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8:55: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艺术海报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海报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中,它是一种相当普遍也相当有力度的视觉艺术传达形式。海报将所要传达的信息以最精简的形式融合在有限的空间内,同时又以最简单的方式为广大民众所接受。海报发展至今已有了质的飞跃,其不再是单一广告的载体,它通过文字、图形与颜色的有机配合传达了设计者的思想,同时带给了受众一种视觉享受。海报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为其内在各种元素的有机配合,使得海报所传递的信息能广泛为人理解,进而拓宽了海报的辐射力度。海报设计始终围绕多种设计元素展开,其中最基本的有色彩、文字与图形。色彩对海报设计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海报的色彩是给受众的第一视觉印象,而第一印象对受众理解海报所传递的内容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海报传递内容是高兴的还是悲伤的,是朝气蓬勃的还是死气沉沉的,这些都与海报的色彩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设计师在海报设计中往往率先考虑色彩,比如,海报所传递信息是高兴的,那设计师色彩的选择往往偏向于暖色系,反之,则偏向于选择冷色系。比如,可口可乐的海报设计总体定为红色基调,配合以跳跃的黄色和橙色,令受众在瞬间感受到一种温暖,有一种想喝一口可口可乐的欲望;而戒烟海报设计则多定为黑色基调,在黑色中辅以灰白色的肺,瞬间给受众一种恐怖的感觉,令人对吸烟充满抵触心理。色彩对海报设计有重要的影响,色彩的选择与海报宣传内容有着直接的联系,好的色彩搭配能让受众在瞬间了解海报传递信息的大致内容。图形对海报设计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设计中,海报设计师要根据海报内容认真选择和处理图形,通过不断的完善使得图形契合海报宣传信息,力争实现宣传效果的最佳化。海报设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文字,其中包括对文字的编排和处理,设计师要根据海报的宣传内容对文字进行特殊化的处理,使之在保持本身信息传达作用的基础上兼具设计的美感。影片《卑鄙的我》的海报,以动画人物小黄人为主,它以香蕉为原型,黄皮肤,黑白服饰。为与动画人物造型和谐,海报的文字在字体、造型、色彩等多方面都与其契合,黄色系,线条粗壮结实。光是海报就让人非常喜爱这个小黄人。
二海报设计创新中的视觉传达
海报的设计要注重艺术感染力和一定的号召力,要充分调动文字、色彩、图形等因素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海报设计的画面要求应用新颖、单纯以及较强的视觉中心,独特的设计特点和艺术风格也是必不可少的。
1海报设计视觉传达中的文字艺术
文字在海报信息传播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文字的有效利用是海报视觉传达成功的重要保障。在海报信息传递中,文字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将原本没有意义的信息形象化、具体化,以亲民的方式融入大众生活,提升受众对海报信息的认知程度,进而达到海报信息传播的目的。一个没有文字的海报是失败的。优秀的平面设计师高度重视海报文字的选择,他们对文字的选择和使用有自身独到的见解,不同主题的海报选择不同类型字体的选择,同一主题海报不同情况字体的选择都需要进行仔细的论证。比如,电影《花木兰》的题材、人物和故事都来源于古代文学,那么其海报的文字则以古朴的篆书为主。《蝙蝠侠》恐怖惊悚,其海报上的文字是玻璃上用红色鲜血涂抹的字母,与蓝色的鬼魅影像共同测试着观众的心理承受能力。海报设计中在对字体进行有针对性策划的同时,还需要借助设计师对字体的整体造型进行塑造,使得海报中的字体能够统一、整洁,这样受众在获取海报传递信息的同时,还能获得深层次的审美的体验。许多海报并没有绚烂的色彩和形状奇特的图形,有的只是单调的黄黑两色,但依然吸引了大众的眼球,原因是这些海报将重心放在了文字的设计上。第二届中国风创意大赛的获奖设计“永不言败”即是这样一种风格的作品。设计师对文字做足了功夫,“永”字是由双臂张开的正面直立人体和浓墨重彩的墨笔共同组成,其它三个字大小、粗细都有所变化。我国海报设计中不乏这样的优秀之作品,设计师通过对文字的特殊处理使之呈现出具有我国特色的建筑图形。在这种中国风的基调中,受众很容易把握海报的宣传信息。
2海报设计视觉传达艺术中的色彩艺术
人对事物的第一印象往往是色彩,然后才是形状、文字等其他因素,可见,色彩在人的视觉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海报设计视觉传达艺术要高度重视色彩艺术。色彩世界艳丽缤纷,人们对色彩的感受相对丰富,对色彩的了解也较为深刻。按照不同的划分维度,色彩可以分为不同种类,以系别为标准,可以将色彩划分为彩色系和无彩色系两种;以色相为标准,可以将色彩分为原色、间色以及复色。色彩艺术是海报设计视觉传达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仔细分析海报的观看效果不难发现,在实际设计中,平面设计师往往更加偏重于纯色的使用,这是因为简单明了的纯色相较于混色更具有冲击力。在海报设计中,设计师往往秉承着能少则少的原则,即,在能够清楚表达海报思想的基础上尽可能少地使用色彩,这是因为纯色的冲击力度远远大于混色,冲击力度大的海报能令受众印象深刻,同时也能使受众更加深刻理解设计者所要传达的思想。电影《动物也疯狂》的系列海报的背景都是同一种绿色,单纯而不单调,将环保主题表达得很充分。海报的色彩设计反映着设计师的审美水平,也关乎海报的视觉传达效果。
3海报设计视觉传达艺术中的图形设计
图形设计是海报设计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设计师对图形的设计都格外关注,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绘图逐渐从手工趋向于电子,这对图形设计而言无疑是质的飞跃,在科技的推动下,海报图形设计水平越来越高,画面也越来越精致,其对海报整体质量提升的帮助也越来越大。海报设计需要艺术造型的衬托,但无论哪种衬托追根究底都是要对海报中的图形进行精细的加工与处理,以达到其在视觉传达艺术中的最佳效果,海报设计活动中,设计者往往推陈出新地使用多种手法来表现自身思想,在海报的视觉传达艺术中,平面设计师要从整体领域把握文字、色彩与图形,实现三者内部的有机统一,全面提升海报的宣传效果。在一次广告创意大赛中,有一幅农贸市场的宣传海报广受赞誉。这幅海报纵横比例为1:0.618,背景全是蔚蓝色;中间是一枚椭圆形的红褐色鸡蛋,鸡蛋上有白色刻度;海报下部是白色英文字母:REALFRESH。海报构图简单,色彩明净,给人一种自然、清澈、透明的视觉效果,让受众感受到农贸市场商品的新鲜。
三在海报设计中提升视觉传达艺术的途径
现代社会根据海报传达内容将其分为公益海报、商业海报以及文化宣传海报三种类型。尽管这三种类型的海报的传递内容与作用有所不同,但是广而告之的宣传效果是其共同的追求。创新海报的形式,丰富海报的内涵,提高海报的吸引力,提升海报视觉传达艺术效果,即使海报设计的本身的追求,也是时展的必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商业海报。商业海报是广告的载体,广告就难以避免掺杂大量的夸大信息,因而,这类信息是最难为受众所接受的,这类海报的视觉宣传艺术难度也就相应提升。综合各种因素来看,要想对海报设计的视觉艺术效果进行有效的提升,需要对平面设计行业的各个领域进行有效调整和完善,本文认为海报设计理念的改变至关重要。平面设计师要大胆采用逆向思维,积极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打破原有思维模式的束缚。当代美国电影《大鱼》(BigFish)的海报设计非常成功,它能给设计者一些有益的启示。整张海报由明亮的夕阳、蔚蓝的天空、灰色的树木、行走的男人、弯曲的道路、五彩的大地六大元素组成,营造出一种“夕阳无限好,何惧已黄昏”的人生情怀。画面层次清晰而丰富,一个男人,独立行走于天地之间、路的中心,尽管脚下的道路是曲折的,身边的树林是弯曲的,但广袤的大地是五彩的。海报把这部充满魔幻、隐喻意味的讲述父子亲情的电影的主题形象而又充分地表达出来,同时又给人无限遐想与回味。显然,《大鱼》海报的成功,与设计者突破表现事物表象和思维惯性的设计理念有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以自己的思维定式去观察和理解生活中的人与事,并在自己固有经验的基础上对人和事做出主观判断,这种思维方式对于设计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其扼杀了设计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思维模式下设计的海报只能是平庸的失败之作。设想,如果《大鱼》的海报采用人们很容易想象到的鱼和水的形象以及蓝、绿色彩作为主体元素,那么它对于电影的诠释和视觉表现会多么苍白!对于没有阅读过小说原著的观众是怎样一种误导!设计师如果大胆运用逆向思维,就能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点滴,如果将这种不平凡巧妙地运用于海报的设计中,那么海报的视觉传达必然取得极佳的效果。电影《沉默的羔羊》的海报,将女主人公的嘴唇贴上了一只头部是骷髅图案、翅膀艳丽的蝴蝶,将影片的悬疑色彩和惊悚风格别具匠心地传达出来。此外,海报设计师还要保持换位思考的方式,时刻站在客观的角度审视自己的作品,了解大众的审美倾向和审美需求,实现视觉传达艺术效果的最大化,让受众在理解海报传递思想的同时获得美的体验。
四结语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海报设计;发展
一、新媒体艺术的出现及新媒体艺术与海报设计的紧密联系
1.新媒体艺术的内容与特征
新媒体的出现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掀起了网络的广泛应用形成了新的社会格局。新媒体的出现为各个领域都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新的元素,致使凭借新的“血液”重生的行业飞速发展。然而新媒体与艺术相遇时,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新的信息渠道与设计元素,新媒体与艺术设计的联系愈来愈紧密。新媒体艺术又被称作为新媒介艺术,借助选带影响,视频,电子终端产品等各种随着技术进步而出现的新媒介进行创作的艺术形态,新媒体艺术的主要特征在于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统一,创造了新的设计形式,例如:UI交互设计(userinterface),VR虚拟现实(userexperience),AR增强现实(AugunentedReality),非物质设计等,新媒体艺术具有多向性,兼容性,沟通性的特点,新媒体艺术区别于传统艺术在于新媒体艺术能够通过加强观众与作品之间的沟通性,进一步提升作者对作品的感触,更好的呈现作者的设计灵感与设计思路。
2.新媒体艺术对海报设计的元素的影响
考古学家表明,最早的海报雏形可追溯到古埃及时期,在部分残留的墙壁或者柱子上都有传达信息的雕刻印记。早在罗马时期,海报就开始被广泛运用到各种活动中,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而海报具有简洁传达信息的功能,所以竞技场上只要有比赛、斗牛、决斗等活动,每个地区都会有海报张贴,一直到印刷技术的出现,海报设计又发展了一个新的高度。现如今,海报是最能够反映时展以及技术进步的直观的效果,海报的设计元素取决于社会的发展程度,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的趋势,新媒体艺术的出现,不仅提供了新的视觉符号,新的图像元素更为海报设计挺生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新媒体艺术应用在海报设计中的必要性
1.新媒体艺术在海报设计中的体现
海报设计是通过视觉符号,图像,颜色以及文字的设计直观的表达信息,对元素的搭配具有很高的要求,海报设计不仅具有直接性的传达信息的特点,也能反映出设计师的设计水平以及设计思想,新媒体艺术所提供的新的设计形式,优化了海报设计传达信息的直接性和观众接受信息传递的程度。例如在新媒体背景下产生的动态设计,动态海报打破了传统海报设计只通过视觉传递信息的定律,借助了互联网等新兴的媒介的平台所设计出的具有三维空间以及声音元素的传播设计,加强了叙事的传播性,信息兼容性,视觉效果的丰富程度,传播的广泛性,情感体验的加深,充分调动了视觉,听觉,对海报设计领域惊醒了巨大的改革。
2.不同社会背景下海报设计的特点
海报设计艺术性高、宣传性、商业性等特点,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对每个性能要求不同,我国海报最早起源于上海,当时“海”一般标志职业性的戏剧演出,而把从事戏剧表演称为“下海”,由于当时上海的社会背景,对色彩美观、构图合理等要求低,海报只是一张简简单单的“通知”,单靠简单的文字传递信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步,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香港设计师和大陆设计师的海报设计作品问世,海报作品在内容精练、色彩合理、主题突出、构图美观等设计元素中,都得到了提高,我国海报作品真正被世人所关注,但是由于技术的约束,海报设计仅仅展示在平面一维二维的设计。现如今,新媒介的产生,对海报设计的每个环节都具有了更高的标准,为海报设计又新增添了趣味性,增加了观众与作品的沟通,加深了感官与作品的互动。
三、海报设计在新媒体出现后的裂变
海报设计中视觉符号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其中包含了多种表现形式,点线面体、颜色、肌理等因素,通过不同的组合排列和构图,达到不同的效果。新媒体技术在海报设计中的运用,吸取了GIF动图的设计技术,使画面生动灵活,增强了互动性。由于新媒体艺术不同于其他的成品艺术、身体艺术、大地艺术等现代艺术,是一种一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传统的海报设计需要设计者对主题有自己的理解。教育家伊顿就曾经提出过,想要分析出色彩带来的审美传达效果、色彩象征与结构、受众审美反应与表现等问题,就需要从美学、心理学以及设计学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设计师想要表现的主题明确,吸引观众,传递信息的准确性,就要学习很多关于如何将信息、色彩、构图相搭配的相关知识。传统的海报缺点在于只能实现在平面,颜色、图像、构图、文字等元素都是固定的位置,固定的搭配,容易形成观众审美疲惫。字体设计根据信息的内容以及情绪,进行设计变形。新媒体艺术借助电子平台,当颜色根据信息的内容的开展进行变色,更多的情绪爆发出来,图像由点线面体,无论是平移、垂直、交叉、疏散密集等多种方式都可以形成新的内容信息。使观众的感官迅速被调动起来,准确掌握信息,提高了海报设计的美观和现代的设计感,感受到现代科技的进步和社会进步的发展,以及在海报设计领域的拓展。
关键词:书法;造型;内容
一、书法海报的表现和要素
(一)、造型层面
(1)形态与留白
作为一种平面艺术,书法的表现中大多以非几何的抽象形态展示。在现代设计中书法表现大部分是以毛笔反映出的自由抽象形态。这是与现代主意的代表形的几何学抽象形态正相反的概念。一般来说抽象被解释为形态的变形。留白因作者的意图可以分为“自然留白”与“意图性留白”。留白的功能是一种连接素材形与形的无声力量,具有将素材以任何形式布局来强调其视觉性,从而帮助观者理解海报的内容。
(2)版式
在设计上以视觉传达为目的并考虑造型美,将素材的构成有效的排列出来,被称之为版式。基本来说需要充分考虑注目型,可读性,明快性,创造性等,并且还要求能够产生新空间的综合性构成和组合。在组合上,具有各构成要素的独立性作用和整体上统一的秩序感布局,又能够考虑到符合其目的的视觉效果。
(3)比例
比例就如对比一样是将书法的视觉阶级构造现实化的重要要素。在书法上的比例指的是充分考虑各要素或要素集团之间的大小,使之能够有层次感。
(4)色彩
颜色是一种可以直接影响我们情绪、思想、心理状态、行为以及健康的视觉语言。一般来说视觉传达主要使用的是色彩及形态等视觉语言手段,色彩与其说是伦理性的理解意义内容,不如说在直觉认识上发挥着巨大作用。色彩不仅是视觉性的传达,也是刺激我们最深刻感情的感性语言。色彩作用在无意识的内部,产生的感觉会马上转移至意识而产生反应。色彩的暗示力量占据着信息传达巨大的比重,如果错误的应用会因为色彩微妙的差异带来与初衷不同的结果,因此选择的色彩必须符合海报设计的内容所要传达的目的与意义。
(二)、内容层面
(1)可读性
可读性是一种是否能够轻松理解所传达内容的问题,因选择恰当的词语、字间行间的调节等而被左右。可读性是能否轻松解读某些个别文字形态的问题,字体的设计,大小,组合等被左右。这样的要素在广告,编辑设计等利用活版印刷的视觉设计领域,被应用于诱导读者视线停留在需要的信息上。可读性跟单纯性相一致,从而要符合不同阶层的喜好。对于书法海报,可读性需要作为作品的文字被表现出来,应当让大众阅读时被看成图像。
(2)注目性
在布局上为了强调某种特定的图像或要素需要比其他要素更具注目性。通过对比钢笔书法因机器而产生的机械化缺少了人性的感性情感及书法的自然性。另外在说明性表现上,画面上书法具有注目性的原因就像书艺笔法一样,书法表现是用一条线或一次的表现,通过轻快的速度感与单纯的形态等,相对与具体形态或描述性性格的图形更快的集中视线,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另外,书法表现减少了几何学表现给人的僵硬感与紧张感,同时与人类自然的根本情绪相呼应,可以期待其表现效果的意义。
(3)差异化
作家创造出了各种表现方式不同的作品。因此为区别于其他作品,需要对差异化的创造具有格外的意义。与精巧化且僵硬的活字体相比书法更为单纯而自然。书法的表现的形式更能够使作品与其他作品区分开来形成差异化,并带来视觉上的瞩目效果。书法的表现可以是为塑造作者的个性与某种印象而自然地呈现出来,也可以是展现作者个性的一面。书法的表现形式形成了作者与作者之间的差异化,在强调独特艺术的单一性商业里,书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布局层面的表现技法上书法可以结合僵硬感的几何学素材相结合,使其自然而柔和从而产生视觉上的协调感,这也是书法作为表现要素具有充分的价值和意义的所在。
(4)表现的合理性
在书写文化上西方和东方有很大的文化差异。除西方是硬笔文化东方是软笔文化这一差别外东西方的造型感也不同。比起硬笔,毛笔在感情上更具丰富的表现功能,书法表现会比其他表现更加人性化、感性化,差异化。缺点是其便携性及需要一个准备过程。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书法表现作为一种重要的造型要素,其功能在于符合我们情绪和美感的美学价值。另外,在设计上的差异化和注目性层面也具有很高的价值。
二、结论
二十一世纪将依靠数字化的信息‘传播技术’视为信息化社会的唯一核心是非常危险的,信息的‘传播表现’仍然是我们当前更关心的事情。书法的根本属性虽然没有变化,但是随着时代与文化的变迁以及环境的变化,表现的多样形态占据着自己的地位。书法作为语言交流,首先需要对言语性的形态表现进行更充实的技法研究。其次需要强调作者的个性以及正确的传达图像。第三,需要更加忠实于书法的本质意义。从观者的角度以更加深刻的表现形式来改变对文字的理解。第四,为了达到视觉效果,需要对书法的种类、字体、工具、尺寸、版式、色彩等层面的项目进行更多尝试。第五,需要以传达内容的本质问题为前提来表现,并且对书法特有的特性持续不断的关注和尝试进行艺术研究。想要在数字图像的洪流中创造出具感性又忠实的书法海报,需要寻找独创且全新的表现方法。
作者简介:金千(1986――),男,吉林延边人 主要从事艺术设计研究。
参考文献:
[1]Michael Beaumont 《Typography
& Color》,1993
[2]Philip B Meggs, 《图形设计史》,月刊设计出版社, 1985
[3]金红莲, 《文字设计》,美真出版社,1995
[4]李在国,《设计美学》,青州大学出版社,2000
[5]Rudolf-Arnhime ,《Art and Visual Peroeption》,1981
[6]伊达千代、内藤孝彦,《文字设计的原理》,中信出版社,2013
[7]朱里,《什么是文字设计》,中国青年出版设计,2007
[8]平山观月,《书法艺术学》,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
一、 电影海报设计中的内在外化表现
(一)内在外化表现手法
电影海报设计中内在外化的表现手法虽然较多,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在所有的电影海报设计表现手法之中,屡试不爽且百试百灵的手法,就是在有限的空间中建构起相对无限的视觉冲击,这也是电影海报设计中内在外化的最根本的表现手法。实现内在外化视觉冲击的具体的可操作手法有三,其一是匠心独运,也就是必须打开传统思维的条条框框与思想枷锁,进行创新与创意所主导的,视觉既有秩序与视觉既有平衡的彻底打破与颠覆;其二是张力运营,张力运营与匠心独运同样需要设计师灵感的瞬间迸发与创作激情的刹那点燃,张力运营关键在于如何在诸视觉元素中创造出一种突破画面的视觉矛盾,同时,这种视觉矛盾又能够在观众的心中获得意象化消解;其三是直指人心,这也是国外诸多著名电影海报成功的唯一法宝,直指人心不仅为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情感代入,而且亦为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情绪感染与潜意识的强烈驱动。
(二)内在外化表达方式
在电影海报设计中的内在外化的整体表现中,表达方式是继解决了表现手法之后,首当其冲亟待解决的问题,表达方式关乎电影海报的名片效应,是电影海报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表达方式直接关乎观众视角的电影初印象,其实,电影海报设计同时亦是设计师与观众的一种检验设计成败的互动效应,一旦无法将电影宗旨内在外化给观众,则电影海报势必无法深入人心。[1]电影海报内在外化表现中的表达方式,不仅旨在让无声的电影海报开口说话,而且还要让其能够肆无忌殚地狮吼般地咆哮。实现这一表达的方式有三,其一是强对比加反映衬,例如,《别惹蚂蚁》电影海报中下压的手指与手指下的那只“蚁坚强”就是强对比加反映衬的较好的表达;其二是强悬念加意象夸张,这种表达方式可以较好地外化电影的内在情绪与意象;其三是强渲染加大色块。
(三)内在外化表达路径
电影海报设计内在外化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为进一步的表示路径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与技法准备。例如,《七武士》的一版日本海报在内在外化的表现方面就尤为出色,至简的纯黑色与土黄背景以6:1的比例分割画面,全部七名武士在黑底下以白色剪影刻划,前六名武士采用标准姿态,最后一名武士以与脚下的土黄色背景呼应的色彩突出担于肩上的比之前六名武士更长的武士刀,刀尖指向屏外,充满张力,同时,这第七名武士的姿势亦与前六名不同,高视阔步,将影片的内在进行了外化式的最佳的表现。其表达路径有四,其一,黑黄分割凸显武士命运;其二,黑白强对比凸显了七武士嫉恶如仇的性格特质;其三,脚踏实地寓意七武士的生死以之的一贯赤诚;其四,最后一名武士的武士刀的破屏而出,象征着武士道的以身求道的舍己为人的精神,与心剑合一的侠在心不在剑的侠义灵魂。
二、 电影海报设计中的内在外化内涵
(一)主题思想与精神凝聚
电影海报不仅追求内在外化的表现,而且也承载了主题思想的精神凝聚与艺术特质的艺术传递,同时,亦承载了影片主旨内涵的外化传递。电影海报的设计远比商业设计的要求更高,因为电影海报设计所依托的是整部影片的主题思想与精神凝聚,因此,无论是在图形、色彩、色调方面,还是在构图、形象、意象等方面,都应与主题思想与精神凝聚等内涵相一致、相统一。[2]主题思想的精神凝聚重在以图形视效达成表达的主题鲜明化、传递的精神鲜活化,为达成这一诉求,必须深刻挖掘电影内涵,以电影海报设计表现方式方法,利用图形语言寻找图形语言与主题思想的汇入点,以有的放矢的方式在理性设计的基础上,融入对于主题思想的感性升华,以及对于精神核心的高度凝聚,同时,还必须借助于与电影唯一契合的视觉元素,将这种主题思想和精神凝聚加以内涵外化表达。
(二)艺术特质与艺术传递
主题思想与精神凝聚是内在外化电影内涵的一种设计语言的艺术表达,同样,在电影海报设计过程中,还需要以设计语言对电影内在的艺术特质进行同样艺术的传递,与主题思想的精神凝聚不同的是,艺术特质与艺术传递对艺术性要求更高,而艺术性也是获得观众首肯并转化为观影行动的关键。例如《第一滴血》的电影海报就采用了艺术传递的技法,将本来并不是艺术影片的动作电影进行了基于艺术特质的巧妙外化。其具体表现在,首先,电影海报完全切合主题,将血色的红字由最上的渗透而坠下的滴落,艺术化地传递了电影的血腥味道;其次,电影海报的艺术性还表现在将主角的头颅与山峰、岩壁、森林进行了颇有创意的艺术融合,这种高明的设计语言的艺术表达以多重艺术手法用类似雕刻的技法突出了主角的硬汉形象,令人叹为观止地将动作片中所包含的艺术特质进行了升华式的艺术传递。
(三)主旨内涵与外化传递
电影海报的主题与精神内聚以及其独具的艺术特质等,最终必须透过设计语言方能实现内在外化的艺术传递,电影海报其实是影视艺术信息形之于艺术设计的视觉传递,电影海报设计的内在外化重在吸引注意力,进而造成呈几何级数递增的群体传播效应,从而达到充分刺激潜在的影视艺术消费的目的。《惊魂记》就是电影海报设计语言成功实现内在外化传递主旨内涵的经典范例,这则电影海报仅撷取了电影中的一个场景中的一个定格镜头,背景是浴帘后女性沐浴的曼妙剪影,以及视野所及的浴室场景,而前景则是一把闪着寒光的匕首,紧握匕首的手与匕首映出的一只凶残的眼睛。没看过这部电影的你一定会被这样的电影海报所强烈吸引欲罢不能,必睹之而后快,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则会为其表现技法的高超折服的同时,为其留下一个大大的惊叹号。
三、 电影海报设计中的内在外化思考
(一)由内在外化表象引入思考之境
传统的应用决定论认为,电影海报设计宜考量不同视距下的层次感,宜考量现场语境,宜考量视觉环境、氛围、人群等,而内在外化的究极则要求电影海报能够赋予观众更多的基于电影基底的可选择性,以及基于电影个性的可探索性,好的电影海报应是包含多维视角的视觉导引艺术,单纯的依赖于图文既无法让你的作品脱颖而出,更无法在作品中表现内涵,并将内涵之于外。[3]内在外化更应向观众传达一种思考,这种思考可以是隐喻,可以是意象,可以是联想,海报更应是一种灵性的中介,以作者的灵性对观众的灵性的更高层次的交流与交互。电影海报与电影之间的关系由表现而内涵,由内涵而思考,以梯级形式实现了电影与海报的由内在而外化不断升华的设计究极过程,电影海报拥有吸引注意力的可人表现仅仅是设计过程这一万里的第一步,电影海报拥有与电影主题和影片主旨相符的恰如其分的内涵是设计的渐入佳境的必经的中间环节,最终由内涵表达引发观众的思考才是电影海报设计的至高之境。
(二)由内在外化表象进入思考之境
电影海报内在外化究极难在由设计语言牵动思绪,再由思绪凝聚成思维,最终由思维进入思考之境。众所周知,美学才是电影海报设计过程中更值得深深思考的东西,设计语言的艺术修辞可以对电影海报的内在外化进行修饰、加工、润色,设计语言的修辞旨在对电影内在主题的基于设计的升华,以及基于设计的电影魅力的提升,以最大化提高设计语言的表达效果与视知觉的传递,事实上,视知觉是可以调动思维活动的,不仅如此,视知觉还可以透过有形的化在表象塑造思维、调适思维、改变思维,由此可见,在视知觉的丰富感知中,既包含了艺术性思维触碰,亦包含了思想性思维触动,电影海报设计正是对于思维调动的基于内在外化内涵的直指人心的形诸于意识主客观双方面的一场天人交战。[4]现代电影海报仅具备表现与内涵尚且不够,还必须具备进一步引导观众对电影海报深入思考的视觉表现力之上的文化感染力,进而由文化感染力形成商业号召力。
(三)由内在外化表象深入思考之境
由内在外化表象深入思考之境的究极过程,更需要电影海报设计技法的依托,无论是透视法基础,还是绚烂色彩的运用,以及绮丽风格的呈现等都需要透过设计魔法着手点染方能幻象成真。事实上,从严格的美学意义而言,过度地追求后现代主义式的碎片化与拼贴化,有时候反而无法深入思考之境,深入思考之境是一个由初级视网膜刺激侵入脑海的过程,而由脑海中的潜意识不断演进形成由兴趣而欲望促动的生成,则需要一种阿恩海姆所谓的艺术超越视知觉的灵魂传递。在电影海报设计过程中达成这一切需要艺术组织与意象的完美整合,恰当变型化的人物造型与创意斧凿的构图经营能够为深入思考之境助力,各种艺术手段与美学灵魂的注入旨在突出展现电影海报的思考空间,引领思考才是电影海报设计过程中的内在外化究极的核心内容,引领思考是一种成熟艺术底蕴支持下的设计能力的施展,而这也正是电影海报设计中内在外化究极的奥义所在,深入思考之境不仅是一场对于人类探索行为的大挑战,而且,更是人类思想意识的前所未有的大考验。
结语
由电影海报起源的妖艳的美好时光及今已历近百年,电影海报也经达了一个由表现、内涵而思考的究极过程,实际上,这亦是一场针对电影海报设计的内在外化的究极过程,电影海报设计的内在外化表现虽然足以吸引眼球却不足以表达电影的内涵,电影海报设计的内在外化的内涵阐释虽然足以诠解电影内涵,但却不足以直指人心、发人深省、触及灵魂。好的海报不仅要具备电影内在艺术渗透下的更锐利的文化表现力,而且还要具备电影内在意象影响下的更犀利的商业号召力,同时,更要具备电影内在灵魂牵绊下的更灵利的文化感染力。电影海报绝非单纯的图形,电影海报是看似平面实则多维,立体的信息传达与表达,使得设计成为一种灵性之于图文的艺术追索。
参考文献:
[1]王科本.海报设计中的绘画性――浅析劳特累克的海报设计[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4(5):39-40.
[2]张丽帆.游走在大银幕上的黑色魅影――电影中黑色服饰的色彩运用[J].电影评介,2012(8):16-17
1、强烈的时代特征
电影海报作为电影的衍生物,反正和记录着人们的生活,通过电影海报,人们可以发现许多现实生活的影子。在我国电影发展的早期,电影的制作往往是通过还原现实生活实现的,在电影海报中,也可以发现人们生活的场景。时代特征作为电影海报的重要特征,体现为不同阶段的海报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电影海报的制作往往受到制作技术、绘图技术等的影响。不同时代的电影海报都着不同的特征,有的强调手绘,有的注重特技,这些都是时展的反映。
2、深厚的中国意蕴
不管是电影的制作还是电影海报的制作,都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大量的中国元素如汉字和民族图画等被运用到电影海报中,展现出强烈的中国意蕴特征。通过将文化元素运用到电影海报中,传达着电影的主题思想,并展现出许多电影以外所包含的内容。同时,加之电影台词的合理运用,结合图片设计与制作,展现出中国电影海报的中国特色。
二、中国电影海报设计风格成因
近年来,中国电影海报设计处速上升时期,具有本土特色的海报不断涌现,并且在全球电影海报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中国电影海报设计风格化的成就与中国国内外的环境息息相关。
1、中国传统文化为电影海报设计提供创新思维
中国上千年的传统历史文化与民族思想体系是中国电影海报设计中得天独厚、别具特色的艺术源泉。在我国的电影海报设计中,无不散发着浓浓的传统的中国风韵:色彩、山川、书法、花鸟、图腾、民族文化、……,增加了电影本身的厚重感、关注度。民族化、本土化使中国电影海报设计具有独一无二的文化特色、艺术特质,因而能够迅速成长发展起来。
2、剧烈转型的社会环境为电影海报设计创造了时空机遇
技术、经济的发展转型,带动整个中国社会的重大变化,电脑特技、现代器械、信息技术、现代思维等的多元融合为电影海报设计提供了不断创新、不断突破的重要机遇。中国电影在国内外多元思潮的影响下也出现多元流派共存发展的良好局面。中国数以亿计的电影观众受到空前丰富的思想潮流及审美情趣的冲击洗礼,反过来又激发中国电影海报设计从各个方面取得突破。首先是推动中国电影海报设计从外在形式、内在内容等层面表现出流畅性、开放性、动态性的展示效果,其次这种情境也无时无刻的给电影海报设计从业人员以压力、动力,促使其进一步为中国电影海报设计提供更高水平、多元思维的成果。
三、中国电影海报设计风格流派演化
从过去近百年的中国电影海报演化史可以看出,中国电影海报设计风格流派经历了大致三个路径的演化。
1、从“繁”到“简”
九十年代之前的中国电影海报设计多是以大幅剧照或人物画面为主体,影片名字多是用浓重的颜色和大大的字号来展现,表现形式单一,视觉效果沉闷,给人一种繁冗之感。而现代的中国电影海报设计不断追求的设计风格是“大道至简”,留白、重构、变异等表现手段被大量运用,营造出一种深邃广博的艺术意境。
2、由“大”变“小”
“大”“小”是指海报表达的主题。早期海报突出对电影情节的夸张表现,而现在则以简约的人物、意境展示主题内容,这反映出中国电影海报设计的演化取向——以小见大、大题小做。
3、由“浅”到“深”
关键词:传统书法;海报设计;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书法具有悠久的历史,汇聚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结晶和艺术特点,它以其独特的表现力和造型方式成为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海报因为传达信息简洁明了,能瞬间吸引目光,有较强的交流功能,留存方便,从而成为信息传播表现的主要手段之一。虽然两者发展的方向、表现的形式、时代不同,但是这两种艺术形态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一、传统书法艺术和海报设计的含义
书法是中华民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等。传统书法艺术是中华艺术长河中的一朵奇葩,它以汉字为载体,拥有中国几千年历史的积淀,是当今社会一笔宝贵的财富。体现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和民族性,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海报是一种信息传递的艺术,一种现代大众化的宣传工具。海报设计必须有相当的号召力与艺术感染力,充分运用色彩、构图、形式感等因素设计强烈的视觉效果;它的画面应有较强的视觉中心,应力求创新、新颖,还必须具有独特地艺术风格和设计特点。最终达到目的依靠设计,把传播的信息,用平面形式表达出来,加强受众的认知度。
二、传统书法艺术对海报设计的影响与应用
(一)传统书法艺术对海报设计的影响
传统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这些给予了设计者很多的灵感,得到思维多样化的创新。设计者应该认真研习传统书法的发展脉络和设计原则,明确结合海报的设计目的,在书法的外形、笔画和局部结构上进行装饰、美化、创意变形等艺术处理,创造出更加贴近内容、更能切合语境的个性化艺术风格,以及充满时代气息的活泼生动的书写形式。将书法字体作海报设计元素,把其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强调中华传统文化氛围,使整体表现海报设计特有的中华传统美学风貌。
当然,我们也应该明白,书法艺术与海报设计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为时代所接受并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二)传统书法艺术在海报计中的应用
我们之前提到,传统书法艺术,作为中国最具特色的文字造型艺术,是书法家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对文字进行的处理的一种艺术。传统书法艺术就是线条的艺术。汉字由各种不同的线条组成,但它创造出来的形象却是无限的。线条的千变万化,能使不同的图像产生不同的意境与文化精神。书法笔墨也可像音乐节奏般变化,极具感彩。如香港设计大师靳埭强先生的海报作品,处处弥漫着传统书法艺术中墨形的韵味,其作品中书法水墨元素的使用并不单纯为一种表现手法,而是一种浓厚的中华文化精髓在海报设计中的体现,这一点非常值得大家借鉴。例如,靳埭强为上海平面海报设计专业委员会设计的主题海报《互动》中, 运用书法“互” 字作为整个海报设计的基本图形,通过中国传统书法中笔墨书写浓淡、干润、轻重、缓急变化的表现手法, 使设计的画面空间形成了气韵流动、虚买互动的感觉,呈现出了书法的质感和动势,这种笔墨的综合运用,不仅体现中华传统文化,更是将书法流动表现人与人直接之间的互动。最终丰富了海报的文化语言,反映了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向往。
三、结语
与书法艺术结合的现代海报设计建立在对中华历史的传承和创新的基础上,体现和发扬中华民族特色,越来越趋向开放化与多元化。书法艺术在海报设计当中的应用既能够赋予海报更高的艺术性、更深的民族性和更厚的文化性,也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在世界文化交流平台上得到宣传发展,二者相互促进,推动了现代海报的进步。
由此可见,我们不必去照搬或模仿西方国家的设计,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历史积淀,我们可以从这些瑰宝中得到启发,找到设计的灵感,积极创造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设计。它们值得我们的重视。中国的海报设计师们,利用书法中的元素来表现他们的设计观念,无疑不是一次成功的创新。相对外国的设计师而言,中国设计师在耳濡目染中,更能够充分表达传统书法所蕴藏的中国文化更深层次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肖燕翼.书法鉴识[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李志平.中国书法艺术[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非主流”海报的在潮流的前线应该被肯定,其的出现在某方面引导着社会的一种新气象,不易被忽略。社会流行变化莫测,今天的这种“非主流”也许就是明天的主流。在多元化文化的催发下,“非主流”海报设计总是以一种新颖的表达方式来传递一种信息,其目的在于影响舆论、以不同方式反映社会真实等其他反应。
“非主流”海报的出现之所以能够在短短的时间内成为广告界,传媒界,时尚界以及人们所关注的海报表现方式,是因为它在多元化文化中对不同人群的沟通交流有着一种不可替代性。恰恰是这种不可替代性,又是通过特定的人群进行传播。这种特定人群大多数都是青年一代,拥有者庞大的数量观众,所以“非主流”海报的信息传递速度极快,影响也极其广泛。
二、“非主流”海报设计的出发点
创意是“非主流”海报设计的呈现所在,任何形式的“非主流”海报设计的表现都需要有新奇并且独特的创意来作为其设计内涵的支撑和出发点所在。这种设计功归于设计者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善于原创性的解剖,还归功于设计者对时下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等方做深入的研究。“非主流”海报设计它是在一定的版面空间之中富有幽默感,而且具有破坏性,能体现出海报最初的设计意图与需要传达的信息。这跟主流海报设计不同,需要大量的文字及十分具象的图片信息活生生的强扭在一起。
在海报设计上,为扩大其宣传功能,更好地凸显其社会价值,从而出现了“非主流”海报,它的出现是为了丰富文化的内涵。从设计学的角度来看“非主流”海报设计与“主流”海报设计的不同,“主流设计方法”是一种层层推进的思维模式,更偏重逻辑思维性的运用,这需要设计者在设计前要做足够有关产品的调研,对调研的结果进行整理、比较和分析,使设计有根有据。
但“非主流”海报设计却是一种跳跃性的思维模式,“非主流”设计比主流设计更符合人们对艺术活动的看法,突发的灵感是“非主流”设计活动的源泉。“非主流”设计的优势是思维模式的不同,设计活动更具创新性。
三、“非主流”海报设计的发展
“非主流”海报设计并不是某一时期内所出现的特殊产品,它将长期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并不断发散出自己独特的魅力。
“非主流”海报设计与“主流设计”是相互协调发展的,“非主流”设计是以主流设计为依据,保证在不脱离正常的道路上来扩宽海报设计的内涵和延续其的思维,并不是为了改变现代海报设计的主要排序。它们的侧重点也不相同,主流海报设计更侧重使用价值,而“非主流”海报设计更注重于精神价值。
中国古代诗、画的意象结构中,虚空、空白有很重要的地位,空白处更有意味。如马远就因常常只画一个角落而得名“马一角”。剩下的空白并不填实,是海,是天空,却并不感到空,这正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的体现。例如《寒江独钓图》这幅画,其最精妙之处就在水中,看似不着一笔,空无一物,实则给人留了无边无际的联想,其间韵味妙不可言。对于传统的东方审美文化,“空”是构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蕴含了深邃的艺术哲学。
中华民族是一个积淀了五千年历史,拥有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民族,璀璨的华夏文明及其厚重,但其内在精神是统一的。在其他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中,同样运用了“留白”的手法。中国书法中的布白和中国戏曲舞台上利用虚空的刁窗体现出了空白的意境之美。而文学中的意犹未尽和音乐中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神韵,给读者留下了回味无穷的想象空间,渲染了浓重的艺术氛围。并且,“留白”是对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延续发展,通过无中生有、虚实结合,使艺术更具含蓄婉转的空灵之美,是对中国古典艺术美学的完美展现。
2现代海报设计中的空白美
在现代设计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设计理念交替更新,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渗透进了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当然海报设计也不例外。作为一名设计工作者,我们很清楚海报设计的本质在于传达信息,增强信息的传播力量,诉求用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来达到宣传的目的,让受众更清晰明了地感知设计的意图。在大量视觉信息充斥我们眼球的现代化社会中,现我们同样被代海报设计中大量的信息、繁杂的形式弄得眼花缭乱,拥挤不堪的画面不仅达不到设计传达信息的目的,而且造成了视觉疲劳和心理压力、使人产生逆反心理,更谈不上去欣赏作品的艺术之美。通过观察不难发现,一张好的海报设计,不是简单地把所有的空间全部利用,把所有的信息堆砌,而是有意识的留白,让主体形象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中更加醒目的传达更多的信息。从某一层面来说,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的“留白”就给人们的身心带来了休息的空间。把空白运用到现代海报设计里,不仅仅是缓解了人们的视觉疲劳,而且把空白参与设计,设计师可以巧妙地把其他设计元素与空白巧妙进行融合,使设计作品的主题得到了很好的传达,精心雕琢的形象会显得更加突出、醒目,给观者想象回味的余地,本来没有的东西带给人们无尽的联想,徜徉在想象的空间中,回味作品的感情韵味,为设计作品渲染了浓厚的设计氛围。
3空白意境对现代海报设计的气氛渲染表现
在海报设计中烦琐复杂大量信息每天都围绕着我们的当今社会,我们从心理上就渴望空白的时刻。而海报设计中的空白空间就像文章中的省略符号一样,虽然没有过多的语言,却可以引发我们无尽的好奇心,让我们有空间,有兴趣去探究其间所蕴含的意义。空白意境对现代海报设计的整体气氛有很好的渲染作用。在海报设计中巧妙地运用空白可以提高海报的设计品位,更好地发挥海报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1)创造设计的意境。美国著名设计师维基•斯特鲁认为:“空白的运用表现了对构图的精妙理解。”一张好的海报设计,应该首先要考虑到整个版面的协调,注重整体性,在局部中进行巧妙地变化设计,运用比例和空白,使版面空白处的退让与信息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互相映衬融合,使设计主题形象突出,使朴素简洁的版面拥有深远的文化意义,营造耐人寻味的氛围,产生一定的神秘感,创造一种设计的意境之美。海报设计中的空白不是真正的“无”,而是内容的“有”,通过对可见物的超越,蕴含着一切和无限。无印良品的宣传海报我们都不陌生,原研哉希望宣传海报能很好地表达出无印良品设计中“虚空”的理念。在海报设计之初,是想呈现出一个看似空无一物,却能容纳百川的容器。摄影家藤井保提出了“地平线”这一概念,希望通过单纯空无的画面深刻地表现出人与地球之间的关系。之后通过精益求精的取景、拍摄和照片筛选,最终选定了四张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超宽场景,利用地平线的透视对视觉产生强烈的冲击力,加上“无印良品”文字LOGO,利用空白很好地创造出了海报的意境,非常成功的体现了“无印良品”这个品牌所蕴含的精神,达到了既定的目标,正如原研哉所说:“那道地平线就像烙在了我眼中一样,一直到现在,依然令我难以忘怀……”。这也充分体现了空白的运用之妙会为海报设计渲染深刻浓厚的艺术气氛。
(2)引发设计的想象空间。设计教育家戴布勒•芬克认为,没有空白,即无所谓存在。在海报设计中,我们往往会忽视空白的存在,其实空白的合理运用可以为设计提供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我们知道在二维平面的空间是有限的,但是通过空白空间的运用,可以为设计营造深远的视觉心理空间。1992年,靳埭强在为世界环境日画展所做的海报《美的回响》中,就运用了道家的思想。用毛笔象征莲花,在毛笔的右上方用水墨画出一只蜻蜓,表达了古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意境,传达出大自然万物互相融和的道家思想。作品中大量的留白设计体现了大自然广阔清新的空间,把中国传统美学在现代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承传。从靳埭强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得知,好的设计作品并不是越复杂就越好,巧妙合理的留白可以营造出“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的意境,而且让画面显得更加简洁有力和耐人寻味,还能留给人们无限遐想的广阔空间。
(3)获取海报设计的视觉舒适感。我国古代绘画论中说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这是说,画面在疏密的布局上有意识地留取“空白”以及在空白处与实处的比例变化,都是画面布局的一种创意性的重要手法,有利于强化观者的感受,获得视觉上的轻松舒适感。现代设计是为人的设计,与人们的生活和心灵息息相关,于是视觉传达设计作品能否给观者以视觉和心理上的休息与轻松,让人们重获一份能释放自己的宁静空间,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设计目标,而空白的留取恰好能满足现代人精神上的这一追求,设计中的空白犹如音乐中的休止符,给人一个停顿,使观者在观看时有轻松愉悦的视觉审美享受。
4空白在未来海报设计中的运用思考
关键词:传统民族文化海报设计本土化国际化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种以“图”作为信息载体的艺术,也是与传播相结合的设计艺术形式。其中海报便是一种非同寻常的充满信息与传达的交流载体,它往往可以不通过文字的阅读或提示,让人们一目了然地快速识别图形中所传达的内容和含义。德国设计大师皮尔·门德尔认为:“海报不仅是为了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理解,而且更是一种美的语言,它映射出一个国家的民族传统与社会文化。”
然而,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中国现代视觉设计中充满了受西方影响的视觉语言,“国际化”视觉符号的泛滥与“本土化”视觉语言“失语”现象非常突出。世界设计的大同之日就是它的末日到来之时。当设计失去了民族个性时,不仅达到“世界水平”的目标无法实现,实际上也正在迈向衰败的道路。真正的“中国设计”应该是试图去发现一种既根植于我们民族的本土性又对整个当代设计语言有意义的东西。一个好的海报应该是在寻找表现某种可以识别、分析、解读我们的传统艺术中渗透的我们民族的智慧、意境、精神的“中国特性”。我们要为“中国设计”寻觅正确的方向,也为国际海报艺术设计的丰富性提供来自把握们本土的智慧和想象力。
(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海报设计
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是一座蕴藏丰富的宝库,对海报设计有着深刻的启迪与借鉴作用。面对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我们可以多层次、多角度的进行再认识、再发掘。
1.从艺术手法方面借鉴。
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发展,无论是宫廷美术还是民间美术,无论是文人画还是宗教画,经过历代的画家、艺人、工匠的创作实践,积累了大量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殷商时期的青铜,从战国时期的器皿、帛画到汉代的雕塑画像石,从唐宋的绘画到明清的瓷器,以及民间广为流传的剪纸、木版年画、建筑、纹饰、戏装、面具等等,充分体现了或恢弘灵巧,或简约或精致,或工整或粗放或热烈或娟秀,或质朴或奢华等多种手法。无论是逸笔草草的国画笔墨还是板刻结圆的装饰图案;无论是造型夸张的民间剪纸还是色彩强烈的木版年画,这一切无不为现在海报设计提供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图式语言。靳埭强为日本“自在”纸坊创作的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海报,在纸纹上运用了传统手造纸的毛边,宣纸竹纹变化构成中国山水自然绘画意境疏散的意象,表现了中国人文性情无束,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整幅海报制作结合中国传统艺术表现手法,把作品风格淋漓尽致突显。对于今天机械工具,电脑技术带来的表现手法单调划一的理性倾向,传统民族艺术表现手法对于现代手段与智灵手法的协调,发挥重要的平衡作用。
2.从图像元素方面借鉴。
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在经过漫长的历史凝炼后,逐步形成各具典型文化内涵的图形和纹饰。他们包括人物、植物、动物、图腾、几何符号等形式在内的图像,以及一些流传广泛的典故、成语、传说中的人物、景物,一些约定俗成的事物及组合。如梅竹松岁寒三友象征坚贞的友谊,三羊开泰象征吉祥如意,莲花与鱼寓意“连年有余”,喜鹊与梅花寓意“喜上眉梢”等。这些乡土味浓郁的图像元素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张道一先生指出的“民间艺术是一种本元文化”,如果将这些富有民族形式特征的元素有机的组合到现代海报设计中,无疑会给单调枯燥的现代设计风格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
如韩秉华把冰裂纹(开片)结合汉字引用与“苏州印象”海报作为创意概念。开片纹图案窗格及“三点水”的笔法,组成“州”字的主体,并突出“姑苏城外寒山寺”牌匾中的“苏”字以展示苏州。背景衬以山水影波光和一叶小舟的照片,并以黑色和银色印刷,展现了中国艺术古朴淡雅的诗般意境。
3.从思维方面借鉴
中国传统文化中整体的、辨证的、因果循环的思维方式,强调事物各方面辨证统一和相互间的联系,其思维过程重综合、重归纳。反映在自然观上,强调“天人合一”,“浑然天成”,“物我不分”和“因势就成”。其思想发轫于先秦的道家,儒家以及禅宗理念,是原始朴质的混沌思维方法论的基本核心。中国特有的思维方式,为现代科学技术解开某些知识密码提供了科学辨证的有力思想武器。现代科学的三大发现——量子力学,相对论和混沌论中所包含的概念和思维方法,与中国民族文化中所蕴含的注重整体、和谐、相对、转化的传统思想方式相当吻合。中国的绘画理论和设计原理与这种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古代太极图中的阴阳回转,青铜器纹饰的抽象多义,国画中大写意虚实相生中无不透出这种思维方式的精髓。我们知道思维方式转化到海报设计上,往往促成创意的产生,它是人所共知的潜意识中存在的思想意念。一个好的思维意念的生成,能够超越任何阻碍人类之间相互交流的因素,达到更高层次的彼此交流,它是使“中国海报设计”登向国际设计舞台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我们的设计师在进行海报设计时,能够把作品的创作思维糅合到中华民族传统的自然观、哲学、思维方式中,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产生。(二)民族传统文化与当代海报设计
中西文化的互动和双赢,成为世界多元文化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海报设计要根植于本土文化精华的土壤中,深入领悟传统中的“中国特性”,汲取外来优秀的意识、方法、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做到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又不落后于国际潮流的设计理念与实践体系。
1.对民族文化精髓的创造性转化
对我国的民族文化,即要发掘出其中蕴藏的丰富资源,又要看到其中存在的不是和缺憾,在进行海报设计时,要活学活用。很多设计师还存有“借古人以自重”的倾向,认为套几件古装或搬出典故神话就是弘扬民族文化,设计就有了文化内涵,殊不知这恰恰是远离文化的一种流于表面的吸收,刻意模仿穿衣戴帽的行为表现。
那么如何在海报设计中将民族性与时代性创造性相结合,是体现其本土文化设计的关键之一。我们认为,首要的就是将中国文化传统中视觉的符号和价值系统加以改造,使这些符号与价值系统变成有利与时代变迁的种子,根植于国人心中,使其保持文化的认同。因此,我们所要努力把握的不仅是形式与内容,更重要的是抓住中国传统视觉符号所蕴含的精神方式与审美内涵,并自然地将它转化到我们当代的海报设计之中,亦即将传统文化符号转化为现代视觉语言。例如余秉楠1995年创作的《海峡两岸一家亲》是为台湾印象海报会设计的“汉字”海报。作品选用了最古的篆字“家”,家是屋顶下的猪,一个多么美好的形象,多么安定和幸福的家庭,它虽然经历长期的形制更叠,繁衍出行,仍离不开造字的初衷,隐喻出海峡两岸一家亲的主题。刘小康设计的《新北京,新奥运》,背景是北京故宫九龙壁中的一条栩栩如生,威武动感,再加上一个跑步人形及科技感的线条造型,重叠龙形和人形,把传统文化,现代思维和运动精神结合起来,表达新时代北京的气象,还有很多成功作品,陈幼坚1987年设计的《Hello香港》,李永铨1993年设计的《现代香港设计师八人展——八仙过海》海报等等,都是从视觉文化的角度来重新看待中国传统视觉符号,深化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把握,这对于发现具有新时期民族特色的海报设计艺术具有启发的意义。
2.“全球化”中的现代中国海报设计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海报作为信息与观念交流的载体,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一个成功的海报设计应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共通性意念,通过图形文化方式表现出来,以求人们免去因文化、地域、语言、种族等,使人类交流产生阻碍的因素,通过视觉图形而达到心灵之间的直接沟通。
真正理想的“现代海报设计”,应该更多是一种融古通今,关怀人性的思考方式,是多种文化并存,是人与自然协调的“现代化”的体现,是庄子所畅想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人生境界。当然,对传统的珍视,并不是一味的沉溺与审美的情感体验,我们所希冀的中国海报设计是在理性秩序下借西学之风,熔铸古代传统,培育拥护中国的文化生命的强大力量,而不是盲目裁切我们古代图形中的优秀片段,凭空移植外来文化。“民族的才是国际的”,把海报设计穿上民族的盛装,让它在世界各种文化的击撞中接受挑战,汲取营养。
(三):结束语
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我们的文化艺术也必然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与狼共舞”并不可怕,相反,每一次异质文化与中国民族文化的交融,都将会带来民族文化质的飞跃。面对设计全球化的浪潮,思想的贫瘠和信念的过失将成为每一位海报设计师共同的劲敌。因此,在这片具有悠久灿烂文化史的土壤中,我们的海报设计师要“善学邯郸,不失故步。中西结合,以中为主,源流结合。以源为主,形成民族个性,这样我们的民族文化将得以不断传承,我们的海报设计艺术在本土化的土壤里也必定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杭间/何洁/靳埭强主编岁寒三友: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2]雷圭元著中国图案史[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
了解奥运 从海报开始
如果说体育比赛的过程是动感的艺术,那么,海报无疑是凝固的艺术。运动员的动作、表情、支持者的情绪、城市的风格,等等,都成为创意的灵感来源,或真实、或抽象、或逼真、或幽默,表现手法不一而足,形式超越主题,引来更多欣赏者的关注。
首先,人们被形式所吸引,被创意所打动;然后,人们记住了情节,还有饱蘸了城市情感的风格;最后,人们于无意间记住时间,记住这个时代。回头再看,可以发现印刷术、艺术潮流、运动方式乃至运动时尚变迁的轨迹。奥运海报,无意间成了如此多领域的历史记载者。无疑,这不仅仅是不同年代体育艺术创意的结晶,更是奥运精神最艺术化的载体。想了解奥运吗?可以从这里开始:
“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
“奥林匹克主义谋求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相融合,创造一种以奋斗为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作用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
“奥林匹克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
――摘自《奥林匹克》
从一幅幅奥运海报里,你是否看到了这些呢?
从街头巷尾走向主流展台
海报作为设计艺术的一种,曾几何时被视为下里巴人,登不上大雅之堂。然而为了配合举世瞩目的2008年北京奥运,在北京奥委会文化活动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美术馆举办的“2008北京奥运”海报展览得到了国内外著名设计师的重视和响应,共有来自美国、意大利、日本、法国、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的25位设计师的125件作品参展,这些作品以不同的形式语言表现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反映了当代艺术设计的潮流,也体现了国际设计界对北京奥运的热切向往和倾心支持。
“设计艺术是现代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和变化的时代,科学技术像每天的朝阳一样日新月异,不仅体现出人类探寻未知世界的智慧,而且带给我们生活上的新的享受。同样,与科学技术并驾齐驱的设计也在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上起着重要作用,在穿越空间阻隔的交流中,使不同文化的接触与交流日益频繁和直接,使生活在不同地方的人们都有可能同时享有因设计而带来的新的生活。世界如此,中国也一样。”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先生如是说。
设计有着浓厚的文化象征意义,因为始终贯穿着不断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设计艺术往往与一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密切相关。范迪安指出:“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中,设计总是在第一时间接受着各种最新的艺术思潮的洗礼。因此,一个成功的设计,在于它能够与时代合拍,能够担当时代新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的代言人,映照出时代嬗变的轨迹。设计作为一种生产力,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越来越显现出智慧和审美的力量,这种前所未有的突出地位也标志着创意产业的一个新的时代特征。方兴未艾的设计就深深影响着中国当代经济的发展,并在经济建设中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
多元化文化格局下的海报设计
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格局发展的态势下,中西文化的互动和双赢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而海报设计既要根植于本土文化精华的土壤中,深入领悟传统中的“中国特性”,又要汲取外来优秀的意识、方法、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如何在海报设计中将民族性与时代性创造性相结合,是体现其本土文化设计的关键之一。我们欣喜地看到,2008北京奥运海报,将中国文化传统中视觉的符号和价值系统加以改造,保持文化的认同,抓住了中国传统视觉符号所蕴含的精神方式与审美内涵,并自然地将其转化到海报设计之中,亦即将传统文化符号转化为现代视觉语言。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海报作为信息与观念交流的载体,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一个成功的海报设计应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共通性意念,通过图形文化方式表现出来,以求人们免去因文化、地域、语言、种族等,使人类交流产生阻碍的因素,通过视觉图形而达到心灵之间的直接沟通。
真正理想的“现代海报设计”,应该更多是一种融古通今,关怀人性的思考方式,是多种文化并存,是人与自然协调的“现代化”的体现,是庄子所畅想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人生境界。当然,对传统的珍视,并不是一味的沉溺于审美的情感体验,中国海报设计是在理性秩序下借西学之风,熔铸古代传统,培育拥护中国的文化生命的强大力量,而不是盲目裁切我们古代图形中的优秀片段,凭空移植外来文化。“民族的才是国际的”,把海报设计穿上民族的盛装,让它在世界各种文化的击撞中接受挑战,汲取营养。2008北京奥运海报即是奥运会以文化的形式逐渐渗透并转换的一种表现形式。
寻找中国元素与体育精神
德国设计大师皮尔・门德尔认为:“海报不仅是为了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理解,而且更是一种美的语言,它映射出一个国家的民族传统与社会文化。”奥运海报,则更应体现每一届主办国的传统与文化,2008奥运会在中国这样一个文明古国,奥运海报的设计应借此契机向全世界呈现中国最具代表性、最独特、最灿烂的文化内容,进而充分利用国际化的视觉语言与全世界沟通,让世界了解中国。
在设计国际化的影响下,中国现代视觉设计中充满了受西方影响的视觉语言,“国际化”视觉符号的泛滥与“本土化”视觉语言的失语现象非常突出。而北京奥运会作为在中国举办的体育盛事,其海报设计必须要走出一条“民族个性”的道路,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此次展览的海报作品中,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的“国际化”风格非常明朗。如在日本设计师原研哉先生的作品中,每个元素融合起来组成一个圆,同时圆里面的每个元素又可以分割开来,自成一体,极具特色;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王敏设计的碑拓海报则堪称为奥运海报设计史上的分水岭,不同于一直以来以直线为主曲线为辅的的海报设计,王敏设计的奥运海报独辟蹊径,以曲线为主,碑拓中一个个由曲线构成的小人代表每个运动项目,生动形象。
“气” 、“势”与艺术的渊源
“气”、“势”与艺术的渊源,源自中国传统书法和绘画。
1.“气”与“势”与中国书法艺术的渊源
在书法艺术作品中,“气”和“势”是两个重要的审美概念,是评判作品优秀与否的重要判断准则,甚至成为由作品进而评判作者道德修养的重要指标。如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图1)“满目忠义之气”,在讲求笔势的同时,深层次是其“意味美”。 笔法、字法、章法和个人修养等因素所形成的“势”使书法作品整体上表现出一定的精神面貌,这就是“气”。 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图2),其布局纵有行、横无列,行款紧凑,首尾呼应;通篇遒媚飘逸,字势纵横,变化无穷,如有神助。充分体现出行书起伏多变、节奏感强、形态多姿、点画相应,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u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概括起来,书法里所指的“气”主要包括:其一,主体(作者)之气,作者的精神风貌和修养对作品有极大影响,这就是常说的“字如其人”; 其二,客体(作品)之气,主要指作品的流动之气,即行气,和由主体创作状态影响到作品的精神风貌,如雄浑之气、奇秀之气、忠义之气等。“势”则主要包括:其一,运动和速度,有了运动和速度,字的笔势和神采才会张扬,这也是书法的首要特征;其二,力和趋向,主要指作品的力度和字的结构趋向,当字的结构打破绝对的平衡后,便会给人一种趋向性,即通常所说的视觉张力。
从二者的关系来看,如果把“气”看成是影响作品统一风格的整体因素,那么“势”则是加强和促成这种统一风格的整体元素。“气”与“势”在中国传统书法体现的方法是“气韵游走”。书法作品中的笔墨线条形式,强调不拘于有形的线条墨色,而是呈现心性价值,以表现书家心情境遇之悲喜怒忧,展露其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内心秩序或失序。书法得其“韵”,即可达到自然随化、笔与冥合之境,反之,则意味尽失。尤其“气韵游走”的草书将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了极致,用笔上起抢收曳,化断为连,一气呵成,变化丰富而气脉贯通,在所有的书体中最为奔放跃动,也最能抒发书家的情感和表现书艺精神。书法作品前后呼应、全篇贯气必须借助于“势”,因为“势”的要素是运动和趋向,有运动便能促成流动之气,有趋向便可促成贯通之气,所以“势”促成“气”;另一方面,好的作品必然在其整体之“气”中彰显“势”。最后,最为重要的是这二者的实现都要依赖于作者的修养和情绪,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图1)、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图2)都因包含了作者在创作时的情绪而气贯势通。
2.“气”与“势”与中国绘画艺术的渊源
在绘画作品中,尤其以中国传统国画为典型,气韵生动而通畅,正是传神思想的精密化的表现方法,是对绘画为了表现作者自身内涵提出了更为深刻的陈述。例如齐白石老先生的系列画虾作品(图4),从墨法上看,用淡墨画虾体,用浓墨点睛,把墨、水与宣纸结合的气韵效果把握得很好,使虾看起来通体透明,形象生动。墨色的深浅浓淡,表现出一种动感。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用一点焦墨,增加了虾头的重量感,在左右点上几笔淡淡的墨,虾的头部在晶莹剔透中有显得变化多端。虾的腰部再用淡墨点出,与头部重墨形成明显的对比,把透明的、游动的、活生生的虾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为表现出那种透视感,用虚实结合,简略得宜,似柔实刚,似断实连,直中有曲,乱小有序的线条,使纸上之虾看似在水中嬉戏游动,触须也像似动非动,力求深入表现它们的形神特征;所以中国传统国画的“气韵通畅”的表现具有神形合一之美。
“气”与“势”的美学内涵与中国文化海报设计的关联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气”与“势”是作为一个普遍的美学概念以及审美标准。而对于中国文化海报设计而言则可大致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海报设计作品的主体形象,它主要传达视觉上的意象美,但是这不是简单的形和色组合,而是一种完形的、能够让视觉认知的外在完整表现,以及消费者在视觉观察时能够体会到作品本身的一个气韵流动形势;第二个层次是海报设计作品整体形象之上的一种内涵,是通过一定的文化积淀来理解感知的,它包含着传统文化特定的、稳定的某种寓意、境界,能够在消费者观念里长久的时间中广泛接受的依托或印象,是中国文化海报设计的根本所在。当在中国文化海报设计中处理好民族文化在广告中的特殊作用,能够用恰当的艺术表现形式把传统文化的精髓高度凝练地体现出来,使之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这样不但减少了海报设计的商业气息,增加其文化艺术品位,还增强了海报设计的艺术表现张力,使我们在接受广告传递的商品信息的同时,充分感受到海报设计带给我们的精神愉悦和视觉享受。
了解这些,在我们进行中国文化海报设计的时候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使设计的作品更具有文化与韵味。
“气”与“势”美学内涵在中国文化海报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气”与“势”的美学内涵在中国书法作品与传统绘画作品中主要表现为“气韵游走”和“气韵通畅”,为充分表达中国文化海报设计的主题与内涵,进行设计实践,以论证此表现形式的可行性。
1.“气韵游走”在中国文化海报设计中的运用实践
以“三星堆”为主题的海报设计为例(图5)。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现有保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制品、玉石制品以及黄金制品,造型奇特、制作精美,表现出浓厚而神秘的宗教文化色彩,独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是极为罕见的人类上古史奇珍,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为了传达三星堆遗址是“长江文明之源”和 三星堆出土的旷世神品的信息,海报设计的整个构图采用气韵游走弯曲渐进的线条来表现“长江文明之源”:线条笔断意连,采用了金属陈旧色彩,同时沿着线条四周散点排列三星堆出土的旷世神品;观者视线可沿着线条的脉络游走,整幅海报体现出宁静淡雅的禅意韵味,透露出沉淀千年的历史优雅和绵绵不绝感,给以观众一种宁静的感官享受。
2.“气韵通畅”在中国文化海报设计中的运用实践
以“羌族”文化为主题的海报设计练习作品(图6)。???首先我对少数民族羌族进行了走访调研,并在博物馆、图书馆、网络平台了解、收集了大量的羌族少数民族资料,整合提取具有其特色视觉元素,设计了以“羌族色彩”宣传主题海报。整幅海报构图简洁干练,由上自下贯通一气,使整张海报气韵通畅,同时用绘画笔触的自然弯曲带动了整个画面的活力。鲜艳的色彩和羌族特有民族特色手工艺作品图案做点缀,构成整幅画面。尤其在这幅作品中,观众可以感受到“气”与“势”的典型美学应用实践,由绘画笔触的一带而下,酣畅淋漓,构成色彩鲜亮的恢弘大气。
结语
中国文化海报设计是伴随着人类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因此它同时具有刺激消费、沟通产销的营销功能和传承文化、美化生活的延伸功能。因此,在中国文化海报设计注入美学内涵,创造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中国文化海报设计形式,使中国文化海报设计既能传承文化,又能美化生活和促进销售。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绝大部分的平面设计作品,都是大量图形符号与部分文字符号所构成的,因此图形符号是整个平面海报设计作品的关键,对视觉传达传播效果起主要影响。单纯的以文字符号或图形符号创作的平面海报作品是很少的,两者往往会相融一体,互相衬托。图形符号对平面海报设计作品的视觉传达起重要作用的原因,是因为图形符号在一幅作品中所占空间版面大,所蕴含的内容也很多,欣赏者的观赏集中点也就落在图形符号上,对作品带来的视觉冲击感就很强烈,很好的起到了宣传作用;另一方面,欣赏者大多对图形符号的观赏兴趣度强烈,只要是适合欣赏者喜爱方向的图形符号,一般都会被欣赏者记住,并引起他们继续研究和讨论,图形符号所起到的视觉传达作用就会越大。
图形符号成为标志性的视觉形象
好的平面海报设计作品,不单单能起到宣传的作用,还能在欣赏者对于作品熟知的同时,因其广泛的影响力而成为标志性的视觉形象。这里所谓的视觉形象,是指被大众所接纳的平面海报设计作品中的图形符号,这种图形符号已经不单单是作品的组成部分,而是成为作品延伸化和扩大化的核心。例如,美国著名快餐企业麦当劳,在当初的企业宣传平面海报设计众多作品中,具有无限想象空间的“m”脱颖而出,这份作品不仅深入人心,还被实体化,成为标志性符号。而后麦当劳推出的一系列与标识有关的平面海报作品,都围绕英文字母“m”展开,把标志的图形化,发展到了极致:在兔子形象中,标识“m”成了两只耳朵;在女孩的笑脸中,“m”成了其口中的舌头;在谈情说爱的情侣身边,“m”就成了他们的投影。麦当劳平面海报作品的成功,是因其图形符号具有浓烈的人文特色和想象空间,在人们心中成为了标志性的视觉形象。
如何突出图形符号的视觉传达效果
1图形符号创作思路的不断深化
平面海报设计中要注意设计图形和元素之间的层次感,可以在干扰视觉效果的同时,有目的的突出自身所想体现的主题,这种表现方式往往是比较直接而且有效的方式,欣赏者能够很清楚的了解到该平面海报作品的内容;以点、线、面等平面海报设计中构图的视觉线来牵引,让欣赏者随着设计师的思维去观看和思考平面海报设计作品。色彩诱导、明暗诱导也是创作者经常使用的方式,通过设计时对色彩的合理搭配运用,使其产生强烈的对比,再加上光感的明暗差异性来一起衬托平面海报设计的主题,利用眼睛感官的瞬间接受,捕捉欣赏者的视觉点,这种方式需要欣赏者跟随创作者的设计思路去体会作品;依靠突破图形图像本身的视觉平衡点来达到视觉要求,运用图片素材的本身来寻找优秀平面海报设计的突破点,依据图形自身所产生的空间感、光感等一些突出的特点,来加以利用、融合,创造出极具特点的成功作品。
2图形符号在平面海报设计中的合理搭配
一件吸引人注意力的平面海报设计作品,给观赏者的第一印象是合理且图像鲜明的。图形符号的合理搭配,能使平面海报作品得到很好的艺术完善,令欣赏者对视觉传达的内容更容易接受。为了突出视觉传播效果,一些具有很强宣传目的的平面海报作品,会忽视图形符号的合理搭配,给欣赏者的感觉是粗糙的,没有什么文化含量,也就得不到欣赏者的重视,视觉传达效果很差。所以说,平面海报设计的作品,不能因目的性而忽视图形符号的合理搭配。平面海报设计者,在设计时,要肯花时间和精力,对图形符号间的搭配不断改进,创作出让欣赏者可以慢慢品尝和思考的作品,从而使图形符号视觉传动效果更好发挥。
3图形符号标志化
这里的标志化,指的是平面海报设计作品,不仅要追求视觉传达上的效果,还应该注重作品本身深层次的文化精神涵养。使用形象鲜明突出的图形符号,给欣赏者视觉上的冲击,引发其内心的思索,大众化且深入人心,成功的塑造成人们心中标志性的图形作品。标志化的图形符号影响力大,共鸣性强,能使平面海报设计作品在视觉传达传播效果上的工作事半功倍。怎样成功的使平面海报设计作品中的图形符号标志化,是需要我们的创作者们共同努力,精益求精,在扎实自身设计水平的同时,把握时下社会现状和人群心理,精心创作符合主题要求,且突破自身单纯宣传目的,以引起欣赏者思考和有所领悟的作品。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