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8:55: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化妆品行业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趋势一、广告营销呈现“重创意”“轻代言”趋势
邀请明星代言向来都是化妆品行业广告营销的第一选择,据AC尼尔森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在广告中使用明星的比例位居全球第三,仅次于日本和韩国。自2010年起,外资品牌也开始启用本土明星代言策略,如邀请范冰冰代言巴黎欧莱雅,梁静茹代言资生堂泊美,江一燕代言植村秀,汤唯代言SK—Ⅱ等。
随着明星本土化策略的推进,代言人争夺战也悄然开始,本土化妆品企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上海家化集团的副总经理王茁说:“外资品牌纷纷启用本土大牌明星代言,本土品牌固守的营销优势大为减弱,是时候思考并寻求新的营销兴奋点了。”根据日化行业的数据显示,国内化妆品行业3000多家企业,有超过90%的品牌都邀请过明星代言。从影视明星,到体育新秀,甚至社会名人都已然成为行业的品牌代言人。在谈及行业内明星代言的盛况,有业内人士戏称“国内的女明星基本都被请完了”。
由于明星资源有限,近几年来明星的代言费也是水涨船高:少则几十万元,多则过千万元。代言费攀升,加之外资品牌的卷入让广告营销成本大大增加,如此现状令多数本土企业望而却步,不得不开始探索真正适合自己品牌发展的广告营销之路。清华大学总裁班网络营销授课专家刘东明认为化妆品代言大部分没有使用好,造成大量资源浪费资源;如何用创意进一步榨取明星剩余价值是值得思考的。刘东明老师指出譬如碧浪邀请大S代言后,将微博命名为浪姐,而其工作人员模仿大S的口吻与粉丝互动,无形中延伸了代言价值。
9句话创造上亿价值,陈欧的亲身代言创造传奇逆袭。在那个1分39秒的镜头中,聚美优品CEO陈欧扮演着一个创业者,受到外界各种质疑、攻击、抹黑,仅仅因为太年轻。结尾处他奋起拳击,将眼前玻璃击得粉碎,简单包扎后继续踩着碎玻璃前进,“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大家记住了这个背影,并将镜头中的9句台词命名为“陈欧体”。还没有哪一种文字,能证明可以这么值钱。“大约是上亿的价值。”办公桌前,陈欧认真计算着“陈欧体”给自己带来的财富。最直接的,一个月内他认证的新浪微博,粉丝就由100万涨到了154万,比流行歌手陈羽凡还多出了3万。
趋势二、化妆品电商凸显马太效应,从“二八”到“一九”
“二八法则”被广泛地应用到商业社会中,通常用来反映在一个行业里,最优秀的前20%的品牌往往能占据80%的市场份额的现象。
但在品牌电商迅速发展的今天,这一规律却不断被改写。在2012年的化妆品类目天猫商家见面会上,天猫小二透露了天猫化妆品类目的运营情况:天猫商城里80%的销量,来自13%的品牌,惊人的呈现出“一九规律”。品牌的力量被进一步强化,而平台和渠道的影响力则再一次被削弱。“我们运营的执行力及能动性最多能支持30%的成交,70%的成交是由品牌驱动的。”天猫小二如是分析。
2012年,在淘宝上(包括商城)成交排名第一的品牌雅诗兰黛年成交额超过7亿元,前30大品牌的累计成交额超过50亿元,约占淘宝化妆品总成交量的四分之一。不难发现,天猫商城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而淘宝集市则呈现出明显的长尾效应。清华大学总裁班网络营销授课专家刘东明指出化妆品企业必须快速的走进品牌快车道,完成从卖货到卖品牌的转变,从货架占位到心智占位的转变。
趋势三、“化妆品口碑评价”成消费者购物风向标
根据百度数据研究中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化妆品整体行业日均搜索指数较过去有所上涨,在8月甚至高达361万次搜索。在2013年年初,消费者对化妆品口碑的关注度比已高达15.3%,已超过品牌的关注度。消费者对产品、品牌和口碑的关注依旧遥遥领先其他内容,消费者对直接购买、产品查询的热衷度也远高于虚拟的资讯介绍。网民在对化妆品的选择中,口碑评价有相当高的认知度,这也使得口碑评价成为网民选择化妆品的重要参考,产品的口碑评价逐渐受到用户关注和依赖。
在化妆品的销售过程中,产品本身的口碑和护肤方法是网民关注度较高的内容。对比产品口碑,人们更希望了解某一产品到底会给使用者带来什么样的作用,倾向于自身的体验而不仅仅只是信任产品说明书。与此同时,消费者对护肤方法也尤为关注,更多的消费者迫切需要了解,除了产品以外不同的护肤方法到底可以带给皮肤什么不同的效果,因为在传统的化妆品介绍中,很少涉及对护肤方法的诠释与介绍;另一方面,一些护肤专家和达人,通过“护肤方法”的深入解答,增加了网民对护肤方法的关注度。
趋势四、男色空间,诱惑挡不住
由于女性对自身的关爱度的增加,男性将改变传统的粗犷形象,更加关注肌肤护理等相关产品,这一趋势目前已经有所表现。2012年男士化妆品搜索在节日期间有所上升,说明男士的消费习惯多集中在假期,这很符合男士的消费心理,这一心理因素也延伸到品牌层面。男士理性消费,更关注品牌,而非感性选择。清洁产品依然是男士挑选化妆品的首选,符合男士皮肤多油的特点。另外,主打男性魅力诱惑的产品受到市场追捧,凌士效应刮起的男色风潮,至今余热未减。如何将男性市场做大做细将是今后男性护肤品开发的重点。
趋势五、女性卖萌,儿童护肤品受宠
从前被忽视的儿童护肤品市场由于市场形势的变化也具备了巨大的潜力。未来女性仍将是家庭经济支出的主体,进入到2013年,中国的年轻父母将可能因为自身生活环境的优异而引导儿童的高消费;另外女性因为对年轻的渴望和对儿童护肤品无刺激的信赖将可能更多的选择儿童护肤品。细分市场上,孕妇、母婴专用化妆品销售火爆。儿童高端护肤品将成为极有潜力的市场之一。
趋势六、未来本土产品在非一线城市可能超越国际品牌
虽然,目前在国内的非一线城市的百货商场化妆品展柜中,产品销售仍然以外资品牌为主,外资产品对客流量的提升和人气拉动有一定的作用,不过,百货商场的相关统计显示,能够给商场和卖家带来可观利润和稳定客户群体的,意外的却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本土产品。随着这种趋势的进一步发展,在未来本土产品在非一线城市的发展空间还将逐步提升,最终可能超越大型的国际品牌。
二、三线化妆品品牌一般来讲都是区域优势化妆品品牌,都雄踞在自己的根据地里,为了实现全国品牌的梦想,其市场必须突破区域限制,向全国延伸。所以,2013年,二、三线化妆品品牌须实施“以点带面,横向整合”的市场策略,完成对全国市场的战略性布局。
趋势七、化妆品电商网销渠道分野,两极分化
消费者购买化妆品最基本的需求是什么?NALA化妆品创始人刘勇明总结首先是“安全、正品”,其次是功能性需求,最后才是品牌和价格。一是购买品牌官方授权的产品,利用品牌和网购平台的信用背书。二是基于店铺自身的信用背书。这两条逻辑衍生出一个现象:化妆品类目在商城和高信用等级店铺的成交占比明显高于其他品类。
正品是天猫的基因,天猫上面的产品都得到品牌授权,消费者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同样是女性消费者占主体,化妆品在商城的成交占比要比女鞋高出12个百分点。
关键词:高职院校;化妆品;新专业;课程设置
G434;TQ658-4
一、化妆品行业的发展状况
化妆品行业为美丽行业,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对美的追求使化妆品行业拥有持久的生命活力。从2000年开始,世界化妆品行业销售额快速增长。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化妆品消费市场急剧升温,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全球第三大化妆品销售市场。国内化妆品市场的迅速发展,市场规模的增长吸引了一大批企业加入到制造商和营销商的行列。十二五期间,我国化妆品行业将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创新能力、培育自主品牌等措施。 随着行业的发展,对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需求也显得越来越迫切,而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将进一步促进化妆品行业的发展。化妆品企业急切需要高职大专层次实用型人才,他们既有专业技能,同时又能下得去、留得住,工作稳定性强。
二、化妆品专业的课程设置依据
“所有的高等教育教学活动不管采取什么教学形式都必须先从课程的决策开始。”[1]教育家泰勒为课程开发提出了著名的基本原理: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估学习经验[2]。这一原理一直以来都是普通基础教育课程决策的经典立论,对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同样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化妆品技术与管理是我校新申报专业,我们在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做到一下几点。
首先面向行业开展调研,根据调研结果,确定课程内容,让学生的培养与市场接轨。目前,浙江省的化妆品行业发展较快,但在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化妆品行业的核心技术与创新能力缺失,在调研的企业单位中,很多岗位主要由高中生占主导地位,技术与管理水平低等。因此,化妆品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就是要提从业人员的素质。
其次参考兄弟院校已有的课程设置体系。目前,国内有一些高职院校学校开设了相同或相近的专业,我们通过实地考察调研了开设相关专业的兄弟院校,并与专业负责人进行了充分的交流,调研课程设置情况及每门课程的作用。
再次根据高职课程体系特色进行课程设置。作为高职院校,本专业主要是面向化妆品行业,提供一批从事化妆品生产、美容、检验、配方设计、品质管理等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强、岗位胜任度高、富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课程”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无论是专业建设还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都必须借助“课程”这一平台才能实现。高职课程的内容应当及时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增加课程内容的科技含量,保证课程内容的时代气息和前沿品质,使课程内容始终跟上时展的步伐[3]。因此,本专业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要坚持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原则,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坚持按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的课程设置原则。针对职业岗位群设计课程,体现出职业特征,即高等性、职业性、能力性,适应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征。
最后,在初步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聘请行业专家和高校专家进行论证,对设置内容和课程设置方案进行论证,提出指导性意见。以职业能力素质为架构,科学合理地组织适合化妆品职业岗位特点的课程体系,完成课程体系设置。
三、妆品技术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化妆品技术与管理专业是为化妆品行业培养从业人员的一种高等职业教育,本专业课程体系以工作能力进阶式培养为原则,将工作任务与专业理论知识整合,将职业工作岗位的综合素质培养融入课程教学中,强调对工作过程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因此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通识课程平台,专业类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模块和拓展平台。经过充分的调研,高职化妆品技术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专业能力培养需要一定的化学知识、医学微生物知识和化妆品知识。高职化妆品专业教育应做到,贴近日化行业发展办专业,贴近化妆品企业岗位开课程,贴近学生确定实际教学内容[4]。除专业能力的培养外,还要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人文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
高职课程的内容应该侧重于理论技术,以经验技术为基础,高职课程必须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在课程设计中,实践课程的比例达到50%以上(表1)。
表1 化妆品技术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知识结构 相应课程
通识课程平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语文、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
专业类基础课程平台 药用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化妆品原料、胶体与界面化学、香料香精应用、美容皮肤科学
专业课程模块 微生物检验技术、化妆品安全与有效评价、洗涤剂生产技术、化妆品管理与法规、化妆品市场营销、化妆品质量检验技术、化妆品配方与生产技术、专业C合技能训练化工基础、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
拓展平台 精细化工概论、仪器分析、药学伦理学、文献检索与利用、应用文写作、公共关系、统计基础、化妆品制剂学、化妆品设备与维护、中药化学、化妆与美容技术
四、结语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化妆品行业必将得到更快发展,培养一批从事化妆品生产、美容、检验、配方设计、品质管理等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强、岗位胜任度高、富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对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符合适应化妆品行业对基层实用型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作为新开设的专业,其专业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特色都有待进一步的检验,可能会存在一定不足,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约翰. S. 布鲁贝克. 高等教育哲学[M]. 王承绪,等,译. 浙江:浙江高等出版社,2001
[2]Raiph W. Tyler.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 罗康,等,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3]黄秋明,高职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研究[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 化妆品 电商渠道 本土品牌
一、国内化妆品市场概况
化妆品,是指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的任何部位,如皮肤、毛发、指趾甲、唇齿等,达到清洁、保养、美容、修饰和改变外观,或者修正人体气味,以保持良好状态为目的的化学工业品或精细化工产品。按品类可分为清洁类、护肤类、彩妆类、香水类等。
中国化妆品行业是全世界最大的新兴市场,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简单粗放到科技领先、集团化经营的历程,逐步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极富生机活力的新型产业。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持续增长以及居民生活习惯的改变,中国化妆品消费市场迅速发展,目前消费总额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化妆品消费市场。根据艾瑞咨询的研究数据,2013年中国化妆品总费额已经突破3,300亿元,并保持20%以上的年增速水平,中国化妆品消费主力人数(年收入3万元以上年龄20岁以上都市女性),未来5年将保持10%~15%年均复合增速,化妆品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根据Euromonitor的数据统计,2015年我国化妆品行业市场容量为3,156.3亿元,2011~201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8.2%。
二、国内化妆品市场特点及趋势
(一)化妆品行业品牌集中度低,本土品牌逐渐崛起
目前,国内化妆品生产企业3800余家,化妆品种类接近500,000种。但整体市场集中度低,前十大企业市场占有率不足50%。中国的化妆品行业集中度相比于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处于较低水平,长尾效应非常显著。2014年,中国CR10的化妆品公司市场总体份额为43.9%,比2013年还减少了1.2%。
随着国内化妆品市场近年来逐渐走向成熟,国内的生产商、销售商更多将目光聚集于本土品牌,加大投入力度,争夺市场。2011年的CR30品牌中,国外品牌所占的市场份额为33.5%,本土品牌的市场份额仅为5%,而到2014年国外品牌的市场份额下降到32.6%,本土品牌的市场份额上升到9.3%。根据Euromonitor的统计,排名前二十的企业中上海家化、伽蓝集团、百雀羚、韩束、珀莱雅、云南白药等多家本土化妆品牌。
(二)化妆品人均消费低,发展空间大
2010年中国人均化妆品消费水平仅为16美元,对化妆品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能力都还比较弱。2012年美日韩的人均化妆品消费分别是中国的15倍、9倍和7倍。2013年人均化妆品消费金额已经达到25.8美元,年复合增速保持17%,表明中国消费者对化妆品的消费诉求迅速提高。但这一水平仅为日本的1/8,从化妆品消费相对规模来看,中国人均消费中化妆品消费占比不足0.8%。因此,化妆品行业仍然存在较大的市场潜力。随着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市场需求潜力将不断释放,人均化妆品消费将逐步提高,化妆品行业具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三)化妆品零售电子商务渠道发展迅速
化妆品零售渠道主要包括商超渠道、专营店、百货商店、电商和直销。近几年中国化妆品的渠道结构正在经历快速调整。随着经营成本不断上升,以百货商场为代表的传统大型零售企业逐渐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变化,活力减弱,竞争力下降。化妆品企业开始进入电子商务领域,化妆品电商渠道占比在2013年已达到25.5%,成为继超市、百货后的第三大流通渠道。化妆品零售企业开始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深层次地利用网络进行营销、推广和线上销售,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从国内化妆品市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来看,本土品牌与电商渠道是两大亮点,而本土品牌的崛起与电商渠道的快速发展又密不可分。
三、化妆品电商销售渠道的优势及问题
化妆品电商渠道近年来的野蛮生长有其发展的必要土壤。首先,化妆品的标准化程度较高,物流配送的压力较小;其次,化妆品下游个性化需求程度较高,电商将商品信息化展示可以满足消费者多品类选择;再次,电商渠道可以低成本地扩大消费群体至三、四线城市。
相对而言,电商销售渠道迎合了化妆品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在传统化妆品市场,品牌效应很强,中小品牌在实体渠道的推广中处于劣势,聚众能力很弱,欧美日韩等国际大牌常常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份额。而消费者网购化妆品的关注点不仅仅在品牌的知名度上,他们更看重价格是否低廉、信息是否透明、购物的便捷性以及产品自身的效用评价。艾瑞咨询的调查显示,线上消费者对于价格敏感度更高,网购化妆品的原因中占比最高的是较低且透明的价格。线上市场产品全部信息化后,产品的基本功能信息介绍、价格信息、用户点评信息、专家推介等容易获取。在此环境下,消费者在产品选择上不再单纯基于品牌,而是结合自身需求做出更加个性化的消费决策。由此,国际品牌的强势影响力被产品品质和口碑保证弱化,高性价比的中小品牌逐渐被市场认可。这给国内优质化妆品品牌带来了发展机遇,合理的定价区间更能迎合线上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和消费能力,能够在线上化妆品零售市场中取得更好的发展。根据百度数据研究中心的研究数据,在线上销售前二十的品牌中,国内品牌具备相对优势,占比约为50%。主要在淘宝、天猫销售的膜法世家、御泥坊、阿芙精油等,都通过线上渠道的发展赢得了口碑,形成了品牌影响力,从而再向线下延伸,弥补线上体验不足的劣势。而佰草集、高夫等成熟品牌也通过线上渠道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拓展消费者。
但电商渠道的问题在于网络购物环境还不够优化。2013年化妆品电商非品牌授权销售占比近12%,与正规授权品牌近乎相当,给上游品牌商以及下游的消费者带来极大的风险。化妆品成本低、品牌议价高,加之监管缺位导致在价格战为主的网购中,假货水货的问题严重。并且在化妆品线上销售份额中天猫等综合平台占比远远高于垂直电商,但平台对入驻的化妆品商家或化妆品来源的严格把控难以实现。加之质量保障及平台责任等法律操作性偏弱,助长了化妆品假货、水货的泛滥。
综上所述,国内化妆品行业发展态势良好,发展潜力巨大,本土品牌与电商渠道结合,逐渐凸显优势。线上化妆品市场的蓬勃发展,对国内化妆品市场而言既是机遇又存在风险。一方面,国产中小化妆品性价比优势突出,迎合线上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给本土品牌打造了一条从线上到线下的品牌发展的成功路径;另一方面,线上购物环境整体有待优化,在假货水货横行的情况下,化妆品市场的净化有赖于品牌商与电商企业更加深度的合作,使得国内化妆品市场在发展的同时,更加规范、健康。
(作者单位为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承接2012年的议题,2013国际化妆品论坛将继续聚焦中国市场机会。不同的是,本届论坛除了深入分析国际品牌在中国内地不同分销渠道的应对之道,还将重点研讨网购及电视购物渠道的兴起及其带来的渠道变化。相信本届论坛不仅会对急于拓展中国市场的国际化妆品品牌带来帮助,也会对已经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的行业人士带来全新的思考。
按照日程安排,本届国际化妆品论坛将在亚太区美容展首日下午14时开始,预计将持续3小时之久。参与演讲和对话的嘉宾有阿里巴巴集团天猫美妆负责人、天勤品牌传播机构首席顾问张兵武、《化妆品观察》杂志执行总编邓敏、东方风行集团(乐蜂网)副总裁冯国强、北京惠买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优购物频道)商品事业部总经理赵伟等,阵容相当强大。
2013国际化妆品论坛概览
主办:亚太区美容展&《化妆品观察》杂志
时间:2013年11月13日14:00-17:00
地点: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主题:把握中国渠道机会
论坛形式:主题演讲+主题对话
主题演讲:网购渠道改变中国化妆品市场格局
演讲嘉宾:阿里巴巴集团天猫美妆负责人
主题演讲:化妆品渠道变化对品牌的不同需求
演讲嘉宾:张兵武
主题演讲:把握中国化妆品渠道变化机会
演讲嘉宾:邓敏
主题对话:如何与不同渠道进行合作
对话嘉宾:邓敏、冯国强、赵伟
部分演讲及对话嘉宾简介
张兵武 毕业于北京大学,知名品牌营销专家,商业思想与文化创新的民间研究者,现任天勤品牌传播机构首席顾问。在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已出版《公益之痒――商业社会中如何做公益》、《营销中国美――中国美妆品牌实战之道》、《坏营销,好营销》等多部专著。
关键词:美容化妆品学 提高教学质量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b)-0210-01
《美容化妆品学》是以化学及其分支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并阐述化妆品的有关理论及其相关问题的一门学科,是我校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它涉及的面较广泛,不仅与物理化学、表面化学、胶体化学、有机化学、香料化学等有关系,还和医学、生物科学、环境学、心理学、美学、美容学等学科相关。目前我校使用的是贺孟泉主编的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美容化妆品学》,教学学时安排上较少,但教材内容较多,且有些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学生缺少学习兴趣,笔者结合从教5年来的教学经验、整合教学资源,着重以下五个方面,探讨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容化妆品学教材大致分为化妆品基础知识、化妆品原料、美容化妆品的应用方法、美容面膜以及化妆品的生产工艺五个部分,总体来说内容比较枯燥,化妆品原料部分知识过于专业,学生不容易理解,美容化妆品的应用方法级美容面膜这部分内容学生较为感兴趣,但是这部分内容为纯文字,缺少图片,并未做到图文并茂,学生普遍感到难学、难以理解,并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与动机,针对选用教材存在的缺陷,为了让学生学得更有激情,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解决:(1)笔者在课下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参考了部分高校化工方面的书籍,力求做到让学生易学易懂;(2)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笔者采用多媒体结合板书的教学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补充了教材没有图片的缺陷,而板书又突出了教学的重点,使学生学得有兴趣又轻松。
2 教材设计应实用,注重学科的衔接
我校选用的教材版本相对较老,而化妆品行业发展十分迅速,目前由于国家对美容化妆品行业的管理越来越规范化,原则上不允许美容院自行配制化妆品,因此教材中所涉及较多的化妆品配方组成及面膜的制备方法就显得有些多余,几届毕业生反馈的信息也是这些内容基本无用武之地,参照较新版本的教材,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逐渐删减了这些内容,而以介绍化妆品的基础知识为主,通过这些基本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的了解各种化妆品的功用。另外目前化妆品营销十分热门,部分学生也有毕业后发展营销的意向,所以我校新开设了化妆品营销课程,为了与营销课程更好的衔接,在教学内容上笔者又着重介绍目前国际较为流行的品牌化妆品,贴近学生生活,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兴趣浓厚,信息反馈较好。
3 教学内容的新颖化
科技发展永无止境,化妆品行业的发展也不会停止,21世纪的今天,化妆品行业新兴事物不断涌现,尤其现代化妆品的各种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新配方层出不穷,例如化妆品的纳米技术、脂质体包裹技术、微胶囊在化妆品中的应用以及化妆品与生物工程技术等新知识教材中均无体现,笔者感到化妆品现有的部分教学内容已渐渐不能够适应时展的步伐,为此,在教学中,笔者添加了许多目前化妆品行业的最新知识,使学生能够学习、掌握化妆品行业的最新动态。
4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校的最大教育资源,传统的教育观念往往只注重强调教育者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推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的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一位特级教师曾经这样说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是演员与观众的关系,而是导游与游客的关系,教师只是引导,大好的风光还得由学生自己去看,自己去欣赏。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教学应该联系实际,特别是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保持平等关系,互相尊重,给学生自由提问的主动权,为学生提供充分自我发挥的机会,引导学生完成学习,实现教学目标。
5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众所周知,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处于主导性地位,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的发展之基、竞争之本、提高之源。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学校为教师搭建了教师业务学习的平台,通过举办全校教师说课、讲课大赛,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地在挫折、失败中总结、积累,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走向成熟、成功。同时科室内进行全员培训、互帮互带,在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带领下,新教师的业务水平逐步提高,真正做到了能教、会教,同时也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
参考文献
[1] 欧阳玉祝.化妆品课程教学浅谈[J].吉首大学学报,1996,17(3):71-73.
[2] 何萍芬.化妆品化学课程建设的探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6,18(4):332-333.
关键词:品牌;品牌传播;化妆品;信息传播结构
中图分类号:F71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4-0134-04
一、国内外化妆品品牌信息传播现状
品牌的塑造需要品牌的传播。品牌传播的目标是为了能使消费者对所传播品牌的个性特征定位进行丰富的品牌联想,从而形成较高的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并进一步实施对该品牌产品的重复购买行为。品牌传播作为品牌经营者把品牌信息传达给消费者的重要途径,日益受品牌经营者的重视。但品牌传播对于化妆品企业来说不是简单的广告推广活动,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程的系统工程中,品牌传播的效果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品牌的成功与否。
(一)国内化妆品品牌传播的现状及发展
1.国内化妆品行业的发展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理念、消费方式的转变,品牌认知度和信赖度已经成为消费者选择化妆品的重要依据。化妆品品牌知名度是企业产品质量、品牌文化、工艺技术、管理服务、市场网络和口碑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现,而建立品牌知名度需要大量的投入以及较长时间的发展和积淀。国内现有知名企业通过多年的努力经营和积累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品牌优势,取得了较高的市场认知度。但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大批国际化妆品品牌登陆中国大陆市场,成为国内化妆品品牌最直接的竞争者,直接占领了中国相当的市场,并且在企业购并时大显身手,使国内化妆品企业的发展严重受阻。
虽然国内化妆品品牌和国际化妆品品牌相比其产品质量已无明显差异,然而总体上国内化妆品在市场竞争中总是处于劣势地位。究其原因在于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度。境外化妆品品牌一般都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历史,有着自己明确的品牌市场定位,在品牌打造过程中树立了自己独特的品牌形象和品牌文化,并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同。而国内化妆品品牌发展历史最长不足30年,相当一部分国内化妆品企业在品牌的塑造过程中没有制定系统科学的品牌传播策略,导致市场认识度低,市场和消费者逐渐丢失。
20多年来,我国化妆品行业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快速发展,一个显著的标志是,具备化妆品生产资质的企业由1982年的百余家发展到目前的三千多家。然而,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除国际知名品牌在华企业以及少数国内知名企业外,大部分为民营的小生产企业,生产企业规模小、生产条件和装备简单。规模比较大的也只有家化、隆力奇、雅倩等少数几家,原先已崭露头角的小护士和羽西却又被欧莱雅收购。高档化妆品市场仍然被洋品牌占领。如何从洋品牌手中夺取本应该属于国内企业的市场,随着化妆品行业的深入发展,研发和品牌建设越发显得重要。首先,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研发机构,解决化妆品科研投入不足的发展瓶颈;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创造自己的品牌;再者就是创建知名品牌以及建立自己的消费群体,让广大的消费者认可你的产品,建立完善自己的服务体系。
2.国内品牌传播的发展
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一批享有世界声誉的传统品牌,如茅台酒、龙井茶、景德镇瓷器、同仁堂等,但这些品牌的成功主要依靠的是人际传播,经过上百年的传播历程才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中国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品牌大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的。改革开放之后30多年间,中国以浓缩的形式走过了西方上百年来品牌发展所走的道路。随着中国企业品牌意识的增强,中国品牌的传播也在不断地摸索着前进。
但中国品牌的传播似乎有一大误区,即许多企业对广告有着一种近乎本能的崇拜,很多企业在品牌传播中几乎完全是靠地毯式轰炸型的广告来推广的。20世纪80年代末,CI被引入中国沿海发达城市等地区,这对中国品牌传播的规范化和系统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再加上随着中国企业对品牌传播认识的加深,许多企业已经逐渐走出了上述误区,开始理性的规划品牌的传播活动,有些品牌提出要做“百年老字号”,这表明企业的心态已经趋于成熟。20世纪90年代后期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引入也对中国品牌传播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从20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中国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国内有关品牌的研究和探索也逐渐繁盛起来,在市场营销、公关、广告、管理、传播、经济等学科的理论研讨或多或少的都涉及到了品牌的有关内容,其中品牌传播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传播学和市场营销学两个方面。检索国内相关期刊文章,关于品牌传播的研究在早期主要集中在对个案的介绍和从品牌塑造、品牌管理等方面附带提及品牌传播,研究层次和水平都还不高。随着21世纪的到来,国外很多品牌传播研究的成果逐渐被介绍到中国,国内的研究也摆脱了单纯的个案介绍,开始走向学理层面的系统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国外化妆品品牌传播的现状及发展
1.国外化妆品行业的发展
全球化妆品行业正在稳步增长,北美地区的市场占有率最高,目前东欧化妆品市场增长最快。亚太地区高档化妆品销售额最高,其中香港和新加坡的市场渗透率最高。尽管全球经济危机依然存在,但是化妆品和香水工业依然表现良好,其年均增长率达5%。纵观全球化妆品市场,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化妆品市场、最大的彩妆品市场。美国作为全球经济的领头羊,在化妆品行业也是首屈一指,其化妆品市场主要被高端品牌占有。长期以来因生产化妆品而闻名的法国最近几年在销售额方面名列全球第四。法国是全球最大的化妆品出口国。法国美容品市场以华贵、高档品牌著称,如Chanel、Christian Dior、Lancome、Clarins、Nina Ricci 和YSL等品牌在化妆品及盥洗用品市场品牌榜上居高不下,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自21世纪以来,化妆品市场增长已经从西半球转移到南美、东欧、亚洲特别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亚洲最大的护肤品市场在日本。日本的护肤品市场增长率并不像中国的那样高,但超过一半的的亚太市场化妆品被日本占据着,日本占有如此大的市场份额是个不争的事实。日本的面部护理品、保湿剂、着色剂以及其他的护理品市场是非常大的。
2.国外品牌传播的发展
国外品牌传播主要以西方品牌传播为主,西方品牌传播的发展大致以20世纪50年代为界,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为品牌传播的初始和成长阶段,20世纪80年代之后品牌传播开始走向成熟。在第一阶段,即品牌传播的初始和成长阶段,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品牌的重要性已经逐渐被企业所认识,但是此时企业经营的重心并未完全转移到品牌上来,只有少数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如可口可乐、柯达等开始对品牌进行大范围推广,使得这些品牌成长为知名品牌。50年代后,品牌的传播开始系统化,不再是简单的宣传品牌名称及标志,而是往深层次如品牌形象等发展。像兰蔻、欧莱雅等品牌的宣传开始突出品牌内涵,为其他品牌树立了典范。另外,CI的推广对这一时期品牌传播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使得品牌传播变得规范化和系统化。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企业经营的重心开始转向品牌。1988年,杂志《经济学人》以“讲求品牌之年度”为封面主标题,反映了企业界对品牌的重视。由于企业对品牌的重视,使得西方品牌传播的实践也日益丰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品牌传播手段变得多样化。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根据实践的变化提出了整合营销传播的思想,一些具有先见之明的企业如IBM在实践运用中获得了极大成功,之后其他企业也开始对品牌传播活动进行整合。整合品牌传播目前已成为西方企业界的共识,这标志西方品牌传播的发展走向了成熟。
二、国内化妆品品牌信息传播中的问题及其分析
(一)缺乏品牌传播的正确认识
从目前来看,中国的化妆品企业在品牌传播过程中存在着重广告和形象代言人轻视系统科学的品牌传播战略,关键的原因是中国化妆品企业经营者对品牌传播缺乏正确的认识。
品牌传播就是品牌所有者通过各种传播手段持续地与目标受众交流,最优化地增加品牌资产的过程,品牌传播的最终目的还是增加品牌资产的积累。但在现实的品牌传播过程中,由于中国的化妆品行业发展历史较晚,行业集中度很低,品牌“小而多”,大部分品牌都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因此一大批中小化妆品企业在创业初期往往会选择把大量资金投入到扩大品牌知名度上面,以便能在激烈的市场品牌竞争中迅速占领市场。这种情况下,虽然每个企业都在所谓的“整合营销”,或传播“一切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但由于企业片面追求品牌知名度等原因,一直把信息传播的覆盖率作为衡量信息传播载体的唯一指标,而忽略了信息载体、受众、传播模式等要素的微妙变化。这就造成化妆品品牌短期内在市场上受到顾客一定程度的认可但形成不了长期的品牌忠诚的局面。
(二)缺少品牌信息传播的系统化设计
国内化妆品品牌在传播过程中还存在对品牌所传播的信息缺乏系统化设计的问题。品牌信息可以看作品牌传播活动中目标受众所接受到的可能改变受众对品牌认知的一切和该品牌相关的传播元素,包括品牌名称、标识、广告语、包装等有形元素和品牌定位、品牌形象、品牌文化、品牌联想以及品牌核心价值等一切和品牌相关的无形传播元素。品牌打造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各种各样的品牌信息持续地传播到目标受众的心中并进一步改变受众对品牌态度、培养品牌忠诚并最终累积品牌资产的过程。由于一个品牌被赋予了各种复杂的信息,因此在传播活动中这些信息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传播给受众才能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中国的化妆品企业在实际的传播活动中对品牌传播信息缺少系统化的设计,各个传播活动之间以及不同阶段的传播活动之间所传达的主旨大相径庭。这样,每次才传播都变成了一种独立的行为,没有连续性,不能产生互动,这实际上是一种传播的浪费。其根源在于传播者没有完全理解整合营销传播IMC的真正内涵,没有理解品牌传播的精髓,而终端市场的消费者只能对品牌有个浅层次的印象而不会产生持久记忆。
(三)对目标受众行为心理缺少深入调查
在信息传播处于买方市场的今天,消费受众群体不仅要求信息的输入,更期望带来信息的感知和体验;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不仅要考虑信息的覆盖率,更要考虑信息传播的可感知和体验性。品牌传播实质上就是利用品牌信息去改变目标受众的心理和行为,如果传播者对目标受众的心理特征没有深刻的把握,那么就很难策划出能够打动目标受众心理的传播内容,品牌传播也就成了无的之矢并极大地浪费资金和渠道成本。
在现实的化妆品品牌传播中,相当多的化妆品企业经营者通常缺少对目标受众心理和行为特征的调查,在制定传播策略时,总是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出发,首先自我判断目标顾客群体的行为特征,然后根据这一判断制定相应的传播策略。整个过程可以说对目标受众心理特征的洞察基本上出于主观判断,最多就是到终端卖场观察或者访谈一部分顾客,对目标顾客没有深入的小组座谈,没有大样本的深入调查,对目标受众的心理特征没有较好的把握。在这种前提下的品脾传播无疑就成了一种只考虑信息的覆盖率而不考虑受众接受程度的灌输式的传播。
(四) 品牌传播效果缺少评估机制
品牌传播效果不但要衡量这个品牌在目标顾客群中的品牌知晓度、品牌认知度、品牌购买率、品牌忠诚度、品牌吸引率、品牌流失率等定量指标,还包括消费者的品牌态度、品牌偏好、品牌联想以及对品牌形象的认知等定性指标。一般较为知名的化妆品企业都会定期做一个规模较大的消费者调查,通过这些调查,企业可以了解自己的品牌在市场上的地位、目标顾客对自己品牌的认知,这种企业行为可视为企业对品牌传播效果的一个监测管理。国内化妆品企业在品牌信息传播过程中缺少较为完善的品牌传播效果监测和评估机制,并且将这种科学的评价机制和系统理解为媒体的发行量、传阅率、影响人数或者广告覆盖率等。如果企业仅仅把这些传播覆盖率、发行量等资料当做品牌传播效果,其实也是对品牌信息传播策略的一种误解。
三、国内化妆品品牌信息传播结构优化建议
(一)建立品牌信息传播优化模型
品牌是凝聚着企业所有要素的载体,是受众在各种相关信息综合性的影响作用下,对某种事或物形成的概念与印象[ 国际品牌联盟(IBF)中国区主席梁中国先生观点]。品牌可以被看作蕴含着一切与企业相关信息的集合体,要实现较好的传播效果,首先应该对品牌信息进行分级分类综合分析。根据品牌各类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所处地位和角色的不同,由内向外可以将品牌信息分为概念、精神和操作三个层面的信息,整个化妆品品牌传播信息可以组织成一个以概念层面的“品牌核心价值”为中心,以精神层面的“品牌定位、品牌形象、品牌联想、品牌文化”为体现,在“符号、营销、渠道、企业”四个维度上进行操作层面上传播的信息结构模型。
(二)重视品牌理念信息的传播
在信息传播模型中,概念层面是品牌传播结构的核心,在化妆品品牌传播信息结构的模型中,是整个品牌信息传播结构的核心。品牌核心价值就是品牌理念,它是一个品牌的精髓所在。品牌核心价值反映的是目标消费者最深层次的心理需求,能够提供给目标消费者更多更深层次不可量化的满足,它具有价值性、不可模仿性和持久性的特点。品牌传播活动中如要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各种传播手段所传达的品牌信息必须突出体现的品牌的核心价值,不同的传播活动始终传达同一个主题,这样才能形成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
(三)做足化妆品终端市场调研并建立监测机制
对终端的市场调研是制定品牌信息传播策略的前提条件之一。市场调研可以了解化妆品市场的变化,有助于了解当前化妆品市场的发展状况,是化妆品企业预测市场趋势的重要依据,更是化妆品企业整体传播策略制定的基础之一。
随着国内化妆品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终端市场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从消费群体的性别趋势看,已经从女性发展至男性;从购买习惯看,实体和网络购买不分伯仲;从市场细分看,市场分割精细化趋势明显,等等。如果化妆品企业不做足终端市场的调研,那么,在制定信息传播策略时就避免不了主观化倾向。
化妆品企业经营者应当时刻关注品牌传播效果的动态变化,关注消费者对品牌认知度、忠诚度等因素的变化,最好的方法是建立品牌传播效果的监测机制,定期进行市场研究品牌。
(四)及时把握目标受众行为及心理特征
通过消费者研究,了解本企业品牌目标受众群体的心理及行为特征,充分考虑品牌传播的可感知和体验性,做到有的放矢。
品牌传播实质上就是利用品牌信息去改变目标受众的态度和行为,如果传播者对目标受众的心理特征没有很好的把握,那么就很难拿出能够打动目标受众心理的传播内容,品牌传播也就成了无的之矢。品牌传播也要从目标受众满意度出发。化妆品企业不仅仅要生产出目标顾客想要的产品,而且要将这些信息正确迅速的传播给品牌的目标受众,这样品牌传播才算成功。品牌的信息转播更应该充分考虑目标受众的心理特征,因为目标受众的心理特征影响着所采取的品牌传播方式。
(五) 品牌传播信息内容准确化和系统化
目前,国内化妆品品牌在传播中虽已具备对消费者强化品牌的意识,也在广告中使用非常醒目的LOGO和代言人冲击着消费者眼球,但使用核心广告语对于品牌内涵进行诠释的却是不多。这样的结果导致消费者只知LOGO和代言人,反而不清楚品牌的真正内涵是什么。企业在品牌信息传播中在前期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之后,企业清楚地掌握了顾客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此基础上制定准确全面的品牌传播内容,让目标受众充分的了解品牌的核心价值,在传播内容上充分展现出品牌的核心价值,这是对于国内的化妆品品牌来说相当重要的问题。只有准确而全面的制定好品牌传播的内容,才能通过系统化的传播方式将品牌的核心理念传递给目标受众。
另外,对品牌的传播要有系统化的设计,围绕着“品牌核心价值“向外展开,充分利用各种传播手段的协同效应,向目标受众持续一致地传播。
四、结论
国内外化妆品行业的发展呈现出激烈的竞争态势,国内化妆品行业在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状态,根本原因在于国内外化妆品品牌在品牌传播上的差距显著。这种差距表现在对品牌传播的系统化设计不够、对客户心理和行为的重视度不够、缺少市场调研的深入、缺少品牌传播监测和评估机制。由此,本文提出了建立以“品牌核心价值”为中心的系统化,结构化的品牌传播信息结构模型,并建议化妆品企业树立正确的品牌传播理念,将市场调研作为品牌传播优化的前提条件,始终把握目标受众行为及心理特征,制定确定准确而全面的品牌传播内容,品牌传播信息系统化并建立品牌传播效果定期监测机制。
参考文献:
[1] 陈立彬,张倩,江林.国货化妆品品牌现状及其衰落成因研究[J].中国商贸,2012,(34).
[2] 刘文静,权锡鉴.欧莱雅与宝洁的多品牌策略比较[J].经济与管理,2005,(12):13-14.
[3] 江翠红.解读多品牌策略[J].医学美学美容(财智),2006,(7):69-70.
[4] 郭瑞平.多品牌策略的精神内涵[J].医学美学美容(财智),2005,(7):98.
[5] 王月辉.日本国际知名企业品牌策略的借鉴意义[J].商业时代,2006,(4):49-51.
[6] 姜文君.多品牌策略中的品牌关系管理研究[J].商业时代,2006,(10):30-31.
[7] 于斐,郑垚.企业品牌策略:出色市场基因的强力保证[J].广告大观:综合版,2012,(12):56-58.
[8] 许胜勇.外资并购浪潮中我国化妆品行业的品牌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9.
[9] 李慧.化妆品行业前景分析[BL/OL].中国行业研究报告网.
[10] 2010 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趋势蓝皮书.
[11] 张迺英.公共关系学:第2版[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12] 余明阳,朱纪达,肖俊裕.品牌传播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13] 赵平.化妆品营销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14] 马谋超.品牌科学化研究[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5.
[15] 刀纳雷西 K 马尔霍特拉.市场营销研究应用导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16] 付建西,焦福岩,张玉芳.关于我国服装品牌战略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12).
[17] 徐莹.关于中国服装业品牌传播的思考[J].北方经济,2006,(1).
[18] 袁志秀.基于生态学的信息传播模式[J].情报杂志,2005,(3).
[19] 张丽平,杨波.解读品牌的核心价值[J].党政干部论坛,2005,(7).
[20] 姚山季.关于价值营销与品牌核心价值的探讨[J].江苏商论,2005,(5).
[21] 孙在国.论品牌核心价值的塑造[J].商业时代·理论,2005,(17).
[22] 杨洁,毕研韬.传播学与时装品牌建设[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
[23] Don E Schultz,Heidi Schultz.整合营销传播——创造企业价值的五大关键步骤[M].何西军,黄鹂,朱彩虹,王龙,译.北京:中国财
政经济出版社,2005.
[24] Malhotra,N.K.and Birks,D.F.(2003) Marketing Research: An Applied Approach (2nd European Edition) Prentice Hall/ Financial Times.
[25] Keller,K.L.(2004),Strategic Brand Management,Second International Edition.Pearson Education/ Prentice Hall.
[26] Thomas B.and Housden M.,(2002) Direct Marketing in Practice.Butterworth Heinemann.
[27] Tapp A.,(2000) Principles of Direct and Database Marketing.(2nd edition).Prentice Hall .
[28] Johnson and Scholes (2002) 6th Edition Exploring Corporate Strategy.Text and Cases.Prentice Hall .
[29] Crawford,C.Merle and C.Anthony DiBenedetto,New Products Management,7th Edition.Irwin McGraw-Hill.
任何事物的诞生,一定有其诞生的环境,这环境就象“温床”一样,保护着事物从滋生到诞生,从发育到成长壮大。化妆品行业的“经销商造反”现象,恰好就有十张“温床”形成一个独特的保护环境,成为孕育经销商“造反”的肥沃土壤。
一、朝阳产业提供的“温床”
中国化妆品业是充满诱惑力的“朝阳产业”,根据有关权威部门统计: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化妆品消费是人均1块钱,90年初上升到人均5块钱, 到1998年上升到16块钱。而发达国家化妆品人均消费水平35~100美元,对比起经济较发达的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化妆品的人均消费才达10~12美元。中国有十三亿多人口,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近十余年来,中国化妆品的销售额平均以23.8%的速度递增,最高年份达到41%,明显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曾有日本专家推算:到2010年,中国化妆品市场销售总额可达到800亿元左右。中国化妆品市场的潜力还相当大。目前,化妆品生产企业不足4000家,而且,其中至少18%以上的企业不能维持正常运行。如果不考虑国民经济等因素,中国约有9000家化妆品企业的生存空间。
因此,化妆品这块诱人的“大蛋糕”,吸引着众多投资的目光,一旦投资者的机会成熟,就会立即诞生一家家新的化妆品企业。在这些投资者中,与机会离得最近的就是化妆品经销商。所以,属于朝阳产业背景的化妆品企业,为经销商提供了“造反”的大环境。
二、低门槛行业提供的“温床”
从生产技术、投资资金和政府政策等方面分析,进入化妆品企业的门槛是相对于其它行业低的,10万元、几个人、一个月制造一家化妆品企业已经不是什么“神话”了。因此,化妆品的经销商们要自己做一个品牌,确实是一件相对轻松的事情。而且,对于规模较大的经销商来说,资金根本不是什么阻力。
化妆品的低门槛进入特点,为经销商“造反”打开了便利之门。
三、低成本高利润产品提供的“温床”
目前,流通领域的化妆品经销商的毛利约为5%—10%左右,终端领域的经销商的毛利约为10—20%,而日化线的一般化妆品的生产成本不超过零售价25%,专业线的一般化妆品成本只占零售价的10%以下;我们可以从以上数据看出,如果经销商自己生产产品,自己经销的话,其利润空间是相当可观的。举例:日化线的经销商按零售价的8折供货给商场,减去25%的生产成本,则经销商的毛利为零售价的55%以上,专业线的经销商如果按5.5折供货给美容院,其毛利也超过35%。如果经销商有自己的连锁专卖店或美容院,那产销利润全在自己囊中。
低成本高利润的吸引力,像一块强磁场一样将经销商拉到投资化妆品的生产线上,使有一定实力的经销商纷纷调整到产销一条龙的经营策略。因此,低成本高利润成了经销商“造反”的强劲助燃剂。
四、OEM模式提供的“温床”
早在19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就开始了经销商(或零售业)的OEM。资料显示,目前,在英国的超级市场中,PB(Private Brand,指销售商通过OEM方式生产的“自有品牌”)商品比例高达40%、欧洲平均达到20%、美国16%、澳大利亚为11%,这些OEM商品绝大部分集中在快速消费品领域。
OEM模式的出现,为投资化妆品的老板们平铺了一条捷径。投资者们只须租个写字楼,策划一个品牌,其它产品技术、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等等烦琐的事情交给专业OEM厂去搞定吧,自己只要管住市场就行了。所以,OEM模式对投资做品牌的化妆品经销商来说,是一个事半功倍的优质平台,同时也是经销商“造反”的强大后台。
五、包材企业提供的“温床”
业内人士都很清楚,化妆品产品的工业成本中,包装材料约占产品工业成本的35%至50%,膏霜类产品的包装材料的成本则占60%以上。与其它日用品相对比,化妆品是最注重包装的产品。所以有人说,化妆品其实是卖“虚荣”的、卖包装的。
由于化妆品包装材料是一块很大的潜力市场,近几年,从事该行业的厂家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包材企业主要集中在化妆品企业密集广东一带和江浙一带,如雷盛德奎、深圳丽新、江门楚成、顺德誉丰、杭州三星等行业内知名的包材商。发达的包材业给化妆品企业提供了款式多样化和采购便捷化,大大缩短了化妆品投资和生产的周期,为经销商“造反”提供了独特的“武器”。
六、专业策划公司提供的“温床”
做一个化妆品品牌,从品牌命名、产品定位、产品规划、包装设计、宣传物料设计、广告创意制作、市场策划、招商策划组织等等,皆有专业的策划公司去做。比如,广州中合品牌,就是一家全程为化妆品企业策划的公司。因此,对想自己做品牌又不知道从何处下手的经销商来说,只要找一家专业、有实力且有责任心的策划公司合作,就会找到正确的方向。
化妆品行业的专业策划公司,其实充当了经销商“造反”的军师角色。
七、行业展会及专业媒体提供的“温床”
有人说,化妆品的行业展会是新品牌出生的“产房”。我们稍微留意一下化妆品行业两大盛会——中国化妆洗涤美容用品博览会和广州美博会,就会发现,每一届参展的企业中,都会涌现出一批“新面孔”的企业。行业展会给企业提供了产品在全国或局部区域建立销售网络的快速平台,也为经销商“造反”铺好了一个表演的舞台。
另外,像《中国化妆品》、《健康与美容》、《医学美容》、《中国科学美容》等专业媒体也为化妆品新品牌提供了一个招商建立销售渠道的平台。
八、人才市场化提供的“温床”
在人才市场化的今天,人才的自由流动是一种普遍现象。这样的背景下,人才市场快速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版块,全国各地市级以上的城市都设有大型的人才交易市场,象广州的南方人才市场,每年企业从这里招聘的人才就高达几百万;另外,报纸媒体也为企业提供招聘平台,象《广州日报》、《广州青年报》、《南方都市报—英雄会》等报纸媒体,每月的招聘人数已经超过20万。因此,企业将很容易招聘到自己合适的人才。从人才这个角度看,成熟的人才市场和媒体招聘专栏(刊)已经成为人才择业、流动和跳槽的两大平台。象化妆品行业的工程师、营销总监、区域经理、美容师等等人才,从这两大平台中能快速寻找到。这为经销商“造反”招兵买马提供了很好的渠道。
九、销售网络实力提供的“温床”
几年前,展现经销商实力的是资金,现在,展现经销商实力的是销售网络。拥有完善、庞大的销售网络的经销商,其实是拥有了一部“生钱机器”,厂家需要借助其销售网络来将产品快速进入终端,当然就给经销商带来了商机和利润。当众多厂家借用经销商的销售网络的时候,如果经销商自己出品牌在自己的销售网络上卖自己的产品,其销售成本就会成为“零成本”,因为其品牌所产生的人员费用、终端费用完全可以由其它厂家分解,经销商的品牌等于搭了顺风车。
有专家曾分析:在买方市场时代,从制造商转向销售商,成功的概率是百分之二十,从销售商转向制造商,成功的概率则高达80%。比如,“商务通”的老板原来是“名人”的北京经销商,“联想”起家时是国外几家大品牌的电脑产品业务的。因为经销商最懂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最懂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同时也通过产品时建立了完善的销售网络和培养了一支销售团队。所以,如果经销商转为制造商的话,其生产的产品既符合市场的需求,也能够利用自己的销售网络快速进入销售终端;而制造商转向销售商则因不懂市场而处处碰壁。
十、资金实力提供的“温床”
资金,是经销商“造反”的粮草。兵家说,“行军打仗,粮草先行”。
大中型经销商一般都具备了“造反”的资金实力,而且,网络健全的经销商做一个品牌的市场费用,远远低于厂家做一个品牌的市场费用。因为经销商的通过自己的网络优势,在产品的进场费用、人员费用、促销费用和管理费用等方面,甚至可以做到“零成本”经营或低成本经营,而厂家却无法做到。比如,在行业鼎鼎有名经销商——河北东大日化,年销售额超过2个亿,自己推出“汉妆”品牌后,在公司所属的上百个专卖店销售,月均销售额超过100万元,但其市场费用的开支基本实现了“零成本”经营。 亲子行动下的血缘利润与非血缘利润矛盾
制造性企业建立销售体系,往往只停留在自己的品牌范围内,而经销商成为制造商后,其销售体系仍然保持其它品牌的业务,就象“联想”目前还有一块业务是国外品牌一样。在这种背景下,经销商的销售体系里,就形成了二个性质不同的业务版块:自有品牌业务和非自有品牌业务。这二个业务版块共同组成了经销商的二股利润源,我们可以形象地将这二股利润源重新命名为“血缘利润”和“非血缘利润”,以便我们更好地探讨和分析“造反”后的经销商在其销售体系中的变革利弊。
一、品牌寡头化
相对于其它行业,化妆品行业由其是专业线,对品牌两个字的追求,只是少数企业才做的傻事(这里的品牌并不是泛义上的品牌知名度),正如姜汝祥博士所提出的“政治企业家”一说,竭尽所能把消费者当成可以愚弄的“臣民”,这样的企业终将为市场所淘汰,囿于化妆品行业的低门槛,造就了数以千记的中小化妆品企业,对阶段性利润的追求,迫使他的放弃企业中长远规划,营销范围只限于业内,根本无法触及消费者,造就了大量的“业内大品牌”,而这些所谓的“大品牌”对于消费者,品牌意识大多为零,还在其它行业是闻所未闻的。
一瓶化妆品,消费者能做为好坏判断的依据,除了口碑之外,前期规僻风险似乎只有品牌这两个字,所以,有实力的企业则自然以树品牌为占领消费者的重中之重,但对一部分的小企业只能依靠业内知名度,靠占领渠道来维持生计,对消费者的占领对他们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未来长久的竞争标准一定是在品牌层面。
二、渠道多元化
化妆品目前主要的终端形式,为专柜、连锁店而这基本是品牌企业的天下,随着行业的逐渐规范化,市场化,品牌的寡头化,众多的中小企业接近消费者的机会,品牌资源不足的情况,怎样营销产品,让消费者找到新的判断标准则是成长的关键。
化妆品的渠道有着其它行业无法理解的形式,化妆品行业被分成两条线,日化线、专业线,即美容院为主要的销售渠道,美容院的产生是在某种程度上同人生活水平改善的缩影与见证,从其产生之初的高档标志,直至如今的全行业信任危机,美容院因为上游企业的崎形发展也被托曲了成长。美容院最终生存的根本体现在服务价值,但如今的美容院却过多的成为众多中小厂家出货的窗口,服务变成出售产品的手段与附属,并不否认,美容院出售产品的可行性与重要性,但它是建立在服务价值被广泛尊重的前提下,一旦这种行为被利益所人为颠倒,违背消费市场发展的规律。那么行业与渠道的危机在所难免,目前的美容院所有权其本上为个人所有,消费者在所选购产品知名度匮乏的情况下,没有其它可信条件做判断标准,只有物理感受与美容院老板的滔滔不绝可签一二,那么从市场经济学分析,这些矛盾是化妆品销售渠道进化与变革的市场驱动所在,正如十年来中国零售业翻天覆地的演化,化妆品行业销售渠道必须朝着两极化、多元化、连锁化的方向发展,美容院将不在是除“日化线”的商场之外的最主要销售渠道,在单个产品品牌连锁不力的情况下,为中小企业提供众多产品展示的,连锁超市将引领未来化妆品销售渠道,多元化的渠道格局将成为真实写照。
1.整体思路:
目前的专业线市场,由于进入门槛较低,传统市场渠道进入及运作越来越难,从小企业发展及新品上市运作规律来看,传统层面的竞争不是明智之举,这里的传统包含品牌塑造、渠道运营、营销策略等方面,这其中任何一项的革新与细分都将会中小企业带来高速发展的契机,但在目前阶段,我们必须”骑着驴去找马”,驴虽然慢,但比我们走着路找马要快,目前在全国各省,我们基本上采用传统的渠道模式为主,在上海,则采用全新的渠道模式为主,传统为辅的营销策略,两种模式同时运营主要是为以后全国市场向新模式的转型储备经验。所谓的新模式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是对整个行业渠道的重新认识。
2.模式阐述:(为行文方便,以某品牌为例,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只作简述)
新模式的立意有两点:一是终端渠道的占领与掌控,二是消费者心智的把握与占领。随着专业线及传统日化线产品的不断激增,消费者的自我选购意识的增强,渠道的分流势在必行,传统零售业几年间剧烈变迁、药店的连锁化、平民化都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启示与借鉴,总结曾经、放眼未来,我们不难发现,在对消费者的争夺中,成功的大企业靠品牌去虏获消费者、聪明的经销商靠对渠道的掌控来应对未来的生存,那么对中小企业来说,在品牌影响乏力之下,选择对渠道的掌控不失为成长中的上策。目前几个国内以走产品品牌连锁专卖之路的如名门闺秀等并不成功,可持续发展力受到质疑。对于雅之堂新渠道模式,前期走产品品牌及企业品牌连锁之路都不是最佳选择,品牌影响力远未达到或形成终端拉动力,结合业内及企业现状,我们提出分三步走:
a、前期以功能为连锁卖点,定位:功能性皮肤超市,直接以功能切入化妆品零售领域(以化妆品零售的业态形式出现,实质上是产品专卖店)这在业内是很少见的,保健品则比较常见,以醒目的终端的店头、特色的整体布置,独树的营销理念、靠终端的形象拉动力来完成品牌的初步积累,实现为销售的服务,再以品牌的提升来提高消费拉动力,这是企业逆向营销的高级应用, 这一阶段阶段渠道品牌的核心价值为:“大雅之堂-----问题皮肤专业解决机构”。
据市场研究公司NPD Group统计,在截至2月的过去一年中,美国的品牌化妆品产品销售额上涨了6%,达159亿美元。仅美妆产品的销售额就上涨了11%,总计达73亿美元。但化妆品行业也在经历动荡,部分原因在于像丝芙兰等零售商的成功。跟踪化妆品业销售情况的欧睿国际(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表示,丝芙兰是目前全球排名第一的化妆品专营零售商。
博主和YouTube明星、Instagram视频和虚拟助手正在取代百货商场的导购,现在的顾客对眼影和渐变唇妆的了解跟导购一样多(甚至比他们懂得还多)。品牌忠诚度这种说法已经过时了,现在流行的是丝芙兰提倡的“多试多买”策略。朋友们也像是接受过专业培训一样。
NPD Group全球化妆品行业分析师卡伦・格兰特(Karen Grant)表示:“年纪稍长的消费者可能有点儿困惑,但年轻消费者会觉得‘天哪!瞧瞧!’,整个过程就好像是在玩儿一样,你在店里或网站上停留的时间越长,就越有可能花掉更多钱。”
格兰特预计,在18到54岁的女性中,40%的人每天会用5种及以上的化妆品。她说:“这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沉迷于自拍、一切靠图说话的文化。”
丝芙兰负责品牌营销的副总裁黛博拉・叶(Deborah Yeh)表示:“柜台销售员已经被YouTube上的数百位红人所取代,现在消费者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多,我们则在努力破除人们的疑惑”,让消费者在购买之前先试用。
丝芙兰由法国奢侈品集团LVMH所有,在33个国家开了2300多家门店,它为精通数字技术的顾客提供了很多技术小玩意儿,以及让工程师看了都脸红的计算机展示手段。
想试试50种不同色号的唇彩,可又不想让嘴唇皲裂?这儿有一款运用了增强现实的手机应用来帮你试妆。顾客还可以刷脸获得自己的色彩IQ,并以此来寻找适合自己肤色的产品。你也可以坐在数字工作站前面,学习怎么画颧骨的轮廓线。丝芙兰甚至还有自己的4D@示器,给触摸屏配了个风扇,让顾客能闻到花香、泥土芳香等大多数香水的气味。
住在曼哈顿的作家兼编辑瑞贝卡・帕尔(Rebecca Pahle)每个月都会到位于时报广场附近的两家丝芙兰店里逛两次。她说:“逛丝芙兰,我很容易就会在里面花很长时间,胡乱看些东西,然后花掉很多原来没打算花的钱。我总是会尝试很多东西,试图弄清楚我喜欢什 么。”
帕尔不在百货商店买东西,她说:“我不会把百货商店和化妆品联系在一起。”
帕尔最喜欢丝芙兰的地方在于能自己掌控购物过程。她说:“在丝芙兰里没人理我,我喜欢这样,不喜欢被人推销。”
2015年,丝芙兰在旧金山一家改造过的仓库里开了一个创新实验室,尝试把手机应用和店内购物结合起来、创造流畅购物体验的新方式。经过一番努力,顾客可以像在纽约先驱广场店一样,购物时几乎不会受到什么打扰―而叶表示,先驱广场店就是公司创建的“未来版门店”。
现在,百货商场也在努力学习先进的做法。未来几个月里,Bloomingdale’s百货将对其化妆品部门来一次重大革新,预计耗时一年。公司负责化妆品部门的弗朗辛・克莱恩(Francine Klein)说:“顾客在店里的新体验将更具技术感,他们能‘玩起来’。跟上行业前进的脚步是对我们提出的挑战。” >> 梅丽莎・费利西亚诺(Melissa Feliciano)在纽约的丝芙兰旗舰店里试用移动应用Sephora Virtual Artist。
梅西百货公司执行副总裁、美妆产品促销总经理穆里埃尔・冈萨雷斯(Muriel Gonzalez)表示,销售人员现在不会只推销一个品牌的产品。梅西百货最近还收购了美妆精品店Bluemercury,其希望借此拓展自己的化妆品业务。
去年,Barnes & Noble书店在其位于威廉玛丽学院、埃默里大学和杜兰大学等高校的门店内尝试开设美妆小店Glossary。在那里,学生们不必离开校园就可以试用各个品牌的产品。
据欧睿国际统计,目前,丝芙兰遇到的最强劲的对手是Ulta Beauty,这家化妆品零售商是美国国内规模最大的美妆专营零售商(在全球范围内名列第二,仅次于丝芙兰)。Ulta Beauty由一位连锁药店前高管创立,销售高端的和由药店出品的化妆品,目标人群是那些想买知名品牌产品、想享受美容沙龙服务的顾客。
2008年是中国经济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中国化妆品行业不平凡的一年。随着美国次债风波而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世界经济趋向放缓。在国内化妆品行业经过近几年高达15%高速增长,到2007年化妆品行业产值已高达1200亿元。
2008年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随着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化妆品产品的制造成本也随之上涨。宝洁、联合利华等公司从8月份开始大幅度调高产品价格。成本上涨之后,市场上一时间风声鹤唳,国内中小企业的生存举步维艰,化妆品产业大省福建出现大规模中小企业倒闭现象。化妆品行业和国内其他行业一样开始遭遇严冬。
回过头来看这几年的中国知名化妆品牌,一样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局面。2007年10月,德国拜尔斯道夫(Beiersdorf)公司收购丝宝国际集团旗下丝宝日化85%的股份。2008年4月,传统的日化企业白猫股份也退出了日化领域,转型房地产;2008年7月作为曾扛起民族品牌骄傲的北京大宝,被美国强生全资收购。除了上海家化之外,在这短短的几年间,曾经辉煌的中国日化品牌小护士、奥奇、北京紫罗兰、丝宝、大宝接二连三的被外资收购,更多国人的品牌甚至已从记忆中消失,中国日化行业面临着洗牌与重组的局面。
在化妆品产业的原材料的成本逐渐上涨,同时国内市场消费力不足的宏观背景下,化妆品行业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中将进行巨大的调整。一般来说,化妆品企业有以下几个典型的应对行为,一是背靠强大的品牌声誉直接调高产品价格,以期弥补成本上升带来的利润损失;二是资金强大的企业,对行业中小企业进行低价的整合或者收购;三是渠道下沉,抢占二三级或者农村,以期获得销售额的增加。四是提升品牌化经营程度,开展与整合更为广泛的渠道模式。
在这里我们仅仅看看化妆品企业在渠道上的经营行为和特征,由此而探寻未来可能的发展路径。2008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被称为的“新渠道发力年”,各种形式的专卖店与专营店就是这场“角力战”中的主角。以资生堂为代表的国际品牌与自然堂、美素、一朵等本土品牌以连锁的方式大举进入专营店,精品专营店。 除百货店、超市和专营店业态外,化妆品销售的新型业态也方兴未艾。目前厂家直销、网上购物、电视购物、邮购、自动售货亭、药妆店等多种形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发展,业内知名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关注和参与着这些新型渠道。
当然越来越多的品牌选择了多种渠道的共同开发。例如资生堂就不仅拥有商场专柜,还有部分产品在超市开架销售,更在专营店渠道拥有自己的专卖店;而CLARINS(娇韵诗)则在开设商场专柜的同时,还拥有专署的美容机构;DHC更开通网络和电话两个虚拟销售渠道……国际化大品牌纷纷涉猎多领域的销售渠道,充分证明渠道组合的销售方式更有利于产品的销售及品牌的建立,而消费者在选购化妆品时也将拥有更多选择,购买体验将更趋完善,大家感觉化妆品市场的通路一下子被打开了。
渠道的多元化,即是品牌多元化的必然要求又是宏观环境的必然趋势。一方面品牌的多元化要求产品和渠道高度的匹配,这样才能有效的形成企业利润;另一方面在萧条的市场环境,必须想方设法的广开渠道,多开渠道,形成自己特色的渠道模式,才能保证持续不断的利润。
2008年各种渠道的生态描述
按照行业通常的惯例,化妆品行业被分成两条线:日化线与专业线。 日化线是以大众流通、销售为主的渠道,专业线是以美容院为主的销售渠道。
在日化线上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渠道方式,一种为店面销售,另一种则为非店面销售。店面销售主要有百货专柜、专营店、专卖店、便利店、超市(大卖场)、药妆店;非店面销售则有:直销、电视购物、网络、电话、目录销售等其他多种通路方式:
在店面销售中,百货专柜是最为传统且生命力最强的一种方式,但在目前的国内市场上,除了国内几个个别的品牌外,基本被外资品牌垄断,其竞争激烈,多为高档产品。
专营店,更多是在产品线的横向上整合各类品牌产品,包括外资连锁与国内连锁及单店,比如莎莎、屈臣氏等,其品类齐全、品种丰富、服务专业、是目前最为火爆的新型渠道。
专卖店对企业综合实力要求高(如足够的SKU及营销推广),有利于形象展示和品牌塑造。国际品牌表现突出。国内比较著名的像上海家化的佰草集。
便利店方便,快捷,但品牌较少,多为基本必需品。
超市、大卖场品牌多,但价格低,竞争激烈,以“促销战”、“货架战”为特色。
药状店,以外资品牌为主,产品较为高档、专业。
除了店面销售外,非店面销售为化妆品行业的有效补充,并且将会成为创意创新的蓝海。
直销方式,要求直销人员的销售能力与个人素质较高,但直销政策的敏感度高。
电视购物,其逐渐规范,易于传播,但其对品牌美誉度建设帮助不大。
网络营销为新型的销售手段,由于淘宝、易趣等网上购物网站的崛起,B2C、C2C模式为未来化妆品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
电话营销可以直接针对消费者,传播和互动较为精准。
目录销售,为近年来采用的手段,通过DM的方式,可以和会员管理有效结合,深度挖掘消费需求。
美容院专业线渠道。通常采用前院后店的方式,利润空间大,但缺乏监管,良莠不齐,消费者投诉较多,但行业利润非常高。
综上可以看出,在店面销售中,化妆品专营店作为较为新颖的通路方式,在近几年有着较为蓬勃的发展,但无论以店中店、专营店还是专卖店的形式。终端的店面经营采用标准化的连锁经营方式是每个化妆品牌都绕不开的模式。同时,直销、电视购物、网络、电话目录销售等其他非店面方式将会作为传统店面方式的有效补充和搭配,但其关键是不同的产品定位与不同的渠道方式能否有机的结合形成真正的“渠道力”。
在百货专柜的通路上,我们简单的看看近几年的发展状况:
2003年欧珀莱在北京28个认可专柜,年销达到1.2亿人民币。
2004年,玉兰油在西安开元商厦一个专柜年销量总额达到1300万。
兰蔻在中国销量最好的专柜在杭州大厦,销量达到1100万。
2004年9月,成都太平洋春熙店,兰蔻进入中国市场10年庆,当天销量达到89万。
SK-Ⅱ在成都太平洋春熙店2004年12月-2005年2月,连续月销量超过300万。
2006年资生堂的中国销售量达到13亿,专卖店贡献了四分之一的销售额。而在百货店长袖善舞的资生堂并不满足于此,按照资生堂两年前的计划,到2008年底,资生堂(中国)将在中国开出5000家签约专卖店,目标是在平均10余万人口的区域开出一家。从目前的情形看来,现在除了上海、北京与重庆之外,资生堂的专卖店已经覆盖到所有的县市,甚至出现在一些农村的乡镇。
波士顿咨询公司曾提出,除了新兴市场中的“中等收入阶层”之外,实际上还存在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那就是收入水平略高于最贫困人群的那批人,他们制造了一个“10亿”消费者的庞大人群。在两年前资生堂就做好了渠道下沉的10亿计划,他们觉得向下渗透的快慢将决定他们增长的速度。而后来的数据证明,下一个“10亿”市场的确给资生堂带来了巨大的回报。2006财年,资生堂在华增长超过30%,2007财年该公司销售额再度破纪录。新的目标是,到2010年为止的三年中期营销计划中,确保中国区业绩每年递增20%。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兰蔻、娇兰、雅诗兰黛、倩碧、资生堂、夏奈尔、CD、雅芳、高丝、玉兰油等国外高端品牌牢牢控制住国内一线城市的百货专柜。而遗憾的是在这些一线城市高档的购物场所,几乎找不到本土品牌的影子,只有为数不多的名门闺秀、佰草集以品牌专卖店和专柜的形式孤单的屹立在众多的国外品牌包围当中。
相对于化妆品生产商的“商业化冲动”,零售商以另一种方式参与了这个市场,比如著名化妆品零售商丝芙兰在华门店数量已达13家,零售网络覆盖北京、上海、杭州和宁波。至此,丝芙兰已成功实现其在华的“加速度”发展计划——以每月至少一家新店的速度开拓中国市场;2008年亚洲最大的化妆品专卖店集团莎莎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也于去年底在上海连开两家新店,使其在上海的专卖店达到5家,今年将在京开设5家。据悉,莎莎还计划在北京、成都、杭州等城市布点,在5年内开设100家专卖店,抢占潜力巨大的内地化妆品市场。也让包括屈臣氏、丝芙兰等在内的一些国际化妆品零售商巨头们纷纷垂涎于中国内地市场,并将其崭新的“化妆品超市”,即“一站式”的零售理念展现在国人面前。 如果说早几年屈臣氏开在内地时尚街区的店堂,是喜欢美容护肤美眉们的淘宝圣地的话,那么如今的上海莎莎、丝芙兰更是让都市白领们欲罢不能的“一站式”败金场所。这些走精致化路线的化妆品超市,还拥有努力研发自有品牌、专业美容顾问指导、免费皮肤分析、教授彩妆美甲、自助试用新品等贴心标签。丝芙兰的网上商店,更是把功夫延伸到了门店之外,其计划在2007年年中全面引进店铺内所有的品牌商品。这种风潮同时波及到本土资本,广州娇兰佳人、河南真姿彩、辽宁美程都在如火如荼以根据地为中心,大张旗鼓实施开店计划。
除去制造商品牌的渠道渗透和零售商品牌的“一站式”模式,药妆店成为化妆品市场的第三种力量,其结合了制造商与零售商的各自优势:一方面以薇姿、理肤泉、日本芙玖、迪痘、可采等厂商品牌为推动力,另一方面以香港万宁、台湾康是美药妆店为原动力,两者的推澜助波形成了药妆店,俨然成为化妆品第三渠道。由于国人的消费习惯需要进一步进行培养,国家政策环境还不够明朗,药妆店与专业药店的经营范围还无法有效界定与搭配。在中国本土,在相当一段时间,仍然属于化妆品通路的补充地位。
专业线对于大多数行外人士来说是个比较陌生的概念,与日化线相比,专业线是化妆品行业中的弱势群体,更强调服务因素和技术因素,所有产品均靠美容师在美容院进行推荐销售并进行售后护理。虽然同样做全国市场,销售额往往也就几百上千万元,还不够日化品牌一年的广告费投入。迄今为止,专业线领域内唯一能称为品牌的恐怕只有台湾蔡燕萍的NB自然美集团了,自去年上市融资成功后,成为国内美容行业首家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家上市公司。特别是今年二月份在上海与两大国际巨头欧莱雅、羽西平起平坐,共同发起化妆品高峰论坛,更是呼风唤雨了一把。
不过从整个美容市场前景来看,专业线发展势头良好,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国内美容机构总数达160万家,从业人数1120万人,总营业收入达1680亿元,销售额已占整个国民经济比重的2%。
08年化妆品行业渠道现象分析
在过去的10年间,中国化妆品行业得到迅猛飞速的发展,然而这种增长方式的背后是粗放经营和无序的竞争为特点的行业市场状况。一家商场所售卖的产品五花八门,既有超市产品,也有专柜产品;既有高档产品,也有低档产品;甚至超市产品、美容产品也在专柜销售。随着中国加入WTO和近几年中国经济的“井喷”,这种零售格局将逐渐被专业化标准化为主导的连锁运作模式所取代。高档商场中的“店中店”“专卖店”成为高端专柜品牌的鏖战焦点;超市逐渐演变成为大众化妆品销售的主渠道;专营店整合丰富的产品线以其专业化的经营模式蓬勃发展;药店则找到药房化妆品这一新的增长点;美容院在经历蜕变成长之后逐渐规范;以网上购物、电视购物等其他销售模式异军突起。我们认为2008化妆品市场有以下几个较为明显的特征。
首先百货板块里将会进一步的渠道下沉。据统计显示,百货店专柜销售模式一度已经占据化妆品市场近70%的份额。但是,犹如一座矿藏其可开采空间日益缩小,市场空间日益缩小,市场成熟但增长乏力,成为现实的窘境。伴随着零售百货也在二三线城市的大发展,中高端品牌不约而同的向二级、三级市场乃至农村进军。然而由于中国市场区域经济相差过大,城乡消费能力也相差过大,农村市场对中高端的品牌的认知度较低,这些品牌在进入农村市场时,所采取的策略和产品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相应健全的品牌渠道与之匹配,可能带来的反到是成本的上升和利润的下滑。
其次专营店市场将面临整合,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增加。据统计,国内市场至今共有十万余家大大小小的日化专营店。国际品牌牢牢占据一线城市,国内品牌只能以二、三级市场为主,但都保持着持续快速增长,往四级市场快速渗透,这几年的日化专营店增长率在30%左右。化妆品专营店已经渐渐成为了化妆品消费的主流终端,在这几年悄然洗牌的国内化妆品终端市场中,深圳千色店、辽宁美程、四川金甲虫、广东伊斯卡、保定东大日化,如雨后春笋般的崛起。
随着丝芙兰、莎莎等国外老牌零售连锁在国内一线城市扎根,其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成功的连锁管理与运营经验,与众多著名化妆品品牌良好的合作关系,品牌力与价格优势,可能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足迹深入到国内较为发达的二线城市。伴随着这一局面,国内的化妆品零售专营连锁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市场竞争混乱,尚未形成规模较大的企业,很难直接对抗来自丝芙兰与莎莎等的竞争,预计在未来的3-5年在这个领域,国内的专营市场将会有着较大的整合和兼并行为,一些初级规模和品牌效应的国内企业将会脱颖而出。
最后专业线和日化线趋向融合。介于化妆品市场复杂的渠道模式,制造商在梳理渠道时,在针对跨区域运作的现象不断增加,单纯依靠经销商的协调很难处理好区域之间的矛盾。企业最为理想的方式是衍生出新的服务模式和针对其特殊渠道专门开展运作。既可以由企业统一直供经营,也可以由企业引导,采取委托管理的方式交付经销商管理,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合作网络。又能避免完全依赖经销商的模式,作到价格统一、平等互利。这就要求企业改变过去划区域经销的办法,对特殊渠道实行新的模式与政策。
这种情形使得一些以前不屑于专业美容市场的日化企业砰然心动,而且由于日化领域操作难度越来越大,一些受到外资品牌挤压之苦的日化大鳄如名门闺秀、索芙特、姗拉娜等已经染指专业线通路,挟以雄厚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以及相对系统、规范的运作方式,与专业美容院的优势资源嫁接,创建完善的品牌与服务一体化的营销模式,以其达到“双赢”的效果。
趋势一、广告营销呈现“重创意”“轻代言”趋势
邀请明星代言向来都是化妆品行业广告营销的第一选择,据AC尼尔森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在广告中使用明星的比例位居全球第三,仅次于日本和韩国。自2010年起,外资品牌也开始启用本土明星代言策略,如邀请范冰冰代言巴黎欧莱雅,梁静茹代言资生堂泊美,江一燕代言植村秀,汤唯代言SK—Ⅱ等。
随着明星本土化策略的推进,代言人争夺战也悄然开始,本土化妆品企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上海家化集团的副总经理王茁说:“外资品牌纷纷启用本土大牌明星代言,本土品牌固守的营销优势大为减弱,是时候思考并寻求新的营销兴奋点了。”根据日化行业的数据显示,国内化妆品行业3000多家企业,有超过90%的品牌都邀请过明星代言。从影视明星,到体育新秀,甚至社会名人都已然成为行业的品牌代言人。在谈及行业内明星代言的盛况,有业内人士戏称“国内的女明星基本都被请完了”。
由于明星资源有限,近几年来明星的代言费也是水涨船高:少则几十万元,多则过千万元。代言费攀升,加之外资品牌的卷入让广告营销成本大大增加,如此现状令多数本土企业望而却步,不得不开始探索真正适合自己品牌发展的广告营销之路。清华大学总裁班网络营销授课专家刘东明认为化妆品代言大部分没有使用好,造成大量资源浪费资源;如何用创意进一步榨取明星剩余价值是值得思考的。刘东明老师指出譬如碧浪邀请大S代言后,将微博命名为浪姐,而其工作人员模仿大S的口吻与粉丝互动,无形中延伸了代言价值。
9句话创造上亿价值,陈欧的亲身代言创造传奇逆袭。在那个1分39秒的镜头中,聚美优品CEO陈欧扮演着一个创业者,受到外界各种质疑、攻击、抹黑,仅仅因为太年轻。结尾处他奋起拳击,将眼前玻璃击得粉碎,简单包扎后继续踩着碎玻璃前进,“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大家记住了这个背影,并将镜头中的9句台词命名为“陈欧体”。还没有哪一种文字,能证明可以这么值钱。“大约是上亿的价值。”办公桌前,陈欧认真计算着“陈欧体”给自己带来的财富。最直接的,一个月内他认证的新浪微博,粉丝就由100万涨到了154万,比流行歌手陈羽凡还多出了3万。
趋势二、化妆品电商凸显马太效应,从“二八”到“一九”
“二八法则”被广泛地应用到商业社会中,通常用来反映在一个行业里,最优秀的前20% 的品牌往往能占据80% 的市场份额的现象。
但在品牌电商迅速发展的今天,这一规律却不断被改写。在2012年的化妆品类目天猫商家见面会上,天猫小二透露了天猫化妆品类目的运营情况:天猫商城里80% 的销量,来自13% 的品牌,惊人的呈现出“一九规律”。品牌的力量被进一步强化,而平台和渠道的影响力则再一次被削弱。“我们运营的执行力及能动性最多能支持30% 的成交,70% 的成交是由品牌驱动的。”天猫小二如是分析。
2012年,在淘宝上(包括商城)成交排名第一的品牌雅诗兰黛年成交额超过7 亿元,前30 大品牌的累计成交额超过50亿元,约占淘宝化妆品总成交量的四分之一。不难发现,天猫商城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而淘宝集市则呈现出明显的长尾效应。清华大学总裁班网络营销授课专家刘东明指出化妆品企业必须快速的走进品牌快车道,完成从卖货到卖品牌的转变,从货架占位到心智占位的转变。
趋势三、“化妆品口碑评价”成消费者购物风向标
根据百度数据研究中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化妆品整体行业日均搜索指数较过去有所上涨,在8月甚至高达361万次搜索。在2013年年初,消费者对化妆品口碑的关注度比已高达15.3%,已超过品牌的关注度。消费者对产品、品牌和口碑的关注依旧遥遥领先其他内容,消费者对直接购买、产品查询的热衷度也远高于虚拟的资讯介绍。网民在对化妆品的选择中,口碑评价有相当高的认知度,这也使得口碑评价成为网民选择化妆品的重要参考,产品的口碑评价逐渐受到用户关注和依赖。
在化妆品的销售过程中,产品本身的口碑和护肤方法是网民关注度较高的内容。对比产品口碑,人们更希望了解某一产品到底会给使用者带来什么样的作用,倾向于自身的体验而不仅仅只是信任产品说明书。与此同时,消费者对护肤方法也尤为关注,更多的消费者迫切需要了解,除了产品以外不同的护肤方法到底可以带给皮肤什么不同的效果,因为在传统的化妆品介绍中,很少涉及对护肤方法的诠释与介绍;另一方面,一些护肤专家和达人,通过“护肤方法”的深入解答,增加了网民对护肤方法的关注度。
趋势四、男色空间,诱惑挡不住
由于女性对自身的关爱度的增加,男性将改变传统的粗犷形象,更加关注肌肤护理等相关产品,这一趋势目前已经有所表现。2012年男士化妆品搜索在节日期间有所上升,说明男士的消费习惯多集中在假期,这很符合男士的消费心理,这一心理因素也延伸到品牌层面。男士理性消费,更关注品牌,而非感性选择。清洁产品依然是男士挑选化妆品的首选,符合男士皮肤多油的特点。另外,主打男性魅力诱惑的产品受到市场追捧,凌士效应刮起的男色风潮,至今余热未减。如何将男性市场做大做细将是今后男性护肤品开发的重点。
趋势五、女性卖萌,儿童护肤品受宠
从前被忽视的儿童护肤品市场由于市场形势的变化也具备了巨大的潜力。未来女性仍将是家庭经济支出的主体,进入到2013年,中国的年轻父母将可能因为自身生活环境的优异而引导儿童的高消费;另外女性因为对年轻的渴望和对儿童护肤品无刺激的信赖将可能更多的选择儿童护肤品。细分市场上,孕妇、母婴专用化妆品销售火爆。儿童高端护肤品将成为极有潜力的市场之一。
趋势六、未来本土产品在非一线城市可能超越国际品牌
虽然,目前在国内的非一线城市的百货商场化妆品展柜中,产品销售仍然以外资品牌为主,外资产品对客流量的提升和人气拉动有一定的作用,不过,百货商场的相关统计显示,能够给商场和卖家带来可观利润和稳定客户群体的,意外的却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本土产品。随着这种趋势的进一步发展,在未来本土产品在非一线城市的发展空间还将逐步提升,最终可能超越大型的国际品牌。
二、三线化妆品品牌一般来讲都是区域优势化妆品品牌,都雄踞在自己的根据地里,为了实现全国品牌的梦想,其市场必须突破区域限制,向全国延伸。所以,2013年,二、三线化妆品品牌须实施“以点带面,横向整合”的市场策略,完成对全国市场的战略性布局。
趋势七、化妆品电商网销渠道分野,两极分化
消费者购买化妆品最基本的需求是什么?NALA化妆品创始人刘勇明总结首先是“安全、正品”,其次是功能性需求,最后才是品牌和价格。一是购买品牌官方授权的产品,利用品牌和网购平台的信用背书。二是基于店铺自身的信用背书。这两条逻辑衍生出一个现象:化妆品类目在商城和高信用等级店铺的成交占比明显高于其他品类。
正品是天猫的基因,天猫上面的产品都得到品牌授权,消费者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同样是女性消费者占主体,化妆品在商城的成交占比要比女鞋高出12个百分点。
【关键词】美白;祛斑;化妆品;监督管理
随着化妆品市场的繁荣,大量良莠不齐的各类化妆品被消费者购买使用,并引起了不少问题,给化妆品市场的监管敲响了警钟。据有关调查显示,当前的化妆品市场存在大量的超范围宣传、夸大宣传、成分表示不全、无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化妆品行业的健康发展。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当前化妆品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几点监督措施,希望能对相关人士有所借鉴。
1美白祛斑类化妆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1.1美白祛斑类化妆品市场存在的问题超范围宣传。很多只有普通美白效果的化妆品,在销售时却声称能够祛斑,甚至在产品标示中也含有产品能够去印迹、淡化色斑等效果。
夸大宣传。不少化妆品为吸引消费者视线,在宣传产品时使用“基因、纯天然、特效、专业”词语,对产品的实际功效描述过于夸大。
成分表示不全。有些美白祛斑类化妆产品未对构成原料进行完整的成分标识,导致部分特殊消费者群体存在一定的购买、使用风险。
无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受经济利益的趋势和法律意识的欠缺,部分祛斑类化妆品没有取得批准文号就在市场上销售,不但违反了相关规定,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1.2美白祛斑类化妆品市场存在问题的产生原因。首先,化妆品分类办法落后。美白和祛斑类化妆品虽然主要成分相似,且界限较为模糊,但由于前者属于一般用途化妆品,后者属于特殊用途化妆品,因此,管理要求有较大的差别。而我国现行的《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却将美白祛斑类化妆品统一划分为一般用途化妆品,在管理上主要以备案制进行管理。而对于特殊用途化妆品的管理则需要更加严格。当前这种较为落后的分类办法使得该类产品的监管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其次,监督管理落后。我国现行《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与《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已执行了20多年,而在这20多年里,化妆品行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很多条款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化妆品市场,如对化妆品说明书和标签的不当标注,仅仅基于警告处罚和没收非法所得,处以一定罚款等,而在处理实际处理案件时,很难快速确定惩罚数额,使得处罚难以起到警示作用。
最后,监督手段落后。当前,对化妆品的监督主要是采用技术与行政相结合的方式,而相关法规的滞后性使得行政监督只能以监督为主,处罚为辅的情况。而在技术监督方面,对美白祛斑类产品的检测通常是氢醌、重金属等,而当前的美白产品原料繁杂,常规检查并不能反映产品的安全情况,而某些产品的“秘方”也使得检查手段屡屡失效。
2加强对美白祛斑类化妆品监督的对策
2.1制定统一的分类方法由于当前市场上的美白类产品较多,而美白和祛斑类产品的功效与成分却相差无几,因此,可将二者统一化为特殊用途化妆品进行管理。这样既有利于产品的健康发展,又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减少使用风险。
2.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日常监督虽然能对化妆品的生产销售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但如果没有强制性的处罚手段更无法有效遏制违法行为的发生。当前的相关法律条款已极大的落后于化妆品市场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加强法律对违法行为的震慑。
2.3增强化妆品企业自律意识法律手段是监督化妆品市场的有利手段,但问题的根本解决还要依靠生产企业的自律。化妆品生产企业要树立质量第一的生产意识,主动知法守法,依法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把好产品质量关。
2.4增强群众防范意识监督部门还要加强社会宣传工作,不但要普及化妆品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还要宣传劣质化妆品的生产途径,识别方法及其危害,尝到消费者理性消费,带动社会群体自己地址假冒劣质化妆品,让劣质化妆品没有生存空间。
3总结
总而言之,当前的化妆品市场上仍然充斥着不少虚假宣传、假冒伪劣的美白祛斑化妆品,要想实现化妆品市场的健康发展,不但需要相关国家部门的努力,更需要生产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温波,常思思,董银卯,祝钧,何聪芬.美白淡斑化妆品的研究进展[J].中国化妆品(行业),2011(03).
[2]任晓颖,范磊,齐东梅.加强源头治理 健全监管体系 关于北京市房山区化妆品监管工作体系初探[J].首都医药,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