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8:55: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个人进修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有关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有关高校人事处:
根据《上海高校中青年教师国外访学进修计划》、《关于实施上海高校教师产学研践习计划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市教委2021年上海高校教师培养计划有关项目申报工作即日启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高校根据预算安排,结合本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教师培养计划,严格个人资助范围和条件,组织相关部门对申报者进行初审,注意避免多个项目重复申报,择优向市教委报送。
二、申报对象原则上为2021年可成行的教师。
三、报送要求:
1.报送材料包括:学校报送函一份,各计划《推荐情况一览表》一份及电子版、个人申请表一式三份。
2.请在4月15日前将申报材料审核盖章后送上海教育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3.“上海教卫人才网”网上申报要求请见附件。
四、“国外访学进修计划”、“产学研践习计划”和“实验技术队伍建设计划”个人申请表通过网上申报自动生成。
五、“上海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计划”申报另行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人事处
上海教育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代章)
2021年3月26日
材料报送地址:上海教育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延安西路900号)
310室
联 系 人:王乐,鲍文彬 电话:62518018,62523031
上海高校中青年教师国外访学进修计划、上海高校
教师产学研践习计划、实验技术队伍建设计划网上申报要求
市教委2021年“上海高校中青年教师国外访学进修计划”、“上海高校教师产学研践习计划”和“实验技术队伍建设计划”申报工作即日启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请各有关高校根据上述计划的工作要求,启动2021年度推荐选派工作和完成网上申报程序。
二、即日起学校可组织符合申报条件的教师在市教委指定网站“上海教卫人才网”上申报,个人用户帐号由学校统一发放。
三、申报流程:
1.计划申报请登录上海教卫人才网(shjwrc.edu.sh.cn/passport/login.aspx)。
2.学校管理员通过管理员账户登录进入后台系统,进行账号添加,然后根据生成的账号下发给需要申报的教师(学校人事部门管理员帐号与去年帐号相同,如需查询,请致电鲍文彬老师)。
3.申报教师通过学校下发的账号选择普通用户登录网站,点击申报项目进行申报。
4.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审核申请教师所填信息,经学校相关部门审核通过后上报,网上申报截止时间为4月15日。
2021年度上海高校教师产学研践习计划推荐人选一览表
序号
学校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参加工作年月
学历/学位
专业技术职务
所在学科(岗位)
践习单位(可多选)
践习时间
践习形式
导师/合作者
填报学校(公章)
填表人:
联系电话:
填表日期:
2021年度上海高校中青年教师国外访学进修推荐人选一览表
序号
学校
姓名
现从事专业
性别
出生年月
年龄
专技职务
政治面貌
学历/学位
申请类别
访学单位(可多选)
访学专业
访学期限
填报学校(公章):
填表人:
联系电话:
填表日期:
2021年度上海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计划推荐人选一览表
序号
学校
姓名
所在院/系/所
性别
出生年月
参加工作年月
专业技术
职务/其他职务
学历/学位
所在实验室
现岗位类型
申请项目类型
申请项目名称
备注
填报学校(公章):
填表人:
联系电话:
填表日期:
一、管理目标的标准化
建设标准化的管理目标需要详细地规定教师进修学校的各项工作的方向和将要达到的程度,是对教师进修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所应达到程度的一种具体描述。构建教师进修学校的标准化管理目标需要全体人员全面、全过程的参与需要动员全体工作人员对涉及影响管理工作质量的全部细节进行全面的分析。在管理目标的具体编制过程中各教师进修学校由于受具体参训人员、培训时长、培训主题等因素的影响,各自的情况会有所不同,所以,各教师进修学校在构建自己的管理目标时,可在符合标准化建设整体要求的前提下,强调发展性、创新性、良好的相容性和表现形式上的多样性。各教师进修学校在构建其标准化管理目标时应首先对其待培训教师的现状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以期为构建标准化的管理目标提供科学、全面的依据。在调研报告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管理目标然后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重新规划、调整各部门、科室的职责与权限,将目标进一步细化层层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再由各部门分解、落实至具体的人员。
二、管理机制的标准化
建设管理机制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理。管理机制本质上是管理系统的内在联系、功能及运行原理是决定管理效能的核心问题。建设标准化的管理机制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要定期进行标准化管理工作的自评,使管理标准化体系能够不断地自我完善。为了使管理机制得到有效实施与保持各教师进修学校应有计划地、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审核,以确定管理工作是否符合既定的目标、计划的安排以及所确定的管理机制的要求。这样的审核可以通过对运行中潜在的或已经存在的问题采取预防或纠正的措施进一步的提高管理机制的适宜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而达到优化整个管理机制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应该把管理机制当作一个系统来对待,人们在系统中所做的工作可以看做是持续的过程。从教师进修学校的各级管理者做起在整个学校内部营造出持续改进的氛围。使全体工作人员了解到管理机制的持续改进和提升对个人和整个组织的重要性就可以使工作人员也具有持续改进的心态启发地把管理机制的持续改进转变为其个人自身的工作目标进而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同时应制定积极的政策去鼓励和强化工作人员持续改进的行为,对有贡献的人员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奖励。
三、管理方法的标准化
建设得益于长期工作的积累,各教师进修学校都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但无论是临时性的还是地方性的方法都有可能只在局部发挥作用。同时受制于各地教师进修学校自主质量意识和管理水平的限制,各地的培训结果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无法达到统一的基准水平。要使各地教师进修学校的管理方法达到一个标准水平并不断地提高这个水平,就需要为教师进修学校的管理方法制定标准。这里的标准既不是单纯的针对培训结果的考核规范也不是单纯的针对培训过程的服务规范,因为教师培训工作的多样性和多层次的特点并不适合制定统一的考核规范和服务规范。因此我们认为科学的、标准化的管理方法就是各教师进修学校根据外部基本要求,通过动态地提升和改进内部管理以使培训质量达标的过程。为了使各教师进修学校制定的培训管理方法达到或超越既定的标准化水平,省级教育干部培训机构应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制定、提供培训管理标准,使其能依据标准化的方法、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系统地管理有关的过程和活动。
四、师资队伍的标准化
建设“满足高层次、多元化的教师培训需求,提供有效的培lij}供给关键在于培训者的素质和水平。”培训者是教师的教师其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教师培训的质量。因此对于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而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适应教师培训新特点的标准化的师资队伍,是做好教师培训工作的必要前提。各教师进修学校都应将其视之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具有关键性和基础性特点的工作。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应从长远着想建立一支少而精、能力强、作用大、可出可进的专职培训师资队伍。他们要一专多能,既能教课,又能做管理工作要把他们培养成为教师进修学校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但从现实的情况来看油于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月前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学主要以兼职教师为主,这种现状可能还会在一段时期内长期存在。基于这种情况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在选择兼职教师时应确立基本的准入门槛,对其年龄、学历、职称、科研能力等各方面都要有一定的要求。在准入机制的基础上,再至少应坚持四条原则:①理论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受学员欢迎;②为人师表,能言传,更能身教,对工作尽职尽责;③热心教书育人,能教好理论知识,又有较多的实践经验;④熟悉和了解基础教育教学一线的实践情况和特点。另外还应定期对兼职教师进行考核把提高课堂培训的质量和效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个主要的考核指标。这样的考核方式河以激励和引导培训教师们在教学时认真领会培训的目的和要求,全面考量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比例关系从真备课精心选择适合培训学员特点的教学方法授课。考核结束后应对优秀教师给予精神及物质奖励对不称职的教师则及时地予以劝诫乃至解聘。教师进修学校只有牢牢地把握住培训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才能帮助参训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才能真正为其专业发展保驾护航。而教师进修学校才能在新形势下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作者:朱晓颖单位:江西教育学院
延安市教育局
2019年4月15日
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是在终身教育理念下,对教师进行职前、入职、在职的培训和学习指导。加快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发展,提高教师教育理论及教育实践水平,对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大意义。我市在开展全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校本研修、网络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今天的总结表彰大会对三年来各中小学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的工作情况从成绩、问题、今后的工作对策三方面进行了一次全面总结,并对取得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大会开得很成功,对我市中小学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很有指导意义,在此,我谨代表市教育局向教师进修学校,向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及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一直以来,我市教育局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高度重视,主管市长、教育局局长都是继续教育领导小组成员,教育局把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纳入到年度工作计划中,在政策上,资金上对我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给与支持与倾斜。
教育局主管领导经常性的了解过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教育局对这次全市继续教育检查评估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希望通过今天的总结表彰大会能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的目的,推动 了我市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向更深层发展。
下面对我市今后的继续继续教育工作提几点要求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1)各中小学要成立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中小学校校长为本单位继续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制订本单位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计划,对本单位的教师进行以师德师风、教学能力为重点的岗位校本培训,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进修学校对本单位的参训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能力综合评价、师德与业绩的考核工作。
(2)教师进修学校在启动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之时,必须对上一轮继续教育的经验与不足进行认真总结和反思,对新课改形势下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进行认真调研,合理、科学设置通识及各学科培训课程,保证教师培训的实效性。
2、完善机制,加强管理
(1)认真贯彻落实《吉林省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行动计划》在未来五年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过程中,努力提高培训质量,积极探索新的培训方法与途径,讲究培训效果,使教师培训工作服务于基础教育改革,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主渠道。
(2)对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实行年度登记制度。
将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与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与教师职务评聘相结合。每一名教师每年要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学时学分任务,并作为晋职、晋级和年终岗位考核的必备条件。凡当年未完成继续教育学分任务者,第二年度不能参加职称评定,年度考核不能评定为优秀。
3、建立培训网络,加强培训基地与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结合教师网络培训,进一步整合教师教育资源,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意见》构建“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把教师进修学校建成示范性学习基地与资源中心。
希望到会的各位领导回去之后,要认真学习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关文件,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工作要求,结合本校实际,精心组织,稳步实施,各司其职,形成合力, 确保我市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完成。
谢谢大家!
2013年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为重心,以教研为中心,以科研为引领,以培训为抓手,以信息为支撑,以加大经费投入为保障,教研、科研、培训、信息协同运作,四大部门通力合作,充分发挥“研训、引领、管理、服务”的职能作用,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为我市率先实现高水平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教育优质均衡特色和谐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工作重点
1.进一步加强校本培训工作的研究与指导。
以提高学科教学效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以同伴互助、专家引领、自我反思为主要形式,扎实开展校本培训活动。坚持行之有效的计划、总结审查备案制度。学年初,学校制订校本研训专项工作计划,主要内容包括:指导思想、活动内容、主要措施、主要活动安排四个部分。年末写出校本研训专项总结,主要内容包括:活动内容,基本做法,取得的成绩或经验,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办法。计划总结要分类归档保存。坚持校本研训年度评估制度。根据校本研训的工作重点和薄弱环节,调整完善评估方案。评估采用综合评议和现场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加大校本研训评估结果在考核评估中的分值权重,把学校管理的主要精力集中到教师、学校、质量的内涵发展上来,加强制度建设,注重过程管理。今年将继续进行“校本培训先进学校”的评选。
2.精心组织好各类培训活动,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013年培训计划,包括十大培训模块、52个培训项目。项目设计涉及德育研修、教育教学研修、现代化装备管理与使用、学历提升等,实现各类教育和各类人才全覆盖。
重点培训项目内容:
(1)开展“亮师表,正教风,提形象”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坚持以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为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系列活动,切实解决当前师德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做好市第七届中小学主题班会课评比和年度班主任征文的评选工作。
(2)充分发挥“雉水名师工作室”作用,招收固定学员,吸收走读学员,进一步扩大影响,扩大教师受益面。进一步强化目标管理意识,建立“雉水名师工作室”考评标准,以教师受益面、人才成长率和公众认可度为主要指标。
(3)继续办好第六届市“雉水校长(园长)论坛”。加强学校管理干部职责和执行力培训,通过培训和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管理干部履行职责的能力。
(4)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举办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坛新秀、2012届和2013届新教师等培训班,促进其快速成长。
(5)开展教研方式的“微革命”研究。组织中小学学校发展共同体全方位开展合作教研和横向互动与交流活动。有效实现各共同体内部在教师构成、信息资源及其活动组织方面的优势互补。定期召开共同体建设沙龙研讨活动,积极开展共同体一日开放活动。利用各种教研活动加强教师培训,引领教师在研究中成长。
(6)在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教育云平台)上取得突破。认真研究目前教育信息化系统所存在的问题,探索教育云的具体表现形式、县级试点单位的技术架构和瓶颈难点及对策,积极稳步启动并完成上级要求的试点工作。组织9个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学校的研究工作,扩大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组织小学校长、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团体竞赛,充分应用智能录播系统,发挥“学校联盟”优势,进一步推动现代教育技术普及应用和研究水平的提高。重视新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发挥智能录播、组组通系统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高效融入“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设计之中,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竞赛活动。
(7)扎实开展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现代信息化应用及研究能力。组织计算机、电教设备管理人员的基本维护培训,组织“十二五”市电教专项课题研究人员的培训,开展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教室等管理人员专用软件使用培训。
(8)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开展远程教育培训。进一步办好微型课题研究网、活动教学研究网、市教育科学课题管理网和教科室网页,及时更新内容,做到新、快、准,不断扩大教育科研信息量,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9)深入推进读书活动。举办年度读书征文、读书笔记、青年教师藏书家评比活动。举办“第四届市青年教师读书展示会”(开展青年教师读书漂流活动、名师赠书活动)。加强读书工作的管理和考评,以评促读、以评促学。做好学校教科研年度考评的组织工作,优化考评手段,运用考核杠杆,推动和促进基层学校自觉、自主地提高教科研水平。
(10)进一步做好在职教师学历进修。《市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对在职教师的学历进修提出了明确要求,幼儿园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必须达到95%,幼儿园、小学、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必须分别达到45%、65%、95%;初中、高中、中职教师研究生学历(学位)必须分别达到8%、20%、15%。各单位要认真开展“十二五”中期自查工作,进一步完善学历进修机制,制定在职教师学历进修计划,大力鼓励教师开展学历进修,并切实做好教师学历进修权益保障工作,妥善处理工学矛盾,确保至2015年各学段教师学历要求全面达标。各单位10月底前要将学历进修教师名册和相关情况报教育局人事科。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建立市中小学教职工培训工作领导组和工作组。
1.提高认识
通过制定考核与激励办法,提高教师对提升工程实践能力的认同感与紧迫感,避免价值弱视导致动力弱化。在第一个半年内,召开专业建设目标、任务分解会议,通过管理上的目标激励、新教育理念的内化引导,提高教师对工程实践能力重要性的认识。
2.实行教师下企业工程实践
(1)安排教师到企业工程岗位工作,进行顶岗实践。两年之内有计划地按专业、课程门类分工,确定教师的主攻方向和实践目标。依托制粉、制油、制米、粮油仓储等企业,根据内容、方向、目标的不同,将任课教师派到中粮香雪面粉、中稻米业、中纺油脂、中储粮沈阳直属库、沈阳一库等企业顶岗实践半年以上。
(2)真正“顶岗”,突出“顶”字。教师的顶岗实践不能流于形式,要突出“顶”字,即教师通过实践能在具体的工程岗位上发挥实际作用,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参与技术改造、设备维修、产品研发等工作。在实践中验证并提升理论,并运用掌握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案例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3.开展横向课题与技术服务
制定激励机制,与考核评职挂钩,鼓励教师利用“顶岗”实践时间和业余时间,为企业承担横向课题与技术服务工作。教师在实践中主动寻找技术课题,进行工艺测试、设备参数测试、品控测试等操作,发现问题,开展研究。这不仅是深化校企合作,稳固校企关系的纽带,更是教师工程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4.从企业聘请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
从企业聘请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与专家,承担专业课程中实践性较强的篇章的教学任务,比如设备结构、维修维护、课程实训、课程设计等环节。在强化实践教学效果的同时,还可与校内教师在工程实践能力提高方面形成“传、帮、带”提升机制。
二、教学水平提升建设
1.开展经常性教学研究活动,加强教师的教学水平研究与建设
针对研讨教学内容的取舍、教材的处理、教学深度的把握等,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开展教师听课制,教学团队教师要互相听课,博采众长。实行学院督导评课,对学生反馈有问题的教师,督导深入课堂听课,查找原因,解决问题,帮助提高。
2.加强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1)重视现场教学。工程类专业的工科特征鲜明,工程特色突出,许多设备、工艺及操作在课堂上难以表述清楚。通过企业或实训室现场教学,不仅生动直观易于理解,印象深刻,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融工程实践能力与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于教学之中。值得注意的是,各门专业主干课程现场教学的学时应不少于10%。
(2)改革教学方法,摒弃单一的讲授法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采取启发探究式、讨论式、问答式、案例式、项目教学式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思考、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改革考试方法。消除“一张试卷定乾坤”的弊端。采用阶段考核、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立体化的考核评价形式,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注重过程考核。同时将实践环节成绩计入总成绩,使考核评价过程更加全面化、合理化。
(4)选派教师参加培训与进修访学。及时选派教师参加专业对口的“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并有计划地选送专业教师到国内粮油行业有影响力的科研设计院所、211高校进行进修访学,提高理论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目前,我校已安排两名教师到华南理工大学和江南大学学习进修。下一步将安排教师到西安油脂研究院、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进修,参与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与工程能力。
三、科研能力提升建设
1.以目标引导为先决在广泛实践、贴身实际的理念下,在人人参与、竞进提质的氛围中,在学院的目标引导政策下,确立发展科研的总目标,并要求每个教师结合实际制定个人目标,形成目标体系,对教师进行目标决策与动机诱导,把教师的个人目标引导到专业的总目标中去。
1.专业提升策略。如果学院从企业引进一个工程师而没有为其提供一个保值的环境,3-5年后他所拥有的专业能力已经达不到企业的需求,他所教给学生的自然也不是最新、最符合企业需求的知识和技能。而南洋理工学院的“专能提升”正是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研发和教学能力、增强学院对校外优秀人才吸引力的关键策略,其最主要的措施是搭建了一个可以吸引校外优秀人才和企业项目的平台,这个平台就是“教学工厂”,或者更进一步的说是在“教学工厂”模式上形成的将核心教学课程与研发项目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科技中心”。在这个平台上,教师担任“教学工厂”经理或项目工程师,通过学院或个人的人脉引入适合的企业项目,利用学院和企业共同提供的资源来完成项目。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企业得到满意的项目结果,学院收获更加密切的校企关系、良好的口碑和创收效益,学生接触到企业最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专业能力得到提升,更为重要的是教师通过承接不同的企业项目由进入学院前只为一家企业工作变成为多家企业工作,接触的行业信息更新、得到的专能提升机会更多、个人的企业人脉更广,也更容易得到行业的认可,其市场价值不断增值,得到更多升职、加薪和承接企业项目的机会。此外,南洋理工学院还通过提供专业进修、承担挑战性的工作、对外咨询服务、海外授课等工作机会来帮助教师提升专业能力。
2.综合能力拓展策略。南洋理工学院运用无界化的理念通过教师的轮岗调职、工作轮调、工作交换计划、跨职能多元学科小组、经验分享等形式营造了一个多元机会和职业无限可能性的工作氛围,让教师在提升专能的基础之上,接触了解更多的专业领域,拓展了自身的综合能力和职业基础,使教师在应对专业调整和岗位变更时能够有更多的选择;同时,无界化理念下的轮岗调职、工作轮调、工作交换计划也加强了学校内部人员的流动、有效增进了不同部门教师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为创建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提供了条件。
3.能力转向策略。这是南洋理工学院一个富有战略性、变革性的创新,是其在应对市场需求变迁所带来的专业调整挑战而采取的一项人力资源能力开发策略。其核心内容是将教师现有的专业方向转移到一个新的、相近的专业方向,适应新科技、新专业、新岗位的需求,并在原有专能基础之上获得新的市场价值,简单说就是转变教师的专业方向或工作岗位。能力转向是对现有师资潜力的充分开发,有效解决了新科技、新专业师资人才不足与老专业师资闲置之间的矛盾,避免教师与学院专业发展相脱节的现象,实现了教师团队的可持续发展。南洋理工学院能力转向策略的实施包括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由学院所主导的应对新科技出现而进行专业调整时所实施的“团队能力转向”。在这个过程中南洋理工学院通过企业项目合作、行业资讯等途径获取科技发展的最新信息,在市场需求产生前启动相近专业的教师团队能力转向,将种子教师送入企业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对新科技、新领域进行共同开发,同时发挥种子教师的辐射作用,以经验分享、专能培训、参与“教学工厂”项目开发等方式使其他相近专业教师根据需求达到初步了解、胜任教学、胜任项目开发的不同层次,实现团队能力转向的目标,“超前”为专业调整做好师资准备;第二个层面是由学院辅助的应对教师岗位或专业转变时所实施的“个人能力转向”。学院提供时间和资金的支持,通过内部岗位培训、学位进修、企业实习等方式使教师先具备新岗位的基础知识,再以参与项目开发等方式为其提供实际的工作,积累足够的经验后,转到相关的学系或岗位,使教师在原有专能基础之上获得新的市场价值,实现了个人能力转向和持续发展。“专能提升”“综合能力拓展”和“能力转向”共同构成了南洋理工学院人力资源能力开发的良性循环,并通过倡导“无货架寿命”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提供无限可能、多元机会的人力资源培育环境,使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师自然地融入这个循环之中,并收获了自身市场价值的不断增值和个人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
二、南洋理工学院能力开发策略对构建师资培训体系的启示
目前国内高等职业教育对高素质、高技能教师的需求极大,但由于缺乏系统、长效的培养体系,促进教师成长的职后培训往往是间歇性、短暂性与间接性的,起不到持续提升教师能力与素质的目的。[1]因此,南洋理工学院的人力资源能力开发策略对构建师资培训体系,实施系统的教师能力开发具有重要启示。
(一)转变师资培训理念,搭建师资培训的制度平台和管理平台
1.转变师资培训理念,实现学院和教师个人发展的“双赢”。师资培训理念的转变,是需要学校和教师双向进行的。学校首先要建立“人本”的师资培训理念,关注每个教师整个职业生涯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改变原有阶段性、间歇性、侧重性的培训模式,为教师创设一个持续的、不间断的、螺旋式上升的培训体系和清晰的、长效的系统性成长路径;其次,学校要强化超前创新的师资培训理念,掌握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升级和调整的讯息,超前引导教师进行专业能力升级和转向培训,为专业未来发展储备师资;再次,学校要深化校企合作理念,大力推行科技服务与开发,参与或承接企业的科研项目,每个学系可设自己的业务发展部,为企业或学校开发项目,不仅要满足企业现实的需要,而且要走在企业的前面,超前研究,超前培训。教师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工作中要有危机感、要关注自身的“货架寿命”和市场价值,感知行业技术发展对自身专业能力提升的压力,不因年龄大小始终保持学习提升的主动性,尤其是要改变原有“只关注校内课程教学”的半封闭的工作状态,走出校园,走进企业开展研修锻炼,在企业的真实环境中检验自己的专业水平、提升专业能力、丰富自身的教育教学资源;其次,教师要借鉴南洋理工学院“无界化”的理念,勇于突破原有单一的工作领域,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开展跨学系项目合作、校内轮岗、承担挑战性工作任务等机会拓展自身的业务领域,挖掘潜能、丰富教育管理经验,让工作思路和理念更加开阔。2.加强整体设计,搭建覆盖新进教师入职培训、在职培养、提升的各项制度平台,用制度保证培训管理和培训结果的应用。教师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建立一套行之有效、规范科学的培训机制和质量保证体系,创新制定重点制度,如制定教师执教资格准入制度和教育素质评价制度,严把教师授课准入关和教学质量关,对教学素质和教学能力不足的教师进行回炉式培养;建立师资梯队系统培养制度,优化师资队伍梯队结构、提升培养层次,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建立教师持续发展培训制度,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全员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与能力;完善企业实践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切实提高教师企业实践效果。3.要统筹规划,全面安排,落实责任,搭建师资培训的管理平台。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和二级学系教师培训办公室的两级管理体系,统筹规划,全面安排,制定教师培训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对培训机构进行调研、筛选、衔接,进行经费、人员管理等。[2]建立师资培训网络信息库和教师发展档案,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培训成果后续应用均应在信息平成相关记录,形成教师培训信息库,实现培训成效考核、备案、积累、分享和统计的信息化管理。
(二)建立多元互通的师资培训体系,为教师能力开发提供支持
1.建立校本培训体系。以教师发展中心为依托,大力建设面向全体教师的校本培训体系,聘用校内外专家和外派培训返校教师针对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需求,分类别、有目标的组织实施校内培训,培训内容采用课程化和专题化,将校本培训体系打造成一个促进全体教师能力持续发展的培训平台。2.完善企业实践研修培训体系。学校应建立顶岗研修、兼职研修、项目合作研修相结合的教师企业实践研修体系,鼓励教师以教学项目合作的形式开展企业实践研修。教师在研修企业可扮演多个角色,既充当项目或业务的管理员及客户联系人,要为客户负责,又充当培训员、导师、监督管理员,要为学生和学校负责。[3]同时,深化与企业合作,共建教师企业培训基地,建立校企共享的培训、研究平台。3.组织海外研修培训体系。拓展海外培训项目,优化培训资源,注重项目的对口性和延续性,针对不同层次教师,采用长期研修和短期培训等不同方式派遣教师到海外合作院校、企业和机构研修培训,提高专业教师海外培训的比例和质量。4.实施科研培训体系。重视科研活动对提升教师能力的促进作用,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和奖励政策,鼓励教师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开展科研活动,通过营造搞科研、搞发明、申请专利的学术环境和研究氛围,提升教师综合能力。5.开展其它补充性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短期专业培训、单科进修、国内访问学者进修、职业资格培训、政府挂职锻炼、参与社会服务等培训方式,丰富师资培训的途径和体系。
(三)分层次、分类别开展教师专业能力开发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取得教师资格的在职中小学教师(包括在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成人初等教育机构、职业中学的在职教师,下同)。
第三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指对已取得教师资格的中小学教师进行提高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以及教育科研能力的培训或进修。
第四条凡取得中小学教师资格的教师都有参加继续教育的权利,参加继续教育,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是中小学教师应尽的义务。
第五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统筹安排,按照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按需施教、学用结合、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原则,坚持以业余、自学和短期脱产培训为主,辅以其他多种形式。
第六条中小学教师进修是指提高学历层次的学习;中小学教师培训是指学历教育以外的其他学习。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新任教师的培训;
(二)教师职务培训;
(三)骨干教师培训;
(四)高一层次学历或第二学历的进修。
第七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原则上实行5年为一周期,每一周期的教师职务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累计时间不少于240学时。在同一周期内,教师参加高一层次学历或第二学历进修的,可免参加同期的职务培训。
新任教师在试用期内必须参加以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训练为主的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
第八条省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负责制定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和实施细则以及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方案、考核评估办法;审定办学单位和培训机构从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办学资格;建立、完善各级中小学教师培训网络;检查、督导全省各地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第九条市、县(区)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在省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制定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与配套政策;负责本级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安排;组织实施教师继续教育计划。
第十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主要由各级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承担。
普通师范院校也应承担部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任务。
第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保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采取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方法解决。具体经费来源包括:每年从教育事业费中按不低于中小学教师工资总额的2%和教育费附加中不低于5%的比例安排;从地方筹集的教育基金和学校勤工俭学收入中提取一定的比例。
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所办学校,其教师继续教育所需费用由办学者负责。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应专款专用,统一管理,统一核算,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二条经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批准参加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教师,其培训期间的教龄工资和政策利待遇不变。
第十三条按规定参加教师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晋级的必备条件之一。拒不参加继续教育或擅自中断培训、进修的中小学教师,不得参加职称评聘和晋级。
第十四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考核科目、标准和考试大纲由省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审定。
中小学教师参加高一层次学历和第二学历的进修,其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对认真执行本规定,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成绩优异的单位和个人,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予以表彰和奖励。对违反本规定,不积极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甚至拒不安排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责任人,教育行政部门应给予批评教育,直至行政处分。
第十六条对办学思想不端正,教学质量差,或未按规定办理审定手续而举办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应责令其改进或取消其办学资格。
第十七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行证书制度。其证书由省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印制,在全省范围内适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考核登记办法由省教育行政部门制定。
论文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师培训;现状调查;对策分析
卓越的师资培训和教师素质的普遍提高既是民办高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民办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了解当前河南省民办高校教师培训情况、广大民办高校教师对培训工作的看法、需求及民办高校教师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对于加强和改进河南省民办高校教师培训工作、提升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素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调研基本情况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查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以期全面了解河南省民办高校教师培训状况。
1.问卷调查
根据教育部人事司设计的教师问卷自制了《民办高校教师培训调查问卷》(教师用)。问卷内容共包括20个项目,包括教师个人基本情况、任现职务以来的培训提高情况及综合情况等。抽取了河南省十所国家承认学历的民办普通高校为样本,并以中青年专任教师为主,发放教师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0份,回收率为92%。
2.实地访谈
设计了民办高校教师培训访谈提纲,主要召集郑州地区民办高校的相关管理人员及不同层次的教师代表,以召开小型座谈会或个别访问的方式进行了访谈和讨论。
3.文献查阅
查阅了近年来河南省及十所样本民办高校制订的有关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及教师培训工作的政策、法规和公开发表的有关民办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的研究文章等,尤其对于民办高校教师培训存在的困难问题、解决对策等内容进行了系统检索,对高校教师培训方面的有益探索也进行了收集、整理和提炼。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河南省十所民办高校教师培训现状的调研,发现当前河南省民办高校教师培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一是相关部门和民办高校对民办高校教师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二是民办高校教师培训机制不健全,缺乏或者没有规范的在职培训。三是民办高校教师培训模式单一,不能适应教师的培训需求。四是民办高校教师培训以参加岗前培训和提高学历(位)教育培训为主,高层次培训不足或者没有。上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阻碍民办高校教师培训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影响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步伐和民办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民办高校教师培训工作的创新发展势在必行。
三、讨论与建议
1.教育行政部门和民办高校应重视民办高校教师培训工作
师资培训观念是高校教师培训活动的灵魂。民办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也面临着素质提高的重任。
(1)教育行政部门应把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同等对待,从政策、法规的宣传到培训经费和制度的落实保障,给予民办高校教师培训一定的支持和扶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四章第三十一条规定:民办学校教职工在业务培训、职务评任、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社会活动等方面依法享有与公办学校教职工同等权利。
(2)民办高校应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加大对相关培训规程、法规的宣传力度。通过调研发现,大部分民办高校普遍存在只注重人才的使用、不注重培训、师资培训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民办高校应树立教师培训的人才观念,使学校的人力与物力达到最佳配置,且获得资本增值,进而实现学校更好更快地可持续发展。
2.建立规范健全的民办高校教师培训机制
教师培训制度的不健全是影响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民办高校应建立政府宏观调控、民办高校和教师有机结合的教师培训工作机制。
(1)政府加强对民办高校教师培训工作的宏观调控。设立专门的民办高校教师培训信息机构,为教师培训提供信息支持,并对民办高校教师培训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和评估,使教师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切实保障民办高校教师培训的权利,保证教师培训质量。
(2)民办高校应健全教师培训的规章、制度和措施,为教师培训提供各种必要的条件和保障。教师培训不同于其他学习,其有效的运转要靠有效的组织管理的参与。教师培训的基础是民办高校。一是民办高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类型和办学特点,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层次教师的培训需求制订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的长期性的教师培训方案,并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措施。二是民办高校应建立规范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保障教师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健全的组织机构内,由专门的人员从事师资培训管理工作。 转贴于
3.建立合理的保障体系,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培训进修
(1)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培训经费是培训工作的物质保障,合理而有效的经费投入是成功组织教师培训的重要条件。[3]民办高校教师培训不仅使社会和学校受益,还使教师个人受益。按照效益共享、责任分担的原则,政府、学校、个人应共同分担培训成本,但应确定培训成本分担各方的大致比例。一是教育行政部门在高校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上,适当地向民办高校倾斜,扶持弱势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二是民办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改变单一的培训经费方式。首先,民办高校将教师培训经费单列,制订经费投入计划,每年以10%~20%的经费用于教师培训,减轻教师个人培训经费的压力。其次要多渠道筹集教师培训经费,积极争取来自社会的专项捐款,设立教师培训的专项经费,使得培训得以有序展开。三是教师个人也要增加自身接受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
(2)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支持教师培训进修。首先民办高校应合理安排教学计划,使广大教师有充足的时间进修提高。其次,对参加培训的教师,其培训期间工作量的减免、绩效津贴的合理发放及岗位聘任要制订相应的措施和政策,尽量减少因参加培训对教师所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
4.探索培训新形式,构建民办高校教师培训新模式
(1)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是一种由学校自行策划、组织、实施、考核的教师培训模式,是一种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和基于学校的培训。民办高校开展校本培训的优势在于,一是培训从学校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培训较灵活,解决了教师的工学矛盾。二是能较好体现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培训氛围较好,适合于学校的各类教师群体。
(2)鼓励支持教师参加校外培训。校外进修培训是一种目标明确、规范、正式、投入较多的培训形式。民办高校应鼓励教师通过多种渠道,参加校外各种形式的培训。同时应解决好以下问题:一是民办高校在选派培训教师时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以免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鼓励支持教师外出参加各种类型的培训进修,包括学历(位)进修、研修班、短训班、专题讲座等,提高民办高校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三是支持教师参加高层次培训。选派教师到重点高校做访问学者、参加高级研讨班等形式为学校培养高层次人才。另外,国外高校广为采纳的学术休假制度也是民办高校值得借鉴的有效方式。
(3)健全“双师型”教师培训机制。民办高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的普通高校,大多属于高职教育。这就要求民办高校教师既要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较高的实践技能。民办高校要健全“双师型”教师培训机制,一是民办高校要重视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二是与企业合作,开通“双师型”教师培养渠道。学校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工厂、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锻炼,充分利用校企双方各自的优势,增强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
(4)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师培训。现代远程教师培训模式是民办高校教师培训的新选择,与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相比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一是能为更多的教师提供培训机会。二是可以满足教师自主性学习、多样化学习、个性化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需要,达到最佳学习效果。三是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形成合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但此模式对民办高校的硬件教育设施有较高的要求,教师也应会运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
(5)组织各种灵活的非正式培训。非正式培训是一种隐性的、连续的、随时的培训,没有固定的结构、统一的形式、系统的规划和具体的材料,培训的进度、时间地点和实施管理评价具有不确定性。培训非常灵活也最节约成本,比较适合民办高校中的各类别教师。一是对新任教师可以采取“师徒帮带”式培训活动。学校可以挑选教学水平较高、经验较丰富的年长教师与新任青年教师组成互助互学对子对其传帮带,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二是学校可以通过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促进信息交流,更新中老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另外,学校可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组织课堂观摩、教学评优、技能竞赛等活动,对教师进行间接培训。
关键词: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保障
收稿日期:2007―10―8
作者简介:王玉良(1982―),男,汉族,湖北省十堰市人,广西财经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及比较教育研究。
2007年8月31日,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关键在教师。要高度重视教师培养和培训,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创新,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对教师进行培养和培训,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保障是前提和基础。我们应积极探究各国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筹措方式,完善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从而促进我国教师继续教育不断迈上新台阶,实现新发展。
一、中外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保障比较
1.美国――分层次筹措,经费充足
美国为教师在职进修制定的一些相关法律法规中具体规定了教师参加进修的经费开支渠道,涉及到带薪培训、经费补助等。如1965年《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加强教师进修的重要性,并斥巨资资助各州和高校开展各种教师在职培训活动。
美国教师继续教育采用的是典型的分级经费资助形式。教师在职培训主要由各州推行,主办单位有州教育部、县学务局、教师协会等,举办机构有教师进修学院或教育研究所,每年公布两次教师进修计划,有各种的讲座的规定,包括时间、差旅费用支付情况等。每次进行教师培训的费用由联邦政府、州政府、培训学校或教师本人四方共同承担,如以每学年进修一门课程学费以300美元计,联邦政府资助65美元,州政府资助15美元,地方学区资助70美元,教师任职学校也会有一定的资助,而教师本人则承担不到50%的费用。美国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筹措已实现了四方、甚至多方资助的分层次局面。
2.英国――专款专项资金较多
英国自20世纪70年代政府逐渐加强对在职教师继续教育以来,就不断制定一些保障教师进修机会和费用的政策及文件,并拨出专款用于教师的继续教育。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1979~1990年),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并发表了《教学质量》白皮书,其中就教师的在职教育问题,文件明确指出由国家拨出专款,教育大臣亲自负责此项专款用于教师进修。文件还重申了70年代以来政府有关教师在职学习进修的政策,特别强调应保证教师参加进修学习的时间和机会等。1986年英国教育科学部公布“地方当局培训补助方案”,分别对国家指定的培训项目和地方行政当局指定的项目进行资助,以此来调动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在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都有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负责管理和分配政府的高等教育经费,用以支付高等教育办学机构的教学、科研以及教师的继续教育的费用。同时还设立诸如“最佳实践研究奖金”(Best Practice Research Scholarships)和“专业奖金计划”(Professional Bursaries Scheme)等专项奖学金,鼓励教师进行研究和培训。
3.法国――经费、经费政策双重保障
法国的教育经费一直在国家财政预算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始终处于优先的地位,自1964年至1984年一直保持在15%以上,1997年仍占7.3%。但是由于国家和教师本人在内的各方面对教师的继续教育重视不够,法国的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十分有限。但自20世纪70年代,终身教育思想在法国流行后,教师的在职进修受到了普遍关注,国家不仅亲自组织教师进行进修和培训,而且教育部还向各级各类培训组织和机构,如县区、民间团体等提供经费支持。现在,政府每年用于教育科研与资料方面的经费就在10亿法郎左右。同时,法国专门颁布了《法国职业继续教育法》,该法规定:“国家、地方行政机构、公立公益机构、公立与私立教育机构、职业组织、工会组织、负责家庭福利的组织及各个企业共同为职业继续教育提供保障。”法国教师继续教育也纳入了这一法律体系。
4.日本――政府财政资助力度大
日本的教育经费体制决定了其经费的来源。日本《学校教育法》第五条规定:“学校的设置者……除法令特别的规定以外,应负担起学校的经费。”这是对学校经费来源的基本规定。因此,国立院校的经费由国家负担,列入国家预算;公立院校的经费由地方财政负担,国家根据地方交付税制度等采取措施使其保持必要的水平。但这二者都是政府,因此,经费来源政府占主导。日本是个重视教育的国家,国家的教育投资一直处于高水平,对教师的继续教育也非常重视,对教师的继续教育投资巨大。如截至1979年,日本的所有都道府县全部都设置了教育中心,均由国库资助,投入了大量的经费用于对教师的进修进行奖励,极大地提高了教师接受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俄罗斯――政府主导,多方募集
在俄罗斯,国家财政拨款也是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自2004年以后,在高等教育领域,俄罗斯实行有条件的国家义务拨款。高校自身对拨款的处理拥有自,一部分可以用来对本校教师进行培训和再教育。
俄罗斯政府教育经费预算外的教育基金也是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有力保障。教育基金是俄罗斯政府教育经费预算外的一种补充形式,这种基金组织是由政府牵头组成的一种专项教育资金募集、发放管理机构。目前,俄罗斯主要有“俄罗斯教育部教育支持与发展基金”、“俄罗斯教师支持基金”等形式,目的是吸纳社会资金,广开渠道为教育和教师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此外,企业自主投资也是重要途径之一。如俄罗斯最大的尤科斯石油股份公司在契尔克斯克、萨列哈尔德、马斯尼托尔斯克开设了三个新的网络教育中心,数千万俄罗斯教师在这里接受了培训。
6、中国――四级保障体系雏形初现
在我国,国家一直是教育包括教师继续教育的投资主体,但与其他国家比较,我国对教育的投入却很有限,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教师培训发展的“瓶颈”问题。但是,教师年人均培训经费也在不断上涨。据教育部2004年组织的一次学校问卷调查统计,1999~2001年三年内,高校投入的年校均教师培训经费中南地区达到55.1万元。同时,教师本人也本着“受益支付”原则,开始承担部分培训费用,培训经费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而且我国在这方面也在不断的努力,国家不仅设置了各种各样的科学技术奖、科研基金以及教师发展基金等,还有很多计划促进教师的继续教育发展。目前,在我国,一个由国家、地方、学校和教师本人四方共同承担的教师继续教育资金保障体系正逐步形成。
二、积极借鉴经验,多重措施保证教师继续教育良性发展
众所周知,经费是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障,是保证教师接受培训的一种重要资源。教师继续教育需要经费投入,从发达国家在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经费投入可以看出,尽管政府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但筹措渠道却是多方面的,只靠一条(例如我国长期以来是以国家的单独投入为主)渠道是不足的,很难让所有教师都受到较好的培训和获得继续发展的机会,要扩大融资渠道,多方筹资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资金支持。
1.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为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提供思想保障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方法受观念的制约。要推动教师继续教育迈上新台阶,实现新发展,意识要先行。只有从思想上、观念上重视起来,才会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探索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保障的新途径、新渠道,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
2.健全法律法规,为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提供政策法规保证
政策法规体现的是政府的意志和价值认同。纵观各发达国家,政府都非常重视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法规政策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只是规定了各级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以及教师享有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并没有具体的、明确的经费方面的规定。我国应该积极完善相应的政策体系,在政策上对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进行明确规定,同时保证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专款专用,避免擅自挪作他用,为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提供有力的政策法规保障。
3.强化政府财政拨款的主渠道作用,拓宽融资渠道,多层次筹措教师继续教育经费高等教育事业是“准公共事业”,决定政府必须在高等教育投入上占据重要地位。我国尽管历来是政府拨款为主,但总体上经费不足,要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能,发挥政府财政拨款的主渠道作用。同时,积极吸取诸如美国的多层次资金筹措渠道的经验,拓宽融资渠道,由国家、地方、高校和教师本人“分级投资,共同承担”,努力拓展筹资空间,争取尽可能多的投资渠道,这也符合各方受益、各方均摊的做法。此外,要积极鼓动和争取社会团体的参与或是个人捐赠方式为教师继续教育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从而构建多方资金筹措体系,保证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投入。
总之,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问题,才能保证教师继续教育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Gillian Leader, 'Lifelong Learning: Policy and Practice in Further Education', Education &Training, (Vol. 45 No.7) 2003, 361-370.
[2]Zhang Ximei, Zeng Cai. Comparisonon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Beijing: The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5.9
[3] 梁忠义,罗正华. 分卷主编 教师教育[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
[4]李芳. 俄罗斯高等教育经费资源的配置问题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06,(3)79-82.
西南医院军人诊疗中心依托西南医院整体技术优势集军人门诊及住院一体的综合学科,担负着军医大学及附属医院全体工作人员、学生及离退休干部门诊、住院及预防、保健工作,也担负着部队基层进修医生的教学和培养任务,对来自部队基层医生进修学习很有针对性,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就以下几个方面作简要介绍。
1.参加系统岗前培训学习
我院对分批来的进修医生均在报到后进入科室前,先集中进行岗前培训,使其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培训内容包括:(1)医院概况和科室设置情况、医疗工作流程及规范、医院的保密及各项规章制度;(2)进行职业道德、医德医风教育;强调“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以为军服务为中心”思想,注意礼节、礼貌,加强进修医师与军人患者的沟通、协调能力,正确处理好医患关系;(3)学习微机管理,完整电子病历、病程记录等医疗文件的书写方法;(4)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5)强调组织纪律,遵守请假制度等;经过14天培训及训练,各项考核合格后方能进入科室学习。
2.强化进修医师的管理
管理是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严格的管理就不能保证进修医师学业的顺利完成[1]。我科安排住院总医师对进修医师进行整体管理,实行每日上班指纹打卡签到制度,并对进修医师请假有严格的制度。一是规定严格进修医师给假的范围限制在本人因晋升职称、执业考试等别人不能替代的事情;二是请假必须出具单位证明,经科主任同意后才予以批准。定期将进修期间学习、思想状况及个人表现向原部队组织部门汇报交流,及时解决和处理进修学习期间可能存在的问题。
3.制定合理可行的进修计划
在我科学习医生来自基层边防卫生队干部,承担基层官兵综合医疗服务,由于条件限制,来学习的干部基础理论及实践知识储备不足,对新知识,新技术缺乏了解,我们根据进修医生在原单位工作情况及个人能力首先摸摸底,指定有高素质的主治医师针对性带教,制定有个体化特点的进修轮转表,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规范个人行为,树立“为军服务”的思想,从门诊常见病开始,带教医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传授给进修医师。(1)首先,介绍军人诊疗中心诊断和治疗及预防保健方面的新进展,有计划地开展一些军人常见病、多发病及预防保健的专题讲座;(2)其次,通过对病房住院病人的管理,组织教学查房使进修医师正确采集病史和进行规范的体格检查,并对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归纳分析,结合病史做出正确的诊断、治疗方案以及预后先提出自己的想法,再和带教教师共同分析、判断,制订出最佳治疗方案;(3)再次,在严格把关的前提下,通过让进修医生多动手、多操作,提高他们的基本技能。此外,对进修医生要定期测验,检查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抽出专门的时间对考试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评,使他们进步更快。
4.树立终生教育的理念
基层卫生干部能够脱产到我院学习的机会总是有限的,一次进修学习已经不能保证终身的职业需要,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好医生,还需要漫长学习及在实践中总结的过程。为此,在进修结束后,教学医院和科室应与进修医师所在的医院建立稳定的业务和学术联系并充当其坚实的后盾,做到长期关心他们的成长,帮助他们解决临床疑难问题,协助他们开展新技术,为他们回到原单位的后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定期组织针对进修医师的继续教育学习班和专题学术活动及回访等,既是部队医院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保障官兵健康的需要。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专业化;途径
幼儿教师专业化是现代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幼儿教师专业化主要经历三个阶段即职前教育、人职培训和在职教育。探讨这三个阶段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对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都有很大帮助。
一、职前教育阶段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
职前教育主要指师范教育,一般由幼师职业中专和师范大学实施。其发展途径主要有:
1.建立新型培养模式,幼师教育不仅要提高“学历”还要提高“学力”。为了使教师队伍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转变,目前两到三年的师范学院文凭正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三到四年的学士学位以及硕士学位教育。但是澳大利亚KenGannicott教授和DavidThroaby教授在《教育质量和学校教育的效率》中曾谈到:“至今没有证据表明教师资格水平的提高能导致教和学效率的任何提高。”由此可见,形式上提高学历水平,专业化水平未必能够随之而提高。所以,幼师培养不仅要在形式上提高学历,还要在素质上提高其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2.调整课程结构,加强学校教学与幼儿园教育的衔接,完善幼师实习制度。职前教育要促进学生学科专业性和教育专业性的发展。但是,我们常常过于强调学科的学术性与专业性,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专业技能教育。对于完善幼师实习制度,我们需要明确教育实习的地位和作用及各部门的责任;建立固定的实习场所;设立专门的实习辅导机构,制定合宜的实习时间与计划。
3.健全幼师资格认证制度。美国霍姆斯小组曾在《明天的教师》中指出,要严格掌握师范教育的毕业标准和教师录用规格,只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能当教师。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纷纷采取措施,试图建立由教师的学历制度、执照制度和职务晋升制度组成的教师资格认定体系。我们只有逐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幼儿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注重对教育教学能力的考查,对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严格把关,才能保证幼师专业化的质量。
二.入职培训阶段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
西方许多国家已把新教师的入职教育加以规范化、制度化,并形成了一系列有效的人职教育课程和模式,从培训主体上看有导师制、岗前集中培训模式和学校中心模式;从培训方式上看有集中培训和分散培动I模式。以美国为例,现已基本形成了由定向课程、支持和辅助、训练课程、评价等四个环节构成的新教师人职培训模式。
我国人职培训通常以师徒帮带的教学活动形式来进行。目前,人职培训又有了新模式即微格培训,指通过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对准备成为教师或已是教师的人,提供一定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技巧的培训。
三、在职教育阶段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
幼儿教师在职教育是对具有中等以上教育程度的在职幼儿教师所进行的再教育。
1.幼儿教师在职进修
在职进修是幼儿教师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对其自身来说也是必须履行的义务。在职进修一般有全日制脱产进修、部分时间翻半脱产进修和业余不脱产进修。在职进修的活动形式和内容也是灵活多样的,一般有课程学习与编制、学科会议、专业讲座、研讨会、示范观摩课、展览活动和参观等。定期参加在职进修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提高幼儿教师的学历。也大大提高幼儿教师的科研能力。
2.幼儿园园本培训
幼儿园园本培训的基本组织形态是以园为单位建立研究和学习共同体。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引领是开展园本培训的三种基本力量。为了结合好这三种力量,研究者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方式。
(1)行动研究。即为弄清课堂上遇到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育教学的行动方案,教师以及研究者共同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行动研究要求幼儿教师从自身教育实践中寻找科研课题,以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来促进其专业成长。由于行动研究是在研究中采取行动,在行动中实施研究,所以极其适合幼儿教师使用。
(2)反思性教学。即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是建立在实践一反思取向的理论框架下。教师专业成长是要教师个人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再反恩中澄清概念和问题,修正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行动方案,从而实现自身的提升和专业上的发展。通过反思,幼儿教师能够对保教行为中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研究,矫正有失偏颇的教学行为,引发更有价值的思考与行为重建。
四、对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的思考
1.目前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被认为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中两个独立的阶段,这就人为地割裂和孤立幼儿教师成长的连续过程。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连续过程应该是职前教育、入职培训和在职教育逐渐实现“一体化”的过程。“一体化”不仅指的是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一体化,还有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一体化;
一、进修、培训目标
经过进修、培训,总公司职工的职业道德水平、学历结构、技术能力有显著提高。到2005年,部门经理以上人员一般应具备大专学历,取得本科以上学历的占80%,取得硕士学历、学位的占30%;管理技术业务骨干取得大专以上学历的占50%,基本具备中级以上技术等级,其中取得高级技术等级的占70%。
二、进修、培训原则
1.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
2.坚持专业对口、工作需要的原则。
3.坚持普遍提高与重点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三、进修、培训对象及途径
全体职工分层面多渠道地进行培养。
四、进修、培训程序
1.职工参加进修、培训必须严格履行相关手续。
2.各部门在每年1月份根据工作需要确定本年度本部门职工进修、培训计划,报总公司人力资源部审核,由总公司领导审批。
3.列入进修、培训计划的个人需到总公司人力资源部领取进修、培训申请表,由所在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后再到总公司人力资源部办理相关手续。无故不办理审批手续的,不予报销经费。
4.未列入进修、培训计划,因特殊情况确需参加进修、培训的,须报总公司办公会议讨论、批准。
5.学历进修一般应安排在业余时间进行。
五、进修、培训类型
1.学历进修
2.技术升级培训
3.上岗培训
4.年检年审培训
六、经费报销
1.经审批参加进修、培训的在编职工,其学费暂由个人垫付,待进修、培训结束凭毕业(结业)证书或技术培训合格证书(原件、复印件各一)到总公司人力资源部办理报销手续。学费额度较高,个人一次缴纳有困难的,可办理借款手续。未取得相关证书的,学费由个人自理。
2.经费报销部分是指进修、培训的学费,资料费、报名费、考务费等需个人自理。报销比例参照杭师大[2002]63号文件《杭州师范大学教师进修培训工作若干规定》执行。
3.特殊工种上岗技术培训学费经审批全额报销。
4.在对口岗位上的资质年检年审,给予全额报销;不在对口岗位上的,总公司不予报销。
5.在对口岗位上的技术升级培训,总公司承担50%,不在对口岗位上的,总公司不予报销。
6.管理技术业务骨干、部门负责人工作成绩优异的,经总公司办公会讨论,相应学费报销可在原定比例上浮10%。
7.非在编人员在工作中表现突出,被评为年度先进工作者的及所在班组被评为年度先进班组的班组负责人,在获奖三年内,其进修、培训费用总公司承担1/3。
8.各部门应拟订非在编人员进修、培训管理办法,在经费上予以扶持。
9.职工进修、培训学习期满,须有一定的服务期继续为公司、学校工作。短期培训及攻读大专学历的服务期为三年,攻读本科以上学历的服务期为五年。在服务期内,因个人原因申请调出公司、学校的须返还全部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