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8:55: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幽默故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 通过观察和动作模仿,了解故事中几种动物的主要特点,理解故事内容。
2 大胆地猜测“魔豆”的作用,感受故事的幽默诙谐。
3 体验师生共同表演故事的快乐。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魔豆”传奇》人手一册,绘本PPT。
经验准备:1.幼儿对章鱼、臭鼬等动物特点有一定的了解。2.知道吃豆子会让肚子产生气体。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一)师生围绕“动物园”开展谈话。
1 你去过动物园吗?在动物园看到过哪些动物?
2 动物们想要自由,想要出来玩,他们会怎么做呢?
(二)观察封面、扉页,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动物。
1 你认识这些动物吗?他们是什么样子的?(请幼儿模仿。)
2 他们住在动物园里,可是有一次他们居然跑出了笼子,还开了个快乐的晚会,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二、仔细观察画面,理解绘本内容,大胆想象并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一)播放PPT,阅读绘本第2~9页,了解动物们是怎样获得自由的。
1 阅读绘本第2~3页,观察画面内容。
师:管理员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桌上有什么?
2 阅读绘本第4~5页,猜测故事情节。
师:他是谁?他在做什么?他能拿到钥匙吗?为什么?
3 阅读绘本第6~7页,继续猜测故事情节。
(1)个别讲述:图中有几种动物?分别是什么动物?
教学心语:阅读活动不要仅局限在语言领域,为了发展幼儿的多元智能,我们可以将阅读活动和其他领域的活动相整合。例如:在观察图片的同时和幼儿一起指一指、数一数,既能增加他们阅读的兴趣,又促进了他们数概念的发展。而且图中有几种动物只露出了部分身体,可以以这部分身体为线索请幼儿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在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和推理能力。
(2)同伴讨论:动物们自由啦,他们高兴吗?
教学心语:同伴间的交流不仅能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还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和讲述习惯。教师在幼儿讲述时,必须要关注到每位幼儿,及时和幼儿个别交流,发现语言能力弱的幼儿要鼓励他们多说,对没有养成良好倾听习惯的幼儿,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教会幼儿耐心地倾听。
(3)发散讨论:接下来他们会干什么?为什么呢?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4 阅读绘本第8~9页,感受动物们的愉快情绪。
师:你们喜欢晚会吗?(为了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动物们的快乐,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先说一说自己是否喜欢晚会,再将这种情感迁移到故事中,例如:在幼儿讲述后,教师小结:“动物们也喜欢晚会,看他们多高兴啊!”)
(二)播放PPT,阅读绘本第10~15页,感受故事的戏剧性变化。
1 阅读绘本第10~13页。
(1)教师朗读第10~13页的文字。
教学心语:教师绘声绘色的叙述语言可以让幼儿身临其境,在此处建议教师用神秘的语气吸引幼儿,让幼儿感受故事即将发生的变化。
(2)观察:画面上有哪个动物是新出现的?(指导幼儿认识“渡渡鸟”。)
2 倾听绘本第14~15页。
(1)师:臭鼬为什么叫“臭鼬”?(请幼儿想一想、猜一猜。)
(2)发散讨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如果你闻到了臭味,你会怎么做?
(三)自主阅读绘本第16~21页,指导幼儿自主阅读,说一说动物们的表情和动作。
师:动物们的表情怎么样?他们是怎么做的?
(四)播放PPT,阅读绘本第22~25页,感受故事的幽默。
1 幼儿观察画面第22~23页并回答问题。
(1)师:管理员闻到臭味了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请幼儿模仿“抽搐的鼻子”。
2 教师朗读第24~25页的文字,幼儿观察画面。
师:为什么管理员说“看来以后我还是不要吃豆子了”?
管理员发现动物们刚才开晚会了吗?为什么没有发现?
三、完整欣赏绘本。
师:让我们再来完整听一遍这个有趣的故事。
四、尝试续编故事。
(一)师:你觉得动物们会不会再跑出来?
(二)讨论:如果他们再出来又会做什么有趣的事呢?
读后留言
嘉蕊:管理员很笨,小动物们很聪明,他们一定会再跑出来,这次他们应该跑回大森林,再也不要回到动物园啦!
一、动画片对幼儿的积极影响
1.动画片可以促进智力发展
幼儿动画片的形象不仅语音标准,而且词汇丰富。幼儿观看动画片不仅能扩充、丰富幼儿的词汇量,为幼儿提供形象化的语言,训练他们的倾听技能,而且通过与同伴讲述故事内容,能够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通过观看进行语言交流,又在交流中整理片段、描述故事内容,将有趣的画面与小伙伴一道分享。在描述的同时,幼儿会惟妙惟肖地模仿人物的语言、对话、动作及表情。
2.动画片可以培养幼儿的幽默感
幽默是幼儿动画片的基本要素之一,幼儿受动画片的耳濡目染,就算学不会创造幽默,至少也可以学会欣赏幽默。如《猫和老鼠》让我们看到动物也有情感,它们机智,它们在普通的生活中充满了情趣,故事结构紧凑,告诉我们要勇敢,要坚强,要懂得幽默。
3.动画片可以提升幼儿的智力水平
幼儿处于发育的早期,他们的感官需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刺激,这些不同程度和性质的刺激既是幼儿感官生理发育成熟的外在条件,也是其思维发展的原始材料积累,视觉、听觉的成熟水平和敏锐程度密切关系到人的思维能力高低,在幼儿时期接受良好的感官训练是日后智力发展的基础。
4.动画片可以满足幼儿的求知欲
从幼儿蹒跚学步开始,视野越来越宽广,对人和物的好奇心和兴趣也越来越大。如《蓝猫淘气三千问》就让幼儿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掌握了大量的生活知识,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幼儿能在看动画片的过程中,由动画片来回答他们所问为什么,在幼儿能找到很多问题的答案,而且回答得非常形象生动,易为幼儿接受,印象深刻。
5.动画片可以解除幼儿的孤独感
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缺少共同游戏的伙伴,以单独活动为主,而家长又忙于自己的工作、学习和其他事务,无暇与自己的孩子共同游戏,电视动画片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这一欠缺,成为幼儿最快乐的伙伴,可以解除幼儿暂时的孤独感,满足幼儿交流的需要,家长也比较放心。
6.动画片可以净化幼儿的心灵
优秀的动画片都宣扬真、善、美,给幼儿提供一些可供模仿的模样和群体的一些行为规范,促进幼儿是非观念的形成,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如,我国传统的动画片《葫芦兄弟》和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等等,不仅生动有趣,富有真、善、美的教育意义,而且陶冶了幼儿的审美情操,使幼儿从中受益,获得了许多知识。
二、动画片对幼儿的不良影响
幼儿强烈的模仿能力,会使幼儿认知能力向不合理化发展。一些充斥暴力行为的动画片会使幼儿认知上形成对暴力的合理化,生活中的问题也往往用暴力来解决。武侠和暴力动画片就是这样,幼儿认为武功和暴力可以使他们变得强大,能够解决一切问题,因此在一定的情境下幼儿就会模仿片中的情景,用武力或暴力来获取想要的东西,容易学坏,要想再改过来,就要困难得多。研究表明,经常看武侠和暴力动画片的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更有侵犯性,行为粗野,对人冷淡、挑剔,缺乏助人行为。武侠和暴力动画片容易使幼儿分不清现实与虚幻,分不清正确与错误,如《虹猫蓝兔七侠传》。
幼儿期是思维发生、发展的关键期,它需要通过广泛地吸收各种生理、心理和文化的经验来作为原材料,并从大量的原材料中抽象出最一般的人类思维框架和逻辑结构,从而达到思维的建构。因此,在这一时期,原材料的积累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的性质和数量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今后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的形成。有可能引导幼儿形成固定、僵化的思维模式。同时,由于人类文化整体具有广泛性和丰富性,个体只有对其进行全面的占有,才能超越自身的狭隘性、片面性和偶然性,达到较高的文明程度。如果在生命早期过分狭隘地接受某一种文化,思维很容易形成某一种固定模式。在幼儿时期,过分局限于一种文化经验是十分危险的,一旦过早形成某一种思维模式,日后再要改变就会十分困难。
当然,看动画片还有可能伤害幼儿的身体与全面发展。电视有频辐射,长时间盯着电视屏幕,减少了幼儿眼球运动的机会,导致视力下降。而且很多幼儿都是边看动画片边吃饭,这种习惯会使幼儿的胃肠消化功能降低,导致身体健康状况下降。特别应注意的是,长时间看动画片,必然挤占幼儿学习、体育、美工、音乐、劳动等方面的时间,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也有可能导致幼儿效仿非规范的语言,或者造成幼儿户外活动减少。
【关键词】漫画欣赏 审美理解 审美情感 审美创造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3-0171-02
漫画是一个充满各种可能性的世界,是一个可以按照人们的想象与要求而改变的世界。它有其独特的特点:画面简练,人物造型简洁;构思巧妙令人意外,常用夸张、诙谐的内容歌颂着世间的美好,讽刺一切的丑恶,充满无限的想象力,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漫画欣赏是指读者根据漫画作品,伴随着自己的思维活动,对漫画进行感受、体验、想象和思索,从而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并释放与作者同构的情感过程。3~6岁的幼儿尚处在主客观相互混淆的时期,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常融为一体,他们可以和花草说话,能感受到桌椅被损坏后的疼痛等。因此漫画这一文学作品题材能够充分展示幼儿所理解的世界,让幼儿产生思想共鸣而受到幼儿的欢迎,成为幼儿喜爱的文学形式。另外,因为漫画画面高度的概括,突出重点,简化次要因素,幼儿在欣赏漫画的时候,能直视到漫画所表达的意思,再加上图画可以将人内心所想的东西形象、直观地画出来,所以漫画就成了表现幼儿主观世界的美好形式,更符合幼儿年龄阶段的文学审美欣赏。因此我们可把漫画欣赏纳入幼儿文学审美教育活动中,来培养幼儿的文学审美体验。
一 不同类型的漫画作品及其文学审美价值
漫画题材广泛,寓意深刻,其类型也是丰富多样的。从教学实践中,我将其分为抒情型和叙事性两类,并通过这两类作品来挖掘漫画的文学审美价值。
1.抒情型漫画给幼儿以愉悦的思维享受和美的视觉享受
抒情型漫画是通过作者细致入微的描绘强化漫画的视觉艺术效果,展现作品的主题思想,从而激发幼儿的欣赏兴趣,获得某种情感体验。如《因为我爱你》,它以熊妈妈和宝宝为主角,用简洁直白的画面让幼儿产生情感共鸣:因为我爱你,我愿意奋不顾身去抵挡一切,让你日夜在我的掌心不受伤害……
2.叙事型漫画激发幼儿相互交流和审美创造的愿望
另一种漫画则有很强的叙事说理性。如著名的漫画《父与子》,就是利用尽可能简洁的画面,生动幽默的生活故事,让阅读者会心一笑。这一类的漫画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读者在看完之后,势必会产生与人交流的愿望,甚至于对作品进行扩编、续编、创编的愿望。
二 漫画欣赏活动中培养幼儿文学审美能力的教学策略
1.漫画作品的倒序欣赏有助于强化幼儿文学审美情感体验
文学审美情感是读者对文学作品产生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它是文学审美的基础,漫画欣赏中我会根据一些漫画作品的发展情节,选择倒序的欣赏方式,这种欣赏形式能够强化幼儿对作品的幽默、诙谐的情感体验。如教学案例《追赶》,教师以倒叙的形式欣赏作品,让幼儿先提出质疑:“这是在哪?这个长长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长长的动物?”同时发现“这是第三页!”带着问题想象前面发生的事情,再进行顺序欣赏,根据情节的发展推测并联系:先出示第一页,幼儿观察,然后慢慢向幼儿展开第二页,了解事件发展的脉络,仿佛将幼儿带入到漫画场景中一步一步地揭开谜底,最后将三张画联系在一起找到答案。通过倒序欣赏,让孩子们看到了作品中最有趣、最精华的部分,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自由想象的极大空间,更好地拓展了幼儿的思维,加强了漫画的幽默诙谐效果,让幼儿在欣赏中感受到快乐。
2.教师适时合理地介入幼儿想象,有助于加深幼儿对漫画作品的文学审美理解
文学审美理解是在文学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和预测作品的完整形象及其发展,既能对作品的形象进行情感匹配,又能对作品的主题进行形象的理解和评价。如案例《浇花》,幼儿热情高涨,积极地对漫画的结果进行想象:“是蟑螂”“是小树”,他们的这种想象天马行空,此时教师应该科学引导和规范幼儿的想象,帮助幼儿理解情节发展的规律及其内在的逻辑,最大潜能地去发掘它们的合理成分。教师通过揭开谜底引导幼儿规范想象力,孩子们高兴地发现“是雨伞”时,他们能够理解先前的想象为何不合理了,那是因为想象缺乏了内在的逻辑性,而作品中所展示结果是有故事发展逻辑的:原来是盆栽在无法忍受妈妈心不在焉的浇灌的情况下,无可奈何地开出了“雨伞”。适时适当地引导幼儿想象,既让他们理解漫画情节的发展、欣赏到幽默的艺术效果,又丰富积累了想象的方法:它不是毫无根据的想象,而是要求符合生活的内在逻辑,才能有其合理性。这就为幼儿今后理解各类文学作品奠定了基础。
3.开放式的提问激发幼儿丰富的文学审美想象
文学审美想象是读者对文学作品的主观反映,是在多种心理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想象,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可以高度激发读者的主观能动性。
幼儿的文学审美想象活动受着其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的制约,有着随意性和夸张性的特点,在引导幼儿欣赏漫画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可通过提问引导幼儿逐步地欣赏,同时
亦可将疑惑留给幼儿,让幼儿在寻找问题的答案过程中,训练其思维的严密性和丰富的想象力。如漫画《假面舞会的化妆》,教师可提出疑惑:“为什么光头老爸的脑袋和身体分开了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对漫画《想当父亲也不难》提出“咦!怎么出现了两个光头老爸?”都是将问题抛给幼儿,以此打开想象的空间,让幼儿把对问题答案的想象和生活经验相互结合,更加深入地体验漫画的幽默、诙谐。
4.漫画欣赏与各领域的有效整合有助于幼儿对漫画作品的文学审美创造
文学审美创造是围绕文学作品开展想象,进行扩编、续编和创编一种审美能力。单纯的漫画欣赏是一个比较枯燥和乏味的过程,多领域教学的整合可以让幼儿能更亲身的体验和感受漫画的发展过程,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想象和创造。
第一,与语言领域相结合。漫画欣赏活动需借助教师与幼儿的互动讲述来实现其欣赏目标,也只有借助讲述才能最直接地将幼儿的想象创造及时地表达出来。
第二,与艺术领域相结合。如漫画《到底是什么?》,教师出示第1~3页的内容:“你看到了什么?它们在想什么?看到了这根线小蚂蚁们在想什么?它们一边爬一边会想些什么?如果你是小蚂蚁,你认为这半圆形的是什么?”并提供绘画材料,幼儿通过绘画来表现自己对作品的想象。
第三,与游戏活动相结合。漫画《父与子之拔牙》讲述的就是光头老爸带儿子去拔牙的故事,作品贴近幼儿的生活,有拔牙的生活经验,教师在环节设计上安排了角色的表演,幼儿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拔牙时所经历的情景以及与爸爸妈妈的对话编到了角色表演中,如有小朋友在表演漫画“拔牙”中的妈妈时,就对“儿子”说:“乖宝贝,这颗摇晃的牙齿挡住了宝宝的生长,我们快快请医生叔叔帮帮宝宝吧!”还有小朋友扮演的光头老爸,更是将真实生活中爸爸哄儿子拔牙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儿子,听医生的话,我们拔掉了这颗坏牙,爸爸就带你去游乐场。”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幼儿以生活的视角解读了作品,同时对漫画作品进行了创编。
【关键词】身为人师课堂氛围学习环境
1课堂教学要注意语言得体
1.1语言要幽默
现代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是让学生“会学”和“乐学”,课堂教学讲究理趣和情趣,因而幽默的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愈显重要。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一个人的情绪、思维在不同状态下,接受新事物的快慢会不一样。 如果教师的课堂语言幽默诙谐, 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幼儿就会兴趣盎然,全神贯注,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幽默风趣的语言强烈地吸引着幼儿的求知欲望,使幼儿百听不厌、欲罢不能。
1.2语言要有趣味性
兴趣在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教师的语言如果能扣人心弦,幼儿会产生巨大的兴趣,能够感知学习是一项充满乐趣的活动,从幼儿时期就培养了对语言感悟的情趣。 总之,在幼儿教学中运用丰富的语言知识是一位教师成功的法宝,可以帮助幼儿掌握丰富的语言知识,为以后上小学、中学能轻松地学习好知识打下基础。
2课堂提问是关键
2.1抓住提问的时机
一节课在什么时候提出问题最为恰当?总的来说,要在教师创造了问题的情境,激起了幼儿的注意时提出问题,提在认知教学内容的关键处、理解有关知识点的疑难处和思考问题的矛盾处,这才是最恰当的时机。这样才能给幼儿有接受问题的心理准备和愿望。兴趣是激发儿童学习的原动力,怎样激发儿童的兴趣,就要看教师的提问机智了,一个极大地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提问就是一次成功的不失时机的提问 。
2.2认准提问的对象
一堂课中要提问的时候较多,如果要想让所提的问题具有“有效性”,这就要依据提问的目的有选择地选取提问对象。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应该照顾个别。同时,教师还要针对幼儿的个性差异选择提问对象:对胆小孤僻的幼儿,提问应相对简单容易些;对好动、胆大的幼儿提问相对难一些。当然要避免以惩罚为目的的来选择提问对象,教师不能因一时之气来选择某个小朋友回答问题,让孩子的心理上产生不好的阴影,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2.3有特色地提问方式
西方有人把幽默作为衡量一位优秀教师的指标。米·斯维特洛夫说:“我一直认为教育家最重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德国著名演说家海因·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道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为人接受。”教师提问的方式最好能有特色,教师提问的态度要亲切、和蔼、带几分神秘,孩子们会显得格外关注与好奇。切忌在幼儿答问时插问、反问、追问,弄得幼儿胆战心惊,手足无措;更不能将事先备课的答案框得太死、没有变化,凡事都有可能,不要让幼儿在答案不符的时候,非要死拉硬拽“引君入瓮”不可。
3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创造乐学进取的学习环境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幼儿学习的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也证明,幼儿主动学习的欲望来自于对知识的兴趣和和谐宽松的环境。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敢于放下架子,处处体现出对幼儿的尊重、信任、平等,融洽的气氛,使幼儿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放开手脚,让他们敢想、敢问、敢说。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抛开成人的思维,要允许幼儿说错、做错、想错,这样幼儿才能敢想,敢想就会多想、敢问,敢问就会多问,敢说、敢说就会多说,敢做、敢做就会多做。这就更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在幼儿的课堂教学中还必须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让幼儿回答问题不能要求统一的答案,不能否定孩子的答案,孩子对问题的回答本来就应无论对错,孩子怎样回答问题,也有孩子自己的理由,有时这些理由尽管幼稚,不合乎常理,但这是幼儿自己动脑得出的答案,作为幼儿教师不能以成人的、科学的眼光看待,如果真的错了,也不妨说:“你的想法真特别。”这样,孩子思维的独创性和学习的好习惯、自信心、想象力就会渐渐培养出来,也不会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异想天开是幼儿的特点。当然,在数学课上,幼儿如果算错了,是必须要纠正的。
比如,我在上美术课《小瓢虫去旅行》一课时,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用谜语引出小瓢虫,我边画边说:“半圆头上长触角,两个圆点是眼睛,圆圆壳上有点点,点点有多也有少,点点多少不一样,身体两边都有脚,左三只来右三只,张开一对小翅膀,飞到东来飞到西。”然后,再出示瓢虫图片,请幼儿观察,再进行提问,以提问的方式再次强调瓢虫的外形特征。接下来,我指导孩子跟我一起画正面的两个瓢虫,不同方位的,再画侧面的小瓢虫,画完后,我以故事的方式像演动画片一样,让小瓢虫一家去旅行。我提出问题:“它们会去哪儿呢?”留给幼儿想象的空间,然后,我说:“我想让小瓢虫去森林里旅行。”出示图片,激励幼儿想象,“它们会看到些什么呢?”再出示一幅大海图片,让小瓢虫坐在船里去旅行,又提出问题:“它们在大海上又会看到些什么呢?小朋友们想让小瓢虫去哪里旅行呢?”我不断地鼓励幼儿:“说错没关系,你想让小瓢虫去哪儿旅行,就让它去那儿旅行”。于是幼儿的积极性就这样给调动起来了,他们开始争先恐后,有的孩子说:“我想让小瓢虫到小河边去旅行。”有的孩子说:“我想让小瓢虫到月亮上去旅行。”有的孩子说:“我想让小瓢虫到火箭上去旅行。”我给了孩子们想象的空间,孩子和我的互动将课堂推向了一个,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究兴趣,为幼儿能很好地投入活动中做了铺垫,也为幼儿带来更多想象创作的灵感,使有趣的情境故事体现出它的教学价值。
在鼓励幼儿添画背景时,我采用幼儿生活圈子中的经验,如软软的草地、红红的太阳等,然后教师提醒孩子们:“你们已经想好了让小瓢虫去它想去的地方,现在可以动手画了。”孩子们又一次活跃起来了,我来回巡视着,欣赏着孩子们添加的丰富背景,我在想,有些背景虽然孩子们能说的非常好,但画的时候由于受年龄限制无法用笔画出来,却也给了孩子们想象、想说的空间,激起了孩子们的创作欲望,也激活了整个课堂。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298.
又到了九月教师节,我非常想念曾经教过我的老师们。
我还记我的幼儿园老师,她叫李老师,我象所有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一样,爱哭,不肯上幼儿园,闹着回家找妈妈,那时候李老师总是轻轻地抱起我,安慰我,哄劝我,帮我擦干眼泪,我偎依在李老师的怀里,感觉她像妈妈一样温暖。
小时候,我喜欢像妈妈一样的老师。
长大一些,我上学了,我最喜欢的老师是数学老师黄老师,黄老师一年四季都喜欢穿着漂亮的裙子,全班同学都喜欢她,因为她喜欢开玩笑,上课也像讲故事一样有趣。记得我们学“循环小数”时,黄老师说,现在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个小和尚和老和尚,他们正在讲故事,从前……听着听着大家都笑了,“这个故事能讲完吗?讲不完的话,我们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黄老师引出了“循环小数”的名称。黄老师就这样把枯燥的数学让我们学得津津有味。
我喜欢这样有趣、幽默的老师。
关键词 夏山学校 幼儿教育 教育哲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夏山学校的创办者
夏山学校位于英国伦敦附近的一个小镇,在1921年,由A.S.尼尔(A.S.Neill,1883-1973)和他的妻子安娜在英国伦敦附近的一个小镇中创办。夏山学校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因材施教的典范”,充满了无限活力。尼尔认为:“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他用60年的时间,在夏山学校实现了这个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理想。尼尔去世之后,其女儿佐薇继承父志,继续进行教育实验,并使夏山学校成为一所引人注目的国际学校。①1999年12月31日英国《泰晤士报》将夏山学校校长尼尔评选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2位教育家之一。这足以证明夏山学校这所百年老校,其办学理念时至今日仍领先于这个时代。②
2 关于夏山学校
在学校网站的首页,可以看到这样一段话:“夏山学校的目标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给予孩子们自由,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给予孩子们权利,让他们能掌控自己的人生;给予孩子们时间,让他们能够自然地成长;给予孩子们快乐的童年,保证他们不会感受到成人制造的压制和恐惧。”③
2.1 自由
在夏山学校的孩子拥有充分的自由。上课完全自由,孩子们可以上课,也可以不上课,只要他们喜欢,他们可以一年到头不上课。通常那些自由的孩子在学校游荡一段时间后,都会主动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课程,并且会一直坚持下来,兴致勃勃地学习。夏山学校崇尚自由的上课教学,但是也不拒绝传统的必修课目。在夏山学校中,那些想进大学的学生通常会在十四岁左右开始用功读书,大约经过三年便去参加考试,极大部分都成绩优秀,顺利进入大学。
2.2 自治
夏山学校是一所以民主方式进行自我管理的学校。所有与集体和生活有关的事情,甚至包括对违反规定的相关处罚,都是在星期六的学校全体会议中投票决定的。④在自治会议上经常会讨论到对违反规定的孩子的处罚问题,这也由讨论投票决定处罚方式。孩子们这样做不是出于害怕,而是出于从内心表现出来的正义感,他们不会对处罚心存芥蒂。
夏山学校证明了自治管理是一种颇有成效的管理方法。尼尔认为,要是学生们没有管理自己日常生活的权利就没有真正的自由可言。在尼尔看来,一次学校全体会议要比上一星期的课有意义得多,它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当众发言的舞台,在夏山学校经常能听到那些既不读也不会写的孩子作出相当言之有物的发言。⑤
2.3 幽默
尼尔说,夏山学校的成功有一部分是幽默的功劳。尼尔认为,不论老师或家长,如果要成功地和小孩相处,就必定要了解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也必须要具有幽默感——一种孩子气的幽默感,对于孩子来说,幽默和滑稽代表友谊与和善。⑥夏山学校中最受欢迎的教师往往是那些具有幽默感的“大朋友”,孩子们也喜欢和教师开玩笑,幽默让教师和孩子的距离更近。在教学活动中,当师生一起大笑时,不论是教师还是孩子往往都能从中体会到一种其乐融融的团体温暖感。
3 夏山学校教育哲学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夏山学校的教育理念包含着一个重要的哲学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夏山学校的教育哲学认为:生活的真谛在于寻找快乐,人的幸福并不来源于主流大众认可的“成功”,而来源于自身的认知,以及从事自己喜爱的事情。
在现在的教育中,特别是幼儿教育,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控制管教孩子的度。通常来说,成人在孩子面前总是扮演着保护者的角色,同时也管着孩子,而孩子也总是听成人的话,从成人那里学习所有的东西。对于幼儿园的大部分孩子,这样的管教模式进行得很顺利,一有问题出现就会马上被解决,也是幼儿教育长期以来的主要模式,我们在这样的模式下成长,然后继续用这样的模式来教育下一代,似乎一切都顺理成章。但是我们的教育中有多少是鼓励孩子真正做事、真正敢于自我表达的?每当我们好为人师地告诉他们这个那个的知识时,我们其实剥夺了孩子们生活的乐趣,探索的乐趣,那种凭自己的能力克服障碍的乐趣。甚至让孩子们产生一种自卑感,他们觉得只有依靠别人才能完成工作。⑦在我去幼儿园给孩子进行创造性思维测试时,孩子们总是会兴致勃勃地说着他想要画的图画是什么样的,然后再拉着我的手说:“老师,我不会画,你帮我画吧。”他们甚至都不愿意去尝试,而是选择直接向成人求助,这样的孩子是我们幼儿教育的悲哀。
现在的幼儿园教材大部分都是教给教师如何更为有趣地组织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也就是所谓的“寓教于乐”。这些教材都各有其特色,但是这仍然是在用一个新的方法来强调一个老的观念:学习是最重要的。我们的幼儿教育成为了一颗披着游戏外衣的糖衣炮弹,不论教师还是家长都认为,如果孩子不是在学习,那么他就是在浪费时间。我们的教育口号从“在做中学”到“在游戏中学”,游戏成为了达到某个教育目的的手段,问题是我们不能确定这个所谓的目的是否具有真正的价值来值得我们这么做。
人各有所长,志趣爱好以及生存方式各不相同,但是传统的教育把所有人都放在一个模子下锻造,期望所有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却恰恰忽视了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关于自我的认知,关于主动选择幸福生活的权利。父母往往把自己的梦想强加于孩子的身上,但是忘记了一点——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通过对夏山学校教育哲学的思考,我们会发现,真正的教育不是为了迎合社会,而是让孩子能真诚地面对生命的本质,快乐地享受生命的乐趣,积极地实现生命的价值!
注释
① 李贤智,杨汉麟.“让学校适应学生”的可贵尝试——尼尔夏山学校教育实验的历史回顾[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8(2).
② [英]马克·沃恩著.夏山学校的百年故事[M].沈兰,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1.
③ http://summerhillschool.co.uk.2011/8/13.
④ [英]A.S.尼尔著.夏山学校[M].王克难,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0:38-47.
⑤ [英]马克·沃恩著.夏山学校的百年故事[M].沈兰,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43-52.
⑥ [英]A.S.尼尔著.夏山学校[M].王克难,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0:159-160.
⑦ [英]马克·沃恩著.夏山学校的百年故事[M].沈兰,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26-30.
参考文献
李妈妈的来电表明了现在的父母不仅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乐成长,还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变得更幽默,自娱之余还能给其他人带来快乐。无可厚非,的确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具有幽默感。幽默感来自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的个性,幽默感是需要培养的。一个具有一定幽默感的人在与人们的交往中更容易取得大家的信任和喜爱,孩子的身心也得到和谐的发展。
据美国专家从事该专题研究认为,幽默感大约3成是天生的,其余7成则须靠后天培养。幽默感是孩子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幽默的性格一旦形成,对其一生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那么该如何培养呢?
首先让我们来观察一下孩子们平时的表现吧!
当爸爸故意手拎妈妈小巧的女式皮包,或妈妈故意戴上爸爸粗大的男式手表时,3岁的铭铭在一边又是大笑,又是拍手,乐极了!――这是孩子对幽默感有着一种天然的理解力的表现。
爸爸带着4岁的女儿去公园玩,女儿拉着妈妈的手,指着旁边一个冷饮摊,诡秘地说:“妈妈,给我买个臭雪糕吧!”――这是孩子想用幽默来制造一个轻松的氛围,以达到自己小小的目的。
5岁的小彤给在外地出差的爸爸打电话,告诉爸爸:“妈妈做了好多好吃的饺子!”爸爸说:“真想吃啊!”小彤调皮地说:“爸爸,你的声音可以从话筒里传出来,那把你的嘴巴也从话筒里伸出来,不就吃上饺子了吗?!”――这是孩子的幽默感表现出了一定的机智性。
据研究发现,幽默感从出生后第一个月便开始了,如:小Baby在父母的逗弄下,便会呵呵地笑个不停;而1岁左右的孩子,会因为玩“藏猫猫”而狂笑不已。专家解释,所谓的幽默感就是通过语言或肢体语言的表达方式,让与自己互动的对象感到愉快的言语或举止,有这种言行举止的人,我们称为具有幽默感的人。孩子的的幽默感与其认知经验、发育水平、心理特征都有密切联系,是一种不能等同于喜悦和爱的情感。
营造轻松的生活气氛
在孩子成长学习的过程中,若总是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会使孩子体验到快乐,并促使他以快乐的心情来看待周围的人或事物,有利于幽默感的形成。当他学步摔倒、不小心碰到头时,或做错事情精神沮丧时,可以做个鬼脸,表示没关系;此时他往往会被大人扮的鬼脸逗得破涕为笑。如孩子哭闹时,父母除了常用的一些安慰手段外,也可以安抚她:“宝宝,你瞧你哭得像小花猫,鼻涕流得像瀑布,多难看啊!”这种诙谐的语言,比起单调的哄逗,不仅使孩子破涕为笑,而且还可以使孩子学会幽默的语言技巧。
用幽默的语言引导孩子
父母首先应该是幽默的人。幽默感有先天的成分,不过后天的培养更加重要。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最真实的镜子,潜移默化中,父母的许多特点在孩子身上都得到再现。所以,要培养孩子的幽默感,为人父母者,首先要看看自己是否也需要培养幽默感,最起码,要能真正欣赏幽默。
另外父母平时可以多给孩子讲讲幽默故事、机智故事、脑筋急转弯等,训练孩子思维的敏捷性,丰富孩子的词汇。
重视知识和智慧的积累
一个人要想具有幽默感,首先要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平时注重阅读积累。可以从培养孩子养成认真阅读课外书的习惯而开始,从最受孩子欢迎的童话书到各种天文、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图画书,逐步引导孩子去读。另外,还可以鼓励孩子积累一些有趣的儿歌、谚语、歇后语,了解其中的含义,并学以致用。孩子书看多了,见识广了,讨论问题起来,也能头头是道。
培养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精神
生活无处不有幽默,只是缺乏发现幽默的眼睛。培养幽默感是过程,不是结果。孩子在学习幽默的过程中,学会用心地感悟生活,学会乐观、宽容地面对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幽默不仅仅是制造笑料,更要在幽默中体味生活,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和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即使面对失败也能坦然一笑。引导孩子用心去观察、感悟生活,培养对事物的洞察力,用自己的视角去看世界,不因循守旧,是提高幽默的一个重要方面。很多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乐天派,他们虽然遇到各种各样奇怪的困难,但总能化险为夷,继续乐观地对待人生。多给孩子读或看这样的故事,可以培养孩子对乐观情绪的向往。
以形象性和重复性引发幽默感
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决定了他们通常对形象化的事物更感兴趣,更能引发出幽默感,哪怕一再重复说,也不会像成人一样很快厌烦。例如2岁的天皓念儿歌“小猕猴,爬树梢……哇的一声吓哭了”时,每念到“哇的一声吓哭了”他就会乐不可支,这种反应保持了几个月。又如幼儿园小朋友听故事《猪八戒吃西瓜》时,对于猪八戒每一次摔跤幼儿都会发笑,而每听一次这个故事都会有大致相似的反应。
让孩子多讲有趣的事,并进行模仿
孩子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趣的事,总是很有表达的欲望。这时家长需要做的,就是认真倾听,并发出会心的欢笑。如果孩子有足够的幽默感,大人还可引导他们编幽默故事,给课本、电影或电视剧改变甚至添加一个令人捧腹的结局。
在讲述过后,可引导孩子进行语言和动作模仿等。例如动作模仿老爷爷躬腰拄拐杖咳嗽的样子,模仿熊的笨拙、猴子的滑稽动作等声音的模仿如运用象声词“唏哩哗啦”、“咕咚”等。
专家爱心提醒:
在引导孩子具有幽默感特质时,应注意以下3点:
1、幽默感的谱盲以不伤害他人为原则。
时下,幼儿的图书种类繁多,家长也乐于为孩子购买。在许多家庭,图书和种种玩具一样成为孩子的“宠物”。但是,许多家长在给孩子买书时目的性不强,甚至只是把买书当成满足孩子愿望的一种手段。在不少人看来,孩子爱看书是好事,但对什么样的孩子、多大年龄看什么书并不一定十分了解,买书时也不多加考虑。其实,图书尤其是婴幼儿看的图书,应该有所选择,这对于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是有很大帮助的。所以在给孩子选择图书时,不可盲目,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认知能力,选择他能理解、感兴趣的书籍,内容及范围可以根据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1 最适合各个年龄段幼儿阅读的图书
1岁前的宝宝,父母可以选择柔软的布衣书和“撕不破的书”。这些书容易清洗和消毒,而且图案简单清晰、颜色丰富,在感官上容易吸引宝宝。 推荐书:《0岁视觉&触觉BOOK》这是一套为刚出生的小宝宝精心设计的,共5本。 其中的《彩色世界》使用构成万千色彩的五种基础颜色,是宝宝眼中有色世界里最容易分辨,也是最容易吸引宝宝的颜色。6~12个月的宝宝已经不满足于只看到简单的色彩和线条,他们要看真正的世界。
1-2岁:幼儿已有0.5的视力,能够感觉色彩的浓淡。这时期的图画书多以介绍孩子眼前所见、身边所感的事物为好,内容最好能引起亲子之间的对谈,帮助幼儿语言能力发展。应选择有大幅图画的书,内容能反映他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如房屋、日常用品、动物、玩具等,画面应简单,色彩要鲜艳,并逐渐增加画片中的物品和景色,如树、花等。
2-3岁:幼儿已经会捕捉形象的轮廓线,比较喜欢明亮的色彩,也想重复听一些简单的故事和押韵的儿歌。题材应以孩子实际能接触观察的事物为范围,如身体、植物、动物等。3岁前的宝宝,还可以选择一些每页上只有少量汉字的书,可以是有声读物,让宝宝在阅读中将图片与字相匹配(当然宝宝最喜欢的还是妈妈的声音),自然而然地认识了简单汉字。 应注意父母不是为了识字而识字,而是使孩子获得一种阅读的工具,最终让宝宝达到独立阅读的状态。因此,千万不要追求识字量,而使宝宝失去对阅读的兴趣。
3-4岁:孩子开始喜欢富有想像情趣的童话以及善恶分明的民间故事。父母应为孩子选择有意义的民间故事,书中的插图以不带有太浓的梦幻色彩为宜。应选择有细节和动作的书,书的内容应是反映他们能做的事,表现和他们同龄孩子的生活等。故事情节应简明,让孩子从故事中认出他们所知道的事物。还应鼓励孩子在成人讲述故事过程中提出问题,以锻炼思维的敏捷。
4-5岁:这阶段的小孩喜欢幽默、内容圆满欢乐的图画书,外国童话、民间故事是延伸孩子经验,刺激孩子想象的好读物。同时要给予孩子科学类图画书,让孩子对自然发生兴趣,培养孩子观察、研究细节等科学心理。应选择他们可以了解到更多细节,带有故事情节的连环画书、动物故事和童话。也可以是反映社会中真实的人物和事情的故事。通过讲书中内容与孩子对话,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给孩子读书时,家长可用不同的语调表达不同的人物形象,模仿故事中动物的声音,来提高孩子的兴趣。
5-6岁:孩子在语言、心理各方面已有长足发展,他们喜欢短篇故事和知识性读物,父母可以提供一些传记或历史故事,让孩子建立过去、现在、未来的时空观念。无论是文字或图画,父母都要尽可能让孩子接触多样的表现形式,以扩大孩子的眼界,增加孩子的美感经验。可以选择带有简单文字的图书,情节也要有一定趣味。可以让孩子听成人讲述或让他们自己看,家长也可和孩子共同阅读,边看边用手指出书上的文字。这样孩子即便不认识书中的文字,也会知道书上的字和家长讲的故事有直接关系,培养他们识字的积极性。
2 适合幼儿阅读的书还应注意的方面
故事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很多父母抱怨,孩子往往没听完故事就失去耐性;其实导致幼儿缺乏耐心主因有两个:一是故事太冗长、二是故事不够吸引力。根据统计幼儿到四岁时的专注力平均长度才约有七分钟,因此过于冗长的图书内容一定会造成幼儿分心。但是,若能符合孩子的兴趣时,他的专注力就能随之增加。因此,不妨挑选好玩的玩具书、充满惊喜的翻翻书、插图引人入胜、故事逗趣幽默的图画书,都是可以帮助拉长孩子专注力的好书唷。
故事情节是孩子可以理解的内容。此阶段的幼儿开始进入团体生活,生活经验顿然开展,认知学习的渴望也随之增加,在阅读过程虽然还只是停留在对字面意义的理解,但他们对故事情节的进展,观察可是越来越敏锐了。因此,家长可以尝试提供稍微复杂的故事书给孩子,间接的,也能增进孩子在认知上的进步。只不过,要提醒父母在为孩子挑故事书时,避免书的内容超过孩子的理解程度;同时,故事的结局最好是明确、有条理的,当故事结局是模糊或模棱两可的的图书则较适合年纪稍长的孩子。
可以激发孩子想象力的图画书。三岁以后的孩子随着认知能力的提升,想象力也开始起飞;此时充满创意的图画书,最能投其所好了。因此,父母不妨挑选一些幻想类的图画书,引发幼儿想象的空间。然而,此阶段的孩子也会出现一些情绪化的行为表现,如:怕黑。因此,也可以选择与孩子情绪经验有关的图画书,和孩子一起读,这也是帮孩子处理情绪问题的一种方式唷。
一、童话对于幼儿想象创造能力的影响
《纲要》中提出:课程目标旨在提高幼儿的素质与能力,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鼓励幼儿大胆的想象……童话则为幼儿想象提供了一个平台,为幼儿提供了想象的思维的同时,幼儿的想象也成就了童话,拥有奇思幻想的童话才会成为真正的童话,因为想象是童话的灵魂。
(一)童话为幼儿提供了想象的思维
松居直先生认为:“对孩子来说,想象力就是把故事这个眼睛看不见的世界变成自己心中能形象具体的展现给大家的能力。”
在幼儿园,大部分教师对幼儿童话的教学大都只停留在给幼儿讲故事、让幼儿听故事,虽然幼儿们已经有了对故事中情节的理解,但是他们受到了环境的局限,最高层次的理解也就是让他们表演某个故事。所以这在很大层度上限制了幼儿想象的欲望,谋杀了幼儿想象的翅膀。
童话故事《喜鹊、乌鸦与锦鸡》中作者张祖梁对三种鸟类作出了不符合科学真实,但却符合艺术真实原则的解释:三种鸟类各自为同伴画羽毛颜色,乌鸦为喜鹊画羽毛,心急的喜鹊等乌鸦画完黑色条纹就飞走了;乌鸦帮锦鸡画羽毛时不准锦鸡半途飞走了,所以锦鸡就有了七种颜色的漂亮羽毛;而锦鸡给乌鸦画时就一时偷懒,把一盆墨水倒在乌鸦身上,乌鸦从此就变成了黑色。通过这种极富想象的语言,幼儿不仅很快就将3种鸟类的特征记住了,同时,幼儿还可以发散思维:蟾蜍本来和青蛙一样,全身很光滑,皮肤很好。可是蟾蜍有个坏毛病,就是喜欢打架,每次都和别人打得身上有肿块,久而久之,肿块难以消除,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这些夸张手法的运用大大拓展了幼儿的想象力,使得他们能够挣脱现实的束缚,形成创造性思维。
(二)幼儿的想象创造了童话的美妙
莱辛说:“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美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发现的,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发现美的。”我们应该选择能给幼儿想象空间的童话,这样才能激发幼儿新颖、不落俗套、富有创造力的想象,为幼儿的想象能力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绘本童话《小象的大便》深得幼儿喜爱,其中有小动物们讨论到天空是否会大小便时,幼儿的反应简直可以说是激烈了:天空会小便,小便就是小雨,大便就是大点子的雨;天空的大便是冰雹;天空还会放屁,就是刮风;天空还会肚子饿呢,就是打雷声……原来,天空在孩子们的心里是如此的丰富多彩啊,孩子的世界是如此的诱人啊。
从孩子们这些活泼有趣的表现中可以看出,他们借助成人绘声绘色的讲述,借着丰富的想象力,眼睛里闪烁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孩子们早已进入了自己畅想的神奇的童话世界,从而创造了童话的美妙之处。
二、童话对于幼儿语言表述能力的影响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童话故事中的语言,都是经过作家提炼和净化后的,趣味性强、幽默、简练、优美,对儿童有着艺术感染的力量。
(一)童话丰富了幼儿的词汇量,扩充幼儿的视野
词汇量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孩子口语表述能力的强弱,童话故事中往往蕴藏着许多词汇量。我们在教授幼儿这些词汇时,可以在生活中循序渐进地进行渗透,如:《两只小老鼠》故事中 “勤劳”的小胖弟、“懒惰”的大胖哥;《狼和小羊》故事中“狡猾”的狐狸、“可怜”的小羊这些形容词,在孩子理解词义后,我利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引导孩子动脑筋,尝试运用这两个形容词去讲述:勤劳的……;懒惰的……;狡猾的……;可怜的……,就是这样日积月累,孩子的词汇量不断增多,口语表达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
(二)幼儿模仿童话中的语句,逐步复述完整故事
我们有意识地多给孩子们讲一些情节多反复的故事、对话多的故事,让幼儿先练习复述故事中重复的对话和情节,再逐步学着复述完整故事,从而发展他们的讲述能力。我们在与幼儿讲故事时应该做到:1. 应该借助故事中所描述的情节,给儿童提供充分的模仿、练习的机会。2. 讲完故事后,可让儿童复述故事,以培养儿童的概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童话对于幼儿心理品质的影响
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是古今中外作家高品位的追求层次,幼儿童话也是如此。童话故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孩子眼中的童话故事就是幼儿自己的故事,幼儿不自觉的模仿和扮演童话中角色,在模仿和扮演中认识到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坏人;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坏习惯;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勇敢……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孩子良好的品质。著名儿童文学家杨红缨曾说过:“面对孩子们的错误和缺点, 我并不会为他们辩护,只是不愿意直接讲出来,这样会伤了他们的自尊心。我会将道理融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中,让他们通过故事明白做人的道理。”
教师如果要让幼儿在课堂中有一个愉快的学习目的,就要多多发挥语言艺术的技巧。
一、语言要幽默
现代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是让学生“会学”和“乐学”,课堂教学讲究理趣和情趣,因而幽默的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愈显重要。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一个人的情绪、思维在不同状态下,接受新事物的快慢会不一样。如果教师的课堂语言幽默诙谐,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幼儿就会兴趣盎然,全神贯注,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幽默风趣的语言强烈地吸引着幼儿的求知欲望,使幼儿百听不厌、欲罢不能。
二、语气要起伏变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使语言有优美的乐调,使幼儿在用耳听时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美的语言不仅体现在语调、语速和节奏上,更体现在教师精心选取的故事上。所以,幼儿教师要用好语言教学这门艺术,使幼儿在学习中不疲倦、不乏味,使幼儿听得懂,更重要的是使幼儿感受到语言艺术的起伏变化,就像优美的音乐一样,和谐动听,幼儿听起来舒服悦耳,聚精会神,津津有味,其兴奋中心能随着教学语言的声波和声调不断得到调节、转移和强化,提高教学效果。艺术化的语言能极大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在浓厚的兴趣氛围中学习效率会大大提升。给幼儿上课不是单纯的“你说他听”,最主要的是教师和幼儿的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教师语言艺术运用得好会使一个幼儿受益匪浅,也使幼儿以后进入小学、中学乃至大学都有一个愉悦的心情学习。如果教师讲得平庸,时间一长幼儿就会产生乏味、厌学的情绪,当然就会出现“左耳进右耳出”的现象了。
教学活动是一种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的双向活动。如果教师点燃了幼儿的激情,那么幼儿就会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教师互动起来,我们的课堂就会活跃起来,幼儿既能参与到活动中,又能感受到成功的欢乐。比如,当幼儿精神疲劳或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的激情会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出幼儿的参与激情,让教师和幼儿的互动活动活跃起来。
三、语言要有启发性
语言的启发性是指教师在运用语言教学时要提高幼儿对一些事物的感官认识,积极地调动幼儿的大脑思维,开发幼儿的想象力,不管是对与错都不要打击幼儿的能动性,慢慢引导幼儿对事物判断的正确思维,从而使幼儿产生更加强烈的学习兴趣。
四、语言要有趣味性
兴趣在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的语言如果能扣人心弦,幼儿会产生巨大的兴趣,能够感知学习是一项充满乐趣的活动,从幼儿时期就培养了对语言感悟的情趣。总之,在幼儿教学中运用丰富的语言知识是一位教师成功的法宝,可以帮助幼儿掌握丰富的语言知识,为以后上小学、中学能轻松地学习好知识打下基础。
【关键词】 大班 看图讲述 图片选择 目标制定 组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22-02
看图讲述是在观察图片,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运用恰当的词句和完整连贯有条理的语言表达图意的一种教学活动。它对于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幼儿的思维力与想象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行与情感等具有重要意义。近期,我们重点对大班看图讲述活动进行了实践研究,积累起了一些经验,现以《山猫和田鼠》为例,具体谈谈大班看图讲述教学组织策略。
一、图片选择----关键词:年龄适宜、人文价值、审美感受
看图讲述主要利用图片来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因此图片的选择非常重要。大班看图讲述中的图片应具有下列特征:形象鲜明, 主题突出、布局合理,内容贴近生活等等。《山猫和田鼠》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情节生动、富有幽默感
《山猫和田鼠》主要讲述处于追赶与被追赶、吃与被吃关系的山猫和田鼠,在追逐中掉进了深洞,在田鼠的建议下山猫打消吃掉田鼠的念头,共谋脱险之策的故事,①作品情节生动、幽默风趣,这类作品是可以被大班幼儿所理解并深受大班幼儿所喜爱。
2.构图新颖、突出审美感受
《山猫和田鼠》采用的是纵长的由垂直方向展开情节的图片设计,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图中把山猫画成湖蓝色和橘黄色,则使画面的色彩形成调和,不至于产生视觉疲劳;这两种颜色与地洞的黑色形成鲜明的反差,达到了突出形象的效果②。图片中山猫和田鼠表情生动、滑稽,与精彩有趣的故事情节配在一起,给孩子带来别样的幽默感。
3.寓意深刻、富有内涵
《山猫和田鼠》隐含了“给别人一份信任,给自己一份希望”这一价值观,在困境中,即使互为天敌,也要重新考虑彼此的关系③。虽然这样的寓意幼儿当下还不能立刻领会,相信会为幼儿成长埋下一颗种子,日后成为幼儿成长中不可多得的启示。
二、目标设置----关键词:整体发展、关键经验
教学活动目标具有决定教学价值走向和基本内容的重要作用,是决定看图讲述活动质量的关键因素,一个好的看图讲述活动目标应该兼顾幼儿整体性发展和语言领域的特殊要求。
1.目标体现整体发展的原则
看图讲述对幼儿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幼儿观察理解能力,帮助幼儿获得独立构思和表述语言经验,发展幼儿的思维想象力,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山猫和田鼠》目标有三条:其一,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尝试用较完整、连贯的语句讲述山猫和田鼠之间发生的事情。其二,在细致观察、集体讨论、同伴互助的基础上学习运用相应的词汇和语句描述山猫和田鼠的动态、表情与心理活动,丰富讲述经验。其三,倾听同伴的发言,愿意与同伴分享经验,体验讲述活动的乐趣。这三条目标分别从知识、技能、学习策略的获得、学习能力的发展以及积极的个性、社会性的发展三方面提出的,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补充,它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2.目标注重关键经验的获得
大班是幼儿词汇量、词汇种类迅速增加的时期,这一阶段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明确提高,能较清楚、连贯甚至有表情地描述实物和现象④。本活动目标中包含了作为讲述类的语言活动所获得语言发展的关键经验,即运用恰当的词句和完整连贯有条理的语言表达图意,注重为幼儿提供获得独立构思和表述语言经验的机会。这些目标的提出是在遵循大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和阶段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
三、教学过程---关键词:多角度观察、多样化的设问、多形式交流、多层面讲述
看图讲述活动是启发幼儿在观察、理解图片的基础上,表达图意的一种教学活动。所以在教学活动组织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充分观察、猜测想象、感受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充分的表达与交流。
1.注重多角度观察,帮助幼儿理解图片内容
教师要仔细研究图片,反复研究讲述线索,思考在活动中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根据图片中提供的线索,引导讲出简短的有情节的故事。看图讲述中的观察有着一定的规律,即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如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情节到次要情节,从具体人物的形象、动作、表情到抽象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观察,这样的观察才不会遗漏。除了按顺序观察以外,可以根据不同图片的内容采取不同的观察方法。
(1)整体观察把握图意
《山猫和田鼠》从绘本中选取了七张图作为观察讲述的内容,前三幅图是本活动的重点部分。活动开始部分,教师将前三幅同时出示,让幼儿整体观察。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今天带来几幅图,说的是山猫和田鼠之间发生的事,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三幅图,然后说一说它们之间发生什么事?这样的安排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前三图基本上能呈现故事的大致内容,一次性的呈现、整体的观察能帮助幼儿更快、更好的把握图意,为下面的环节留出更多的观察和讲述的时间。在幼儿大致说出故事内容以后,教师引导幼儿逐一地仔细观察这三幅图片,更充分观察、讲述三幅图的内容。
(2)细致观察理解内涵
细致的观察有助于幼儿完整全面的表达,大班幼儿观察能力
的发展也为要求幼儿观察细微部分提供了可能性。故事中山猫追逐田鼠误入洞后,要吃田鼠的过程是活动的重点,而在田鼠的建议下山猫打消吃掉田鼠的念头,共谋脱险之策这一部分则是活动中的难点。为了帮助幼儿理清重难点,并将重难点讲述清楚则需要引导幼儿细致的观察。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主要引导幼儿观察山猫和田鼠的动态、表情,比如:山猫想干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谁来说说山猫样子?这时田鼠是个什么状态?从哪里看出来的?这样的细节观察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图意,理解故事的逻辑,讲述故事情节。
2.设置多样化的提问,引领幼儿感知情节
提问是教学活动中最常见的一种师幼互动交流方式。也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也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效果。在看图讲述的活动教师更多的是通过多样化设问方式帮助幼儿把握图片核心内容,引导幼儿进行讲述。在本活动中老师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讲述。比如教师有时针对画面内容提出描述性的问题:“山猫在干什么,谁来说一说山猫的样子?”“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洞?”;有时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综合判断而提出判断性的问题:“它们掉到哪里”、“上面这幅是谁想出来的方法?”;有时教师引导幼儿对画面进行分析,提出分析性的问题:“田鼠想出的方法山猫会同意吗?为什么?山猫想出的方法田鼠会同意吗?为什么?”;有时教师引导幼儿对画面内容进行判断分析后提出推想性问题:“田鼠到底说了些什么暂时打消了山猫要吃它的想法”、“它们能出洞吗?猜猜它们是怎么出洞?”等等。多样化的设问方式从多角度提出问题,一方面使幼儿比较深入的理解和感知图片内容,另一方面使得整个活动活而不死,避免单一问题的枯燥感。
3.采用多形式的交流,增加幼儿讲述的机会
看图讲述教学一般采用集体授课式,这种方式便于集中指导,有利于教师与幼儿的交流,但也存在弊病,由于发言的机会有限,难以让全体幼儿有充分讲述的机会⑤。因此本活动中教师采取了多形式的交流方式,引导幼儿结伴交流、小组交流、与教师提问交流、与重要图幅的交流等等,比如:本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观摩前三幅图时,教师采用了集体看图,提问回答的方式,像这样与教师提问交流可以让幼儿了解观察、讲述的重点,学习新的讲述经验;在观察第四幅图时,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边观察图片边自己讲述,教师倾听幼儿的讲述,与幼儿个别交流,提高幼儿对活动难点的把握;在幼儿完整讲述图片内容的时候,教师引导幼儿两两讲述,这样幼儿参与的机会多,讲述的顾虑少,容易调动幼儿想说的积极性。采取多形式的交流方法,增加幼儿参与讲述的机会,也避免单一讲述形式引起的单调疲劳。
四、注重多层面的讲述,提高讲述水平
在本活动中,教师注意引导幼儿运用不同的词汇形容、不同的心理描述、不同的语言对话进行描述,在描述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用词的准确性和的多样性语言讲述。准确的讲述要求幼儿讲述时语言规范,用词适当。比如:教师引导在幼儿细致观察和讲述第一幅图时,提出“第一幅山猫、田鼠都在跑,但山猫、田鼠跑的意义不一样,它们的跑可以用什么字来代替?”孩子们提出:山猫应该用追这个字,而田鼠应该用逃。”再比如,引导幼儿描述洞时教师提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洞?”在观察的基础上,幼儿说出“这是一个又黑又深的洞。”注重用词的准确性可以帮助幼儿准确、清晰表达图意。多样性的语言,可以丰富幼儿的词汇,特别是动词和形容词,教师帮助幼儿分析、领会图片中角色的情绪、情感状态和不同角色、不同情景下可能出现的心理活动⑥。比如:在第一幅图中教师请幼儿说一说田鼠看见山猫在追它后是怎么逃的,孩子们有的说出:拼命地逃、没命地逃、飞一样地逃;在第三幅图中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田鼠被堵在洞里面山猫无路可逃时的心理状态,并要求说出四个字的词,孩子们说出了“胆颤心惊”、“惊恐万分”等等。引导幼儿运用多样性的语言,使得讲述富有一定的表现力和感彩,提高幼儿讲述的水平。
本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幼儿观察讲述每一幅图后都进行了示范小结,这个示范小结有时是教师示范,有时让幼儿示范。教师的示范是高于幼儿水平的示范,可以让幼儿学习模仿;幼儿示范可以增加幼儿练习的机会,使幼儿的讲述水平进入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2][3]选自绘本《山猫怎么办》内容简介
[4] 从理念到行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行动指南 语言领域
绘本,以其出色的创意、联想,幽默的表现手法和丰富的人文精神,深受儿童的喜爱。绘本阅读对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拓宽儿童的想象空间、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有积极作用。自绘本阅读进入幼儿园以来,深受教师和幼儿的喜爱,逐渐成为幼儿语言教学的主要方式。然而,在绘本教学过程中,一部分教师主要侧重于讲故事的过程,而忽略了充分利用绘本这一载体,实现师幼间的有效互动。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提问的形式、内容、方法缺乏探索和研究,导致幼儿在大多数的时间里,处于被动听故事的状态,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幼儿拓展思维,更限制了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歌德说过:“想要得到聪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所以,绘本教学时老师的提问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幼儿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巧设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想说、想表达的强烈欲望。
教师如何在绘本教学中巧设提问呢?通过长期实践,笔者探索出的五种提问方法有效促进了幼儿的创造力、表达力、思考力及感受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对学龄前孩子的教育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线索式提问法助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教师在教学前,要仔细阅读绘本,找出作品的中心线索,围绕线索设计启发式提问。
在设置绘本教学问题情境时,教师还可以围绕线索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将知识点串联起来,从而帮助幼儿理解绘本故事。例如:以故事、人物情节为发展线索的,可以设计一些推理性提问,着重培养幼儿通过观图画和认识画面各种事物的变化与联系,来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当故事发展到时,可以设计一些假设性、创造性的提问,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渐进式提问法助幼儿表达力的发展
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循序渐进的,能一步步引导幼儿敏锐的观察图画,理解画面所表达的内涵。提问要讲究层次性。首先的提问是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描述画面内容;然后是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画面各种事物的联系,进行画面外的想象,引导幼儿发现前后画面的联系和发展;最后是对画面进行详细连贯描述,注重对其中的因果关系做出判断与分析,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有循序渐进的启发式提问,才能促进幼儿学会仔细观察,分析画面之间的联系与发展,体会故事所表达的感情,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激情式提问法助幼儿思考力的发展
教师提问时的语言和语气要充满激情,既能吸引幼儿,提高幼儿注意力,又能充分调动幼儿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教师在给幼儿讲述绘本故事的时候,也要以一种快乐的心情去讲述故事,这样才能将快乐带给幼儿,感染幼儿。讲述时教师要根据故事的情节变化和人物的心理变化等变化语气、语调和表情等,适时配以肢体动作,声情并茂地给幼儿讲述故事发展过程,这样才能充分吸引幼儿,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积极思考问题,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延伸式提问法助幼儿感受力的发展
绘本教学要注重知识的延伸,设计讨论的话题,进一步增强幼儿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幼儿教师在进行绘本教学时,既要注重基础,又要强调延伸,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幼儿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满足幼儿成长的需求。在进行知识延伸的时候,幼儿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加深幼儿对绘本内容的理解,从而拓展幼儿的思维,增强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幼儿的生活现象为例,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提问来拓展话题,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幼儿感受身边的事情,设身处地的思考,提高自己的感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互动式提问法助幼儿自信心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