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8:55: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对策与建议的区别,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英译中部分
Do you think China can learn from Ireland’s economic success in recent years?
中译英部分
香港的银行家赶快申请,申请得越早,批准得越快。
上述两部分分开评奖,参赛者可任选其一进行翻译。译文请在2012年8月10日前在网上提交,网址:.cn/dy.asp;或者用稿纸誊写工整,寄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东三街2号欧美汇大厦19层《新东方英语》编辑部“翻译擂台”收,邮编:100080,截止日期为8月10日(以邮戳为准)。我们将隔期刊登有关译文的详细评点,并评出若干名最佳译手(奖品:《影响你一生的47部电影》)和潜力译手(奖品:《一书一世界:不容错过的35部外国现当代小说赏析》)。快来一试身手吧!
在上一期的点评中,我们分析了“减译”的翻译方法,针对的主要是近义词的翻译。无论是英译中还是中译英,原文中两个近义词连用,有时是为了突出强调某个意思,如果目标语中没有对应的词,或是难以找出可以区分这两个近义词的词,又或者是没有太大的必要进行区分,译者就可以只译出一个词;有时两个近义词连用是为了形成类似排比的结构,使句式更有力量,如果目标语中没有类似的结构,译者同样也可以把两个类似排比的结构合并,只译出一个词。除此之外,汉语中还有两种语言现象,在译成英语时最好也采用“减译”的方法。一种现象是汉语中一些表示抽象意义的词用在一个意义相对具体的词之后(其主要作用是把前面具体的词抽象化),用来指某一类现象。此时这两个词构成了一个词组,但中心词还是表示具体意义的那个词。比如“工作作风问题”这个词组,“问题”就是一个抽象的词,“工作作风”的意思相对具体一些,“问题”的作用就是使“工作作风”抽象化,用来泛指某一时期或机构内的工作作风,而不是说“工作作风”不好,成了问题。将这样的词组译成英语时,可只翻译表示具体意义的词,汉语中的抽象词就不必译出了。另一种现象是用词重复,同一个词接在不同的词之后,或是后接不同的词,形成类似排比的结构。比如“建设家园,美化家园”和“飞向蓝天,飞向未来”,将其翻译成英语时,和近义词的处理一样,通常可以把类似排比的结构合并,重复的词只译出一次就可以了。
本次翻译擂台的题目就涉及上面提到的现象,但从参赛译文来看,多数参赛者在“减译”方面的意识还不够强,遇到需要“减译”的语言成分时,没有省略,强行把每个词都译出来,导致译文不够自然。
2012年6月号翻译擂台英译中评点
英译中题目
He is the daily conduit of that organization’s recommendations, advice, and options to the President.
翻译要点
在本次英译中题目中,句中的“recommendation”和“advice”是一对近义词。根据《朗文英汉双解活用词典》的解释,“recommendation”的常用意思有两种:一是“advice; the act of recommending”,即“建议,推荐”;二是“a letter or statement that recommends”,即“推荐信”。具体到题目原文,显然这里应取“建议”的意思。不过,这个词和“advice”也有区别,“recommendation”指的应该是推荐性的建议,即“推荐具体人或方案的建议”,而“advice”指的是一般性的建议。句中还有一个与这两个词并列的词“options”,它指的是多个备选方案。也就是说,“recommendation”“advice”和“option”这三个词在英语中是有所区分的。但在汉语中,这种区分很难体现,特别是“recommendation”和“advice”,毕竟推荐性的建议也是建议,不如省略“recommendation”,只把“advice”译为“建议”。除了参赛者对“减译”不敏感外,参赛稿中还存在其他一些问题,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
问题一 多数参赛者都没意识到在翻译时可以使用“减译”的方法,结果把“recommendation”“advice”和“option”这三个词都译了出来,导致译文读起来不自然。
例:他作为一个日常的中转人,负责将组织的提议、建议和选择传达给主席。
评析:参赛者使用拆译的方法,把原文一个句子译为两个小句,译文结构比较自然,值得肯定。不过,参赛者将“recommendation”译为“提议”,虽然意思大体上说得过去,但汉语中“提议”和“建议”区别不大,还是显得啰嗦;把“option”译为“选择”,放在句中意思显得含混,不符合原文意思。
问题二 参赛者错误理解了原句中的一些词,其中以“recommendation”和“option”最为突出。对于“recommendation”这个词,除了“推荐信”这种错误理解外,还有参赛者将其译为“谏言”和“箴言”。参赛者对“option”这个词的错误理解也是五花八门。
例1:他是该组织向总统呈递日常谏言、意见和建议的中转人。
例2:他每天将组织里的箴言、建议以及对策向主管进行汇报。
评析:两个译文都没采用“减译”的办法,把三个词都译了出来。其中,把“recommendation”译成“谏言”和“箴言”属于误译,这两个中文词的意思与“recommendation”有较大出入。“谏言”指的是直率地说出的规劝性的话,目的是帮助听话人认识并改正错误;“箴言”也是规劝性的话,只不过通常包含更多的道理。这两个词都是针对听话人存在的问题说的话,与“recommendation”所表示的“推荐”不相符。
1.危机形成及蔓延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全球经济运行的最大“游戏规则”存在问题,即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亦即单一
>> 浅谈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蔓延及影响 金融危机产生及蔓延的原因分析 美国次债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分析 美国次债危机及对中国的影响分析 论欧债危机形成原因及中国的应对策略 财务危机的形成原因及对策分析 欧债危机原因分析 欧债危机与美债危机产生原因及对比分析 欧债危机对中欧贸易的实证分析 次债危机前后中外股市相关性实证分析 次贷危机与欧债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其思考 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影响 论当前欧债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启示 欧债危机的政治经济原因分析 美国次债危机影响分析 探究欧债危机的形成根源 欧债危机蔓延银行业 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分析 欧债危机原因及改善建议 美债危机与欧债危机的区别及前景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王冠宇.美国次贷危机与现行国际国币体系变革研究.硕士毕业论文,2010.
[3] Krugman,Paul.A Model of Balance-of-Payments Crises.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1979,11(3).
[4]郑蕾云,刘力臻.国际金融.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5] Flood,Robert and Peter Garb.Collapsing Exchange Rate Regime:Some Linear Example.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84,17.
[6] Maurice Obstfeld.The Logic of Currency Crises.NBER Working Paper,No.4640,1994.
[7] Maurice Obstfeld.Models of Currency Crises with Self-Fulfilling Feature.NBER Working Paper,No.5287,1995.
[8] Masson,Paul R.Gaining and Losing ERM Credibility:The Case of United Kingdom.The Economic Journal,105(430).
关键词:快递行业 营改增 对策分析.
一、引言.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对于消除重复征税、减轻小微企业负担、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自2012年起在上海启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以来,试点范围不断扩大。2013年12月1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决定从2014年1月1日起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作为邮政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快递行业正式实施营改增。
二、快递行业营改增政策分析.
1. 政策积极作用。
1.1促进快递行业转型升级。营改增后,快递行业生产设备和信息系统等购置成本可以纳入抵扣范围,从而鼓励企业在设施设备方面加大投入、加速更新,随着将来不动产销售、金融、专利及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转让也将纳入抵扣范围,税收政策促进企业投资的作用将持续显现,快递行业标准化信息化自动化程度将不断提升,加快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1.2促进快递行业与关联产业融合发展。快递行业营改增,快递服务所含增值税将纳入制造业的进项抵扣,将消除快递与交通运输、电子商务、制造业等上下游产业之间的税制障碍,打通抵扣链条、理顺抵扣关系,有利于推动业内企业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融入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和服务链,加快向综合型物流运营商转变,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
1.3促进快递企业加快“走出去”。快递行业实施营改增后,为出口货物提供的快递收派服务免征增值税,国际运输服务适用零税率。这将有力地引导企业拓展境外网络、发展国际业务,有效降低服务成本,提升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
2.政策存在的问题。
2.1邮政业范围界定不准确。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4754-2011)和《邮政业术语》国家标准(GB/T10757-2011),邮政业都包括了邮政基本服务和快递服务,快递服务是邮政业的组成部分。2009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也将快递服务纳入邮政业的范畴统一规范。
而邮政业营改增试点方案中,却将邮政业定义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及其所属邮政企业提供的邮政普遍服务、邮政特殊服务和其他邮政服务;将快递服务中的收件、分拣和派送服务定义为收派服务并按照物流辅助服务纳入现代服务业的范围。这种分类既不符合《邮政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也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等相冲突,造成理解和适用上的混乱,导致政策实施效果打折扣。
2.2快递服务区别纳税带来极大不便。完整的快递服务包括收件、分拣、运输和派送等环节,各个环节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共同构成完整的快递服务链。而试点政策将收件、分拣、派送等收派服务纳入现代服务业适用6%的税率,而将快递服务中的运输环节纳入交通运输业适用11%的税率。实际上,国内外都把快递行业认定为现代服务业,是技术、资本及劳动密集型的新兴行业,与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存在较大差别,交通运输仅是快递服务中的一个环节,而快递服务侧重的是多环节的增值服务。试点政策人为将一个行业割裂成两个行业分别纳税,既不符合国际惯例,也给企业核算带来极大困难。
按照试点政策,“纳税人提供适用不同税率的应税服务,应当分别核算适用不同税率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的,从高适用税率”。
目前,我国多数民营快递企业管理还比较粗放,财务核算能力较为薄弱,如何准确界定快递服务中的收派环节和交通运输环节成为一大难题。而一旦无法准确界定,快递企业将统一按照交通运输业的11%征收增值税,这将大大增加企业的税负。在上海营改增试点中,部分快递企业按交通运输业以11%的税率缴纳增值税,税负增长高达2.9倍,违背营改增减轻企业税负的初衷。
2.3快递服务未纳入营改增试点过渡政策。快递服务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其成本结构中,劳动力成本占比达到40%,运输成本占20%的比例,可是这两部分成本不能作为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因为劳动力成本无法开票,而路桥费属于财政体系,不是税务体系,无法开具增值税发票。同时由于快递企业的管理水平不高,财务核算能力不强,政策实施初期,快递行业的进项税源十分有限,势必造成抵扣不充分,出现税负不降反增的现象。
针对政策初期部分行业可能出现的税负增加问题,试点政策中专门出台了过渡政策,规定在过渡期内部分行业实行免税、部分行业实行即征即退等扶持政策,而这些政策均将快递行业排除在外。同时各地在前期地区试点中出台的财政补贴政策也随着试点在全行业的铺开而结束,这将导致快递企业的税负出现较大波动,从而影响行业服务水平。
三、快递行业营改增实施建议.
1. 快递企业提升管理,积极适应政策。快递企业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充分认识行业实施营改增的重要意义。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积极采取措施,改善经营管理,完善财务制度,提高核算能力,准确界定收派服务与交通运输服务的界限,做到分别核算、区别纳税。要尽量扩大进项税来源,选择财务核算健全、发票开具规范的供应商,公开透明结算,索取正规合法抵扣凭证,理顺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结算关系。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充分利用营改增抵扣政策优势,加大自动化信息化技术投入,提高企业科技含量,逐步降低劳动力成本,提升全行业科技化水平。
2.地方出台补贴措施,避免行业波动。对于政策实施初期,快递行业出现的税负增加问题,建议地方财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优惠补贴措施,对快递企业增值税税负明显超过原3%营业税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或设立营改增改革试点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对快递企业税负明显增加的部分进行财政扶持。
3.快递行业统一纳税,逐步完善政策。试点政策中确定的快递行业分别核算、区别纳税的征管体制对行业带来巨大障碍,也是造成部分企业税负不降反增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议相关部门逐步调整完善快递行业营改增实施政策,不再进行交通运输业与物流辅助服务的区分,将整个快递行业统一界定为物流辅助服务,实行统一的税率,按照现代服务业6%的税率征收增值税。同时尽快明确省内汇总纳税的实施办法,逐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充分发挥营改增降低企业税负的作用。
四、结语.
长远来看,实施营改增是避免重复征税、降低企业税负的重要制度。快递行业要把握税改机遇,积极适应政策内容,加强技术创新,把利好政策用好用足,平稳有序推进营改增。同时目前的政策内容还有进一步完善改进之处,应加强营改增影响分析测算,逐步调整政策实施细则,确保营改增试点政策充分体现快递行业特点,发挥税改的助推器作用,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
参考文献:
[1]王微.刘涛,促进快递业“营改增”试点的政策建议[N].中国经济时报,2013-4-15.
[2]张平,物流业税改几家欢喜几家愁[N].国际商报,2012-3-1.
[3]蒋永霞,“营改增”遗留问题如何解决[J].中国商报,2013(4).
关键词:公诉权;量刑建议;司法正义
中图分类号:D9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9-0051-01
一、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1.加强了检察机关审判监督权力
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权实质上是检察机关对审判机关在审判活动中行使审判裁决量刑权的监督,是有效防止法官裁判不公、罪刑擅断的程序设计。因此,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过程中,以量刑建议形式的进行法律监督是必要的。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权对法官裁判过程中量刑的合法性、合理性实行监督,是维护司法公正的有效手段。
2.提高了刑事诉讼效率
抗诉权制度是我国目前检察机关行使审判监督职能的重要方式。在具体案件的裁决中,如果检察机关与审判机关对于量刑的认识不一致就可能要启动抗诉程序。从我国现行刑事诉讼立法来看,抗诉程序的周期较长,严重损失了刑事诉讼的效率。相较于抗诉这样的事后救济,若能在诉讼程序中较好的执行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制度,必将提高审判机关和公诉机关在量刑认识上的一致性,从而减少抗诉程序的启动,提高刑事诉讼的效率。
3.保障了诉讼当事人的权利
刑事诉讼过程中,对被告人正确量刑不仅关系到被告人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被害人救济实现的程度。具有较高法律业务水平并且对案情深入了解的公诉人员的建议,有助于审判人员更加准确的量刑,从而确保诉讼当事人权利的实现。
二、我国量刑建议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实践尚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1.实务界对量刑建议制度的认识不充分
特别是在一些基层人民检察院,受传统习惯影响,检察人员对量刑建议缺乏热情,认为判决量刑是法院的职权,不愿意也没有必要提出量刑建议。此外,由于我国现有法律未对刑事案件量刑建议给予认可,有些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对于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权存在错误认识,认为公诉机关的量刑建议侵犯了审判机关的独立性。
2.量刑建议的提出方式、程序不规范
由于立法的缺失,制度的不完备,在目前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提出的量刑建议有多种方:有的是承办人审查案件之后,给出具体的量刑建议呈报主管检察长进行审查后,以书面形式向人民法院提出;有的是由案件承办人在出庭公诉时,当庭向合议庭口头提出。由于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提出程序和方式上的差别和不规范,造成了审判人员对其重视、采纳程度也有所区别,大大削弱了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制度的应有价值。
3.量刑建议的具体内容不够科学
我国量刑建议实践较晚,相关制度未完善,检察人员也缺乏操作经验,使得量刑建议的内容不够科学,特别是对刑期幅度等细节不够精准。相对于量刑经验丰富的审判人员,其建议显得不够成熟。这势必将影响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制度作用的发挥。
三、加强公诉活动中量刑建议实施的相关措施
1.从立法上明确量刑建议制度
完善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制度,首先要在立法上明确检察机关享有量刑建议权。通过修改《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法律,明文规定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权是其法定职权,并在检察机关内部通过科学系统的制度建设,明确、细化量刑建议操作的程序和方式。
2.人民法院应建立量刑建议不采纳说明制度
量刑建议不采纳说明,是指审判机关若不采纳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应在判决书中做出书面说明。审判机关阐明不采纳原因,这样做不仅能够提高人民法院对检察机关量刑建议的重视,使量刑建议在审判中真正发挥效用,而且对于提高检察人员量刑建议能力有很大好处,经过这样的讨论沟通,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制度能真正有助于准确量刑。
参考文献:
关键词:补充; 建议; 采用
Xiang compulsory teaching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xtbook version of the content of the
additional recommendations
Hou Li-ha
( Daqing Cit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Institute of Teacher Education Daqing 163311 )
Abstract: Geographical teaching materials are important curricular resources on learning geography for the students. In a sense, the geographical teaching quality highly depends on the quality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s. The new teaching materials of Xiang editio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during the practice of new curricular reformation. But for some reasons, the new teaching materials show many problems.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s imposed curricular reformation for three years. The thesis only connects with the practice of the three years curricular reformation, and raises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obligatory part of the new teaching materials of Xiang edition, including some supplement of knowledge, some selection on teaching methods, some acceptation or rejection of instructional courses.
Keywords: renew, suggest, adopt
2007年黑龙江省实施课程改革,高中地理学科选用了湘教版教材作为学习的主要教学资源。到2010年,整套教材的使用完成了一个轮回。下面结合实际教学简单谈谈对必修三本教材内容的补充和处理建议。
地理Ⅰ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补充最新宇宙探索的新事例,如神舟七号、嫦娥二号、太阳系行星冥王星被降为矮行星等相关知识。
2.天体的类别应用图片科学完整描述,建议用图示法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
3.补充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
4.第四节地球的结构建议放在第二章。采用图示法展示整个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内部圈层着重地壳和岩石圈的区别和主要特点。
5.“活动”设置数量偏多,建议适当压缩“活动”,留存有贴近学生实际价值的活动即可。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联系人类对岩石的开发和利用,建议适当介绍矿物、矿产及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意义等相关知识。
2.补充地表形态概念,辨析地形与地表形态。
3.补充大气组成、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准静止锋等内容。
4.提供热力环流探究实验,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增强感性知识。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用了圈层的概念,与自然地理环境组成要素的要求不符合。建议介绍完圈层之后,可补充说明每个圈层的主要组成要素,这样过渡到个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知识时比较自然。
2.从土壤的形成因子,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不典型,因为土壤要素总体不像地形和气候那么重要。建议采用地形或气候等要素来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3.用文字表述了世界大陆自然带分布成因等状况,可运用已学过的气候分布知识,联系气候与植被的关系、熟悉各自然带的分布。
4.补充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综合判断,如基带的判断、雪线高低的判断、山地垂直自然带丰富程度的判断等。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补充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影响的理论分析,说明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受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
2.补充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引起的问题。
3.补充全球变暖的原因和解决对策,课程标准未直接涉及,但属热点环境问题。
地理Ⅱ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应用示意图展示较好。建议最后一节可作为阅读资料呈现。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建议设计活动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入手,理解城市的等级、服务范围、空间分布关系。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1.补充重点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结合研究性学习活动,探究乡土农业发展情况。
2.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较为简略,缺少对主导因素的分析,
“运输、土地、集聚是影响工业区位的三大主要因素”这一提法有待商榷。
3.建议对于“区位”和“技术的地域扩散形式”作一般了解。课文中的阅读材料“农业生产条件”和“世界农业生产类型”应是正文的地位。其他的阅读材料可不作知识上的要求。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建议用图示法并结合实例引导学生探究。
2.补充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
3.建议关注细节,培养能力。引导学生辩证分析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四者之间的联系,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4.关注现实,适度拓展。建议增加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的分析应用(如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地理Ⅲ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区域差异和区域发展阶段建议选取学生较为熟悉、差异明显的案例。
2.建议“从经济活动所反映的区域结构空间特点”及“人文发展指数”的相关知识可作为课外学习内容。
3.通过两个读图活动,了解区域特征分析的一般方法,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特征;训练分析、应用资料的能力;感悟区域间的差异。
4.“资源跨区域调配对环境的影响”应着重强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1.适当补充其它土地退化的类型,如土壤盐碱化、“红色荒漠”等。
2.我国主要湿地分布区不作识记要求,但能通过图2-7知道我国湿地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建议运用讲解法、观察法、问题教学法等方法,合理运用教材中相关湿地的材料,通过层层设问、逐步分析、归纳小结等教学环节,让学生了解湿地的概念极其重要价值。
3.能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案例总结流域开发思路,再借鉴其整治的经验,建议拓展我国长江、黄河或塔里木河等流域,对其综合开发和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4.采用图表探究教学法进行“美国农业生产条件”的教学,从利弊两方面分析美国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5.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煤炭与鲁尔工业区繁荣和衰落”的教学,通过对鲁尔区的区位条件、煤炭资源的结构、交通状况的分析,了解煤炭资源对鲁尔工业区兴起的重要作用,联系科技、能源、工业发展史,理解鲁尔工业区衰落的原因;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进行“鲁尔工业区的新发展”的教学,理解鲁尔工业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选择学生熟悉的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分析矿产资源的区域开发。
6.理解城市化与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相互联系;并能结合某区域的实际,进行科学分析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补充不同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模式,进行案例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我国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支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基于我国制药业119家上市公司2007~
>> 中国制药业上市公司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 中国制药业上市公司智力资本的实证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来自中国医药制药业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中国制药业解困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我国生物、制药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 上市公司研发支出的甄别 经费支出绩效评估研究 研发支出资本化与盈余管理: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中国制药业供应链面临的挑战 制药业迷局 我国上市公司研发支出的实证研究 农业上市公司研发支出以及与财税补贴的关系研究 我国IT业上市公司研发支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非处方药上市公司研发支出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改进上市公司研发支出信息披露的建议 中印财政教育经费支出比较研究 高校科研经费支出规范性研究 高校经费支出内部控制设计研究 高校经费支出票据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制药业,涌动外资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11108.20121009.
[4]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5]侯晓红,干巧.我国上市公司研发费用披露现状分析及对策[J].工业技术经济,2009,28(002):152155.
[6]雅虎财经.创业板与主板的十大区别[EB/OL].,20091112.20121015.
[7]张绵纯.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规模影响因素分析[J].财会通讯,2011,(17):2527.
博弈论(Game Theory),又称为博弈学、对策论, 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的游戏理论。是指某个人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 在一定规则的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从各自可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从各自的行为中获得相应的结果或收益过程。传统上将博弈论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其区别就在于在博弈过程中参与人之间能否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的协议(binding agreement)。若能达成协议,则是合作博弈,否则是非合作博弈。然而,“非合作”并不是说每个参与人总是拒绝和其他参与人合作, 而是在非合作博弈中参与人只是根据他们的“可察觉的自我利益”(perceived self-interest)来决策,即使在博弈之前参与人可以相互沟通,他们之间的协议、威胁或许诺也都是无法实施的。1944年,德国数学家冯·诺依曼和经济学家奥斯卡·莫根斯特恩提出了“非零和博弈”即“合作型博弈”概念——通过参与者的合作可以达成有约束力的协议,参与者各方获得“理性分配”。也就是倡导排斥零和,走向多赢,主张参与者之间开展合作,相互信任,共同努力解决彼此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最终实现双赢。
2 英语教学中的博弈
我校中外合作办学十多年来,一直很重视英语语言教学,将其视为合作办学能够顺利并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多个合作办学项目中,办学时间最长,口碑最好的是与澳大利亚霍姆格兰学院合作的中澳项目。该项目为专科层次项目,学生在国内完成语言阶段和部分专业课程的学习后,将在澳洲完成余下的专业课程,获取本科学历。因此,中澳合作项目英语语言阶段的教学主要目标便是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顺利通过澳方的语言能力测试,或取得雅思考试相应的分数,最终顺利进入澳方学校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这对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分级教学下的学生角色定位,教学模式和教材的选择都会影响到整个英语教学的效果。
首先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由于教师和学生在知识上的不对称性,使得教师在这场博弈中占据优势地位。但这绝不意味着学生在教与学的博弈中处于完全被动接受的地位。这反而阻碍了学生的自我思考创新的能力,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以中澳合作项目的语言班为例。由于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在学习过程中倾向于被动接收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几乎很少主动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更加不敢挑战教师的权威地位。因此就必须寻找到保持教师权威性和学生独立思考的纳什均衡,使得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其次,分级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角色的定位也尤为重要。专科层次的合作办学的学生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他们在现阶段的学习和中学阶段的学习有着质的区别。高考体制和社会评价体系导致了他们自信心不足及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不合理的界定影响到他们对自己的定位并削弱他们的学习动力。中澳合作项目成立已有十多年,根据澳方的教学大纲和模式,在英语语言教学上一直采用分级教学模式。即学生在入校时对他们进行英语摸底考试,根据英语考试的成绩把他们分成从低到高三个等级(Level 2/Level 3/Level 4)。这样分级教学的优势在于教师能较好地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制定适合学生层次的教学计划和内容,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然而分级教学的弊端也不容忽视。语言层次较低的班级的学生由于基础较薄弱,本身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再加上分级考试成绩不理想,难免产生抵触情绪,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消极的一面。因此,如何在分级教学的同时兼顾到层次较低的学生,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全面提升英语语言各项技能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合作办学中语言教学的另一场博弈就是教材的选择。我院中澳项目语言阶段的教材一直与澳方的语言培训教材保持一致。主要有New Headway和 Cutting Edge两种.。外教的课程教材以《视听说》为主。这些教材的编写主要基于雅思考试的模式。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但是由于到澳方合作院校继续学习的费用和学生自身语言水平等因素影响,中澳项目只有一部分学生能够最终达成出国学习的目标。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将留在国内完成学业。这一部分学生会认为这些教材不适合他们的学习要求,甚至会认为老师在课堂上涉及过多雅思考试的内容是在浪费时间。他们更倾向于老师把教学重点放在大学英语三级和四级考试上。
3 对策和建议
首先,要解决好合作办学项目中教师和学生在合作方面的博弈,不仅要加强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还应在评价体系上下功夫。传统的大学英语教育主要以学期末的书面考核方式对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而合作办学中的外方课程考核则强调过程性考核。那么,建议合作办学中的英语课程考核也采用这种方式,通过平时的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口头提问、角色扮演、自评书面测试等多种评价考核方式对学生的整个英语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这样做的优势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参与到英语教学中来,不再让学生认为最后的期末考试结果决定他们的成绩。
其次,国际合作办学的英语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都应以交际能力即提高学生的英语应能力为重点。目前国内的教材侧重点集中在各类等级考试上。因此,合作办学的英语教学在教材选择上应区别于普通大学英语教育。因此建议引进优秀的原版国外教材。这些语言教材的内容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合作办学国家的生活和文化。使得本国学生能够从教材中提前了解到英语国家的基本情况。这样能为他们更好地接受外方教师的教学和顺利完成学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要办好国际合作项目的关键就是要抓好合作办学项目中的英语语言教学这个环节。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中的语言教学质量和成效直接影响到学生外方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国外阶段学习的成绩,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学业是否能够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 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 罗杰·密尔逊 .博弈论——矛盾冲突分析[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3] Rod Ellis.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关键词]健美操俱乐部;西安高校;发展现状;对策
在高校建立健美操俱乐部,开展体育活动,能把体育的知识性、健身性、融为一体,使大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还增强了体质。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俱乐部的形式教学,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健美操俱乐部学生。(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
二、结果与分析
1.高校健美操俱乐部的特点。(1)学生覆盖面广。俱乐部学生来自不同院系的多个专业的学生,可见健美操并不受专业限制、不分文理,简单易学,且参加健美操锻炼的目的是为了增进健康、保持体型、缓解工作和学习压力,又学习一种健康方法。(2)年龄跨度大。学生中有刚刚进校的大一新生,也有临近毕业的老生,说明健美操的实用性强,鲜明的特点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健美操锻炼中来,以达到健身及娱乐的目的。(3)男女皆宜。在练习健美操的学生中男生占20%,女生占80%,很多人认为健美操只适合女生,但实际情况显示有将近1/5的男生参与。这也说明健美操有广泛的适用性,是男女都能接受和喜爱的项目。
2.高校健美操俱乐部存在的问题。(1)高校健美操俱乐部硬件设施有待改善。据调查,高校健美操俱乐部设施均比较简单,跳操场地也比较小,播放音乐主要靠小型播放器,音乐感染力较差。练习操主要以有氧徒手操为主,缺少器械,且健身方法较为单调。(2)高校健美操俱乐部教练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教练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如音乐基础知识、相关学科知识、自我形象等。教练员要掌握更多的基本理论知识,良好的自身形象对学生总能起到示范和促进作用,它们往往给人的印象是充满生机,富有激情,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氛围。(3)教练在课堂中的主导性及能力要加强。教练必须了解音乐的基础知识、种类,会利用音乐的某种风格创造出有特点的动作,在实践教学中能听懂音乐的节拍边示范边讲解,并准确地提示学生何时进入下一动作。要求教练员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动作,这样教学时才能得心应手。教练员的教学能力包括示范与提示、应变能力、发现和纠正错误能力、声音的运用组织和沟通等必备的基本素质有待提高。
3.高校健美操俱乐部的发展对策。(1)在高校举办健美操比赛。很多高校都会举办健美操比赛,不仅让参加过健美操俱乐部的学生有机会提高能力,还可以让没有参加俱乐部的学生也了解健美操并且参加到这项运动当中来。(2)引入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身体活动等因素而编排相应的内容,让他们参与练习,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让他们都能在课堂上有一个发现自我的空间,增强自信心。健美操具有塑造体型美及娱乐身心的功能,要想吸引学生到健美操课堂,必须让他们看到效果并有丰富的体验过程,完成动作后给予评价和肯定,学生就会产生,并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使他们觉得学有所成,学有所得。(3)让男女学员根据各自爱好选择课种。男女生因为心理和生理上的差别,对健美操课种有着不同的偏好。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1)健美操深受不同年龄、性别学生的青睐,具有较强的健身、健心价值,并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高校健美操俱乐部硬件设施有待改善,教练在课堂中的主导性及能力要加强。
2.建议。(1)不断改善健美操俱乐部的硬件设施,扩建场地、增加器械以及舒适的环境,把健美操俱乐部建设成不但是健身、健美的运动场所,还是学生娱乐、休闲、社交的好去处。(2)组织形式多样的健美操练习,使不同爱好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健美操带给他们的乐趣。(3)教练员加强自身修养,在安排教学时应考虑对象个性的差异,动作设计合理、有效、安全,组织要有条理,与学员保持融洽的关系,使课堂气氛活跃。同时,健美操教练员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领域的知识。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产品直销;利与弊;传统营销
一、产品直销的概述
所谓产品直销主要是指产品的所有权自生产者向最终消费者实现直接转移的销售方式,也即产品的生产制造者直接将产品面向最终消费者进行销售的方式。主要强调的是产品在销售过程中所有权的转变,即生产者向最终消费者转移的过程,产品直销是连接生产者与最终消费者之间距离最短的销售模式,整个销售过程中不存在第三方。
现代意义上的产品直销最早起源于美国,最早与传销同时来自于英文“Direct Selling”,为同一个概念。产品直销理念在美国创立后,先后经过日本以及我国的台湾省和香港地区传入到内地。我国的产品直销最早开始于1990年,美国雅芳品牌公司是在我国内地注册登记的第一家直销公司,是最早进入我国销售市场的直销产品之一。
现阶段我国的产品直销发展势头较好,目前已经获得我国直销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超过30家,其中包括一些知名的本土企业、跨国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直销市场规模基本显现。我们可以明确,直销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极其有利的,直销企业对于自身形象的塑造固然也是也是为了实现营销的目的。
二、产品直销的利与弊分析
(一)直销的利
直销模式和传统营销方式都只是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一种销售方式而已,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直销与传统营销方式在分销渠道上的不同,这也是两种销售方式的最大区别。直销一般都以直销商来取代零售商或者批发商的职能,因此也就大大减少了中间的销售环节,有效降低企业产品成本;然而传统的营销方式由于产销之间的中间过程过于繁琐,导致产销流程的程序过多,产品成本增加,成本增加的同时也就导致产品价格的提高,带来的便是消费者或者生产者的利益受损。而直销通过大大缩短中间流程,生产厂商直接通过直销商将产品销售给最终消费者,消除生产制造厂商和最终消费者之间的曾曾支出,如此一来,在产品价格降低的同时,直销商也可以获得较大利润空间,有利于生产制造厂商、直销商以及最终消费者。二是直销与传统营销方式提供的服务不同。直销方式可以实现预订,可以通过送货上门以及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与消费者进行结合,实现虚拟购物,让顾客在网络上可以随心所欲进行货物的挑选,为人们生活提供方便,并且生产制造商可以通过网络信息的反馈而进行产品的改进,直销员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向消费者教授必要的专业知识,让消费者享受较好的服务。而传统营销方式恰恰是由于较长的销售渠道,生产制造厂商不可能直接将个性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并且消费者反馈产品信息的准确性也会受到销售渠道过长的影响。
(二)直销的弊
1、销售环节产生的费用过大
生产制造厂家通过直销方式的选择,一般都必须聘请相关人员,需要店面的租用和装修,构建一个较为完备的直销渠道,从而要求直销企业具备一定的人、财、物资源,而传统的营销方式是可以避免的。
2、区域局限性比较明显
一般情况下,直销方式的运用将会导致生产制造厂商活动于一定的地域,但是基于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企业直销营销方式的选择往往只可能选择在发达地区选择直销店铺的设置,而偏远地区的直销销售覆盖率通常较低。相比于传统营销而言,覆盖范围往往比直销方式要广。
3、直销企业所承担的风险过大
直销方式所产生的营销渠道将会导致直销企业承担较大的管理和建设费用,并且直销店铺的产品存储以及销售风险都必须由直销企业独立承担,一旦出现产品质量或者营销渠道的问题,对直销企业产生生产经营上的影响非常巨大。
三、帮助企业扬利避弊的对策建议
产品的直销方式可以看做是一个矛盾,它包括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两个方面,直销方式的优点属于主要矛盾,而直销方式的缺点则属于次要矛盾。企业在进行产品直销的过程中,应妥善处理好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之间微妙的关系,并且集中一切力量发挥出产品直销的利,与此同时还要处理好企业产品直销的弊端,做好企业的扬利趋弊。
第一,产品直销必须要发挥好价格优势。价格上的优势是直销方式最为核心的优势之一,从而企业产品直销的定价方式必须要让最终消费者感受到实惠的存在。因为直销企业在发挥价格优势的同时,也会让消费者更加关注企业信誉。做一个值得消费者信赖的企业才能使消费者对企业直销方式产生认可、帮助企业赢得竞争。
第二,产品直销必须要保证营销渠道的畅通。企业的产品直销只有保证实现营销渠道的信息通畅,才可以及时从最终消费者处获得相关反馈信息,并且依据反馈信息及时对消费者做出回应。只有在信息渠道通畅的情况下,企业产品直销才可以依据各个直销商的存货情况,对生产计划进行调整,避免产品滞销等情况的出现。
第三,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改善营销人员的推广效果。产品质量是直销企业进行产品营销根本所在,如果缺乏一个较好的产品质量保证,在产品直销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产品滞销的现象。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定期对自己的销售人员进行业务上的培训,使他们对企业产品的性能、特点及产品优势了如指掌,为扩大产品销售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产品直销必须要向最终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售后服务。据市场调研结果显示,很多消费者对产品直销产生怀疑思想,主要原因就在于产品的售后服务质量不高,从而导致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时不知何处寻找解决的路径。所以直销企业必须要保证高质量售后服务的提供,从而帮助获得更多的消费者认可。
参考文献:
[1]欧阳文章.中国直销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国际油气商务风险 项目生命周期 风险识别 风险规避
一、国际油气商务风险
石油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开展国际油气合作是我国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工业跨国投资,必然遇到多种风险。国际油气合作项目均经历启动、规划、执行到最后的收尾等四个阶段,根据风险产生的来源和性质,油气合作风险主要分为政治、技术和商务等三种风险类型。
二、风险的识别
(一)启动阶段
海外油气项目立项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识别需求,油公司在该阶段所进行的主要活动是编制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是从宏观上论述项目设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把项目投资的设想变为概略的投资建议。在项目建议阶段,建设方案还不明确,技术论证、财务评价、风险分析等具体细节尚未处理。项目建议书主要论证项目建设目的与必要性,建设方案和投资估算比较粗略,一般投资控制误差为±30%左右。因此,项目启动阶段最主要的商务风险在于油气产品市场预测失误导致的预测价格与现实价格的扭曲以及价格与价值的背离。
(二)规划阶段
海外油气项目规划阶段主要是在项目建议书基础之上,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该阶段需详细论证投资者基本情况、项目背景及资源国投资环境、勘探开发方案、合同模式、投资计划及融资方案以及风险分析等内容。原则上投资估算误差控制在±10%左右,相应的融资方案也要求相对完整。规划阶段的主要目的是界定并改进目标,通常海外油气项目按投资、产能、油价分高中低方案进行经济技术对比,从中选择收益最优方案。规划阶段对投资控制精度要求高,对融资渠道、资金结构选择严。因此,该阶段最主要的风险表现为投资控制与融资决策的风险。
(三)执行阶段
海外油气项目控制执行阶段是整个项目生命周期时间跨度最大,不确定因素最多,资源占用水平最高,经营管理最为复杂的阶段。通常海外油气项目都会有5-8年的勘探期,10-25年的开发期,加上前期的资金投入量大,进而导致油气项目成本回收期较长。在此期间,投资者随时面临产量达不到预期从而降低利润获得的风险。另外,投资者收益还有可能受到油价涨幅、利率变动、资源国经济动荡导致的汇率扭曲、通货膨胀率加大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四)收尾阶段
海外油气项目收尾阶段是整个项目的阶段性结束。油气项目收尾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进行资产清理、总结报告、项目交接等工作。项目收尾阶段是一个项目很重要的阶段,如果一个项目在启动、规划及执行阶段都做得较好,但是在项目收尾阶段没有重视,即使项目目标已经达到,但仍会给人留下虎头蛇尾的印象。虽然到了项目收尾阶段,但仍然可能存在管理松懈,日产下滑,资产损失等风险。
三、风险的主要特点
油气勘探开发项目自身蕴含着许多风险,尤其是对国际油气合作项目而言,合同条款苛刻、管理复杂、不确定因素多是其主要特点。
(一)非人为因素为主,控制难度大
国际油价的大幅波动已不再是单纯的市场供需矛盾的结果。在世界经济形势深刻变化的形势下,由于油气资源的非可再生性以及各国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高度依赖性,加大了各国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油气争夺。加之世界主要油气合作区块分布于政权频繁更替、社会经济动荡的欠发达地区,从而更使得油气合作市场风云变幻,控制风险的难度进而加大。
(二)高风险伴随高利润
海外油气项目涉资大,资金需求总额均以数亿美元计算,属国际资本领域的重大投资项目。区别于管道和炼厂的一次性投入项目,油气项目除了初期产能建设投资外,还需在项目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弥补老区递减、并对新区开发而进行的钻探作业和相应配套地面工程不断进行资金投入。因此,油气项目对资金的整体需求是非常巨大的。由于地下储藏环境的复杂性和现有技术条件的有限性,投资者随时面临油藏未发现或不如预期而投入资本沉没的巨大风险。然而,油公司在面临高风险的同时,亦存在油气开发超出预期所带来巨大收益的可能。
(三)以资本为载体,贯穿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
国际油气合作项目具有资金投入巨大、集中程度高、资本流动长期等特点。通常在项目建设前期,资金流动速度快、总额高,而在此之后的生产运营直到项目收尾的整个油气开采阶段,也需源源不断的资金注入。所有包括油价变动、合同变更、产量下降等在内的商务风险,都是以资本为载体,最终导致投资无法收回或达不到预期收益率等情况出现。因此,油气项目对资金风险的控制,是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关键。
四、风险的规避
鉴于在油气项目的不同阶段风险规避的侧重点不同,以下列举了油气项目不同阶段潜在风险影响因素以及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启动阶段
重视和加强项目的前期调研,及时收集和掌握油气资源国的经济政策信息,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重点关注相关合同区块石油工业开发的历史与现状,并对资源国油气市场供需水平、销售渠道、原油价格进行实地考察,最大限度地降低因对资源国地质、地理、气候和社会环境等方面了解不清而造成的风险误判。
(二)规划阶段
全面做好项目的可研与前期评价工作,对各套方案,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经济技术方案比选。优选出其中投资少、效益高的方案。在拟定好项目总投资之后,务必优化资金筹集结构、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资金筹集成本,做到长短期资金,债务资本和自有资本的有机结合。采用收购、兼并、联合等各种方式加强与国际国内各油公司的战略合作,保证项目资金的流动性,及时分散和转移资本风险。
(三)执行阶段
项目进入执行阶段,投资者应时刻关注市场经济变动(油价、利率、汇率、通胀等)及资源国政策导向,确定项目的退出点。如勘探过程中预期的成藏组合概念被否定,应及时退出,不能再投资。对于油气田开发项目,核实的储量和产量比计划有所降低,也要及时调整开发方案,尽量减少损失;如达不到预期收益水平,应选择退出来减少损失。
(四)收尾阶段
项目进入收尾阶段,不论预期业绩指标是否达到,须面临项目退出及资产移交。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资产清理、报告总结及与退出项目有关人员和物资的管理工作。在项目末尾,员工个人情绪对项目的整体效果影响较大,尤其是项目经理的心理转变。对于类似人为因素导致的潜在商务风险,可以通过教育、培训的方式进行规避。在学习先进经验的同时,反思项目运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为新项目的风险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本文作者单位:郭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海外勘探开发公司;栾海亮,中国石油海外勘探开发公司]
参考文献
郭鹏:海外油气项目的资金风险与规避,《国际经济合作》,2008年第11期。
张明华、郑海光:中国石油工业跨国开发风险评估和管理,《海洋石油》2007年第2期。
(一)成本会计的核算对象及其争议
一般情况下,成本会计核算对象与财务会计核算对象是一致的,都指社会化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二者要说有所不同那就是成本会计核算的“资金运动”只是指“资金耗费”一方面。而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务中,“耗费”都是以“支出”来代替的,而“支出”以可以分为正常支出和非正常支出,前者即我们通常说的费用,后者则指我们常说的损失,在实际操作中这部分“损失”不是成本会计核算的对象,成本会计核算的对象是“正常支出”,即所说的“费用”。对于费用,依据其不同用途又可以分为“产品成本费用”,即生产成本,还有不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即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期间费用”;对于这部分“期间费用”属不属于成本会计核算的对象,学界内不同学者的看法不完全相同。
(二)成本会计的基本职能及其争议
所谓职能,是指事物本身所客观具有的功能;对于会计,其有两个基本职能,分别是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成本会计作为会计的重要分支之一,正确的进行“核算”及为企业管理提供有用的成本信息是其基本任务,即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核算”。但在目前存在的不同版本成本会计教材中,对成本会计职能的阐述除了“核算”以外,还涉及决策、预测、计划、控制、分析和考核等“监督”职能。总之,关于成本会计的基本职能不同学者认识不同,有认为是只是“核算”,而有的学者则认为成本会计基本职能除了“核算”,还兼具部分“监督”职能,二者是密不可分。
(三)成本会计的工作目标及其争议
目前,学术界关于成本会计的工作目标存在着三种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是成本会计工作目标的经济效益观,第二种观点是成本会计工作目标的成本信息观,第三观点则是部分学者认为的成本会计工作目标同时兼具经济效益观和成本信息观内容,具有多重目标属性,经济效益观和成本信息观分别对应第三种观点认为的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
(四)成本会计假设与原则设置及其争议关于成本会计假设及其原则设置,不同学者的观点不尽相同。对于成本会计假设,认为除包括会计主体、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和持续经营外,还应该包括其所特有的假设。如:有的学者认为应该增加公平分配假设和对象假设,有的学者则认为应该变货币计量假设为多重计量假设,而不是货币计量一种假设。关于成本会计原则的设置,部分学者认为成本会计核算只遵循可比性原则、配比原则及其他财务会计原则即可,而有部分学者则认为除了要遵循可比性原则、配比性原则及其他财务会计原则以外,成本会计还应该遵循合理性原则、受益性原则和合法性原则。
二、成本会计基本问题争议引发的现实问题
(一)理论与实务中相关专业术语使用混乱
1.“耗费分类”内容表述不清为了更好的进行成本核算,企业会计人员会对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正常耗费进行不同的分类。其中按着经济内容分类是重要分类内容之一,共分成八个种类,分别为外购燃料、外购材料、外购动力、职工薪酬、利息费用、折旧费、税金和其他费用等。目前,不同版本的成本会计教材中对“耗费”的经济内容分类表述不完全相同,有的是“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有的是“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以及“支出的分类”、“成本的分类”等,如此一来,关于耗费分类就出现了诸多不同表述,影响正常成本会计教学及工作开展。
2.生产费用与产品成本相区分
我们在进行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计算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公认的等式,就是生产费用=产品成本。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再简单不过、再容易懂不过的等式,却给我们的教学开展和读者认知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其中第一个困扰是,上述等式中已经明确生产费用等于产品成本之意,可是在部分成本会计教材中和部分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却一再强调“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是两个概念,意义有所不同,不可做一个概念论。存在的第二个困扰是,如果第一困扰中的说法成立,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是两个不完全相同的概念,那么为什么又将期初在产品成本计入到生产费用之中,这又造成了两个不相融概念之间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
(二)学科内容横向扩张过度及纵向深入不足
成本会计学科从诞生之日起,就致力于“成本核算”,并且始终遵循与财务会计相一致的职能、假设和原则设置,服务于成本信息供给。在之后,加入了标准成本制度及与财务记录相结合,至1956年单独成本会计研究逐渐转向管理会计研究,直接成本计算、本量利分析等管理会计理论、方法成为成本会计内容,并逐渐拓展到行为会计、责任会计和资本预算等多个领域,横向扩张上有过度的趋势;但此时关于成本核算的纵向深入研究却显得有所不足,特别是关于成本核算的一些重要问题的研究,如成本要素应该如何更好的反映,其转移分配应如何保证选择标准的恰当性等等,都缺乏深入的研究。
(三)教材内容存显著差异,结构不尽合理
不同版本的成本会计教材内容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区别,部分内容则差异显著,如有的主要内容是成本核算,同时兼有少量成本分析,有的同时将成本核算和控制共同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而有的则将成本核算、成本管理共同作为主要内容,还有的成本会计教材将战略导向引入其中。此外,在教材内容结构安排上也是各有不合理之处;以多数成本会计教材共有的成本核算内容来说,基本都是按着知识点及其先后顺序来安排内容结构;而对于各成本计算方法实例的编写,则是直接从本月生产费用归集完后即开始,基本忽略了依据不同生产组织、工艺过程特点和管理要求等来选择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等等;人为割裂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核算基础知识之间联系等结构问题依然存在。
三、成本会计基本问题争议引发现实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耗费分类”内容表述不清问题对策与建议
笔者认为,在明确了成本与费用之间转化关系后,“成本”才是成本会计的唯一核算对象;那么,在进行成本耗费分类时,就应该称为“成本的分类”而非其他表述。
(二)生产费用与产品成本相区分问题对策与建议
成本的形成过程可以概括为一种资产耗费与另一种资产形成的过程,中间不发生任何费用;因此,为了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分歧,笔者认为在进行各项耗费归集、分配时宜统一使用“生产成本”表述。
(三)学科内容横向过度扩张却欠纵向深入问题对策与建议
就成本会计学科研究来说,虽说横向上似乎有扩张过度问题,但是从会计学科这一大的研究角度讲,相关研究又是必要的;而对于成本核算相关内容纵向研究深入不足问题,毋庸置疑是需要进一步深化的,也是成本会计未来研究的重点。
(四)教材内容存显著差异,结构不尽合理问题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资源税;资源补偿费;权利金;资源税税负
中图分类号:F810.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3-0018-03
一、资源税费制度的研究
中国资源税的不足实际上是一种制度缺陷,需要从根本上对制度进行改革。现实中资源税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最根本的原因出于对资源税性质的界定不清(殷鼓、苏迅,2006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目前中国学者对资源税费制度主要存在三种观点。
(一)取消资源税,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或者是权利金
关凤峻、苏迅(1999)认为,中国实行的是矿产资源的单一国有制,以社会管理者身份的国家向以资源所有者身份的国家开征调节税性质的资源税,是没有意义的。“资源税,名不正;矿产资源补偿费,实不符。”因此,应取消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开征权利金,由国家矿管部门征收(袁怀雨,李克庆,2000)。
吴鉴(2001)认为,“国家作为矿产资源的所有权人对采矿权人征收的各种有明确的经济内涵的费用――矿山地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资源税普遍征收、级差调节,对采矿权人征收,又与资源条件藕断丝连,归并到矿产资源补偿费中才是正途。”王金洲、杨尧忠(2002)认为,“资源补偿费是国家以资源所有者的身份向资源使用者(或承租人)所征收的费用,它的主要特征是具有经济补偿性,是财产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李显冬(2006)在《中国矿业立法研究》中,也明确提出取消资源税,完善资源补偿费的征收。张迎珍(2007) 、柳正(2006 )、陈文东(2007)、刘宁(2008)认为,现行资源税已不再含有级差调节的功能,其实质与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含义相似。中国现行的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在税理上是重复的,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都是资源租金的表现形式。刘劲松(2005)也提出政府凭借政治权利向自身征收资源税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而以具有无偿性的税收制度来体现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这本身就不合理。曹明德(2007)指出,资源税作为“税”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无偿从矿山企业征收的,它的立税原则应与资源财产效益无关,不存在国家与企业之间财产交换关系。中国现行资源税是国家财产收益的定义混淆了它与矿产资源补偿费的性质。蒲志仲(2008)、丁丁等(2008)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资源税的目的定位于“调节部分矿种矿山企业的级差收益,鼓励企业间平等竞争”,并实行普遍征收、级差调节,却与矿产资源补偿费所调节利益关系相混淆,与资源税的本质相违背,因此以调节级差收益作为资源税征收目的显然混淆了租税性质区别。流畅(2006)指出,被消耗的矿产资源价值只能作为矿产资源补偿费,是不能成为征税对象的,而矿产资源税制度实际上占据了矿产补偿费制度的扩展空间,应当废止资源税。此外,王广成(2002)、晁坤(2003)、刘羽羿(2003)、张文驹(2006)、吴颖(2007)、冯宗宪、李用来(2008)都建议取消资源税,建立统一的资源消耗补偿金制度,并重新确定合理的征收率,现行资源补偿费和石油行业的矿区使用费制度并入新制度,不再使用。
(二)取消矿产资源补偿费,以资源税的形式征收
与上述的观点相反,一些专家和学者主张取消资源补偿费,改为资源税的征收。郑爱华等(2000)、芮建伟等(2001),龚辉文、沈东辉、王健民(2002),王甲山(2004)主张将矿产资源补偿费合并到资源税中一并征收,并适当提高和调整资源税单位税额,统一由税务机关征收。
陶树人等(2003)建议合并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称为“优质资源税”,使之真正成为补偿资源所有权人的优质资源级差收益。叶建宇(2007)、侯晓靖(2007)认为,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在税理上是重复的,因此主张将资源补偿费并入资源税,既有利于降低行政管理成本,促进矿业发展,又避免政出多门、管理失控、滋生腐败等问题,可以实现政府和企业的双赢。肖兴志、李晶(2006)通过对征税与收费之间区别的研究,认为资源收费改为征税是大势所趋,应当采取将矿产资源补偿费、城市水资源费并入资源税。
(三)维持税费分征的格局
孙钢(2007)认为,税、费性质不同,作用领域不同,发挥功能不同。在中国目前经济社会环境下,一味追求税费合一,不一定是明智的选择。因此他主张在今后较长的时期内,税费并存应是中国资源税费制度改革的一个基本思路,各自发挥不同的调节作用。殷焱、苏迅(2006 )认为,对采矿权持有者征收绝对地租性质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可实现矿产资源的有偿开采;对资源条件优越者征收超额利润税(即:资源税)可使采矿者平等竞争,二者分开征收符合国际通行做法。陈文东(2006)认为,合理调整资源税费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在区分租、税性质的基础上,各归其位,各得其所。
高清莅、郝志军(2008),刘天增等(2008),安仲文(2008)认为,中国现行资源税调节资源开采企业因资源条件差异形成的级差收入,这种单一的政策目标极大地限制了资源税应有作用的发挥。政府无法通过征收资源税表达保护资源和限制资源开采的意图,当然也无法发挥保护资源的作用。王晓明(2009)指出矿产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性质不同、作用也不同。在今后较长的时期内,税费并存应是中国矿产资源税费制度改革的一个基本思路。
二、中国资源税存在的问题
现有文献对资源税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讨论,形成较为一致的观点,现行资源税制存在诸多不足,不利于提升资源开发利用效率(薛惠锋、周奕琛,2009)。中国资源税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张秀莲(2001)指出,现行资源课税的单位税额定得过低,只部分反映了劣等资源和优等资源的级差收益。谢美娥、谷树忠(2007)也认为,资源税还没有达到调节不同企业级差收入的目的。安体富、蒋震(2008)指出,税率的设计没有体现资源稀缺的程度和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税率的设计没有考虑资源开采回采率的差别。刘磁君(2008)指出,过轻的税负导致过低的成本,从而刺激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需求和开采。邓禾(2007)指出,资源税税率过低,税档之间的差距过小,无法体现资源本身的内在价值和不同资源在经济中的不同作用,不能将资源开采的社会成本内在化,不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李菲(2004)单独就煤炭资源税进行了探讨,认为,煤炭资源税缺乏对价格的反应机制。因此,杨志勇(2010)指出,资源税改革的实质是提高资源税负。
张丽新(2005)、曹鑫(2006)、赵景柱(2006)、邓禾(2007)、刘磁君(2008)认为,征收范围过窄,由于资源税的课税对象没有覆盖全部的自然资源,因此资源税的税负仅是部分被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的局部税负,而非对全部被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的整体税负,这有悖于公平税负的原则。
三、中国资源税的改革
中国学者尽管对现行资源税制度存在的问题有较为一致的认识,但在资源税改革的建议与对策上,存在多种方案。
(一)资源税课税范围
计金标(2001),安体富、蒋震(2008)、郭晓红(2007)、侯晓靖(2007)、孙钢(2007)认为,中国资源税征收范围原则上应包括所有不可再生资源和部分存量已处于临界水平、再进一步消耗会严重影响其存量或其再生能力已经受到明显损害的资源,从借鉴世界各国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出发,认为资源税的征收范围要逐步扩大。
(二)资源税的计税依据
现行资源税以销售数量和自用数量为计税依据受到广泛的批评,但对资源税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计税依据,学者持不同观点。
一种观点赞成以储量、回采率为资源税的计税依据。宋冬林、赵新宇(2006)认为,减少、消除资源开采中的生产外部性, 就要从资源税计征方法入手, 改变传统以销量为基础计征而以储量为基础计征。肖兴志、李晶(2006)主张将税款与资源回采率挂钩,将资源回采率和环境修复指标作为确定税额标准的重要参考指标。周等(2008)计税数量由销售或使用数量改为实际开采或生产数量,等到技术成熟时,还应改为按资源储量进行计征,使企业在开发之前就做好采矿规划,自觉提高回采率,使得资源获得最充分的利用。
另一种观点反对以储量、回采率作为资源税的计税依据。资源税与资源储量和资源回收率挂钩的思路与税制不协调(潘伟尔,2007)。孙钢(2007)指出以储量为税基不具有可操作性。目前暂不宜把资源的回采率列入计税依据。因为回采率的衡量专业性较强,税务机关很难掌握运用,操作不易。煤炭回采率专家许克忠(2005)认为,由于对企业缺乏监管,相关部门在此方面依法行政的能力十分有限。虚报的现象相当严重,将动用储量报少一点,回采率自然而然就会提高。王新华(2007)指出资源开采者为了降低成本,获取更多的利润,往往只会开采易于开采的资源,吃肥丢瘦现象严重,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仅靠税收达不到提高资源回采率,减少浪费的目的,必须借助于其他方面的手段。
(三)资源税的税率
在所阅见的文献中,提出了许多制定资源税税率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分歧在于地租是否能成为资源税税率要考虑的因素。
资源税税率需要考虑征收地租和对环境的补偿。刘天增等(2008),高清莅、郝志军(2008),邓禾(2007)认为,在收取绝对地租和调节级差收益的基础上,根据资源的稀缺性、不可再生资源的替代品开发成本、可再生资源的再生成本、生态补偿的价值等因素,合理确定和调整资源税的税率。吕建锁、白泉旺(2007)建议对煤炭综合级差因素和补偿因素,增加赋存条件系数、区位系数、回采率系数和生态环境破坏系数,合理确定适用税额。饶立新、李建新(2005)提出税率的设计应逐步实施。
资源税税率只考虑对环境的补偿。丁丁等(2008)要依据各种资源开采时的环境损害、储量的勘探和未来各种资源使用的情况,原则上环境影响越大、储量越少、未来使用较多、耗竭得越快的资源应该设计以较高的税率。安仲文(2008)税率设计要考虑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可持续性价值,并在一定程度上考虑通货膨胀环境下物价指数的变化。
(四)资源税计税方式
在资源税计征方式的改革上,也存在不同的观点。
改从量计征为从价计征。孙飞(2007)、张捷(2007)建议征税方式将目前定额征收改为定率征收,即由从量征税改为从价征税。朱美莲、刘成杰(2005)主张实行有差别的比例税率,保证资源税收入随着资源品价格的上涨而相应增加。
从量定额征收与从价定率征收应该并存。孙钢(2007)认为,征收方法不宜“一刀切”,对于市场价格涨价趋势明显的资源产品可以按销售收入进行从价定率计征,而对于市场价格变化不大的资源产品可仍然沿用从量定额的计征办法。安体富、蒋震(2008)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对于随着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高级化的发展,需求量不断扩大、价格不断攀升的资源产品实行比例税率,对于需求量比较稳定、价格波动不大的资源产品依然施行定额税率。彭月兰、陈永奇(2008)认为,从价计征已达成共识,但从价计征是不能解决资源的真实消耗状况问题的,因此需同时辅之以从量计征。
从国内研究文献来看,虽然对资源税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局限于政策层面和对策层面上,关于矿产资源税收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较少,仍偏重于描述性、要领性实证研究,缺乏规范性理论研究,带有浓厚的对策思考色彩。由于对资源税的定位存在很大分歧,所以尽管对资源税所生产的问题认识一致,但在对策和建议上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资源税如何定位决定了其改革的方式,是在现有基础上的修补,还是重新定位下的构建,以至影响具体方案的制定。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资源税的理论构建和机制探讨远远滞后于实践需要。这种研究现状,势必导致中国资源税的改革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和有针对性的体制设计而无法科学及时地展开。只有通过深层次的理论思考,廓清中国资源税作用的空间,理清资源税作用的机理,才能科学地进行资源税的体制改革,建立起中国资源发展的长效机制,从而突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对策性思考的局限。
参考文献:
[1]关凤峻.资源税和补偿费理论辨析[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1,(8).
[2]张文驹.中国矿产资源财产权利制度的演化和发展方向[J].资源・产业,2000,(2).
[3]张举钢,周吉光.中国矿产资源税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7,(8).
[4]曹明德.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之探究[J].法商研究,2007,(2).
[5]蒲志仲.中国矿产资源税费制度:演变、问题与规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6]丁丁,等.中国资源税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8,(5).
[7]吴颖.资源税费改革探析[J].中外企业家,2007,(7).
[8]陈文东.租金理论及其对资源税的影响[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6).
[9]郑爱华,朱学义,林爱梅.论中国矿产资源的税费改革[J].煤炭经济研究,2000,(1).
[10]郭晓红.论可持续发展与中国资源税完善[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6).
[11]高清莅,郝志军.浅析中国现行资源税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设想[J].经济论坛,2008,(8).
[12]刘天增,崔健飞,盖玉玫.中国资源税改革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2).
[13]安仲文.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完善和改革中国现行资源税[J].宏观经济研究,2008,(4).
[14]饶立新,李建新.建议确立资源环境税为中国税制的第三主体税种[J].税务研究,2005,(9).
[15]计金标.略论中国资源税的定位及其在税制改革中的地位[J].税务研究,2007,(11).
[16]孙钢.中国资源税费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J].税务研究,2007,(11).
[17]曹鑫.完善中国矿产资源“税费”制度的思考[J].财政监督,2006,(8).
[18]刘磁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资源税政策研究[J].时代经贸,2008,(1).
[19]邓禾.环境税制比较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借鉴[J].税务与经济,2007,(3).
[20]张秀莲.可持续发展与资源课税[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1,(6).
[21]谢美娥,谷树忠.中国资源税的功能缺陷研究及改革建议――以榆林市为例[J].宏观经济研究,2007,(3).
[22]安体富,蒋震.中国资源税现存问题与改革建议[J].涉外税务,2005,(8).
[23]吴鉴.矿产资源有偿开采收费制度辨析――再论以地租论构筑矿产资源有偿收费制度体系[J].资源・产业,2001,(4).
[24]王金洲,杨尧忠.矿产资源的耗竭补偿原理的探讨[J].生产力研究,2002,(3).
[25]宋冬林,赵新宇.不可再生资源生产外部性的内部化问题研究――兼论资源税改革的经济学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6,(1).
[26]王新华,宗科,张丽莎,任一鑫.资源价格―税收―有偿开采机制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7,(2).
[27]吕建锁,白泉旺.中国煤炭综合治理的财税政策探析[J].财政研究,2007,(2).
[28]饶立新,李建新.建议确立资源环境税为中国税制的第三主体税种[J].税务研究,2005,(9).
[29]张捷.中国资源税改革设计[J].税务研究,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