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习心理

学习心理

时间:2023-05-30 08:55: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习心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习心理

第1篇

一、心理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

声乐是一门综合艺术,同时也是一门综合的科学,它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音响学等多门学科。声乐艺术通过人的声音以及表演等来表现人的情感,展示人的内心世界。因此,歌唱者的心理状态必然成为其声音状态的重要内在基础。在整个歌唱艺术活动过程中,心理活动都始终贯穿其中,并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马腊费奥迪曾说:“心理学是声乐艺术的真正灵魂。”可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声乐学习,能为声乐学习的实践提供新的理论参考,使声乐理论更加完善,更加科学,因而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声乐学习的重点在于逐步调整、协调人体各发声器官,使发声技能和习惯趋于科学和合理,进而提高人声的艺术表现力。然而,声乐学习并不只是单纯的声乐技巧的学习,同时也是学习者心理活动调控过程的训练。不管是声乐作品的思想内容还是演唱形式,都必须通过演唱者的思想感情来表达。如果没有演唱者充分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因素,再好的演唱技能也难以发挥。所以,歌唱的学习不能仅仅重视练习人体发声器官的机理作用,还必须重视心理因素的作用,重视心理调控能力的训练。

二、声乐初学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声乐是一门感觉的艺术。从心理学上讲,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产生对这些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在声乐学习中,尤其是声乐初学者常常有这样的现象:本来先天条件不错、歌唱技巧也还可以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正规化训练之后,不仅声乐技巧上进步不大,反而丢失了本来的声音特点,变得好像不会唱歌了。其实这是因为声乐学习中需要“感觉”的方面没把握好,比如:气息、腔体打开、声音位置、歌曲的意境等等,学习者好像抓住了这样就丢了那样,面对老师的指导、提示也无所适从。从心理方面来分析,声乐学生一般会有认识不清楚、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浓、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不强等几个问题。

1、对声乐认识不清楚

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是学习和研究这个事物的先决条件,学习声乐也是这样。许多学生对声乐的认识有这样的误区,比如:声乐就是简单的唱唱歌、就是唱几个高音、就是把声音唱大、颤音就是颤抖的声音等。这样一些对学习声乐不够重视或者存在严重误区的认识会对声乐的学习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有的声乐初学者喜欢唱高音,只要练声就尽量往高里拔,以牺牲嗓子的代价换来几个没有质量的高音还以为自己在进步。在没有良好气息基础的前提下,盲目喊唱高音是非常危险的,轻则导致声带充血、水肿,重则造成小结、息肉甚至丧失唱歌的能力。有的声乐初学者喜欢模仿一些歌唱家的声音,以为声音唱得越大越好,不顾自己的嗓音条件压着喉头把声音撑得很大,结果造成嗓子疼痛,上高音困难。

2、自信心不足

建立声乐学习的自信心,是声乐学习迈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对声乐学生而言,自信的歌唱尤其重要。一般说来,人的嗓音都比较正常,特别差的只是极个别。在正式学习声乐之前,一般人都不会感到发声的困难,而一旦开始接受正规的歌唱发声训练,就有了声乐老师的种种发声规范,于是许多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以前很好的嗓子仿佛一下子消失了,甚至以前能唱的高音现在唱不上去了,从而丧失了学习声乐的信心。

3、学习兴趣不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声乐的人应该说或多或少地对声乐有些兴趣。但是声乐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效果也时有反复,本来上一次已经掌握的东西下一次却怎么也找不回感觉是常有的事。有的学生一遇到学习困难或者在找不到“感觉”的时候就觉得学起来没什么意思,没有了学习的兴趣。还有一些学生学习目的和方向不明确,片面追求发声技巧,学了几年还是没有在歌唱修养上有多大提高,只是学成了一名“歌匠”,最后终于渐渐失去了兴趣。

4、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基本特征。注意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声乐学生往往急于求成,一开始学习就想注意到这里又注意到那里,既要注意气息又要注意声音位置,既要注意口腔打开又要注意下巴放松,结果却事与愿违,一点都没有注意到,一个方面都没有做好。从生理学的角度讲,声乐学习是一个生理机能不断训练和强化的过程。如果没有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将注意集中在某一个生理部位去训练,生理机能的增强就得不到巩固,即是声乐学习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5、意志力不强

意志就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自觉行动、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歌唱学习过程的意志则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克服歌唱困难,力争取得较好声乐学习效果的心理过程。声乐学生难免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比如:高音总是唱不上去,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进步甚至感觉到退步,或者声乐老师提出的要求总是体会不到或者做不到等等。倘若没有较好的意志力,声乐学习极有可能半道而终。

三、声乐学习中心理问题的调控方法

1、加强对声乐学习理论的认识

声乐是通过人的声音来表达情感的艺术。歌唱的最终目的决不是对歌唱技巧的片面追求,而是通过一定的歌唱技巧来表现音乐的内涵。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歌唱是情感的产物,而艺术是注重形式的,二者的对象完全不同。歌唱是简单的,本质上像是对话,它是实际生活的产物。”所以说学习歌唱应该注意感情的表达和技巧的学习并重,但最重要的是还是表达感情的能力,提高歌唱的修养。诚然,高超的技巧也可以为感情的表达带来一定程度的方便,但是永远不要成为一个只懂得一点歌唱技巧的“歌匠”。

2、因人而异,培养兴趣,建立自信心

虽然大部分人都有较好的歌唱条件,但并不是说每个人的嗓子都完全一样,相反有很大的差别。从生理上讲,每个人的声带长短、厚薄存在较大的差异,对声音的听觉敏感性也有很大的不同。同时,尽管人人都有一副好嗓子(所有婴儿都会大声地啼哭),但由于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差别,在后天的发育过程中逐渐养成了各自不同的发声习惯,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声音特点。比如:生长在大山的人习惯了大自然的广阔无垠、无拘无束,通常都有着高亢明亮的自然音色;相反地,在城市长大的人往往具有纤细、柔和的特点。所以学习声乐一定要因人而异,不能盲目跟着别人学习,别人唱什么自己就要唱什么,在选择练声曲和歌唱曲时要根据自己的声音特点和喜好,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急于求成。

声乐学习者要充分相信和开发自己的嗓音潜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嗓音特点的歌曲进行练唱,即使是我们所说的“小歌”(技巧难度较小的歌曲)也要一丝不苟地唱好,不断培养自己的兴趣。要充分认识自己在发声习惯上的优点和不足,尤其是要改正发不好的发声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唱技巧,多把自己演唱得好的作品演唱给别人听,多上正式舞台演唱,以建立自己的演唱自信心。

3、集中学习的注意力

注意有指向性、集中性和选择性的特点。在同一时间内心理活动能指向和集中于少数对象,这些少数对象就能够被清楚地意识到,而其它同时作用的事物,则没有意识到或意识得比较模糊。因此,声乐学生不必也不能把声乐学习所要求的各个方面都做好,要在一定时间内加强对某一方面能力的训练并加以巩固。比如气息训练,初学时就要训练较长一段时间,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事倍功半。

学习声乐中的注意也要保持一个合适的度。教学实践中发现,当老师提出学生的某个发声器官不正确时,一些声乐学习者过分地注意这一器官,反而使用该器官因紧张而不能正常工作,影响歌唱的发声。

4、坚定信念,增强意志力

第2篇

一、创造机会,激发学生的自尊心

“底”没有揭,这保护了“学习困难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让他们自己“现底”就是给“学习困难生”创造自我实践的心理需要的机会,需要得到了满足的心情会很愉悦,信心也建立了,学习兴趣也来了。由此,我们想到在平时教育中要放弃“老眼光”看学生,更不能一味以分取人,要根据“学习困难生”心理需二要多给学生创造机会表现自己,满足需要,如果这些需要受挫,就会被“学习困难生”自卑、无能感的加重而自暴自弃,就会偏离常规行为,用“打架、骂人”等方式去宣泄。

二、因势利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面对已有很大进步的“学习困难生”突然又犯错,此时,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前功尽弃。偷本子是为了向老师证实自己,是求学习进步的需要,错的背后有闪光的正确。当发现做错时除了悔恨,便是惶恐,想在学习上进步却做错了,背上“偷盗”的恶名,这是最大的需要就是保护自己自尊心的心理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那将来他一定会一落千丈。“再给他一次机会”恰好满足了他此时的需要,进一步促进了“学习困难生”的转化。

三、真心爱护,满足学生自尊感

其实,多数孩子是希望受到父母多点关爱。再者,有许多家长和教师对一些“学习困难生”一直信奉“严师出高徒”的经验来进行教育。导致“学习困难生”当面规规矩矩、服服帖帖,一离开,就找机会,用合法的或“不合法的”方式宣泄压抑的情感。因此,对学习困难生的转化教育关键在爱的基础上,爱使伟大的教育力量,这是转化学习困难生,教育取得成功的法宝。

四、集体自身,促进班集体建设

去年我教的学生中,有一个叫李秦瑶的女孩,她个性强,纪律性差,爱好体育活动,却不爱学习。她平时说话很随便,干事像个“泼小子”。近两年来在运动会上获得了几项冠军,使她更加“骄横”因此全班同学几乎没有一个能和她和得来的,为此我也一度感到“挠头”。可是认真分析一下李秦瑶,个性强既有坏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不能一概否定,她酷爱体育活动,是个“闪光点”。纪录性不强,不爱学习是因为她原来基础差,在班级中得不到“温暖”,有一种“孤独感”。我决定用集体的原则,转化李秦瑶。

从此,李秦瑶变了,变好了,体育成就更加优秀,学习成绩、遵守纪律和团结同学方面也有了更大进步。

五、智障孩子 给他们与平等的天地

社会主义社会提倡人人平等,但是真正意义上做到人人平等了吗?没有。正常人歧视残疾人,而智障残疾人是社会人最为歧视的对象。本身智障残疾人是最需要社会关心、关注的弱势群体,他们缺乏生存能力,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我们必须尊重智障残疾人,为他们创造一片平等的天地,让社会上少一些殴打、责骂的惨烈画面。

记得有一年,我新接的一年级,因为孩子小,天天忙于记孩子们的名字,整顿班级纪律,想让孩子们早早融入到学校班级的怀抱里,没有觉得那个孩子和其他孩子不一样的地方。慢慢地我们开始写作业了,让孩子们发言了,有一个孩子与众不同,别人写作业,他不写,在玩铅笔、橡皮,甚至上课时下座位,不该说话时说话。别人读书,他不读,他在东张西望,我感觉到班上这个孩子和大家不一样。此时此刻,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们班怎么会有这样的孩子,他的存在,显得是那样的不协调,不合拍。我就和他的家长联系、沟通,才知道孩子小时候和正常孩子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就和同龄的孩子不一样了,走路晚,说话晚,学什么东西都比同龄的孩子慢,甚至学不会。渐渐地我发现班里有些孩子开始欺负他,我就批评教育这些孩子,但是效果不明显,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有一天,这个孩子有病请假,趁着这个机会,我针对这个孩子,对班上的孩子们进行了一次思想教育。教育孩子们,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这样去帮助他,关心他。

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地这个孩子也和同学们一起玩了,一起写作业了,上课也不下座位了,知道学习了。孩子融入到班级体里了,渐渐地快乐起来,高兴起来,笑脸也多起来。

用我们鼓励的眼神、温暖的双手、热情的话语、深情的爱心为这些智力有些障碍的孩子重新点燃自信的火花,让他们体验到成长的快乐,幸福的成长、生活,我们的教育,才会有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其实,多数孩子是希望受到父母多点关爱。再者,有许多家长和教师对

一些“学习困难生”一直信奉“严师出高徒”的经验来进行教育。导致“学习困难生”当面规规矩矩、服服帖帖,一离开,就找机会,用合法的或“不合法的”方式宣泄压抑的情感。因此,对学习困难生的转化教育关键在爱的基础上,爱使伟大的教育力量,这是转化学习困难生,教育取得成功的法宝。

第3篇

更加令人痛心的是:在我工作至今的十几年中,知道了不少正当风华正茂时却走上毁灭自我、毁灭他人的歧途的同学,如吸毒、贩毒、走私、盗窃、抢劫、杀人、乃至被杀,而这些人居然无一例外,都是在初中阶段所谓的“潜能生”。

毫无疑问,这些走上歧途的同学已成为社会的“毒瘤”,而那些挣扎在底层的人在为社会作出辛劳付出与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将成为社会的负担。

但这些同学的结局是否早已注定了呢?我不同意!

尽管造成他们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校教育无疑是极其重要的一环,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是初中阶段,正是每个人一生中第一次面临生理与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阶段,这段时间每个初中生都正在平静生活的掩盖下经历着从内到外的巨变,在这样一个如此特殊的人生阶段,如果他们没能够树立起自尊、自信,就不会自强,也很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然而,受限于高考、中考分数线的“指挥棒”,“潜能生”在每个学校几乎都是“弱势群体”,而他们的家长也因为他们的成绩几乎都已对他们失去了希望,即便就是这些家长自己造成孩子的现状,这一切都很容易造成他们的“破罐破摔”心理,进而使情况更加恶化,一旦陷入恶性循环,结局已能够预见。

那么,怎样才能帮助他们摆脱这种困境呢?我选择的切入点是心理迁移。

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如果能够在他们最擅长的地方给予充分且恰当的表扬和激励,帮助他们首先树立自尊与自信,哪怕只是很微不足道的某一方面,也可以尝试着利用这点对于“潜能生”而言“难得一见”的自尊和自信,向其它方面迁移,最终覆盖学习各科目,实现学习信心的重建,也许就能够改变他们的命运。

事实上,对于“心理迁移”的理论研究在国内外早已逐步完善和成熟,在教育心理学中甚至专门列出了一个分支对此作出了专门的研究、总结与阐述。而在流派方面也是门类繁多,主要有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概括说、奥苏伯尔认知说等。

“迁移”一词原本源于生物学,之后延伸到了遗传学和心理学,在心理学中它的概念发生了一定变化。在心理治疗医学中,它又叫“移情”;在教育心理学中,通常指的是学习迁移,是利用原有知识结构向新知识的学习实现正迁移。而本文中的“迁移”是把迁移要素中的心理定势作为突破点,迁移的不再是知识,而是一种信心,一种“我可以”的信念。

信心包括外在认知、情绪和外在意识三个方面的构成要素。激发信心中的任何一个表现要素,都会引发另外两个要素的相应反应,这也就是外在认知、情绪和外在意识这三个要素的协调一致性。本文案例的切入点就是发现和强化潜能生某一方面的信心,从外在认知和情绪上加以刺激,在信心得到巩固后利用迁移要素中的心理定势,使潜能生保持这种自信的心理状态去面对学习,通过辅导其最感兴趣和基础最好的某一门学科,逐渐将原有的信心转移到这门学科上,成功后甚至可以进一步蔓延推广,实现其学习上真正的“大翻身”。

本文中的案例选取了两个研究对象,一个是魏同学,位列年级倒数第五;一个是赵同学,年级倒数第三。

研究开始后,发现魏同学的跳绳双摇跳是全班甚至是全年级最棒的,动作敏捷、节奏稳定,恰好学校组织了一次“体育节”活动,魏同学在双摇跳项目上轻松夺冠,并又摘得单跳桂冠,借此契机,我在班级对其大肆表扬,并进行了多次单独谈话,帮助其在这方面树立强烈自信,同时也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断寻找机会对其公开表扬,使其越来越充满自信,无法容忍失败。在接下来的一次调研测试中,他仍然在年级倒数十名之内,只是小有进步。这时,趁热打铁,在与其谈话中帮助其分析自身学习上的优劣势,寻找突破口,把语文作为接下来的重点,兼顾其它科目,一个月之后,语文单科排名班级第九,总分排名进步17名,以此为根据地,向其它科目分步骤拓展,最终在期末考试中实现进步48名的大幅进步,前后半年时间,累计进步63名,从“潜能生”变为“中等生”。

赵同学的转变则是从他“爱劳动”这一点入手的,通过与前例相似的方法,确定以物理为突破口,最终取得了物理单科班级第二的好成绩,总分排名也有小幅进步,虽然比不上魏同学,但也实现了累计28名的提升,摆脱了年级倒数前十的尴尬位置。

在案例研究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学习信心对任何学习者来说都是其学习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之一,更是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而潜能生所失去的最重要的东西不是暂时的知识或是技能,而是学习信心!因此,我认为提高潜能生的学习信心是提高其学习成绩、改善其行为习惯的首要任务。但由于绝大部分潜能生所共有的破罐破摔心理,很难按常规方法使其树立学习信心。不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会有“闪光点”,我们可以找到这些潜能生所具有的闪光点,并将他们的这一优点放大到最大,使其重新树立自信心,进而形成自己的骄傲,树立自尊,并利用这种自尊,向其它方面迁移,最终实现潜能生的全面进步。

第4篇

一、来自外面世界的诱惑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现在的中学生对一切充满好奇,对新鲜事物总想了解它,可是由于年龄因素,他们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无法不受不利因素干扰,游戏、网吧等的吸引力对他们来说要比书本上知识的吸引力更大,我所教的一个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连生活费也搭上去了,学校里从同学的帮助到家长的恳求,都不能使他悬崖勒马,到了高三,任课老师天天轮流做他的思想工作,从心理角度入手,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同时校长时常对他晓知以情,动之以理,最终使他走出网吧,进入高校深造。

二、来自家庭、学校的无形压力

来自家庭、学校的无形压力往往使现在的中学生喘不过气来,父母的关爱和老师的教诲,在对其形成动力的同时,也形成无形的压力,学生在和我交流时强调:谁不想成为人才,谁不想成为父母的骄傲,谁不想受到老师的表扬,但有时看到自己在数学学习上与别人的差距,就会缺乏信心,而且总觉得数学学习没有头绪,付出的劳动和成绩的提高没有正比关系,甚至于有问题也不敢问老师,怕被同学笑话和老师的轻视。

三、缺乏恒心

有的同学在现在学习生活中时常会被一些事感动着,也很容易下决心,尽管知道数学学习应当勤奋,但无法持之以恒,容易原谅自己,不喜欢听老师空动的说教,如勤奋学习等。喜欢听一些摧人奋进的、真实的故事,但也只有三分钟热度,在他们心中和老师是有代沟的,尽管他们也尊重老师,但对老师还是有畏惧感,在他们心里无法和老师建立起一种平等关系。

四、青春期的困惑

青春期的萌动、对异性的好奇使学生好表现,从而学习更有动力,这本是好事,可是如果男女同学交往处理不当,则会严重影响学习。同学之间的矛盾以及偶而出现的嫉妒心理,都是影响学习的不利因素,再加上对各门学科在时间上不能合理安排,以及学习态度和方法的不同,这些就导致了学生个体差异。

如何改善这种状况,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我觉得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教学模式的转变

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能采用填鸭式教学,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吸引你的学生,引导你的学生经历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回到实践中验证结论的正确性这一完整的过程,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这样不仅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利于数学兴趣的培养,目前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以自己学的好坏来确定的,有的学生由于数学基础差,对其采用的是逃避的方式,教师的耐心、细心,和教学方法的转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真正做到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要爱学生,不能做“教育警察”,而且要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你对他的关爱,愿意将心中的困惑告诉你,同时要和他一起面对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不能轻视你的学生,要尊重他们,和他们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关系,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多赏识你的学生,让他们有成就感,觉得学习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做到由原来的被迫学转变为主动学。

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循循善诱,对男女同学交往不能横加干涉,当众批评,要正确引导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同学友谊,要成才先成人,激励机制要落到实处,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每天表扬进步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训练,“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并持之以恒,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等品格。

四、贯穿德育教育于数学教学中

第5篇

关键词:物理教学、心理发展规律、激发、学习兴趣、思维能力

我国中等专业学校的培养目标:“职业教育要培养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初级应用型人才。”《物理》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工科学生的必修课,对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遵循中专生心理规律,并掌握正确的方法,转变教学观念,深入挖掘物理教学中各种积极因素,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科学素养,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应用性人才。

1遵循心理规律,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能力培养应遵循中专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课堂教学仍然是学校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教学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教学目标能否在学生身上得到落实。国内外的教学实践表明,任何一门学科教学的成功都应遵循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段是15~18岁,其心理特点正好处于由感性认识向理性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记忆力较强,开始尝试着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逆反心理很强,最讨厌填鸭式灌输。因此,教师在备课和讲课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以上因素,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思维规律,多用启发式语言,注意对初中所学知识点的回顾和复习,重视所学知识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加教学的趣味性等方法,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最大限度地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中职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差,概念掌握不太牢固,尚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1通过各种渠道,扩大学生的感知量

我们可以采用实物、模型、实验、挂图、幻灯、多媒体等,启发他们从感性思维向抽象思维顺利过渡。

2.2在课堂上,从课题引入到规律总结

每一过程都要给予合理分析和深入浅出的逻辑论证,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并逐步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2.3运用类比推理和相似思维

使同学们在牢固掌握了旧知识的基础上,去理解较抽象的新事物

2.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加大物理实验教学力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

2.4.1加大和重视演示实验。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生动形象、真实有趣的特点。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掌握概念、得出规律,而且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现行中专物理教材(黄伟民主编)从表面上看,给出的演示试验较少,但深入分析教材后会发现许多可供课堂演示的实验。在演示实验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感知和发现问题,并借助实验所得分析、比较、归纳,最后得出结论。只有通过对学生进行从观察现象现到认识本质这一过程的训练,才能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达到培养他们抽象思维能力的目的。

2.4.2认真搞好实验室实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

实验室实验包括测量型、验证型、应用型等多种类型,但实验过程不外乎是实验前、实验过程和实验后三个阶段。这种实验在加强学生实验技能的同时,着眼改善学生智能结构,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实验前,教师必须让学生做好实验准备工作:明确实验目的、原理、装置、步骤、注意事项等;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往往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预习内容逐步实验;按照要求动手操作、仔细观察、认真记录数据。同时教师须提醒学生遵守实验规则(包括注意安全、正确使用实验设备、爱护公物等),遵守客观事实、不拼凑数据等。使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实验后,同学们整理实验设备、打扫卫生后离开,处理实验数据、填写实验报告等一系列行为对自己都是很好的锻炼。在实验室实验的潜移默化中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综合能力。

2.4.3充分发挥教材中“小实验小制作”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于教材中的“小实验”,许多教师持无所谓的态度,在教学中也往往忽略了它的存在。其实,如果认真地研究一下这些“小实验”就会发现其设计的独到之处。它们具有就地取材、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制作和操作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这一环节,使物理教学从课堂延伸到生活当中去。如在“静电场”一章中同学们普遍感到内容抽象、晦涩,笔者抓住“制作简易验电器”这个小实验,要求同学们自己寻找实验器材、自己制作实验装置,并且在课外公开展示,评出优秀作品,并让制作者讲述制作方法、原理,并当场操作。在展览的过程中,面对构思巧妙、制作精巧、形状各异的验电器,许多人都感到惊讶。笔者认为,觉得如果引导得好,“小实验”不仅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锻炼他们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2.4.4鼓励“生活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第6篇

1 关于数学学习心理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概括起来看,当前的数学学习研究遵循着两条途径。一条是从一般教育心理学理论出发,对数学学习的具体问题作解释与分析;另一条是尽可能从数学学习具体过程出发,研究学生学习的真实心理活动,分析其认知过程、机制及心智变化,由下至上构建理论。

而就目前数学学习心理研究的大多数专著和论文看,采用第一种研究途径的仍不在少数。上述问题,实际上涉及到如何处理好一般学习理论与数学学习心理研究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我们应充分肯定一般学习理论对数学学习研究的普遍指导意义;但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在这种运用中表现出的简单化或贴标签式的倾向,特别反对把数学教育心理研究等同于“一般教育心理学加上数学例子”的作法。

事实上,教育心理学理论要有效地运用于数学学习研究,须经历一个理论与数学学习具体实践的相互作用,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概括和发展的过程,而不是机械的“粘贴”过程。由此可见,问题的实质还不在于选择哪一条途径,而在于无论选择哪一条途径都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真正有机的结合,其价值也是双向的,即运用理论有效地解决数学学习问题,同时,通过具体数学学习问题的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数学学习理论及一般学习理论。此外,在研究方式上同样需要在某种对分中寻求平衡关系的还有:定性分析与定量处理、逻辑论析与实证研究、纵向梳理与横向比较,以及观察的与实验的、问卷的与访谈的、统计的与个案的、自省的与它析的、过程式的与结论式的等等。

2 建构主义对数学学习心理研究的启示

2.1 建构主义提供的是关于数学学习认识论的分析。相对于学习心理的实证而言,学习认识论的分析是不可或缺的,甚至是更为根本的,它体现了一种基本的教学立场及观念。事实上,认识论的分析与心理学的具体研究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建构主义在现代的兴起,可以视为从认识论的高度对心理学,特别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入分析的直接成果”。

2.2 建构主义的产生有其历史渊源。建构主义的发展有着不同的维度,在建构主义的旗帜下事实上也包含着诸多不同的观点,因此,为避免盲从或追求某种“时髦”,需要对建构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与轨迹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并应对其诸多观点进行鉴别、再认、选择,甚至需要在实际运用中加以整合。

2.3 不同的建构主义立场将对数学学习研究产生不同影响。一方面,建构主义的立场可以影响研究者的工作方向(如个人建构主义对个体认知活动的特殊性感兴趣,而社会建构主义更重视合作学习、语言交流、学习环境等问题);另一方面,不同的认识论立场为数学学习心理的具体研究提供了不同的理论框架。正因为如此,更应该把“探幽入微”的具体研究与宏观的认识论分析有机结合起来。

2.4 运用建构主义于数学学习研究时应特别关注其特殊性。运用建构主义于数学学习研究应该从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入手,探究其学习的特征。数学学科的特点在于,数学的对象是一种思维对象,是人类经过一定的抽象活动所构造出来的心理上的对象。按照这样的认识,数学学习中的建构实际上可视为建构的“建构”,这正是建构主义的数学观与数学学习观本质关联的核心所在,也是运用建构主义于数学学习研究今后仍应深入探讨之处。

3 应对数学学习心理进行多学科、多角度的研究

即使是对一般学习心理研究而言,对于处在“生长期”的数学学习心理研究来说,更是存在着若干开放性环节和发展空间,这为多学科交叉研究提供了用武之地。对数学学习心理除了从一般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外,如下角度值得进一步重视。

3.1 数学哲学与数学教育哲学。“任何一种有影响的心理学理论,都是建立在明确的哲学思想指导”下的。对数学学习心理的研究,必然涉及到“数学的本质”、“数学学习活动的本质”、“数学学习活动的认识规律与思维方法”等问题,这正是数学哲学及数学教育哲学需要回答的问题。

3.2 思维科学与数学思维论。由钱学森先生所倡导的思维科学研究已获得长足进展,数学思维论立足于数学思维规律的概括与研究也已取得诸多成果,而将数学思维研究与相应的学习心理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已成为国际相关研究的一个重要特色。这一特色具体体现于对数学学习过程中各种实际数学思维活动机制的深入研究。

3.3 社会学与文化学。数学学习活动因其本质上是人类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具有社会适应性、文化继承性及环境相关性等特征,只有将这些特征与数学学习心理发展结合起来研究,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数学学习的本质并把握其规律性。也是学习者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

按这样的认识,我们就应特别重视数学学习与现实环境的关联,以及学习中的交互活动着眼于实际生活中的数学与学校正规数学的关系及对数学学习影响的研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社会学、文化学的角度,值得我们重视。

3.4 人工智能与神经科学。众所周知,认知心理学现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将人类心理过程与计算机的运行过程作类比,通过所谓“信息加工”观点,发展起了丰富的认知理论框架。尽管人们对依赖计算机发展起来的人工智能能否刻画或替代人的大脑仍然持不同观点,但它能为深入诠释人的学习心理过程提供科学的理论框架却是不争的事实。特别地,我们看重通过人工智能去研究数学学习心理的原因还在于,无论是数学学习的对象,还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都是同一的,即数学的“符号处理”,这种同一性使得运用人工智能理论去更准确描述数学学习心理机制具有独特的优势。

4 应加强对数学学习活动中具体问题的研究

第7篇

>> 新课程下学生学习化学心理 反思当下学习分析的不足 歪评龟兔 当下职高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心理现状的矛盾与对策 让学生在愉悦的心理环境下学习信息技术 教师的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学生学习的变化 成才视野下学生心理问题探微 兼容性阅读:当下学生阅读引导策略研究 谈当下信息技术教学背景下学生素养的提升策略 新课改下学生的“自主学习” 网络环境下学生协作学习模式 新课改下学生的自主学习 新课改形式下学生学习方式探究 新课标下学生的自主学习 新课程下学生的自主学习 学生作文“歪”经典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成因分析及对策 民办高校表演专业学生大学英语情感教学下学习心理的现状简析 当下学术生产的怪圈何在 当下学校的特色教育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歪评当下学生学习心理 歪评当下学生学习心理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学习,在我们老师眼里认为是学生天经地义应该做的,也是他们当前唯一需要做的事情,而学生认为学习并不是他们唯一应该做的事情,这就造成了老师与学生经常进行的“口水战”了,那么学生眼中的学习到底是什么?他们是如何看待学习呢?作为一名只有三年教师经验的我,也总结了一些歪理,与各位探讨一下。

第一、学习目的迷茫化。在与很多学生探讨学习目的时,我总是会听到这样的话“老师,我都不知道学习是干什么,是为谁学?”是呀,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听到的是我们老师所说的“为祖国学习,为家长,为老师,”这就让学生迷失了学习的根本性,没有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就造成了学生不能持之以恒的学习了。作为老师我们为什么不能告诉学生,学习就是为了自己呢?

第二、学习动机利益化。很多学生包括好学生每天的学习就是为了考试拿高分,每天自己奋斗一点点,就想有高回报,往往造成了急功近利,无功而返。要么就是学习好是为了取悦家长与老师,这样的心态只能让学生厌恶学习,甚至影响到家庭关系,现在的学生普遍和家人关系不好就是有力的证明。

第三、学习过程奴隶化。目的迷茫了,动机利益了,过程当然也就奴隶了。这个结果也有我们广大辛勤教师的功劳。每天哄着求着学生去学,本末倒置,让学生理所当然的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老师,这样他就不愿意干了,就需要我们每天在后面催着撵着,最终累死了自己还不得好。

第四、学习结果无常化。很多班主任都碰到过这种情况,有些学生成绩一直不稳定,总是忽好忽坏,总是和学生的心理波动紧密相连。这让班主任防不胜防,每天都疲于和学生交流聊天做思想工作,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又是什么了?我个人认为就是上面的三个原因。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能否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继而解决它。我在自己带班的过程中也尝试了一些方法,觉得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第一、强调学习是自己的事。在第一天的班会课上我就对学生说到,你们在这里纯属是为了自己,没有其它任何因素,同时学生的誓词中我也删去了为了父母为了老师这一条,让学习是自己的事这种思想深深地植入学生心中,这样容易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性。

第二、强调学习不是工业产品。曾给学生举过一个不雅的例子,“生活就像拉屎,有时你已经很用力了但出来的也许只是一个屁。”通过这个例子就是想告诉学生不要认为自己付出了,就一定会有回报,不要报着成绩的提高这种心理去学习,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成绩忽好忽坏,情绪不稳。

第三、强调学习要有思想性。学生往往喜欢用不断的做题来麻痹自己,感觉只有这样,才能出成绩才能“心安理得”,但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在平时学习中,我经常给学生灌输一种理论,即1*100不等于100*1,学会一种结构比你做100道相同类型的题更有用,周周要总结天天要回顾复习,由点到线到面,这个过程很痛苦,但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上却很有帮助。

第8篇

[摘 要]本文针对职业教育中学生产生不良职业学习的心理动机进行了初步探讨, 通过分析论证, 提出了提高学生良好学习动机的方法与策略。[关键词]心理动机 策略 教育

前言:职业教育阶段是青年早期, 是塑造人格的关键时期, 也是形成世界观, 懂得人生价值的未成熟期。随着职业教育生源的竞争日趋白热化, 很多职专院校不分生源好坏, 管你白猫、黑猫, 愿意进入学校的便是好猫。这就造成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学生的不良学习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洛克指出, 良好强健的心理素质是人生海洋中冲浪的坚船。因此, 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辅导和重建, 势在必行。1、职业院校学生不良学习心理的主要特征1. 1 学习目的不明确, 被动学习。职业院校学生由于没有升学的压力, 学习变成跑马观花, 应付了事。不少学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学, 得过且过, 没有理想抱负。1. 2 轻视学习。学生因为受到影视中一些偏激社会思潮的影响, 无视知识的重要性, 有的甚至认为学习没有用途, 认为“怀揣文凭一张, 不如雕虫小技一招”。1. 3 学生自身的心理障碍。消极心理: 部分学生文化课基础差, 成绩不好, 没有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帮助, 导致对自己失望; 有的学习成绩虽差, 但劳动、纪律、体育等方面表现较好, 但很少得到必要的表扬和赞赏, 久而久之, 心灰意懒, 不思进取。依赖心理: 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依赖别人, 平时抄袭作业, 考试设法作弊。而不懂的知识越积越多, 学习成绩落后。逆反心理: 学生进入青春期后, 自我意识强烈, 喜欢张扬个性。部分学生厌倦学校生活, 受不了纪律约束, 不关心集体, 对教师反感, 没有是非荣辱观念, 对学习不感兴趣。不乐意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活动, 我行我素。对老师不信任, 把老师的批评视为恶意, 采取顶撞的方法, 语言尖利, 态度生硬, 甚至欺骗老师。孤独心理: 部分学生由于父母经常争吵或者离异, 缺乏家庭的温暖关爱, 加上学校教师的疏忽, 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鼓励和关心, 久而久之, 造成内向孤僻、冷漠、不合群。因而无心学业。自卑心理: 部分学生知识基础差, 学习成绩难以提高, 常担心教师批评, 慢慢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评选各类优秀先进学生无人提名, 很多

2、转化职业院校学生不良学习心理的策略

2. 1 从源头抓起, 作好引导工作。通过单独谈话、让学生写周记等方式正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通过主题班会、信函沟通、电话联系、邀请家长代表开座谈会等方式, 从主侧面了解学生, 找出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及形成原因, 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引导、解决措施。2. 2 通过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训练, 班主任的关注教育, 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消除学生的各种心理障碍, 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恢复自己的理智和自尊, 恢复对学习强烈的求知欲、端正的学习态度, 明确正确的学习目的、有效的学习方法,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2. 3 营造学习的环境。发动学生自行编写包含丰富哲理, 能催人奋进, 发人深省, 顿悟人生的励志警句, 自行编排、绘制成图文并茂的宣传画, 在讲台上方、及四周墙壁上张贴, 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 4 注重创造力培养。多为学生创造演讲和表达的机会。如让学生试讲教材内容, 使学生在试讲课的实践中找出各种疑难症结, 并向教师设置、阐述问题, 以之培养学生的与时俱进、勇于冒尖、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另外, 围绕一些社会热点问题, 让学生自发收集资料, 在课堂上开展小演讲、小辩论赛活动, 促使学生在讲和辩中不断澄清、理顺自己的观点, 建立起自己的科学知识宝库。把学生当作主动积极的认识者, 有效地调动学生情绪,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并为学生提供一种有利于其发挥想象场景, 点燃学生心灵火焰, 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思考力、创造力, 从而使之释放出感情的力量、意志的力量、智慧的力量、道德的力量, 释放出自我实现的力量。2. 5 引导学生自我教育。郭沫若先生说过:“青年的精神便是向上的精神, 没有本来就不自爱而自甘堕落的青年。”真正的教育是形成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目的。可以采取营造积极进取的班风, 在集体的引导作用下不断完善自我; 充分发挥先进的校园文化对学生行为的“导向功能”, 通过各种社团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舞台和优越条件, 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激发其潜能, 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促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用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来教育和影响学生, 用社会的一些热点话题来点拨学生, 教育他们树立职业理想, 并指导他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能够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有针对性的学习相关知识。以上从理论到实践论述了职业教育中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就目前而言, 提高学生学习动机是各职业教育中都在积极探索的重要问题, 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式,因而此次提出的方法与策略可供教育者参考.

第9篇

1、学习兴趣培养的辅导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它表现为人力求认识和获得某种事物,并且力求参与相应的活动。兴趣通过情绪反应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积极性,即凡是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和工作,人就会觉得心情舒畅和愉快,效率也较高。相反,如果是从事自己不感兴趣的事,则可能心理动力不够,缺乏激情,效率也就较低。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兴趣和情绪的左右,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增进其学习的效率。心理辅导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兴趣对学习的影响作用,了解自己的学习兴趣情况,培养对各学科知识学习的兴趣。辅导方式采用讲述故事与讨论,自我测查与团体活动等。通过活动,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兴趣并非与生俱来,真正的兴趣是后天培养而得来的,同学们对于自己喜欢的课程或活动,要经常去从事对于自己不喜欢的课程或活动,也要尝试与参与,逐步培养兴趣,使自己的学习更加努力获得更大的进步。

2、学习动机增强的辅导

动机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动力,它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成效:它能起到①激起学生的学习行为;②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引向某一特定目标;③维持、增强(或制止、减弱)学习行为。可见,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动机由成就动机、交往动机和求知欲所构成,增强学习动机就意味着树立正确的理想抱负、建立良好的人际环境和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心理辅导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成就动机对学习的影响;了解自己的能力与抱负水平;了解树立恰当的抱负水平,激励学习动机。心理方式采用教师进述故事与学生讨论,学生角色扮演与自我测验。通过活动,学生明白了要保持适当、较强的成就动机,必须建立适当的抱负水平,即抱负水平必须比自己的一般水平要高一些,这样才能激发自己的潜能,取得成功感;但抱负水平不能只求远大、宏伟而脱离自己的实际,这样只会使理想成为幻想,或使自己经常遭受失败和挫折的打击,反而会因此削弱自己的成就动机。

3、端正学习态度的辅导

态度是个人对他人、对事物的比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学习态度则是学生对学习所持有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他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定向选择。对学习持肯定态度的学生,有较强的学习愿望,他总是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自觉地学习,从而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率;对学习持否定态度的学生,则对学习没有积极性,他不能自觉地认真学习,而总是比较消极地接受学习。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辅导方式采用老师讲述故事与讨论、自我测查与角色扮演。通过各种活动总结出消极、被动的、依赖、马虎的学习态度都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只有积极、主动、独立、认真的学习态度,才能高效、深入地学习,并掌握所学的知识。

4、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辅导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学习行为方式,如学习中的注意力倾向、记忆的习惯方式、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心理定势、作业和复习的行为习惯等。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好的学习习惯符合学习心理规律,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而不好的学习习惯则偏离学习的心理规律,会防碍学习的效果。心理辅导目的:①了解学习习惯对学习效果的不同影响。②了解自己的学习习惯并进行自我分析。③掌握改进不良学习行为的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辅导方式上采用剧情表演与分析、自我测查、团体活动等。特别就“如何改正自己不良的学习习惯,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小组讨论完后,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将小组意见在班上发表,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并布置每个学生一周内写出改进自己学习习惯的具体措施和计划,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什么是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与学习效果有什么关系,自己的学习习惯有什么特别、优点和问题,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习惯等。在这些问题上学生有了正确认识,这对于改进自己的学习习惯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按改进自己学习习惯的计划长期坚持训练,就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学习方法指导的辅导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假定学习能力反映了一个人智力的一般水平。一个人越聪明,获得新知识越快,掌握越牢固。但是,最近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效的学习不是依靠天生的、一成不变的学习能力,而是主要依靠一系列必要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如果对学习不好的学生,教师不给予学习方法和技艺的指导,他们学习效率很难得到提高。目前,在我们学校中,很少有人系统地教学生如何学习,因此,学校中有如此多的差生是可以理解的。那些缺乏有效学习方法的差生,不断犯错误,学习成绩差,不断受到挫折和批评,因此很可能丧失信心,对所有的学习活动畏惧或焦虑不安。一些优生虽然通过自己的摸索,掌握了某些有效的学习方法,但他们仍然没有充分有效地使用自己的大脑。更多的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充分可靠的学习方法,给自学和以后的终身学习带来拦路虎。因此在学校中系统教授学生学习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心理辅导目标是:①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预习、听课和复习方法;②让学生了解自己所使用的学习方法及其主要特点,即学习风格;③指导学生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辅导方式采用心理评估、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步骤:①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份“学习方法诊断表”,让学生自己填写。填写完后,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评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和有效。②采用配对讨论法,讨论如何提高预习效果;讨论“怎样听好一堂课”;全班同学共同讨论“怎样使复习的效果更加有效。”③教师讲授法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利用学校教学或学习资源;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阅读;指导学生掌握有效记忆的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指导,学生的学习心理品质有了大大的改善。经调查显示,发现有明确学习动机的学习为85%;有学习兴趣的为93%;学习态度端正的为95%,有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为75%。整个集体形成好学、好问、互相帮助、互相竞争的学习风气,学生成绩得到长足进步。

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不但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成绩提高有帮助,就是对成绩较好的学生也有必要进行学习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形成良好学习的品质,为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初中后,还像前一阶段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第10篇

关键词: 数学学习 心理作用 影响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能够培养人的思维的严谨性,开发人的智力。特别是高中阶段的数学,文理兼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同学花了大量的时间学习数学,但不知什么原因,一做数学题就头脑空白,不知所云。我仔细地了解了一下,大致有三方面问题:①为什么初中数学成绩优秀,高一数学总是学不会?②为什么数学课听得懂而作业却不会做?③如何克服“谈数色变”的学习心理?对如何学好高中数学,许多学生感到很茫然。特别是上课听得懂,但在需要自己独立解题时,则不知从何入手。仔细观察,“谈数色变”的学生不是少数。

在平时,除了教学方法的探究外,我更致力于学生学习数学心理的探究。我认为造成学生数学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被动学习。

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平时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学不得法。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不重视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学习数学进行心理辅导,具体方法如下。

1.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

学生一般认为,数学学不好主要是“头脑笨”。因持这种观点,不少学生失去学习信心和向上的动力,不能在原有水平上不断进步和发展。针对这个问题,首先,我经常向学生说清人的潜能问题,使他们自信有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其次,让学生明确自学能力是一种终身教育,是时展的要求,它能使自己不依赖于别人进行学习,做学习真正的主人,让学生明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真正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求知欲望,使他们充满自信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凡是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和工作,人就会觉得心情舒畅和愉快,效率也较高。相反,如果是从事自己不感兴趣的事,则可能心理动力不够,缺乏激情,效率也就较低。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要受兴趣和情绪的左右。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其学习的效率。具体做法:(1)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关注有关事物的属性,提出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欲望。(2)老师和学生打成一片,共同研讨,建立朋友式师生关系。(3)给学生充分自由发表意见的机会,让学生敢想、敢做、敢说。(4)延迟评价,注意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尽量奖励不平凡而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

3.端正学习数学的态度。

学习态度是学生对学习所持有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他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定向选择。要使自主学习得以实施,学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只有学生真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改才能成功。课堂上我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模式,着力点就是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以探索为主线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参与,提高教学质量。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1)组织讨论。在教学中有计划地组织创造性学习小组讨论,把传统师生模式,改为人人参与讨论、评价。通过对问题探索展开辩论,让学生了解学习态度正确的重要性。

(2)鼓励质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判断是非选择正确答案的情况,有时还会遇到题目答案不正确、不完整的情况。教师适时诱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从中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发现问题。学生经过思考很快地找到解题中错误。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学习行为方式,如学习中的注意力倾向、记忆的习惯方式、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心理定势、作业和复习的行为习惯等。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问题上,我有意识地结合研究性课题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小组讨论完后,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将小组意见在班上发表,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并布置每个学生一周内写出改进自己学习方法的具体措施和计划,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什么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有什么关系,自己的学习方法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等。对这些问题,学生一旦有了正确认识,就为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按改进自己学习习惯的计划长期坚持训练,就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

第11篇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一个新里程碑,是一门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的东西的新兴科学。积极心理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形成,以马丁塞利格曼和米哈里齐克森的2000年1月发表的论文《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它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

原因:通过课程的学习,使我们获得幸福和快乐。学习《积极心理学》,它可以使我们有选择的放大我们心中的幸福快乐,在清楚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悲伤的情绪时,有选择的把它们缩小到最小。它可以引发人的创造性和灵活性,扩大注意范围,使人主动卷入环境,乐观而有效地探索环境中的任何事,增加人的心理资源,使人在逆境中具有容忍挫折的心理弹性。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2篇

[关键词] 交往动机 情绪 心里平衡

随着高校 的扩招,在根据调查,贫困生占学校总人数的比例已达到30%,个别院校,尤其是农业院校这个比例达到40%,贫困生在学业上很难取得很好的成绩的原因在于他们不得不面对生活和精神的双重折磨,还有巨大的学习任务。

我想对于贫困生最重要的不是物质帮助,而是精神动力。对他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将使他们迈向成功,我们都是同龄人,深感这种严重的校园危机,这不仅浪费资源,还毁了他们的人生,大学校园里的无助,更是助长了这种风气,他们是急切需要强大的精神帮助的群体。对此,我提出了如下对策:

一力量强化

1由量变到质变,每天做一件小事,做好,第二天又做一件小事,做得更好,第三天、第四天,就会做得超级棒,这样心理锻炼,信心就来了,每天找一个陌生的同学聊天,讲几句话,就会积累巨大的成就感,就会生活愉快,事业顺利。

2战胜自卑 根据压力理论原理:人的需要被唤起时,个体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得到满足后,这种紧张状态会减弱,个体认知失调心理场有寻求平衡的倾向,如果心理上失去平衡,个体就会紧张和不适,这种紧张和不适会驱使个体去恢复平衡。如果我们去追求心里的平衡,把一切看作过往云烟,对物质上不奢望,心里的失落用运动,音乐去补偿,人就会超然。人的内心是一个巨大的世界,难怪有人说比海更辽阔的是人的胸怀,内心是无比丰富的,因此塑造内心才是真正的修身之道,修身养性是人最重要的之事,它关系到生活的幸福,事业的成败。鉴于以上的贫困生心理,完全是心灵的裂变,则由小的坏细胞逐渐扩散在大范围的坏死,内心的阴暗面由少变多,由小处扩至大范围,他们的变化过程就是由贫困——自尊——自卑——失败——自卑——学习失败,这样几轮的恶性循环摧残了他们的人生,他们纵有机会的平等,难有自尊的平等,只要砍断了自卑,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

二调控好情绪

每天起来,对自己微笑一下,选择做几件容易的事,比如洗衣服,把它洗得干干净净,刷牙时,把牙刷得洁洁白白,一天比一天做得好,这不是劳动后的满足感吗?小小的成就感吗?长期的小成就,小满足感就会产生大的成就感,就会获得无比的信心,心情会畅舒无比。

学会享受生活,每周奖励自己一句话,一个苹果等等,奖励自己,肯定成绩,晚上睡觉前,想着今天所有的事都做成了,定会开心无比,以愉快的心情入睡。

每天用情绪高昂的歌曲去激助自己去奋斗如唱国歌,国际歌,鼓舞自己为理想为奋斗,遇到不顺心的事,用一种高兴的态度去对待,我竞然犯错误,叮嘱以后不会再犯了,语调用一种会使人发笑的语言,比如四川话。郁闷没有了,同样会变成一种快乐的情绪,好心情好身体,有人活一百岁,我想好心情是主要部分,坏心情使人发怒,积累有毒物质在体内,影响小健康,而长期的发怒,积累有毒物质,就会使人得到重病。据哈佛大学的医院中85%以上的病情由心理所致。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支气管哮喘,头痛等。

三面对严峻挑战

a科学方法。

学习而言,学习其实是个巨大的挑战,大学课程繁多,难度加大,就要求非常刻苦才能度过难关,四六级的重压,英语四六级是个可怕的东西,得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一般得花二年,通常还通不过,基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造成重大的影响,无暇顾及其他学科。而贫困生更是如此,一般他们来自贫困的地方,英语水平基础相当薄弱,英语变成了头等难题,四六级考试与期末考试接近,更容易造成贫困生挂科现象,他们一到考试就非常紧张,无法坦然;相反其他学生不担心,反而考得更好。这不是智力问题,完全是心里问题。因为贫困生知道:他们唯一的财富就是学习成绩,考得好才能保持心里平衡。但如果一次考得不好,就会非常失望,更糟糕的是出现了挂科,心里到了崩溃的边缘,他们就会非常的绝望,自残,甚至于跳楼,他们不可以有一次失败,因为他们的身上承担了太多未来的责任。贷款读书,就要还款,为了读书有可能家庭一贫如洗,如果前途无望,其后果可悲的。

当然,面对诸如就业,毕业等重大的事件,必须在开始时,就应该了解全部情况,最大风险是什么?你能承受的底限是什么?比如不能毕业是你无法承受之重,那么就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去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否则会产生的极大的恐惧,而这种恐惧使你身心遭受严重的摧残,抑郁症,恐惧症等,会要了人的性命,所以千方百计去避免,你就会得到一个快乐大学生活。

b锻炼交往能力

交往动机:个体愿意与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发展友谊的动机,人们去交朋友,寻找支持并参加某个群体等,交往动机得到满足就会满足感、安全、愉快;相反,就会使人感到不安、恐惧、痛苦。

与不认识的人交朋友,或者与处境相同的人交往,他也不知道你情况如何,不仅排除了孤独感,更有一种成功交往的满足感,这不就摆脱了孤独,无助不就被战胜了吗?

四、愉快学习

a适度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能定得太高 ,造成行动过急,学习心慌,考试心慌。有步骤,循序渐进,这样的目标动机是最好的。每一天看到自己的进步,每一天都有快乐的心情,工作效率最高,一旦动机超过了这个水平,对行为反而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如学习动机太强,急于求成,反而容易产生恐惧紧张,干扰记忆和思维活动顺利进行,学习效率降低,考试动机过强的学生,一心想考出好成绩,临场发挥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过于担心考不好,结果不及格,动机过强反而降低了工作效率。

b把学习变细

学好小知识就完成任务了,这种小小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日积月累,就会转化为强烈的兴趣,学习就变成了一种快乐的生活了,而学习最为忌讳的东西便是急躁冒进,想像千里马一样,一日狂行三百里,这样的目标订得太高。他们有充足的理由:自己贫穷,但不能在知识上输给他们,而这一切恰巧是烦恼的根源。每次任务都完不成,越急躁,越做不好,这样长期的恶性循环,烦恼长期积累成为痛苦,失败后的自卑。在大学,课程内容多,更要量力而行,要打持久战,而非速决战,速决战80%会失败。

对于贫困生而言,成绩是他们的唯一自信的依靠,如果成绩失败,他们便一无所有,甚至不能毕业,令他们产生恐惧之心,有的绝望跳楼,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多与学习好的同学交流,每天看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又是如何学习与生活的,不要怕比较,生活总是在比较的,只有这样才会不断取得进步,才会一步一步超过他们,不要想一步就超越,这是不可能,否则又会产生学习负担,反而使自己的成绩一落千丈。

c一定要学会合作,大学课程内容多,互相探讨,共同面对挑战,于学习最有利,也是打败孤独与无助的好方法,避免遭到最惨重的失败的良方。

生活就是压力,压力就是生活,如果不会平衡压力,在压力过大时,就会被压力击垮,过小时就会丧失斗志,所以平衡压力是我们面对社会的正确方法,我们不要担心十年后的压力,还在校园担心房价,也不要总是用过去压力折磨自己,过去的已经不存在,而现在的压力才是最重要的,就会省掉很多压力,使自己压力减轻了许多,心情愉快,学习有劲,生活美好,这不正是我们所求的吗?

学习成绩好,有愉快的心情,即使物质贫穷有什么呢?生活就是快乐,这是一种 神仙 般的日子啊?

即使有过不开心的事,就去想他没有发生,再大的难事也不会令我们难过,这就是心理快乐的秘诀。西方人对唯心论很偏爱,大概与他们想追求那种幸福愉快的心境,而不是被困难束缚自己,自己束缚自己,被自己打败,我想做人就应该用唯心的观点,那么人生就会不一样的风景。你想如何,便如何,天马行空,任你驰骋。这种心态的自由不正是人类所企盼的吗?这不正是幸福所在吗?

我想对贫困生说:站起来,挺起胸膛,不要被困难吓倒,不要绝望 ,而要自强,自信,自乐,达到心境自由,天下再也无难事了。

参考文献

[1] 朱保成. 应用心理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