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8:55: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会发展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按照年初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用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实现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均超额完成,为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年全市经济社会运行呈现特点:
一是国民经济保持健康快速发展。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全市经济承继近几年来的良好发展态势,发展速度增长较快,经济效益同步提高,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得到巩固和加强。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56亿元(全国经济普查调减为608亿元),同比增长13%,高于计划目标1个百分点,连续3年高于全国全省增长水平,综合经济实力仅次于武汉市,位居全省第二位。区域内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达到105.5亿元,同比增长32.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2.5亿元,同比增长17.8%,高于计划目标5.8个百分点。
二是工业经济保持高速度高效益。全市工业克服煤电油运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资源约束加剧等不利因素影响,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强技术改造和产业优化升级,工业经济呈现速度、效益双增长的良好局面。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42.8亿元,同比增长29.2%;实现利税129.7亿元,增长34.3%;实现利润90.3亿元,增长45.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45.92,同比提高31.62点。全市新增省级及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7家,达到46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6.51亿元,增加值24.7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4%和25.1%。
三是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在年初雨雪冻害、年中干旱“空梅”、秋收阴雨寡照等灾害性天气的不利影响下,农村经济保持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除粮食、油料因灾小幅减产外,其他主要农产品大多实现了增产增收。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8.6亿元,同比增长8.2%;六大特色农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72%;全市农业产业化组织达到316个,实现销售收入55.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9%和27.5%。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108元,比上年增加170元,增长5.8%,超额完成年初计划增收目标。全面取消农业税为全市农民减轻负担1.02亿元,人均减负38.44元。
四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全市坚持一手抓城区经济不动摇,一手抓县域经济不放松,呈现出城乡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城区经济发展较快,城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64.8亿元,增长28.1%;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23亿元,增长19.3%,西陵、伍家、猇亭等地生产总值和市县属投资大幅增长。县域经济坚定不移地走“一主三化”的发展路子,发展势头强劲。宜都、枝江、当阳、夷陵等地在连续几年高位增长的基础上实现新的突破,全市县域GDP增长11%以上,多数县市发展提速。夷陵区一年新增税收1.1亿元,县市新增过千万税收企业6家,全市过千万税收企业累计达到40家。
五是城市建设和管理再上新台阶。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一批专项规划,全市狠抓交通、环保、城建等基础设施建设,沿江大道延伸段、“两路一段”综合改造、绿萝路扩建工程、沙河污水处理厂等工程顺利完工,临江溪污水处理厂、黄家湾垃圾处理厂、商业步行街拆迁工程等项目进展顺利。宜万铁路**段全线开工,沪渝高速公路宜长段正式通车。**旧城拆迁17万平方米,4.2万户居民用上天然气。加强城市管理,拆除违法建筑7万平方米,城市品位显著提高。**年,我市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入选“中国十佳宜居城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和全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
六是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在三峡工程投资逐年下降和国家控制投资规模的双重影响下,我市从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促进了市县属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5.8亿元,同比增长9%,高于计划目标4个百分点,其中市县属固定资产投资165.3亿元,增长23.5%,高于计划目标5.5个百分点。**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5亿元,同比增长22.2%,在建重点招商项目290个,投资总额228.3亿元。全市吸收外商投资1.05亿美元,增长12.8%,高于计划目标0.8个百分点。
七是服务业稳中有升。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好势头,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878.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7亿元,同比增长21%;夷陵、秭归、三峡大坝、全市旅行社接待游客分别突破百万人次。消费需求稳中趋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5亿元,增长12.7%,高于计划目标1.7个百分点;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外贸出口3.2亿美元,增长24.5%,高于计划目标9.5个百分点。价格涨幅逐步回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6%。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56元,同比增长7.4%。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96.99亿元,比年初增加72.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94.04亿元,比年初增加66.6亿元。银行信贷资产质量进一步提高,不良资产余额和占比实现“双降”。
八是社会事业取得新突破。就业再就业工作继续加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1万人,比计划目标多增1.1万人,同比增长16.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实现计划目标;各类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人口与计划生育、教育、广播电视、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1.8‰,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5.9%,均超额实现计划目标。全市疾控体系建设基本完成,启动了解决农民饮水安全问题的应急工程建设。继续抓好重点贫困村的帮扶工作,完成扶贫搬迁4100人,解决了1.67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加大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开发力度,预计**年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4.6%。
回顾去年的工作,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指导的结果,也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农业增产增收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仍然粗放,市场整体竞争力不强,结构调整任重道远。三是第三产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四是城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劳动就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因利益调整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多。对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认真加以解决。
二、**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措施建议
**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于巩固和发展来之不易的好势头,顺利实现全市“十一五”规划目标至关重要。根据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三届四次全会的总体要求,经平衡测算,**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长6%,第二产业增长12%,第三产业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其中,市县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外贸出口增长15%;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增幅4%;城镇新增就业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2.5‰;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左右。
上述主要预期目标的确定,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发展环境存在的机遇与挑战,既考虑了发展的需要,也考虑了发展的条件。将**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定为11%以上,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年度计划目标保持与市三次党代会和“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中长期目标相衔接,确保预期目标的连续性、完整性。二是**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经济增长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开局。三是照应全局,体现继续走在全省前列的要求。据我们初步摸底,计划安排11%的增长速度,低于武汉(12.5%),与襄樊(11%)、黄石(11%)、黄冈(11%)、荆门(11%)、荆州(10%)、孝感(10%)、咸宁(10%)等同类城市相比,处于全省发展前列。四是考虑了**年三峡工程发电基数提高的影响。预计**年三峡工程发电同比可多发电50亿度,净增工业增加值约8.4亿元,净增额比**年约少增4.7亿元。五是留有余地。计划安排目标比去年实际增长约低2个百分点,在经济连续多年高速增长、制约因素和不可预见因素较多的情况下,是留有一定余地的,这有利于为深化改革提供较为宽松的环境,有利于为调整优化结构创造更大的空间。
为实现**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是精心培育市场主体。重点支持宜化、兴发、东阳光、安琪等30家优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对全市经济增长的带动能力。重点支持凯普松、枝江酒业、稻花香等50家重点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年内有2~3家企业进入全省百强民营企业行列。加快发展中小企业,力争年内新增规模内工业企业60家。二是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以开发区和重点工业园为载体,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核心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力争高新技术产值、增加值同比增长20%以上;以电力、化工、食品医药为重点,培育壮大支柱产业;以装备制造、轻纺、建材、冶金为重点,积极推动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壮大工业经济规模,培植发展后劲。三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力争规模内企业科研经费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3%以上,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积极争取国家及省重点技术创新计划,力争将兴发培育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将**长机等企业培育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四是限制产能过剩行业。限制发展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产业,对全市磷化工等资源性行业,要严把市场准入关,合理调整磷化工产业布局,做好磷矿产销全面对接。五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清洁生产、资源利用循环化、资源消耗减量化为重点,抓好多种形式的循环经济试点,积极争取将**开发区、宜化集团列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二)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生产发展为首要任务,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一是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继续加快发展六大特色产业,重点扶持稻花香、宜都丰岛、湘宜水产品、采花茶业等10家龙头企业,大力建设30万亩优质甜橙、60万亩优质宽皮柑橘、30万亩反季节无公害蔬菜、300万头优质猪、100万只山羊等10大示范板块基地,积极培育开发秭归脐橙、**蜜柑、采花毛尖、清江鱼等10大精品名牌,发展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二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搞好以农田水利和饮水、通路、送电等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沼气等农村能源建设,重点抓好水库加固及长江上百里堤防加固、城区防洪护岸工程等项目建设,解决4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通村硬化公路1500公里以上,新建改建末级渠道400公里,新建山区集雨抗旱水窖5000口,新增、改善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平方公里。三是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重点抓好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设施等三方面工作,继续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快推进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抓好4个新增县市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提高地方财政对参合农民的补助标准。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四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重点,加大农民工技能培训力度,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确保外出务工人员超过35万人。加强化肥、涉农收费和价格的监管,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三)着力抓好项目建设。根据省政府统一要求,我市今年投资增速必须确保18%,投资额达到314亿元以上,任务十分艰巨。全市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克难奋进,确保目标实现。一是加强重点项目建设。今年计划安排投资5000万元以上大中型项目120个,总投资225.1亿元,当年投资83.4亿元。纳入市政府考核的重点项目41个,总投资170.9亿元,当年计划投资51.6亿元。要抓好57个在建续建大中型项目,争取今年25个项目竣工投产。抓好63个新开工大中型项目,争取13个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二是坚持投资调度会制度。要继续实行月报表、季通报、半年检查、年终考核的督办制度,加大项目协调督办工作力度,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征地拆迁、资金筹措等方面的问题,积极创造条件,争取一批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收益,确保完成投资计划。三是抓好项目储备。认真策划、包装一批投资额大、带动力强、效益显著的重点项目,尤其是农产品深加工、磷精细化工、铝深加工、国家级电子材料产业园等方面的项目,对正在做项目前期的67个大中型项目,要加快论证、环评、土地、资金、核准等前期工作,加大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政府投资项目的工作力度,使一批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四是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不断改善投资环境,继续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定向招商、以商招商,切实抓好香港湖北周、厦门投洽会、中国光彩事业**行等重大招商活动,争取更多资金投资**。积极引导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扩大信贷规模,落实好农行与市政府授信50亿元的项目,积极向开发银行推荐合作项目。
(四)着力发展和壮大服务业。一是突破性发展旅游业。紧紧依托新三峡核心品牌,加快开发坛子岭、三峡人家风景区、西陵峡口风景区、三峡观坝风景区等6家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力争年内新增1个年接待游客过100万人次的景区。积极支持**峡江观光旅游公司、三峡环坝旅游集团等重点旅游企业加快发展。加快建设中华巴土圣山、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柴埠溪大峡谷风景区、均瑶国际广场等重点旅游项目。精心打造《楚水巴山》和《三峡梦正圆》等两台精品文艺节目。二是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建设。加快发展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文化和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新开工建设伍家现代商贸物流中心、西陵**摩尔项目及宜洋汽车售后商贸园等商贸物流项目,构建与我市区域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促进城区服务业龙头企业做大规模,提升能级,促进第三产业增加值稳步提高。三是扩大消费热点。在巩固汽车、通讯、住宅等消费热点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教育、文化、健身等消费,进一步活跃存量房市场,保持适度的普通商品住宅开发规模,适度发展经济适用房,向社会提供经济适用房2万平方米。四是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以促进就业为重点,积极发展需求旺盛的家政服务、科技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社区服务和中介服务等行业,改造提升餐饮、商贸等传统服务业,改善城市整体服务功能。五是大力拓展农村消费市场。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引导农民合理消费,继续推进便利店、连锁超市以及商业流通企业向农村发展,增加适销对路、物美价廉产品供应,进一步释放农村消费潜能。
(五)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化重点领域各项改革。一是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探索和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加快畜牧兽医体制改革。二是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按要求完成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工作。逐步完成部门、行业所属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三是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认真贯彻落实省出台的核准制和备案制等投资体制改革各项制度,改进对全社会投资的引导和调控,规范政府投资管理。四是深化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和就业等社会事业改革。加快构建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推进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继续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引导和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体育产业。重点抓好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社保政策等三项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试点。五是加快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公共信息体系,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工程。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等财政四项制度改革。
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一是着力改善出口商品结构,抓好出口基地建设。鼓励支持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农产品和服务产品出口,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突出抓好机电产品、磷化工、纺织品、农产品和电子元器件等5个出口基地建设,提高优势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和竞争力。二是巩固传统出口市场份额,拓展新兴出口市场,改善出口市场结构。在继续巩固香港地区、欧、美、日等传统市场的同时,加大拉美、非洲以及中东、东欧、南亚、独联体等出口市场的开拓力度。三是逐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抓好市委、市政府近年来组织的对韩国、香港招商项目的跟踪落实工作,促进有关项目早签约、早到资。谋划好CDM项目(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积极争取国际合作。四是实施“走出去”战略。重点组织好宜化对非洲重点资源开发项目的合作,支持宜化集团赴越南投资建设化肥厂等境外项目建设。五是大力加强开发区建设。切实加强全市12个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建设,将开发区建成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增长的聚集区,力争将**高新区申报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高起点做好“**化学工业园”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力争建设成为全省十大特色工业园的亮点。
大家好!
我叫xx,现任街道社会发展科的副科长。今天我有幸走上竞争上岗的演讲台,面对着朝夕相处的领导和同事,心情非常的激动和高兴。我本着进一步锻炼自己,为街道多做贡献的宗旨,参加本次街道社会发展科科长的竞聘,相信这次的竞聘将是我人生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首先非常感谢街道办事处,为我们搭建了一个这么好的竞争平台,让我有机会在这里参加竞选,同时,还要要感谢这么多年来一直严格要求和关心我的领导、对我无私帮助的同事们,正是你们给予了我信心和勇气,让我今天可以站到这个演讲台接受大家的评判,希望能够得到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
一、对新的岗位的认识
街道社会发展科的工作涵盖了社区科普教育宣传、教育事业、文化和体育事业、人口与计划生育、街道社区的建设等工作,工作的范围广,事情多,对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区起着重要作用,是和广大群众联系最紧密的行政职能部门。作为科长承担着党和国家有关科学教育文化事业、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与落实,负责生殖健康咨询和避孕药具管理,办理独生子女父母的奖励,社区建设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开展宣传教育科普知识及各项科普活动,各所幼儿园的安全卫士管理工作,负责社区各学校的各类教育和管理工作,负责街道管辖区内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的管理和服务等。
二、履行自己的职责
1.找准自身定位,作为街道社会发展科的一员就是为社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我将把为领导分忧和为街道社区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加强学习,增强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为广大人民服务群众。增强自身服务意识,踏踏实实工作,牢记自己身为街道社会发展科工作人员的责任。
3.组织并带领全体工作人员学习科普知识,认真听取专家讲座,确保自己的学习有所收获。定期对科普宣教人员进行科普知识的考核,对街道社区的科普知识宣传栏定期更换、清洁,亲自给街道社区居民讲解科普知识,并邀请相关的专家来讲解。
4.与街道社区的各所幼儿园、小学、中学校长联系,研究探讨如何管理好学校的卫生、安全问题,组织各所学校进行争先创优活动,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在社区街道内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体育活动,并亲自加入到里面。
5.带领工作人员对街道社区内居民进行随访,采集育龄妇女信息并进行微机管理,在社区内宣传国家计划生育政策。
三.竞聘成功以后的工作思路
1.从实际问题出发解决困难群众,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和保障体系,服务好弱势群体。针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我们的工作就是定时随访,困难时为他们雪中送炭,做到“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为增长群众福利需求,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加大公共服务能力,加强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工作,维护好群众利益。
2.科普工作直接影响着街道全民素质教育的质量,应加大科普宣教的力度,营造良好的科普宣教氛围,提高宣传教育的效果,达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的共识。成立科普宣教领导小组,经常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规划落实科普宣教工作,增加财力加强科普宣教的设施建设,完善和管理街道科普活动中心,有针对性的聘请专家学者开展科普讲座,并经常开展多种多样的科普活动(如:教中老年人学习电脑上网,宣传教育“崇尚科学,发对”,提倡低碳生活,创办图书馆等)。注重加强街道办事人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科普辅导能力,并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
3.加大宣传力度,落实居民文化教育,提高居民的文化水平。做好适龄儿童的入学工作,针对困难家庭适龄学生采取及时可行的办法让其入学,享受平等的义务教育。带领教师学习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增强学校依法治校、教师依法教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举办家庭教育培训班,引导家长正确的管教自己的子女,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关心爱护幼儿,全面落实幼儿的教育工作,对幼儿园的安全,卫生进行监管。对于成人教育方面,比如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无业青壮年的学习教育,让他们掌握技能知识尽快实现就业。加强管理建设街道社区内的学校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全面提高文化素质。
4.大力推进计划生育重点工作,做好婚育人员的计化生育管理工作,宣传预防出生缺陷和优生优育方面的知识,加强计划生育信息的统计,进行人口情况的清理排查,做好新出生的人口上户措施,便于将来的人口的普查工作。加强对于流动婚育妇女的管理,采集录入流动婚育妇女的信息,确保信息准确,并与户籍地取得联系共同做好管理与服务工作。加大力度宣传《计划生育法》,使计划生育政策家家知晓。对当地育龄妇女和外来育龄妇女进行查环查孕,开展生殖健康服务和妇科病的普查,开展避孕措施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服务,落实长效节育措施。尊重育龄妇女的需求,开展优质服务,加大随访力度并把随访落到实处,不断提高个性化服务。落实独生子女家庭的奖励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的质量,清理违法生育并对其进行处罚。
5.崇尚文明健康,倡导体育运动。将社区体育活动作为一项群众性活动并健康有序的开展下去,在街道社区设健身器材,篮球场,乒乓球馆,游泳池等,经常开展各项体育活动,设置专项经费,并专人负责,尽可能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文化生活的需求。积极宣传体育活动给身体带来的好处,让人民群众有自主健身的意识,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在各个学校提高体育教育质量,增加体育器材,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培养学生全方面发展。积极参加各街道社区,市区的体育比赛,争强人民群众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__乡是全县唯一的民族乡,多年来一直被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和倾斜支持,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实施灾后重建和各类项目建设,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中央、省、市关于维护民族地区稳定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更加优越,各级领导十分重视,优惠政策叠加,发展机遇空前,帮扶力度加大。如何全力维护稳定,推动民族地区转型跨越、和谐发展,是摆在联乡单位和乡党委政府面前紧迫而重要的课题。为此,按照县委苏书记在该乡草河坝村乡村干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马主席的安排,县政协组成调研组,采取进村入户问计问需于民、召开乡村干部及乡直单位负责人参加的会议寻找对策等方式,就__乡经济社会发展有关问题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下:
一、基本情况
全乡辖16个村,51个村民小组,2834户,10857人,其中藏族634户,2545人(在外工作人员除外)。国土面积3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782亩,20__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594元。16个村中有纯藏族村4个,藏族自然村14个,藏汉杂居村7个。纯藏族村中,麦贡山村100户,360人,其中立志山36户,172人。入贡山村92户,392人。强曲村163户,688人,其中朱林坡47户,216人。枕头坝村68户,236人;藏汉杂居村中,旧寨村中岭山藏族村小组24户,102人。景家坝村夹石山藏族村小组9户,58人。下墩上村腰坪山藏族村小组11户,42人。草河坝村草坡山藏族村小组62户,237人。寨科桥村迭堡寨藏族村小组33户,112人,寨科桥9户,35人。石门沟村案板地藏族村小组57户,253人。李子坝村杨尕山藏族村小组6户,30人。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关心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乡干部群众艰苦努力,完成了农村居民灾后重建,实施了扶贫整村推进、乡村公路、文化教育卫生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狠抓水力电力开发,大力开展白马民俗文化挖掘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引导群众栽植花椒、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果,人居环境得到改善,藏汉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行政村所在地全部通了公路,部分村实施了“一池三改”项目,硬化了村内道路,修建白马民俗传习所5个,新建了中、小学教学楼、乡卫生院医技楼和乡政府办公楼。全乡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势头。
二、潜力优势及困难和问题
__乡除政策优越之外,有着较好的自然、人文资源优势。水力资源丰富,白马河横贯全乡,36条小溪常年不竭且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有利于水利电力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较高,草场面积大,白马河上游地区特别是邱家坝等区域生态景观宜人,栖息着大熊猫、金丝猴、红腹锦等多种珍稀保护动物;多样性垂直气候明显,“一沟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中药材、山野菜、食用菌种类繁多,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特色产业;白马民俗文化古老独特,享誉较高,已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利于发展生态民俗相结合的旅游产业;人口较多,耕地较少,富余劳动力较多,有利于开展劳务增收。
虽然有着上述优势和潜力,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自然和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与县内其他乡镇相比,发展相对缓慢,还存在着较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自然条件较差,迫切需要改善。境内山大沟深,土地瘠薄,人均占有耕地1.5亩左右,以旱地和山坡地为主,暴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农作物增产增收难,农业生产效益低。
基础设施滞后,迫切需要加强。以鹄铁路为主的乡村公路虽然得到改善,但通行能力较差,存在晴通雨阻现象,部 分自然村不通公路,白马河沿线5处古廊桥年久失修,影响通行,特色建筑面临消失。公路交通不能满足藏汉群众生产生活需求,更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水利设施老化,沿川地区灌溉水渠基本属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坍塌渗漏现象较为普遍,如铁楼村白马渠、旧寨村八一渠、强曲和石门沟村团结渠、肖家山村桂家沟渠、景家坝村阳山渠和倒虹工程等水利设施都需要修复完善;中、小学教学楼虽已竣工使用,配套设施不完善,楼后未建护坎,存在安全隐患。部分村级组织活动室缺少设施,各村缺少卫生室,乡村医生不能有效发挥作用。5处民俗文化传习所缺设施,缺乏文化广场;麦贡山、下墩上两村没有实施农村电网改造,不能满足群众安全正常用电。
教育卫生落后,迫切需要提升。通过灾后重建和项目建设,教育卫生硬件设施得到改善,但师资力量短缺,医技人员缺乏,致使教学质量不高,学生流失严重,群众就近就医存在困难,严重影响着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全乡有小学、村学11所, 7至12岁适龄儿童694人,在校学生384人,流出外乡310人,有教师47人,其中民办转公办18人,高楼山农场工人转教师3人,学历合格的仅有26人,缺少英语和音、体、美教师。有初中一所,13至15周岁适龄儿童540人,在校学生260人,流出280人,有教师26人,其中代课教师3人,特岗教师5人。缺少英语和数理化教师;有卫生院一所,医务人员7人,其中助理医师2人,药剂师1人,医技人员短缺。
经济发展缓慢,迫切需要加快。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白马民俗文化利用刚刚起步,停留在唱歌跳舞接待客人的状态,没有带来经济收入。市场发育程度低,没有农贸市场,没有信用社,非公企业处在初始阶段。农业效益低下,保护区内保护动物损害农作物的问题较为突出,农业特色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缺乏科学管理,基本处在种粮食吃饭、种花椒用钱、打工养家过日子的状态。
三、思路和打算
__乡处在转型跨越、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把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放在首位,抢抓优惠政策叠加、各级领导关注的良好机遇,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到长计划与短安排有机结合,学好用好政策,强化资源利用,加快基础建设,壮大富民产业,加强组织建设,统一全乡思想,花大气力、下大功夫狠抓各项工作落实。
1、抓好旅游开发。按照《藏族乡村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白马河旅游发展详规》,抓好生态民俗相结合的旅游产业开发,实施“两点一线”旅游发展战略。以石门沟为中心点,辐射带动小沟桥、强曲、入贡山,以草河坝为中心点,辐射带动枕头坝、寨科桥、李子坝,连接邱家坝,着力打造白马河风情线。对白马河所有古廊桥、水磨坊尽快进行修复,对全乡所有古树木进行挂牌保护,建立白马文化艺术团,引导扶持能人大户兴办民族特色的农家乐,在邱家坝恢复建立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驯养场。
2、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从长远谋划,不放松对平铁公路的争取。从当前思考,必须升等改造23.5公里的鹄铁公路,硬化铁楼至邱家坝19公里的旅游公路,硬化强曲、石门沟、入贡山、枕头坝通村公路和迭堡寨通社公路,修通强曲至朱林坡、旧寨至中岭山通社公路。全面修复白马河沿线的5处古廊桥;完善修复沿川地区灌溉设施,修建景家坝、旧寨、铁楼、草河坝等村河堤;实施麦贡山、下墩上两村农网改造;修建铁楼初级中学、中心小学教学楼楼后护坎。
3、抓好富民产业。一是抓好农业特色产业开发。依据地理条件和气候特征,白马河中下游地区巩固提升花椒、核桃产业,在景家坝至旧寨段推广种植油橄榄,形成南岸花椒、北岸油橄榄种植模式,沿山及上游林缘地带发展山野菜、食用菌,扩大板栗,种植漆树,高半山地区发展青稞、苦荞、高粱、糜谷等小杂粮。二是抓好农业示范点建设。确定肖家山村核桃坪为优质核桃基地,寨科桥村芝麻河坝为板栗基地。修通核桃坪农机道路,加大科技含量,强化科学管理,以“两点”示范带动全乡农业特色产业,促农增收。三是抓好劳务增收。发挥富裕劳动力多,北京、天津等地在外干事创业能人大户的优势,搭桥牵线,加强联系,强化技能培训,做好组织输送和维权工作,提升劳务输转工作水平。四是采取政策扶持,政府帮助等办法,带动非公经济发展。支持魏家咀酿酒、养殖,旧寨獭兔养殖,铁楼梅花鹿养殖和白马机砖厂等私营企业。强化引导,强化服务,扩大规模,提质增效,使其为区域经济发展做贡献。
四、意见和建议
1、重视民族宗教和维稳工作。把维护稳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和综治工作。统战宗教部门和乡党委政府,要对全乡两大宗教派别,15个宗教场所,1100多信教群众,经常开展宗教政策宣传,加强依法管理,防止渗透,引导他们遵纪守法,爱国爱教,为维护和谐稳定做贡献。发挥好司法调解作用,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教育引导藏汉群众,消除争草场、争地界、各自为政的观念和陋习,树立“两个离不开”和“两个共同”的思想,为加快发展创造和谐稳定 的环境。
2、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乡党委自身建设,强化学习,提高执行能力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抓班子、带队伍,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高度重视教育卫生事业,特事特办,倾斜政策,配齐配强师资力量和医务人员,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制定出台优惠政策,提高藏族乡干部职工福利待遇,使其进得来、留得住、能安心,踏踏实实工作,乐意为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做贡献。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室各类设施和村级卫生室,使广大群众能就近就医,真真让村级组织阵地发挥作用。
3、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各项目单位要站在维护民族地区稳定发展的高度,全力为民族乡报项目、跑项目、落实项目,不仅要作为工作责任,而且要作为政治任务去谋划和落实,规划设计要有前瞻性,切合实际,突出特色,有利于长远发展。乡党委、政府要营造好投资建设环境,协调解决好各类问题,确保项目能落地、能动工、能顺利完成。
4、共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建议交通部门对铁楼乡农村公路建设继续给予倾斜,对通乡、通村、通组公路及时进行勘测设计,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整合资金项目,尽快予以实施。铁邱公路硬化项目,要充分利用现有6.5米宽有效路面,着眼长远,从有利于发展旅游事业出发,变更设计,至少按7米宽砼路面标准实施,做到一步到位。保护局应发挥自身优势,想方设法为铁邱路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为保护区的保护与发展做出贡献;建议旅游、文体、交通、扶贫等单位,通盘思考,共同出资,及时对白马河沿线5处古廊桥进行完善修复;建议文体、财政、旅游等部门共同筹措资金,做好设计预算,对5处传习所完善设备,新建文化广场;建议组织、财政、民政、卫生部门整合力量,完善各村村级组织活动室、卫生室各类设施;建议发改、水利、水保、国土、环保、教育等部门整合资金项目,对铁楼各村护村、护地河堤和教学楼护坎工程,及时协商研究,现场规划设计,予以动工修建;建议水利、扶贫等单位,及时对沿川地区水利设施进行普查,分别予以修复完善;建议电力部门尽快实施铁楼35KV送变电工程和麦贡山、下墩上两村农网改造,变电站地址应确定在铁楼村以上区域。
一年来,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全省领先、西部一流”的总体目标,牢牢贯彻“三二一”发展方针,加快推进“四个转变”,着力建设“四个”,保持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圆满完成了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尤其是下半年以来,在全球金融危机和“8.30”地震灾害的巨大冲击,整体经济出现明显“滞涨”迹象,灾后重建任务异常繁重的严峻形势下,区政府依靠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以及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坚持全年目标不变、任务不减,自加压力、迎难而上,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整体实力再上新台阶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预计(下同)达到217.6亿元,增长13.5%;区属经济增加值突破100亿,达到100.8亿元,增长15.6%,超计划目标3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突破4亿元,达到4.03亿元,增长38.5%,超计划目标8.9个百分点。与年度计划相比,其他各项指标也全面超额完成了预定目标,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48.5亿元,增长17.8%,超计划目标3.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6亿元,增长22%,超计划目标11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138元,增加630元,超计划目标2.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4890元,增长15.5%,超计划目标0.85个百分点。
(二)各次产业协调发展,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实现增加值57.2亿元,增长10.8%。为推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进一步完善了《服务业发展规划》,确立了“一区、两线、三圈、四带”的总体构想,明确提出了近期重点发展的支撑性项目。加大名品名店的引进力度,沃尔玛总部正式批准同意在攀设立分支机构,必胜客、星美院线、劲浪体育等招商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利川废旧物资交易市场二期、旅游产品特色街积极推进,“第四届山城啤酒节暨首届火锅节”、“迎新春购物月”等节会活动成功举办,传统商贸业档次不断提升,市场消费保持活跃,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1.5亿元,增长19.3%。现代服务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阿署达景区、弄弄沟至大黑山风景区规划工作全面启动,体育公园前期工作扎实开展,玉佛寺景区建设进展顺利;烟草物流中心、汽车4S产业带开工建设,密地粮食物流中心、密地综合物流园、高新技术产业综合服务带前期工作稳步推进,阿里巴巴全国西部二级城市首家电子商务平台成功搭建,融资服务平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年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54亿元,增长14%。洁宇加气砖、宏冶高速线材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攀阳煤基还原铁、攀航钛材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100万吨表外矿等项目已初步具备开工条件,钢铁冶炼及延伸加工、采选等传统支柱产业得到巩固,钒钛新材料、都市型工业逐步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培大扶强取得新进展,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3户,区属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9.5亿元,增长32%。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入园企业占区属地方工业产值比重达到66.7%,实现利税近亿元,园区已被省发改委列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范畴。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4200万元,增长1.8%。城乡统筹发展迈出新步伐,制定了城乡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和相关配套办法,密地二社、倮果三社、沙坝二社的征地、拆迁工作积极开展,以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初显成效。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双龙水库及配套渠系建设已完工,弄弄沟村通社入户公路、阿署达村至水保牌坊道路建成通车,龙岗水库加坝扩容工程接近尾声,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特色种养殖业的培育取得新进展,成都新希望万亩优质水果、秦氏咖啡、安国枣等特色农业基地不断壮大,双龙滩大型养猪场初具规模,干热河谷人工动植物群落示范基地加快建设。
(三)投资规模继续扩大,投资结构呈现新变化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6亿元,增长22%。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5.5亿元,增长19.2%;更新改造完成29.2亿元,增长61.3%。投资结构发生了新变化:一是投资渠道更加多元化,国有、民间投资分别完成32.1亿元、24.5亿元;二是服务业投资提速,在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3%的情况下,其他服务业完成投资12.4亿元,增长38.5%,高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6.5个百分点;三是民生工程建设力度加大,完成投资2亿元,增长25%,占投资总额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四是环保和生态建设加快,完成投资2.56亿元,增长34.7%,占投资总额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全年共实施项目278个,113个项目竣工或投入运营,149个项目在开工建设,30个储备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四)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城市面貌得到新改善
继续实行环境容量总量控制,严格落实“三同时”,新上项目全部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源头控制了新的污染。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对24家重点污染源企业实行了限期治理,对15家高污染企业实施了关停淘汰,全年削减二氧化硫总量2008吨,超市下达目标22%。强化技术指导和政策引导,圆满完成了中汇、攀阳等重点企业以节能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据初步测算,万元GDP综合能耗、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分别下降5.6%和7.3%。全力以赴推动创模工作,着力实施“碧水、蓝天工程”,马家田沟综合整治、大渡口生活污水处理厂等项目竣工投入使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排污口迁建、饮用水源保护区沿岸违章建筑清理拆除、沿江保洁等工作积极开展,辖区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大力开展建筑施工扬尘、道路抛洒扬尘、工业企业面源污染、餐饮业油烟污染防治等专项整治,辖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创历史新高,全年平均达到86.45%。城市功能不断健全,积极主动配合市里完成了金瓯广场、滨江大道后段等项目拆迁及配套工作,建成了炳草岗垃圾中转站、医疗危废集中处理系统、后山公园休闲健身通道、湖光休闲广场,启动了小区煤气管网改造。城市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完善,基本实现了从突击性整治向常态化管理的转变。
(五)各项改革有序进行,对外开放显现新成效
政务服务中心和群众接待中心的职能进一步发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启动并实施了新一轮街道、镇财政体制改革,完善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办法,实施了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工作。重点领域改革步伐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通过阶段性验收,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全面实施,环卫作业市场化加快推进。攀钢集团公司辅业改制工作有序进行,钢城企业总公司改制工作顺利实施,钢城集团正式挂牌;市属企业改制移交工作全面完成,部分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参与承办了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峰论坛暨项目对接会,参加了第九届西博会、首届川商大会等招商活动,全年接待国内外客商40余批次,与众多商会、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严格重点项目责任制,大力推行重点项目督查督办制,健全招商引资考核机制和一站式服务体系,对外开放环境不断优化。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4.3亿元,增长35.3%。
(六)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全年扶持重点科技项目13个,帮助企业申报专利15项,2家企业被评为省市高新技术企业,2家企业被评为市专利试点企业。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区属学校布局调整方案稳步实施,高中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全面完成。全年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新建和改造学校13所,新增校舍面积4000余平方米,维修校舍25000余平方米,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即将开工建设,医疗和食品卫生市场进一步规范,辖区无重大疫情发生。社区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新建社区小广场46个,第六届社区艺术节成功举办,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通过验收,社会政治保持稳定。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启动。物价、档案、妇女儿童、残联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七)惠民工程稳步实施,和谐建设有了新进展
促进就业、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障、教育救助等十大惠民工程大力实施,年初确定的33项惠民项目全面完成年度预定目标。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506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107人,“4045”等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63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8%。转移农村劳动力2300人。健全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参加五大保险的人数平稳增长,城乡低保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化。强力推进惠民帮扶工作,全面建成了街道(镇)和社区(村)便民惠民服务中心站点,各类帮扶活动广泛开展。在全市率先创建3家惠民超市,1800余户城市低保户享受了日常生活用品购买补助。认真落实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辖区所有村民均享受农村贫困人群医疗救助,“零利润”药品覆盖率达100%,城市医疗年人均救助95元,农村医疗年人均救助106元。继续实施“寒窗助学”行动,全区共有3607人次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其中487人次享受“三免一补”政策),支付经费65万余元,无一名特困职工子女因家庭贫困辍学,1194名农民工子女就学得到妥善安排。改造完成廉租房453套,为1367户居民发放廉租房补贴382.8万元,农村30户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全面完成,银江镇敬老院主体工程完工。
积极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在“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区上下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互助精神,积极组织救援人员200多人次奔赴灾区一线展开救灾,及时支援灾区帐篷、食品、衣被、药品等物资,安置灾区学生239名,捐赠人民币955.6万元。在“8.30”地震发生后,快速启动三级响应应急预案,动员全区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迅即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9150人、临时安置43850人、妥善安置受灾学校6000余名师生,发放救灾物资折合人民币160余万元、组织捐款210万元,全面开展了24小时安全巡查、卫生防疫等工作,有效防止了灾后疫情的传播,辖区没有发生一起因地震灾害引发的不稳定事件。同时,抓紧编制和启动恢复重建规划,筹集恢复重建资金6400余万元,快速实施应急工程和恢复重建项目,保障了辖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阶段性重大胜利。
从总体上看,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承接了近几年的良好势头,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不强,自身优势发挥不充分,三二一产业融合发展有待进一步深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节能降耗压力大,发展空间受到限制,新兴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发展方式的转变任重道远;土地、融资成本上升,机制、措施缺乏创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进度和要素流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对财政支出的压力日益加大;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任务仍然较重。
二、计划的初步安排
(一)当前面临的发展环境
受市场需求和产品价格大幅下滑的影响,攀钢等大企业经营困难,部分中小工业企业陷入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生存空间受到挤压,部分行业出现严重亏损,走出困境仍有待时日;受整体经济低迷的影响,消费领域不容乐观,房地产、金融、保险、交通运输等行业仍可能延续低增长态势;受盈利预期无法实现的影响,企业投资信心和能力下降,发展后劲受到严峻考验;国家虽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但其效应尚有一个逐步释放的过程。我区当前仍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自身发展中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甚至一些困难和问题在短时间内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
在看到困难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充分挖掘有利或潜在的有利因素,从而更好地寻找应对的策略。从外部环境看,虽然当前国际金融市场急剧动荡,但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强劲活力。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出现重大调整,财政政策从稳健转向积极,货币政策由从紧转向适度宽松,扩大投资、刺激消费、保增长、促发展成为政策的主要取向,资金、土地等要素供给趋紧的状况会得到极大缓解,企业将得到更多实质性扶持,钢铁、建材等行业景气度有望在巨额投资的带动下提升。全省、全市经济从地震灾后的低谷中有力回升,并将继续受到灾后重建的拉动。从自身条件看,随着“双创”成果的逐步显现、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进程的加快以及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和重大三产设施的兴建,城市形象不断提升,旅游业、现代服务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工业园区建设的持续推进以及东南沿海产业转移来临,我们发展的环境日益改善,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不断提高,招商选资的渠道更加通畅。随着100万吨表外矿开发、谷田三期扩能等项目的建设,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随着攀航钛业钛材等项目的建设,新兴产业发展空间逐步打开,我们发展的内生动力日益增强。
为此,我们既要充分估计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深刻认识保持我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忧患意识,又要正确认识我们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信心,有效应对。
(二)发展计划安排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在计划安排上,总体把握“四个加快转变、五个更加注重”的原则。“四个加快转变”就是加快传统农业向近郊休闲旅游业转变、加快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转变、加快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加快由协助配合城市管理向主动参与城市建设管理转变。“五个更加注重”就是:更加注重发展方式转变,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上取得新进展;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在改善民生、增进和谐上迈上新台阶;更加注重资源环境建设,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设生态文明上取得新成效;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发展,在城乡统筹上迈出新步伐;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在优化环境、完善制度、增强活力上力求新突破。
(三)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经济增长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第二产业增长9%,第三产业增长13%,区属经济增长1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财政收入增长8%。
——节能减排指标: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以上,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4%以上,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0%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5%以上。
——改善民生指标:城镇新增就业不低于5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2%;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6%以上。
三、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主要措施
(一)强力推动投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重大政策机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确保投资实现较快增长。
完善项目生成机制。紧紧围绕改善基础设施、增强发展后劲、产业结构调整和民生工程建设,积极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扩大项目来源,增加项目储备。加大财政对城市、园区、民生、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放大政府投资对社会资金的引领作用“引导项目”;以主导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为重点,积极面向国内外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招项目”;为抢占产业前沿和制高点,把前期工作延伸到实验室,参与中试“抢项目”;立足区情特点,发挥比较优势,围绕资源“开发项目”;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机遇,主动“承接项目”;顺应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灾后重建机遇,抢前抓早乘势而上,向国家和省市“争取项目”。
完善项目推进机制。继续执行重点项目部门和区级领导责任制、重点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制、重点项目督办制。切实加强对政府重大投资的管理,认真做好可行性研究论证,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加强对市场自主投资的鼓励和引导,支持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政府鼓励项目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广泛参与各种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把政府投资引导作用与发挥民间投资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对重点工程和在建项目,强化组织协调,确保按期推进。对新开工项目,抓紧完成各项审批程序,落实开工前的各项建设条件,确保如期开工。创新融资方式,拓宽筹资渠道,积极破解资金“瓶颈”制约。
(二)扩大消费需求,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完善和落实市区关于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加快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新兴行业的发展,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切实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发展水平。扩大就业承载能力,全年服务业吸纳新增就业不低于3000人。
不断提升消费业。(1)加快构筑新的高端时尚商圈。推进旧城改造,力争启动二街坊商业综合体、桃源街商住项目;加快新区拓展,推进炳三区商会大厦建设。促进连锁经营、特色超市等新型业态发展。(2)着力提升商贸流通业。积极引进一批名品名店,完成旅游产品特色街的打造,加快推进曼哈顿商业步行街和利川废旧物资交易市场二期、西海岸市场三期等专业市场建设,建成三星级屠宰场。(3)办好节庆活动,通过啤酒节、乡村旅游节、房博会等活动的开展,广聚人气商气,繁荣辖区市场。(4)以发展近郊休闲旅游业为重点,以阿署达至玉佛寺、弄弄沟至大黑山为主要景区,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近郊休闲旅游景点,适时开发沿江休闲项目。(5)推动龙江明珠、水木风华等项目加快建设,促进房地产业稳定发展。(6)把发展服务产业与发展服务事业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公共服务的产业化进程,力争启动体育公园、沙滩排球基地等项目建设。(7)深入推进“社区双进”和“万村千乡”工程建设,进一步拓展社区服务领域,促进服务业从城市向农村快速渗透,逐步构建节点畅通、城乡相连、点片互动的服务网络。
大力发展生产业。(1)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启动密地综合物流园、密地粮食物流中心、倮果战略装车点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攀西烟草物流中心、金利医药物流、汽车4S产业带、矿产品物料配送中心等项目的实施。(2)抓好三大平台建设。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引进为重点,着力打造投融资服务平台;以阿里巴巴网站为核心,加快完善电子商务平台;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综合服务带的建设为依托,努力形成制造与服务有机融和、互动发展的新格局。(3)大力培育法律、会计、人才、科技咨询、信息技术等中介组织,努力建设门类齐全、体系完备、水平较高、竞争有力的区域性中介市场。
(三)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竞争力。按照“做强传统、培植新兴、重点突破、集群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从传统向新兴转型、从做大向做强转轨、从工业大区向工业强区转变。
抓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扶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把支柱产业和现有骨干企业的稳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全力以赴帮助企业走出困境、渡过难关。(2)引导现有企业正视金融危机的冲击,加快战略转型步伐,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不断提高自身抗风险的能力。(3)加快钢铁等传统产业的提升改造,抓紧培育钒钛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下大力气抓好钢企100万吨表外矿、谷田三期、攀阳煤基还原铁、攀航钛材、顺腾碳化钛、久欣氮化钒等一批有利于结构升级的重大项目。
抓好工业发展载体建设。(1)以建设生态环保型园区的理念为指导,科学定位,突出特色,不断完善园区规划。完成高梁坪园6.28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规划,力争通过华山园工业用地规划评审。(2)大幅提高园区建设资金投入,统筹推进园区路、水、电、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园区拓展步伐,完成倮果三社搬迁、补偿、安置及项目入驻,分片启动流沙坡园开发,积极探索地企共建园区的新路子。(3)创新服务模式,加强园区管理,促进各类要素向园区有序集中,不断提升园区整体形象。
抓好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1)强化节能减排。加快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考核体系和监测体系,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期投入机制,进一步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抓好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行动,逐步实施一批节能减排重点工程。进一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2)强化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切实提高项目单位面积投入强度和整体利用效率,完善土地集约利用的准入和考核机制。立足于挖潜与开发,着力在盘活土地存量上下功夫,推动部分园区用地实现“零地增长”。(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钢铁研究院、学院国家级钒钛新技术研究中心、中国钒钛制品检测检验中心等科研院所为依托,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快建设科技孵化园和中试基地,并适时引入风险创投机构,引导创新要素向园区集聚,全年力争建成1家工程技术中心,至少培育5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并实现产业化,促成3-5个项目关键技术突破并转化实施。支持地方企业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全年培育和发展市级专利试点企业2家,力争新增专利10件。
(四)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城乡统筹步伐。(1)完善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及配套政策,科学设定年度目标和工作计划,健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推进机制。(2)在切实保障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加快汽车4S产业带、密地综合物流园、高梁坪园区拓展等重点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保障和承载能力。(3)以项目建设为依托,结合灾后农房恢复重建,完成村六社、密地村二社、倮果三社村民安置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阿署达村、弄弄沟村、沙坝村二社等村民集中安置区建设,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出路,保障失地农民的就业需求。(4)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各类实用型专业人才,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的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将新增社会事业投入向农村倾斜,在就业、医疗、社保等方面努力缩小城乡差距。
适度发展特色农业。(1)优化种养植(殖)业结构。与近郊休闲旅游业的发展相结合,重点抓好阿署达花香果园特色农业园、秦氏咖啡种植示范园、干热河谷人工动植物群落示范基地等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推动双龙滩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盛唐生猪黄羊养殖基地建设,支持绿景公司DM生物菌有机肥生产项目的实施,实现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再利用。(2)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重点抓好咖啡深加工、禽蛋深加工、果品深加工等项目,逐步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3)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和弄弄沟小流域治理。建成弄弄沟村、阿署达水保牌坊至机场路口道路,启动阿署达至玉佛寺公路建设,全面完成龙岗水库加坝扩容。
(五)夯实民生之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着力改善民生民本。(1)加大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完善就业援助体系建设,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实现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劳动保障服务网络全覆盖。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000人,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2)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向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迈进。积极推进社会保险城乡一体化进程,制定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和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鼓励、支持和引导农民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贯彻落实医疗救助政策,积极实施灾害应急救助,深入开展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帮扶活动。探索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健全城乡居民住房保障机制和社会福利建设。(3)加大财政投入,集中力量推进就业促进、社区建设、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畅通、环境治理、新农村建设等十大惠民工程建设,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1)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根据《学校布局调整方案》、《学校灾后重建方案》,稳步推进学校布局调整,确保两年内全部完成学校灾后重建,努力争创省级防震减灾示范学校。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保持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全市区县第一。(2)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加大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更好地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启动区、镇、农村(社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3)增强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设。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全面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断提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整体水平。完成银江镇卫生院迁建,力争将妇幼保健站建成国家一级妇幼保健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严防群体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积极推进健康教育、五小行业及食品卫生整治、病媒生物防制,切实抓好传染病防治工作。(4)统筹推动其他各项事业。深化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启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强化人口与计生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切实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继续做好审计、物价、妇女儿童、交管、档案、民族、保密、“双拥”等工作。
切实加强社会管理。(1)完善社会政策和民主管理制度,提高公众有序参与社会管理的深度和广度。(2)切实加强工作,拓宽和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预防、减少和妥善处置发生,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和谐因素;继续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保障社会和谐安定。(3)建立健全城市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坚持抓住源头、聚焦重点、完善机制,深入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六)共建美好家园,不断提升城市形象
有力有序推进灾后重建。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的原则,将灾后重建与长远规划相结合、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多渠道筹措资金,从灾情实际出发,优先和重点抓好农房、学校等受损较重区域的恢复重建,并通过灾后重建工作的有序推进,合理调整基础设施和生产力布局,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社会发展水平;发展速度;领域;指标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2-0074-02
2012年,温州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努力克服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及局部金融风波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环境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推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为进一步促进经济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现对2012年温州市及11个县(市、区)社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一、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案介绍
为比较各县(市、区)的社会发展水平,评价方案设计了社会发展水平综合指数。该指数是以温州市上年平均水平为基础进行计算的,指数越高,表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
本报告利用MATLAB软件进行编程计算,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使操作更加方便快捷。评价体系共分五大领域40个指标,包括人口发展、生活质量、公共服务、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等5个领域及“人口自然增长率”、“恩格尔系数”、“社会基本保险指数”、“城镇登记失业率”、“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优良天数的比率”等40个评价指标。
二、全市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1.全市社会发展水平稳步提高。以2011年全市社会发展水平总指数为基准值100计算,2012年全市社会发展水平总指数为111.18,比2011年提高11.18点,全市社会发展水平总体呈现稳步提升态势。
2.五大领域发展水平全面提升。与2011年相比,2012年我市五大领域发展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提升最快的是生态环境领域,提升了25.35点,发展速度比社会发展水平总速度高14.17点;其次是公共服务领域,提升了18.19点;社会稳定和人口发展领域比上年略有提升,分别提升3.12和2.04点,比总水平低8.06和9.14点。
3.绝大部分指标呈良好发展态势。从列入评价的40个指标来看,33个指标有所提升。提升幅度较大的5个指标分别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专利授权指数”、“每万人口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传染病发病率”。7个指标的发展水平有不同程度下降,分别是“当年出生人口性别比”、“老年人口比重”、“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居民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人口犯罪率”和“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三、社会发展水平分项评价
以2011年全市社会发展水平总指数为基准值100计算,2012年11个县(市、区)社会发展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鹿城区、龙湾区、瑞安市、洞头县、平阳县、瓯海区、乐清市、文成县、苍南县、永嘉县和泰顺县。
1.社会发展水平层次分析。2012年11个县(市、区)社会发展水平大致分为4个层次。
第一层次,社会发展高水平地区。包括鹿城区和龙湾区,社会发展总指数高于120。这两个地区的人口发展、生活质量和公共服务领域均位于全市前3位,但两地社会稳定领域发展水平较低,分别居倒数第4和倒数第3位;龙湾区的生态环境领域居倒数第2位。
第二层次,社会发展较高水平地区。包括瑞安市和洞头县,社会发展指数介于110—120之间,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这两个地区发展相对均衡,瑞安市的公共服务领域和洞头县的社会稳定领域均居全市首位,两地其余4个领域排名均居全市第4—7位之间。
第三层次,社会发展中等水平地区。包括平阳县、瓯海区、乐清市和文成县,社会发展总指数介于100—110之间,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瓯海区的社会稳定领域、乐清市的生态环境领域均居全市末位;文成县各领域发展水平不够均衡,其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领域居全市前2位,而人口发展、生活质量和公共服务领域则居全市后几位;平阳县各领域发展比较均衡,五大领域均居全市第3—7位之间。
第四层次,社会发展较低水平地区。包括苍南县、永嘉县和泰顺县,社会发展总指数低于100。其中,苍南县的人口发展和公共服务领域均居全市倒数第2位;永嘉县的人口发展、生活质量和公共服务领域均居全市后3位;泰顺县的生活质量和公共服务领域均居全市末位,其中公共服务领域仅有61.51分。
2.社会发展速度分析。2012年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包括文成县(113.85%)、泰顺县(113.58%)、苍南县(111.80%)和洞头县(111.23%),均高于全市发展总速度(111.18%)。其中,文成县的人口发展领域、泰顺县的公共服务领域、苍南县的生态环境领域和洞头县的生活质量领域发展速度均居全市首位。发展速度中等的地区包括龙湾区(110.94%)、永嘉县(110.53%)和平阳县(110.48%),与全市发展总速度接近。发展速度相对较慢的地区包括瑞安市(109.47%)、乐清市(108.15%)、鹿城区(106.71%)和瓯海区(105.55%),其中,瓯海区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稳定领域发展速度均居全市末位;鹿城区的生活质量领域、乐清市的社会稳定领域和瑞安市的公共服务领域均居全市倒数第2位。
3.社会发展地区差异分析。从社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看,2012年11个县(市、区)社会发展水平标准差系数为9.15,比2011年缩小1.22点;11个县(市、区)社会发展水平离散率范围,从2011年的[-16.74,18.64]缩小为2012年的[-14.06,15.05],最高最低之差从34.42缩小到31.17,说明11个县(市、区)社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略有缩小。
从各领域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看,2012年5个领域的地区差异从大到小依次为:人口发展、生活质量、公共服务、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领域,其中,人口发展领域标准差系数最大,为25.50,其次为生活质量领域,为21.75,其余3个领域标准差系数均介于11至16之间。与2011年相比,公共服务、人口发展和生态环境领域地区差异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领域地区差异有所扩大。
四、促进温州市社会均衡协调发展的几点建议
1.改善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在控制人口规模的同时,统筹考虑人口的素质、结构、分布,使温州市的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更加协调,适应经济社会转型的需要。首要措施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来调控温州市人口规模和提升人口素质结构。其次,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力度。引导和推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念,健全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工作长效机制,强化全程监管,从重打击“两非”违法行为,全面提升治理成效。再次,提升人口文化教育素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技术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通过教育改革和发展,为社会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创新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逐步形成高端产业与高端人才集聚的良性互动。
2.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公共设施向欠发达地区延伸、公共服务向欠发达地区覆盖,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贫富之间差距,使百姓能够同步共享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的成果;同时,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步伐,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困难群众的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加快城中村改造,保障低收入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努力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3.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围绕保障改革发展和提升群众安全感,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加强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等工作,确保少出事、不出大事。要重视社会管理创新,不断完善“平安温州”创建工作机制和考评体系,确保实现平安大市“五连创”目标;关注民生问题,对危房改造、欠发达群众异地搬迁、困难群众增收、社会保障扩面、交通治堵、基层医疗卫生建设、古村落保护等薄弱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落实。
4.优化社会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建设“美丽中国”的部署,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贯穿于发展全过程,加快生态生产生活融合,推动生态文明在温州的具体实践,建设生态文明的美丽幸福家园。抓好农村社区整治和绿化等重点工作,打造一批有特色、精品化的美丽乡村。抓住“治水”和“三改一拆”两大突破口,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实现城在水中、水在城中、水城相融的美丽水乡城市,让全市人民共享良好的生态文明环境。
5.提升百姓幸福感指数,共圆中国梦。注重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围绕居民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加大社会保障和福利建设投入,破解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压力,化解城市社会中收入分配、就业、上学、医疗、住房等突出矛盾,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可持续科学发展。正确处理好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工业化与城市化、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推动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发展,把温州市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生活富裕的美丽幸福城市,最大限度地增进民生福祉,共创温州梦,共同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熊贵彬,强卫东.建立云南省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2] 顾朝林,甄峰,黄朝永.江苏省地级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
[3]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省统计局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课题组.陕西省2005—2006年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报告[R].陕西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94.7亿元,增长8.1%。人均生产总值39000元,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亿元,下降2.9%;第二产业增加值96.4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197.2亿元,增长9.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4:35.5:64.1调整为0.4:32.7:66.9。
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6666人,占全年目标任务21800人的122.32%。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271人,占全年目标任务5500人的223.11%;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634人,占全年目标任务2050人的128.49%。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92人,占全年目标任务400人的173%。发放小额贷款1.4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低于市控制4.0%的目标。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1亿元,下降2.9%。粮食总产量12572吨,下降14.4%。其中夏粮总产量7732吨,下降1.9%;秋粮总产量4840吨,下降28.8%。油料总产量1560吨,下降5.6%;蔬菜总产量40800,下降21.7%;水果总产量275吨。全年肉类产量1503吨,下降26.9%;蛋、奶产量分别为544吨、3464吨,分别下降24.4%、32.1%。
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4599公顷,下降17.6%。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705公顷,下降13.8%;油料种植面积760公顷,下降8.4%。
全年生猪存栏6900头,下降18.8%;生猪出栏14750头,下降33.1%;牛出栏396头,下降26.7%;羊存栏300头;羊出栏850头;家禽存栏5.8万只;家禽出栏30.4万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53.4亿元,增长3.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法人单位,共47家,下同)完成增加值50.47亿元,增长3.1%。非公有制工业完成增加值21.04亿元,增长9.8%;高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0.36亿元,增长13.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24.29亿元,增长3.3%;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16.19亿元,下降2.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9.79亿元,增长8.1%;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增加值0.20亿元,下降8.6%。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增加值6.64亿元,增长15.8%;重工业完成增加值43.83亿元,增长0.5%。分行业看,纺织业完成增加值0.56亿元,下降5.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增加值3.26亿元,增长9.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增加值0.15亿元,增长2.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增加值2.18亿元,增长13.4%;专用设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4.78亿元,下降23.2%;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增加值25.24亿元,增长2.8%;燃气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增加值4.96亿元,增长15.6%;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增加值2.29亿元,增长13.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其中服装产量1295.3万件,增长2.2%;印染布产量2888.9万米,下降2.8%;塑料制品产量7659吨,增长16.4%;磨具产量6.9万吨,增长12.7%;矿山专用设备产量13.8万吨,下降27.5%;火力发电量433012万千瓦时,增长1.1%;自来水生产量31713万立方米,增长4.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41.9亿元,增长1%;实现利税总额24.1亿元,下降24.5%;实现利润12.9亿元,下降32%;产销率为98.7%。年末亏损企业5个,亏损面10.6%,亏损企业亏损总额1.6亿元,增长200%。
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2.9亿元,增长13.3%。具有建筑业资质的170家建筑业企业,全年完成总产值276.67亿元,增长4.3%;签订合同额521.37亿元。增长14.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7.4亿元,增长17.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5.4亿元,增长17.5%。其中,城镇项目投资完成39.7亿元,下降4.3%;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85.7亿元,增长23.4%。民间投资完成175.3亿元,增长7.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7.1%。
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85.7亿元,增长23.4%。其中住宅投资117.9亿元,增长27.0%。房屋施工面积1147.2万平方米,增长7.3%,其中住宅772.2万平方米,增长4.7%。房屋竣工面积70.1万平方米,增长33.0%,其中住宅58.2万平方米,增长29.0%。商品房销售面积163.8万平方米,下降18.2%,其中住宅152.5万平方米,下降17.7%。
2014年我区共有省市重点项目41个,列入考核开工竣工、年度投资、协调服务与建设环境的项目26个,总投资369.5亿元,全年累计完成投资138.38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64.1%。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03亿元,增长14.4%。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完成零售额133.00亿元,增长14.1%;住宿餐饮业完成零售额24.03亿元,增长16.3%(其中大个体餐饮业完成零售额3.49亿元,增长23.5%)。全年贸易企业完成商品销售额(营业额)358.25亿元,增长14.6%;其中批发零售业销售额323.40亿元,增长14.5%;住宿餐饮业营业额34.85亿元,增长15.7%。
六、对外经济
全年引进域外资金159.0亿元,增长11.6%;合同利用外资0.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下降59.9%;外贸出口总值完成2.6亿美元,下降24.1%。
七、财政
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实现27.84亿元,增长6.6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7.83亿元,增长6.79%。主要收入项目的完成情况:税收收入完成259340万元,增长3.54%。其中,增值税完成27105万元,增长17.39%;营业税完成90766万元,下降7.65%;企业所得税完成31594万元,增长8.09%;个人所得税完成12174万元,增长14.67%;城市维护建设税完成23313万元,下降3.23%;房产税完成13003万元,增长17.68%;印花税完成7495万元,增长3.15%;城镇土地使用税完成9164万元,增长3.09%;土地增值税完成40608万元,下降10.67%;耕地占用税完成4118万元。非税收入完成18948万元。其中:行政事业性收费完成12988万元,罚没收入完成3001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69万元。
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25.47亿元,增长10.66%。主要支出项目的完成情况: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2986万元,增长21.76%;公共安全支出6893万元,增长7.43%;教育支出36119万元,下降9.21%;科学技术支出2723万元,下降14.8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933万元,下降0.94%;医疗卫生支出20248万元,增长5.47%;节能环保支出930万元,增长112.81%;城乡社区事务支出73600万元,下降3.33%;农林水事务支出3443万元,下降1.66%;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6083万元,增长40.10%;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20万元,下降85.61%;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1171万元,增长30.69%;住房保障支出29502万元,增长343.31%。其他支出334万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全区共组织实施科技项目190项;其中省级以上项目4项;市级项目84项,获得科技经费2500余万元。全年完成科技成果6项,与去年持平。年末全区共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1家,其中省级6家,市级25家。全年专利申请量达到1778件,增长15.6%。其中授权量1274件,增长44.9%;发明专利61件。全年完成技术交易合同275项,技术交易额5.1亿元。
年末区管普通高中1所,招生485人,下降7.4%;在校学生1411人,增长7.71%;毕业398人,增长34.4%。普通初中19所(其中公办12所,民办7所),招生6167人,下降3.9%;在校学生18798人,增长3.6%;毕业5372人,增长21.6%。普通小学44所(其中公办40所,民办4所),招生10057人,下降0.3%;在校学生56094人,增长2.5%;毕业8595人,下降2.3%;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幼儿园92所(其中公办6所,民办86所),在园幼儿25014人,下降4.9%。普通中学专任教师831人,增长0.4%;小学专任教师2281人,增长8.6%。
九、文化、卫生
年末全区有区级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各1个。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315个,增长8.2%;床位4819张,增长1.9%;卫生技术人员5211人,增长3.9%,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2239人,注册护士2176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技术人员36人;卫生监督所1个,卫生技术人员31人;妇幼卫生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9人;保健委员会办公室1个,卫生技术人员6人;健康教育所1个,卫生技术人员2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1个,工作人员8人;乡镇卫生院1个,卫生技术人员54人,床位60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个,卫生技术人员516人;社区卫生服务站31个,卫生技术人员186人;标准化村卫生所25个,卫生技术人员75人。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总人口743174人,其中女性363410人,非农业人口594539人,城镇人口667965人,城镇化率为89.88%。年平均人口737771人,出生率10.50‰,死亡率3.00‰,自然增长率7.50‰。
改革政府服务,激发民营资本活力
广东省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十一五”期间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五年翻番,2010年底占经济总量的42%,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数分别居全国第二和第一位。广东省在优化民营资本的政府服务方面措施实、力度大。主要做法有:
进一步放开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权限。2003年在全国率先出台《广东省社会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登记备案暂行办法》,规定社会资本投资国家鼓励的产业和建设项目只需备案不作审批;2010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缩小核准范围,下放备案权限。同时,对于需要审批的民营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服务大厅有着不成文的规定,只要项目不违反法律原则,不属于国家明令禁止的,就不能不批准。在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只要社会资本有兴趣投资的,坚持优先考虑社会资本进入,在土地使用方面享受公办相同政策。这些一以贯之的鼓励政策为社会资本投资扫清了障碍,有力推动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比如,在我们看来市场化推进比较困难的医疗领域,深圳的民营医院数量占总量的80%,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投资渠道的通畅。
开展重点企业直通车服务。在企业服务上抓重点,这是广东省企业服务的一大特点。2008年,广东省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建立了重点企业直通车服务联席会议制度,收到良好效果,并坚持延续了下来。每年制定《广东省重点企业直通车服务制度工作方案》,在全省选取1000家重点企业加强服务,重点企业的选取标准和服务措施不断完善。2011年又出台了《广东省重点企业直通车服务信息员备案办法(暂行)》,在重点企业和有关政府部门选配信息员,建设信息交流平台,完善服务通报机制,实现省、市、县联动机制,一方面便于监测企业运行情况、掌握经济运行数据,另一方面有利于摸清企业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这项工作在市、县一级也得到了很好地贯彻落实。
赋予社会组织更多的服务能力。由于接近港澳地区,广东省在社会组织发展上受港澳影响较多,观念比较超前,改革力度也比较大。比如,创新社会组织的管理模式,对社会组织实行无行政级别、无行政事业编制、无业务主管单位、无现职国家工作人员等“五无”管理,下大力气去“行政化”,减少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受到的制约。同时,加大服务型政府建设力度,从过去的“万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通过“让渡”实现权力下放,把一些以前由政府管的,但管不好或成本高的职能,按照法定的程序让渡给社会组织进行管理,通过购买服务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政府主要集中精力设立标准、做好服务、抓好监管。比如,深圳市投资25亿元建设滨海医院,建成后将医院的整体运营交给香港大学医学院,借助外来优质资源提升本地公共服务品质。同时,广东省正着手制定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目录,并要求各地市参照省的做法,建立本地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的制度。此外,还将成立第三方咨询机构,作为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的咨询服务平台。
对北京工作的启示:一是改进政府服务管理理念,在制定面向企业的产业政策时,要尽量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更多地发挥市场作用。二是亟需扩大政府服务外包力度,鼓励社会组织、中介服务业发展,在事务型行政职能领域尝试开展更多的政府购买服务。三是在现有央企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深化,建议建立各行业在京重点企业100强名录,增强特定重点企业服务的针对性。并且抓大也不放小,结合中关村建设,对中小企业特别是成长性好、爆发力强的科技型拟上市企业,出台相关扶持服务政策。四是在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社会领域建设方面,关键在于落实,要让政策措施落地,要像广东、深圳那样真正拿出优质的项目,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并且让社会资本享受与国有资本等同的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
推动收入同步增长,更加重视改善民生
在全国更加重视发展民生事业,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的大环境下,总体感觉,天津市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内部结构数字清、情况明,推动同步增长方面的措施实,成效也很显著。主要措施有:
大幅提高机关和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工资。近年来,天津市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调整力度较大。“十一五”期间,天津市事业和机关单位从业人员工资年均增长分别为20.7%和21.6%,每年比企业快5.5个和6.4个百分点。从年均增加额看,事业和机关单位每年分别增加7540元和8617元,每年比企业多增3122元和4198元。从人均劳动报酬水平看,2010年事业和机关单位分别为61883元和69008元,分别比企业高18412元和25537元。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的志愿助残之路,可以追溯到2003年。春秋风雨十二载,社发学子在发扬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过程中,累计策划并开展助残活动1200场次,直接帮助残疾对象计437人。因与扬州市广陵区残疾人联合会合作,成立“扬州市志愿助残总队”和“助残学士工作站”,间接使3500名残疾人受益。
专业精神,种下助残情根
2003年,经整合后的社会发展学院成立社工专业。该专业的宗旨为“助人自助”,为实现专业理论与社会实践更好地结合,发挥专业优势,社会工作2003级的学生与扬州市广陵区汶河街道荷花池社区建立了结对子关系,利用课余时间到荷花池社区开展志愿活动,包括无偿辅导困难家庭学生文化课,帮助残障儿童解决学习上的困难,陪社区老人聊天等。社会工作学生的付出和努力,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认可和赞扬。
在此基础上,社会发展学院于2004年成立社会工作者协会,并与荷花池社区共同创建了“阳光学堂”。该学堂主要面向残疾人家庭的孩子以及自身残障的儿童进行课外无偿辅导,帮助他们尽快掌握所学知识,提升文化成绩。正是在荷花池校区的志愿活动,种下了扬大学子的助残情根。
爱心轮椅,终获重生奇迹
2005年夏季,社会发展学院档案专业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学生。她叫冷琳,6岁时因患急性脊髓炎,造成双下肢二级残疾,16年来一直无法正常行走,拐杖和轮椅成了她生活学习中的重要工具。进入大学以后,为了方便冷琳的活动,学院领导积极与宿管方面沟通,将其安排在宿舍一楼,这样,同宿舍的室友就能方便地推着冷琳往返于教室、宿舍,帮助其正常地度过校园生活。另外,全班32个女生还自发行动起来,分成16个小组,建立“值班”制度,制定锻炼计划,对冷琳进行“跟踪照顾”,其中一个必备内容是帮她练“站立”、练“走路”。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一学期、两学期,细心的同学发现,冷琳的双腿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在大家一天不落的执着坚持下,从没有力气到有了点力气,再到有了不小的力气;从不平衡到平衡,再到可以借助双拐或者在同学的搀扶下“走两步”。凭借着自己的乐观坚强和身边志愿者们的爱心呵护,2007年冬季,冷琳终于能丢开双拐,正常站立达半小时了。
正是在学院领导、老师、同学以及宿管阿姨无微不至的关怀、帮助和鼓励下,冷琳始终坚强自信、乐观积极,并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勇敢地接受各种挑战,克服了常人无法体验的痛苦与压力,顺利大学毕业,她所在的班级也被评为“扬州大学爱心班集体”。
此外,在校期间,冷琳曾将自己在扬州市残联举办的一次活动中获得的3000元奖金全部捐给班级,令广大师生深受感动,钦佩。同时,她在校期间参加演出的话剧《轮椅上的大学》受到了扬州大学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和好评,可以说,冷琳就是对“身残志坚”、“残而不废”最好的诠释,她所在的班级就是助残志愿者积极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者精神的典型代表。
十二年间,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在志愿助残的道路上涌现出一批批典型事例:
2007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黄鹂在班主任老师“残疾并不等于残废”、“做生活强者”的鼓励下,以超乎平常人想象的毅力刻苦学习,踏实面对生活,并积极将自己得到的爱回馈到社会。在担任扬州市志愿助残总队队长期间,黄鹂热心结对残疾儿童,用自己的事例鼓舞他们乐观面对生活。
2006年,扬州市“班”在社会发展学院成立。为传承伟人“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培养青年学子正确的价值观,一届一届“班”的学子在助残道路上帮助了很多人。如志愿者经常去辅导、看望位于扬州市石塔市社区的智障儿童东东,志愿者对东东的长期照顾和付出得到了东东奶奶的高度赞扬;此外志愿者还积极进入社区,为低保户残疾人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提供无偿家教。
2012年,在扬州市助残总队的联系下,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班志愿者三年如一日地坚持每周每天去辅导智障儿童吴紫雯的功课。目前,“爱心家教”已经连续交接了三届,在未来的日子里,作为吴紫雯成长中的“小爸爸、小妈妈”,社会发展学院会一直将爱心接力棒交接下去。
2013年,为实现团体助人的目标,社会发展学院志愿者成立西湖镇儿童助残队伍。两年来,团队志愿者每个月坚持去看望西湖镇的残障儿童,给他们送去学习用具、陪他们玩耍。志愿者奉献爱心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感动。
走进社会,形成体系
为了将志愿助残的精神与服务社会的实践相结合,2008年7月,社会发展学院与扬州市维扬区残联联合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专项调研工作,参与该项目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被表彰为2008年扬州大学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他们所做的成果报告荣获扬州大学优秀调查报告和扬州大学第五届“挑战杯”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二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使得专业知识与社会优势资源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使得助残工作有了学术理论的指导,还丰富了大学生的社会课堂学习。正是在此基础上,社会发展学院在维扬区残疾人联合会建立了第一个“助残学士工作站”,该站的建立,使得更多的青年学生加入志愿队伍,接过了助残的接力棒,逐渐将助残视为自己大学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随着助残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影响不断加深,2010年4月21日社会发展学院与扬州市残联联合成立了“扬州市助残志愿者总队”,随后不久,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被中央文明办、民政部、中国残联联合命名为“全国志愿助残示范基地”,至此,志愿助残活动走出学院、走出校园,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专业服务,多元汇聚
信息调研是党委办公室拓展信息深度和广度的必要手段,是开发高层次、高质量信息的重要途径。近年来,__市委办公室把抓好专题调研作为提高党委信息工作质量的突破口,不断创新方法,努力发挥调研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了为党委决策服务的能力。
一、注重选题的针对性。一是从专题研究入手,瞄准“重点”选题。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确定有全局指导意义的调研题目,深入调研。如针对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开展部分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形成《关于部分乡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查》,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针对工业强市战略的实际,以“加快工业发展”为主题,形成《以工业的大发展推进全市经济的大跨越》,为市委、市政府推进工业强市战略提供了决策参考。二是从典型研究入手,追踪“热点”选题。抓住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总结成效,推广经验。__县__村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闯出了山区发展新路子。为此,我们深入该村,形成《__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启示》,在全市推广了__村的新农村建设经验。三是从动态研究入手,突出“难点”选题。立足领导关注和广大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以及党委工作面临的各种矛盾、困难和问题,开展即时调研。针对当前各地在推进项目建设中频繁发生施工受阻而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重点剖析典型事件,总结经验、做法,为党委、政府依法化解阻工矛盾提供了参考。
二、提高调研的科学性。一是坚持深入一线调研。注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努力扩大调查覆盖面,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在开展部分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专题调研时,曾深入到__个区县__个乡镇,通过随机走访,与农民和村社干部座谈、交流,及时掌握了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二是积极开展联合调研。调动部门和区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调研工作合力。为掌握全市个体工商业和中小企业发展情况,抽调区县与工商、税务、城管等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组成联合调研组,有针对性地走访了一些个体经营业主,形成了《__市个体工商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引起了市委主要领导的关注。三是主动随同领导调研。主动跟随市委主要领导深入区县、企业、学校调研,既了解了主要领导关注的重点,把握领导工作思路,又全面掌握了全市各方面实际情况,更好地为党委提供政务服务。
三、增强调研的实效性。一是将调研成果形成专题报告。调研结束后撰写专题调研报告,避免“调而不研”或“只开花、不结果”等现象发生。二是将调研成果转化成领导决策。具有全局性、普遍性和指导性的专题调研,通过文件、领导讲话等形式反映出来,指导工作实践。三是将调研成果变成基层工作指导或参考。以《__》和《__》为载体,刊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经验和成效,并在全市广泛推广,促进调研成果转化。
[关键词]社会指标研究;大湾区城市竞争力;区域人才流动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1025
1大桥时代:港珠澳社会发展从分途奔向一体
港珠澳三地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同源,三地合作历史悠久,成果丰硕。“一国两制”实施以后,港珠澳合作领域全面拓展,三地互动发展,社会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踏入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珠三角作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地位日益重要。近年中央更频频推出政策推动珠三角经济加速转型,包括:
①2003年,公告《内地与香港/澳门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CEPA);②2004年,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海南、云南、贵州、四川9个省区与香港/澳门签署《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9+2”);③2008年,发改委《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中山等9个城市,也突出了港珠澳之间的密切合作);④2009年,国务院《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将横琴作为 “港珠澳紧密合作区”的试点,以旅游、会展、中医药、文化创意、金融等行业为重点,形成产业协同发展。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年5月)(以下简称《广东十三五规划》)把珠海机场扩建工程、高栏港区万江物流码头工程名列省“十三五”综合交通枢纽重点建设工程。这份广东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也是对包括珠海在内的各地市2016―2020年发展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广东十三五规划》共提及珠海33次,明确了珠海的发展定位:珠江西岸核心城市,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生态文明新特区,为珠海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和重点。
2017年4月11日,国务院总理会见新当选并获中央政府任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时表示,中央政府要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一时间,港珠澳大湾区的概念受到热烈追捧。《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显示,国家发展改革委2017年将加快编制粤港澳大湾区相关规划。但港珠澳三地是否能共同发展,互补短长,达到良好的平衡,不无怀疑与忧虑。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4》,2015年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十强城市依次是:深圳、香港、上海、广州、台北、天津、北京、苏州、澳门和无锡,珠海尚无位置。[1]当然,评判一个城市的竞争力,经济并非唯一指标,一线城市的竞争力还涉及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2]如何评估、追踪甚至预测一个城市的整体发展,是一门复杂的经济社会学。社会状况错综复杂,需要一套科学的方法来评估,诊断以及对症下药。
2社会发展指标研究的演变
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把社会问题定义为“对人类幸福产生根本和直接重要性的,可鉴定和可界定的灵感或问题”,又将“社会指标体系”定义为“监察某一根本的社会问题因时改变的情况及其水平的直接和有效的统计计量制度”。[3]澳大利亚统计局则将之定义为“社会福祉的计量制度,能为社会状况提供同时期的观点,并随时间监察一系列社会事务领域的趋势”。[4]
社会指标体系似乎是既能同时衡量客观的环境条件,又能衡量主观的满意度。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Land,KC根据衡量的对象,把社会指针体系分为三种:[5]
(1)标准福利指标(Normative Welfare Indicators):用以直接衡量福利(welfare)和阐释指标的转变方向,可以是改善,也可以是恶化。
(2)满意度指标(Satisfaction Indicators):原本与“生活素质”的概念有直接的关系,尤其是Campbell等把生活素质定义为“某一个人对工作的成就感、对自然和艺术美的鉴赏力,对身处社群的认同感和对潜能的满足感”。[6]然而,有意见认为这种社会指标体系未必能成为制定公共政策的唯一标准,而政策行动往往也未能影响到那些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生活领域。
(3)描述式社会指标(Descriptive Social Indicators):同时集中于静态和动态的“社会衡量和分析”,以便增进对社会各主要特征的理解,以及各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描述式社会指标“纯粹是为(衡量)人口各部分的社会条件及其内在变化的时间性指标”。这里所指的“社会条件”同时包括人类在某一社会中赖以生存的主观和客观因素。因此,描述式社会指标所涵盖的范围,比前述的两种要大。[7]
3香港的社会发展指标研究
香港的社会研究较为蓬勃,不少大学及专业团体均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研究,其中影响较大的是香港社会服务联会(香港社联)“社会发展指数”(Social Development Index,SDI)。香港社会服务联会(社联)为体现哥本哈根社会发展宣言[8],于1999年开展了对香港社会发展指数的系统研究,社会发展指数研究最初的目标有以下几项:①建立一个分析工具,以评估香港特别行政区多年来社会、政治和经济上需要的改变;②分析香港数十年来(1981年至今)正面与负面的发展趋势;③评估香港“历史上属于弱势群体的人口”之生活素质,包括妇女、长者、儿童、年轻人和低收入家庭;④以东亚地区内外的社会为参考,评估香港的社会发展模式;⑤与香港有关各方合作,促进香港社会和经济更平衡地发展。[9]⑥SDI以1991年为基准年(1991年=100)。社会发展指数包含了14个范畴(即14 个分类指数)共47 个指标的资料。
香港社联定期制定及每两年公布社会发展的数据。目的是通过社会发展指针系统追踪本地的社会发展进程及评估本港整体社会和经济需要;并综合专家及团体的力量推动香港整体的社会发展,及引发公众关注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除在每两年发表的社会发展指数报告书公布社会发展指数结果外,亦同时就个别需要公众关注的议题做出深入分析及讨论。例如《社会发展指数2002》汇集了140多位学者、专家及相关团体代表共同审视过去及未来五年的社发展;《社会发展指数2006》则以“关顾家庭儿童共建公民社会”为题,讨论本港的家庭状况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以及公民社会的发展情况,并为有关议题提出政策建议。
4澳门社会发展指标研究
澳门近年最具规模的社会发展指标研究,是由澳门基金会资助,香港中文大学的香港亚太研究所承办,于2005―2011年进行了7期的“澳门居民综合生活素质研究”,以科学的方法收集民情民意,记录及评估澳门社会的态势及轨迹。[10]澳门综合生活素质指标的构成原则如下:①充分考虑澳门特别行政区现有的发展水平和特点;②避繁就简、突出重点的原则;③以客观指标为主,较少涉及个人生活层面的主观指标;④持可测度、可比较的原则。根据提升居民综合生活素质的战略目标,参照国内外已有的各类评价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和现代化指标体系,反复比较和综合。[11]
以祖国那年为基准年(1999年,指数=100)。澳门综合生活素质指标包括12个领域,即:人口结构、自然环境、社会参与、经济、教育、就业、房屋、健康与医疗、文化与休闲、公共安全、家庭和两性平等。
5珠海社会发展指标的构建
珠海社会指标的选取,是基于涵盖度、代表性、可量度性的原则;最重要的是让社会指标体系引领珠海社会的加速发展,也就是“目标性”的原则。周长城等发现社会指标的讨论,有几个方向:①国内生产总值(GDP)毫无疑问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经济指标,但不足以反映经济繁荣与福利(Economic Welfare);②平均指标不足以反映特殊群体的需要,社会指标体系要能显示弱势群体(Vulnerable Groups)的情况;③确定社会指标时要考虑公众最关心的问题,根据调查结果来制定和民生相关的指标,提高民意基础(Popular Support);④关注社会整合(Social Integration)。社会凝聚力(Social Cohesion)是一个国家社会和谐(Social Harmony)程度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关注;⑤重视环境保护,自从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理念提出以来,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是综合指标体系中对环境的重视。
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经济与社会发展有差距,是不争的事实。如扩大整个大湾区,把深圳、东莞、广州、佛山、中山、江门整体来规划城市分工,社会发展比较才能全盘考虑。
珠海的人口只有一百多万人,与香港的七百多万人,深圳的一千多万人相比,本来差很远。所以比较三地的GDP总值或平均值,意义不大。经济方面深圳力追香港,但香港是金融中心,深圳的定位是创新科技中心。所以单纯比较城市整体竞争力,香港仍然领先,但比较创新科技,深圳又超越香港。可是社会指标体系没有独立量度科技创新表现。对比港深两大经济实体,珠海却以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多次评为中国最宜居城市。类比三藩市湾区有金融中心、硅谷、工业区、酒庄、果园、大学城、珠三角大湾区可以参考。珠海在人口年轻活力,居住生活条件较好“十三五”规划希望人口能增加至230万人。如要吸引港澳和内地优秀人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在房屋、教育、医疗方面追上港澳的先进水平;②在人身与公共安全有可信服的保障;③在社会凝聚力方面让外来人口平等融入,保证教育机会;④重新演绎岭南文化,建设博物馆,推广历史教育;⑤发挥海洋文明,建设海洋科学馆,建立经济特色;⑥创建文明、健康、宜居城市,敬老爱幼社会。
要向港澳居民显示珠海的优势,客观与主观社会指标是最好的方法。配合上述的发展目标,珠海的社会指标体系可以效法澳门,先包括11个范围:综合生活素质指标包括12个领域,即人口结构、自然环境、社会参与、经济、教育、就业、房屋、健康与医疗、文化与休闲、公共安全和家庭(不包括两性平等)。但效法香港社联SDI增加5个特殊对象指数,包括妇女地位、低收入人士、儿童、青少年和长者的生活素质。
珠海构建的社会指标体系与港澳两地比较
建立宏观的、可比较的港珠澳三地城市的社会指标体系,目的是用以提高珠海的城市竞争力及宜居质素。编制珠海社会发展指数可以:①协助量度及监察21世纪珠海社会发展之转变;②联系相关的人士和组织,促进和推动珠海社会发展的发展;③为政策制定者及社会大众提供有用的参考;④倡议提高珠海社会发展,并引起各界的关注。
在十七大报告的许多新提法、新表述里,不少仅是“一词之差”。比如,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从“可持续”发展到“永续”发展、从“总量”GDP到“人均”GDP、从“就业”到“创业”……表述上的这些细微差别,不仅给人以新风扑面的感觉,更蕴含着深远的涵义。
“一词之差”,宣示着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信心和决心。正如代表们所说的那样,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既然是重大战略思想,就应该成为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也就必须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十七大报告里无论是党的建设、经济发展,还是社会建设、文化发展,无不闪烁着科学发展的亮点。
就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变为“永续”发展为例,甘忠泽代表认为,这两个概念的内涵总体一致,但“永续”发展的信心更强、决心更大,表明在科学发展的战略问题上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而且要做到“永续”。换言之,就是既要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又要时刻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这是我们党从新的起点出发,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一词之差”,凝结着我们党在过去29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中,辉煌与曲折、成功与挫折的宝贵心得。代表们对“总量”GDP变为“人均”GDP的感受非常深刻,认为这是对过去29年发展的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得来的,实属来之不易。的确,虽然从2002年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连续4年10%以上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4年内连续赶超法、英,跃居第四,但一旦除以人口总量,人均GDP仍然排在靠后位次;而且一味追求GDP总量,容易导致“GDP”崇拜、甚至助长不科学发展。
“一词之差”,昭示着我们党带领全体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可以设想,如果经济“发展”方式是又好又快、“永续”发展的,人们的就业途径是人人“创业”的……这将是一幅多么壮美的全面小康图景!可喜的是,十七大对这幅壮美的图景不仅作了具体描绘,还制定了战略部署和实施路径。“一词之差”背后蕴藏的巨变,会在不久的将来,在我们经济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一一展现。(记者慎海雄)
3月的阳光普照大地,我们中国也有一件盛事引起世界的瞩目,哪就是一年一度的“两会”。在今年的两会,总理作了任届最后一年的工作报告工作报告中,中国展示出加速变革和为国民谋求幸福与尊严的足够决心,具备大国思维的发展韬略跃然纸上。
改革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这已为几十来改革开放的历史所证明。今年温总理在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用很长的篇幅讲了改革问题。他说: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大胆探索,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项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改革的方向决不会动摇。改革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我们的职责所系、任务所在。本文转载在之家 copyright chazidian
改革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种种问题的必由之路,过去30多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是改革的原动力。我们的发展必须依靠改革,而改革必须依靠人民群众。
继续进行改革,重点理顺五大关系:今后一段时期,在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要重点理顺五大关系: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理顺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理顺城市与农村的关系;理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理顺政府与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关系。这五大关系,涉及政府职能转变、财税体制改革、城乡统筹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管理等几个层面,基本涵盖了当前我国发展中遇到的焦点、难点,也是改革的突破点。
调整我国已有的发展战略,其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企业和社会的关系。政府职能的重点应从以提供基础设[]施等有形公共产品为主,转向以提供制度、规则和政策等无形公共产品为主,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竞争和创新,降低风险与不确定性为主。
今年改革的六项重点: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深化价格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加快推进政府改革。今年改革“攻坚”的特点十分鲜明。
现在社会矛盾复杂,改革的难度也较之以往更大、更难,要想有所突破必须要有更大的决心和勇气。
内容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