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责任心的重要性

责任心的重要性

时间:2023-05-30 08:55:19

责任心的重要性

第1篇

(一)幼儿责任心的内涵

学术界目前对幼儿责任心的内涵主要是从心理学和伦理学两个方面进行界定。朱智贤(1989)将责任心概括为一个人对其所属群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以及他所承担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心包含三种成分:认识、责任感和负责行为。张莉(1993)认为责任心是指个体对人或事明确自己的责任并努力尽责的一种心理品质。责任心这种品质,反映了责任人对所负责任内容的深刻认识和责任人对有关事物认真的态度倾向。蔡敏力(2011)将责任心概括为一个人应该完成其所处的社会地位和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赋予他的事情和后果的一种认识、情感体验和心理倾向。王健敏等(1996)认为责任心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个体在社会交往中对其自身的社会角色以及义务的认知和情感体验。从伦理学角度来看,责任心表明个人在面临道德要求时所持的态度,是一种和使命、职责、任务相关联的心理状态。而在这一方面,幼儿责任心又常常被描述为责任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幼儿责任心的发展状况。林崇德(2003)将责任感定义为人在道德活动中,对自己完成道德任务的情况所持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态度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反映个体对承担任务负责的积极情绪体验和明确归因。刘飞和刘义(2006)认为责任感是个体对自身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承担的责任的一种意识,对自己在道德活动中完成道德任务的情况是否满足的道德判断。一个人的责任心是内化群体共同活动中的社会行为规范和价值观而形成的。因此,幼儿责任心是一个复杂的多维系统,与自我、他人、集体、家庭、社会等方面密切相关,是多个相互关联维度的整体。后续研究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哲学等不同学科角度更深入地挖掘幼儿责任心的深刻内涵。

(二)幼儿责任心的构成

基于责任心这一衡量指标,学术界探索了幼儿责任心的构成维度。例如姜勇、庞丽娟(1999)在其所编制的幼儿责任心发展问卷中探讨了幼儿责任心的维度构成,把幼儿责任心分为自我责任心、他人责任心、集体责任心、任务责任心、承诺责任心和过失责任心六个维度。李洪曾(2002)把幼儿责任心分为对集体的责任、对个人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四个维度。韩露、曾彬(2015)在编制的3岁-6岁幼儿责任感家长问卷中认为幼儿责任感包括对自己的责任、对同伴的重任、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四个维度,这与李洪曾的分类方式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吕园、曾彬(2015)将幼儿责任感分为自我责任感、他人责任感、任务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和过失责任感五个维度。

总的来说,关于幼儿责任心维度的各种分类方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又各有侧重。虽然共同的只有自我这一维度,但是彼此之间又有互相交叉和重叠的部分。幼儿责任心综合起来看主要包含自我、他人、集体,任务、家庭、社会、同伴、承诺和过失这九个维度。

(三)幼儿责任心的影响因素

责任心作为一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其形成与发展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关幼儿责任心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因素

幼儿最初的责任心意识始于家庭。父母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最早也持续最久。王丽新(2002)认为,民主型家庭能够积极促进幼儿责任感的培养。]李洪曾(2002)发现,父母的年龄和学历能够有效预测子女责任心的发展水平,其中母亲的年龄和学历的影响高于父亲的影响。刘闯、杨丽珠(2007)等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责任心的发展至关重要,民主型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责任心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而溺爱型、放任型、专制型及不一致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责任心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由此可见家庭因素对幼儿责任心的发展影响深刻,父母的言行举止、道德素养、家庭教育观等都会直接影响幼儿责任心的产生和发展。家庭教育是幼儿责任心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应充分利用和挖掘,以促进幼儿责任心的健康发展。

2.同伴因素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加和认知能力的提高,其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到家庭以外,同伴交往逐渐成为儿童交往的主要方面。同伴作为幼儿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因其经验与能力、兴趣与情感等方面的相似性,以及地位的平等性,很容易在交往的过程中对幼儿责任心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它对幼儿获得社会价值、培养社会能力以及塑造和发展健康人格都是必需的,具有独具特色的不可替代性。吕园、曾彬(2015)发现,幼儿责任感在总体水平上与同伴交往能力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除了自我责任感与社交障碍不存在显著性相关外,幼儿责任感的其他方面与同伴交往能力各维度均存在显著相关。已有大量研究成果表明,同伴因素对幼儿责任心的发展水平影响显著。良好的同伴关系,能够使幼儿产生良好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使其情绪经常处于愉悦和稳定的状态之中,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品质尤其是责任心的发展。

3.教师因素

教师作为幼儿的重要他人,其对待幼儿的态度、方式和行为通常成为幼儿责任心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线索。一方面,教师作为专业工作者,在幼儿心目中更具权威性,较之父母对子女影响的零散性、随机性、偶然性,教师对幼儿的影响更具有系统性、确定性和持久性。因此,幼儿更易接受教师对其观念和行为的要求。另一方面,教师对待幼儿的行为直接影响幼儿在学习、活动、同伴交往中的表现。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以及其本身的责任心水平都会对幼儿责任心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但是在已有的研究中,对教师因素等方面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例如姜勇和陈琴(1997)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教师和同伴对中班幼儿影响远大于家长对其的影响,因为在幼儿园后期,幼儿心目中的权威人物已由家长转向了教师。已有研究表明,教师通过有意识地设计教育活动,可以有效地培育幼儿的责任心。要充分重视游戏对幼儿责任心发展的意义和教育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游戏等教育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幼儿责任心的健康发展。

4.年龄因素

幼儿心理品质的发展离不开生物成熟因素的影响,是一种从逐渐内化的过程。康丽(2014)认为幼儿责任心发展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责任心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赵辉(2014)发现,幼儿的责任心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高而逐渐提高,年龄越大责任心越强。杨丽珠、金芳(2005)发现,中班是幼儿责任心培养的关键时期。

由此可见,幼儿责任心的发展水平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增高的。已有研究表明,中班幼儿心理理论的快速发展,是其责任心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由于中班是幼儿责任心发展的关键期,此时加强对幼儿的道德教育,尤其是责任心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二、培养幼儿责任心的相关研究

责任心作为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其培养策略的研究相对较多。胡中天(1995)认为责任心的培养具有阶段性,采用不同的培养方式应对不同阶段。刘国华(1996)指出角色扮演是培养幼儿责任心的有效途径。丁晓梅(2010)指出,榜样示范作用在幼儿责任心的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肖明(2011)认为,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教学和游戏、家园合作、成人榜样示范等途径培养幼儿责任感。栗怡(2012)尝试通过故事中心课程,设计可融于幼儿园实际教育情境的活动方案,促进幼儿责任心的发展。石庆丽(2013)主张通过具有主体实践性和直接体验性的体育教学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责任心。任晓(2014)强调利用绘本阅读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创设轻松趣味的学习氛围,增加亲子交流,从而促进幼儿责任心的培养。

通过设计幼儿园活动培育和发展幼儿的责任心。刘云艳(2011)设计实施故事中心课程促进幼儿责任心的发展。由此可见,幼儿责任心的培养不可或缺。虽然幼儿责任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但是幼儿的学习方式具有共性,即通过模仿他人来获得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模式。因此,角色扮演、绘本阅读等是通过模仿故事中榜样的行为来促进幼儿责任心的形成的。

三、幼儿责任心的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对象片面

目前关于家庭对幼儿责任心的影响研究尚未区分家庭类型,缺乏对特殊家庭诸如单亲家庭、留守家庭、贫困家庭以及对独生子女家庭的责任心研究。只是从整体上探讨家庭诸如亲子关系、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责任心的影响,使得研究结果的情景适用性降低。

(二)培养策略单一

已有文献关于培养策略的研究都是以幼儿园为主体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缺乏落实到日常家庭生活和社区生活的有效策略。以往研究忽略了作为幼儿重要他人的父母在培养儿童责任心方面所应扮演的重要角色。与此同时,目前研究没有涉及社区中如何展开培养责任心的具体措施。

(三)测量工具不足

目前适合我国幼儿责任心评定的测量工具存在严重不足,对幼儿责任心的测量大多使用庞丽娟和姜勇(1999)编制的《幼儿责任心发展问卷》和李洪曾(2002)编制的《幼儿责任心问卷》。近几年也有研究者进行了有效尝试,例如韩露、曾彬(2015)编制了《3岁-6岁幼儿责任感家长问卷》,把幼儿责任感分为对自己的责任、对同伴的重任、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四个维度,丰富了可用于幼儿责任心测量的有效工具。吕园、曾彬(2015)也尝试编制了《欠发达地区幼儿责任感调查问卷》,可以作为欠发达地区幼儿责任心的测评工具。但总体来说,幼儿责任心的测量工具相对不足,且普适性不高,我国又存在着城市和农村,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等差异,需要研究者不断地进行开发和编制,以期制定出更多具本土化的幼儿责任心测评工具。

(四)实证研究缺乏

目前有关幼儿责任心培养策略的研究主要以思辨性的经验总结为主,或者以问卷调查的结果提出的相关培养策略,较多受到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缺乏切实有效的实验数据支撑,更没有验证培养策略的有效性。

第2篇

内容摘要:具体行为责任—规范责任论和生活方式责任—人格责任论, 二者共同构成刑事责任二元评价的体系结构。它是关于刑事责任本质学说的演进结果,按照刑事责任的归责理论, 刑事责任的二元评价源自犯罪心理的生成机制, 其价值判断对象分别是犯罪意志的生成和人格缺陷的生成, 它们对于预防犯罪和改造罪犯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刑事责任 规范责任 人格责任 归责理论

刑事责任学说是刑法的哲学,它是关于犯罪本质和刑罚目的以及犯罪和刑罚之间关系的理论,具有理性思辩和实证研究的品格。探索刑事责任的二元评价的理论,对于我们研究如何系统地控制犯罪和改造罪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刑事责任的本质考察

犯罪和刑罚是刑事责任之下的基本范畴,刑事责任正是以犯罪和刑罚的变化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而展开的。因此,犯罪和刑罚作为我们掌握刑事责任本质的联系的关节点,需要分别研究犯罪和刑罚在哲学意义上的责任根据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犯罪的哲学根据是基于个人本位或者社会本位的不同立场而阐释犯罪人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从犯罪人的角度出发,由于阐述问题的立场不同,所以,对权利的界定历来就有伦理和实证的分别。刑事古典学派站在个人本位的立场上,认为权利源于伦理,它由道德义务推导而来,所以,一个人若不遵守道德规范,以其自由意志而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其违反道德义务的行为就构成犯罪,行为人由此承担的刑事责任是为道义责任。道义责任论认为,刑事责任的实质是犯罪行为,犯罪行为是刑罚的核心。这种学说称为客观主义,客观主义多主张报应刑。

刑事近代学派站在社会本位的立场上,认为权利来自利益,它是由法律所保护的利益即法益。“就其本质而言,犯罪是一种特别危险的侵害法益的不法行为。”所以,相对社会成员所负的社会义务而言,刑法对于具有这种人身危险性的人就应采取社会防卫措施,社会防卫措施不限通常的刑罚制裁,法律对于各种情形的侵害行为,按照刑罚个别化原则,亦可采取不定期刑或者保安处分,行为人由此承担的刑事责任是为社会责任。社会责任论认为,刑事责任的实质是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罪犯的人身危险性是刑罚的核心,这种学说称为主观主义,主观主义多主张目的刑。

20世纪以来,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由对立走向折中、调和以至统一。刑事现代学派综合了道德和利益的权利观念,认为权利是法律规范的以道德为底蕴的利益。犯罪既被视为侵害法益,也被视为违背义务。这种观点称为折中主义。折中主义推陈出新的主要观点是:(1)相对意志自由;(2)社会责任感;(3)人格缺陷论。折中主义的主要代表学说是新社会防卫论、规范责任论和人格责任论。折中主义认为,刑法的价值判断对象,不仅是犯罪人的行为,而且是行为人的犯罪心理。刑罚的最终目的是预防犯罪和改造罪犯,惩罚和教育应该是刑罚的双重属性,它使刑罚的本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折中主义多主张行刑社会化以及刑罚和保安处分的二元论。

二、刑事责任的二元评价

笔者认为,具体行为的责任和生活方式的责任二者共同构成刑事责任二元评价的体系结构。所以,我们有必要先介绍一下规范责任论和人格责任论,并进一步研究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不同的评价角度及其意义。

(一)具体行为的责任——规范责任论。规范责任论是为了弥补心理责任论的缺陷在折中道义责任论和社会责任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它强调对行为人与其行为的内在联系评价。规范责任论认为,在具体行为的责任上,犯罪是行为人以其相对自由意志,实施违反刑法规范的,具有非难可能性的行为。同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也存在着由于行为时的特殊情况而使行为人不受意志支配的场合,在这种场合下仅仅根据行为人对行为的故意或过失来责难行为人,显然是不合理的,因而必须以期待可能性作为主观归责的例外。规范责任论的结构要素为:心理事实、规范评价和期待可能性。心理事实是指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的心理态度;规范评价是指对法律规范有遵守的义务,行为人违反义务而实施了违法行为,是应受责难的客观基础;期待可能性是指行为时的具体情况能够期待行为人避免犯罪行为而实施合法行为的可能性,其构成责难的主观基础。今天规范责任论已在大陆法系占有支配的地位,是认定具体行为责任的通说。

(二)生活方式责任——人格责任论。规范责任论属于具体行为责任,将规范责任的观念延伸到社会生活之中,就形成了生活方式责任,在生活方式责任中颇具影响的是人格责任论,人格责任论是为了弥补性格责任论的缺陷而在折中道义责任论和社会责任论的某些观点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责任理论。人格责任论认为,犯罪人作为社会生活中的法律主体,其犯罪心理的形成乃是源于其人格结构中的社会性缺陷。所以,人格责任论对于在社会生活方面预防犯罪和矫正罪犯具有重要意义,它在大陆法系的刑事责任学说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综上所述,规范责任论和人格责任论都是折中主义的产物,它们均承认意志自由的相对性,认为人受其素质和环境的制约,同时在这种制约下,人有行为的自由,在一定程度上人能够依其自由意志发动或者抑制其行为,克服素质及环境的不良影响,因此,在犯罪心理及人格之中,既有行为人自身所不能控制的部分,也有行为人基于其自由选择的部分,二者均承认犯罪心理支配犯罪行为,犯罪行为本身是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但是,二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对应性的结构关系,只不过二者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责任的本质,所以,才有可能共同构成了刑事责任二元评价的结构体系。

三、刑事责任二元评价的归责理论

刑事责任二元评价的学说均是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的内容。大陆法系采取的是序列递进模式,即由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和有责性三大部分组成的依次递进、顺序判断的逻辑结构。如果行为人实施的行为在形式上符合某种犯罪的构成要件,但其具有阻却违法的事由以及期待不能的特殊情况,仍然不能令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因此,大陆法系对于刑事责任的归责理论,是指对犯罪心理的规范评价和事实评价,即对行为人以其相对自由意志在行为时的具体状况下,其犯意决定的形成乃至人格缺陷的形成的谴责。按照德国学者迈兹格和威尔泽尔的犯罪构成理论,心理事实,即行为人故意或者过失的心理态度,属于主观违法要素的构成要件。所以,规范责任论是以犯罪意志为其入罪的根据,以期待可能性为其出罪的例外。规范责任论注重的是犯罪意志的价值取向,旨在具体犯罪行为的定罪量刑和一般预防。

人格责任论为日本学者团滕重光教授首倡,他认为:犯罪行为既是行为者人格的现实化,也是主体之现实化。因此,我们必须将第一次行为本身,视为刑事责任的基础。但是,还应当考虑潜藏在其犯罪行为背后的人格体系,不能够将其割裂开来认识。而且,在其背后潜藏的人格也受到素质、环境因素制约在主体的身上形成,所以,必须认识其行为背后的人格形成责任。作为刑法中的刑事责任,在考虑行为责任的同时,也应当考虑人格形成责任,由于行为责任本身也是人格责任,故我将行为责任与人格形成责任结合起来称之为人格责任。”可见,人格责任论偏重的

是人格缺陷形成的评价,对于特殊预防和改造罪犯有意义。规 范责任论与人格责任论之间的归责差异,主要是针对犯罪心理生成的不同层次而得出的不同归责结论。

笔者认为,犯罪心理既是生成犯罪行为的基础和前提,又是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主观根据。人格缺陷即是生成犯罪心理的基础(第一层次,人格缺陷的生成);已经形成了的人格缺陷在合适的社会环境条件的刺激作用下,就可能促使行为人选择社会不认可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形成犯罪的动机、犯罪目的和犯罪决意等犯罪意识(第二层次,犯罪意识的生成);犯罪意识与犯罪意志的相互作用,转化为特定的心理状态支配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即为罪过心理(第三层次,罪过心理生成);罪过心理在现实中的(外化)过程即是犯罪行为的实施(包括预备和实行)过程;在此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及其影响,罪过心理还可能发生性质不同的转化(第四层次,犯罪心理的转化)。犯罪心理的转化为我们预防犯罪和教育改造罪犯,矫正其人格缺陷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上述观点,笔者深以为然。规范责任论与人格责任论正是遵循犯罪心理的生成规律而构成刑事责任二元评价的体系结构的。换言之,刑事责任二元评价的体系结构源自犯罪心理的生成机制。若将犯罪心理生成机制的不同层次视为一种静态过程,就会得出规范责任论和人格责任论的不同归责理论;若将犯罪心理生成机制视为一种整体的动态过程,就应该研究刑事责任二元评价的统一问题。

四、刑事责任二元评价的统一

归责理论是刑事责任二元评价的精髓,因此,统一刑事责任二元评价的归责内容和原则,对于修正和完善我国《刑法》中的刑事责任的归责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刑事责任二元评价应是责任能力和责任条件的统一。刑事责任能力包括刑事责任年龄和是否具有精神障碍。在我国《刑法》和刑法理论看来,刑事责任能力的本质,是人行为时具备相对的自由意志能力,即行为人实施《刑法》所禁止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备有条件的亦即相对自由的认识和抉择行为的能力。刑事责任能力是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先决条件。大陆法系的刑事责任理论一般将其归为责任要素,认为责任要素是二元的,即责任能力和责任条件,而我国刑法的犯罪构成理论将其放置在犯罪主体中讨论,显然是不妥当的,这是需要修正和调整之处。责任条件,是指对行为人犯罪心理生成的内容和形式的价值判断。由于对规范责任的见解不同,大陆法系的刑事责任理论就有新古典的责任条件说和目的主义的责任条件说的分野,前者认为故意或过失、期待可能性是责任的条件;后者则认为违法性认识可能性和期待可能性是责任的条件。因此,既承认故意和过失是主观违法要素的构成要件,亦将其作为判断刑事责任的责任条件,同时,引进并深入讨论违法性认识可能性和期待可能性理论,对于完善我国的刑事责任理论而言,无疑是一种明智之举。

其次,刑事责任二元评价应是规范要素和责任要素的统一。日本学者小野清一郎认为:“历来的学说,都只限于把构成要件当做违法性类型化,并且使之与责任对立起来是不正确的,主张构成要件既是违法性的类型化,同时也是道义责任的类型化;构成要件是违法并且具有道义责任的行为的类型化。依据这一想法,在构成要件里包含有主观要素就毋宁说是当然的事理了。特殊的超过主观要素自不必说,就连作为与客观要素相对应的,所谓对犯罪事实的认识或意识的犯意,也都要当做行为的主观方面纳入到构成要件的内容里去。”依此观点,故意或过失、主观超过因素以及违法性的认识,均属于主观违法要素的构成要件,即统为规范要素,至此,责任要素已经所剩无几。对此,我国有些学者的意见与之相左。马克昌教授认为,大陆法系刑法中罪过以外的主观要素可能成为责任要素。“以有责任能力为前提,故意、过失及违法的意识可能性成为主观的责任要素。再者,因为给予行为的决意以影响的一切情况都包含在内,所以行为的目的、动机、性格、人格也可能成立责任要素。”马克昌

精品源自英语科精品源自英语科

的上述观点,说明规范要素和责任要素之间虽有楚河汉界,但又难以割裂开来。依笔者看来,我们应该坚持规范要素和责任要素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论证刑事责任的归责本质,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昌教授所称的“性格”和“人格”的责任要素。是性格责任论和人格责任论的责任要素,性格,是指行为人的危险性格,一般理解为行为人的再犯可能性,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相对惯犯、累犯等具体犯罪形态而言,其人身危险性只是量刑的一个情节,而不能成为一切犯罪的刑事责任的基础,所以,性格责任论的观点为我们所不取。我们之所以赞成人格责任论,因为其旨趣在于它能够从生活方式上检讨行为人人格缺陷的形成和转化,使我们获得了改造罪犯,并使之顺利回归社会的理论圭臬。

第3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 责任会计 决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责任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加快责任会计体系建设对企业经营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想站稳脚跟,必须建立健全责任会计制度。

一、责任会计的内涵

责任会计是企业为了有效控制各责任中心职责履行情况,同时合理确定与各责任中心职责相关的经济利益而建立的,能及时正确反映、评价考核各责任中心实际经营业绩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责任会计核算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目标一致原则

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是所有目标的前提,各责任中心目标必须与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相一致。当责任中心目标与企业总体目标发生冲突时,中心目标应为总体目标让路。

(二)可控性原则

中心责任是有限的,应体现责任与权力的对等性。各责任中心之间权力与责任是明确的,本中心不应承担其他中心的任何责任,上级责任不应由下级承担。

(三)公平原则

责任中心在处理经济利益关系时要本着公平公正原则,绝对不能掺杂主观思想,无论领导还是普通员工,都应一视同仁。

(四)兼容性原则

责任会计仍然以现行财会核算体系为基础,所以它不能脱离现行财会核算体系而单独存在。它既要满足财会核算的基本要求,还要担负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必要支持的责任。首先要确立责任目标,各责任中心以责任目标为工作方向,同时责任目标也是评价工作成绩的有力依据。其次,各责任中心必须严格自我控制,上级责任中心应对下级责任中心全面负责。最后,应将核算结果与责任目标进行比对,编制和评价责任会计报告。

二、现代企业建立责任会计制度的重要性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必须努力适应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提高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一方面企业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先发制人,争取最佳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企业要严格控制生产经营活动,保证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产出,提高企业产品的附加值。实施责任会计,就是建立一个权力和责任明确的会计核算体系,各责任中心以企业总体目标为前提,以责任中心个体目标为动力,充分发挥各种技术、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资料的效能,最大限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利益最大化。责任会计强调以经济指标完成企业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通过责、权、利的动态平衡达到无为而治的效果。责任会计推行“统一领导、分权管理”,将科学管理观念融入到企业管理之中,有效节约管理成本,促进企业稳定发展。许多现代企业开始实施责任会计制度并取得一定成效,其成功经验非常值得学习和尝试。

三、责任会计制度实施面临的一些问题

(一)关于责任中心划分的问题

责任中心是具有一定管理权限并且应承担同等责任的企业内部单位。责任中心划分对责任会计的影响非常大。一般来讲,划分责任中心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调动企业有利资源,充分发挥责任部门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为实现企业总体目标而奋斗。所以说,责任中心划分是责任会计解决的首要问题。通常来讲,企业会将责任中心划分为利润中心、成本中心和投资中心。将责任明确划分,一目了然,看上去没什么问题,但实际上,这样就无法对责任中心进行全面考核,他们很可能只追求中心目标而无视其他责任。每个组织单位要完成任务都会有成本费用的发生,如利润中心也要对成本费用和资金使用情况负责。

(二)关于责任中心绩效考核的问题

企业在对责任中心进行评价时,应根据责任中心目标完成情况对责任中心进行评价,然后根据评价结果相应地激励责任中心员工,从而提高其工作积极性。这样做可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使员工目标与企业目标高度一致,有利于企业长远稳定发展。要进行全面考评,不仅上级对下级考评,下级之间以及上级对上级都应进行考评。作为财务部门,考评往往局限在财务指标上,实事上这样是片面的,应结合非财务指标进行多样化考评。

(三)内部转移价格的设计

内部转移价格发生在企业内部,是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价值转移,企业的总利益是不变的。为了真实反映责任中心的工作业绩,需要各责任中心之间相互提供的,即内部所转移的各种产品、劳务进行结算并确定其转移价格。因为内部转移价格涉及到责任中心的价值利益,所以在内部转移价格制定上一定要科学、合理、公平,根据产品或劳务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转移价格非常必要,也是内部考核的重要基础。一般来讲,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制定转移价格。一是以市场价格制定转移价格。以市场价格为依据制定转移价格有利于责任中心之间形成竞争氛围,但它的适用性较差,并且一些产品并不能用市价来衡量,所以通用性不强。二是以协商价格制定转移价格。通过相互之间协商解决转移价格问题,但协商具有一定弹性,很可能因各方利益问题发生争执,进而不利于各责任部门之间的和谐。三是双重内部转移价格,就是买方和卖方采取不同价格方式,“卖方”采用协商市价,“买房”按“卖方”的单位变动成本计价,差额由会计部门调整,这种方法适用于产品有外部市场,生产能力有限的情况。四是以真接成本制定转移价格。以上四种方式,无论哪一种都有一定可取之处,具体如何定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来进行。

(四)现代企业制度下责任会计的重点

面对复杂险恶的经济市场,企业唯有适应方可生存,这就意味着责任会计必须以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为依据。责任会计不是死理论,要求不断创新。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责任会计,企业要根据自身生产经营情况,制定具有特色的责任会计制度,而不是默守陈规,甚至照搬其他企业。明确划分责任中心经济责任,这是开展责任会计的首要条件。确立了责任目标,那么就可以对资金、成本、利润进行有效控制了。此外,会计人员作为主要实施人,其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都非常重要,企业一方面要多做此方面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另一方面要加快责任会计推行与普及,保证责任会计质量。

参考文献:

[1]蔡学玲,张琪,杨良.责任会计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5(08)

第4篇

(一)责任成本会计的概念

责任成本会计是企业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构成部分,这种管理方法减少企业成本的同时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责任成本会计是既是预防方法也是管理方法,利用技术事先对成本进行预控,用较早的收入预期提供保障,用支出的成本作为样本,最终使企业增加效益,帮助职工提供收入水平,以这样的目标作为其控制模式,整体是动态的管理过程。按照当前发展水平,企业责任成本会计工作在进行落实的时候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责任控制必须完整合理,成本核算制度得到完善,二是要提高内部结算制度与责任中心及其有关的预算体系水平,三是要进行责任奖惩与责任考核双重机制。

(二)责任成本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差异

特定的责任中心产生的消耗即为责任成本,责任成本要将各个责任中心的经营情况实行评价,这就需要对产生的消耗依据企业的经营责任逐步核实到每个责任中心,同时将这些责任中心产生的消耗通过结果进行计算和分析。也就是说责任成本会计是利用所以责任成本进行计算,区分各个责任中心的具体责任大小。这种责任成本会计明显不同于传统的成本会计核算。无论是在经济原则、核算原则还是归集对象与核算目的上,传统的核算方式体系和责任成本核算方式体系之间都有很多的不同之处。第一,从费用的归集主体来看,责任成本会计以责任中心核算为主体,而传统成本会计主要对产品或成本作为核算的主体。第二,从费用的经济原则来看,责任成本会计利用负责人作为承担人,传统成本会计利用受益人作为承担人。第三,从成本核算的原则来看,责任成本会计采取可控性方法,传统成本会计利用合理合法性。第四,从成本核算的目的来看,责任成本会计采取计算所有责任中心经营业绩的方法,传统成本会计采取准确计算所有产品成本。由此可知,从以上四个方面来看两种成本会计无论是在方式、对象还是最终的目的都有着显著的区别,传统成本会计是非常重要的,而责任成本会计为传统成本会计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和尝试,进行了更多的应用。

(三)责任成本会计的内容

首先,责任中心是责任成本会计的基础,必须首先予以确认。各个责任中心是责任成本会计核算的基础,所以成本责任中心的确认必须准确合理。成本责任中心的拥有较大的范围,成本责任中心能够是单位或企业中的任何部分。因此必须具体划分为各个成本责任中心,想要具体划分可以按照企业的管理方面或实际方面来进行,划分规模的大小同样能够按照企业具体状况。其次,对各个成本责任中心的可控成本进行确认。成本责任中心可控成本提出可以按照以下标准来判断:第一,每个成本责任中心可以操控的耗费;第二,每个成本责任中心对耗费的具体计算能力;第三,每个成本责任中心产生的耗费性质。能够依据实际情况来对各个责任成本中心的可控成本及其不可控成本进行划分,但不包括责任成本中心不可控成本部分。每个责任中心可以于计划前期对成本进行预算,这是责任成本中心可控成本的可控性得到的便利。再次,内部转移价格必须认真制定。内部转移价格是核定责任会计成本的基础,是各个责任成本中心的内部劳务与产品交流时所用的内部价格,是为了规范各个责任中心各自负责的经济责任,以便得到更加公平合理的责任考核结果。而内部转移价格同样有一些潜在的规则需要遵守,即共同有利、两方自愿、以企业整体利益为基础并自主规定单独的价格。最后,必须关注的是各个责任中心的业绩评价。可控成本必须被重点进行评价,作为其中重要方法的预算考核可以用来对可控成本进行评价,确定预算数量之后把预算数量带入计算公式最终得到结果即可。计算公式是本期一种货物的实际加工量=本期完工产品数量-期初在产品数量+期初在产品数量x(1-期初在产品完工程度)+期末在产品数量x期末在产品完工程度。

二、责任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一)应用现状

我国从外国引入的责任成本方法,经过长时间不断的飞速发展逐步归纳了许多经验。例如我国的格力集团便采用了责任成本会计,20世纪初格力集团便开始对SUB系统进行研究,并给出对这一系统中的损益表的操作方法,格力集团成功的利用这一系统将集团内部各部门的每件产品到都提高至与国际化接轨。利用责任成本会计系统格力集团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将投入、费用和产品的信息精确到每个员工每天的程度,每个个人和具体责任中心的目标相结合最终成为整个集团的整体经营目标,利用此种方法促进整个集团的工作积极性。依据格力集团中实行的责任成本会计效果进行实际分析。格力集团还未使用这种核算的时候,仍按照过去的销售业务部门、采购部门和财务部门来进行企业内部划分,当责任成本会计系统进行应用时,各内部部门相互结合组成完全独立的责任单位,开始进行统一化的集团内部管理,将采购、结算和营销方法进行整合优化,科学整合管理资源与市场资源两者的内在和相互关系。

次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在降低绩效考核成本的同时增进了企业效率,使成本核算计划得到进一步细化至责任中心。每个员工个人都针对责任成本会计中的每一个责任成本转化,极大的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先进思想,使员工的主动性与创新性得到极大的发展,进而保证了企业全部效率的持续增加。以之前仅仅负责采购的员工为例说明,在当前的责任成本会计核算方式下这名员工看做一个责任中心,有责任对采购经营的效果进行保证,这必然影响该员工采购时的思想和行为,不能跟之前仅以采购的进价为标准,需要对更多的因素如仓库管理费用、损耗费用和运费等进行综合之后得出最终成本。利用上述说明能够知道,运用责任成本会计之后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受到企业中的各个方法共同的有利影响,这样利好于企业的长期经营,能够降低最终成本,获得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能够在格力集团运用责任成本会计之后经营管理中的成果知道,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倾向于利用此种核算方式管理公司的经营成本的优点,确定了管理的目标。而且对企业内部的软实力进行有效的管理,极大的提高了公司员工的积极性,对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是我国利用责任成本会计对企业运行管理的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

(二)责任成本会计与账户设置

有两种成本会计核算对象,一种是负债、权益、和资产的负债类账户;另一种是费用、损益和收益等的损益类账户。第一种账户是对企业的权益状况、资产状况与是否负债进行反映,第二种账户是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反映,利用获得的收益等项目数据来完成。所以,想要在企业中实行责任成本会计,需要利用到这两种账户。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利用规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账户的设置。按照责任成本会计的核算特征,每个责任中心是否可以控制是进行账户设置时首要遵守的原则,这同时也是责任成本会计的基本原则。分别对两种账户采取清晰的区分和综合,然后必须对每个责任中心的账户进行充分的细化明确账户的分类。第一,利用负责人即为承担人的原则落实账户登记信息。无论表面上费用是哪个部门,都以同一具体责任中心为单位将费用全部登记在可控成本账户之中,而且这一成本账户必须是具体责任部门的可控成本账户。第二,将成本过程进行细化。把账户中的费用进行进一步划分,依据受益原则分到每个相关产品的成本费用账户里,具体核算每件产品成本。第三,可控成本账户需要按照每个责任中心账户里的来进行责任评价。

三、责任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发展趋势

(一)理论方面

在我国引入责任成本会计之后,得到了一定的应用效果,同样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想要增进后续的发展前景,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责任成本会计的理论,把怎样加强成本理论作为研究的重点,以便促进我国成本会计整体水平的提高。想要研究理论使其更加适合当前的发展形势,必须拥有打破传统会计思维的准备,将会计核算推向更高更远。想要达到这种水平必须从实践中进行完善,走入企业获得第一手的调查研究资料,设立专门的企业案例研究团队进行深入研究,对企业的案例进行总结分析,按照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从实际到理论对会计核算方式进行改进。

(二)技术方面

将责任成本会计计算进行电算化可以说是责任成本会计最重要的技术改革。当前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是众多企业和行业前进的动力,必须在具体的应用中把信息化技术融入进去。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是21世纪不可阻挡的潮流与趋势,会计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其对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依赖,计算力的计算能力可以极大提高会计效率,缩短了信息传递时进行反馈的速度。而责任成本核算方式运用计算机技术,会计核算数据的准确性得到突破性提高,利用计算机处理业务的能力与效率大大增强,增加了预测与决策上的准确性,可以更加准确的对成本核算全局进行控制。在技术方面,国外技术有许多值得我国进行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以此提高我国的责任成本会计技术。西方的会计技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成为拥有悠久历史的一门学科,经过一系列系统的与科学性的改善,西方的会计技术要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充分学习运用西方的会计技术可以少走弯路快速提高我国责任成本会计技术。

(三)企业文化方面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做好成本把控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加大企业内部文化宣传,将企业员工对企业成本的正确思想进行重点培养。对成本会计工作者更多的进行思想培训,将成本效益与成本回避作为企业成本思想的重点进行宣传。我国过去的企业财务会计人员一般更多的对产品成本予以重视,但通过长期的实际应用可以知道,产品的成本仅仅是成本会计的一个方面,过于注重只会适得其反,只有进行全方位的考虑才能真正发现企业成本的重点。责任成本会计管理必须在整个企业内部进行讲解说明,想要掌控企业成本必须从整体着手,通过具体的细节分析各个责任中心的成本,科学合理的对企业实施成本管理。

四、结语

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责任教育 途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及结构性调整,我国高职教育获得了极大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并输送了大批应用性人才。同样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各种社会问题不断显露,对传统的责任意识和理想信念产生强烈冲击,这些都导致高职院校学生责任意识逐步淡化。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生责任教育,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一、责任及责任教育的历史

所谓责任,是分内应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责任感是衡量一个人精神素质的重要指标。以"责任"为核心的高校责任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旨在教会学生如何成为具有强烈责任感的人,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责任行为。

二、当代高职生责任感的现状

当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责任感缺乏。在人生追求上,重物质轻理想。在专业选择上,“就业好”、“工资收入高”成为学生追逐的热点。在价值取向上,重个人本位轻社会本位。在行为准则上,重自我实现轻社会责任。目前,极端利己主义已成为少数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是一个无可讳言的严峻现实。

三、高职院校开展责任教育的重要性

对高职学生进行责任教育的重要性是由责任教育在德育中的地位及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所决定的。责任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道德就是自觉履行责任。其次,责任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而这需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将高职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作为高职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主要内容。

四、高职院校责任教育的途径

在当今社会出现诚信危机、信仰危机、道德危机,所以责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当代高职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他们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如何有效地开展高职学生责任教育,成为当今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1.坚持正确价值的导向,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首先,加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想抱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其次,强化人生责任教育,成才意识的教育,培育学生对自己负责的精神。然后,开展自信自尊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自信与自尊。明确奋斗目标,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协调、自由与责任的统一。

2.在自我管理中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责任感的形成正是责任主体在无数次的内化与外显的交替中逐步形成的。这在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在笔者所管理的一些班级中实行了分组管理,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担任组长,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尤其是责任意识,效果很好。

3.从学习习惯着手,培养学生的责任行为

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由于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成为“被”学习。这当然也是责任意识淡薄的一种体现,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对责任意识的养成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如笔者所管理的A班,入校时班风学风较差,学生普遍责任感较弱。后来经过了解,该班英语基础较好,针对这一情况,以其集体优势和兴趣为契机,对症下药,组织他们上早自习,练习英语,经过一年的努力,该班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英语四级一次性过了9人,创下本专业的历史好成绩。并且,以点带面,逐步深入,将学习习惯转化为责任行为,现在该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明显增高,责任感大大加强。目前,绝大部分同学都在为班级建设出谋划策,一改刚入校时“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态度。可见,从学生的学习习惯着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最终将责任感落实到责任行为习惯上,是一个很可取的良性循环。

4.以感恩、诚信教育为切入点,加强学生的责任教育

现在,高校都在重抓学生的感恩、诚信教育,责任教育可以乘此东风,顺势而为。我们已经认识到,诚信、感恩教育的基点,就是责任。一个无责任感的人,是谈不上感恩,诚信的。现在学院及各系部正在大力开展学生的诚信和感受恩教育,可以将责任教育融入其中。如继保08级某班刚进校,全班同学的心理年龄偏小,比较自我,责任感淡薄;就经常召开诚信、感恩的主题班会并组织相关的活动;并且实行帮护活动,以强带弱,让很多同学在感恩和诚信教育中找回了责任感。现在该班的学生不仅责任感增强,而且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责任意识形成的心理导向机制

目前,学院出现一种状况,部分学生生理发育超前、心理发育滞后,造成身心发育不平衡,使其心中充满矛盾与痛苦,一有诱因,就可能产生过激行为。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顺势疏导,进行心灵沟通,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责任观和奋斗目标,培养和锻炼他们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从而激发其社会责任意识。所以,建立责任意识形成的心理导向机制非常重要,这种完善的机制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责任观,并以此为核心发展出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如笔者所管理的继保B级某班有两例自杀未遂学生和多例看心理医生的学生。通过让他们担任室长和劳生小组长,负责组织策划班级活动;让他们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意识。

6.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其主体作用

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可以产生和深化对应承担责任的认识。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关键性转变,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本质;这样学生可以尽早的融入社会,承担起社会责任;并且以此为契机,更能促进学院的管理,如继保C班某寝室的学生在刚入校时,表现较差,尤其是寝室卫生特别差,几乎没人打扫。了解了该寝室的学生在家从不做家务后,就积极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经过暑假的社会实践,他们明白了自身的价值与责任,都能积极主动打扫卫生,再也不需要天天督促安排了。

总之,当前部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弱化,受多方面的影响。既有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也有个人成长经历局限性的影响,还有高校教育理念落后的影响等。如何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这需要不断的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所以,我们不能单纯地让学生被教育、被责任,而应高屋建瓴,统筹全局,站在一个制高点上,紧抓素质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使他们建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达到理想的责任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园,陈建华.高校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研究评述.

[2]夏天.试论开展高校学生责任教育的有效策略.

第6篇

关键词:责任会计 企业管理

1 当前在企业中实施责任会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 在企业中实施责任会计的必要性

从会计工作本身来看,推行责任会计体现了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具有管理职能,是从传统的记账报账型发展为经营管理型的重要标志,是会计工作发挥管理作用、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服务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是企业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所以说有基础的企业要尽快推行责任会计,基础不完善的企业也要创造条件,加快改革步伐,把企业经济核算纳入责任会计轨道。

1.2 在企业中实施责任会计的可行性

在我国企业推广责任会计不仅必要,而且也有可能。我国的责任会计是建立在厂内经济责任核算制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企业就开始实现“两级核算、三级管理”,实行内部计划价格。60年代初,在企业推行经济技术指标层层分解,资金成本分解归口管理。70年代处,推行内部结算。80年代处,推行厂内经济责任制、厂内银行等。8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责任制的建立和西方管理会计的引进,中国责任会计理论和方法得到发展。到上个世纪90年代,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涌现出了以邯郸钢铁总厂创造的“模拟市场核算,成本否决”为代表的一些责任会计新形式,有的企业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雏形。这些都为我们在企业推广责任会计创造了有利条件。

2 建立责任会计的程序

2.1 划分责任中心,确定责任范围

责任中心是为了贯彻经济责任制而建立的,是责任会计的基础环节。对责任中心的正确划分标志着企业能否有效实行责任会计。不同类型的企业应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所能控制的范围和承担的不同责任以及管理的需要建立不同的责任中心,。一般来说,企业通常将它所能控制的区域和责任范围划分为三大责任中心,即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成本中心只对可控成本负责;利润中心既要对成本负责,又要对收入和利润负责;而投资中心既要对成本、收入和利润负责,又要对投入资金的运营效果负责。

2.2 编制责任预算,确定责任目标

责任单位建立后,就要编制责任预算,确定各责任中心的责任目标,实行目标成本管理,进行责任成本包干核算,工资奖金与责任指标挂钩。各责任中心在确定责任指标时要切合实际,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制定出有利于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的责任指标。

2.3 编制业绩报告,进行业绩考核

责任预算和责任目标确定后应对其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根据日常的记录来编制业绩报告,用实际完成的责任指标值与计划责任指标值进行比较,据此对各责任中心的业绩进行评价,同时肯定各责任中心的业绩,研讨各责任中心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制定措施。另外,在每个会计期末还应该核算经营成果,评价经济效益,为下一会计期间制定责任指标提供依据。

3 责任会计在企业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3.1 存在问题

3.1.1 照抄西方的责任中心设置方法。我国企业在划分责任单位过程中,往往效仿西方责任会计的模式,把企业内部各组织单位划分为三个责任中心,即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作为责任会计主体。

3.1.2 责任指标的制定不够公平合理。不同责任单位的性质不同,相互间业绩比较缺乏统一的尺度,同样的指标完成率并不意味着为企业做出了同样的贡献,难以使各部门感到公平合理,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

3.1.3 内部转移价格可靠性不强。内部转移价格制定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责任中心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积极性。一个不合理或者难以发现的内部转移价格不但不能节约交易费用,反而增加了责任中心之间交易的难度或制约了他们的积极性。

3.1.4 考评体系不够健全。责任会计的可控性原则难以落实,如目前相当多的企业严重超员,隐性失业不同程度地存在,机器设备开工不足,生产达不到设计的能力。

3.1.5 责权利未能有效结合,激励机制不能发挥作用。责任会计的生命在于责权利的有机统一,但现实经济生活中责权利中的权力落实不充分,这一点在国有企业中尤为明显。

3.2 解决对策

3.2.1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合理划分责任单位。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企业提高盈利水平的途径也呈多元化局面。因此企业要在鼓励降低成本的同时建立起能有效激励内部单位扩大销售,多创利润,提高投资效率,降低投资风险的机制。这就要求企业顺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根据企业规模,生产经营的具体情况和内部单位的职能属性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利润中心,投资中心,赋予它们与其经济责任相当的决策权,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盈利能力、投资能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划分责任中心的目的之一是避免搭便车,每个责任中心都有明确规定的权利和责任,就有效地避免或减少了车间之间、班组之间、甚至个人之间互搭便车的机会主义行为的倾向。所以划分责任中心时应尽可能地把互相依赖互相牵制的车间、班组等划分为不同的责任中心,各责任中心确有存在于一个企业的必要,如果某个责任中心与其他责任中心之间可以进行纯市场化的交易,并且这样更节约交易成本,那么分拆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许多著名的企业都有将内部某个分厂、分公司分拆出去的记录,而且事实证明是非常成功的。

3.2.2 建立经济责任制,使责权利落到实处。第一,制定责任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根据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市场、资金筹措等情况,制定企业经营目标,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的责任目标应围绕着总目标来制定,对总目标层层分解落实。第二,统筹安排,分解职权。在责任单位的责任已定的情况下,还应根据以责定权的原则,赋予各责任单位相应的权力。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责任单位,究竟要放哪些权,放到什么程度,需要根据科学合理的原则周密考虑。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考虑人员素质的高低,二是掌握好放权的力度,做到放而不乱,活而有序;三是责权对等原则。第三,明确责任,签订合同。各责任单位应明确责任人,责任人对责任单位的责权利负全责。

3.2.3 以市场价格为基础,合理确定内部转移价格。制定内部转移价格的原则有二:一是凡成本中心之间提供产品或劳务,以及有关成本中心的责任成本转账,一般按成本作为内部转移价格。二是凡企业内部产品或劳务的转移以及责任成本转账涉及利润中心或投资中心,则尽可能采用市场价格作为内部价格的基础,而市场价格是指根据产品和市场的供求关系的供应价格作为计价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为企业采用市场价格作为内部转移价格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市场价格可以及时取得,并且能客观公正地反应责任中心产品或劳务的获利能力和竞争能力,因而可以促使责任中心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费用以获得更多利润,另外采用市场价格作为内部转移价格也能使责任中心更加贴进市场,直接参与市场竞争,从而提高企业对市场反映的灵敏度。

      3.2.4 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评价与考核责任中心的业绩是责任会计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责任会计实施奖励的重要环节。因此企业在进行绩效考评时必须考虑到其科学性、合理性、综合性。对于不同的考核对象,要用不同的方法。比如成本中心,主要考核成本或费用,生产制造部门可采用标准成本,非制造部门可使用费用预算作为考核标准;对于利润中心,主要考核收入和支出的差额,通常用企业预算来确定利润中心的标准;对于投资中心,主要考核其投资效果,如投资收益率等。

具体来说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要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利益。对责任中心不能仅以短期内的经营成果作为判断其优劣的标准,还要看它的行为是否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②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相结合,两者缺一不可,如果只片面强调一种,往往会产生不良效果。例如对投资中心进行考核时,只以利润作为标准就无法了解投资效率如何;只以投资效率为标准又往往会使投资中心拒绝那些会降低它的投资利润率而实际上对企业有利的投资项目。

③价值指标与非价值指标相结合。能用货币表现的绩效固然重要,但是对不能或很难用货币表示的绩效也要加以考核,这样才能做到公平合理。

④可控性原则。即进行考核时要把责任中心无法控制的因素排除在考核指标之外,责任中心只对可控制部分承担责任。

3.2.5 以行为科学为基础,完善激励机制。责任会计管理是否有效,关键在于能否调动各责任中心的积极性,能否激励他们为完成企业整体目标而努力。责任会计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激励做保障,即使计划再周详,核算再精确,控制再严密,考核再严格,也只能事倍功半,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应把激励作为责任会计最基本的职能,责任会计制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激励职能能否得以实现。责任会计应以行为科学为基础,充分考虑责任人的行为,根据责任人的行为实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完善激励机制。如通过工资分配,使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工作业绩与经济效益挂钩。相对于月薪制而言,对责任中心管理人员实行年薪制更有利于在企业内部形成利益激励机制,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力。年薪制最大的特点就是责任中心管理者的利益与下属职工分离,而与责任轻重、风险大小、经营成果挂钩,以责任中心一个生产经营周期(通常为一年)为单位进行考核确定其收入水平。责任中心管理者的收入包括“基薪”和“浮动收入”两部分。其中基薪反映市场上管理者的一般收入水平,而浮动收入则与责任中心的责任风险、经营成果挂钩确定。年薪制能够使责权利更加紧密地结合,有利于形成管理者的激励机制。在激励与补偿方面,国外企业有许多可以借鉴的方面。如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成功的餐饮服务企业——麦当劳曾尝试过一种较为有效的激励方案:连锁店经理每年的报酬包括基本薪金和季度奖金。地区经理每月对连锁店经理从六个方面进行评分,这六个方面是:质量、服务、整洁、培训、销售收入和利润。对于每个方面,不满意为0分,满意是1分,优秀是2分。总分是12分的经理,可以基本薪金的40%作为奖金,11分的经理奖金为35%,以此类推。年底对本年的两个半年总分加以平均,总分为12分的经理薪金涨12%,11分的经理薪金涨11%,以次类推。几乎所有较为成功的企业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这也是有才能的人员愿意留下来的主要原因。我们很少听到外资企业人才大量涌进国内企业,这是很值得让人深思的。

第7篇

一、责任会计的激励职能

(一)内在激励 根据个人心理,对自己想要的才会付出更多的激情与更多的精力,这即为主观能动性。责任会计将企业内部划分为各个责任中心,依照各部门的职责范围进行考核,这一方式有诸多优点。一方面,各部门能够清楚自己的责任,避免出现有责任没有人承担的现象,在同事之间形成一种竞争,这样每个单位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责任单位创造最大的利益。另一方面,授权给责任中心的管理人员,让他们发挥能力,在工作中增加竞争性,或者在工作中添加趣味性、挑战性的活动,可以激发工作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这样既可使员工自身价值得到体现,又能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做出贡献。

(二)目标激励 没有目标,一切都是迷茫的。目标是激励人们勇往直前的力量,所以责任会计在工作中实施目标激励。首先,责任会计为各责任中心指定工作目标,这一目标成为员工这一阶段努力的方向,根据责任中心的能力以及以往的效绩来进行考核。其次,目标必须是切实可行的,否则目标将毫无激励作用,所以责任会计应该考虑各个责任中心以及其中工作人员的能力使每个责任中心得到的目标适中,存在挑战,又能够完成。这对责任会计本身已是一个挑战。同时这样也可以激发广大职工参与经营管理的热情。最后,利用上述的考核制度,对优秀的人员进行奖励。使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达成一致,增强员工对自己责任的认识程度,达到双方共赢。

(三)过程激励 激励只进行一段时间没有明显效果,必须结合过程激励,即在生产活动的过程中及时进行信息反馈。责任会计将责任报告及时反馈给企业管理者,企业管理者对责任中心进行监督,从而使责任中心感到压力,这样责任中心才能更好地提高效率。同时,在过程中进行监督的另一个好处是在生产过程中对责任中心给予相应的奖励,这样可提高企业效益。其次,责任中心也可以随时了解到自己努力的成果,与自己以及同事进行比较,促使其取得进步。

(四)绩效考评 考评永远是激励业绩的最好办法。任何一个企业、部门都有必要采用考核制度。责任会计根据本企业的考核制度,对每个责任中心的成果进行分析,并且给出相应的评价。首先,责任会计在进行考核时仅限于所管辖的责任中心内部的成员,不能同企业外,以及其他责任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比较。这即是责任会计遵循的可控性原则,有利于提高责任中心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优化办公室工作氛围。其次,如同学习一样,每个月的考试就是绩效考评,可以使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不足。企业的绩效考评也能起到这个效果,在每次考核后,总会产生比较效应,尽管太过于追求比较会产生负面效果,但适当的比较能够在员工心中形成竞争的意识,使企业内部产生一股紧张的气氛,积极向上。当然绩效考评也是企业事后奖励的公平的有效依据。

(五)群体报酬激励 群体即通常所说的团体,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团体有利于优势互补,团体的价值大于个人价值的总和。随着企业越做越大,基本上企业的每个项目、经营活动都是由团体来完成。群体报酬激励就是根据群体对企业的贡献程度以及对上级下达的预算目标的完成程度给予奖励,以促进团体的凝聚力。责任会计对责任中心进行绩效考评后,根据完成情况衡量整个群体应得的报酬。群体报酬激励能增强职工的团体精神,培养团队协作能力,使职工和管理者保持密切联系。

激励职能就是用责任会计的作用以及责任会计担任的角色来激励各个单位的竞争性。没有竞争、没有压力,企业员工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的能力。将企业变为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调动起企业上下的积极性,从而最大化地实现个人的价值,创造个人财富以及企业利益最大化。

二、责任会计运用的关键点

(一)责任中心职责与目标的分解 责任会计的最根本目标是分职,也就是把企业的目标分块,按照实际要求分给各责任中心。在责任中心的控制范围内,责任中心都需要对其产生的结果负责。以目标和职责为核心,建立“目标管理”和“工作流程”就是职责分解。目标就是责任中心的职责,每一个目标都需要有责任中心负责。首先,确立企业总体目标,在总体目标的统领下将总体目标分为几个小目标分给责任中心完成。确立责任中心的职责,责任中心的职责必须落实到具体的职责边界,减少责任中心之间工作职责交叉。责任中心的职责,不是简单的一个项目,必须明白职责是一类任务的总和。责任中心履行的职责根据其目标而定:为实现目标而必须做的工作和应承担的项目。确定责任中心岗位设置,制定工作流程的作用。其次,进行目标分解。为了实现企业年度目标,责任中心根据自己的职责,按要求得到年度目标,然后按人员分配下一级目标,保证每一部分、每一结点都有相应的职责承担人。责任中心负责人还需将年度目标分解为季度目标以及月目标,以更高效率地实现年度本责任中心目标。在完成指标的过程中永远抓住薄弱环节,抓重点,抓关键,对重点工作进行改进,以高水准实现最终目标,使全组成员完成考核。

(二)责任中心的绩效考评 为了监督、促进责任中心更好地完成应尽的职责,企业应该制定出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通过考核各责任中心目标的完成情况,来奖惩员工,更容易使员工信服,减少潜规则等不良影响,更加有利于增强员工积极性,减少员工犯错,提高责任中心的业绩;还必须让每个员工深刻了解到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是一致的。在绩效考评的同时加强沟通,使员工与责任中心密切联系,改进绩效,帮助组织进行人事决策。责任中心的业绩考核定期进行,任何考核都是围绕企业目标的完成度进行的。

(三)内部转移价格制定原则 内部转移价格就是企业内部各个责任中心之间相互交流采用的结算价格。内部转移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各责任中心的经济效益,并影响到经营业绩。内部价格制定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激励性原 则。由于内部转移价格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责任中心的经济效益,所以说内部价格制定要尽可能减少开支,实现收益最大化。二是公平性原则。任何制度的制定都必须有公平性原则,使各责任中心通过努力来达到自己的目标。三是自主性原则。为了使经营者能够在经营中充分行使自主权,自主决策,需制定统一的内部转移价格。四是全局性原则。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不仅需要达到各责任中心的经济利益,更要达到企业最佳经济利益的需求。

三、责任会计运用建议

(一)了解责任会计概念 要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必须解决目前企业粗放的管理方式,从细节抓起。了解到目前各企业员工对责任会计制度以及其他企业管理制度认识不足,有必要对企业员工进行适当培训,增加专业人员,提高宣传力度,更重要的是鼓励员工创新,通过实践提高员工对责任会计的认识和了解。

(二)加强资金管理 一方面,责任会计制度以资金管理为核心,合理地安排企业资金管理中的责、权、利,使三者平衡。另一方面,减弱企业注重局部利益的思想,在利润形成方面进行合理分配,做到企业资金充裕,调转灵活,资金合理配置。

(三)完善业绩考核主要指标 考核是将各分部创造利益的能力提到最大的有用手段。按照目前观点,业绩完成百分比是考核的主要指标,而责任会计必须打破这一不适时的传统要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时间、空间、质量往往比简单的效益更加重要。因此,不能单一地对业绩完成率进行考核,而应充分发掘工作人员的潜力,实现双赢。有许多考核指标难以用货币来衡量,如上述的时间、空间包括市场、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等,但都有可能创造出无限的经济利益。

(四)注重基础,鼓励创新 责任会计的基本应用是不变的,但企业在适应责任会计制度时,要杜绝照搬照抄,只能借鉴,在别人的失败中寻找经验。每个企业的历史、发展方向等都不同,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突破简单的基础责任会计,在基础正确的情况下进行创新。

(五)结合人本管理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人”在任何制度下都是主题,在根据企业特点制定责任预算制度时,企业内部成员的意见不可忽略。在确定责任单位的任务时,各责任单位的负责人有必要参加会议,减少工作人员对制度的异议。只有当工作人员自己在执行自己参与制定的制度时,才能增加主观能动性,尽力完成目标。其次,要提倡劳动者的全面发展,按照责任会计中责权利结合的原则,明确奖惩制度,对有卓越贡献者给予合理的奖励,鼓励员工多向他们学习。再次,要完善激励机制,在实行责任会计时,要充分尊重职工的感情,满足其合理需要,了解其工作与思想,充分调动其生产积极性。

(六)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 针对我国企业目前的发展情况,将责任会计应用于各企业的前提是完善责任会计制度的理论知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模型,不能向国外照搬照抄。应提倡案例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实践责任会计的企业进行研究,总结出管理者处理各种事故的方法。发挥最大的管理者经济潜能,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水平。同时总结案例失败与成功的细节,对案例进行研究,使之有利于理论知识的进一步完善。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情况下,更好地促进责任会计在我国的应用。

顺应企业发展潮流,责任会计的应用已经不能避免,如何更高效地利用责任会计制度,使责任会计对企业的利益起到关键作用,成为会计工作者的研究课题。会计人员要努力学习管理会计等相关知识,为企业的发展做好准备。只要正确运用责任会计的各项职能,及时完善责任会计制度,增强责任会计制度的可利用性,责任会计制度将对我国企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第8篇

一、责任会计的激励职能

(一)内在激励 根据个人心理,对自己想要的才会付出更多的激情与更多的精力,这即为主观能动性。责任会计将企业内部划分为各个责任中心,依照各部门的职责范围进行考核,这一方式有诸多优点。一方面,各部门能够清楚自己的责任,避免出现有责任没有人承担的现象,在同事之间形成一种竞争,这样每个单位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责任单位创造最大的利益。另一方面,授权给责任中心的管理人员,让他们发挥能力,在工作中增加竞争性,或者在工作中添加趣味性、挑战性的活动,可以激发工作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这样既可使员工自身价值得到体现,又能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做出贡献。

(二)目标激励 没有目标,一切都是迷茫的。目标是激励人们勇往直前的力量,所以责任会计在工作中实施目标激励。首先,责任会计为各责任中心指定工作目标,这一目标成为员工这一阶段努力的方向,根据责任中心的能力以及以往的效绩来进行考核。其次,目标必须是切实可行的,否则目标将毫无激励作用,所以责任会计应该考虑各个责任中心以及其中工作人员的能力使每个责任中心得到的目标适中,存在挑战,又能够完成。这对责任会计本身已是一个挑战。同时这样也可以激发广大职工参与经营管理的热情。最后,利用上述的考核制度,对优秀的人员进行奖励。使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达成一致,增强员工对自己责任的认识程度,达到双方共赢。

(三)过程激励 激励只进行一段时间没有明显效果,必须结合过程激励,即在生产活动的过程中及时进行信息反馈。责任会计将责任报告及时反馈给企业管理者,企业管理者对责任中心进行监督,从而使责任中心感到压力,这样责任中心才能更好地提高效率。同时,在过程中进行监督的另一个好处是在生产过程中对责任中心给予相应的奖励,这样可提高企业效益。其次,责任中心也可以随时了解到自己努力的成果,与自己以及同事进行比较,促使其取得进步。

(四)绩效考评 考评永远是激励业绩的最好办法。任何一个企业、部门都有必要采用考核制度。责任会计根据本企业的考核制度,对每个责任中心的成果进行分析,并且给出相应的评价。首先,责任会计在进行考核时仅限于所管辖的责任中心内部的成员,不能同企业外,以及其他责任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比较。这即是责任会计遵循的可控性原则,有利于提高责任中心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优化办公室工作氛围。其次,如同学习一样,每个月的考试就是绩效考评,可以使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不足。企业的绩效考评也能起到这个效果,在每次考核后,总会产生比较效应,尽管太过于追求比较会产生负面效果,但适当的比较能够在员工心中形成竞争的意识,使企业内部产生一股紧张的气氛,积极向上。当然绩效考评也是企业事后奖励的公平的有效依据。

(五)群体报酬激励 群体即通常所说的团体,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团体有利于优势互补,团体的价值大于个人价值的总和。随着企业越做越大,基本上企业的每个项目、经营活动都是由团体来完成。群体报酬激励就是根据群体对企业的贡献程度以及对上级下达的预算目标的完成程度给予奖励,以促进团体的凝聚力。责任会计对责任中心进行绩效考评后,根据完成情况衡量整个群体应得的报酬。群体报酬激励能增强职工的团体精神,培养团队协作能力,使职工和管理者保持密切联系。

激励职能就是用责任会计的作用以及责任会计担任的角色来激励各个单位的竞争性。没有竞争、没有压力,企业员工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的能力。将企业变为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调动起企业上下的积极性,从而最大化地实现个人的价值,创造个人财富以及企业利益最大化。

二、责任会计运用的关键点

(一)责任中心职责与目标的分解 责任会计的最根本目标是分职,也就是把企业的目标分块,按照实际要求分给各责任中心。在责任中心的控制范围内,责任中心都需要对其产生的结果负责。以目标和职责为核心,建立“目标管理”和“工作流程”就是职责分解。目标就是责任中心的职责,每一个目标都需要有责任中心负责。首先,确立企业总体目标,在总体目标的统领下将总体目标分为几个小目标分给责任中心完成。确立责任中心的职责,责任中心的职责必须落实到具体的职责边界,减少责任中心之间工作职责交叉。责任中心的职责,不是简单的一个项目,必须明白职责是一类任务的总和。责任中心履行的职责根据其目标而定:为实现目标而必须做的工作和应承担的项目。确定责任中心岗位设置,制定工作流程的作用。其次,进行目标分解。为了实现企业年度目标,责任中心根据自己的职责,按要求得到年度目标,然后按人员分配下一级目标,保证每一部分、每一结点都有相应的职责承担人。责任中心负责人还需将年度目标分解为季度目标以及月目标,以更高效率地实现年度本责任中心目标。在完成指标的过程中永远抓住薄弱环节,抓重点,抓关键,对重点工作进行改进,以高水准实现最终目标,使全组成员完成考核。

(二)责任中心的绩效考评 为了监督、促进责任中心更好地完成应尽的职责,企业应该制定出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通过考核各责任中心目标的完成情况,来奖惩员工,更容易使员工信服,减少潜规则等不良影响,更加有利于增强员工积极性,减少员工犯错,提高责任中心的业绩;还必须让每个员工深刻了解到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是一致的。在绩效考评的同时加强沟通,使员工与责任中心密切联系,改进绩效,帮助组织进行人事决策。责任中心的业绩考核定期进行,任何考核都是围绕企业目标的完成度进行的。

(三)内部转移价格制定原则 内部转移价格就是企业内部各个责任中心之间相互交流采用的结算价格。内部转移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各责任中心的经济效益,并影响到经营业绩。内部价格制定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激励性原则。由于内部转移价格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责任中心的经济效益,所以说内部价格制定要尽可能减少开支,实现收益最大化。二是公平性原则。任何制度的制定都必须有公平性原则,使各责任中心通过努力来达到自己的目标。三是自主性原则。为了使经营者能够在经营中充分行使自,自主决策,需制定统一的内部转移价格。四是全局性原则。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不仅需要达到各责任中心的经济利益,更要达到企业最佳经济利益的需求。

三、责任会计运用建议

(一)了解责任会计概念 要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必须解决目前企业粗放的管理方式,从细节抓起。了解到目前各企业员工对责任会计制度以及其他企业管理制度认识不足,有必要对企业员工进行适当培训,增加专业人员,提高宣传力度,更重要的是鼓励员工创新,通过实践提高员工对责任会计的认识和了解。

(二)加强资金管理 一方面,责任会计制度以资金管理为核心,合理地安排企业资金管理中的责、权、利,使三者平衡。另一方面,减弱企业注重局部利益的思想,在利润形成方面进行合理分配,做到企业资金充裕,调转灵活,资金合理配置。

(三)完善业绩考核主要指标 考核是将各分部创造利益的能力提到最大的有用手段。按照目前观点,业绩完成百分比是考核的主要指标,而责任会计必须打破这一不适时的传统要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时间、空间、质量往往比简单的效益更加重要。因此,不能单一地对业绩完成率进行考核,而应充分发掘工作人员的潜力,实现双赢。有许多考核指标难以用货币来衡量,如上述的时间、空间包括市场、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等,但都有可能创造出无限的经济利益。

(四)注重基础,鼓励创新 责任会计的基本应用是不变的,但企业在适应责任会计制度时,要杜绝照搬照抄,只能借鉴,在别人的失败中寻找经验。每个企业的历史、发展方向等都不同,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突破简单的基础责任会计,在基础正确的情况下进行创新。

(五)结合人本管理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人”在任何制度下都是主题,在根据企业特点制定责任预算制度时,企业内部成员的意见不可忽略。在确定责任单位的任务时,各责任单位的负责人有必要参加会议,减少工作人员对制度的异议。只有当工作人员自己在执行自己参与制定的制度时,才能增加主观能动性,尽力完成目标。其次,要提倡劳动者的全面发展,按照责任会计中责权利结合的原则,明确奖惩制度,对有卓越贡献者给予合理的奖励,鼓励员工多向他们学习。再次,要完善激励机制,在实行责任会计时,要充分尊重职工的感情,满足其合理需要,了解其工作与思想,充分调动其生产积极性。

(六)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 针对我国企业目前的发展情况,将责任会计应用于各企业的前提是完善责任会计制度的理论知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模型,不能向国外照搬照抄。应提倡案例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实践责任会计的企业进行研究,总结出管理者处理各种事故的方法。发挥最大的管理者经济潜能,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水平。同时总结案例失败与成功的细节,对案例进行研究,使之有利于理论知识的进一步完善。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情况下,更好地促进责任会计在我国的应用。

顺应企业发展潮流,责任会计的应用已经不能避免,如何更高效地利用责任会计制度,使责任会计对企业的利益起到关键作用,成为会计工作者的研究课题。会计人员要努力学习管理会计等相关知识,为企业的发展做好准备。只要正确运用责任会计的各项职能,及时完善责任会计制度,增强责任会计制度的可利用性,责任会计制度将对我国企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第9篇

责任教育是教育不断发展的产物,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的重视责任教育。中国更是历来重视对年轻一代的责任教育。中国很早就把教育的目标确立为 “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孔子的“当仁不让”,孟子的“舍我其谁”,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李大钊的“铁肩担道义”,不仅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信仰,更是他们崇高历史责任感的人生实践。

2 责任教育在教学工作中的实施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以身示范,付出耐心、爱心、责任心,唤醒学生的责任心、培养他们的责任感,重点加强对他们的行动规范的培养。

案例①:郊游事件。案例②:粉笔头事件。案例③:关灯事件

【关键词】责任教育;重要性;实施

1 责任教育的重要性

责任教育是教育不断发展的产物,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的重视责任教育。美国上个世纪的80年代后期,有21条德育准则,其中主要有12条,即:自立、值得信赖、勇敢、自信、成为真正的自己、尊重别人的权利、正直、勇于承认错误、信守体育类行业道德、谦恭有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创造性。突出了责任教育的倾向性。另外在《联邦德国教育总法》中规定:“培养学生在一个自由、民主和福利的法律社会中……对自己的行为有责任感。”日本《教育基本法》规定:“教育必须以陶冶人格为目标,培养出和平国家和社会的建设者,爱好真理与正义,尊重个人价值,注重劳动和责任,充满独立自主精神的身心健康的国民”。中国的教育改革,在扬弃建国五十多年来教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走过了艰难的历程,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中国更是历来重视对年轻一代的责任教育。中国很早就把教育的目标确立为 “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孔子的“当仁不让”,孟子的“舍我其谁”,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李大钊的“铁肩担道义”,不仅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信仰,更是他们崇高历史使责任感的人生实践。

2 责任教育在教学工作中的实施

责任教育的实施依靠社会、依靠家庭、更主要依靠学校,依靠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教育。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深感觉任重而道远。面对刚刚升入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满怀着兴奋、好奇、渴望来到初中学校,我们把他们培养成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接班人,这是我们始终研究、探索的课题。社会的进步要求我们将责任教育贯彻到班主任的实际工作中,我在尝试进行责任教育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天,我真诚地和他们说:“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脱离他人脱离社会而孤立地存在。我很高兴将和你们共同度过三年的学习生活,我们班是一个集体,只有我们才可以赋予班级生命,你们的成长、荣辱和班级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们人人是主人,人人要关心班级的每一件小事。我们现在是中学生,责任心应比以前更强。有句话大家都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我要说:‘班级兴旺,我的责任’。希望我们都尽到‘我’的责任,大家共同把我们的班级建成整洁、温馨的学习大家庭。”大家听得很认真,但我知道他们并不知道这其中的内涵,他们只是对责任的概念有了初步的印象,所以我要在以后的日常生活、学习中,以身示范,付出耐心、爱心、责任心,唤醒他们的责任心、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刚开学的几个月,感觉想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去做某事很困难,他们有攀比心理,你不干,我也不干,有多人在场,每个人都认为别人会来做这件事,从而将责任扩散化了;有逆反心理,你让我干,我就消极不干等等。结果谁都没有负起这个责任。了解了学生的心理,给予他们诚恳帮助,就会使学生信服你,和你一起尽责任。

案例①:郊游事件

记得有一次郊游,在小山腰上,学生们想玩“摸瞎”游戏,我考虑到安全问题没有同意,而他们趁我没在时玩了起来,结果被蒙着眼睛的同学不小心掉在沟里,,头还撞到石头上,血从他的头上流出来。同学们吓得不知所措,我急急忙忙地赶来,见状很是生气,刚要训斥该同学,却从他惊恐、冷漠、拒人千里的眼中看到,他需要的不是批评,而是安慰。于是我压住心中的怨气,只说了一句“疼吗?要不要看医生?”就使得该同学立即泪流满面,不断安慰我:“对不起,老师,您批评我吧,我以为你不想和我们玩,找借口不让我们玩。是我不听您的话,是我的错。”这次事件,使他们认识到我对他们是负责任的,他们和我的心走得更近了。

案例②:粉笔头事件

青少年学生效仿性、可塑性较强,好的榜样对他们的思想言行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的直接工作者,身教更重于言教。孔子提倡“言必信,行必果”就是告诉我们:说话要讲信用。古人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以前总喜欢吩咐学生做这做那,“你去把地上的纸拣起来”“去把黑板擦了”,看到和我要求不符的现象,就吩咐学生去做,学生虽然去做了,但不是心甘情愿地做,因此下次他不会主动去做,没有认识到那是他的责任,他该主动去尽责的。我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班里强调不可以扔粉笔头,见到粉笔头要主动捡起。要求之后,我特意每次走进教室,先看看地上是否有粉笔头,遇见了便捡起,一次、两次是我捡,三次、四次就有学生捡,五次、六次有更多的学生捡,慢慢地,不需谁再开口,谁见了谁捡,而且地上的粉笔头越来越少,直至没有故意扔在地上的粉笔头。

案例③:关灯事件

有一次放学,我班因为没有关灯而受到学校的通报,我问同学们为什么没有关灯,有的同学说不知道该谁关灯,我没有批评他反而问他:“你是这个班的人吗?关灯是这个班的事吗?”同学们默然无语。这样的事再没有发生过。每个学生都认识到班级的每一件事与“我”有关,是“我”的责任。

第10篇

一、何谓儿童责任侵犯

在心理学中,责任心被界定为能够自觉地把分内应该完成的各项事务要做到更好的心理状况,用以描述一个人的责任感、可靠性、持久性、成就倾向方面的人格维度。社会心理学对责任扩散现象给予了恰当解释:责任扩散是指个体在群体活动中责任意识降低,被评价的焦虑减弱,因而行为的动力也相应下降,即随着群体中人数的增多,在群体中采取行动的个人责任就减少了。这一现象表现在儿童教育中,就是本该由儿童承担的、儿童也有兴趣和能力承担的责任,却由成人越俎代庖式地承担了,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作儿童责任侵犯。

在将子女看成是“私有财产”的我国,侵犯儿童责任的现象屡见不鲜。成人将儿童始终看成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对象,吃饭要父母喂,衣服要父母穿,玩具要父母收拾,床铺要父母铺,甚至考试不合格要家长帮助找关系……在这个社会多变、价值多元的时代,成人可以找到各种理由来侵犯儿童的责任,如社会不安全因素多、社会太复杂等。但无论以何种名义,儿童责任受到了侵犯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这已成为儿童责任心教育和人格养成的最大障碍,应当引起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二、儿童责任侵犯现象出现原因的社会学分析

1.“社会化理论”与缺乏对儿童可塑性的认识

个体由婴儿到成人,经历了一个由生物性的“自然人”转化为社会性的“社会人”的过程,个体学会了适应社会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履行社会角色,这个过程也就是社会学范畴中的个体社会化过程。[1] 建立在生活依赖基础上的社会化进程,往往使成人忽视了儿童可塑性的存在,无形中剥夺了儿童的责任。现代精神科学和心理学将人的可塑性分为经验期待可塑性与经验依赖可塑性,经验期待可塑性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物种的特异性和种内个体之间的一致性;经验依赖可塑性则是个体在特殊经验和特殊环境下形成的,个体之间有较大的差异。[2] 人的经验依赖可塑性无法在发育中预先形成,个体必须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取经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应对环境的能力,完成由“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由于我们对儿童的可塑性、变化性的忽视,所以往往在教育中对儿童过度保护。这隔断了儿童与环境作用的通道,阻碍了儿童的社会化进程,剥夺了儿童承担责任的机会。

2.“符号互动理论”与对儿童的过度保护

符号互动理论是研究人们面对面的交往与作用以及引起或改变这些活动与过程的主观反映,解释人们用什么方式去定义、理解与处理他们所处的情境,强调个人的主观理解,由于它关注理解过程中符号的作用,故称之为“符号互动理论”。儿童与社会的互动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儿童与他人运用符号进行互动的过程,他人通过一些符号(语言、行为)来表达自己对儿童的期望和目标,同时也通过理解儿童的符号来了解儿童,与其进行互动;儿童则通过定义、理解他人的符号,运用自己的符号与他人进行互动,完成社会与儿童的互动过程。这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的途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了成人对儿童进行保护的种种理由与借口的阻碍。对儿童进行保护是每个家长、教师甚至每个社会公民的责任,但是这种保护要适度,只要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安全没有受到威胁,就应该让他们自己与社会互动,并且承担应有的责任。许多人认为现在社会环境太复杂,儿童无法独立应付如此复杂多变的环境,因此需要成人代替儿童承担许多责任,即使是当儿童对做某件事、承担某种责任很感兴趣时,成人也会由于溺爱或出于安全的考虑而加以制止。

责任侵犯是因为我们对儿童的过度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儿童社会化的进程。家长的过度保护会影响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如此培养出来的孩子独立性差,在青少年期甚至儿童期,就会表现出倔强、任性、自立意识、依赖性强、适应新环境能力差、社会责任感弱、情绪波动性大、易走极端等。[3]

3.“功能理论”与对儿童的完美主义期待

功能论的分析方法现在广泛地用于西方的社会研究,美国社会学家默顿认为功能是“有助于既定系统的适应或调整的可观察的结果”,提出了“显”(即有助于系统的调整和适应的客观后果,是参与者所预料、认可的)和“隐”(即参与者没有预料、认可的)的概念。家庭、学校以及整个社会对儿童的教育主要是执行儿童社会化的功能,用默顿的功能概念来分析,其“显”是对儿童的教育达到了其预料和认可的社会化目标;其“隐”也就是教育中出现了事先所没有预料、认可的结果,也就是儿童未完成社会化或偏离了正常社会化的轨道。家长和监护人的“完美主义期待”表现为在儿童身上寄予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不惜将自己节衣缩食省下来的钱财投入到儿童的教育中来,在传统观念影响下,加之当下社会对个人利益的尊重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价值”的判断拉大了人与人的差距,使得他们无视儿童的兴趣与需要,要求儿童一定要按照成年人的要求行事,成为高素质、高科技的人才,进而获得丰厚的物质奖励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家长愿意代替儿童承担除了学习、考试以外的全部责任,包括自我服务的责任、生活自理的责任,甚至道德责任全部由家长越俎代庖。

三、如何将责任心还给儿童

责任心,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对自身的社会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的认知,以及由此产生的情感体验和相应行为。[4] 现在很多人抱怨孩子的责任意识淡薄,权利意识强烈,只知索取不知回报。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本来有机会参与社会生活,可是每一次机会都被成人以各种关心的名义剥夺了,因此儿童在一次次机会剥夺中降低了心理成熟水平和社会化水平。从这一意义上讲,我们必须把责任心还给儿童。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相信儿童

儿童需要成人的保护,但是保护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须保护。培养儿童责任感及实施责任教育,我们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教育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还在于使儿童善良和幸福,“为此教育必须帮助儿童获得有助于其自我实现和共同繁荣的技能、态度和倾向”。[5] 所以,对儿童责任心的培养,促使儿童学会控制自我、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与知识的传授同样重要。[6] 儿童天生就有贡献、行动和服务的本能,他们具有巨大的潜能,但是当这种自然的倾向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时,它们就会慢慢减弱。[7] 所以,要培养儿童的责任心,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教育观,相信儿童,形成培养儿童责任心的意识。

2.给予儿童承担责任的机会——历练责任心

责任心可以激发人的潜能。培养儿童的责任心,就是要给他承担责任的机会。一个正常的、健全的人身体里有着巨大的创造潜能,但是常常会在重大责任“降临”时才能发挥出来。责任感是在承担责任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只有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儿童才能切实体验到自己为他人服务的能力,认识到他人需要自己,在战胜困难中历练责任心。只有儿童认识到了什么是责任,认真履行所肩负的责任,责任感才能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并获得发展,儿童责任感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知、情、意、行协调发展,共同提高的过程。

3.培养儿童的社会认知与道德情绪——内化责任行为

责任行为本质上是一种建立在自我动机和自我导向基础上的主动的道德行为,而不是外部监督与奖惩的结果。道德情绪和社会认知在责任行为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与个体环境的相互影响下,帮助儿童认识到责任行为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做出行为决策,决定是否按照自己的道德推理、信念和意向来计划行为。当前学校塑造儿童责任行为的主要是监督与外部控制,这种模式无法将儿童的责任行为内化,难以在脱离监督与外部惩罚后持续发展。为此,责任行为的培养不应仅仅局限于儿童的具体责任行为,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与责任相关的社会认知和道德情绪,如公平与移情方面的训练、亲社会思维训练与内疚训练等,让儿童了解责任行为来自彼此的社会认知和社会道德。而且,认知和情绪的训练还可以使儿童的积极行为更加巩固,由外而内的强化儿童的行为定向策略,也有助于激发亲社会行为的社会认知和情绪发展。[8]

4.家庭、幼儿园、社会三位一体培养儿童的责任心

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组成的共同体,三者相互补充,任何一方教育的失败都会造成整体教育的失调。在培养儿童责任感的过程中,家长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是起点,情感是突破口,知行统一是根本方法,榜样示范是基本原则。因此,家长要积极营造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氛围,将儿童作为独立个体,尊重儿童的权利与地位;让儿童主动承担家务劳动,设立明确的劳动任务和质量考查标准;让儿童承担部分家庭责任,给予其参与家庭事务管理和决策的机会,并允许发表意见,从而提高儿童对家庭责任的认知和承担家庭责任的自觉性。

教师要充分发挥有关教育因素的作用,利用课程中的有关内容培养儿童的责任心,这些课程能使儿童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依存关系和利益关系,明确个人的权利和义务,使其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的影响;加强儿童在活动中的参与性和协作性,培养学生的责任心,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等方式培养儿童的集体责任感;鼓励儿童参与某些幼儿园、班级的工作,引导儿童的社会性朝向适应社会的需求与选择,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强烈集体责任感和义务感的社会成员。

(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 通辽,028000)

参考文献:

[1]孙兴春.社会学视野中的现代家庭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1999(6).

[2]韩太真,吴馥梅.学习与记忆的神经生物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83.

[3]孙建雷.过度保护影响孩子自主发展[J].农家参谋,2007(7).

[4]金芳,杨丽珠.儿童责任心研究述评[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5]燕良轼,王小凤,卞军凤.儿童教育中的责任侵犯与儿童责任心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13(1).

[6]张萌.儿童责任意识淡薄的归因与建议[J].基础教育,2008(1).

第11篇

[关键词]责任会计 责任中心 内部结算

一、责任会计相关理论

1.责任会计

责任会计是一种企业内部的适时控制会计,它是以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对象,以保证企业目标的顺利实施并不断提高总体效益为目的,以设计多样化、个性化的激励措施为手段,通过授权经营建立各类责任中心,实行目标管理,编制和实施责任预算,进行责任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其报酬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管理控制系统;是一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这种制度要求:根据赋予各级单位的权力、责任及对其业绩的评价方式,将企业划分为各种不同形式的责任中心,建立起以各责任中心为主体,以权、责、利相统一为特征,以责任预算、责任控制、责任考核为内容,通过信息的积累、加工和反馈而形成的责任会计制度。

2.责任会计内容

所谓责任会计的基本内容,就是指企业为了建立和推行责任会计必须具备的基础和条件。企业实行责任会计,需要在内部划分若干责任单位,也称责任中心或责任主体。责任单位是指有专人负责,承担责任并具有相应权利的企业内部单位。

西方责任会计将责任单位称作责任中心,并根据其责任范围,将责任中心进一步划分为利润中心、投资中心和成本中心。

利润中心是对利润指标负责的责任中心。由于利润=收入-成本-费用,所以利润中心实际上既要对收入负责,也要对成本负责。

投资中心是指对投资负责的责任中心,其特点是既要对成本、收入和利润负责,又要对投资的效果负责。投资中心在责任中心中处于最高层次,具有最大的决策权,也承担最大的责任。它是分权管理模式的最突出表现,大型集团公司所属的分公司、子公司往往都是投资中心。

成本中心是指对成本负责的责任中心。一个责任中心既可以是成本中心也可以是利润中心,既可以是利润中心也可以是投资中心。

二、责任会计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内部转移价格可靠性不强

内部转移价格亦称内部结算价格。企业内各责任中心相互提品或提供劳务时,应当按照适当的价格进行结算,这个结算价格即内部转移价格。可以说,内部转移价格就是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之间相互提品或劳务所采用的计价标准。实行责任会计制度的企业,不但各利润中心或投资中心之间相互提品或劳务时,需要按照内部转移价格进行结算,一个成本中心向其他成本中心提品或劳务时,也应当按照适当的单位成本进行成本结算或分配,这种单位成本可以视同内部转移价格。内部转移价格是责任中心之间转移中间产品时计价结算的依据,也是责任会计核算的基础。内部转移价格制定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责任中心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积极性。一个不合理或者难以发现的内部转移价格不但不能节约交易费用,反而增加了责任中心之间交易的难度也会制约他们的积极性。公司实施责任会计时往往采用企业总部制定的内部计划价格作为内部转移价格,与外部市场价格相差很大,因而不能如实反映责任中心的经营成果,同时也无法反映出责任中心的实际支出水平,这样不利于责任中心发挥其积极性,不能引导他们从挖掘内部潜力去降低成本,以提高产品质量来多创效益。

2.绩效考核约束力不强

责任会计是一种管理控制制度,设立责任会计的目的是通过目标利润、目标成本等指标分配到各责任中心和个人。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关键在于调动人的积极性,但目前公司对那些经营管理较好、节约费用开支的职能部门,没有一套完善的奖励办法,而对那些铺张浪费、经营管理混乱的部门,也未建立非常有效的惩戒机制,挫伤了各部门节约成本支出的积极性,不利于责任会计的实施和总体经营效益的提高。应该通过责任会计对责任中心进行公司绩效考评后,根据其预算完成情况和经营成果的好坏来确定其成员应得的报酬,把责任中心员工的切身利益与责任中心经营好坏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发职工的群体协作精神,增强职工和管理者的密切合作。只有考核与职员的个人利益挂钩,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通过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让考核结果直接在员工的效益工资中体现出来,真正实现绩效报酬的公平原则,就会理顺组织和员工的利益关系,把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的目标结合在一起,进而发挥责任会计的作用。

三、责任会计应用的优化

1.市场价格为基础,合理确定内部结算标准

鉴于现在公司责任中心内部结算标准制定存在的问题,需要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对其的内部转移价格进行重新测算,使制定出的价格能够符合实际情况,更真实准确地反映出各个责任中心的损益结果。公平、合理、科学的拟定内部转让价格,应遵循五条原则:(1)所订转让价格必须为转让各方所能接受;(2)所订转让价格必须使转让双方的合理利益能够得到保证;(3)所订转让价格必须有利于公司的整体效益;(4)所订转让价格必须完整、公平、全面、合理。(5)以“责任效益”为对象开展责任会计核算,考核、评价各责任单位的业绩。

2.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加强考核约束力

评价与考核责任中心的业绩是责任会计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责任会计实施的重要环节。因此,公司在进行绩效考评时必须考虑到合理性、科学性、综合性。对于不同的考核对象,要用不同的方法。将创收单位分组,利润率排在第一名的加分,从政策上引导各单位要努力采取措施不断扩大有效收入的规模,加强成本管控,落实成本增效工作,使公司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随着市场资本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责任会计的内容需要不断的创新,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探索更加适合公司经营管理需要的责任会计制度,通过对公司责任会计应用的研究,可以更好的控制公司的资金占用和成本费用耗费,能够充分调动各责任主体的能动性与创造性,为控制公司的资金占用和成本费用耗费,改善公司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参考文献:

[1]米切尔•马赫著,姚海鑫等译.成本会计:为管理创造价值[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Michael Jensen, William Heckling. Introduction to Managelnent Accounting[M].New Jersey, person, 2008.

第12篇

责任心(responsibility)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内化社会公认的规范,逐渐形成责任意识,产生相应内心体验,表现出某种态度,然后外显为责任行为,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个体的责任心。

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且社会对中职毕业生又有大量需求。尽管如此,中等职业学校目前仍没有得到整个社会大环境的肯定和认同,进入中职学校学习通常是一些学生的无奈选择,中职学校成为一些家长眼中“最佳”的未成年人“托管”场所。而中职学校为完成招生任务一再降低入学门槛,生源素质不太理想,一些中职学生的行为不尽如人意,缺乏责任心。同时社会上的缺乏社会公德、缺乏职业道德等不良因素也在侵蚀着青少年学生纯洁的心灵。我国独生子女的比重逐年增加,受到父母过分保护溺爱等因素的负面影响,学生责任意识的淡化现象日益突出。

缺乏责任心对学生的个人发展、今后的工作以及对社会都有很大潜在的危害。例如某职校学生把请“霸王假”的习惯带到实习和工作中,没有意识到请假也是一种责任,以致公司不能及时安排人手顶岗,从而造成经济损失。可见,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不仅是有技能的人才,更需要有责任心的企业员工。

中职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身心处在急剧地变化、发展和逐渐成熟阶段。这一时期也是中职学生各种价值观逐渐确立和稳定的关键阶段。中职学生这一时期形成的责任心水平对自身个性人格的发展和完善有着重要的作用。了解中职学生的责任心发展现状和特点,有利于中职学生的心理朝正确的方向发展。为切实解决中等职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本研究试图对中职学生责任心现状、产生原因进行探究,从而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南宁一职校、南宁三职校、南宁六职校、南宁民族中专的三个年级学生做被试。其中南宁一职校和南宁六职校是国家重点职业学校。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137份,回收有效问卷1042份,有效率为91.6%。有效问卷中一年级267人,二年级474人,三年级301人。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谭小宏2004年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学生责任心问卷的编制》中的中学生责任心问卷作为研究工具。该问卷兼顾城市中学和乡镇中学、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内部一致性系数和分半信度系数绝大多数在0.51以上,重测信度系数在0.518~0.843之间。通过对问卷的内容效度、构念效度、效标效度的考察,可以认为该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可以作为评价中学生责任心的适宜工具。[1]

该调查问卷把责任心看作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心理结构。按其抽象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总体、一般、特殊责任心,其中一般责任心又可区分为任务、过失责任心两种类型。特殊责任心包括学业、家庭、他人、集体、社会责任心,并同样反映出任务、过失责任心两个方面。

(三)研究过程

本测验采用团体方式,分别以班级为单位施测,测试过程为15~20分钟。

(四)统计处理

将测验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本研究从学生总体情况及性别、年级、家庭结构、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生源地等方面得出了以下调查结果(数据表格省略)。

1.中职学生责任心总体情况较好。

2.中职女生在所有维度上责任心水平显著高于男生。

3.中职二年级学生的责任心在总体情况上低于中职一、三年级水平。

4.中职学生干部在所有维度上责任心水平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

5.双亲家庭学生的家庭义务责任心和家庭责任心水平显著高于单亲家庭学生。

6.中职非独生子女学生在所有维度上责任心水平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学生。

7.除一般任务责任心外,来自乡村的学生在其他方面责任心水平都要显著高于来自城镇的学生。

四、结果产生原因分析

(一)中职学生责任心总体情况较好

从调查结果看中职学生责任心的总体状况,责任心总均分为3.88,而各维度的平均分在3.13到4.46之间。与其他研究者的结果相比较,在谭小宏2004年的调查研究中,中学生责任心状况在各个维度上除他人过失责任心的平均分为2.7478较低外,其他维度的平均分在3.5148到4.3588之间。[2]本研究结果中,中职生责任心得分稍高一些。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样本差异所致。谭小宏的研究样本涉及三个城市同时兼顾城市中学和乡镇中学、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含有初中三个年级和高中三个年级,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仅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三个年级。

另外,从本研究的样本构成来分析中职学生责任心得分偏高的原因。在调查结果中女生、非独生、乡村学生的责任心相对较强,而本研究调查样本中女生人数比例比男生多12.10%,非独生子女学生人数比例比独生子女多53.90%,来自乡村的学生人数比例比来自城镇的学生多38.04%,这些方面都有可能导致总体样本的中职学生责任心得分情况偏高,从而表现出中职学生责任心总体情况相对乐观。

(二)不同性别的中职学生责任心存在显著差异

中职女生的责任心水平比男生要高。社会文化对女性的性别角色要求,以及家长、学校等对女生的教育要求,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着女生责任心水平。“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社会文化两性定位要求女性承担大部分家务劳动,而这种观念一直延续至今,这也是女性家庭责任心较强的原因之一。农村家长受封建观念“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影响,致使女生辍学现象较男生普遍,女生会更珍惜学习的机会,故女生学业责任心水平显著高于男生。

另外,从男生和女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方面来看,青少年时期的女生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早于男生,在对责任心的认识方面也先于男生成熟,因此女生能较早地意识到自己担负的责任。同时,女生的情感较细腻,做事也较男生细心,因而在完成任务时这种认真仔细也促使女生表现出其责任心水平比男生要高。

(三)不同年级的中职学生责任心存在显著差异

总体上,中职学生责任心水平在年级上大致呈两端高中间低的发展状态。中职学生责任心发展在二年级时普遍处于最低水平,而在一年级和三年级时责任心水平较高,在好几个维度上二年级与三年级呈现出显著差异。

探究其原因,可能是中职一年级学生大多是中考的失败者或是由于其他原因被迫选择职业学校的,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后,新学校新环境给他们带来了新开始新期盼,大部分学生努力以“好学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一部分学生在没有完全熟悉新环境时也未敢过于“调皮”,尽量收敛自己的不良言行,因而一年级学生总体显得自控能力较好,工作学习纪律等方面也较为认真负责,责任心表现较好。

而中职二年级一部分学生经过努力成为“好学生”愿望最终破灭,与此同时一部分极力掩盖自己不良习惯的学生在熟悉学校管理后开始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因此,在这一既没新鲜感又没就业压力的稳定阶段,中职二年级学生学习和做事相对不太积极,有些学生得过且过,敷衍了事,相对而言责任心水平降低了。

中职三年级学生即将外出实习并就业,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在有意无意地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阅历的加深,一些学生在进行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后能深深地体会到责任心对工作、企业的重要性。一些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后能深刻意识到随意地请假和迟到会影响自身待遇方面的利益。因此,有社会实践经验教训的中职三年级学生的责任心比二年级学生要强。

(四)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的中职学生责任心存在显著差异

通常学生干部的言行不仅影响周围的学生,还会受到其他学生的评论。因此,能当上学生干部的学生通常是被全班认可的学生,被评选为学生干部首先具备的一个条件就是责任心强。学生干部的责任心通常比其他学生强。同时,他们一旦被冠以“学生干部”之名,便意味着为同学服务,因而学生干部会比其他学生担负了更多的责任,他们常常会有意或无意地被要求起模范带头作用,从而表现出对学校和班级的活动比其他学生更积极,更关心班集体和其他同学。在这些责任中也包括了教师要求学生干部承担的与其职责相应的责任。这样一来,学生干部就更强化了自己的责任意识。可以说,责任心强的学生才能被选上当学生干部,而担任学生干部能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两者是相互作用的。

(五)不同家庭结构的中职学生责任心存在显著差异

双亲家庭学生的家庭义务责任心和家庭责任心水平高于单亲家庭学生。家庭不完整、不和谐,孩子的情绪易受到波动,学习成绩自然也越发不理想。而当家长连他们大人之间的事都无法处理时,就更无法安下心来顾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同时,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单亲家庭学生的家庭责任心相对较弱。在一个家庭中拥有父母双亲本是最完美的组合,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双方共同承担对孩子的教育才是一个完善的体系。如果缺少父母任何一方,家庭教育就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欠缺。一些父母在家庭中缺乏爱心和责任心而导致离婚,可能会使孩子对家庭产生不信任、怀疑或失望,从而影响了孩子对家庭的态度,也削弱了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从本研究的数据显示,单亲家庭学生在其他责任心维度与双亲家庭学生并无明显差别,但恰恰正是在家庭义务责任心、家庭责任心两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单亲家庭的学生在这两个方面的责任心水平显著低于双亲家庭的学生。可见,完整和睦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及责任心的形成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

(六)是否独生子女的中职学生责任心存在显著差异

非独生子女学生的责任心水平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学生。思考其原因,可能是独生子女学生从小得到父母的宠爱,父母总是事事安排得非常妥当,从而造成独生子女学生缺乏独立性,产生事事依赖的思想,更不去考虑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上应承担怎样的责任。久而久之,便导致了孩子责任心意识淡化。相对而言,在非独生子女的家庭中,父母因精力有限不可能对每个子女关注得非常到位,更多的时候是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因而非独生子女的独立性较强,自己能意识到应该怎样做,这样做要承担怎样的责任。因此,非独生子女中职学生的责任心要比独生子女中职学生强。

(七)不同生源地的中职学生责任心存在显著差异

虽然笔者的调查样本仅限于南宁市四所中职学校,但近几年国家的招生政策倾向于农村,因此城市里的中职学校有不少是来自农村的学生。来自农村的学生的责任心显著强于来自城镇的学生。农村学生思想单纯,老实本分,更容易服从权威去完成任务。同时,农村学生家庭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相对比较低,他们在家时比城镇学生干更多的农活和家务,因此更能意识到对家庭应承担的责任,做事更自觉认真。即使是到了学校里,也能吃苦耐劳,做事时表现积极,责任心也更强。在城市里,人们把大门一关,楼上楼下的邻居都相见不相识。城镇学生在这样一个日渐冷漠的社会环境里,生活条件比较优越,较少替他人考虑,待人也较冷漠,缺乏家庭责任心和社会责任心。可见,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学生的责任心发展影响是不容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