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8:55: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海日生残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直到有一天,读到王湾的一首诗《次北固山下》,才恍然意识到,古人在这里所说的“天下第一”,原本也并非只指“山”呵,而是“江山”!此处的“江、山”不但难以分割,且的确不同凡响,说它“第一”只是一种形容罢了,换句话说,是从文化意义上来说的。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当过地方官,曾两次参加朝廷的古籍整理工作。在当时享有很大的诗名,但流传下来的诗歌却很少。这首《次北固山下》是他写的一首被传诵至今的诗。
由诗题中的“次”字可知,作者写作本诗时,正途经北固山,泊舟山前。因此,诗属于记游诗,内容为作者途经北固山时的所见所感。
我初读这首诗时,最喜欢的是它的颔联:遣词平实而构思奇巧,画面清新而文辞隽永。为此它在我的头脑中曾一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记得有一次,我的一位书画家朋友,应旧址纪念馆之征欲创作一件书法作品,一时颇为难。当然为难的绝不是他写字,而是写什么内容:写一首常见的唐诗宋词之类么,似乎有点不太切“题”,也不太严肃;写一首自作的诗词么,挂在那种地方,惟恐有字眼儿不当招致非难――因为他在“”中吃过这方面的苦头。他让我给出出主意,我稍加思索,便想到了“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诗,我建议他将此写成一副对联。他看了禁不住地击节叫好,说不但切“题”,而且境界阔大,意味丰富。
的确,王湾通过首联对客路、青山、行舟、绿水的描写,交待了自己漂泊的行踪后,紧接着的这一联便是对自己前程的眺望。在诗人的笔下,“江潮”“江岸”和“风”“帆”,通过“阔”字和“悬”字而人格化了。因此可以说,诗人眺望到的不仅仅是眼前的一个美好的前程,更暗示了人生的一个美好前程就在前面。这样的一副对联挂在纪念馆里,用来形容当年的在中国革命史上的意义,的确是很确切的。
如同百川之奔赴大海,百花之朝向太阳。不分肤色和国籍,世上的芸芸众生都向往和喜爱春天,而和青春做伴的诗人呢,他们更是春天的歌手。
18世纪与19世纪之交的英国名诗人布莱克,他在《致春天》一诗中直抒胸臆:“人们载歌载舞欢呼你的莅临。啊,春天!”而中国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颂。更可以汇成一阕宏大的合唱。盛唐之初的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就是大合唱中动人的一曲。
王湾,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生卒年不详。先天年间(712年―713年)进士及第。先官荥阳主簿,后调洛阳尉。他词翰早著、文辞华美,为时人所称誉,是开元时也即初盛唐之交的名诗人。他的诗,绝大部分都遗失在岁月的风尘中,《全唐诗》中仅存十首。诗创作并非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产量高而质量也高可谓万不得一,一个诗人有几首甚至只有一首诗流传后世,也应该说是不负此生了。王湾现存诗作多不出色,只《次北固山下》一诗独秀,有如一颗千秋照眼的珍珠。唐人殷瑶所编的诗选本《河岳英灵集》就曾选入此诗。他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张燕公”即曾为丞相、封燕国公,与许国公苏颤并称“燕许大手笔”的张说。他眼高手也高,曾手书王湾此诗高张于自己办公室的素壁之上,作为模仿效法的范文,这种待遇绝非一般的作者可以得到,可见此诗确有其不同凡响之处。
“北固山”,在江苏镇江市北长江沿岸,三面临水,与金山、焦山合称“京口三山”。南宋大词人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即咏此地。“次”,为中途停歇或客旅小住之意,如“旅次”即是。王湾中年往来吴楚之间,多有著述,此诗当是这一时期远离故乡作客江南时的作品。时间是冬已尽而春将来,地点是北固山下的江边,全诗抒写的是诗人江行途中的所见所感所思。“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首联用对起法,句式为对偶句。“客路”点明作客他乡,与结尾之“乡书”遥相呼应,使全诗成为一个结构严谨的美学整体;“青山”点明题目中泊舟的北固山,而“外”字则说明前程尚远,现在只是小驻行舟而已,于是题目中的“次”字也有了着落。如果说出句是写大景和远景,那么对句则是写小景与近景,笔墨由长远的旅程与浩荡的江面,缩小到近在眼前诗人所乘的江边一叶客舟。颔联对仗工丽,所取之景同样是大小映衬,构成了一幅万里长江图,有如今日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前面的“青山绿水”已暗伏一个未曾明说的“春”字了,“潮平”可见春潮之浩浩荡荡,“两岸阔。进一步补足了春潮之阔。此句描绘的是一个阔大的平面,重点写“潮”。“风正”既是写风乃顺风也系和风。所以才能“一帆悬”。也就是一帆高张。孕风而行,此句描绘的是一个狭小的主体,重点写“帆”。这一宏阔的颔联,的确不是寻常笔墨,后来杜甫《旅夜书怀》中的名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不知是不是从这里得到过启发。
在如此铺垫之后,便逼出了全诗既精光四射复含意深长的两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殷瑶所赞的“诗人已来,少有此句”说的正是这一联。明代诗论家胡应麟的《诗薮》美之日“盛唐句”,而唐代末年诗人郑谷自编诗集三卷,作《卷末偶题三首》,其一乃是:“一卷疏芜一百篇,名成未敢暂忘筌。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此颔联之所以传诵古今,是因为诗人写出夜色尚未全残,朝日已然要从海平面上喷薄而出;旧年尚未终了。春天已然透露了即将来临的消息。这既是对欣欣向荣的春天的讴歌,也是对已经来临的盛唐时代精神的反映,所以胡应麟称之为“盛唐句”,因为这种青春奋发的诗句。在中唐尤其是晚唐就难得一见了。还要特为拈出的是,此联是所谓的“倒装句”,循规蹈矩地平铺直叙,本应为“残夜生海日,旧年入江春”,现在一经倒装,句法变平顺为逆折,变直白为峭劲,如同急滩上翻滚的回流,好似悬崖边劲舞的苍松,更觉动人心魄。结尾一联,借用“鸿雁传书”的典故,原典见之于《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此联抒写的是人所共有的客思乡愁,“乡书”与“洛阳”则照应开篇之“客路”,一线贯穿,结构完整。
此诗有两种版本,《河岳英灵集》题为《江南意》:“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此诗不及长期流行传诵的《次北固山下》,《全唐诗》也只是将它作为后者的附录。至于为何一诗二题而且字句多有不同。这恐怕只能乘特快列车从时间隧道直驶唐朝,去面询王湾本人了。
2、出处:
唐代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3、原文: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译文: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李白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京师得家书》【明】袁凯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时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杂诗》王维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唐)王维《杂诗》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夏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5、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唐)卢纶《长安春望》
9、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来源:文章屋网 )
所谓托物寓理,就是把抽象的思想情感和生活哲理巧妙地寄托在具体的物象之中,使说理形象生动,增添诗歌的哲理美和形象美。
诗歌托物寓理的常考题型有: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2.诗歌的某一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3.从某诗句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4.请体会诗句中所蕴涵的深刻哲理。5.请分析诗句独特的表现手法。6.分析诗句中比喻修辞的妙处。7.体会诗句或诗歌的象征意义。
解题金钥匙
托物寓理类诗歌一般就是一些哲理诗,在这类诗歌中,诗人所借之物是表情传理的外壳,而情、理是这个外壳之下的精神内核。在品读过程中,既要深入诗歌的语言,仔细体味、细细品评,又要抓住诗歌的表达技巧,这样,诗中含蓄有味、充满理趣的哲理才会深刻领会。
一、从字面入手,理解诗句意思,从而深入领会诗歌哲理。
例如:“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山本无知,“一山放过一山拦”却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它仿佛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设置了层层的圈套。而行人的心理变化――意外、惊诧、厌烦,直至恍然大悟,也都在这一“放”、一“拦”中透露出来。诗人借助形象的比喻,把行人下岭时的心理感受写得生动有趣,虽未明言劝诫,却让人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有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陶醉。
又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中,字面意思是指诗人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然后放眼一看,所有的山顶都显得很小,从中不难体会出其所蕴涵的深刻哲理: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
二、借助意象来揣摩诗歌所蕴涵的哲理。
例如:《长歌行》中,诗人借助“朝露”“华叶”“百川”等意象,分别写了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不归的特点,含蓄地表达出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哲理,从而鼓励人们要紧紧抓住飞逝的时间,奋发努力,趁少壮有所作为。
又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中,写残夜未退,海日已经升起;旧年未过,江上春天气息已来。诗人借助“海日”“残夜”“江春”“旧年”这些意象,揭示了旧事物中往往孕育着新事物这一深刻的哲理。
三、体会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作用来理解诗歌的哲理。
例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沉舟”“病树”设喻,喻诗人长时间遭贬、仕途坎坷、历经挫折,不仅表达出诗人乐观和豁达的情怀,同时也蕴涵了一个深刻的哲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模拟训练营
观书有感
[南宋]朱 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景,但从题目上看,讲的却是诗人_______时的感受,诗人是在用景物作比喻,寓意深刻,内涵丰富。
2.试理解“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两句的含义。
3.试分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所蕴涵的哲理。
登飞来峰
[北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诗中“浮云”这个意象指的是什么?
狂烈——雨
这场雨的气势比起那久旱才至的夏雨来,丝毫不逊色。
白云朵朵的蓝天中,骤然响起几声闷雷,拨动大家的心弦,是雷阵雨的前奏?
不错。未几,天公就变了脸。西边的黑云匆匆赶来,将这笑脸拉成了哭脸,将白昼变成了近似黑夜的样子。密密匝匝的雨点好像跟谁也不打招呼似的,就迫不及待俯冲下来。越来越大,越大越密。粒粒雨点打得树叶乱响,呼呼大风吹得窗帘乱蹿,道道闪电吓得同学乱叫。这雨点还挺猖狂,从窗户外面借着风力飘到我的本子上,竟跳起了一小段芭蕾!
很快,操场上就形成了大大小小的雨坑。真不知道,又是哪家调皮的孩子惊醒了酣睡的龙王爷!
还好,这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一会儿,天空又恢复到了先前模样,各种小店又开始营业。
火辣——阳光
太阳公公喊着口号,努力摇着他自制的光线放射机,一点不觉累。是的,他要完成夏天交给他的初夏任务。
我估计太阳公公是眼花了,没看清机器上的指标。还没等到盛夏,阳光就让人受不了了。
一大清早,阳光就挡也挡不住地透过窗帘,照到屋子里,叫醒睡梦中的人们。随着太阳公公速度加快,阳光也更加强烈。树木的阴影一点一点地缩小。操场上,同学们尽情地甩绳,尽情地打球,尽情地挥汗。阳光也决不吝啬。加足马力,不断给头发、肌肤升温。小虫也不敢亲近地面,都躲在草里,迫不得已才穿上草拖鞋去觅食。
阳光啊,你总是让人们不经意地问:还没到盛夏啊?
飘舞——梧桐叶
或大或小,或枯或黄的梧桐叶伴着风,携着几分诗意飘落。不会让人感觉秋落叶的凄凉,冬落叶的空冷。是满怀希望的,是夹杂愉悦的。
落叶们都知晓:自己不飘落,盛夏又如何有更多更密的梧桐叶为人们遮阳呢?
于是,他们含着微笑,奔向大地母亲的怀抱。在这个新旧交替的过程中,梧桐叶们期许着,想象着:盛夏,人们在梧桐树下的第一个由衷的微笑。风的吟唱里又多了一句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烟蒙笼罩圆月,此刻想要濛濛细雨,此刻想要淡淡思念。望着一排排细柳夜更深了,不知身在何处,看着朦胧月儿,不知中秋之夜醉在何处?
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中秋无依之日,世道沧桑,情去节依在,人靠月圆瘦。思念的中秋,总让人倍感沉寂和清幽。
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6、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是思念亲人的节日,因为忙于生活,每年的中秋节难得有团圆之日,心中的思念由此而不免黯然泪下。
7、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8、“中秋佳节月儿圆,墙墙角角飘果香;月饼更比月儿圆,期待团圆又失望。”这是千千万万的家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更是他们一家老小的期盼之情,但是失望之情不是突然,因为他们心里都知道,这是可盼而不可求的事实;要是亲人团团圆圆,这才是他们感到太突然了。
9、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月圆隔两地,两两望月欲说还休。相思浓时情转淡,淡的连深夜如此安静都想不起来,淡的比那缕轻烟还轻,我将情丝淡然比淡妆。
10、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2、有一种情绪叫做心痛,有一种感觉叫做思念,在中秋月亮的照耀下,我独自遥望有家人的方向。
13、今夕中秋,因为有爱,心儿会变得比金子柔软,我无边的思念,宛若月旁流动的云丝,柔曼而绵长,或许,人生都有无法解脱的悲凉,无法刻印生命曾经的光亮,想到此黯然泪落。
14、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5、世间万物抵春愁,今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16、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7、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18、中秋节,独在异乡,每逢佳节倍思亲。思念亲人,爸爸,妈妈,哥哥,爷爷,奶奶,我想你们了。
19、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洋溢着五千年民族文化的馨香,散发着勃勃文采精华的气息,闪烁着古国文明的灿烂辉煌……它是节日,它陪伴着小小的你我快乐成长……
每当提及节日,我的心中免不了会有些激动。节日的背后,该有着怎样美丽而神奇的传说,有着怎样丰厚深邃的文化底蕴,有着怎样美好甜蜜的向往与期盼。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伴随着一声声爆竹的炸响,又迎来了一个新春。春节是欢乐祥和的象征,每一个春节都向我们呈现出一个崭新的面容;每一个春节过去,就会迎来一个全新的开始……春节到来了,便是我们人生的又一个新陈代谢,又一次除旧布新。生命在成长,世界在变迁,年的远去又重来,就像接力似的又开始了下一段赛程。所以,在春节时节,人们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不管钱多钱少,不管顺境逆境,感受春节,感悟那份“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的激情!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一个感情丰富的节日,人们怀着伤感怀着思念为故者上坟,虔诚地祈愿逝者在天国能够过得快乐,也祈盼他们在天有灵,给活着的人以精神的庇荫。感受清明,缅怀那些驻留天国的灵魂!
“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只为屈原的那纵身一跃,只为那位圣贤的瞬间壮举,便有了这个壮烈的节日,“波涛卷不去,忠魂得永生。”因为不忍见大好河山断送在奸佞之手,却又无力回天,何不一死了之,换个眼不见为净?“堪笑楚王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感受端午,感悟满腔忧国忧民的热血无处溅洒的悲怆!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大人说七夕便是年青情侣约会的时间,并且告诉我们,在七夕那天夜晚,静静地站在葡萄架下,便可以听到牛郎织女的窃窃私语,你要真听到了,便能成就一生的美好婚姻。真的趣,感受七夕,感悟人世间爱情的甜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月圆人团圆,深深勾起客游异地他乡的人们对故土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在一个漫漫长夜,坡长叹一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唉,故国啊,亲人啊,感受中秋,感悟那思念故国,牵挂亲人的情思。
“逝者如斯”,年年岁岁去去来来,每一次的感受都有不同,每一次的感受都如诗如画。感受节日的文化,感受节日的温馨,感受节日的美好,但愿人生天天如节日,岁岁如今天,每一个人都怀揣着同样一个美好甜蜜的梦,在感受中得到了更多更美好的实现!
正像现代人在BBS 上发帖子一样,古人把“ 题壁” 当做传播作品的一种方式。
“ 题壁” 二字最早见于《梁书》, 史载侯景被梁简文帝“ 幽禁” 后, “ 题壁自序” 。而题壁诗的兴盛还是在唐代以后,尤以宋代为最, 宋代的题壁诗超过了万首。
古人题壁的场所主要有3类: 一是名山宝刹等游览胜地, 如苏轼的《题西林壁》; 二是官署、驿站、青楼等特殊场地,如宋之问《题大灰岭北释》; 三是自己或朋友家中, 如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有关题壁的佳话, 不论是正史还是野史, 记载的都很多。唐代宰相张说非常欣赏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就将其中的两句“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题写在自己的政事堂上。
唐代诗人崔颢游武昌时登黄鹤楼, 感慨赋诗: “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归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后李白登黄鹤楼, 诗兴顿生, 正欲挥毫作诗, 忽见崔颢的这首题壁诗, 于是掷笔长叹: “ 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颢题诗在上头。” 传说未必真有其事, 但崔颢的这首题壁诗确实名气不小。严羽《沧浪诗话》谓: “ 唐人七言律诗, 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唐代崔护在清明节去郊外游春, 见到花木掩映中有一人家, 于是叩门求水。一女子开门, 为他倒了一杯水, 并让他进家中坐, 女子自己则倚靠着桃枝伫立, 姿态美艳。临分别时, 两人都有些依依不舍。第二年清明, 崔护又来此地, 见门上有锁, 不禁失望, 就在门上题诗一首:“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表达了诗人对好景不长的感慨和怅惘。
唐代王播少时家贫, 寄居在扬州惠昭寺内。寺内的和尚讨厌他, 往往开过饭才敲钟, 让他吃不上饭。后来王播做了大官, 重游寺院, 见他题写在墙壁上的诗笼上了碧纱, 就感慨地写道: “ 上堂已了各西东, 惭愧阎黎饭后钟。二十年来尘扑面, 如今始得碧纱笼。” 诗用前后对比的手法, 尖锐地讽刺了和尚趋炎附势的行为。
宋代陆游娶表妹唐琬, 夫妻恩爱,因婆媳不和, 婚后3年两人就被迫分离。几年后的一个春天, 陆游在家乡城南禹迹寺的沈园与别嫁的唐琬相遇, 唐琬送来酒肴以表心意。陆游见人感事, 乘醉在园壁上吟写《钗头凤》: “ 红酥手, 黄滕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 欢情薄,一怀愁绪, 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 人空瘦, 泪痕红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 锦书难托。莫, 莫, 莫。” 唐琬见后和词一首, 不久就郁郁而死。40年后, 陆游故地重游,见墨痕犹在, 感伤往事, 又题写《沈园》诗二首: “ 城上斜阳画角哀, 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 曾是惊鸿照影来。” “ 梦断香消四十年, 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 犹吊遗踪一泫然。”抒发了自己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心情。
谭嗣同在维新变法失败后, 临危不惧, 被捕入狱。在死牢中, 谭嗣同镇定自若, 拾起地上的煤屑, 在狱壁上题写了一首绝命诗: “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表现了以身殉难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精神。
一、挖掘文本,设置探究内容
阅读文本内容是探究活动的主要对象,是探究目标的有效载体,也是探究性阅读活动实施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思维能力、个性特点及心理发展,有针对性地选择那些既适合初中生探究学习又满足探究阅读活动目标的文本内容,深入挖掘文本具有的内涵,通过有效的引导,不断激发学生探究性阅读的欲望,最终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如教学古诗《次北固山下》时,如何有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描绘的意境与作者的思想感情,“潮平”、“风正”描绘的是怎样的情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使用了什么手法,隐含了怎样的哲理?等等,都是学习全诗的重点与难点。因而,教学中,笔者积极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互动交流,将隐含在文本背后的内涵一一挖掘出来,并化为鲜活的意象。这样,一来确定了阅读探究内容与方向,二来使学生更深刻地领会到了作者淡淡的乡思愁绪。
二、师生互动,优化探究过程
阅读教学是一个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三者互动探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通过思维的多向互动与交流,碰撞出多种视界的沟通与汇合,不断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对文本蕴含情感的有效感知与体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因此,教师开展探究性阅读活动时,要积极利用师生之间多元互动的作用,对阅读探究过程进行不断优化,提高阅读探究的成效。教学《最后一课》时,笔者提出了“韩麦尔先生在讲课过程中哽住的原因是什么?”、“韩麦尔先生会使出全身力气来写下法兰西万岁几个字眼?”“在最后一课的最后,为什么韩麦尔先生默默不语,只用手一指来宣布结束?”等问题,师生互动交流。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和讨论,在讨论中,有些学生认为韩麦尔先生哽住的原因是爱国情感一时难以自禁;有些学生认为“法兰西万岁”几个字眼正是韩麦尔先生内心浓浓的爱国情怀的体现及国家将要沦丧的悲痛之情。通过这样多元互动的过程探究,不仅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想法、观念、情感等得到有效交流,还成功地引起学生与韩麦尔先生及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极大增强教学效果。
三、多元评价,促进探究成果
评价是探究活动的最终环节,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在探究性阅读活动中评价尤为重要。值得注意的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对学生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时,往往实行单一的评价方式,简单地以肯定或否定定论,这样不仅容易打消学生学习讨论的积极性,对教学效果的增强也丝毫没有帮助。若变单一为多元,转而采用多元化评价,则能有效帮助学生在评价活动中获得新的启发与感受。因此,在探究阅读活动中,教师要采取多元化评价策略,充分发挥其有助于学生积极“反思内容、发现自我、催化智育、提升成效”等作用,鼓励学生走进文本深处,领悟文本内涵,获得更大的阅读价值与感悟。总之,教师在开展探究性阅读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与主体性,引导其对文本内容与意义进行自主探究,以助其启迪思想、张扬个性。
作者:邓俊岭 单位:黄骅市常郭镇常郭中学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8分,每空1分)
⑴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泣涕零如雨。
⑶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⑸杜甫《春望》中运用移情表现手法,描写战乱流离感伤时花在流泪,鸟心寒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⑹庐山水汽充足,云来雾往,如果遇上雨雪,往往一夜之间,所有的树木连同整座山全白了,真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处是一派“琼楼玉宇”、“玉树琼花”。(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句子回答)
2、下列字形和加点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咫尺(zhǐ) 涅磐(pán) 箱箧(qì) 毋庸赘言(zhuì)
B、把晤(wù) 熟稔(rěn) 锐减(ruì) 疮痍(chuānɡ)
C、悖谬(bó) 瞥见(piē) 蕴藏(yùn) 难辞其咎(jiù)
D、希冀(yì) 恍若(huǎnɡ) 晨曦(xī) 忐忑不安(tǎn)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父爱就是这样含蓄委婉,像秋日厚厚云层里透出来的阳光,很舒服,却不可思议。
B、省民政部门未雨绸缪,提前向玉树灾区调运救灾帐篷 3500 顶,棉被褥 14000 套,棉大衣 14000 件,棉衣裤 14000 套等越冬救灾储备物资,解除受灾群众后顾之忧。
C、昨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新大陆106国道紫新路口处,见到路面的积水已荡然无存, 一辆挖掘机仍在拓宽排洪港。
D、藏宝室是河南馆的下部展示空间,里面藏着的宝贝让人眼花缭乱:整齐排列的九鼎八簋展现在面前,旁边还有表现早期城市形态和生活方式的陶楼、陶院落、陶水管……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当前,我国很多城市陆续因地制宜迈出了建设低碳城市步伐,了低碳城市发展意见和目标任务。
B、自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在资金、政策方面大力支持发展设施农业和避灾型农牧业,加快推广喷灌、管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模式。
C、在南非世界杯决赛中,金靴之争的两大热门荷兰队的斯内德与西班牙队的比利亚双双哑火,这让德国小将穆勒凭借助攻数的优势获得本届世界杯的金靴奖。
D、7月12日,在土耳其布尔萨,中国江西南昌市舞蹈团演员在第24届土耳其布尔萨国际民间舞蹈艺术节上举行表演。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文化彰显的是一个城市的内在精神,而精神的形成是复杂而缓慢的,需要漫长的成长期,绝不可能通过策划几个方案、空提几句口号,就能一蹴而就。
②只有当市民拥有了发自内心的自豪和自信,一个城市的文化灵魂才开始有了雏形。
③城市管理者对城市文化所能做的,应该是城市制度文化的建设。
④也就是建立一种市民可广泛参与的制度文化。
⑤城市制度文化,要以唤起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为目标。
A、②⑤③④①B、③④①②⑤C、③④⑤②①D、③⑤④①②
6、根据要求改写句子。(2分)
⑴将下面一句话缩写成大约10个字的句子。
在世博园,太平洋联合馆通过展示岛国独特的自然风貌、深厚的文化底蕴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可持续生活方式,吸引了游客。(1分)
⑵调整下面词语顺序,可添加适当的其它词语和标点,组成一句话。(1分)
精神 世界上 真正 人类 是 创造 无价之宝 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