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木桶泡脚的好处

木桶泡脚的好处

时间:2023-05-30 08:55: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木桶泡脚的好处,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中医有一个说法叫作“风寒从脚下生”。冬天天气寒冷,人体更容易出现寒性肌肉酸痛、手脚冰凉及寒性胃痛等各种不适,坚持用热水泡脚不但可促进气血运行、疏通经络、解表散寒、缓解手脚冰凉,甚至还有益于消除疲劳,促进睡眠,睡眠好了,阳气就充足,抵御寒冷的能力也就增强了,这也有利于预防感冒。那么,冬季在家如何泡脚呢?

怎样泡脚最养生

有人习惯在晚饭后烧上一盆滚烫的水,边泡脚边看电视;有人则喜欢睡前泡脚,泡完趁脚还热乎时赶紧上床睡觉。可见,大多数人是随心所欲的。实际上泡脚也有讲究。

时间饭后半小时不宜泡脚。如果饭后立即用热水泡脚,本该流向消化系统的血液转而流向下肢,就会影响消化吸收。因此,最好饭后1小时以后泡脚。

时长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以15~20分钟为宜。因泡脚过程中血液循环加快,心率也比平时快,时间长了容易增加心脏负担。体质虚弱者容易因脑部供血不足而感到头晕,严重者甚至会发生昏厥。

工具大而深的木桶最好,老人泡脚最好用较深、底部面积较大的木桶,能让双脚舒服地平放进去。

水湿和水量水温宜在40~50℃,水量以没过小腿的2/3为佳,直达膝部的高水位泡脚可缓解膝关节疼痛等症状。冬天水易凉,可在旁边放个热水壶,一边泡脚一边加水。

按摩泡脚时辅以按摩涌泉穴和三阴交,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对健康有益。还可以做足趾操,让脚趾头上下左右动一动,脚踝由内向外,由外向内转动,可缓解踝关节疼痛。

泡脚不妨加点“料”

中药因体质不同,每个人泡脚时所选的中药也不同,应遵医嘱。也有几种常见情况,如气虚的人可选党参、黄芪、白术等补气药;高血压患者宜将、枸杞子、桑叶枝、丹参等与冰片少许煎药泡脚;冬季需活血补肾的话,可选当归、赤芍、红花、川断等;有些人冬天皮肤干燥,容易龟裂,可选桂枝、金银花、红花等。上述中药每样取用15~20克,用砂锅煎煮,然后将煎好的药液去渣倒进桶里,再加入热水,每天浸泡20分钟。

盐加2大匙盐,有助于消炎杀菌。

姜加几块打扁的老姜生姜,有助于散寒、除湿。

酒加入一瓶米酒或其他酒类,可促进血液循环。

醋加入3大匙白醋,可滋润皮肤。四类人泡脚要留心

泡脚的好处虽多,但一定要注意水不能太烫,下面四类人不可大意。

糖尿病患者泡脚易烫伤糖尿病患者易出现神经病变,末梢神经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湿度,极易被烫伤。而且水温太高,也易引发足部感染,加速糖尿病足病情的恶化。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洗脚时,先由家人试好水温,温度以37℃左右为宜。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适宜高水温会使血液流量加速,短时间内增加心脏、血管的负担,有加重病情的危险,所以不适宜用过热的水烫脚。

冻脚不能烫很多人一到冬天就习惯性冻脚,有人想用热水暖暖脚,但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冻脚后的皮肤,肌肉处于僵硬状态,如突然用热水烫,会使温度从冷骤然到热,皮肤和肌肉经受不起如此巨大的温差,最终加重病情。建议用姜把脚搓红,使其发热,而不是简单用热水泡。

孕妇泡脚要控制水温因水温太高容易引起胎儿躁动。

小贴士

第2篇

泡脚也有一些学问。

泡脚时,最好用高一点的桶来泡,通过热力来放松脚上以及小腿处的经络,使血液循环加快,改善心脑等器官的供血,而随着热力的不断增加,就会微微出汗,可以疏通经络,排出体内的寒气和废物,调节体温,降虚火。另外血液循环的改善,对血压有非常明显的双向调节作用。所以建议忙碌了一天后,一定要花上半个小时的时间给身体放松、调节。不要小看这半个小时,只要天天坚持,仅泡脚这一项保健方法就能使你多活若干年。

泡脚的方法

泡脚要用桶来泡,木桶虽然保温效果好,但太沉太贵,使用不方便,可以到超市买高一些的塑料桶代替,一边泡一边加热水。现在有很多电动泡脚盆,如果能做得高一些,像桶一样深,那就更好了。

泡脚的时间

一般人都会选择在临睡前泡脚,这样一是方便,二是利于睡眠。但如果有充足的时间,特别是老人,可以在下午4~5点,也就是膀胱经和肾经气血最旺盛的时候泡脚,这时补肾的效果最好。

每次泡脚一般以泡到全身发热,有微微出汗,就算是泡好了,泡完脚后要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最好是一边泡脚,一边喝温水或生姜红糖水,让身体内部多产热,通过出汗让寒湿及时排出体外。

孩子泡脚多数是用在冬季或受凉感冒时,感冒时要泡出汗为止。

泡脚水的温度

视每个人具体耐热程度而定,刚开始泡时温度可以低一些,然后再慢慢地增添热水,不断加温,泡到全身发热为止。

为什么有的人泡脚时不易出汗?

长年坚持泡脚的人都不存在这个问题,只有那些刚开始泡脚的人才会有这种情况,原因还是体内寒湿重。只要坚持泡脚,慢慢排掉身体内的寒湿,就会很容易出汗了。

为什么有的人泡脚后身体会出现不适?

有的人泡脚时间一长就会出现胸闷、头晕的现象,这是由于水温过高,易使双脚血管过度扩张,人体的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以致心、脑、肾脏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出现这种情况的人基本上都是气血两亏的病人,这样的人不但泡脚会引起不适,洗操更会引起不适。因为身体内的血少,血液跑到双脚的多了,主要脏器就缺血了,这类病人,泡脚的时间要短一些,同时要注意食疗,多吃补血补肾的食物,从根本上改变缺血的状况。在增加营养的同时配合泡脚,坚持半个月至一个月下来,再泡脚时就不会出现胸闷、头晕的现象了,这时再慢慢增加泡脚的时间及温度,泡到全身微微出汗时就可以了。

很多的报导说有糖尿病的人泡脚后会引起血糖升高,这样的病人在泡脚后再搓脚心,每只脚100下,这样处理过后,血糖就不会再因为泡脚而升高了。

泡脚的水中需要加东西吗?

最好不要在泡脚的水中随便加东西,因为由于热力的作用,泡脚用的药物是很容易吸收的。身体内寒气重时可以加艾叶一起泡,但不能天天加,一周加1~2次,艾叶加一小把就可以了。在水中添加什么,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记住,千万不能在泡脚的水中经常加盐,那样会伤肾,容易引起全身浮肿,有的患者因看一些保健报刊上推荐用盐水泡脚,从而引起全身浮肿、内分泌紊乱及原有的肾病加重的。脚气严重的人可以在泡脚的水中加入醋,能杀菌、止痒。

能坚持长年用温水泡脚已经是非常好的保健方法了,最好不要随便添加各种的中药,如不适合你身体的状况,反而会适得其反。

其它保健方法是否可以在泡脚时一同使用?

在泡脚的桶中铺上鹅卵石,一边泡,一边踏石子按摩,效果自然好,但只限于中青年,老人及患病体虚者不一定适合。

老人和病人在泡脚时,因他们的身体多是气血两亏,在热力的作用下越是按摩脚,就越能引血向下,而在双耳、头部、双臂的按摩能将气血往上引,改善平时不通的心脑血管,促进其血液循环。

颈椎不好的人,泡脚的同时最好将双手也一起泡,对治疗颈椎病很有好处。

第3篇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入冬以来,各种养生保健活动十分热闹,如冬泳、按摩、泡脚、泡澡、汗蒸等等,不一而足。有人在这些保健过程中获益匪浅,身体越来越好,有人却是折腾了一个冬天,身体不仅没有更好反而更差。究其原因,却是保健方式跟自己的体质“相克”了。

冬藏之道YES or NO

叶品良 成都中医药大学方剂科教授(图片地址:图库-12月-王丽-冬季养生,穴位图在本文WORD文档里)

“去寒就温,无泄皮肤”,冬季养生关键在“藏”,但叶品良教授说,“藏”也有要求,也要根据体质来。下面的YES和 NO,你做对了吗?

藏就是要少出汗YES

冬养不成反伤身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养生方法掌握不当;二是运动方式选择不当。冬天养生关键在“藏”,除内经外,《千金药方·道林养性》也指出,“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汗出,发泄阳气,有损于人也。”

“藏”的本质是顺其自然,在不违背自然的情况下,闭藏阳气、蓄积真阴,以达到身体内外的平衡。冬天卫阳内藏,肌表阳气不足,首先要多穿衣服御寒,其次是少汗固阳。冬天流汗过多,耗散太过,那么春天生发所需要的阳气、就会不足,就容易生病。

隔三差五就大补NO

冷就要补,但补不能过,身体讲究的是平衡,补得太过,吸收不了,反而成为负担。比如非常有名的金匮肾气丸,功能是温补肾阳,但实际上仅仅用了少量的温热药附子、桂枝,而配伍大量的熟地黄、淮山药、山茱萸等补阴之品,目的是阴中求阳,调节阴阳平衡。还有,人参、鹿茸、干姜、附片等温补物不要隔三差五用,最好间隔一个星期以上。俗话说“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 另外,冬天可以适当吃点米酒,也就是醪糟之类,以化解滋补之品的滋腻之性,将其温化为可滋养的精华,以利于吸收。

桑拿御寒强体质NO

桑拿和汗蒸的室内温度都很高,目的是让处于高温环境下的人体毛细血管扩张,加快新陈代谢,并大量出汗,同时排出体内毒素。然而,桑拿和汗蒸必然大汗淋漓,过多的出汗则导致阳气过多外泄,这就完全没领会到“冬藏”的特点。如果冬天没有储藏足够的阳气、真阴,春天阳气生发就会缺乏基础,正气不足,抗病能力下降,就容易生病。而且,汗蒸后如果再当风,更是养生大忌。因为大汗后腠理疏松,外邪极易内侵。

不按体质乱运动NO

养生保健必须根据个人体质来。通常情况下,湿热型体质者(面部油腻、口苦、舌苔黄腻、性急)重点是让阳气不郁结,适当发汗,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这和“冬藏”并不矛盾,适合的运动方式有:跑步、乒乓球、游泳等。阴虚体质者(口干舌燥、手心发热、出虚汗),运动量不宜过大,适合做中小强度的身体锻炼,以免汗多伤津。可选择太极拳、八段锦、以及固精功、保健功、长寿功等动静结合的传统健身项目。虚寒体质者(偏寒、多静、畏寒喜热),亦不宜剧烈运动,应尽量不出汗,留守阳气,保健方式可选择泡脚、适当进补等。

给父母的冬养妙方

泡一泡 十年少

泡脚是冬季最家常、温馨的保健活动。想想看,一家老小围成一圈,年轻人帮老人加加水,捶捶背,闲话下家常,是多么的其乐融融。

泡脚很简单,但却是冬季很好的养生方式,古语有言“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泡脚适用于大多数人,尤其虚寒体质的人,这种体质者以老人最为多见。人体脚上有6条主要的经络,包括三条阳经(膀胱经、胃经、胆经)和三条阴经(脾经、肝经、肾经),因此,泡脚也等于刺激了这六条经络。

泡脚最好选择木桶,一是比较容易保温;二是贴近自然。泡脚的时候,捶打足少阳胆经、手厥阴心包经、涌泉穴等,对于肝、胆、心、肾等脏腑都有调养作用,并且利于经络气血的通畅,帮助体内寒邪、湿邪的排泄,有助于睡眠,并使正气得以内藏。注意力度不宜过大,自感微痛即可。(配张含有穴位元素的图片)

边栏

叶教授温馨提示

这样泡脚真不行

泡脚虽好,但有些习以为常的错误泡脚方式可是会让这份关爱变成伤害的。

水温越高越舒服。水温过高,或者泡脚时间过长,会使得汗液排出过多,汗多伤阳,反而不利于“冬藏”。正常情况下,水温45度左右,水深以淹过踝关节为宜,因为脚踝承受的压力大,也是人体6条主经络循行的必经位置,促进踝关节血液循环有助于经气的流通。

泡到一身大汗。泡到后背感觉有点潮热,或者额头微微出汗,就刚刚好,说明你的经络上下贯通了。如果泡到出大汗,阳气就会耗散太过。

泡脚不择地方。泡脚时尤其要注意不能在宽敞通风的地方泡,以免热气散失,感受风寒。泡脚之前,可喝一杯温蜜糖开水代替,以防身体驱寒过程中引起的水分流失。

泡脚最好放中药。泡脚放中药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气血畅通、散寒排毒,但并非人人都能放药材。如果你用白水泡十几分钟就能出汗,说明你经络很通畅,就不用放中药,如果泡30分钟还不出汗,那就可以加一些中药进去。加中药的目的,主要是活血通络、驱寒排毒,可用艾叶3~5克,红花3~5克,干姜粉3~5克,单独或同时使用都可以,简单方便。

给儿女的冬养妙方

游一游 防未病

邬建卫 教授,硕士生导师,成都中医药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图片地址:图库-12月-王丽-冬季养生-游泳,含邬建卫图)

关于冬天的锻炼,许多朋友的口头禅都是:“去冬泳吧!”等等,做冬泳运动时可别忘了带上孩子,对于通常属于热性体质的他们,冬泳可是很适合的健康运动呢。

你知道吗?爱斯基摩人几乎没有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因为寒冷的气候起了主要作用。但冬泳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患有严重疾病的人可能会因冬泳运动而导致病情加重。而对热性体质的人,比如生机旺盛的孩子来说,游泳是很好的运动,通过游泳使过盛的阳气转化为能量消耗,让阳气不过多蓄积体内,进而使身体阴阳平衡。而虚寒体质的人,便不适合冬泳。由于虚寒之人自身阳气不足,身体容易生内寒,如遇寒冷刺激身体便会出现不适。

从医学保健的角度来看,冬泳的治病功能有限,防病的作用更大。因此,最好是在没病的时候就参加冬泳,不要等到有病以后再冬泳。在冬泳过程中,人体会释放多种激素来更好地适应环境,使冬泳爱好者精神振奋,身心放松,增强人们承受其它病痛的能力。许多患有慢性病的冬泳爱好者,特别是中老年冬泳爱好者,坚持冬泳后身体状况明显好转,在体力和心理上都有很大的改善。冬泳后的人都有一种强烈的愉觉和宁静感觉,这是大脑释放的内啡肽(快乐素)在起作用。

虽然冬泳的好处非常多,但是我们不要盲目选择冬泳作为锻炼方式,一定要有思想和行动准备。首先思想和意志上要坚定,下定决心就不动摇。从夏泳开始,然后再进行秋泳,初步适应冷水,最后是冬泳。冬泳没有特定的泳姿限制,不同的人群选择自己擅长的姿势就可以,一般以自由泳、蛙泳和踩水为主的匀速运动,运动量不要太大,在水中不要做剧烈运动,保持体力使身体能更多地发热。

值得提醒的是,冬泳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在冬季游泳,在冬季游泳并不一定就是真正的冬泳,季节只是形象的说法。如果在海南,即便是冬季在海里游泳也不能算作冬泳;如果在北极,即便是夏季在海里游泳也算作冬泳。科学地定义冬泳应该依据游泳水域水的水表温度,一般认为水温在0~14℃之间就应该是冬泳了。

边栏

邬教授温馨提示

热身运动不可少

许多人听到“冬泳”二字,就浑身鸡皮疙瘩。其实只要入水前做好相应的准备运动,是不会有问题的。冬泳前应充分做好徒手操、模仿练习和拉长肌肉韧带等热身运动,时间以10~15分钟为最佳。热身准备应适量,切莫过量。冬泳热身只要达到预热身体的目的就可以了,不要贪多。因为热身运动量过大,人体血管会扩张,而入水后遇凉血管又收缩,一张一缩,极易引发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

健康冬泳5要点

不能猛地跳下水,应该用脚先试水温看能否适应,再缓慢下水。

下水前绝对不能饮酒,也不能空腹或吃得太饱。

下水后不要马上就提高强度,应该循序渐进,逐渐加大量和强度。

游完以后缓慢起水,使用温水冲洗时的温度不宜超过25度。

冬泳后不宜立即进食,以免引起消化道疾病。

试游地:丽都会所logo

给爱人的冬养妙方

揉一揉 暖手脚

赵征宇 教授,承启堂中医馆馆长(有专家图及穴位图,图片地址:图库-12月-王丽-冬季养生-寒性体质)

冬天睡在暖暖的被窝里多舒服啊,可是,TA一钻进来,冰凉的手脚就让你不禁打了个冷战,可怜的TA一到冬天就感觉全身发冷,手脚尤其冰凉得受不了,在床上捂很久都暖和不起来。对于这种“阳虚”体质,你需要给他多一份的温暖关爱。

One 捻揉五指法

教你这样做:双手放松,用拇指、食指和中指自上而下慢慢的将手上的每一个关节捻动到手指末端,关节处可反复捻动,五个手指的大大小小关节逐一捻完;然后张开虎口,食指屈起,用靠近拇指那一侧和拇指指腹挟持手指间根部向外提拉2~3次;然后,从根部向指甲端勒拔五指,在指甲处略停顿后迅速的向外滑脱,再环切甲根(即用指甲的边缘掐指甲根部)用以促进末梢循环,最后十指相扣用力挤压,从指根到指甲端。反复操作即可。

温暖效果:此方法简单方便刺激手上的劳宫穴、合谷穴、中渚穴,随时随地都可以操作,且效果显著,捻揉过程中若配合具有活血通络功效的药酒效果更好。

Two 穴位按摩法

教你这样做:在床上取坐位,双脚掌相对,或取盘腿坐位。然后用双拇指从足弓中心处向涌泉穴处,作往返推擦;或用双手掌自然轻缓的拍打涌泉穴,最好以足底部有热感为适宜。

温暖效果:涌泉穴是人体足少阴肾经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推擦涌泉穴就是“搓脚心”,俗话说:“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人体诸多经脉都汇散于足底,与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关系密切,尤其是刺激涌泉穴,可以补肾壮阳、强筋壮骨,长期坚持揉擦此穴轻松治疗手脚冰凉。

Three 艾灸温泡法

教你这样做:灸的穴位首选“关元”,关元穴又名丹田,是任脉上的穴位,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也就是肚脐正下4指处。先用盐末填塞肚脐,上面放块形如1元硬币的姜片,然后把搓捏好的艾炷或艾条段放于姜片上点燃,燃尽后可重复数次,过程约5~10分钟。

温暖效果:艾条是用中草药艾叶碾碎,再添加其他草药制作而成。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不要灼伤身体或引燃衣物。该穴位具有温肾壮阳、培元固本、调气回阳的功能,艾灸使元气充足,虚损可复,故能祛虚劳百损,壮一身之气,为历代强壮保健的主穴,用艾绒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艾火穿透力刺激穴位,达到温经通络、祛寒除湿的作用。

赵教授温馨提示

温性食补这样做

“阳虚”体质的人,除了穴位按摩刺激法外,平时还可多进补一些温性食材料,让虚寒的身体暖起来。

温性食材多吃点

温性食材包括,坚果类的核桃仁、芝麻、松子等;蔬菜类的韭菜、胡萝卜、甘蓝菜、菠菜等;水果类的杏、桃、木瓜等,都是饮食最佳选择,其它如牛肉、羊肉、海鲜类、糯米、糙米、黄豆、红糖……都属于温热性食物,是手脚冰冷的人应多选用的食材。

辛辣调料来一点

辣椒、胡椒、芥末、大蒜、青葱、咖哩...等辛香料,可促进血液循环,利用平常饮食搭配食用,例如吃炒面、炒米粉时就加点辣椒酱;喝汤时就多加点胡椒粉;吃水饺时,配碗酸辣汤,无形中就吃进很多辛香料哦。

温和汤料常喝点

【人参枸杞汤】人参、枸杞各5钱,加入1500毫升的水,用大火煮滚后,再用小火煮15~20分钟,即可饮用。

【人参核桃饮】人参7~8片、核桃15~20颗,加水盖过,用大火煮开后,再用小火煮10~20分钟,睡前温饮,可光喝汤汁,但最好将熬煮的渣一并服用。

【红枣龙眼饮】红枣、龙眼适量,加水熬煮即可饮用。

温暖知识小锦囊

糖尿病的或皮肤干燥的朋友在采用手脚穴位按摩的时候,可事先涂一点油(护手霜)以免搓擦过力弄伤皮肤。

一年四季都要避免吃生冷的食物、冰品或喝冷饮

第4篇

起居养生:

冬至前后,虽然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接受的太阳辐射量最少,但这时地面在夏季所积蓄的热量还可以提供一定的补充,故这时气温还不是最低。过了冬至,虽然昼渐长、夜渐短,但短期内仍是昼短夜长,能量聚集不起来,白天的温度也在不断下降,民间有“冬至不过不冷”的说法。我国民间也习惯从冬至起“数九”,每九天为一个小节,最冷的时节是冬至后的第19天到27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三九”天。

冬至“寒”最大

冬天很容易被寒邪所伤,寒邪属于阴邪,容易伤到人体的阳气,可导致机体新陈代谢减弱,出现手脚不温、畏寒喜暖等阳气虚的表现,还容易引发许多疾病,或者使旧病复发加重。寒冷尤其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最为明显,它能降低呼吸道的防御能力,引发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因此,冬季养生要防止严寒气候的侵袭。

天寒身体变

天气变化会使人们的身体也受到影响,冷天会让我们的身体产生哪些改变呢?首先是血压,一年中人体的血压会有不同的起伏,夏天我们的血压会自动降低,而冬天血压又会变得比平时高一些,这是因为血管在冬天会有一定程度的收缩,血压自然有所提升。

其次是我们的血钙值也会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变化,冬天有的人会感觉小腿经常抽筋,这与冬季人体的血钙值下降有关,因此人们在冬天应该多喝牛奶、多晒太阳,多多补充一些钙质。除此以外,冬季我们的免疫力也会降低,尤其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这种极端的天气会影响人体的免疫力,体弱多病的人应该在寒冷季节之前补益身体,做好准备。

每日“风”一下

寒冷的季节,为了保持室温常常要门窗紧闭,可是在不通风的环境中,容易出现头晕、乏力、胸闷、烦躁等现象,甚至引起呼吸系统疾病。

有研究显示成年人每小时大约要呼出20升的二氧化碳,如两个人在密闭的6平米房间从事轻度劳动,8小时后室内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就可达到致命的程度。

因此即使在最寒冷的季节,也应该利用白天最暖和的1小时进行通风换气,每次开窗10—15分钟即可,这样不但可以让房间内的空气流动,从窗进来的阳光也可以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饮食养生:

冬日三颗枣

大枣是食物中的甘草,它能调和药性,解药毒。因此煲药膳的时候,往往会配几颗大枣。它就像一个和事佬,起到一个协调作用,避免药性伤脾胃。大枣是补血的,其实它还能帮助身体补水,可以生津润肺。口渴又怕凉的人,吃大枣很合适。大枣也是补气的,气虚经常出汗的人常吃有好处。俗话说:一日吃三枣,终生不显老。正常人一般一天吃3~6个是比较合适的,再多就不行了。另外,一定要注意搭配。

大枣有两个好搭档:一是生姜,二是陈皮。气血虚弱或怕冷的人吃大枣适合配生姜。大枣生湿,生姜祛湿;大枣止汗,生姜发汗;大枣补气,生姜散气。大枣和生姜搭配在一起,能调节人体的消化功能,增强抵抗力。脾胃虚弱的人吃大枣适合配陈皮。大枣和陈皮都能健脾胃。大枣生痰,陈皮化痰。多吃大枣会腹胀没胃口,而陈皮能开胃、消除腹胀。

吃好食物不怕冷

传统养生学将我们日常的食物分为寒凉、温热、平性三大类。冬季气候寒冷,尤其是老年人更怕冷。为了御寒保暖人们应该多食用一些具有温热性质的食物,少食用寒凉生冷的食物,并适量增加蛋白质、脂肪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

此外,对于那些体虚怕冷的人还要特别注意选择具有补肾助阳作用的饮食,包括含碘的食物、含铁的食物,以及根茎类食物。补肾助阳的食物可以使代谢加快,分泌功能增强,有效改善人体冬天怕冷的症状。

冬至食趣

冬节吃汤圆

台湾冬至通称为“冬节”,最主要的民俗是搓汤圆祭拜家中供奉诸神和地基主,同时也举行祭祖。汤圆象徵圆满、团圆,普遍用于台湾民间婚礼、入厝、入庙、做三年、安神位等典礼。冬至吃汤圆除有团圆、圆满之意,也具有“取圆以达阳气”之意。因为自古民间即有天地的观念,天代表阳、乾,冬至之后阳气开始日渐回升,故言“冬至一阳生”为使阳气回复,于是以圆象徵迎接阳气,此外,大团圆、凡事圆满乃民间普遍的期望,吃汤圆祈求圆满更是人们共同的心愿。

吃饺子

冬至吃饺子是北方的习惯,南方一般吃馄饨和汤圆。冬至饺子是汉族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地区,指冬至节吃水饺或馄饨的习俗。清《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预日为冬夜,祀祖羹饭之外,以细肉馅包角儿奉献。谚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之遗意也。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因为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

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除了吃饺子,谷、果、肉、蔬都应该多吃,还要适当选用高钙食品。食宜清淡,不宜吃浓浊、肥腻和过咸食品。冬天阳气日衰,脾喜温恶冷,因此宜食温热之品保护脾肾。吃饭宜少量多餐。应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

冬至五果

按照古代人的习俗,冬至祭祖要用五种供果,第一是鱼,象征年年有余;第二是豆腐,象征着幸福和福气;第三是菠菜,寓意发财;第四是苹果,象征平安幸福;第五是黄米,民以食为天,黄米是生活中最基本的粮食,而且颜色象征着富贵和地位,适合在祭祀的时候摆放到中间。

冬至吃膏方

“冬令进补”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中一个中药的进补原则,冬至始即进入数九寒冬,是进补膏方的最佳时期。膏方在中医理论里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综合作用的成药。它是在大型复方汤剂的基础上,根据人的不同体质、不同临床表现而确立不同处方,经浓煎后掺入某些辅料而制成的一种稠厚状半流质或冻状剂型。

冬至养生二、三事

洗两遍澡

冬至这天洗澡要清洗两次,一次是白天,一次是晚上,既日浴和夜浴。日浴的目的是在冬至这一天通达脉络,人身上有十四经脉,十二条经加上任督二脉,还有奇经八脉,所以白天要洗一次澡,疏通十四经脉,增强人体的气血流注,气血流注越旺盛,身体就越健康。夜浴的目的是疏通腠理,疏通体表皮肤的微细纹路,纹路叫卫表,理叫营里,卫表就是气的意思,营里是血的意思,营里包括五脏六腑,把五脏六腑的纹路清洗干净,身体就更加健康了。

赶“寒”行动

人的身体遇到寒邪,血液的温度也随着降低,血液也就流动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导致血液淤积。健康的血液流经全身,可以滋养全身;同样寒冷的血液流过全身,也就把寒邪带到了全身。对于血寒的人,可以每天坚持用热水泡脚。 因为“寒从足下生”,在中医的阴阳属性上,寒邪属阴,下半身属阴,所以对腿脚的保暖尤为重要。泡脚的时候,最好选用高一点的塑料桶或木桶。一是可以将整个小腿的下半段都泡到。二是水量比普通的盆大些,也不容易凉。如果头部微微出汗,是最好的。根据各人喜好,还可以加入几片姜或些许盐,也有助于驱寒和治疗脚部皮肤等疾病。此外,怕冷的朋友早上起来的时候,也可以喝杯姜糖水,能温脉养血。

这个冬天不易“感”

冬天除了用饮食预防感冒外,还可以食用一些特别的手段来保护身体。比如将麝香虎骨膏贴于涌泉穴上,24小时更换一次,这样可以起到预防感冒的效果。另外将食用的小苏打用凉开水配成6%的水溶液或5%的醋溶液,每次滴鼻2—3滴,或用棉签蘸取擦鼻孔,每3小时一次。用茶壶或者茶杯一个,倒入开水后使鼻孔对着冒出的蒸汽呼吸,距离以能忍受为宜,直至水不冒气为止,每日5次,对预防感冒和鼻炎都有一定好处。

冬至食材

黑米

黑米不像白米那样精加工,而是多半在脱壳之后以糙米的形式直接食用,这种口感较粗的黑米适合用来煮粥。煮粥前先浸泡,充分吸收水分。泡米用的水要与米同煮,以保存其中的营养成分。还可以做成点心、汤圆、粽子、面包等。

猪肉

相比于羊肉和牛肉,猪肉的蛋白质含量比较低,而脂肪含量高。猪肉能提供人体必需的脂肪酸。猪肉性味甘成,滋阴润燥,可提供血红素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

时令菜谱

勾汁茄盒

原料:

茄子400g、猪肉馅200g、香葱10g、鸡蛋清1个、面粉100g、淀粉100g、水适量、酱油20ml、料酒6ml、砂糖12g、米醋10ml、盐10g、水淀粉30g、油500ml(实耗50ml)

做法:

1. 将茄子切成片状,中间切一刀,不用切断。

2. 香葱切成葱粒,肉馅中加入酱油10ml、盐、香葱颗粒,适量清水,搅打上劲。

3. 将面粉、淀粉和鸡蛋清放入盆中,加入适量清水,搅拌成煎炸糊。

4. 茄子片中夹上肉馅,沾好煎炸糊。

5. 将油放入锅中,中火加热至4成热,将制作成的茄盒放入油中,煎炸至硬挺,捞出。直到所有茄盒炸好,捞出控油。之后将油再次加热,到8成热时,放入所有茄盒,再次煎炸,直到两面金黄为止,捞出控油备用。

6. 将酱油、料酒、砂糖、米醋、盐、水淀粉调和成酸辣汁。

7. 锅中留底油,7成热时放入酸辣汁,搅拌一下即可放入煎炸好的茄盒,待所有茄盒挂汁后,装盘即可。

南瓜黑米粥

原料:

南瓜200g、黑米80g、小米50g、糯米20g、去核红枣5颗

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