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8:55: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阳春三月的美景诗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如诗的春天
嵊州市雯雯艺术培训学校 三年级 赵海宁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我和我的义子去公园欣赏春天的美景。我和义子关系很好,经常带他出去逛逛。
去公园的路上,旁边也有春天的景像,比如:柳树长出淡黄色嫩叶的柳丝,小草从厚厚的土地里吃力地钻出来等等。
到了公园,那里的春天景像比刚才路上的景像更浓厚,太美了!让我不禁想起名人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我对我的义子说:“接下来的两名由你来说。”“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他不假思索地回答着。
我们两个就这样一唱一和,说了许许多多的关于春天美好的诗句。
关键词:电教媒体;古诗教学;提高效率;桥梁;想象
古诗教学是打开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一扇窗。然而,由于古诗时代久远,诗人表达感情含蓄,学生大多很难揣摩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习惯了“三步法”的教学定式,即识字、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教师讲得口沫横飞,强塞硬灌,学生听得一知半解,死记硬背。如何使古诗教学超越对诗的字面意思的肤浅理解,不再把作者的思想感情简单灌输给学生,引领学生主动融入诗的意境,领悟诗中的形象和情感,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艺术的熏陶?电教媒体的运用,为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它帮助我们创设了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为我们迎来了古诗教学的春天。
一、电教媒体提供形象的实物,将抽象化为具体
所谓诗情画意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诗带有几分文言色彩,表达感情含蓄、委婉。有些诗甚至是晦涩难懂。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练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联系起来,将古诗中的“形象”化为靠视觉欣赏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投影图片,那么教学往往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饮湖上初情后雨》时,读到“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时,学生读的挺带劲,当问他们是什么意思时,一个个面面相觑。完全不知道“潋滟”“空蒙”是什么意思。于是,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两段风景图片制成的幻灯投影片:一是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的美景图;二是烟雨蒙蒙的日子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的美景图。在图文并茂的视觉冲击下,学生将图画和诗句对应起来,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理解了诗意,同时强化了记忆。
二、电教媒体提供想象的材料,架起表象与思维的桥梁
电教媒体将声、色、影、画有效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架起了一座表象与思维的桥梁,加速学生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层层深入,对情感的体验步步加深,学生在趣中探索,在乐中求知。
如,在教学《春日》时,我让学生说说:从诗中读到了什么?读懂了什么?有的学生抓耳挠腮、支支吾吾,有的学生含糊地回答,读到了春天的美,还有的学生用干巴巴的字眼简单翻译了一下诗句。为了让学生对诗的内涵和意境有全面的了解,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阳春三月、万象更新、万紫千红的系列美景影像,学生欣赏着美景,展开想象的翅膀建立意象,由“万紫千红”想到百花齐放,由“春风”想到“春风拂面杨柳风”,由“一时新”想到万象更新。学生在诗的字里行间穿行,对诗句内容进行补白,对春天的认识转变成一幅幅立体的、鲜活的画面。学生在建立意象的同时,享受着春光,解决了词语的理解问题,初步了解了诗的含义。
三、电教媒体提供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悟
古诗教学离不开读。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讲究押韵和平仄相对,其优美的韵律是吟出来的。教学中若一味让学生自己读,学生难免有口无心地读,达不到读的目的。若采用多媒体,利用形象直观的图像、旋律优美的音乐、韵律悦耳的录音朗读,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语言,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加深对古诗的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如,在指导学生朗读《望庐山瀑布》时,我先请学生观看录像,让他们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形象感知瀑布壮丽的景象。学生从阳光照耀下香炉峰云雾缭绕的画面中,看到了紫烟冉冉上升的样子;从瀑布跌入山谷发出的巨响中,感受到瀑布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气势。紧接着我再播放韵律悦耳的朗读录音去感染学生,给学生在朗读的语气、语调、节奏等方面做示范。通过配乐朗读录音示范,使学生很快明白第一句中的“生”字应读重、读慢,以突出香炉峰的烟雾冉冉上升的情景。第三句中“飞流直下”形容瀑布笔直而下、气势磅礴,因此读此句吐字要强劲、响亮,而“三千尺”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读的时候音可以适当拖长,以增强气势。第四句中“疑”是诗人大胆而新奇的想象,应该重读,以突出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在学生基本掌握朗读技巧的基础上,接着再让他们跟着录音试读,他们很快就读出了诗的韵味,读出了诗的抑扬顿挫。这样一举两得,既让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又让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
湖心亭看雪
张 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品读
本文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静之后,小舟独往。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对酌,临别才互道名姓。舟子喃喃,以三人为痴,殊不知这三人正是性情中人。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永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还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表达了作者赏雪的惊喜,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全文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素材小卡
描写西湖胜景的诗句
雷峰夕照
(元) 尹廷高
烟光山色淡演钱,千尺浮图兀倚空。
湖上画船归欲尽,孤峰犹带夕阳红。
苏堤春晓
(明])杨周
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沙。
何处黄鹤破瞑烟,一声啼过苏堤晓。
湖心亭
(清)许承祖
百遍清游未拟还,孤亭好在水云间。
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
平湖秋月
(宋)孙锐
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
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
南屏晚钟
(明)万达甫
玉屏青障暮烟飞,给殿钟声落翠微。
小径殷殷惊鹤梦,山增归去扣柴扉。
华章溢彩
西湖的雪景(节选)
钟敬文
车过西冷桥以后,车暂驶行于两边山岭林木连接着的野道中。所有的山上,都堆积着很厚的雪块,虽然不能如瓦屋上那样铺填得均匀普遍,那一片片清白的光彩,却尽够使我感到宇宙的清寒、壮旷与纯洁!常绿树的枝叶后所堆着的雪,和枯树上的,很有差别。前者因为有叶子衬托着之故,雪上特别堆积得大块点,远远望去,如开满了白的山茶花,或吾乡的水锦花。后者,则只有一小小块的雪片能够在上面粘着不堕落下去,与刚著花的梅李树绝对相似。实在,我初次几乎把那些近在路旁的几株错认了。野山上半黄或全赤了的枯草,多压在两三寸厚的雪褥下面;有些枝条软弱的树,也被压抑得欹欹倒倒的。路上行人很稀少。道旁野人的屋里,时见有衣饰破旧而笨重的老人、童子,在围着火炉取暖。看了那种古朴清贫的情况,仿佛令我忘怀了我们所处时代的纷扰、繁遽了。
到了灵隐山门,我们便下车了。一走进去,空气怪清冷的,不但没有游客,往时那些卖念珠、古钱、天竺筷子的小贩子也不见了。石道上铺积着颇深的雪泥:飞来峰疏疏落落的着了许多雪块,清冷亭及其他建筑物的顶面,一例的密盖着纯白色的毡毯。一个拍照的,当我们刚进门时,便紧紧的跟在后面。因为老李的高兴,我 们便在清冷亭旁照了两个影。
……
品读
《西湖的雪景》在钟敬文的笔下,冬日的西湖是那么的高贵典雅,那么的清冷,那么的朦胧,完全没有了昔日的热闹。山茶花正开着粉红色的花朵,花朵堕下来半掩在雪花里,红白相映,华而不俗,清而不寒。给人以平和、幽雅、悠闲的感觉。作者以静写动,偌大的西湖却人烟稀少,游客寥寥。以静写动的方法更加体现出了冬日西湖的静谧美好。作者从一个景点游到另一个景点,把昔日的西湖和冬日的西湖进行比较。描绘出了杭州西湖的古色古香,描绘出了冬日西湖的脱俗典雅。这冬日的西湖更是另一种美的境界。在这之前,对于钟敬文并不是很认知,就连听也从未听说过。略读这篇文章只是因为它和西湖有些丝缕。乍一看题目原以为只是单纯的写景并未去注意他的背后,直道看了编者对他的评析才知道这篇美轮美奂的文章之中略带了些忧愁和不满。“再不愿来这风狂雪乱的水涯,消受贫穷人所惯受的寒冷了! ”言语之间,流露出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懑。这,正是这篇文章的绝妙之处啊!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冬爷爷带走了冬日的萧条,春姐姐带来了春光的明媚。而家乡的春天,充满了各种色彩,让我流连忘返。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家乡的春天作文6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中家乡的春天作文600字1我的家乡郴州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那里一年四季都很美丽。但是我最爱的还是家乡的春天。
春天来了,春雨姑娘就像睡醒了似的,一直飘个不停。那宛如绸缎般的云雾缠绕着小山,小山顶的东塔在雨雾中若隐若现,远远望去犹如仙境。我漫步在东塔公园里,细雨如丝,轻轻地掠过我的脸颊,我的身体,可是瞬间它就像个顽皮的孩子不见了踪影。此时此刻,我沐浴在春风春雨中,却一点儿也感觉不到寒冷。我想古诗“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说的就是此情此景吧!
春天的小河永远清澈见底,水中的小鱼小虾在河底欢快地追逐打闹,永远不知疲倦。偶尔还有一两个调皮的小家伙,将手中吃剩的面包屑丢进小河里,引来鱼儿们的夺食大战。河边的杨柳在微风中摇曳着婀娜的身体,对着河面精心地梳妆打扮。小河边开满了各种各样的小野花,红的、黄的、紫的、白的,远远望去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风景画。河边不时传来孩子银铃般的笑声,孩子总是和这春天一样充满活力与生机!
家乡的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小草换上了嫩绿色的新衣裳,冬天里光秃秃的大树也冒出了鹅黄的嫩芽儿,小河开始解冻了哗啦啦唱着歌,小鸟叽叽喳喳练起了嗓子……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早早起来的人们,在公园里不顾春雨的打搅,有的跳舞,有的做操,有的唱歌,还有的悠闲地拉着二胡……
高中家乡的春天作文600字2家乡的春天,占据了我的很大一部分记忆,我已经两年没有回过老家了,家乡的春天,必然是这样的:一声春雷,吓哭了满天的云,于是下起了绵绵的春雨;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一片的杜鹃花,接着其他的花也竞相开放了。
春雨过后,地面是软的,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在乡下,绿是随处可见的,老家的前院里,一到春天,草就开始使劲往上钻,树也抽出绿枝;至于有多少花,就交给蝴蝶去数;有多少蕊,就交给蜜蜂去编册;有多少树,就交给风去纵宠;春风,就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吧。
现在,已经是阳春三月,在这美丽的校园里,倒也可以看到一丝春色,然而一走出校园,城市的喧嚣使我十分不快。城市为了使自己更加繁华,而却忽略了自然的美,到处都在施工,灰尘漫天,毫无春意。这让我更加想念家乡的春天。小时候,一到春天,外公外婆就会带我下乡去,路边的草地都是彩色的,开满了野花,大部分是白色的野花。往远处一望,一片碧绿的田地,绿象征着自由,我也同陆蠡写的《囚绿记》一样,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对绿色有着无限的狂热。远处有一片朦胧的山,我儿时经常想让外公带我去那座山上,而外公也常开玩笑说山上有老虎,我便不敢再提。我还记得,下乡途中还有一条小河,河中是铺着几个石头来让行人过河的。每到春天,河水就叮叮流着,清澈见底,看得到河底的小石头了,每到这里,我都要戏一番水,春天的水,不刺骨,是暖的,是棉的。过了河,就能看到那一望无际的油菜地了。油菜地我外公不让我走进的,怕蜜蜂蜇伤我,所以记忆中的油菜花地,是远处的一片金黄,是金黄色中的微微的花香。
家乡的春天,是一个爱美的姑娘,穿着五彩的霓裳,长袖一挥,把大地染成了绿色,也给我留下了最早的春天的记忆。
高中家乡的春天作文600字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古人对春天的喜爱从这一首首诗句中就可见一斑了。我喜欢的季节也正是这春暖花开,绿草如荫的春天。
初春的大青山上,依旧是灰蒙蒙的,可是大青山脚下,春姑娘已迈着轻盈的脚步,把温暖的春天带到了我的家乡。但却显得姗姗来迟,家乡的春天来的较晚,到了四五月份我们才可以真正感受到春天的脚步在慢慢靠近。
春天的小草已慢慢钻出大地,坚硬的土块被春天的气息一点点融化了。我家道路两旁的野花也开始向人们展示它那顽强的生命力了,大街上已可以看到五颜六色的小花了。满都海公园里,湖边长长的垂柳也争先恐后地装扮自己,嫩绿嫩绿的,枝条像她们柔顺的秀发,随风舞动,那样轻盈,那样飘逸。天上一行行大雁盘旋着,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每年四五月份,呼和浩特市的市花——丁香花竞相开放。丁香花开放时总是一团团、一簇簇,闻起来却有一股淡淡的幽香。它清新芬芳,纯洁美好。给我们带来的美是别的花无法代替的。
家乡虽然现在已是春意盎然,可是天气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就像小孩子的脸变幻莫测,前一分钟还是晴天,后一分钟就天昏地暗,铺天盖地的狂风肆侵着大地。再过一会儿,又好似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这就是呼和浩特的春天。她带着生命和希望,把自己的足迹留在家乡的每个角落。她能使处处充满欢声笑语;她能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她又是变幻莫测的;她是温暖的、美丽的、有生机的。春天是希望的开始,我爱家乡美丽的春天。
高中家乡的春天作文600字4天空中下着朦胧的细雨,给熬过冰冷严寒的花儿、树儿披上了一层无形的面纱,似有似无,若隐若现一般。雨告诉我,春天来了。
“春暖花开”、“鸟语花香”、“二月春风似剪刀”……每当春天一到来,这些熟悉的词语和句子就会在我脑海里浮现。但这也许只是诗人笔中的春天,这春天如梦幻一般遥远而不可触及。虽然它很美,但是,我更喜欢家乡的春天,没有过于华丽绚烂的妆饰,只需一场细细绵绵春雨,就能打动我。那种朴实的美,触手可及。
家乡的春天,来得不迟不早,来得平缓,来得温和。那声音,仿佛婴儿呱呱落地时的叫声,还带着一丝期望。
雨中,行人们好像和往常一样做着自己的事情,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但我却偏是喜欢这种春天,尤其是这种宁静安然的感觉。在家里玩得无聊了,便抬着椅子,坐在窗边上,静静的赏着雨。这也许不叫赏吧,毕竟我也不是那种文香儒雅之士,我只是平凡闲俗的一辈罢了。但这的确实让我陶醉,我爱这家乡的春天。这时,我会放着优美的乐曲,但它与这美景相比也有点显得逊色,那就让它来衬托这美景吧。
雨后便是天晴,阳光铺洒在清新的大地上,照耀着地上的一切事物。一切都好像被净化过了一样,原来春雨如此神奇。出门,漫无目的地漫步在街头,耳机里放着熟悉的音乐,享受着这充实的阳光。人们也好像脱去了那层“灰色上衣”。花草树木也换上了新妆,浓妆素裹,分外妖娆,似乎是特别为这美景而打扮得。我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顺着春风来到了河边上。桥上,平常川流不息、喧闹嘈杂的车辆在这时也居然融于这美丽的春,这是春天送给我们的礼物吗?河岸的树,长满了枝叶,庄严整齐如士兵般迎接着春的降临。地面上早已没有当初秋冬时我所看到的落叶满地和凄凉死寂。偶尔一两片绿叶落下,微风拂过,那一两片叶子漫天飞舞,格外引人注目,接着便又毫无声息地落在地面上。河水也“不甘示弱”,它们争先恐后地拍打着河岸,想要抓住那来之不易的春。其实殊不知,他们也是这春天的一部分。
夜色降临,远处河对岸的山上闪烁着忽明忽暗的灯光。近处,城市也变得灯红酒绿,依旧充满活力。春,渐渐隐藏在黑夜之中,等待着下一个黎明。
我坐在河岸的长凳上,耳机里放着熟悉的音乐,仰望天空,静静地注视着这灿烂的星空。
高中家乡的春天作文600字5我的家乡在呼和浩特。一年四季中,夏热,秋凉,冬寒。相比起来,春天算是比较舒适的了。呼和浩特的春,虽然只有三个月,但在这短短的三个月里,变化还不小呢!
三月的春天,万物似乎还没有从严冬中苏醒过来——树枝上光秃秃的,几片去年秋天的枯叶在上面冻得直打哆嗦;灌木丛也显得灰绿灰绿的,有时上面还覆盖着一小片积雪,好像给树丛戴上了一顶白帽子。唯有天空蓝得像块洁净、无瑕的蓝宝石。真可谓“春风不度玉门关”呀!
四月的景象与三月截然不同。这变化也许是春雨带来的吧!在一丝丝清凉的春雨中,丁香树叶的嫩芽探出了头;淡粉色的杏花花苞,害羞地躲藏在树叶的后面;刚从土里钻出来的小草,嫩嫩的,绿绿的,草叶上沾着一粒粒透明的“珍珠”,这“珍珠”明如水晶,散落在不到几厘米的嫩草丛中,显得格外美丽。这春雨,不像夏雨那样狂暴,也不像冬雨一样冰冷刺骨。真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呀!
五月的呼和浩特,才算是真正地进入了花红柳绿的时节。春风徐徐,阳光和煦,春雨绵绵,百花争艳,百鸟争鸣,一切都充满了盎然生机。沙果花红得像火一样鲜艳,杏花粉得像霞一样美丽。花下时常有蜂蝶飞过,它们似乎被花吸引了似的,在花旁翩翩起舞,久久不肯离去。
有时,春雨也会在夜晚偷偷地光临。第二天早上起来,会发现草地上散落着许多粉色、红色的花瓣,给翠绿的草地上铺了一层“花瓣地毯”。真可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啊!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美学价值
《语文课标标准》(2011年版)提到评判语文教学的重要标准之一便是积极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向上的人生信念和态度,以及培养学生积极的审美态度和美好的道德情操。因此,面对审美观念尚未完全确立的小学生而言,教师要注重美学教育,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尤其是古诗词中的美学元素,对这些美学元素进行深度剖析,以引导学生欣赏美陶冶美,培养学生的美学品味。
一、借助想象体现美
古诗词中的语言文字精练,蕴含意义丰富,且语法结构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距甚远。理解古诗词中的文字对于小学生来说已是十分困难,要理解诗文中的意境之美,更是困难至极。因此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描绘诗文中描绘的景象,使得学生能够身临到诗文中的情境中去感受美。
例如,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描绘了一个浩浩荡荡的江上之景和李白与友人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情境。在这短短的诗文中,诗人呈现了一幅壮阔的离别之景,而对于学识有限的小学生来说,要体会到诗人与友人离别时天水一色、意境开阔、色彩明丽的景象是十分困难的。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这样一幅场景:友人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将去扬州远游,他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而诗人独自远眺,直至友人失去踪影,仍旧不舍离去。这样学生们更能身临诗人当年身处的情境,品味古诗词中的诗情画意之美。
再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诗人游西湖时对西湖之景的赞誉,抒发了他对自然之景的热爱和欣赏。诗中拟人的修辞手法是学生理解和融入诗中情境的困难之处,诗人将西湖比作美人,美人淡妆浓妆都与此情此景相得益彰。此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西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动着,波光粼粼,看起来美丽极了。山色在云雾的笼罩下。半明半暗,隐隐约约,这时一个美女婷婷袅袅地走过来,与这美丽的西湖相映衬。发挥想象力,将自然之美与美人之美相连接,让学生们体会联想之美。
二、引导观察感受美
观察美,感受美是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此,著名教育家也有相关的论述,“只要动手去采,随时都会发现晶莹的宝石。”在叶老这句名言中,宝石指代美好事物,美好的事物需自己发现并动手去采撷。由此可见,提高学生观察美、感受美的能力,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种信息,例如插画。教材中很多课文均有插画相配,插画是老师引导学生合理想象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对于涵义丰富的古诗词。在教学古诗词时,先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观察教材附上的相关插画,并依据插画进行合理想象,让学生在图画中体验诗文中的美感。
以张继的《枫桥夜泊》为例,诗中包含丰富的景物: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城、寺、船、钟声等。先让学生观察关于这首诗的插图,插图中对于落月、啼乌、江枫、渔火、船和寺庙等有着具象的描绘,使得学生对诗中的事物有着初步的认知。并要求学生一一对应插画中景物与诗中的描绘,加深学生对这些事物的理解和想象。接下来,再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要求学生们选出他们认为最美的三种景物,并阐述原因。这种引导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引导学生将美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审美的高度。事实上,当学生被要求去说明选择的原因时,一幅关于这首诗的画面,便会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这首诗描绘的美景就会深深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在这样轻松愉悦的范围中,学生更能够感受到古诗词的精妙之处。
三、绘制彩图体验美
将想象美化为创作美,是语文教学中审美导向的最大目的,也是美学教育的最高层次。据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应仅仅停留在想象的阶段上,还要扩展到美学创作的境界上。对于具有较强画面感的古诗词,可引导学生们依据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图画的创作。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展现美体验美的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兴趣。
如教授李商隐的《乐游原》时,教师在帮助学生们读懂诗句,理解诗中意境之后,可以从整体引导学生对于整个画面进行想象,体会诗文中的整体美感。想象一下,傍晚时分,一个老人驱车来到京都长安城东南的乐游原。只见夕阳放射出迷人的余晖,然而这一切美景将转瞬即逝,不久会被那夜幕所笼罩。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将要结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生命、执着人间而心光不灭,对乐观主义精神进行了积极呈现。教师可以联合同年级的班级以这首诗为主题进行黑板画报比赛,鼓励学生将古诗词的语言化为图画,展现丰富的想象力。一边是诗文,一边是画面感极强的图画,两者相融合,别有一番风致,凸显古诗文的美感。
四、结语
古诗词的文字意境美感传神,对古诗词中的美学元素进行挖掘,以供学生细细品味和鉴赏,提高其美学素养。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激发学生对于这个世界美好事物的眷恋,提高其对美的欣赏和感悟。因此,倡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继续探索美学价值导向的古诗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美学素养。
[参 考 文 献]
[1]苏红.基于审美欣赏活动的小学古诗教育方法[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阳春三月,气候温暖,景色宜人。二四年三月十三日,松阳叶子大哥打来电话,邀请我毗邻的遂昌网友们一起明天去水南岩下村与游玩。机会难得,我欣然应允。据《松阳地名志》记载,该村处南岩山和尚之下得名。位于县城西屏镇驻地南1.6千米,人口也不多,只有218人。由下岩下、上岩下和中央村三个自然村组成。一到春暖花开,这是成了花的世界,花的海洋。从各地赶来赏花的游客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寂静的小山村一下子热闹起来,成为人们踏青赏花的好去处。
二四年三月十四日,早晨四点钟起床上网,了解时事新闻,听到窗外淅淅沥沥下起雨来。我的心情有点紧张起来,怕天气不好影响松阳、遂昌两地网友聚会活动,结果,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天公作美,上午天气阴转睛,助我们一臂之力。手机响起,叶子大哥告诉我九点钟到江滨大公园集合,说道遂昌网友们已乘车出发,正在来松途中。我带着心爱的儿子一同前往。今天逢周日,不读书,老是在家闷得慌,活动活动也好,让儿子下乡呼吸新鲜空气,暂时忘却学习的紧张气氛。看看手表,时间尚早,准备工作做好啦,就早一点过去等迎接他们。乐思蜀兄弟也带着孩子徐嘉谦来啦。等一会儿,叶子大哥、地平线、妮子和遂昌网友幽兰大姐带着宝贝女儿及空中客车、冰冰、向日葵也来啦。叶子大哥一声令下,出发。摩托、轿车齐上阵,风尘仆仆往松荫溪方向前进。早上风吹有点冷,网友们车子开得飞快,一会儿功夫,就不见啦。我开慢了点,找不到他们,心里着急,赶快打电话联络,好在叶子大哥体谅我,在前方三叉路口停了下来,等待我的到来。乡村路面不怎么好。我这辆女式摩托不好开,有点吃力。越往前走,好像路道到头啦,忽然,我的眼睛一亮,柳暗花明又一村。炊烟袅袅,白云深处有人家。
现代化交通的工具助阵,车子很快到达目的地——岩下村。到远近闻名的特色水果村走一直,看一看。我们走进林主任家休息一下,整装出发,到村边小山桃林采风。山不高,形似扑镬。这片桃林约有上百亩。早晨,桃林中的空气带着露水的湿润,空气甜甜的,村子里静悄悄的,不知什么地方牛群的哞哞叫声从花枝中传过来,在我的耳边回响。中午走进桃林,便听到不绝于耳的嗡嗡声,似一把大提琴在林中演奏,我十分纳闷,明明不见人影,何来这悦耳琴声?进至桃林中,才发现无数蜜蜂在桃花枝头飞舞采蜜。是它们扇动的翅翼间流出了这美妙的旋律。越往桃林深处走去,这种音乐的声音也越来越大。闻着淡淡的香味,听着天籁之音,看着满眼嫣红,似乎进入仙境。幽兰大姐折了一枝桃花,插在宝贝女儿头上,人面桃花相映红。我们在村内村外四周漫步。发现村边周围都种上了桃树、梨树和樱桃树,草地上落下一层粉红的花瓣,将野草都掩盖了。风从林中吹来,花瓣还在扬扬洒洒飘落,悄无声息,在我的头上、身上留下不少,让我想起时下年轻人新婚时亲友们撒着花瓣祝贺的情景。不过,那些彩色纸屑怎能与这富有生命的落英相比。花瓣落在石径上,我只好小心地走着,免得自己将这些美丽的花瓣踩碎了。人们不是常常企盼铺满鲜花的道路吗?我现在就走在这样的路上哩。山上桃村林遍地,桃花盛开,姹紫嫣红,红彤彤的,有红色、白色、粉色等多种颜色,鲜艳无比。花蕊红嫩,花叶护佑下含羞地开放。满山遍野,一片片,红颜色,好看极啦。网友们走来走去,唱啊,跳啊,欢歌笑语,合影留念。空中客车的手机响,遂昌野菜姗姗来迟。乐思蜀兄弟自告奋勇,骑着摩托赶赴县城车站去迎接野菜。桃花盛开的地方。幽兰大姐站在花中笑。你看,她的笑容有多么甜美。
叶子大哥多才多艺,除了工作以外,还是二大特长,那就是摄影爱好加网页设计,摄影作品屡屡获奖;网页设计佳作叠出,有《民政之窗》、《松阳城西社区服务网》等五个网站问世,还擅长图片编辑。这次桃源采风,他是东道主,不辞辛苦地精心组织两地网友大联欢。他的拿手好戏就是拿着数码相机频频为网友们选景拍照,达到最佳角度,最佳状态,最佳背景拍照,拍出最佳照片,胶卷拍了一卷又一卷,留下无数个美丽的瞬间。野菜站在桃树边,用美丽的桃花衬脸,谁说男人不爱美?叶子拍照,发送到《民政之窗》,网友们先睹为快。众人异口同声说他交上桃花运。野菜会心地笑啦。年轻人的二大任务是完成学业,找到工作;寻求伴侣,携手人生。青年男士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子谁个不善怀春。光上网,不活动,也不行。友谊在横向交流中发展,展示善长的一面,认准对象,播下爱的种子,这是多么惬意的美事啊。人生苦短,光立业不成家不行。网友们,你说是吗?在这里,我想起了崔护那首千古名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桃花山,不愧为爱情山,情侣们的天堂。你看,又来了一对满面春风的年轻人,上山赏花。那个男子还为女士头上插花,点缀着,真正成为人面桃花啦。看到他们幸福的样子,感染了网友们。
岩下村四周群山怀抱,树木茂密,田野上油菜花金灿灿的,梨树花白花花的,千姿百态,万紫千红总是春。儿子久居城里,对乡下风光挺感兴趣,跑来跑去,兴趣盎然。空气新鲜,景色宜人。网友们在村民林主任家用午膳,吃着乡间饭菜,喝着绿茶,苦中带甜,品着村民们自种的柑柚,喝下甜甜的果汁,沁人心脾。妮子特勤快,烧菜、洗碗,家务活样样干,嬴得大家的好评,称赞她是勤快的持家婆。
下午,阳光明媚,林主任自告奋勇为大家做向导,带我们到南岩山览胜。叶子大哥为了背大家经过一条小溪,穿上了高筒水靴,使得大家不会粘湿鞋子。从山脚拾级而上,周围是一片杉树林,枝叶带刺,抬头仰望大山,悬崖峭壁,鬼斧神工,惊险奇观。空客年轻体格好,爬山如走平地,健步如飞,把众人甩在后面。我真羡慕年轻人,精力充沛,对什么事情都感兴趣,并且兴趣盎然。向日葵发现“新大陆”小仙都,石笋挺立,真插云天。周围怪石林立,奇峰罗列,千姿百态,惊险奇观。我们站在巨石上拍照,下面是万丈深渊,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敢越雷池一步。野菜躺在巨石上悠闲地享受大自然的沐浴。大家沿着山间小路慢慢走上去,一路欣赏美景万千。好不容易走到山项,眼界大开,杜甫诗:“会当凌绝项、—览众山小。”有了新的体会,新的意境。空客说山下有个水塘,水质蓝蓝的,像一颗镶嵌在大山里面的绿宝石。我俯瞰水塘,万山丛中一水塘,果然名不虚传。有山有水,蓝天白云,深处有人家。这不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吗?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林主任说,南岩山上原有座南岩寺,昔日香火旺盛,现已寺无人空,遗址尚在。山石形状,千奇百怪,有的像和尚,有的像北京猿人,有的像骆驼,栩栩如生,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幽兰大姐说此地崇山峻岭,怪石嶙峋,有点像缙云的仙都。仙都,顾名思义,神仙居住的地方,充满着仙气。勾起了我美好的回忆。梦魂萦绕的五彩云,是我的第一故乡,生我养我的地方,那里有我的亲人。还有名扬天下的名胜——仙都,去过无数次。在这时里,看到像缙云的仙都的地方,触景生情,激动不已。如同游颐和园时见到园林胜景就像是重回苏州的留园一样,久别重逢,别有一翻滋味在心头。
这次松阳、遂昌两地网友游岩下,联络了感情,加深了友谊,沟通了感情,留下了美丽的瞬间。再见吧,遂昌网友,如果有机会,欢迎你们再来松州旅行。我们欢迎你。在松阳车站告别时,我想起了大诗人李白的诗句:“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网友们在百忙的工作中抽出宝贵时间聚会,来的都是客。这能不让我们感动万分吗?是的,友谊金贵。祝愿两地的网友们友谊天长地久!
又到阳春三月,有人说邻县有去处,农家“三餐一宿”五十元。我不信,世上哪有这等美事,在家人的鼓动下,我心动了,不过我去的目的却有所不同。
出发的那天中午,本想是天高云淡的日子,天却不作美,风起天变,是乎要下雨,我差点退却了,还是家人的坚持,让我坚定了信心。我本想自驾游,可家人却偏要去坐火车,后来我一想也可,这未尝不是一种很好的旅游方式。
火车是慢车,要午后才开,这让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吃饭。到起点站,大家集体买车票,5元钱一张,很便宜,火车还未进站,大家就迫不急待地等在站台门前,把路口挤得水泄不通。象小时候坐火车一样,害怕错过了班车。其实我们只管坐等在候车室,车到站了,站台服务员会主动来叫我们的,也许这是很久没有坐过火车的缘故,那种急迫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车进站了,站台前门开了,大家都往前挤。我发现赶火车的多半都是一些上了年岁的中老年人,他们背着旅行包,手里拿着茶杯,一幅外出旅游休闲的样子,让人好生羡慕。好在我也是这个队伍的一员,我已经很久没有体验集体外出去感受那休闲娱乐的日子了,这次大家一起坐火车外出,也许会别有一番风味。呜——,火车在大家的期待中动了起来,窗外的万物也开始动起来了,久居这个喧嚣繁杂的城市渐渐地淡出了我的视野,我仿佛从这个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一下子穿越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在淡淡的阳光下,窗外的原野空际无边,片片山林、块块农田、阡陌小径,在眼前一闪即过,看见那农田里干活的小伙子,仿佛就是曾经的我。
我感觉到了外出带给我的轻松,这里的空气没有尘土,这里世界没有纷争,这里的心情没有烦恼,只有火车铁轨的磨擦声音,只有大自然清欣的绿,只有车上旅客们的欢笑声。我和家人也融入了到这个快乐了队伍中,与大家一样尽情地享受着这段火车之旅。火车上的乘客不多,好象只有从始发站上的旅客,稀稀落落的,也正是我们的到来,才弥补了这趟火车的空白,要不然的话,很可能是空无一人。我们向列车员打听,这趟车为什么人这样少,他解释说,车是才开通的,慢车次,每个站都要停,但为了服务当地的老百姓,他们新增加了这趟班车。是啊,在这个火车大提速的时代,既要适应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提高速度,也要带给普通老百姓慢车的方便与享受,让所有的人都能得到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福泽。我们的火车之旅在短短的两个多小时的旅程中结束了,大家在意犹未尽中下了车。
下车的地方叫柏林站,也许是因为这里的柏树多而得名,我没有去探究。路人告诉我们,这里就是我们要到的目的地的山脚下。大家开始兴奋起来,抬头望望,眼前山并不是很高,在我们的映象中这样的地方并不少见,我感到有点失望。难道他们所说的地方就象这个样子吗!我宽慰着自己,不会不会。上山的路很窄,铺了一层石板,路的两缘杂草重生,雨露未尽,山中的天气还有点冷,不见太阳,空气中弥漫着恶臭,这是丛林里腐烂的树叶散发的味道,看来这里在昨晚刚刚下过雨,也许这是山上雨后特有的味道吧。我正埋怨这里的天气,走了大约十多分钟,有人说到了,我们一看这不就是一家农民的房子吗,与我们当地的农家没有什么两样吧!只见农房隐卧山腰,背靠竹林,视野开阔,山下尽收眼底,也还算是个好地方。
出来迎接我们的是一个中年女人,脸黄黄的,穿着朴实大方,说话大声,没有想象的山野村姑文静好看,但看得出,她那举动让人亲近,让人可信。我带着一股好奇的劲儿,首先到了她们的厨房去打探,农家的老老少少都在里面忙碌着,厨房虽然有点乱,但还算干净,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农家菜,有胡豆,血皮菜,竹笋,耳子,窝笋,豆花,腊肉以及一些不知名的野菜等。我试着问,这就是我们的晚上吃的吗,里面的人微微笑道:“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种的或在山上采摘的”,说话中,我看得出他们的眼神里显露出一种自豪。从厨房里出来,我们又到住的地方看了看,楼房有两层,客房为两人间或三人间,有带卫生间,有不带卫生间的,浴室齐全,唯一与城市宾馆不一样的就是没有电视。但又一想这里是山间的农家,为什么要要求与城市的宾馆一样呢,也许这就是它的特别之处吧。一路的疲劳并没有减退大家好玩的激情,我们中有的一到到这里,便邀约了几个玩起扑克来,他们喉着,叫着,全然不顾周围的人们的感受,他们好似要发泄什么,尽情地说笑着。
我和家人对玩牌并没有兴趣,想去探寻一下大山深处的风景,于是便出了农家,往屋后山上走,一条公路,蜿蜒曲折,我们一路蛇行前进,公路两边,竹海茫茫,松涛阵阵,远处云雾缭绕,好似又回到了早晨。向上看,山顶仿佛就在头上,其实不然,要想爬到最高处,得翻越好几座山。我们有点灰心,因为怕天色晚,迷路,正当我们在犹豫之际,前面豁然开朗,一座石牌方,上面书有石笋山风景区字样,这里就是有名的重庆永川石笋山风景区。回想起在我来这里之前,没有人向我提起这里就是个风景胜地,大家慕名的就是这里的农家之地,原来最终的目的就是想目睹一下这座石笋山的真容吧!
穿过牌方,我们游山的兴致更浓了,刚走不到一百米,见两山之间,有一汪池水,水深而蓝,蓝不见底,两山翠松倒映,苍穹反罩其中,不得不说此地为一处绝佳的美景,也许是这里精明的人为了让其美名远扬,更是杜撰了一个美女沐浴的传说,便把此处称作孔雀湖吧!湖景醉人,令人心旷神怡,我禁不住呤诗一首:孔雀湖水蓝又蓝,慕名睹身真又真。美女沐浴是虚幻,往来游人源不断。游罢湖水,一路人叫我们往湖水源头方向前行,老远就见一硕大的“佛”字刻在一石壁上,让人顿生敬畏,有乾诚信佛者,不免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辞。沿石壁后小石阶而上,有一小溪由山涧倾流而下,清澈见底,水声潺潺,长年不断。也许这就是这座石笋山的灵气所在吧!此时,林外天气有了变化,昏昏太阳出来了,头顶上的点点阳光洒落而下,照在我们的脸上、身上,让我们顿感一丝暖意。此时我突然想起了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可惜我们是在下午,没能体味到这里的晚景。石阶往密林深处延伸,越来越陡,越来越直。猛然间,我们发现,一座直立的山峰横亘在我们面前,山际有一天阶直通山顶。看此景,莫非此处就是男石笋山吧,。为了一探究竟,我突然有了攀顶的冲动,心想在那里一定有“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可是让我们有点犯难的是与我们同行的家人望而却步,她们被眼前山峰巍峨险峻吓住了。无赖,只得叫她们在原地等候,我们几位男士只身前行。上山的路比我们想象的要陡得多,刚爬到一半的时候,我们就有点气喘吁吁了,而且不敢往下看,脚还有点发抖,正在进退两难的时候,一人则说无限风光在险峰,要想欣赏这里的美景,不到最险要的地方去就不会有收获的。是阿,都快到顶峰了,我们不能放弃。也许就是这句话给了我们无穷的力量,我们完全忘记了艰难,脚一下子有劲了,在不知不觉中便登上了山尖。山顶上,我看见了一座寺庙,看到了山的全景,发现了踩在脚下的山峰的确象是雨后破土而出的笋尖。我终于明白了这里为什么取名石笋山的来历了。原来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就是在这座山里,有一对情侣,他们从小青梅竹马,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一恶霸上山抢亲,少女为追求幸福,坚决不从,愤而投湖,后来男子也忧愤而死,二人便化成了两座山,遥相呼应,便有了现在的男石笋山与女石笋山,那山下的孔雀湖便是美少女每年的六月要到湖里沐浴而得名。这是寺庙里的一位老婆婆告诉我们的。听罢石笋山的传说,我的目光不得不转向她,看起来已接近八十岁了。在这山上,她又是怎样上来的,且长年守在这里,最让我感动的是,她给了我们水喝,她说我们上山渴了,水是生命之源,幸福之源,我们问她水是怎样弄上来的,她说是背上来的,我很是感动。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她说是我们的乾诚感动了她。我没有听出老婆婆的话意,但我感觉得到,这位老婆婆很善良,她或许就是那位美少女的化身吧,她要在这里守一辈子,而在这古稀之年,她要把美好留给了人间。
天色已晚,我们惦记着山下的家人,下山的时候,我们感到了一丝轻松。当我们回到农家的时候,农家的主人早已摆好了饭菜。那天晚上,我们几个男士还喝了酒,一个女子也加入了进来祝兴。桌上的菜,看起来油荤很少,很朴实,没有大鱼大肉,但我们吃起来很香,很甜,也许那一晚是我在外面吃得最饱的一次。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感觉,同桌的人都有同感。难道是饭菜便宜的原因吗,可是我们这一群人也不在乎这一点,就在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那个黄黄的女人又端菜来了,一道野菜,说怕我们不够吃。我有点诧异,就那么一点钱,她们还要给我们上菜。我开始又注意到了她那可亲可信的面容了,听到了她自言自语地开口说话,大家吃好,就是菜简单了一点。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目标:
1、弄清高考要求,阐释考点
2、鉴赏用词之妙、思想情感、表达技巧
3、分类别鉴赏: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咏物诗
4、十大置疑角度
5、做题指导
时间:10课时
步骤:
第一节考点明析、历年高考盘点
导入:
相传,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
一字,说出诗眼。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
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
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
称妙。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我们不妨也来玩味一番。“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
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
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
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中国是诗的国度,一提到诗歌,我就情不自禁地想抒情。但到了高三,却没有了抒情的激情。以应试为目的的鉴赏与以单纯获得美感,获
得艺术享受为目的的鉴赏的区别。
应试与素质并不必然矛盾。诗歌鉴赏纯粹走应试的路子行不通,必须建立在对大量诗歌的感悟理解上。而要在短期内迅速掌握诗歌鉴赏的
方法,理解诗歌,首先必须设法使自己进入古典诗歌的情境之中。要进入情境之中,就必须了解古典诗歌的基本特点,表达范式,相关的
背景,以及起承转合等诗歌的基本常识。
一、考点要求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考点阐释
1.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
;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3.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
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
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表现技巧。
4.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
性。
三、历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有何特点
明确:盘点一、历年的古典诗歌高考试题均选自唐宋诗词,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考查的形式主要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且由客观题向主
观题转化;
盘点二、历年的高考试题均是近体诗,且大多数是短小精悍的绝句,没有一年选古体诗或其他形式的诗歌;
盘点三、选材应力避两点:1、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以免给猜题押题者提供机会;2、艰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
盘点四、鉴赏的诗歌均选自课外。故阅读相当数量的课外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
四、历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集锦
〖1994年·全国〗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995年·全国〗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996年·全国〗元曲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
一分江东。
〖1997年·全国〗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1998年·全国〗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们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999年·全国〗漫成一首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露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刺鸣。
〖2000·全国〗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001·全国〗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2002·全国〗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003·全国〗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2000春季高考〗蝉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001春季高考〗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002春季高考〗村行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兴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2003北京高考〗江楼旧感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2004春季高考〗新沙陆龟蒙
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蓬莱有路教人到,亦应年年税紫芝
2004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集——
之一: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吉林、黑龙江、四川、云南)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木兰花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
留晚照。
[注]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之二:2004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西
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
情感?答:
之三: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广西、海南、、陕西、内蒙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
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之四: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之四)青海
1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江城子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答:
之五: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北京卷)
12.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红梅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拭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
感。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D.“酒晕”旬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起装点春天的愿望。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
开放。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
操。
13.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
,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之六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语文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听蜀僧濬弹琴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种,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答: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答:
之七: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东溪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
。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的。
(1)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
(2)体现的思想情趣:
(3)如何体现的:
之八: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l)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
意境。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
见。
之九: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福建卷)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秋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
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答:
之十:2004年高考语文湖南省试题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听邻家吹笙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这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听笙诗。笙是一种由多根簧管组成的乐器,其形参差如凤翼,其声清亮如凤鸣,故有“凤吹”之称。传说仙人王子乔
亦好吹笙作凤鸣,此诗有以此相喻的意思。
第一句,写宛如凤鸣的笙曲似从天而降,极言其超凡绝俗。“隔彩霞”三字,不直接描摹笙声,而说笙声来自彩霞之上,通过想象中的奏
乐环境之美,烘托出笙乐的明丽绚烂。
第二句,紧承上句,写诗人对笙声实际来源的悬想揣问。笙声奇妙,引得诗人寻声暗问。这一句不仅点了题,同时也间接地表现了笙乐的
吸引力。
第三句,承第二句而来,但诗情产生了跌宕。一墙之隔,竟无法逾越,咫尺天涯,顿生“天上人间”的怅惘和更加强烈的憧憬,从而激发
更为绚丽的幻想。
第四句,
之十一: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湖北卷)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来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情
与景的关系。答:
之十二:200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
1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答: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
理由。答:
之十三: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江苏卷)
16.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答: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
之十四: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试题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蝶恋花苏拭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
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之十五:上海卷
(四)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完成第16—18题。赤壁杜庠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②。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③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
[注]①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②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③曹瞒:即曹操。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
16.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17.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一句同说一事;“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_”一句同说—事
。
18.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字左右)。
附:参考答案
之一: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吉林、黑龙江、四川、云南)
答: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縠;然后是杨柳初醒,嫩绿浅碧,遥望一片青烟薄雾;
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一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
现得淋漓尽致
之二:2004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西
16.(6分)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
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之三: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广西、海南、、陕西、内蒙
16.(6分)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之四: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之四)青海
16.“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
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本词同第三册李白的《越中览古》的主旨相近,应不难作答。
之五: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北京卷)参考答案
12、1.C2.A
13、(5分)
第一问两个要点。①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②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红梅
》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
第二问3个要点。①“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②“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月风清欲坠时”,写出了
白莲的素洁、清雅;③“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
之六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语文参考答案
16.(6分)(1)“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2)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之七: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16、(6分)(1)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2)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闲情逸趣和对优美自然景色的赞美。(3)能结合景(
“野凫眠岸”“老树著花”)和情(“有闲意”“无丑枝”)加以分析即可。1
之八: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16.(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之九: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福建卷)
16.“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
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之十:2004年高考语文湖南省试题
16.写诗人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与首句呼应,仍然从奏乐环境着笔;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欢快;一个“疑”
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通感),别具一格。
之十一: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湖北卷)参考答案:
16.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
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
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如果有学生说两个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处都体会得比较准确,也应给分。
之十二:200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
16.(6分)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②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
归乡无期,更添愁苦。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
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之十三: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江苏卷)参考答案:
16.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②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
酷寒,怨景色单调。
之十四: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试题答案
16.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只答“绕”字好或“晓”字好,而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只从字音角度来比较“绕”与“晓”的,言之成理,给2分。答案不必拘泥,言
之成理即可。
(2)答案可以有两种,答其中一种即可。(5分)
①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
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
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②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不乏暖意,但却是
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
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
情,并非旷达之语。
每种答案,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语言通顺,给满分。只答“同意”或“不同意”而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
理即可。
之十五:上海卷
16.对仗(或:对偶)
17.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18.从角度、内容、语言三方面综合考虑(五)
第二节鉴赏用词之妙
一、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同时,也是高考诗歌
鉴赏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当然也是语言的艺术。诗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严羽说“诗有别材”,其实,诗也有“别语”。诗歌
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
,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实际
上,很少有人用平常说话的语言来做诗,如果有的话,也是可笑的打油诗。(静夜思是个例外吧!)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
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1、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要详加分辨。例如: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王维“下马饮君酒”(《送别》王维)、“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维)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破山寺后禅院》)、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我们的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作动词,且
一作就作的鲜活生动,呼之欲出。就如“雨肥梅子”一句,又经了几场雨呢?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到“拂堤杨柳醉春烟”,到
“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到“花褪残红青杏小”,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羞涩,到黄黄
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以上各句中的“暗”、“饮”、“冷”、“悦”、“空”、“淡”、“绿”、“红”
、“绿”、“老”、“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
力、感染力。
2、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金开诚先生指出:诗词赏析始终离不开一个“想”字。吴世昌先生也说,读词须有想象。在诗词鉴赏中,根据诗词所规定的“再造条件”
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这是诗词欣赏的必要环节。诗词的省略跟意象的
组合有关。所以要求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也是可能考到的一种题目。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
山中,云深不知处。”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对话,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这就有如电影里蒙
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我们的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
修养去补充完善。
其实,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借助了汉语语法意合的特点,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
用的词语。例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
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月"和"惊鹊",
"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诗人摆脱常境,不用“我们两人当年相会”之类的一般说法,却拈出“一杯酒”三字。
“一杯酒”,这太常见了!但惟其常见,正可给人以丰富的暗示。沈约《别范安成》云:“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王维《送元二使
安西》云:“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杜甫《春日忆李白》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故人相见,或谈心,或论文
,总是要吃酒的。仅用“一杯酒”,就写出了两人相会的情景。诗人还选了“桃李”、“春风”两个词。这两个词,也很陈熟,但正因为
熟,能够把阳春烟景一下子唤到读者面前,用这两个词给“一杯酒”以良辰美景的烘托,就把朋友相会之乐表现出来了。
再试想,要用七个字写出两人离别和别后思念之殷,也不那么容易。诗人却选了“江湖”、“夜雨”、“十年灯”,作了动人的抒写。“
江湖”一词,能使人想到流转和飘泊,杜甫《梦李白》云:“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夜雨”,能引起怀人之情,李商隐《夜雨寄
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在“江湖”而听“夜雨”,就更增加萧索之感。“夜雨”之时,需要点灯,所以接着选
了“灯”字。“灯”,这是一个常用词,而“十年灯”,则是作者的首创,用以和“江湖夜雨”相联缀,就能激发读者的一连串想象:两
个朋友,各自飘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而这般情景,已延续了十年之久!、陆游的《书愤》“楼船夜雪瓜
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又如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全部是名词的连缀,“象”的方面看好像是孤立的,“意”的方面
却有一种内在的深沉的联系,似离实合,似断实连,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和再创造的可能。杜牧《过华清宫》后两句:“一骑红尘妃子
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之间没有任何关联词,直接拼合在一起。可以说是“一骑红尘”逗得“妃子笑”了;
也可以说是妃子在“一骑红尘”之中露出了笑脸,好像两个镜头的叠印。两种理解似乎都可以,但又都不太确切。诗人只是把两个具有对
比性的意象摆在读者面前,意象之间的联系既要你去想象、补充,又不许将它凝固起来。一旦凝固下来,就失去了诗味;而诗歌的魅力,
正在诗的多义。再如欧阳修的《蝶恋花》:“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门掩”和“黄昏”之间省去了联系词,可以
理解为黄昏时分将门掩上,也可以理解为将黄昏掩于门外,又可以理解为,在此黄昏时分,将春光掩于门外,或许三方面的意思都有。反
正有一个关门的动作,时间又是黄昏,这个动作就表现了他的寂寞、失望和惆怅。
二、值得注意的字词
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
枝开。”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
为“一字师”。王驾写《晴景》一诗:“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改“飞来”为
“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王安石“春风
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
,尽人皆知。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这些是
诗人的独特感受,写出了这种独特感受,不论是情景交融,诗人把他的感彩着到景物上去也好,诗人写出了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也
好,都是有意境的。杜甫诗句:“四更山吐月,残夜月明楼。”“明”字是形容词用如动词,使画面富有动态,更妙的是“吐”字(同学
们自己体会!)虚词用得好,也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的美学效果。杜甫有诗云:“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
梁。”叶梦得评道:“远近数百里,上下数千年,只在‘有’与‘自’两字间,而呑纳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皆见于言外。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例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撼”具有夸张色彩。
例4: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郊兴》王勃)
看这句诗,“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
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
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曰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例3:闺中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
前两句写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
: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一个“忽”字将这种情
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2)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
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
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或
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彩的浓度:“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
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
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又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扬州慢》姜夔)红藕香残
玉簟秋。(《一剪梅》李清照)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杜甫)
(3)数量词:数量词大约和讲究概念与逻辑的数学、物理有某种密切的关系,因此,从文学特别是诗歌的角度来看,它似乎是枯燥乏味的
。其实不然,优秀诗人的笔就仿佛是童话中一根可以使沙漠涌出绿洲的魔杖,那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却可以产
生丰富隽永的诗情。过去有一首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永不见。”庾信《小园赋》中的“
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前人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
例1:“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这
故事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了,不必赘述。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
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
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机流畅,韵味平添。
(4)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盛
唐诗人善于运用虚字,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欧阳
修《昼锦堂记》首句本为“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递走后飞骑追加二“而”字成“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因此而使文义
大为增光,那么,从上面所引的诗例中,我们就更不难领略诗词中炼虚字的美的消息。
三、检测练习
下列诗词中加点的字各有其妙处,请加以鉴赏分析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
4、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5、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6、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8、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附答案:
1、“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
,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2、“生”字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准确传神。3、“蒸”写出
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4、“低”写出人在舟中仰
望天空的独特的视角,非常准确。“近”字写月亮仿佛也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来安抚诗人那颗孤寂的心。5、“转”表明山色愈来愈深,
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但凭颜色的渐变就写出它的动态来。“日”即“天天”之意,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
的守恒。6、“尽”与“闲”把读者引入一个寂静的世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