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八年级下册英语课本

八年级下册英语课本

时间:2023-05-30 08:55: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八年级下册英语课本,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八年级下册英语课本

第1篇

英语写作是英语语言技能之一,也是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笔者发现,不少教师在授课中较重视文本的讲解,忽视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导致很多学生达不到?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要求――五级写作能根据提示独立起草和修改小文章。笔者认为,改进教学策略,有效提高英语写作教学迫在眉睫。

一、英语写作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影响教学课堂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变量。笔者认为,立足文本素材中的“词汇、句型、话题” 并加以挖掘运用,是提高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途径。

1. 立足文本,加强词汇运用

词汇量的缺乏,是学生写作中的一大障碍。词汇教学必须立足文本、挖掘资源,加强词汇的辨析、分类以及学习连词的运用。

(1)词汇辨析,巩固文本

英语有些易混淆的单词,如果不注意分辨,对于英语写作无疑会埋下隐患。

如《Go for it 》七年级下册Unit 2 Section B 文中出现“Take a walk through the park on Center Avenue.” 笔者利用图片和例句,详细辨析几个方位词汇:

He got into the room through the back door. (从物体内部穿过)

She walks past a bank every day. (从物体旁边经过)

Be careful when you go across the street. (从物体的表面上经过)

There will be a new bridge over the river. (从物体的上方越过)

有了初步的了解后,笔者又利用图片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在辨析中造句,有效地把文本中的重点词汇转化为在写话中能恰当运用的词汇。

(2)词汇分类,复现文本

《Go for it 》八年级上册Unit 6出现如outgoing, calm, wild, serious, athletic等描写人物性格的形容词,而在七年级下册Unit 7曾出现如curly, straight, tall, medium, thin, good-looking,

heavy,等描写人物外表的形容词。笔者认为,发动头脑风暴让词汇分类,可以极大地促进发散思维。如下图:

以上练习激活了旧知,积累了新知,对于类似”My favorite teacher”等话题,同学们文思如泉涌。

(3)连词运用,贯通文本

学生英语写作中连词的缺乏,造成所写文章结构松散、缺乏逻辑性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应教会学生运用常见的连接词,如表并列有and, too,表转折用but, 因果有because, so,表让步有 although等。

2.基于文本,挖掘重点句型

除了掌握英语的五种基本句型之外,笔者认为,教师应挖掘文本素材中的重点句型,创设情境让学生模仿造句,设计话题和写作模块,让学生动手练习。

案例 以《Go for it 》八年级下册Unit 5B 3a“If I become an athlete, will I be happy?”为例,笔者把写作目标设定为:(1)能正确使用由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及连词“and”的运用。(2)使学生使用本模块的重点句型描绘自己的梦想。

首先,呈现“医生”的图片,设问“What will you do if you become a doctor?”,让同学们使用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想像当医生的职业利弊,注意倾听和纠错。

然后,设计表格要求学生写出由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并使用连词“and”。

最后,设计以“My dream”为话题的写作模块,让学生完成英语写作:

Being a/an ______(职业) is my dream. If I become a/an_____, I will be able to ______(优点1).And if I become______,I will also ______ and ________(优点2).

However, being a/an ______ can also have many problems. If I become a/an _______, I won’t ________(缺点1) because I _______(原因).And if I become a/an _______,I won’t _______(缺点2),I will have a difficult time __________.

通过以上层层构思及实际操作,同学们在了解文本的同时,也掌握了时态运用、重点句型、连词运用及写作模块,可谓一举多得。

3.依托文本,巧设写作话题

写作话题直接影响到学生写作兴趣。笔者经常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设计。

(1)单元话题类

英语单元话题涉及广泛,具有系统性。笔者认为,教师可根据单元话题,巧妙地加以改编。以《 Go for it 》 七年级下册为例:

这些稍加改编的话题,源自文本,走入生活,激发了学生英语写作的兴趣。

(2)学生兴趣类

初中英语单元话题涵盖了家庭、学校、爱好、指路、季节、节日、健康、饮食、环保等方面,话题设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而定。如《 Go for it 》九年级Unit 3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笔者发现学生对家规、校规很有想法,抓住这一契机,我以“A letter to my ________”为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写作话题,写封信给父母、老师或校长,谈谈自己的心里话。

这种设计既符合了本单元的话题要求,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3)教师引导类

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任务。笔者认为,通过教师引导,英语写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与价值观。例如,新来了一位严厉的老师,同学们不喜欢他,我有意设计了“My new teacher”的话题,让同学们从观察、接近到了解他,发现严厉背后的敬业,最后喜欢上他的课堂。再如《Go for it》八年级下册Unit 7 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 课堂上我几次发现有手机响起,于是结合本单元的话题和这个不太和谐的环境问题,我要求学生就“学生能否在校使用手机”写调查报告。以下是一位同学完成的调查表。

第2篇

1. 巧妙的课前导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通常情况下,在学习新课之前,教师均要合理地进行课前设计,通过一些相关的话题导入,引出本课知识点,让学生熟悉本节课主要讲解的知识是什么和以及目标要求是什么。例如,仁爱版教材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 8 Topic 3 Section B,事先让学生搜索一些相关少数民族服装的信息和图片。教师课前先出示和服、韩服、西服、唐装的图片或者实物,让学生辨认。然后播放一段服装表演的录像,复习并总结有关服饰的名词。以师生问答的形式学习新单词。学习并掌握traditional and minority,了解catwalk and cheongsam,导入1a.

T: What’s it about ?

Ss: It’s about a fashion show.

T: Right. Look, here come the models. They are all walking on the catwalk. What’s the first model wearing?

S1: She is wearing a beautiful dress.

S2: Wow!What a nice dress!

T: That’s not a common dress. It’s a cheongsam. It’s a traditional dress for Chinese women. In most part of China people call it “Qi pao”. Look at the second model, she is wearing a minority costume. Do you like it? Why?

学生讨论喜欢哪款服装和喜欢的原因,让人人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样直观互动的教学模式不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全面理解课文的含义。

2. 课中小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主要的位置,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和谐、平等以及民主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在课堂上的全面互动提供条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全面激发。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地模仿、大胆地表演,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的行为,应该鼓励学生,使课堂教学更为轻松愉快。

第3篇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会感受到学习英语并不只是简单地学习一些英语单词和句子。越来越多的学习材料传递着一个重要的信息:英语是一门用来交际的语言。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不仅要讲授英语的语言知识,更要将这种不同的文化传递给学生。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

我们所使用的是仁爱版的教材。它的教材内容新颖而且贴近学生生活。这一特点也让学生更乐于接受,最重要的是它更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对于这样的教材,教师不应该仍然延续旧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是应该创造性地使用交际法进行教学,尽可能多地创设交际情景让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交际能力。

首先,我认为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采取适当的语言交际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习了解说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以及他们的思维方式。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创设一些真实或半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学习并且模拟,让他们大胆地开口说英语、乐意说英语,从而创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交际氛围。比如,八年级下的教材中有好几种不同的订餐情形。根据不同的情况,我们可以创设不同的情景(如在餐馆里和电话订餐的两种情形)。可以先叫几位同学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餐馆里的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且能主动地进入情景。这样一来,学习就不会显得枯燥乏味。再比如,有关打电话的用语,这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在说英语的国家里,人们在电话铃响之后一般会自报家门:This is… speaking. 以免对方打错。这与我们打电话非常地不同。在教学中一定要告知学生不能用这样的表达方式:I am… Are you…?

同时,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多练习,以熟悉这样的表达方式,从而不会与中国的习惯用语混在一起。

其次,除了要用多种方式创设多种情景上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外,作为英语教师还应该根据教材的安排适当地补充相应的素材背景,让学生有一个学习英语的不同的思维方式,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写照。如,八年级下册unit 8 中有出现这样的句子:Hi,Maria. You look great today. What a nice coat!对于这种赞美的回答,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一般会回答:Just so-so.而在说英语的国家里,人们一般会说:Thank you.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能力,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其提供尽量丰富的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将两种文化进行比较和区别,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这样,不仅能在语言知识教学中有机融合世界信息与中国国情,而且能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在课本的编排上也有体现。比如,八年级下第八单元有关西方国家各种场合的着装以及中外服装的起源都有相应的介绍。在教学当中可以用融合法将文化内容和语言材料结合在一起。这种方法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对文化知识和语言知识的学习有潜移默化的效果。我在教学这一单元时,就找了许多有关服装和着装历史的资料,既有东方的,也有西方的。在上课之前让学生进行这方面的阅读和了解,使他们能产生学习语言和文化两者的兴趣,从而产生较好的良性循环效应。从实验的结果来看,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且学生能在这方面的阅读和了解之后更积极地学习课本里的知识。

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在短短的45分钟里专门讲授有关的外延知识。因此,我们可以在课外的时间里指导学生进行各方面的了解。比如,可以指导他们阅读一些较为浅显的文学作品、看一些精彩的录像和电影(符合孩子们年龄特征的)或者做一个相关内容的专题讲座(如有关东西方的节日)。在学生中开展“英语歌曲大奖赛、读报知识竞赛、英语短剧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接触真实英语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从中不断体验真正英语的滋味和魅力。这么做,学生就能学习到他们感兴趣的知识,并且拓宽他们的视野。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学习的英语只是我们的第二种语言。它和我们的母语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进行教学。只有在学习中对比,我们才能发现两种文化的迥然不同,特别是在一些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一些思维方式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解相关的语言材料和学生在阅读文章时,都应该就这些不同进行对比,从而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

第4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导入;原则;方法

新授课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新的课题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行为方式。它是传授新课的“序幕”。心理学家认为:凡是新异的、直观形象的、灵活多样的刺激物或手段,都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良好的学习情绪。一堂课最成功、最关键、最令人关心的就是导入环节。导入技巧在成功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反思课堂教学导入,立足课堂实践,尝试、探索、研究不同的策略和方法,是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当务之急。课堂导入因人因时因地不同,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下面我介绍几种初中英语课堂导入方法。

一、兴趣式导入

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可充分创设情景,利用电教手段和直观教具形象地导入新课。

1.实物、图片、形态语言导入法

这种方法能马上导入课文,还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人入胜。如学习七年级上册 Unit6 Do you like bananas?时,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用事先准备好的实物:banana,pear and apple. T: What’s this in English?

2.游戏导入法

教师通过组织各种新奇、有趣的游戏,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教师根据所授知识的特点设计游戏方案;制定游戏规则,学生在游戏中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如单词复习,可采取同义词接龙比赛、同根词接龙比赛、头脑风暴等。

3.歌曲、视频导入法

音乐能活跃和丰富听者的思维和想象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敏捷和活跃状态。视频能使教学达到具体、形象和生动的效果,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任务型导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除了借助插图、各种媒体、学生的言谈、表演外,更多的时候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教学任务。

1.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法

这是激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巧妙的情境能激发兴趣,诱导思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如导入七年级上册Unit10:Can you play the guitar?时,教师可以事先带上一把guitar到教室里弹奏,然后问一个同学,让同学互相表演,接着引出Can you dance/sing/speak English?等。让其他学生一起跟着动作说英语,进一步引出新的句型I can play the guitar, but I can’t play the piano….这种方法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直接“入境”,然后尽快地进入语言学习的最佳状态。

2.温故导入法

在每堂课的起始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与新知识有内在联系的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对比或提问来唤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如在教学现在完成时态时,可以通过复习一般过去时来引出新知识。

3.预习导入法

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在上新课时有针对性地提出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较充分的准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案例:我在讲七年级下册Unit 10:Where did you do on vacation?这一课前,要求学生做一个小调查(Make a survey),询问全班同学的“五、一”节是怎样度过的,并制成表格形式,然后做一个简单的报告。

三、生活化导入

英语教学要贴近生活,从学生关注的话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方面来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能力。

1.联系实际生活导入

实践出真知。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人、事、物总有一种亲切感,因而他们愿谈、乐谈。如教九年级Unit10:By the time I got outside ,the bus had already left.第一课时时,教师问学生What do you usually do before going to school in the morning ? Do you like mornings? Why or why not ? 然后教师谈到自己的a terrible morning,再谈到Tina’morning.这样教师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导入新课绝对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背景知识导入法

用背景知识来预告新授课的内容,也能充实学生的知识。如教学八年级下册Unit4:Reading 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教师可事先通过多种途径找到有关志愿者去西部山区支教的材料或背景知识,把它们制成幻灯片来展示。

四、主体性导入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三分钟课前演讲、自由式谈话

把学生的值日生汇报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或让值日生汇报当天学生的出席情况、天气情况,或师生就日常用语进行问答。教师也可让一位学生上台演讲三分钟,演讲的内容可以是话题报告,也可以是看图说话。

2.课本剧表演

新编初中英语教材中许多内容都可以编成课本剧。如教八年级下Unit3:What a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教师可事先让成绩好的同学将课文改写成简单易懂的剧本,让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人物,表演What are they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再由学生进行排练。教师从学生的表演中,逐渐地导入新课。

总之,“导入”是教学整个过程的开端,它不仅为整个教学过程定下基调,确定好教学的逻辑顺序,而且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一步。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的确是一门深奥的艺术,它的灵活运用一定要与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广大的一线英语教师应不断更新我们的教学理念,逐渐形成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方法为主导、以交际使用语言为目的的新教学理念,如果做到了因地、因人制宜,做到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就能顺利地调控整个教学过程、确保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的质量。

第5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词汇;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有效

词汇是英语阅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了有意义地阅读,我们必须知道且明白单词的意思。在阅读教学中,读前应注重新单词的呈现,帮助学生解决可能影响他们阅读的词汇障碍。通过上下文引导学生体会和学习词汇,但主要任务却是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和获取信息。阅读后,教师通过设计多种练习来巩固所学语言知识,并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运用词汇进行模仿表达或是自由发挥式的语言输出,从而达到结合阅读有效教学词汇的目的。

一、阅读前的词汇教学

教师对材料与单词的分析在阅读课前要到位,并进行合理的分层次、分步骤教学,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

(一)情境创设

对于没有一定背景知识就难以理解的材料,教师有必要先补充有关的背景知识。在补充的过程中,借助一定的情境引出新单词。对于可能引起理解障碍的单词,教师也可以设计新的相关情境引出实施词汇教学。例如,教学Unit 8 Reading “Why don’t you learn English songs?”,教师可以进行课前听歌猜明星的活动,在提供明星信息的同时引出stage, winner,modest和 interested等生词。用这种方式先处理词汇,学生对所学词汇的关注程度就会比较高,印象也较深刻。

(二)充分利用肢体语言

词汇的教学方法不可能是单一的,也不可能把每一个单词在阅读之前全都抛给学生,应该是对不同的单词进行不同的处理。如九年级第八单元阅读课“I’ll send you a photo of Lucky”,词汇导入的时候采用body language来呈现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先请一位学生上前模仿老师做的动作,边做动作边说阅读材料中要出现的部分生词,如love,help, appreciate,donate,imagine,fetch,shut the door等,同时把这些生词在黑板上一一列出,让全体学生边做动作边重复单词,以最快的速度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三)自由问答

这种方法在阅读课词汇教学中用得最多。如八年级(下)第八单元阅读课,可通过一系列的师生问答引出contest,enter,nearly等3个生词。

T: What will you do on June 2nd?

Ss: We will have a subject competition.

T: Yes,there will be a subject contest on June 2nd. “Contest” is another way of saying “competition”.

T: Who will enter this contest?“Enter”means “take part in”.

Ss: Nearly all the students in Grade Eight will enter this contest.

这种导入方法比较适合在生词量较少的情况下,因为这种方法既简单又容易操作。

二、阅读中的词汇教学

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词汇学习策略要到位。

(一)语境理解法

英语词汇基本上是多义词或多类词,因此,教师必须在平时就训练学生根据上下文判断词义的能力。“一个词和词组,在词典里是孤立的,但一旦用于具体的语篇中,它就形成了整个语篇结构的一部分,与其他词语构成一个有机的编码系统及上下文,并和特定的语境相关联。所以,词汇意义不是由词典决定的,而是由语境及上下文决定的”。要确定词义,必须依靠语境提供的各方面信息。教师可以选取词汇的几个常用词义设为选项,让学生通过上下文选择。例如,在“Her village was 2,000 meters above sea level,and at first the thin air made her feel sick”这个句子中,thin的意思是什么?thin 的常见词义是“瘦的”,但在这里,显然不是这个意思。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把thin的两种常用意思标注出来(瘦的;稀薄的),然后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选择正确的答案。结合语境教词汇,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以及感知语言的能力。

(二)构词推断法

英语中的很多单词是借助构词法来变化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构词法知识来辨认和记忆英语单词。构词法中最常见的是前缀、后缀以及合成词。多数情况下前缀(Prefix)改变词根的词义,比如,re-是最常用的前缀之一,它可以加在名词或动词前面,构成新的名词或动词,如return,recall,review等;前缀dis-加在某些动词或名词前,构成反义词,如dislike,disappear等。后缀(suffix)改变词根的词性,是决定一个词的词性的重要标记。例如,-ness加在许多形容词后构成抽象名词,如 darkness,illness,kindness等。还有一些合成词,如playground,classroom等。了解一些前后缀与合成词的知识,学生掌握的单词量就可以大增。

(三)英语释义法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尽量用英语,可以通过近义词、反义词或英语语句解释,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与表达的习惯。比如,在教学“Go for It”八年级下册Unit 3 Reading部分“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时,教师可以根据出现在练习中的be killed by someone unknown,让学生从课本相应的段落中找出能替代的生词 murder,这样处理不仅能复现以前学过的单词,还训练了学生根据上下文猜词的能力。又如,在“Fortunately,Yang Lei’s mother agreed with her daughter’s decision”这个句子中,教师只要说“Fortunately means luckily”,学生就了解fortunately的词义了。

三、阅读后的词汇教学

阅读后,学生巩固所学单词要到位。为了巩固学过的单词,阅读后应让学生完成形式多样的练习。

(一)复述课文

复述是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课文内容复述出来,是阅读后进行口语训练的常用方法。在课文复述中,学生不仅是温习旧知识,学习巩固新知识,而且还能提高正确处理语言的能力。教师可以采取关键词提示或问题串联的方式,来降低活动难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单词或所给关键词口头复述篇章整体或某一段落 ,以检查学生的发音以及对所学单词的运用情况。

比如,八年级下册Unit4Reading 为“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介绍了一名志愿者去山区支教的生活经历。阅读后,笔者让学生简单复述文章的大意。为了降低难度,还作了关键词提示:graduate,village,volunteer,rural reas,decision,poor,open up,good influence,return。先让学生做英汉或英英词义配对,检查学生对新单词的读音和认知情况,再让学生来完成课文的复述。

这样的教学安排,不仅复习和检查了学生对新单词的语义和读音掌握情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想象、创新和写作的能力。

(二)读后续写

读后续写就是要求学生在全面理解课文、扫清基本的语言障碍后,根据文章主题,充分发挥想象力,对课文进行改写、缩写或扩写等。这种延伸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

例如,八年级Unit 2 Reading为“Maybe 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这篇文章讲述的是Taylor三个孩子的生活现状。笔者让学生以Taylor 孩子的身份向Dr. Alice Green写求助信,同时再让他们以Dr. Alice Green的身份给Taylor 写封建议信。

又如,在学了Unit 4 Reading “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之后,笔者要求学生编写一则对话:Imagine you’re an interviewer and you want to interview Yang Lei, please make up a new conversation.

学生在操练过程中自然要用到本课时所学的单词及句型结构。

(三)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就是要求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摘录好词好句,好词好句可作如下分类。如关于friend的:A friend is easier lost than found.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Books and friends should be few but good;关于动名词的:A good beginning makes a good ending. /A bad beginning makes a bad ending.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好词好句汇总后可定期通过墙报或手抄报的形式进行展览。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多听英语歌曲,每个月抽一节班队课或课外活动课,选出大多数学生喜欢的歌曲,在每天的英语课前播放。这不仅能营造课堂氛围,还能增强学生的语感,增加学生的单词量,更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与满足感。

(四)课文仿写

教材中的文章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用词上都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所以仿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读后活动。教师应引导学生模仿其结构及句型。

比如,在学了八年级(下)Unit 1 Section B 3a “What’s Ming’s life be like in ten years”一文后,笔者要求学生写篇文章向大家介绍十年后的自己。很多同学都很自然地根据job, sports, places, clothes, pets等方面来写。而在文章中也能仿照3a用上fall in love with, live alone, keep…as a pet, even, probably, dress be able to等重要词语,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五)课外拓展阅读

泛读是扩展学生英语知识储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途径。通过泛读,学生可以接触大量重复出现的、有用的词语,同时把生词与已知词语联系起来。教师对各个阶段的学生要做好指导工作。初中低年级学生判断能力有限,可能会盲目地挑选课外读物,结果往往是由于材料不适合自己的水平,读了几天就没兴趣了,很难持之以恒。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需求与能力之间的差异,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注意材料不宜过难,内容最好以故事、寓言或幽默笑话为主;体裁选择一般应遵循从记叙文到应用文再到说明文和议论文的顺序。教师应把阅读材料选择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尽可能阅读英文原著或体现英美文化特点的材料。例如,学习了“Go for It”八年级下册“Would You 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n”这篇短文后,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阅读更多的关于etiquette的材料,了解更多的中外文化的差异。

总之,教师应合理利用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正确处理阅读教学与词汇教学之间的关系,即不能只强调阅读而淡化词汇教学,只分析词汇而弱化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借助阅读材料不仅要学生积累词语,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正确的阅读策略。只有在初中阶段积累一定的单词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第6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听力资源;开发;利用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现行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遵循听说领先的原则,在编排上和内容上都充分考虑到听说能力的培养。教材中提供了大量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生动有趣的听力材料。每单元至少有5个听力训练项目,有3篇甚至更多听力材料。在听力内容的选取上赋予了较强的时代感,语境生动。听力材料体裁以对话为主。听力活动丰富多彩,教材中的听力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Circle(圈词);Number(标号);True or false(对与错);Match(配对,包括连线);Check(打钩);Fill in the chart(填表)。听力部分的设计形式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

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丰富知识、锻炼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过程。在听力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综合语言技能。有时教师没有进行必要的听前引导就直接播放听力材料,让学生盲目地听,但因材料中出现较多生词或较难理解的背景知识及语言知识等,而且语速较快,学生听一遍不懂就不听了,等着老师给出正确答案。这样的听力活动给学生带来了厌倦感和挫败感。有时老师把课堂变成了“满堂放录音”。听一遍学生不能完成任务就听两遍、三遍……整节课学生都是在“听录音—完成课本任务—对答案”的过程中度过,这种听力教学形式单一,只注重答案的正误,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对听力材料的进一步挖掘,因此失去了听力的本真。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学情,灵活而有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中的听力材料和活动。Go for it!教材中的听力材料包含大部分重点词汇,有一定的主题,是学生进行口头表达、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的很好范例,然而有时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把听力教学融入说、读和写的整体教学设计中,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为此,笔者认为教师有必要根据听力教学实际对听力部分进行整合和再设计,加强策略指导,以树立学生对英语听力的信心,从而提高英语听力的教学效果。

二、听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原则

英语听力教学法专家Mary Underwood根据听力理论和记忆心理学提出了三段教学模式:听前阶段(pre-listening)、听中阶段(while-listening)、听后阶段(post-listening)。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采用这三个步骤。听前注重听力策略的指导,明确目的,处理重点词汇和关键词,预测大意等;听中设置有梯度的任务,听主题大意捕捉信息;听后进行拓展,表演对话,根据听力材料进行口头或笔头转述。听力材料的处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阶梯性原则

听力过程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课堂教学听力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学情出发,在题目设计的难度、深度上要有层次性。

(二)相关性原则

教师设计的听力练习应具有相关性,即将教材内容活化为学生实际生活,同时又能把学生实际生活引入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与听力材料产生共鸣,使他们听的兴趣得以长久地保持。

(三)一致性原则

在设计听力部分时,应结合教学实际,针对本单元教学的话题,围绕一个中心或重点精心设计关键性的问题,使之与本单元的下一个环节相一致,连贯呼应。事实上,每个单元的听力部分总是与下一个环节紧密相关或为下一个环节做铺垫的。

三、听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与操作

(一)听前阶段:根据话题,激活知识

这个阶段是热身准备阶段。放听力录音之前,应让学生浏览一下内容,从中捕捉到一些信息。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适当的提示帮助,激发其“听”的欲望。

1.采用“头脑风暴”引入话题,激活思维,活跃课堂

“头脑风暴”是一种让所有参与者在畅所欲言的气氛中交换观点,并以此激发学习者的创意与灵感的学习方法。在听力准备阶段运用此法,能有效地激活学生头脑中已经学过的相关背景知识。如八年级上册Unit 1 Section A 1b图的内容是有关几项活动。横线旁是几个频率副词:always, usually等, 其中 exercise, skateboard, hardly ever 是生词,如果直接让学生听可以容易地得到正确答案,但不能充分挖掘教材的文本资源,学生就得不到充分训练。因此,在教学中笔者进行了如下再设计:在导入时进行头脑风暴:What do you do on weekends?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争先恐后地罗列出学过的所有活动词汇。接着,笔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情况结合频率副词和活动单词造句。如:I often watch TV on weekends. I never go skateboarding on school days.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听就没有生词障碍了,学生对该话题已相当熟悉,又操练了副词和活动词汇,课堂气氛很活跃,增强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2.利用插图引出话题,启发思考,预测听力材料

《新目标英语》插图丰富,大部分听力都配有插图,图上信息多而且与听力有关。因此可以要求学生在听录音前,先弄清图里的内容,做到心里有数,等播放时就可以胸有成竹、对号入座。如八年级下册Unit 1Section B, 2a ,笔者认为Number题型对学生来说可能是简单的题目。在第一个班上课时笔者直接让学生听并标号,可是一连听了两遍还是有不少同学不能完成。究其原因,三段对话都有点长,语速快。于是在第二个班上课时,笔者先让学生看图并讨论。T:Who are they?What are they doing?这样,学生基本已经对听力内容有了一个正确的预测。在此基础上,笔者再让学生听。结果大部分学生听一遍就能得出正确答案了。因此,这样做可以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信息转变为主动获取信息。

第7篇

甘南州卓尼县地处偏远藏区、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学生67.17%的是藏族,英语是他们的第三语言;学生家长大都是农牧民;教师缺乏创新意识,自身素质不高;英语课堂教学形式单一,老师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基本以传授语法知识为主,大量的笔头练习使原本受地域、经济和民族文化的限制缺乏语言环境、语言交际能力弱,对远离日常生活的教材内容不理解的学生更不敢说、没机会说英语,他们的英语水平远远不及内地的学生。

二、制约英语课堂教学的因素

1.学生大多数藏族学生认识不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学习目的不明确;长期以来,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会自己去思考和探索;学生所学知识仅限于课本,缺乏语言学习的环境,文化知识匮乏;藏、汉、英三种语言的过重负担使学生存在语言转化障碍,不能完全跟上老师上课思路。学生在课堂内外缺乏用英语交流的机会。2.教材课本材料的选用忽视了藏区英语教育的特殊性,教材中的部分话题远离他们的实际生活,使他们在理解和学习上存在很大的困惑。如:披萨、奶昔、万圣节等。而现用的教材中也只是将中西文化进行对比与融合,并没有涉及藏族特有的民族文化。3.教师会藏、汉、英三语的教师短缺。部分英语教师虽然学历高,但教学基本功不扎实,甚至发音不标准;大多数老师忽视了自身能力的提高,不学习、不交流、不及时充电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水平越教越低;卓尼地处高原条件艰苦,教师待遇不够高,教师频繁调动,致使乡级学校优秀英语教师缺乏;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对文化教学不重视,忽视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教师从根本上没有转变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落后。4.学校各学校先后尝试了多种教学模式,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收效甚少,有效的真功夫未能学到,花拳绣腿却一度繁荣,卓尼英语教学对先进教学经验的学习运用仍然处在换汤不换药、削足适履或邯郸学步的境地。课改忽视了教学与本地实际相结合。5.家庭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农牧区家庭,藏族的文化和信仰深深的影响着他们,家长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对教育的认识不足。有些家长觉得学英语很重要,而重要的原因是考试的时候能取得好成绩,至于学英语的最终目的他们并不清楚。6.地域和社会经济卓尼县的居民以藏族为主。在县城中没有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店,也不会过圣诞节、万圣节等节日,更不会有大量的外宾来此。学生生活环境缺乏与英语教材所提供的内容相融合的语言素材。

三、卓尼民族文化融入初中英语课堂,提高课堂效率的具体做法

1.做美,做巧课前导入活动。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比较简单的民族文化元素,努力创设情境,运用新颖的刺激和引人入胜的活动,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指向新的知识学习。如九年级Unit9IlikemusicthatIcandanceto.的导入设计:T:Whatmusicdoyoulikebest?Pleasecloseyoureyesandlistentoamusic(播放一段锅庄舞音乐)。比起直奔主题,这样的导入会使学生觉得更新鲜,更有启发性。2.做细,做活课堂情景对话练习。将课堂作为主阵地,选用藏族学生所熟悉的话题,精心设计对话练习,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反复操练,比起脱离实际的教学,枯燥无味的课本剧,这样的课堂更具民族特色,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能使课堂充满活力。七年级上册Unit1MynameisGina.在讲授SectionA(1a-2d)的对话设计,引入卓尼藏族姓名的表达方式。3.做新,做亮作业设计。利用本民族文化元素,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作业,不但降低了作业的难度,而且更能激发起他们的写作热情。这也避免了重复、机械和单一的作业。在学习完七年级上册Unit6Doyoulikebananas?SectionB时,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惯介绍一日三餐如:Forbreakfast,Ilikebutter(酥油),Idontlikemilk.Forlunch,Ilikezanba(糌粑),Idontlikerice.这样的作业设计很有新意,也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4.做妙,做实写作。写作的选题很重要,选题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写作兴趣的高低和写作能力的展现。这个话题必须是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有话会说。从这个出发点出发所选择的话题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切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才能调动他们动手去写的欲望。如七年级上册Unit7Howmuchisit?在学完本单元SectionB之后,要求学生为自己的民族服饰店写一则广告。5.做好,做适拓展阅读。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补充一些学生所熟悉的英语阅读材料,这样既提高了英语水平,又培养了阅读兴趣。在学习完八年级下册Unit1Whatsthematter?SectionB时,老师可以提供一些有关我们卓尼的肋巴佛,杨积庆烈士等的英语资料供他们学习,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总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灵活的渗透卓尼民族文化,使自己的课堂更具民族特色、更贴近生活实际、更加高效。

作者:宋杏桃 单位:甘南州卓尼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宗喀•漾正冈布等著.《卓尼生态文化》.甘肃民族出版社.

第8篇

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应试思想仍比较重。

某些教师在英语的教学上仍旧以应试教育为主,不注重教学的实用性。英语是一门语言,学习英语是为了更好地交流,而并仅仅是为了考试。学校一直以来都以成绩衡量英语的教学效果,使得英语教师不得不以考试为主,而忽视教授英语的真正意义。中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由于英语这门科目在中考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英语的学习不具备主动性,导致学习方法机械,只是单纯加深对英语知识的记忆,而不深入地理解运用,导致所学英语不具备实用性,只会考试。

2.教师占用的教学时间太多。

新课改要求教师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一直以来,教师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占用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的时间并不多,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讲得太多,只会让学生在学习上产生依赖性,同时,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听课效率也不是太高,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学生学习不主动,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导致真正学到的东西不多。

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丰富英语课堂教学。

情境创设可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积极的状态,主动向知识的更深层次延伸[2]。在初中英语教学课堂上创设更多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将已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更好锻炼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创设英语情境不但能够引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极大兴趣,还能够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产生了兴趣,学起英语来就会事半功倍。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最后一个单元方位介词on,behind,in,under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准备一些学习文具,如橡皮、尺子、笔、书本等,然后将这些文具放到桌子或者椅子上的不同位置进行提问:“Where is my earsea?”“Where are my books?”“Where are my pencils?”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位介词进行描述。教师还可以变换各个文具的位置,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对话,如一学生问:“Where is the pen?”另一学生回答:“It’s on the chair.”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学生掌握方位介词的使用方法。可见创设教学情境,丰富了英语课堂教学,使得教学效果显著增强。

2.改进教学方式。

学生为主体是新课改一直强调的重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的过程中,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课堂并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应该让所有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教师应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设计,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该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例如在教学牛津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一课时,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通过学习课文对话,将所有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4~6个人,学完课文后,让每个小组上台进行表演,可以是课本对话的改编,也可以直接是课本上的对话,或者自选话题自编自演,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性。在学生进行表演的同时,教师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对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出现的语法及发音错误进行及时的纠正。让学生上台表演英语对话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得英语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还减少了教师的教学量,课上大部分时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自我发挥的空间,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上台表演,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大大强化了初中英语教学效果。

3.重视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

第9篇

【关键词】一节;英语课

我虽然从事教学工作三十多年了,教过高中、初中和小学的英语课,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教育这个硕大无朋的百花园里,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如何上好一节英语课?是我不断探索的课题。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了点滴体会,谨供同仁参考。

1.以学生为中心

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家卢梭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因此,在组织课堂内容时必须考虑到所讲授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感受有血有肉的鲜活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的核心是做到心中有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应作为教学活动的主题,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环节。如学生的知识水平、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班级中学生的结构等。对学生的这些情况,在备课时必须掌握,调整教学进度,安排教学的内容。上好一节英语要能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进来,能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整个课堂要聚焦于学生的需要而设置。

2.以遵循语言的交际性为原则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交际功能是语言的最本质功能。学习语言的最好方法就是运用语言。因此,我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使用英语,这些机会可以是一些设计巧妙的问题,几个模拟的情景,一个讨论、一次演讲或辩论等。如在日常的上课前可以对年、月、日、天气进行谈论提问What day is today? Today is Monday… What date is today? Today is May 10th , How’s the weather in Wrumuqi? 或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It’s sunny.等等,这样学生对提问、回答星期和月份及天气的句子单词已不陌生。在学习英语课本七年级上册Unit8 When is your birthday?和在七年级下册Unit6 How’s the weaher? It’s raining时,学生们已可以将这些内容熟练地活化为实际,增强了课堂英语交际用语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以新旧知识相互联系, 温故而知新

《论语》中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对教师所传授的新知识感到困惑。这时,一些教师会袍怨学生的基础太差、素质太低,而没有注意到自己在传授新知识的过程中是否遵循了“从易到难”的原则。 而在实施这一原则时,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要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对学生来说,已经学过的并掌握了的知识就是最容易的知识。因此,在传授新知识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来帮助他们扩充知识库。如在学习《新目标》八年级上册Unit8时,How was your school trip?学生初次接触过去时态,如在讲解与过去时态有关的话题时,“Did you go to the zoo last Sunday? No, I went to the aquarium.",如果教师一开始就提出这个问题,那么大多数学生都不知道动词要用过去式来回答。但是,如果教师先问学生“What do you do on weekend/Sunday/Saturday? I play tennis.、I do my homework.”对这一类话题,学生们会很容易回答。然后,教师可以启发式的提问:"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教师有意的把did和last weekend重读或下划线,以引起学生们的重视,老师帮助学生回答I played tennis。I did my homework.这样类似的问题重复多次,重点强调过去的时间和动词的过去式。这时,我们会发现,学生们似乎有说不完的动词短语去表达自己在过去所做的事。也就是说:复习已学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识以求融会贯通。

4.信息量适中

教育学理论的可接受性原则规定:“科学的内容、方法、份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这就需要老师,明确教学目标,了解教学内容,并备好课堂的各个环节。有些教师因为在课前准备不足,尤其是在备学生方面做得不够,导致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出错;有些教师过高估计学生的接受能力,于是,课堂容量过大,整节课中师生都像是在打游击,放一枪换一个地方,结果,重点没有突出,难点也没有突破,一节课就这么完了。乍一看,似乎教了不少东西,但真正的教学效果却不好;有些教师则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准备的内容不充足,使整节课的教学松松散散,学生也因为觉得内容没有挑战性而提不起精神。因此,一节课的容量定要根据教材、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来决定。教师要确保在每节课中都为学生搭建知识的平台,让他们在这个平台上学习知识,在每节课中能积累、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既不会在课堂上“消化不良”,也不会“营养不良。

总的来说,一节能让师生乐在其中并收到理想教学效果的课才能算是好的英语课。“教无定法”,教师应根据自身与学生的实际去实践新课程,把每一节课上好,让学生爱学英语、乐学英语。

参考文献

[1] 高级英语自学系列教程.

第10篇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贴近生活;生活化

在目前的初中英语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教师激情高昂,学生书声琅琅的喜人景象,但这些表象却掩盖不了学生思维的僵滞、思想的贫乏以及才智的消磨。通常教师都非常重视英语知识的教学,英语的教和学都是为了一个高分,而不是为了真正掌握和学会这门语言。很多时候英语课堂是语言、文字、语法、句型等搭建起来的知识场景,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很大距离,学生学会了英语知识点,却根本不会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就会疏远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认同,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使学生无法感受学习英语的趣味和作用,特别是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讲,英语教学就是脱离生活的索然无味的单词语法满堂灌。

教育学家多勒指出:“教学一旦与生活相联系,必将焕发无穷的魅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使英语教学贴近生活,搭起学生“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桥梁,把生活引入课堂,用生活教英语,让学生成为了生活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在“生活学习”中运用所学知识交流、传递真实的信息,真正实现语言教学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为生活而用。那么,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创设富有“生活味”的英语课堂呢?

一、让教学内容充满生活的气息。

由于英语是一门特殊的语言学科,学生活动的区域相对会受到限制,生活积累也相对较贫乏,教材因受篇幅、课时的影响,不能都囊括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应以教材为中心、以学生为半径,创造性地进行改编教材、激活教材、超越教材:合理{整教材上的教学顺序;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展、补充;甚至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删除教材上的某些步骤。

(一)依据学生需要,补充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从生活经验中补充一些让学生们感到亲切、自然,充满人情味,能使孩子适应生活、获得经验、得到发展,学生们容易接受的实用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准备教授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12 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Section B,围绕话题“Custom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时,准备除了课本介绍的各国文化差异外,我从语言功能出发,就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计划地补充西方礼节上的常识,如中国人见面常问候“Have you had your meal?”(你吃过饭了吗?),英美人听到这一问候,会迷惑不解:你想请我吃饭吗?我没钱吃饭吗?如果问“Eating lunch?”英美人会觉得你头脑有病,这不是明摆着的吗?如果问“Where are you going?”英美人可能会恼怒:“关你什么事?我爱去哪儿就去哪儿!”。通过补充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让同学们更多了解西方人的一些生活习惯,为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提供有力的保证。在本单元的最后课时里,笔者还补充了让学生就中西方的礼仪进行一场英语“辩论赛”。通过此项活动,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运用了本单元知识,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

(二)依据生活实际,合理调整教学顺序。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合理的调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提前学习某个单元,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例如,笔者在备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4 SectionA Period2时,考虑到2d,3b与Activity4的联系性,同时结合学生们生活实际,将它们循序渐进地安排在一起,最后自然的过渡到3a的阅读,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学生们结合生活实际,很好地运用并巩固了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How far is it from your home to school?How long does it take you to get from home to school?等句型,从而使3a Reading部分变得浅显易解,学生们能当堂复述,收到较高的课堂效益。又例如:在笔者教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时,班级进行了一次秋游。按照教学计划,本应教授Unit5的,为了”趁热打铁”,将Unit8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的单元内容提前先授。学生们讨论着他们自己的亲身经历,兴高采烈,从而很好地掌握并应用了本单元内容。

二、联系教材加入生活化教学内容,把生活引进课堂。

教学内容是教学之本,然而仅靠书中的知识点还远远不能为学生的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提供最佳的语言情景 ,叶圣陶先生在几十年前就曾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我们应该在学习教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找准教材与生活的契合点,加强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沟通,把生活中鲜活的事实引入课堂,用生活的元素激活课堂。越是贴近生活的内容越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更容易接受。比如,在学习“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game shows?”这一单元,教sitcom、soap opera、talk show这一些节目单词之前,我就以《家有儿女》、韩剧《太阳的后裔》、《奔跑吧兄弟》、CCTV News等学生再熟悉不过的电视节目作为引入,学生一个个兴趣黯然,单词学得特别起劲,我乘胜追击,又问他们“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CCTV News?”等,并教给他们问别人看法以及表示喜好的句型,学生在这节课中,学生学会用书中的句型来表达生活中的内容,如:

I love ‘My sons and daughters’.

I don’t mind Korean soap operas.

LiMing can’t stand CCTV News.

我觉得这样才是一节符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学有所获的英语课堂。

如在讲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Unit 10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时,把事先画好的有关各种俱乐部的海报 (English club、Music club、Swimming club、Sports club……) 张贴在教室内,使学生在学习和演练中犹如身临其境。

如:Girl:I Want to join the music club.

Boy:Oh, can you sing ?

Girl:Yes, I can.

然而仅书中的知识点还远远不能为学生的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提供最佳的语言情境。因而,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有意识地去收集生活中的英语,把它们带进课堂,为教学服务。如在教字母前,我收集了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缩写词:KFC、VIP、WC……搜集了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商品英语:餐巾纸上的soft,、牛奶包装上的milk、橘子汁瓶上的juice……还有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电脑英语:Windows、My files、E-mail……这些生活中的英语让学生在学习时热情高涨,思维异常活跃,效率大大提高,也让学生感到英语就在我们身边。

另外我们可以联系教材适当拓展教学材料。我们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如初中阶段会出现的介绍名人的课文,一个有关他们的小故事,就可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我们也可以关注当前的一些新闻事件,灵活巧妙地引入课文,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让他们了解了世界;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老师善于发现和思考。我们也可以把优美的英文歌曲运用到课堂中,不少歌曲中包含了许多词语和内容,如:I Believe I can Fly等。歌、唱歌可以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纠正学生的发音;我们更可以介绍学生感兴趣的国外文化和传统,一个国家的历史、习俗、成语、俚语等等是了解这个国家语言的另一个途径。

联系教材引入生活化教学内容,让“生活”成为英语的基础,,使学生的生活经历成为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觉得并非在完成教材某个内容的学习,而是在生活中完成某一件事情。其中的英语内容只不过是在完成这件事情所必须使用的语言,而使用这些语言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

三、运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方法,让生活融入课堂。

我们所采用的最一般的教学方法是词句模仿、范型操练、规则类推、话语实践。以这样机械性的操练模仿来完成一堂课的内容,虽然也能达到教学目的,但是学生学习兴趣难以得到调动。教师要善于找准教材与生活的共通点,把自己的教学意图隐藏在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教师应该尽可能的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图片、多媒体、活动等手段优化教学环境,使之形象化、真实化、生活化。这样,就能缩短课堂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完全沉浸在愉快的学习中。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将他们的“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真正的联系起来。

贴近生活的教学活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辩论、演讲、对话、小品、三分钟介绍、成果展示、发言等。这些都是经过很多教师和课堂教学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笔者不再展开讨论,这里也谈谈个人觉得行之有效的常用教学方法。

(一) 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景。

通过创设具有浓厚生活气息、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来自生活情景中的问题,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沟通生活与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在解决问题中学会学习。我们应该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等充满生活气息的问题,创设生活中真实的情境,让生活融入课堂,这样的课堂教学实际而有效。例如新目标八年级下册Unit 1 Will people have robots?教学时,我先抛出问题:

How will your life be different in ten years?

问题的提出引起同学们极大的兴趣,他们都在想象着自己十年后会是什么样子,然后我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 步步深入:

1.Will you be at this school in ten years?

2.Will you live in the same house in ten years?

3.Will you have robots in your home?

4.How will be your robots?

同学们都七嘴八舌地议论了起来,课堂气氛随之活跃了。接着我又提出了问题:

How will the world be different in 50 years?

给学生造成悬念,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产生疑问,渴望破解疑问,很快地就融入50年后的世界,使原本很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劲头十足,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法;启导;语境;情景

英语词汇是英语语言三要素之一,从而教学必须遵循这门语言学科的规律,即词汇的深度与广度提升阅读量,阅读量产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同时,英语词汇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切身感受到:学生词汇量的多少与英语口头表达能力、阅读与写作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有效的英语词汇教学法

(一)听力启导,辨音定词,创“形”结构

1.培养听辨能力。教师让学生听完录音带之后,示范辨音的几个重点,音素、音节、重音,循序渐进地就会产生感觉了,为学好英语做铺垫。

2.大胆运用词的普遍结构性创设模式化教学。在词汇教学中,设计一些模式化训练指导学生在大脑中建立起音、形的联系。比如,学生学过far之后,在学习farm,park等这些词时,就可让学生尝试拼读dark,hard...

3.利用构词法进行动态词汇教学。英语中的很多词汇是借助构词法变化来的,这就使得单词并不是孤立的、静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构词法规则来辨认和记忆英语单词。

如,前缀“dis-”“un-”等表示“不”的意思,如,disable,unknown,不难猜到这些词的含义;后缀“-less”加在名词后可以变成词义相反的形容词,如careless, homeless等词的含义。另外,转化法也是一种较为有效、活跃的英语词汇教学法。如,nose可由名词“鼻子”不加任何形式直接转化为动词“嗅出”,再如color(n.“颜色”;v. “涂色”)...

(二)语境教学法

“所谓语境,就是语言环境的简称,既指上下文,即词、短语、句子、语段或篇章的前后关系,是语言内部诸要素相互结合,相互制约而形成的语境,也指使用某个语言项目时的广阔的社会背景。”

1.语境中词汇、句式等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循序渐进,有计划地运用这种教学法,达到词汇教学目的。

2.语言环境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如,购物( buy some drinks and snacks)、义务劳动(clean the park)、干家务(fold the clothes)这些话题,效果较好。

3.结合词组、句型或上下文呈现生词。

如,八年级下册Unit 4(Reading)中有这样一个句子:Her village was 2,000 meters above sea level, and at first the thin air made her feel sick. 在此句中,thin的意思是“瘦的”,但“空气”不可能“瘦”,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就可推断出“稀薄的”之意。自主获取未知单词,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结合情景教授新单词

利用情景教单词,是学生较喜爱的一种方法。情景虽然是模拟的,但至少也像置身于真正的交际场景中。

1.利用实物创设情景。比如,教授水果、蔬菜、各种球类器材等等名词。

2.利用图片或衣饰创设情景。比如,教授某类动物、植物、食物等名词。

3.利用简单手势或肢体动作创设情景。比如,在教授一些用生疏的语言很难来描述的单词时,可以借助一组动作来完成,如果让学生完成,就会有惊人的效果。

4.利用语言描述创设情景。把词汇教学融入句子之中,以句子为载体,在完整的语境中主动感知词汇的意义。如,与购物、邀请和看病等有关的生词。

在词汇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记忆方式,改变认知过程,把乐趣带进英语课堂,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充分激起学生“玩”的兴趣,感受到获取词汇的成功。

二、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教学方法的实效程度必须遵循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不能一味追求形式的华丽,而忽视教学目标。为确保教学措施的实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一般来说,适当的分散练习比过度的集中练习优越。关于练习的方式,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题型优化选择,类型多样化选择。

2.运用记忆规则优化复习方式。艾滨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则:遗忘进程并不是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时间遗忘很快,后来逐渐缓慢,到一定的时间,几乎不再遗忘。因此,应帮助学生规划复习周期,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与正确的学习方法。

第12篇

【关键词】中考阅读理解题;解题技巧

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九年级五级阅读技能目标:

(1)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

(2)能理解段落中各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3)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

(4)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

(5)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

(6)能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进行学习;

(7)除教材外,课外阅读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要达到此目标,阅读教学的方法尤为重要。七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八年级下册开始课本上设有Reading(阅读)内容,就要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逐步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九年级中考冲刺阶段,要进行专项阅读题型训练,把阅读理解能力转化为解题的技能技巧,提高中考应试能力,以达到提高中考成绩的目的。

1 分析中考试题

1.1 试题内容:纵观中考英语试题,尤其是2009年中考题,阅读理解题的篇幅逐渐加长,篇数多为4-5篇,分值增加,多达40分,占到满分120的三分之一。体裁形式多样,以记叙文和说明文为主,还有议论文、应用文以及新闻报道、广告、通知、操作说明、表格等。从题型上看,阅读选择题仍然是中考阅读的主导题型,但填写表格,按要求答题等任务型阅读显著增加。从题材内容上看,那就是阅读理解题材多样,信息量大,话题覆盖面广,涉及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奇闻趣事、学校生活、娱乐休闲、风俗习惯、历史地理,疾病与健康等各个方面,同时关注时事热点。

1.2 题型特点:大体上看是阅读单项选择题和任务型阅读,具体分析其问题的设置,不难看出,有的是比较简单的题目,只要通读全文,了解主要事实或细节就可以选定,甚至直接从文中找到答案;有的是理解性的题目,要求对文中的关键句、关键词准确理解才能答出,甚至要借助上下文的理解,猜测词义,理解其在特定语境中的特定含义;有的题目具有逻辑推理性,不能从文中直接找到,需要理解段落之间,句子之间的前因后果,经过逻辑思维、推理判断,有的还需计算,或依靠学生的常识,生活经验等作出选择;有的具有概括性,要求学生在阅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选择合适的标题;任务型阅读中,还有同一意思的不同表达,要求学生具有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才能正确表述出来。因而我把阅读题型的设置分为以下五类:

A、 直接选定型

B、 重点理解型

C、 逻辑推理型

D、 概括总结型

E、 不同表达型

2 指导阅读方法

针对阅读理解题的具体题型,我采取“阅读理解三步曲”来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

2.1 粗略读: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将文章快速浏览一遍,整体感知文章,抓住主干,不要被孤立的个别生词难住而浪费时间,找出主题句,一般在句首或句尾,它是本段落的核心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全文。再者要善于从开头和结尾中感知文章的背景、结构或全文主旨,大致了解文章的故事情节,主要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有的只需知道它是人名或地名即可,不必细究其具体意思,在大脑中形成大致的轮廓,了解大意,理清脉络,掌握文章的要意主旨。

2.2 详细读:了解大意之后,直接看题,看清选择的项目,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重新审视文章的内容,哪一句或哪个词涉及题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研读具体的句子或单词。

根据阅读选择的题型分析,如果是直接选定型,就直接从文中找到原汁原味的答案。

如果是重点理解型,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获取答案:

A、 借助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理解段落与段落之间、句与句之间,尤其是较长的句子,通过连词 代词、连接词(宾语从句),关系词(定语从句),引导词(状语从句)等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B、 猜测词义。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经验,猜测词义;根据句与句之间的并列、同义、反义、因果等关系;运用构词法(词根,词缀、派生、合成)的规则,猜测其词类及词义。

C、 特定语境另当别论。任何一个实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是不同的,提醒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准确判断某个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正确理解文章的语境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是逻辑推理型,就要重点分析已知的信息,可能是句子或词,也可能是全文,作出准确的、合乎逻辑的、符合文中的前因后果的推理判断,有的需计算,有的需推理,有的需确定代词的含义,常见的由名词和代词单复数一致性,可推断前后指代的对象,有的需推断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有的需推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或感觉,这一类往往体现在对记叙的人或事的赞同、同情还是厌恶、冷漠中,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语言也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果是概括总结型,就要通盘考虑全文的内容,站在全文的高度看问题,作者的观点、态度,文章不直接说明,需要学生的思考,深次地分析概括综合,作者通过这样的记叙或议论说明,究竟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即言外之意。

如果是任务型阅读,前面的题型也可用来解题,有一种不同表达型,就要求学生对同一语言有多种表达的能力,准确把握问题关键所在,简言之,问什么答什么,怎样问就怎样答。(包括人称、时态、语态等的运用)。

2.3 整体读:经过详细研读关键词句,初步选定答案后,要把答案放回到文中,复读全文,整体把握全文的主旨,用全文的主题思想统率各题,对照题目,验证答案,看是否有与文章矛盾的地方,瞻前顾后,首尾照应,不要局限于某一具体的词句,从短文整体考虑,从主线向外扩张,围绕主旨全盘考虑,排除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等主观因素的干扰,决不可定向思维,按原来的思维方法再过一遍,一定要按照文章的实际来验证答案,才能查出问题,保证答案的准确性。

3 培养阅读能力

3.1 阅读理解能力的内涵:阅读的方法不等于阅读能力。要培养阅读能力,要从七八年级抓起,长期坚持不懈的训练。阅读是一种积极地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它是作者与读者双方参与的言语交际活动。古人说:读文明意,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可见,阅读的主要目的是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观点,因此,阅读理解能力重在理解,它是一个由表象的文字符号的感性认识到主动积极地思考理解内容、吸收信息,创造性思维的理性认识的过程。

3.2 养成阅读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