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8:55: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古筝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乐器,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唐朝就已经盛行。由于它形制古朴,典雅,声音优美动听,因此深受广大人们的喜爱和欢迎。近些年来,由于人们收入大幅度提高,物质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学习和喜欢古筝这门乐器的人也就越来越多,因此,古筝教学也就成为了广大古筝爱好者所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当代古筝教学的现状,借鉴了过去好的教学方法,并且根据自身的学习体会,从当代古筝教学的重要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导的方法与措施等方面进行了1定归纳。
关键词:古筝教学;重要性;问题;方法;措施
ABSTRACT
The Zheng is the Chinese nation ancient musical instrument, as early as already was in vogue in more than 2000 year ago Tang Dynasty. Because its construction is plain, elegant, sound exquisite interesting to listen to, therefore deeply general peoples affection and welcome. Recent year, because the people receive the large scale enhancement, the material life level also greatly enhance, study the human who and likes Zheng this musical instrument more and more to be also many, therefore, the Zheng teaching has also become the general Zheng amateur matter of concern. This article according to the contemporary Zheng teach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has profited from the past good teaching method, and acts according to own study to realize, from the contemporary Zheng teaching importance, the question which in the teaching existed, aspects and so on guidance method and measure has carried on certain induction.
Key words: education;method of studying;method of teaching;cultivate habit
目 录
摘要……………………………………………………………………………Ⅰ
Abstract………………………………………………………………………Ⅱ
引言…………………………………………………………………………… 1
1、当代古筝教学的重要性……………………………………………………2
1. 具有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1
2. 具有当代创新的重要性………………………………………………1
2、当代古筝教学存在的问题…………………………………………………2
1. 师资问题………………………………………………………………2
2. 心态问题………………………………………………………………3
3. 素质问题………………………………………………………………3
3、当代古筝教学中引导方法与措施…………………………………………4
1. 加强教学规范性………………………………………………………4
2. 改变学生与家长的心态变化…………………………………………5
关键词:古筝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古筝是中国最古老、民族弹拨乐器之一,从秦朝的“秦筝”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丰富,学习和爱好这门器乐的人越来越多了。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与需求,很多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都开设了古筝选修课。
一、明确高师古筝教学的培养目标,努力做好一专多能
师范类高校对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的音乐师资。要求学生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较强的实践技能,能胜任中小学以及社会上的一些音乐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古筝作为高师的一门选修课,它的培养目标也应与之相对应。它的培养目标还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古筝教学原则和古筝的教学方法,从而服务于教育,服务于社会。因此,对于高师的古筝教学要有别于音乐表演专业和音乐院校的专业教学。
音乐教育专业的古筝教学,是现在高师音乐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像钢琴、声乐课那样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进行教学,而是以选修课的方式进行。虽是选修课,但它的培养目标是与音教专业的培养目标相吻合的,就是学生在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多学习一门乐器演奏技术以及教学方法。现在社会及用人单位在招聘教师或考核教师的时候,往往不按学生所擅长的专业进行考试,而是要学生进行除声乐、钢琴以外的其它乐器或是舞蹈等的考试。可见,古筝选修课教学作为高师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培养目标,努力让学生做好一专多能,有着何等重要的意义。
二、现阶段高师古筝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高师的古筝选修课教学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首先,学生基础差。高师古筝选修课一般是大三的时候才开设,时间为两年。在此之前很多学生对于古筝这门乐器了解甚少,或是完全没有基础。也有一部分同学喜欢听古筝演奏或是考进大学以前学过一点,但对于古筝各流派的演奏风格和特点,弹奏技巧等知识却没有系统、规范的学习过。还有一些学生视唱练耳还不合格,经常听不准上滑音、下滑音、按音的音准。这就跟古筝的教学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如演奏的乐曲不流畅、音准不好、风格的把握不好等。其次,由于自身的音乐素养和文化修养偏弱,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差异。对自己演奏的乐曲风格、特点把握不准等,使得教学上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学生下去多听、多看有关这方面的资料,以加强自身的音乐文化修养,从而更好地把握乐曲风格,更好的进行作品的二度创作。再次,由于授课教师的缺乏,使得上课人数安排不合理,从而影响教学的质量。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师古筝选修课的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三至五人以小组集体课的方式进行。它不像声乐、钢琴课教学那样受学生的重视。因此,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教师应充分利用课间的时间演奏一些古筝名曲或是讲解一些关于古筝曲的一些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在对学生进行技法讲解或是学生自己进行艺术处理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学生,应主动放下架子,以平等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允许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允许并鼓励他们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真实感情表露出来。在对于乐曲的技法或是艺术处理有争议的情况下,教师应耐心的指导,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不要随意去否定、嘲笑和遏制。只有跟学生营造出一种平等的、自由的、和谐的课堂氛围时,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变“静”为“动”
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深化,建构主义理论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也使之成为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它的核心内容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强调学生主动去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古筝教学作为高师教学中的一门选修课,怎么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一个关键。
首先,要改变一些常规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古筝演奏的技巧、技法,转换为主动学习与认知。我在教学中作了这样一些尝试,把每一组的五名同学按演奏曲目和层次进行分配。即每一组的五名同学按高、中、低进行层次搭配,而且演奏的曲目都各不相同。这样我在进行讲授的过程中,由于曲目的变化,学生在接受每首乐曲的技巧与技法时不会感觉枯燥,始终让他们保持上课的注意力。其次,我每一个月都安排一节课堂研讨课,让学生对自己这一个月的学习情况作一个全面的总结,包括技巧、技法的总结,自己练琴的一些想法与感受。同时也包括对我这一个月我教学工作的一个评价。让学生主动的去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同时也在技巧、技法的教学上跟老师适时的进行沟通。我也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运用的能力。因此,只有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学生从“静”转变为“动”了,高师的古筝教学才会取得成效。
总之,高师的古筝教学任重而道远,只有明确教学目的与培养目标,从古筝教学的特点出发,尊重古筝教学的规律,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才能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使高师的古筝教学水平和质量得到提高,才能使学生站稳讲台,立足社会。
参考文献:
[1]马欢.关于高校师范专业古筝教学思路拓展问题的探讨.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6).
儿童古筝教学心得古筝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的形制古朴典雅,声音优美动听,深受家长和儿童的喜爱。引导儿童学习古筝,对培养儿童热爱民族音乐、充分感知中国筝文化的丰厚底蕴,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有着极大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使儿童正确地步入古筝艺术的殿堂?结合这几年古筝教学的实践,我总结成以下四点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以琴激趣,点燃孩子们的学琴兴趣和热情。在教学伊始,教师总会遇到:学生对古筝充满了
古筝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的形制古朴典雅,声音优美动听,深受家长和儿童的喜爱。引导儿童学习古筝,对培养儿童热爱民族音乐、充分感知中国筝文化的丰厚底蕴,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有着极大的作用。
那么,怎样才能使儿童正确地步入古筝艺术的殿堂?结合这几年古筝教学的实践,我总结成以下四点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
以琴激趣,点燃孩子们的学琴兴趣和热情。在教学伊始,教师总会遇到:学生对古筝充满了极强好奇心,但缺乏耐心,思想不集中。教师应认识到这是正常现象。但我们应抓住儿童爱玩好动、注意力集中在感兴趣事物上这一心理特点,因势利导,使无意识变为有意识,完成从好奇心到产生兴趣的转变。在教学时,可采用融技巧与乐曲为一体的教学方法。注意用美的旋律,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还可采用演奏和表演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在教学中举行一些汇报演出,让孩子们在准备练习中提高演奏水平和竞争意识,在演出中体验成功,享受成功。“教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只有把单纯的教学表演化,把抽象的定义具体化、形象化,把枯涩的概念优美化,使知识性和趣味化相结合,教育才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循序渐进,遵循孩子们的认知规律。古筝的学习,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儿童年龄小这一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一些由浅入深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如:左右手的演奏从保持手的基本手型的顺指法开始,逐渐拓展;在节奏音型的选择技能技巧的安排、练习曲和乐曲的选择等方面均做到逐渐增加难度,不让儿童有过量的负担。这样的过程步骤清晰、目标明确、由浅入深、从易到难,才能水到渠成地让孩子们扎扎实实地掌握古筝演奏技巧。
循循善诱,培养孩子们的乐感与表现力。教师在培养儿童乐感方面的教学过程中,重点应放在音乐语言上,尽力将无形的东西形象具体化,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体会音乐作品的内在意境,以达到教学要求。如在学习古曲《渔舟唱晚》时,笔者先把乐曲的意境作了形象的描述,然后再分段讲解此曲的演技处理:开始速度要慢,宜用“慢板”,通过抒情手法,尽量发挥左手颤、滑音的妙用,使之实现优美愉悦的情调;当转入逐渐快速乐段“快板”后,要尽量情绪欢快活泼,层次清楚;尾声描绘回忆和向往,应力求含蓄深远,有曲终不尽之感。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们用心、用情去表演乐曲的内涵,才能进入角色,才能将乐曲的色彩、情绪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从而使学生在不断地通过对作品的旋律、节拍、速度、力度等处理的训练中逐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对作品的分析鉴定能力。
精益求精,增强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在古筝教学过程中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要让学生成为开拓型、才能型、创造型的新一代,就要培养他们从小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具有高度发挥想象能力的习惯和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的习惯。为此,在乐曲教学过程中,就要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要让学生成为复制品。当学生学完中级教程,识谱、演奏技能已达到一定的水准,就要注重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深度的理解和表现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演奏之前,要大致了解作者创作背景,去感受作者的视角和情怀。而教师应积极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创设易于产生创造性活动的环境,使他们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艺无止境,法无定则。要让学生在自由、积极和愉快的音乐实践中,自主地感受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其实用性和可行性。
拓展阅读:幼儿古筝教学的体会
古筝是我国的优秀民族传统乐器,它的音色优美、典雅、饱满,表现力极为丰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对幼儿进行古筝教育是一条发扬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好路子。
一、选择年龄
对培养对象的年龄选择是学习乐器演奏极为重要的 根据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论述,四岁前的幼儿由于其冲动不能自制,注意力不集中,固此不宜培养。选拔学弹古筝的幼儿年龄,以5——6岁为好,这个年龄的幼儿一般自制力、注意力、记忆力、模仿力和求知欲望有明显的发展,特别是他们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从这个年龄段着手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好处在于早选苗,早育苗,如果错过这个年龄,要取得很理想的成绩,困难就大一些了。
二、入门教育
幼儿古筝最大的困难是手型不易固定,教学时,如果用简单的语言要求学生做到漫圆型手型是很难的。为防止学生抠弦,在讲授要领时-让学生在筝弦上用指头向里拨唁,边拨边启发他们,假如你的左手被蚊子叮了,你的右手指头怎样击抓痒呢?学生会马上用指关节带动指头做出了抓痒的动作,用这种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予启发,学生会很快地理解和运用。弹弦时,根正确地做到了弹而不是抠。通过各种的训练,而后可教其大指和名指扎桩顺势而上下,最后达到各指配台使用的套指指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了正确的漫圆型手型。
筝是五声音阶乐器,这个特点十分适台幼儿音乐教育。柯达伊教学法认为:由小三度和大三度椅成的三音乐组,似乎是全世界儿童适用的音乐语汇。根据这一特点,我把五声音阶中的任何一个八度分成为:123-321-56i,i65二个音组,再编些简单的小旋律。教学生学唱简谱在练习中,告诉学生,一定要记住它的音名,在琴弦上的位置开始的时候,速度放慢一些,当学生完全背熟乐谱,熟练掌握之后再进行其它音域的同样内容的弹奏练习。
三、兴趣教学
兴趣是幼儿学筝的根本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兴趣也不能特久。在教学中,就需要时刻注意让幼儿感兴趣,从他们自身的特点出发,利用各种形式,不断地激发他们的学筝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产生了动力。
运用幼儿易于理解的语言形象地比喻,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授正确的触弦方法时,我把学生的双手指关节比喻为一座座小山,让他们自己时刻检查小山是否立稳了,歪倒了。凡教新筝曲时,我用故事的形式,形象的介绍内容,使学生的脑子里对这段筝曲的内容有了具体的印象,这样学下去,学生产生了兴趣,弹奏起来才会绘声绘色,有形有色。
四、囡人旄教
根据幼儿特点,在古筝教学时一定要适用由浅入深,由近及远 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一从部分到整体,由简到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等教学原则和方法。每个幼儿都有其先天禀赋,有些学生理解力强,反应敏锐;有些学生反应敏锐;有些学生接受力差,表现迟钝。所以在教学中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琴情况,因人施教,因材施教。
五、切忌心躁
耐心、细致启发、诱导,切忌简单、急躁。这是我教幼儿学筝最深刻的体会。合理地安排学生的学习进度,本着示范与试弹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布置作业与回课检查相结合,少批评多表扬等方法鼓励学生勤学苦练,调动学生弹筝学琴的积极性。
关键词:古筝教学;审美教育;意境美
中图分类号:J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121-01
一、古筝音乐的特点
(一)取材广泛
古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自秦朝时就开始盛行,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曲目。古筝音乐的取材内容十分广泛,如描述自然风情的《梅花三弄》、《月儿高》、《平沙落雁》、《出水莲》、《高山流水》,也有展现人文历史的《闺中怨》、《昭君怨》 、《嫦娥奔月》、《姜女泪》、《长相思》、《战台风》等,既有古典曲目,也有跟随时代进步而出现的新曲目。古筝音乐的取材也呈现出不同的地域特色,例如《箜篌引》、《湘西情》是湖南古筝乐曲的代表曲目,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将民族特色和音乐风格诠释的淋漓尽致。古筝音乐的取材既展现了我国大江南北自然风情,包含了丰富的人文历史内涵。古筝乐器悠久的历史,使其出现了取材十分广泛的特点。
(二)重意境美
古筝音乐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表现。中国人十分重视内在情景的展现,文人墨客更是重视文学、艺术中的意境美,这在古筝的曲目中同样表现出来。比如当我们在欣赏古筝名曲《平沙落雁》时,通过其悠扬流畅的曲调,一幅秋日平沙落雁图便逐渐在我们的脑海里展开,而王勃的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也自然地涌现出来,这便是我国古筝音乐重意境的突出表现。其他曲子,像《高山流水》 、《梅花三弄》 、《出水莲》、《昭君怨》 等,无不包含着丰富的意境,让人听后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
(三)情感表达含蓄
音乐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反映,古筝作为我国的古老乐器,更是我国人民文化特征的表现。中国人在情感表达上比较含蓄,想表达某个意思通常不会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各种暗示,或者是旁敲侧击的手法让别人明白。中国人的这些性格特点,在古筝音乐中同样表现了出来。比如展现友情的高贵和忠诚的《高山流水》,它取材自家喻户晓的“伯牙绝弦”的历史典故,该古筝曲并不是一下就到了感情的,而是首先带人的心灵游荡在高山流水之间,以高山流水作为隐喻来表达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君子之交,表达两人彼此之间的心心相惜,然后逐步进入音乐的阶段,以含蓄的音乐手法来表达要抒发的感情。
(四)呈流行化倾向
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古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在保持自身艺术特色的同时吸取流行音乐的元素,在继承中创新方可保持古筝音乐的在时代的长河之中源远流长。随着社会的嘈杂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增加,人们越来越多的从中国传统的民乐中寻求一种宁静。传统筝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这种流行化倾向体现出双赢的效果。古朴的古筝融入现代流行因素既满足了人们的艺术需求,又普及了民族音乐文化在普通群众中的传播和发扬,例如众所周知、为大家所喜欢的流行歌曲《台》、《一帘幽梦》、《青花瓷》都融入了具有古朴韵味的古筝因素,愉悦身心的同时也增加了人们学习古筝的兴趣和动力。
二、古筝教学如何与审美教育相结合
(一)培养学生兴趣
古筝的学习其实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关键看兴趣的培养。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以琴激趣,调动学生的兴趣以在此过程中进行充分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如在古筝教学过程中,把审美教育融入到勾、抹、劈、滑、揉等技巧的教学中,结合经典的乐曲启发学生对旋律、节奏、速度和力度等音乐要素的感知,如此在技能的教学中国让学生感知古筝的美,思考如何技巧性的达到这种音乐之美。此外,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来培养学生的兴趣,以想象力达到审美力。例如在古筝曲《渔舟唱晚》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启发学生在脑海中想象夕阳西下,渔民悠闲自得的画面,引导学生在演奏中提升对美的感知力。
(二)拓展学生视野
在前面已经提到,古筝音乐的历史十分悠久,加之古筝本身的特点,使其有了丰富的取材内容。在古筝教学中要很好的将古筝教学与审美教育结合起来,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阅历,才能很好地理解古筝曲目所要表达的内容,感受到古筝音乐中包含的美感。然而学生由于其年龄的限制,阅历往往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开拓学生的视野,如鼓励学生阅读除音乐知识之外的书籍,文学、美术、哲学类的等等,都将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去更好地理解一首古筝音乐中所包含的旋律美、意境美等,获得一种真正深刻的美学体验。
(三)技巧与内容相结合
我国目前的古筝音乐教育普遍出现重技巧轻内容的倾向,古筝的演奏技巧在古筝音乐教育中固然是重要的,是最基本的知识然而技术只是一种手段。音乐是人的心灵的展现,要真正掌握古筝音乐的精髓,还必须去了解古筝音乐的创作背景,古筝音乐要表达的情感和内容,这样才能真正地演奏好一首古筝曲目,也能让观众走进艺术的殿堂。如果演奏者首先连自己都不能打动,更不用去谈打动别人了。古筝教学中要想让学生获得一种真正的美学体验,应当带领学生走进古筝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景之中,将技巧的学习与音乐的内容相结合,将技术植根于乐曲,从而升华古筝教育中的美学体验。
(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我国的古筝音乐,不仅仅是一种乐器,也并不简单地只是一首曲目,它包含了丰富的意境和人文内涵。要使学生在古筝学习中获得美学体验,就需要学生发挥的创造力,让其打开心扉,随着音乐去思考、去驰骋、去想象,甚至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但是目前我国的古筝教育中,都是老师的单方面灌输,忽视学生的参与,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这就往往抑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以至于只是一味不停地、生硬地练习曲子,而没能使自己走入意味深刻的乐曲之中,去感受古筝音乐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三、古筝教学与审美教育结合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结合学生的特点
古筝教学要教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演奏的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对曲目的审美能力,以使学生获得更深刻美学体验。在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的一点就是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包括年龄特点、性格特质、兴趣爱好和家庭背景等等。不同的经历和不同的社会成长环境直接影响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的。比如对于十岁左右的古筝学习者和对二十岁左右的古筝学习者,在引导其体会古筝的意境美时所使用的方法和所讲述的内容就应当是不同的,应当因材施教。对于前者应当更直白,贴近其生活实际,对于后者则可以引导其进行一些抽象的思考,渐入更深刻的领域。
(二)减少功利性的学习
现在家长送孩子学习古筝,大多都是为了孩子能多掌握门技艺,以后能有更好的前途。而古筝教育中要想很好地将审美教育贯穿其中,就必须减少功利性的学习。艺术本身就是高雅的,甚至是有一些“不食人间烟火”的,要体会音乐中所表达的那些至死不渝的爱情,视死如归的爱国之情,淡泊雅致的情怀,就需要学习者用心去欣赏古筝音乐,去感受古筝音乐中所包含的多彩的意境和饱满的人文美感,在进行古筝音乐教育中让学生获得美学的高峰体验。古筝教学和学习中坚决抵制纯功利性的思想,而在于通过学习体会古典音乐之美,提升自身的素养。
(三)注重情感性的学习
古筝乐曲中富含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含蓄深厚的感情因素,情感性也是古筝音乐审美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古筝的教学和学习中一定要注重心理层面的情感性学习,否则乐曲演奏出来则显得平淡无味。在《秦桑曲》中要感悟到“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的凄婉心境,联想女子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渔舟唱晚》中要体会到一种恬淡自得、舒缓柔静的渔樵之乐;《临安遗恨》中感受豪气冲天的英雄气概。总之,古筝艺术是一种情感艺术、审美艺术,在古筝教学过程中演奏者一定要与乐曲达到情感的共鸣,方可感悟民族之乐的人文底蕴和情感内涵。
古筝教学过程是一个技艺传授的过程,同时也是一次意境美、人文美和情感美的体验过程,因而在古筝教学过程中要“寓教于乐,寓教于思”使得音乐之美对学生的心理和情感真正产生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曼琴著.古筝快速指序技法概论[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
[2]周璟.浅议古筝学习中想象力的培养[J].甘肃科技. 2011(20)
[3]刘蕊.现代筝乐作品教学反思[J].大家. 2012(06).
【关键词】古筝 音色 演奏 技巧 讲解 习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23-02
近些年来,学古筝的热潮正在逐步兴起,究其原因,颇有其历史渊源和群众。筝作为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流传到现在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人们又把它叫古筝。它属于弹拨类乐器,外形美观大方、古朴典雅,弹奏出来的乐曲优美圆润、清丽明亮,表现内容丰富,具有深厚的民族特色,而且古筝用五声固定音价定弦,学起来也比较容易入门,因此,自古到今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在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筝不仅得以保留,而且得到了发展,从汉朝时的十二弦,改良成今天的S型二十一弦尼龙钢丝筝,这就大大地提高了古筝的表现力,扩大了演奏的范围,更增添了其独有的魅力。人们把学古筝看作是陶冶情操,培养自已的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的一种手段,近几年还出现了古筝考级,所以,学习古筝已到了非常广泛和普及的地步,不光学生园学生已开始学筝,还有大批的青少年、中年、甚至还有老年参加了这个行列。
十指连心,十指连脑,学生学弹古筝,对于学生的大脑发育,智力开发和智能培养无疑都将起到重要影响,家长们把这看作是开发学生智力的较好手段,学筝的人数也与日俱增。我作为古筝教育者感到欣喜,同时也深感任务的艰辛。籍此谈谈我多年来的教学体会,为古筝教学事业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一、培养学生学弹古筝的兴趣
学好古筝的关键是提高弹筝的积极性、学筝的演奏技巧兴趣。首先弹奏些具体形象充满古筝特色的水声,表现摇船的片断乐曲和筝曲,如《高山流水》、《渔舟唱晚》等给她们听,使她们脑子里对古筝有个好的印象,再弹一些她们生活中熟悉的曲调,如《世上只有妈妈好》主题曲、《小燕子》等给她听,使她们感受到学古筝的乐趣,从而引起对古筝艺术的兴趣和爱好。
在教学形式上采用二人以上的集体教学,在教一个学生时,另一个学生旁观,可以使学生养成互相学习的好习惯,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积极性。同时还可根据每位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筝情况,因材施教,个别辅导,便于更好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通过范奏,讲解示奏,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交流学习。
作为教师一定要耐心细致、正面引导,切忌简单、急躁,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多注意学生的心理,对她们的点滴进步,给予高度赞赏,多加表扬鼓励。例如某学生接受能力强,但个性倔强且爱唱反调,有时已过关的动作要领,因态度不认真而反成为毛病,于是我除了指出她的不足之外,就鼓励她“你刚才弹得不够正确,是你的手未提起精神,你看现在只要它提起精神就会弹好了。”并且再给她耐心地示范讲解,把着手教,她也就乐于练习,经过反复纠正,学生终于掌握了正确的弹琴技能。平时把别人对她的赞扬告诉她,使她深感老师对她的爱护和关心,从而更听老师的指教,用心学弹古筝。
二、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科学的教学方法
鉴于学生的脑子里是空白的,所以在教学生学古筝的时候一定要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从部分到整体,由简到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方法。所有的教学过程都要具体化,形象化,才能使学生易于接受。
学生的大脑在发育之中,手的动作不够灵活,协调能力不强,如果要其直接在琴上练弹,势必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紧张,再加上手型、指法的规范化等技术上的要求,会形成一种负担,因此可以先将一些必要的演奏方法分解开来,让学生徒手抓放操可感受弹弦时用力方向和用力点;揉弦要用手腕、小臂来带动手指揉弦,初学时容易造成在手尖上揉,很紧张,可以先让学生摆放好手型,在桌子上作上下连续地抖动,找到正确的方法后再上琴练弹。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划拍视唱非常重要。但是学生往往缺乏概念,容易唱得忽快忽慢,这时告诉学生用划“√”(打勾)的方法来划拍,划下(前半拍)唱什么,划上来(后半拍)唱什么,这样唱准了节奏,再难的节奏也迎刃而解了。摇指技巧对学生来讲最难掌握,可告诉学生拿笔在纸上画画的感觉,还有人家给你东西,你说“不要不要”摇手的感觉,平时扇扇子的感觉。这些都是腕部运动练习,通过熟悉的动作使学生感到形象化,较易掌握。学会了运腕,同样地学弹琶音技巧就容易得多,只要告诉学生除指关节、掌关节用力外,用手腕的滚动力带动手指均匀、流畅地抓弦。对于需要双手配合的曲子来讲,刚开始练,左右手难以协调。可采用数数方法,比如数一、二是右手弹,数三、四是左手弹,数五、六、七、八是双手一齐弹。学生对于简单的数字比较敏感,通过口令可以使她们较快掌握左右手的协调性。
初学时较多采用口授模拟教学法。因为照书本上理论知识,也许对成人适宜,而对学生绝对难以理解和接受,所以尽量少说多弹,使学生较快的从感性和视觉中理解和模仿,如练习提腕的技巧,因为掌握这个技巧有许多好处,第一能起到放松手指的作用;第二能增强乐感的表现;第三能使声音更集中,更饱满;第四能辅助其它技能的表达。所以从练习曲就应开始训练提腕。学生往往很难掌握其分寸,可使学生轻握教师手腕,感受老师的练弹,便于领会模仿。但是在识谱练弹上,却要区别对待,不能一味地手把手教,开始不识谱时可以,但练到一定程度,就要充分地发挥学生弹筝的能动性,克服依赖性,应让学生坚持看谱即奏,长期练习,视谱能力将得到提高,有助于教学的有序进行。
三、合理的选择教材
针对学生特点,选择简易、合理、系统的古筝教材,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赁籍。选择时应考虑到学生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 结合学生熟悉的曲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环扣一环,其中包括基础训练、练习曲、乐曲三部分,使学生愉快地掌握古筝初步演奏技巧,培养对古筝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打下扎实基础。学生有个明显的特点,对于接触过的曲子,往往能倾注其热情,也愿意学。基于这一点,配合学生园音乐课的教程,选择一些如《摇啊摇》、《小星星》、《卖报歌》等已学唱过的曲子,学生在练弹时能更集中注意力把指法练好,效果较为明显。
四、多练习、提高音乐的综合素质
通过几年的扎实训练,学生一般都能掌握筝的入门知识和基本的技能技巧,它包括有良好准确的弹奏姿势、手型、触弦点,用力方向正确,音色饱满,速度流畅,力度持久,能处理好紧张与放松的关系,有一定的视奏、视唱能力及较强的节奏感与乐感,具备听音能力及乐理知识,有较好的理解能力与表演能力。
在基础训练过程中,虽然各种技巧不尽相同,但要练好的唯一方法还是“多练习”,做到熟能生巧。练弹相应的练习曲是必不可少的,其目的是训练左右手手指的弹奏能力及其配合,能集中训练某项技能。练弹乐曲能训练学生的视奏能力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多视唱,多用心体会教师的讲解,多听演奏带,提高欣赏能力。为什么同样的曲子,有的人弹得很好听,有的却很平淡呢?这不仅有技巧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否有欣赏理解能力,是否能被曲子所感染,只有自己被感动了,才能在演奏中去感染别人。所以练弹乐曲时,要教学生用心去演奏,提高音乐的表现力,因为音乐的旋律不在乐谱上而在每个人的心里。有的人平时弹得不错,一上台表演就心慌,动作僵硬,要克服这些弱点,平时可多为学生创造一些条件,争取更多上台表演的机会,慢慢地就会减少各种干扰因素,把自己最美好的感受在演奏中表现出来。在练好独奏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齐奏、重奏、合奏地排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从心齐到手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结互助精神。
五、学生要学好古筝,还必须家长的积极配合
学生学筝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离不开家长在家辅导。学筝对于学生来讲往往是被动的,没有心理准备,她们对待学筝就象接受新玩具一样单纯、好奇,而缺乏持久性,要想让学生把筝学好,还要倾注家长的许多心血。学生除有限地上课外大量的时间需在家练弹,又因为学生年龄小,短时间上课不能“消化”教学内容,只能靠家长在家花一定时间辅导练弹才能完成教学内容。家长在辅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态、毅力、方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首先,家长的心态要平,不要抱有“成龙成凤”的心理,对学生期望不可过高,不要羡慕别人能弹优美流畅的曲子,或考了几级。要懂得“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了解别人的成绩是花很大精力得到的,就不会急躁了。在和谐的气氛下,耐心地教弹,良好的情绪会感染学生,增进学琴的乐趣,更好地掌握要领。
其次,家长要有恒心,有毅力。影响学生最深的不是家长的语言,而是行动。家长对自己的行为要严格要求,学琴要按计划天天坚持进行,要持之以恒,对学生的练琴习惯要从小养成,练弹中不找借口玩,练琴不拖时间,尽量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练习要求,久而久之,学生会养成一个好的习惯。
【关键词】古筝教学,演奏方法,技巧
古筝是我国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乐器,一直被认为是民族乐器中的瑰宝,雅俗共赏的奇葩。随着民族音乐艺术走向世界,古筝艺术越来越受到国内外音乐爱好者的喜爱。面对这样的形势,古筝师资力量的培养越发彰显其重要性。为此,在国内许多音乐师范院校,都开设了古筝选修课,以此来培养更多的古筝师资,为普及古筝艺术,弘杨民族音乐文化而努力。
1.古筝教学的意义
当前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已成为国际音乐教育的主流,在中国也正渐渐成为众多音乐教育者的共识。多元音乐教育秉承“没有任何一种文化比其他文化更为优秀,也不存在一种超然标准可以证明一种正当性,可以把自己的标准强加于其他文化”。多元文化观的核心是文化的多样性,承认文化之间的平等的相互影响。作为教育理念的多元文化观认为“学校必须帮助学生消除对其他文化的误解和歧视以及对文化冲突的恐惧,学会了解,尊重和欣赏其他文化。”音乐是文化的一部分,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主张世界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值得学习,音乐的文化价值是平等的,不存在先进和落后之分。尤其是全球化时代的今天,人们开始强烈地意识到文化多元化或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各个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特色音乐文化都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都值得人们学习的。
2.古筝教学的概况
古筝这种乐器在其漫长的动态演变过程中,乐器不断改革、技法不断丰富,历朝历代从宫廷到民间直至近现代的演奏家与教授、当代各流派古筝艺术家,以更加明确的音乐理念对古筝艺术从创作到演奏,从理论到教学,从乐器改革到乐器制作进行了全方位、大幅度的丰富与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随着古筝技艺水平的提升、技法的不断革新,古筝的教学方法从口传心授、以曲相教的民间状态步入了专业化、学制化、系统化、规范化的轨道,产生了质的飞跃。古筝在我国民族器乐艺术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在素质化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高校古筝教育课程的大力推广和全面性演化的今天,尚存在诸多问题: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教育经费不到位,学生基础不均衡等等。目前,部分省内外高校通过对古筝集体课的探索和研究,正在努力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古筝的普及和推广也指日可待。
3.古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1 古筝的演奏方法问题。
3.1.1 我国南北方在右手的演奏手法有很大的区别,北方的扎桩演奏,扎实有力,声音结实、饱满,南方悬手提弹的演奏方式使乐曲清新流畅,快速而富有爆发力。不同风格的乐曲应采用不同的演奏方法,尤其是对于传统的乐曲,更要注意扎桩演奏与悬手提弹演奏的区别。对于初学者来说,扎桩演奏法比悬手演奏法更易找到手臂力量的下垂,手形也相对容易固定,所以我认为初学者还是应以扎桩演奏开始进入学习为佳。
3.1.2 古筝独特的韵味是由左手来体现的,老师从一开始就要很确切地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上滑音、下滑音、按变音、上回滑音、下回滑音及颤音等一系列的概念,并要求学生务必牢牢把这些概念记到头脑中。
3.1.3 乐理与视唱练耳的训练。古筝弹奏者的左右手都要参与弹奏,所以双手的配合中节奏至关重要,老师要从基础给学生把节奏训练好,要告诉学生一系列的乐理知识,例如音符的时值、节拍、节奏等。对于没有分辨音高能力的学生,要建议他们另外加上视唱练耳课。不能只图速度而不注重乐曲的质量。
3.1.4 演奏中用力方面的问题。老师必须确切的告诉学生什么时间放松,什么时间用力。要在触弦的一霎那用力,之后要像弹簧复原般地速度放松,指尖的触弦要反应迅速、敏捷,不能提前触弦或拖延触弦时间。扎桩演奏法中指与大指要向面板方向用力,肩部与手臂的压力与重力落到指尖,从而使声音结实富有穿透力,弹完后立刻放松。而四点提弹法则是肩部手臂下垂力传导给手指后,指尖对于琴的一个敲击力量,在敲击的同时指尖向手心方向与掌关节的一个握力相结合,迅速发出声音。
3.1.5 关于演奏速度。古筝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要扎扎实实的练习基本功,锻炼手指的控制力,从大量的基本功训练中就要做到用节奏管住手指。其次要想达到快速,就一定要有慢速的过程。从一开始试谱就要做到音符准确,节奏准确。当每一段落可以做到每一个音都正确弹奏时,再逐步增加演奏速度,最后达到乐曲本身要求的曲速。三是放松的问题,快速演奏过程,不是一个紧张的演奏过程,要做到快而不紧,松而不懈。
3.2 创造古筝教学的有利条件。
3.2.1 师资。教师要有较好的专业技术水平、好的文化艺术修养和高超的演奏技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总是按一套模式进行教学,而是要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更新、不断地丰富、不断地提高。学生要求做到:学过的曲目要会背、会读、会弹,最终达到完全理解,正确演奏。注重教学相长,师生共勉,德与艺并重,形成一种良好的教风和学风。
3.2.2 要有保障教学的基本条件。保证古筝教学的良好进行,要有固定的教学场所、演出场地,充足的教学用琴,系统的教材,科学的教学法,完整的教学设备,优化的音乐教育环境等,使学生举手投足都沉浸在“音乐”的环境、“美”的环境中。在教材的选择上,上海筝会编印的《中国古筝考级曲目》(上、下册)收集了从初级到高级、南北各流派不同风格及表现技法的代表曲目,适宜在高校集体课教学中使用。
[关键词]古筝教学 概况 演奏方法 技巧
古筝作为具有 2500 多年的悠久历史乐器,一直被认为是民族乐器中的瑰宝,雅俗共赏的奇葩。随着民族音乐艺术走向世界,古筝艺术越来越受到国内外音乐爱好者的热爱。面对这样的形势,古筝师资力量的培养越发彰显其重要性。为此,在国内许多音乐师范院校,都开设了古筝选修课,以此来培养更多的古筝师资,为普及古筝艺术,弘杨民族音乐文化而努力。
(一)古筝教学在多元音乐文化教育中的意义
当前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已成为国际音乐教育的主流,在中国也正渐渐成为众多音乐教育者的共识。多元音乐教育秉承“没有任何一种文化比其他文化更为优秀,也不存在一种超然标准可以证明一种正当性,可以把自己的标准强加于其他文化”。多元文化观的核心是文化的多样性,承认文化之间的平等的相互影响。作为教育理念的多元文化观认为“学校必须帮助学生消除对其他文化的误解和歧视以及对文化冲突的恐惧,学会了解,尊重和欣赏其他文化。”音乐是文化的一部分,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主张世界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值得学习,音乐的文化价值是平等的,不存在先进和落后之分。尤其是全球化时代的今天,人们开始强烈地意识到文化多元化或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各个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特色音乐文化都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都值得人们学习的。
(二)古筝教学的概况
古筝这种乐器在其漫长的动态演变过程中,乐器不断改革、 技法不断丰富,历朝历代从宫廷到民间直至近现代的演奏家与教授、当代各流派古筝艺术家,以更加明确的音乐理念对古筝艺术从创作到演奏,从理论到教学,从乐器改革到乐器制作进行了全方位、大幅度的丰富与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随着古筝技艺水平的提升、 技法的不断革新,古筝的教学方法从口传心授、 以曲相教的民间状态步入了专业化、 学制化、 系统化、 规范化的轨道,产生了质的飞跃。古筝在我国民族器乐艺术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在素质化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 高校古筝教育课程的大力推广和全面性演化的今天,尚存在诸多问题: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教育经费不到位,学生基础不均衡等等。目前,部分省内外高校通过对古筝集体课的探索和研究,正在努力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古筝的普及和推广也指日可待。
(三)古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古筝的演奏方法问题。
第一,我国南北方在右手的演奏手法有很大的区别, 北方的扎桩演奏, 扎实有力, 声音结实、 饱满,南方悬手提弹的演奏方式使乐曲清新流畅, 快速而富有爆发力。 不同风格的乐曲应采用不同的演奏方法, 尤其是对于传统的乐曲, 更要注意扎桩演奏与悬手提弹演奏的区别。 对于初学者来说, 扎桩演奏法比悬手演奏法更易找到手臂力量的下垂, 手形也相对容易固定, 所以我认为初学者还是应以扎桩演奏开始进入学习为佳。
第二,古筝独特的韵味是由左手来体现的, 老师从一开始就要很确切地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上滑音、下滑音、按变音、 上回滑音、 下回滑音及颤音等一系列的概念,并要求学生务必牢牢把这些概念记到头脑中。
第三,乐理与视唱练耳的训练。 古筝弹奏者的左右手都要参与弹奏,所以双手的配合中节奏至关重要,老师要从基础给学生把节奏训练好,要告诉学生一系列的乐理知识,例如音符的时值、 节拍、 节奏等。 对于没有分辨音高能力的学生,要建议他们另外加上视唱练耳课。 不能只图速度而不注重乐曲的质量。 第四,演奏中用力方面的问题。 老师必须确切的告诉学生什么时间放松,什么时间用力。要在触弦的一霎那用力,之后要像弹簧复原般地速度放松,指尖的触弦要反应迅速、敏捷,不能提前触弦或拖延触弦时间。扎桩演奏法中指与大指要向面板方向用力,肩部与手臂的压力与重力落到指尖,从而使声音结实富有穿透力,弹完后立刻放松。而四点提弹法则是肩部手臂下垂力传导给手指后,指尖对于琴的一个敲击力量,在敲击的同时指尖向手心方向与掌关节的一个握力相结合,迅速发出声音。
第五,关于演奏速度。古筝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首先要扎扎实实的练习基本功,锻炼手指的控制力, 从大量的基本功训练中就要做到用节奏管住手指。其次要想达到快速,就一定要有慢速的过程。 从一开始试谱就要做到音符准确, 节奏准确。当每一段落可以做到每一个音都正确弹奏时,再逐步增加演奏速度,最后达到乐曲本身要求的曲速。三是放松的问题,快速演奏过程,不是一个紧张的演奏过程,要做到快而不紧,松而不懈。
2.创造古筝教学的有利条件。
首先是师资。教师要有较好的专业技术水平、好的文化艺术修养和高超的演奏技艺,不能安于状,不思进取,总是按一套模式进行教学,而是要断地总结、 不断地更新、不断地丰富、不断地提高。学生要求做到:学过的曲目要会背、 会读、会弹,最终达到完全理解,正确演奏。注重教学相长,师生共勉,德与艺并重,形成一种良好的教风和学风。
第二,要有保障教学的基本条件。保证古筝教学的良好进行,要有固定的教学场所、演出场地,充足的教学用琴,系统的教材,科学的教学法,完整的教学设备,优化的音乐教育环境等,使学生举手投足都沉浸在“音乐”的环境、“美”的环境中。在教材的选择上,上海筝会编印的《中国古筝考级曲目》(上、下册)收集了从初级到高级、南北各流派不同风格及表现技法的代表曲目,适宜在高校集体课教学中使用。
第三,采用集体课教学的优越性进行教学。采用古筝集体课教学可以有效的节约教学资源,同时有效的提高了教学实践能力。音乐师范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专业领域的顶尖人才和演奏家,而是旨在培养专业的教学型人才。集体课上教师对练习的要求、乐曲内容的表现和容易出现的错误等普遍性的问题作出总结性的和条理性的讲解,使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又学到了教学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古筝教学实践能力。集体课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能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就古筝的教与学问题展开广泛的讨论和交流。在共同学习中,学生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避免学生对教师的过度依赖和单纯模仿,保留其个性和创造性。这对锻炼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大有裨益,这个优点是其他课无法替代的。
鉴于以上特点,古筝集体课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从个别课的传授型转为集体课的讲型,在课堂上就不能只停留在对于古筝的一些手指与技巧要领的示范的讲解上,还要更多地注重弹奏方法、弹奏风格和学习古筝以及古筝教学所需要的知识的讲解,教师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平和艺术修养,不断充实自己,提高文化水平和论水平,确保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陈音.并非器乐教学的禁区——谈古筝集体课教学[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4,(4).
[2]曹永安,李汴.曹东拂筝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一、基本指法与传统乐曲相结合
少儿古筝教学,一开始碰到的就是一个兴趣问题。学生年龄小,坐不住,加上没有受到任何音乐基础教育,因此,反复单调的指法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针对幼儿这些特点,我们应采取基本指法练习与相应程度乐曲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采用儿童容易接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使用儿童化的语言与孩子们交流,将抽象的新知识诉诸生动活泼的形象。比如,教孩子们怎样发“3”这个乐音,我们可以通过“小猫”这个形象来引导孩子发音。因为“3”与“咪”发同一个音,这样借助于形象,小朋友轻而易举地记住了这个音,而且学得很开心。为加深记忆,教师还应采用反复提问、音形配对等方式巩固教学。再如,在教授孩子掌握基本弹奏手型时,笔者就是让小朋友抬起右手,然后问:“我们大家都拍过小皮球吗?现在老师让小朋友伸开手指,假想自己手里握着一个圆圆的皮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做示范并逐个检查纠正,告诉学生这是弹奏古筝最基本的手型,古筝弹奏主要是用手指关节去敲打琴弦,要求的是手指关节运动而不是手腕运动。这时,再让他们抬起的小手像老师一样模仿老虎的爪子。这样,他们就会感觉在右手指关节用力,从而掌握弹奏的基本方法。教师还可以在下课时让学生看一看虎爪的图片,再模仿、比较,加深体会。
学习基本指法是极枯燥的,但它又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课。我们可以在教学中穿行一些传统曲目的学习来消除学生的厌烦心理。作为启蒙教育,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少儿学琴过程的情绪变化。我们可以学习一段时间基本练习曲,练熟后再加强右手力度、速度、手型的训练,而后再练一些现代曲目,如“济阳河”、“洞庭新河”来提高他们右手基本功。这样的“易”――“难”――“易”,左手右手分开练习的方法,学生容易接受,也易于化解学习难度,提高弹奏水平。有些较为复杂的指法适宜穿插在乐曲中逐步提高,例如“点指”、“摇指”、“按、颤、揉、吟”音的大致区分等等。
二、集中教学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以往的古筝教学是以个别教学为主的“师带徒”,而如今,学习古筝的人多起来,一对一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古筝教学要求,我们只有采用集中教学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来优化教学效果。所谓“集中”,就是将学琴进度相同的孩子组成一个班级,利用相对“集中”的一段时间进行辅导。在班级组织时,建议初级班6―8人,每次课一个半小时为宜,从指法训练开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课堂教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段,即每半个小时为一个时段。每个时段先练习基本指法,由教师带着一起弹。其间,总会遇到一些差异,比如熟练程度的差异,有的学生演奏很熟练,那些速度慢的学生就会感觉自己技不如人,他们就会着急,有的会不求质量而乱弹,有的会丧失信心而放弃。这时教师就要帮助他们,引导他们放慢速度,一步一个脚印地练习。几套指法练习完后,教师要做适当的检查。第二个时段是检查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汇报演奏,以了解学生这一个星期在家练习的情况,同时纠正他们的指法毛病和其他不正确的弹奏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与整体感。在教授乐曲时,我们应以采用口传心授的方法为主,少儿大都不识谱,教前先将乐谱按筝曲的韵味唱给他们,然后让学生跟教师一起先唱会谱子,这样,他们的脑子里就有了一个特定的旋律,学习起来自然顺畅得多。
此外,在古筝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我们要善于发现尖子学生,发挥尖子学生的作用,藉以带动全体共同提高,切不可忽视进步稍慢的学生,而影响整体教学的进度。这里所说的提高兴趣,是指在古筝初学阶段不能单纯地以指法练习曲为主,使学生感到厌烦,而是要打破先要学完指法练习曲,才能学弹乐曲的概念,采用从指法练习曲与简单短小的乐曲穿行的办法,让学生学完了几个主要指法练习后,便能弹奏一二首简单的乐曲,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从另一个意义上讲,家长见到自己的孩子学习古筝时间不长,便能弹奏乐曲,心里自然有了积极性,这样,他们便能主动鼓励孩子学好古筝。如果学生年龄过小,还必须要家长陪同,记录上课所学内容。第三个时段就是教授新的内容。这个时段要求每一位小朋友动口跟教师一起唱谱,有些小朋友胆子小或害羞,教师要鼓励他们,如“宝宝唱歌很好听是不是,能不能唱给老师听一听呀?”以儿童化的语言来打开他们的说唱窗口。
所谓个别辅导,就是针对那些初学者,因为对新授的内容理解不够,以致练习有难度,或是练习时间不足,演奏不熟练,教师应专门安排另一个时间加以辅导。笔者曾遇到一个上大班的小朋友,因为在全托制幼儿园上学,每周在家时间只有两天,课上内容又掌握得不够,刚开始学基本指法时就卡了壳,家长因不理解而责备了她,她就很委屈地哭了。其实,无论家长还是教师,我们都应该知道孩子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与成人不同,有些情感不会用语言表达出来,我们不能用语言或行为来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应尽量通过我们的语言和表情动作加以鼓励。加强个别辅导,是对于接受能力稍慢一点的小朋友尽快提高自己的一种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查补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老师教学与家长督促相结合
在对学生进行集中教学时,我们不妨采用邀请学生家长旁听的办法。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一是家长能及时掌握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二是他们可以帮助孩子记住教师所教的内容与弹奏方法,促使家长掌握了解一些古筝方面的基本知识,回家督促、帮助孩子认真练习,起到家庭辅导老师的作用。
一、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
(一)对传统演奏技法的继承和创新
当前我国的古筝弹奏技法虽然融入了许多现代元素,但传统弹奏技法依然居于重要地位。在古筝演奏中,运用较多的仍然是点、揉、吟、颤等传统的演奏技巧,这些传统技巧凝聚了古筝弹奏技巧的精髓,在古筝弹奏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另一方面,传统技法又具有较大的地域性特征,这显然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多元化音乐艺术需求。因此,古筝演奏技巧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加以改革创新,当前古筝演奏在规范基本演奏手型和姿势的基础上,又着重发展了左手演奏技法,使得古筝弹奏更加灵活多变。
(二)借鉴吸收其他乐器的演奏技法
古筝演奏技法的产生和发展都是遵循乐器自身特点和音乐发展规律的,在此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其他音乐元素加以融合,促使古筝演奏更有包容性和丰富性。古筝演奏对其他乐器的吸收一方面表现在对民族乐器技巧的借鉴上。例如吸收利用琵琶的扫弦法以及木鱼的敲击技巧等。另一方面是融合运用西方乐器演奏技巧,例如利用除了中指、食指和大拇指以外的其他手指参与演奏,同时,充分发挥左手在演奏中的功用。
(三)演奏技法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当前的古筝弹奏技法除了继承和创新传统的演奏技巧,还吸收融入其他乐器演奏技巧,同时,还在此基础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传统的点、揉、颤、吟等技巧的基础上,还形成了轮指、摇指、点指和转换音列等技巧,使古筝演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古筝演奏技巧在继承民族性特征的基础上,更加符合当前音乐艺术国际化的时代特点。
二、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古筝教育作为古筝艺术的基础与动力,既为古筝演奏提供动力源泉,又跟随着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因此,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必将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和体现,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古筝弹奏技法的创新要求教师在进行古筝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古筝的乐器特征和发展概况。掌握定弦、左右手手势、音位、基本手指指法等基础理论和技巧,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的实践训练。在训练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在弹奏时左右手指法的姿势和步骤是否正确。并且事先为学生讲解各指法较常见的弹奏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和改正措施。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指法和手势,从而确保弹奏的音色和速度效果。其次,在古筝音乐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不断训练和调整,掌握扎实的基本功,让学生通过对音节快慢、强弱、粗细的把握,充分展现不同曲调的情感和意境。其次,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古筝训练时,应当针对“复习曲目”和“新学曲目”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训练计划。针对“新学曲目”要引导学生放慢速度,即便是节奏较快的曲目,也要从慢练开始。此外,针对那些难度较大、技巧手法比较复杂的曲目或片段,要分章节、分阶段逐层练习,在各章节熟练之后再融合练习,逐个击破训练的重难点。在学习新曲目的同时,教师也要适时安排学生有计划的复习已学过的曲目,做到温故知新。并且指引学生根据已熟悉的曲目总结弹奏技巧和规律,并根据新曲目类型加以实践检验。此外,古筝教学与其他音乐教学一样,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教师在古筝教学中,除了要讲授基本的理论知识,还应要求学生加强弹奏训练,通过举办各种晚会、艺术节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让学生通过演奏实践,不断总结和思考,形成听觉与感觉的沟通交流,逐渐完善自己的音乐认知标准。
作者:王花苹单位:贵溪市职业中学
〔关键词〕东北古筝辽南地区古筝演奏教学思考
一、东北古筝的起源
古筝在东汉、三国时期被文人雅士称颂为“群声之主,众乐之师”和“移风易俗,混同人伦,莫有尚于筝者矣”。筝在近代被称为“仁智之器”。到了盛唐时期,描述古筝艺术的诗篇就更多了,例如“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这都说明古筝在当时已经是家喻户晓的,雅俗共赏的传统民族乐器,深受文人义士的喜爱。
据史料记载,辽宁地区原属于中原地区,大禹时期天下分九州,辽宁地区有冀州和青州两地区,发展到辽代,契丹族宣皇后重视文化,接受宋朝汉文化,古筝在这一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北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金占领辽的燕云之地,辽灭。金与辽一样,在文化音乐方面,大量吸收唐宋文化,尤其以演奏唐宋宫廷乐舞为推崇。明清时期,山东琴书艺人张鹤鸣老先生到东北地区演奏古筝,受到听众赞誉。抗战时期,东北地区受到战乱影响,音乐文化几乎绝迹。40、50年代到近现代,由于民族民间音乐发达兴旺,教学和演出单位对古筝艺术的垂青,产生了教与学的需求,许多老一代筝人相继走向教演单位,一大批古筝演奏者相继来到东北,积极传授古筝艺业,并逐渐形成具有地方风格和个人特点的诸多流派。东北古筝就在这一时期发展开来,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二、近现代辽宁古筝音乐的发展
1950年,河南派筝家曹正先生到东北鲁迅艺术学院任教。曹正先生是我国古筝院校事业的奠基人,他在东北地区教学古筝十几年,为东北筝业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近现代东北地区的专业音乐类院校比较有代表的学校有:沈阳音乐学院、吉林艺术学院等。其中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也就是现今的沈阳音乐学院,是全国第一个正式建立的具有古筝专业的高等艺术院校。1950年沈阳音乐学院成立,在音乐部中开设了音乐系、实验音乐工作团、音乐研究室,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古筝音乐影响迅速在东北地区扩大。50年代初,由曹正先生大力推荐,山东派代表筝人赵玉斋先生到东北支教,1955年创作古筝曲《庆丰年》,为古筝音乐创作扩大了思路,革新了古筝演奏,大量运用双手演奏技巧,解放左手,参考钢琴及西洋乐器演奏方法,使古筝音乐拥有和声技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随后,五十年代末,赵先生通过加大古筝筝体和增加琴弦的方式,重新设计出来21弦筝,也是现在我们使用的古筝的初级形态。1959年通过进一步的加工,设计出全国第一台张力转调筝,更加影响了古筝的发展。
三、辽南地区古筝音乐
辽南地区是指大连地区,还包括营口市、鞍山市的海城与岫岩县全境地区。因三国时期管宁和王烈(隐居大连三山岛)等山东学者浮海来辽南隐居讲学,而辽南地区又多山东移民,因此大连包括周边地区鲁文化氛围浓郁,风俗教化根深蒂固;辽南地处沿海地区,水陆交通便利,与关内文化交流更加密切,因而有别于东北其他地区,故后人称之为“管王之地”。
(一)曲目
《兰桥魂》和《欢乐秧歌》这两首作品为阎丽教授作曲。其中,《兰桥魂》是阎丽教授和徐杰老师共同创作的一首极具代表性的东北筝曲,乐曲以民间故事《兰桥魂》为创作背景。《兰桥》是东北二人转的传统剧目,描述了魏奎元与蓝瑞莲的凄美爱情故事。蓝瑞莲与魏奎元自幼相识,两小无猜,因连年大旱,蓝瑞莲随父逃荒至周家湾,被财主周玉景强占为妻;一日在高山读书的魏奎元放假回家,恰遇已被贬为奴仆的蓝瑞莲在井台打水,二人互叙衷情,相约当夜三更在蓝桥相会,一同出走,不料当夜山洪爆发,魏奎元在桥下避雨等待之时被洪水卷走,蓝瑞莲得知消息后,悲痛欲绝,投河自尽。这是一出爱情悲剧故事。古筝音乐创作中吸收了皮影戏和辽南戏的曲调风格,全曲一直留露出一种哀痛的情绪。作品细腻处凄婉哀怨,如泣如诉,呜咽哽塞,而爆发处犹如大河奔涌,整首曲子连贯流畅一气呵成,闻者入境,同时采用创新双手配合的技法,左手拍击琴码右侧琴弦,展现内心苦楚、悲愤的情感。
《欢乐秧歌》这首作品采用东北民间音乐风格,充分展现了北方劳动人民对待事物的热情,其性格的豪迈、泼辣、幽默等特点,根据东北民歌改编,带有浓郁的地方风格特点,整个作品喜庆、自然、活泼。
秧歌音乐是东北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传统音乐,是我国北方地区汉族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艺术财富。秧歌起源于民间劳动生活,同时又与古代祭祀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在秧歌音乐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菱歌、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的技艺与形式,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到今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北方的汉族民间歌舞。可用三个字加以概括,即‘顺”、“活”、“韵”,在表演中要通顺,具有高度的即兴表演的能力,音乐风格灵活多变,展现丰富的东北韵律和风格特点,展现了东北劳动人民的热情、淳朴、刚劲的性格特点,具有很强的感染性。
这首古筝作品在演奏中,大量使用秧歌音乐的节奏特点,表现出喜气洋洋的色彩。作者在写这首作品时既有火爆、泼辣的特点,又有稳静、幽默的音乐风格。这首作品用了传统的四二拍子,节奏富有变化,演奏中大量运用附点音符,特别是在中速或慢速的乐曲中,音乐与舞蹈韵律相吻合,在秧歌舞蹈中“出脚快、落脚稳、膝盖带艮劲”这种特点相呼应。
(二)演奏及教学
辽南文化从古至今大多吸收中原文化,但鉴于地理位置和风土人情而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例如辽南戏、皮影戏、辽宁鼓乐、东北二人转等。近现代创作了不少东北风格、辽南风格的古筝作品,有一部分已经被纳入《中国古筝考级作品》中。例如《欢庆》、《情系春来》、《欢乐秧歌》、《辽南情》等,虽然现存作品不是很多,但现在越来越受到作曲家和演奏者的青睐。2012年举办了首届辽吉黑‘天韵杯’古筝大赛”,其中有不少选手弹奏了有东北风格的作品,受到了一致的好评和关注。
古筝的学习和演奏通常是从兴趣开始,要经过一个长期而枯燥的练习过程,基本功训练和曲目积累达到一定的基础以后,兴趣的学习才能逐步转变成主动地学习和专业的学习。
如何能更标准、更正确、更完整的演奏地方特色的音乐,需要几个过程。首先对于基本功的训练。1.:每个手指的发音和触弦。声音是否颗粒性很强、是否饱满,弹奏时声音是否干净都是首要决定因素。2.:基础的乐理知识以及对音乐语言的理解,包括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音准、音高、韵味等等,音乐是由这些基本的要素组成,演奏者如果不了解这些内容的含义,在实际弹奏中对音乐无法正确的表现。3.:左右手相互协调配合。弹奏时音乐要流畅自然,具有爆发力,出指要干净利索、有线条感、颗粒感,不论速度快慢还是力度强弱,都能控制和发挥音乐本身。其次,需要理解和掌握乐曲创作背景和本地区的风俗文化,了解作者生平,了解时代背景及创作思想,在演奏中更能富裕作品丰富的生命感,作品风格更加鲜明,富于创造性。
四、东北古筝文化思考
东北古筝音乐发展至今,凝聚了很多古筝者们的心血与汗水,在传统古筝教学中,右手基本是以琴码右侧弹奏为主,主要用大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弹弦发声,控制节奏和音的强弱。左手演奏主要是在琴码左侧以按弦为主,控制弦音变化,装饰旋律,达到“以韵补声”。近代通过借鉴钢琴、琵琶等乐器,加入了很多复调及双手演奏技法,包括轮指、扫弦、琶音,丰富了古筝音乐。但是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东北古筝第一人赵玉斋先生50年代开创双手演奏古筝,从此翻开了古筝历史性的一页,此后古筝快四点、点奏、快速指序都陆续运用到演奏中,但是小指技法始终与其他手指发展不均衡;其次左右手发展不平衡,初学时期通常只注重右手基本功训练,一般情况是业余考级达到3,4级水平时才用到左手,由于左手训练较晚,作品里面左手也没有右手有高难度技巧。
当今社会,科技信息如此发达,我们吸收多元化音乐的同时,也不要忽视本土音乐的发展,关于东北风格的古筝作品存世量并不是很多,甚至个别老艺术家们还是存在着有过去闭塞的思想,认为只有自己的直系学生才能正宗的演奏到自己的作品或者是本土作品。然而,现在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社会,音乐是一种没有国界的语言,古筝演奏也不是一种孤立的音乐现象,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的传播,终将会把古筝音乐推向全球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绵阳古筝学堂---《浅析东北筝曲风格和演奏技巧》
[2]邢朔《东北秧歌音乐对舞蹈的作用》期刊《大众文艺》2013年
古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战国时期盛行于当时的秦地(现今的陕西一带),故称“秦筝”。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筝以它优美细腻的音色,别具一格的韵味,丰富多彩的演奏技法在乐器领域中占据重要位置。古诗中也有“做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来形容古筝声音的特点。
音乐的性质包括音高、音质、音量和音色。其中音色是最抽象,最难把握的,音色是音乐语言的构成要素之一,是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特色,是音乐表现手段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古筝教学中,依赖于手指对触弦的控制和内心的音响感悟。
一、教学中要准确把握音色,必须用科学的弹奏方法
弹奏方法不正确,会使弹奏没有美感,指关本文由收集整理节不灵敏,弹奏一会儿便会肌肉疲劳、手疼、肩疼,音色虚空、烦躁、僵硬。科学的弹奏方法如下。
1. 身体的各个部位要放松
上臂应自然下垂,且上臂外展与侧胸成四十五度角为宜,头部要摆正,不可过度下俯或歪脖。在演奏进行中,随着左手的伸屈移动,身体的重心也应随之适当地左右移动,腕部要放松,保持自然的手形,即像人站立时两手自然下垂的放松状态手形,这种手形不仅是右手弹奏的基本形态,也是左手按弦的基本姿势。
2. 正确的触弦方法
要求指甲正面触弦,弹奏方向与筝弦基本垂直,避免指甲用力往下压弦,也不要用指甲把弦往上挑起,要尽量减少与弦的摩擦。古筝的基本弹奏方法有两种,即夹弹法和提弹法。夹弹法,是初学者弹古筝的基本方法,也是传统技法的基本弹法,弹奏时往往无名指自然依放在古筝弦上,使手有所依托,保持手形自然放松,这种方法音色洪厚饱满。提弹法,是快速练习的重要弹法。手指弹奏方向是从斜下方到斜上方,角度呈四十五度,弹奏时往往无依托悬弹,这种方法音色清脆干净。
3. 正确的触弦位置和按弦
右手的基本位置是在距前梁2公分~3公分处,而最佳触弦点是在发音弦段(前梁至筝柱)的八分之一处,这个位置弹奏音色纯净响亮,为基本音质的最佳弹弦点。当然弹奏者要根据乐曲所表达内容的需要和情绪的起伏来决定弹弦的位置,一般来讲靠近前梁弹奏音乐清脆响亮,靠近筝码则音色柔和。左手的按弦的位置是位于筝码左侧离筝码15公分~20公分处,这是根据古筝弦的张力和左手伸展的适度来决定的。
4. 正确的弦力度
音色的饱满和它的力度有着必然的联系,用不同的力度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力度过大,会使声音太噪,呆滞,不圆润;力度过小便会使声音虚无,没有穿透力。因此,力度要适中,当然弹奏力度也要随着旋律的起伏而变化,这样音乐才会层次感强,主次分明。
二、教学中要准确地把握音色,还要培养良好的艺术修养
1. 良好的专业素养
作为一名古筝教师,要指导学生弹奏出理想音乐,不但要锻炼学生高超的演奏技巧,还要尽量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和音乐记忆力。正如古人言“凡音起,由人心生也。”美妙的音乐先由人心生起,没有心中美的音乐就不会有实际演奏的音色美,“得心”才能“应手”。培养和发展音乐内心的听觉能力,主要通过引导学生
大量地对每位演奏大师的演奏声音的“储存”与研究,想象自己所演奏声音的效果,要听到自己在内心中以第一流的声音在演奏,直到这类从整体到细节的全部演奏声响都要变得十分清晰;增强音乐记忆力,最主要的办法是背谱,背谱弹奏会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在乐曲的情感之中,从而达到更理想的演奏效果。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是乐器演奏者的基本素质。美国作曲家科普兰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学生在学习一首新的乐曲前,首先要认真倾听老师的演奏,将老师弹奏的音响效果储存在自己的大脑中,然后和名家进行对比体会感悟。
3. 具备基本的文化素养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由此可见,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笔者作为一名古筝教师,在本文中将浅谈如何在儿童古筝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以此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使他们始终保持对古筝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一、了解相关的音乐知识
学习古筝应该是一个快乐的过程,特别是对那些初学者,更要采用适合其特点的教学方法,以求孩子在愉悦的情绪下,逐渐提高古筝的演奏水平,并将审美教育贯穿始终。我们都知道,音乐审美教育的起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较弱,还无法感知节奏、旋律、和声、音色、调式等音乐语言要素中的美感,针对这一特殊情形,笔者采取先向学生讲授古筝相关音乐知识的教学方法。在讲授古筝相关音乐知识的时候,笔者是从两方面入手的:一是从古筝的外形和传说入手,二是从古筝作品入手。
任何一个孩子都喜欢老师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教学,有“东方钢琴”之称的古筝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关于古筝的起源,并有一个古老动人的传说。笔者抓住孩子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先从古筝的传说入手,再详解其外形的来历,以此来增强学生对该种乐器的感知,使他们对所学乐器产生兴趣。
另一方面就是关于音乐背景知识的介绍,包括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创作个性以及具体作品的创作意图等。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音乐知识,进一步了解和体验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从而更好地弹奏和领会音乐作品。在此值得注意的是,在给学生传授音乐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由浅入深、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式。
二、培养审美感知力
在学生对相关的音乐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之后,再进行学生审美感知力的培养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主要表现为感知节奏、旋律、和声、音色、调式等音乐语言要素中的美感,辨别生活中各种音乐现象的美与丑,体验音乐享受的感情等方面的能力。古筝音乐的审美感知能力是指学生对古筝音乐的理解能力,这是音乐审美教育的基础。只有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感知能力,才能在演奏古筝的同时,在心理上产生美的情感体验,在头脑中产生美的音乐形象。这样,学生演奏古筝的过程就成为一种直接表现美、创造美的形式,而不仅仅只是演奏技能的简单重复。
因此,在儿童古筝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对古筝音乐的审美感知能力,结合典型的乐曲,用浅显生动的语言启发学生去感觉不同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区、音色等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上的不同作用。如在表现激动、热烈的情绪时,往往力度加强;在表现优美、抒情的情绪时,则力度减弱。快节奏表现出热烈、欢快的气氛;慢节奏表现出抒情、忧伤的气氛。
笔者在教授学生《战台风》这一古筝曲时,向学生讲述古筝曲第一部分节奏快速强烈,曲调热情洋溢,表现了码头工人生气勃勃,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第二部分采用左右手在筝柱两侧反向刮奏,发出混乱而强烈的音响,渲染了强台风袭击码头的惊险气氛;第三部分用筝模拟呼啸的台风滚滚而来,描绘工人与台风的博斗,激昂向上,隐含着必胜的信念;第四部分以悠扬的旋律,抒发工人胜利的豪情。最后是第一段的再现,工人们重新投入紧张而热情的劳动。通过笔者的一边讲述一边示范,学生真实的感受到了码头工人英勇奋战台风的英雄形象,学生在演练这首曲子的时候也变得激情澎湃,仿佛自己就是正在与台风搏斗的勇士一般。
古筝音乐的表现力是由诸多要素有机结合而产生的,任何一种单一的要素都不可能形成音乐。同时,相同的音乐要素,不同的学生演奏出来也会有不同的表现,最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凭自己的感受去明确地体会、理解音乐。因此,培养学生对古筝音乐的审美感知能力是一个渐进的、复杂的过程,需要古筝教师坚持把对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儿童古筝教学之中。
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想象是审美反映的枢纽,不管是创作音乐还是感知音乐,音乐想象力的培养都是极为重要的。
在古筝教学中应不断引导学生提高对音乐的领悟能力,以此不断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审美领悟能力,而音乐想象力又是音乐审美领悟能力提升的关键。如《渔舟唱晚》是一首优美、典雅而富有情趣的曲子,它描写的是美景如画的湖面、夕阳西下辛苦了一天的渔民满载而归的情景。在教授该曲时,应当把这种境界讲出来,让学生们去体会,去想象。但是由于学生感性经验的贫乏,思维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音乐学习中,想象的材料也就比较缺乏,想象的空间也会受到影响。而网络资源的介入无疑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想象材料,为展开丰富联想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