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态农庄

生态农庄

时间:2022-09-23 04:04: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态农庄,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态农庄

第1篇

关键词:生态农庄;开发;生态旅游;

一.生态农庄的涵义、特点

生态农业旅游指的是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以旅游为主题,依靠农村独特的田园风光、农事劳作及农村特有的风土人情,让游客共同参与体验的一种旅游活动。生态农庄大都在城市近郊的乡村,是利用农村现有的山、河、海、菜地、果园等资源开发兴建的集参观农业景观、参与农事劳作、体验农村情趣等内容为一体的一种新兴旅游产业。

生态农庄的基本特点是:

(一)内容多样化、环保。生态农庄集农业观光、农事活动、农产品加工等为一体,但不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反而能通过旅游活动来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具有季节性和地域差异性等优势。生态农庄旅游主要按地域不同和季节规律推出本区域的主题旅游,避免了旅游景点千遍一律,提升重游率。

(三)体验性强。生态农庄提倡游客参与,游客可以自己亲手种植、采摘以及收获,在亲身体会劳动快乐的同时,还能学到一些基本的常识。

(四)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开发生态农庄所需要的土地地价相对城市便宜,生态农庄可以利用现有资源环境加以美化和修饰,免去复杂的工程建设,启动资金少。建设生态农庄可以分期投资,逐级开发,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增加新的观光项目,或重新包装组合,推陈出新,不停增加新亮点。生态农庄的效益更是多层次的,不但可以作为特殊农业的农业收入,而且增加了发展旅游所带来的旅游收入,再者是生态收益,而一般的旅游活动只包括前两项,甚至仅有单项收入。

二.发展生态农庄的旅游的实际意义

(一)可以大大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生态农庄旅游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商品量,还可以把生态农业所打造的环境和农民所特有的乡情风俗等无形资产转化为旅游收入。由于生态农庄的游客大都为城市居民,这样有助于城乡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产业发展。我国大部分农村目前仍以种植业为主打,农业结构不够理想,农村中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太低,经济效益低下。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是产业关联度很高的产业,而生态农庄在传统旅游六大要索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种植、养殖、加工与环保等要索,是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

(三)有利于解决农村基础设施不足问题。通过发展生态农庄可以增加乡、村等基层政府的财政收入,政府可支配的收入增多,相应地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也必然会增多;再者,随着农民个人收入增多,农民的自我需要的意识会相应增强,同时面对生态农庄对一水、电、住、行等设施的高要求他们会自发地思考用集体筹资的方式改善基础设施。更进一步说,如果是农民自己出资兴建的基础设施,他们必然会自觉维护。

(四)有助于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如今人们对于出游越来越冷静,不再热衷于“黄金周”出游,而是更合理地安排旅游时间与路线,使周边游受到热捧,很多家庭选择周末浏览城市周边的山山水水,尽情享受旅游带来的乐趣和舒畅。生态农庄的开发能满足人们新的需要,是直接刺激、增加旅游业收入的新渠道,能够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五)有助于保护传统的风俗民情与文化资源。城市周边的乡村大都生态环境优越,民俗风情浓郁。但是,很多地方经济落后,人们观念陈旧,意识不到保护生态资源与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性。通过发展生态农庄可以使村民们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主动保护环境、民俗,而环境的美化、民俗的发展又会进一步吸引游客、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三.生态农庄的开发构想

(一)指导思想

1.“天人合一”的开发理念。“天人合一”主要是指农庄旅游区的开发必须遵循旅游区内的自然规律,坚持农庄旅游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强调农庄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综合社会、经济与环境三方面的要求,促进三者的综合发展。

2.“以人为本”的开发理念。人的因素是生态农庄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如果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缺乏人力资源,生态农庄的开发也不会成功。生态农庄作为一个新兴项目不仅需要懂农业而且需要懂旅游业复合型人才。这种复合型人才需要适度培养和挖掘。

3.“可持续性”的发展理念。可持续旅游开发就是要求旅游与自然及人类的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不打破自然、民俗和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旅游规划、开发、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让其自然和民俗资源不枯竭、不退化,培养成一种可靠的资源,作为将来永远不断利用的基础。

(二)开发的内容构想

根据目前旅游市场的需要,结合当前实际,分析出生态农庄开发项目:

1.建立具有农村特色的民房,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让旅游者吃、住在农家。让人感到一种家的温暖。提供具有完全乡土气息的柴火饭、土猪肉、土鸡、土鸭、土鸡蛋及绿色环保的现摘新鲜蔬菜。展示果品、花卉、蔬菜等的栽培技术及其生产过程,开放成熟的农作物园,让游客人园采摘农作物,享受田园乐趣。临走时还能得到一份自己亲手采摘的新鲜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利用农村现有资源,如水源、草源、动物资源等来开展一系列的娱乐体闲活动。还可以利用天然资源开展登山、攀岩、观赏山花等。开发民俗园,安排一些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俗活动。例如,现场演示如何磨豆腐、烫粉皮、打斗笠、编蓑衣等,在观看的同时鼓励游人自己动手学着做,临走还可以带上自己亲手做的食品或工艺品。此外,还可以安排一些地方特色强的表演如杂技、歌舞、戏曲等。

2.开发教育园。教育园要分为成人教育园和儿童教育园两种。成人教育园主要是让成人在里面学习农业栽种、灌溉知识及一些有用的民俗文化知识。有兴趣的人,还可以自己动手,当 一天半天的农民,体验一下田园之乐。儿童教育园可开发理论教育,教育城市的孩子们分辨五谷杂粮,以轻松快乐的气氛给孩子们传播播种、栽种、管理、收获等一系列的知识,让他们在思想上牢记粮食来之不易的观念。开发实践教育,专门划出一块土地“承包”给孩子们耕种,让他们自己决定种什么,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工具,让他们自己栽种,自己管理,亲自体验一下劳动的快乐和丰收的喜悦。

四.结束语

打造生态农庄,发展生态旅游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人们正确对待并合理规划。上述项目并不要求在同一个生态农庄中全部存在。只需根据所在区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项目做出最合理的安排。不贪多求全,选定一个内容做出特色,做出品位,做大做强,做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马晓冬.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振兴苏北农村经济[J]农村经济,2002,(12).2001,(1)

第2篇

农家特色餐饮区里面有32间面积不等的餐饮包厢,可供800多人就餐。渔人湾垂钓区有专门的垂钓亭供游人休闲垂钓,湖里鱼类资源丰富,还放养了蟹、虾、甲鱼和黄鳝等,这些都是野生放养的,属纯天然无污染水产。渔家小村度假区临湖有一排农家建筑风格的木质别墅,每栋别墅通过栈道连接起来,都有单独的钓鱼台,提供游玩、住宿、休闲一体化服务。宾馆会务区的客房设计新颖,档次较高,而且功能设备齐全。宾馆具不同类型,有迷你宾馆,还有富有江南特色的四合院、绿色家园。农庄内有8处大小不同的会议室,中式古典的桌椅摆设体现了农家特色。长三角生态休闲渔庄的水域面积有27hm2,陆地面积也有1hm2。在渔庄内有国家级婚育文化基地、水上运动中心、户外拓展区、渔家客栈、绿色家园、娱乐休闲等活动场所。在婚育文化基地可以举办各种风格的婚礼庆典和宴请,很多新人也会选择到这里拍摄婚纱照,还可以体验到抛绣球、骑白马、坐花轿、走鹊桥、拜天地等中国传统婚庆文化。游客还可以参加电视台在水上运动中心、户外拓展区、弥漫的战场等场所拍摄的冲关挑战类节目。目前浙江省观光农业已基本形成了以种植业、畜牧业为支撑产业及多产业支撑的3种产业依托模式,其中多产业支撑模式包括种植业与畜牧养殖结合,种植业与水产养殖结合,种植业、畜牧养殖与水产养殖三者结合[5]。宁波大桥生态农庄采用种植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与观光旅游四者结合的多产业支撑模式,跳出了单一观光休闲型、观光生态型农庄发展的枷锁,形成“以农促旅、以旅促农”的“一、二、三产”联动发展模式,走上了一条集种植加工、休闲旅游、教育科研、文化产业和生产经营为一体的高效型多产业的发展道路。

2经验

2.1创新经营模式

通过实施数字化农场、信息化技术等项目,农庄建立了用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经营的一套现代农业管理体系,从根本上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农庄采用“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把千家千户的小生产和大市场对接起来。目前,农庄已与19个生产合作社结对,与周边5000户农民签订了蔬菜、水产订单协议,辐射周边0.66万hm2种植土地和养殖水域。农庄积极发挥示范作用,加快技术推广,提升农民的积极性,增强农庄与农户之间的合作信任度。此外,农庄坚持经营规范化、规模化,所有温室大棚统一管理,实施精准定量栽培,保证农产品的品质规格。

2.2推广应用新技术

农庄自主钻研创新技术,兼收并蓄引进技术,大胆开发项目,以项目启动产业,以产业带动项目,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全面提升农业生产力,引领现代农业“生态化、精品化、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力求走在浙江省同行前列。2006年以来,农庄共承担和参与各类科技项目50多项,通过新品种认证1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6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专利9项。农庄在宏观上突破传统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以循环经济主导发展;在微观上突破地域土壤限制,引品种,重研发,创效益。此外农庄坚持举办春季农庄新品种、新科技展示展销会,邀请专业人员来举办讲座,不断转变农民经营理念,总计培训农民1.6万人次。不定期举办毛豆、刀豆标准化生产种植能手和标兵评选活动,推广先进经验。

2.3举办节庆活动

农庄每年举办慈溪市花卉博览会、艺术展、渔食文化节、南瓜节等多项博览和节庆活动,打造文化展示平台。尤其是慈溪市花卉博览会为实现游客与农庄对接、客商与本地花卉市场对接提供了开放平台。通过休闲农业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全面提升了农庄软实力和品牌价值。

2.4创新经营思路

农庄分3期启动项目建设。初期启动休闲农业经营,中期进行旅游项目的细化和完善,后期进行旅游品位和内涵的提升,有效地避免了建设周期过长造成资金上的压力。其次采用主导产业支撑,休闲产业为辅的战略,若仅以休闲、游乐设施为主,必然造成淡季企业经营效益的下降与维护成本的增加。再次,农庄的文化品牌意识强烈,将旅游产业与文化融合,打文化牌,打造多个文化平台,打响了农庄品牌。

3问题

农庄总体规划布局合理,在功能上满足了游客的心理需求,使功能与景观形式有效地结合,但部分区域人工建设成分过重,如渔人湾整齐划一的湖岸和大观园内人工设施过多的水面,与农庄的田园风格不符。人们从“水泥森林”来到农庄,就是为了体验与城市完全不同的田园乐趣,呼吸清新空气,感受宁静的气氛、淳朴的民风,欣赏生机盎然的花鸟林草,亲自收获枝头的鲜果,品尝新鲜的瓜果蔬菜[6]。再之,农庄内的景观处理和后期维护还有欠缺,几处亭廊的基础部分没有做美化措施,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农庄内的乡野古朴气息。几处卫生设施和景观小品受到损坏但没有及时更换或修缮。

4建议

4.1合理游览路线在进行市场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园区内的游憩资源进行挖掘和创新,要结合特色景观和生态产业项目策划不同类型的旅游路线。例如按照特色,可分为娱乐线、科技线、品果线和养生线4条游览线路,为游客提供具有不同功能的线路,游客也可以根据需要有目的地选择相应的线路进行深度游玩。本文来自于《浙江农业科学》杂志。浙江农业科学杂志简介详见

4.2加强景观营造农庄内生态农业大观园、宾馆会务区和特色文化区的景观效果优良,尤其是在植物的选择和搭配上,不同功能区风格不同,并且考虑到乔灌草的有机结合,在各个区域合理配置,这些成为农庄内有力的补充和点缀。但其他功能区的景观营造相对薄弱,尤其是渔人湾沿湖一带,可在滨水位置和水中种植荷花、睡莲、芦苇等耐湿和水生植物,提高水体的景观性。

第3篇

要发财,开矿去!时下,开矿已成为获取高回报的捷径。而在安徽怀宁县,40多岁的女老板吴彩梅却主动申请关停虽日进斗金价值数百万却污染严重的富矿,独自走进无人问津的荒山,历尽艰辛投入巨资打造出一个立体生态农业产园,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年入50万数钱手酸

“啄……啄,啄……啄,啄……啄罗!”随着一声声清脆悠扬的唤食声,只见用围网圈养一处大山坳里的6000多只“啸聚山林”的黑鸡欢快地呜叫着,从几百米高的山坡树枝丛林里像一团团涌动的丹青泼墨流泻喷薄而出,场面蔚然壮观。“这些黑鸡不吃饲料,全部吃的是杂粮。放养的黑鸡长期奔跑觅食虫草,呼吸的是高纯度的氧气,喝的是富含多种矿物质的山泉水,抗病能力强肉质好,根本不愁卖呢!”说这句话时的吴彩梅,淡定地不像是一个身价数百万的老板,好似一个地地道道的村妇,这些优质金陵黑鸡是吴彩梅前几年从南京引进的,由于金陵黑鸡对生存环境要求相当严格,吴彩梅经过艰难摸索后终于掌握了孵化饲养技术,如今仅黑鸡一项产业的年纯利润就达40万元左右。可在三年前,吴彩梅就已经是一位投入巨资采矿、年纯收入超50万元的显赫矿主了,日进斗金的矿老板为何躲进大山里做起了农庄主?

1981年,吴彩梅高中毕业后来到月山铜矿做临时工。1985年,她嫁给了月山镇供电所电工王金顺。月山镇商业氛围浓厚,小企业多如牛毛,精明灵活的吴彩梅从1989年起先后开过服装加工厂、百货店和服装裁剪培训班,尽管十几年来赚了一些钱,家境也殷实,但在吴彩梅的心里,她总想闯出一番更广阔的天地来。在朋友的指点下,吴彩梅决定集中财力办一个石煤矿,因为家门口就有矿资源。经过一阵筹备,她花20多万元申办了“怀宁县月山镇小湾石煤矿开采证”以及安全生产许可证和工商执照等全部营业资质。石煤矿位于月山镇向荣村群山环绕的一个山坳里,这座石煤矿占地10多亩。为了挖掘石煤,吴彩梅投入10多万用于建造运输车通行的砂石路等基础设施。2005年9月,吴彩梅正式露天采矿。果然与当初的市场预期一致,石煤矿开业后,一天发出三、四十车货仍供不应求,当年1吨石煤利润达到13元,到2007年1吨石煤利润飚升至25元,除去给拥有山林地产权的农产每车青苗补助8元外,每月纯收入近4万元,真是“机器一响黄金万两”,每天忙着结帐收货款的吴彩梅心里乐开了花。由于吴彩梅的矿石含碳量高燃烧热值高,有人提出请求和她合作采矿,吴彩梅自然不愿意让别人分享美羹,老天有眼,她对自己当初的高明投资选择更加兴奋,确信自己终于找到一条迅速发财的捷径!

污染隐患煎熬良知

但随着开采量的加大,石煤矿对环境的破坏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几十辆装满了大块黑色石煤的运输车每天呼啸轰鸣着来回穿梭在狭窄的乡间公路上,路面坎坷不平,时不时有大块小块的石煤从车上滚落。加之露天开采的黑色石煤山上不断有水渗出,这些水含硫量很大,流到土壤里容易引起土壤板结导致植被秧苗等农作物烂根枯萎死亡。同时,挖掘运输时煤灰随风四处飘散造成粉尘污染,粉尘遇雨凝固阻碍了路边植物呼吸,已经发现植被小面积枯萎现象!时间一长,乡亲们逐渐有了怨言,原先还很和谐的乡邻关系变得紧张,终于,按捺不住的乡亲们开始上门退钱“投诉”:彩梅啊,我们不敢再收你的青苗费了,否则水田里啥也种不出,水塘也迟早被堵实,吃水得靠打井了!情急之下,吴彩梅决定一边开矿一边治污。她从当地环保部门请来专业人士制订水土治理方案,对开矿区域采取疏通水道、用石头砌墙以及安装防滑网等措施来减轻环境污染。但这些处理措施仅仅是权宜之计,治标不治本。环保部门的人告诉吴彩梅,开采露天的石煤矿本身就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如果要根治,赚的钱全部投入进来都还不够。更让吴彩梅心惊肉跳的是,水土流失还会带来另一个重大安全隐患,那就是矿山下周围30多户父老乡亲人身安全。因为山体被挖掘机掏空松动后遇到强降雨极容易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产生,或者山体松动巨石滚落砸向民宅都将导致灭顶之灾!因此,每当雨雪天气,吴彩梅都要和丈夫上山检查险情,疏通雪水雨水的通道,加固作业面防护网,以防不测发生。

2006年的一个夏天,黄梅山里暴雨连下一周,眼看山洪快爆发,王家和乡亲们都住在几座大山中间的低洼处,乡亲们惊骇中紧急转移财物和牲畜,而吴彩梅面对即将到来的山洪第一反应则是担心矿山的安危,他把极度危险的家交给了丈夫,自己拿起一把铁锹涉过洪水上山查矿。风雨雷电交加的山路太滑,吴彩梅每走一步挖个坑,她像抢救国宝一样,把作业面四周疏通出导水沟,并将快冲到山崖边的石块全部垒好,做完这些已是深夜。下山时极度疲惫、又累又饿的她一脚踩空跌滚下山梁,幸好被半山腰一排松树拦住救了性命。

洪水退去,看到泥泞路上歪歪斜斜蜗行拉货的车辆,又一个令吴彩梅每天绷紧心弦的安全生产隐患搅得她食寐不安。吴彩梅清楚,在她矿里跑运输的不少是黑头车和小作坊随意改装安全系数低的农用车,尽管这些车主都和她签定了运输安全免责协议,可吴彩梅担心这些多拉快跑车况差的车主一旦出事,即便车主不找他索要巨额赔偿,家属也不会放过她,况且这样的免责协议也与许多法律相抵触,签了也无效,弄不好一旦出个大事故赔偿便得倾家荡产。吴彩梅的担心不无道理,丈夫也看出这些问题,夫妻俩再次陷入矛盾之中,摆在吴彩梅面前的是两个选择:要么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停止采矿,放弃日进斗金的产业;要么走钢丝继续玩命搏下去,过一天赚一天,不管啥水土流失只要不出人命,村民也奈何不了自己。

百万不卖自废矿权

每天一起床,在一片连绵葱茏的山色中,自己那座黑色山体的石煤山显得异常突兀刺眼。吴彩梅难以搁置自己心中的忐忑,她时常陷入沉思,人也消瘦下来,头发也平添了点点银丝。经过痛苦的抉择,2007年初,石煤矿开采了仅一年多的时间,吴彩梅毅然决定停止采矿。

消息一传出,乡亲们听说她放弃采矿,都感到惊讶疑惑,因为开矿一年最低也有50多万元的纯收入。听说吴彩梅停止采矿后,镇上的三个老板一天晚上拎着高档烟酒礼品找到她家,想从她手上接管石煤矿,“就是因为有污染,我才决定停下来的,如果你们接管了,同样不也是要污染环境?”吴彩梅力劝这几个老板放弃开矿的念头,对方不死心,承诺即付定金20万元,吴彩梅断然回绝,“转移污染得到的外快我使不惯!”来人骂她是个“芋头”,悻悻离去。半月后的一个雨夜,又有几个行色匆匆的外地人来到吴彩梅家,愿以60万元的价格买下这个矿,面对巨大诱惑吴彩梅坚定地摇了摇头,一个老板不相信吴彩梅真的舍得放弃这个“金饽饽”,认为她不过是故弄玄虚,想提高价格而已。于是他将接管石煤矿的价格不断加码,最后竟从60万一直加到了100万,“你出再多的钱我也不会卖,不要再浪费口舌了。”吴彩梅仍然拒绝,“金钱与良心相比,对我来说,良心永远是排在前面。”为彻底打消这些老板的念头以及乡亲们的疑惑,吴彩梅毅然写了份申请停止作业的报告送到县工商局,并到有关部门报停了石煤矿,彻底将采矿证作废。吴彩梅手中那张采矿证从2006年9月到2009年9月有效期3年,再加上吴彩梅的那座矿山只开采不到5亩地面积,还剩下大部分矿产没采,所以很多人看中了沉睡蕴藏在地下的“金子”,不少人找到吴彩梅愿意出3万、5万买她那张“废纸”,吴彩梅一见对方就一口就回绝:“让已经被过度索取的石煤矿自然恢复植被休养生息吧,咱们还是踏实赚钱,为环保尽点公民义务吧。”

生态庄园低碳

关停煤矿后,自己的出路和人生价值又该去何处体现呢?适逢村里对黄梅山脚下300多亩水域的白云水库对外发包,一个大胆想法涌上心头:绿色生态有机食品是国际发展潮流,何不走一条绿色低碳之路,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开发生态产业园?通过考察,2007年4月,吴彩梅以每亩30元的租金承包了向荣村黄梅山上的1000余亩山场40年,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当天,她又与当地村民签订了2000亩山场承包合同,且一签就是70年,这些山场吴彩梅采用合作开发形式,即所有果林植被的栽植管理都由她投资,成材挂果后参与合作的乡亲按照山地面积都可分得三成利润。有了3000多亩的黄梅山,吴彩梅开发它不是简单地在山上栽些树,种点果子,她有个高起点高标准的宏伟规划,那就是在山上建设立体生态庄园:她聘请本地具有相关专业的10多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作为种养技术指导,同时聘请安徽农业大学、南京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相关专家、教授作为技术顾问,为项目开发提供技术保障。

有了雄厚的技术支撑,吴彩梅底气更足了。她首先贷款从村子里铺了条伸向黄梅山腹地1公里长的水泥路,向黄梅山脚下水库里投放大量鱼苗,并在水库旁建起一座崭新的集办公居住为一体的三层“小洋楼”。吴彩梅先期对千亩的山林进行改造,山上栽种了兰花、桂花树、杜仲、从日本引进的高档家具原材料F1泡桐、中药材树望春花等名贵树材。在山下的菜园中,吴彩梅还引进了高端果蔬金香蕉、元宝葫芦、秋葵、水果黄瓜等品种,这些精致果蔬不仅外形独特雅致美观,而且清炒烹饪后味道清新鲜美,既满足了人们追新求异的猎奇心理,也开拓了大家的视野。

第4篇

1 休闲农庄

休闲农庄是指以山林、田园、湖泊、溪流、水库等自然景观资源为依托,以农、林、牧、渔等特色农业生产、加工、经营为基础,以乡土文化、农作生产、农村生活为引线,集生产、加工、经营、观光、娱乐、运动、住宿、餐饮、购物等生产、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农业企业形态。休闲农庄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乡村民俗文化为灵魂,城市居民为目标的一种休闲旅游形式。在休闲农庄内开展的观光采摘、休闲垂钓、节事节庆等休闲旅游活动为休闲活动。从事的农业为休闲农业,休闲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以休闲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以城市游客为目标,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形态。

2 休闲农庄基本要求

2.1 用地规模

休闲农庄按用地规模可分为小型农庄、中型农庄、大型农庄、特大型农庄。小型农庄用地规模5 hm2以下,中型农庄用地规模在5~100 hm2,大型农庄用地规模在100-200 hm2,特大型农庄用地规模在200 hm2以上。一般要求占地规模不小于6.7 hm2。

2.2 布局要求

在当前的各农庄规划中,农庄主往往或根据经验融合自己对休闲农业的体会自行设计,或照搬照抄先进地区代表作,建筑外观雷同,内部布局失当,功能单一而接近,少有精品,造成旅游者审美疲劳,回头率低。因此,休闲农庄总体布局的定位应在充分分析各种功能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合理组织各种功能系统,既要突出各功能区特点,又要注意农产品的不同成熟期,使之各功能区之间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整体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充分体现出提供农产品为主的第一产业生产、保护与维持生态环境平衡以及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的3层次功能。

休闲农庄环境景观与建筑有较强的休闲主题特色,从全局出发,统一安排;充分合理利用园区空间,因地制宜地满足观光采摘、休闲度假、科普展示等多种功能需要。适当结合城郊休闲、农园生活和生产体验、乡土教育等功能,完善生产的基础设施,完善每个环节的高科技含量,配备各种旅游配套设施,以满足游客的旅游观光休闲需要。

休闲农庄功能分区规划依据资源属性、景观特征性及其现存环境,在考虑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原生态园的完整性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规划中应采取适当的设计实现休闲农庄内的功能分区,设计中可以因地制宜设置生态农业示范区、观光农业旅游区和科普教育功能区。体现“绿色、生态、示范”多种功能,可以成为观光农业的旅游精品和主导产品。

3 功能分区规划

3.1 生态农业示范区

生态农业示范区是是休闲农庄主要的效益来源和示范区域,是休闲农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目前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乡村景观园林环境恶化现象日趋严重,许多近郊农庄也已不闻蛙鸣声了。生态农业示范区的规划设计应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遵循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示范区设计所采用的生态农业类型中既包含有生产者,消费者,也要有分解者。休闲农庄亟需采取措施加大建设力度,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改变现有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并控制和防治农业环境污染,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生产绿色食品。这样才能保证休闲农庄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示范区规划应因地制宜要,结合立地环境进行规划,合理使用和管理土地的活动,能保证人、植物、动物、及其生存所依赖的资源都有适宜的生境或存在的位置,就是协调人的利用与自然存在的关系。稻田生态区“动植物共生系统”式的生态农业类型,采用稻鱼鸭萍种养共生模式;果园生态区采用“立体种植业”式的生态农业类型,采用果园结合养殖的模式;鱼塘生态区设计采用“食物链、加工链式生态农业”类型--猪鸭鱼草相结合的种养模式。这些生态农业类型都充分利用了多种生物的共生关系,将各生态元素以食物链串在一起,相互转化,充分利用能量和物质,由此形成良性物质能量的生态循环,体现休闲农庄较高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3.2 观光旅游区

观光旅游区规划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绿色、健康、休闲为主题,在观光旅游区内建设观光果园、蔬菜栽培区、花卉栽培区、食用菌中心、绿色餐厅、绿色礼品店、农家乐活动园、渔乐区、农业作坊、露天茶座等休闲娱乐场所,让游客在完美的生态环境中尽情享受田园风光。休闲农庄观光旅游区设计着重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农事体验、健身、度假、购物等。突破固定的客源渠道,以贴近自然的特色旅游项目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在周末及节假日作短期停留,以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增加旅游收益。

观光旅游区种植采摘区可以分为不同果品的采摘区,在景观营造上应保留农田景观格局,在不破坏农业景观的基础上规划建设适当的园林小品和游憩采摘道路。对于休闲农庄内现有的果树,可对其进行适当改造,建立集观光和采摘为一体的果园,春夏季观光,结果季节提供采摘,使其具有观光休闲、采摘品尝、果品销售功能。同时可以结合提供农家乐、餐饮、娱乐等服务。充分利用果园优越的地理位置,优美的自然环境及便利的交通,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适应游客的各种品味及需求,把旅游观光果园建成一个集生态示范、科普教育、p花品果、采摘游乐、休闲度假、生产创收于一体的综合性果园。具体方法:一是在果园内合理布设供游人休息的亭、廊、桌、凳等。二是疏除一些果树,换植部分观光园艺类植物,设立观赏区、休闲区、生产实践区、采摘品尝区等,提高游客的参与性和趣味性。三是采用生态果园管理模式,尽量使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生产出安全、营养、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满足游人对绿色食品的需求心理。四是运用各种嫁接手法,在同一棵树上嫁接不同品种,培养出一树多果的自然景观。五是运用果实套袋贴字技术,让果实长出“游客您好”、“恭喜发财”、“欢迎光临”等喜庆字样。

蔬菜栽培区采用大规模产业化的生产模式。不仅有生产效益高、产业带动性强和集中性统一的优点,还能对其他农业产业化企业起到示范性和参考性的作用。花卉栽培区主要生产各种食用和观赏性花卉,供游人品尝、欣赏和购买消费。食用菌中心在生态园规划中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体现了废物充分利用的功能。

3.3 科普教育功能区

休闲农庄中设立农业科普馆或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等科普教育中心,向游人介绍农业历史、农业发展现状,普及农业知识和加强环保教育。还可在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设立现代农业科技研究中心,采用生物工程方法培植各种农作物,形成特色农业,一方面可以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科普教育提供基地,为大中院校和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提供场所,同时也为各种展览和大型农业技术交流、学术会议和农技培训提供场所。

休闲农庄的开发,要注重当地农业文化和民俗文化内涵的挖掘,以文化来支撑旅游脉络。规中,文化内涵在农庄中的分量,与农庄所具有的吸引力是成正比的,休闲农庄的主题必须与地域文化密切相连。

4 休闲农庄基础设施规划

4.1 道路规划

依照休闲农庄规划设计思路,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休闲农庄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风景点的分布,并结合农庄管理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道路布局既不会影响休闲农庄内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也不会影响休闲农庄内景区风景的和谐和美观。道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式的园林布局,使休闲农庄内景观美化自然而不显庄重,突出休闲农庄农业与自然相结合的特点。道林主干道宽约5 m,用于电车通道和游人集散;次干道连接到各建筑区域和景点;专用道为庄园事务管理使用;游步道和山地单车道主要围绕生态公园而建,宽1.2~2 m。

4.2 给水排灌工程规划

休闲农庄以生产有机农产品为主,农庄内农业生产需要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同时考虑到环保及游人、农庄人员的饮用需水,所以进行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规划中主要利用地势起伏的自然坡度和暗沟,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水体;一切人工给水排水系统,均以埋设暗管为宜,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和园林景观;农产品加工厂和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接入城市活水系统,不得排入园内地表或池塘中,以避免污染环境。

4.3 休闲农庄绿化设计

第5篇

[关键词] 滇西北地区;永胜县;精品农庄;经营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 F325 [文献标识码] B

云南省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造就了丰富的资源条件,这为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云南省委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发展高原粮仓、特色经作、山地牧业、淡水渔业、高效林业、开放农业的高原特色农业新兴发展道路。永胜县位于云南省丽江市中部,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衔接处,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区金沙江中段,在大香格里拉旅游经济圈中,永胜县区位优势较好,环境无污染,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立体气候”明显,生物资源富足多样,具有发展农业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永胜县发展精品农庄的思路正是对云南省“打高原牌,走特色路”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一种有益尝试。通过精品农庄的建设能够促进该地区的农业发展,进而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对解决现阶段农村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内外农庄发展的模式

(一)国外农庄经济的发展

国外农庄经济发展的时间较早,大约在12世纪的欧洲,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劳动分工的深化,庄园农业开始出现。这些庄园按市场化原则,集中管理、自主经营,改变了过去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形态,为现代庄园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到了20世纪中期,现代意义上的成熟的庄园农业才开始在美国、荷兰等经济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成熟的现代庄园。国外农庄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以推广先进技术为主要目的的示范农场;二是以农业观光、休闲娱乐为主题的观光农场;三是向青年学生提供农业认知、体验等方面的教学服务的教育农场。

(二)国内农庄发展模式

我国最早的庄园农业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广东、福建一带,以种植当地热带特色水果为主,真正的兴起是源于革命老区左权县。目前,涌现出了一大批形式多样、种类繁多的农业庄园。就经营范围而言,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观光型庄园,如采摘园、花卉园、药材园等;二是开发型庄园,集种植、加工、旅游为一体;三是以公司+农户形式组建的庄园。

二、永胜县农业发展现状和基础

永胜县充分发挥农业大县、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高效特色引领永胜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一是农业与旅游结合。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和“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标准,将农业和休闲旅游有机结合起来,既推进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又促进了永胜旅游业的长足发展,还带动了农民的增收致富;二是农业成为最有活力、最具投资重点和招商亮点的产业。外地企业纷纷抢滩永胜投资农业,永胜本地原来经营房地产、煤炭等企业也纷纷转向农业,投资农业;三是高原药材成为新产业。2015年,药材种植面积达5.5万亩,约占全市药材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平均亩产达7000元左右,效益可比性较高。2015年,全县优质粮食面积达10万亩、冬早蔬菜面积达7万亩、特色生物产业基地面积达20.42万亩、生态产业发展面积100万亩;烟叶产量突破18万担,螺旋藻年产量达900吨。至2015年底,全县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1家,占丽江市的34%。全县龙头企业固定资产11.76亿元,销售收入17.75亿元,其中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有4家,出口创汇1898.6万美元。

三、永胜县精品农庄发展现状

永胜县辖5镇10乡、147个村(居)委会、1366个村民小组,2012年末全县总人口39.6万元,乡村人口36.9万元,耕地45.7万亩,农作物总播种80.5万亩,粮食播种56.7万亩,粮食产量17.4万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丽江市的粮食主产区。近年来,永胜县充分发挥气候优势、区位优势、旅游资源优势和开发潜力优势,在成功打造程海保尔养生精品庄园、中源百菌园两个市级庄园的基础上,按照有主体、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有展示、有文化的“六有”标准积极培育丽江三川循环农业生态庄园、金沙江太阳谷生态庄园、丽江安盛高原生态庄园。

第一是程海保尔养生精品庄园。其立足永胜程海天然螺旋藻资源和品牌优势,提出了年产1500吨程海螺旋藻技改扩建项目。保尔庄园努力打造一个集螺旋藻养殖生产、科技研发、产品营销、生态保护、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吃住娱购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新型产业,其规划建设以一园、一道、一滨、一带、一站为主,以一店、一所、一餐、一购、一娱为辅的大型精品农庄。

第二是中源百菌园高原特色农业精品农庄。丽江中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注册资金700万元,是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食用菌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但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近年来产量的大幅减少,市场价格逐年升高,中源百菌园高原特色农业精品农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今后的发展中,把食用菌_发同农业观光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大型的集休闲、娱乐、观光为一体的食用菌生产精品庄园。

四、永胜县精品农庄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经营规模普遍偏小

除程海保尔养生精品庄园、中源百菌园两个市级庄园外,永胜县精品农庄的经济规模一般都比较小。这与西方发达国家大型农庄经济规模相比,差距较大。由于经营规模普遍偏小,很难实现种植、加工、旅游等综合开发,很难形成资源的优化配置,不利于产业链、生态链的延伸。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较小规模的农庄经济很难准确应对、预测市场未来的变化,抵抗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这就严重制约了农庄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很难发挥独特的地域优势和品牌优势,带动周边农民致富的能力有限。

(二)资金匮乏,投入普遍不足

农业生产具有生长周期长、资金周转慢、回报率不高等特点,极易受到气候的影响,加上绝大多数农庄以个人或家庭经营为主,很难从银行贷款,融资渠道非常有限,而政府扶持不足,使农庄经济普遍存在资金匮乏,投入不足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农庄扩大规模、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进行多元化经营和产品的深加工只成为一种美好的愿望。

(三)经营管理水平落后

许多农庄仍然是传统的作坊式的经营模式,家族式管理,缺乏长远规划,缺乏高层次管理人才,没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有些农庄甚至连财务制度、核算制度、激励机制等基本的管理制度都没有建立。落后的经营管理水平严重制约了农庄经济的发展潜力,很难与市场有很好的对接,不利于农庄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四)经营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

除少数几个较大型农庄外,很多农庄经营内容基本以观光休闲的“农家乐”形式为主,没有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相互之间模仿、同|化现象严重。这样的经营模式容易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农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永胜县精品农庄发展模式创新及对策

(一)采用“公司+农庄”的生产经营模式

“公司+农庄”的经营模式是按照“市场主导、公司运作、农庄自主、农户自愿”的思路,由公司与农户签订土地租赁合同、支付租金后,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组建农庄,将分散的地块、农户整合起来,公司向各个农庄提供生产经营所需的一体化服务及相应的技术设备,农庄承租人可在农庄内进行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娱乐等基本公共服务用地建设及规划。

“公司+农庄”的经营模式是城镇化建设、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可行之路,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提高规模化的生产经营效率。

(二)政府应转变观念,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农庄经济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应充分认识到其战略地位,而不能仅仅作为农民增收的旅游业来发展。故政府有关部门应因地制宜,在土地流转、人才流动、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农庄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争取和兑现各项惠农、利农政策;同时,要加大金融服务农村发展的力度,多渠道引进投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发展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机构,在农庄信贷、担保抵押等方面有所创新,切实解决农庄资金匮乏、投入不足的问题。一是要积极推进“本草贷”、“林果贷”、“特色养殖贷”等金融产品,解决精品农庄发展融资难、融资小的问题,拓宽融资渠道;二是要尽快制定和出台与品牌、规模、效益和税收相挂钩的财政贴息机制政策;三是要进一步研究、制定和出台精品农庄发展税收、用地、用电、用水等优惠政策。

(三)加强经营管理水平,创新经营内容

要激发农庄经济的活力,必须采用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引进高层次管理人才,进一步明确农庄经济组织或个人的财产权利,建立健全农庄经济组织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另一方面,按照“走出去”的思路,积极到农庄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考查观摩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经验、新措施,积极创新农庄经营内容,加大科技投入,改变同质化竞争的局面,在精品农庄建设方面走出新的路子。

(四)建立示范精品农庄,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针对目前精品农庄规模普遍偏小,经济效益辐射功能不足的问题,政府应重点扶持有竞争力的精品农庄,在招商引资、税收、人才流动、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使其发展为园区的龙头企业,发挥品牌优势,从而拉长农业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对全县精品农庄的发展起带头示范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吕伟斌,梁仕云,肖安宝.论现代农庄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3(10)

[2]吕伟斌,蒙绍荣,曹玉娟.论“公司+农庄”现代农庄经济生产经营模式的创新[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3(12)

[3]贾红海,袁秀芸.滇西北地区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思考――以丽江市永胜县为例[J].中国商贸,2014(3)

[4]曹加鸿,李世杰.永胜县三川镇清泉村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思考[J].农村经济,2012(4)

第6篇

关键词:休闲农业;低碳;乐山

休闲农业指通过对农村景观、农业资源、农家生活、村寨文化等的综合利用开发,除提供特色农业产品外,更向人们提供观光、旅游、度假、疗养、学习、体验、购买等休闲产品的一种现代农业经营方式。近年来,休闲农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实现农村功能拓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就业增收以及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乐山是典型的南方丘陵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农业资源禀赋独特,休闲农业发展迅速,目前已经成为乐山市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农家乐经营者以当地农民为主,受资金能力限制,缺乏统一规划,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加之经济利益驱动下的无序发展,大批游客的涌入,农村环境承载力严重超标,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生态安全隐患明显,乡土文化也在悄然流失。因此本研究通过问卷访谈、文献查阅等方法对乐山市发展低碳休闲农业的条件和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乐山旅游市场为导向提出对策,以期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一定借鉴。

1、乐山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乐山休闲农业类型主要有:农户型、村落型、农场型、庄园型、产业庄园型。全市形成规模的乡村旅游点达500多家,其中被乐山市评定的特色旅游村有4家,评定的星级乡村旅游点有90家(五星级1家,四星级10家,三星级25家,二星级46家,一星级8家),为游客提供多种乡村游憩活动:农园观光、农业生态游、鱼塘垂钓、乡村民俗文化体验、乡村牧场休闲、乡村民宿度假等。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唯经济论严重阻碍着当地旅游发展模式的转变

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原因,在休闲农业兴起之前的区域经济极为落后,同时,当时的乐山农村极其缺乏旅游的开发与管理人才,当时的经营者最初基调便是“发挥农业综合效益,增加临场收入,搞活经济”,即以经济发展、脱贫致富为开发的终极目标。故在开发过程中,低碳概念仍然常常被忽视。在采访中我们发现,许多经营者仍然以扩大农家规模,提高经济收益为发展重中之重,对于农业资源的浪费、农村环境破坏情况不愿提及,这是目前无法根本扭转的事实,毕竟资金问题始终是农庄发展瓶颈,并制约着整个乐山市经济的进一步提升,所以短期内以资源破坏换取旅游收入的做法只能得到些微改善,无法实现根治,同时这些问题也正折射出当前全国低碳旅游发展的问题所在。

2.2农庄旅游资源的破坏与浪费仍然严重

由于自然风光风农庄比起人文景观旅游地更容易受到人为的影响与破坏,在开发过程中应该更加注意合理规划以避免资源的破坏与浪费,但通过对十多家休闲农庄的实地考察,我们发现当地的旅游资源仍然受着很大的人为威胁。首先,游客数量在暑假、黄金周期间激增,直接导致了农村环境的破坏,也影响了旅游舒适度,而从游客处的问卷调查也反映出他们对于休闲农庄人数过多的不满。同时,根据资料显示,截止到2013年,乐山休闲农业园和休闲农庄的数量不断增加,而且农庄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农业用地被大量侵占,农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传统的农耕文化也受到城市文化的威胁。

2.3当地低碳旅游的概念普及程度不高

通过采访当地居民以及对游客发放调查问卷,我们发现低碳旅游概念在当地居民中的普及程度远不及在游客中的普及程度。在游客中听说过、有一定了解的游客占到了90%的比重,仅有不足10%的游客表示完全没听说过。而通过在农庄附近的小区走访,我们得知低碳旅游在当地居民中的普及度大大低于预期,第一次听说这个概念并对其了解甚少的居民占到了接近一半的比重。旅游区的居民在整个旅游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不仅要协助政府完成相关政策的实施,也要对于当地旅游政策的最新进展有一定了解,否则政府制定的各项计划措施将不能很好地得到基层的信任和支持,甚至会遭遇一定阻力,从而降低政策的实施成效。

3、对策

3.1提升低碳休闲农业旅游产品设计

当前乐山旅游业的发展仍然以传统模式为主,即依靠旅游相关产业数量的扩张推动旅游收入的发展,而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隐患。同时,随着全国旅游业整体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靠山吃山”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符合当地旅游发展的实际需要,尤其是在山岳型自然风农庄越来越多进入人们视线、同质旅游目的地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乐山旅游业更是面临着由盛转衰或进入更高发展层次的关键转折点,只有通过抓住机遇促进转型才能实现旅游业效益而非仅仅是旅游人数的上升。通过转型,将单一观光型旅游地变为低碳生态实践地、休闲农业观光地,例如在村居板块重点发展生态休闲农庄,打造环农庄生态农业休闲娱乐长廊,在城镇周边的山地板块,重点发展低碳体验游,推出森林浴场、林间观鸟、风中放飞、科学普及、自行车体验等特色产品,在远离城镇的村落,重点发展休闲娱乐游,打造小镇游憩、生态度假、森林休闲、户外运动等产品体系。这既是帮助游客挖掘农庄除了美学意义外的生态意义、自然意义,也能使得建设开发目的由吸引大量游客变为实现游客与旅游地环境共赢;通过转型,提升服务品质、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改变当前旅游收入单一依赖于资源直接利用的现状,也可以加大当地绿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如高山有机茶、雪魔芋、手工宣纸等,减少外运食品带来的碳排放,打造天然物污染的绿色产品,还可以新增如低碳旅游装备、徒步旅行用品、“大氧吧空气”等新概念产品,改变单一旅游产品结构,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扶持特色产业提高游客在农庄的消费水平,摆脱旅游发展“旺丁不旺财”的困局,既能提高旅游综合效益,又能使得农业资源受到更少的破坏。

3.2搞好休闲农庄的整体规划

休闲农庄在建设之初就应该以乡村旅游规划要求为准则,采用乡土气息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材料,设计生态循环工程,处理污水废弃物,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减少电梯等高能耗交通工具,减少资源浪费,控制碳排放的增加。

3.3合理分流农庄游客

一方面,政府应继续推行“山上游,山下住”的游览模式方便游客及时从农庄返程,以减少游客过长时间逗留给农庄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也应构建农庄完全信息系统,合理调配客流量。乐山农庄客流的季节性波动问题比较突出,旺季如暑假等时期农庄环境压力很大,污染隐患四伏。与此同时,农庄水体的纳污能力随水期不同也存在差异,可结合生态环境实际制定不同时期游客接纳量及相应的价格调控方案,并通过信息系统及时反馈给游客。通过信息系统构建,形成一种高效的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旅游产品预售体系。保证旅游经济发展和环境容量合理利用,促使旅游经济、环境保护实现双赢。

3.4加强宣传引导

宣传营销要从网络到实地进行分析,从多种手段,例如网站、报纸、提示牌等,旅游相关产业、当地居民形成“政企推进,游客配合”的低碳旅游发展模式

发展低碳旅游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也需要旅游业利益相关者的自觉自为。从此次实践采访过程来看,当地居民对于低碳旅游的认知程度并不高,了解途径也非常单一,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这样一方面可普及低碳旅游,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居民更加理解和支持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对于大多数居民而言,当地新闻联播是每天必看的节目,所以政府可以通过播放低碳旅游相关新闻引导舆论,也可以在新闻联播节目前后插播低碳旅游建设的宣传广告等创造积极氛围;对于上班族,政府可通过向企事业单位发放相关报纸达到宣传目的,也可以在政府部门门户网站中进行适当宣传,譬如“乐山公众论坛信息网”等网站就是很多公务员了解当地新闻事件的场所;当然对于一些社区居民,政府也可以通过在宣传栏张贴低碳旅游介绍、定期举办社区大会等途径普及低碳旅游。在农庄,政府应该完善倡导低碳旅游的指示牌来引导游客,虽然现在各种介绍低碳事项的牌子已经陆续出现,并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但仍然存在指示牌间隔距离太大、数量不够的问题,对于与游客密切相关的农庄经营者、导游等,政府也应做好引导工作,促使其在运营过程中加强对游客的宣传教育工作,譬如提倡农庄在浴室张贴诸如“拒绝一次性用品”、“资源有限、节约用电”等字样,以教育游客注意低碳环保,对于表现良好的低碳酒店可以进行适当的宣传表扬或者给予一定奖励;另外,导游也是帮助游客实现旅游低碳化的重要引导者,由于全程陪伴游客,具备一定低碳素养的导游能在游客乱扔垃圾、采摘花草时进行适当提醒,保证游客在旅途中减少碳排放,政府应加强在旅行社中的低碳旅游宣传,适当进行低碳旅游相关的评比活动以及对表现良好的旅行社进行表彰都能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3.5强化人才保障

低碳旅游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旅游业界都仍然是一个前沿新锐的概念,它的建设过程以及成效监测都需要专业人才的指导,而由于各地发展低碳旅游的实际情况也不尽相同,专业人士只有常年在旅游地进行监测观察才能为当地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发展模式与开发建议,所以政府有必要聘请专门人士、强化低碳旅游发展的人才保障,从而实现低碳建设的专业化、合理化,同时也应制定更具吸引力的各类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增加奖励金额,鼓励更多外来专家留在当地,从而建立起低碳旅游专家库和低碳旅游研究机构,助推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另一方面,旅行社、宾馆等旅游业发展的前沿阵地也需要服务人员对于低碳的强烈认知,政府可以通过将低碳旅游教育纳入中小学地方课程等途径扩大低碳旅游在从业人员中的影响,并建立健全以高等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为基础的旅游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探索建立与境外旅游企业和培训机构联合培养本土旅游人才的机制,进一步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从而建立起对于低碳旅游等前沿领域更深的了解,从而提升整个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

3.6建立低碳休闲农业示范点

由于我国正处于低碳旅游发展初期,无论是经营管理模式还是发展方向都还在探索阶段,因此当地政府可以选取一些低碳旅游发展较好的休闲农庄,重点建设“低碳旅游示范区”、“ 低碳农庄示范单位”等。或组织相关负责人到国外成熟的低碳旅游农庄、酒店进行参观学习,根据各自示范点的特点制定低碳发展规划,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不同旅游企业发展低碳旅游的模式,制定相关的标准和法规。对于乐山武陵源农庄而言,在已经拥有众多低碳生态旅游资源的情况下,应最大化自身优势,努力创建全国低碳旅游示范点,并进行全国性的推广。

参考文献:

[1]范水生,朱朝枝 .福建山区绿色农业模式类型及其评价[J],食物安全. 2006(04): 45-46

第7篇

关键词:石林县;农庄经济;旅游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3-0242-02

现代农庄经济是以市场经济相对发达为条件,在不改变目前我国农村经济体系的前提下,以土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为基础,以资本为纽带,以委托经营为机制,以生产商品和组织商品交换为目的,按标准化合约方式组织起来的生产经营组织。都市农庄不同于农家乐,而是由现代农业、生态林业、休闲旅游和新农村建设项目组成,集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发展模式。

一、石林县农庄经济发展现状及意义

(一)石林县都市农庄发展情况

石林万家欢蓝莓庄园、石林锦苑都市农庄、杏林大观园、云烟印象烟庄和统千香草园、石林县青泽农庄、石林景尚山水都市休闲农庄、云南业大园林绿化有限公司都市农庄7个项目,已经被石林县人民政府确定为石林县都市农庄规划点,七个已审定农庄总规划面积12 895.13亩,建设用地规划面积644.76亩,占总规划面积5%。服务设施用地根据各个农庄的详细性规划按用地审批程序报批。2012年启动了石林万家欢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石林万家欢蓝莓庄园项目和石林统一千州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云烟印象烟庄和统千香草园项目,2013年启动建设云南青泽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石林县青泽农庄项目、石林锦苑康乃馨有限公司的石林锦苑都市农庄项目和石林圣火药业有限公司的杏林大观园项目。到目前为止,5个已经启动建设的都市农庄累计完成投资72 495万元,其中2013年完成投资17 492万元,2013年以前完成投资55 003万元。

目前,已初步形成以锦苑花卉为龙头的花卉产业园,以万家欢为龙头的休闲观光农业园,以圣火杏林国际养生度假村为代表的休闲观光养生度假园。万家欢农业生态园是集节水增效示范、高床厩养示范、高校农业示范、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农业科技生态园,园区建设主体由果园、苗木园、养殖园、休闲园组成,给游客带来了丰富的体验性,拓展了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杏林大观园项目,是一个以医药文化旅游为前导,集居住、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商贸、绿色农庄为一体的农庄式大型养老社区,通过植入与当地历史相关的人文元素,对自然景观进行美化,给与完善的养生条件配置,给入住老人和游客营造颐养天年的快乐空间,促进了康体养生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发展。锦苑花卉在石林投资建设了大型现代花卉产业园,通过整合花卉产业链,以花卉为亮点,以农业产业为基础,搭建锦苑品牌的经营服务型公共平台。

(二)发展农庄经济对石林县旅游发展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农旅结合,推动旅游业和农业的融合发展。台创园内的每一个都市农庄都有自己的主题,并且融吃喝玩乐购为一体,以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农业高新技术研发、农产品加工配送和生态农业休闲观光为重点,引领着云南农旅结合、低碳休闲的生活方式,每年都有40多万人次入园游览。第二,拉动石林旅游业发展,提高旅游综合收入。石林旅游目前仍然以观光游为主,过于依赖门票经济,因而需要探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而农庄经济正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通过特色都市农庄依托石林的旅游资源,拉动石林的旅游业发展,真正做到“吃住行游购娱”,让游客“留下来”,提高石林旅游综合收入。第三,有助于整合旅游资源,创新休闲旅游方式。农庄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把石林景区和台创园片区之间的路线串联起来,实现旅游资源整合利用,最大限度发挥旅游资源的效用。

二、石林县农庄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政策还不够完善

云南省2014年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庄园的意见》,主要是为了鼓励“老板下乡”、“资本下乡”、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从石林县的实际看,政府在资金扶持、用地审批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但缺乏有关农庄经济发展的规划性政策文件,指导性不强,庄园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模仿性。由于政策不完善,使得农庄的优势难以发挥,市场前景分析、庄园规模定位不清。同时,发改、农业、林业、交通、金融、质检等部门在部门联动、项目建设、信息共享、整合资金方面统筹协调不够。

(二)农庄规划及选址和建设存在矛盾

石林县已经启动建设的5个都市农庄,有4个在云南昆明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内,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选址在石林风景名胜区二、三级保护区之内,而石林风景区的总体规划在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选址前就完成了,所以园区的选址不符合石林风景区总体规划,建设用地批下来后,园区入园项目建设在办理选址意见书时没有依据,无法办理项目开工的前期手续和相关证照,造成建设上的实际困难。由于4个都市农庄的项目和部分规划地点在石林风景区保护范围内,在办理环保、水保、住建等部门的审批手续时难度大。此外,建设用地及5%以内的设施用地难以落实。

(三)农庄土地占用导致农民权益受损

由于农庄项目的特殊性,石林县各大农庄在建设初期的占地及规划面积都较大,平均每个农庄的面积超过1 000亩。农庄建设用地大,难免要占用到周边农民的土地,尽管目前石林县的农庄规划用地主要集中在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石林旅游度假区、国家圭山森林公园、九石阿旅游专线附近,但都难以避免要占用到农民土地。农庄经济目前主要通过企业要推动,因此农庄开发商在运营过程中必然要以盈利为主,加之没有相关的政策法规约束,因此处于实际的垄断地位,在农庄内打工的农民工资低、报酬少,利益分配不公;在土地补偿方面,政府的土地政策也没有明显的倾斜,农民获得的补偿有限;而一些失去大部分土地的农民没有稳定生活来源,加剧了生活困难。农民权益受损,就会导致石林旅游资源和人力资源、土地资源不能实现很好的融合发展,也阻碍了石林旅游转型升级的步伐。

(四)农庄经济运行机制不畅

由于资金、经营管理能力等因素的制约,石林县的农庄开发商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管理规范、经营不善、违规操作等问题。例如:有的开发商经营管理能力较弱,导致农庄管理不规范,营销手段匮乏,难以实现预期收益;有的开发商在经营过程中经营转向,违背了农庄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一些开发商的服务体系不全,因而导致庄园发展受到制约。基于上述因素,促进土地、资金、管理、技术、人才、市场、信息等生产要素尚未在石林县农业庄园集聚和合理流动,农庄经济运行机制不畅。农庄经济运行机制不畅,导致了各农庄收益盈利模式的不稳定,影响了农庄经济在市农林旅游综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三、推动石林县农庄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出台农庄经济的政策和意见

庄园经济既是一种经济模式,又是一种发展战略和规划思想,更是一次深刻的改革创新,各级政府是推动其大力发展的责任主体。石林县应根据云南省和昆明市政府出台的发展都市农庄(农场)的相关政策,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和建设标准,确保“政府主导、龙头带动、多措联动”的措施得到保障,使都市农庄建设质量、速度、效益并重,得到健康发展并发挥其应有的效益。通过农庄经济发展政策或意见的出台,指导石林县农庄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在资金、税收、用地、体制、机制等方面给予明确支持。

(二)完善农庄的规划编制

在编制农庄规划时首先要考虑分片区、分类型、分特色进行开发建设,避免大部分农庄出现模式单一、风格雷同、缺少独特创意等问题。通过农庄经济的深入调查研究,建立和完善石林农庄在项目用地、资金筹措、农民工安置、产品和服务开发等方面的机制,确保农庄规划的科学编制。其次,整体布局、统筹安排,避免单纯企业行为导致农庄的盲目建设,确保政府主导、监管到位。最后,因地制宜,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农庄发展方向和目标,要充分体现“一庄一品”的独特魅力,并让农庄建设和乡村旅游规划、农村土地规划、农业产业规划等衔接,促进石林县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合理组织供地,发挥农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

农庄项目选址确定后,由项目所在县都市农庄发展领导小组根据项目规划组织土地(林地)流转和依法办理征占用手续,并负责实施项目基础设施配套工作。提倡和允许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采用转包、转让、“反租倒包”、股份合作和出租等多种形式进行有偿转让,促进农村土地依法、有偿合理流转。上级政府应给予安排配套设施建设专项用地指标和专项扶持资金。

在此基础上,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规范农庄用工报酬标准,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创造性地发展多样化的现代农庄。石林县政府可以实行差别化政策,鼓励各农庄因地制宜开发不同的产品与服务体系,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体系。各农庄应加强对村民的旅游专业培训,邀请更多村民参与到农庄的建设中,实现人力资源、土地资源和旅游资源整合,更好地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四)构建良性的农庄经济运行机制

首先,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坚持民办是为了更好地树立市场经济观念,尊重投资开发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坚持民管可以有效地避免盲目决策、管理混乱、损失浪费等行为,提高农庄经济项目的收益。坚持民受益是农庄经济组织的生命力所在,农庄发展建设好了,消费者才能享有安全丰富的食品和休闲娱乐、回归田园的体验,让农业、企业、农民、消费者都受益。其次,建立庄园经济监管机制。石林县农业、林业、水利、科技、商务、质监、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多部门应实现联动,以此整合资源、项目和资金,协调配合,引导投资开发企业制定管理标准,促使农庄正确处理利益分配关系,确保群众利益不受损害。最后,依托资源多元化发展,打造特色产业示范园,建立集生产、加工、物流、旅游、购物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庄园。通过旅游资源的整合、综合开发和利用,不断发挥农庄经济在石林旅游综合收入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8篇

论文关键词:苏南模式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后集聚

 

改革开放初期,苏南以乡镇企业的发展创立了苏南模式,30多年过去了,苏南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经济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开始转型,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苏南地区,其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何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为此,我们重点考察调研了无锡市锡山区锡北镇寨门村晨东农庄和苏州吴江市同里静思园,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

从无锡苏州经济发达的现实出发,结合两个个案所在乡镇非农产业高度集聚的特征,我们提出了后集聚时期生态农业与旅游发展模式这一重要观点,以期对其他地区的发展能有所启发。

1、两个案例分析

1.1晨东农庄

晨东农庄位于无锡市锡山区锡北镇寨门村,占地1000余亩,以园林、茶叶、花卉、苗木综合开发利用为主题旅游论文,集园林观赏、生态养殖、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绿色产业园。农庄始建于2003年左右,目前累计投资1300余万元。农庄建有茶园、孔雀养殖园、灵芝养殖园、鱼塘、苗圃、饭店、灵芝研究基地等。目前农庄主要收入来源于茶叶销售、饭店经营。去年农庄开始灵芝养殖和深加工,将成为农庄的主要特点和未来的主要收入来源,灵芝养殖剩余物(培养基)可以进行循环利用,处理污水厂污泥。农庄吸收劳动人50余人,另外需要一些季节工。

农庄所在锡北镇,是以生产摩托车、电动车及其配件的产业集聚区而著名。农庄主人拥有一乡镇企业进行摩托车、电动车配件生产,农庄投资资金来源于该企业的盈利。

沿途每隔一段距离就能看见一个“生态农庄”、“绿色蔬果基地”、“农家乐”等等。可以看见当地推行的一村一园、一乡一景初见成效。

1.2静思园

静思园位于苏州吴江市同里镇往西3公里处。1993年开始建园,历十年始成,园中建筑沿袭苏州古典园林文脉。奇石馆陈列着大量灵璧石等奇石。园中建材多收集全国各地在建设、改造中拆除的古建筑材料等,进行异地恢复、保护论文格式。对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传承和古建筑保护有一定的意义,目前经济、社会效益良好。园主人拥有乡镇企业,从事玻璃钢生产。造园资金基本来自于该企业的盈利。

2、后集聚时期的农业发展

苏锡常的经济发展跟随经济体制改革而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改革前期集体经济、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阶段;90年代末集体经济衰弱和外资经济腾飞阶段;以及2002年后民营经济崛起阶段。而目前形成民营、外资和国有三分天下的经济格局,因为在全国具有独树性,而被专家广泛称为“新苏南模式”(相对于以集体经济为代表的苏南模式)。

以晨东农庄和静思园为代表,体现了苏南在新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我们称之为“后集聚式农业”——它是在工业产业集聚发展到盛期后,许多企业主曾经从事于农业,又开始产业转移,一部分资金又转回到农业,集群化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农村、农业新发展。而苏南后集聚式农业就是以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现代农业。

无锡以晨东农庄为代表的乡村休闲农业方兴未艾,无锡目前上规模的正常经营的已经近百家,市政府更是借机提出一村一园的思路和战略,虽然每个农庄、农场的特点不同、经营项目不同,发展的策略和思路以及收入来源也不尽相同,但投资者均是利用经营工业企业的盈利,投资于农村、农业,投资的农村、农业不再是简单的种植业,一般是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是更高层次的农业旅游论文,在农业中融入新的要素,体现了农业新的价值和收入来源。也改变了农村的面貌。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不仅增加了休闲旅游景点,增加了农业经济收入,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也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是现代农业的一个亮点,也是苏南后集聚式农业的特色,是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但是,在新苏南模式的发展中,我们要抓住后集聚农业的特征、深刻理解和充分地发展后集聚式农业,才能促进苏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所谓工业反哺农业,怎样反哺?怎样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我们抓住当今苏南农村的关键问题,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2.1反哺农业,发展现代农业。

后集聚式农业可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可以按照现代农业的要求,将现有农业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拓展和提升,实行区域化布局、设施化种养、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特色化动作、功能化配置、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营销。既优化了农业资源要素,提高了农业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又拓展农业发展功能,提升了农业产业发展层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发挥苏南的地理气候优势,打造苏南天然粮仓。

2.2发展生态农业产业

后集聚式农业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后集聚式农业缩小了城乡差距,在经济(产业)结构的地理布局上,形成了辖区、县市、城镇、乡村多点网状的产业集群。将苏锡常在地域上连绵一片,市区趋于相连,与乡村界限模糊,城乡二元化经济结构被打破,城乡经济差距不断缩小,而苏锡常早年的城镇化趋势已经向城市化迈进旅游论文,乡镇变城,大有燎原之势。

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应以拓展农产品的加工链和新概念产品为导向,满足市场需求和开发新需求,创造农业的高附加值。比如:生态米、茶油、有机蔬果、食用菌、原生态家禽、天然矿泉水等。把农产品开发和经营服务项目结合起来延长产业链。农民利用农村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开展餐饮、采摘、休闲、避暑等经营服务,以踏踏水车、打打糍把、推推石磨、去田野、山林转转、去景点名胜逛逛等原汁原味的农家生活、自然生态作为卖点提供旅游服务。

后集聚式农业是农民创业和吸纳农村劳动力内部就业的良好载体,并可以带动农产品生产加工,是创业富民、创新强农有效途径。它除了直接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外,还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商贸流通业、交通运输业、餐饮宾馆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农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2.3开发新的农业生态旅游项目

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一方面为城市居民提供走进农村、亲近自然、体味田园之乐的机会,加深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接触,了解农艺知识,体现农家生活,享受田园风光;另一方面也给农村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再一方面大量城市居民前来观光旅游,将先进理念、城市文明、市场意识、生活方式融入农村,促进农民思想观念更新、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市场意识增强,文明程度提高,缩小城乡差距,形成城乡互动发展的局面。

苏南一带地处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能够最早触及最新市场。因此在旅游产品开发上不能老一套,而要引进新观念、走在创新前沿。开发新产品,创造新需求。比如苏锡常有发达的公路交通,高速公路两旁有丰富的景观,可以开发汽车宿营地满足当今汽车时代的新需求。

3、问题和建议

通过实地调查,我们发现,有60%以上的企业主没有真正了解生态农业和旅游意义。他们不是把环境、时间与经济优化结合,不了解生态农业与旅游具有长效性,不是短平快项目,而是以办中国农村企业的观念,以效益最大化为宗旨。不免存在一定问题旅游论文,主要有:

(1)科学规划重视不够。在规划中没有或很少考虑以现代农业为主导的整体和结构的规划,把主导农业、农业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科学合理的设计论文格式。现在有像上世纪发展乡镇企业时的一哄而上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趋势,再次把大量的耕地变为其他用地。

(2)配套政策没跟上。对如何保障主导农业、适度发展二、三产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不完整。目前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基本上以自行开发为主,缺少整体规划和科学论证,随意性较大,存在着一定的无序性和盲目性。有些人打着生态农业开发的旗号,享受着政府的优惠政策,高于50%的企业主,以买地囤地为目的,没有真正的去搞生态农业,实际在生态农业投资的企业少于30%。

(3)管理亟需规范。在管理上要宏观和微观两头抓。市场行为、设施建筑、卫生安全、税收上仍需进一步规范。管理要与国际接轨,遏制欺诈、不诚信等不良竞争行为。

(4)扶持力度不够。体现在资金、舆论宣传、政策等方面。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发展建议:

(1)统一规划、规范发展。确定新型农业的经营范围和重点项目,编制新型农业的发展规划,加快制订并推广相关标准,规范经营行为;加强整体规划和论证,加强指导。

(2)创新农业旅游经营机制。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继续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农业旅游产业。

(3)加大对新型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依托政府、社会等各类有效平台和资源,不断为新型农业发展提供各种政策、资金以及各种服务支持。

(4)按照现代农业和休闲农业特性规范用地以及落实具体生态环境指标或规定。

参考文献:

[1]唐为首,“苏南模式”的演进及其对创新发展模式的启示,《经济丛刊》,2007年04期

[2]曹恒德,王勇等,苏南地区农村居住发展及其模式探讨,《规划师》2007-2

[3]杜传忠,郑丽,任雪,我国农村工业化三种典型模式的分析与启示,《德州学院报》,2009-2

[4]董正秀;周晓平,苏南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及有效途径,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04期

[5]孙冬玲,乡村旅游与中国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年01期

第9篇

汶川特别旅游区、大禹祭坛、汶川县水墨藏寨水利风景区、大禹农庄、卧龙熊猫自然保护区等。

1、汶川特别旅游区: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重建后特别开发的纪念性和文化主题景区。由震中映秀、水磨古镇、三江生态旅游区组成,不仅山水秀丽,具有生物多样性特点,而且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生态、地质文化博大精深。

2、大禹祭坛:大禹同炎黄两帝一样,是中华民族共同敬奉的始祖,历代都深受海内外华人的敬仰,他治水十三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流传至今。

3、汶川县水墨藏寨水利风景区:位于汶川县境内,以潘达尔生态旅游区、水磨古镇和水乡藏寨水利工程为依托,属自然河湖型水利风景区。景区面积276.44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94平方公里。

4、大禹农庄:四川大禹农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8年在大禹故里汶川绵虒成立。公司以发展生态农业为主导,并把文化休闲旅游作为新型农庄发展的灵魂,让公司走上了从生态农业到文化旅游、从餐饮住宿到度假休闲的多元化发展道路。

5、卧龙熊猫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高山生态系统及大熊猫、金丝猴、珙桐等珍稀物种为主的综合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面积20万公顷。温暖湿润的自然环境为众多生物的栖息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0篇

如今,农村人在城市创业成功的事例比比皆是,但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开始把目光聚焦到乡村,大做“农”字文章,搞各种形式的农家乐,寻求致富的新途径。以前大多农家乐餐馆都是生意兴隆,但随着大众盲目的跟风,农家乐的内容逐渐变得单调且俗气,不能激起人们的消费欲望,农家乐餐馆的生意呈现滑坡趋势。最近一些有眼光的创业者瞄准消费者对野味情有独钟的需求心理,开始把野味作为农家乐餐桌上的主要内容,在城市周边的乡村及景色宜人的山村,推出自助式野味餐馆,再造了农家乐生意的火暴局面。

刘玲原在厦门开文具店,店面毗邻一家酒店,她经常听到客人的埋怨声,说花了钱吃不到好东西。刘玲后来就和客人聊,询问什么是餐桌上的好东西?客人最希望吃到什么样的菜肴?最后了解到人们对野味需求最高。她琢磨:何不盘掉文具店开家野味餐馆呢?文具店的竞争很激烈,而开野味店几乎没有什么竞争对手,关键是野味的货源从何而来?如何既不违背国家对野生动物管理的政策,又能保障野味餐馆的原材料供应呢?

正在她迷惘之际,中央电视台《每日农经》播出了福建招宝生态农庄的创业历程,讲述了福建省永定县的两位兄弟从养殖山鸡起家发展到现在拥有2000万元资产的现代民营企业,他们不但是国家规范的特种动物养殖场,还拥有一个闻名全国的“刘老根休闲农庄”,农庄内就有野味餐馆,并且他们有一整套的投资模式来指导创业者成功地创办休闲农庄及野味餐馆。这可乐坏了刘玲,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啊!她连夜坐车来到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的招宝农庄,在那里考察了三天之后,发现招宝农庄对待客户认真负责,并为投资者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安全投资体系。刘玲很快就与招宝生态农庄签订了加盟合同。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刘玲按照招宝农庄提供的野味餐馆经营模式,在一年内净赚了17万元!餐馆还不断出现人满为患的局面,她目前正在考虑开第二家分店。刘玲很感慨,她说干事情一要准、二要快、三要精,千万不能左顾右盼。(福建 梁云天)

第11篇

1、 全产业链——中粮集团

中粮集团作为国内龙头农业产业集团,从单一的粮油贸易企业,选择全产业链的方式对涉及农业的各领域进行投资和整合,包括技术、信息、种子、金融服务、网络、渠道、终端等产业链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投资开发,从而在米、面、油、糖、肉、奶、饲料、玉米深加工产品、番茄酱、葡萄酒等均在国内取得了一定的市场规模和影响力。

中粮总资产从2001年的42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326亿元,增长了4.5倍;营业收入从2001年的213年的增加到2010年的1386亿元,增长了5.5倍。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机构和个人对中粮的这一全方位进入的商业模式表示质疑,原因在于对中粮自身的应变能力和全产业链模式缺少深入的了解。

2009年11月,笔者应邀参加中粮集团举办的一次全国性农产品展会上,在与中粮有关人士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其实中粮选择全产业链模式不仅仅是解决现阶段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而且也能充分调动央企自身资源整合松散零星的农业,使之实现高效化、品牌化、产业化,也是解决目前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的有效保证。以中粮投资收购新疆屯河番茄为例,就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考量,新疆番茄作为世界级优质番茄产业集中区域,一直缺少品牌龙头企业,而事实上作为番茄本身的价值亟待深入开发,以番茄中含有的番茄红素为例,其抗氧化能力是目前所知天然物质中,仅次于虾青素的物质,在美容、养生、抗癌、调节免疫方面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而前者获取难度和成本都较高,而新疆番茄含有更多的番茄红素,又是消费者便于接受的日常食品,可以再建立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开发到位其市场规模将不亚于乳制品产业。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中粮率先进入这样的农业产品和优质产区,掌握了整条产业链,虽然在前期投资规模较大,但是随着环环相扣的产业升级,能够形成从果品、饮料、保健品、化妆品,食品添加剂、药品等系列高附加值的提升。例如仅一瓶番茄红素胶囊价格都在200元以上,而且广泛受到三高人群和美容人士的欢迎,中粮掌握的不仅仅是一条产业链,而是在创造一条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农产品的生活方式。

作为走向规模化的农业产业化企业而言,可以适时的采用中粮集团的发展战略,在细分行业进行横向和纵深的开发。做强做透产业,进而获得无法撼动的市场地位。

2、建设强势终端——膳博士

膳博士是浙莲食品有限公司旗下品牌,作为发展不到10年的肉制品企业,已经成为华东地区强势猪肉品牌供应商,并成为年猪肉消费量超过2000万头上海市场销售第二名,市场占有率超过了20%。

在猪肉企业普遍受到瘦肉精影响的情况下,膳博士获得良性健康发展关键取决于建立了生猪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提供更高质量标准的无公害猪肉,让消费者消费的每一块 猪肉都可以追溯到从饲养到门店销售的每一个环节,由于上海商委特别重视来自外地生鲜猪肉的质量安全, 能够进入并获得上海市场的长期认可。

笔者在对上海市场猪肉品牌市场调查的过程中发现,膳博士是上海唯一一家能够在标准化菜场、大型卖场、超市建立品牌猪肉专卖店的企业,在全上海拥有500多家膳博士连锁品牌猪肉专卖店。红色的店面形象和明亮的环境,已经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指向购买。并推出嘉兴土猪特色的黑毛猪,获得了市场广泛欢迎,进一步了解,加盟膳博士的猪肉经营者也是同业中收入最高的,因为建立了完善的全冷链物流系统,上海消费者可以吃到6小时之前刚刚屠宰的新鲜猪肉,而不用吃冷鲜肉,从而实现品质和快速响应市场的优势。并通过专业农产品品牌推广机构上海劲释咨询的品牌形象提升,提出“品尝三十年前的肉香”,“抓住老公的心,关键在抓住老公的胃”等品牌诉求,获得了进一步认可,正在成为中国品牌猪肉的新势力代表。

膳博士采用强势终端的模式正是区域农产品产业化企业突围的可选路径。由于各地都在对标准化菜场的建设,结合这一民生政策,配套推出更富有品牌形象和价值感的专卖零售终端,解决末端销售的关键环节,在消费者树立良好的品牌和口碑,必然为企业获得更大发展创造更大的机遇。

3、构建直销系统——优菜网

目前蔬菜配送到家的直销模式,已经成为很多农业企业发展渠道之一,但往往效果不佳,尤其是如何保证把生鲜蔬菜食品及时送到家,还能保证订购者能及时收到相关产品,这不仅仅取决于物流的完善和优化,更取决于构建一条能够更加便利的循环消费模式。

以优菜网为例,提出了像送牛奶一样送菜 配送模式,是以经营新鲜绿色有机果蔬为主,包括肉蛋奶、油盐酱醋、日用品等快速消费品为主的网上大型超市。通过在每个客户门口放置一个购物箱的方式,解决了生鲜电子商务的诸多难题。通过预定、定时配送和集中配送等低成本运作方式,让低客单价的生鲜电子商务成为可能。让广大白领,能在上班时间买菜,下班时,菜已经放在家门口了,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不仅仅决绝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效率问题,也解决了最后一米的接手保鲜问题,在北京市场获得高速度的发展。送菜箱每月都有三位数的增长。

同时优菜网不仅仅顾客提供新鲜果蔬类、粮油主食类、调味品类、肉蛋奶类、有机蔬菜类、包装食品类、饮料类、进口食品类的配送,还提供居家日用品(卧室、厨房、卫生间、文体用品、团购会议用品、商务礼品等)。满足了许多懒得出门、不方便出门消费者的需求,成为启动宅经济的开路先锋。

公司聘请专业生产管理人员,严格控制质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生产、包装、配送服务标准体系。产品供应北京各大社区,及各高科技企业园区等,通过不断完善的产品结构来满足社区居民的购物需求。

这为众多开展蔬菜配送到家的农产品企业而言,是一个非常值得借鉴的案例,优菜网同时解决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品质的保证、保鲜的要求,以及对便利性的掌握,使得越来越多的家庭,尤其是80后、90后逐渐成为消费者的欢迎。该模式值得大规模推广和普及。

4、建立高标准的有机生态农业——有机农庄

在接连不断的三聚氰胺、孙丹红、黄曲霉素、农产超标等事件发生后,国人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强,欧格有机农庄,从2000年开始,始终致力于中国高标准生态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有机农庄作为国内影响力最大的有机食品品牌,目前建立起国内首屈一指的完整的生产、加工、配送、销售体系,在全国拥有16个生产基地,5个加工配送中心,以及分布全国与国内43家超市建立销售关系,其中家乐福和沃尔玛是主要的合作伙伴,其余超市包括好又多、麦德龙、SOGO、太平洋、华普、利客隆、物美、万方等,成为国内销量最大品种最丰富的有机食品代表性企业。

当时在国内极少有企业发展有机食品,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大多数企业都是生产加工初级的有机农产品,如有机茶叶、有机米、有机大豆油、有机蔬菜出口国外,找到合适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成为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有机农庄在起步阶段,资金实力并不充裕,面对这种情况,大胆采用了NIKE虚拟生产,品牌运营的模式,与相关的农场和农户签订了包销协议,这些农场负责生产有机产品,有机农庄负责技术指导和有机产品的认证、品质监控,采购、包装、配送,如果生产出的有机作物销售不出去,有机农庄将以协议的包销的价格进行补偿,这样既解决了生产基地的问题,使产品品种更加丰富,又保障了有机农户和农场的利益,不必担心种植出来的有机农作物卖不掉的难题,积极性被大大调动起来。与被联合国评选为全球生态500佳的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留民营村合作,2000年11月26日,北京万方西单商场超市出现了第一个有机食品专柜,从此中国人吃到了真正健康的安全的食品。消费者见到了没有农药和化肥种植出的新鲜蔬菜,感到欣慰和惊叹,纷纷选购品尝,销量节节攀升,从而让留民营村农民纯收入翻了一倍,超过万元。

同时为了让给多的消费者了解到有机食品的内涵、种植方式,有机农庄率先在产品包装对什么是有机食品做了简单生动的中英文说明,并在卖场的电视宣传中播放有机种植专题片,获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终端生动化的建设,让许多不了解有机的消费者选择了有机食品,在北京每个月消费4000元以上的有机客户就近千人,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市场,为有机农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更好的为市场提供品种丰富的有机食品,有机农庄与山东潍坊安丘市农技服务中心深度合作,服务中心协调生产用地、组织生产;“有机农庄”负责技术指导、产品认证和市场销售。双方合作建起的三个基地和一个配送中心,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有机蔬菜的及时供给。随后,“有机农庄”又分别在上海、广东、云南、黑龙江等地建起了基地和配送中心,全国范围内有机货品统一调配,互为补充,建立了全国性的分销网络。为了能让有机食品这一安全标准最高的食品,被更多的消费大众接受,有机农庄着手把销售重点放在KA卖场,毋庸置疑,卖场已经占到社会零售总额的50%以上,但是进场门槛较高,条码费、促销费、陈列费,对有机农庄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障碍,但是当家乐福了解到有机农庄作为中国首家进行规模化销售的有机食品企业,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家乐福全球总裁贝鹤能先生亲自到有机农庄考察,十分满意,发下话来:家乐福的所有分店向有机农庄敞开大门,安排最好的位置且不收任何进店费。“有机农庄”得以昂首进入家乐福的29家分店成为家乐福生鲜处的五大供应商之一。从此有机农庄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上海古北家乐福每个月的有机蔬菜可以卖到40多万,一度脱销。随后和沃尔玛、麦德龙达成战略协议,销售额阶迈向亿元大关,销售的有机绿色蔬菜、特种蔬菜、有机杂粮的品种超过150种,为消费者构建品类齐全,选择丰富创造了更多的有机生活解决方案,并且按照生物动力学为理念的,自循环生态农场也于2008年在北京建成,在基地养牛羊,用有机饲料喂养;牛羊产生的粪便做有机肥,产的有机奶喷洒一些作物叶面和果实,滋润生长。让农场的土地最肥沃,牲畜最健康,农产品更好吃。实现了从生产到消费的完整业务链,为有机农庄取得更大发展奠定基础。

第12篇

农本自然

当你欣赏着盘子里的风景,是否会思考生命的本质?当你迈步在楼宇之间,又是否隐隐怀念自然的空气和荡漾的绿草?人本是自然之物,他的故乡在遥远的非洲草原。钢筋水泥的出现,在人类全部的历史长河中短暂得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你的骨子里会透出那种对绿色的向往和渴望。这样的你,一定不会愿意榨干地球母亲的血液。然而,这血液确实在一点点流失,土地荒漠化、板结、寸草不生,这一切正在发生。农业本是自然之道,但是因为我们的贪婪才造成土地的破坏,也造成我们摄入过多原本自然界不存在的毒素。我们确实需要一种更永续的方式与自然相处,为了能永远得到大地母亲的滋养,我们需要一种更合乎自然规律地获取食物的方式。在此,我们把这种方式称为“生态农业”。自然有它既定的运转程序,一年四季,播种有时,收获有时;世间万物,出生有时,消亡有时。我们只有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的发展规律,才能与自然和平相处。而“生态农业”,就是是建立在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之上,它拒绝使用人为制造的化学品去污染和榨取土地,而更多地应用自然界中原本存在的相生相克的规律。化肥、农药、规模化种植,这些看似标志着现代与科技的名词,正在一点一点地榨干大地最后的养分。作物的减产、害虫的爆发让我们不断地加大这些现代化学品的剂量,直到有一天,这一切孽缘回到我们自己头上。当我们开始怀念中国近5000多年的农耕文化时,我们才意识到也许生态农业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法。生态农业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尊重自然,顺从自然规律,包容昆虫、鸟类、蛙类等生物来共同分享这个世界。自然对土地万物都是公平的,中国延续千年的农耕文化正是因为符合自然的理念,才将这片孕育千万华夏子孙的土地保存至今。虽然在商业横行的这个时代,人们开始以工业产品的均一化标准来要求农产品,使得统一施用化肥农药激素的农业生产成为一种潮流。我们仍不应当忘记,健康美味的农产品不是靠一味榨取就能获得的,和自然保护一样,只有细心地正确地维护,才能确保土地的健康,也只有健康的生态系统,才能让我们的种族和文明传承下去。

属于世界的生态农业

有幸在南非各保护区周转工作三年,让我有机会与历史最悠久的森林和草原亲密接触。在我们所拜访的南非圣露西亚国际重要保护湿地,周围的社区居民一直以来依靠农业和畜牧业生存着。为了防止不适宜的农耕给湿地造成破坏,保护区除了雇佣当地居民在保护区工作,解决一部分农民的生活问题以外,还划拨了一定的土地,指导他们以正确的方式种植农作物。他们所采用的方式就是我们在国内常说的生态农业,具体的方式包括使用有机堆肥,进行间作和轮作等。当地从事农业劳动的多半是黑人妇女,她们不需要很高的教育水平就能学习这些农业方法。事实上,这些方法绝大多数都是传统农业所普遍采用的,代代相传的,保护区所需要做的就是向他们说明为什么要选择这种方式,并不时地让村民体会到这种种植方式的可持续性以及给他们所带来的环境以及经济上的回报。虽然村民可能并不真正理解他们所做的农业实践的意义,但这些传统经验在学习自然保护的我们看来,却蕴含着丰富的智慧。——间作和轮作允许不同的作物在土地上生长,使一个菜园就和原始森林一样充满着各式各样的动植物。生物之间相互作用,能消灭一些敌对物种,同时也相互帮助“好朋友”更好地生长。当昆虫来到这样一个菜园的时候,生态多样性会让它们无从选择,到处都有可吃的东西,但其中任何一种它们的主要食物都没有多到能让它们疯狂大爆发的程度,而且四处还都潜伏着它们的天敌。虽然没有杀虫剂来阻止它们取食人们的劳动成果,但谁也不敢太猖狂。如此,作物的产量虽不能与规模化农业相比,却以健康的方式确保了产量的稳定性以及可持续性。——有机堆肥保护的是土壤的微生态。我们说“生态”的时候经常联想到虫吃草、鸟吃虫之类的食物链,殊不知我们的眼睛看不到的微生物和在地下默默工作的分解者才是生态系统最重要的一环。没有受过污染和农药伤害的土壤,原本就具有健康正常的菌落系统,将腐熟的菜叶、禽畜粪堆肥后浇上去,这些有机堆肥在蚯蚓及其他各级分解者的作用下很快分解,被作物再次利用,其中有益菌在代谢过程中形成的产物还能帮助植物抵挡病虫害。有机堆肥与看似简单便捷的化肥截然不同。化肥虽然能快速地给土地补充氮磷钾,却不能补充土地中的微量元素,也不能阻止土地中碳的流失,结果只能造成土地越来越贫瘠,越来越不健康,微生态也就随之破坏。一旦发生板结、微生态崩溃,这样的土地就失去了生命力,此时作物的生长只能进一步依赖于农药和化肥,用量越来越大,陷入恶性循环,直到营养耗尽,这块土地就算真正地毁灭了。有机堆肥就像是有生命的能量集合体,彻底让大地活过来。生态农业已经成为了很多国家正在努力推动的一种方式,因为它可以让大地生生不息。

一个生态农庄的故事

我们曾把菜种进南非的保护区,却更愿意像管理保护区一样地经营一片菜园,为此我们把它起名叫“梦田生态农庄”,是想让它像梦的田园一般生生不息。2010年3月,我们来到崇明这片土地上,正逢春播时节,农庄无数的菜籽正待发芽,“小地老虎”们却在伺机行动。它的英文名叫Cutworm(切叶虫),像剪刀一样的利齿就是许多农民对它恨之入骨的原因。没有例外,农庄里的新芽也遭到了小地老虎的疯狂进攻,为此我们不得不动用全部武力对其进行抓捕行动。但是,出乎每个人的意料,大多数的小地老虎,嘴里叼的竟然是杂草,正因为我们田里为数众多的杂草,让小地老虎不再将矛头瞄准幼嫩的蔬菜。因为杂草是自然的产物,小地老虎也是,它们原本就是天生的一对,如果我们像农民一样将杂草除得一干二净,田间的蔬菜就会变成小地老虎唯一的食物,难怪农民会如此厌恶它们。农庄的成员们立即停止了无止境的捉捕行动,转而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理解田间万物的运作上。5月,天气转暖,我们意外地发现了一位不速之客。这是一只黑线姬鼠(家鼠的一种),它的一双敏锐的眼睛正在搜寻着什么。它正在搜寻小地老虎哪!这个新闻很快在农庄炸开,大家纷纷开始关注起这只老鼠的行踪。我们惊奇地发现,每天晚上它都在有小地老虎的地里穿梭,把爬上地面的小地老虎一一吃掉。也许田间保姆的称号用在它的身上正合适,我们开始把它叫作不领薪水就愿意干活的员工。正当我们为此庆幸的时候,这个小保姆却开始向我们收薪水了。8月份,农庄的工人发现它正在田里吃我们的花生和南瓜子,慢慢地到了一发不可收的地步。农庄所有人都提出要制裁这个田间小偷,却被我们制止了。我们明白黑线姬鼠之所以在这个季节会拿走花生和南瓜子,是因为它正在为漫长的冬季储存食物,到了第二年,它还会继续为我们干活的。如果有人担心第二年有大量的田鼠出现,我们就会指给他看田间的秸秆里无数的黄鼠狼洞穴,要是田鼠敢于过分猖狂,黄鼠狼就会帮助我们制裁它。很多人都听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在生态农庄里,每天都上演着这样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同时伴随着付出与收获,我们却乐此不疲地看着这样的故事上演。如果说我们有什么“诀窍”可以摆脱农药和化肥的束缚,那么今年无数的青蛙、鸟类和益虫已经证明了一切。自然美味的农庄菜也在大自然的考验中脱颖而出,以独特的口味和韧性征服了所有的农庄客人。农庄的每个人都开始信奉一句话:如果你让自然更健康,你也定能获得更健康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