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时间:2023-05-30 08:55: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就业方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第1篇

1、硬件方向:主要从事与计算机硬件的研发,管理维护,嵌入式硬件的研发等,需要学好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等科目,需求量较小。

2、软件方向:包括软件开发、软件实施、软件运维,需要学好计算机语言、数据结构等科目,需求量大,工资高。

3、网络方向:主要从事网络计算的开发,包括网络工程师、网络管理员、3G网络工程师,需求量大,工资高。

4、信息化建设:可以从事生产、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充分的企业管理知识。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 人才培养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快速发展,急需大量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员。他们既要掌握丰富的基础理论,又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经验,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较好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目前,国内各高校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教学主要集中在理论阶段,尤其对于大多数普通高校而言,学校开设的许多专业课程所涉及的技术明显落后于当前的科技发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已迫在眉睫。为解决以上问题,探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项目立项,并得到石家庄经济学院教改项目资助(编号2010J15)。

一、用人单位需求与学生技术水平之间的差距

项目组通过对学生及用人单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取得一手资料。调研了当前普通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用人单位在招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时的喜好。用人单位需求与学生技术水平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为:

理论与实践环节比重之间的差距:用人单位对实践能力强的人才情有独钟。然而,调查发现:普通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中,所有的专业实践环节总课时不到大学总课时的25%,真正的综合性实验(创新实验)的比例不超过实践课时的30%,大多的实践环节多以两个课时的实验方式出现,学生只能按照实验指导书进行验证,而没有设计实验的能力。而设计实验的能力恰恰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素质。

新技术及新方向跟踪之间的差距:学校的理论及实践课程所涉及的内容陈旧,甚至有些技术已经过时。例如当前该专业非常热门的就业方向——嵌入式系统开发。在市场需求对嵌入式系统开发人才需求剧增时,高校却因为缺乏该方向的专业教师及相应实验设备,无法培养出大量的合格研发人员,导致学生毕业后要进行技术培训才能上岗,造成人才市场需求与学校教学之间的脱节。

独立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需求的差距:学校的培养模式以教师教、学生学为主,学生独立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机会较少,无法培养和提高学生该方面的能力。而用人单位需要学生具备这种基本机能,才能在工作中更好的创新。

职业素养要求的差距:大学期间主要以学习为主,尤其是学习专业知识。通过职业素养的“冰山”理论可知:知识和技能为显性素养,只占全部的八分之一;而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为隐性素养,却占到八分之七。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对于隐性职业素养的要求经常多于显性素养,如应聘者的时间观念、敬业精神、诚信协作等。

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措施

针对用人单位需求与学生水平之间的差距,对症下药,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经历提出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几个措施:

逐步完善校企合作:要想改变当前学校“闭门造车”的局面,最有效的办法是进行校企合作,按照企业人才的模式培养学生,使学生尽早进入企业,感受企业氛围,了解企业管理制度,操作企业设备及流水线,熟悉工作流程。尽可能多的聘请企业人员来学校举办讲座,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和企业行为。校企相长,互补培养。学生和企业都提前接触和相互了解,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同时,也为企业选拔人才提供便利。

按工作岗位及社会分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教学计划或专业方向应该按照该专业的工作岗位(如嵌入式工程师、单片机工程师、电路工程师等)进行定制,做到学以致用,而不是面面俱到,使学生学习时容易找到专业方向,便于学精和学深。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专业及创业大赛:鼓励学生参加含金量较高的专业大赛,如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参加赛事不要把获奖看得太重,重在过程。首先,在全国大赛中涉及的专业技术都是本学科较新或最新的技术,有利于学生把握学科方向,并能汲取到新知识和新方向;其次,各类大赛注重参赛队伍的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正是高校当前人才培养中最大的瓶颈。

获取专业职业资格证书:鼓励学生在大学期间参加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如软件工程师、教师资格证、嵌入式工程师、物联网工程师等)考试,毕业后可以节约再培训的时间,直接从业。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了解企业对人才非技术方面的需求,开设职业素养培训课,端正学生的职业态度,学习期间养成守时、诚信、敬业、高效的职业习惯,以便在应聘、面试及就业中取得先机,为自己的成功奠定基础。

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的兼职及创业活动: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兼职和创业活动,逐步建立学分置换制度,免除兼职或创业学生的后顾之忧。

专业导师负责制:大二下学期划分专业后,完成与指导教师的双向选择,后续的专业学习及各种实习由指导教师负责,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提高各类实习(包括毕业设计及毕业设计)的质量,锻炼教师带队、学生组队的科研团队,为将来的工作奠定基础。

第3篇

关键词:信息工程;发展现状;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TN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0-0000-01

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进步突飞猛进,在新时代趋势的引领下,电子信息工程学科的应用已经体现在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的国民经济也在电子信息产业的带动下有了明显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也成了国民经济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各个方面的人才不断涌现,为了让电子信息工程更好的服务大众,就需要电子信息工程的学科人才勇于创新,发扬优势,在前行的过程中积极改善不良方面,帮助电子信息工程走向利用最大化的道路。

一、总述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现代的生活中,其含义是利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对电子信息控制进行信息处理的技术[1]。电子信息工程是结合了电子方面和信息方面的产物,但是主要侧重于对信息的研究。电子信息技术也是一门对学科综合知识掌握程度要求高的学科,所以就需要一些本学科的高素质人才,由于这门学科是新兴学科,研究人员的创新能力必不可少,才能够在学科研究中提出创新型的宝贵意见。

二、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现状

(一)中国电子信息工程发展取得的成绩

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起步较晚,从1820年起开始发展,但是中国的电子信息工程却在以惊人的速度成长,到1990年左右,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慢慢走向完善化,而且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到2000年后,中国的电子信息工程产业在中国国民经济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为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电子信息工程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率在逐年增加,在中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电子信息经济也朝着越来越完善、品质越来越高、技术性越来越强的方向发展,正向的带动着整个中国国民经济进步。

(二)分析电子信息工程发展中不足

1.对自主创新意识的缺乏

由于电子信息工程学科是新兴产业的独特性质,就必须要求电子信息工程的研究人员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因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创新能力,才有可能迎合上日益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的步伐。大部分的中国电子信息工程产业是靠引进外来技术为主,没有自己独立的技术特点,在对电子信息工程的研究中就会造成被动趋势,这就需要中国在对电子信息工程进行学科研究的同时,努力创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争取早日摆脱依赖外来技术的现状,为中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争取主动性。

2.对市场氛围的缺乏

在很多产业中都会存在一些低劣假冒的产品,电子信息产业目前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对知识产权的维护,加大力度打击侵害他人版权违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助长了不正之风的形成,也直接影响了中国电子信息工程在世界范围的认可程度,对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造成了非常大的伤害。电子信息工程产业有必要也有义务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以保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的平稳发展。

3.对专业型人才的缺乏

在电子信息产业的前行过程中,技术型的专业人才是发展的基础,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目前面临的恰恰是人才匮乏的问题。电子信息产业对人才的要求与其他产业相比较高,这也间接的导致了电子信息产业的专业型人才较少,中国在电子信息产业的起步时间晚,虽然发展速度快,但是基础不够稳,需要在对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人才培养上加大力度,只有专业型人才的供给达到了要求,才不会给中国电子信息工程学科的研究留下后顾之忧,加强对电子信息工程学科的人才培养势在必行。

三、对中国电子信息工程发展提出的建议

(一)对软件环境的改善

目前中国电子信息工程产业虽然已经在应用上深入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对于与电子信息工程有密切相关的中国国产软件行业来说,宣传力度还有待提高和加强。现在中国对电子信息工程的相关法令法规设定的还不够完善,需要有关部门在此方面进行加强,电子信息工程的相关法规条例是对本学科研究的基础保障,完善好相应的条例,也是为电子信息工程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环境。

(二)加强对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对企业技术的变革

上文提到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注重创新能力的学科,在电子信息产业的研究过程中可以把创新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进行有机结合,让技术和创新优势互补,也可以把其他国家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的优良血液引入到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中,但是在借鉴的同时不能失去了自身的特点,一味的照单全收,就失去了借鉴的意义。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迅速,为了确保电子信息产业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学科研究,相关部门要保证对电子信息工程研究的大力支持和资金支持,可以建立对电子信息产业研究的奖惩制度,推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四、总结

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日趋迅速,中国电子信息工程要想走在世界电子信息产业潮流的前端,一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结合中国国内的行业形式,与其他国家的电子信息工程发展做对比,一定能够是中国电子信息工程在国际电子信息产业中有更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1]乔晓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结构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10,3(15):18-20.

第4篇

1电子信息工程与电子科学技术的异同点

1.1基本概念方面的区别电子信息工程,属于一门与计算机应用息息相关的学科,通过计算机的应用进行电子信息的控制与处理,所研究的对象是如何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还涉及研究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以及应用等等。总而言之,电子信息工程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利用电子方式,实现文字、声音、图像等各种形式的信息保存与传递,研究目标在于信息。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所针对的研究对象是现代电子学与电子信息技术,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了开发新型的电子材料、开发电子器件等,还包括了设计、制造以及应用的研究。总体而言,电子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内容涉及到电子本身的运动规律、电磁场、电磁波、电子与光电子的材料、电子器件、电子线路与系统等,所研究的核心在于电子的运动规律、传播的载体、传播的方式等。主要从微粒子的角度来对其运动的问题进行研究,包括了研究信息工程应用领域的问题。通过电子化手段来实现海量信息的表达、处理与传播等,推动人类电子信息时代的发展。

1.2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的区别在高校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在课程开设方面也具有着一定的联系。通常情况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包括了:电磁场理论、数字信号处理以及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等,其中课程内容除了信息自动化方面的专业课程,还包括了电子科学技术方面的专业课程。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了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传感技术、电子材料以及电子器件基础等。由此可见,这两个专业的学习都必须以扎实的数学与物理知识作为基础。在电子信息工程的学习过程中,更注重的是如何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而在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对于物理基础知识的要求更加高。总而言之,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运用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两个专业的学习方面都极为重要。

1.3就业方向的区别这两个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都与电子设备、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相关,例如,电子工程师主要的工作主要是与电子通信期间的开发设计有关;软件工程师则主要负责与硬件相关的软件开发工作;项目主管的主要工作要求具备成熟的经验与丰富的知识等。

2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现存问题

2.1专业缺乏特色目前,在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属于新型学科,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依然需要继续努力发展。由于高校对这两门专业没有深入的研究以及了解,导致在设置专业的时候出现口径过宽的情况,难以体现出专业的特色所在。有的学校在设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时候,缺少有针对性的安排和设置,导致这两门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极大的相似性,没有真正体现出不同专业的人才特色。

2.2缺少足够的师资力量目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尚未成熟,多数高校内在这两个专业上缺少足够的师资力量,甚至在某些学校内没有这方面专业的教师,而是让其他专业的教师来代课,如此一来,容易给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此外,有的学校所聘用的教师,大多为刚毕业的研究生,缺少教学经验与实践经验,加上学校在师资结构的安排上欠缺合理性,影响了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2.3实践力度不足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来说,实践教学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很多高校都在这两门学科的学习课程上安排了实践教学的课程。但是,由于实践教学的内容过于单一,主要的实践内容是验证型实验,操作程序是固定的,操作步骤比较简单,容易完成,缺少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力度。其次,有的学校没有建立起校外实习基地,导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比较少,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3促进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3.1明确教学任务与目标,优化专业课程教学明确进行高校的教学任务与目标,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与优化。在教学的改革当中,课程改革占有绝对重要的位置,这是改革任务当中的难点之一,也是对高素质人才进行培养的核心所在。从国内外电子工程与信息技术人才市场的需求出发,对高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结构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紧紧围绕着服务第一的宗旨,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为符合护理岗位的需求而进行培养与教育。进行课程创新与改革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1)丰富教学方式,增加多个选择目前我国多数的高校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方式上都比较单一,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可以对课程的结构进行调整。重视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之余,对选修课程进行开发与优化,专业课程以基本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为主要内容,突出对主要内容的学习。对理论的学时进行合理的缩短,在进行实践操作学习的时候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可以通过各种特色的计算及活动的开展来对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锻炼。(2)调整专业课程体系,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综合性对课程的体系进行的综合整理,发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的整体综合性。根据我国高校现在的学生岗位需求,可以把专业课程从单独教学进行综合性调整,变成为综合性的学科来进行教学,从而增加教学内容之间的连接,减少学生学习内容发生脱节。通过对课程体系的不完整性进行及时的调整,从而体现出专业课程体系的综合完整性,全面拓展学生实践的空间。(3)保持教学内容的平衡性根据教育的实际需求来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规划与设计,以让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岗位的实际需求,从而体现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的特征。(4)以岗位需要作为教学体系建立的基础对计算机理论进行探索,加强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认识。可以通过开展理论研究以及专题讲座等形式,体现出中职学校进行教学创新与改革的精神,同时在结束每章节的教学之后,可以组织教师们对教学的过程以及教学的效果进行总结性归纳。从总结归纳中深入思考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与技能。此外,还应当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实践经验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多个角度来进行研究,以此为中职护理院校的创新型计算机实训教学模式提供丰富的实践素材。并结合全新的教学思想理念以及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从实际出发,把全新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模式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

3.2为本科生建立起科训平台通过科训平台的建立,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研究的积极性与兴趣。导师根据学生们不同的专业特点与兴趣方向来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并让学生参与研究。导师可以协助学生们选择研究方向、主题、立项,然后开展科研,直到最终获取研究成果。在整个科研实践中,导师的作用主要是指导,学生负责实验的操作。通过积极参加科研实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以及科学思维能力。

第5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实践教学;改革

一、我国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本现状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涵盖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大主干学科。在高校中,该专业一般归属于电子、通信、计算机以及电气类二级教学单位。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电子技术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外语、相应工程技术应用水平的能力,能在电子技术、光电技术、信息通信、计算机与网络等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工艺制造、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的复合性创新性应用型电子信息技术工程人才。

二、以“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紧密联系产业实际”为特色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典型的工科专业,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上,不仅需要考虑各高校的办学特点,更需要兼顾工科的实践要求以及专业的发展现状。专业在实践环节的安排上,应讲究“时间―空间―方向”三位一体。在时间维度上,按照学生在各个不同年级的知识储备程度,由浅入深地合理安排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在空间维度上,不仅包含校内的实践环节,更应注重学生在校外企业的实际锻炼;在方向维度上,立足于不同省份、地区对各类型应用人才的需求,紧跟市场发展步伐,基于各高校现有师资队伍的研究方向与实际条件,将专业划分为多个培养方向,将传统电子信息技术与新兴的光电显示技术、光伏、通信产业相结合,以期培育学科专业发展的多样性,扩展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大体可分为课内实验教学、专业实训、课外素质拓展、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这四个部分。

1.课内实验教学

课内实验教学又可分为学科基础课实验、专业基础课实验与专业课实验三类。

学科基础课实验,实际上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有一部分整合在公共基础课中,主要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课内实验、“电路分析基础实验”等课程。其对本专业的学习尤为重要,两者分别是今后进行项目开发的软件和硬件基础。在本专业教学进度中前者可安排在大一上学期,后者可安排在大一下学期。

专业基础课实验,主要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等课程。这一部分实验课程在专业的实验课程体系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承上启下作用。对于部分实验课程的教学方式,可以考虑将其从传统的依赖实验箱完成实验的固定模式中脱离出来,将课程中的部分实验电路由学生自主设计、焊接。

专业课实验,主要分为统修实验课程和方向实验课程两类。统修实验课程主要包括“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子测量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实验”“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光电子技术”等课程的课内实验部分。方向实验课程可以按照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选择,可以包括如电子系统开发类、光电技术类、通信类的一系列课程实验。专业方向课程与产业的发展最为紧密,因而在课程设置中需及时跟上最新的技术方向,紧扣产业发展现状,让学生学到最实用的知识,有效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良好对接。

2. 专业实训课程

本专业的专业实训课程,一般可安排在四个学年的第2学期至第7学期,根据各高校的实验师资、硬件条件,大致有如下几个实训课。

电子认知实训(可安排在第2学期):该课程主要引导学生专业入门,包括元器件基础知识、电路板焊接、PCB软件使用和IT企业参观等环节。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可安排在第3学期):该课程主要配合“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这两门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落实课本知识的实践转化,通过有实际功能的应用电路,加深学生对枯燥电子电路理论的理解。

电子工艺实训(可安排在第4学期):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专业基本工艺流程的操作能力,通过电子工艺的加工设备,模拟生产流程做出实际产品。

单片机课程设计(可安排在第5学期):单片机是电子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开发技术。该课程面向“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通过若干个实训项目,锻炼学生利用单片机进行软硬件开发的能力。

电子创新实训(可安排在第6学期):该课程在所学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面对实际设计需求时的创新意识。在实训内容上,课程可以将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选题为参考,对电路所要达到的指标做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做到精益求精。

电子系统设计实训(可安排在第7学期):这一实训课程在安排上要兼顾各专业方向的特色,这里仅以电子系统开发类方向为例。在电子系统开发类方向上设置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综合大学期间学习的所有专业技能,进行中小规模电子系统的开发;在课程管理上,该实训建议采用企业项目团队的管理方式,由教师根据各个学生的技术特长、实践能力、组织沟通能力、专业核心课程成绩等作为参考指标进行人员组合。

3.课外素质拓展

课外素质拓展环节分为普适型与提高型两类。前者主要为专业所有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在寒暑假前,可由本专业的校外合作企业根据现有的短期实习岗位来校开展假期实习招聘,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录用人员,其余学生可根据兴趣,自主选择其他校外电子企业进行实习。

提高型主要通过选拔优秀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各类学科竞赛,如国家级、省级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以及其他各类专业学科竞赛等。报名参赛可采用选拔机制,前期先举办校内培训与竞赛,吸引专业学生积极参与,而后在校内赛的基础上选拔优秀选手报名参加校外的正式比赛。

4.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大学四年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对于电子信息工程这样的工学专业,如何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与校外企业的联系,尤其是在行业内知名度较高、规模较大的企业单位。这类企业可提供高效、专业的实习环境,能够通过企业自身的影响力,提高学生实习过程的含金量,在今后的就业过程中,容易得到同行业单位的认可。

三、通过理念、制度与规划创新,进一步完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完善的教学体系离不开理念、制度、规划等多方面的支持,结合目前国内高校与电子产业实际以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特性,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在以下三个方面值得思考。

1.在实践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引入先进工程教育创新理念

众所周知,大学工学教育的任务是教育学生成为有能力的合格工程师,能够参与并最终领导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系统、产品、过程或者项目。近十年以来,国内外陆续出现了许多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是CDIO工程教育培养模式。该模式的理念最早由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理工类高校提出,并最终成立了以 CDIO命名的国际合作组织。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

这一教学模式的创新理念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来说,无疑能够得到良好的传承。在课程体系中,可以由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若干个课程环节来完成一个CDIO项目的实施。比如,在专业学习早期的“电子认知实训”中,抽出专门的学时,引导学生,在参观学习之后结合自身的认识,构思出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产品的雏形,形成一个初步的产品需求方案。而后通过技术课程的深入学习,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单片机课程设计”“电子系统设计实训”等实训课程中予以设计实现并完善。最后利用课外实践环节中诸如“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这样的平台,与其他专业学生合作,形成产品的市场化营销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工程项目从最初的构思到最终创造价值的全过程,真正领悟到专业实践的精髓。

2.通过产学研结合,提升实践教学师资水平,改革师资培养与评价机制

目前我国的高校中,能够做到将专业教学与生产研究实践相结合的、具有工程背景的工科教师数量严重匮乏,造成了学生所学内容与社会生产有较大脱节,而教师自身的发展也受到了较大的限制。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在教师考核制度上进行改革,鼓励现有师资积极参加开展技术学习与研究活动。同时,对于工学类专业教师,在项目申报上,学校应鼓励其向横向课题倾斜,加大教师与校外合作企业在横向课题申报、项目联合开发等方面工作的支持与奖励力度,让校企之间的技术研究与交流,能够实质性地开展。

3.做好相近专业的实践教学平台与实践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

实践教学离不开实验室建设,它是工科专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需要建设有效、涉及多学科的创新实验平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目前国内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有600多所是2000年后新建的,大都面临着实验室建设经费、场地不足等多方面的问题。因而,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如何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学校范围内将相近专业的实验室有机结合起来,节省开支,提高利用率。

四、结束语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一环,如何有效地结合产业发展现状、先进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学校与专业实际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结构,是一个贯穿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办学全过程的问题。正因为如此,需要我们从事高等教育的管理者与专业教师潜下心来,从一个个最基本的细节做起,多多地思考,不断改进,唯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把我们的高等教育做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夏定元,马 杰,邹传云,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22(04):83―86.

第6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就业;教育改革

一、目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就业情况

近年来,电子信息工程类的毕业生在市场供求关系上普遍还是保持稳定的状况,社会需求量相对比较乐观。通过对多家公司的招聘信息分析,从技术层面上来看,相对适合电子信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工作职位有很多:JAVA软件工程师;VC软件工程师;.NET开发工程师;嵌入式软件开发工程师;Delphi开发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网站程序员;硬件工程师;PCB设计工程师;FPGA工程师;嵌入式硬件开发工程师;通信设计工程师;项目管理人员;从教等。可以看出,就业面还是很广泛的。

但目前从就业形势来看,我们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仍然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大部分学生都存在动手能力欠缺、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在学习专业方面,同学往往都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动手实践能力,虽然在成绩上各科都能达到八九十分以上,处于“所谓的”专业前茅。但当需要进行一定的动手实践时,却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出于节省培训成本支出等方面因素的考虑,很多就业单位在招聘人员的时候都要求有工作经验的人士,而这也恰恰是应届毕业生最匮乏的。

二、当今中国的高职教育改革情况

中国的高职教育改革从全国范围看,发展不太平衡,大至可分为三种情况。第一情况的高职院校针对高职教育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以强化实践教学内容为重点进行课程改革。以“必需、够用”为度改革理论课程内容,缩减其学时,在教学计划中增加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和学时,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实训环节,等等。这一类型的课程改革的起点是基于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实施的学科课程体系,课程改革仍然是“增删式”的,各高职院校在课程内容上产生了特有的“压缩饼干现象”,没有对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进行根本性的改造,一些所谓实践课程严格地说还仅仅是理论课的延伸和应用。

第二种情况的一类高校,开始探索以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点的课程改革,改革的视角已触及到了高职课程的体系和结构。这一阶段课程改革的特征是引进和借鉴国外富有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如能力本位教育的课程模式、澳大利亚TAFE模式、德国双元制模式等,出现了一些新的课程建设理念和课程形态。在课程实施上实践了“三明治”、“双证书”、“模块化”等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初步形成了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并存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这一阶段课程改革的视角已触及到课程体系问题,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仍然是并存的两个体系,本质意义上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

第三类是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为数不多的一些高校,高职教育发展从规模扩张正式转向内涵建设。课程改革以借鉴德国实践导向的职教课程模式为重点,重构我国高职课程体系。在课程目标设计上,注重学生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以满足市场需求和学生可持续发展需要;在课程内容设计上,注重学习内容与工作的一致性;在课程实施方面,注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一阶段课程改革的特点是高职教育课程模式由单一走向多元、从封闭走向开放,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来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将行业、企业技术标准与通用权威的职业资格标准引进课程,初步形成了职业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

三、我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及改革措施

目前我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高职课程体系基本上还是停留在理论课程加实践的模式,课程改革仍然是增减式,远远落后于全国兄弟院校。多数老师没有去过企业,缺乏本专业的实际工程实践,实践课也是做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很少做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因此学生理论学习感到枯燥无味、深奥难懂;实验课感到没有意思。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差,更不用说创新精神。学生就业情况也不甚乐观。那我们应该怎么改革课程体系,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地需求呢?课程体系改革是个庞大的工程,要做的工作有很多,我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尝试:

1.对某些课程进行一体化教学。例如单片机等一类的课程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均很强,内容抽象,教与学都不免遇到很大的困难。但学好了这类课程,这是一个很好的就业方向。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实验、实训内容紧密结合,使学生边学边做,学用结合,提高学生掌握单片机开发和应用的实际动手能力。

2.重新筛选教材。目前很多教材的内容陈旧,已经跟不上专业前沿性的发展。曾有IT行业人士指出:传统高校教育在课程、教材内容上已经严重落后于正在流行的技术潮流,正是造成眼下许多电子信息专业大学毕业生难找工作的原因之一。

3.压缩必修课的课时,增加一些能够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及拓宽知识面的选修课,精简专业课的理论课时,加强实验、实训、实习环节,并注重实践的落实与效果。在知识领域,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课教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在职业技能的培养方面,要提高创造性技能的比重,弄清专业覆盖的岗位应具备的能力,以突出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对学生进行更多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改变以往按教师的思路完成的传统模式,选择创造性思维的设计课程,让学生在生产和教学实践中获得理论和社会实践知识。

参考文献:

[1]周一志,何新文.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研究[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9.

[2]徐挺.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方案选编(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仁丽民.《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方法浅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6).

第7篇

[关键词]TOTF;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12)03-0077-04

0 引言

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大扶持与广东省支柱产业相关的学科专业建设,大力提高工科类专业比例,积极发展地方经济建设急需专业,而电子信息产业是广东的龙头产业之一。作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强聚集态势的三大产业基地之一的广东珠三角洲,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名牌家电企业众多,为电子信息行业创造了良好的区域发展空间和就业环境。

高等工程教育包含三个要素:产、学、研,主要强调通过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方式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近几年来,我国政府部门及各个高校提出了一系列基于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提出了卓越工程师理念,引进国外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等思路,并提出与国外工程教育接轨。工程教育的教学改革实践正在各个学校如火如荼地进行。

五邑大学结合学校十余年产学合作办学经验,在工程教育实践基础上,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提出并建立了基于TOTF(Three Orientation,Three Fusion,TOTF)工程教育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TOTF代表“三面向,三融合”。三面向指面向企业、面向工程、面向珠三角洲;三融合指教学内容与企业项目相融合、教师科研与企业研发相融合、教学评价与企业评价相融合。基于TOTF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建设,五邑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TOTF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涵为:与企业深度产学合作,在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大纲中充分体现企业对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使之落实到每一门课、每一个模块、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聘请企业家担任专业课程教学;实时将企业需求、技术前瞻、用人标准以及企业管理等信息融入本科教学中,以满足企业对工程人才质量的需求。同时,教师作为科技特派员,服务于企业,指导学生在课内实践环节或课外科技活动中完成企业的实际项目,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对教学质量和人才质量的评价不仅来自教师和学生群体等校内考核,更要来自企业对学生的评价,尤其是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产业经验的评价,为珠三角洲乃至整个广东省的电子信息行业培养造就一批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优秀工程师。

1 基于TOTF工程教育的专业建设目标

依照《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的精神,五邑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经过2年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完善,专业课程与教材建设以及实践教学特色鲜明,探索出一套基于TOTF工程教育、具有地方高校特色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高素质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形成一套基于TOTF工程教育的专业建设模式。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在2年中将得到快速发展,教育教学思想、人才培养方案符合珠三角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要求,所培养的人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能创业,具有行业技术应用的时代特色和专业特色,为珠三角洲乃至整个广东省的电子信息行业培养造就一批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优秀工程师,使五邑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及其专业建设、管理水平在同类高校中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

2 基于TOTF工程教育的专业建设内容

2.1 建立基于TOTF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五邑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TOTF工程教育的运行机制,以本地区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需求为背景,以校企联合培养有较高工程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为主线,以掌握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提高工程素质为重点,将教学内容与企业项目相融合、教师科研与企业研发相融合、教学评价与企业评价相融合;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企业应用紧密衔接,工程素质教育和科研能力培养相互补充,集理论知识、实验与实践能力和素质教育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图1为基于TOTF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任务和目标。基于TOTF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按四大模块设计实施,即基本数理基础模块、人文教育及工程设计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高技术课程模块。

大学一年级强调学生打好两项基础:一是数理基础;二是基本功训练,包括电子焊接技术、基本仪器仪表使用技能等。基本功训练主要由专业导师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技能引导。

人文教育及工程设计模块新增以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为背景的“电子信息工程导论”课程,将原有“电子实习”等课程进行整合,内容涵盖电子设计工程、电子焊接工艺、生产安装工艺等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和理论问题,并纳入“工程经济”课程,培养学生的产品设计、生产成本的评估能力。同时,结合企业提供的项目实施,锻炼学生技术文档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查找资料能力以及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

基于TOTF工程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将原来独立设课的基础课实验分别整合到相应的理论课教学中,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要求理论课教师参与实验教学,有利于在实验室中完成理论课程中部分内容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同时,将企业提出的技术课题,纳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在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按计划进行各级项目的实施,对不同基础、不同兴趣的学生结合实际完成二级项目;通过质量评价体系客观考核学生的能力提高状况,由此适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加强对学生的辅导与交流。同时,利用教师与企业建立的网络,帮助学生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或寒暑期实习,并对参加实习实践的学生给予相应学分。

基于TOTF工程教育的专业高级课程模块引入“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和“DSP技术及其应用”课程,使学生结合单片机、ARM以及DSP等技术,进行语音数据采集与处理、图像数据采集与处理、传感器网络数据采集与处理。在本科四年级期间,结合学生深入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人数,将四年级第一学期的一些专业课程搬到企业去上课,涉及到具体系统、设备、电路等工程问题,请企业工程师授课,在企业完成部分实验。鼓励学生将在校学习期间所学技术结合企业提供的研发性课题进行实际的工程设计,结合企业的实际项目完成毕业设计,并由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共同参与相应的毕业设计答辩。

2.2 建立适应TOTF工程教育的课程体系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按照TOTF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适应TOTF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对该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调整。同时,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当前大学教学实践为基石,重点突出工程教育中的“大工程”概念;在现有应用电子技术、信号处理两个方向的基础上培育建成第三个方向——微电子技术方向。通过宽口径、厚基础、强技能、重实践的新培养方案,加大邀请企业工程师来校讲课的比重;结合企业对电子信息工程本科生的基本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为珠三角洲乃至整个广东省的电子信息行业培养造就一批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优秀工程师。新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工程能力为核心,以企业项目和工程训练为手段,以创新应用为目标。

2.3 建立满足TOTF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基地

基于TOTF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基地集校外产学合作教育基地、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为一体,是具有创新意识、工程素质和行业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基地。该实践教学基地包括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联合共建的实验室。其建设目标为:依照TOTF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广东省珠三角电子信息行业,不断向外拓展产学合作教育基地;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与国际工程教育接轨、覆盖当前、适应未来的电子信息工程类课程体系;建立一支教育理念新、教学效果好、学术水平高、创新精神强的师资队伍;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形成具有推广作用的教学改革成果,并成为具有示范作用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基地。

2.4 建立一支适应TOTF工程教育的师资队伍

适应TOTF工程教育的师资力量是实施工程教育的重要因素,要真正落实学校基于TOTF工程教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师的工程素质十分重要。基于TOTF工程教育的教师既有深厚的理论教学和科研能力,又具有一定的工程设计应用能力,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非常有利。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事业发展的希望,是保障改革顺利进行的生力军。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是教师队伍建设中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因此,该专业为青年教师提供宽松的成长环境,对新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实行工作量减免;同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督促与管理,促进其快速成长。要求每个青年教师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作为科技特派员,服务于企业,提高工程素质。

提高教师工程素质的主要途径有:(1)派教师深入企业实践,与企业建立良好合作机制;创造条件鼓励教师积极与企业进行新产品研发或新技术市场开发等,了解新技术在工厂中的应用,获得第一手工程背景材料和经验等,提高教师的工程应用能力。(2)充分利用现有校外产学合作教育基地,与企业建立持久而有效的合作机制;聘请企业兼职教授担任专业课教学、进行新技术应用讲座等;将企业需求、技术前瞻、用人标准以及企业管理等信息融入本科教育中。(3)将科研课题工程化实现,学生的科研课题与企业的工程项目密切结合,将企业的实际项目引到学生课内实践教学环节或课外科技活动中。

2.5 建立适应TOTF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质量保障体系

建立与TOTF工程教育模式相适应的人才评价和质量监控体系,以此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TOTF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质量和人才质量评价方式不可单一,要多样化;对学生能力的评价不仅要来自学校教师和学生群体等校内考核方式,更要通过TOTF工程教育方式获得来自企业对学生的质量评价,尤其是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产业经验的评价。

结合五邑大学的办学方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研究基于TOTF工程教育、适应地方高校电气信息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贯彻“原理、工程、工艺和管理”四位一体及“教学、研发、产业”统一的教学理念。以“低频电子线路”为试点,提出并实施以“课程+课题+实验+成果+报告”方式进行课程考核,其中的课题来源于企业提出的基本要求。因此,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企业项目融为一体,提高了该专业的工程教育质量,在培养电气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方面形成了特色。

3 结束语

五邑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近年来,该专业经过长期的积累和特色学科专业的强化建设,在多年产学合作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借助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提出并建立了基于TOTF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应用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践;在基于TOTF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建设以及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该专业培养的人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能创业,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为珠江三角洲乃至整个广东省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TOTF工程教育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必将在我国工程教育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正,徐向民.广东省高等工程教育官产学研结合体系设计[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3):7-13.

[2]李志义.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实践:思与行[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2):44-47.

[3]周玲.高等工程教育的新特征与新发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1(1):113-119.

[4]张奇,唐奇良.高等工程教育CIO-CDIO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3):32-34.

[5]马晓梅,张剑飞,乔付.CDIO模式下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0,(12):132-134.

[6]查建中,陆一平.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10,31(2):11-15.

第8篇

关键词:应用型;电子信息类;职业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240-03

电子信息类专业主要包括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这些专业是当前IT学科较为热门的专业,也是本科院校普遍设置的专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地方高校要“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教育部鲁昕副部长表示:“要将600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向职业教育类型转,淡化学科,强化专业,要按照企业的需要、按照岗位来对接。”因此,应用型高校改革实践创新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国内应用型高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必选之路[1]。

金陵科技学院是一所隶属南京市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国家和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向着建设“以软件类为主导特色的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新兴应用科技大学”的方向,紧紧围绕筹建南京软件科技大学这个目标,围绕新型应用型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深入实施“南京化战略”和“网络化战略”,推进专业的“互联网+”化和转型发展。因此,电子信息类专业应加快专业建设与综合改革,深化产教融合,在人才培养模式、合作教育、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改革,进行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综合实力,增强办学活力,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应用型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国内培养现状。随着世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应用型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在迎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主要表现在:学生“基础薄弱,实践动手能力差,创新意识不强”,进入IT领域后,面对先进的IT技术或电子产品,只能进行简单的模仿和改造,无法开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工作。一方面,学校培养的大量电子信息类毕业生找不到和专业对口的合适工作,另一方面大量的电子信息企业难以找到企业所需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存在“技工荒”现象。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才供给与需求在人才培养规格上的错位,大部分高校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并努力进行改革。

2.国外先进经验。国外的创新实践教育开展较早,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职业教育体系较为完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国外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运用探究式学习、启发式教学,鼓励个性发展,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早就实现了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相结合。德国的职业教育做得比较好,实行双元制,使学生能在企业接触到最先进的技术。在德国,奥迪公司准备上市的车型,会交由学生实习、实验、实践,进行反复改进[2]。美国百森商学院自1919年成立以来,追求卓越的创业精神一直贯穿于百森的发展轨迹中。他们注意与企业保持经常联系,努力争取企业对大学教育的支持,为大学生创造模拟创业实践的机会。

二、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相关企业的岗位职业能力需求

通过实地探访、电话、网络等手段,我们调研了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相关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在职业能力方面的需求,总结为:(1)电子信息软件产业:要求精通电子技术,掌握C/C++及汇编语言编程,熟悉数据结构,精通嵌入式Linux软件开发及应用编程知识;熟悉各类片上外设;熟悉TCP/IP、USB2.0、CANbus等常见通讯协议,掌握FPGA、ARM、DSP等处理器平台及其接口硬件开发。(2)半导体产业:要求精通电子技术,受过半导体产品及工艺流程的培训,熟悉半导体器件物理知识,熟悉半导体芯片制作工艺流程;了解国内外新产品开发状况,有半导体器件仿真基础知识;具备较高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3)嵌入式系统设计领域:要求精通电子技术,熟悉FPGA、ARM、DSP、51单片机等MCU等嵌入式代码的编写;熟练掌握常用总线接口协议等;具有以太网、USB等常用技术开发知识;熟悉C/C++编程,有上位机通信接口设计经验。

此外,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择用已经取得电子设计工程师、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电子信息工程项目工程师、嵌入式系统设计师、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证书等工程类证书的毕业生。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方法

1.转变观念,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良好互动。学校的创新机制是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的外在保障,人才培养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改革创新的内在发展动力。金陵科技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主要包括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两个专业,近年来,在学校教务处的指导下,我们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实践环节学分比例,提高实验教学中综合型、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在修订的方案中,课内外实践教学的学分总计达到66学分,占总学分(180学分)的比例为36.7%。教师和学生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两大主体。其中,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提高情况,直接反映出职业教育体系的效果;教师在学生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则起到指引和先导的作用。在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思考怎样才能合理地考虑和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实践指导工作的热情,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等一系列问题。

2.课程体系整合与区域产业发展相衔接。课程体系整合与优化的原则是,要从学科和专业的整体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适应。结合南京软件名城建设与学校筹建软件科技大学的需要,根据电子信息类卓越工程师的实际需求,我们增加了软件类课程和企业合作课程。课程是教学内容的载体,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利用学科建设成果,提炼出新课程或课程新内容,落实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满足行业对工程人才质量的要求。课程体系改革以课程群建设为抓手,形成专业特色鲜明的核心课程群:以数字信号处理为核心,构建信号处理课程群。该课程群中的基础课程,侧重于研究信号与信息的获取、基本分析方法等,为应用课程打下基础。应用课程侧重于信号与信息的处理技术手段和应用,包括图像、声音、视频。以“微机原理及接口”为核心,构建嵌入式应用课程群。“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必修课,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核心课程。由“微机原理与接口”、“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及应用”、“DSP原理及技术”和“EDA技术及应用”等构成的嵌入式课程群,为信号与信息处理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平台,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群之一[3]。

3.构建学生创新团队与导师团队,建设多元化实践体系。通过建立课题小组、组织参加竞赛、举办社团活动等方式,构建学生创新团队,让学生在创新活动的过程中能够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互助进步,锻炼实践动手能力,开拓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4]。同时,构建校内外结合的导师团队,指定年轻教师担任团队指导教师,聘请企业或校外实习基地的有工程实际经验的工程师担任兼职导师,定期给学生开展指导和讲座。继续强化以校内实验、课程设计为重点,校外实习延伸,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效果,聘用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实践教学,除了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外,加大生产性、工艺性、综合性实验的比重;积极推进项目、案例教学方式,推行口袋实验室,让学生在体验“学有所用”的乐趣中,激发兴趣。积极开展学生团队创新实验,研究课程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方法训练。打造一支在职业道德、专业理论、教学能力、实践技能等多方面协调发展的专兼结合、高素质的结构型双师教学团队[5]。

4.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建设校企合作实践中心、就业基地。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环节是实习基地建设工作,通过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南京及周边地区电子设备制造、通信技术、电子产品营销等企业紧密结合,建成1―2个集先进性、综合性于一体的校内多功能实训基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先后与南京优奈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泰之联无线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单位签订协议,巩固和建设一批与校内实训基地功能相协调、有机衔接的校外顶岗实习和就业基地。学生在大三下学期可选择和自己喜欢专业方向相近的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参加实习实训的时间累计达到1年以上。

5.电子信息类专业产教融合合作办学平台的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坚持协同育人,全面推进合作教育。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全面对接南京产业链、创新链、产权链,搭建产学研融合创新平台。积极探索专业合作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拓展电子信息类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领域,构建电子信息类专业开放合作的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和模式,形成学校与企业资源共建、全程参与、互利共赢的新型合作育人模式。通过平台的建设,为学生搭建个性化培养、展示才华的舞台,吸引所有学生参与,促进学生发挥潜能,增强创新精神和就业能力[6]。

四、总结

本文分析了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类专业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的现状,结合南京金陵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提出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机遇下电子信息类专业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思路。实践表明,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改革,结合学校转型发展的需求,可为学校软件科技大学的创建、南京区域经济社会需求的满足和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提供可参考的范例,构建出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电子信息类应用型本科职业教育体系,立足南京,面向全省,形成较强的区域辐射与社会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崔治,肖卫初.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实践教育体系构建之研究[J].考试周刊,2015,(55):115+98.

[2]李文静.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

[3]龙诺春,余丽红,林春景.应用技术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福建电脑,2014,(08):57-59.

[4]余明艳.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04):62-63.

第9篇

信息时代的排头兵

说到中国移动的手机钱包和手机购电业务,中国电信的“平安e家”业务,以及中国联通的“无线环保检测平台”业务,大家一定并不陌生。这些都是信息工程专业的学习内容。信息工程专业是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厚基础、宽口径专业。厚基础是指它的基础课(数学、物理和英语)扎实;宽口径是指它覆盖了原电子信息类多数专业的内容。

总体来说,信息工程专业主要分两个大方向:大型数据库开发和嵌入式技术。数据库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无处不在,无论是一个小企业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还是中国移动的运营系统,都离不开数据库的应用。我们都使用的彩信手机,能够传输图片、甚至录音,这就是信息工程专业在数据库上的一个应用。针对数据库的开发已经成为软件开发的一种必备技能。如果说过去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那么,对于今天的软件开发者而言就是“学好数据库,走到哪儿都不怵!” 嵌入式技术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在某一程序里插入另一种专用程序,是针对特定任务而定制的。如手机可以用汉字手写写入、短消息语音,大家去图书馆借书、去超市买东西时所进行的条码扫描、最有趣的是智能家居系统,你可以用手的模型开门、用声音打开暖气等,都是一种嵌入式技术。

信息工程专业实际上覆盖了好几个专业,如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这些专业基本都是交叉的,学习的课程和内容也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这些专业只是更加细化了信息工程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着重点在于“电子”,它的学习范围是物理电子、光电子和微电子学。如电脑和手机的芯片设计,还有各种多媒体功能,视频下载、在线娱乐、数据共享、视频电话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更偏重于“信息”工程,主要是信号的处理以及电子设备的集成与开发。通信工程专业则是将信息技术运用到通讯领域,它不仅仅是手机、电话的芯片问题,还要涉及通信过程的信号处理等。信息工程专业就是这些专业的集合。所以需要注意,各个高校根据自己学校的特色,在信息工程专业这一类别的情况下,还分了很多其他的方向,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侧重通信工程、华东理工大学覆盖了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广东工业大学侧重应用电子技术、上海交通大学侧重电子信息工程、北京邮电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等邮电类高校侧重通信技术、深圳大学侧重光电信息等。因此,把信息工程比作信息时代的“排头兵”绝不为过。

学习的难度与乐趣

高中老师常对我们说,大家现在好好学,考上了大学就轻松了,爱怎么玩怎么玩。但是,对于信息工程专业来说,想要轻松那是不可能的。专业课上讲的东西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那是云里雾里,从来都是一知半解,需要你课下花大量时间精力来消化。有些东西甚至需要你若干年后在工作中遇着时才回过味:“哦,原来以前学的那东西是干这使的。”你要能想得起,并知道怎么回头去补,就算是上学时专业课学得较扎实了。

因为信息工程专业需要学习的内容非常庞杂。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可以分为基础学科和专业课程。基础学科主要分为三大块:高等数学、物理和计算机。这几门基础学科学下来后,并不比这些专业的学生差多少。我们总是能够在数学建模比赛中和数学系同学平分秋色;也可以在智能体大赛中和计算机系同学同台竞技;更拥有完全属于自己专业特长的电子设计大赛、硬件设计大赛等课外活动平台。专业基础课最重要的就是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这些技术每一门展开来都是复杂的一套知识,可以说,你只要精通其中一门,就可以到外边找个不错的工作了。所以一般搞硬件的公司都有较多的员工,一个研发项目是多人细致分工、共同完成的,比如一些人专门负责搞驱动,一些人专门从事逻辑设计,一些人专门搞高频无线,一些人专门搞测试,一些人专门设计外壳,一些人专门设计电路板等,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团队意识这个名词。

学习中最有趣的还是自己动手实践。刚开始接触信息工程专业时,我除了电阻、电容等一些常见元件外,很多元件我都不认识,芯片更是没用过。所以第一步要学习认元件,弄清什么是什么,有什么用,用在什么电路上,一些基本的元件问师兄或老师很快就会掌握。第二步焊电路板,学习电烙铁的使用,这一点可能有些人会不以为然,拿起烙铁就焊电路板,结果一个疙瘩一个疙瘩的很难看。焊电路板需要经验和技艺的,布局和走线都要美观,而且不要出现短路或虚焊的情况,这些都要经过锻炼才能做到。好的布局和走线让人看起来阅心悦目,俨然就是一件艺术品,这是基本功的考验。接下来就可以做一些基础的数字电路或模拟电路制作。这时的制作属半验证半学习型,这里很重要的就是对所制作的电路原理要充分的理解吃透,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收获。如果只追求制作成品而不管其原理,即使制作成功了也没什么太大意义。经过前面的锻炼,在掌握一定量的专业知识后,便可以尝试进行设计作品。当然电子设计并不是凭空想象,可以参考别人的电路,改造其他电路,或使用已有的电路加上自己的创新点都可以。记得那时候我们学校宿舍晚上都要定时熄灯,于是我们就自己组装逆变器(逆变器可以让12伏的电压变成220伏的电压)。一到关了灯,同学们都跑到我们宿舍来聊天(别的宿舍都一片黑),也是其乐融融。还有为了半夜三更看球赛,我们组装了CD、VCD、录像机,宿舍简直成为了娱乐中心。不过,我们也通过这些组装,学习了很多关于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方面的知识。

当然,建议同学们积极与各类电子竞赛赛事,比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两年一次),挑战杯比赛(两年一次),学院电子科技节等,参加一场比赛一个项目做下来,电子设计的每一个流程和各环节的基础知识就能串起来了,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及今后走向工作岗位都有莫大裨益。

就业需要精通一门技术

前面我们说了,信息工程专业是宽口径专业,也就是什么都能干,但必须要精通一门,如果这些你都学了,虽然考试分数很高,但都学了个皮毛,那你的工作还是个问题。所以从现在开始选择自己的方向是至关重要的。

第10篇

一、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1.以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采取多种实践教学方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大量的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技能的掌握和熟练程度。对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也要相应改变,强调进行素质考核与技能考核,减少理论知识的记忆力考核,加强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 通过深化教学改革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知识体系。任课教师要积极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活动,从重视知识单向传授向重视师生平等讨论和知识创造转变,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塑造学生的个性发展,逐步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创新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

2.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坚实的教学基础

为了更好地培养电子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打造一支教学效果好、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足、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双师型”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效果首要任务。

3.注重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性操作的融合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对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利用软件和硬件技术开发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学生应具备较强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也影响能否适应电子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衔接中,必须注意到这种融合性,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及实验教学中多结合计算机技术。通过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即提高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引导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4.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向可持续发展迈进。课程设置要尽量结合本校特色优势学科,并满足地方经济建设需求。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观,教育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各种问题,从发展战略、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到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管理,都可以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原则得到启发;另一方面,在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知识、能力、行为,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原则与实施素质教育出发,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就可以在面临和解决经济体制转变、高等教育大众化到来的一系列问题时,少走弯路。在实践教学改革中,可以给学生选择学习的更大的自主权,使学生相对独立地进行实践,扬其所长;在改革传统的考试方法时,以考评综合实践能力为主,用实验操作、完成设计课题等方法考核学生,促使学生真正为提高能力而学。另外,加强通识教育,拓宽学生知识面。通识教育是注重学生基本素养教育的需要,同时也顺应了当代高等教育发展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极开展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从而提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各类全国性比赛提供了一个让大学生都有机会能参加的“展示电子设计能力”的巨大舞台。也为高校提供了一个交流“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经验的平台。因此,大赛促进了高校的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学生参加电子设计大赛,既有利于熟练地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还能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电子设计大赛的促进下,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应进行有机的结合。

第11篇

关键词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电子信息;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5-0043-03

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行业飞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一跃成为传统产业之上的最大产业。北京已把电子信息产业列为第一支柱产业,并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1],成为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最重要的经济支撑。信息产业的发展造成相关人才的极大需求,这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机遇。

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指用人单位根据岗位需求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后,由校企共同参与选拔学生、组织教学、考核上岗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经营者越来越倾向采取“订单式”教育的方式,进行人才储备和定向培养,避免人才选择的盲目性和局限性,有利于做到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要求相协调。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是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和新模式。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 电子信息类人才需求分析

构建信息社会所依托的技术基础是电子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它们相互融合、互相渗透,形成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新特色。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主要覆盖7个领域:1)以交换、传输和服务为主体的通信领域;2)以数字化广播电视系统为发展方向的音视频与家电领域;3)以计算机、服务器为主体,POS和IC卡为延伸的计算机领域;4)以企业、教育和个人为主要对象的软件服务领域;5)以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和监控系统为代表的网络信息服务领域;6)以新材料、新器件和集成电路为基础的微电子领域;7)与其他各行业应用结合产生的电子专用设备和仪器领域。

信息产业的大发展,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我国各大城市人才市场的统计中,电子信息类人才始终居于排行榜前列。信息人才的工作范围也在沿生产链向两边延伸。经走访信息行业有代表性的公司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诺基亚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诺基亚西门子通信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数码探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装联电子工程有限公司、北京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信元电信维护有限责任公司、电讯盈科(北京)有限公司等企业,了解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北京地区的电子信息产品设计、生产、测试行业每年将产生约2 000个高技能人才的就业机会;通信与电子产品销售、维修行业每年将产生约3 200个就业机会。尤其是3G的启动,3G终端的制造、销售和维修都需要大量的人才,特别是在3G终端的维修方面。3G的终端的原理与GSM终端的原理不同,每一个3G终端生产商售后服务在每一个区县都设置特约维修点,那么3G终端的维修人才将来也是一个急需的种类。更何况进入2012年,4G时代将开启,部分一二线城市将率先步入LTE时代,视频分享将随之兴起;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呈现决堤洪水之势,流量经营成为运营商最重要的课题。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2011中国通信市场年会”的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全国电话用户净增9 244万户,总数达到115 339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85 900万户,3G用户净增3 473万户,累计达到4 705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64.4部/百人,比2009年提高8.1个百分点。移动通信蓬勃发展,进一步奠定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移动电话用户国家的地位。

产业增长强劲,社会对电子信息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旺盛,相应地对人才培养质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人才培养质量取决于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2]。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以目前和未来电子信息行业生产、管理、销售、维修第一线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能力为导向,培养合格的“社会人”和“职业人”。经过3年的学习和训练,使毕业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电子信息技术必须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具有胜任电子信息专业技术和管理岗位的专业技能及初步的经营管理能力,有专科学历层次的实用型高级职业技术人才。

2 “订单式”培养模式的特点

“订单式”培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选择。现代企业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智力资本的竞争。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具有战略眼光,特别是对于新增劳动力。很多企业由被动选择转向主动开发,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企业每年能容纳大量员工,是实施订单教育的首要条件[3]。按照企业的意图共同培养符合企业需要和忠于企业的劳动力,虽然企业在人力、财力和物力等方面需要给予投入,但与人力资源开发的质量、效益和对企业的深远影响比较,这些投入是完全值得的。因此,“订单式”培养在职业院校中得到广泛实施和推广。其成功的案例越来越受到企业和学校的欢迎。归纳起来,“订单式”培养具有以下几个特征:校企合作的规范性、教育资源的共享性、培养目标的针对性,毕业生就业的定向性。近几年来兴起的“订单式”培养模式,为我国职业教育注入活力,为校企合作找到最佳的途径。这种人才的培养模式,不仅给职业教育带来观念的转变,而且可以大力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提高毕业生的质量。

3 “订单式”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开发

职业院校应有强烈的市场意识,积极引进合作伙伴,争取人才培养订单: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拟定培养目标,分清学校和企业各自承担的培养和考核任务及责任等,做到该方案科学可行;企业应积极参与教学与实践的全过程,院校应结合实际进行教学任务、教学方法改革,把人才订单培养落实到实处。

课程体系制定的路径:社会需求分析确定专业职业岗位分析归纳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分析最终形成课程体系。

将培养目标分解到每一教学模块单元,确定每一教学模块单元所承担的功能,应培养的知识和能力,相应的配套实践教学环节,每一教学模块单元主干课程的内容组成,每一课程要传授的知识、能力以及考核学生的方法。对各个教学模块之间相互重复与交叉的知识,应进行优化组合,加以综合化改造,强调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衔接,坚决取消重复的教学内容。综合化课程要突出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考核相互结合,可采用“讲练式”现场教学和“启发式”等主动型教学方法。整个课程设置不讲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强调针对性和应用性。

课程体系结构由三部分组成。1)公共基础课程模块。这一课程模块应使学生尽可能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思想道德、数理基础、外语交流及学习能力等方面打好一定的基础,以“必需、够用”为度。2)专业课程模块。该模块具有明确职业价值取向,以能力本位和就业导向为教学内容,并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该模块,使职业资格标准与专业课程标准相衔接,直接反映高职教育的职业特征。通过校企合作,采用学工结合和顶岗实习方式完成相应方向的技能培训模式,实现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3)专业拓展与素质拓展课程。该模块是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完善学生能力和素质结构,关注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发展,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前瞻性和科学性。专业拓展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应用,同时使其对专业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扩展。素质拓展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发挥个人潜能、兴趣和爱好的时间和空间,促进不同学科、专业的交叉渗透。

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教、学、实、训、评为一体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强化实验、实训、实习3个实践环节。用职业能力培训的项目教学模式,引入学生实训项目,以企业实际工作项目为导向,组织安排具体训练项目,在岗位技能训练过程中,完全按照工作现场的规定程序开展训练,强调快速反应、工艺严谨、团结协作,以项目的执行过程和结果作为考核成绩,使学生主动去学习知识。引进企业文化,在课程教学中邀请用人单位来校参与讲授专业课程和企业文化、企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企业员工必备素质要求等,要求学生用企业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引导学生树立“未进企业门,先做企业人”的准员工观念。

4 结束语

电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社会相关行业对人才的竞争尤为激烈,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都给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更高要求。实践表明,高职院校坚持工学结合的办学特色,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实现学院与企业灵活多样的合作机制,激活学院与企业不同的利益联系,沟通学生、学院、企业及行业之间的联系,使高职院校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作为新生事物,“订单式”培养模式,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要更进一步深入研究,使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刘望军,浣喜明,陈爱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6(1):80-81,87.

第12篇

1、就业方向:可在高等院校、职业技术院校、中等教育学校等教育部门从事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学科教学、科研、信息处理和管理工作。还可在电子产品设计与制造领域,到电子、电气公司或相关企业从事科学研究、科技开发以及集成、制造与推广等方面的工作。

2、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就业就业薪酬统计

通过81份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就业状况分析,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平均薪酬水平为5770元。

3、若按照工作经验和工龄来统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应届毕业生工资5500,0-2年工资6010,3-5年工资8000,6-7年工资9000。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