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试题

高中试题

时间:2023-05-30 08:55: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试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试题

第1篇

高三是学生基础教育阶段最关键的一年,高三复习涉及以前学习到的所有知识和数学方法.高三二轮复习在整个高三复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中学生通过试题讲评能看清自己的问题所在,教师通过讲评试题能帮助学生扫清知识上的障碍.所以二轮复习中试题讲评质量很大程度决定了高三数学的复习效果.

通过高质量的试题讲评,我们能更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复习,帮助学生有效回顾知识,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二轮复习试题讲评的现状

应该说现阶段绝大部分高三数学教师自身业务都是扎实过硬的,教学态度都是积极进取的,具体体现在试题讲评上,那就是教师对试题都能进行认真分析,统计出错误率,对试题讲评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学生在讲评前也大都能对试题加以订正或部分订正,明确自己的错因,了解自己的薄弱点.但大多数教师在二轮复习的试题讲评中依然与一轮复习中没有区别,有的对整张试题每到题目从头讲到尾,有的只讲难题,只讲错题,有的就题论题,毫不拓展.所以有必要对二轮复习中试题讲评做适当的改善.

三、二轮复习试题讲评的对策

从高三复习的实践出发,二轮复习试题讲评既要照顾一般,又要突出重点,力求精讲,精析,抓住典型的错例,择其要点加以点拨,充分启发学生思考,对重要的解题思维和方法进行有效的归纳和训练,评讲时要重视方法,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突出数学方法,在思路的对比分析中揭示最佳解法.教师要真正做到讲练结合,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针对错题要有意识地再做一些相同类型的题目加以巩固,讲评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加以反思,扩大讲评效果,使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有更深刻的认识.

1.科学预设,引导学生拾级而上

(1)注重问题设置的层次性

从学生的做题情况来看,有3种情况:(1)学生无从下手,所以该题空白;(2)能够具体写出PF1=6d,ePF1=6PF2,ePF1=6(PF1-2a),(6-e)PF2=12a;(3)能够进一步完成解题的,利用有界性PF1≥a+c,解出(1,2]∪[3,+ SymboleB@ ).

第2篇

【关键词】高中阅读衔接对策 课堂实践教学策略学习策略

山区中学的初、高中是两个不同的学习阶段,许多学生在初中时能很容易地考好英语,升入高中后,却谈“英”色变。因此,做好初、高中英语教与学的衔接尤为重要。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高中英语阅读的教学方法、学法指导、学习习惯等方面对如何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这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初、高中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差异

首先,初、高中的教材衔接跨度大。我们山区中学初中阶段选用的是仁爱版英语教科书,要求学生掌握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的语法知识,教材内容比较单一。而升入高中后,我省考纲要求掌握的单词为2603个,词汇量大幅度增加,而且对词汇的要求还有持续增加的趋势。另外,从教材的内容上看高中教材与初中存在较大的差异,也较难衔接。

其次,初、高中英语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存在差异。初中英语教材内容直观,知识单一,教师大都只是在“教教材”,老师的反复强调与复习使学生逐渐对教师产生了依赖,失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而进入高中后,更换了教材,内容增多,知识综合性加强,又加上高中课堂容量大,进度快,教师侧重系统知识的学习、归纳,和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对重难点内容只作强调和必要的讲解,对各类型的题目也不可能像初中那样精讲细讲和巩固强化,这就迫使学生不得不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后要做大量的工作如:预习、复习和查阅相关资料。

最后,初、高中英语考试的形式和范围不同。山区中学一般的初中试题题型简单且均来源于课本,只要熟悉课本并通过一定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学生要想取得成绩一般都不难。而高中试题题型多样,涉猎面广,学生要想取得一些成绩必须在熟悉课本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借助大量的课外知识,还需具有逻辑思维,分析、判断和归纳的能力。

二、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对策

既然初、高中存在这么多的差异,要想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做出相当的努力。

一方面,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初、高中教学的任务和要求有所不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高中主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强调进行精讲多练的语法课、进行大量精读和泛读训练的阅读课和题材多样、高标准、严要求的短文写作课。”针对山区中学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的“知识结构松散,词汇量少,语法知识不扎实,依赖性强”的特点,江苏省建湖高级中学王守文老师在其作品《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 提高学生英语水平》中提到:“高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练习、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我非常赞同,此外,教师还要善于根据学生特征、教学的内容,因材施教,以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信心。举一个教学中的例子:NSEFC BOOKⅡ Unit 2 The Olympic Games,在初中教材中曾多次出现与“奥运会”相关的题材,学生对此也比较熟悉,所以让学生在课前先查阅一些与“奥运会”有关的资料是比较容易的,课堂上热身活动这一环节就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对他们掌握的信息进行测试,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学生阅读技能的指导和培训:引导学生在文章中通过寻找主旨段、主旨句学会概括文章或段落大意,把握作者的意图等;同时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查找关键词,突破细节问题。之后再要求学生以课文内容为基础就“奥运会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实惠?”等问题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使学生对本课中所学到的单词、短语或句型结构进行复习。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目的。

另一方面,学生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无穷。”在高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老师所教的书本上的知识即为“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即为“渔”。就以英语教学环节中至关重要的阅读环节为例,首先,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初中英语教师也有对学生提出一些预习要求,但到了高中阶段,课文篇幅加长,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对学生的预习要求不能只停留在泛泛而谈的阶段,而是要把它当作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来进行,精心指导,逐步规范。举一个教学中的例子:NSEFC BOOKⅤ Unit 5 First Aid,我会在课前先要求学生自己解决生词,可以用英语词典查询,也可以采用猜词法来猜测词语的含义;然后读熟背透课文中的重要词组、有用短语,美文佳句;最后要求学生把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陈列出来以便在学习过程中答疑解惑,等等。其次,我们要指引学生学会复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高中阶段学生的复习工作不能再滞留于“布置作业―完成作业―复习结束”简单循环过程,而是应该指引学生完成“布置作业―完成作业―回顾完成的作业―从作业中找到问题―查阅资料解决问题或咨询老师解决问题”有效复习过程。最后,我们要教导学生学会积累。高中阶段有意识地进行英语阅读能力训练是教学的重点目标,我们要在课堂阅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兴趣的英语读物,并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在现阶段要出色地完成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教师的影响和学生的努力都是不容忽视的。我们教师必须在新课程背景下深入研究、对比初、高中的课标和教材的不同要求,改进教学方法;而学生则要在学习方法上不断创新,建立自信、培养兴趣,锻炼学习和应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只要初、高中教师齐心协力地去做,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就一定能让学生“掌握方法、养成习惯、形成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王守文. 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 提高学生英语水平[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11期

第3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试卷讲评 方法技巧

数学教学中试卷的讲评不依靠题海取胜,而是通过对数学各层次试题的深入研究,提高学生能力。下面就考试结束后数学试卷的讲评策略,谈谈本人的认识和做法。

一、对数学试卷讲评的理解

在试卷讲评课上,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探索活动中提高数学素养和悟性。

在讲评试卷时,不应该也不必要平均使用力量,有些试题只要点到为止,有些试题则需要仔细剖析。对那些涉及重难点知识且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试题要特别照顾,对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则要对症下药。

二、数学试卷讲评的方法与技巧

试卷的讲评也要讲究技巧,什么时候讲、讲什么、怎么讲都有一定规律。如能按规律讲评,就能使讲评课达到最佳效果。

1、研究试卷是讲评试卷的前提和基础。

(1)、教师应该定点定时参加做试卷,亲身体会试卷的难度、知识点的分布等情况,一套试卷里共有多少个难点,属于基础知识的有多少,属于基本技能的有多少,哪些学生陌生,哪些是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等等,把握学生容易混淆、出错处,做到“胸有成竹”。

(2)、准确把握学生的完成情况。

要认真统计、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试卷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要统计每题得分情况和对错情况,哪些题答得好或者不好,哪个环节失分较多,共性的还是个别的,有哪些独特解法,有哪些典型错误,做到心中有数并寻找原因。

(3)、确定讲评教案。

要面向全体学生,明确讲评目标、重点,有的放矢,有备无患。对不同难度的试题要侧重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相对应的处理方法,讲什么不讲什么,哪些题适合哪些学生,同时总结成败,做好个人反思。

三、多头并举,创建合作高效的讲评课堂教学。

1.试卷评讲要多导精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联系地讲、创新地讲是我们教师的追求与目标,而这个目标的实现与怎样讲有密切的关联。评析试卷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师要用启发性的语言和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积极思考,探求创新的解法,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第4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试卷;评价课;有效性;措施

一、归纳现今高中数学试卷评价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现今大多数高中数学教学来看,试卷评价课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1.教师讲解肤浅,针对性不强

许多教师在讲解试卷的时候,只针对试题本身进行讲解,没有延伸、归纳,讲解很肤浅,针对性不强,往往就题讲题,学生缺乏发散思维,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2.教师讲解枯燥,重难点不突出

在高中数学试卷评价课中,许多老师评价试卷的方法就是照着试卷顺序,从头到尾,逐一评讲,在评讲试卷的过程中,讲解枯燥,重难点不突出。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习,缺乏积极性,不能有效地参与课堂,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学生将来的发展。

3.教师讲解乏味,学法指导不强

高中试卷评价课的目的,不是仅仅给学生一个正确答案,而是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要怎样去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学会学习。但现今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在试卷评价课程中往往只注重试卷答案,而不重视教学技巧的传授,学法指导不强,从而导致学生并没有更好地学习,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探究提高高中数学试卷评价课有效性的措施及其方法

1.教师讲解试卷要及时

考试结束之后,教师阅完试卷,应及时作好分析、总结工作,紧接着就应该评讲试卷。在正常情况下,科任教师必须保障在当天就把试卷阅出来,不能拖拉,不要耽误,然后就具体的考试情况,进行认真登记,统计好每个学生的分数,每个分数段的人数,再根据每个学生具体的试卷情况进行分析,看看哪些题做得不理想,哪种类型容易出错,并做好相应的记录、登记,与此同时,教师还必须就本次试卷的平均分、优生率、及格率做出相应的统计。最后,教师就这些情况、分析的结果,探究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分析、总结,找到相应的补救措施。在做完这些工作之后,教师紧接着就及时评讲。

2.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主动纠错

试卷发下来之后,教师不要急于马上评讲试卷,应该给学生留上半节课,让他们自行改错、纠错。自主学习,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最直接、最有利的办法。在评讲试卷时,教师也应该给学生腾出时间,为他们提供互动学习的教学平台,通过交流互助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教学效率的稳定提升。

3.注重试题的连贯性,多总结,多归纳

高中数学的知识点很清晰,教师在评讲试卷的时候一定得注意试卷的连贯性,将一个类型的试题多总结,多归纳,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整理,从而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

4.重视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纠错习惯

试卷是对学生学习的总结,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通过试卷测试,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自己,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因此,在试卷评价课结束以后,教师要引导他们通过收集错题集,养成正确的纠错习惯。

参考文献:

[1]王振伟.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中,2011(03).

第5篇

关键词: 高中政治课 试题选择 选择策略

一、高中政治课教学试题选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段时间以来,部分高中政治教师对学科教学的关注不够、投入不足,存在思想怠慢、应付差事等现象。政治课教学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先学—后教—当堂巩固、讲练结合等常用的有效教学方式摒弃了。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就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不想学,课堂不投入,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在试题选择方面,部分教师存在没有练习和讲解,或者直接使用教辅资料和网络上下载的成套试题,或者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导致教学效率和效果受到极大影响,也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高中政治课教学试题选择的若干建议

高考成绩是衡量高中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高考成绩的取得不可能一蹴而就。课外是课堂的有效延伸和必要补充,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之外,多数学生会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做试题上,因此试题质量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甚至会起决定作用。

对于政治教师而言,由于受教学时间有限等因素的制约,试题的选择必须有更高的标准才能保证政治教学质量。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试题的选择提出几点建议。

1.试题选择要具有计划性和针对性

根据高考试题命题“坚持知识考查、能力考查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的有机统一,注重考查考生对思想政治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1]的要求,考试作为一种检验学生对学科知识掌握和运用状况的手段,必须体现其鲜明的目的性、计划性和针对性。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试题考查知识点有进一步细化的倾向,如2011年江苏卷第35题第二问“‘包容性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个道理?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和2012年江苏卷第35题第一问“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唯物辩证法原理,评析材料中网民的观点”,都进一步细化了对单个知识点的考查,这是平常教学必须重视的知识点,力争实现知识点考查的零遗漏。因此,在试题选择的过程中,任何一道试题都必须考查一定的知识点,一张试卷的选择必须兼顾不同知识点的全面考查,不同试卷的使用还要体现知识点考查的计划性、连续性,尽量避免知识的遗漏和无效的重复。

2.试题选择要具有层次性和区分度

高考实质上是为高等学校录取新生服务的选拔性考试,应对考生群体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一定的区分能力[2]。高中政治学科作为选修科目在高校录取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等级要求。高考试题的选择要“充分体现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选拔性,使试卷既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又有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3]。在平常的练习中不能搞“一刀切”、“一风吹”,必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有必要设定选做题、区分难易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同时必须根据高考模式的需要强化目标范围学生的成绩管理,做到抓住重点、全面兼顾,层次教学、差异管理,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3.试题选择要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发展动态看,探究式、争辩式、开放式问题的比重有所增加,这符合“坚持能力立意为主导,在命题形式上做到以稳为主,稳中有新”[4]的高考命题原则。在江苏高考政治试卷中最后一个探究题第三问往往是没有固定答案的,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应该鼓励和支持。因此,教学过程中的试题选择和试题答案的设计必须允许争辩,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用包容的眼光看待学生,更多地培养和锻炼学生解题思路、解题方法、问题思维,而不是一味地苛求标准答案或统一思想。与此同时,任课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开阔视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4.试题材料的选择要具有生活性

高中政治教学内容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和时事政治等,这些都与生活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简言之,政治教学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教学工作要从生活中认识和发现理论,在生活中运用和践行理论,这是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尤其是自然科学学科的重要区别。高考政治试题也是如此,几乎所有的试题都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设置的,绝不是无中生有。对此,在平常教学过程中,试题的选择要“充分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反映思想政治学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到紧密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5]。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不断更新试题的背景材料,不断更新教师的思想观念,不断引导学生用思想政治的相关知识认识社会、分析社会,这样才能做到学以致用,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和领会政治课学习的意义;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思想政治课专业理论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更加理解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5.试题问题的设问要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教学理论不等于日常生活,考试并不是对日常生活的简单重复,试题的作答要求较高的理论标准、严密的逻辑结构、规范的作答方式。所以,在考试过程中,试题的设计必须是科学的、严密的、规范的,不可存在歧义、不可零散化和生活化,否则将失去其应有的作用。对此,在主观性试题中增加其客观性成分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和有效的手段。如2011年江苏卷第34题第一问“将表一和表二中的A、B两处数据补充完整”和2012年江苏卷第34题第一问“计算表格中A、B的值”都设置为计算题,这对教学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6.试题理论思考的角度要具有新颖性

政治教学源于对学生生活实践的深层次挖掘,而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时政大事是有限的,高考试题与平常练习所选择的背景材料往往是相同的,但问题设计的方式、思路等往往存在较大差距。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考试亦如此。对此,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对试题设计进行合理的“变化”和“引申”,可以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对生活的思考更加深刻。例如:2011年高考江苏卷第36(B)题直接从课本中引用列宁的话考查了国家学说和民主共和制的相关知识;2012年高考江苏卷第37探究题以“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改革与发展问题,文化发展是热点问题,但传统文化在2008年江苏卷35题“调整我国法定节假日制度”中已经有所涉及,2013年的出题思路的确出乎多数人的意料。因此,平常练习要想进一步提高实效性、增强与高考试题的相似性,就必须多角度、多层次思考,善于打破惯性思维,提倡创新与发展。这也“有利于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改革”[6]的推进。

第6篇

一年级用游戏代替试卷

早在这学期的期中考试,崇文小学就在一年级试点用游戏代替试卷。考试在学校的室内操场进行,考场简直就是一个小游乐园。语文、数学和英语考试分别用3组游戏代替,做完9个游戏,考试就完成了。

记者了解到,下周即将举行的期末考试,崇文小学的“乐考”将在“东花市-崇文门-前门学区”的6所小学推广。回民实验小学、前门小学、新景小学、花市小学和忠实里小学的一年级学生都将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期末考试。

崇文小学校长白淑兰介绍说,除了“乐考”,学校还注意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期末的时候,老师会给孩子们发一张“任务清单”,清单上是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这份清单不需要笔答上交,而是需要动手去做。孩子们可以用一两天的时间完成清单上的任务,之后老师会把学生的表现记录在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中。

“Ab卷”难度不同可选用

今年的期末考试,西城区拟在初中数学、英语两科中试行“AB卷”。即试卷分为两种,一种是满分为100分的试卷,对学生应掌握的知识进行常规考查;另一种是附带“加试题”的试卷,除了100分的考试内容,还有难度较高的附加试题,以便学有余力的学生挑战高难度,也便于教师掌握不同学生的情况。

为避免学校之间的攀比,教委将对学校给出使用A卷或者B卷的建议。但有附加题的试卷并非保密试卷,考百分试卷的学校在考试结束后同样可以得到带附加题的试卷,并根据本校情况让学生练习附加题。

另据了解,西城区在高中“通用技术课”的考查中一直使用多种方式。区教研中心为学校提供四种考查模式:小论文 作品;产品说明作品;纸笔作答论文 作品;学生自设方案。

“连坐式”考查被“投诉”

并非所有的新型考试学生们都能适应,最近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咨询中心接到一些孩子的“投诉”,说学校新的考评方式让他们失去了学习热情。

第7篇

关键词 作答时长 难度 高考 理科综合 生物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1 引言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其试题难度是考生、家长、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命题人员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难度”是考试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教育测量概念,是试题分析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含义指考生或被试者完成试题或任务时的困难程度。定量刻画试题难度的量数,称为难度系数或难度值,经典测量理论框架下在数值上等于代表性考生群体在试题上的通过率。

难度主要受考生对试题内容的熟悉程度、考查行为目标的层次、情景材料的信息量、试题的形式和时间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时间在此指给定考试时长或考生作答时长。一般情况下,在给定考试时长内,试题包含的信息量和考生思维量将对考生的作答表现产生影响;反之,在试题包含的信息量和考生思维量一定的情况下,作答时长也会对考生作答表现产生影响。此外,给定时长与考生自主分配的作答时长并不总是一致。同一试题可能由于分配时间的不同,导致通过率发生变化。在理想状态下,试题包含的信息量和考生思维量应与给定考试时长相匹配,现实考试情境下的给定时长是否恰当亟待研究,考生作答时长的分配对其作答表现的影响也值得深入探讨。

高考(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以下简称理综)总分为300分,考试时长为150 min,试卷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科试题,其中物理占120分,化学占100分,生物占80分。考试时长为三科共用,考生可以自由分配150 min的时间。150 min在三个科目间的分配应与科目总分值成正比,即物理60 min、化学50 min、生物40 min。考生按照上述分配作答时长是否恰当,适当延长或缩短某一学科的作答时长对其表现有何影响。本研究以生物学科为例,研究作答时长对考生作答表现的影响。

2 研究方法

2.1 测试对象

测试对象为已学完全部高中生物课程的高三理科学生,共452人。样本选自北京地区的两所中学,X校学生平均成绩好于全市平均成绩,279人;Y校学生平均成绩与全市平均成绩相当,173人。

2.2 测试方法

2.2.1 测试材料

以2011年高考(北京卷)理综生物全部试题作为测试卷,满分80分,其中客观题共30分,包含5道选择题,每题6分;主观题50分,包含3道非选择题,分值分别为18分、16分和16分。

2.2.2 实验设计

本研究为3×2两因素准实验设计,因素一为作答时长,三个水平:基本时长、不足时长和充足时长。因素二为学校,两个水平:学校X和学校Y。

2.2.3 预试

为确定标准作答时长,在Y校(成绩相当于全市平均水平)选取一个普通班(40名学生)进行预试,记录从答题开始到90%考生正常完成全部试题所用时长。测得标准作答时长为40 min。

2.2.4 正式测试

按班级期末生物平均成绩,将两所学校的考生分为A、B、C三组,三组考生的总体水平大致相当。A组:要求该组考生在基本作答时长条件下,即40分钟内作答试卷。B组:要求该组考生在70%的基本时长,即28分钟内作答试卷,时间结束立刻回收答题卡,即B组在不足作答时长下完成测试。测试C组:要求该组考生作答试卷至90%考生正常答完,考试结束,回收全部答题卡并记录时间,即C组考生在充足作答时长下完成测试。

2.2.5 阅卷

对所有测试组进行统一阅卷。阅卷前对所有阅卷员进行正式培训,统一阅卷标准,阅卷结束后得到考生各题得分。

2.3 数据分析

用SPSS 19.0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多因素方差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答题用时

在测试中测得X校C组作答用时约48分钟,Y校C组作答用时为50分钟,此即为考生回答试题所需要的充足作答时长。在高考中,按照分值比例,考生在生物试题上分配的作答时长应为40分钟,试卷的思维量应与40分钟的时长相匹配。但出于保密的需要,高考试题在考前无法进行预试,试卷的思维量是由命题者估算出的。本研究经测试得到的标准作答时长约为40分钟,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2011年高考(北京卷)理综生物试题总思维量与等分值比例的作答时长是基本匹配的。

3.2 全卷得分结果与分析

各组考生全卷得分情况详见表1。由表1可知,两所学校测试B组(不足时长)的得分在三组间均为最低,测试C组(充足时长)的得分均为最高。以全卷总分为因变量,组别和学校为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组别的主效应是显著的(F(2,446)=5.807,p=0.003),学校的主效应也是显著的(F(1,446)=51.462,p=0.000)。组别和学校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718),即不同学校间,不同时长条件下差异趋势是一致的,差异趋势详见图1。

因为本研究主要探讨时长的效应,也因为组别和学校的交互作用不显著,为了简化结果的解释,故在进一步的分析中只保留组别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组别的效应显著(F(2,449)=4.894,p=0.008),即在不同作答时长条件下,考生全卷总得分差异显著。对三组数据做进一步的对比分析,以A组为参照组,进行有计划的比较。结果显示,A组和B组差异显著(t=1.967,df=449,p=0.050);A组和C组差异不显著(p=0.425)。这说明,当考生作答时长由不足时长变为基本时长时,全卷得分有显著提高,但由基本时长变为充足时长时,全卷得分无显著提高。这进一步说明,2011年高考(北京卷)理综生物试题总思维量与40分钟的作答时长是较为匹配的。

3.3 客观题得分结果与分析

以客观题得分为因变量,组别为自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与对全卷得分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以客观题得分为因变量,分析组别的影响,发现组别间差异显著(F(2,449)=4.263,p=0.015),即在不同作答时长条件下,考生客观题得分差异显著。对三组数据做进一步的对比分析,以A组为参照组,进行有计划的比较,结果显示,A组和B组差异显著(t=2.008,df=449,p=0.045),A组和C组差异不显著(p=0.185)。说明,当考生作答时长由不足时长变为基本时长时,客观题得分有显著提高,但由基本时长变为充足时长时,客观题得分无显著提高。

3.4 主观题得分结果与分析

以主观题得分为因变量,组别和学校为自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与对全卷得分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以主观题得分为因变量,分析组别的影响,发现组别的效应显著(F(2,449)=3.124,p=0.045)。以组别A为对照组,进行有计划比较,结果与以全卷得分为因变量的结果也完全一致,即A组和B组差异显著(t=1.967,df=449,p=0.050),A组和C组差异不显著(p=0.425)。说明,当考生作答时长由不足时长变为基本时长时,主观题得分有显著提高,但由基本时长变为充足时长时,主观题得分无显著提高。

3.5 主观题各题得分结果与分析

3.5.1 第6题得分结果与分析

以第6题(高考试卷中第29题)得分为因变量,分析组别的影响,发现组别的效应边缘显著(F(2,449)=2.598,p=0.076)。以组别A为对照组,进行有计划的比较,结果发现:A组和B组得分差异显著(t=2.100,df=449,p=0.036),A组和C组得分差异不显著(p=0.891)。说明,当考生作答时长由不足时长变为基本时长时,该题得分有显著提高,但由基本时长变为充足时长时,该题得分无显著提高。

3.5.2 第7题得分结果与分析

以第7题(高考试卷中第30题)得分为因变量,分析组别的影响,发现组别的效应显著(F(2,449)=3.166,p=0.043)。以组别A为对照组,进行有计划的比较,结果发现:A组和B组得分差异显著(t=2.188,df=449,p=0.029),A组和C组得分差异不显著(p=0.659)。说明,当考生作答时长由不足时长变为基本时长时,此题得分有显著提高,但由基本时长变为充足时长时,得分无显著提高。

3.5.3 第8题得分结果与分析

以第8题(高考试卷中第31题)得分为因变量,分析组别的影响,发现组别的效应不显著(p=0.254)。这一结果说明增加或缩短答题时长对该题得分的影响并不显著。

第8题的分析结果与第6、7题的分析结果不同,得到这一结果应与试题的难度有关,第8题难度系数为0.66,属于中等偏易试题,试题相对比较容易,答题思维量与信息量相对较少,考生用于思考的时间相对较短,作答时间对考生得分的影响较小。第7题的难度系数为0.41,属于较难的试题,试题的信息量和答题思维量均相对较大,考生必须仔细阅读试题内容并将文字转换成模型进行思考,在解答试题时,由于本题的解题思维链也相对较长,考生用于思考的时间也较长,所以考生得分受作答时间的影响较大。第6题难度系数为0.60,难度适中,试题思维量和信息量不是很大,所以考生得分受作答时间的影响为边缘显著。

在对本测试的预期中,作答时长对考生表现的影响,除了与试题难度有关外,还应与试题的位置有关。通常情况下,对于试卷中按照有序排列的一系列试题,考生应该按照由前到后的顺序作答。这样,如果在时间有限的条件下,相较于位置靠后的试题,位置靠前的试题分配到的时间应该更为充足,而位置靠后的试题在时间从不足变为适当或充足时,考生表现应该获得明显的增益。本研究的结果并未显示出如上的规律,原因可能有三,本测试共有8道试题,有限的试题数使得这种位置效应并未显示;位置效应的影响要弱于试题难度的影响,考生对较难试题的深入思考导致表现的增益掩盖了试题的位置效应;分配给考生的作答时间,无论是不足、标准还是充分,实际上都满足了考生基本完成试题的时间,也说明试题总的思维量和给定时长是较为匹配的。

在作答时长变长后,考生在较难试题上的表现获得了明显的增益,而不是在位置靠后的试题上。这也提示我们,考生在回答试题的时候是运用了一定的答题策略的。因为该测试卷中试题的难度并不是按照试题顺序单调递增,即位置最靠后的试题并不是最难的。考生能够在接触试题时就鉴别出试题的大致难易程度,并合理的调配时间作答,而不是一直按照试题顺序作答,毫无变通。

4 结论与建议

2011年高考(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题总体思维量的设置较为合理。考生用约40分钟的时长进行答题的得分效果最佳,若缩短作答时长至28分钟,考生得分将明显降低,若延长作答时长至48分钟以上,考生的得分并无明显提高。在高考时,建议考生根据自身情况对答题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制定好自己的答题策略,以便更好地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孙恒,李金波.高考试题难度的预估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0:3-5.

[2] 毛竞飞.高考命题中试题难度预测方法探索[J].教育科学,2008,24(6):22-26.

第8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教育教学;层次化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次教学”的教改实验,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1.教育教学理论依据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2.教育教学实践依据

目前,普通高中面对传统教学模式,有不少困难。首先,现行高中数学教材理论性强,运算能力要求高,课本习题及复习题量大,但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学不进去”,“学了也无用”,导致教与学陷入困境。

二、普通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1、创造良好的环境

无论任何方案,免不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而实施分层次教学,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条件。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分层次教学中的分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情道理: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次教学的原则是在完成《大纲》任务的前提下,对学生个体要求有所不同,使学生心理平衡,互相帮助,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

作为合格的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民主的教风,要敢于承认工作中的不足,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要注意师生感情的交流,注意信息反馈,不断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学生层次化——学生自愿,因能划类,依类分层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同学的难点,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

3.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1)教学目标层次化。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2)课前预习层次化。针对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相对提高,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明显增强的特点,只要教师能深钻教材,领会一“纲”两“说明”之精神,把握其弹性,根据已定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就会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

(3)课堂教学层次化。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4)单元考核层次化。每一单元学完后,均安排一次过关考核,它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部分题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可用附加题形式)。

三、“分层次教学”的效果

学生分层是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成的,完全由学生自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这样既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保护了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感到轻松自如,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9篇

【关键词】高考历史 材料题 特点 解题

【中图分类号】G63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41-01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历史这门课程在高考中试卷试题结构是一直有所改变的。结合过去几年间的出题规律来看,有很多试题是通过材料的方式来呈现的,且在全部试题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因此,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必须要给予材料题教学给予充分重视,指导学生以正确的思维去思考,并逐渐的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

一、把握材料题的命题规律

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研究,可以发现材料题的命题大致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命题中材料形式的试题比例近几年都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笔者通过对福建近 4 年高考历史试卷进行统计,选择题中的材料性题目,2012 年有 7 题,占 28 分,其余三个年份 2010 年、2011 年和 2013 年都各有 9 题,占 36 分,如果加上固有的材料解析题 52 分,整份试卷材料题达到了 80 及 80 分以上,由此可见,材料性题目在历史高考中居于至关重要的地位。

其次,命题强调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注重时代性、实践性,注意用全球史观和现代化史观来解答问题。

再次,命题特别强调开放性与层次性,主张采取 SOLO 分类评价法,即开放式与能力层次评分法,以此达到三个重视:重视过程与方法,重视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史论与史观的培养。此类命题在历史的材料解析题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综卷第 38 题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具体说来,就是给出相关材料后,根据材料进行设问,设问往往围绕四个层次展开,分别为读取信息、辨别历史、阐释历史、论证问题。所谓的读取信息就是要求学生阅读理解图文材料和试题要求,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从而将有效信息完整地、准确地、合理地表达出来;辨别历史即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通过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阐释历史就是要客观的叙述历史事物,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论证问题即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从而能够批判、独立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注重复习准备工作,提升学习效率

(一)立足于基础知识,研究教材

要学好历史这门学科,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关键。现在有不少学生主观地认为,只要平常多接触一些深题、难题,那么,在考试中就会多一些胜算。其结果恰恰相反,一些基础的知识点没能掌握透,那么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就更难以领会,又花了时间,又没有收到成效,做材料解析题也是如此。尽管课改以来,在命题形式上有了一定的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是所提供的材料还是所提供的设问,都是立足于教材的基础知识,然后进行延伸与扩展。所以,笔者一贯主张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多研究教材,夯实基础,在上课的过程中也力求将知识点讲细、讲透,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很好的“消化、吸收”。

(二)加强知识的整合,树立通史观念

现行高中历史教材是采取模块专题史的体例进行编写的。这种编写形式虽然有利于同类性质问题的综合归纳,但是,它本身也打乱了史学的通史体系,对于中学生来说加大了学习的难度,同样也不利于学生的做题。当材料题给出一则或几则材料时,学生往往由于通史概念的缺失,难以判断该材料所反映的时代以及前后相关联的史实,从而不能判断材料所体现的时代背景,那么这道材料题的相关设问也就无从回答。所以,在日常的学习和复习中,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在现有教材基础上重构通史体系,以有利于对历史的发展和延续的脉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便于对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与背景进行了解,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读懂材料,理解材料,然后做好材料题。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读多练

知道了材料题的命题规律和掌握了复习的一些注意事项之后,并不是意味着就能够顺利地完成答题。所谓实践出真知,没有在实践中真正具体的进行演练,一旦遇到题目,尽管理论上有一套一套的方法,但是还是会感觉难以应付。因此,在平常一定要多读多练。读得多了,不仅能够加快有效读题的速度,而且能够扩展材料接触面;练的多了,答题的感觉就培养出来了,就能够善于捕捉材料与问题的核心,还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对临场的发挥都是有极大益处的。

三、讲究应对策略,提升解题能力

(一)先审题,后阅读

多数考生通常的做法是,拿到材料解析题后,就迫不及待地将材料进行阅读与分析,然后才看设问。这样做的不足之处在于,在不了解问题的情况下阅读材料,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也影响了对材料的理解度。所以,采取先审题,后阅读材料,可以做到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针对性强,目标明确。并且在所要考查的问题明朗的情况下阅读材料,很容易使我们体会到材料所反映的背景、核心等实质性内容,可以直奔主题,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可以说,材料解析题设置的问题为我们阅读理解材料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二)仔细审题,认真阅读

做材料解析题的题目,最忌讳只浏览大意。没有仔细认真的审题和阅读,往往会漏掉许多重要的信息。这类题目,经常在问题的设置和材料中隐藏一些“陷阱”,比如一道题中,常常会包含不只一个问题,而是多个问题;所要回答的问题并不浮于问题语言的表面,而需要经过细致的分析才能发现;材料中的有用信息有时并不在材料段落中体现,而在于材料的作者或者该则材料的出处等等,这些都需要仔细审题。认真阅读材料才能有所发现,这也是做好材料解析题的必备条件。

(三)紧密结合教材,切忌答题与教材分离

众所周知,历史材料解析题的一大特点是“材料在教材外,答案在教材内”,所以在审题和阅读材料后注意与书本相关知识相结合,完成知识迁移,进一步提取有效信息。

(四)答题序号化

目前评分标准多数还是采取“踩点给分”,即要点的全面是首要的,然后才是各点的完整性。因此,在答题中,笔者强烈建议必须分点答题,注明序号。这样既能及时发现答案的遗漏点,保证要点的齐全,又能显示答题的条理性,符合解题的相关要求。

参考文献:

第10篇

一、明确复习重点

(一)要深入研究《考试说明》

数学高考对知识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考试说明》指出:“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既注意全面又突出重点,对支撑数学学科知识体系的主干知识,考查时保持较高的比例,并达到必要的深度.”通过对《考试说明》研究,三角恒等变换内容已淡化,三角函数的类型也只是正弦、余弦、正切,而三角函数的图像、倍角公式和正余弦定理依然是不变的重点,图像可以适当关注对称性和周期性.

(二)要深入分析历年高考试题

1.新课标近五年高考理科三角函数试题分析:

2.新课标近五年高考文科三角函数试题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三角函数题目大多以容易或中等难度的题为主,从题型设计来看,大致是2道小题1道大题(或3道小题);从考查内容来看,主要考查对三角函数有关概念、性质的理解,对基本公式的运用.具体主要有三类:(1)三角式的化简与求值;(2)三角函数的性质与图像;(3)解三角形及其应用.值得指出的是,新课标卷17题多是以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出题,但综合各省市试题来看,多以三角函数结合解三角形,可能还结合平面向量.解这类题目,要利用平面向量的运算,用三角公式将函数式化为标准形式:y=Asin(ωx+?准)+B,或y=Acos(ωx+?准)+B,然后结合正余弦定理做出解答.

所以,在二轮复习中我们既要加强对《考试说明》的学习,又要加强对高考试题的分析.《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而高考试题是《考试说明》要求的具体化.

二、强化基础知识

二轮复习要在形成知识体系上下工夫,注重知识的不断深化,新知识应及时纳入已有知识体系,关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模糊的清晰起来,缺失的填补起来,杂乱的条理起来.应构建知识网络,网络应当是立体的、交叉的,单一的线状连接难以适应变化.

高考数学历来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虽然高考数学试题不可能考查单纯背诵、记忆的内容,不会直接考查课本上的原题,但高考试题大多能在课本上找到它的“根”,不少高考题就是对课本原题的变型、改造及综合.比如2009年新课标文理17题是解三角形的应用,为必修五1.2例2的变式,而2012年的17题更是课本常见的解三角形题型.虽然现在高考试题力求体现新课改理念,但不论怎么新,解题的数学模型仍要以课本上重点数学知识为基础,所以夯实基础仍是重中之重,扎实的数学基础是成功解题、获取高分的关键,要防止忽视基础、专攻难题的不良倾向,真正做到:基本概念清晰明了,基本运算熟练正确,基本方法运用得当,书面表达规范准确.

三、提炼思想方法

怎样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现在提倡高效课堂,有些老师往往着眼于多举例子,似乎学生做题越多越高效.我认为,不着重启发学生思路、推进其思维过程的课堂就不是高效课堂.只有让学生的“脑”和“手”都动起来,并使之在数学方法上有了突破,在数学思维能力上有了提升,才能称为高效.可以说,“知识”是基础,“方法”是手段,“思想”是深化,提高数学素质的核心就是加强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和运用,数学素质的综合体现就是“能力”.因此,在二轮复习时应对高中数学涉及的四种主要思想方法即“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价转化”进行专题研究,并在解题活动中注意提炼,而这些思想方法在各内容中侧重点各有不同.比如三角函数中公式及性质之类的内容较多,“等价转化”和“数形结合”的思想在三角函数这章中贯穿始终.

例如:若动直线x=a与函数f(x)=sinx和g(x)=cosx的图像分别交于M、N两点,则|MN|的最大值为( B )

A.1 B. C. D.2

分析:|MN|=|sina-cosa|=| sin(a- )|= |sin(a- )|≤ ,将两点之间的距离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求解,而转化为三角函数的过程则运用了差角正弦公式的转化,体现了转化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加强专题训练

高考命题强调全面考查考生的数学能力.在二轮复习中我主张将历年高考试题按内容分类,经过筛选组成专题让学生练习.但选题时做到既要纵选,又要横选.例如,我在编三角函数资料时,除了把本省近五年高考三角函数试题编出来给学生练习外,还选一些外省的比较新颖的试题让学生练习.例如:(2010年重庆卷文15)如题(15)图,图中的实线是由三段圆弧连接而成的一条封闭曲线C,各段弧所在的圆经过同一点P(点P不在C上)且半径相等.设第i段弧所对的圆心角为α =(i=1,2,3),则cos cos -sin sin = .

通过专题训练,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对新的信息、情境和设问进行分析与加工,独立思考,研究探索,解决问题,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了解认识新形势下高考试题,适应高考新要求.

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

每次考试或练习,教师讲评后要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反思,总结试卷中试题涉及的知识点,采用了哪些解题方法,反思自己错误的原因,要把当时解题思路的误区进行剖析,并补充好的解法.

例如:已知α∈(0,π),sinα+cosα= ,求tanα的值.

【错点分析】本题利用平方关系求出sinα-cosα的值,再通过解方程组的方法可解得sinα、cosα的值.但在解题过程中忽视了sinαcosα

第11篇

关键词 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我们知道,新课程改革已开展几年了,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高一新生存在着对新教材的不适应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问题,因此我认为高中英语教学应从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下功夫,下面是我就这方面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

很多学生到了高中,英语成绩一路下滑。有些自认为学习很努力的学生,成绩也总是不理想。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失去英语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导致成绩一落再落,最终放弃英语,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导致这种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做好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的工作。

初高中英语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如:

1.1 教材的差异。

初高中英语教材跨度大。初中英语是基础英语,比较简单,且要求低;高中英语容量大,节奏快,要求高,几乎每堂课都有新的内容,需要学生及时地掌握、消化和巩固。

1.2 教学的差异。

初中教师的课堂用语较简单,很多时候用汉语解释。高中教师一般上课多用英语教学。刚入高中时的第一、二周,新生可能只能听懂教师讲课的一半,甚至更少,但一般过一个月左右,大部分学生会逐渐适应,基本都能听懂。初中教师对英语教材讲解得十分详细,反复操练的机会多。到了高中,教师注重的是对课文篇章结构的理解及深层含义的理解,注重有选择的讲解重点、难点,不会面面俱到。

1.3 学法的差异。

初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强,所学内容大部分都是跟着教师进行简单机械的操练。高中英语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才能记得多,记得牢。初中英语较简单,内容少,基本不重视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仅凭课堂的反复讲练就能记住。但到了高中,预习和复习是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不容忽视。没有做好充分的预习,听课效率明显不高,没有做好复习课堂所学内容就无法得到巩固。

1.4 测试的差异。

初中英语考试的试题大部分都是平时做过的,题型简单,试题变化的范围不大,所以考试的时候觉得轻松,成绩也比较理想。但高中试题范围广泛,题量大,掌握课文知识仅是基础,还需要大量课时知识的摄入,并且还要具有逻辑思维的能力以及分析、判断和归纳的能力,这种综合运用能力在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和任务型阅读题型中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如果只注重单词的记忆,只停留在知识的表层,那是远远不够的,考试成绩当然会不尽人意的。

面对以上种种差异我们只能通过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呢个解决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的问题。

对教师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4.1 熟悉初中英语教材。我们中的大部分老师对初中教材了解得较少,对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也了解得较少,所以熟悉初中教材时进行有效衔接教学的前提,通过初中教材科了解哪些知识点、语言点已经讲解得具体,哪些内容学生已经有过简单的接触,哪些内容只有在高中才涉及到,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在高中英语的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1.4.2 解决初中英语教学中“不到位”的问题

㈠语言的问题。到了高中,许多学生不会运用读音规则独立拼读单词,不会运用拼读规则去记单词,学习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我认为在教授新课程之前必须花时间和精力去补这一课。

㈡词性的问题。初中英语对单词词性的掌握的要求很低,甚至没有要求,很多学生不知道词性。到了高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对句子成分的分析,而分析句子成分最关键的就是词性。如:能作句子谓语的只能是动词。

㈢英语基本句型的问题。英语简单句的基本句型有:①主语+谓语 ②主语+谓语+宾语 ③主语+谓语+表语 ④主语+谓语+双宾语 ⑤主语+谓语+复合宾语 ⑥There be 结构 ⑦由what 或 how 引导的感叹句 ⑧祈使句 高一新生对这些基本句型知之甚少或一概不知。如果不能透彻掌握简单句的这些基本结构,又怎能去学好并列句、复合句等比较复杂的句子呢?更何况高中阶段的教材练习、试题的内容都以复杂句为主。

对刚升入高中的新生来说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养成良好的预习和复习习惯,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2、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要求每位同学配备一本高级英汉双解词典,并学会适时高效地使用。

3、养成收集整理错题的习惯。

4、养成朗读的习惯。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需要而且是高中新课改教学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英语自主学习。中国有句古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实际上也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忘我学”为“我想学”,“我能学”,“我善学”,“我坚持学”。那么怎样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首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原动力,是学好知识的最大动力,既是学好语言的关键,又是记忆的催化剂。一个学生英语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是否浓厚和稳定。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最为教师,要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极大的培养学生浓厚、持续、稳定的学习兴趣,而达到教学的双丰收。正如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所说的:“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作为教师,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应在良好的学、说英语的氛围。在课堂上既要当导演,又要当演员,尽量使每个环节都充满趣味性。

首先,向学生讲清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是掌握和发展智力的心理动力。我们应让学生知道,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全世界60%的广播节目是用英语播送的,绝大多数国际会议是以英语为第一通用语言。总之,要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兴趣。

其次,重视感情投资,融洽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作为教师,要考虑学生的需要。用发自内心的微笑,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微笑感染每个学生;用亲切的话语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在课堂上也要注意小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同时对待学生要有一颗爱心。

同时,在英语教学中要领会学生将某些难以记忆、理解的只是具体化、形象化。例如,通过口诀法帮助学生记忆。后面只接V-ing 作宾语的动词,可将其归纳编成口诀:忍不住想起坚持继续做某事的习惯:can’t help ,think of ,insist on ,stick to ,keep on ,be used to ;避免冒险的建议:stick ,risk ,suggest ,advise等。

2.2 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维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具体学习方式也不一样。在教学工作中我们要进行细致调查,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措施。比如对暂时有困难的学生,课堂上要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对能力方面有困难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找到原因,改进学习方法;对缺少学习主动性的学生,要调动他们的情感因素。总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为每位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

2.3 注意跨文化意识对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影响。首先,让学生多了解背景知识,这样有助于阅读。例如:bathroom 这个单词,英国英语译成“浴室”,而美国英语却译为“卫生间”。其次,要让学生多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生活习惯,以提高交际能力。每个国家的生活习惯有所不同。比如,在我们中国,熟人碰了面经常打招呼:“吃了吗?”而西方国家却不是这样明知故问(除非想请对方吃饭);也不能随便问、打听对方的私事、年龄、收入、婚姻状况等。同时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背景和思维习惯有助于掌握英语语法,提高英语表达的准确性。例如,对动物的看法,龙在中国象征着优秀、刚强、杰出,而在西方文化黑却表示“凶猛的人”、“严厉的守护人(妇人)”,“邪恶势力”等。

总之,初高中衔接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成功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则是英语教学成功的关键,“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大家肯在这两方面下功夫,我相信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定会取得辉煌的成绩!

参考文献

第12篇

一、怎样改编试题

改编试题是对原有试题进行改造,使之从形式、考查功能等方面发生改变而成为新题。改编试题是对现有材料的挖掘,所以改编所得的新题一般带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创造性。改编试题的方法很多,如改变设问角度、题目重组,删除不合课标、难度过大、有争议的选项或小题,增加同类试题中质量较高的小题等。例如,命制 “沧州市普通高中2013年12月高三复习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过程中,就将2009年安徽高考地理试卷34题进行了改编。

原题:“图1为我国某地区略图。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7月平均气温24.6℃。依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流经A地河流的水文特征。

(2)分析图示区域干旱、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

(3)说明图示区域西北部与东南部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

改编题:新题中文字资料没有变化,重绘图(图2),据图2回答下列两个小题。

(1)关于流经A地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径流量较大,季节变化不大

B.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

C.无凌汛现象

D. 水流平缓,可全年通航

(2)图示地区:

A.西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但土壤十分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业

B.东南地区以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适宜种植茶树

C.旱涝灾害频繁

D.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参考答案:(1)C (2)C

改编试题思路:新编试题首先考虑公平公正的原则,其中试题的创新程度是衡量公平公正性的重要指标,改编题更应注重公平性。在本题改编过程中,不改变文字资料,重新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去掉经纬网信息,加上比例尺,重组题目,改变设问角度,由综合题变成选择题。改变目的有两个:第一个目的是为了体现试卷的公平性,避免原题、原图出现。本题以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定位、区域特征分析、河流的水文特点、气候类型及特点、气象水文等灾害的成因、地域差异比较等知识点,图文资料信息量很大,考查了多方面的知识,可见原题质量很高,鉴于此,新题考查的知识点没有作过多改变。在原题中学生根据经纬网信息可以很容易定位,但新题去掉了经纬网,加上了比例尺,学生只能结合题干中气候特征的描述在判断出气候类型之后才能准确定位,所以改编的第二个目的是为了加大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及区域定位的难度。

二、怎样创编试题

创编试题重点体现“新”,即创设新情景,提供新材料,设问角度新颖,思维性要强。从国内外重大事件中、从生产生活及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挖掘地理试题的素材,寻找它们与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教材的契合点,命制出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区分度高、能力立意的高质量试题。按照上述命题原则,在“沧州市普通高中2013年12月高三复习质量检测地理试卷”中,创编了如下综合题。

设计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2014年6月12日至7月13日,第20届世界杯足球赛将在巴西举行。共有12个比赛城市,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玛瑙斯(A地)是巴西第城市,也是北方内陆地区惟一的比赛城市。图3示意南美洲北部地形、主要河流及部分赛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形地势特征。(4分)

(2)分析该地区成为世界最大热带雨林区的原因。(6分)

(3)针对玛瑙斯是否有能力承办世界杯比赛,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试分析支持和反对的理由。(5分)

参考答案:(1)地形特征:西部为山地,中东部高原平原相间分布(2分) 地势特征:西部高,东部低;平原地区比两侧高原地势低(2分) (2)赤道穿过,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高温多雨(2分);地势南、北、西高,向东面的大西洋敞开,利于信风携带暖湿气流深入内陆,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1分);沿岸暖流增温增湿(1分);地处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地形平坦开阔(2分) (3)支持理由:地处河流交汇处,水运便利,并可直达入海;有飞机场,空运便利;基础设施较完善,接待能力强;人口多,足球文化氛围浓厚,球迷众多;有利于促进本区社会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答对其中四点即可) 反对理由:地处内陆地区,对外联系不便;距其它赛区远,不便于球员转场比赛及球迷看球;经济较东南沿海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接待能力较差;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多雷雨天气,给球员比赛、球迷看球及交通带来不变;当地政府缺乏组织大型比赛的经验,可能给当地居民及外来球迷、游客带来多种不便(答对其中四点即可)。

创编试题思路:2014年6月12日至7月13日,第20届世界杯足球赛将在巴西举行,这是2014年的一件热点大事。通过研究近些年全国各地的地理高考题,可发现很多省区考查过“金砖国家”的区域地理特征,巴西就是热点国家之一。2013年全国大纲卷、山东卷分别考查过巴西的工业区位和农业区位。那怎么考、考查哪些知识点、怎样设计才能使试题有新意不落俗套?已经考过的知识点若再考,设计不当就会违背公平性及创新性原则。将12个比赛城市在地图中一一标记出来,令人欣喜的事情出现了,发现大多数比赛城市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而巴西第城市玛瑙斯(A地),是北方内陆地区唯一的比赛城市。为什么比赛城市多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为什么内陆地区很少?在北方内陆城市中,为什么选择玛瑙斯作为承办城市?玛瑙斯是否具备举办条件?从电视、网络等媒体上了解到很多信息,得知由于气候湿热、资金不足等原因,目前玛瑙斯场馆建设进度缓慢,比赛能否如期举行是很大疑问。所以玛瑙斯能否成功承办世界杯比赛,存在很大争论。经过反复斟酌,屡次修改试题,最终命制出本题。而这一连串的疑问也成为创编本试题最大的亮点。

如此命题,主要出于以下目的:第一个设问目的是想考查学生区域定位能力、等高线地形图判读能力、归纳总结事物分布特征及描述能力。所以利用“CorelDRAW、”Adobe Photoshop、Macromedia Fireworks”等绘图软件,亲手绘制南美洲部分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学生通过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描述出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