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体育之效

体育之效

时间:2023-05-30 08:55: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体育之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体育之效

第1篇

校园逢春绿,

桃李向阳红。

春风暖四海,

桃李香五湖。

三春催桃李,

四化赖栋梁。

园内桃李年年艳,

校中栋梁节节高。

大地绣三春美景,

中华育四有新人。

尊师爱生风尚美,

勤教苦学气象新。

呕心沥血育桃李,

尽智尽忠培栋梁。

学海无涯勤可渡,

书山万仞志能攀。

教学相长师生共勉,

德才兼备文武双全。

教书育人桃红李艳,

升学就业海阔天空。

神州腾飞科学是关键,

中华崛起教育应先行。

书声歌声笑声声盈校舍,

德育智育体育育孕新苗。

黑板一方演绎幽微世界,

讲台三尺集成浩瀚乾坤。

春盈山河 山河壮丽铺锦绣,

日耀桃李 桃李芬芳增光辉。

春到人间 祖国花朵开大地,

喜临新岁 幸福儿童进乐园。

立壮志替万株 新苗耕耘知识土壤,

树雄心为一代 儿童开垦美好心田。

横批:春催桃李 春风化雨 桃李芬芳

满园春* 春满校园 桃李争艳

新苗茁壮 教育为本 德才兼备

尊师爱生 面向世界 寓教于乐

上联:金针度人奏点石之效

下联:星火燎原燃希望之光

横批:从这里出发

上联:金针度人奏点石之效

下联:星火燎原燃希望之光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横批:立志成才

蹦蹦跳跳远去;

斯斯文文进来。

横批:严肃活泼

上联:满圃幼苗皆成梁栋

下联:一园金鲤早化巨龙

横批:快乐成长

烂漫天真,朵朵春花迎朝露,

活泼可爱,人人笑脸展阳光。

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

雨露滋润,迎来花朵遍地,

阳光播洒,育成栋梁参天。

蓝图小气象,

白纸大文章。

你家、他家,来一家,都是国家的宝贝,

德育、体育,勤培育,必成教育的结晶。

或弟或姐一团和气都是小朋友,

有男有女不分彼此各成大器材。

祖国绚丽花朵聚满园,

未来绽放英才遍华夏。

新蕾从此绽,

栋梁他年成。

幼儿皆有凌云志,

园中岂少栋梁材。

东路西路四方路,路路爱儿路

小班大班学前班,班班亲子班

横批:真情实意

呀呀学语幼儿活泼可爱

默默耕耘园丁辛勤育苗

今朝花朵娇美

明天栋梁参天

祖国蓓蕾幼儿不幼稚

社会花朵宠爱不溺爱

儿童乐园无限好

祖国花朵别样紅

春到人间祖国花朵开大地

喜临新岁幸福儿童进乐园

快快乐乐诸幼儿似新燕抟翼新蕾绽蕊新星丽天

勤勤勉勉众园丁如春蚕吐丝春泥护花春雨润物

幼儿园里过新年我们多快乐

奥运年里做贡献我们也争先

幼儿园内处处暖

儿童到此天天乐

满园花朵沐春风

饮露幼苗争促蕊

园丁与时俱进展新姿

桃李茁壮成长蓓蕾红

莫轻三寸幼苗,能成梁栋;

且重一条微鲤,可化蟒龙!

更多热门相关文章推荐阅读:1.幼儿园新年对联集锦(通用版)

2.2016年幼儿园新春对联带横批

3.2016幼儿园迎新年对联(精选)

4.2016年幼儿园元旦对联大全

5.幼儿园2016年元旦对联

6.2016新春对联大全

7.2016嫁女对联集锦带横批

8.2016嫁女大门对联

第2篇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冬季锻炼,强身健体》。

寒冷的冬季已经来临,这段时间教室里感冒发烧的人也渐渐多起来了,这都是我们的身体无法抵御寒冷的结果。曾经有一位数学家说过:“健康就是数字1,财富和名利是1后面的0。”人的一生可以拥有许多美好的事物,但这一切都是以健康的身体为前提的。而我们只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才能拥有健康的体魄。

冬季便是个锻炼的好季节。在冬季锻炼可以促使肌肉不断收缩,呼吸加快,新陈代谢速度提高,有利于灵敏、准确地调节体温,从而提高人们的御寒能力。所以,坚持冬季锻炼的人,抗寒能力比一般人要强八到十倍。此外,人体在冬季锻炼中,受到冷空气的刺激,体内的抗体增多,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就会增强,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就是这个道理。

丰富的冬季锻炼活动能让我们拥有强健的体魄。只有健康的体魄,才是一切希望的开始、幸福的根源。那么,怎样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活动呢?共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

一、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防止发生运动损伤。冬季气温较低,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的灵活性减弱,在运动前应该先充分拉伸肌肉韧带,活动各个关节后,再投身到运动中去。

二、参加体育锻炼,一定要做到循序渐进,运动量由小到大,技术程度由易到难。随着锻炼时间的延续,逐步地加大运动量和运动的强度。

三、体育锻炼要坚持全面。所做的锻炼项目要多种多样,使身体各个部分都能得到锻炼,从而均衡地发展。体育锻炼的内容应丰富多彩,如跑步、跳绳、打羽毛球等都可以作为锻炼的内容。

四、要做到持之以恒。体育锻炼的健身效果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得到的,要经过长时间的坚持锻炼,才能收到实效。我们应重视每天半个小时的校锻炼,坚持上好每节体育课,以达到预期之效。

五、冬季气候寒冷,在锻炼时不要大口呼吸,而应采用鼻腔或口鼻混合呼吸的方法,减轻寒冷空气对呼吸道的不良刺激。锻炼着装要合理,锻炼后要做适当的整理活动,不要在风大的地方逗留,及时穿衣保暖,防止感冒。

冬季锻炼不仅有助于增强体质,还有助于锻炼不怕严寒的坚强意志,进一步增强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身体是知识的载体,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地工作和学习。让我们坚持冬季锻炼,用更健康的体魄迎接更激烈的挑战与困难吧!

第3篇

1.体育与中学生

体育是以身体的直接参与来表现的,这是体育最本质的特点。

(1)体育锻炼能促进中学生的生长发育,加速新陈代谢。中学生在身体发育过程中,通过适时加强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和运动能力,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进而增强学生的体质。体育锻炼也会刺激骺软骨的增生,促进骨骼的生长,这对成长中的中学生来说是很有好处的。另外,通过体育活动还会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抗疾病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对人体内脏器官构建的改善也有着积极作用。而这些都为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体育锻炼是学生调节大脑的重要途径。体育运动不但能改善和发展身体,又可以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在繁忙的学习之后,大脑会疲劳,此时进行必要的体育运动,不但消除大脑疲劳,改善大脑供血和供氧,又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适应能力,使人得到放松,心情舒畅,大脑的工作能力又得到提高,又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更好的生理条件。

2.进行体育锻炼的原则

体育锻炼是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最有效的途径。其方法看似简单,但如果要想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就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经常性原则。由于身体的机能特点,所以决定体育锻炼要经常化。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才会对人体构造和功能方面起到良好作用,但如果一旦停止锻炼。这种良好的影响便会很快消失。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常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他们的体质,保持旺盛的精力和体力。特别是以提高免疫力和减肥为目的的体育锻炼,更应经常坚持下去。

(2)循序渐进原则。体育锻炼的循序渐进体现在体育技能的学习和运动量的安排两方面。体育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体力情况和人体生理活动规律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进行,使学生适应后,再适当增加运动量或难度。不少学生在开始进行体育锻炼时,都有很高的热情,活动量也很大。但是坚持不了几天,便败下阵来,失去了兴趣,更有甚者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究其根源,是因为他们未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开始活动量就很大,造成身体无法很快适应过来,疲劳反应也很大,甚至于造成运动损伤,使他们不堪重负而不得不放弃锻炼:另外,对体育的期望过高,认为只要进行体育锻炼就能达到立竿见影之效,殊不知锻炼几天下来,并未发现身体机能有明显变化,由此大失所望,便放弃了体育锻炼。

(3)全面性原。体育锻炼不应单纯发展某一运动能力或身体某一器官的生理机能,而应使身体器官和各系统的功能水平得到全面的发展。单一的某项运动只会重点发展某一身体素质,如果只是片面追求体育成绩而进行锻炼,便会造成身体的畸形发展。所以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一是锻炼项目要尽可能丰富多样,二是在体育锻炼兴趣和条件限制而不可能选择较多运动项目的情况下,就应该选择合适的运动形式,使较多器官或部位得到锻炼,以保证整体机能产生全面影响。

第4篇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上好体育理论课能为体育实践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以后的教学、训练、群体活动等,能收事半功倍之效。但目前的状况是,中学生对体育理论课还普遍缺乏兴趣,在体育理论课堂上,学生在操场上的那种生龙活虎劲头,荡然无存,个个无精打采。问之,答曰“枯躁无味”。致使体育理论课的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学生对体育理论课产生厌倦情绪,关键在体育教师。有些教师对学生不进行调查研究,抓不住学生心理活动特点,照本宣科,这是使学生对体育理论课失去兴趣的根本原因。

实践告诉我们,小学生入中学后,身心都产生了质的飞跃,但活泼、好动的特点没有变,而且视野越来越宽,求知欲越来越强烈。相应地体育理论课就要多讲些既含知识,又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内容,多联系实际讲解。以体育锻炼获得强健的体魄,以强健的体魄来支撑自己事业。“生命在于运动”等至理名言,也可在理论课上作富有启迪性的阐发。如果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理论课堂上相机引入这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那么就有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收到预期效果。

其次,针对不同特点的班级,要选择不同的教学角度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以高中生为例,升入高二就开始有文、理之分,有的学校干脆分文、理两班教学。

给文科班上体育理论课,要抓住文科学生思想活跃,多数人性格外向,女生多等特点,灵活地选择适合这些特点的内容与方式来调动他们的求知欲。在强调学生要积极参加体育段炼时,可引用一些谚语、歌谣和术语来诱发其学习兴趣,例如“早晨起来活动活动腰,一天精神好”。引用“八段锦”中的“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来烘托课堂气氛。在讲解球类活动时,可用明代李渔(高中生学过他的文章)的诗:“蹴鞠当场二月天,香风吹下两蝉娟……”来说明我国古代己有女子球类活动。让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使体育和他们无声的韵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若讲解体育锻炼对心血管系统机能的影响时,可用林黛玉做比较。

“ 行动似弱柳扶风,娇袭一身之箔…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是因为林黛玉寄人篱下,心情常受压抑,事事都是谨小慎微;再加上她从小失情,生活得不到好的调养,更缺乏体育锻炼,造成心血管系统机能不强,于是导致她身体病弱。

而给理科班学生讲授时,则应结合运动技术,多应用一些运动力学、运动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在讲述血液中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并携带氧和氧化碳时,宜写出明确的反应式,并说明血红蛋白的含量与大脑工作效率的关系,使学生懂得体育锻炼的真正价值;在讲解支撑跳跃动作时,可根据动量定理(即冲量等于动量的增量)正确地分析助跑速度、踏跳和推手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动作质量的影响;在讲解掷铁饼动作时,应该用动量矩守恒定理,说明转动惯量与角速度和旋转半径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运用浮力定律阐明为什么掷铁饼在逆风时比顺风时还要远些;在讲解跑弯道时,可以结合关于离心力、向心力等知识。这样,不仅使他们感到新鲜(文化课学的知识运用于体育运动),而且认识到体育运动也是一门实实在在的科学,从而激发理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三,改变观念。在不少体育教师(也包括其他学科教师)头脑里,似乎语文、数学等学科是文化课,必须讲究教学艺术;而体育理论课则无须讲究教学艺术。这是一种误解。其实,体育理论课也有它独特的教学艺术,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作为体育教师,要想真正上好体育理论课,那就不单要精通体育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具备教学法理论,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才有可能将体育理论上得满堂生辉出彩。

总之,体育理论课的功能,已为大家所识;上好体育理论课的关键在于教师;本文算是抛砖引玉,以期在“怎样上好体育理论课”问题上,引出更多更好的交流与研讨的文章来。使体育课论课在认识与实践上,“更上一层楼”。

第5篇

一、充分认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1.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不可缺少一部分。“体育之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体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行之效在于强筋骨,增知识,调情感,强意志。”这深刻而清楚地讲明了德育、智育和体育之间的相互的关系。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为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开发智力,提供优越条件。再说,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脑力劳动,这种劳动大脑神经细胞容易抑制疲劳。所以学习累了到室外去活动一下,这样能使大脑神经细胞兴奋和疲劳得到调剂,从而使脑细胞活动能力加强,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记忆能力。2.在体育教学中也有智育的内容。如学生通过体育课教学能学习到不少体育、卫生知识。通过体育活动又能增加学生思维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和集体主义精神,又能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和活泼而愉快的精神面貌,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优秀品质。3.体育教学能促进学生体质方面的发展。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可使大脑皮层神经的强度均衡性、灵活性得到提高,还能保证人体机能对外界各种环境的适应,使身体各器官相互配合,均称发展,尤其体育活动能增强学生心脏和肺部的工作能力,还能使胸肌不断发展和扩大,肌肉的力量增加,使身体更加健美。4.从长远的战略意义来看,祖国的建设需要德才兼备和有强壮体质的人才。体育教学能造就学生健康的体质、充沛的精力、准确的动作、灵活而快速的反应、持久的耐力、敏锐的感觉和顽强的毅力等品质。培养具备这样素质的人才是需要从中学生开始教育打好基础,所以抓好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尤为重要。

二、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及早备课。对《课程标准》已确定的课题,要反复领略,补充最新资料或内容,联系学生实际,加之教师生动活泼的表述,使学生既感到有趣味又易理解。2.精讲要领,规范动作。体育课堂教学要精讲要领。如在学习前滚翻时,可把动作要领归纳成八个字,“蹲撑、团身蹬地、滚动。”在高抬腿跑教学中,可把动作要领归纳成十二个字,“高抬平、下压快、撑腿直、重心起”等来讲解。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可使学生了解整个动作,练习起来更容易把握住动作的难点、重点,尽快掌握要领,完成学习任务。3.个别指导,先练后讲。在教学中能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取先练后讲的教学方法。如,跳高教学的基本部分,在宣布内容,示范动作后,紧接着就让学生观赏,评价别人的动作。有的学生猜测着正确动作的做法。还有不少的学生在动作失败后函待老师指点。教师要抓住这一时机进行讲解,学生的注意力就容易集中,学生就会把老师讲的动作要领与练习体会相对比,就能找出动作失败的原因,及时改进。4.重视课间锻炼。课间锻炼,具有经常性、可行性和锻炼的实效性。因为,学生有天生好动的特点,加之又经过一节课的紧张学习,身体产生了疲劳,若能充分利用课间休息的几分钟到户外进行体育活动,不仅能调整身体姿势,调节精神,缓解疲劳,而且能恢复和保护视力,能提高学习效率。5.抓好第二课堂的训练。根据训练要求,制定年计划,阶段计划和周计划等。训练内容包括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思想训练。要周密地考虑训练中的生理负荷,要根据训练的对象、条件和专项特点确定,有长有短,要充分利用好每一分钟时间,提高单位时间内的训练质量,力求做到用的时间少,训练效率高。还要根据学生的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适应安排运动量,对于个别学生要分别对待,努力帮助学生消除心理负担,使其对训练产生兴趣,提高自我训练的意识。

总之,中学体育教学工作是不能忽视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有条件要抓,无条件的创条件造也要抓。因此,体育教学要经常化、持久化,来推动学校群众性的体育活动。促进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使中学生的身体正常发育,增强学生的体质,养成经常自我锻炼的好习惯,将来都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

本文作者:张碧野工作单位:甘肃省通渭县平襄镇店子学校

第6篇

【关键词】跑 ; 运动能力; 超量负荷 ; 适应 ; 持续适应

【中图分类号】G8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165-01

在广州全程42.195公里马拉松赛跑中,两名大学生已抵达终点,发生猝死;近期(5月25日),在云南昆明举行半程马拉松比赛中,有10名参赛运动员,出现身体不适,其中一名大学生经抢救无效死亡,看到死者家属悲痛欲绝的情境,令人十分痛心。据查询,以往在中等学校测试1000米跑时,也发生过类似事件,为何未能引起重视?为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作为体育教育者应以科学发展观,用理性态度认真分析与研究,除比赛的组织与管理之外,至于运动要量力而行,不应该成为一句空话,要提高跑的运动能力必须严格遵守超量负荷原则和重复性、渐近性、持续锻炼原则。

一、机体持续性适应是不间断地训练结果

有机体持续性适应,是通过身体不间断地在体育运动作用下,通过新陈代谢过程来实现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相互转化,决定着体质的增强,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有机体与条件刺激相适应的用进废退的基本规律,它是通过一个长时间地反复作用的过程中所逐渐形成持续性的(稳定的)适应。无论受环境刺激,还是体育运动刺激,都有一个短暂与持续的适应过程(图一)。”

根据现代人体器官功能特点,要求在不断地与环境条件下,有计划的用运动刺激,逐渐地由暂时性(不稳定的)适应,到持续性(稳定的)适应过程,。半程马拉松二十公里,相当于2万米,系属超长距离跑,对一个完全没有跑过2万米的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又是在高原气候环境下,进行高强度的比赛,与马拉松专业者竞争,没有受过超长距离的适应性训练,必然会失败,甚至发生“意外”,这对业余爱好者,并没有做好足够准备的“裸跑”者来说,并非“意外”,“重在参与”也只能是一句空话。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更不可脑袋发热就上起跑线,热情替代不了身体负荷水平。

二、提高运动能力必须遵守超量负荷原则

全程马拉松,还是半程马拉松,均属于超长距离的极限运动,发生意外必然存在,但为何在1000米跑测试中也会发生类似事件。这正是本文要讲的第二问题,要提高运动能力必须遵守超量负荷原则。人的身体发展,需要在体育运动作用下,通过新陈代谢过程来实现体质的增强,只有科学地逐渐增加运动负荷,才能使机体承受更高的运动负荷,才会打破原有的平衡,产生新的适应,才会不断地提高运动能力。因此,适宜的超负荷锻炼有助于身体发展和提高运动能力(图二),它必须遵守超量负荷原则。

所谓负荷是指身体内部对运动刺激反应的量,包括呼吸、肺活量、心率、血压及心理指标。而运动量则为运动的数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设制的身体外部的动作,包括跑的距离,速度和完成动作的力量与运动强度(即指费力的程度),运动要求渐近地增加负荷,使之由暂时适应过渡到持续性适应,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其实,这段话已经回答了人们的提问,无论是长跑的初学者,还是长跑运动的业余爱好者(具有一定长跑基础的人);无论你是参加1000米跑测试,还是半程马拉松比赛,虽然竞争的层级不同;更重要的因素看参加者测试或比赛前的运动基础,也就是说当前比赛的运动能力是否具备,能否达到外部环境与负荷刺激的适应与持续适应能力。直白的说,一个缺乏经常锻炼的人和一个从未跑过2万米的“裸跑”业余爱好者(非职业),均远远地超过了他们各自的负荷量。参加高强度的比赛,引发生理性的崩盘,是意料之中的事,必须引以为戒。

三、体育运动必须切记循序渐进原则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的教育过程,因而学校体育教学不仅限于体育知识,技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过程、不仅要提高知识、技术水平;而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运动负荷量的渐近性,使之学生不断地提高认知水平和机体适应与持续适应水平上,要求体育锻炼负荷量渐近提高,从学生身体能力实际出发和运动能力的差异,制定相应的运动刺激量,通过坚持锻炼,从适应到持续适应,逐渐提高科学锻炼设计。上世纪末,通过在自己的教学班高一年级做过1000米(800米)教学实验,根据1/3的男(女)生,连1000米(800米)跑不下来,即使跑下来了,呼吸加深,心跳加快,甚至有的学生发生呕吐现象,由于运动强化刺激造成反射性呕吐,由于外部运动刺激过大,对一个缺乏经常跑步锻炼的青少年学生来说,必须从慢跑,走与跑交替或匀速跑完成1000米到1500米,逐渐的增加量,不断调整呼吸,跑的节奏,再逐渐加速;通过改善与提高下肢力量,不断地改进步幅与步频,从持之以恒开始,不断地提高运动能力,一定会很快达标,改善学生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新闻报道 昆明半程马拉松跑出“意外” 南昌晚报 2014.5.27 B36

第7篇

【关键词】教学观念体育意识教学效果意识渗透和培养分段要求协调配合

How to make students have a good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under the new course reform

Zong Yun

【Abstract】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is a required course for our students. Under the course reform, how to have a good effect i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lass is the first problem that each of our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is facing. Students are in a critical period of their life,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growth, body quality and sport ability is in a slow growing period, except a few growth indexes, most indexes are still in an increasing period, which is very useful for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But, at the time when the great pressure from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college is coming to students, their ideas have not become ripe, so they can not be treated not only as young baby but also as grown-up man. As a result, the material problem must be solved concretely. Many factors have decided a good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like teachers’ teaching and students’ learning, which are very important. Into the bargain, people’s idea problem and some external factors will also have an effect on it.

【Keywords】Teaching ideaPhysical education consciousnessTeaching effectConsciousness infiltration and cultivationSubsection requestHarmonious cooperation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中学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是学生发展智力和体力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现代化思维和素质、坚强的体魄的关键时期。高中学生的年龄一般集中在15-19岁之间,生长发育、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的发展刚进入缓慢增长期,除少数发育指标外,大部分指标仍处于正向增长期。

全面锻炼身体,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逐渐形成较为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新课标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体能、提高健康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学习,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体育实践能力,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针对体育与健康这门课程的特点以及高中学生的身体状况,依据新课标的精神,以及根据自己教学实践,现就如何上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体育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根据新课改精神,体育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行实践,让新课改精神落实到实处。体育教师要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得以体现。体育教学不只是教会学生学习体育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造,正确看待问题,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首先要把自己所代的课看作很重要,进而才能去严格要求学生。每一节课都要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课,认真编写教案,认真上课,课后进行反思,及时加以总结,进一步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加强理论教学,增强体育意识。从我毕业以来,我是这样认为的:加强理论教学,增强体育意识对于上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节体育与健康课,都要认真备课,上好开学前的第一节引导课,让学生对一学期有一个整体地认识,引起同学们对体育课有足够的重视。在第一节课先总结上一学期或上一学年的教学情况,指出有哪些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地方。接着讲一下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和有关教学内容,并提出本学期的教学要求。以后利用阴雨天在室内加强理论课教学,引导他们多了解体育方面的有关知识,建议他们阅读一下课本,上网查找有关教学方面的内容以及选项学习方面的有关内容,加上老师给他们讲述有关新课改的内容和有关国内外体育教学的问题,让大家思考作为高中学生我们该怎么去做,让学生提出合理性的建议和意见。

高中的体育课应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使学生明确不仅在学生时代,而且进入社会后,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能够独立自主地从事体育锻炼,并具有良好的锻炼习惯和体育能力。把课上学到的锻炼方法运用到平时的体育锻炼中去。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是要在体育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平时的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要不断对学生进行意识渗透和培养。首先,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心境,这是提高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师在良好的心境状态下授课,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才能更好地去感染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反之则不然。因此,教师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以便处于良好的授课心境,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意识的渗透和培养。

“参与比获胜更重要”是奥林匹克的精神之一。在教学中,一些学生参与的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如何在教学中使这些学生变“要我参加”为“我要参加”。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有良好的心境为前提,并有目的地进行意识渗透和培养是提高体育教学的重要保证。

在1917年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中就有许多经典语句值得我们思考。其中有“坚实在于锻炼。锻炼在于自觉。”“欲图体育之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体育之自觉不可。苟自觉矣则体育之条目,可不言而自知,命中致远之效,亦当不求而自至矣。”“此事不重言谈,实在重行,得一道半法已足。”还指出过去的那种体育教学法,“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精神受无量之痛苦,精神苦而身亦苦矣。”我们现在的体育教学就是要改变过去的那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再者,在《体育之研究》这篇文章中透彻地分析了不好运动的原因,总结了体育之功效。这篇文章让那些不好运动和对体育有偏见的人看看,我想是一定会大有帮助的,希望他们能抽一点时间来读一读,特别是我们所带的学生,让他们对体育有正确的认识,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更好地上好高中的每一节体育课。

3.高中三年进行分阶段不同要求教学。在新的体育课程改革下,体育课上该教些什么,该怎样去教?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特别是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说好教也好教,说不好教也不好教。高中三年的体育要分阶段不同要求的进行教学。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高中体育课程标准》,认真领会新课改精神,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大胆进行新课改尝试,找出适合本校的教学模式。

高一阶段,由于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受到体育的教学情况不同,如像城里毕业的学生,受到的体育教育情况相对就好些,对于农村学校毕业的学生,受到的体育教育就差些。我毕业以来,带了好几届新生,并对他们做了问卷调查,正式上过体育课的学生很少,对有些器材还不了解。其实这也是好事,更有利于教学。因为他们什么都不懂,从头一点一点地教,他们也很乐意学,教师也教得有劲头。一般地高一要加强纪律要求,不迟到、不旷课、不早退,遵守课堂纪律,认真与老师配合。尽可能的不放他们自己去活动,应有组织、有安排、有任务的去活动。每一节课都要留至少十分钟的素质练习时间,因为他们的身体素质太差,尤其是他们的上肢力量太差,需要加强练习。高一上学期进行必修内容的学习,下学期就要进行必修加选项教学,身体素质是关键。充分利用那些有一定体育基础的学生,进行分组教学时,让他们担任小组长,配合老师进行活动。在高一阶段尽可能安排集体活动,让大家有一个集体的感觉,这样才有可能把课上好。

再者,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适时地加以鼓励和表扬,进行区别对待,严格要求。对于自己所带的班级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适时的鼓励和表扬。在高一多运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教师要经常参与其中。对于高一学生既不能把他们当小孩,又不能把他们当大人,要切实去了解他们的心理,要走进他们,与他们经常谈心,让他们多提意见和建议,及时加以总结和改进教学。

高二阶段,由于学生已经对高中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适应,经过高一一学年的严格要求与认真学习,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这样上起体育课来,就感到特别轻松。在这一阶段采用选项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选项学习。但仍要严格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采用自主合作式教学,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切实体现出体育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挥。

高三阶段,体育教师要始终如一地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当然这还需要多方面积极配合。高三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心理上不免会产生一些浮躁的情绪,这时就需要老师及时发现,展开思想工作,进行正常而又有效的学习。在这一阶段,结合学生的实际,在每一节课中,教师不要给与学生更多地讲解和指导。这时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专项,练习的积极性已经基本上被调动起来了,只要给出教学目标和任务,适时地加以指导,让他们自己去完成就可以了。这样让他们在体育课得到充分地放松和体验,充分调动高三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同时还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需要各方面之间进行协调配合,要求场地器材能尽量满足教学。有时,上好一节体育课,也并不是由学生和老师所决定的,它需要各方面之间进行协调配合,要求场地器材能尽量满足教学。比如说有些人就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光重视文化课教学。学校领导不重视,班主任不支持,有的甚至被文化课所占用,先前对学生积极性地调动,看来都失去了意义和作用,这对体育教师的上课积极性也是一个打击,大大降低了老师和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所以要想把体育课上好,还需要各方面之间协调配合,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认识。再者,要求场地器材能够尽量满足。领导重视了,向体育教学方面投入的经费就会增多,场地器材就会满足教学,课也就好上了。过去我们学校是师范学校,班级少,最多十几个班级,班里的人数少,最多不超过五十人,场地器材足足够用,光学校篮球场地,就足以容纳三四个班级同时上课。那时上起课来特别轻松,体育课与文化课也没有主次之分。回想起那时的体育教学,真有一种满足和成就感,课上起来真是得心应手。现在由于办起了中学,扩大招生,在篮球场地上建起教学楼,没有了篮球场地,仅靠跑道仅有300米的操场来进行教学,有时六七个班级同时上课,情况与以前相比可想而知。所以,没有充足的场地和器材,是很难让每个学生在体育课上都能得到充分地活动,教学效果就不会很好。因此,需要根据现有条件,充分利用场地器材,自制自编一些体育器材。尽可能的把课上好。

总之,上好体育课,取得较好教学效果,是每一个体育老师的追求。上好一节体育课是相当容易的事,但是要上好高中三年的体育与健康课,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就要求高中体育教师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了解情况,适时地加以调节,认认真真上好高中三年的体育与健康课。

参考文献

第8篇

卫生保健水平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在当今充满竞争的社会中,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新是当今社会对人才

的基本要求。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学校

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合作与竞争的能力。

关键词:体育教学;规范;

现阶段的初中生虽然特别喜欢上体育课,但是,他们主要停留在体育课没有作业,可以玩自己喜欢的游戏,老师管束少等误区,对体育课的开设缺乏正确全面的认识。所以,许多体育课出现了放任自流、师生自娱自乐、各行其是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课的规范性,同时,也容易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初中体育课的规范性亟待加强。

笔者在多年的初中体育课教学实践中,努力规范课堂教学,认真提升课堂质量,严格规范课堂流程,科学控制学生的活动量与愉悦度,得到了领导的肯定与学生的喜欢。

一、让学生全面认识体育课的意义,提升内心自我要求的高度

学校体育教育是通过运动来进行教育的,体育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身体,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在当今充满竞争的社会中,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新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

学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合作与竞争的能力,为适应以后竞争日益的社会环境打下了扎实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意识品质基础,实现了学校的生存教育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不要把体育教育仅仅看作是运动的教育,而是要把运动作为一种载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之效在于强筋骨、增知识、调情感、强意志。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育之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予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健康是“1”,其他都是附着其后的“0”,这些“0”只有附着在“1”后,才拥有它的意义。在体育课上,我不断给学生灌输这些思想,端正他们的态度。

通过体育内堂,利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放映建国60 周年阅兵式等内容,提升学生对规范性队列练习效果的渴望,挖掘他们内心自我要求的高度。这样,在体育课上练习队列体操时,学生的积极性普遍提高,动作要领掌握得也比较到位。在教授篮球一课时,我为学生在大屏幕上展示了美国篮球比赛精彩上篮剪辑,以及年度精彩进球集锦,学生看得如醉如痴。当他们走上体育课时,拿着篮球,对着球网,充满了憧憬与渴望,课堂效果出奇得好。学生有了规范上好体育课的内心要求,教学活动就有了原动力,上起来就顺水顺风了。

二、让学生明确体育课的任务,强化上好体育课的规范性意识

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明确:上好规范的体育课,可以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初中体育课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在促进体格健壮,全面发展体能,提高有机体对环境和抵抗疾病的适应能力,培养良好的精神状态,极为有利。可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经常锻炼和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并逐步提高其运动技术水平。同时,学生在规范的体育课中,受到良好的身心教育,培养坚定勇敢的意志品格,促进智力发展,培养审美观念。这些喜闻乐见的形式有:观看欣赏韵律操表演,奥运开幕式表演等大型文体表演活动的录像、图片等,让体育课由实用走向大美。

三、丰富体育课的内容,规范上好每一节体育课

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丰富体育课的内容,把田径、体操、游泳、球类、武术、健美操、游戏等活动有机地充实到体育课中,上好每一节体育课。“一堂课,两个球,教师学生都自由”的“放羊式”体育课,一直是领导头疼,同行不屑,家长反对的体育课。为了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我都要根据学生要求,教材安排,场地情况,认真备课,细心准备。尤其根据学生的人体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身心发展的规律,细心准备,科学操作,保证每一堂课的成功。

在体育课堂上,教师主要是通过有声语言来传递思想和知识信息,而情感、动作、语气、视觉和环境等,都应该潜在地得到应用,以便于去纠正课堂上随时可能出现的偏离现象。体育教师要努力改变简单粗暴的形象,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课的乐趣所在。

四、丰富体育课组织形式,规范课外体育活动

第9篇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课外作业;体育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8

前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关注到通过中小学体育课外作业的设计及布置,来提升当前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一条有效的途径。但是对于应该设计怎样的体育课外作业?学生是否能顺利完成?该如何进行有效评价等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索。因此,本人希望能通过结合当前中小学体育"课外作业"布置及设计的原则,探索出有利于优化当前中小学体育课外作业设计及布置的几点措施和建议,能为提升当前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体育"课外作业"的原则

(一)因地制宜

本人认为,可根据现有的场地器材条件,以学校为主,家庭为辅。学校场地器材设备较好,可进行田径、体操、球类等运动项目的锻炼,在家里则可根据现有条件进行仰卧起坐、立定跳远、跳绳、俯卧撑、哑铃、引体向上(利用门框)、双臂屈伸(利用两个固定支撑物)等锻炼。

(二)因时制宜

除每天早上5-10分钟的慢跑(约500-1500米)为必练项目外,其余练习可利用课间休息,中午、放学后及家里文化作业的间隙时间里完成,这样既不占用大量时间,又使身体各系统的兴奋、抑制得到合理的交替。

(三)因人而异

根据各人的身体素质来确定合理的强度、密度和运动量。在体育课和活动课上,一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可根据男女生体质的不同,进行健康分组,但同组学生之间体质仍有较大差异,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恰到好处的强度、密度和运动量。

(四)突破弱点

在学生中,或力量张,速度差、或耐力好,弹跳差,或速度好,协调性差等等,课外作业应针对每个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突破,这样既能使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全而发展,又能缩小每个项目的差距,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实施,促进了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全面身体素质都较好的学生则可让他们多进行些球类活动,并经常组织他们开展些小型竞赛,提高他们的锻炼兴趣,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二、优化中小学体育课外作业设计及布置的几点措施和建议

(一)学校要加强宣传力度

本人认为,首先学校应该予以重视,让每个学生都要重视体育课外作业的重要性,要求各班要在课外活动当中落实好,班主任要引导好,体育委员要组织并带领好。督促好同学之间、小组之间的自觉完成,这样将会给体育老师带来极大的帮助。

(二)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的支持是完成体育课外作业的重要保证

本人在一次走访中发现,有个学校体育教研组的教师经常向班主任及其它教师宣传开展体育课外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教育学生不能用体育课外作业来冲击其它各科作业,并督促学生完成好其他各科作业,从而取得了各科教师的理解和支持。不少班主任积极配合体育教师组织本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的还带头参加锻炼,如八年(1)班班主任,经常亲自带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她还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经常督促并指导他们针对自己的弱点加强锻炼,通过她和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目前该班体锻达标率已达85%以上,名列全校之首。

(三)督促检查是完成体育课外作业的有效方法

虽然大部份学生能比较自觉地完成体育课外作业,但仍有一小部份学生视它为"软任务"。针对这种情况,本人认为,作为初中体育教师来讲,一方面应加强思想教育,一方面要求学生每天把完成体育课外作业的情况用日记的形式如实地记下来,还可以要求每隔一段时间(2-3周)小结一次,让中学生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并且,教师在检查中如果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地进行批评教育和具体的指导,并对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给予鼓励。

(四)家长的配合和支特是完成体育课外作业的必要条件

有些体育课外作业是在家里做的,特别是寒暑假期间,家庭锻炼成为主要形式。但有些学生不够重视,有些学生还不能自己合理地安排假期作息时间(特别是体育锻炼时间)。我们经常向社会和家长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协助学校督促学生自觉地完成体育课外作业,并在可能的情况下,为子女完成体育课外作业创造一定的条件。因此,不少家长积极配合,指导子女制定合理的课外体育锻炼作息时间表,并经常督促和检查落实情况。实践表明,凡这样做的家长,学生的体育"家庭作业"就完成得好,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有所增强。

六、结论

总之,布置课外体育作业既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又培养他们自觉锻炼身体、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良好思想品德,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使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不断完善,又利用文化课作业休息时间,完成体育作业,达到劳逸结合的目的。同时布置课外体育作业不但不会增加学生负担,反而有助于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但要注意适量、难度适中、有娱乐性,真正让学生自觉乐意地完成他们的体育课外体育作业。

参考文献

[1]赵昕霞,体育课外作业的布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3

[2]魏清松,要关注学生体育训练中的实践、应用、创新能力[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9/02

第10篇

[关键词] 人体健康 体育生活方式 健身运动

体育生活方式是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一定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下,社会中的个人、群体或全体成员为一定价值观所制导的满足多层次需要体育活动的良好形式和行为特征。科学的体育生活方式在促进人们体质健康水平上具有重要作用。

在高度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劳动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增强健康提出了更高要求。现时体育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体育生活是人类生存中即涉及到物质生活又涉及到精神生活的一个特殊生活领域。

1 健康

1.1健康是财富、快乐和幸福,同时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也是个体或社会充分发挥其功能的必要前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劳动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健康提出了更高要求。健康既属于个人,又属于社会,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不同而变化着。以往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疾病,有病就不是健康”。而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美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

1.2 生活方式与健康

生活方式包括方方面面,它包括人们的物质、精神、政治和社会生活。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在许多方面对个体的生活健康起着决定和中介作用。如果人们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给人们带来的困扰,就会使人在生理或心理上出现障碍,最后导致疾病的发生和人体健康水平的下降。研究表明,生产方式、社会制度、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及文化传统等是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所以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基石。

1.3体育生活方式与健身

在一个高效率、快节奏的社会里,健康的体魄、充沛的精力对人类来说是宝贵的,它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以及美好理想的实现。而体育生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体育生活是现代人类生活中既涉及物质生活又涉及精神生活的一个特殊生活领域。大量研究表明,健身运动对增强人的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有显著的作用。

一是健身运动能改善人体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经常从事健身运动可使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更加集中,从而改善神经规程的均衡和灵活性,提高大脑的分析、综合能力、身体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对内部器官的调节能力,增强人体内各器官的功能。

二是健身运动能提高人体心肺的生理功能。经常从事健身运动的人,其心肌细胞能获得更充足的氧气及营养物质供应,改善体内物质代谢过程,这些对预防血管疾病都是有十分有益的。对呼吸系统来说,从事健身运动,由于肌肉活动需要更多的氧气,促使呼吸次次数增加,使肺通气量大大增加,同时可使呼吸肌的力量增大,呼吸肌的活动性增强,有助于预防肺气肿、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三是健身运动能增强人体运动系统的功能,可促进骨骼的骨密质增多,骨壁增厚,骨松质排列有序,从而增加骨的抗压和抗扭曲的性能,能使肌肉力量增强,并能使关节变得灵活、坚固,使人体健壮、健美。

此外,健身运动对人体其他系统也有良好的作用。在健身过程中,消化系统由于增加了机械摩擦,能促使其消化吸收能力增强;能使泌尿系统的吸收和排泄功能更为良好,营养物质吸收得更彻底,代谢废物排除得更干净;内分泌活动更旺盛等。因此,科学技术愈进步,人类社会愈文明,就应当愈要提倡健身运动,它是促进人类健康长寿得强大推动力。

2 健身运动是预防“现代文明病”、调节心理的重要手段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科学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加快了生产、生活的现代化步伐,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劳动工具的机械化、交通和通讯联络工具的现代化,以及家庭设备的电器化,汽车、电梯代步、食物半成品、快餐化等共同构成了人们享受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传统意义上的体力劳动大多被“脑力劳动”取代,加上具备先进医学和发达的卫生保健条件,从而制约着人类进化和人体发展所遵循“用进废退”与“适着生存”的生物法则,结果造成人类种族群体的体质日渐衰弱的可能加剧,肌肉机能退化,骨质疏松,心肺功能减弱等“文明病”会随之蔓延。随着对体育与健康的关系的研究不断增多,结合现代社会人们出现的健康问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体育对健康的重要性:“体育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重要方法与途径”,“适量运动”是保持与促进身心稳定与健康的最积极、最有效的方法。人体在适宜的体育运动中,机体将产生一系列的良性变化而达到强健身体与防治疾病的目的。为了根治由于现代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的社会疾病,人们把体育健身纳入保健养生的内容。因为体育是贯穿整个生活方式之中,它调节并改善人们由于饮食、营养、体重、作息等方面长期不合理的积习所造成的生活方式的健康效应,并日益成为保健养生、延年益寿和健身康复的方法。“体育延长了人的寿命”,人们可从不同的体育健身活动获得生理、心理、精神的满足与享受,获得无穷的乐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良生活方式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人类的健康水平与体质状况越来越受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改善人们生活方式的途径很多,但最积极的方式则是科学的体育锻炼”。人们不断地探索研究发现,“健身运动是促进人类健康的强大推动力”,“是预防‘现代文明病’、调节心理的重要手段”,体育与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人们最终把救世主的目光投向体育运动,这就更加激发了人们从事体育活动的热情。

3 结论

体育生活方式与人们健康息息相关,包括生活内容、生活领域、生活节奏的改变,都会引起个人乃至社会的健康问题。通过愉快、自由地享受体育生活,可以提高人类的身体、智力和认识的能力,可以轻松愉快地与人、社会和大自然生产沟通和交流,使你拥有健全的人格,体验人生的幸福和完美。通过体育激发人们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达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心情舒畅之效果。

参考文献:

[1]苗大培.论体育生活方式[M].北京:北京体育体育大学,2004.12-13.

第11篇

关键词:情感教育; 体育教学; 快乐体育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4-159-001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倾注大量的心血,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体育老师为人师表,敬业爱生的精神,无私奉献,诲人不倦的人格力量,使广大学生体会到愉快、高尚、文明的运动情感,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更加自觉地从事健身活动。

一、体育教学与情感的关系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既接受着体育教育,同时也接受着情感教育;既进行着运动技能的学习,也进行着情感的学习,两者密切联系,是有机的整体。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实质就是认识信息加工过程,其中包含着大量的知识,如:思维、记忆、观察、解决问题等。而情感学习则是一种“潜在学习”,是心灵的感受与情感的体验,是通过师生之间的心灵结合得以实现的,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

二、体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

1.情感与示范练习

教师良好的情绪加之组织教材,准确优美的示范,触动每位学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起到了师生共鸣的效果。在接受示范和讲解到自己参加进去的一系列过程中,教师动情,学生才能动心。

2.注重团体合作

在进行游戏教学时,如障碍接力及课中一些教学练习中,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密切合作,能够增加同学之间的感情和友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精神,团结奋进、拼搏进取的优良品质。

3.重视关怀体贴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严密控制、监督、严格的纪律约束,要求学生服从命令,很少给予表扬鼓励,这样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畏惧心态,他们表面上屈服,但私下厌恶,不愿合作。这样所得到的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教师与性格各异的学生接触交往,应实施情感教育,发扬“学生民主”的精神,要注意观察他们的心理和表情变化。对待体弱多病的学生,要用亲切的话语了解他们的情况,安排适量的运动量,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这样学生就会对教师投以更加信任的真实情感,保持上好体育课的兴趣和自觉锻炼的积极性。

三、体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体育的快乐教育

体育应该是快乐的、美的,在人类历史上出现各种原因,曾经赋予青少年的身体活动各种不同的使命,使之适应活动和其他需要。现代社会人类终于有机会使体育恢复到自然面貌,使它成为一种快乐的促进人体发育的维护身体健康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的活动。有人认为,体育的快乐只属于那些健全的、在身体活动中占优势的孩子。针对这一说法,我们各级学校的体育教学应该许诺这样的效果:“让我们的所有学生从体育中得到快乐。”

2.把握教学时动作技术的难易程度

教师在运用情感教学过程中,应兼顾体育活动的难度性和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学生不容易掌握运动技术常常是因为体育教学不能成功地吸引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学校体育教学其教学内容应该是比较低的。另外只有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逐步提高难度。这样才能保证所有学生,特别是运动水平较低的学生保持体育兴趣。

3.注意“知、技、体、情”的结合

“知、技、体、情”相互促进,才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功能。为了完善学生的人格,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心理过程,还要注重情感目标,只有“知、技、体、情”相互促进,才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

四、情感教学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聋哑儿童同样是一个富有思想感情和个性独立的人,他们同样需要别人的赞美,他们的自尊心同样也应受到别人的尊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面对孩子的过失及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给予他们的不应是过多的责备、训斥,而是要因势利导,让他们的心中经历震撼、感悟的过程。我在体育教学中时刻提醒自己要做到以下几点:

1.爱字当头,关心爱护学生

实践证明只有受到别人爱的人,才能懂得如何去爱别人。为此,教师必须学会去爱学生,关心学生的疾苦和需要,善于与他们交流。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情感施加影响,以达情感教育的最佳效果。

2.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由于情感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正确的认识会产生积极的情感。所以,我们在情感教育中坚持以理服人的原则,反对简单粗暴。学会尊重特教学校学生的人格,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只有这样,情感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善于创设情境,达到以境育情之目的

因为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具体的情境可唤起相应的情感。现在,学校每周一早上举行的升旗仪式,就是要创设一种情境,以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体、责任感、义务等。为培养集体主义、爱他人的情感,就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情境。所以,教师必须具有创设情境的高超教学技巧。

4.身教言传

教师的示范效应,可激发学生的情感,如优美的示范、严于律己的教态、善于宽容的慈母般的胸怀。这一切都得激发学生的信任、尊敬感,以达到以情感教育之目的。

5.善于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实践活动是培养情感的源泉、基础,又是改变旧情感、巩固新情感的途径、手段。因此,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围绕练习这一中心环节展开情感教育。只有通过练习,才能激励人的情感系统,使其体验到体育中的种种酸、甜、苦、辣以及体育给人们所带来的生活乐趣,并促使自我情感型向社会责任型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彭昭英.关于盲生职业教育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残疾人,2006

[2]于振海.情感与激励快速掌握技术动作的重要因素[J].成都:体育科学论丛,1996

[3]周冠生.新编文艺心理学[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

第12篇

论文摘要:根据当代教学理论和体育教学理论的发展趋势,探讨了体育教学的隐。认为体育教学的隐如同其显一样,是体育教学所固有的,两者的主要区别只不过在于其作用方式、功能效果的不同和至今是否已被人们确认把握而已。体育教学隐具有自身独特的属性,具体表现在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学习主体的确立与情感的培养等方面。体育教学中要重视教学的隐,以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整体功能。

当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任务不只是向学生传授高、精、尖的科学知识和训练他们的智慧能力,还包括使学生“人化”,即对学生进行如何做“人“的教育。这在当代工业化、都市化和知识化的社会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为此,学校教学必须确立综合发展的观念,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更加全面地理解教学任务,使教学目标日益综合化。前人已经确认与把握了体育教学的“显”,尚需再进一步揭示体育教学功能的另一层面,即教学的“隐”,以把握体育教学功能应有的整体,从而更科学与有效地指导体育教学实践工作。

1体育教学隐的概念与属性

用系统方法来研究教学,可以说,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系统,所谓教学系统的功能是指教学系统所具有的功效、作用和能力。体育教学系统具有目的性(即体育教学过程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而运行)、社会性(即与整个社会系统各方面都有一定的联系)、开放性与动态性特点,同时又是由教师、学生和教学条件构成的信息处理和发展能力的复合体,它具有特殊的功能。.这种功能由于时机与条件不同,或明显或隐蔽,故我们分别称之为教学的显和隐。所谓显即是教学过程所产生的已被教学参与者理论确认与实践把握、具有明确预期作用、直接外现方式、效果和实际的功能。现在我们普遍认可的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模康水平,传探体育技术、技能和卫生保健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意志品质培养等教学功能即可归人教学显范畴。而教学隐则是教学过程本身具有的,至今还未明确被人们理论认可与实践把握的内隐功能。显然,教学隐并非就是教学过程看不见、听不着的功能,它只不过与显相区别。由此可见,“隐性”与华显性”并不绝对对立,是相对的。在一定时机与条件下,体育教学隐可以去其隐蔽外衣而跃迁为显性的功能.体育教学隐相对于其显而言,自有其本身独具的功能属性。这些功能属性表现为:

(1)非计划性。体育教学显施体(主要指教师)在功能作用于对象嗯p学生久之前,已对功能的量与质加以有效把握,功能作用的目的、方式与结果都以预定计划的形式构造在教学方案或施体大脑中,并在整个功能实施过程中加以调控、检测,呈现出鲜明的计划性。隐则相反,施体在功能作用发生之前对隐本身的量与质缺乏充分认识,无论功能作用目的、方式还是结果都未能加以明确的定向设计,从而功能作用过程是一触发过程,表现出非计划性。

(2)内隐性。教学显的作用方式与效果为外观、直接、显露,它通常凭借讲授、动作示范、身体练习、教具演示以及其它明了的方式作用于学生,促成学生身心变化,获得在自身与他人观测范围的显性效果,如动作技术的掌握等,隐则不同,功能作用方式处于潜藏、间接状态,它往往通过存在于教学之中的互动、模仿、感染、认同及角色扮演等隐蔽方式间接作用于学生,使学生获得自身与他人未能觉察、检测的隐性效果,功能作用方式与效果表现出内隐特性。

(3)深长性。体育教学显因其作用方式的直接外观,导致功能的时间与空间有所局限,这种局限性使功能作用的性质一般带有间断性、可变性与浅显性。而教学隐作用方式的特殊,使它在发挥作用的时间上是长久的、连续的,发挥作用上是稳定与深刻的,具有潜移默化之效。

(4)两极性。教学显是一种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加以计划、实施的功能,一般具有正面功能效果,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当然也不排斥产生负向功能的可能。教学隐则是一种非计划、非调控的自发隐蔽功能,既可能产生符合教学目标要求、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正向功能效果,又可能产生违背教学目标要求、阻碍学生身心发展的负向功能效果。正负效果的两极性从积极与消极意义上都确证了认识并把握体育教学隐的必要性。

2体育教学隐的具体表现

2.1个体社会化功能

在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转变过程中,学校教学(包括体育教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这种转变并不完全是教学的显所致,而且也是教学本身的一种隐性作用。这具体表现在:

1)施予隐含的社会化内容。社会文化价值与行为规范建构成社会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明确的生活目标、社会规范,获得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学习充当社会角色。体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能求得二者的内在统一。体育能培养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培养对规范的服从和在规范的制约下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这一切不仅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而且也是现代人与未来人所不可缺少的身心素质。教学社会化内容的传授及学生观念的获得,一部分直接依赖科学文化知识,尤其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显,但更重要的部分却是学生在与师生的交往中,从各种教学规章制度与纪律要求中,从集体舆论、传统、班风、校风以及亲自参加的课内外群际性的体育活动中间接地得以体验、学习并予以内化。这种社会化内容的体验与学习,因其获得方式的感性、自然而非抽象与强制,更易被学生接受并产生深刻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