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8:55: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互联网舆情,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网络;舆情监测;技术分析;网络教育
中图分类号:TP311.52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兴起与发展,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信息资源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人们在运用互联网的同时对于内心感情以及态度的表达也越来越重视,公众的表达自由权以及诉求渠道也越来越多。因此,面对社会上日益增长的互联网舆情,必须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互联网舆情收集以及分析处理支撑体系,保证互联网舆情能够实现及时、科学、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所以本文对于互联网教育舆情监测系统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1 互联网教育舆情监测系统概述
1.1 互联网教育舆情涵义
互联网舆情是围绕国家法律法规、生产发生的事件、人物、国家方针政策等影响民众利益的中介性关联物,民众对执政者及其颁布的方针政策的观点和态度。随着网络的出现,人们对其依赖性越来越强,互联网舆情从开始范围狭窄发展到今天遍布互联网每个角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网络舆情代表着公众的心声,是时代进步的产物,表达在互联网空间中的政治态度和舆情传播。针对网络的特点,互联网络舆情有随意性、突发性、隐蔽性和直接性、多元性等特点。
1.2 互联网教育舆情监测系统结构
互联网舆情系统主要包括信息收集、信息处理、数据库和前端应用四个模块。其中信息收集模块支持多处理器,具有灵活的处理信息功能,能够合理应用多线程技术,根据具体情况在指定网站和给定数据中寻求原始信息的模块。
信息处理模块完成数据结构化处理,将数据按照一定规格分类,根据关键词建立全文主索引,通过对象跟踪和分析语义完成自动摘要功能。信息处理模块根据其完成功能主要有预处理子模块、全文索引模块、自动分类模块、对象跟踪子模块等。数据库系统主要完成数据存储功能,对系统中的数据保存在数据库中,为互联网应用提供平台。前端应用模块可以完成各种搜索功能,这里的搜索可以是热点事物的搜索、用户需求的关键词搜索、引擎搜索等;也可以完成自动汇总统计功能。前端应用模块包括五大子模块,具体有关键词自动推荐、管理、搜索、统计报表、采编辅助功能五大子模块。因此,在开发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时,应该重点考虑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信息处理模块及前端应用模块的功能,如何将二者的功能打造得更完美。
2 互联网教育舆情监测系统技术探讨
2.1 互联网信息采集与预处理技术
通常情况下,互联网信息采集主要采用的是垂直搜索引擎技术,将互联网的主要信息进行自动的分类以及识别,实现信息的自动去除和自动抽取,这种处治搜索引擎技术能够比较准确地实现互联网信息的采集。主要是进行互联网主题信息的智能搜索以及下载功能,并且具有互联网信息的反屏蔽方法,随时进行互联网信息的更新搜索以及深度控制,从而根据互联网的信息实现智能下载,还能够运用模拟浏览器技术进行互联网页面信息的采集工作。在互联网相关信息的判别过程中,自动识别技术以及自动扩展功能的运用也十分广泛,自动识别技术能够保证采集的互联网信息具有一定的广度以及动态性的信息变化。除此之外,互联网教育信息的采集必须要进行信息的消重,这也是信息采集过程中必须需要的技术,一般情况下可以从URL列表进行信息的消重,还可以采用网页指纹消重技术以及以领域知识数据库为基础进行信息消重,这几种消重技术均能够有效地保证互联网信息的无重复性。
互联网信息预处理技术是对于互联网采集到的信息资源进行初步地分析以及处理工作,为下面进行互联网舆情信息的抽取以及信息内容的分析提供必要的条件,通常情况下使用的是基于统计以及规则相结合的信息分类以及过滤的技术。首先将互联网信息根据不同领域以及不同行业进行分类,并且结合现有的信息资源进行领域以及行业舆情的分析和处理。除此之外,还对互联网的信息资源进行客观上的评价以及态度上的分类处理。
2.2 舆情关键信息抽取技术
信息抽取技术中的智能节点识别技术是对网络信息快速、及时、准确的提取,提取过程中应用的是本体库和语义网络的信息提取技术。该技术可以根据需要关键词进行有目的的筛选,将关键词和属性关键词锁定,自动选择需要内容。如果所选定的关键词不存在相应的内容,那么就会根据属性关键词提取内容页面。
目前互联网舆情关键信息的抽取技术主要有网页去噪功能、智能节点识别技术以及逻辑信息抽取技术。网页去噪功能主要是根据互联网的信息进行抽取,对于噪音信号进行净化,实现信息的传输速度和质量的提高,根据不同的噪声采取不同的去噪技术。智能节点识别技术主要是对于互联网的信息进行设置相应的主题知识库,保证在进行信息的提取过程中能够自动地进行信息属性的识别以及信息特定值的识别,从而对于不同的信息进行不同的处理识别。逻辑信息抽取主要是对互联网知识库的主题信息进行属性的识别,然后进行逻辑性以及结构性的处理和抽取,保证信息的安全通用。
2.3 文本表示与主题发现技术
互联网舆情主题发现使用技术方法主要来自话题识别和跟踪领域,近年来网络舆情主题识别技术,在从传统的线性文本聚类分析向更注重内容特征的话题标引统计识别技术发展。主要的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使用评估函数来代替TF-IDF;面向BBS的层次化关键词抽取方案,结合机器学习的方法进行关键词抽取。
2.4 网络舆情内容分析
主题聚类法与以往的方法不同,是通过机器学习对文本、查询式对象分析,将分析的聚类对象转换形式,一般将其转换为基于主题的形式。这样不仅可以使特征空间维度降低,还可以描述聚类结果。
主题聚类是我们常说的信息组织方法,综合主题法、机器学习法、数据挖掘法的优点,开发出的兼容性方法。其方法具有主题法直奔主题的优势,节省时间、目的性强、可以提高信息收集质量;空间维度降低,运行速度快。
3 结束语
近年来,互联网舆情监测以及分析系统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并且在不同的领域也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的应用来看,在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十分地科学和深入,存在一定的技术上的支持,因此在今后进行相关互联网教育舆情分析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地探索新的检测系统技术,研究新的理论支撑知识,实现互联网信息舆情及时、科学、准确的采集和处理,建立合理科学的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方案,保证互联网舆情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来华.舆情研究与民意研究的差异性[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2]王伟,许鑫.基于聚类的网络舆情热点发现及分析[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9(03).
[3]申晋.基于Lucene和Nutch的林业垂直搜索引擎的研建[J].农业网络信息,2008(04).
[4]沙芸,张国英,孟凡亮.基于关键词提取的娱乐新闻文档去重算法[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2).
【 关键词 】 环保;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引导;互联网技术;应用
1 引言
环保网络舆情事件的发源地通常是一些地方性的网站和论坛,通常都是百姓生活中关心的问题,其中不乏一些处理失当,甚至引起很大社会负面影响的事件。这跟地方政府没有科学地对待,利用政府网站等互联网平台及时相关信息,而是一味地站在管理者的层面上进行压制或者封锁信息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互联网时代环保部门应充分重视舆情事件,总结和探索新形势下更好的网络舆情事件引导方法。
2 互联网条件下环保舆情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保越来越受到公众的重视,公众通过互联网参与环境管理的热情日益提高。以连云港市为例,从2011年起至2013年8月份,环保舆情有四五百条之多,分别为化工企业排污、秸秆焚烧、城市内河污染、近岸海域的污染等。随着城市的发展,有些大型污染企业从郊区位置发展到中心区域,这就涉及到企业搬迁的问题,2013年碱厂的牛奶湖事件在网络上引起广泛报道。
3 基于环保舆情特点的网络舆情预警、引导措施的研究
环保舆情预警、引导措施的选择必须遵循网络传播的特点和规律,让网民对环保事件有正确判断,减少非理性因素。
3.1 建立环保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为及时引导提供时间上的保证
监测预警机制的建立首先在时间上保证了不让舆情危机现象的发生。及时、准确地监测到环保网络舆情,并对网络舆情的内容、走向等方面进行密切关注,将最新情况第一时间反映到责任部门,保证责任部门对环保舆情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及时做出分析和应急反应,做出正确处理、引导,避免事件向消极的方向发展。
预警机制应和环保部门的应急反应机制相联,出现重大危情时,环保部门启动危机应急机制,有效地进行舆情处理,正确引导舆论走向,促成舆论共识。
3.2 架起环保部门与公众沟通桥梁,提高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环境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公众的切身利益,架起两者之间沟通桥梁,为民众提供优质服务,加强宣传工作,提升公众心中的政府形象,才能形成民众较为认可的公信力,真正解决环保网络舆情问题。
以连云港市西盐河治理为例,附近居民在一段时间内经常闻到异味,以为是化工区的气味飘过来的,对此意见很大,在连云港市的“在海一方”等地方论坛上多有反应,环保部门监测到舆情后,积极应对,查出问题出在西盐河水质上,在第一时间通过门户网站上及时向公众公布了此调查及处理信息,得到了附近居民的认同。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度和性质直接影响着舆情是被平稳解决还是激化成网络。
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是预防环保舆情发生的另一项重要措施。政府规范自身行为,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宗旨,才能获得公民信任,提升绩效公信力。如果政府具有一定的公信力,政府在进行舆情引导过程中获得民众的认可和支持。
4 互联网技术在环保舆情预警、引导措施中的应用
4.1 建立环保舆情监测预警系统,结合环境应急管理系统,妥善处理网络舆情和突发环境网络事件
系统通过意见挖掘、爬虫技术等互联网技术对环保部门关注的舆情内容建立科学的分类体系并进行有效的自动分类,实现对互联网上有关环保舆情的收集、整理工作,准确反映舆情热点问题并对敏感问题,评估和分析当前的环保网络舆情态势,并给出预警信号,遇有重大危情时,自动联接到环境应急系统,启动环境应急预案,进行环境应急响应,为突发环境事件舆情引导提供技术支撑,如图1所示。
4.2 环保门户网站为信息平台,正确引导舆情导向
政府网站具有覆盖面广、时效性强的特点,是获取政府信息及服务的主要渠道,政府门户网站(如图2所示)的“政务信息公开”、“环境空气质量日报”、“水质周报”、“国控重点源监督监测”等,在信息公开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其次网站有“在线办事”、“公众参与”等互动性很强的栏目,可以作为环保部门与公民互动、沟通的平台,从而提高公众对环境管理工作的认知度和满意度。因此门户网站是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必不可少的环节。
4.3 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平台的应用让权力更加透明
通过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平台,让公众在单位或在家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申请,例如环保部门应用最多的行政审批权限——环评报告的审批,申请人就可以通过该平台(如图2所示)先进行网上申请,网上提交相关材料,并根据网上相关的提示要求,如确需到审批部门的,再到审批部门办理,为申请人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且平台每个办件都有时间限制,纪委可以监督环保部门的办件情况,加以监督。每个办件在网上可以公开查询,增加了透明度,让企业、百姓满意。
5 结束语
环保部门对网络舆情越来越重视,应对网络舆情的意识在逐渐增强,逐步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控、引导工作。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仅为舆论的传播提供了条件,也为环保部门的舆论引导提供了手段,怎样充分利用这一手段,加强舆情引导,提高环境管理能力,也是环保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1] 卫鸿婧.电子政务环境下网络舆情应对策略.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9期.73-76.
[2] 谭永军.互联网背景下的舆论引导和监督的对策及路径.梧州学院学报,2012,(6):40-44.
[3] 李怀强.当前政府网络舆论危机现状分析与引导对策.决策探索,2013,53-54.
[4] 刘焕成.政府网站化解网络舆情事件的能力研究.知识学习与管理,2012(145),124-129.
[5] 王进等.基于政务需求的互联网舆情监测分析研究.电子政务,2012(117),61-76.
作者简介:
互联网是加速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手段,是信息化时代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是当今获取最新知识、创新开拓的最有效工具,是表达民意、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平台。
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媒体之后出现的新兴第四媒体,网络媒体由于信息源头多、开放程度高、传播速度快、社会影响大、覆盖区域广和表现形式全等特点,突破了传统媒体的时空界限,已经成为对外宣传和开放发展的主要新兴媒体,成为信息时代新闻传媒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宣传思想工作新的重要阵地。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新闻媒体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给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革命性影响。互联网作为思想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的重要平台,为传播信息、学习知识、建设先进文化、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个安全而可靠的网络空间是支撑国民经济的关键性基础设施,对一个国家来讲至关重要。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技术逐渐主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网络化正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场革命。
但同时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依然严峻。非主流媒体、互联网等新的信息传播渠道既为社会大众搭建了一个低成本、平等、开放的对话空间,同时又表现出方式个性化、内容失真化的特点,使各类舆情的引导难度不断加大。
随着互联网向经济、社会等领域的不断扩展,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当前,全球范围内系统安全漏洞层出不穷,网络安全事件猛增。而且网上能够较好体现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具有正面引导力的内容还比较欠缺,谣言、暴力等各类不良信息仍然存在,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成长。因此,可以说网络和信息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网络舆情越来越像社会的“晴雨表”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反映着社会公众情绪和思想的变化。社会舆情是指社会公众的社会政治态度,是指社会各阶层公众对社会存在和发展所持有的情绪、态度、看法、意见和行为倾向。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表现的总和。
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媒体或网民利用互联网,对社会焦点问题、公共事务、突发事件等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倾向性的意见和言论。
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在互联网上的特殊反映。其表达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动,具备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其中,网络论坛在所有网络信息中,信息量最大,网民关注、参与度最大,影响力也是最大的。由于发言者身份隐蔽,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目前我国又适逢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凸显,网民如果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对社会问题存在片面认识等,都会利用网络宣泄,因此,在网络上更容易出现庸俗、灰色甚至违法的言论。
由于互联网具有虚拟性、隐蔽性、随意性等特点,对司法个案的理性关切极易被非理性的情绪宣泄淹没。在各种利益交杂中,有些不良商业网站也参与到对热点事件的炒作中来。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高维稳能力。一是加强对网络舆情的预警监测。鉴于当前我国正处于网络舆情高发期,必须建立网络舆情处置领导小组和具体工作机构,建立舆情预警监测机制。对于重大敏感案件,要认真研究制定应对网络媒体炒作的预案,及时收集网络信息,定期舆情通报。二是进一步健全防控措施。专门成立一支网络舆情监测评论队伍,掌握舆情的发展趋势及媒体关注焦点,采取发帖、跟帖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发表评论,释法说理,正面引导舆论。三是探索建立基层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通过与群众面对面、近距离接触,切实把各项重点工作落实到基层,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化解在基层。
根据我国促进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共同需要,我们应坚持以法律为依据,综合运用行政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和技术措施等多种手段,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管理互联网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按“在发展中加强治理,在治理中推进发展”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实际,对互联网依法实施有效治理,兴利除弊,推进互联网应用健康稳定地开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摘要:当今社会,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有很多新媒体正在兴起。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网络舆情对于高校的影响力就越来越大。高校网络舆情具有虚拟性、容易扩散性和多元性的特点,当高校发生突发性事件时,就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就应当有相应的应急处置方法,以便能够很好的消除网络舆情对高校突发性事件所带来的影响。本文从高校突发性事件网络舆情的角度出发,简要阐述了网络舆情的特点,同时也提出了对其相应的应急处置对策,为有效解决高校突发性事件的网络舆情负面影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校;突发性事件;网络舆情;应急处置
一、引言
中国当前的科技水平正在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使用互联网,很多高校也成立了互联网交流平台。大学生是使用互联网的主要群体,同时也是突发性事件的主力军,但是他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往往会通过互联网来发表一些偏激的言语或是产生对于突发事件的负面情绪。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之下,一些突发性事件发生时,就会通过互联网迅速传播。而受到网络舆情的影响,高校的一些决策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造成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甚至损坏高校的形象和声誉,对于高校的发展非常不利。所以,高校应当制定一定的应急措施,及时地控制网络舆情,尽可能地减小突发性事件的网络舆情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由此将损失降到最低,同时也能保证高校的发展。
二、高校突发性事件的网络舆情的特点
第一,舆论主体的虚拟性。网络舆情是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的,是虚拟的空间,没有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通过网络,互不相识的人也能够相互交流,有些人也通过一些网络技术来模糊自身身份,由此发表一些比较偏激的言论,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网络舆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高校突发性事件发生时,受到比较不利的影响。第二,舆论内容的容易扩散性。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网络媒体俨然成为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在人们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学生是互联网使用的主要群体,其言论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当有一些舆论消息传出时,就会很容易传播扩散。同时,随着移动网络的普及,人们分布消息的时间、地点也不再受到限制,大学生对一些突发性事件发表的言论就会更容易传播出去,从而造成舆论。第三,舆论传播渠道的多元性。互联网技术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很多人都离不开网络。当前,很多高校在校内都实现了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全覆盖,基本上所有的大学生都在使用网络。大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或者手机使用网络,同时也可以通过微博、朋友圈、贴吧、论坛等多元的渠道来传播舆论消息,由此来增强高校突发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影响力。
三、高校突发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置机制
第一,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建立完善的高校网络舆情多维采集机制。高校突发性事件的网络舆情信息量十分广泛,就当前的网络技术无法有效的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处理。所以,要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建立完善的高校网络舆情多维采集机制,以便能够迅速准确的从海量的网络信息中甄选、分类并且抓取针对某类高校的信息。这样的话就能够减小工作量,在突发性事件网络舆情发生时,快速的做出反应。要想建立多维采集机制,可以从主题爬虫技术出发,进行种子设置、信息雷达等多个模块的优化,同时进行技术上的创新,做到更加全面和更加准确的信息采集。第二,以引导策略为指向,建立完善的高校网络舆情类别分析机制。网络舆情所涉及的方面十分广泛,传播的速度十分迅速,影响力也十分深远,在进行高校突发性事件网络舆情处理时要做到有针对性的分析。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以引导策略为指向,建立完善的高校网络舆情类别分析机制,将网络舆情进行合理的分类,例如大舆情类和小舆情类,正舆情类和负舆情类,强舆情类和弱舆情类等,而这对不同类型的舆情,也要有不同的指向,这样有针对性的分析,能够加快高校对网络舆情的应急速度。第三,以四色等级为基准,建立完善的高校网络舆情应急预警机制。以四色等级为基准,将高校突发性事件网络舆情分为四个等级:一般级、较大级、重大级和特大级,相对应的颜色依次是蓝、黄、橙、红。蓝色级舆情一般不受关注,传播速度也较慢;黄色级舆情关注度较高,传播速度中等,范围一般限制自高校内部;橙色级舆情关注度高,传播速度快,范围一般为各大高校之间;红色级舆情关注度极高,传播速度极为迅速,影响范围能够扩散到整个社会。同时也要建立完善的高校网络舆情应急预警机制,这样才能够在网络舆情发生的时候掌握主动权,做到有效控制。第四,以层层问责为保障,建立完善的高校网络舆情报送反馈机制。对于高校突发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置,应当进行合理的分控,一层层问责为保障,建立完善的“学生-学院-学校”舆情报送反馈机制,做到层层递进,从基层着手,班干部深入了解掌握高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且及时的反馈到学院,学院再反馈给学校,这样分工明确,充分合理地利用学生资源,能够在网络舆情发生之前及时防控,当舆情发生时也能够及时处置。
四、结束语
中国互联网技术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网络在人们生活中也越来越重要。大学生作为使用网络的主要群体,是接触高校突发性事件的最早群体,同时也是网络舆情产生的主力军。加上很多高校都建立了用于交流的网络平台,就更加有利于高校网络舆情的产生与传播,对高校造成经济、声誉等多方面的损失。在此情况下,高校应当要有一定的应急处置机制,将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进行有效控制,减少损失,保证高校发展。
作者:霍轶 秦义
【关键词】领导干部 网络舆论 危机公关 【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码】A 领导干部舆情应对的互联网时代背景
舆情应对能力是领导干部网络舆论危机公关与处置能力的基础。提升领导干部舆情应对能力,需要对新媒体时代有足够深入全面的了解,才能有的放矢,切中要害。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的蓬勃兴起,舆论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互联网时代舆论影响力强大。在过去传播手段单一的传统媒体时代,信息是可以通过控制几家所谓“主流媒体”实现“统一口径”。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传统媒体对传播新闻信息的处置变得更加复杂。一方面,传统媒体充分利用其强大的新闻内容获取能力,依托丰富的人才资源、强大的采编能力,通过其传统媒介传播信息;另一方面,互联网世界各种媒体相互交融,电子报、手机APP、互联网视频、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多个媒体平台同步发声,形成立体传播格局。
信息传播时效和覆盖面不断提高和扩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摆脱了过去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受制于硬件、发行等因素的限制,仅用一部手机即可完成现场直播,实时直击新闻事件的现场。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消除了信息传播的时间鸿沟,每一个个体都可以成为一个自媒体,关注人数动辄几十万,多则数百万,信息一经,就立即有大量受众群体获取信息,并可以通过受众转载形成二次传播,时效性极强,受众人数会呈现几何级增加,重大新闻信息可以迅速覆盖各种媒体的受众群体,形成重大社会影响。
互联网背景下信息传播主体多元化。互联网技术的全面普及,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各种信息的传播主体由过去的固定媒体扩展为社会全体成员,每一个互联网的使用者都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信息。信息传播主体从过去的“以新闻媒体为主,媒体用户为主要受众”的格局,转变为互联网时代“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舆论管控难度空前增大。对于突发事件,阻止传统新闻媒体介入可以实现,而要防止自媒体的传播难度极大。而一些自媒体“粉丝”众多,影响力并不逊色于传统媒体。 互联网时代领导干部应对网络舆论存在的常见问题
与互联网信息产业一日千里蓬勃发展的态势相比,一些领导干部存在与互联网时代脱节的状况,制约着领导干部网络舆论危机公关与处置能力的提升。
对互联网媒体的恐惧、敌视心态。近年来一些互联网重大网络舆情事件造成的影响,使一些领导干部对互联网产生了畏惧心理。个别领导干部认为党报、党刊以及官方的电视台、广播才是权威“主流媒体”,而网络上的报道和言论大多是“胡说八道”,认为网络不过是“煽风点火”“制造事端”的导火索,其存在“弊大于利”。认识上的误区,使得某些领导干部在面对记者特别是网络媒体采访时或敷衍应付,或百般阻挠,干扰记者正常采访,常常给突发事件的处置和领导干部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互联网背景下对突发事件舆情应对能力不足。互联网时代,重大突发事件会在极短的时间实现广泛的受众群体覆盖,突发事件处置的每个细节常常都在互联网受众全程关注之下,应对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重大负面影响。互联网传媒时代,重大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危机公关和处置至关重要,如果处置不当,舆情失控可能成为重大突发事件的“次生灾害”。例如个别领导干部要求“高大全”式的宣传报道,单纯追求彻底的、不容例外的“正面报道”,即便在灾难性突发事件的报道中,也一味强调“领导重视”,强调受害者家佟扒樾魑榷ā保引起受众的逆反心理,不但会降低传播的影响力和政府的公信力,而且也会因群众的质疑和情绪的波动给事件处置带来困难。
秉持传统媒体思维应对互联网时代舆情危机。很多情况下,互联网媒体,特别是各种新媒体的传播,是从政府及其官员直达受众群体,并没有传统媒体的“二次加工”编辑环节,这就对领导干部的舆情应对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互联网时代的舆情应对必须有互联网思维,时刻注意互联网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差异,一些领导干部在媒体面前说话、信息做不到“内外有别”,还以为媒体都是“政治家办报、办刊”,媒体必须“讲政治”,殊不知一些不利信息通过互联网渠道传播,会造成不良后果。 提升领导干部网络舆论危机公关与处置能力策略
互联网时代,领导干部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应对网络媒体时,可以把握以下要点,提升领导干部网络舆论危机公关与处置能力。
正确认识、妥善应对。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互联网空间的信息传播,都是满足人民知情权的途径。正确认识互联网,高度重视互联网舆情,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是做好网络舆论危机公关与处置的基础。使用互联网的都是具体的人,是活生生的有生命的无数个体,合乎常理、常情的事情通常也能够得到绝大多数人的同情和理解,即便是所谓“负面信息”,只要引导得当、应对得当,也可能产生正面的效果。如果媒体的新闻报道与预期效果存在偏差,或者某些新闻报道与真实情况存在出入时,只要不是重大的、恶意的,作为领导干部应该以宽容的心态善待媒体,要相信群众有鉴别真伪的能力。
及时主动、以人为本。互联网时代,受众群体多样化,各种信息在普通民众之间的传播,减少了诸多“中间环节”,领导干部如何表现,常常会直观地展示给受众。互联网信息传播速度极快,如果在重要新闻事件中,及时形成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并主动向新闻媒体提供就变得非常重要,通过在新闻报道中占得先机,实现为媒体设置议程。如果真实的信息不能及时通过媒体公布,占领舆论阵地,则可能造成谣言在互联网领域传播的被动境况。网络舆论危机公关与处置过程中,应将有新闻价值的信息主动提供给媒体,为正常的新闻采访报道提供便利。
实事求是、口径一致。互联网媒体时代,广大人民群众获取信息的难度极大降低,领导干部和政府作为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被互联网放到了“阳光下”。领导干部说话、办事不能想当然,必须保证信息准确、可靠,因为人民群众是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分析、甄别信息,一则错误或者虚假的信息,将会极大损害领导干部的权威和政府的公信力。因此,领导干部在舆情处置和信息过程中,要尊重事实,切不可对媒体和公众撒谎。知道一分事实说一分话,对于不知道的情况宁可如实说明不了解相关情况,待了解后再行,绝不能胡编乱造或进行想当然的推测。
有备无患、牢记立场。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实效性极强,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再来研究应对,常常已经来不及,事件可能已经通过网络广泛传播。因此,对重大新闻事件,特别是突发事件,应该提前研究拟订新闻宣传预案,明确发言人,明确相关人员责任,有条不紊及时相关信息,避免无人负责,互相推诿的情况发生。在新闻事件中,领导干部对媒体的言论,代表的是政府部门或领导机关,不要随意发表个人意见,要淡化新闻的个人色彩,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要按照统一的口径,站在政府的立场说话,维护政府的形象和信誉,避免因为个人发表的言论在互联网传播后形成不良影响。
(作者为安徽工程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邹金红:《公共危机与领导干部危机公关能力的提升》,《行政与法》,2010年第4期。
关键词:数据挖掘;网络舆情;监测引导;决策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1-0001-02
互联网的应用扩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表达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交换、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本身具有虚拟性、匿名性的特点,已经成为人们情绪表达、宣泄及交流的重要平台,其中社会政治态度的表现就是网络舆情。网络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的集散地,更加为政府了解民情,政府治国理政提供了重要平台。
在网络大量舆情数据的背后隐藏了很多具有决策意义的信息,那么在飞涨的信息数据中,有效利用数据宝藏,是近年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热点之一。在数据生产、传输能力远远大于数据分析能力的今天,人们希望能够提供更高层次的数据分析功能,自动和智能地将待处理的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和知识。面对这一严峻挑战,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Data Mining and Knowledge Discovery,简称DMKD)技术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起来。
1网络舆情
1.1网络舆情概念
网络舆情是指通过互联网或者其他网络手段传播出的广大公众对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某些焦点、热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和倾向性的言论及观点。开通微博、建立专区留言板,新闻跟帖,BBS论坛,都已经成为了群众与组织展开交流的重要手段,这些网络手段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交流作用。
网络自身具有虚拟性、隐蔽性、随意性和渗透性等特点,广大用户都很乐意通过这些渠道参与到各种话题的讨论中去,尽管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一旦引导不利,产生一系列的负面的网络舆情就会严重的威胁到社会大环境的安全,甚至会对公共环境的发展起到消极作用。这就要求要加强对于网络舆情的及时监测和有效的引导,并且及时的关注网络舆情的负面危机。这对于维护社会安全发展,稳定民情民心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促进国家的发展与进步更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2舆情监测与引导
从当前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来看,爆炸性消息3小时之内就能够迅速被各大论坛转载,6小时内就有可能已经出现在各大新闻网站的网页上,那么可想而知,24小时之后,关于新闻事件的追踪和跟帖就会使其成为热点事件,并且很有可能在网络上掀起舆论讨论的热潮。所以对于有关部门来说,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哪些是热点舆情,哪些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发展成热点舆论,哪些又会对社会安全造成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舆情监测与引导系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平台是针对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于网络上表达出来意愿集合而进行的计算机监测的系统统称。通过这个系统,能够让我们有效的对网络舆情进行预警和应对。这个系统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些网络舆情带来的负面影响。
2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起源于从数据库中发现知识,它首次出现在1989年8月在底特律举行的第十一届国际联合人工智能学术会议上。在1996年出版的总结该领域进展的权威论文集《知识发现与数据进展》中,Fayyd,Piatetsky-Shapiro and Smyth给出了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的最新定义,将二者加以区分。
数据挖掘的定义为:数据挖掘是知识发现中通过特定的算法在可接受的计算效率限制内生成特定模式的一个步骤。数据挖掘 技术在技术上又有着这样的定义: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数据挖掘技术从一开始就是面向应用的。目前,在很多重要的领域,数据挖掘都可以发挥积极促进的作用,尤其是在如银行、电信、保险、交通、零售(如超级市场)等商业应用领域。如果把我们所有需要的知识和想要得到的信息比作一个巨大的数据库的话,数据挖掘技术就是能让你在庞大的数据库中轻而易举的搜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技术。对于如今数据库庞大的互联网来说产生的意义十分重大,对于广大用户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技术。对于现如今的网络舆情监测来说,数据挖掘技术更是作为基础作为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它对于网络监测系统的研制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影响。
3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平台
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平台的设计可以分为五大功能模块,具体指:网络舆情采集模块、网络舆情存储模块、网络舆情分析模块、网络舆情检索模块和网络舆情模块,共同组成了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平台。如图1网络舆情智能监测与引导平台设计框架所示。
舆情采集模块是网络舆情分析的重要基础保障。它是指利用搜索引擎完成的在各大网页网站中收集网页信息并建立起原始网页数据库的过程,然后将收集的信息和数据等统一的存储到网络存储系统。既而,网络舆情分析系统便会对存储的一些舆情进行分类、归纳、整理,这样就能够得出近一段时间内网络舆情的变化走向,之后便把分析归纳好的信息进行存储。最后,通过舆情分析系统分析以及检索系统的一系列检索,还有存储系统里的信息及数据都可以通过舆情报告系统发送和展示给各用户。这就是简单的舆情监测与引导平台的整个工作流程。
3.1舆情采集模块
互联网的信息量是十分庞大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网页的设计也开始越来越灵活,这就使得网页结构十分的复杂化,而且网页的更新速度使得内容更加动态化,以及一些网站对站内信息限制的技术手段造成网页内容不完整性,使得传统手工采集信息的方法非常低效率和高错误率。针对这一问题,舆情采集模块主流技术是自动采集,较为流行的采集工具可以分为六大类:Wrapper的专用高级语言、以HTML为中间件的工具、基于NLP(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的工具、包装器的归纳工具、基于模型的工具、基于本体的工具。这些工具首先需要专家参与,人工建立某领域的知识库,然后工具基于知识库去做抽取操作。
网络舆情信息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的挖掘:①新闻类信息中所包括的中央重大政策以及一系列改革措施的颁布、国内外重要新闻、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等等由此所引发的舆情,要依靠一些主流媒体、新闻网站和权力部门的相应网站为主要挖掘渠道。②社会焦点事件以及突况,这些主要要以虚拟社区当中的热门版块和BBS跟帖为主要挖掘渠道。③对于一些小道消息、谣传以及各种议论的集中集散地,蕴含着较强的倾向性、指向性的舆情信息,主要是以个人网页或博客为主要挖掘渠道。
3.2舆情存储模块
提供对舆情数据的存储功能。包括全文数据、统计数据、日志操作等。
3.3舆情分析模块
网络舆情分析模块可以说是整个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平台最为核心的功能,并且具有以下的特点:关联分析、热点识别能力、聚类分析、倾向性分析与统计、信息自动摘要功能。这些功能对于舆情分析工作的完成有着重要意义。
热点识别能力在当今互联网信息变化速度突飞猛进的今天,热点识别就已经成为了整个分析模块的总的前提条件,他能给出在一段时间内以信息出处权威度、评论的数量以及和跟帖密集度等作为参数,然后统计出一定时间段来的热点和重要舆情。
在数据挖掘技术中,关联规则算法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技术。关联规则算法的形式化描述如下所示:
设I={i1,i2,…,in}表示为全部项目的集合,也称I为项目集,项目集的元素ip={p=1,…,n}表示为每一个单独的项目,Tp={ t1,t2,…,tn }表示为全部事务的集合,即T表示成事务数据库,事物数据库的的事务表示成元素Tp={ p=1,…,n },一些项目的集合组成单个事务。
采用关联规则实施数据挖掘的通常方法是:计算出支持度比提供的最小支持度阀值大的频繁项集,然后根据计算出的频繁项集,生成关联规则。对网络上繁杂的海量数据分析,需要找到相关舆情信息的内在关联规则,这样就能有效对舆情加以分析、检索和存储。
3.4舆情检索模块
检索模块可以将存储模块中的信息进行关于时间、地点、类型、网站等等有关信息进行检索,继而提供给用户。在分析模块中所提供的热点分析一般只是对已经产生的热点,或者是将要成为热点的次热点。而检索模块还可以让用户自定义关键词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自定义监控。
3.5舆情模块
根据网络舆情分析模块处理后的结果或网络舆情检索模块查询的结果生成报告,系统可通过短信、电话、网页浏览等各种手段 及时告知,提供决策支持。整合以上所有系统的工作结果,将热点度较高的舆情给广大用户和相关部门最终完成这一监测系统的最终使命。
4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加之现在的社会现状,我们不难得出网络舆情智能监测与引导机制实施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智能监测系统的出台和应用不仅仅是改善了网络舆情存在的环境,更重要的是,为更多社会组织、企业、政府提供了更多可以信赖的,真正反映民情的正确的网络舆情。并且为更好的解决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提供了一系列的保障。为国家能够有一个健康安全的舆论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并且真正为民众与政府和各大社会组织提供了一个健康的沟通渠道,为我们的社会进步也是有着重要的影响的。尤其是作为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主要部门,必须要时刻关注网络舆情,对于互联网中的海量信息进行系统监测,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微杜渐,积极处理,防止一些不必要的事情发生。
尽管,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出现时间还比较短,基于其的算法和方法还都很不完善,然而我们相信方便、快捷、智能、通用将是今后舆情监测系统发展的方向,关于网络舆情智能监测与引导机制的研究也将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曹进松.政府网络传播[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2]叶皓百.正确应对网络事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
[3]郭建永.基于文本聚类技术的主题发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6).
[4]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0.
关键词:长尾理论;网络舆情时代;企业危机
长尾理论,首先要解释下“长尾”,字面上理解就是长的尾部,概念上来看是说,在足够充分的存储和流通渠道下,非畅销甚至是淡销的商品共有的市场份额能够超过少数畅销商品占有的市场份额。长尾理论给了我们崭新的思考角度,它旨在告诉我们不仅畅销商品能为企业带来利益,冷门商品更可能带来更高的利益。互联网巨头google拥有2000多亿美元的市值,是非常有价值的媒体,其发展历程就是“长尾理论很好的验证”:google最初的用户是来源于数百万中小网站和个人,google以个性化服务将其吸引、汇聚于google,最终一步一步收获了超值利益。
一、长尾理论对新媒体的影响
所谓众口难调,人们的喜好并不一致,传统媒体为了满足更多的读者,通常选择包含内容广泛的集合式服务来提供制作周期较长的信息。对最新产生的信息传播速度明显受到限制。而互联网很好地弥补了传统媒体的不足,读者既可以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资讯以及重要信息,又可以通过关键字的搜索,直接获取更多所感兴趣的信息。读者更是可以通过RSS技术,在网络上制作专属的个性化报纸,满足个人阅读习惯。互联网强大的功能和存储很好地迎合了更多读者。
在互联网和传统媒体的传播过程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区别:其一,经济方面的区别。小众商品很难迎合更多人的喜好,也因此没有经销商会销售太多此类商品;互联网的传播基本不需要过多额外费用,也因此有许多小众商品在此销售。所有小众市场聚集在一起产生的力量超出了大众市场产生的力量,长尾部分被突显出来,小众商品得以长存,这便要归功于互联网时代无限的空间市场。其二,制作方面的区别。传统媒体制作周期长,花费人力物力多且费用较为高昂,而互联网为网民提供免费的传播、交流场所,其低廉和便利的制作以及传播对小众商品生产经营者而言,是不二的选择。长尾小众商品的市场也因互联网的优势而得以昌盛。
二、中国企业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现状
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拥有近14亿人口,而中国网民人数接近7亿,约占全球网民人数的四分之一。网络已然走入人们的生活,也逐渐走入企业的办公中,与企业相关的舆情事件应运而生且数目巨大,为企业的声誉和信任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企业也纷纷领教了网络舆情的厉害之处。众多舆情事件中,三鹿奶粉无疑是最典型的事件之一,劣质奶粉不仅毒害了数十万儿童,也使国产奶粉的业界老大,连续11年全国销量第一的三鹿奶粉名誉扫地,光辉不再。如今,微博以短小精湛的140字消息内容火遍全国,中国微博用户已超过国内网民总数的一半以上,并继续增长中。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的优势也越发明显,较传统纸媒和电视新闻有更快捷的传播速度和更广泛的传播范围。微博、微信一方面是爱心接力场所,积极调动着社会各界的爱心;另一方面是舆论传播场所,各种舆情事件在最短时间内所产生的影响甚至难以想象。2011年,微博上出现一20岁年轻女子,微博昵称郭美美,20多岁,名车豪宅,公然炫富。而其个人简介处写着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这不禁让网民对身为慈善机构的红十字会多了些怀疑,捐赠额也有所下降,造成的影响还在持续中。同时,微博也是伸张正义的场所,消费者以此作为维权的方式,企业也因此处于被动的位置,若不及时防范,随时有难以收场的可能。
企业热点舆情事件的关注度居高不下,人民网对此专门进行数据分析,旨在对企业网络舆情应对能力进行测评。测评以百分计,最后得出的结果是企业对此的应对能力平均只有36.2分,远不及及格分数。从民营企业、国企、外企和央企来比较,民企的舆情事件发生率最高,央企的应对水平需要整体提升,外企和国企相对较好。
三、网络舆情下的企业危机应对与管理
(1)履行社会责任。诚信一直是企业经营发展所需具备的品质,同时良好的态度也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关键,而诚信和态度都需要有良好的商品质量来做坚实后盾,只有三者兼备,方可采残酷而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层出不尽的网络舆情危机中占据主动优势。企业有其应尽的社会责任,在突发性事件面前企业便有了更多的施展空间,处理的恰当,这是企业可以赢得口碑的机会;反之,将声誉扫地,被网友诟病。
(2)更新危机传播理念。从长尾角度来看,传统媒体以及大众网站就像是“畅销商品”,是企业以为可以“盈利”的聚焦点,然而网络世界空间广阔、错综纷繁,如个人博客、QQ空间、微信、微博、股票吧、企业所在地本地民间论坛等类似的“淡销商品”都可能是企业危机的导火索,为企业带来难以预料的损失。很明显,企业应更新危机传播理念,做足相关功课。微博、微信已经成为网络舆论传播中心,发挥着不可小视的作用,企业需要足够重视。
(3)对负面影响进行疏解。防范是相对的,无法从根本上遏制,负面信息还是有出现的可能。这时,就需要企业通过行动来降低负面影响,同时,这也是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企业产生危机之后,应迅速展开内外行动:内部应全面分析对策,外部应向相关权威部门寻求帮助。王老吉曾被质疑其配方中有含有危害人体的成分,王老吉第一时间据此开展公关活动,请权威机构确认其配方的合法性,并且在网络上增加其正面信息,从而化解了危机。由此可见,将企业危机管理方式和公众等权威机构紧密相连,以更加权威的方式将事实公布于众的方式,是挽回企业声誉,弥补损失的不错选择。
(4)有效运用法律武器。“盾”与“矛”是两个对立面,前面所述的措施主要围绕是自强、防范和监控方面。但当面对恶意的中伤或是人为信息误导造成企业损失(包括社会影响、企业利益等)之时,企业也不能坐以待毙,要在运用常用危机攻关方式之外有效运用法律这个武器。尤其是当前国家最高法已明确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定罪量刑标准。当面对此类问题时,企业可以完全正当有效运用法律途径对此类不当行为予以相应的制裁,为自己证明。
四、结束语
网络已然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而长尾信息也占据着越来越重的地位。企业想要立足长远,也离不开对网络的利用和管理,这也就离不开对网络舆情的重视。企业想要更好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提升大众的信任度,对外界的褒贬意见虚心改正、不断前行;另一方面,应将网络舆情疏导作为企业的关键工作之一,对非正规的网络信息多加留意,对网络舆情的特点、规律和变化及时关注和认真研究,不断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应对能力。
参考文献:
[1] 阳淼.企业舆情危机事件[N].新京报,2011.
[2] 王晶.试论新媒体新闻信息传播中的长尾效应[J].东方传播,2008.
一、组织机构
成立稽东镇互联网宣传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书记、镇长担任,副组长由党委副书记,党委委员、副镇长方卫利担任,成员由其他班子成员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方卫利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成员为网络管理员和各办网络评论员,负责网络舆情的监管、搜集、整理和处置工作。
二、工作原则
(一)及时主动,准确把握。重大网络舆情发生后,互联网宣传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要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向主要领导报送准确信息,以便及时了解情况,随时进行研判,稳定公众情绪,掌控舆论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二)强化引导,注重效果。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使网络舆情的宣传报道有利于稽东镇工作大局,有利于涉及事件的妥善处置。
(三)明确职责,严格制度。按照分工协作、归口处置、集中应对的原则,由互联网宣传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指导,各办(中心)密切配合。
(四)突出导向,分类处理。发生特别重大网络舆情时,由领导小组组长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请示,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共同领导,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开展应急工作;发生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时,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并及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发生影响较小的网络舆情时,由舆情内容涉及的相关办(中心)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开展应急工作。
三、工作机制
(一)舆情预警。网络舆情管理员每天上网浏览有关稽东镇的相关信息,及时收集舆情危机事件及其苗头动向,分析评估态势趋向和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对发现的舆情,须第一时间向领导小组汇报,并提出舆情处置建议。在报告的同时采用“及时处理、组织跟帖、公布事实”等办法,有条不紊地开展舆情处置工作,控制舆情升级、扩散和蔓延。
(二)舆情引导。突发舆情发生后,要按照“快速反应、确认事实、正面回应、妥善处理”的总体要求,在第一时间启动响应机制。当网上出现涉及稽东镇的负面报道后,应坚持积极正面引导,进行有针对性地解答及跟帖,以正视听。有重大影响的舆情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迅速协调主流媒体,推出相关报道,引领社会舆论。
(三)舆情应对。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平息”的基本要求,及时了解舆情出处,对引发该舆情的不实之处进行澄清。舆情评论员要以普通群众的身份、从普通网民的角度出发,在第一时间表明态度,快讲事实,慎讲原因,引导舆情的正面发展,不能漠视、一概不知和回避应对负面质疑;当负面影响增大时,领导小组要及时拿出统一的解释口径,选择重要信息在主流媒体,当事实的调查时间较长,一时拿不出完全的调查结论,也要考虑梯度信息,分阶段降低不良信息的影响,维护稽东镇的良好形象。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舆论;舆情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7-0195-01
1 引言
当前,互联网已成为汇集舆情、畅通民意的重要平台和渠道。政府可以通过对网络舆情的搜集与分析来判定民众的意愿,从而来帮助自己更好地决策,也可以更好地应对一些社会突发危机事件;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对网络舆情的分析来有效保护和提升公司品牌形象,消减负面信息对公司的影响。
2 网络舆情监测技术重要性及必要性
网络舆论的影响是巨大的,其中大部分是正面的影响,但是如果不对网络舆情加以监控与引导,一旦被错误利用,就可能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以致危害个人安全,甚至是危害国家安全,如近年来娱乐圈频发的抑郁症自杀事件;互联网是完全开放的虚拟的公共空间,每个网民都可以成为网络信息的者,每个网民都有选择网络信息的自由,网络舆情是网络与一般社会舆情结合的产物,网络舆情除具有社会舆情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其它的特点:如网民在网上信息是匿名的,网民会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反映真实的情绪;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网络舆情的主题是宽泛的、自发的、随意的;网民普遍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网络舆情经常是互动的;网民由于各种因素影响,网络舆论可能是感性的、情绪化的甚至是非理性的。[1]因此,如何因势利导,及时掌握社会舆情动态,积极引导社会舆论,是各级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所面临的严肃课题与严峻挑战。
3 网络舆情监测技术应用研究
网络舆情监测的方式主要有人工方式和自动方式。人工方式主要是利用搜索引擎对网站进行人工监测,有信息量大、搜索不全面、不能实时监测的局限性,因此研究网络舆情自动监测是非常必要的。从技术角度来看,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是众多技术结合的成果,基于内容挖掘的网络舆情信息分析,涉及较多与自然语言处理相关的研究子领域。刘毅提出了内容分析法在网络舆情分析中的应用,开拓了内容分析在网络舆情监测中的先河。[2]在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处理信息过程中,一般包含网络舆情信息采集与提取、话题发现与追踪、网络舆情倾向性分析等步骤。
3.1 舆情信息采集与提取
网络舆情主要通过新闻、论坛/BBS、博客等渠道形成和传播,特别是近年的QQ群、微信以及Twitter等微博客,这些主要为动态网页,以松散的非结构化信息为主体,实现准确的舆情采集和抽取存在难度。
在信息采集中,主要采用网络爬虫和网页清洗等技术。网络爬虫是一个按照一定规则自动抓取网络信息的程序,又称网络蜘蛛。网络爬虫分为三类:通用爬虫、面向主题爬虫和面向DeepWeb爬虫。考虑到网络舆情监测一般是面向行业监测,倾向于使用面向主题爬虫。主题网络爬虫主要有两种技术:基于Web链接分析的搜索、基于Web内容分析的搜索。网页清洗就是从网页中过滤掉“噪”数据,提取出网页中有价值的信息内容。网页清洗分析方法主要分为三类:基于树结构分析方法,基于Web挖掘方法,基于正则表达式方法。
3.2 话题发现与追踪
无论是热点、敏感话题,还是需要重点关注的话题,如何从海量信息中找到这些话题?
话题发现与追踪是对网络舆情聚类分析后,利用关键词过滤、语义分析、数值统计等方式识别被关注话题,以及热点和敏感话题,并对其趋势变化进行追踪,是网络舆情监测中的核心技术。目前国内外的实现技术是基于文本聚类,即文本的关键词作为文本的特征。话题发现与追踪研究始于1996年美国DARPA提出一种能自动确定新闻信息流中话题结构的技术。目前,主题检测与跟踪研究集中于五个子任务展开,各个子任务的解决将有助于最终研究目标的实现。这五个子任务包括:对新闻报道的切分子任务、新事件的识别子任务、报道关系识别子任务、话题识别子任务、话题跟踪子任务。[3]其中话题识别和话题追踪是核心问题。
3.3 网络舆情倾向性分析
舆情倾向性分析是对带有感彩的主观性文本进行分析、处理、归纳和推理的过程。倾向性分析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中新兴的研究课题,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一般来说,它分为三个主要研究任务:情感信息抽取、情感信息分类、情感信息的检索与归纳。[4]
通过倾向性分析可以明确网络传播者所蕴涵的感情、态度、观点、立场、意图等主观反映。目前主要采用文本聚类和倾向性分析技术,对论坛帖子等网民评论聚类分析和倾向性分析,归纳网民观点。一方面能够主题趋势跟踪,分析新发表文章、贴子的话题是否与已有主题相同。另一方面对突发事件跨时间、跨空间综合分析,获知事件发生的全貌并预测发展趋势。同时,通过倾向性分析预警功能,对突发事件、涉及内容安全的敏感话题及时发现并报警。
4 网络舆情监测技术问题与发展
通过网络传播的信息包含了网民对当前社会各种现象以及诸多热点问题的立场和观点,话题涉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因此,网络舆论能够最直接、快速地反映各个层面的社会舆情状况与发展态势。把握好网络舆情监测技术,及时了解并正确引导舆情发展方向,对政府和企业发挥职能和生产经营至关重要。
然而,网络舆情监测技术还存在许多亟需完善的地方,如监测源的获取、复杂舆情倾向判断、高质量舆情自动监测、如何及时关注及应对由社会突发公共事件引起的网络舆情问题、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引发错误舆论导向问题等,这些关键问题的研究不仅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的技术手段,还需要我们能够创新性地提出更贴切网络舆情实际的解决方案,来及时应对网络舆情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同时要继续深化对网络舆情的理论挖掘,加强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在原有数据挖掘算法的基础上改进或者提出新的算法,提高网络舆情监测技术水平,在此基础上构建实时智能化的网络舆情监测以及应急处理机制。
参考文献
[1]谢海光.互联网内容及舆情深度分析模式.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J],2006,(3):95-100.
[2]刘毅.内容分析法在网络舆情信息分析中的应用.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6(4):308-310.
关键词 高校;网络舆情;网络舆情管理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普及,网络媒体已经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媒体”。根据2012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6月底,中国网名数量达到5.38亿,增长速度更加趋于平稳。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其中学生占所有网民的 30%,网民在网吧上网的比例为39.2%,规模达到 99I8万人。中国网民的主体是3O岁及以下的年轻群体 ,这一网民群体占到中国网民的 68.6%。这个年龄段的网民中,学生网民群体 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大专以上学历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互联网络在给高校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大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高度关注着国内国外的时事消息。一些重大的国内国际信息常常刺激着他们敏感的头脑,他们常常通过互联网对这些重大问题展开讨论,甚至激烈的争执,从而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形成了汹涌的网络舆情。但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重性。高校网络舆情在给高校带来众多的有利的同时,也给高校的发展和大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带来严重的弊端。因此,构建高校网络舆情管控机制,加强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控制和引导,促进大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创造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的一项新的重要任务。
二、高校网络舆情的内容
所谓舆情即 “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如果把中间的一些定语省略掉,舆情就是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 ”。它是 占一定比例的群众对于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观点、态度、意见和情绪等表现的总和。随着互联网在全球的飞速发展,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网民们在网络空间内,围绕某些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纷纷公开表达自己对这些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共同意见,从而形成了网络舆情。具体来讲,高校网络舆情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与跟中国有关的国际时事政治有关的网络舆情。尽管当前中国存在大学生难就业,但大学生仍然是我们社会的精英群体 ,他们掌握着丰富的专业知识,虽然他们生活在象牙塔这个狭小的空间里,但由于网络发达,他们掌握的世界时事也相当丰富。有不少人关心国事,忧国忧民,民族感情非常强烈,爱国情怀非常浓厚,一旦遇到一些跟中国有关的国际时事政治,尤其是哪些损害中国尊严的国际信息,他们往往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意见,抒发他们强烈的爱国情怀,如论坛发帖、跟帖或开设专门的网站进行讨论等形式,从而产生网络舆情。在各高校BBS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触动民族感情的事件,如日本右翼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日本争夺东海问题等,这些问题一般具有较大的刺激性,往往会很快触动大学生敏锐的思维 ,引发他们强烈的情绪反应,他们怀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对日本侵略行为、美国的霸权主义、势力分裂祖国的行径进行辛辣的讽刺和怒骂,尽管很多言语欠文明但这些慷慨激昂的言论体现了青年大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例如,《日本首相称是日固有领土,中方坚决反对》新闻后出现了121164条跟帖,众多网友把日本骂得体无完肤,并有不少网友号召每一个中国人为了出气,保卫祖国的领土不受侵犯。
第二,与国内各种新闻有关的网络舆情。不少大学生不仅关注国际时事,更是关注有关国计民生的国内事件。例如,《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欲耗资 23亿引发争议》一文见诸网络之后,则有 49602条帖子,质疑当地政府斥巨资建造一个地震遗址博物馆,绝大部分帖子认为灾区重建资金缺口大.灾民还没有安置好,不如把钱拿来安置灾民,而纪念博物馆早已经在全国人民心中建设好,现在不适时宜建设地震遗址博物馆只是一项形象工程而已。
大学生本身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很多来自于农村,贫寒是众多的大学学子面临的尴尬境地,因而,对于哪些、铺张浪费的事件极为不满,嗤之以鼻。例如,在 45890条对 《煤老板之子 600万娶亲,毕福剑证婚鞠萍主持》评论的帖子中 ,绝大数人不屑一顾 ,更有甚者 ,矛头直指新娘(新娘是在读大学生 )。
第三,与高校校园及与大学生 自身利益有关的网络舆情。大学生绝大多数是从高中走上来的,大学是他们理想中的圣地 ,大学成了他们放弃许多兴趣爱好而甘于在题海中跋涉的精神支柱。进入大学之后 ,学业、恋爱、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心理问题,使得他们格外关注校园以及与自身群体的利益相关的事件 。一旦碰到与自己理想中大学相反的情景 ,则会触发压抑在他们心中的各种心理危机。这时候,他们常常变得非常执着和偏执,也相当情绪化。在 《教师发帖列举 l2条理由拒当英语四六级监考》一文的 l1410条跟帖当巾,那些极度厌恶英语却又不得不学习英语的大学生相当情绪化和粗暴,众多的帖子表达了对英语强制教育的不满。而部分大学老师包括英语专业的也发文炮轰英语教育,无疑对高校网络舆情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
三、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工作策略
由于互联网络的匿名性与虚拟性,任何人只要进入网络便可大胆地畅所欲言 ,好比脱缰的野马在原野 自由驰骋,可以说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不敢说的话,由此形成了言论的 “自由阵地”。大学生思维活跃、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信息素质较高和情绪不稳定等特点 ,更是成为传播和接受网络舆情的主力军 ,因而高校网络舆情便体现出内容的多样化、主体的特殊化 、形成的迅速化 、影响的难控化等多种特征来,从而使得高校网络舆情变得极其复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但是,大学生毕竟是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只要对高校网络舆情适时加以合理的管理和引导,其消极的影响是能够得到弱化甚至消除的。
第一,建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部门。“网络舆情”概念出现得比较晚,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生事物。但我们却不能坐视不管,任其发展。在这种具有明显双重性的事物发生时,在不可能并且是永远也不能消除的情况下,只能加强管理和引导。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构建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的长效工作机制。
我认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应该形成一种专业化的模式。在中国,数百所大学的学生规模都超过一万,还有更多的大学人数接近一万,而网络又成了大学师生必需的生活内容。如湖北工业大学目前就有在校全日制学生3万4千多人,其中本科生1万3千多人,研究生1200余人。因而,管理如此庞大的网络群体体 ,确实具有很大的难度。所以高校应该建立一个专门的网络舆情管理部门,形成一种制度,建设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的长效工作机制,这样才能够很好地对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舆情进行管理和引导。这个机制应该要有国家的支持,政府的主导,各高校负责实施。而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专门部门的人员队伍应该是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懂网络技术,计算机操作熟练,熟悉网络文化特点的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的队伍。
第二,加强高校网络的建设。目前来说,网络建设之后是各高校突出的问题,要有效地管理和引导好高校网络舆情,必须加强高校网络的建设。要完善高校网络建设,加强对网络信息的分析和监控力度,综合运用各种网络技术,及时删除那些具有煽动性和鼓动性的信息,避免学生受到垃圾信息的侵害。这样能够有效的进行网络舆情的管理。
第三,定期举 办网络舆情座谈会和学术报告会。高校应该定期举办各种有关网络舆情的座谈会和学术报告,通过专家讲解 、学者释疑、共同讨论 ,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加强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 ,增强他们自觉抵制有害网络信息,正确、文明地使用网络用语的意识,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国家法律,传播健康信息。
参考文献:
摘 要 网络舆情作为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有煤炭企业的口碑和社会形象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如不对网络舆情进行慎重处理,将会给煤炭企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阻碍。本文将论述国有煤炭企业网络舆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提高网络舆情的管理水平,从而正确引导舆论导向,促进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国有煤炭企业 网络舆情 管理策略
一、网络舆情概述
煤炭企业作为国有大型企业不仅要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承担起社会责任,同时也要履行经济、政治责任。随着网络的普及,互联网是一种公共信息的载体,互联网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也产生了网络舆情危机。当期,网络舆论复杂多变,热点话题层出不穷,网民舆论空前活跃,大家在网络上可以抒感表达意愿。互联网已经逐渐变为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风向标。
舆情指的是人民群众对组织、个体以及社会现象所表达出的态度、意见和情绪,会影响到企业管理者的决策行为,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人们发表个人观点和意见的渠道越来越多,网络舆情也应运而生,这比其他的舆情更容易获取,信息的准确度也比较高。人们普遍关注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比如说煤炭开采作为高危职业,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甚至引发重大伤亡,这会在社会中引发极大的反响。而把握舆论导向,对网络舆情进行正确引导,减少对企业形象的不利影响,已经成为了国有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内容。
二、国有煤炭企业网络舆情管理存在问题
虽然煤炭企业在网络舆情管理上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专门建设了舆情管理部门,组建了舆情管理团队,但是在网络舆情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发生安全事故时无法快速反应,处理措施不当,取得的效果也不是十分理想。发生上述现象可归咎于以下几种原因:首先,网络舆情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较少,信息交流不畅,遇到问题时往往将问题上报,等待领导批示,耽误了问题的处理时间;其次,网络舆情管理队伍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管理人员普遍缺乏工作经验,不具备分析预判的能力,在发生问题时不知所措,采取的方式方法不是十分的恰当,许多管理人员仍然采用传统手段来处理问题;再次,互联网上的社交平台众多,人们在网络上的言论会很快的扩散出去,这就决定了网络舆情比其他舆情更加难以防控,给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也增加了难度;最后,尚未建立网络舆情诉求机制,不能很好的把握群众的真实需求,群众的问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负面情绪也会随之产生。
三、网络舆情管理提升策略
(一)制定网络舆情管理制度
网络舆情管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需要煤炭企业制定完善的舆情监督管理制度,将网络舆情的管理效果与员工绩效联系起来,并加强各个部门的统筹协调,使部门之间能够协同作业,确保岗位职责的落实到位。同时,还要加大教育力度,使全体员工树立良好的情意识,引导员工正确认识网络舆情,规范自身言行,减少与新闻媒体的冲突,避免社会不良问题的发生。
(二)组建高水平的舆情管理团队
网络舆情管理效果主要取决于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只有素质高、能力强的管理人员才能准确捕捉网络舆情信息,制定的处理对策也会更有针对性。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将企业中的优秀员工调任到网络舆情管理的岗位上,全面提高舆情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此外,还要根据管理人员的工作表现给予其合适的薪酬,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在岗位上发挥出最大的能量。
(三)转变工作方式
应注重工作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工作人员除了要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还要不断提高文字驾驭和网络应用的能力,对于已经出现的重大舆情,要及时与主流媒体联系沟通,第一时间权威信息,正面引导舆论。还要在内部建立热线电话、电子信箱、网上留言板等平台机制,鼓励员工大胆反映问题,提出意见,畅通民意诉求,促使潜在状态的舆情显现出来,以便及时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四)健全外联网络
建立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渠道,密切联系,打造第三方话语平台。加强与各级新闻主管部门沟通联络,主动汇报行业、企业新闻宣传和舆情信息工作,积极争取各级新闻主管部门的支持。加强与主流媒体的沟通联系力度,建立与媒体的良好互动关系。聘请一批善于政策研究、兼具社会影响力的业内外人士为特约研究员和特约信息员,开展重大课题攻关和特殊舆情研判,增强话语权。
四、结语
网络舆情的管理水平与煤炭企业的效益息息相关,企业应该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打造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创新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与政府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以便正确引导网络舆情,避免破坏企业形象行为的发生,确保企业在群众心中留下可靠的形象,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企业;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研究
一、网络舆论概念和特点:
网络舆论就是人民群众通过网络了解国家事务,广泛、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动进行褒贬与评价。它的形成是依赖网络的各种功能而实现的。
(1)网络舆论的广泛性。 网络舆论的主体具有广泛性:相对于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提供的用于舆论监督的媒介资源不仅廉价易得,平台广阔畅通,而且几乎是用之不竭的。网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对众多事件进行大规模的讨论、批评和建议,,从而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
(2)网络舆论监督具有及时性。网络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一旦发生新的情况,不必等待印刷,也不必等待发行,立即就可在网上,世界每个角落的人们可以立即获悉。人们只需打开页面,就可获得充分的新闻信息,所以大大加速了其传播的高效性和及时性。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络上直接参与到最近发生的事件的讨论中,网友的发帖、看帖、转帖几乎可以同时进行,信息的反馈十分及时。
二、企业加强舆情监控工作的重要意义:
舆情在很大程度上市一些关心民众切身利益的事情所引发的。随着媒体、互联网的盛行,人们的认知程度已经非常广泛,对事物的吸收程度很快速。往往有关企业某一事件发生,就会以很快速度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内引发民众的思考和评论。舆情所呈现的广泛影响性以及信息传播快速性、内容的偏差性在客观上已不是企业再沿用传统思维去化解的危机。如果再套用传统概念在舆情产生时,以堵塞言论、封闭信息等方式,只能造成不良舆论继续发酵、升级,让事态演变的不可挽救。
舆情监控工作可以为企业的工作决策提供依据和指导,及时化解新闻危机,帮助企业提升社会民众对工作实施效果的满意度。维护企业在社会中的良好形象。
三、企业中在新闻舆情管控上存在的问题:
(1)在宣传工作方面,过度依靠传统媒体资源,对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新媒体系统缺乏足够认识与重视。在舆情工作中存在“报喜不报优”的现象。对事件问题类的舆情动态涉及较少。并且传播方式僵化、沟通渠道单一成为制约企业良性舆情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新媒体通过扁平化传播系统可将信息、观点迅速大量汇聚,构建了基于个人通信终端的大口碑传播系统,而当下企业在进行舆情管理的时候对“人人皆媒体”的传播环境认知不足,很容易成为这些“自媒体”的质疑对象。
(2)是在企业机构设置中没有专业舆情管理机构或舆情管理机构不成系统。且舆情信息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不足。很多企业舆情工作人员都是坐在办公室通过互联网简单的把舆情信息检索出来。他们既没有运用专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信息采集分析,也没有深入了解社会实际情况。这些舆情信息只是信息员凭感觉找到的。在处理舆情信息时手段也简单、粗放。会埋下重大新闻危机风险的“种子”一旦遇到影响严重的舆情事件发生,防控处置工作不到位,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四、企业舆情监控工作的工作对策
(1)指导思想上,企业必须将舆情管理从舆情消防员、救火队的角色定位中摆脱出来,不能仅仅等舆情事件爆发之后采用一些堵塞传播渠道、删除传播内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应在平安无事时进行常态化企业品牌建设,采取沟通的话语姿态,保持国有大型企业利国利民正面品牌形象。同时要不断进行与企业相关关键词的议题准备,建设企业品牌传播议题数据库,并将各类议题不断发送到各种媒介渠道中,保持与大众的沟通。
(2)工作方法上,企业要更加深入地将科学的调查分析方法引入舆情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社会调查、数据挖掘、相关性分析等科学分析方法作用,从外宣内容设计与储备、内容的内部测试、媒体渠道的组合、社会效果的反馈等环节保证企业良性、长效的品牌建设;从负面舆情事件数据库建设、舆情应对中的内容准备、舆情内容的传播机制挖掘、舆情事件带来的教训与应对上保证在负面舆情爆发的时候与社会大众的沟通。
五、企业在舆情监控工作中的具体措施。
(1)加强官方媒体建设,建立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信息机制。面对此起彼伏的网络舆论事件,企业别是国有大型企业比较重视官方网站、报纸、杂志的传播价值,发挥其信息公开的作用。同时也在不断推动传统媒体探索传播改革,重建传统媒体公信力,特别调整传统宣传手法和话语模式,建立基于亲民、普适价值的话语体系,在此基础上致力于不断完善更具亲和力、更能够实现舆论引导的信息机制。
(2)不断提升与媒体沟通能力。一旦出现有关企业的敏感不实信息,企业可与媒体有效沟通,控制虚假、等信息的扩散;同时与媒体的良好关系也保证企业的正面形象可以通过各类媒体向社会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