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议论文的论据

议论文的论据

时间:2023-05-30 08:55: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议论文的论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议论文的论据

第1篇

一、议论文阅读教学能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中学生由于人生阅历少,生活经验与社会经验不丰富,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想与不良诱惑的影响,误入歧途。议论文阅读不只是教会学生阅读的技巧与方法,重点在使学生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提升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议论文的完成倾注了作者对事件的观点与看法,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在对事件的论述过程中,不断发现事物新的闪光点,引发作者新的思想共鸣。所以,学生通过阅读议论文,能体会作者论述思维的严密性、结构的紧凑性,从而形成逻辑思维的思考模式;通过阅读作者给出的论据,引发自己的想象与思考,发现自己与作者观点的不同之处,从作者的角度重新认识作者所表明的观点,丰富了自己的思路与想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议论文阅读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

议论文写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也是学生步入社会的必备技能,所以,学习议论文写作也就成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想成功地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就要先学习他人议论文写作的方法与技巧,这些方法的获得无疑需要通过议论文阅读来实现。通过阅读他人的议论文,从他人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发现看问题的新角度,发现看问题的新思路,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写作思路。议论文阅读是议论文写作的基础,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导师,所以,我们要充分重视议论文阅读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议论文阅读,高效吸取阅读所带来的精神财富。下面是我对议论文阅读教学几点新策略的归纳。

1.系统地理解掌握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议论文阅读的第一步就是要使学生明白什么是议论文,议论文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哪些。只有明确了议论文的结构与内容,才能做到举一反三,真正掌握议论文的知识,完成议论文的阅读。议论文构成的三要素有:论点、论据、论证。论点是议论文的论述中心,分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论据是支持论点的资料,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证方法主要有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议论文的论述语言不同于描写类文章和抒情类文章,要做到准确、严密、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说服力强。

2.培养学生议论文文体的阅读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目标要求中提出:“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别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考查的内容除议论文的文体阅读能力外,更注重学生综合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近几年的中考议论文阅读的考点固定,议论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大方向也随之确定。在进行议论文阅读教学中,老师要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目的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议论文阅读能力。比如:(1)学会提取文章的中心论点以及某一段的分论点。(2)根据作者给出的论点及论据,补充新的论据以支持作者的论点。

3.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各个击破

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是构成议论文的三要素,三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在议论文阅读教学中,老师要逐一击破这三个要素,从而使学生充分掌握这三要素。中心论点是文章的中心,根据近几年的考点研究,文章的中心论点一般设置在文章的开头部分。而各个段落的分论点,一般设置在段落的开头或者结尾。在判断过程中要结合文章的大意以及各个段落、句子的意思,对于拿捏不准的句子要进行充分的筛选与比较。论据是补充说明论点的资料与内容,以为论点补充论据为主要考查内容。在进行论据补充时,首先要明确中心论点与要论证的论点,充分理解论点的意思,再在头脑中进行论据的搜寻,筛选出最适合进行论点论证的论据。补充论据,除了要把握好论点,最主要的是靠课外的积累,所以,学生要利用课余时间多补充课外知识、积累各种资料、拓宽自己的思路。论证方法是学生进行议论文阅读的难点,很多学生容易混淆论证方法与修辞方法,在议论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论证方法与修辞方法拿出来进行比较,强调它们的不同之处,让学生弄清二者的概念、明确二者的不同之处。比喻的修辞方法在议论文中被称作比喻论证,对比的修辞方法在议论文中被称作对比论证等。议论文阅读教学个性化培养是一项艰巨的课题任务,它关系着议论文教学的成功与学生学习议论文的成绩,还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议论文教学方法。

作者:马俊燕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湾学校

第2篇

我们都知道,议论文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保证这三要素并不是难事。那么,该怎样做才能使议论文更有说服力,更加出彩呢?这是同学们必须直面的问题――一方面,《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中生要做到“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这是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进入高中之后,同学们会迅速转到以写议论文为主,也就是说,初中阶段必须为高中学写议论文打下坚实基础。为指导广大学生写议论文,本期“技法点拨室”特意认真分析、研究了几篇议论文佳作,发现这些文章都具有下述特色:

一是叙议紧密结合。阅卷教师评判议论文,对那些只叙不议、堆砌论据的文章和只议不叙、空洞说教的文章,只会给出中等及以下的分数。在他们心中,优秀的议论文都是叙议结合的好文章。至于叙议结合的形式,有的是先叙后议,即对事件的主要内容或事件的主要人物或主要事物陈述之后,再对此进行有针对性的议论;有的是先议后叙,即先提出议论的要点和中心,并以此统领下文的叙事;还可以是夹叙夹议,即将叙事和议论穿行,灵活自由地表情达意。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的“叙”是为“议”服务的,处于从属地位,表达上必须是言简意赅、突出要害的,其中的“议”则是统领“叙”的,居于主导地位。

二是分析深刻恰当。议论文重在发表议论,特别是要对论据作出深入分析,将这种个例或者现象中蕴含的深刻根源、内在本质和普遍联系揭示出来。总结优秀的议论文在这方面采用的具体方法,核心点就是对论据问“为什么”,探求它的根源,揭开它的本质:有的用的是因果论证法,从因果关系的角度把论点和论据联系起来;有的用的是意义分析法,揭示论据所蕴涵的意义,或予以高度的评价,或揭示其危害;如果列举了多个典型论据,往往要对这些论据比较分析,大多用的是归纳分析法;如果我们在文章中引用了名言、警句、诗词、歌词等,仍觉得意犹未尽,言之欠深,还可以用引申拓展法,在所引用的语句后面再拓展延伸使之更明确。

三是结合生活实际。优秀的议论文,在确立观点的时候,常常能针对青少年的思想生活实际来提出有启示意义的新鲜观点;在列举论据的时候,常常能列举来自青少年经历的例子或者青少年最为关注的例子;在收束文章的时候,常常注意提醒青少年应该怎么办。也就是说,作者心里,始终装着读者,仿佛是在面对青少年读者发表议论。

四是追求情理兼具。议论文最爱做的就是以理服人,但是,形象而满含情感的表达往往能收到理能服人、情也动人的效果。这种情,是建立在爱恨分明基础上的,是理性分析、辩证评判基础上的,是抓住要害、入木三分基础上的,它绝不拖泥带水、凡庸余赘;也不含糊其词、牵强附会;也不人云亦云、陈词滥调。一句话,能让读者获得蹊径寻幽、顿悟事理的。

第3篇

【关键词】简单逻辑;议论文;数学语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中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可以说,数学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和工具,运用数学的思想理解其他学科的问题,可以把所研究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数学语言,并快捷地解决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高中数学新课标的要求,在选修系列1中的选修1-1和选修系列2中的选修2-1专题中,我们要求高中生进行了“常用逻辑用语”的学习.而在高考作文中常写的议论文的创作过程中就内在的含有逻辑的思想和推理的内容.

二、把议论文转化为数学语言

议论文的三大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如果运用数学中的简单逻辑思想,可以把论点(文章的中心思想)称为结论(下面用q来表示),论据称为条件(下面用p来表示),论证就是推导的过程(下文中用来表示).这样就可以转化为数学语言,若p则q,即pq的形式.一般作文中是不能只用一个p就推出q的,这样可能会造成条件不充分的而不能论证结论的结果.所以,我们就要用多个条件推出,用数学语言表达为“若p1且p2……且pi则q,即p1∧p2∧…∧piq”这样的复合命题.我们的目标就是找出强有力的pi(i=1,2,3…),从而最后推出想要得到的q.这样,就把议论文这种文体转化到了数学逻辑的范畴.

在议论文中大部分的篇幅是在论证已经确定的论点,论证主要有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立论的方法就是上文所提到的:若p1且p2……且pi则q,正推的形式.驳论则是另一种形式.驳论有三种基本方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从数学简单逻辑的思想理解,我们可以把驳论也转化为数学思想.反驳论点就可以理解为数学中的反证法,先反设论点,然后通过论据归谬,最后得到希望得到的结论.反驳论据就可以理解为复合命题的真值问题.我们刚把议论文写成了“若p1且p2……且pi则q”的形式,这个命题是由连接词“且”所连接,所以只要有一个pi是假的,也就是真值为0,那么这个q的真值就为0,即得不到论点.

三、例 子

例如:2005年秋季高考(北京卷)的作文题“安”.

如果我们把“安”作为论点——q,则我们只需要找出能推出q的条件q1,q2,…,qi(i≥1),再根据需要做成文章即可;如果我们把“安”作为论据——p,则我们只需要找出由p能推出的q即可,注意:这时得到的结论不唯一.

四、优 点

把议论文表示成数学语言可以使同学更好地理解议论文中的逻辑关系,不出现逻辑关系混乱的错误.强调要找到真值为1的论据去证明论点,不出现目的不明的问题.这样就把数学中简单逻辑运用到了议论文的写作中,简化了议论文的结构,使文章思路更加清晰,使同学犯条理不清的错误的概率降低,进而提高作文成绩.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

[2]新人教版选修系列1(人教版).

第4篇

关键词: 高中作文教学 议论文写作 举例

同学们在写议论文时,无论是要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还是要证明论敌观点的荒谬,都必须考虑让事实说话。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如果我们在提出一个论点之后,能够举出大量生动、确切、典型的事例,说明在生活中确实如此,那么我们就能让论点处于无可辩驳的“不败”地位,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这种议论文中常用的方法,被称为“例证法”。

要想通过例证法达到好的效果,必须把好“例证”关,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必须选择与论点相吻合的事例

写议论文选择事实作为论据时,要注意所选例证的意义一定要与论点全部吻合,只与其中某一点吻合的不能作为例证。举例要清楚明白,议论文的举例,为的是证明观点,增强说服力。例子是否与观点吻合是最重要的,在这一点上,例证不允许存在丝毫偏差。例如要证明“科学无国界”这一论点,如果举出居里夫人长年累月地待在实验室里做实验这样的例子,就偏了论点,如果能在此基础上加上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金捐献出来,作为某专项基金为全人类科学事业作贡献,就比较准确了。

二、必须选择确切、典型的论据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而论据则是议论文的血肉,所以议论文的论据首先要确切。

所谓确切,就是例子本身必须确凿无误,不能把牛顿的例子说成爱因斯坦的,不能虚构编造,不能擅自编造例子来加以证明。不能含糊其辞,把某位众所周知的人写成另一位。如果牵涉数字,还必须准确无误,有些同学认为数字准确是说明文的基本要求,实际上,数字准确与否,将直接关系例证的可靠性,试问数字都不准确,谁还会相信论据的正确性呢?在这一点上,许多同学不注意,结果只能是“因数害论”,是很可惜的。选做论据的事例必须能够准确、恰到好处地证明论点,不能牵强附会、貌合神离,更不能张冠李戴。

典型的论据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与名言。写议论文举例,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不能把个人特有的经历当成人所周知的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都有自己的阅读积累,都存在于不同的环境之中,选做论据的事例与论点之间,必须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如果纯粹属于偶然或者是主观臆断的结论,“以偶然当必然”,这就必然会削弱例证的表达效果。因此写文章举例时,不能认为自己知道的东西别人一定知道。这种疏忽一般较多地反映在“略说”上,尤其在运用典故时,由于个人阅读经历的局限,如果不加说明就会形成理解上的障碍,如“这就和没买到鞋子的郑国人一样了”、“锯了竹竿进城门式的自作聪明”,这是化用“郑人买履”、“鲁人锯竿”两则寓言,但由于都只有一句话,容易让读者在理解上产生障碍。其实,如果能稍稍加上一两句话,甚至加上几个短语,就能把例子叙述得比较清楚。

三、必须选择鲜活的论据

论据力求“鲜活”,不要“陈芝麻、烂谷子”,一论“勤奋”就是“悬梁刺股、囊萤映雪”,一论“发现”就是“瓦特的水壶盖”、“牛顿的苹果”,论据要弃旧用新,要厚今薄古。有些同学作文,只记住几个经典论据,如司马迁、居里夫人、张海迪,就变换角度使用,把它们当做万花油。其实,这些论据虽算典型,却不能引人注目。相反,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论据说理,则易使阅卷者产生新鲜感,效果会更好。另外,有些同学习惯用古代事例来阐述事理,整篇文章都未能联系实际,无时代的活水,则不能达到充分说理的目的。最好能引述时尚言论和当前媒体普遍关注的事例辅助说理,加强说理的针对性、时代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例如我们熟知的“愚公移山”的故事,如果来个反其意而责之:不能运用头脑只知用力,就富有新意了。这些,已经是基本道理,就不多说了。

四、论据的排序

第5篇

一、寻找、概括论点容易失分

关于论点的命题方式有以下几种: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明了怎样的观点?)2.请概括出本文作者的论点。

文章的中心论点就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它是议论文的灵魂,要正确、鲜明、不含糊。它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我们可以从文章中找现成语句,抄录下来即可。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这就需要我们认真阅读文章,领会分析其内容并用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不管是找论点还是概括论点,实际上都是考查学生对议论文中心论点的把握。

学生解答此类题目失误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概念不清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只有准确地把握了文章的论点,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会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区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并不难,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主从关系。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中心论点应该符合以下几个要求:(1)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2)是明确的判断;(3)形式上是完整的句子。

如果不懂论点是什么,不清楚论点在内容形式上的特点,就很容易出现错误。

例如《低下头来》(2011年浙江中考模拟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是什么?

答案要点:人在世上,有时候要懂得低头。

失分原因:有些学生不清楚论点,错误地将题目当成中心论点,导致失分。

得分策略:要掌握论点和论题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就要注意准确辨别:从定义上比较,论点是作者的见解主张,论题则是作者所议论的问题内容;从形式上比较,中心论点是陈述句、判断句,是完整的句子,而论题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或短句。“低下头来”是短语,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因此不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二)位置不明

很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都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找到。有些文章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熬住就是一切》(2010年山西中考题)(注意论点和论题的区别)。有些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的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

例如:《眼界与读书》(2011年盐城中考语文试卷):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案要点:“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失分原因:学生整体感知能力弱,对文章论述内容把握不住,不能根据论点出现的位置进行反复推敲,不能够理解论证结构。

得分策略:找中心论点的方法是先看标题,如果标题是判断句,那么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果不是,看开头,是否有统领全篇表明作者主要主张的概括句;若没有,再看结尾是否有总结点明中心的总结句,三处都没有的情况下,可从文章中寻找或归纳全文提取。

《眼界与读书》整篇文章采用的议论方式是总论—分论—总论式,先提出论点,而后从几个方面加以阐述,最后归纳总结。文章第1段和最后一段均点明了自己的观点,强调了眼界对读书的重要性,由于中心论点要求鲜明、正确、简洁,所以我们确定第1自然段“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为全文的中心论点。

小结:找论点的小窍门

1.看位置:顺序依次为:题目—开头—结尾—中间。

2.四要四不要:

要判断句、陈述句,不要其他句式。

要句子,不要词。

要前,不要后(指位置)。

要短,不要长(指文字概括、简洁)。

(三)概括不当

对于典范的议论文,我们一般都可以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论点通常出现的位置,直接找到论点。但是,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集中,不能在文章中直接找到作为中心论点的句子,这就需要我们用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

例如《厚道》:通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答案要点:做人要厚道

失分原因:1.对题目要求没看清,只是将文中某语句当成中心论点,直接誊抄上去,不符合题目要求。2.没有读懂文章,把握不住文章中心。3.概括不够全面,语句表达不够准确、鲜明、简洁。

得分策略: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是找论点,还是概括论点。其次在认真阅读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分析文章内容入手找论点。有些议论文,在文章中不能直接找到作为中心论点的句子,只有通过认真阅读文章分析其内容,才能归纳出中心论点。一般可以从归纳段意层层入手,再归纳出中心论点。

第二,分析论据找论点。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通过分析论据,看这些论据证明的是什么问题,它们证明的共同点就是文章的观点,也就是论点。

第三,分析题目也有助于概括论点。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标题不是论点,是论题。例如《谈骨气》一文,从题目我们可以分析此文的论题是关于“骨气”方面的,题目并没有点明论点,这需要我们归纳论点。

第四,注意概括出来的中心论点要是完整的判断句或陈述句,观点要正确,态度要鲜明,语言要简洁。

二、分析论据的作用及补充论据易失分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依据,要确凿、有代表性。议论文的依据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1)历史和现实的人和事;(2)文学作品和传说中的人和事;(3)数据。道理论据包括:(1)马列主义典著作;(2)名家名言;(3)格言、警句、俗语、谚语;(4)作者阐述的道理;(5)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对于论据的考查,常见题型为:辨别论据类型,概括事实论据,分析论据作用,补充论据等,其中分析论据作用及补写论据最易出错。

(一)分析论据作用错在概念不清

要解决“分析论据作用”这一题型,必须懂得论据都是用来证明作者的观点的。

例如《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2010年北京中考题):文章第一段引用谷超豪院士的事例意在表明什么?(不超过25个字)

答案要点:创新的快乐是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

失分原因:引用事例,其目的无非想用来证明什么,但证明的是什么,很多人漏答错答,甚至乱写失分。

得分策略:我们必须清楚,不管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目的只有一个:证明观点的正确或用来批驳观点的错误。要注意的是:有些通过列几个分论点来阐述中心论点的文章,分析论据的作用首先应看它是否直接为本段分论点服务,其次才看是怎样间接为中心论点服务。此题考查对论据所证明的论点的提取。此种题目都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中的谷超豪的事例,不是用来直接证明中心论点“快乐源于创新的各个环节:从源头到过程再到结果”,而是用来证明紧挨事例的“创新的快乐是在创新的道路不断前行的动力”,答题时要仔细甄别。

(二)补充论据的错因在于储备不足,材料不精准

要回答“补充论据”这一类试题,首先要清楚补充的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其次要清楚所补写的论据是用来证明什么,在自己的知识储备中,有哪些可选的材料可以作为论据有力地支撑这个论点。

例如《习惯的力量》(2010年十堰市中考题):阅读第5自然段,在文章横线处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答案要点:富兰克林天天写日记反省自己白天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终于成为一位伟大的人物。

失分原因:解答本题时,应围绕“习惯决定活动空间大小,也决定着成败”这一论点来举例,但所举的例子缺乏典型性,表达上也有问题。

得分策略:答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要求,明确论据类型,看清楚所要证明的论点,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论据证明论点,论据要与所证明的论点吻合。其次,补充事实论据要选择有代表性的事例。

(三)语言不够简练

议论文把讲清道理作为目标,即使列举事例,也要以理服人,以理取胜,事例必须有概括性。这就要求语言高度简练,不做过细描绘,概括叙述时注意“人”和“事”要表述得完整,可采用“人+事+结果”或“人+事+自己评价”或模仿原文中的事例格式写。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解答此类试题要求平时要做有心人,加强日常累积,关注社会热点,用心体验古诗文、名言警句、名人轶事,广泛涉猎,选择性积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也就更容易应对考试。

三 、分析议论文论证过程易失分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议论文最基本的整体结构大体分为三部分:(1)提出问题(引论),在文章开头部分引出文章要论述的中心问题;(2)分析问题(本论),是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即运用论据证明中心论点的部分;(3)解决问题(结论),即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部分。也可以把议论文结构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在论证过程中,常见的结构类型有并列展开的并列式结构;逐层深入的层进式结构;先提出论点,而后从几方面加以阐述,最后总结归纳的总分总式结构;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的总分式结构;对所要论述的问题分几个方面剖析,然后综合归纳的分总式结构。这几种结构,必须多看一些议论文,再细心体悟才能领会。

对文章结构的梳理应注意从文章内容入手,看看它是如何提出论点并展开论证的,注意文章的开头、结尾。同时注意行文中有没有标志性词语以及领启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的语段,从而找到中心论点所处的位置。

中考议论文考查论证结构的题型有:1.辨析结构类型;2.分析文章段落的论证过程特色;3.分析段或语句的条理性。

学生解答此类试题出现的错误,大致如下:

1.结构类型不清楚

议论文结构类型有哪几种?每一种类型的特点是什么?有没有标志性语言?结构上有没有总领下文、总结论文的语段?中心论点在哪?怎么找?这些知识弄不清楚就,很难答题。

例如:《让有些话穿耳而过》:从结构上看3、4、5、6段之间是什么关系?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

答案要点:并列关系。3、4两段从反面说要有平和宁静的心态,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5、6段从正面说我们要谦虚,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失分原因:不清楚议论文有哪几种结构类型,每一种类型的特点。没有掌握相关知识就不能正确回答问题。

得分策略:首先,尽早补上议论文结构类型这一知识漏洞,识记类型,明确每一类型特点;其次,要学会梳理段落之间的关系,理解各段论述内容,根据论述角度的不同判断它们的关系。

2.思路不清,表述不准确

思路是文章脉络,是作者结构文章的匠心所在。阅读议论文,要分析文章结构,要弄明白段落层次之间的联系,理清说明步骤并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

例如:《伯乐就是你自己》(2011年北京中考模拟):简要分析2—5段论证过程。

答案要点:2段引用罗宾的话证明要做自己的伯乐的观点。3段用贾平凹的话为例。4段用毛遂自荐证明要做自己的伯乐的观点。5段总结3、4两段,并举姜子牙的反例证明要做自己的伯乐的观点。

失分原因:无法辨识4个段落间的内在联系,表述欠条理周密,导致失分。

得分策略:理清文章论证的过程和特色,首先要了解文章各段内容,概括段意;将在内容上有联系的邻近段进行合并,使之成为大于段的层次;最后弄清各层次的内在联系,从而理清论证过程,明确论证方法和中心论点。

总之,理清段落间论证的思路和议论的过程,其实就是用各种论证方法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所以在研读文本的时候要思考作者在解决一个什么问题,用了什么方法。一般可采用“先运用什么论证方法阐述了什么内容,再运用什么论证方法阐述了什么观点”的格式作答。

第6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A-

0077-01

议论文写作是让大部分学生惧怕的话题,也是令广大教师头疼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初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进行研究,总结出议论文写作“三步走”教学法,即让学生准确提炼论点,合理选择论据,明确论证思路。

一、准确提炼论点

论点是整篇文章的中心,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无误地提炼文章的论点,醒目地立论。最佳论点的选择原则有:①准确、新颖②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③离材料中心最近。教师要遵循以上原则,首先,让学生仔细阅读题目或材料,从整体上理解题意或材料的内涵,学会抓住关键词。其次,让学生分析题目中的语言结构,弄清其中的关系构成,从而明确论述重点。最后,在提炼观点时尽量缩小范围,力求具体、独到。

例如,在以“严师出高徒”为题目的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提炼证点的:

师:标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生A:“出”字!

生B:“严师”这个名词!

生C:“高徒”这个名词!

师:“出”是连接两个名词的关键字,可见,题目的关键词应该是“出”字。

师:“严师”和“高徒”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A:因果关系。

师:为什么是因果关系?

生A:因为有了严格要求的老师,才会教出水平高的徒弟。

师:正确!

师:文章侧重写严师还是写高徒?

生B:当然是严师了。

师:非常正确!我们应该着重写老师是如何严格要求学生,才造就了知识水平高的学生的过程。

议论文论点的把握和提出非常重要,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抓住问题的要点,解决立论难题,提高教学效率。

二、合理选择论据

论据是确立论点的理由和依据,鲜活的论据可为文章增添新意,达到让人“眼前一亮”的效果。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文章的论述观点,选择论述主旨相同但鲜活度不同的两则素材,通过对其新颖度的对比分析,让学生学会分辨、选择鲜活的论据,从而解决学生引用论据事例陈旧的问题。如在以“帮助别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题的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笔者选取“雷锋帮助战友补袜子”的故事和“高龄老人刘盛兰拾荒助学子”的事例,让学生对二者进行对比,其中“雷锋帮助战友补袜子”的故事虽然能充分地为论点提供充实的依据,但已年代久远,非文章论据的佳选。而“高龄老人刘盛兰拾荒助学子”的事例是近期在《感动中国》节目上播放的,素材较新颖,且也能充分地为论点提供充实的依据,为较佳的论据之选。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旧瓶装新酒”,即通过新角度分析旧材料,在旧材料中写出新意,使人产生耳目一新之感。

论据的选择是议论文写作的重头戏,教师务必督促学生对素材进行搜集和整理,让学生拥有丰富的素材储备。

三、明确论证思路

在确定论点、论据之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编排布局。教师应按照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的步骤引导学生进行理性追问,使论证思路越来越清晰。

例如,面对“见义勇为”这个题目,笔者首先让学生阐述“见义勇为是什么”,学生分析得出见义勇为是不顾个人安危救人,与违法犯罪做斗争,看到不公平的事情挺身而出等等。然后,笔者让学生举一些见义勇为的事例,学生举了军人孟祥斌舍身救跳水女孩等例子。接着,笔者提问:“为什么要见义勇为?”学生总结出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等等。最后,笔者让学生从反面思考:“失去见义勇为将会产生什么不良影响?”学生指出失去见义勇为的精神将会导致社会道德缺失、社会发展不和谐等后果。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打开了写作思路,写出了如下片段:“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军人孟祥斌看到轻生女青年跳江,奋不顾身地跳水救人,最后壮烈牺牲。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换回另外一个生命,这种见义勇为的精神感动中国,事迹被世人传颂。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学习和继承这种美德,假如我们在别人需要帮助时袖手旁观,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会变得越来越冷漠。”

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进行一层层理性的追问,让学生不断地思考与分析,学生在写作时才会文思泉涌、行云流水。培养学生理性追问的能力需要长期持久的训练,教师必须抱着“打持久战”的心态,对学生进行不断的指导。

第7篇

一、横向展开议论

横向展开议论,是围绕一个观点,在同一个层面上,从不同角度展开议论。不同角度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平行展开,互不交叉。这样展开议论,可以使说理全面,条理清楚。

1.横向展开议论的关键之一是发散性思维

学习横向展开议论,关键在于论证思路的确定和材料的选择,即如何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并列的分论点,或者如何找到几个恰当的论据从多角度论证论点。分解中心论点,关键在思维方法。要求我们运用发散式思维模式,围绕中心论点呈辐射状展开联想,迅速找到合适的若干分论点;通过筛选,确定适合写作的3~4个平行的分论点。各个分论点平行列举,各个阐述。并列结构的外部语言标志有“首先”“其次”“再次”,或“一方面”“另一方面”,或“其一”“其二”等。几个并列的分论点的内容不可交叉,不可重复,不可包容,不可矛盾。

并列式结构模式:

引论(提出中心论点、分论点);

论证分论点1:论据+分析论证;

论证分论点2:论据+分析论证;

论证分论点3:论据+分析论证;

结论(照应全文)。

2.横向展开议论的关键之一是提取分论点

那么如何提出分论点呢?主要方法有:

(1)追问类属法,即从“是什么”的角度展开。针对话题本身,运用横向思维,根据它不同的内涵或外延进行多角度分析。常用的表述方式是“某某,是一种……”。

(2)追问对象法,即从“关涉谁”的角度展开。就是看话题的两端可涉及哪些对象。

(3)追问原因法,即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常用的分论点表述方式是“因为……,所

以……”。

(4)追问办法法,即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主要是追寻解决或达到的方法和途径,分论点常用的表达方式是“要……就应该……”。

(5)追问结果法,即从“会怎样”的角度展开。主要是回答结果和效能方面的问题(意义、作用、价值、影响),常用表达方式是“做到……就会……”。

3.拟写分论点的要求:分而有范,分而有理,分而有序

(1)分而有范:几个分论点应该按同一标准(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扣得住”)

(2)分而有理: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互不包容。(“分得开”)

(3)分而有序:分论点排列的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排得顺”)

4.横向展开议论的注意事项

第一,要多角度地观察、分析、认识事物,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就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全面丰富,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

第二,分论点角度要统一,不可交叉,不可重复,不可包容,不可矛盾。

第三,一般来说,几个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本无前后之分,但要考虑轻重关系、主次关系、先后关系、时间关系。几个并列分论点的排列顺序一般是从主到次、由轻到重、由浅入深,或按人的认识规律来排列。

形式要一目了然,即每段中心句应在段首。要特别注意的是,避免给人以泛泛而谈的感觉,要注意点题。

5.议论文的写作中,恰当采用并列式结构展开横向议论的好处

首先,能使文章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议论文重在阐明道理,而要说明某个问题,如能分成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往往可以使议论显得有条不紊,多而不乱。

其次,从议论的力度和效果来看,采用并列式结构往往能使议论气势恢宏,有如重浪排阔,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从而增强议论的说服力。

最后,议论时恰当合理地采用并列式结构,能显示出作者在特定的思维范围内不同指向的深度开掘,体现出作者思维的深刻程度。

同时,并列式结构是应试作文写作中快速成文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纵向展开议论

如果说“横向议论”是围绕一个观点,在同一个层面上,从不同角度展开议论,体现并列关系。那么,“纵向议论”就是围绕一个观点,从不同的层面,逐层深入地展开议论,体现递进关系。

纵向议论主要采用层进式结构,文章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或从现象到本质,或从原因到结果,或从一般到特殊,等等。层进式比并列式和对照式更能体现思维的缜密,能使文章更灵活,更具有个性化色彩。

第8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实用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政论文、评论、杂感、演讲稿等均属议论文。

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2.论据的类型:事实论据、理论论据。

3.论证的类型:立论和驳论。

4.论证方法: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5.议论文的语言:有准确、严密、精当、概括、逻辑性强的特点

【考点梳理】

根据课标要求,笔者分析2008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的主要考点有:

1.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

2.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对论证论点的作用;

3.理解论证方法、论证过程;

4.剖析文章的结构,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

5.理解词语、句子的含义及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6.理解议论文中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7.运用联想、想象补充论据,证明论点;

8.提供与选文相关的材料,探究问题;

9.根据文中作者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认识,作出评价。

中考议论文阅读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选择题的内容主要涉及文章论点、论据的选定,填写题的主要内容是填写论点、论据,简答题涉及对论点的理解和把握、议论类型及其与论点关系的分析、论证过程的理解、议论语言的鉴赏,等等。值得一提的是简答题中出现了一些开放性试题,主要是补充与论点相关的事实论据以及评价作者的观点。在这三种题型中,简答题为主流。

解答议论文阅读试题,必须认真阅读文本,要从整体上感知选文的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相关论据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选文结构特点,领会语言表达效果,依据题干要求答题。

【牛刀小试】

生命的品格

国 风

①生命是有限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无法将生命延长到我们理想的程度,我们所能做的就只有提高这有限的生命历程的质量,使这有限的人生旅途更有意义。

②要懂得珍惜。珍惜每一寸光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孔夫子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要把有限的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花在学习上,多读一本书,多学一点东西,多了解一点世界;花在工作上,多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情。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真正做到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要珍惜一粒米、一寸布、一张纸、一支铅笔。【甲】我们享受的每一份服务,我们使用的每一件物品,都凝聚着人们辛勤劳动的汗水。我们吃饭时只看到雪白的大米,却看不到农民在烈日的暴晒下赤脚在田里耕种;我们用精美的铅笔,学习写字,却不知道制造一根铅笔从伐木到油漆包装直至送到文具店,要经过多少人的劳动。因此要懂得惜福。要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人海茫茫,能回首相聚就是缘分。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每一份关爱,哪怕只是一句问候,一个微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不能以怨报德。要懂得尊重别人,感受别人,体恤别人。

③要有悲悯的情怀。人生在世,要心存 [A] ,有一颗 [B] 的心。小时候,我们离不开父母的养育;长大了,离不开别人的帮助,我们吃着别人生产的粮食,穿着别人缝制的衣服,住着别人建造的房子;生病了,还要别人照顾。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别人。所以,要敬重别人、包容别人,常怀一颗慈悲的心去帮助别人。要把关怀别人、救助别人当做自己的天职,变成自己的天性。【乙】

④要有面对苦难的意志和勇气。人世间许多重要的事情,只有通过忍受磨难才能有所感悟,所谓“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有时候,通过忍受磨难,才能表达真理和爱,才能唤醒人性中的良知。一个人只有敢于并勇于承受磨难,才能锻炼成无所不克的意志,才能不断增长道德勇气,以至于可以无畏地直面死亡。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⑤ _______________。人世间,我们都是匆匆行者,沿途的风景再好,也不可贪恋,路上的客店再舒适,我们也只是过客。弱水三千,只能取一瓢饮。人赤条条来到世间,又赤条条离开世间,生时没有带来任何东西,死时也带不走任何东西,无论你是君主还是囚徒,是富豪还是乞丐,概莫能外。这是造物主给人的定数,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所以,要有一个明白的头脑,把人生想透彻。在滚滚红尘中,要学会“爱惜自己的羽毛”。 【丙】只有进入无我之境,才能超然物欲之外,“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自始至终干干净净地做人,走完人生的旅程,这就是生命的品格。

(选自《读者》2008年第23期)

1.根据文章内容,从“感谢、感激、感怀、感恩”中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第③段的横线处。

A处应填 B处应填

2.以下三句名言是从原文中提取出来的,如果要放回原处,正确的选项是( )

①王阳明说:“人心本是天然之理,精精明明,无纤介染着,只是一无我而已。”

②“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③正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A.甲③,乙①,丙② B.甲②,乙③,丙①

C.甲②,乙①,丙③ D.甲①,乙③,丙②

3.参照文中第②、③、④段中心句的句式特点,给第⑤段划线处补充一个中心句。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第②段分别从哪几个方面论述“要懂得珍惜”这一分论点的?

5.结合平时的积累,为文中第④段划线句“一个人只有敢于并勇于承受磨难,才能锻炼成无所不克的意志,才能不断增长道德勇气”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6.读了选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如何“提高这有限的生命历程的质量,使这有限的人生旅途更有意义”?

参考答案:

1.A感激;B感恩

2.B

3.示例:要有无我的心境。或:要干干净净做人。

4.①珍惜时间;②珍惜劳动成果;③珍惜友谊。

第9篇

师:这一次作文,我们要学写议论文了。(板书:议论文)

生:啊?好!(学生有点惊讶,表情各异)

师:我们进初中后,学过议论文的课文吗?

生:还没呢!

生:学过!

生:才学的《两小儿辩日》,不是吗?

生:那是篇古文呀!

生:列子的这篇文章,从语体上说是古文,从体裁上说是议论文。文中有人物,有语言,有观点,有理由。

师:能从两个角度来解说,对,说得很好。(板书:观点、理由)我们所说的“观点”,就是――

生:作者的见解。

生:应该是持这种见解的人的立场或态度。

师:后一种说法更为准确、全面,是吗?(学生经过思考后,点头表示赞同)这个“观点”,在议论文中叫“论点”,就是见解、态度、立场。统率全文的观点叫“中心论点”,就某一部分或某一段来说叫“分论点”。“理由”呢,在议论文中叫“论据”。(在“观点、理由”下板书“论点、论据”)。

师:你能说说在《两小儿辩日》中的论点和论据吗?

生:一个小孩的论点是“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另一个小孩的论点是“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

生: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近中午时离我们远的那个小朋友,他的论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生:还有一个小朋友的论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师: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一个小孩从对太阳外形的观察中得出“晨大近中小远”,另一个从感受太阳照射到地面的热量得出“初凉远中热近”。论据证明了论点,这个过程叫“论证”(板书“论证”),这里采用了“摆事实”的论证方法,说得蛮有道理。(板书:在“论证”后加上“方法”,在其下添上“摆事实”)

师:摆事实、讲道理是议论文中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板书:讲道理)。还有引用数据、名人名言、正反对比等,这些论证方法,以后我们在学习议论文时再讲。以上我们提到的论点,论据,论证就是议论文的三要素,同学们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就要围绕这三要素展开。请问,课文中孔子有观点吗?

生:他先“问其故”,后“不能决”,没有“论点”也没有“论据”,我认为他没有观点。

生:他的“问其故”,表现了他的虚心探求:他的“不能决”是实事求是态度的表现。作为一个当时的大学问家,在小孩子面前没有摆资格瞎蒙骗,这种观点、这种态度是难能可贵的,我认为,孔子的“问而不决”就是他的观点。(掌声)

师:说得很好,可见你对课文的理解是透彻的,我完全赞同您的说法。那么,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有他的观点吗?

(经讨论后)

生:作者的观点应该是教育我们通过“辩”才可以明理。

生:作者的观点就是通过两小儿的辩日,表现了他们有根有据的求实精神(尽管是片面的),更表现了孔子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列子是实话实说,文风很好。(鼓掌)

师:好的,同学们讲得很好。在列子看来“两小儿有根有据的辩论,大学问家不乱判断”就是他的论点;在孔子看来,“不能判决谁是谁非”就是孔子的论点;两小儿的论点刚才已经说了。就全文来说,作者的论点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写文章的时候需要把握好有关的论点、论据,还要注意论证的方法。今天我们围绕“学习”这个话题来发表你的看法,要求说得辩证些,即使说偏了,也要能自圆其说。我们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提高认识,行吗?你准备起怎样的作文题?

生:谈学习。

生:题目太老了,又板着脸,太严肃了。

生:学习中的甜酸苦辣。

生:味道是那样,但要正儿八经讲那些方面,太多了,我吃不消。

生:学习中的苦与乐

生:读书的滋味

生:这个题目蛮好,但没有明确这个滋味的味道。我把它改成“读书滋味长”,含蓄些,你光说甜或苦,可以;你说苦与甜的辩证关系,更好。

生:好!(众:鼓掌)

师:(笑)那么这次作文题就这么定了。(板书作文题《读书滋味长》)大家思考一下,你的论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讨论一下吧。

生:读书是件苦差事,很艰苦。

生:苦尽甘来。古时候就有“读读读,书中自有红烧肉,书中自有黄金屋,……”

生:古人勤奋读书的例子很多,有的词语我非常喜欢。像孔子的“韦编三绝”,祖逖的“闻鸡起舞”,李白的“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

师:这些都是史实,如果大家都这样写,好吗?

生:应该有新意。古人的、名人的、尤其是伟人的就更好。

生: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只有通过读书,获取知识,提高素质,才可以改变个人命运,改变祖国的落后面貌,实现伟大祖国的复兴。

师:说得很对。这样吧,先明确你文章中的论点:然后找出一定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论点,有道理有事实,文笔活泼些。要写400-500字有困难吗?

生:(众)没问题。

对这堂作文指导课我感到比较满意。主要是我较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据本课的教学要求,通过启发学生对《两小儿辩日》课文写作知识的回忆总结,引出议论文的三个要素;由写作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拟出本次作文的命题和要求;最后一句话也是教学要求,显现教师的指导督促。所有这些,都比较好地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这一要求。另外,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教学氛围也令我比较满意。

第10篇

对于中考议论文的考试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中考议论文基本上围绕议论文的三要素命题,主要考查考生找论点、辨论据、明论证方法、赏语言等方面的知识,并由此衍生出一系列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根据多年的阅卷统计,学生议论文的得分率低,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解答议论文综合探究题的能力有缺失。因此,在掌握议论文三要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解决议论文综合探究的方法,发展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是中考议论文复习提升的关键。

我根据《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近年来中考语文的考试特点和我多年指导学生议论文综合探究针对性复习的实践,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这方面的实践、思考和体会。

一、根据选文材料,谈自己的看法、感受和启示

议论文中一种重要的综合探究题,是针对选文部分或整体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类题目比较多见。对这种题型,考生往往因茫然而无从下手作答,或是不管试题要求胡乱作答,甚至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都时有发生。其实,解答这类中考试题,考生需认真读懂阅读选文,掌握选文的真意,将试题和原文相关内容构成链结,确定好试题的信息源。然后抓住含金量高的句子、词语等,联系全文的主要内容和对关键内容的理解,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感悟,发表看法、感受和体会,这样答题难度就降低了。例如:2009年常州市中考语文试题第11题:“你同意文中两个画线句的观点吗?请选择一处表明你的态度并结合自身体验加以简要阐述(4分)。”(文中划线的句子分别是这样两句:1.互联网对我这个年纪的人来说,有些信息是有用的,但对中学生这个年纪的人来说,是碎片,没有任何用处。2.千万不要让别人推荐你看什么书,因为你不是他。)这类试题是开放性很强的题目,有很强的灵活性。考生可以赞成作者的观点,也可以持相反的看法,关键在于有理有据,自圆其说。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回答本题的:用简洁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需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以上两点各一分,组织有条理,有可信度和说服力,此要点2分。本题共计4分,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根据文章的内容作答。如果认同文章的观点,就要根据这一观点,用自己的话进一步论证。反之,就要明确指出不合理之处,并运用论据适当展开论证。基于上述要求,我做了答案,以引导学生作答。1.我同意第二个的观点。因为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人生经历、个性特点和生活阅历差异很大,喜欢什么书,读什么书,还是要自己思考,自己亲自选,自己阅读体会才好。2.我不同意第二个观点。别人的评价对我们的选择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别人好的评价,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快速了解非常想知道的内容,如有兴趣,就进一步研读与探究,如没有兴趣,就不要白白地浪费时间。因此,读读有信度的人推荐的书是中学生的选择之一。

二、掌握规律,分析所选议论文(段)的语言特点

议论文的语言很有特色,有的严肃,有的幽默,有的常用反语、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总的说来,议论文语言最根本的特点是严密性,这种严密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准确严密,二是逻辑性强,三是形象生动。命题人通常从语言角度出题考查,如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结合具体语言环境体会词语或句子的作用和准确性等。例如,2009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语文中考试题第12题:“依据文意,请指出‘这是一个十分振奋人心的消息’一句中‘振奋人心’的具体内涵。(3分)”从字面上理解,“振奋人心”就是使人精神振作奋发。结合文章的内容和“振奋人心”所在的语言环境,其内涵可以理解为:国家已高度重视文化发展和文化产业,规划已报国务院审批或正在积极制订中;中国的文化发展和产业振兴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让人看到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希望;有了强大文化的支撑,中华民族将更为坚定地长期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这样,学生从词语的内涵着手,联系词语出现的语言环境,结合上下文和全文的内容,理解中考议论文定语境中词语的含义,掌握和分析议论文语言的特点就容易多了。

三、联系自身的生活,巧妙地进行综合探究

自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综合实践题就应运而生,而且各地中考对此关注的程度也日益提高。新课程初中议论文考试的综合实践题主要表现形式是:开放性、拓展性考点。议论文中考综合探究考点虽然表现形式各具其态,但其本质是基本一致的。解决此类题目需要考生真正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文章的精神实质,结合文章中作者提出的论点等关键内容,并结合考生阅读中获得的独特感悟和体验作答,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提高答题的针对性和正确率。很多考生觉得答这类题目不知从哪里入手,答题的模式不清楚,答题的思路也比较模糊。为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虽然答题没有统一的模式,也不存在一个最好的思路,答题没有定法不错,但是答题又贵在得法。一般这种综合探究开放式的试题分值较高,通常3―4分。考生可以把它当作小议论文去写,总分总是一种优选思路,便于考生理清答题思路,便于阅卷者把握考生答案要点,且能很快捷地看出考生答案的得分点,作出公正的评定。做到有观点、有根据,内容具体,结合考生的生活实际,必要时联系当前的社会实际作答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议论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它不仅仅关系到学生阅读能力结构的全面性问题,更关系到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语文教师要对学生的现在和未来负责,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导和训练好初中学生的议论文阅读综合探究能力。在学生把握好议论文三要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议论文的核心内容,根据个人阅读的感悟与体验开展综合探究性学习,等等,这样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与水平才会真正地提高。只要我们把议论文阅读当作自己的研究课题,坚持不断地探索、实践和总结,中考议论文综合探究这个难点就一定能解决,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新课标描绘的语文阅读教学的伟大构想也一定能成为现实,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就会迎来红紫烂漫的美好前景。

第11篇

因此,了解中考议论文阅读的命题特点,掌握一些必要的答题要领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以2010年中考试题为例,就议论文阅读的答题技巧略作探讨,以抛砖引玉。

一、论点的提取与归纳

题型透视考查对文章论点的提取和归纳,是议论文阅读中常见的一个考点。考生必须要把握准原文要义,找出凝聚文意的核心段,找准蕴涵文旨的关键句,然后筛对筛全所给的信息,作出正确的解答。

真题片段1.(2010年北京燕山卷)《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①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主张以存疑的态度来对待他人的意见和学术观点,同时又主张客观看待自己的意见和学术观点,反对独断专行。这种态度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问题19. 选文要阐明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案: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

2.(2010年浙江东阳卷)《重建奇迹彰显中国奋进的力量》“① 位于汶川县映秀镇的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纪念馆封顶;汶川地震异地安置区首批“农家乐”开业;四川及甘肃陇南地震灾区农房基本完成重建,学生提前搬入新校园……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两周年前夕,纷至沓来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新生,彰显着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伟大力量。……”

问题13.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案:纷至沓来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新生,彰显着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伟大力量。)

3.(2010年浙江义乌卷)《将兴趣进行到底》“……有兴趣,才会有动力,持久的兴趣,才会产生持久的动力。英国人塞缪尔・斯迈尔斯说过:‘一个人对某一方面的兴趣越强烈,就越有可能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从而在与其兴趣有关的领域里采取惊人的举措,取得巨大的成功!’我国教育家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教育的要义就是要探寻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兴趣,给孩子的兴趣发展提供广袤的空间和强有力的支持,让兴趣引领孩子前行,让兴趣引领孩子成功。”

问题1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案:有兴趣,才会有动力,持久的兴趣,才会产生持久的动力。)

思路点拨有不少议论文采用“开门见山”式写作方法,即作者在文中就直接把观点给亮了出来。阅读时首先要注意文章的标题,因为有些议论文的标题本身就是论点。有些则是先列举一些现象,进行分析、阐述之后才在第一自然段的末尾或是第二、三自然段中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再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浙江义乌中考卷《将兴趣进行到底》的论点则是出现在文章的末尾。作者先列举大量论据,然后进行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这个结论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真题片段(2010年四川泸州卷)“…… ② 世博会究竟将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呢?③笔者曾有幸当面向连任两届国际展览局主席、现任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的著名外交家吴建民讨教,他说:“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将超过奥运会。因为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口号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世博会确实能够做到让城市的生活更加美好。”不难明白的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推进,世界城市发展经验的集中展示,将给中国不少城市带来改变陈旧面貌、提升自身素养的大好契机。中国的城市人口现已占总人口的近半数,直接能对如此数量的中国人产生直接影响,其影响不可谓不大。……”

问题7.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试用一句话概括。(答案:上海世博会将给中国带来深刻广泛的影响。“深刻”“广泛”有一即可)

思路点拨有的议论文不明确提出论点,需要考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概括、归纳。概括要全面,文字要简洁。归纳论点有三个步骤:归纳段意――归纳层意――概括论点。要注意,论点是在文章中体现出来的作者的观点和看法,其表现形式应该是完整而简洁的句子。

二、 论据的概括与补充

题型透视针对论据设题,一般要求找出所用论据,这类题只要将论据找出来并扼要概述即可。常见的题型有两种:一是要求针对某一个论点,找到事实或道理论据后,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二是要求针对某一个论点,为它补充相应的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真题片段(2010年安徽芜湖卷)《科学不怕挑战》“……③ 量子力学理论刚提出时,由于它的基本概念与传统观念根本不同,有些科学家一时难以接受。爱因斯坦反对量子力学的几率解释,说:‘我不相信上帝在掷骰(tóu)子。’他还多次提出‘理想实验’进行挑战。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奋起应战,据理反驳。爱因斯坦屡败屡战,苦思冥想出一个特别刁钻的‘理想实验’。玻尔彻夜未眠,苦思不得其解,直到清晨才豁然开朗,利用相对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爱因斯坦仍然固执己见,以至另一位科学家厄伦费斯特都忍不住说:‘爱因斯坦,你真不像话!你简直在批判你自己的相对论了。’爱因斯坦挑战量子力学,虽败犹荣,他提出的‘理想实验’,促进了量子力学的发展,还对量子密码、量子计算机等新技术起到了催生作用。④ 进化论从诞生之日起就被挑战,从未停止过。创世说从信仰出发频频发难,甚至采用行政手段禁止进化论的传播。结果怎样呢?进化论身经百战,越战越勇,而创世说却破绽百出,只好以百万元大奖向科学家频送秋波求援。……”

问题6. 第③④段运用了事例来论证,请分别概括这两个事例的内容。(答案:第③段:量子力学曾受到爱因斯坦理想实验的挑战;第④段:进化论曾受到创世说者的频频发难。)

思路点拨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论据必须和论点一致。分析论据作用一定要和论点联系起来,答题时要答出直接证明的那个观点。如果是事实论据,必须运用概述的方法,将笔墨集中在能够证明观点的主要情节上。概述事实论据,可采用“人物+概括性事例+简短评价”的形式。要答好这类题,需要平时留心生活,多读书,做一些专题积累。要注意,议论文的论据只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真题片段1.(2010年湖南长沙卷)《谈尊严》“……② 自古以来,就有孟子的‘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帆责,使我不得开心颜’;有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有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们都是活得有尊严的人。……”

问题20.仿照第②段画线句子补充一个论据。(答案示例:有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2010年湖北宜昌卷)《中国人的山水观》“……②过去中国人谈游山,从未见有人说他‘征服’了某个冰封雪冻的高山而引以为傲。中国人游山是欣赏它的深邃幽缈、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含蓄之美,所以说是‘寻幽探胜’。‘寻’与‘探’,都意味着一种小心翼翼的赞叹激赏之情。唐朝诗人常用山林来造境,以表达他们的禅思和对大自然的喜爱。因此,他们笔下的山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幽谧,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的隐逸,是

,所以,中国人游山是纯然精神上的快乐与解脱,绝无一丝欲‘征服’而后快的敌意。……”

问题30. 积累链接:请顺其思路,在第②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后仿写一句。(答案: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空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思路点拨补充论据时要明确:无论是补充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是用来证明论点的,都要围绕直接证明的那个观点来补充。补写的论据要典型,有代表性,这样说服力才强。如果是补充道理论据,我们一般要选择名人名言。 要注意,杜撰的名言或不为人所熟知的警句往往不能得分。

三、 论证方法的分析与理解

题型透视判断文章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辨识、分析和理解其作用,是议论文阅读的重要考点。既考查对论证方法的辨析,也考查使用论证方法的好处。目的在于测试考生提取加工信息、调动运用积累、评述见解的能力。此类题型对考生的检测是多方面的、综合的,契合了新课标的精神。

真题片段1.(2010年黑龙江省鸡西市卷)“……⑤‘浅阅读’这种阅读态度导致了阅读的工具性质,加深了整个社会的浮躁。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邓志伟认为,思想使人进步,思考又往往是沉重的。那些读来显得沉重的文字,往往能够使人更好地了解社会,激发起读者的感悟和思考。不能仅仅因为‘浅阅读’的轻松、愉快,而放弃学习积累的机会。……”

问题23.文段⑤中画线句的论证方法是

,作用 。(答案:道理论证,论证“深阅读”的重要性,增强文章说服力。)

2.(2010年湖北襄樊卷)《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⑥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问题25. 文章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答案:对比论证。答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也给分;只答道理论证不给分。其作用:把“优秀的人”与“平庸的人”的不同认识加以对比,强调突出了“优秀的人”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的观点。)

思路点拨作答这类试题,要搞清楚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不同的论证方法有不同的作用。举例论证也叫例证法,用典型的事例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道理论证又叫引证法,用权威性言论证明观点,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比喻论证也叫喻证法,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可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其好处是是非曲直分明,给人印象深刻。答题时,先说某种论证方法的一般作用,再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解说,分析作用要和论点联系起来。要注意,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时要和文章的论点联系起来。

四、 开放性题目的探究与解答

题型透视 要求考生谈对某观点的看法,读某篇文章得到的启示,探究文章的内容及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思想意义;或要求联系生活实际和自己的体验得出相应的启示。开放性试题既有开放的一面,立足于“灵活”,留给考生广阔的思维空间,使考生能够充分张扬个性,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也有限制的一面,即关于内容、形式等,提出显性或隐性的要求,成为评定答案的重要依据。

真题片段(2010年贵州安顺卷)《人总得藐视点什么》“① 人生在世,你总得藐视点什么东西,或人或物或事,否则,看什么都伟大,啥子都敬畏,处处低眉顺眼,事事谨小慎微,那就会把自已活得唯唯诺诺,可怜巴巴。…… ⑦ 打铁先得本身硬,藐视,也得有点资本才行,要‘目空天下士’,自己就得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要藐视天下英雄如无物,自己就得是那顶天立地的真英雄;要藐视那些蝇营狗苟之辈,自己就得是冰清玉洁的真君子。而且,要藐视点什么,不论对人还是对物,可能会让自己吃点亏,受点冷落,‘进步’比别人慢点,‘收益’比别人少点,‘名气’比别人小点,但却能使我们抬头挺胸昂然平视,上不愧天,下不愧地,活得堂堂正正,坦坦荡荡。……”

问题28. 结合生活实际,请你谈谈如何做到“打铁先得本身硬”。(答案示例:我们要想在今后的社会上有所作为,大显神通,就必须在学习生活中累积才识,锻炼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贮藏和消化必备知识。)

问题29.举例谈谈你所藐视的人(或物或事),并简要说说你能够藐视的理由。(答案示例:1:我藐视那些弄虚作假、谋取个人利益的人,因为我主张实事求是、不谋私利,尽管没有得到某些利益,但也心安理得。(意思对相近即可)示例2:我藐视那些靠托关系、走门路来谋求私利的人,因为我主张公平、公正、公开,尽管可能失去一些机会,但也无怨无悔。)

思路点拨议论文语言通常具有概括性、逻辑性,准确而严密。议论文观点鲜明,思想深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教育作用。就文章的观点谈个人看法、感受时,要紧扣文章论点或内容,联系作者的看法,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语言要简洁凝炼,做到立场鲜明,观点完整,言之有理、有据,条理清晰。要注意,答题时,不能脱离文章,天马行空;或者忽视“结合自身实际”等刚性要求。

随着中考语文改革的不断深入,议论文阅读的考点也将不断更新。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复习时,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感悟,用议论文的相关知识点去解读文章,用精读和略读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宽自己的视野。建议同学们在复习中应围绕“理、读、练、析”四个字进行。

“理”就是梳理议论文的基本常识,围绕“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关注观点和材料间的联系。明确论点的表述形式,辨别论据的种类和分析其作用,熟悉论证方法与论证过程,注意段落间的联系,理清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

第12篇

关键词:议论文;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115-01

议论文是高中生使用人数最多、频率最高的一种文体,然而能将议论文写得规范而又符合其文体特征的却为数不多。原因之一,有不少学生在论证中不知如何对论据进行分析,错误地以为摆几个事例,引用几句名言就是论证,结果使得论据和论点如油水分离,毫无合力,因而论据也就没有了论证论点的力量。

议论文中的论据有事例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在使用论据之时,应该对论据作些分析,使之更好地证明论点。

就事例论据而言,对论据进行分析的具体方法很多,最简单的方法是画龙点睛式。例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事迹广为流传。在呼啸的汽车冲向学生的一刹那,她用纤弱却有力的身躯搭起一个安全的岗亭;“最美司机”吴斌的事迹感动千家万户,在铁片击中血肉之躯后的76秒,他以美到极致的动作完成了由凶险到平安的摆渡。人们仰望张丽莉,因为在这个“个人至上”的年代,她的奋臂挥手形象地诠释了师德的最高境界;人们钦敬吴斌,因为在这个道德与责任日渐稀薄的年代,他忍痛减速泊车的镜头是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的最好说明。“最美”二字,是对他们的最高奖赏,更是对无疆大爱彻底回归的呼唤。(2012年天津卷高考优秀作文《草色遥看近却无》)

这段文字,先叙述了两个热点事例,然后对这些事例进行分析,表达了作者对平民英雄的由衷赞美,这分析就是画龙点睛式。

其次是叙析交融式。例如:于是我更愿意成为那卑渺路旁鼓掌喝彩的无声一员,正因他更淡然,于是便更无私与自由。著名影星金?凯瑞的影片《一个头两个大》中有这样一个感人片段,在影片结束时所有群众演员的样貌与姓名皆一一得到展列,在惜时如金的好莱坞大片中整整占去了五分多钟的舞台。这便是对那些卑微而慷慨的尊敬与珍视吧!在主角无上光芒夺人心魄时,他们扮演的小人物在镜头吝啬的角落里作着锦上添花却是至关重要的添补,他们中有活泼的孩子,有美丽的少女,亦有白发如雪的老者,他们只是路人,而那份慷慨与无私的美丽却足以镶于奥斯卡金杯之巅。(2012年浙江卷高考优秀作文《卑渺角落里的慷慨》)

这段文字一边叙述一边进行分析,叙中有析,析在叙中。在叙析之中,自然表现出作者的认识和态度,属于叙析交融式。

第三是因果分析式。例如:若垫资支付的彩票中了5000元,相信很多人会把奖金还给彩民;若中了5万元,这个人数就会大大减少;50万500万呢?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在金钱面前,欲望将诚信压缩,将贪婪放大,从而衍生了可怕的诚信危机。(2011年全国大纲卷高考优秀作文《诚信之惑》)

这段文字在列举事例之后,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根源,发掘本质,从“5000元”到“500万元”,分析人性的欲望,诱惑越大,诚信就越危险,使内容逐步深化,这就是因果分析式。

此外,还有假设反推式。例如:尽其才而添之香。“诸葛孔明,神人也。”一句赞叹与三顾茅庐的坚持,刘备请出了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的诸葛孔明。在一场场战斗中,他用智慧与计谋为刘备开拓出了能够三分天下的势力。而后,他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的种种佳话随时间而流转于世人之口,每有听到他的佳话时亦感慨是尽其才而添之芳香四溢。如果他没有出世还在草庐的话,最终也只是好为《梁父吟》的隐者,何谈那些流传于世的佳话。(2010年安徽卷高考优秀作文《尽其才而添之香》)

这段文字先概述事例,然后,用假设从反面推理的方法谈看法,进行分析,这是假设反推式。

这种方法,在我们所学课文中也有运用。如苏洵的《六国论》,在分析了六国破灭的原因后,接着,用假设从反面进行推理分析:“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以上这几种方法,同学们没有必要死记硬背。倘若能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做一个有心人,多品味、多练习,未尝不能熟练运用。

议论文中的分析,不光是指对事例论据的分析,也包括对道理论据的分析,例如:巴尔扎克有一句名言:“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遇到形形的打击。在不幸的重压下,天才、信徒和能人的心中,有着一股强大的毅力,促使他们顽强地与不幸进行斗争,从而最终取得胜利,获得幸福。而弱者,由于缺乏这种毅力,才会被压下万丈深渊而无法脱身,因此,当你遇到困难,不要退缩,用你的毅力去顶住它!当它向你认输,你的毅力也就更加坚强了。

这段文字,第一句是巴尔扎克的名言,接下来的是对这句名言的分析议论。

又如:罗丹的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人皆知之,其实,古语中也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警世之句。试想,倘若千里马未能遇上伯乐,恐怕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辱没于奴隶人之手,默默无闻,郁郁而终了。(2010年福建卷高考优秀作文《千里之行,始于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