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8:54: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药材市场,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针对中药材市场混乱局面,相继在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规范中药材饮片质量的相关文件、规定,规范中药材饮片在经营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我们通过对我市(市区)中药材、饮片市场现状、饮片生产情况、饮片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有的情况较为良好,也有不容乐观的方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中药材资源及采购状况
我市中药材资源并不丰富,没有大规模中药材生产基地,主要中药材资源是野外挖掘、采摘的比如:南板蓝根、山栀子、鱼腥草、金樱子、土牛膝、鸡血藤、大血藤、溪黄草、田基黄、独脚根等山区地方产品,还有一些草药如花椒根、豆豉姜、将军木等;但前几年我市开办了一个中药材市场,主要经营中药材,鼎盛时期就有上百户在经营,当然鱼目混珠者有之;由于资源匮乏、管理欠缺,市场规模不大等原因很快就逐渐萎缩,到现在还在经营的不足十家,且都无专业中药人员,无药品经营许可证,监督也不到位,这些商家还在违规出售中药饮片甚至还进行处方调配,存在较大隐患。本市的中药材主要靠外地采购,大部分中药材受制其他产地,没有自身优势可言。
2 中药饮片生产状况
我市现有3家饮片生产厂家;其中一家是本市中医院自办的饮片生产厂,其生产的饮片全部自用;其余2家都是由省药监局批准设立的私有企业。我们对3家生产厂家进行调查后,值得赞许的各家设备方面都具备机械生产能力,设备主要有:万能切片机、切草机、炒药机、蒸药炉、烘药炉,生产产地、仓库等均符合设置要求,炮制过程基本能按国家有关规范进行,生产的饮片品种有400多种,基本能满足临床需要,也能根据临床需求进行特殊饮片的炮制;但3家生产厂家里中医院自办饮片厂生产的饮片质量较其余2家的品质好,全部符合炮制规范的要求,其余2家在炮制品质量上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与其技术力量差别有关;中医院饮片厂有主管中药师、中药师等技术人员占全部人员的80%,其余2家科班专业技术人员仅占生产人员的30%,且都从事营销工作,在生产第一线几乎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得不到支持,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尽管按照炮制规范生产,但炮制除讲究经验,还必须具备理论的支持,由于技术力量薄弱,2家生产的饮片质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在原药材购入时,由于缺乏必要的检验措施及技术人员经验鉴别水平参差,容易购入伪劣品,比较常见的是一些习用品代替药典品种如:射干用鸢尾、白头翁用萎菱菜,也有购入一些易混淆真伪的如酸枣仁用滇枣仁、半夏用水半夏、细辛用土细辛等,购入伪劣品现象时有发生。
2.2 在饮片炮制时也存在以下几方面 ①切制贪图方便、省事、不按要求,厚薄不一,长短不符合规范,造成临床调剂不准确;②炒制不符要求需炒黄的炒焦,炒焦的成炭,炒炭的不存性;③贪图节省成本需加辅料的不加或少加如制熟地、黄精不加酒、制首乌不用黑豆等;④该炮制的不炮制比如僵蚕不用姜制或麸炒、地龙、远志不用甘草制等临床需用制品的都用生品;⑤煅制过火或煅制不透等;对炮制产品缺乏必要的检验程序使这些不合格的产品流入临床使用。当然这也是为减少损失降低成本对质量认识不够所造成的必然后果。
3 中药饮片的使用状况
与已经走过的2003年一样,2004年中药材市场依然是优势与风险同在,机遇与挑战共存。笔者认为中药材总体走势将如下。1.中药材出口走畅,呈上升之势。目前,国际上崇尚自然、回归自然、选择自然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工业的发展和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变,使疾病谱发生了变化。用天然药物替代化学药品已成为今后国际医药发展的趋势。中药的特色和优势顺应了世界医药的发展趋势,中药材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青睐。我国已加入WTO,对外交流与合作增多,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认识不断提高,因此预计2004年中药材出口仍将呈走畅上升之势。
2.国内药厂总体需求依然不旺。目前,全国药厂通过GMP认证的企业尚不到一半,将有部分药厂被淘汰,被认证合格的和即将认证的企业通过重组、更新改造,已花费了大量资金,多数厂家流动资金偏紧,所以2004年全国药厂对中药材的需求总体依然不旺,仅呈稳步缓慢微升之势。
3.多数药食兼用品种需求增加,走势顺畅。如白芷、山药、桔梗、百合、干姜、枸杞、大茴、小茴、白胡椒、花椒、杏仁、草果、山楂、桂圆肉、陈皮、赤小豆、白扁豆、黑芝麻、木瓜、罗汉果、薏苡仁、莲子、芡实、红枣、薄荷、、金银花、丁香、肉桂、茯苓、银耳、全蝎等。
4.受灾减产减收品种供求偏紧。2003年从夏末至秋季,我国部分地区出现长达数月的阴雨连绵,致使部分根茎类、果实子仁类和全草类药材减产减收,价格上涨。具体品种有半夏、白术、太子参、丹参、黄芩、白芷、桔梗、防风、香附、知母、射干、黑芝麻、芡实、酸枣仁、栀子、车前子、茺蔚子、野、、玉米须、蒲公英、地丁、半枝莲、马齿苋等。
5.补益保健类药材需求旺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特别是通过“非典”疫情,人们更多关注增强免疫力,补益类保健品需求旺盛,呈稳步上升之势。如各类人参、西洋参、太子参、党参、黄芪、黄精、白术、熟地、何首乌、巴戟天、刺五加、覆盆子、金樱子、山萸肉、羊藿、肉苁蓉、冬虫夏草、灵芝、鹿茸、黑蚂蚁、海龙、海马、海狗肾、紫河车、蛤蚧、桑螵蛸、阿胶等。
6.野生动植物品种货俏价仍高。许多野生动植物品种因生态环境变化和连年无序大量捕捉、采收,资源逐渐减少,甚至濒临桔竭。货紧走俏仍呈高价位的有:天然牛黄、猴枣、马宝、熊胆、蟾酥、天龙、海龙、田鸡油、龟板、刺猬皮、斑蝥、红娘、虻虫、白花蛇、乌梢蛇、蕲蛇、软蜂房、野山参、雪莲花、节菖蒲等。因需求旺盛继续上涨的有:麝香、蝉蜕、桑螵蛸、海马、海狗肾、野生丹参、羌活、白及、秦艽、刺五加、苍术、蒲公英、黄草、石斛、猪苓、冬虫夏草、阿胶等。
7.冷背品种供不应求缺口大。2004年常用大宗品种和较常用的一般品种真正缺口大的不多,仅有半夏、麝香、黑芝麻、马齿苋、水蛭、茯苓、猪苓、桑螵蛸、冬虫夏草、蝉蜕等。而许多用量小的冷背品种因常不被大家注意和重视,经常出现紧缺断挡、有求无供。如红大戟、茺蔚子、蛇蜕、象皮、五谷虫、人指甲、蝼蛄象牙、苦丁香、桔霜、百草霜、墓头回、鬼箭羽、木槿皮、土槿皮、藤黄、藜芦、紫梢花、橘络、落水沉香、高山玉桂、苏合香、安息香、龙涎香、千金子、纯铜绿等。
8.常用大宗品种苦乐不均。常用大宗中药材供不应求的品种在前第7项中已有述,大部分品种供求基本平衡,价格趋稳。虽有受灾减产或减种的,但因陈货库存较丰,或虽主产地减产减种,而次产地、新产地增产、扩种和炒作等因素,药价时有波动,但升降幅度也不会。如人参、党参、黄芪、玄参、三七、甘草、当归、元胡、生地、山药、大黄、云木香、家种柴胡、远志、川牛膝、紫菀、木瓜、枸杞、大茴、花椒、山茱萸、吴茱萸、砂仁、山楂、连翘、枳壳、枳实、陈皮、牡丹皮、红花、、金银花、厚朴、黄柏、肉桂等。供过于求价格持续走低或下跌的大宗品种有白芍、川芎、黄连、泽泻、天麻、板蓝根、贯众、蔓荆子、补骨脂、黑胡椒、白胡椒、佛手、大腹皮、槐角、石榴皮、木蝴蝶、夏枯草、款冬花、杜仲、辛荑花、玫瑰花、鸡内金、珍珠等。 利用。
论文关键词:中药材市场,电子商务平台,构建研究
一、构建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必要性分析
1、国内外市场现状分析
中医药是祖国传统文化灿烂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普遍应用中医药进行保健、医疗。国外,民众对中医的疗效越来越认可和兴趣。广大民众对中医药的需求,推动了中药材的种植、加工、储存、买卖、应用。其中,中药材集约式买卖交易造就了大型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信息时代,民众迫切盼望通过网络能查询了解中医药知识,中药材专业市场、中药商、中药消费者非常希望能利用网络查寻掌握中药材的行情信息,通过网上洽谈买卖交易。开发构建规模大,功能齐全的中医药网络信息与交易服务平台是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需要。
2、传统中药材市场改革的需要
投巨资建设的玉林中药材市场,占地175亩,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铺面共有3980间。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中药材集散中心。玉林中药材市场虽然规模大,基础设施好,但市场交易方式仍停留在传统的、单一的摊位对手交易,效率低、成本高、信息不畅,不利于客商业务扩展电子商务论文,不利于市场规范管理。在信息化时代,国内外各类市场趋向于电子网络商务的大背景下,玉林中药材市场没有构建电子信息服务、网络商务,无法与国内、国际市场接轨,市场发展将受到很大的制约,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优势也将会消失。玉林中药材市场迫切需要构建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信息应用与交易平台。
目前,国外,主要是西药网站,以新药品信息和广告为主,没有中药网站和相关的平台。国内,尚未发现大型专业中药材网络信息与交易服务平台,多为综合性药品网站,中药材信息是网站的一部分,单独而专业的中药材网站少,规模小,功能少。构建功能强大,集市场信息和查询、网上洽商和交易、质量检查、商铺信用评级、市场需求价格分析预测、行业培训、商铺网站、市场管理、中药材数据挖掘、中药资讯查寻、药品洽谈交易等功能信息服务平台,是发展趋势。
二、构建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展望
1、构建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实体商铺交易与网络商铺交易并举,与国内国际市场接轨,造就大批现代药商,业态升级,做大做强市场。
玉林中药材市场构建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实行网络化运作,就走上“业态提升、功能扩充、管理升级、产业促进”的改革之路。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摊位对手交易,实行市场+网络商铺+经营业户的经营模式。使中药材市场逐步形成药材集散、价格形成、信息反馈、产业带动为一体的现代网络化市场。实现长效科学规范管理,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市场的公平性、诚信度提升,市场运作效率提高,市场的活力、竞争力得到增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将中药材市场传统的商务流程数字化、电子化、网络化,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大大提高商业运作效率;造就现代药商电子商务论文,开阔视野,在驾驭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始终处于主动和优势。
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可实现远程实时商务洽谈、交易,为商企低成本拓展全国、东南亚、国际市场铺就了一条低成本的黄金商道,非常有利于玉林中药材市场走向全国、全球,从而把市场做大做强。
2、构建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能提高商业运作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快捷提供丰富的商业资讯,创造更多商机,规避商业风险,增强商企的竞争力。
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让商务流程转化为网络化的电子流、信息流,不受时空限制,大大提高商业运作效率。中药网络信息应用与交易平台可实现远程实时商务洽谈、交易,简化了客商之间的流通环节,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流通成本,能有效地提高中药材客商在现代商业活动中的竞争力。
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为中药材市场提供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商务活动,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全球性的特点,可为企业、个人提供丰富的商业信息资源,创造更多商业机会,同时有助于客商规避商业风险。
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对买卖交易活动频繁的企业非常有利,能有效对企业商业活动的进行科学、规范化管理。
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使中小企业拥有和大企业一样的流通渠道和信息资源,这样也使中小企业以与大型企业相同的成本进行网上交易,高速高效拓展业务,极大提高了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3、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及时提供、准确、可靠、全面的市场供需信息,产销联动,避免盲目种植药材,保障药农收益,促进中药种植业发展。
玉林中药材市场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乃至中西南部众多省份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逐步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途径。但农民种植药材决策主要来源于市场人员的直觉信息,由于信息缺乏真实性、全面性,从而导致种植的盲目性电子商务论文,影响药材种植的收益和积极性,对药材种植业带来消极影响。
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及时、准确、可靠、全面的市场供需信息,并提供专家对市场的分析、预测,有效地帮助药农及时调整种植品种,产销紧密结合,确保中药种植收益最大化,有利于中药种植业良性发展。
4、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能促进中药材相关行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商机,拓展就业,带动经济发展。
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众多的优势,将推动玉林中药材市场的快速发展,交易额大幅上升,市场辐射效应加倍扩展,进而带动中药材相关行业,如:加工、物流、旅业、通讯等二、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创造更多的商机,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经济发展。
三、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的结构与布局
1、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功能规划
中药材市场涉及中药材的种植、加工、质检、交易、仓储、物流,技术服务等环节,业务范畴广、流程复杂,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应该基于一条龙服务的宗旨进行功能规划,从技术角度来看是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需要具有如下功能:
(1)向市场提供丰富的商业信息资源,创造更多商业机会。(2)网上洽商和交易,简化了客商之间的流通环节,提高商业运作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流通成本,有效地提高中药材客商的商业竞争力。(3)有效对客商、企业商业活动的进行科学、规范管理,提高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市场的竞争力。(4)使中药材市场逐步形成药材集散、价格形成、信息反馈、产业带动为一体的现代网络化市场。
2、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子系统的设置
根据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的功能规划,可考虑设置九个子系统:市场信息和查询系统、市场需求价格分析预测系统、网上洽商和交易系统、市场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商铺网站系统、商铺信用评级系统、中药材数据挖掘系统、行业培训系统等九大功能系统。同时,平台还建立交易中介担保机制和数据安全机制。
3、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的功能模块设置
对应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九个子系统进行功能模块的规划设置。
(1)市场信息和查询系统
药材资讯:行业动态、各地快讯、产地信息、药材展会、招商合作、药材进出口。
药材供应信息:最新供应信息、所有供应信息、供应信息综合查询、供应信息反馈统计。
药材求购信息:最新求购信息、所有求购信息、求购信息综合查询、求购信息反馈统计。
药材价格信息:最新价格变动、全部价格、价格走势、分析预测。
药材排行榜:供应金额排行、供应数量排行、求购金额排行、求购数量排行、成交金额排行、成交数量排行、价格查询热度排行、资讯查询热度排行、查询总热度排行。
药材商铺:商铺基本信息、商铺供求信息、商铺其它信息、商铺综合排行、商铺问询、推荐商铺。
(2)市场需求价格分析预测系统:供求分析、供求预测、价格分析、价格预测。
(3)网上洽商和交易系统:会员管理、网上洽谈、网上交易、网上付款、收发货管理、货款拨退。
(4)市场管理系统:通知公告、文件流转、租赁管理、合同管理、收费管理。
(5)质量管理系统:质量抽样检验、商品标识抽检、索证备案检查、进货台帐检查、下柜退市货物检查、虚假宣传检查、侵权检查、检查综合评分、排行处理。
(6)商铺网站系统:商铺网站注册、商铺网站模板管理、商铺网站信息上传、商铺网站综合排行、商铺网站综合管理。
(7)商铺信用评级系统:商铺信用评分、商铺信用排行、商铺信用监督。
(8)中药材数据挖掘系统:数据挖掘模型管理、数据挖掘、数据挖掘结果储存、数据挖掘结果显示、挖掘特点统计。
(9)行业培训系统: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中药材加工技术培训、中药材鉴别培训、中药材储存知识培训、中药材医用培训、其它知识培训。
四、构建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可行性
网络电子商务平台的技术基础和社会基础:现代社会,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应用广泛电子商务论文,技术成熟。有众多的成功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范例可供借鉴,构建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具有良好的技术基础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随着计算机网络在社会各行各业、各阶层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已是人们的工作、生活密不可分的工具,社会已普遍形成了应用计算机网络良好行为习惯,构建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也具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五、关键技术与创新
与一般信息网站、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不同,中药材市场涉及中药材的种植、加工、质检、交易、仓储、物流,技术服务等环节,业务范畴广、流程复杂,行业特色明显。因此,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规模大,集成九大功能系统,设置七十六个模块,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不少。如:(1)网上交易中,不同企业、不同技术标准的系统之间实现数据实时传送、接收。(2)使用不同开发工具的系统集成到一个平台,并实现数据无缝互通。(3)复杂多样的业务数据交换标准的研制。(4)巨量数据并发处理机制设计。(5)多服务器分布处理响应。(6)平台交易数据安全技术。(7)中药材数据挖掘技术。(8)多媒体培训课件的设计与集成等等。
网络信息应用模式的创新:(1)创建现代网络化中药材市场。(2)中药材网上交易。(3)创建中药材网络商铺。(4)中药材市场信息平台中的数据挖掘技术应用。(5)中药材交易资讯服务。(6)中药材种植资讯服务。(7)网络化市场管理。(8)网络多媒体中药材综合知识培训等。在实际开发构建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的过程中,对这些技术关键,要进行大量的分析研究,逐个攻关解决。
参考文献
俞文群,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6,(2):34-37
作者:王达光,玉林师范学院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玉林中药材
市场中药网络信息应用与交易平台建设》负责人。
【中图分类号】R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203-02
2012年12月26日,2012年“全国十大药监之星”颁奖仪式暨弘扬药监职业精神座谈会在北京举行。近年,随着“欣弗事件”“齐二药”和“毒胶囊”等事件的曝光,对药材的监管也显得越发重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药品质量公告显示:近年中药饮片不合格率一直高于西药和中成药,中药材产品质量问题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对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加以控制尤为迫切。
1.中药材市场现状
中药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尽管现代科学的发展使西医西药广受欢迎,中药在我国医药行业仍将占据着重要位置。研究表明,中药材的质量对中药临床疗效[1]、中药成方制剂[2]疗效具有重要影响。但是,我国中药材市场现在还缺乏严格监管,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中药材市场经营不规范,缺乏市场秩序,较为混乱;中药材市场假劣药品不断,缺乏监管[3];中药材市场相关从业人员员工素质不高,缺乏专业技能;中药材产品农药残留或重金属含量超标[4]。
2.中药材质量下降的原因分析
2.1 地道药材不地道
所谓药材的地道,是指特定的药材要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和特定的环境下生产,这样才能生产出医用价值高的地道药材。如东北人参、青藏大黄、天山雪莲等,都要求有特殊的自然环境。但是,这些对特定环境要求高的药品往往是稀缺药材,供不应求,因此,人们将其进行迁移并人工种植,产品大批量流入市场,虽然供给增加了,却造成了中药材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整体质量下降,地道药材不地道。
2.2 采收不适当
中药材的采收,讲求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采摘。中药材产品的提前采收或过期采收都可能会对产品的质量造成影响。但实际采摘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天气骤变、市场需求和价格的变动、采收人员的限制等,在错误的时间采用不正确的方式进行采收,从而造成中药材产品质量的下降。
2.3 中药材市场从业人员专业技能不够
尽管前两个原因是中药材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但它们主要集中在生产环节。中药材从生产流向市场,还必须经过市场从业人员的层层检验。如果市场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对中药材进行严格的分级分等检验,一方面可以抑制前两个因素造成的产品质量下降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对中药材产品市场质量体系的构建起到重大支持作用。
3.中药材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笔者根据自身从业经验以及文献研究,并借鉴其他行业产品质量控制领域的研究成果[5],认为,中药材质量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生产环节、贮存环节、流通环节三个方面。
3.1 中药材生产环节质量影响因素
中药材的生产环节,决定着中药材产品的初始质量,也是中药材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中药材产品的生长环境、采收时间以及部位和方法、加工炮制三个方面。当前我国中药材产品资源稀缺、品种退化、人工种植造成的农药残留及重金属超标[6]等多种因素是影响中药材产品生长环境的主要因素。在采收方面,中药材是否按照合适的方法,在合适的时间对正确的药材部位[7]进行采收,也是影响中药材生产环节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在加工炮制方面,对质量的控制也不可松懈。恰当的加工方法、步骤以及炮制的程序、时间、技术要求等都会对中药材产品质量造成重要影响。
3.2 中药材流通环节质量影响因素
中药材的流通环节,是指中药材在生产之后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流通中转过程。中药材在流通过程中,可能会受掺杂掺假、以假充真和冒名顶替、中药材产品成分含水量过大、中药材收购把关不严、中药材专业人员匮乏、中药材市场监管不严等问题的影响。其中,正是中药材市场管理的不规范给产品掺杂掺假、以假充真和冒名顶替等严重损害消费者行为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中药材本身具有专业性强、不易辨别等特点,但却是关系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方面,政府和其他监管部门有必要对其进行严格监管,对影响流通环节的各个质量因素严加控制,提高中药材流通环节产品质量。
3.3 中药材贮存环节质量影响因素
中药材从产品生产到最终消费的过程中,贮存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不恰当的贮存,有可能会造成产品质量下降、变质甚至失效。贮存的温度、湿度等都是中药材贮存环节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按有关规定,中药材适宜的贮存温度为22~ 24 ?? , 湿度60% ~ 75%[8]。另外,光线强度也是影响中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例如三颗针,避光保存三年小聚碱含量下降40 % , 见光贮存三年则下降55 % 。从中也可以看出,贮存时间也是影响中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以荆芥为例,贮存一年挥发油含量损失29 % , 两年损失42 % , 三年后损失52 %。此外,中药材在贮存过程中,要注意防受潮、虫蛀、霉变、走油,这些都是影响中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刘文风.中药材质量对中药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外医疗,2009(8):59
[2] 刘春兰.中药材质量对中药成方制剂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林副特产,2007(5):81-82
[3] 李晓.中药材市场的现状和中药材质量问题[J]. 中国当代医药,2011(13):133,147
[4] 陆善旦.中药材质量现状及提高措施[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2(5):35-36
[5] 谢广营,张耀荔.基于ISO9000标准的网络购物中有形产品质量管理探究[J].物流技术,2012,31(7):27-30
[6] 马全敬.中药材质量现状及改善措施[J].时珍国医国药,2011(11):1013-1014
[7] 王钰.剖析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J].中国药业,2002(4):66-67
[8] 沈烈行.中药房室内温度、湿度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3(6):579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取得较好成效。据调查统计,全市现有中药种质资源5832种,中药材总蕴藏量达163万吨;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30万亩,年产值30亿元,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中药材品种超过10种,山银花、黄连、青蒿、玄参、党参、桔梗、独活、白术、白芷、木香等渝产道地药材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稳定的销售渠道。市中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和西南大学等有关高等院校在中药材研究、种植、开发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科技实力;太极集团等一批制药企业,在中药饮片及中成药生产方面技术水平较高,生产能力较强;现代农业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为创新中药材生产方式提供了科技支撑;全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中药材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更大发展空间。与此同时,我市中药材保护和发展仍然面临严峻挑战。目前我市中药材仍以分散种植为主,组织化、集约化、机械化程度较低,良种、良法未能广泛应用,规范化、规模化生产比例偏低,科技水平不高,产地加工设备、加工技术、药材储藏技术和设施较为落后;中药材流通标准尚不完善,现代商业模式发展滞后;中药材未完全体现优质优价,低价、劣质的中药材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产业支撑力量薄弱,科研投入不足,中药材技术服务体系有待加强。
二、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坚持资源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合理开发有机、绿色中药材资源,建立中药材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生产基地,加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着力提升中药材生产服务水平,构建新型中药材农业经营体系;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建立和完善中药饮片加工体系、新药研发体系、营销体系和生产体系,实现中药材生产规范化、制药企业现代化、药品生产标准化和市场国际化;完善中药材产业标准化体系,全面提升我市中药材产业整体水平。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整合社会资源,突出企业在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发挥政府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作用,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2.坚持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大力推动传统技术挖掘、科技创新和转化应用,促进中药材科学种植养殖。切实加强中药材资源保护,减少对野生中药材资源的依赖,实现中药产业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3.坚持提高产量与提升质量相结合。强化质量优先意识,完善中药材标准体系,提高中药材生产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确保中药材市场供应和产品质量。
(三)发展目标。
全市中药材资源保护与监测体系基本完善,濒危中药材供需矛盾得到有效缓解,常用中药材生产稳步发展;中药材科技水平大幅提升,质量持续提高;中药材现代生产流通体系初步建成,产品供应充足,市场价格稳定,中药材保护和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具体目标为:
1.中药材资源监测站点和技术信息服务网络覆盖80%以上的区县级中药材产区;
2.筛选8―10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在渝优质道地野生中药材品种实现种植养殖;
3.新培育1000亩以上的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25个以上,1万亩以上的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8个以上,全市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规模达到250万亩,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种植养殖中药材产量年均增长15%;
4.建立质量追溯体系,本市中药生产企业使用产地确定的中药材原料比例达到50%,全市十强中药生产企业主要中药材原料基地化率达到60%;
5.建立以电子商务和现代仓储物流体系为特征的规范化、现代化中药材流通体系,流通环节中药材规范化集中仓储率达到70%;
6.加强中药材种植养殖生产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100种中药材质量标准显著提高;
7.本市道地中药材质量监督抽检覆盖率达到100%。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监测中药材质量动态变化,掌握资源动态变化,及时提供预警信息。积极纳入国家动态监测网络,获取国内中药材资源信息。建立中药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和濒危中药材评价体系。建立中药种质资源保护、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积极争取创建国家级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区、药用动植物园、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库,开展濒危中药材繁育关键技术研究,保护药用种质资源及生物多样性。
(二)加大优质中药材生产供应。建设大宗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大力开展我市道地优势药材种植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促进中药材农业科技进步。推动现代农业和生物技术在中药材生产领域的研发,加强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应用,夯实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基础,建立优质高产的技术体系。鼓励野生抚育和利用山地、林地、荒地建设中药材种植养殖生态基地,保障中成药大品种和中药饮片的原料供应。鼓励市内中成药大品种生产企业参与重庆道地中药材的种植养殖。建设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重点针对资源紧缺、濒危野生的中药材品种,按照相关物种采种规范,加快人工繁育,降低对野生资源的依赖程度。加快选育道地优势药材和优质高产品种,建立中药材产业化繁育技术体系,加速实现中药材生产良种化。推广使用优良品种,推动制定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在适宜产区开展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种子种苗繁育,从源头上保证优质中药材生产。发展中药材产区经济。推进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鼓励中药生产企业向中药材产地延伸产业链,开展趁鲜切制和精深加工。提高中药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发展中药材绿色循环经济。突出区域特色,打造品牌中药材。
(三)加强中药材种植技术创新。强化中药材基础理论研究,深入分析中药材道地性成因,完善中药材生产的基础理论,指导中药材科学生产。挖掘和继承道地中药材生产和产地加工技术,结合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创新提升,形成优质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和产地加工技术规范。综合运用传统繁育方法与现代生物技术,加强濒危稀缺中药材品种的繁育研究,支撑濒危稀缺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建设。发展中药材现代化生产技术,选育优良品种,研发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发展中药材精准作业、生态种植养殖、机械化生产和现代加工等技术,提升中药材现代化生产水平。充分发挥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优势,加强协同创新,积极开展中药材功效的科学内涵研究,为开发相关健康产品提供技术支撑。加快建设覆盖全品种、全过程,以中药材生产技术服务、生产信息服务、供应保障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平台。构建中药材产业技术支撑体系,依托各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协会和合作组织,以具有实力的科研机构为支撑,初步构建起全市中药材生产技术服务体系,有力推进中药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转化和推广应用。
(四)实施中药材生产组织创新工程。鼓励和引导中药生产企业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中药材种植养殖业,向中药农业输入现代化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培育一批现代中药农业企业,构建新型中药农业经营体系,引导中药工业反哺中药农业,形成以工促农、工农互惠的新型中药工农业关系。推动中药工业、中药农业企业强强联合,大力推进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共建跨区域跨企业中药材生产基地和中药材产业联盟。提高中药材的生产组织管理水平,引进和研发适合中药材不同生产规模的生产机械设备;引进和研发适合于中药材规模化、集约化清洗干燥等产地加工环节的设备、设施,大幅度提升中药材生产机械化水平。鼓励中药材加工业向中药材产地延伸,有序发展大宗特色中药材品种产区就地精深加工。推动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发展,实现中药材从分散生产向组织化生产转变。支持中药企业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联合发展,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提高产业化水平。
(五)构建中药材质量保障体系。严格中药材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提升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水平。严格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提高中药材经营、仓储、养护、运输等流通环节的质量保障水平。探索建立中药材产品从种植养殖、加工、收购、储存、运输、销售到使用全过程可追溯体系,加快常用中药材生产基地产品来源可追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质量可控制、产品可溯源。推动中药生产企业使用源头明确的中药材原料。完善中药材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加强药品检验机构人才队伍、设备、设施建设,加大对中药材专业市场经销的中药材、中药生产企业使用的原料中药材以及中药饮片的抽样检验力度,鼓励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发展。建立中药材目录及其示范性质量标准。
(六)构建中药材生产服务体系。发挥中药材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作用,依托科研机构,构建全国性中药材生产技术服务网络,加强中药材生产先进适用技术的转化和推广应用,提高中药材基地建设整体水平。建设全国性中药材生产信息采集网络,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中药材生产信息及趋势预测,促进产需有效衔接,防止生产大起大落和价格暴涨暴跌。依托中药生产流通企业和中药材生产企业,完善国家中药材应急储备,确保应对重大灾情、疫情及突发事件的用药需求。
(七)构建中药材现代流通体系。依托南岸区迎龙“药谷”,配套建设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及现代物流配送系统,加快建设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和中药材专业市场,实现仓储、交易现代化。完善常用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建立中药材包装、仓储、养护、运输行业标准;探索建立中药材流通追溯系统,推动中药材流通环节标准化和规范化,保证药材质量。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的组织实施。由市医药产业办(设在市经济信息委)负责统筹,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科委、市农委、市商委、市环保局、市卫生计生委、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质监局、市林业局、市物价局等部门合力推进,进一步完善协调机制,结合实际抓紧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确保本意见顺利实施。
(二)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对中药材保护和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强项目绩效评价,充分发挥市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的引导支持作用。将中药材生产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支农政策支持范围,对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建设、良种选育、种子种苗基地建设及GAP认证给予一定补贴。鼓励本地企业积极申报国家中药材扶持项目,市经济信息委会同市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协调、服务工作。鼓励金融机构改善金融服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对中药材产业的信贷投放。
(三)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加强中药材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培养一支能力较强的中药材资源保护、种植养殖、加工、鉴定技术和信息服务队伍。加大中药材高层次和国际化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鼓励科技创业,推动中药材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强基层中药材生产流通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升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
(四)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建立反映生产经营成本、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中药材价格形成机制,完善药品集中采购评价指标和办法,引导中药生产企业建设重庆优质中药材原料生产基地。
价格“跳水”
2009年和2010年,中药材价格暴涨数倍甚至数十倍,让偏爱中药材治病的市民不得不选择放弃。在连续的涨价潮后,中药材价格开始出现松动。
太子参从每公斤50元涨到500元,只花了一年多时间;三七从每公斤六七十元到六七百元,花了不到两年时间。从2009年开始,国内市场上中药材价格暴涨,很多治疗常见疾病的中草药成了贵族药,让老百姓敬而远之。根据中国中药协会的监测数据,2010年全国市场537种中药材中有84%涨价,平均涨幅为109%,涨幅超过100%的品种多达96个。
猛烈上涨后终于迎来了猛烈的下跌。商务部“成都中药材价格指数”显示,中药材价格在2011年7月中旬开始出现拐点。记者调查发现,成都市场上党参价格自去年9月底以来已经跌去了20%,目前价格维持在每公斤70~80元,这一价格一度飙升至每公斤100元。黄芪的价格也从之前的27元1公斤下调至14元1公斤。广州市清平路中药材批发市场上党参的价格最低在60元/公斤,三七价格仍徘徊在330元/公斤。沈阳药材批发市场,近两个月来,中药材价格也在暴跌,两个月前党参每公斤120元,现在才60元。降幅较大的还有白术、三七、甘草等。
据中国中药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0月底,包括中药材常用的大宗品种在内的537个药材品种中,同比价格下降品种为245个,占总量约46%。其中补骨脂、覆盆子、桔梗、川芎、八月札、天冬等中药材价格跌幅明显,均在50%以上,最大的超过70%。就连一直备受消费者青睐的冬虫夏草,也前所未有地出现了量价齐跌的情况,规格为4000条的冬虫夏草同比降价额度逾2000元。
中国药材市场网市场部经理华锦表示,国内中药材有数万种,常用的也有几百种,监测显示,市场上80%中药材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价,像白术、党参等降幅都超过50%。
“太子被废黜,党参涨价渺,人人欲自保,不购只管抛。”这是前段时间的中药材市场上,经销商们恐慌抛售手中太子参和党参囤货的写照。
“这次降价太突然,一些药农恐怕连种子钱都收不回来。”一位在安国经营药材的批发商说,由于中药在最近三年来一直上涨,种子的身价也高了,一些药农在前年花高价买的种子,去年种出的药材却降价了,受损程度可想而知。
前两年,药材涨价激发了农民的种药热情,药农们普遍扩大了种植、养殖的范围,致使去年药材大量上市。药材丰收了,价格却降了。“成品涨价――扩大种植――大量上市――价格暴跌――种植减少――成品涨价”,这个缺少市场调控的产业怪圈在药材产业中出现。据此业界专家指出,中药种植、养殖同样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介入调控,促使产业步入良性发展。
“跳水”探查
对于中药材逆市降价,很多医药界业内人士将其归结为炒家抛货所致――前期发改委加大了打击药材囤货的力度,一些炒作的公司资金出现短缺。
此外,市场供需关系也是促使中药降价的一个重要原因。前一轮中药材价格的持续高企,曾令不少企业落入进退两难的尴尬。为确保产品质量和顺利生产,不少企业不得不舍近求远,绕开中间商,直接与产地对接,进行药材采购。产销对接除了为企业降低成本外,也断绝了炒家的销路,减少囤积居奇的温床,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药材价格。
在中药材价格逐步回落的同时,不少中药材电子交易平台开始逐步走俏。通过监测平台的建立,实现产销信息对接,理顺中药材流通价格,已成为业内的共识。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包括企业及相关协会新建立的各种中药材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已有十几个,一股中药材电子商务信息热正在逐步形成。
“中药材电子交易平台的出现,为厂家与产地对接提供了平台,缩短了中间环节,也为中药材价格的回落奠定了基础。”中药材天地网副总经理贾海彬表示。
那么,中药材线上交易究竟有什么吸引力,能够让广大中药材交易者加入其中呢?据业内权威,全球首家中药材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南京同仁堂・绿金在线中药材电子交易平台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相对于传统交易模式,线上交易具有交易面更广、成本更低、品质更高、风险更小等特点,非常符合交易者当前的需求。并且通过一个公平公开的透明化的网络平台,让交易者在网上公平竞价,合理买卖,在竞价的同时,融合各位交易者的意见,从而获得一个合理的价格,避免了药材价格由“私人”说了算的情况发生。这样不但能够满足个人需求,同时也能配合国家对中药材价格的宏观调控。而“绿金在线”CEO张文军先生则说:“我们就是要打破中药材交易的传统模式,利用‘绿金在线’独有的UNPA、HDC国际标准认证,提高我们中药材的质量,降低交易成本,搭建中药材走向世界的平台!先进的交易平台,必将取代传统的交易模式,这不仅是交易的需要,更是时代的进步!”
由此可见,中药材交易由“街边”走上“网络”乃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中药材线上交易模式势必成为主流交易模式。
对于中药材电子交易平台的建立,华润三九常务副总经理、三九医贸董事长邱华伟认为:“从标准,从品质认证开始,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选择。”
中药药企获利?
这次中药材降价受到了众多中药企业的欢迎。“中药材采购成本是中药企业最大的成本,降价将起到积极作用。”广东罗浮山国药市场总监罗时璋表示:“前两年因为中药材价格高企,公司有十五六种中药不能正常生产或者停产,占公司中药产品总量的20%,现在这些产品都恢复了生产。比如说复方丹参片,这是一种常见中药,但是从前年4月开始我们停产了一年多,不久前才恢复。”
“药品主要由国家定价,有些药品价格并不取决于企业本身,所以并不是药材降价,药品就会降价。另外,对于国家定价范围外的一些药品,其价格主要取决于竞争态势,而且与营销策略、品牌策略等有关。”康恩贝董秘杨俊德则对中药降价促使药企获利一说持一定的保留态度。
“中药材降价对于缓解上市公司成本压力肯定是好事,但业绩的表现要经过一段时间调整,这要看整体的库存政策和库存周期。”深圳某券商医药行业研究员相对乐观。
【关键词】 __县 中药材种植 发展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文明和谐__”的主题,努力做到“在解放思想上有新飞跃、在提升能力上有新进步、在解决问题上有新成效、在创新机制上有新突破”,树立科学监管理念,提高食品药品监管水平,促进食品医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加快发展。为此,__县委、县政府重视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把中药材种植产业确定为我县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为进一步掌握我县中药材种植情况,促进中药材种植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我局近期对全县的中药材种植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一、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前景
(一)政策背景。国家20__年制定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纲要》要求“各级政府对发展中药种植(养殖)应给予各项农业优惠政策支持,加强中药材野生变家种家养研究,加强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实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生产,加强植保技术研究,发展绿色药材。”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绿色经济强省和发展云药产业的战略目标。州委、州政府也提出了生物经济富州和建设百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发展战略。以上表明,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由此看来,当前在我国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前景非常巨大,特别是我县这样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气候适宜,土壤多样的农业县,发展中药材的种植是大有前途的。
(二)市场需求。中药材的用途越来越广,除了用于中成药品、中药饮片生产,还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行业,近几年来市场需求逐年增长,野生中药材显然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发展中药材种植是必然的趋势。随着需求量的增加,中药材的价格也在上涨,这对中药饮片企业和中成药生产企业是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加大,但对中药材的种植来说却是利好消息,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加快我县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
二、我县中药材野生资源及种植情况
(一)中药材野生资源
我县地处__大峡谷腹地,西侧有高黎贡山,东侧为碧罗雪山,峰峦叠障,山高谷深,海拔高差大,以独特的垂直自然气候而闻名,特殊的地理、气候、土壤条件,能满足多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和药材资源,素有“物种基因库”的美称。经调查,我县野生的中药材有云南红豆杉、厚朴、杜仲、天南星、云黄连 、川滇小檗 、粉叶小檗 、山乌龟 、苦良姜、雪胆、秦艽、重楼 、竹红菌、松茸、岩白菜、岩陀 、青羊参、三分三、胡黄连 、茯苓 、猪苓、木香、黄精、石斛(黄草)、香附等上百个品种。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经多年的掠夺性采挖,资源急剧减少,生态告急,有些甚至趋于濒危,使我县野生药材资源受到严重破坏。
(二)中药材种植情况
由于中药材种植技术管理要求比较高,我县中药材种植起步较晚,原来的中药材产业均为以采集野生资源为主。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以发展集体“副业”的形式,种植了一些木香、贝母、黄连、砂仁、草果、红花等。但受市场信息不灵通,中药材种植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指导,价格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不高,种植面积小,上不了规模。目前,我县的中药材多属农民自发种植、自产自销。主要品种及分布情况如下:
1、草果 植种面积较大,全>:请记住我站域名/
2、砂仁 仅在上江乡有零星种植,种植面积小,产量较小。
3、萝芙木 为引进品种。由__方正植物生化有限责任公司、__州食品药品检验所从20__年开始引种,截止,共种植850亩。上江乡境内种植有590亩,其余的260余亩分布在老窝乡、鲁掌镇、大兴地乡等地。经云南省科技情报所进行查新和有关专家评审,列为__州科技成果,20__年获__州科技成果奖。
4、黄连 为__县原生品种。云南福维临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曾在福贡县驯化种植。在__县鲁掌镇三河村种植有150亩,秆杆乡堵堵洛村种植有10多亩。
5、薏仁 为引进品种,由__州分水岭科技示范园引进,种植面积1060亩,目前长势良好。主要分布在老窝。
6、桔梗 为引进品种,由__州分水岭科技示范园引进,种植15亩。目前长势良好。主要分布在老窝。
7、木香 为原引进品种,__县种植有15亩,主要分布在秆杆乡堵堵洛村。
8、茯苓 为引进品种,由__州分水岭科技示范园引进,在老窝乡分水岭种植有120亩,老窝乡的崇仁村、银坡村种植有10亩。目前长势较好。
9、芍药 为引进品种, 由__州分水岭科技示范园引进,在老窝乡分水岭种植有100亩,老窝乡荣华村种植有30亩。
10、重楼 为原生品种,老窝乡老窝村种植有40亩。
11、牡丹 为引进品种, 由__州分水岭科技示范园引进,在老窝乡分水岭种植有100亩,老窝乡荣华村种植面积35亩。
12、杜仲 为__县原生品种。老窝乡中原村种植有10亩。
13、天麻 为__县原生品种。老窝乡老窝村、崇仁村、银坡村、荣华村共种植有20亩。
14、党参 为引进品种,老窝乡各村均有种植,共种植200多亩。
15、黄草 为引进品种,老窝乡荣华村种植有3亩,六库镇新村种植有13亩。
除以上品种外,我县境内还种植有红花、草乌、川芎、红豆杉、当归、秦艽 、花椒、厚朴等多种中药材,但面积较小,年产量也较小。
20__年__县中药材种植情况及分布统计表
品 种
面积(亩)
产量(千克)
主要分布
草 果
5000
200
上江乡4352.5亩,老窝乡504亩,大
兴地乡60亩,鲁掌镇60亩
砂 仁
10
---
上江乡
萝芙木
850
---
上江乡590亩,大兴地乡100亩,老窝乡90亩,鲁掌镇70亩
黄 连
160
---
鲁掌镇 150亩,秆杆乡10亩
薏 仁
1060
---
__州分水岭科技示范园
桔 梗
15
---
老窝乡
木 香
15
---
秆杆乡堵堵洛村
茯 苓
130
---
老窝乡分水岭120亩,崇仁、银坡各5亩
芍 药
130
---
老窝乡分水岭100亩,荣华30亩
重 楼
40
---
老窝乡老窝村
牡 丹
135
---
老窝乡分水岭100亩,荣华35亩
杜 仲
10
---
老窝乡中原村
天 麻
20
---
老窝乡
党 参
200
---
老窝乡
黄 草
16
---
六库镇13亩,老窝乡3亩
合 计
7791
---
三、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药材种植归口管理部门缺失,无长远的产业种植规划。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科学的规划,我县的中药材种植一直处于无序状态,各乡镇各自为政,致使我县中药材品种多、单品种产量小、产品质量次,种植上不了规模,没有能占领市场的主导和优势品种。
(二)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服务体系不健全。中药材种植涉及选种、播种、育苗、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环节,种植管理有较高的技术要求,需要专业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体系。目前我县尚未建立与中药材产业发展相配套的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体系和专业人才队伍,在中药材种植的种苗供给、种植管理培训、技术指导以及产品销售等都未达到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三)种植形成不了规模,单品种产量不足,缺乏市场竞争力。我县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形气候,适合多种药用植物的生长,中药材种类多,但是由于缺乏龙头企业、种植大户,起不到示范引导和辐射作用,农户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不高,种植规模小,单品种资源总量小,分布分散,不能满足现代制药业对资源的大量需求,难以适应中药材供求市场化,农户只能小打小闹、自产自销。因此,销售价格低,经济效益差。
(四)无药品生产企业和中药材购销企业,中药材销路不畅。 我县无药品生产企业和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境内对中药材的需求量不大,加之无中药材购销企业,致使我县的中药材无法进入县外市场,种植出来中药材销售不出去,农户得不到应有的经济回报,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
(五)我县中药材的种植推广尚处于起步阶段,广大干部群众对中药材种植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政策扶持少,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不够。
(六)经济文化落后,信息闭塞。中药材种植与常规作物相比,投入较大,种植管理技术要求较高,市场风险也大。而我县农户普遍文化素质较低,缺乏必要的种植和管理技术,质量意识、科技意识淡薄,经济底子薄,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农户对中药材种植缺乏必要的市场、价格、供求方面的信息,在品种选育、种植等方面都存在盲目性。
四、对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几点的建议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努力推动中药产业向上发展,根据调研提出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我县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巨大潜力,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州委、州政府发展百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的高度上来,把加快中药材种植产业作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主要工作来抓,要整合各类资源,拓宽服务领域,为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当好参谋,做好服务,开亮绿灯,把我县的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中药材种植发展的领导,县、乡(镇)都要组建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层层签订责任状,做到有人抓、有人管,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认真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做好科学论证和规划工作。根据《__州中药材种植产业化发展规划》,县、乡政府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化规划,推进我县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
(三)围绕省委、省政府绿色经济强省和云药产业发展战略以及__州建设百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发展目标,结合当前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干事创业的形势,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税收、土地、人才、融资等方面给予优惠倾斜,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将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纳入优势农产品推进工程,与扶贫开发、退耕还林、林业产业、小流域治理、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在规划安排、项目设置、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当前我县开展新农村建设和大学生村官制度,多选派一些农学、林学和中药学等方面的干部和大学生到农村工作,指导和带领农民群众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业,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我县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服务。
(五)健全和完善产业发展服务体系,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建立中药材协会等中介组织,充分发挥中药行业协会的作用,使中药行业协会担当起履行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代表、行业协调的职能,发挥规范市场行为、信息交流与经济技术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等方面的作用。加强中药材信息网络建设,为中药材的产、供、销等各个环节提供准确、快捷的服务。逐步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为广大农户提前、产中和产后系列化配套服务,促进产业发展。
(六)加强对种植户的培训,加大中药材种植管理、采收加工、贮存保管等技术的推广力度,加强病虫害防治知识的培训。针对我县耕地少的情况,大力推广立体种植技术,发展林药、粮药间套种植技术,在农作物间套种药材、药材间套种其它药材,挖掘林下面积,种植木本、草本和藤本药材。
(七)加强招商引资,加大投入,建设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和种苗基地。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鼓励企业、团体和个人投资建设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和种苗基地。把基地建设成为我县中药材示范种植、种苗培育、野生中药材引种驯化种植试验、科技培训、信息交流的中心。同时,积极争取省、州的支持,县财政也要安排专项资金,开展中药材质量检测、鉴定和品牌的注册、申报、认证工作。(八)培育种植示范户,加大带动辐射推广力度。各乡(镇)要积极鼓励、培育一批种植示范户,发挥典型示范和龙头带动作用,加大扶强扶优力度,积极扶持种植大户,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推动中药材种植向产业化、规模化和科学化发展。增强我县中药材的市场竞争力和和增加市场占有率。
(九)拓宽中药材销售渠道,解除种植户有药材没处卖的后顾之忧。一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根据自然条件、市场需求,选择那些品质好、产量高、市场销量大、效益高的药材品种进行栽培。二是加强与药品生产企业、中药饮片企业沟通协调,与药品生产企业、中药饮片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以订单种植、定向供应等模式,成为药品生产企业、中药饮片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基地。三是大力引进资金,在本地培育和扶持中药生产、饮片加工企业,加强中药材深加工和包装,提高我县中药材的附加值,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中药材产业体系,加大中药材的内消能力。
(十)充分利用政策,结合当前我县的生态环境建设、退耕地还林、小流域治理等工作,大力发展杜仲、苏木、厚朴、黄柏等高大乔木的种植,林药并举,一举多得,积极响应了国家的政策,可以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既绿化了山川,美化了环境,改善了生态,还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十一)突出重点,大力发展云黄连等道地药材和草果的优势品种。云黄连是我县的道地药材,产量高,品质好,种植前景好,我们要加大驯化引种力度,予以重点发展。草果是食药两用的植物,市场需求量巨大,经济效益高。目前我县已有一定的种植基础,初步形成规模,有的种植户已经有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收入,示范引导作用较强,大家种植热情高,且草果在我县宜生面积广,全县大部分乡镇都适宜种植,各级政府要积极鼓励,正确引导,走规模化、规范化发展道路,把草果培育成为我县中药材产业的主打品牌。
关键词 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背景;对策;安徽亳州
中图分类号 F32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8-0274-01
近年来,亳州市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全力推进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着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2016年,亳州市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实现产值279.5亿元,同比增长22.43%;实现税收7.88亿元,增长40.18%;完成固定投资87.3亿元,增长18.9%,达基地年度投资任务目标的101.5%。
1 亳州市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背景
1.1 产业集中度提高
2016年,亳州市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全年新增规上药业工业企业60家,累计达178家,同比增长50.6%,其中通过GMP认证的生产企业达149家。医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72.5亿元,占比25.9%左右,行业贡献率28%,居各行业之首。
亳州市制定出台系列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扶持政策,加快基地骨干企业培育进程,组织安排珍宝岛九洲方圆制药、九方制药、为民药业、修正药业等12家中药配方颗粒生产项目的申报。积极构建亳州市药品品种转移第三方服务平台,推动药品品种生产技术转让。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产值超1亿元的药业企业83家,同比增加20.3%;10亿元以上的企业4家,5亿~10亿元的企业7家,2亿~5亿元的企业23家。形成了同仁堂饮片公司、济人药业、源和堂药业、广印堂药业等26家龙头骨干企业。
1.2 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促进浙江中医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农业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在亳州市设立技术转移中心,联合浙江大学举办中药配方颗粒产业政策分析和产学研合作对接会。芍花堂药业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建立了院士工作站,浙皖饮片与浙江中医药大学合作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中国中医科学院与安徽亿安股份有限公司在植物消毒液和抗(抑)菌研发领域共同设立院士工作站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全市共有中药类院士工作站3个,博士后工作站5家,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9个,国家级中药材检测中心主体工程已经完成,普仁药业“安徽省中药饮片信息自动化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省科技厅备案[1]。2016年,全市药业企业申请专利1 534件,其中涉药专利569件,授权发明涉药专利78件。芍花堂药业与中科院、北京理工大学合作,引进高端人才技术团队开展“药膳素”系列产品开发;源和堂药业与浙江大学合作共建了“中药饮片自动化”生产线;浙皖饮片与浙江中医药大学合作共建了“药品研发创新技术平台”;为民制药与安徽华康科技公司合作从事400个以上“中药配方颗粒标准”的研究工作;敬道药业引进江苏斯威森生物医药工程研究中心的博士团队建立了青蒿素提取生产线。目前,全市已有800多人通过考试取得执业药师资格,2016年又有3 000余名考生参加执业药师考试。
1.3 参与国家或行业标准制定
亳州市牵头或参与制定国家或行业标准15项,中药饮片商品规格等级分类标准研究项目通过专家委员会评审;完成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科技项目《安徽中药材标准体系研究》;开展了安徽省地方标准《知母栽培技术规程》《紫菀栽培技术规程》制定工作,已实施;新修定了《地理标志产品桔梗》和《白芷栽培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国家标准《白芍初加工工艺质量标准》已通过评审,即将实施。
2 亳州市推进中药材转型升级发展的对策
2.1 促进药材种植新提升
2.1.1 发展中药材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鼓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引导有经验的药农通过土地流转逐步扩大药材种植面积。扶持中药材种植大户、种植合作社、种植企业、种植示范村,推动亳州市中药材种植向规模化、规范化发展。
2.1.2 建立中药材种植技术推广体系。建立中药材种苗繁育中心、科研实验基地,建立中药材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实验室。搜集中药材种质资源,建立种质资源库,开展种质资源研究和保护工作。研究、制定和推广操作性强的大宗道地药材种植规范,成立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中心,集中培育一批具有中药材种植资质的技术力量,充分发挥民间种植专家能手的传、帮、带作用,构建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的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对外种植合作,输出中药材种植技术。
2.1.3 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鼓励和支持知名药企来亳州市建设大宗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单位为依托,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规范化种植政策资金扶持,增加市、县(区)级政府配套资金,推进亳芍、牡丹、桔梗、白术等大宗和道地药材的规范化种植。探索推行有效的地理标志产品经营模式,逐步建立亳州市道地药材规范化生产体系,积极申报“道地中药材”地理标志产品,着力提高道地药材生产附加值和生产经营主体的经济效益,培育“亳药”种植品牌[2-3]。
2.1.4 建设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大力支持、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在亳州市建设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加大对亳州种子种苗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支持有l件的企业建设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化生产基地,着力培育、壮大3~5家基础条件好、初具规模的中药材种子种苗经营企业,扶持其选择10个大宗地产主导药材种类,建设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化生产基地1 333.33 hm2以上,切实提高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化、规模化、商品化生产水平。
2.2 发挥中药流通新优势
2.2.1 完善市场体系和监管体系。积极培育新的市场主体,引导专业市场集群发展,健全完善中药材、香料、种子种苗、保健食品、中药花卉、药包材及中药机械等细分专业市场相结合的市场体系。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制定亳州市中药材市场、中药材专业市场、地产药材市场、中药材初加工等分类市场的专项管理办法。创新监管体制,整合监管资源,加大对违法经营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支持涉药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发展,推动会员之间的交流协作,加强行业管理和自律。
2.2.2 加强现代中药物流体系建设。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实施一批流通a业重大项目,建设一批流通产业基地、园区。加快推进大型物流企业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形成一批拥有自主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年销售额过100亿元的中药流通龙头企业。
2.2.3 建设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坚持现货交易与网络交易并举,加快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将中药材市场逐步建成现货交易、价格形成、信息反馈、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现代网络化市场。积极申报中药材商品交易所,发展中药商贸新业态。
2.2.4 完善中药材价格指数平台。不断丰富和完善亳州市中药材市场价格指数体系,实时监控中药材价格变动情况、着力加强市场价格信息引导,使广大药农、药商和药企合理安排种植、生产和经营,增强其在国际国内中药材市场价格中的权威性。
2.2.5 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道地药材监控系统。运用物联网传感技术,记录种植、加工、检测乃至物流、配送等各个环节的详细信息,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可追溯查询的信息平台,帮助消费者“眼见为实”,以提升“亳药”知名度。
2.3 完善中药工业新体系
2.3.1 促进地产药材初加工规范化发展。在符合当地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业产业区域布局规划的前提下,鼓励在乡镇、种植专业村、规模化种植基地附近建设一批地产药材初加工企业。研究出台初加工产品管理办法,明确初加工产品范围,制定初加工产品工艺标准和质量标准,规范初加工产品生产经营行为。促进药材初加工的集聚发展和规范发展[4]。
2.3.2 提升中药饮片加工业竞争力。培育饮片龙头企业,推动土地、财税、金融等各种资源向优势企业倾斜,重点支持在市场、资金、管理、技术等方面优势明显的企业加快发展。创造条件吸引综合实力强、有产业关联、致力饮片发展的大企业集团入驻亳州市,引导鼓励亳州市现有饮片企业向精深化、差异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加强饮片加工炮制、贮存运输、生产器械、包装材料等技术及设施设备的研究;积极参与全国饮片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增强亳州市在全国饮片标准制定过程中的话语权。
2.3.3 促进中成药制造业壮大。加大对本土企业的培育力度,积极支持中成药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将中成药制造列入药业招商重点,开展精准招商,坚持项目带动,吸引全国知名制药企业进驻亳州市,依托大型企业的品牌、市场、资金、人才和技术优势,推动亳州市中成药制造业快速发展;加快推进中成药项目建设;培育中成药大品种,以葛酮通络胶囊、疏风解毒胶囊等自主创新产品为依托,进一步提升产品科技内涵,加强品种规划、市场培育和品牌建设,形成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社会影响大的知名品牌;推动产学研深度结合,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加快新产品引进和开发,充实和储备优质品种资源,积蓄持续发展能力[5]。抓好重点项目,增强中药产业发展后劲。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以好项目支撑转型发展,围绕国家、省、市支持重点,策划包装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充分利用中药博览会等节会平台,积极引进一批投资额度大、产业带动力强、财政贡献率高的项目。推进存量项目扩张、对增量项目加以培育,储备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为中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3.4 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加速推动以药食两用中药材为原料的保健茶、保健汤料、药膳、食品添加剂、调味剂、保健酒等的生产;着力加快开发和生产以参、茸、虫草等滋补保健药材为原料的系列中药保健品;积极推进以中药材为原料的保健枕、保健香袋、保健服饰等保健用品的研发和生产。加快发展中药日化产品、中药消毒杀菌剂、中兽药、药用辅料、药包材、制药器械等中药关联及配套产业。
3 参考文献
[1] 刘峥.基于产业集群的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构建研究:以亳州中药材产业为例[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2):115-119.
[2] 王超.提升安徽省农产品竞争力的对策研究:以亳州中药材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1):60-61.
[3] 王园园,刘超祥,訾少峰.亳州中药材种植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9):79-82.
关键词:植物中药材;资源;区划研究;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S5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9-4703-05
随着中医药事业现代化新型战略的推进,国家科技部确立的中医药现代化地位的实施,中医药的地位日趋突出,中药材资源作为中药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中药材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意义重大[1]。植物中药材(以下简称“中药材”)资源的空间区划以及功能定位,对于合理引导和深化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外有关中药材方面的相关研究较少,国外学者仅从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对农业空间区域划分以及农业功能定位等方面展开研究[2-6]。我国对中药材资源的研究理论较为丰富,对中药材资源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关于中药材空间分布及调查的相关研究[7-10]、关于中药材开发利用及其保护的相关研究[11-14]、关于中药材资源区划的相关研究[15-17]。总体而言,已有研究在区划基础之上缺乏深入的研究,对区域中药材空间规划、功能定位等方面涉及较少。
湖北省中药材资源颇为丰富,神农架林区素有天然植物园之称,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华中药库的美誉,鄂东北大别山区的茯苓、桔梗、苍术、杜仲、天麻、黄柏等中药材品位高。长期以来,湖北省中药材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已有中药材资源尚未得到合理规划和充分利用。因此,对湖北省中药材资源空间区划以及功能定位研究有其必要性。以1995-2011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3-2011年《湖北农村统计年鉴》中的湖北省中药材相关数据为基础,对湖北省中药材资源空间区划及其定位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湖北省中药材资源空间优化布局以及合理发展利用打下基础。
1 研究区域概况
1.1 湖北省中药材资源概况
湖北省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地形地貌、气候处于过渡地带,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具有种类多、跨度大、分布广且相对集中的特点,是我国中药材重要生产基地和种植区之一[18]。道地药材是湖北省中药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道地药材种植面积占中药材种植面积的80%以上。湖北省主要道地药材资源有黄连、天麻、杜仲、桔梗、半夏、党参、厚朴等。由图1可知,湖北省主要道地中药材资源主要分布在鄂西北、鄂西南、鄂东北地区,具有空间分布广、集中性强的特点。
1.2 湖北省中药材发展概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医药产业受到重视,湖北省中药材得到了快速发展。如图2所示,1994-2010年湖北省中药材种植面积总体上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根据湖北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变化情况,可将湖北省中药材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94-2003年)表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呈稳步增长的趋势;第二阶段(2003-2007年)种植面积呈不断下滑的趋势,其中2007年种植面积达到低谷,种植面积为2.96万hm2,仅为2003年种植面积的23%;第三阶段(2007-2010年)中药材种植面积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中药材发展速度迅速加快。
2 湖北省中药材资源区划
2.1 区划指标
一般而言,中药材资源区主要从中药材资源的数量以及中药材资源的质量两个层面来分析评价,在通常情况下,一般选取中药材资源的蕴藏量、品质、种类以及有效成分的含量等因素作为中药材资源区划指标[19]。鉴于数据的有限性、可获得性以及湖北省中药材资源种植面积的波动性,研究以2003-2010年湖北省中药材资源种植平均分布密度为评价指标,以便对湖北省中药材资源进行空间区划研究。
2.2 空间区划
在中药材资源区划研究中,分区的命名主要依据地理区位来命名。根据湖北省中药材资源空间分布状况,可将湖北省中药材资源功能划分为3个大区和7个亚区:鄂西北中药材资源区、鄂西南中药材资源区、鄂东北中药材资源区(图3)。其中,鄂西北中药材资源区主要涉及十堰市、襄阳市和荆门市;鄂西南中药材资源区主要涉及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宜昌市;鄂东北中药材资源区主要涉及黄冈市和孝感市。
2.2.1 鄂西北植物中药材资源区 十堰中药材资源区(I1):全区包括茅箭区、张湾区、郧县、竹山县、房县、郧西县、竹溪县、丹江口市8个县(区)。该中药材资源区中药材种类较多,其中中药材资源以川乌、天麻、独活、黄连、黄姜、杜仲、黄柏、五味子等为代表。
襄阳中药材资源区(I2):该区主要包括老河口市、谷城县、保康县。该区中药材资源较为丰富,主要以桔梗、丹参、半夏、苍术、独活、柴胡、黄姜等中药材资源为代表。
荆门中药材资源区(Ⅰ3):该区主要包括钟祥市、东宝区、掇刀区。该区主要中药材资源以金银花、三棱、徐长卿、山楂、黄柏等为代表。
2.2.2 鄂西南中药材资源区 恩施中药材资源区(Ⅱ1):该区主要包括利川市、建始县、巴东县、宣恩县、咸丰县、来凤县、鹤峰县等地区。该区是湖北省中药材资源最为丰富的产区,主要中药材有贝母、干姜、木瓜、川乌、白术、独活、党参、黄连、杜仲、厚朴、黄柏等。
宜昌中药材资源区(Ⅱ2):该区主要涉及兴山县、远安县、秭归县、长阳县、五峰县。该区主要中药材资源有天麻、贝母、升麻、丹参、苍术、独活、玄参、杜仲、厚朴、黄柏、、木瓜等。
2.2.3 鄂东北中药材资源区 黄冈中药材资源区(Ⅲ1):主要涉及麻城市、罗田县、英山县、团风县、蕲春县、黄梅县。该区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主要中药材资源有白术、三七、丹参、板蓝根、白芍、白前、金银花、苍术、桔梗、等。
孝感北部中药材资源区(Ⅲ2):该区主要中药材资源有干姜、白蔹、白及、乌药、丹参、黄藤、青风藤、白药子、苦丁茶等。
2.3 功能定位
湖北省中药材资源主要集中在十堰市的郧西县、竹山县、房县,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利川市、恩施市、建始县,黄冈市的英山县和蕲春县,而这些地区却往往地处偏远山区。中药材种植的主要功能和目的是经济和社会功能,即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社会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湖北省三大中药材资源区各具特色,将湖北省中药材资源区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中药材综合种植区、中药材生产基地,利用湖北省的区位优势带动华中地区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立足于湖北省中药材资源3个大区和7个亚区的优势中药材资源,因地制宜地确立中药材产业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加快湖北省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
2.3.1 鄂西北中药材区 十堰中药材资源区(Ⅰ1):该区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2010年该区中药材种植面积占全省的10.7%,其中郧西县、竹山县、房县中药材种植规模大,发展程度较高。本区主要道地药材有黄姜、天麻、杜仲、黄柏等。结合该区的主要中药材资源和道地药材,可将该区定位为黄姜、天麻、黄柏、杜仲种植区,确立黄姜中药材种植的主导地位,在建立生产基地的同时,加强主导产业的确立,开展专业化、规模化生产。
襄阳中药材资源区(Ⅰ2):该区中药材资源较为丰富,主要分布在襄阳市北部岗地和西部荆山地区。本区主要道地药材有桔梗、半夏、麦冬、天麻、黄连、党参,其中麦冬颇为出名。结合该区的主要中药材资源和道地药材,将北部岗地定位为麦冬种植区;西部山区定位为桔梗、黄连、党参种植区。
荆门中药材资源区(Ⅰ3):该区荆门市辖区和钟祥市中药材种植业发展程度相对较高,主要道地药材资源有黄姜、金银花等,其中金银花尤为出名,因此将该区定位为金银花种植区。
2.3.2 鄂西南中药材区 恩施中药材资源区(Ⅱ1):该区作为武陵山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材资源极其丰富,发展程度高,空间分布密度高,2010年中药材种植面积占全省的53.1%,其中利川市、建始县、恩施市辖区发展程度高。恩施中药材资源区应突出中药材资源优势,深度开发黄连、杜仲、党参、板党、厚朴、当归、天麻、木瓜、贝母等道地药材,重点发展利川市的杜仲、黄连中药材资源,确立建始县、鹤峰县的厚朴、黄柏中药材资源为重点开发和培育对象,加强水利工程、生态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走开发与保护并重的道路,将恩施中药材资源区建设成为湖北省中药材种植综合区和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心,引进一批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中医药企业,走深加工、精品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宜昌中药材资源区(Ⅱ2):该区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然而中药材综合发展水平较低,中药材资源潜力未得到充分利用与开发,建议该区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建立木瓜、独活、厚朴、贝母等中药材种植基地,确立该区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为优先开发区,将其定位为木瓜、独活种植区,加强合理开发与引导,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经济优势,将企业与种植农户有效结合,扩大经营面积。
2.3.3 鄂东北中药材区 黄冈中药材资源区(Ⅲ1):该区处于大别山脉南麓,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2010年中药材种植面积占全省的26%,其中英山县、蕲春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程度较高。该区的道地药材主要为、杜仲、厚朴、黄柏、茯苓和桔梗。结合该区主要中药材资源、空间分布和区域发展水平,建议将英山县、罗田县建设成为茯苓、桔梗种植区;麻城地区定位为种植区;蕲春县定位为杜仲、黄柏种植区。
孝感北部中药材资源区(Ⅲ2):该区中药材种植主要分布在孝感市北部的大悟县、孝昌县、孝南区。建议因地制宜将孝南区定位为黄栀子种植区,孝昌县定位为桔梗、黄柏、苍术种植区。
3 政策及保障措施
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健康、和谐发展必须要有有效的软件和硬件环境作为支撑,除了对中药材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空间规划、有针对性地发展定位外,还必须从资金、技术、基础设施、劳动者素质、思维理念等方面着手,全面、系统地为中药产业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为发展生产、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提供服务。
3.1 强化中药材种植技能,提高劳动者素质
开展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劳动者,农业的知识化水平往往由农业劳动生产者的素质来决定,往往高素质的农业劳动生产者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和意义[20],中药材种植业及中药业的发展更是如此,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对提高中药材的劳动生产率和促进中药业本身的发展必不可少。由于湖北省中药材资源及种植主要分布在鄂西山地和鄂东北低山丘陵地区,大多集中在偏远山区,种植者大多为当地农民,受过专业化教育的相关人才较为匮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中药材种植者、管理者进行技能培训和素质的提高尤为重要,关系到中药材生产效率以及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应该加强科学技术的宣传力度,让中药材种植者、管理者明白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劳动者的科学技术培训,特别是中药材种植的相关知识,提高劳动者的从业能力以及劳动素质。
3.2 发展中药材加工业,培育龙头企业
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活动过程中,龙头企业是最具有带动力和活力的新型市场主体,龙头企业具有较高水准的实践机制、创新机制和管理体制,构成了充满活力的、较为稳定和灵活的农民和企业之间的利益联合机制,对于完善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及产业经营结构核心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1]。根据湖北省中药材资源空间分布及其特点,建议在十堰市、恩施市、黄冈市建立综合性中药产业园区,形成中药产业群,延长产业链,发挥企业集群所带来的集群效应。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中药企业进驻恩施市、十堰市、黄冈市,实现种植与加工一体化、信息互补化,带动区域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中药企业应兼顾市场环境和区域中药材种植状况,将市场的有效信息最快、最直接地传递给中药材种植者和农户。湖北省中药企业在加强空间整合、强强联合的同时,应加强对外市场的开拓,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步伐与发展战略,提高湖北省中药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及综合实力。
3.3 加强市场开拓,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推进必然会导致农业的现代化经营,因此农业的现代化经营应该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22]。农业现代化是中药材生产与中药企业联系的纽带,有助于降低中药生产成本,缩短药品的生产周期。构建“四位一体”的市场化策略,即“市场+企业+农户+政府”的运行模式,其中市场起导向作用,企业起主导作用,农户起主体作用,政府在其中起着维护者的作用,中药材生产、种植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符合市场的需求以及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
3.4 强化科技支撑,提高中药材创新能力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农业创新能力及相关领域振兴的推动力,对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的发展具有不断创新和深化的作用[23],中药材种植及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首先,科学技术对于提高中药材生产力及其单位面积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其次,科学技术在中药材中的运用与实践能开拓中药材的新品种,提高中药材抗御各种自然灾害以及病虫害的能力,减少农药等的使用,还能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再次,科学技术能够对中药材进行自动化管理以及机械化操作,提高中药材种植的劳动生产率。科学技术的运用还能对各种自然灾害作出提前预报,以便做好各种预防措施,减轻灾害对中药材生产带来的损失。此外,定期地向中药材种植者、管理者提供技术培训以及中药材种植、管理相关知识的宣传,让种植者、管理者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及种植方法。
3.5 完善基础设施,加大资金投入
湖北省中药材资源主要分布在鄂西北山区、鄂西南山区、鄂东北山区,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通常较落后,种植方式较传统,专业化、机械化水平不高。中药材发展的最大障碍和瓶颈就是资金短缺问题,建立中药材组织机构,对区域中药材种植、生产进行统一的指挥和领导,设立专项资金,完善中药材种植区内的水利工程、交通道路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为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对中药材生产进行合理规划、科学引导,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形成“以点带面”的作用。完善中药材相关信息,保障信息的及时性、有效性以及便捷性。积极推进中药材产业化发展道路,培育中药材支柱产业,为发展中药事业提供及时、有效、专业化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黄瑞平.因势利导促进福建中药材产业发展[J].福建热作科技,2005,30(2):44-46.
[2] 陈百明.澳大利亚的农业资源与区域布局[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6,27(4):55-58.
[3] 米福贵.法国农业自然资源及农业区划[J].世界农业,1996(10):14-15.
[4] GANZEY S S. Functional zoning of transboundary geosystems for development of programs of ecologically sustainable nature management[J]. Geo-Information Science,2007,9(1):26-34.
[5] SATTI S R, JACOBS J M, IRMAK S.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in a humid region:sensitivity to climate,soil and crop parameters[J].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2004,70:51-65.
[6] PERSSON A, OLSSON O, RUNDIOF M, et al. Land use intensity and landscape complexity——Analysis of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in an agricultural region in Southern Sweden[J].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2010,136:169-176.
[7] 谢宗万.全国中草药汇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
[8] 中国药材公司. 中国中药区划[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9] 何顺志.贵州铁线莲属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与分布[J].中草药,1996(1):42-45.
[10] 姚振生.江西桑寄生科药用植物资源及利用[J].中药材,1996(4):15-16.
[11] 王雨华,裴盛基,许建初.中国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管理的实践与建议[J].资源科学,2002,24(4):81-88.
[12] 张卫明,顾龚平,史劲松.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初探[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4,18(5):5-8.
[13] 邹天才.贵州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J].药学实践杂志,2000,18(5):316-323.
[14] 庄起明,马 骥,李俊祯.甘肃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及其保护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3,22(1):11-14.
[15] 冉懋雄.试论中药区划与中药区划学的建立与发展[J].中药材,1992,15(1):42-44.
[16] 陈锡坤,林志华.试论浙江省中药资源区划[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1988(6):12-15.
[17] 段金廒,钱士辉,袁昌齐,等.江苏省中药资源区划研究[J].江苏中医药,2004,25(2):5-8.
[18] 肖小河,陈士林.论道地药材的系统研究[J].四川中草药研究,1991,5(2):15-21.
[19] 张小波,郭兰萍,周 涛,等.关于中药区划理论和区划指标体系的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7):2350-2354.
[20] 林 卿,高继红,于 琳,等.可持续农业经济发展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21] 蒋和平,辛 岭.建设中国现代农业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一、基本情况
茶店乡是林州市一个典型的山区乡。全乡下辖23个行政村,3.4万口人,总面积90平方公里,其中山峦丘陵面积占到90%,是一个交通不便、土地贫瘠、自然条件较差的省级扶贫开发重点乡镇。
近年来,乡党委、乡政府立足乡情,抢抓机遇,突出重点,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和林药间作,形成了以、黄芩、血参、辛夷等四大品种为重点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创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富民强乡之路。
二、中药材发展现状
经过几年的努力发展,茶店乡的中药材产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截止到目前,全乡药材种植户已达4900余户,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7万余亩,已建成中药材万亩区1个、千亩方3个、百亩园8个,亩均收入在1500-2000元,总产值可达5640多万元。随着中药材种植的广泛推广,原先撂荒的土地得到有效开垦,群众收入也明显增多。据测算,仅种植药材一项产值可拉动全乡人均纯收入增加1500元以上。为提高中药材产业的效益,茶店乡以药材协会为载体,围绕药材产业基本形成了一条以种植、加工、购销、运输为主的产业链。目前全乡共有中药材协会3家、中药材专业合作社21个、专业经纪人40余名。
三、主要做法
1.发挥六大优势,大力推广中药材种植
1.1地理优势
茶店乡气候土壤适宜中药材生长,而且境内药材资源丰富,在山坡上野生的柴胡、、血参等中药材品质上乘,药性都比较好,深受市场欢迎。二是效益优势。药材耐贫瘠,种药材与种粮食相比,投入少、收益高。根据近几年的市场行情,在山坡地、旱薄地种植中药材亩收入在1500-2000元,与同等条件下种植粮食作物相比,每亩可增收500-1500元。而且大部分中药材品种生长期为2-3年,减少了耕种管理等大量繁重的体力劳动。群众种植积极性日益高涨。同时,中药材多为乔灌草品种,还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小气候等生态作用。
1.2基础优势
茶店乡在18个村共完成退耕地造林6400余亩,为林药间作提供了大量的土地。同时抓住国家改善农村人畜饮水的政策机遇和开展水利大会战的机遇,目前在山区各村的路边、田间地头共建成旱井水窖6000余眼,每年能蓄住雨水10万方以上,有效解决了山区群众种药材的用水问题。
1.3群众优势
许多山区群众具有种植、采挖中药材的经验,而且经过近几年的推广种植,大部分群众已从思想上、收益上、技术上接受了这一产业,大规模发展中药材种植有很好的群众基础。五是市场优势。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保健意识日益增强,传统中医药发展更加迅速,对中药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中药材市场价格持续走高,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六是组织优势。通过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群众从种药材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群众种药材积极性越来越高,对干部越来越信任依赖,支部的凝聚力也越来越强,为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抓住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协会及合作社的契机,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引发了群众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的热情。
2.落实四项措施,把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
2.1从零散种植向集中种植发展
茶店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虽然有了一定的规模,但大都是一家一户在山坡上比较零散的种植,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为此,茶店乡采取土地流转的形式,流转土地2100余亩,将集体土地、退耕还林地等由村委会集中收回经营权,再向外统一承包,集中连片种植,实现集约化生产,加强管理,提高效益。为加快中药材发展,每年拿出10万元用于扶持中药材发展。对种植药材20亩以上的大户,每亩按20元标准进行奖补;对种植药材50亩以上的大户,乡里负责免费提供药苗和药籽;对建成千亩方、百亩园的村分别给予2万元和5000元的奖励,同时对村支书、主任和主抓副职都要给予奖励。采用补贴农户、免费供种、土地流转大户种植、药材合作社提销服务、技术指导等途径引导群众广泛种植,通过重点村带动,形成以点带面,以局部带全局的发展势头。
2.2从粗浅经营向精深加工发展
以前药农从地里收获中药材后,大多是经过简单的晾晒后直接出售,价格偏低,收益不高。为此,茶店乡与城郊药材切片加工企业联合,对药材进行加工再出售,提高药材种植效益,真正实现从卖“草”向卖“药”的转变。目前正在洽谈新上一家药材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发展药材深加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
2.3从分散销售向专业市场发展
充分发挥中药材种植协会及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在帮扶方面,实行种植能手及党员干部包农户责任制,每个种植能手都要帮扶5户以上,包种植、包技术、包资金,扶持弱势家庭走上致富路。目前,全乡的帮扶比例达到90%以上;在销售方面,实行统一购销,避免恶性竞争。到销售时期,中药材协会、中药材经纪人统一组织、统一收购、统一销售,最大限度地提高药材的价格。在市场方面,在原有的磊城、胡家沟药材收购点基础上,在茶店中心集镇发展一个中药材交易市场,逐渐形成一定规模的中药材专业交易集散市场。
一、xx区当归等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南靠祁连山,北依腾格里沙漠,农业种植有着良好的自然优势,适应各种植物生长的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水源丰富、气候凉爽、光照充足、土壤疏松,而适合中药材种植的荒山荒坡、沙化土壤地域辽阔,但长期以来,由于中药产业化发展滞后,种植结构单一,农民收入较低,同时也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为了增加农民收入,结合本地实际,利用当地周边自然优势,*市医药有限公司在原有中药饮片加工生产规模的基础上确定了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由单纯中药饮片生产加工、销售型转化为“公司+基地+农户”型,即市场连公司带基地的发展模式,以产销标准化药材为目标,外拉市场内连企业,以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经营方式,开创中药材新的经营领域和发展空间。成功地与民勤湖区、xx区等地农民签订了当归、黄芪、党参、甘草等品种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协议,并提供优质的中药材种苗,在种植技术上由我公司的农艺师亲临现场培训指导农民种植、田间管理,对农民提出的疑难杂症进行对症下药,使种植户80%掌握了先进的中药材种植技术田间管理技术。现已形成规模,效益显著。*镇在镇政府帮助下成立了凉州区天梯山中药材产销协会,不仅带动了农民增收,而且对利用荒山荒坡、固沙防风、优化生态环境、改变沙化土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xx区中药材种植的自然优势当归为高山植物,要求凉爽、湿润的气候条件,具有喜肥、怕涝、怕高温的特性,海拔低的地区栽培,不易越夏,气温过高易死亡。
*镇地处凉州区的边远山区,地处我市西南部,在祁连山腹地,石羊河流域上游,海拔在2100-4800米之间,属干旱、半干旱和高寒阴湿山区。年平均气温11.1℃,年降雨量260-700毫米,年径流量1.43亿立方米,是石羊河流域重要支流黄羊河的源头地区
当归适宜于在xx区生长,种植一亩地当归可产400-600公斤干货,根据现在市场价亩均收入8000-12000元左右,经济效益可观。
凉州区xx区是省上确定的扶贫重点乡镇,贫困人口比例达48%。由于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落后,故而大部分群众仍需靠天吃饭。成为贫困乡镇的代名词和扶贫开发的主攻点。近年来,xx区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6年人均纯收入增加到1618元,群众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过去的“要我脱贫致富”变为现在的“我要脱贫致富”。
*镇是个靠天吃饭的贫困山区,多年来以小麦、豆类、杂粮种植为主,农民一亩地的纯收入仅200多元。xx区地处偏僻,山大沟深,自然条件严酷,灾害频繁,低温少雨,加之耕地资源匮乏,一直制约着这里的农业发展。多年来,广大农民群众虽然也曾尝试过种种办法,可始终还是走不出“救济”为主的扶贫窘境;面对一次次挫折,为了脱贫,凉州区*乡的部分农民从2003年开始在我公司的指导下从岷县引种当归、党参等中药材种植获得成功。
通过近5年的种植实践表明,种植中药材当归、党参、黄芩等宜选择高寒潮湿山区土地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货土壤栽培。黄芪喜凉爽气候,耐寒耐旱,怕热.栽培地块的土质以土层深厚,富含腐质透水力强的中性和微碱性的砂质土壤为宜。具有喜肥怕涝、怕高温的特性,xx区最适宜当归种植,种植的当归皮色好、品质优,经甘肃省药品检验所检验,符合国家药典标准,其中当归浸出物高达57%,高于国家标准13%。近年来xx区共种植当归500亩,2007年种植当归达600亩,亩均收入达8800元,户均收入3万元,带动当地200多户农民脱贫,中药材种植大户常财国不但自己辛勤探索当归种植技术,而且还帮助其它农户不断扩大种植面积,组建中药材种植协会,在他的带领下,xx区农民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三、当归、黄芪、党参生产的经济效益分析
当归、黄芪、党参适应在*镇及周边乡镇生产,并且种植的药材个头大,色泽鲜,品质优。种植中药材当归、党参、黄芪、甘草投入产出及效益:
当归种植成本为3190元/亩。其中每亩种苗需2500元,化肥、地膜等100元;人工费80元;水、电及管理费500元;其它费用10元。当归按正常年份亩产为600公斤,每公斤市场价为20.00元,年收入12000元/亩,除去成本费用,亩均纯收入为8810元。
党参种植成本为1105元/亩,其中每亩种苗需500元;化肥、地膜等50元;人工费50元,水;电及管理费500元;其它费用5元。按正常年份亩产为600公斤,每公斤市场价为7.00元,年收入4200元/亩,减去成本费用,亩均纯收入为3095元。
黄芪种植成本为1505元/亩,其中每亩种苗需900元;化肥、地膜等50元;人工费50元;水、电及管理费500元;其它费用5元。按正常年份亩产为600公斤,每公斤市场价为7.00元,年收入4200元/亩,减去成本费用1505元,亩均纯收入为2695元。
从以上结果对比可看出,在*贫困山区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的效益比粮食作物好。从经济效益和节水效益两方面考虑,中药材都是耐旱作物,根系发达,能够固土涵养水分,减少水土流失,减轻干旱危害,改善生态环境,种植中药材还能促进农作物倒茬,改善土壤质量,减少局部的农作物侵害,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这不仅调整了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也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四、目前中药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近年来公司在引导xx区的农民种植中药材生产中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帮助中药材种植户购买种苗、种籽、化肥,扶持农户投入了部分资金,那只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生产中量的问题,需要政府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
2.部分农户对种植中药材认识不足,怕吃苦担风险,在种植技术上缺乏正确引导,因此通过多种方式对农户进行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提高农户的技术水平,增强农户的质量意识,引导农户克服畏难情绪,观望思想,提高科技意识,为当归等中药材的可持续发展培养高素质的生产者.使xx区的中药材生产走上规模化,正规化的路子迫在眉睫。
五、公司对今后中药材生产的思路
胡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通过政策支持、加强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品种结构,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推进农业生产区域布局调整。大力推广“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方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千家万户农民进入市场。”为了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关于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走节水型农业的路子的号召,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积极开展以甘草、当归、黄芪、党参等为主的中药材生产、技术推广,加大中药材的营销、加工力度,力争中药材成为民勤、xx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尽快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农业化格局。
作为*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市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力量雄厚,已建成年产2000吨中药材深加工生产线,是我市带动中药产业化发展的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加快种植结构调整,同时为中药材种植基地提供人才、技术保证,进一步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收购、运销、加工一体化的中药材产业格局,中药材从市场发展看,需要规模化,区域化、才能带出产业化。有规模才会有效益,我们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要把中药材做大、做强、做优、促进中药材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双赢”。
我市高寒、凉爽、土层深厚肥沃,砂质土壤,适应甘草、锁阳、肉苁蓉当归,黄芪中药材和种植,并在山区中有柴胡,大黄、党参、秦艽、甘草等十几种中药材生长。基地是无污染的地区,周围没有污染源,据专家测定,我们种植基地环境生态条件均符合GAP的标准。优越的环境生态条件,使我市产出的甘草、当归、黄芪、苁蓉、锁阳个头大,色泽鲜,品质好。规范的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根据GAP规范要求进行无公害绿色栽培,一到收获季节,就有国内外的客商前来收购,产品供不应求。
在民勤县、*镇,适合诸多中药材种植,目前大部分地区种植的中药板兰根、小茴香、红花、防风、牵牛子等面积在逐步扩大,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走节水型农业路子,也是全力实施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大力发展沙产业,不断调整农村种植结构,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努力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the situ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of Chinese medicine production at home and abroad is briefed, and the problems in Chinese medicine production in our country are also dealt with. The main content of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 (GAP), authentication management, and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roduction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roduction quality index are introduced, putting forward the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production development road that features building production bases, standardization of operations, and standardiz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quality.
关键词:中药材;规范化生产;质量管理
Key words: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tandardization of production;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0-0144-03
0 引言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用于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与人们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在质量管理上必然同其他药品一样,必须加强监管,保证质量,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指出: “国家鼓励培育中药材。对集中规模化栽培养殖、质量可以控制并符合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条件的中药材品种,实行批准文号管理。”
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世界医药市场每年的中成药交易额160亿美元,其中日本占80%,韩国占10%,其他国家占7%,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药物,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的劳动人民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有力武器,可我国作为传统的中药生产和使用大国仅占国际市场份额的3%。
1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的背景
80年以前,我国中药材生产一直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由农民分散种植,不但规模小,管理粗放,只种不选,而且品种混杂,品质退化,直接造成药材质量下降,农药残留及重金属严重超标。中药材质量问题无可追溯性,质量责任不明确;中药材质量低劣,抽查不合格率居高不下,同时野生药材资源破坏严重。2011年国家药检局抽样检查了全国17个药材市场的中药材,结果达不到质量要求的有近60%的药材。
1.1 中药材生产规范化是国际化的现实选择 我国是中药的发源地,也是最大的中药生产国和使用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世界上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自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认可并开始使用天然药物来预防和治疗疾病以来,国际市场大大增加了对天然药物的需求。但是,目前我国中药想进入国际市场还很难通过西方发达国家药品管理的相关规定,许多还只是以售价很低的保健品或辅助剂销售于国际市场上。
国际市场准入既有政策和技术壁垒问题,也有法律法规问题。虽然,美国FDA立法通过了植物药和中药法案,但技术要求很高,使复方中药几乎无法通过,我国出口的主要是药材原料和饮片,而中成药的出口份额较小,不及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大份额的日本、韩国等洋中药。导致我国中药产品竞争力弱的原因是产品质量不稳定,中药商品中重金属、农药残留及黄曲霉素超标,以及规范化管理水平不高等。为此,在2002年11月我国出台了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
1.2 国内外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概况
①国外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情况。在植物药工业发达的欧洲,欧共体于1998年提出了芳香和天然植物药材生产管理规范(GAP)草案,这样从天然药物生产的源头做起,通过法律形式来保证药材质量的稳定。
欧洲对草药的技术要求与美国对草药的规范要求很相似,但仍有不同之处,如:欧洲将草药归为处方药,而美国则将其看做辅治疗,主要是在用药观念和管理上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