讲完课,阎肃走了,那位化学老师竟因此恢复阎宇上课了。

1985年,阎宇要考大学了。由于认真复习,这年高考他取得了全校文科第一的好成绩!他报考的第一志愿是北京外贸学院英语系。但是口试时,由于紧张,被刷了下来。最后,他蹊跷地接到报考表上的最后一个志愿――北京商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当时阎宇不想去上,准备复读一年。但阎肃说:“就算学校不是一流的,但你是一流的,在哪儿都会很棒的!”阎宇就去了这所知名度并不高、但有着当时最前卫的管理专业的学校,进了管理系学商业企业管理。

慈爱的父亲,

狂放的儿子读懂您的心

1987年寒假,报纸上最多的新闻是关于海南岛开发的,阎宇心痒痒的,闹着要去看看。他的妈妈坚决反对,说那边太乱,不安全。但阎肃挺支持,觉得男孩就应该出去闯闯。在阎宇的软磨硬泡下,他的妈妈只好同意了,并给了他400块钱。

这是阎宇第一次独自去陌生的地方。他背好背包站在门厅,阎肃从卧室里出来,说:“我送你吧。”路上阎肃又说:“你妈刚才都掉眼泪了。怕你出事,你一个人,语言又不通。”阎宇表示:“没事,我都这么大了,就算遇到土匪,我也能对付。”阎肃又叮咛:“你呀,你妈就是怕你惹事。出门遇事,千万别逞能,更不要乱发脾气。”这次,阎宇感受到爸爸对自己的关爱是这么真切。他说:“爸,你放心吧,我一定好好控制自己。”

那次海南之行让阎宇开了眼界。在大学三年级时,他做出了一个不寻常的决定:一边学习,一边“下海”经商。1988年下半年,他在德胜门外湖北黄石驻京办事处开的一家小商店内,以月租500元谈定一个柜台。阎宇从海淀百货商场代销了一批他们库房里积压的服装,有毛衣、羽绒服等。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卖了很长时间也没有卖动。

阎宇没有气馁,一直坚持,渐渐生意有了起色。很快,他又在东四租了个柜台。阎宇的生意越来越顺了,学校也就越来越去得少了。阎肃担心儿子荒废学业,提醒他有时间就学一些东西。

阎宇大学毕业时没有服从分配,继续经营自己大四创立的服装工厂。他的妈妈对儿子没有正式工作头疼不已,因为那时社会上的个体户还不是很多,阎宇的妈妈觉得儿子这样下去将来肯定没有保障。所以她特意在商务部为儿子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阎宇却不去报到,她气得不允许儿子回家。

而阎肃却好像一眼看到了未来,觉得今后社会一切要靠自己发展。他特意去儿子的厂子看了两次,同意阎宇干自己的事业。爸爸的支持给了阎宇很大的精神安慰。不久后的中秋节,阎肃打电话给阎宇说他妈妈的气已经消了,让他回去一趟。阎宇非常高兴,买了一些月饼回去,和妈妈的关系恢复到了正常。

这时,阎宇在山东、江西等地都有了自己的厂子,其中一个厂的职工近两千,资产千万。阎肃时刻关注儿子的生意,担心儿子惹事,更怕儿子交友不慎,傻讲义气,吃亏上当。

2001年初,由于重大的决策失误,阎宇倾家荡产,还陷入一场复杂的经济纠纷之中,在山东接受有关部门的“审查”。在这些黑色的日子里,阎肃夫妇都坚定地相信和支持儿子,但阎肃依然有很强的原则性:他认为如果是儿子犯了错误,就应该也必须像个男子汉那样去承担责任。但是,如果儿子没有错误,也不能轻易被人冤枉。他动情地对儿子说:“风风雨雨岂能尽如人意,真真实实但求无愧我心。”还专门给阎宇写了格律诗:杭州西湖底,笼囚任我行;十年不见日,乃有令狐冲。春秋太史公,武穆风波亭;古今多少怨,都付一笑中。

阎肃这种笑傲挫折的人生态度,深深感染了阎宇,使他在困境中逐渐从一个大男孩变成了男人。一年多后,事实证明阎宇没有问题,他又回到了父母身边。回到北京后,妈妈怕阎宇心里不踏实,要求他住在家里,以后不要到处乱跑了。阎宇就在家里过着优哉游哉的日子,和老爸、老妈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不到一年,阎宇又改行开了一家广告公司。因生意还不错,挣了些钱,他便给阎肃买了一个6000多元的都彭打火机,怕爸爸不舍得用,还特意多配了不少专用油和火石。他把打火机递给爸爸,阎肃乐呵呵地跟妻子说:“看见没有,儿子不错吧,光瞧包装,就知道这打火机肯定好用,估计得好几百块吧。”阎宇怕父母骂他乱花钱,就笑着点点头应付。

阎肃很爱用这新打火机,出门就带在身上。一次,他去央视录制节目,抽烟时,拿出打火机“当”的一声点着,旁边一位工作人员说:“阎老,您这打火机可真够高档的。”阎肃得意地说:“儿子孝敬的。”

“嘿,您儿子是大款吧。这少说也得六七千块。”

“啊?不会吧。”阎肃就像被打火机烫了似的。

后来,在特意问了儿子,知道这打火机真的那么贵后,阎肃再也不舍得用了,怕弄丢了心疼,就收了起来。结果,他藏到了一个连自己也找不着的地方,居然在家里弄丢了。

狂放不羁的阎宇曾经是个“独身主义者”,长期不交女朋友,更不想结婚。为此,阎肃多次找儿子谈话,鼓励儿子追求美好的感情生活,阎宇的心慢慢被触动了。

2005年,在妈妈的劝说下,阎宇放弃经商,通过严格的考聘,进入中信银行工作。时间不久,他就凭自己出色的业绩当上了某分行的副行长。

第11篇

日前,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在台湾畅销六十多年的“世界文学名著青少年版”。在这套丛书受到业界热捧的同时,也引来众多学者的思考:为何内地的文学家不像台湾作家这般热爱为青少年改写名著呢?

内地名著改写冷清

记者搜索了当当网、卓越网等多家网上书店发现,仅有10来部古典名著的青少年改写版,改写者都不是知名作家。文学家沈石溪告诉记者,将名著改写成青少年版在国内作家圈里并不流行,“除了《西游记》《三国演义》外,近年来几乎没有作家出过其他的名著改写版。”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张之路也表示,“几乎没听说过哪位有名的儿童文学家改写过长篇世界经典。台湾的一些出版社曾邀请过内地儿童文学家改写名著,但大多被拒绝了。”

改写名著吃力不讨好

“将名著改写成青少年读物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沈石溪表示,“名著改写门槛很高,但作家从中获得的影响力却很小。”沈石溪认为,将名著改写为青少年读物对作家来说有三大要求,首先,作家和出版社必须花时间精挑细选改写对象;其次,作家必须熟悉青少年阅读习惯,能将用孩子们喜欢的语言表达出来;最重要的是,作家要对名著了如指掌,才能提炼出名著精华。这三大要求使得改写名著的成本变得很高。花大精力改写却可能得不偿失,这使得许多名家不愿轻易改写名著。

“与改写名著存在风险相比,原创文学对名家来说基本是 ‘旱涝保收’的。”张之路也表示,目前我国原创儿童文学规模大、产业链完善,使得作家能轻易地从原创作品中获得更大的影响力与成就感,因此作家更热衷于原创。

发展名著改写有无必要

对于国内作家不爱改写名著的现状,张之路表示,我国原创文学丰富,其质量不输于台湾或是国外的名著改写版,完全可以替代名著改写版。“改写版有很大弊端。”张之路也表示,如果改写版对名著精华的提炼不到位,反而会适得其反,“很多青少年在看了改写版后便不再阅读原著,他们对名著的理解停留在改写版上,如果质量不高,会对青少年造成不利影响。我们不必刻意发展名著改写,还是等青少年到了适当年龄让他们看原著为好。”

但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方卫平却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们应该让名家为孩子多改写名著。他表示,原创不能替代名著改写版,两者应该形成互补。“名著有着原创难以替代的价值。”方卫平认为,许多孩子从小就渴望阅读名著,但由于理解力有限而难以读完原著,这就需要专家将名著化繁为简,从而满足青少年的求知欲。“名著改写可以让孩子们的阅读多一种选择。而且一本真正优秀的名著改写版,作者从中获得的声誉也绝不会低于原创作品。”

(选自《解放日报》2012年7月19日,有删改)

第12篇

关键词: 署名权; 署名权侵权; 冒名; 知名作家; 作者

一、文字作品冒名侵权的法律分析

(一)署名权的实质内容和法律意义

署名权是著作权权人一项基本的人身权利,保护署名权是世界各国通例,我国著作权法第10条第2项规定“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从这一条可以看出,所谓署名权,即作者在特定作品表明其真实身份、并将其姓名(真实姓名、别名、笔名、化名等)表征作品之上,以证明或宣示此作品为该作者所创作而非彼作者所创作的权利。署名权的权利主体必须是作品的真实作者;署名权必须与作品相联系,用来表明具体作品作者的真实身份,不与作品相联系的署名,不是著作权法意义上的署名。

署名权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作者有权禁止他人假用、盗用和套用自己的署名或特定身份以发表、复制、销售作品;并对他人侵犯上述原权利和派生权利的请求和选择以特定方式、途径和法律程序进行救济的权利。

署名权作为作者的专有权利,无疑意味着作者有权选择以何种方式署名或者不署名。但是,作者的署名权应当善意行使,必须符合诚实信用原则,即作者行使署名权的同时,不得侵害他人的署名权,不得包含有为法律禁止或社会公共道德不相容的名字。署名权重要的法律意义,要求作者的署名行为必须符合著作权法规定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精神。从著作权法律意义上之署名权的表现形式来分析,作者的署名行为包括对作者署名的表征和对署名作者的介绍等,因之完整意义上的署名行为应当符合以下实质条件:(1)署名应当具有真实性。作品上的署名必须是作者真实的姓名或表明具体作品作者的真实身份。作者在作品上所署之名可以为作者的真实姓名,也可以是作者的别名、笔名、化名或绰号等,但作者的真实姓名或作者的别名、笔名、化名或绰号首先必须是本人的,而不是他人的;其次,该署名必须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2)署名应当具有识别性。即作者在作品上所署之名必须与其他作者在作品上所署之名严格区分开来,不得与其他作者的署名相混淆。同名作者在署名时应当表明其与其他同名作者的不同特征,特别是应当在署名作者的介绍中对作者的主体特征如性别、籍贯、出生地、居住地、职业、工作单位、经历、业绩等事项作必要的说明,以使自己与其他同名作者相区别。(3)署名应当具有显著性。即作者应当在作品的显著位置或以其他能为读者、社会公众容易知悉的方式表征作者真实的姓名或表明具体作品作者的真实身份。

(二)冒名侵权及其基本特征

冒名,又称署名的冒用,即侵权人滥用姓名权或姓名变更权,通过变更姓名等方式规避法律的行为,将作品——往往是伪劣作品,冒用知名作家或畅销书作者的姓名或署名发表、出版,以获得名誉、牟取不合法经济利益的侵权行为。冒名侵权是近年来著作权领域中的一种新的侵权形态,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冒名侵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法律特征:

1、形式上的合法性。冒名从署名的形式特征上看,似乎没有侵犯其他作者的权利,因为在冒名侵权中,冒名侵权人在特定作品上所署之名为该作者自己通过合法程序登记或变更的姓名。单从姓名权的角度来分析,行为人通过合法程序登记或变更的姓名、或取得他人的姓名使用权的行为是合法的。如从署名权的形式来看,行为人作者或著作权人使用自己通过合法程序登记或变更的姓名发表作品,也具有形式上的合法性。它与未经他人许可,擅自以他人的名义发表、复制、销售作品的署名盗用行为有根本的不同。

2、主观上的故意性。冒名侵权人通过合法程序登记或变更自己的姓名、取得他人的姓名使用权的真正目的,不在于正当地行使自己的姓名权或姓名变更权,而往往是为利用名人效应,套用知名作家的署名这一搭便车行为以牟取不法经济利益和特定社会地位,达到挤占作品市场的非法目的。

3、侵权对象的特定性。冒名侵权的对象无一例外地为知名作家、著名作家或者畅销书作家以下简称知名作家的署名。这是因为知名作家的署名具有一般作者的署名所不具有的社会声誉和市场影响力,只有采取冒用知名作家的署名发表、复制、销售作品,才能给侵权人带来最大的经济利益,谋取自己不能用正常手段和程序获得的非法利益与社会地位。

4、行为上的隐蔽性。与盗用他人署名、姓名混同、挂名、将合作作品作为单独作品署名等侵权行为相比较,冒名侵权人采取的侵权手段一般具有相当的隐蔽性。

二、文字作品冒名侵权的构成要件

冒名侵权的实质是以不知名的某特定主体的姓名或署名(与知名作家的姓名或署名完全相同),冒称知名作家的姓名或署名发表、出版、复制、销售作品的权利滥用行为。其形式可以说有很多种类,手段可谓相当隐蔽,其社会危害性极大。它损害了读者的利益,扰乱了正常的著作权市场秩序,侵害了知名作家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形象。冒名侵权作为一种新的著作权侵权行为,其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损害事实的存在

冒名的损害事实即冒名给被冒名的知名作家造成了人身、财产的实质性损害,这种损害事实包括:(1)知名作家在财产方面的损失,即因冒名著作挤占了知名作家的图书市场空间;或因冒名的著作的泛滥而降低了知名作家的社会声誉而使知名作家的读者群减少或使出版商不再与该知名作家合作等,从而现实地侵害了该被冒名作家的经济利益。(2)知名作家在精神方面的损失,即因冒名的著作的泛滥而贬损了知名作家的社会形象,招致社会和读者对该知名作家的否定性评价等,给该知名作家造成精神上的痛苦。如由于冒名作品的质量低劣,毁损了被冒名作家的声誉,减少了消费群体,招致消费者的误解和批评;又如冒名行为导致的作家之间的矛盾和误解等。单从这一点看,有学者认为冒名者侵害的是原告的名誉权,似乎不无道理。[1]笔者对此不敢苟同。毕竟被告的姓名与假冒作品联系在一起,在法律上以署名权纠纷定性更有说服力。

(二)侵害的对象是知名作家或者畅销作品作家

从行为效益最大化原则出发,冒名侵权的对象无一例外地为知名作家的署名,这是冒名侵权的最大特点。因此,对“知名作家”和“知名作品”的判断和认定就成为认定冒名侵权的重要根据。 一般认为,判断和认定“知名作家”和“知名作品”的基本依据主要有:(1)读者和特定领域的社会受众对作家姓名和作品名称有较高的知晓程度。杨志祥论文字作品的冒名侵权这是知名、畅销作品的重要标准。这里的读者和特定领域的社会受众,是指特定作家作品在社会上的读者、某一学科领域的专业人员和该作品的经销者等。冒名侵权中的“知名”仅仅是享有较高社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某特定作家的姓名、笔名或其他冠名方式。(2)作家创作的作品影响广泛。作家必须通过作品广泛的影响范围才能拓宽自己的影响力,才会为广大公众熟知和接受,才会“知名”。“知名”往往与作品的质量相关而与数量无关,很多作家往往因为一件作品而一举成名。(3)一定的地理范围和时间范围的限制。知名作家的作品影响往往是全国性的,甚至是世界性的,并能超越时间的限制持久地发挥影响力。但是某些畅销书作家的作品只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空间里有着辉煌的成绩和较大的市场空间。那么,这些作家在特定的时空中也可认定为“知名”作家,从而成为冒名侵权的对象。

(三)隐性的外在冒名行为

冒名是一种侵权行为,必然要以一定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与一般著作权侵权行为相比较,冒名侵权行为具有典型的隐蔽性。一般来讲,隐性的外在冒名行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1)侵权行为人在自己的作品上署上了自己的、但与知名作家完全相同的姓名或名称,且该作品为公开出版并已大量发行。(2)该侵权行为人之作品的选材、故事情节、叙事方式、作品风格甚至作品的装帧设计与知名作家已公开发表、出版的作品极为相似。(3)侵权行为人对此一特定署名因其与知名作家完全相同的真实性、可识别性和显著性未尽必要的说明和告知义务。(4)在书的内容介绍方面,侵权行为人往往有很多根本与作品无关、严重误导读者的陈述与说明,它们均与知名作家的姓名或名称以及其作品风格有一定的关联性,其目的在于进一步排除读者的盗版怀疑心理,促使读者在没有阅读冒名作品之前,会误认为是知名作家的作品或新作,从而毫不犹豫地购买该作品。

(四)有冒名的故意

冒名故意是冒名侵权的主观因素。如前所述,冒名侵权的实质是以不知名的某特定主体的姓名或署名(与知名作家的姓名或署名完全相同)冒称知名作家的姓名或署名发表、出版、复制、销售作品的权利滥用行为。冒名侵权行为人之冒名故意,集中地表现在其姓名或名称变更行为和姓名或名称使用许可等行为的不合法的目的性这一点上,因为冒名侵权行为人通过法定程序变更姓名或名称和取得他人姓名或名称的使用权,其目的不在于正当地、合法地行使姓名或名称使用权,而在于看到了该姓名或名称与知名作家的姓名或署名具有同一性,将之署在侵权行为人自己的作品上,以期产生同知名作家发表、出版、复制、销售作品一样的社会效果和市场影响力。冒名侵权行为人所追求的就是这种与知名作家发表、出版、复制、销售作品一样的社会效果和市场影响力。

如何认定故意,大陆法系的学者们向来存在意思主义与观念主义之争。依意思主义,行为人不但要知道行为的后果,而且还要证明其对后果的发生持有追求或放任之心理,才能认定主观上有故意。观念主义则认为,行为人对结果所持之心理状态应从其认识因素与其行为本身来判断,因此,故意之证明以行为人对行为结果之预见为已足。由于署名权的原权利来自于民事主体的姓名权或名称权,且由于我国姓名的特点与汉字的外在特征,使我国客观上存在大量的同名同姓现象。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与知名作家姓名或署名完全相同的自然人,以自己的名义发表、出版、复制、销售作品,而不具有追求与知名作家发表、出版、复制、销售作品一样的社会效果和市场影响力的非法目的,则不应认定为有过错。故从理论上而言,意思主义当然更符合故意的定义,因为它既强调了行为人心理状态中的认识因素,也强调了意志因素。但从证据的角度而言,有时很难探求行为人行为时的真实意志,此时则需要从当事人的认识因素与行为中推知其意志因素。冒名侵权的故意,冒名者不仅具有认识冒名侵权的行为能力且已认识到冒用知名作家的署名是对知名作家署名权的侵犯,同时冒名者对这种侵犯后果是持一种积极的追求态度。可以这样认为,冒名侵权的主观过错必须为故意,过失不构成冒名侵权。

三、文字作品冒名侵权的法律救济与立法对策

(一)冒名侵权诸种立法规制倾向的缺陷分析

1、有观点认为,冒名侵权侵犯了著作权,应由著作权法调整。在冒名作品非被冒名者作品情况下,认为侵犯的是著作的整体,模仿假冒把侵害的矛头指向了被冒名者作品的整体,包括作者已有作品和将来作品,或者说侵犯了作者精神权利。其实“精神权利”亦称“著作人格权”,它和民法上的“人格权”在性质上是一致的,属于民法上的人格权。法国科隆贝认为,精神权利实际上是人身权的一部分。诚然,保护人身权的、精神性权利的法律不仅是版权法,民法也保护,刑法也保护,反不正当竞争法、商标法、质量法、名称立法等种种法律都可保护。况且冒名侵权精神权利被侵犯时,完全可以对财产权造成侵犯,就更可以由经济法调整了。

2、有观点认为,假借他人姓名、名称发表自己的作品或非侵权人作品侵犯了民法上的姓名权,此时的冒名侵权与版权无关,应受民法规制而不受版权法管制,那种精神权利的说法只是基于其证明需要的抽象假说,不存在脱离作品而存在的所谓的精神权利。对这一观点,笔者认为,除可用第一种观点来否定外,还可以从另一角度来反对即除版权外,与版权有关的侵权行为完全可由版权法设“反不正当竞争”条款来规制这种冒名行为。

3、另有观点认为,应由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名称立法等与市场、商品、商业有关的经济立法来调整,即由其中某种或某几种来调整。笔者认为,上述法律的适用是有限的,应仅限于商标、商品、市场各相关领域内的相关的冒名问题,且它们的重点在于保护财产权有关的经济利益和经济秩序,缺乏对精神权利、人身权利的充分关怀,不能很好保护它们,不够全面。 (二)现行著作权侵权救济制度设立的局限性

著作权侵权中的署名侵权行为,在目前的著作权侵权救济法律框架下,能适用的主要是我国《著作权法》第46条第3项和第47条第8项规定,“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的”行为为侵权行为。但由于该规定的“假冒他人署名”所针对的是盗用、假借或擅自以他人署名发表、制作、出售作品的行为,规范本身就具有模糊性,其适用的边界并不十分清楚。显然,对以合法的姓名权或名称权为规避法律的基础性手段,冒称知名作家的姓名或署名发表、出版、复制、销售作品的冒名侵权行为,能否援用这一条款进行认定和处理存在争论。如此以来,对冒名侵权这一种新的著作权侵权行为,缺乏直接的法律适用依据和具体的操作规范,这无疑不利于追究冒名侵权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自然也不能有效地保护知名作家的署名权和其他合法权益。因此,在国内图书市场中知名作家署名被大量冒用的情况下,囿于现行直接的法律适用依据和具体的操作规范的空缺,即使在接到知名作家申诉和其他知情人的举报,发现地的市场管理部门和著作权维权部门也难以依据明确的法律条款,对冒名侵权行为进行查处。同样,由于法律本身的空缺,被侵权的知名作家行使当事人诉权即署名司法救济权利也不能得到法院的有力支持。从现有的民事侵权立法精神和相关规定来看,无论法院援用《民法通则》第条所强调的“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以冒名侵权行为人违背公序良俗原则,滥用姓名权或名称权为由,判决冒名行为人承担著作权侵权民事责任还是依据诚实信用原则,判决冒名行为人承担违反著作权诚信义务的民事责任,均要冒法官造法的风险。可见,在具有特别法效力的著作权侵权救济法律框架下,或者在具有一般法效力的民事侵权救济法律制度范围内,均难以找到解决文字作品冒名侵权的直接法律条款和有效制度方案。基于此,完善现行著作权侵权的法律救济制度,把包括文字作品冒名侵权等新型的著作权侵权形式纳入到著作权侵权的法律救济制度框架内,是十分必要的。

(三)完善文字作品冒名侵权之法律救济的立法对策

1、文字作品冒名侵权规制的博弈基础分析。法律的现实条文对行为人规制的完善程度决定了该规制的实际效果。而要提高其完善程度又必须对规制过程以及规制者与被规制者的行为进行综合而细致的分析,只有这样,规制条文才可能对被规制者形成实质意义的约束作用。因此,完善文字作品冒名侵权规制的问题实质上是对冒名侵权行为发生过程中仿冒者、被仿冒者以及规制者三个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的认识问题。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该博弈属于多方博弈,而且属于多重博弈。首先,被仿冒者与仿冒者存在着第一重博弈关系。在理性预期的假设之下,被仿冒者为维护自身利益,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根据自身的阅历、创作风格、写作技巧,将其文字作品尽可能个性化、特色化,从而增加仿冒者实施冒名侵权行为的时间及经济成本,这实际上是一种辅助规制行为。其次,就是规制者与仿冒者之间的第二重博弈关系。规制者从仿冒者侵权行为的特征事实出发,试图找出被仿冒者与仿冒者的文字作品署名行为杨志祥论文字作品的冒名侵权的本质差异,并以立法的形式对这种差异予以制度上的肯定,逐步完善文字作品冒名侵权的法律救济。仿冒者则会尽量地模糊这种差异,往往以合法登记或变更姓名等方式,使其仿冒行为更具隐蔽性和合法性,其目的在于使被仿冒者无法对其仿冒行为进行法律控诉,从而使自己的侵权行为被排除在规制者的规制范围之外。由博弈论的知识可知,博弈的最终均衡结果既取决于该博弈的博弈类型(即博弈结构),又取决于各参与方的支付矩阵(成本收益)。为了使最终博弈的均衡结果中包含仿冒者的收益最少和被仿冒者的收益最大(从而规制者规制的收益最大),所以从该博弈的两个子博弈来看,作为规制者应在第一重子博弈中通过立法的形式扩大被仿冒者与仿冒者的文字作品署名行为的本质差异,并在第二重子博弈中对仿冒者的冒名侵权行为进行司法制裁。唯有如此,才有可能从本源上切断仿冒者对文字作品侵权行为的实现途径。基于此,下文中对文字作品冒名侵权之法律救济的立法对策部分拟按这个思路进行展开。

2、建立和完善著作权登记制度。我国以及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在著作权的保护上均采用创作主义或自动保护主义,即作品作者自作品创作完成之日就依法享有对该作品的著作权,并自动获得法律对该作品之著作权的保护。但是创作主义也不是尽善尽美的,比较而言,著作权登记制度在保护作者权利方面特别是保护特殊作品著作权和知名作家署名权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我国著作权登记制度最早始于年实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2002年修订)所规定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制度,1994年月日国家版权局发布《作品自愿登记试行办法》,其中第2条规定“作品实行自愿登记。作品不论是否登记,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依法取得的著作权不受影响。”国家版权局在《关于发布〈作品自愿登记试行办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指出“为维护作者和其他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更有效地解决因著作权归属造成的著作权纠纷,并为解决著作权纠纷提供初步证据,决定试行作品自愿登记制度。”但是,由于《作品自愿登记试行办法》仍然只是一个试行办法,而且是一个部门规章,法律位阶不高,操作性不强,更何况其适用范围只包括作品著作权的登记,对作者之特定署名权特别是知名作家署名权的登记与保护则没有充分考虑。因此,笔者认为,在维持现行的著作权保护上的创作主义或自动保护主义的前提下,应当借鉴日本和美国的著作权立法,完善我国现有的著作权登记制度,特别是建立署名登记制度。

关于署名的登记,如1989年修订的日本《著作权法》专列了著作权登记一节,该法第75条规定了真名登记,即“以署假名或不署名方式发表著作物的著作人,不论现在是否还享有其著作权,都可就其著作物进行真名登记”;“登记真名的人,即推定为与该登记有关著作物的著作人。”[2]又如1987年9月30日修订的美国《版权法》第408条至第412条分别规定了一般的版权登记和版权要求的登记,一般的版权登记只要符合形式要件即可受理,但“版权是否受到保护不以此项登记为条件”;版权要求是版权权属登记,因而登记是提出侵权诉讼和对某些侵权行为取得补救方法的前提条件。但“须经审查,如果版权局局长断定,根据本法各项规定,交存的材料构成可有版权的客体,而且符合本法的其他各种法律要求和正式要求,版权局局长即应办理版权登记,并向申请登记者颁发盖有版权局印章的登记证明。”[2]美国版权法中的版权要求登记,就包括有署名的登记。署名登记制度具有初步证明效力,不仅有利于证明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而且能够减少、甚至杜绝冒名现象。又因署名登记与创作、发行日期登记的公示性,使读者通过网络查询比较容易鉴别真伪。[3]对于知名作家而言,通过署名的登记,虽不能就此推定该知名作家享有对登记的署名的专用权,但可取得证明他人冒名侵权的初步证据。

3、充实现有的法律规定,增加著作权人署名的特定附随义务。如前所述,署名的重要法律意义要求作品的署名应当具有真实性、可识别性和显著性特征。[4]鉴于我国特定的姓名传统与汉字的外在特征所决定的、客观上存在大量的同名同姓现象,在既尊重民事主体和作者正当、合法的姓名权或名称权的前提下,又能有效地防止冒名侵权行为的发生,保护知名作家的署名不被冒用,以激发创作者的积极性和创作潜能的充分发挥,充实现有《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保持作品署名的真实性、可识别性、显著性和严肃性,应当增加著作权人署名的特定附随义务。其内容包括:(1)署名、署名权内容的列举以及真实说明义务。我国《著作权法》只规定了署名权,但是对署名与署名权的内容没有作出进一步的规定。笔者认为,在我国《著作权法》暂时不便修改的情形下,有必要在《著作权法》有关实施细则中对署名与署名权的内容加以补充,使之具体化。特别是应规定作品作者的署名应当具有真实性,对作品作者介绍的内容必须真实、明确、具体并应在作品显著的位置标明而为读者或社会公众所识别,不得含有明身份时可用本人的全名或缩写名,也可使用本蒙骗、虚假、误导的文字或说明。如果和已知的其他作者特别是知名作家姓名或其经常使用的署名相同,在新近创作、发表作品上署名的作者或著作权人则必须对作品上署名的作者的性别、籍贯、出生地、居住地、文化程度、经历、职业、工作单位、业绩等事项作必要的说明,特殊情况下还有必要配上作者近期照片,以示区别。(2)作品和作者的介绍不得有误导的内容,特别是在有同名作者以及有同名知名作家的作品面世的情况下,在新近创作、发表作品上署名的作者或著作权人负有对署名做必要的、真实的介绍与说明,且其介绍扫与说明不得包含有使读者误认为该作品为先前的同名作者或知名作家的最新作品的内容或暗示,也不能仅仅以不显眼的文字来说明。否则,在该作品上署名的作者或著作权人应承冒名侵权的民事责任。

进而言之,署名智力作品的作者,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都可以按照惯例在作品上署名或在表演、吟唱、朗诵作品时使用本名或笔名。作者在表明身份时可用本人的全名或缩写名,也可使用本人姓名开头的几个字母、笔名或任一符号。如果出现相同署名,先用者可禁止后用着继续使用,并可强制后用者以其他署名代替,以免在公众中引起混乱。如果作者与以前已经闻名的另一同姓名作者有亲戚关系,署用本名时可在名字上加以指示,以示区别。作者在署名时,不得用文学、艺术、科学史上著名作者的名字或笔名。如果作者以笔名或匿名形式发表作品,出版者有义务按作者的要求保护其著作权,除非作者有相反表示,否则出版人应在第三者面前把自己看作是作者的代表。作者也可随时披露自己的身份,并可用公民名字表示自己系作品的作者,此权利也可由作者的继承人或其代表行使。

注释:

[1]张新宝.中国侵权行为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247.

[2]沈仁干.著作权实用大全[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