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投资情况

企业投资情况

时间:2023-05-30 08:55: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投资情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投资情况

第1篇

近年来,部分外企较高的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参保率吸引了大量的求职者,成为无锡市吸纳劳动力的渠道之一。但是,无锡市劳动保障部门20__年末开展的一项用工调查却显示,相当部分外企用工中的短期行为较为突出,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现象不容忽视。

——劳动合同越签越短,用工手续不规范。无锡市目前有外企5300余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调查显示,60%以上外企的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突出,1年期限和3年以下期限的劳动合同分别占全部劳动合同的55.8%和86.8%。用人单位劳动合同越签越短,导致职工流动性过大,影响了员工队伍的稳定。虽然外企的劳动合同签订率较高,但许多外企用工手续并不规范,普遍存在先试用一段时间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现象,违反了劳动法律的明确规定。

——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无锡市的外企员工占全市企业职工总数的15.9%,但使用的劳务派遣工却占了全市劳务派遣工总数的17.7%,有的外企使用的劳务派遣工人数已大大超过企业职工人数。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是,现在出现了职工劳动合同到期后被转为劳务派遣工的现象。

——工资增幅低于全市水平,违反工时制度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外企为了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实行每日12小时工时制;有的外企的计件定额标准偏高,劳动者为完成生产定额不得不超时加班,却又拿不到加班工资。这不仅侵犯了职工的合法权益,而且超负荷劳动严重影响职工的身心健康。另外,无锡市外企的工资增长幅度也普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劳动纠纷持续上升。近几年,随着外企快速增多,外企的劳动争议纠纷也持续上升。据有关部门统计,20__年和20__年,全市外企每年发生劳动争议纠纷近千起,年增长率达45.6%。

有关部门的调查分析认为,外企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招商引资政策环境的因素,也与企业用工制度不健全、不规范以及职工维权意识薄弱等有关。

近几年,各地为加快经济发展,普遍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并对外企给予各种优惠政策或非国民待遇,却很少过问或干预外企的用工问题。这种指导思想上的偏差,使部分外企产生了“受宠爱”的心理,不能自觉地遵守国家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另外,尽管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每年都对外企进行专项检查,但经常性检查不够,检查内容不全面、不细致,只是在外企发生过激投诉或群体投诉时才引起重视和认真处理。外企主管部门和工商部门对外企资金到位率抓得较紧,而对用工方面的问题很少过问。工会组织仍然不健全。调查表明,无锡市组建工会的外企只占外企总数的1/3,工会组建率甚至低于私营企业,尤其是外资独资企业很少建工会。由于中外双方对建工会意见不统一,有的虽然建立了工会,也空有其名,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外企工会力量薄弱、用工缺少约束,导致难以形成劳资矛盾协调机制,同时也导致签订集体合同主体缺位。

劳动保障部门和企业界人士分析指出,外企用工的短期行为使得职工流动过于频繁,侵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而且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防止和治理外企用工的短期行为必须有的放矢地采取综合性治理措施。

首先,政府要端正招商引资思路,坚持发展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过硬。一视同仁地对待外企和其他类型企业,既热情支持又严格管理,在外企营造依法用工、公平竞争的环境。其次,劳动监察、工商行政管理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强化对外企的监督检查力度。除了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外,还要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回访。对外企实行信用分类管理,尤其要督促外企按照我国的劳动保障法规建立透明、规范的用工制度。有关部门要及时核查、处理外企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举报、投诉。严重违法违规的,要在媒体曝光,以警示外企依法、诚信用工。第三,要进一步提高外企职工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通过广泛宣传《劳动法》、《劳动保障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成功维权的典型案例,使外企职工掌握维权知识,强化维权意识,提高依法维权能力。最后,必须加强外企工会组织建设工作。在市、县、区工会的督促指导下,要求达到一定规模的外企必须建立工会组织并配备有责任心、威信高、工作能力强的职工担任工会负责人,经常了解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沟通与外企老板的关系,规范劳动用工,及时有效地化解劳动纠纷。

第2篇

关键词:股权投资 计量核算 会计 方法

引言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经济也逐渐走向了国际化,会计制度也在向国际标准化要求靠近。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的核算,企业应结合相应的会计准则来进行合理的会计处理,要选择适当的处理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的作用。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定义与分类

长期股权投资指的是企业所投资的期限在1年以上的股权性质的投资,这种投资包括股票及其他股权的投资。企业进行长期股权投资的目的是为了长期拥有被投资企业的股份,成为其股东,投资企业按自己所持有的股份份额,进而实现对被投资企业实行相应的影响或控制,或是为了改善及巩固双方的贸易关系,进而达到分散经营风险的目的。

根据长期股权投资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一是投资企业所持有的能对被投资企业进行控制的投资;二是投资企业可以与除被投资企业以外的合营企业共同对被投资企业施行控制权的投资;三是投资企业持有的可以对被投资企业产生重大影响的投资;四是以上三种类型以外的,公允价值不可计量的投资。

二、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核算方法分析

(一)成本法分析

成本法指的是对投资采用初始成本进行计量核算的方法。成本法的使用主要针对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公司长期性的股权投资,也就是说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长期控制权利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成本法来对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进行核算;另外一种情况是投资企业不能对被投资企业进行相应的控制或是不能对被投资企业产生影响,并且该投资在资本市场上的公允价值不能计量且不存在报价,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成本法来对投资的后续计量进行核算。

当企业最初进行投资或是追加投资的时候,要根据最初投资或追加投资的成本来增加该投资的账面价值,而当企业收回投资时,则按相同的办法减少该投资的账面价值。此外,当接受投资的企业进行股利分配时,投资企业就可以根据所分的份额大小来确认当期投资收益。

《企业会计准则第 3号(征求意见稿)》规定,若采用成本法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核算,则应该根据接受投资的企业宣告分配利润来对当期收益进行确认,而不用区分被投资企业在接受投资前后的利润增长情况。这样进行会计处理就显得简单了。当企业取得或者是对外增加投资时,可在财务上登记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银行存款;

而当企业收到被投资企业分配的股利时,则可在财务上登记为: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另外,当被投资企业没有宣布利润的分配时,无论被投资企业当期是否盈利,投资企业都不进行任何的会计处理。

(二)权益法分析

权益法指的是企业在对投资进行了初始的成本计量之后,在持有相应投资权益的时期内,投资企业所占有的股份账面价值根据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的变化而变化。当企业对与本企业联合经营的企业进行投资,也就是在接受投资的企业与投资企业共同控制及影响经营的情况下,可以用权益法来对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进行核算。

用权益法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核算时,应该在投资成本和该投资应获得的被投资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份额之间进行比较,若初始成本较小,则应对投资成本作相应的调整;初始成本较大时则不进行调整。此外,在企业持有股权期间,还要根据被投资企业所有者的权益变化来对自己所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相应的增加或减少,并准确核算当期的投资收益。

三、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比较

成本法是把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确认的基础,是以历史的成本作为基础来进行计量的方法,这种方法操作起来比较简单,而且投资企业的收益确认和现金流一致,有效避免了提前缴纳税金却没有收到实际的利润分配等问题。但是成本法也有一定的不足,就企业管理方面而言,成本法没能体现企业股份与权利相一致的原则;另外,成本法只对企业所获得的现金股利来进行确认投资收益,没有对被投资企业的盈亏进行考虑,而且成本法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较为有限,信息质量往往达不到要求。

相对于成本法,权益法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能够对投资企业的投资损益进行实时的反映,它比较强调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与财务事实,可以合理地体现企业投资的价值所在,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企业投资的情况,此外,对于母子公司的情况,采用权益法还能有效地避免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股权及相关的财务核算问题。与成本法相比,权益法则显得相对复杂,在使用使要根据情况而定,企业应合理地选择相应的方法进行计量。

结束语

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的核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企业应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计量,这样才能有效的发挥会计计量的作用。此外,在整个经济活动的过程中,无论是投资企业还是被投资企业,都应做好相应的监督工作,进而保证整个经济活动及计量工作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参考文献:

[1]花中东.浅析新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计量及核算[J].消费导刊,2008,12:53-54.

[2]王宁波.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初探[J].中国集体经济,2009,32:40-43.

第3篇

关键词:企业 投资理财 管理

企业投资是企业财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投资能够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企业产业结构,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发展速度还远远不够,要想企业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转变企业投资理财观念,创新投资理财手段;在企业投资过程中,用好每一分钱,改善企业投资理财方式,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模式。

一、投资决策概念及特点

(一)概念

投资决策是投资者为实现预期的投资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通过相应的程序对投资的必要性、目标、规模、方向、成本和利润等经济活动中重大问题的分析、判断和选择。

(二)特点

投资决策具备一定的针对性,明确投资目标是投资决策的基本。如果没有明确投资目标就不存在投资决策,也无法达到投资最终的目的。投资决策是执行投资活动的基础,也是现代化企业投资经营管理的核心。投资经营管理是决策和执行反复循环的过程。合理选择投资方案是非常重要的,在诸多优秀的投资方案找选择最满意的却是很难的事情,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慎重选择。投资环境是瞬息万变的,风险性也是伴随着投资发生改变的,投资决策应该考虑到实际情况下出现的各种不可预测的变化,认识风险存在的规律,对风险作出评估,从而降低投资风险。

二、企业投资决策中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信息不对应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入和发展,市场信息对企业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只有掌握全方位的投资信息,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投资中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才能掌控投资手段和投资力度,把钱用在刀刃上。但是,由于市场信息较为活跃,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同,容易造成信息不完整或扭曲,这也增加了企业投资的盲目性和不科学性。

(二)投资者素质水平较低

现阶段,很多企业对投资理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投资决策部门,企业投资者素质普遍较低,导致企业投资缺乏专业性人才。很多企业投资跟着市场发展情况转变,什么行业能够实现最高利润,只要看到就会投资,而没有经过实地考察、分析和研究,过于盲目,这种情况导致企业投资决策失误性增高。

(三)投资决策制度不健全

现代化建设力度不断加快,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很多企业制度不规范,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这种局面的出现也是企业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的。有些企业投资决策者为了满足自身的投资欲望,对投资没有进行有效的论证和研究,也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份满意的投资决策报告,导致投资失去有效性,给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

三、企业投资策略

(一)融资策略

企业投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在进行投资时,必须结合自身资金情况。考虑到资金问题的情况,可以采取融资手段,获取企业投资所需资金。由于融资存在很到的风险性,从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发展带来制约。因此,企业进行投资活动时,需结合自身的目标和成本效益原则,优化资金结构,从而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二)资金结构

企业资金结构是企业获取市场利润的来源及相互关系。其资金来源包括所有者权益和负债。因此,在企业进行投资活动时,要对企业资金结构制定详细的使用计划,合理分配资金使用权,将企业资金用到投资活动的每一个细节过程,确保资金浪费或流失,对投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是优化企业资金结构的重要手段,对企业资金合理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风险策略

企业投资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要想降低风险就需要优秀的投资决策,结合企业自身实力和未来发展规划,对投资活动进行有效的预算和详细的市场调查,不要盲目的投资,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投资浪费。企业要对未来发展可能面临的失败进行充分预估,确保企业进行投资活动时能够有足够的能力承担失败带来的损失,进而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四、结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企业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投资活动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投资决策对企业生存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保证投资决策有效运行,是企业进行投资活动前提条件,优化企业资金结构,把钱用在刀刃上是实现企业投资效果的有效策略,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杨玉娟,崔耀元.企业投资决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8)

第4篇

一、建立健全被投资项目的财务管理体系

投资企业首要需要了解投资项目具体的发展、经营情况,进而根据实际发展情况为主,建立起内部的财务管理体系和财务管理的具体实施步骤,要求被投资项目在财务具体的使用内容和事项上需要通过规定的审批步骤,并经过会计管理中的处理,进一步健全投资项目资产的管理体系,保证会计和核算工作符合规定要求,进而有效提升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具备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才能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进行规范和控制,利用完整的财务控制制度对被投资项目的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保证项目能够更好更快的平稳发展。投资企业需要对被投资的项目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因为被投资项目和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措施不相同,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与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情况相结合,并能够直接参与到具体的业务办理和操作中;但是对于被投资项目来说,投资企业所能行使的管理力度和广度在于该投资企业在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中所占据的股权大小,才能决定投资企业的表决权。由于投资企业不能对被投资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实行直接参与和管理,那么建立健全被投资项目的财务管理体系,保证体系的规范合理性,才能够通过制度管理的阶层上对被投资项目的经营和财务管理行为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控制。联合相关的法律法规,使用制度对被投资项目实行强有力的制约,才能有效保证项目在正常的运行情况下发展,从而既能保证投资公司对被投资项目实行有效的监督,还能保持被投资项目财务管理的独立性。

二、安全专职的财务负责人

为了充分保证投资企业的经济效益,投资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股东占据的显著优势,进一步加强对被投资项目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监督和管理,从而能对被投资项目的财务状况进行充分的了解。首先是安排专职的财务负责人到被投资项目企业中参与财务监督工作,并让投资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充分行使财务管理的监督权力,并要求财务负责人按时向投资企业报告所监督到的情况,上交述职报告。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方便投资企业更好、更全面的掌握被投资项目具体的资金使用内容和生产、经营情况;对于占据较小股份的投资企业来说,不能直接委派财务负责人参与到被投资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中,那么也可以选择非财务管理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前往被投资项目参与相关工作,从而达到掌握被投资项目生产和经营动态的作用,进而有效对项目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进行平衡,保持其平稳、快速发展。在行业发展过程中,部分专业人士认为,委派财务负责任人前往被投资项目中参与财务监督工作,妨碍了该项目财务管理中的独立性,但实质上只是片面的认识。财务负责人并非任何行为都要遵照投资企业的安排,参与到被投资项目财务监督工作事实上就是该项目企业的工作人员,需要遵照项目企业的工作安排和管理。财务负责人不仅需要按要求完成监督工作,还需要提升与投资项目企业经营层级工作人员和业务管理部门人员之间的沟通能力,保证被投资项目经济发展获得的效益,以免被投资项目和投资企业之间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确保项目企业拥有财务管理的独立性。

三、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控制力度

当前企业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全面预算工作,相对于投资企业来说,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控制力度,才能有效对被投资项目实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全面预算工作主要是将企业的具体的生产经营状况归入到预算工作的范畴中,进而能够开展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工作。被投资项目应该按时制定出年度的全面预算计划表,将董事会上制定出的经营发展目标,以具体的财务数据形式体现出来,让被投资项目了解管理阶层实行管理的意图,并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制定出详细的财务发展指标能够成为投资企业的重要的考核标准之一,实行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能够加强被投资项目生产、经营状况的制约和规范。完成预期的预算管理工作后,应该进一步提升预算工作的有效控制、追踪和风险预测的能力;同时,完善与预算工作相关的纠偏管理体系;加强实行预算工作的考评、奖励和惩罚工作的管理。一旦通过董事会批准使用的预算机制,就能将其作为被投资项目开展相关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参考准则。如果生产、经营情况出现变动,就要适当对预算进行调整和规划,重新提出新的预算方案并由董事会表决审议。

四、对被投资项目的投资和融资等资金活动进行有效监督

对于投资企业来说,实行对外投资、对外融资和对外进行担保等工作都是重大的财务经营工作内容之一,但是同时也是企业管理过程中最容易出现错误的经营环节。对外投资活动能够充分体现出企业具体的经营理念和战略措施,动用的资金也较大,从而对投资企业来说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要求企业实行对外投资计划时,首先需要实行严格、科学和准确的审议,以免做出盲目、无具体项目的投资让企业面临危机的财务风险。为了有效保证被投资项目投资具备准确性和科学性,应该尽量避免投资规模实现盲目的扩大化生产,从而能够有效对被投资项目的负债情况实现有力的控制。对外实行投资担保的企业,如果存在负债情况,也不能够像财务的统计数据直面体现在财务报表上,由此可以看出,对外担保的行为不具备公开性。如果被投资项目为了自身利益,不具备目的开展对外担保,那么就会为企业带来极大的财务风险。董事会应该对被投资项目的在投资活动、融资活动和担保活动实行有效控制,制定出完善、严格、细致的授权制度,并要求被投资项目在使用较大数额资金时,需要向董事会上交相关的投资计划表和投资总额,并得到董事会的审批后才能使用资金。投资企业明确对投资项目开展投资活动的情况下,就需要事前对该项目具体的生产经营形式作出分析和准确的判断,通过严格缜密的计算和对比后,将投资项目所需要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保证获取最大的利益。对被投资项目制作的财务报表进行详细的核查,并检验其真实性,以免投资利用受到威胁,在此基础上,严格控制对外担保的行为。根据以上的投资、管理和监督措施来看,是否能够对被投资项目实行有效监督的基本条件就是该投资企业所能掌控的股份,进而能够决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项目进行控制的强弱程度。被投资项目所能享受的独立性备受多方关注,包括投资企业的方面还有社会的关注,因此投资企业为能够保证获得更高的投资效益,就需要充分保证被投资项目在财务管理方面拥有足够的独立性。

作者:王文欣 单位: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第5篇

论文摘要:针对人力资本组合投资模式仅定性分析职员和企业对人力资本投资行为的特点,应用博弈论进行了相应的定量分析,将贝克尔投资模式与组合投资模式相结合,建立了确定企业投资比率的计算公式,为企业进行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提供了定量的决策依据。

论文关键词:投资成本贝克尔投资模式组合投资模式博弈论

贝克尔将在职培训分为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两种类型。一般培训是指接受培训的职工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对提高各种企业劳动生产率均有用。受训者的劳动技能提高,会提高其在各种就业机会中的工资,所以培训成本应当由受训者自巴承担。特殊培训是指接受培训的职员得到特殊知识和技能,能够极大地提高提供培训的企业的生产效率,对于提供培训以外的企业的生产效率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特殊培训的费用较一般培训高得多,但也会给企业带来相当可观的效益,其培训成本应由企业承担。由此形成了贝克尔投资模式理论。

作为贝克尔投资模式的补充,有学者提出了一种企业和职员对人力资本共同投资的组合投资模型。该模式按照“人力资本的价值”和“人力资本的独特性”将人力资本分为四种类型:①高价值高独特性人力资本,②高价值低独特性人力资本,③低价值高独特性人力资本,④低价值低独特性人力资本。并认为①、④两种人力资本遵循贝克尔投资模式,而②、③两种人力资本则由企业和职员共同投资。组合投资模式仅在对职员和企业人力资本培训投资行为特性的分析中得出定性结论,但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要求有定量的投资分析与决策依据。因此,本文在投资组合模式的基础上应用博弈论分析人力资本培训投资行为,找到合理且定量的组合投资分析与决策依据。

1人力资本的分类

本文仍采用人力资本培训组合投资模式中的人力资本分类方式。人力资本作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并不是对企业都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组织中的人力资本可以根据“人力资本的价值”和“人力资本的独特性”来进行划分。“人力资本的价值”是指“相对于人力资本的雇佣成本,人力资本通过其技能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与顾客价值相关的战略利益的属性”。若职员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或创造具有更多客户价值的产品,那他就具有高价值;反之,只有低价值。“人力资本的独特性”是指其技能的不可复制和不可模仿性。人力资本的独特性将影响到交易成本,并直接影响该人力资本能否成为企业竞争的优势源泉。由于独特技能更多地是一种适用于某一特定环境的技能,企业不可能在开放的劳动力市场上获得,对这些人力资本实行外部化将是不可行的或者将导致更多的成本,所以独特的人力资本需要进行内部开发。相反,适用于广大企业的普通技能,很容易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依赖于外部劳动力市场将是获得低独特性人力资本的较好选择。

按照上述两种人力资本的属性可以将企业内的人力资本分为四类:第一类人力资本具有高价值并且是独特的,即这些职员拥有特定于企业的技能,这些技能在劳动力市场上难以获得,并且职员为企业带来的战略性利益远远超过雇佣和开发他们的管理成本。也就是说,该类人力资本拥有企业竞争优势所必需的核心技能。第二类人力资本具有较高的价值,但职员拥有的技能可以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也就是说,其拥有的技能是低独特性的。第三类人力资本在某种程度上是独一无二的,但他们对创造客户价值并不具有直接作用。也就是说,其创造价值的能力较低或者不直接产生价值。第四类人力资本拥有普通的技能,具有有限的战略价值。以上四种人力资本类型与引言中提及的四种人力资本类型按顺序一一对应。

2人力资本培训投资选择的博弈分析

博弈论是一门研究在利益相互影响的情况下局中人(即博弈的参与者)采取何种策略才能获得最大效用的理论。博弈论在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的应用解决了许多令经典理论无从人手的问题。博弈论最主要的特点是研究相对具体决策情况而言的最优决策,即寻找相对最满意策略而非最优策略企业和职员的人力资本培训投资选择的过程存在的正是一个博弈问题。

根据投资组合模型的思想,企业与职员在人力资本的投资,实际上是培训投资过程中的博弈,可以用如图1的博弈树来描述。假设企业承担培训投资成本的比率为,选择投资策略的概率为q;职员选择投资策略的概率为P。通过培训投资,企业因人力资本增加而经营效率提高所得到的利益为,职员因人力资本增加而职业生涯改善或薪酬、福利增加所获得的利益为r。为增加人力资本而进行培训投资的成本为c。按照组合投资模式的思想,企业承担的成:本为CX;职员承担的成本为c(1一)。显然,r一c>>r一c>0,1>P、q、>0。

根据子博弈均衡的逆归纳方法,只能找到一个均衡点:企业不承担培训投资成本,职员承担全部的培训投资成本。但是,如果职员是非理性的局中人,那么在企业选择不承担培训投资时,职员可能也选择不承担培训投资成本,最终使企业和职员都不获得利益。即在企业选择不投资策略时,职员可能也选择不投资策略来对企业进行威胁。由于企业选择投资策略时,职员选择不投资策略存在不承担任何培训投资成本的可能性,并且企业在利益驱动下也会对职员的威胁妥协,所以职员的这种潜在的威胁是有效的。就此而论,职员进行培训投资的概率也就是职员是否为理性的局中人的概率。如果职员是理性的,那么在获得升职、加薪或更佳的职业发展等利益的驱动下,职员将会积极地对自身的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反之,则不然。不难发现,企业投资、职员不投资与企业不投资、职员投资两种策略组合的结局,前者的结局对应贝克尔提出的特殊培训,后者的结局则对应一般培训。这与实际情况是相符的。现实情况下,企业倾向于投资具有独特性和高价值的人力资本,而职员倾向于投资具有一般性和高价值的人力资本。在企业和职员了解培训属于何种类型的情况下,他们的投资将以各自的利益为出发点,即遵循贝克尔提出的投资模式,企业承担特殊培训的全部成本,职员承担一般培训的全部成本。

然而,在不了解对方类型的情况下(包括难以归于特殊培训或一般培训的情况),培训投资的博弈过程将如图1所示。根据图1中的博弈树可以得到:

(7)式给出了企业承担培训投资成本的比率的取值范围。显而易见,由于n与m的大小关系是不确定的,且只有当m>n时,(7)式才成立,所以在实际情况下企业要首先确定m与n的大小才能决定投资比率。由于企业和职员投资倾向的存在,所以可以推断P与q具有一定的关联关系,且是递减关联的。也就是说,当P(或q)增大时,q(或P)会随之减少。但是,由于企业与职员的投资决策过程相对独立,他们对投资类型的判断并不完全被对方了解,故他们的投资概率并不遵循严格的函数关系。

这就使得判断n和m的大小关系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即n<m是否存在是不能确定的。不过,企业对决定n与m大小关系并非无能为力,可以制定适当的投资策略(即改变q的大小)来适当改变n的大小,从而努力使得m>n成立。

那么,在满足(7)式的前提下,当P很大、q很小时。即职员倾向于投资、企业倾向于不投资时,m趋近于0,n将小于0,的取值也接近于0。这说明在这种投资情况下,企业在组合投资中承担的投资成本很少,接近于不投资。同样,当P很小、q很大时,即职员倾向于不投资、企业倾向于投资时,m趋近于无穷,n趋近于I,的取值接近于1。这说明在种投资情况下,企业在组合投资种承担的投资成本很多,接近于全部。由此可见,通过(7)式可将贝克尔投资模式和组合投资模式结合起来。

3结论

在培训投资的组合模式思想基础上,运用博弈论分析培训投资成本的组合方式,得出了关于确定企业投资比率取值范围的计算式,并将投资组合模式与贝克尔模式结合起来。因此,(7)式为企业在人力资本培训投资过程中确定投资策略和投资比率提供了决策依据。同时该式也体现了职员策略对投资比率的影响,反映出并非企业投资越多就越好。

第6篇

一、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概述和特点

1.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概述。

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是指企业投入资金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用以进行再生产的经营活动。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从根本上来讲是企业进行的扩大再生产活动,它对企业的生产产品的规模、品种、规格、质量等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进行扩大再生产的形式主要包括:生产技术的革新、改进,生产规模的扩建和新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效应,使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进一步积累企业自身发展的经验和水平,这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是一个长时间的投资计划,需要运用科学恰当的方法对要投资项目的预期效应做出判断和分析,判断其投资后的企业财务状况是否良好,投资是有否可行,投资是否有必要。企业在实行固定资产投资时,还需要全面考虑投资风险、货币时间价值、资金成本和现金流通等各个方面。

2.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

2.1固定资产投资的变现能力不强。因为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大多是器械设备、厂房等可见物质,其价值在采购和建设初期就已经赋予了固定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如果投入具体的生产,其用途就不容易被转变,在企业所有的投资形式中,固定资产是变现能力最低的一种。

2.2固定资产投资资金占用时间长。因为获取固定资产因而实行的全部资产支出都包括在资本性支出的范围内,在建设期内投入的资金,一般要用相当长的时间才可以把其价值收回,而这部分资金在生产制造类企业资产中通常又占有较大的比重,对企业的资金周转会产生重大影响。

二、卷烟制造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现状

1.卷烟制造企业生产设备资产使用率不高。

1.1规模化生产模式还未形成。生产制造类企业,为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往往会采用规模化生产。在卷烟制造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一条生产线生产几个产品的情况,这样需要采取分时生产安排。在生产一个品牌转向生产另一个品牌时,设备要停机处理。当品牌转移过于频繁时,会造成设备使用效率低下。此外,卷烟制造企业的生产厂规模普遍较小,规模化生产还没有形成,也是造成设备使用效率低的其中一个原因。

1.2生产设备还未达到满负荷的状态。目前我国税收制度大多采用属地纳税原则,卷烟工厂在兼并后虽然取消了法人资格,但税收问题还是牵制着企业的发展,卷烟生产安排会影响到各工厂所在地的税收。为了兼顾各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往往要兼顾各地方实际情况,这样不但使得本来可以集中安排生产的却要安排在规模小的生产厂进行生产。一方面由于生产技术达不到工艺标准,需要进行技改投资。另一方面,造成设备投入了却得不到满负荷生产,使得设备的使用效率总体不高。

1.3生产方案有待进一步改善。在卷烟制造企业中,由于生产软盒包装的设备与生产硬盒包装的设备不能相互利用。如果生产安排不均衡,过分考虑各地经济增长需要,制定生产方案时受到制约,通常会出现软硬盒生产安排不平衡的情况,导致一部分设备和工人闲置的情况出现,也会造成设备使用效率低。

2.固定资产投资缺乏中长期规划。

这里所说的中长期,是指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规划。在现实中常常出现一次资产的投入,远未达到预计的使用年限,就发现适应不了发展的需要,需要进行再改建或者扩建。最典型的就是房屋建筑。房屋建筑的一般设计使用年限最低也是四十年。但在现实中大部分房屋建筑通常只用了二十多年就要推倒重建。这看似是发展的需要,也符合现时的财务效益,但从中长期来看这是资源的严重浪费。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中长期规划,也存在过度投资的情况。就卷烟制造企业而言,这些投资从现时的角度来看,都是符合发展要求的,但在行业产量总体减少,结构稳步提升的发展趋势下,继续扩大产能,容易造成未来产能过剩。

三、卷烟制造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成本控制的途径

1.建立中长期固定资产投资规划。

卷烟制造企业的中长期固定资产投资规划要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来建立,从工艺标准、产能等多方面设定阶段性目标,使投资规划能充分满足战略发展需要。中长期固定资产投资规划的制订要充分兼顾已有投资,以充分提升资源使用效率、降低投资成本、顺应企业发展需要为基础。中长期固定资产投资规划的建立,能够对发展过程中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加以引导,能够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必要性进行评判,能够有效地解决过度投资、资源浪费的情况。企业中长期固定资产投资规划的建立,可以有效的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成本。

2.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组织架构。

卷烟制造企业在实施具体的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管理层要全方位了解和研究整体的市场运行情况,真实有效地掌握市场动态,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做出决策。要仔细论证投资方案,详细排查潜在的投资风险,还需要全面考虑货币时间价值、资金成本和现金流通等各个方面的情况,才能做出有效可行的投资决策。要做出这样的投资决策需要有一个完善的投资决策组织架构作为保障。投资决策组织架构应该涵盖各个层级、各个专业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架构中每一个环节的人员,都要能够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要营造优良的企业内部环境,提升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组织架构,才能发挥组织保障,才能杜绝过度投资和盲目投资。

3.提升现有生产设备的使用效率。

卷烟制造企业目前的设备状况可以用设备先进、产能充裕来描述。但由于企业规模化生产模式还未形成,或者是生产计划安排不妥当,导致设备使用效率不高。出现这种状况时,不是要加大投资,而是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要坚定推进规模化生产。通过规模效应提升生产效率,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成本。此外,卷烟制造企业要盘活闲置资产,要把闲置资产中不能够再投入使用的及时进行处置和变卖,可以继续投入使用的要充分盘活投入再使用,以提升现有资产的使用效率。由此一来,不仅能够把废旧的固定资产转变成资金收入,有助于增加企业现金流,同时也使企业的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运用。

四、结语

第7篇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投资主体多元化,办矿形式多样化,特别是一些非煤企业涉足煤炭开采,给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带来新的课题。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52号),根据近期煤矿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国家煤矿安监局决定对中央企业投资控股煤矿的安全管理现状进行一次专题调研。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专题调研的主要内容

(一)中央企业投资控股煤矿的基本情况。

1.中央管理非煤企业在进入煤炭开采业之前的主要经营范围。

2.中央企业直属、独资和控股煤矿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

3.中央企业总部与直属、独资和控股煤矿的隶属关系、所有制形式、管理体制。

4.中央企业直属、独资和控股煤矿生产矿井的生产经营情况;在建和规划矿井情况;矿井主要灾害及防治措施、从业人员素质及培训等情况。

5.中央企业投资控股煤矿的其它基本情况。

请填报附表1.1、1.2和附表2。

(二)中央企业投资控股煤矿的安全管理状况。

1.中央企业投资控股煤矿的安全生产现状。

2.中央企业直属、独资和控股煤矿内部安全管理体制、机制。

3.中央企业直属、独资和控股煤矿内部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及构成情况。请填报附表3。

4.中央企业直属、独资和控股煤矿"十五"以来发生的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煤矿事故明细。

(三)中央企业投资控股煤矿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和措施建议。

1.中央企业投资控股煤矿接受相关部门安全监管监察和行业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包括:安全工作的体制机制、监管监察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2.中央企业总部对所投资控股煤矿安全管理方式方法及所存在的问题。

3.中央企业投资控股煤矿自身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4.中央企业投资控股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在哪里?是否存在"盲区"?

5.对做好中央企业投资控股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建议意见。尤其在体制、机制、监管等方面有什么建议?如何更好地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

二、专题调研方式

在书面调查的基础上,适时选择部分中央企业投资控股的有代表性煤矿进行实地调研,从而为下一步出台加强相关工作的意见做好准备。

三、工作要求和时间安排

第8篇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评估 ;会计影响

一、相关概述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评估行业在评估领域和评估范围上不断拓展,已经从原先的不动产评估逐步向着长期股权投资评估等方向发展,拓宽了资产评估的空间和作用。同时,长期股权投资评估已经不再是针对单个资产或者几项资产的评估活动,而是能够实现对企业发展过程中整体价值的评估。一般情况下,企业在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时,所涉及到的金额往往都比较大,能否确保长期股权投资评估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于保障企业投资安全和企业投资权益,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科学性都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根据企业长期股权投资评估的实际需求,围绕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结果的合理性和可靠性,需要进一步明确长期股权投资评估的内容和方式,在合理确定评估方法和评估理论的基础上,切实提升长期股权投资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二、长期股权投资评估的内容

长期股权投资主要是指投资方对被投资方部分权益的投资。在实际的投资活动中,大部分的长期股权投资活动都是将企业作为投资ο螅因此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活动时,有必要围绕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明确被投资者股东权益和企业价值情况。在进行投资评估范围界定时,其股东权益价值既可以是部分权益价值,也可以是全部权益价值。通常情况下,长期股权投资包括了股权投资和股票投资两点,投资者在对这些企业进行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评估时,也主要是针对股票投资评估和股权投资评估这两点来开展工作。

第一,股票投资评估。对股票投资进行评估时,其评估的对象既可以是上市公司股票,也可以是非上市公司股票。在评估方法的选择上,应当针对股票投资的不同类型,采取合适的、针对性的投资评估方法。围绕股票投资评估,对评估内容的选择上科学划分,在确保合理性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对象的界定。除了上述的股票类型划分之外,也可以根据其他划分标准,对股票投资评估内容进行科学的选择。一方面,投资者在进行股票投资时,需要对被投资对象的经济状况和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综合考察,全面考虑市场风险因素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充分考虑公司股票价格跟生产经营情况之间的关联,减少证券市场波动对公司股票价格可能造成的的严重冲击。另一方面,还应当根据股票的收益情况以及风险承担的情况,将股票划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由于股票波动本身具有很大的风险,同时也不可预测,因此投资者在进行股票投资时,将其作为不保本型投资来进行处理,这也表明了股票投资本身的不确定性以及投资收益的巨大变动性。

第二,股权投资评估。在管理实践中,股权投资最明显的特征是表现在股权投资在管理控制上的权利。它具体是表现在投资企业能够实现对被投资企业的资本控制,或者跟被投资企业一起共同实现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的控制。也就是说投资企业依靠股权控制能够对被投资企业产生控制权。在具体的投资实践中,投资企业要实现对被投资企业的管理权控制,主要是依靠在被投资企业中选派股东等控制方法来实现对被投资企业产生重大影响的。通过这些股权控制方法,投资者能够有效参与到被投资企业的财务活动和经营活动中。

三、长期股权投资评估的方法

对于长期股权投资在进行评估时,可以分为相对估值法和绝对估值法两种。这两种方法具有各自特点和适用范围,同时也会对会计产生不同的影响。具体来讲,对于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评估时,主要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相对估值法。相对估值法是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评估时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进行相对估值法进行长期股权投资评估时,应当首先确定标准比率,并将以这一标准比率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在确定好标准比率之后,在资本市场中选取跟被评估公司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具有较高类似度的其他几家企业,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出这些类似企业的参考比率,最后依靠计算所得出的参考比例和被评估公司的指标进行相乘,得出被评估对象的企业价值。投资者在使用相对估值法进行长期股权投资评估时,又会根据使用参考比率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市盈率法和市净率法两种,这两种方法主要是根据不同的指标来计算出被评估公司的企业价值。

市盈率法。市盈率就是将企业的市场价值跟企业的净利率进行对比,所得出的比率为市盈率。通过计算市盈率能够体现出投资者对于被投资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和利润能力的认可。在进行市盈率计算时,可以按照具体的计算内容划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是当期市盈率,另一方面是预期市盈率。当期市盈率是将企业的当期净利润按照企业的市场价值进行比值计算后所得出的市盈率,当期市盈率的计算结果可以有效地反映出被投资企业的历史盈利能力,而预期市盈率则是通过将对其被投资企业预期净利润除以公司市值之后所得出的比率,预期市盈率的计算结果能够有效地反映出被投资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其生产经营能力和净利润情况,这两种市盈率的计算结果分别体现了被投资企业的历史盈利能力和预期盈利能力。市盈率法适用于周期性弱的公司,如公共服务业等。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市盈率法进行长期股权投资评估也有着自身的优缺点。其优点是市盈率这一指标计算相对比较容易,所获取的数据也比较简单,用户通过简单的计算步骤获得这一指标,并依靠这一计算结果更为明确地获得对被投资企业进行投资时投入产出以及其收益的状况。与此同时,使用市盈率法进行长期股权投资评估,也涵盖了被投资企业的股利政策,能够依靠这一指标对被投资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风险进行合理分析和评价。同时市盈率法也有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一方面,计算市盈率时,应当明确被投资企业的净利润数值为负时,并不代表被投资企业的整体价值为负,因此当市盈率计算结果为负数,并不能对长期股权投资价值评估产生实质性作用。另一方面,在计算市盈率时,所获取的公司利润指标往往会受到被投资企业管理者的影响,如果被投资企业利润指标波动范围比较大,也会影响到市盈率法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到长期股权投资价值评估的准确性。

市净率法。市净率法所体现的是被投资企业账面净资产,根据评估对象的不同市净率发可以划分为当期市净率和预期市净率两种。市净率法跟市盈率法具有相同点,其相同点主要是体现在两者都是通过预期市净率来对被投资企业未来的企业价值情况进行评估,能够体现出长期股权投资价值评估的本质。使用市净率评估方法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评估具有一定的优势。一方面,被投资企业的净资产在呈现负数的情况时,能够通过补充市盈率方法对被投资企业长期股权投资情况进行评估。另一方面,依靠市净率法进行长期股权投资评估,在计算相关指标时,所需要的股权账面价值指标获取相对容易。同时,假如被投资企业所采取的会计政策具有一致性时,采用市净率法进行长期股权投资评估,所得出的结果能够很好地反映出被投资企业的价值变动情况。跟市盈率法一样,市净率法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一方面,假如部分被投资企业资不抵债,则采用市净率法往往不科学,得出的结论也具有偏差。另一方面,对于当前的大多数高新技术产业来讲,由于企业股权价值本身并不高,依靠这种方法进行长期股权投资评估也不合适。另外,假如被投资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不具有一致性,采用这一方法进行长期股权投资评估也往往会导致被投资企业的股权账面价值相互之间不能够进行科学对比,采用市净率法进行此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评估所得出的结论也具有偏差。与市盈率法不同,市净率法比较适合周期性强的企业,如银行业、保险业等。

第二,绝对估值法。绝对估值法是相比较于相对估值法而言的,绝对估值法这一方法在使用上并不参照于相对指标,而主要是依靠经济附加值等绝对指标来进行计算的,以此来获得长期股权投资评估结论,计算得出被投资企业的企业价值。一般来讲,投资者在使用绝对估值法时也可以有比较多的具体方法,通常情况下经济附加值法使用比较广泛。使用经济附加值法进行绝对估值计算计算时,其指标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EVA=NOPAT-(IC*WACC)=IC(ROIC-WACC)

上述公式中,NOPAT表示税后营业净利润,IC表示投资资本,ROIC表示投资资本的回报率,WACC表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为进一步提高投资者在进行长期股权投资评估时绝对估值法的使用科学性,研究者在上述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经济附加值法公司价值评估的模型。其公司价值评估模型可以表示为:

Vt=ICt-1++FGA

上述公式中,Vt表示企业评估价值,ICt-1表示t-1期中的投入资本的价值数值,EVAt表示的是第t期EVA值,FGA表示的是未来能够增长的现值。

使用绝对估值法进行长期股权投资价值评估具有一定的优势。相比较于相对评估法,绝对评估法能够准确地计算出被投资企业的市场价值,同时能够将被投资企业的管理决策跟股权价值之间实现紧密连接。但是,使用绝对值法也具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在计算绝对估值指标时,其计算过程往往会受到市场中通货膨胀的影响比较深刻,同时也往往产生折旧效果。这些都不利于绝对值法在评估长期股权投资价值时的准确性,会对评估结果造成一定的偏差。绝对估值法适用于经营稳定、有稳定股利发放的企业。

四、长期股权投资评估对会计的影响

长期股权投资评估的结果可以对会计产生一定的影响,它能够为企业会计计量提供必要的核算价值基础,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重要数据来源。一般来讲,长期股权投资评估对于会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对会计初始计量的影响。对于被投资企业股权价值的初始计量,主要是反映在企业的初始投资成本上。投资者在进行初始投资成本计算时,可以将其视作获得投资成果的公允价值,也可以将其视作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所付出的所有价款。如果进行长期股权投资评估的结果具有科学性,能够为投资者提供专业的决策管理意见,对于提高投资企业的会计财务工作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另一方面是对投资企业减值准备工作的影响。如果企业在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时,被投资企业的的长期股权投资评估结果低于企业的账面价值,投资者就需要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上充分考虑减值准备计提工作,以此来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企业财务管理者还应当对被投资企业的整体价值进行准确的核算,避免因为被投资企业价值信息人为操纵所造成的长期股权投资评估结果偏差,可以依靠第三方减值测试等手段方法,提高长期股权投资评估的准确性,减少投资损失,提高长期股权投资效益。

另外,长期股权投资评估是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的必要过程,通过比较用估值方法计算出的公司理论股价与市场实际股价之间的差异,可以指导投资者进行具体的投资行为。准确的估值定价可以帮助投资者抓住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的决策。

参考文献:

[1]张家凯.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问题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6.

[2]朱智慧.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变化对企业的财务影响[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5.

第9篇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 权益法 企业会计准则

2006年2月《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的,对于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影响重大。但近年来,随着新准则实施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采用权益法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从会计理论及应用实务中均存在越来越多的问题。

一、权益法下“会计主体”认定不清晰

(一)权益法与会计基本假设相悖

根据“会计主体假设”理论,会计主体是指财务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而权益法下,强调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之间的经济实质,将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视为一个经济实体,要求本企业会计报表中应反映本企业在被投资企业所拥有的权益。这种报表编报要求与大家日常生活中对“本企业”会计报表的认知不一致,在认识层面上是与会计学的基本理念矛盾的;对被投资企业经营成果在本企业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核算范围与《基本准则》所要求的“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的规定不符。

(二)权益法下会计主体与法律意义上企业法人的概念相悖

《公司法》规定,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股东以其出资额对公司承担责任并依法享有资产收益等权利。

权益法下将被投资企业的资产及收益确认为本企业的资产和收益,股东以权益法核算下所享有的公司权益主张资产收益等权利,如以其股权进行质押、增加股东资本性投入等经济行为,其享有的权利实质上已超出公司法规定的“企业法人”范围,如出现经济纠纷,权益法核算下会计报表的合理性将可能直接面对法律挑战。

二、权益法下“会计计量属性”认定不清晰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权益法是长期股权投资的一种后续计量方法,还是一种合并报表方法,权益法的会计计量属性是什么?这问题素来存在争议。笔者倾向于认为,通过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核算,实际上是将被投资企业报表进行了单行合并,实质是合并报表的一种编制方法;以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进行本企业的账务处理,编制会计凭证并登记账簿,这与《基本准则》中有关会计计量属性的规定不符。

三、权益法核算内容不合理

1.投资收益的确认

在共同控制与重大影响下,投资方一般不能决定被投资企业的股利分配政策,权益法下确认的投资收益为投资方会计报表中未实现的持有收益,它受到被投资企业资产计价、会计核算等诸多因素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这种会计处理的结果增大了企业利润虚增虚减的风险,容易导致会计报表信息质量失真。这种“泡沫”资产的确认原则是有悖谨慎性原则的,并很可能严重影响企业投融资策略,很容易导致报表使用者对企业会计报表的误读及作出错误的判断。

2.超额亏损的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定,投资企业确认被投资企业发生的净亏损,应当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以及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企业净投资的长期权益减记至零为限,投资企业负有承担额外损失的情况除外。

长期权益减记至零为限的规定,这实际上是考虑了《公司法》下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的规定,是站在法律意义上的企业法人角度进行的会计核算要求。这使得权益法下会计主体假定与具体会计处理规定出现了前后矛盾的情况,未能完整反映权益法下投资企业在被投资企业所拥有的权益。

3.“商誉”的确认、计量及列示

比较《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中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成本和“商誉”的确定,权益法下对于投资成本大于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在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中核算,会计报表中不单独确认为“商誉”;股权投资中核算内容实质上是相同的,但处理方法却不相同,这可能会误导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5号》要求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进行初始确认时购买方应确认取得的被购买方拥有的但在其财务报表中未确认的无形资产。但对于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取得,未要求进行该事项判断或充分披露。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每年都应当进行减值测试。但对于长期股权投资,则要求企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时进行减值测试。

权益法下“商誉”不单独确认,未要求会计附注中进行披露,这使得:(1)报表使用者无法获知企业本期发生的具有重大影响的投资项目,该项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异金额是多少,这不符合会计核算所要求的可理解性;(2)导致对于权益法下“商誉”脱离每年进行减值测试的要求,对于投资行为中多付支出在会计期末是否仍符合资产定义未予验证,同时有违谨慎性原则;(3)相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下“商誉”的充分披露及减值的较高要求,容易滋生管理层利用信息不对称,通过权益法核算下实施出资购买不实资产,利用混同在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中的“商誉”隐瞒损失的管理层舞弊问题,损害企业利益。

4.“视同处置”法的会计处理

中国证监会2011年第1期《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规定,对于原以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由于被投资企业增发股份、投资方未同比例增资导致持股比例下降的,持股比例下降部分视同长期股权投资处置,按新的持股比例确认归属于本公司的被投资企业增发股份导致的净资产增加份额,与应结转持股比例下降部分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这种“视同处置”法的会计处理结果,形成由于被投资企业增发引起的投资企业直接确认损益的情况,会计处理不正确。从权益法的角度看,如上文所述应将投资企业和被投资企业视为单一会计实体,被投资企业增发实际是会计主体内股东权益变动,应属于权益易,不应确认损益。

四、权益法影响决策层正确制订业绩考核指标及利润分配政策

权益法下,企业利润总额中包括被投资企业经营损益,实际上并非全部为本企业自身经营的利润总额,企业按税后利润进行公积金提取,则公积金包括了被投资企业的经营利润,这将导致企业公积金存在虚假构成。

同样,在权益法下股东进行利润分配,企业利润总额并非全部为本企业自身经营的利润总额,利润分配基础不合理,对于决策层的主要影响表现为:(1)当被投资企业对投资企业会计报表具有重要性且盈利较大时,权益法核算使得企业资产的回报率和销售的回报率都相对较高,而负债与权益之比要比实际数值低得多,这潜在扭曲了企业业绩指标,出现对企业管理层利润考核指标的衡量错误及误读;(2)企业当年确认的投资收益与实际的现金流入不一致,导致对利润分配方案制订的不合理,形成企业利润分配的巨额多分、少分或分配方案无现金流支持导致无法切实实施的情况;(3)超额分配利润收紧企业现金流,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及偿债能力,或出现以此手段逃避债务损害债权人利益等情况。

五、新准则下权益法核算比较复杂,会计核算难度大

1.核算范围变化

新准则下,对于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相比较于原《企业会计制度》及其相关准则通常情况下比例法的确认要求,新准则下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会计核算证据的取得难度增大。

此外,实务中部分企业不正常应用“实质重于形式”及“职业判断”,通过“认定”或“否认”对被投资企业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人为选择按成本法还是权益法核算,权益法核算为人为操纵和调节会计报表提供了更大的可能空间。

2.引入公允价值计量

新准则下,权益法核算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在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及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企业净损益的份额时,均要求考虑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调整情况。

公允价值的确认技术较为复杂且有一定主观性,实务中被投资企业可辨认资产及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无法取得的情形普遍存在,公允价值计量的实际操作难度较大。特别是某些企业集团存在投资时间早、数量多、层级多及投资结构复杂的股权投资情况时,以公允价值计量则更为困难,核算更为复杂,会计核算难度很大。

此外,《企业会计准则指南》规定,权益法下以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企业的净利润进行调整时,应当考虑具有重要性的项目。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按照被投资单位的账面净损益与持股比例计算确认投资损益,但应当在附注中说明这一事实及其原因……《企业会计准则指南》的以上规定,实务中对某些大型投资公司的会计报表产生了实质性的重大差异影响,应该看到一些模棱两可的规定,放宽了企业会计准则的底线,不利于严格贯彻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及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不利于提高我国企业会计报表质量。

3.成本法与权益法之间的转换

新准则下,对被投资企业的控制程度的变化,将导致长期股权投资出现成本法与权益法的相互转换,这种会计政策的变化比较复杂,许多企业的会计人员无法正确核算。其中尤其以成本法向权益法转化时,需要视同前期投资一直采用权益法核算,对于原投资部分进行重新计量,分情况分阶段进行追溯调整过程,这在部分企业股权控制情况频发变化、会计工作基础较差及历史会计资料不够完备等情况下,会计核算难度很大。

六、权益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不符,会计人员存在违法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

权益法核算的要求下,本企业会计人员将被投资企业经济业务纳入本企业会计报表。但实际工作中,在对被投资企业具有重大影响的情况下,本企业会计人员是无法对被投资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的,即使可能对被投资企业会计报表实施报表复核或依赖外部审计机构工作结果(实务工作中,更多情况是无法实施复核或审计工作),在权益法核算填制会计凭证时也并无充分经济业务凭据,不是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的会计核算。当被投资企业会计报表存在重大会计差错或舞弊时,将可能直接形成本企业会计报表编制的重大错误,构成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的违法行为。

如上所述,由于新准则下权益法核算更为复杂,实务中主观判断要求较高,在控制权认定、公允价值计量、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等会计问题处理上,会计人员填制会计凭证时往往缺少原始凭证,无充分经济业务依据,由此导致会计报表错报及会计人员违法的风险加大。

七、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权益法的会计理论基础不清晰,具体核算中存在多种情况下计量方法的选择与不同规定。可以说,权益法的应用已经迷失了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的目标,给一些企业提供了巨大的会计欺诈和利润操纵空间。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人民出版社,2010.

[3]李立成,陈秋英.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改进思考.财会月刊,2012.

[4]赵彦峰.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监管新规思考.财会通讯,2012.

[5]潘书军.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相关问题分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

第10篇

(1)向被投企业派出财务人员。根据出资比例或相关投资协议,向被投企业派出财务部门负责人或财务总监,代表投资单位管理、监督被投企业财务和会计工作。财务部门负责人或财务总监的考核权由投资单位负责。派出财务人员应就被投单位的重大财务事项及时向派出单位汇报,对损害投资人利益的行为应予制止,制止无效的应及时汇报。

(2)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加强资金管控。资金集中管理可以提高企业整体的资金风险防范能力;发挥规模优势,提高整体资信能力;盘活沉淀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使用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最重要的是能够强化母子企业管控体系及资金监管,提高信息反馈及时性。

(3)以会计集中核算为依托,加强会计控制。将控股单位的会计核算纳入到集团统一的会计核算系统平台,及时了解和掌握控股单位的财务信息。

(4)以预算控制为抓手,加强事前、事中的控制。预算反映了企业特定期间内的资源配置状况和经营活动的详细安排。通过预算管理,不仅能够起到规划作用还能够起到监控作用。通过预算分析,可以新的增长机会或明确经营中的问题和风险,从而相应调整经营战略或修正预算,更好地促进企业价值增长。

2对参股企业的管理

对于参股权的财务管控,主要是投资项目的投后管理。投后管理是指完成实质性投资起到该项投资退出之日止的投资业务管理过程。

2.1根据在被投企业中的股权比例及投资协议,采取不同的投后管理方式

(1)达到派出董事、监事及产权代表条件的,派出相应人员参与被投企业重大事项的管理。

(2)达不到派出人员参与管理的项目,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走访被投企业,了解企业的经营和财务情况的方式

2.2建立多部门联动的投后管理体系

(1)项目投资完成后,投资业务部门需对投资项目进行经常性的分析检查,了解、掌握其运营情况。每季度向企业提交投资项目季度管理报告;每年针对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书面管理建议,作为对投资项目提供增值服务的重要内容。投资业务部门应对投资项目实施动态监控,在发生影响企业投资安全的情形时,应及时向企业汇报,由企业研究采取相关措施。

(2)企业派出人员参与被投企业经营管理的,派出人员应按季度提交被投企业经营情况报告。当出现影响企业投资安全的重大事项时,应及时汇报。

(3)未派出人员参与管理的,由项目团队定期、不定期现场走访被投企业,了解经营情况和财务情况。并按月索要被投企业财务报表、财务分析,提供投后管理报告

(4)财务部门负责对数据的汇总,分析,并及时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3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保障财务安全

以企业风险控制总监为中心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逐步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规避、减少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确保企业安全、健康地发展。

(1)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建立起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运用风险管理手段对风险控制指标实施动态监控,做到对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重大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

第11篇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财务杠杆;投资决策;制定;具体影响

根据近几年房地产企业的投资情况来看,其在房地产企业的发展中所占比例比较重,如2014年已经超过80%,2015年还在继续上升,因此,财务杠杆与企业投资决策制定的关系,以及其带来的影响,是房地产企业长远发展必须高度重视问题。所以,在实践过程中,房地产企业想要更长远发展,必须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才能实现各种债务的最有效利用,从而促进房地产企业整体效益不断增长。

一、研究假设

根据相关研究和资料可知,房地产行业的资金密集度比较高,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因此,对财务杠杆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是各种研究得出的一致结论。通常情况下,财务杠杆在投资方面产生的约束作用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第一,出现投资不足情况;第二,避免过度投资情况出现。因此,在房地产企业拥有较高的负债时,企业取得盈利基本上是通过利息的方式转移到债权人方,因而债务不断增多会大大提高企业融资的难度,最终降低投资。与此同时,房地产企业的债务比例比较高,会大大提高企业的破产风险,并减少资金流量,最终使管理者过度投资行为得到抑制。所以,根据上述分析得出的结论,本文提出的第一个研究假设是:房地产企业财务杠杆、投资支出这两者存在负相关关系,并且,这种关系非常明显。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投资决策的影响因素也不断增多。通常在对某个投资项目进行衡量时,房地产企业考虑的是投资效率,而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最大化的价值,所以,必须充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才能保证房地产企业投资活动的可行性。根据相关理论和分析可知,企业想要获得更大的利润,就必须有较多的借入资金,才能提升自己的盈利水平,因此,房地产企业想要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率,可以通过负债融资的方式来实现,从而达到获得净收益的最终目的。与此同时,部分理论的研究分析发现,负债的累积,还可以使管理层、股东之间的成本降低,从而使企业的投资效率提高。所以,本文的第二个假设是:房地产企业财务杠杆、投资效率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二、选取合理的样本和数据

根据上述内容的各种分析,本文选取的样本和数据主要来源于:第一,将A股以外的都剔除;第二,将ST、*ST以外的公司剔除,原因是这些公司经常亏损,财务存在异常问题;第三,将主板企业剔除,原因是上述企业的很多数据与主板企业的数据存在较大不同;第四,将变量存在缺失情况的样本剔除,以确保样本具有完整性和数据可靠性。在经过上述几种要求的筛选以后,本文对我国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房地产企业进行统计分析,最终选取的房地产企业有110家左右,并且,都是上市公司,而数据主要是2013年和2015年这个时间段,来源于一些比较官方的财经网站、金融数据库,因而具有较强科学性、可信性。

三、变量的合理设置

在实际研究过程中,本文设置的变量主要有:一是,被解释变量。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的投资支出;第二,企业的投资效率;二是,解释变量;三是,控制变量。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成长性;第二,托宾Q;第三,先进流量;第四,资金存量;第五,企业规模;第六,投资机会。因此,在根据房地产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财务杠杆、企业投资决策制定的研究时,需要注重各种变量的合理设置,才能确保研究结果、研究分析的可靠性与可信度。

四、回归系数的相关分析

首先,合理检验解释变量。根据相关研究可知,财务杠杆与投资支出之间有着非常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因此,本文的第一个假设是成立的,因而房地产企业中的财务杠杆和投资支出存在非常明显的反比关系。根据这种情况进行仔细调查和分析发现,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在房地产企业负债不断增多时候,现金流会出现不断减少的勤快,从而使得投资支出也一起减少。与此同时,根据之前一些研究人员的研究结论和分析结果发现,财务杠杆和投资效率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本文第二个假设是成立的,进而说明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杠杆和企业的投资效率之间存在正比关系,从而财务杠杆在企业的各种投资中可以有效发挥促进作用,对于促进企业更长远发展有着极大意义。其次,合理检验控制变量。在利用相关数据、公式等的情况下,合理构建企业发展的规模模型,并在合理进行控制变量的检验时发现,现金流量、现金存量有着非常显著的检验特性,其中,现金流量与投资支出之间有着负相关关系,而现金存量与投资支出之间有着正相关关系。对这种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现金流量在不断增多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的短期积累会一直上升,致使固定资产类的投资支出得不到高度重视。与此同时,根据相关模型中的控制变量情况来看,成长性特征非常明显,其中,总资产增长率与房地产企业的投资效率之间有着正相关关系,而主营业务的收入增长率与企业的投资效率之间有着负相关关系,并且,上述两者也发挥着对应的作用。另外,托宾与房地产企业的投资效率之间有着负相关关系,而投资机会和企业的发展规模、投资效率之间有着正相关关系。由此可见,房地产企业财务杠杆、投资支出之间有着非常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而财务杠杆与企业的投资效率之间有着非常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需要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对此给予高度重视,才能更好的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决策的可行性、科学性。

五、研究结论分析

在设计合适的模型对上述相关内容进行研究讨论后得出的分析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首先,财务杠杆方面。根据相关数据、分析数值来看,房地产上市公司中财务杠杆的最大值超过了0.920,最小值对于0.017,因此,各个房地产上市企业之间的财务杠杆有着很大差异。与此同时,根据均值、标准差的数值来看,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杠杆大部分都偏高,充分体现出企业想要扩大经营的强烈欲望。其次,成长性和托宾Q值方面。本文主要是从如下两个方面来衡量企业的成长性:第一,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率;第二,总资产的增长率,从总体上来说,我国房地产上市企业的成长性均值偏低,并呈现稳定增长状态,与我国房地产企业上市时间比较早有直接关系。与此同时,从整体角度来看,在托宾Q值高于1时,可以使企业的投资需求得到影响,进而带动投资支出。再者,现金流量和现金存量方面。根据研究得出的数据可知,房地产企业的现金流量比例不高,因而新疆、现金等价物等的流出量与流入量都不高,充分表明房地产的很多现金都用在对外投资上了。与此同时,现金存量也是一样的情况。最后,投资机会和企业规模方面。将投资机会、企业主营业务进行对比和替换后可以发现,房地产企业拥有的投资机会比较多,而在企业规模的研究上,如果其比较大,则有可能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益,反之,则可能无法获得较高盈利。由此可见,当前,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杠杆、投资支出存在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但财务杠杆可以对投资支出起到正向作用,从而促进企业投资效率进一步提高。

六、结束语

总之,通过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等,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财务杠杆、成长性等进行合理分析,可以更全面的掌握本文中提到的控制变量、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特征,从而论证本文提出的假设。因此,根据本文的研究分析结果,房地产企业想要更长远发展,必须注重财务杠杆正效用的有效发挥,并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制定投资决策,才能实现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展,最终有效提升企业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郝美丽.房地产企业资本结构与财务杠杆——以首开股份为例[J].中国经贸导刊,2014,32:53-56

[2]侯林芳.房地产上市公司业绩与财务杠杆关系实证研究[N].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06:27-28

[3]潘丽丽.财务杠杆在M房地产公司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2015,29:62-63

[4]徐虹,李亭,林钟高.关系投资、内部控制与企业财务杠杆水平——基于关系契约与规则契约理论的经验证据[N].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03:106-114

第12篇

【关键词】 会计准则; 投资者; 实施影响

一、引言

会计准则作为资本市场的规则之一,其本质目标是保护投资者利益和对资本市场的投资信心(贺建刚、刘峰,2006),它对于完善市场秩序、促进市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是高质量会计信息的一个重要保证条件(葛家澍,2002),而能否获取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将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决策。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于2007年在上市公司首次实施后,财政部高度重视其在上市公司的执行情况,已连续三年成立会计准则实施情况工作组,采用“逐日盯市、逐户分析”的方式,对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情况以及企业相关财务数据的变化进行监督和分析,足见国家对这次企业会计准则修订后上市公司执行情况的重视程度。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其实施过程中,收益确认计量观、会计计量属性以及财务报告的目标等传统的会计理念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以会计信息的形式表现出来,进而又对上市公司投资者产生重要影响。为此,本文通过分析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关于收益确认计量观、会计计量属性和财务报告目标发生的变化及其特点,探寻这些变化对投资者的影响机理与原因。wWW.133229.cOM

二、收益确认计量观的转变对投资者的影响

从收益的确认与计量角度来看,现行会计准则在其实施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由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转变。收入费用观认为,企业的收益应该通过计算收入与费用之间的差额确定,会计确认与计量应该以利润表为中心;而资产负债观则认为应该基于企业资产与负债的变动来计算收益,会计确认与计量应该更加关注资产负债表。现行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转变具体体现在所得税的计算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长期股权投资对子公司的核算方法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无形资产开发支出、借款费用中符合资本化条件部分可予以资本化,将弃置费用确认为预计负债等诸多方面。

现行会计准则实施中会计收益计量观由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转变,逐渐引导投资者从单纯关注被投资单位的收入费用情况向更加关注企业的资产负债及其变动情况转变,促使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收入费用观强调利润表在企业财务报告体系中的首要地位。然而,由于利润表存在着收入与费用计量的口径不同、不能反映企业长期盈利能力等诸多局限性,投资者对利润表的过度重视会使企业更倾向于追逐短期的利益,这也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主要动机。而资产负债观本着根据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的理念,使得企业的收益中既包含了当期已实现的利润,又包含了当期未实现的利润,是一个“全面收益”的范畴。“全面收益”能够更真实、更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成果,使投资者进行决策时能够获取更充分、更适当的信息,提高投资的收益水平。

财政部在2008年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中,明确要求企业在利润表的“净利润”项目下增设“其他综合收益”和“综合收益总额”项目,同时要求企业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详细披露“其他综合收益”各项目的具体金额,以反映企业当期实现的全面收益。利润表的这一变化打破了传统收益的披露模式,更加直观地反映出资产负债观下所确认收益的种类、金额及其构成情况,便于投资者获取与全面收益有关的信息,进行投资决策。

由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转变能够使投资者更加关注企业资产负债的变动情况。资产负债观克服了收入费用观的缺点,防止企业虚增资产、虚增利润、超前超额分配利润等短期行为,更有助于投资者对企业进行长期的可持续的投资决策,获取更加长远的利益。

三、公允价值的运用对投资者的影响

公允价值的运用是现行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的一大亮点。公允价值是指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和自愿条件下所确定的价格。在我国,公允价值曾经被允许在企业会计核算中运用,但由于大量出现上市公司借助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情况使得公允价值最终被限制使用。近年来,对符合一定条件的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是国际会计准则以及多数市场经济国家会计准则的普遍做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完善与发展以及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公允价值的再次运用已成为大势所趋。

公允价值是市场中交易双方公平交易下所确定的价格。采用公允价值属性对符合条件的资产、负债进行计量能够真实地反映出这些资产、负债当前的市场价值,这为投资者评估企业价值、把握投资机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现行会计准则的实施过程中,公允价值被应用于金融工具的计量、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的确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具体业务。这些业务的共同特点在于,其价值或金额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波动幅度较大。以金融工具为例,企业持有的金融工具多为公开发行的股票、债券以及衍生产品等,它们的历史成本已经无法真实反映金融资产预期能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而公允价值反映了金融资产当前的市场价值,它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和及时性,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相比更能满足投资者决策的需要。从2007年上市公司首次执行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情况看,由执行现行会计准则引起的企业年初股东权益变化中,增幅最大的项目便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项目。现行会计准则规定这两类金融资产应该按照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年初股东权益。经统计,这一项目所产生的差额涉及454家上市公司,共调增年初股东权益795.04亿元,占2007年1月1日按旧准则编制的股东权益总额的1.92%,占期初股东权益净增加金额的比例为79.29%(如表1①所示)。

由此可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与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会提供截然不同的会计信息。毋庸置疑的是,在2007年我国股市整体大幅上涨的背景下,采用公允价值对公司持有的上述资产进行计量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资产的价值,进而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的价值。而如果采用历史成本或其他计量属性,则会对投资者的决策造成很大的影响。

单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本身来看,其在实务中准确的获取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一旦利用不当,公允价值中就会含有大量人为估计的因素,甚至被舞弊和造假所利用,这些信息一旦被投资者所获取,投资者的利益就很可能受到损害,早期对公允价值的禁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于此。因此,现行会计准则对于其实施过程中公允价值的应用采取了十分谨慎的态度,要求公允价值的运用必须符合特定的前提条件。《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明确规定了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采用历史成本,只有在会计要素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时才能采用其它计量属性。各项使用公允价值的具体准则也严格限制了其适用条件,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公允价值的“公允”表达,同时也有效地遏制了利润的操纵,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以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为例,该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只有在投资性房地产同时满足“具有活跃房地产市场”、“企业能够对其公允价值作出合理估计”等特定条件时才允许使用公允价值。准则同时还规定:企业一旦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不得再将其转换为成本模式。这种做法使得企业在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过程中变得格外谨慎(具体情况如表2③所示),从而有效地挤掉了公允价值中的“水分”,同时也杜绝了利用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转换调节利润的行为,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

四、财务报告目标转变对投资者的影响

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是两种不同的财务报告目标。受托责任观认为,财务报告的目的是向资源的所有者如实反映受托资源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财务报告应该主要反映企业历史的、客观的信息,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决策有用观则认为,财务报告目标在于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其核心是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在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之前,我国财务报告的目标一直强调受托责任观。但随着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和会计信息使用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使得原有的财务报告目标已经不能满足投资者决策的需要。现行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财务报告体系,完善了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提高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特别是投资者的地位。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要求财务报告的目标在受托责任的基础上,还必须同时满足决策有用的需要。《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38项具体准则中,30项确认计量准则规定了企业应当向投资者披露的与该准则有关的信息,8项报告类准则直接对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告作出要求。这表明,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将保护投资者利益、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信息需求放在重要位置。这将使投资者获取更多有助于投资决策的会计信息,从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提高投资者投资的积极性和持续性。

从辽宁省部分企业的总会计师对企业实施企业会计准则的反馈情况来看,在被调查的总会计师中,有84.62%的总会计师认为,现行会计准则所提供的信息对于外部投资的决策有很大用处。另外有78.57%的总会计师认为,现行会计准则的实施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具体情况如图1、图2所示。④

五、结语

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实施已有四年的时间。四年来,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我国实现了平稳的过渡,得到了有效的实施,经济效果也得到了明显的体现。现行企业会计准则摒弃了原有会计准则中的一些弊端,它的实施大大改善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把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放在了一个重要的位置,更加有助于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同时,现行会计准则也在推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应该注意到,现行会计准则的实施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将直接关系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值得进一步去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贺建刚,刘峰.司法体系、会计准则导向与投资者保护:一项案例研究[j].会计研究,2006(11).

[2] 葛家澍.关于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