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8:54: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河道治理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河道曝气技术;河道污染控制;生态修复
1 引言
嘉兴市域内大小河流湖荡纵横相连,河道总长约1.38万km,水面积约268 km2,河道分布密度为3.5km/km2,总长959km,水面积42.22km2。
根据2010年嘉兴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对遍布全市的64个地表水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结果,仅4个断面水质满足功能区类别要求(以河网常规断面评判),IV类及以上水质断面超过80%[1]。水监测断面水质的主要超标项目有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由此可见,嘉兴市河道水质状况不容乐观,如何采取有效治理措施将这些被污染的水体治清,使之达到功能区类别要求是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迫切任务。本文将介绍一种在国外河道污染治理中广泛采用的治理技术——河道曝气技术。
2 河道曝气技术简介
2.1 河道曝气技术的发展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各国的河流水质都面临着来自工业、农业、生活等方面的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从五六十年代起,英、德、美等发达国家就开始考虑解决日益严重的河道污染问题。其中,河道曝气技术作为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河流污染治理技术,在很多国家被优先采用。
2.2 河道曝气技术的基本原理
河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是反映水体污染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维持水中生物生存及保持河湖对污染物净化能力的重要因素, 当水中溶解氧
2.3 河道曝气技术应用与分类
根据国外的河道曝气实践[2], 河道曝气一般应用在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在污水截流管道和污水处理厂建成之前, 为解决河道水体的有机污染问题而进行人工充氧; 第二种是在已经经过治理的河道中设立人工曝气装置作为对付突发性河道污染(如暴雨溢流、企业突发事故排放等)的应急措施。另外,在夏季,因水温较高,有机物降解速率和耗氧速率加快,也可能造成水体的溶解氧降低。以上两种情况发生后,进行河道曝气复氧是恢复河道的生态环境和自净能力的有效措施。
河道曝气复氧一般采用固定式充氧站和移动式充氧平台两种形式。固定式冲氧站是在需要曝气增氧的河段上安装的固定的曝气装置。当需要长期曝气复氧,且曝气河段有航运功能要求或有景观功能要求时采用固定式充氧站。移动式充氧平台就是在需要曝气增氧的河段上设置的不影响河道航运功能,并且可以自由移动的曝气增氧设施。国外报道较多的是曝气船。这种曝气形式的突出优点,是可以根据曝气河道水质改善的程度,机动灵活地调整曝气船的运行,从而达到经济、高效的目的。
2.4 国内外河道曝气技术治理河道的工程实践
由于河道曝气复氧工程的良好效果和相对较低的投资与运行成本费用, 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在中小型污染河道乃至港湾和湖泊水体污染治理中经常采用的方法。虽然河道曝气在国外已经开展了20多年,在我国,尚未在河道大规模综合治理中应用过。部分欧美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我国已经开展的一些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曝气复氧是治理河流污染的一种有效的工程措施[3]。
苏州河河道曝气复氧一期工程[4],经治理后,苏州河生态系统逐步改善,随着水质的好转, 生态系统同步改善。水生生物种类和底栖动物生物量不断增加,水体的生物毒性下降, 水中开始有鱼;德国柏林teltow运河的纯氧曝气设施[5],在水温25℃,水体溶解氧浓度为6.3mg/L 时,纯氧曝气仍可使水体溶解氧浓度提高1.5mg/L;釜山港湾曝气设施[6]治理效果显示,曝气能够有效地改善水萦江河口快艇区域的水质,可以增加DO、削减COD、改善透明度、消除臭味。
3.3.2 高效去氨氮原因分析
河道曝气复氧对消除水体黑臭、促进河道水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具有良好效果,其原理是水体中的溶解氧与黑臭物质(如H2S、FeS等)之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且具有反应速率快的特点。由于黑臭物质(还原物)的耗氧量是化学耗氧量的一部分,这部分物质的去除亦可降低水体的化学耗氧量。同时,河道充氧可以使处于厌氧状态的较松散的表层底泥转变为好氧状态的较密实的表层底泥, 因而可能减缓深层底泥中污染物向上复水体的扩散。水体曝气复氧有助于加快恢复黑臭状态的河道正常的水生态系统。
4讨论与建议
在“十五”、“十一五”期间整治的90条96段,长205公里的市区河道中,主要整治措施还是截污纳管、生活污水处理和底泥疏浚等传统措施。有关河道的截污纳管、沿河两岸的生活污水处理、河道的有关规划如景观设计、文化挖掘、旅游开发、土地开发等的力度都在加大,但通过水生态修复技术来改善水质的相关技术研究与应用还没有新的进展。
鉴此,本论文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结合该技术提出以下几点河道治理理念。
(1)在使用传统措施治理河道污染的基础上,为使河道的水质达到水体功能区要求,选择河道曝气水生态修复措施来进一步净化水体;
(2)加强水生态修复技术的相关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投入;
(3)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在污染相对比较严重的工业园区内的河道,可以借鉴“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模式,要求相关区域的企业在保证达标排污的基础上,通过签订相关合作公约,与政府部门共同治理流经园区内的河道。比如在园区内的河道上游安装固定式河道曝气装置,保证流经园区的水质污染物浓度不升高;
(4)据嘉兴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常规地表水监测的数据显示,嘉兴市饮用水源地涵养区地表水溶解氧浓度常年低于5mg/L,对污染物的净化不利。在水源地涵养区安装河道曝气装置可以保持河道溶解氧的高水平,进一步净化涵养区的水质。同时,该装置亦可作为对付突发性河道污染事件(如暴雨溢流导致涵养区水质恶化等),恢复河道的生态环境和自净能力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苏盈盈等.嘉兴市环境质量报告书.环境质量报告(研究报告),2012(5)
[2] 孙从军,张明旭.河道曝气技术在河流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工程与技术(研究报告),2001(4)
[3] 刘延恺,陆苏,孟振全. 河道曝气法—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污水处理工艺[J] 环境污染与防治,1994,16(1):22-25.
[4] 陈伟等.苏州河河道曝气复氧探讨[J].上海环境科学,2001,20(5):234
[5] 凌晖等. 纯氧曝气在污水处理和河道复氧中的应用[J]. 中国给水排水,1999,15(8):49-51
[6] ] Soo-Saeng Kim et 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surface aeration(air-O2)installation on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in the estuary of Suyong River,Korea(research report),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Institute,Dong-Ah University,1990.
[关键词]河道分级;规划;管理;建设
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158-01
0 引言
为完善河道分级管理制度,着力加强河道管理和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四川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河道分级管理调研的要求,对沱江支流青白江河道分级管理状况做以下介绍。
1 青白江概况
青白江地处四川盆地之成都平原西侧岷江冲积扇的东南侧,为沱江一级支流,以蒲柏分水闸为起点,在金堂县赵镇平安桥与毗河相汇后汇入沱江,全长103.8km,流域面积 1170km2,流域平均比降2.6‰,占四川幅员面积的0.24%。青白江贯穿都江堰、青白江区、彭州、广汉、新都区、郫县及金堂7个县(市、区)。青白江为都江堰灌区干渠之一,是灌排兼用的河道,承担着成都、德阳、绵阳、遂宁4市19县(市、区)约500万亩农田灌溉及沿江城乡生活生产供水任务。目前,青白江流域水资源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开发利用,对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防洪设施建设方面,青白江同时承担着流域内行洪任务,平原灌区组成一个密集的灌排兼用的渠、沟网络,有上千年的历史,已形成“天然河道”,由于工程年代久远,加之运行时间较长,病险老化工程普遍,防洪设施薄弱,防洪标准低。据统计,青白江已建防洪堤57Km,仍有约150Km的自然河岸未得到有效防护。
2 青白江河道分级管理现状
青白江河道属省管河道,四川省水利厅委托四川省都江堰人民渠第一管理处对该河道进行管理,都江堰管理局负责进行业务指导。但由于历史原因,该河道都江堰市段与广汉市段未进行确权划界,其余各段均已进行了确权划界。维护经费来源以省财政经费为主,管理单位自筹部分费用。涉水建设工程的审批依据工程建设规模的大小及工程建设重要性的不同分别由四川省水利厅、都江堰管理局、四川省都江堰人民渠第一管理处审批建设。
2.1 工程建设规划及管理
2.1.1沱江支流青白江防洪治理规划
为治理、开发青白江,由四川省都江堰人民渠第一管理处牵头,于2011年10月编制完成了《沱江支流青白江流域综合规划》(送审稿),该规划报告为青白江的水害防治、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水环境的保护提供依据。2011年12月,四川省水利厅在成都主持召开了《沱江支流青白江流域综合规划报告》的审查会,鉴于青白江防洪问题突出,防洪治理迫切需要,为满足其防洪治理建设依据的需要,本报告在原综合规划报告中防洪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修编,于2012年7月修编完成了《沱江支流青白江流防洪治理规划报告》(修编本)。通过系统分析青白江洪水特点、现状防洪设施防洪能力等,针对防洪薄弱环节,提出了防洪治理的工程措施及非工程设施等。本次防洪治理规划保护对象有县级市1个(都江堰市灌口镇)、县级城镇1个(金堂县赵镇)、一般建制镇4个(胥家镇、蒲阳镇、向阳镇、三水镇、清江镇),以及沿江的乡村河段居民点和集中成片的农田。防洪工程保护人口24万人,农田67.9万亩。本次规划新建堤防36.8Km,新建护岸100.7Km,堤防及护岸加高加固5.7Km。目前,沱江支流青白江防洪治理一期工程已实施。规划实施后,不仅有防洪、水环境及水土保持治理等效益,还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2.1.2 建设管理制度
继续落实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四项制度,即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和合同制。项目法人对项目策划、决策、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生产经营、债务偿还和资产保值增值全过程负责并承担投资风险;加强招标投标操作过程程序化、制度化建设,严格执行《招投标法》,加强招标工作的监督管理;理顺监理、项目法人及施工单位间的关系,明确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进度和预算的控制,强化其对支付、工期、施工环境、安全生产等的监督职责。
2.2 岸线保护
推行岸线开发利用与河道整治相结合的管理制度,统一规划岸线功能区,充分发挥岸线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严格按照岸线利用分区确定的岸线保护区、岸线保留区、岸线控制利用区、岸线开发利用区的开发和保护目标,进行行政审批和执法监督。
2.3 河道采砂管理
切实落实以地方政府行政首长负责为核心的采砂管理责任制;建立统一规划与总量控制相结合的采砂控制制度;规范采砂船舶的准入及监管制度;制定与违法收益对应的惩罚措施;建立既能使采砂业主依法正常获利,又便于可采区正常管理的合理的砂石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建立河道采砂论证制度,落实采砂分区管理目标,探索建立适应性采砂许可制度;加强采砂管理能力建设,提高采砂执法能力,建立青白江采砂长效管理机制。针对青白江河道实际情况,我处制定了《四川省都江堰人民渠第一管理处河道采砂管理实施暂行办法》与《人民渠一处河道零星采砂暂行管理办法》,落实相关责任,充分与地方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偷采、盗采行为的发生,确保了河道工程安全及有效利用资源。近几年,由于洪水灾害频发,工程损毁严重,青白江河道已禁止开采砂石。
3 青白江河道分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993年我处依法进行了青白江河道沿线国有水工程确权划界工作,由于历史原因,该河道都江堰市段与广汉市段至今未进行确权划界,其余各段均已进行了确权划界,由于历时较长,社会及自然环境情况变化复杂的种种历史原因,已确权划界界址已不明确,很多界址点得不到当地老百姓认可,日常管理中经常出现与地方有严重分歧的现象,增大了日常管理的难度。
(2)青白江防洪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防洪设施不足,部分河段防洪标准低,河岸垮塌严重,不能形成有效的防御体系,无法抗御较大的洪水危害;同时,河道防洪抢险条件十分落后,主要由于沿河交通不便且无维修通道,这给抗洪减灾以及日常的河道管理工作造成极大的不便。近些年来,洪水频发,青白江河道工程水毁严重,严重缺乏恢复重建资金及维修养护资金。
(3)四川省都江堰人民渠第一管理处现有水政执法人员、执法装备、经费远远不能满足青白江河道管理的需要。同时,我处作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不具备行政执法的条件,因此,对非法采砂行为缺乏足够的打击力度,这也给我处的河道管理带来很大的不方便。
4 完善管理的几点建议
(1)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河道管理体制。一是要不断完善综合协调机制。河道建设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水利部门一家,还涉及到发改、财政、建委、园林、规划、环保等职能部门和区、乡镇、村等基层政府和组织,二是要认真落实事权划分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和组织的积极性,以利省级河道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洼地治理 淮河流域 世行贷款
中图分类号:X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b)-0108-02
1 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
小洪河下游洼地位于小洪河上蔡县境的杨岗河口至新蔡县境的小洪河、汝河汇合口处班台村,沿小洪河区间长度96 km,其间大小支流30条,流域面积2328 km2。本次治理选择流域面积较大,洪涝灾害严重的支流,共有杨岗河、南马肠河、茅河、荆河、小清河、戚桥港、丁港、龙口大港和柳条港9条支流,分布于上蔡、汝南、平舆、新蔡四个县境小洪河两岸,流域呈西北东南向带状,宽40 km,长130 km,流域面积1935 km2,20世纪60~80年代已初步治理,共开挖河道长276 km,筑堤段长186 km,修建桥、涵闸建筑物316座,为当地防洪除涝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小洪河下游洼地地势低洼,约40%流域地面低于小洪河防洪水位,80%排涝涵闸结构简陋、年久老化或孔径过小,部分堤防残缺标准低,外河洪水倒灌现象频繁,因洪致涝灾害严重;部分桥梁标准低,大面积缩窄河道断面形成河道输水瓶颈;河道长期未得到治理淤积严重,除涝能力低。涝水滞留时间长,据1950―2003年54年统计资料分析,该区洪涝灾害平均1.4年一次,下游段秋季作物绝收每2年一次,多年平均损失3600万元。洪涝灾害是该区贫困的主要原因,对该洼地进行治理是非常必要的。
2000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将小洪河治理列入《河南省水利建设“十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2002年10月,省厅水利设计院完成《小洪河近期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划除涝标准为3年一遇,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2003年小洪河桂李~班台段开工建设,截止目前,河道土方工程已完成50%,为小洪河下游洼地治理提供了基础条件。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于2003年10月编制了《淮河流域防洪规划报告》,同年11月编制了《加快治淮工程建设规划》(2003―2007年),都强调要加强淮河流域重点洼地治理的力度,提高防洪除涝标准,并单独作为加快治淮工程建设新增三项中的一项。省水利厅以豫水计[2003]176号向水利部和淮委发文,要求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开展淮河流域重点洼地治理工程。为加快淮河流域重点洼地治理工程的建设进程,提高防洪除涝标准,编制《小洪河下游洼地治理工程外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 建设缘由
小洪河下游上蔡、汝南、平舆、新蔡四县是我省洪涝灾害多发地区,根据1950~2003年54年的历年灾害统计,有38年遭受洪涝灾害,累计受灾面积3209.4万亩,多年平均成灾面积59万亩,平均不到两年发生一次,此次治理范围内多年平均成灾面积16万亩,受灾人口11万人,损失粮食1500万kg,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
2003年小洪河流域普降暴雨,上游来水长期占据河道,本地涝水持续一周不能排出,新蔡、平舆沿河近50万亩农田一片,平均淹没水深1.5 m,近60万亩庄稼颗粒无收,损失粮食2.4亿kg,直接经济损失4.9亿元。
小洪河下游支流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光热资源充足,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有市内“粮仓”和省内“油库”之称,且人口居住稠密,人力资源丰富。但小洪河下游过流能力低,排水受到限制,支流河道堤防及建筑物老化,本地涝水不能及时排出,上游洪水长期滞流本区域,该区犹如“洪水招待所”,洪涝灾害频繁,使得该区农业生产低而不稳,自然地理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且近年来小洪河水污染严重,洪水挟带着污水,漫溢于下游洼地,给当地环境带来不利影响,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的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该区土地肥沃,光热充足,自然资源优势明显,本应是美丽富饶地区,由于多年来长期洪涝灾害,上蔡、平舆、新蔡三个县至今仍属国家级贫困县。贫困导致该区大量民工外出打工,部分农民靠卖血来贴衬生活,造成多种疾病的发生和传染,其中上蔡、新蔡为爱滋病高发区,上蔡县文楼村艾滋病发病率之高世界睹目。因此要改变本区的贫困状况,必须有效控制该区的洪涝灾害,彻底进行洼地治理。
3 水文与地质
3.1 水文气象
本流域属半湿润到半干旱过渡气候,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较大。流域上游伏牛山区是主要暴雨中心。本区降雨量年际差异很大,年内分配不均,年最大降雨量为最小降雨量的5倍。多年平均降水量约960 mm,汛期雨量较为集中,7~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60%,且又集中在两三场暴雨之中,强度大,范围广。
3.2 工程地质
小洪河下游洼地工程治理段地层主要为轻粉质壤土、中粉质壤土及重粉质壤土,土质较均一。岩层产状水平,水平方向强度分布均匀,层位稳定,不均匀沉陷性小,承载力一般为120~150 kPa,压缩系数一般为0.2~0.35 MPa-1,由此可定为该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4 工程任务和规模
一、我区开展水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的概况
大致分四个方面进行:
1制定监督检查工作方案。3月底,市、区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委例会后,我们就分别与区建管委、区环保局、区市容局等政府部门进行沟通,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区水环境监督检查工作方案,4月份,向市人大城建环保委上报书面计划。
2开展调查摸底工作。我们围绕三个内容进行:到涉及重点检查内容的单位区水务署、市政署、申新保洁公司等逐个摸清家底,肯定成绩,找出不足。到正在进行重点整治的被列入年内消除黑臭的河道进行实地检查,了解进度和效果。到龙华、长桥水质净化厂了解污水处理能力、质量与我区截污纳管、改善水质的关系。
3组织人大代表视察检查。我们重点检查三个方面:年内要达到的14条基本消除黑臭河道的整治情况,区域内企业废水治理达标情况和推进塘整治黑臭情况。同时,对水体保洁、河岸绿化也进行了检查。6月9日,市人大城建环保委的领导也参加了我区的视察检查,对我区水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4写出区水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的情况报告。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写出区水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的情况报告,经主任会议专题讨论并作修改后形成报告。
二、对我区水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的评价
我们认为,在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区水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1水体保洁基本实现了长效管理。我区现有河道59条,总长90公里,水面率2.89%(不包括黄浦江和淀浦河)。从年起,我区以实施“万人就业”为契机,拨出专款,扩招100名保洁工,对整治后的每条河道配齐专职作业人员,对水面、陆域两侧实施全覆盖保洁。同时,强化整治与保洁工作的有机衔接,不留管理盲区。经过明查暗访,我区已基本实现了水体保洁长效管理。
2水利工程设施实施专业养护管理。今年,区财政落实资金,加强河道整治后工程的维修和养护工作,运用市场机制,引进水利设施专业养护队伍,定期开展巡查,对河道护坡、绿化和泵闸等进行维修和保养,确保水环境整治成果。同时,从年开始,区水务署与区城管大队建立联防机制,加大巡查力度,严肃查处案件。据统计,共查处19起,罚款24170元。
3工业废水基本实现达标排放。本区域内有63家企业排放工业污水,其中,市级重点监管企业8家,区级重点监管企业7家,总量约3.2万吨/天,企业有污水处理能力2.4万吨,另0.8万吨/天进入污水厂处理。据区环保局年全年监察情况看,工业污水的达标排放率.2%,基本做到达标排放。
4水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19年以来,我区不断致力于水环境的改善,在河道治理方面投入了巨大的资金,陆续完成了龙华港、张家塘港、漕河泾港、西上澳塘、塘等骨干河道的整治工作,整治岸线长度57公里。同时,河道治理和河岸绿化同步进行,全区河道两侧绿化面积26万平方米,部分河道还增添了水景,水环境质量得到了改善。
5河道水质逐年好转。前几年,我区主要抓水体保洁、河底清淤、河岸拆违种绿、驳岸建设等河道整治工作。2003-年,我区狠抓截污纳管工程建设,投资4528万元,新建截污管道35公里,截掉污染源393个,实现截污29.7万吨。经过多年的努力,产生了比较好的环境效益,河道水质明显改善,据统计,19年,我区河道水质综合指数约2.4,年下降到1.5。今年,我区投资5700万元,治理重点是继续截污纳管和年内实现中心城区14条中小河道消除黑臭。
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河道水质总体不达标。目前,我区的河道水质总体上仍超标50%,属劣V类水体,这与我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区的目标是不相称的。治理河道水质的任务十分艰巨。
(2)雨水泵站晴天“放江”排污。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雨污水混接,使部分泵站在晴天也必须“放江”排污,估计污水总量约在2万吨/天(90%是生活污水)。截污纳管,解决历史欠帐的任务十分艰巨。
(3)排水系统建设进度不快。我区吴中、排水系统建设预计要到年下半年建成,再过两三年,才能解决这部分污染源的“放江”排污问题。田林市政泵站旱流截污和辅助设施也需要进行改造。
(4)水环境的保护、利用缺少综合规划。有些代表对当前正在进行的化巨资治理“断头浜”的做法很不理解,提问:哪些河道要疏通?哪些可填掉?水环境治理如何纳入水系治理?河道两岸怎样开发利用?认为市、区都缺少水环境保护、利用和分步实施的规划。
区水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的建议
1抓紧做好水系综合规划。水环境治理要表本兼治。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投入和坚持不懈地努力,需要依靠科学指导我们的治理工作。区要全面提高水环境质量,区政府要加快区水系综合规划和水环境整治“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纳入全市的总体规划,加强对区域水系的总体控制,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整治工作,做到水环境治理与落实长效管理机制有机结合,水环境治理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形成市、区之间联动、条块协作的整体合力。
2继续加强“截污纳管”工作。区地处河道下游,水质容易受上游来水的影响。要达到提高水环境质量的目标,当前,就要进一步提高污水纳管率,积极治理部分雨水泵站由于雨污水混接造成“放江”排污问题。而截污纳管的关键是污水管网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区政府要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化大力气做好污水接管入网工作,从源头上解决水污染源的问题,将有限的资金主要化在水质的改善上。
3合力推进排水系统建设。加快区吴中、排水系统建设,对提高吴中地区防汛排涝能力、减轻塘水环境污染有着重要的作用。区政府要加强与市有关部门的协调,积极争取、协助市里推进排水系统的建设。同时,抓紧对雨、污水混排严重的田林市政泵站做专项调查,努力解决生活污水通过泵站直排河道的问题。
【关键词】清水河;治理模式探讨;宁夏固原
1. 流域概况
(1)固原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山区,北部与宁夏中卫市海原县接壤,南接甘肃省庄浪、静宁、华亭等县,东邻甘肃省庆阳、平凉市,西连甘肃省会宁县,辖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4县1区,东西宽约229Km,南北长约188Km,国土面积10540.2Km2,约占宁夏总面积的18.2%。
(2)原州区隶属固原市辖区,是固原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地处宁南黄土高原丘陵中部和六盘山山地东北部,境内山多川少。南部、西部为六盘山山地,东部为黄土丘陵,中部、北部为清水河河谷平原,境内海拔1450~2500m。
(3)清水河是宁夏境内直接入黄河的第一大支流,发源于原州区开城乡黑刺沟脑,流经原州区及海原、同心、中宁县汇入黄河,河道全长320Km,总流域面积14881Km2(宁夏境内流域面积13511Km2),其中,在原州区境内流域面积2057Km2,占原州区总面积的72.2%,其主要支流有冬至河、中河、杨达子沟等(见表1)。
2. 治理现状
宁夏固原市清水河已列入《全国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2009~2011年实施的治理项目有三个:清水河干流固原市区段、支流冬至河段、支流中河段。
2.1重点治理段——清水河干流固原市区段
清水河干流横穿固原市区,本次防洪治理工程上自工业园区下至沈家河水库末梢,总长16.37Km。由三部分组成。根据《防洪标准》规定,河道治理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
2.1.1工业园区至平银公路大桥段:全长4.5Km,主要治理内容包括工业园区河道污水的收集、引排工程,河道疏浚整理、垃圾拉运及实施河岸防护工程,其中河道疏浚整理4.5Km、建设污水收集、引排管道3.8Km、实施河岸防护工程长4.5Km(工业园区右岸一侧),新建各类建筑物6座。
2.1.2平银公路大桥至火车站段:全长4.67Km,该段是清水河干流防洪治理工程的核心区域,也是清水河干流横穿固原市区的主要部分,主要治理内容包括城市污水收集、引排工程,实施河岸防护工程长9.34Km,河道疏浚4.67Km,建设宽4.0m的滨海路9.34Km,两岸修建宽5.0m的城市绿化景观带9.34Km,新建橡胶坝3座,形成景观水面400余亩,建设九龙山水上公园1处。
2.1.3火车站至沈家河水库末梢段:全长7.2Km,河道治理以河道整治为主,辅以河岸堤防、浆砌石护坡、生物护坡、滨河路及绿化景观带,其中河道整治7.2Km、建设滨河路7.8Km、绿化景观带7.8Km、生物护坡6.39Km、实施河岸防护工程长9.51Km、河岸绿化142亩、新建建筑物10座。
2.2重要治理段——清水河支流冬至河段
冬至河为清水河左岸的一级支流,面积500Km2,冬至河治理段以冬至河水库为界分为上、下两段,下段又以固原市盐化工扶贫试验区和圆德慈善工业园区为界分为园区上段、园区段和园区下段。
2.2.1冬至河上游段:冬至河上游段全长11.1Km,设计洪水标准为10一遇,其中左岸4处5.1Km,右岸5处6.0Km,迎水坡比1:1.5,采用浆砌石砌护,垂直厚度0.4m,高度0.6~3.5m,基础深1.6~2.2m,宽0.6~0.8m,铺设宽3.5m泥结石防汛道路6.0Km。
2.2.2冬至河下游园区段:冬至河下游园区段包括固原市盐化工扶贫试验区和圆德慈善工业园区,全长8.4Km(两侧),设计洪水标准按冬至河水库50一遇下泄流量叠加期间洪峰流量确定,采用浆砌石砌护,垂直厚度0.4m,高度1.6m,基础深1.6~2.2m,宽0.6~0.8m,每200m设置深2.0m,1.0m,长80m截墙,铺设宽3.5m泥结石防汛道路4.2Km。
2.2.3冬至河下游园区上段:冬至河下游园区上段全长1.8Km,设计洪水标准为10一遇,其中左岸3处1.3Km,右岸1处0.5Km,迎水坡比1:1.5,采用浆砌石砌护,垂直厚度0.4m,高度2.2m,基础深1.6~2.2m,宽0.6~0.8m,铺设宽3.5m泥结石防汛道路0.5Km。
2.2.4冬至河下游园区下段:冬至河下游园区下段全长3.25Km,设计洪水标准为10一遇,其中左岸2处1.35Km,右岸4处1.9Km,迎水坡比1:1.5,采用浆砌石砌护,垂直厚度0.4m,高度2.2m,基础深1.6~2.2m,宽0.6~0.8m,铺设宽3.5m泥结石防汛道路1.9Km。
2.3一般治理段——清水河支流中河段
中河为清水河左岸的一级支流,原州区面积301Km2,中河治理段以寺口子河水库为界,水库坝址以上为宁夏中卫市海原县辖区,以下隶属固原市原州区。
中河治理段全长12.3Km,设计洪水标准为10一遇,迎水坡比1:1.5,采用浆砌石砌护,长度9.0Km,垂直厚度0.4m,高度3.2~4.2m,基础深1.5~2.2m,宽0.8m,生物护坡3.3Km,铺设宽3.5m泥结石防汛道路5.1Km,新建治污排水工程1处长3.0Km。
3. 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
3.1成功经验。
截止2011年底,清水河干流固原市区段、支流冬至河段、支流中河段三项河流治理工程已全部建成,使得固原市原州区清水河河道治理已初具规模,并与其他水利工程联合调度运行,初步形成了农业灌溉、防洪、减灾体系,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开始凸显。
(1)清水河干流重点防洪治理段除满足城市防洪,增加景观水面外,初步形成了清水河两岸集住宅、商贸、休闲为一体的滨海新区建设,为城市居民增加了一处休闲娱乐场所,提高了城市的品味,为构建生态平衡、居住适宜的新环境创造了有利条件。
(2)清水河支流重要防洪治理段固原市盐化工扶贫试验区和圆德慈善工业园已吸引了包括中国铝业集团公司、国电英力特公司、宁夏发电集团在内的一批知名企业入园,为园区招商引资、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清水河支流一般防洪治理段通过堤防加固、河道清淤疏浚、河岸砌护及非工程措施的实施,河段过洪能力不断加大、防洪标准提高,河岸两侧基本农田和村落得到有效保护,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3.2存在问题。
(1)前期工作经费严重不足,没有完整的治理总体规划,加之设计任务重,周期短,造成勘测设计质量深度不够,实施过程中设计变更较多。
(2)地方政府配套资金难以落实,群众自筹资金很困难,加之土地征用难度很大,已严重影响到工程正常实施。
(3)管理工作滞后,人员不到位,造成景观水面垃圾漂浮,水质变差。
(4)河道无节制开采砂石料,严重影响河道泄洪能力和工程安全。
参考文献
[1]《防洪规范》GB50201-94,中国计划出版社,1994年.
[2]《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年.
[3]《固原市原州区清水河河道治理设计报告》固原市水利勘测设计院,2009年.
关键词荒地排河;现状;问题;治理;实施方案
1河道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1.1河道概况
1.1.1河道现状。荒地排河开挖于1970年,位于独流减河以北,起自石化泵站(乙烯泵站),沿独流减河左堤北侧,经大港发电厂,穿津歧公路,在大港发电厂循环河北侧,东至挡潮闸入海,全长16.7 km,负责独流减河以北、北环路及上高路以南、八米河以东、海滨大道以西范围内的排水。排水范围内主要有天津石化公司、100万t乙烯、油建公司、大港发电厂、新泉海水淡化公司、古林街、石化园区、开发区、生活区、港东新城,正在建设的南港轻纺园,排水面积61.39 km2。
1.1.2水利设施情况。现有六米河、十米河、城排明渠、板桥河4条河道汇入荒地排河;沿河座落石化泵站(16 m3/s)、大乙烯排水泵站(13.8 m3/s)、十米河泵站(16 m3/s)、城排泵站(6 m3/s),4座泵站的排水能力为51.8 m3/s。南港轻纺园的雨水、污水的排水规划正在编制,如果不开辟新的入海河道,其雨水、污水只能入荒地排河。
1.1.3历年治理情况。荒地排河从开挖至今,对解决该区域的排水问题发挥了很大作用。近几年来,虽然先后建设了大港发电厂节制闸、海口挡潮闸,并对险堤段和入海口淤积进行了治理,但河道治理与大港经济社会的发展相比仍较为滞后。
1.2存在的问题
1.2.1设计断面小,排水标准低。原河道负责排除荒地、农田的积水,排水采取自流形式,设计标准低,排水时间长[1-2]。
1.2.2地权与河道管理分置,年久失修。该河上段占地属津南区,由三角地指挥部管理,长3.3 km;中段占地属大港管理,长6.47 km;下段占地属塘沽,由盐场管理,长5.43 km。由于种种原因,3个行政区没有对河道实施有效管理,造成堤防及沿河水利设施破烂不堪。
1.2.3淤积严重,排水不畅。由于水土流失和海潮挟带泥沙沉积的影响,河道的淤积深度在1.5~2.5 m之间;另外,汛期多发位时,河道水位被潮水顶托持高不下,水位抬高,雨水不但不能入海,反而会造成漫溢,淹泡临河低洼的区域。
1.2.4排水面积加大,增加了排水压力。由于沿河企业、园区、城区的快速建设,使地面截留、渗漏减少,而企业的外排水标准高,导致排水量大幅增加[3-4]。
2治理的必要性、目标及规模
2.1治理的必要性
2.1.1城区排水的需要。天津石化100万t乙烯、南港轻纺园、陆港橡胶等一批大项目相继落户大港,东部城区建设正在加速,原先的农田、荒地、坑塘,正在快速转变为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城市。由于用地性质改变,排水标准也应相应提高。初步测算,荒地排河的流量达到70 m3/s时,才能满足排水要求,而现状荒地排河的最大排水能力只有10 m3/s,远远满足不了城区发展对排水的要求。大港城区附近另一条入海河道是独流减河。独流减河全长68 km,是大清河主要入海河道,担负着保卫天津市区防洪安全、渲泄大清河洪水入海的重要任务,大港段河道还担负着引黄济津和南水北调的引水任务,排水压力比较大。
根据有关规定和河道上下游的实际情况,大港城区及企业的雨水不能向独流减河排水。一是独流减河水质要求。根据天津市人民政府津政函[2008]9号《关于对海河流域天津市水功能区划的批复》的要求,万家码头至十里横河段日常期间2010年应达到Ⅴ类水水质目标(饮用水输水期间2010年应达到Ⅲ类水水质目标),十里横河至南北腰闸段2010年应达Ⅴ类水水质目标。由于各单位排水不能保证达到Ⅲ类或Ⅴ类水质要求,因此向独流减河排水不符合天津市水功能区划的要求。同时,该段河道是引黄济津和南水北调的重要引水河道,一旦入独流减河的水质影响引水水质,不但影响市区居民的引水安全,而且将产生极其不好的政治影响。二是独流减河汛期行洪要求。独流减河负责大清河水系的泄洪,遇有上游洪水经独流减河泄洪时,设在独流减河左堤的口门必须封堵,避免发生险情,以确保天津市区安全。三是对沿河企业单位的影响:①对大港油田和北京地下储气库的影响。自大港电厂南北腰闸建成后,为保证大港电厂安全生产(水位要求、水中无杂物),除上游洪水下泄外,北腰闸不允许开启。因此,排入独流减河的水无法入海,只能囤积在河道内,抬高河道水位,造成漫滩现象,直接影响大港油田油井和北京地下储气库的正常生产。②对大港发电厂的影响。由于大港发电厂机组按海水冷却设计,冷却水中若有大量的污水对机组的腐蚀非常严重,不利于机组设备的正常运行。③对沿河生产单位的影响。沿河自然养殖户较多,苇地鱼池数千公顷,若排水造成污染,养殖户索赔损失,引起群众上访事件,引发社会不稳定。因此,荒地排河成为大港城区雨水排外的唯一河道,具有保证城区排水安全的重要意义。
2.1.2水环境治理的需要。当前,滨海新区快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而荒地排河做为城区外围唯一的入海河道,河道的水环境与城市发展不协调。因此,必须对荒地排河进行综合治理。
2.2治理目标
完善设施,提高功能,确保区域排水安全;推进水环境治理,创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实现人水和谐[5]。
2.3治理规模
2.3.1工程任务。全面治理荒地排河石化泵站(大乙烯泵站)至入海口16.7 km河道。
2.3.2治理规模。根据企业排沥标准及各排水口入河流量,兼顾长远发展,进行分段设计:①十米河以上段工程治理规模:石化泵站排水流量16 m3/s,乙烯泵站排水流量13.8 m3/s,河道排水流量按30 m3/s考虑。②十米河至板桥河段工程治理规模:十米河以上排水流量30 m3/s,十米河泵站排水流量16 m3/s(正常运行12 m3/s),城排泵站排水流量6 m3/s,该段排水流量按50 m3/s考虑。③T型河口至挡潮闸段工程治理规模:T型河口以上河段排水流量50 m3/s,板桥河汇入排水流量20 m3/s,该段排水流量按70 m3/s考虑。
3工程实施方案
3.1设计依据
工程等级和排沥标准参照《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荒地排河治理工程按Ⅳ等工程进行治理。遵循的主要规范、标准及文件有:《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天津市大港区河道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议书》。基本资料来源是2008年12月实测带状地形图和纵横断面图地面附着物调查成果。
3.2河道纵向布置
(1)石化泵站(乙烯泵站)至电厂铁路涵洞(0+000~6+820)段:按现状河道的走向进行布置。
(2)铁路涵洞至板桥河(6+820~8+450)段:按新挖河道进行考虑。
(3)T型河口至挡潮闸(8+450~15+200)段:按现状河道的走向进行布置。
(4)挡潮闸以下2 km段:按现状河道走向进行布置。
3.3横断面设计
(1)石化泵站至城排泵站(0+000~3+800):长3 800 m,按规划部门的要求,河道南侧预留10 m宽用地,北侧预留60 m宽用地,采用矩形断面,河道上口宽45 m,占地宽55 m。
(2)城排泵站至电厂铁路涵洞(3+800~6+820):长3 020 m,该段地形较为宽阔,采用宽浅式断面,河道上口宽80 m,占地宽110 m。
(3)电厂铁路涵洞至板桥河(6+820~8+450):长1 630 m,南侧为电厂住宅楼,北侧是建国村住宅区,建议采用矩形断面,河道上口宽60 m,占地宽80 m。
(4)T型河口至油田桁架(8+450~9+770):长1 320 m,河道向西侧扩挖,采用宽浅式断面,河道上口宽75 m,占地宽100 m。
(5)油田桁架至挡潮闸(9+770~15+200):长5 530 m,河道向北侧扩挖,采用宽浅式断面,河道上口宽95 m,占地宽110 m。
(6)挡潮闸到入海口(15+200~17+200):长2 000 m,以清淤疏浚为主。
3.4建筑物改造
沿途建筑物改造17处,其中:铁路方涵5处,需扩建3处,改建为桥1处,拆除1处;扩建节制闸2处;扩建导虹1处;左右堤需新建闸涵7处;新建交通桥1处、桁架1处。
3.5管道切改
需要切改管道19处、89条。其中沿河管道20条,跨越河道管道64条,穿越河道管道 5条。
3.6工程占地
工程共计占地140.08 hm2,其中利用原河道37.96 hm2,新增占地102.12 hm2。石化泵站至城排泵站共占地2.75 hm2,新增乙烯项目部0.21 hm2,新增津南区1.29 hm2;城排泵站至电厂铁路涵洞共占地18.15 hm2,新增津南区11.55 hm2;电厂铁路涵洞至板桥河共占地33.22 hm2,新增大港24.16 hm2;T型河口至油田桁架共占地13.04 hm2,新增占地13.04 hm2,古林街上古林村、建国村12.19 hm2,大港电厂0.85 hm2;油田桁架至挡潮闸共占地13.19 hm2,新增建国村9.23 hm2;挡潮闸至入海口共占地59.73 hm2,新增塘沽42.64 hm2。
3.7工程投资估算
3.7.1主要工程量。河道治理:清淤土方92.47万m3,挖土方78.96万m3,浆砌石21.46万m3,砼1.08万m3,复堤土方65.04万m3。建筑物改造:沿途建筑物共17处,其中:铁路方涵5处,需扩建3处,改建为桥1处,拆除1处;扩建节制闸2处;扩建导虹1处;左右堤需新建闸涵7处;新建交通桥1处、桁架1处。管道切改19处、89条。
3.7.2投资估算。工程总投资约6.08亿元,其中,河道扩挖、堤防加固1.35亿元,建筑物改造0.47亿元,管道切改0.44亿元,地上物赔偿0.11亿元,工程占地2.95亿元(新增占地1 02.12 hm2),绿化、景观0.32亿元,临时工程0.15亿元,独立费用0.29亿元(设计费0.04亿,建设管理费0.05亿,预备费0.20亿)。
3.7.3工程治理计划。分2期实施:一期工程投资4.85亿元,主要实施河道清淤、扩挖、筑堤,管线切改,建筑物改造,土地占用赔偿。二期工程投资1.23亿元,主要实施堤防护砌、绿化及景观建设。
3.8实施计划及投资匹配
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根据区域内各单位排水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进行资金分配筹集,按排水面积计算,各单位需投入的资金情况在工程实施前另行计算统计。
4效益与管理
4.1效益
荒地排河治理工程实施后,可以带来多方面的效益,主要有以下几点:为各大企业的排水提供可靠的保障;完善原排水系统的功能,有效提高排水能力,最大程度减少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保持生活生产的正常秩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打造宜居的城市水生态环境,达到绿化、美化、环保的目的,实现人水和谐。
4.2工程管理
治理工程完工后,由大港水务局按照《天津市河道管理条例》的规定统一管理,并做好日常维护,以保持河道的设计排水能力;依法行政,严格控制排水口门,确保排水安全。
5参考文献
[1] 周兵.试论淮河流域污染治理的对策及其改进[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5):194-195.
[2] 李明生,肖仲凯,董小涛.石化行业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特点与对策[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0(2):7-8.
关键词:河道现状治理方案东丽区
Abstract: analysis DongLiOu river channel existence situation, puts forward the necessity and the urgency of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Keywords: river DongLiOu treatment plan to present situation
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东丽区已有225km2被列入滨海新区,空港加工区、空客A320项目、泰达西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华明家园、军粮城镇等各大型项目及园区纷纷落户东丽,原来的农田成为工业及城市建设用地,硬地面积剧增,径流系数增大,径流量提高,打乱了原有的乡村骨干渠系,部分渠道被侵占、填垫,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急需对现状骨干河道具体情况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制定合理的改造治理方案,保护河道的正常防洪排水功能,全面提升人居生活环境,确保我区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一、河道基本情况
东丽区属天津市新四区之一,境内河网水系发达、沟渠纵横,除有海河、金钟河、新开河、永定新河4条60.45km长一级河道,东减河、西减河、东河、西河、月牙河、新地河6条88.9km长二级河道流经本区外,还有北塘排水河、外环河和排咸河、二线河、六线河、凌淀子干渠、南排干、四号桥小河、务本河、赵家河等众多的骨干河道以及255km防渗渠道及输水管道,这些各级河道和沟渠构成了东丽区较完备的河渠灌排蓄水体系。
二、存在问题
1.骨干河道淤积严重
近年来,由于上游来水偏少,不能对河道淤积形成有效冲刷,致使各二级河道及骨干河道淤积逐年增加,河底高程普遍抬高,河道过流能力严重不足。每到汛期,大量涝水积聚于河道内无法顺畅下泄,河道水位急剧上涨,局部与堤防低矮处齐平,且河道水位随河底淤积逐年增高,几乎每年都有漫溢险情的发生。
2.骨干河道污染普遍
目前骨干河道污染状况也很严重。20世纪50~60年代,区域内污水排放量较少,地表水质总体尚好,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用水量和排污量逐年增加,水污染问题逐渐突出。到70年代末,已有部分河道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水污染开始显现。80年代后,随着工农业迅速发展,工矿企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大量增加。近20多年来,区域内水污染已由局部发展到全区,由下游蔓延到上游,由城市扩展到农村,由地表延伸到地下。
造成河道污染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各类建设小区、企事业单位以及各村村民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排放量大大增加,且绝大部分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入沟渠,加剧了河渠水质的恶化;加之各类生活垃圾随意向坑塘、沟、河倾倒,导致水质污染加剧。另外除汛期降水有少量补充外,全区既无来水更换水质,又无排水出路,各级河渠的水缺乏流动更换,水质严重恶化。
三、实施综合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河道淤积对防汛排涝及蓄水抗旱的影响
由于受河道淤积的影响,现状河道的泄水能力最大不超过原设计流量的30~50%,蓄水量最大不超过原设计的40~60%,形成“涝不能及时排,蓄水不能用”的局面,严重危及河道两岸广大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影响河道两岸工业、农业和养殖业的发展。
2. 水环境污染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
党的十六大报告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态文明”这一重要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发展,更要注意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民对环境改善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我区水污染、河湖萎缩、地下水大量超采、水土流失严重等水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和谐社会的焦点问题,这些直接影响着我区的环境,也给我区招商引资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同时我区经济发展迅速,使城市河湖环境用水要求不断提高,河流的水功能恢复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恢复水生态环境对水利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实施河道综合治理是津滨新城区发展的客观需要
虽然经过多年的水利建设,我区已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河网排水体系,在河道综合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由于存在的诸多问题,使现有体系尚不能满足21世纪的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排水安全、水生态和水环境的要求。一旦发生洪涝,区域将受到严重威胁,将造成巨大的损失。
同时,我区部分区域已划为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天津市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东丽区内规划有滨海新区的临空产业区、TEDA西区、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东丽湖休闲度假区以及海河下游现代冶金工业区等重点建设区和功能区,东丽区承担着上述重点建设区和功能区的排水任务。实施河道综合治理是津滨新城区发展的客观需要,直接关系到滨海新区“生态型新城区”的目标的实现。
四、骨干河道治理方案
做好我区农村骨干河道综合治理工作,对我区城区和农田排涝安全以及区内水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是关系到我区乃至滨海新区和天津市的安定和发展战略大局的重要任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确保河道排水安全,保证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快东丽区的快速发展,必须抓紧建立健全东丽区农村排水系统、修复和治理农村周边水环境,通过改善区内农田水利设施、连通渠道水系、稳定农村水体面积、对河道清淤整治等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来改善东丽区的农村水环境,从而使东丽区成为排水安全、无水环境污染的新农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设施任务。
1、河网水系总体布置
规划河网水系根据东丽区河网水系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结合区域发展战略,考虑临空产业区、TEDA西区、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东丽湖休闲度假区以及海河下游现代冶金工业区等产业功能区在河网、生态等方面的整体规划及其实施安排,规划首先对现有骨干河道进行清淤治污等方面的整治,对具备连通条件的河道实施沟通,形成满足排水安全要求的人水和谐的河网体系。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经济实力,选择直管的农村骨干河道以及涉及卫星城、中心城镇、主要交通干道周围的农村骨干河道进行治理,规划本次农村骨干河道治理的范围是:二线河、六线河、南排干、排咸河、四号桥小河、务本河、赵家河,规划治理河长为38.57km。
由于各农村骨干河道开挖断面的土质自上而下基本上为粘土及淤泥质粘土,淤泥质粘土抗剪强度低,易冲刷,长期运行,造成河道严重淤积,过流断面减小,从而对河道排水造成影响,因此本次规划需对区内7条骨干河道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清淤。
2、桥闸涵等建筑物整修工程
各河道上桥闸涵等建筑物大部分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维护不善、年久失修、老化严重等各种原因,很多建筑物均存在安全隐患。规划根据各条河道设计规模及各建筑物现状情况,对已经没有使用功能的桥闸涵等建筑物予以拆除,对有局部损坏的进行维修,并根据发展需要扩建部分建筑物。规划骨干河道上需整修扩建闸12座、涵40座。
五、骨干河道治理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提高认识。骨干河道治理是农村中心工作之一,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事关解决好“三农”问题全局,应引起全区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视。
关键词:钢坝优选河道治理
Abstract: As the main river channel for flood prevention of the main urban zone of Handan City, in the river training of Zhizhang River flood diversion channel,the flood prevention by river channel should be as the main design, and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effects sholud be considered according to the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and location and other factors. Based on the Beipuzha project belonging to the Zhizhang River flood diversion channel training of Handan Cit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steel dam in the river training, which is a beneficial attempt of steel dam in the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in Hebei Province.
Key words: steel dam; optimization; river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工程概况
邯郸市支漳河分洪道是1957年人工开挖的滏阳河分洪河道,起始于张庄桥节制闸,于莲花口(永年洼南)重新泄入滏阳河。其主要作用是排泄张庄桥以上滏阳河的来洪,使之不进入市区危及城市安全,同时吸纳周围农田的沥涝水,减少农田受淹。全长30.6公里,在市内辖区河道长18.2公里。
近年来,邯郸市主城区建设发展较快,但向南、向东南扩张由于没有洪水设防,受到防洪安全的瓶颈制约,而邯郸市现状防洪标准不足20年一遇,不仅直接威胁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严重制约城市的发展。为解决城市防洪标准低,提升城市品位,带动城市可持续发展,2010年10月开始,邯郸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把支漳河整治工程列为邯郸市重点工程项目和重点民生工程。支漳河治理工程主要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堤防加固、梯级拦蓄,同时结合城市生态宜居进行治理,对河道进行自然弯曲,堤内缓坡过渡、种植滩地花草,两岸堤外50米进行绿化美化,并修建滨河道路,营建景观节点,打造生态景观型河流。
2.橡胶坝和钢坝的优选
《邯郸市支漳河分洪道工程(京港澳高速南连接线至人民路东延)初步设计报告》中,在支漳河北堡拦蓄建筑物原设计为橡胶坝结构形式,最初设计理念侧重于满足河道汛期行洪安全和蓄水造景,城市景观功能作用不足。随着水利工程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城市景观建设、环境治理、灌溉和发电等的需要,钢闸坝在河道整治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我省陆续有保定市水系建设和石家庄市民心河二期工程等水系、河道景观建设,应用到钢坝来实现拦蓄、凸显景观亮点和生态效果。钢坝较之橡胶坝的优势不断显现。
2.1.安全性
橡胶坝容易受到锐利、有尖角物体的损坏,洪水过后遗留的各种残骸,诸如民用设施与建筑材料这类尖利的物体很可能对坝体的上游面造成损伤。橡胶坝冬季一旦结冰就必须做好刨冰工作,否则将对橡胶坝的使用造成致命的损坏。到春天解冻时,冰凌不能在橡胶坝上溢流,结实而锋利的冰块很可能把橡胶坝划破。造成使用后维修频繁,影响河道正常拦蓄和泄水,运行成本增加。橡胶坝使用寿命为15年左右,使用年限较短。钢坝的使用寿命为50年以上,且上述对于橡胶坝的不利影响都不会影响到钢坝的安全运行。
2.2.可靠性
橡胶坝一般须建一座供气站或水泵房,管路多且复杂,而钢坝仅仅配套液压驱动装置,液压驱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无过多附属设施,另该种驱动装置配备了手动装置,若由于停电或其他故障可以手动操作,操作力只需5kg。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塌坝时能塌坝,立坝时能立坝,安全性极高。
2.3.运行期
橡胶坝是通过充气或充水达到升坝的目的,正常需要2~3小时才能完全升或塌坝,时间较长。在北方行洪河道上,绝大多数源短流急,洪水暴涨暴落,钢性闸门采用启闭机启闭,一般工程不超过2分钟即可完成升坝和塌坝。这样可有效的保证突发洪水时能及时泄洪。立坝或塌坝的时间与它工作的耗电量成正比,钢坝比橡胶坝节能的效益就显而易见了。
2.4.远程控制
橡胶坝配套设施较多,一般难以实现集中网络控制,钢坝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和网络控制,可在管理中心远程集中控制沿途拦河钢坝的升降。支漳河分洪道在邯郸市区内的拦蓄建筑物分布3~4处,实现自动控制和网络控制,对于河道整体调蓄和分洪具有重要意义。
2.5.景观效果
景观瀑布效果与单宽流量对比钢坝较易形成薄壁堰流(δH
为彰显支漳河分洪道整治工程的景观和生态效果,使水利工程融入更多人文气息,在钢坝两端采用木质栈桥连接岸坡,栈桥设亲水平台,使整个建筑节点更具景观和生态效果。
3.结语
鉴于支漳河分洪道整治工程位于邯郸市主城区,按照邯郸市打造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独特城市水系景观的要求,城区段支漳河拦蓄建筑物拟建成“一闸一景” 城市水系景观,选择底横轴翻转门钢坝型式符合城市防洪、供水和城市景观多功能要求。
参考文献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Sanjiang governanc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people realize that the scientific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anjiang River embankment engineering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after the achievement of the Sanjiang project constructio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This paper redefines the management mode of river levee engineering, and designs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Sanjiang River levee project in the "vertical" management mode and "provincial and county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mode. It includes the main body of the project and the project establishment mechanism, the selection mechanism of project design and contractors, the project implementation process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after project acceptance.
关键词:河道堤防;管理模式;机制研究
Key words: river dike;maintenance management;mechanism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TV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4-0050-03
0 引言
2014年开始,在中央大力支持下,全面治理黑龙江省三江工程,这对保障三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是件大事,但同时也要清楚看到,治理以后的三江河道堤防工程将会面临新的问题,如,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对河道堤防的影响会加剧,堤防的脆弱性在上升;这些均要求不仅是加高加固堤防工程,还需要加强对河道堤防工程的运行管理,因此研究三江工程河道堤防工程运行管理模式并构建河道堤防工程运行管理机制势在必行。目前学者们对于河道堤防工程运行管理研究较多,一些学者对河道堤防工程从管理角度进行分析,在阐明现有管理不当的基础上,提出了河道堤防工程维修与管理措施[1-5]。还有一些学者对河道堤防工程的管理体制改革进行研究,李曦等(2006)在分析了现行基层河道管理体制运行的障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河道管理体制的改革措施[6];张凯(2012)则对基层河道管理体制提出进行“管养分离”的改革措施[7];顾洪铭(2015)针对现有基层河道管理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包括:改革管理方式,实行“管养分离”的改革措施[8]。现有文献均是从现有管理或者管理机制存在缺陷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并不系统,比较零散。本文在对河道堤防工程运行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从整体角度对黑龙江省三江工程河道堤防工程的维修管理机制进行设计。
1 河道堤防工程运行管理模式
河道堤防管理实践表明,影响河道管理水平主要有两大要素:一是河道堤防管理组织方式,即不同管理层面管理机构间的结合方式,如通过行政隶属关系结合,或通过合同关系结合,或通过监督与被监督关系结合,或通过较为松散的指导(咨询)与被指导的关系结合;二是河道堤防养护费用(防汛费、岁修费、专项维修等)来源与使用方式,即在河道堤防工程中养护费用的支付和使用由谁负责的问题。因此,将河道堤防运行管理模式定义为河道堤防管理组织方式与河道堤防养护费用承担与使用方式的有机组合。
1.1 河道堤防工程运行管理组织方式
根据全国各地大江大河管理实践,可将河道运行管理分为省级、县(市)级和乡镇三个层次,与此相对应的出现3种管理组织方式即:“垂直”管理方式、“完全分级”管理方式以及“省县分级”管理方式,各类河道管理方式特点详见表1。
1.2 河道堤防养护费用来源与使用方式
根《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和其他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全国各地大江大河管理实践,河道堤防养护费用来源与使用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类:①省级政府全面负担堤防养护费用,并由省级河道管理机构负责经费使用;②省级政府财政全面负担堤防养护费用,并下拨县(市)级政府财政,由其负责经费使用;③省级政府全面负担堤防养护费用,并由省级河道管理机构、县级河道管理机构共同负责经费使用;④县级政府负担堤防养护费用,并负责经费使用管理;⑤省级和县(市)政府共同负担堤防养护费用,并下拨县(市)级政府,由其负责经费使用管理;⑥省级和县(市)政府共同负担堤防养护费用,并由省级河道管理机构、县级河道管理机构共同负责经费使用。
使用“垂直”与“省县分级”管理相组合,以及省级政府财政与市县级财政共同承接堤防维修养护费用、地方具体负责堤防维修养护工作的运行管理模式。这种运行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省级河道管理机构可选择三江河道防洪重点进行“垂直”管理,以确保重点河段的防洪安全,充分发挥堤防建设资金和维修养护费用的效益。对于防洪的一般河段,并不是省级不管,而是以地方为主,省级进行指导、监督;在堤防维修养护经费上,省级和地方根据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和经济属性,按比例出资,并由地方具体负责堤防的维修养护,省级河道/堤防管理机构监督。
2 三江河道堤防工程运行管理机制设计
各种河道堤防工程运行管理模式各有特点,而且从不同视角去观察,各种模式的优缺点也不尽相同。这主要在于不同运行管理模式,相关主体的利益和责任是不同的。根据三江河道堤防工程特点、组织及其设计理论,并借鉴其他大江大河河道堤防管理组织经验,推荐三江河道堤防工程使用“垂直”与“省县分级”管理相组合的工程运行管理模式。因此相对应的有必要针对这两种不同管理模式,分别研究黑龙江省三江工程河道堤防工程在两种运行管理模式下的管理机制。
2.1 基于“垂直”管理模式的河道堤防工程运行管理机制设计
“垂直”管理模式,即河道堤防工程维修养护管理由省级统一组织,维修养护经费也由省级财政统一支付。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堤防工程维修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是省级河道堤防工程管理机构,可采用“管养分离”、项目管理方式对堤防的维修养护实施管理。
2.1.1 堤防维修养护项目设立、项目设计和项目承包方的选择
①堤防维修养护项目设立,即项目立项过程,主要包括:堤防维修养护项目申报书编制;堤防维修养护项目申报书审查;堤防维修养护项目审批。由省三江河道堤防管理局对堤防维修养护项目进行立项批复。
②项目设计。依据批复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各河道堤防管理分局组织项目初步设计,并编制初步设计概算。项目初步设计通过省河道堤防管理局组织的审查后,作为项目实施和验收的依据。
③堤防维修养护项目承包方(“养护”方)的选择。根据国家采购/招标相关法律、法规,一般采用招标竞争方式选择养护方。堤防维修养护项目招标由省三江河道堤防管理局统一组织,并委托各分局与养护方签订项目合同,并由各分局组织项目实施,省三江河道堤防管理局对实施进行监管。
2.1.2 堤防维修养护项目实施控制与验收
①堤防维修养护项目实施控制。由各分局组织堤防维修养护项目实施,并在现场构建以河道管理所为核心的现场管理机构,对堤防维修养护项目实施质量、进度进行控制;各分局对堤防维修养护项目阶段验收负责,并对项目支付认定,然后报省三江河道堤防管理局审核后统一支付。
②堤防维修养护项目验收。省三江河道堤防管理局联合各分局,根据项目合同和相关技术标准对各项目进行验收。
2.1.3 对堤防维修养护项目责任主体和承包方的考核与激励
①堤防维修养护项目责任主体(分局)的考核与激励。堤防维修养护管理是省三江河道堤防管理局下属各分局管理的主要职责之一,因此应将堤防维修养护项目管理的考核列入对分局考核的重要方面,有必要实行一票否决制,特别当堤防维修养护项目实施中出现重大质量问题、腐败问题时,分局年度考核即为不合格;问题严重时还要启动追责机制。对堤防维修养护项目管理取得成绩的分局应进行表扬,给予立功奖励。
②堤防维修养护项目承包方的考核与激励。堤防维修养护项目承包方考核与激励,属市场交易范畴内的考核激励。要充分利用交易合同这一工具,明确考核激励的办法。通常可采取下列合同措施:1)在合同中设置保留金的基础上,增设项目质量措施保证金,以此来保证堤防维修养护项目的施质量。2)对项目实施过程实现合同目标的程度进行评价,按不同程度分等或分级,对获优良等级的承包人实行奖励,对评为不合格的承包人进行惩罚。3)构建堤防维修养护诚信评价体系。对承包商建立诚信档案,并实行“黑名单”制度。
2.1.4 基于“垂直”管理模式的河道堤防工程维修养护费用
据初步分析,能纳入基于“垂直”管理模式的河道堤防工程并不多,因这类堤防或是保护对象十分重要,或属跨行政区划(设区市)的2级以上堤防;并根据广东省等的实践经验,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建议这类堤防工程的维修养护费用由省级政府统一承担。
2.2 基于“省县分级”管理模式的河道堤防工程维修养护管理机制设计
实行“省县分级”管理河段对应堤防工程管理的责任主体是县级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市县级河道堤防管理机构,省级河道管理机构指导和监督县级河道堤防管理机构工作。河道堤防刚才维修费用也是需要省级和县级财政共同分担。
2.2.1 实行“省县分级”管理的河段堤防工程维修养护项目责任主体与项目设立
①堤防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的责任主体。实行“省县分级”管理的河段堤防,其管理责任主体为县级河道堤防管理机构,省河道堤防管理局发挥指导和监督作用。因而,此时堤防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的责任主体应是县级河道堤防管理机构。市级(设区)城区河段堤防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管理相关问题参考县级的做法,下同。
②堤防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立项机制。实行“省县分级”管理的河段堤防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应由省和县级财政投资,项目立项机制如下:1)由县级河道堤防管理机构编制项目建议书,报省级河道堤防管理机构和县水行政主管部门;2)县级河道堤防管理机构根据报省级河道堤防管理机构和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建设书的意见,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最后由省河道堤防管理局和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可行性报告进行审批。
2.2.2 实行“省县分级”管理的河段堤防工程维修养护项目设计和承包方的选择
①项目设计。依据批复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县级河道堤防管理机构组织项目初步设计,并编制初步设计概算。项目初步设计通过省河道堤防管理局组织的审查后,作为项目实施和验收的依据。
②承包方的选择。实行“省县分级”管理的河段堤防工程维修养护项目承包方的选择与“垂直”管理模式下河段堤防工程维修养护项目承包方的选择机制类似。
2.2.3 实行“省县分级”管理的河段堤防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实施过程监管
实行“省县分级”管理的河段堤防工程维修养护项目过程监管分三个层面:一是县级河道堤防管理机构履行项目法人职责,对承包人履行合同过程的监管;二是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使对堤防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的监管职责,包括对项目审计,对项目法人、承包人的监督和管理;三是省河道堤防管理局对堤防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的稽察、审计等。
实行“省县分级”管理的河段堤防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实施过程质量控制、激励等措施可参考“垂直”管理模式下堤防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的做法。
2.2.4 实行“省县分级”管理的河段堤防工程维修养护项目验收和后评价
①堤防工程维修养护项目验收。省河道堤防管理局组织由项目法人(县级河道堤防管理机构)、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承包人参与的项目验收。验收内容包括项目盗垦槭铡⑾钅恐柿垦槭蘸拖钅渴凳┕程廉政验收。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相关技术标准及党和国家有关廉政的规定/要求将是项目验收的主要依据。
②堤防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后评价。堤防工程维修养护项目验收后1~2年,省河道堤防管理局组织项目后评价。主要评价内容包括项目立项的科学和合理性、项目投资的到位程度、项目实施过程的规范性、项目质量水平、项目对堤防防洪能力的提升等方面。项目后评价结果将作为后续项目立项、省县级资金配套比例安排的依据之一。
3 结论
为了应对三江治理工程新出现的问题,有必要构建省级“垂直”管理与“省县分级”管理相组合的三江河道堤防工程运行管理体制。而三江流域仅存在以市县为主的三江河道堤防工程管理体系,省级没有专设直属机构对三江河道堤防工程进行管理。全国各省的实践表明,这种管理体制不利于提升三江河道堤防工程管理水平。在“垂直管理”和“省县分级”两类管理模式基础上,提出了包括河道堤防项目责任主体、项目设计、实施过程监督、项目验收以及后评价的运行管理机制。但该运行管理机制对三江流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情况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梁壁衡.浅谈河道堤防工程的管理与维护[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22):48-48.
[2]杨雪峰.浅议河道堤防工程的养护与维修[J].农民致富之友,2015(6):285-285.
[3]叶松.刍议河道堤防工程的管理和维护[J].河南科技,2015(22).
[4]赵柏玲.浅议河道堤防工程的养护与维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6):191-191.
[5]郭德良.浅议河道堤防工程的维修与养护[J].农业与技术,2016,36(16):88-88.
[6]李曦,刘国亮,柳乐文.基层河道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探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12):48-51.
Abstract: the Luanhe-Tianjin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water 30 years, Li River from the deepening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post operation, repair maintenance management task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heavy,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Luanhe River Li River face, increas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t the same tim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operation management, equipment maintenance, in infrastructure the innovation of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other aspects, consolidate the achievements, to ensure the availability of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give full play to the benefits of the project,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关键词:引滦黎河运行管理成效
Keywords: Li river running water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TV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滦入津工程通水30年来,引滦黎河河道建设的不断深入,工程后期运行维修养护管理工作的任务也越来越重,为确保设施设备完好率,巩固河道建设成果,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天津市引滦工程黎河管理处坚持以安全输水为中心,建设与管理并重原则,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建后管护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
一、引滦黎河基本情况
引滦入津工程是将河北省境内的滦河水通过潘家口水库经大黑汀水库调入天津,向天津城市和周边的郊区及滨海新区供水的一项跨流域调水工程。滦河水从潘家口水库,经大黑汀水库,穿引滦隧洞,循黎河入于桥水库,经暗渠入输水明渠,注尔王庄水库,再沿暗渠进入天津市区,全长234km,输水设计流量60m3/s,校核流量75m3/s。在保证率75%和95%情况下,可分别向天津城市供水10亿m3和6.6亿m3。引滦入津工程自1983年通水以来,累计向天津城市供水156.18亿m3,缓解了城市用水紧张的情况,为天津市社会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黎河发源于河北省遵化市和迁西县交界处的燕山山脉丘陵区,自东北向西南流经河北省遵化市建明、团瓢庄、平安城等8个乡镇,79个自然村,在天津市蓟县西龙虎峪乡南贾庄子与沙河汇流后入于桥水库。流域面积560km2,河道全长76km,其中引滦入津工程利用输水段长57.6km,占总输水线路的1/4,起着大动脉的作用。黎河原系天然行洪排沥河道,整个河床纵坡上陡下缓,断面上宽下窄,河道蜿蜒曲折。
引滦黎河是引滦入津输水线路中唯一一段敞开式的天然河道,且输水线路长,管理范围不规则,加之地处河北省境内的特点,且黎河沿岸铁矿资源丰富,涉及乡镇、村庄、企业众多,周边环境复杂,管理任务重,保水护水难度大。
二、引滦黎河运行管理对策及成效
针对引滦黎河面对的实际情况,在不断加大工程建设力度的同时,高度重视运行管理问题,在基础设施设备维护、管理机制创新等方面下功夫,巩固了建设成果,确保了基础设施设备完好率,充分发挥了工程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
1、加大建后管理力度,巩固建设成果
引滦黎河输水后,改变了河道原有的自然平衡条件,使河床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根据输水对河道造成的实际影响,为确保安全输水,采取河道边坡防护、修建跌水坝、河道扩宽、复堤固定河床、防护堤道路、环境整治等多项措施,对河道进行了综合治理,取得显著的成效。经过30年的运行,各类设施设备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和超期使用情况,为确保工程设施、设备正常运行,安全度汛,安全输水,黎河逐步加大维修工程的投入和力度。在内外堤坡维护、堤顶道路维护、河道清淤、跌水坝岁修、修复水毁工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发展情况,新增黎河支流口治理工程运行维护和河道保洁项目,狠抓运行管护,加强后期扶持。同时,为规范维修工程项目管理,合理利用资金,以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效益,创新管理模式,由承包合同管理模式向实报实销管理模式转变,全面加强项目管理工作,使引滦工程项目管理走上了规范化、专业化的道路。
2、创新管理模式,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
2.1、实施战略合作,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在市局领导的直接关注下,天津市水务局与遵化市政府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2010年8月3日,战略合作第一次联席会议在黎河管理处召开,李文运副局长、遵化市政府副市长毛成海参加会议。双方签订了《黎河水源保护和环境治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有关战略合作具体事宜达成了共识。战略合作关系的建立,实现了我局专业技术资源与地方政务资源的优势互补,为管理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联席会议制度的确立,进一步强化了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明确了部门职责,为黎河和谐共建提供了组织保障。
2.2、开展联合执法,维护正常水事秩序
以战略合作为平台,天津市水务局与遵化市政府签订了《引滦黎河水源保护与环境治理联合执法实施方案》,建立跨区域联合执法网络,我处积极与地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主动联系、加强沟通。一是与遵化市环保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开展联合执法,加强沿河企业的管理,制止查封沿河非法排尾排污企业。二是加强与遵化市水务、公安、乡镇、武警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对河道保护范围内私搭乱建现象、黎河中下游非法采砂等活动进行专项治理。通过共治共管、联合执法,发挥地方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整合汇集社会资源和力量,提高了执法成效,有效的打击、遏制了排尾排污、机械采砂等非法水事行为,维护了黎河正常水事秩序。
2.3、立足共建共享,开创“和谐引滦”新局面
以河北省加快生态文明共建为契机,2008年我处与沿河马各庄、龙湾、小安乐庄村和遵化市晓一矿业有限公司、唐山市港陆钢铁有限公司建立生态文明共建关系。由我处负责环境改善工程设施建设,共建另一方负责使用维护和后期管理。经过多年的运行,相应河段乱堆乱倒垃圾现象已基本杜绝,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近年来,借助于市局与遵化市政府“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更加密切了与遵化市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增强了相关信息的交流和工作协调,又与沿河西铺村、大安乐庄、高各庄等7个村庄签订了生态共建协议,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共建活动中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与沿岸村庄建立开创了“和谐引滦”新局面。
2.4、实行河道保洁,展现输水河道新面貌
为有效解决黎河沿岸垃圾污染问题,实现河道"水清、面洁、岸净、有绿"的目标,结合黎河实际,2012年5月,制定了《引滦黎河河道保洁实施方案》,设立了后店桥(12+632)至提举庄桥(22+152)近10公里河道保洁示范段,由保洁公司专门负责对管理范围内工程维护、树木管护、河道保洁等工作,并通过签订《黎河河道保洁协议》和项目考核措施对保洁公司加以制约和监管。经过半年的试运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改善黎河水环境,巩固综合治理成果,提高设施设备完好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河道保洁项目引入社会化养护模式是河道日常维护机制的探索,是共建共享机制的创新之举。
2.5、启动河岸绿化,打造黎河绿色生态长廊
本着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建立起投入管护机制,调动沿河村民、企业参与植树造林的积极性。自2005年开始,我处开展了河岸绿化林带建设,针对黎河上中游河道绿化资金不足、管理困难的难题,采取出租堤埝土地,由承包人植树、管护的办法,在黎河上中游23公里整治段堤坡植树5万余株;针对黎河下游堤岸没有征用土地,建设绿化带难度较大的实际,采取由农户按标准栽植、自主管理、适当补助的办法,在条件比较成熟的夏家峪桥上下游580米范围内实施了100亩绿化示范工程,取得了较好效果。沿河绿化林带建成后,对于防止风沙起到很大作用,构筑了一道天然屏障;同时,使当地小气候得到了改善,涵养了河道水源、净化了水质,打造了一条绿色生态长廊。
2.6、共治尾矿库,消除潜在安全隐患
黎河上中游沿岸分布40余家铁选矿,尾矿库防护设施简陋,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是引滦水质污染和河道淤积的潜在威胁。对此,我处在大安乐庄桥上左岸开展了尾矿堆坡面植物固结试验工作,并逐步在其他尾矿库推广。目前,北方矿业对崔家庄桥上右岸、西山桥上左岸尾矿库也实施了植物固化工程,消除了尾矿库安全隐患。
3、引滦黎河运行管理未来发展
为适应水利发展的新要求,在总结以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牢牢把握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主动权,加大黎河运行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做到稳中求进、稳中求好、稳中求快,推动黎河确保输水安全这一中心工作再上新台阶。
3.1、深化战略合作关系。不断深化与遵化市政府的战略合作关系,利用合作平台,努力实现“共享政务资源,理顺执法关系,保护黎河环境,提高工作效能”的目标。
3.2、完善联合执法机制。进一步落实《引滦黎河水源保护与环境治理联合执法实施方案》,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加强日常巡查,适时开展联合执法和专项执法活动,保持对非法采砂、非法排放尾矿行为的高压严打态势共同维护黎河正常水事秩序。
3.3、推进共建共享机制。进一步探索与黎河沿岸村镇、企业环境治理共建共享措施,加大环境治理及监管力度,扩大共建共享范围,早日实现黎河全段环境治理共建共享。
3.4、推广河道保洁机制。在河道保洁示范段成功实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河道保洁管理制度,建立河道保洁长效机制,将保洁范围扩展到57.6公里全河段,使河道养护保洁工作逐步走向常态化管理。
3.5、加快绿化林带建设。加快黎河绿化带建设步伐,继续深入探讨租用土地、工程造林、承包管理的可行性,计划利用三至五年时间两岸绿化大约10000亩(绿化带宽度50-80米),逐步达到分布均匀、布局合理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地方特色,重点突出,科学布局,全面绿化。
3.6、开展尾矿库治理。逐步对其余未治理的尾矿库采取护坡加固,植物防尘固沙措施进行安全防护,确保引滦水质和输水安全。
参考文献
[1]. 《黎河整治可行性研究报告》.水利部天津市设计院.1990.
[2]. 《黎河输水水量损失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天津市引滦工程黎河管理处.2008.
[3]. 《引滦入津黎河综合治理工程规划》.天津市水利勘测设计院.2008.
[4]. 《引滦黎河输水河道水源保护工程规划工作大纲》.天津市引滦工程黎河管理处.2010.
[5]. 《黎河水源保护和环境治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天津市水务局.2010.
[6]. 《引滦入津黎河综合治理工程规划修编设计大纲》.天津市水利勘测设计院.2011.
第一作者:周海明
我县地处浙东沿海,境内多山多溪,是浙江省四大暴雨区之一,属于洪涝灾害频发地区。1988年“7.30”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吞噬了180多人的生命,今年“麦沙”、“卡努”台风暴雨又给我县带来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其中河溪道防洪坝、拦水堰坝等工程设施毁坏最为严重,河溪道防洪工程已成为我县防洪减灾工程体系中最为薄弱的一环,洪涝灾害已成为制约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我县背山面海溪流众多,流域面积大于10km2的独立水系共13条,其中大于50平方公里的有白溪(包括支流杨溪)、凫溪、青溪、中堡溪和颜公河等五大溪流。溪流干流总长度272.64km,支流总长度817.8km,总流域面积1390.9km2,占全县总面积的72.03%;流域内总人口42.30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2.56%。我们习惯将干流、支流通称为河溪道,防洪坝是河溪道防洪保全的屏障。流域内现已建成防洪堤(坝)369.9km,其中干流堤防229.9km,支流堤防140km。但现有堤防防洪标准普遍较低,仅有61.5km达到设计防洪标准,其中干流堤防41.5km,支流堤防20.0km。
我县平原河网主要分布在宁东平原和临港平原两片,宁东平原片的河道为毛屿港、车岙港、胡陈港三大水库区的河网,包括长街第一、二、三干线,横直河、岳井王家十字河、毛屿十字河、越溪十字河,一市港内河等。平原河网河道总长556km,其中干流总长107.9km,堤防长141.9km,支流总长448.1km,支堤防长263.6km。
宁海河溪道坡降大,溪短流急,加上过去对小流域治理标准较低,又缺乏全面科学的规划,因此小流域灾害频繁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危害,因此必须加大对小流域的治理力度。针对小流域现状,宁海县委、县政府决定全面推进小流域治理,并进行专项规划。根据调查,全县1100多公里河道中,保护村庄、学校、企业、农田等设施的有351公里,其中51公里已达到防洪标准。对未达到防洪标准的300公里按轻重缓急的原则,制订了三个五年规划,每五年投资约3.3亿元,治理河道100公里,总投资10亿元。
二、宁海县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剖析
(一)堤防设施标准低
除少数已建的达标堤防以外,我县现有的防洪坝基本上是各村分段自建,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年久失修,防洪等级普通偏低,不能形成完整的防洪体系。并且大多数没有正规设计,施工方法简陋,堤坝结构普遍是单层干砌石,强度低,很难抵御洪水的冲击。有些河段甚至是赤膊岸坡,经常发生崩岸等灾害,造成水土流失。根据统计数字,今年“卡努”台风期间,受暴雨洪水袭击,全县防洪坝共溃坝缺口155处,总长度109公里,基本上是全线受损,其破坏程度不亚于97年“818”台灾的海塘线损失。
(二)河道人为设障问题严重
违反《河道管理条例》,乱占河道、随意缩窄河道行洪宽度、改变水流流态等现象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这严重影响了河道防洪能力,降低了河道防洪标准。比较典型的有:
1、越溪大桥过水能力低。白溪在越溪大桥处规划防泄洪宽度为360米,而现在桥孔过水宽度只有160米。根据“卡努”台汛时的洪水调查,最大洪峰通过时,桥上游河道水位达到4.77米,而桥下游水位仅3.85米。导致大桥上游至水车段河道水位大幅涨高,这也是造成下园村沿海南线受淹的原因。
2、随意兴建过水路面桥。中堡溪、凫溪等过村河道,随意兴建了多道过水路涵桥,共同特点是未经水文复核,过水能力大大下降,结果造成上游淤积,水位大大提高,下游跌水冲刷严重。当洪水来临时,下游堤坝往往是溃决比较严重的堤段。
另外,不经科学论证,随意兴建拦水堰坝,填溪建房,河道内无序开采砂石等也是加大洪灾损失的原因。
(三)水土流失严重
宁海县属沿海城市,人口众多,历史上由于人类活动频繁,各种滥垦、滥伐、滥挖、滥建等人为因素的破坏,加之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据最新应用卫星遥感技术普查结果表明,宁海县现有水土流失面积为454km2,占总土地面积的33.4%,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286.52km2,占流域总面积的38.2%,其中轻度侵蚀96.93km2,占小流域水土流失总面积33.83%,中度侵蚀137.36km2,占小流域水土流失总面积47.94%,强度侵蚀29.34km2,占小流域水土流失总面积10.24%,极强度侵蚀11.63km2,占小流域水土流失总面积4.06%,剧烈侵蚀0.17km2,占小流域水土流失总面积0.06%。各小流域均有较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存在,水土流失最大的是高楼溪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达36.90km2,水土流失面积占小流域面积40%以上的小流域共有7条,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当地土地资源的破坏和损失,导致河床严重淤积,使河床抬高,降低了水利工程的蓄水与防洪能力,加剧了下游的洪涝灾害。
三、宁海县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随着新标准海塘的全面建成,小流域洪涝灾害已成为我县当前发生频率最高、损失程度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防洪保安”也成为完善我县防灾减灾工程体系中最迫切的一环。县委、县政府及时将小流域综合治理列入“十一五”规划,这是一项真正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为了顺利完成这项系统工程,进一步加强对宁海县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我们必须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建立机构
小流域治理基本上已遍及全县行政区域。为了更好地组织实施此项工程,县里应该成立以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制定方针政策,并组建专门的机构,负责制订年度实施计划,筹措项目建设资金,指导组织项目的具体实施。乡镇可以研究组建由相关受益村庄组成的流域管理协会,统一进行政策处理、自筹资金、施工协调等工作。
(二)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制订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坚持走“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的路子。规划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规律,处理好人与水的关系,要坚持全面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量力而行,处理好治理与财力的关系,做到治理一处成功一处;要坚持科学治理,体现可持续发展,处理好保护治理与开发发展的关系,把小流域保护治理与综合开发利用科学地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坚持以防为主,突出非工程措施,处理好预防与治理的关系,实施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突出生态防护。要把规划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与防灾减灾等规划衔接。
我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面广量大。现有的五大溪流治理规划编制于1995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流域自然面貌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重新修编流域治理规划已刻不容缓。科学合理的规划是计划实施的“龙头”,建议水利部门尽早实施这项工作。
全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可以分5-7年计划实施,其中五大溪流及其它小流域重要河段应该在“十一五”期间完成。项目实施应分强化保护,提高巩固、全面维护三个阶段。首先对威胁到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安全的,今年水毁破坏比较严重的河段堤坝,应尽早立项建设;其次对保护乡镇、村庄比较重要的防洪堤坝,应按规划设计要求进行改造、加固,提高标准。关键是要做到治理一段,达标一段。对原生态的河道,以维护、整治、美化环境为主。
另外,对河溪道阻水严重的违章建筑物,县里应组织专门力量,集中整治。不满足防洪要求的桥梁,交通部门应负责拓宽或重建。
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建设一些拦蓄引水工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兼顾沿溪广大群众的利益,减少用水纠纷。
(三)强化管理,加强管护
强化管理是巩固治水成果的关键,除了要加强对堤防堰坝等水利工程的日常维修保养外,还应积极开展非工程措施方面的工作,如科学调度洪水,发挥流域内山塘水库的群体作用,开展洪灾保险等,此外还要在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同时,切实加强水法宣传,从而保证水利工程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同时还要加大管护力度,巩固治理成果,发挥工程效益。对在小流域治理中已建成的项目区,各地在管护方面亦有一些可资借鉴的成功范例。这些范例表明,只有管护到位,工程效益才能得以较快显现。以太湖流域为例:项目建成后,镇里组建了专门的管护队伍,由项目区周边六个自然村每村出一名管护员,对项目区实行严格的看护,在告别了任何破坏的良好条件下,项目区生态迅速恢复,每到夏季,项目区内酷似一座天然花园,鸟雀明显增多,处处洋溢着和谐之美。而且随着环境的改善,爱护项目区一草一木已逐渐成为当地居民的自觉行动。
(四)加大投资,广筹资金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是公益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投资大,社会融资能力弱,如何克服建设资金不足的困难,已成为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项目建设资金方面,除了县财政安排专项治理资金外,还需多方考虑筹资渠道。
1、积极争取上级资金补助。通过省、市列项的“城市防洪工程”,“万里清水河道工程”,争取专项补助资金。
2、从土地出让金中筹促建设资金,一方面通过全县的土地出让金中按一定比例明确作为小流域综合治理资金,另外通过流域整治,对河道附近废弃地改造增值等手段,通过拍卖或开发,所得资金全额作为建设资金。
3、将水利系统征收的水土保持费、河道占用费,砂石管理费等一部分规费转入工程建设资金。
4、按照“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制定政策,鼓励受益的乡镇、村、企业及群众自筹资金。
四、结语
通过这两年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宁海县小流域防洪标准已有较大提高,行洪能力得到一定的加强,溪流逐渐平顺,河道逐渐畅通,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水、旱灾害损失,建立起了较良好的生态环境,确保了当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我们相信,只要进一步加强对宁海县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我们就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内容摘要:宁海县多山多溪,易受洪涝灾害,各级部门都非常重视小流域治理工作。本文拟通过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在堤防设施标准、河道设障、组织管理、规划设计、政策处理及资金筹措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小流域综合治理;防洪;灾害;管理
参考文献:
[1]董哲仁.河流保护的发展阶段与思考[J].中国水利.2004(17).
[2]张柏山,陆德福.世界江河防洪与治理[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4.
[3]汪松年,阮仁良.浙江省水资料普查报告[R].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关键词:龙口河暗渠;治理方案;防洪堤;拦沙坎;
中图分类号:TV147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概况
龙口河为安宁河左岸一级支流,发源于喜德县红莫镇,流域分水岭最高海拔高程2516m,河流由东向西流,经喜德红莫镇博中村,西昌市兴胜乡花园村、李家铺子、仇家屯汇入安宁河。流域东北高西南低,呈长条形,平均宽度约2km左右,水系不发育。龙口河与大桥水库灌区一期工程左干渠交叉处为暗涵工程,工程命名龙口河暗渠,建成于2006年5月。龙口河暗渠以上控制集雨面积8.9km2,河长6.89km,平均比降为147‰。龙口河为泥石流河道,多年来暗渠上游河道严重淤积,河床宽度24~45m,暗渠下游河床较上游窄,宽度仅12m。多处河道高于两岸村庄和农田,严重危及大桥水库灌区一期工程渠道及龙口河两岸农舍的安全。为保障龙口河暗渠上游两岸居民和大桥水库灌区一期工程渠道的安全,必须对河道进行治理。笔者就河道治理方案进行论述。
2工程建设条件
2.1水文条件
龙口河流域无水文资料,特别是无长系列实测的洪水资料。龙口河小流域的设计洪水采用设计暴雨途径推求。由于龙口河为泥石流河道,采用中科院成都地理所的研究公式进行高含沙洪峰修正。
龙口河整治河段洪水成果表
表1
河流 项目 Qp(m3/s)
P=1% P=2% P=3.33% P=5% P=10%
龙口河 修正前流量 51.0 44.6 40.0 36.3 30.0
修正后流量 73.2 64.0 57.4 52.1 43.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94)、《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结合《四川省凉山州大桥水库灌区漫水湾渠首及左干渠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左干渠渠系建筑物重现期采用10年一遇。相应的设计洪水流量43.0m3/s。
2.2地质条件
龙口河暗渠位于龙口河中上游,地表覆盖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的含土块碎石层,结构松散至稍密,岩性以砂岩为主,次为泥岩,推测堆积层厚度大于10m。暗渠上游河床两岸为冲洪积的含土块碎石层。上部结构松散,厚1.5m左右,下部结构稍密~密实的块碎石土或含碎石土,承载力能满足堤防工程设计要求。
3治理方案
龙口河工程治理的主要目标是保障暗渠上游两岸居民和左干渠的安全,防止随着洪水携带泥石流对两岸农田、农舍的冲刷,并将洪水归槽,以免进入左干渠,堵塞渠道。
根据治理目标,本河段的治理以疏导洪水,拦截部分泥沙,稳固河床的方式来达到治理的目的。主要措施包括:1、新建暗渠上游两岸防洪堤1448.17m并对治理河道段进行疏浚排导洪水;2、暗渠上游设置2道拦沙坎稳固河床,拦截部分泥沙。
3.1防洪堤
(1)堤距确定
龙口河堤防的堤距根据治理河道上、下游的天然河道宽度及暗渠附近的原有堤防的堤距综合确定,龙口河治理段上游河道平均宽度26.0m,暗渠下游河道宽度12.0m。采用阿尔图宁公式进行稳定河宽计算,稳定河宽为13.4m,由于龙口河为泥石流河道,考虑暗渠上游为河道上游的泥石流滞留区,综合确定龙口河堤防设计堤距30.0m。
(2)堤线布置
河堤布置原则是:
a、考虑各流域天然河道走势,堤防建成后使各河道尽量河势顺直,以利行洪;
b、在确保河道安全行洪前提下,采用合理的工程量以节省投资;
c、尽量少占或不占农田,使河堤布置与规划的建设有机结合;
d、对已成堤,凡达不到质量标准的,应加固、加高。加固包括基础加固(或护脚防冲)和护面防渗等;
e、除目前行洪外,还要考虑河道演变,应留一定的余地。
由于龙口河暗渠的阻挡,暗渠上游河道淤积,下游河道冲刷,河道淤积段河床与两岸农田高程相差无几,堤防的右岸起点选择在河道淤积末端,天然河道成型,两岸有明显的陡坎处,暗渠上游的左岸有一突出的山嘴,山嘴上游无村庄,仅有少量农田。考虑龙口河的河道特性,山嘴以上的左岸作为泥石流的滞留堆积区域,因此,左岸起点选择在与山嘴相接处。暗渠下游的河道狭窄,两岸为高达2.5~3.0m高的陡坎。为避免暗渠下游两岸的陡坎受洪水冲刷而垮塌,保护左干渠暗渠,末点选择在暗渠下游40m处的河床变宽处。
堤线布置无控制性因素,根据天然河道走势与左岸的山嘴布置堤线。左右岸相对应。根据布置,治理段内防洪堤总长1448.17m,其中左岸长523.61m,右岸长924.56m;暗渠上游为堤防,暗渠下游为护岸。
(3)堤型选择
防洪堤的型式有斜坡式、直立防洪墙和直斜复合式。根据其它中小河流修建堤防的类似经验及初拟断面很容易得到斜坡式堤型是最经济的堤型。初拟本工程堤防断面为砂卵砾石碾压堤体,C20砼结构护面。
本工程河段内堆积大量的砂卵砾石层,填筑材料丰富、运距短;根据地质资料显示,满足填筑堤身的要求。根据就地取材的原则,本工程堤体采用砂卵砾石碾压堤体。
由于本工程区块石料>150mm粒径漂石含量较少,为尽量减小工程投资,对护面结构型式进行比较。方案一:采用C15细石砼砌块石结构护面型式;方案二:采用0.12m厚C20钢筋砼结构护面型式;方案三:采用0.2m厚C20砼结构护面型式。
方案一为C15细石砼砌块石护面,外坡比为1:1.0,底厚为0.5m,顶厚为0.3m。趾墙采用C15细石砼砌块石结构,趾墙底宽0.5m,高0.5m。由于本河段块石量少,工程所需块石量较大并需到安宁河沿途采沙场购买。
方案二为C20钢筋砼护面,坡比为1:1.5,为便于施工,采用等厚护面,厚度为0.12m,用Φ8@200钢筋拉结。趾墙采用C20砼浇筑,趾墙厚0.5m,高0.5m。所需钢筋在西昌市就近购买。
方案三为C20砼护面,坡比为1:1.5,厚度0.2m。趾墙采用C20砼浇筑,趾墙厚0.5m,高0.5m。此方案砼所需骨料需在安宁河沿线各料场购买。
防洪堤工程护面结构方案比较表
表2 单位长度:m
序
号
项目名称 单
位 单价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数量 合价 数量 合价 数量 合价
1 堤身填筑 m3 20.26 6.1 123.58 6.1 123.58 6.1 123.58
2 C15细石砼砌块石 m3 233.04 2.5 582.6
3 C20砼 m3 299.81 1.2 259.77
4 C20钢筋砼 m3 385.67 0.7 251.07
5 普通标准钢模板 m2 53.15 5 265.75 5 265.75
6 钢筋制安 kg 7.35 10.5 77.18
7 合计 706.18 717.58 649.10
由表2可见,方案一采用C15细石砼砌块石护面单位长度护面造价为706.18元/m,比方案三高57.08元/m,且块石需外购。方案二采用厚度为0.12m的C20钢筋砼时单位长度护面造价为717.58元/m,比方案三高68.48元/m。方案三采用厚度为0.2m的C20砼时单位长度护面造价为649.10元/m。
C20砼结构护面型式为设计成熟、施工方便快捷、运行效果较好的一种护面型式,其造价也是相对偏低的,最终确定C20砼结构护面的方案。
(4)堤防结构设计
堤防全部采用C20砼等厚护面的碾压砂卵石堤型。堤顶宽度为2.0m,堤顶为泥结石路面,堤身直接填筑至设计堤顶高程,根据设计洪水和河道比降,按明渠均匀流计算得出,设计洪水时,过水断面水深0.8m,校核洪水时,水深1.0m,考虑河道在运行过程中的河道淤积,设计堤防高度2.2m。
堤身迎水面采用C20砼护面,护面厚度0.2m,护面每间隔10m设一条沉降缝,缝宽2cm,用沥青杉板填塞。护面迎水面按1:1.5的坡度延伸至下部趾墙。堤防背坡回填坡度为1:1.5。
堤防堤体一部分为保留原生的砂卵石层作为堤体的一部分,清除表面的不符合要求部分。符合要求的原生砂卵石层低于堤顶以下0.55m的采用碾压砂卵石填筑。每层砂卵石的铺填厚度为0.6m。铺料宽度超出填料体边界0.3m。
暗渠下游为护岸,根据设计洪水、河道比降和河道宽度,按明渠均匀流计算得出,设计洪水时,过水断面水深1.1m,校核洪水时,水深1.25m,设计堤防高度2.0m。
护面采用C15细石砼砌块石砌筑,0.5m等厚的斜坡式护面,迎水面边坡1:0.3,堤脚趾墙采用C15细石砼砌块石一体构造,
(5)堤基处理
堤防地基均为第四系全新统砂卵砾石层及含漂石砂卵砾石层,属稍密~中密结构,地基承载力0.25-0.4MPa,满足设计承载力要求。
冲刷深度计算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经计算,龙口河治理河段冲刷深度为0.36~0.78m。
由于龙口河暗渠上游河道为淤积河道,该段堤基开挖至河床以下1.2m,基础埋深1.2m,基槽底宽1.1m,边坡开挖坡度1:1。趾墙采用C20砼浇筑,底宽0.5m,高0.5m。暗渠下游河道堤防基础埋深1.5m。趾墙宽0.8m,高0.5m,基槽采用砂卵石回填。
(6)稳定计算
a、渗流稳定计算
由于该堤防所处地层为砂卵石层,而堤防背水侧堤脚与设计洪水位高差
b堤坡稳定计算
计算方法:依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和《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48-2001)规定,防护堤采用瑞典圆弧法进行计算。
计算工况分为
① 完建期
② 设计洪水位
③ 设计洪水位一日骤降1m
④ 常水位加地震
计算成果及其分析:本工程防洪堤虽堤体较长,但各段堤基的地形、地质条件相似,只是河道主流位置不同,根据河道主流与堤岸的相对位置,选取了四个断面进行碾压堆石防洪堤堤坡稳定计算,计算成果见表3。
土堤抗滑稳定计算成果表
表3
序号 计算断面 计算工况 备 注
正常情况 非常情况
完建期 设计洪水期 河水位骤降1m 常水位加地震
1 堤左0+255.00 1.70 1.85 1.36 1.19
2 堤左0+500.00 1.61 1.78 1.25 1.13
3 堤右0+450.00 1.66 1.81 1.31 1.16
4 堤右0+900.00 1.71 1.83 1.33 1.18
注:表中数值为瑞典圆弧法的计算成果,正常情况允许安全系数Fs=1.15;非常情况允许安全系数 Fs=1.05。
从表3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土堤边坡整体稳定性在各种工况下均满足规范要求。其中在完建期和设计洪水期安全系数较大,土堤较为安全;在河水位骤降时,安全系数均大于规范允许的1.1,5,在地震情况下,安全系数均大于非常情况允许安全系数1.05,可见土堤采用该断面满足经济技术要求。
经对设计堤防进行整体稳定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情况下安全系数最小,其安全系数为1.13,大于规范允许最小值1.05,满足规范要求。
3.2河道疏浚
为了方便行洪和有利于堤防工程的运行,需按要求进行疏浚。
河道疏浚的模式及基本原则为:
(1) 尽量使分汊水流归并,形成单一主流;
(2) 尽量利用现状主河槽,通过适当疏浚开挖措施,对单一主流贯彻弯道整治的原则,形成弯弯相连的、良好的易于控制的河势,来维持河道稳定。
龙口河暗渠上游河道淤积严重,淤积物均为砂卵石。由于泥石流堆积体拥塞河道严重影响河道行洪。每到雨季,洪水经常漫过河岸,淹没河道两岸的农田,对沿河两岸的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因此,本阶段拟对治理河道进行疏浚。根据水文计算,该段河道疏浚宽度确定为30m,为使水流归槽,疏浚河道断面采用梯形复式断面,疏浚河道河心宽度为10m,河心两边各10m宽河道疏浚坡度为1:10,河道两岸边坡采用1:1,根据河滩地上下游河道高程确定疏浚开挖深度,平均疏浚深度为0.6m。疏浚料用于两岸堤防的堤身填筑。
3.3拦沙坎
龙口河为泥石流河道,暗渠上游河道特性为小洪水河道淤积,大洪水时发生稀性泥石流对河道进行冲刷,在龙口河暗渠上游段内设置2道拦沙坎,平时拦截部分上游泥石流,大洪水时防止洪水对河道的冲刷以保证两岸防洪堤安全。
拦沙坎的设置根据河道比降、堤线布置、两岸地形情况综合确定。拦沙坎高2.2m,埋置深度1.4m。河底梁为顶宽0.5m,底宽1.0m的复式断面,坎顶高于该处河床0.8m。C20砼浇筑,砂卵石回填。
4结论
通过工程措施的处理,将达到保障暗渠上游两岸居民和灌区一期工程左干渠的安全,防止随着洪水携带泥石流对两岸农田、农舍的冲刷,避免龙口河洪水携带大量进入左干渠,堵塞渠道的治理目标。工程的实施,保护了暗渠上游河道两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了左干渠的通畅和下游的农田灌溉及工业用水。为建设和谐社会和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的安宁河谷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防洪标准》(GB50201-94);
(2)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