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作文立意

作文立意

时间:2023-05-30 08:55:58

作文立意

第1篇

前人戴师初说过:“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之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之不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为什么“第三番来者”才可用呢?这是因为,第一思考层面,是人人皆知的“旧话”;第二思考层面,是人们常见的“熟语”;第三思考层面,才是大家亟待了解的“新闻”。三个层面,一个比一个新,一个比一个深,一个比一个精。

审题时,应反复思量,变换切入点,以求文章要言不烦,意义深远,从而更具启发性。

一、写一个独特的含义

审题时,应注意作文题目中关键词语的本义和“转义”(包括引申义和比喻义),一般而言,抛开基本含义,以其“转义”作为思考切入点,更容易写出个性与新意。

如,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作文,拓展文思的关键在于对“说‘不’”的理解。“不”表示否定、拒绝等,由此“不要轻易说‘不’”可理解为应树立信心、增强勇气、敢于尝试,而不能一蹶不振、畏首畏尾,这是很多同学都能想到的。而如果将“说‘不’”理解为拒绝他人时的“不要”、否定他人时的“你不行”、怀疑他人时的“不相信”等,立意则更容易跳出俗套。

二、选一个别致的角度

叙述同一件事,阐述同一个观点,新颖别致的角度往往能让文章出奇制胜,吸引读者的眼球。

如,以“这也是一种____ ”为题作文,以“贫困也是一种财富”、“挫折也是一种幸福”、“失去也是一种快乐”为主题,能够写出一定的深度,也算不错的选择。有个同学却以“这也是一种蔬菜”为题,叙述了自己对西红柿的认知过程――因为小时候常把西红柿当水果吃,所以习惯性地把“西红柿”归入了“水果”一列;后来才知道,它虽然长得像水果,吃起来也像水果,但却是货真价实的蔬菜一族;于是发出感悟:观察事物要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文章谈不上阐述了多么深刻的哲理,但独特的视角,富有童趣的构思,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三、换一个思考的方向

很多情况下,打破思维定式,尝试运用逆向思维来审读题意,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分析,往往能够得出新的判断与认识,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如,以“一步与一生”为题作文,普遍的思路有:“一生”的辉煌,来自于走好每“一步”的积累和付出;关键的“一步”将成为“一生”的转折;走错了很重要的那“一步”,将带来“一生”的遗恨等。而如果想要创新,则可以“反弹琵琶”,逆向推论: “一步”毕竟只是“一步”,走好这“一步”,未必能创造整个人生的辉煌;“一步”迈错了,并不注定一辈子你的天空都充满阴霾;人生不乏变数,难免“一步”走错,“亡羊补牢,犹未晚矣”。这样,就针对一个老话题写出了新见识,做到了“老井深淘出清泉”。

第2篇

【关键词】激发兴趣;合理选材;准确立意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文选择材料就要从生活中选取。指导学生善于观察和积累生活素材,其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体验和感受的能力。促使他们在不断地揣摩中学会立意,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抒发内心真挚的情感。

一、从观察入手,激发写作兴趣

学生虽然拥有丰富多彩的个人生活、家庭生活、集体生活和社会生活,但是他们平时不善于观察生活,不勤于积累材料。这是学生作文时产生害怕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我们要从观察入手,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去亲近自然,去亲历社会,去亲和同伴,用个性化的目光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在或清洌或浑浊的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

广袤神奇的大自然是学生特别心驰神往的,我们可以领着学生走进它的怀抱,用肌肤去接触它,用心灵去感受它,让学生亲身感受春的活力、夏的繁茂,体验秋的奉献、冬的孕育……每当他们的心灵产生愉悦时,感情就会有一次升华,表达的欲望也就越强烈。

如果说学生亲近自然还只是停留在对生活认识的物质和历史的层面,那么社会应该是学生学习作为、学会做人的重要课堂。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地深入社会,观察身边的人物,留心身边的事情,关注身边出现的每一点变化,或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活动,进行社会调查。长此以往,才能真正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窗口。是师生共处的一个重要场所,处处洋溢着纯洁的友谊和真挚的情感。自然也就成为了学生作文题材的主要来源之一。可以开诚布公地讲,丰富的校园生活,可以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性格,促使其形成友善的集体主义观念,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实践证明,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后,生活素材积累自然就多了。有了这些大量鲜活的素材,学生再也不愁无米下锅了,并且在不断地观察过程中激发了写作兴趣。

二、从选材入手,把握整体方向

生活是纷繁芜杂的,只有热爱生活、细心、有心的人才能成为生活的主人,用心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就能积累生活的材料,写作时才能从记忆中提取生活材料,为自己所用。

以写《我的妈妈》为例,我们可先让学生开展确定中心的讨论,思路拓宽。有写妈妈“勤劳”的,有写妈妈“坚强”的,有写妈妈“工作认真”的,还有写妈妈“追求美”等等。于是,我们可以让学生围绕自己确定的中心说说用哪些自己熟悉的生活材料来表现中心。这样选材使学生深受启发,提高了根据立意来选材的能力,写出来的文章就显得真实、生动。

众所周知,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中心思想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还要靠材料来表现。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之中还应当注意培养学生提炼文章的主旨的能力,通过大量阅读寻找规律。这样就容易抓住问题的关键,逐渐地也就学会了立意,进而准确地把握好作文的全局。

三、从立意入手,学会真情表达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它是文章的灵魂,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文章的选材、结构、语言表达都要受主题的约束,它们必须围绕主题, 为主题服务。当然,主题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是每个人头脑中固有的,它来源于社会实践,是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提炼和概括。在确定主题时,学生一定要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出发,选择最有体会的角度立意。立意准确,符合文章题目的要求,学生可以正常发挥,写出好作文;立意不准确,不合题目要求,写作时就可能偏题、跑题。可以说,立意是写作的总体设计,立意的好坏决定着作文的成败。既然立意如此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有好的立意,写出优秀的作文呢?

作者写文章总是用来表情达意的,这“情”和“意”就是文章的主题。学生在作文立意时常出现的问题是程式化,思路狭窄,缺少新意,产生这种弊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主要是缺少观察,抓不在住事物的特点,很难写出新意。若要学生能够结合所选材料准确立意并学会真情表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首先,同一个题目,立意相同或相近的,自然众多。独辟蹊径,写出立意新颖,构思独特的文章,定会一支独秀,占尽春光。

其次,要把反映的对象所蕴含的本质意义挖掘出来。从学生的作文来看,立意不正确、不鲜明的很少,而立意肤浅、不深刻的则相当多。因此,要想写出好作文,一定要在立意深刻上下功夫,挖掘出人物的本质,做到入木三分,形神俱佳。

再次,写作时要写自己的真实见闻、真实感受、真实感情,只有“真”才能使人感到真切自然,让人信服,而大话、空话和故作姿态只会让人反感,更不会成为好文章。

总之,只有让学生亲历生活、体验生活,学会观察积累、准确立意,并且在习作中求真、求活、求新,才能真正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也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第3篇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课程的目标及建议是这样要求的: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精神,注重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步发展。作文应力求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哲理,推崇有创意的表达。实际教学中由于自己所教学生绝大多数来自边远乡镇,生活单一、知识面窄,面对命题作文尤其是学生自主命题的材料作文,他们往往无从下手,如何准确地审题立意成了作文教学的“拦路虎”。学生或者固定于一种惯性思维,只看到问题的一面;或者脱离材料,命题不能按照要求,造成了人云亦云,既不新颖,也无深度,我曾尝试用模仿名篇、背名著等多种方法来改变现状,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这些办法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脱节,学生学而无味。现阶段,面对学生近乎单调而教师又无力促使其多元化的生活体验,如何解决这个难题?我认为作文训练中不妨提倡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同一问题,同一种生活现象,促使他们的思维独特,从而达到作文立意新颖的目的。以下是我日常教学中摸索出的几点体会。

一、从不同侧面立意

任何事物都有许多不同的侧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侧面思考会得到不同命题;同时,任何事物都离不开客观世界的“关系网”,其发展一般都存在多种可能性,显而易见的可能性是常规角度,而那些独辟蹊径的角度往往会折射出新意,获得与众不同的效果。

二、从正反两面立意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这两面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产生不同的结果,这种思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逆向思维。比如“薛谭学讴”的例子,我们从学生的角度,从正反两面看问题,不仅可以提出“求学要虚心,不可自满”、“学无止境”等观点,还可以提出“反躬自省”、“知错能改,从善如流”的观点。

三、把握抽象与具体立意

以话题作文“传递”为例,既可以写具体的实物之间的传递,如接力棒的传递、奥运圣火的传递,也可以写抽象的精神的传承,如爱心的传递、孝心的传递;围绕“风”这个话题,分别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这两个方面切入,从具体有形的角度出发,抒发自己的情怀,从无形抽象的角度立意,或歌颂新时代新风尚,或揭露抨击坏风气,追求深刻、新颖;比如“季节”,可以写具体的一年四季中发生的感人故事,可以描写季节的特点。也可以写抽象的人生四季,写沧桑巨变历史的“季节”。

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从“因与果”的角度,辩证地分析立意。

总之,选择立意的角度,切入点很多。同一道作文题,同一块材料,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用不同思维方式进行观察、分析、想象、联想,启发学生见“仁”见“智“。但切忌信马由缰,要做到:放,海阔天空。收,水到渠成。确定自己的观点时一定要注意整体把握材料含义,分析关键词句,特别是多次出现的词句,透过现象看本质,既要考虑多角度、最佳角度,也要考虑自己最擅长展开的角度,材料用好用尽,最好引用材料中与自己的角度、观点相关的句子加以分析、假设、紧扣,从不同角度思考“这道作文题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去写”, 然后列出可以写的若干方面,再选出最适合自己写的那个方面,以确定其立意。做到观点有出处,有来由,表达准确、鲜明、深刻和新颖。

第4篇

一、2012年精神文明创建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发展经济这个中心,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和谐地勘单位为出发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以人为本,广泛开展创建活动,努力使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为促进我队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大思想保证、精神动力。

二、2012年精神文明创建目标

(一)在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的基础上,以“巩固、提高、延伸”为切入点,进一步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有重点的在硬件和软件建设方面加大力度,全面提升我队文明创建工作总体水平。

(二)通过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带动全队各项工作全面开展,将我队广大职工思想统一到“在创建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的创建工作理念上来。通过全队职工的共同努力,稳稳保住省级文明单位称号,为创建国家级文明单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具体安排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制度,明确创建责任,确保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落到实处

队精神文明创建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对我队文明创建工作的领导,对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进行责任分解,党委书记负总责,党委委员负责对各自分管部门精神文明创建的督促和指导。队精神文明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落实文明创建活动,根据职责分工,做好协调工作。要谋划好“十二五”期间我队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制定我队十二五期间精神文明创建规划。队精神文明创建检查考核小组负责对全队文明创建活动的检查督导,年终进行考核验收。各单位各部门按照与队党委签订的《精神文明创建目标责任书》的内容,积极投身到队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把创建文明单位与加快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与培养高素质职工队伍结合起来,与争创“文明科室、文明职工、文明家庭、文明楼院”等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以“营造一流环境、建设一流队伍、做好一流服务、争创一流业绩”作为创建主要内容,在创建措施上做到不断创新,力争我队创建工作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2、突出公益活动特点,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创建活动

今年1月份,积极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积极参加芜湖市文明单位关爱月活动;2月份,开展困难职工新春慰问和组织春节联欢活动;3月份,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4月份,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组织职工群众祭扫烈士陵园;5、6月份,以“春、夏”季爱卫运动为契机,配合街道和社区积极开展文明劝导、市容整治、保护环境等活动,广泛发动、深入开展;7月份,组织党员开展庆祝建党周年系列活动,开展党的历史和党的知识宣传教育;组织开展走访老党员、老干部活动。8月份,组织职工群众开展拥军拥属活动;9、10月份,以座谈、文体活动等形式,认真做好国庆庆祝活动,并联合市中心血站做好义务献血工作,认真做好重阳节爱老敬老系列活动;11、12月,以志愿者服务为主题,在各支部继续推广“春蕾计划”,继续开展失学儿童救助帮扶活动。同时,积极参与市、区文明办组织开展的各项创建活动,推进社会志愿服务,做好四支志愿者队伍,即党员志愿者队伍、青年志愿者队伍、社区志愿者队伍、文明单位志愿者队伍,把参加社会志愿服务纳入到创建活动整个过程之中,要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的志愿精神,尽可能多地为社会服务。

3、扎实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努力培育良好道德风尚,加强诚信道教育,提高职工综合素质

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民道德实践主题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精心组织开展第九个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参加镜湖区第二届公民道德论坛,建立职工道德档案,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做好“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工作。进一步营造文明和谐社会氛围;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进一化环境。

建立和完善职工活动室、党员活动中心等活动场所,经常性开展群众性的文体活动。结合纪念日、节假日和休息日,组织开展登山、游泳和郊游等体育活动,丰富和活跃全体职工的文体生活。积极鼓励和支持在岗干部职工参加自考、函授教育,在全队广大职工群众中进行科学文化、专业知识教育,引导全队职工更新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形成崇尚科学、热爱学习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职工文化和业务素质。

积极发挥文明市民(职工)学校的作用,加强文明教育,做到有教材、有教员、有计划、有制度、有成效。继续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芜湖市民公约》、企业文化知识、法律知识和各种有关文明创建的内容。利用橱窗、通讯、网站等媒介,大力宣传创建活动,营造文明创建的良好氛围。同时,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创建文明单位的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来抓。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为基本要求。突出“敬业、爱业、精业、创业”的教育内容,开展好“四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倡导五个做起(从我做起、从家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把职业道德教育和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吸引广大职工参与“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的活动,形成职业道德新风尚,增强广大职工的凝聚力、创造力、竞争力。开展以纠正、制止不文明行为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

4、以提高职工文明素质、改善单位环境面貌为重点,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

(1)把“创先争优”活动融入到文明创建工作之中,以党支部创建带动所在单位创建,以党员争优秀带动职工争先进,以创先争优活动调动全队职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我队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更加深入、有序、稳步地向前推进。

(2)切实做好综合治理及“六五”普法教育工作,制定“六五”普法宣传规划,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加强安全防范,增强法律意识,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确保2012年我队无火灾,无治安大案,无重大责任事故。

(3)进一步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严格做到垃圾日产日清,认真抓好乱扔纸屑、乱扔垃圾等薄弱环节,保持办公、生活场所整齐、干净,并认真做好卫生评比工作,把评比结果进行通报。坚持继续做好我队餐厅、食堂,以及施工现场的饮食卫生和环境保洁工作。

(4)严格执行我队卫生制度,继续实行卫生区划片包干检查制度,对卫生区做到责任到人,坚持每周对卫生区检查一次,继续实行卫生考核评比奖励制度。

(5)认真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制定计划生育工作计划,同时加强宣传计划生育政策,使我队的晚婚率、一胎办证率、综合节育率达100﹪。

5、以落实工作措施、完善长效机制为着力点,扎实推进我队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培养“四有”新人,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保障。要充分发挥党、共青团、工会等组织的优势,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竞技比赛、文艺演出、征文、企业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广大职工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不断提高全队职工文明素质和幸福指数,以此来推进全队各项工作稳步、持续、和谐发展。

四、保障措施

1、明确创建工作职责。各部门要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队精神文明创建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分析创建形势,解决创建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工作任务,确定时间进度,责任分工到人,推动工作落实,切实保证创建活动有计划、有制度、有步骤、有成效地组织实施。

第5篇

关键词:高中;命题作文;立意方法

掌握题意、新颖准确是对高中语文作文进行审题立意的基本要求。在我国高考相关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语文作文必须切合题意,而要想真正使作文切合题意,首先要做的就是对作文进行认真审题;其次是弄清和明确同作文相关的命题要求。高中作文从命题的方式上可以分为:话题式、命题式以及材料作文等几种类型,但无论哪种命题作文,在写作过程中都要对题目进行慎重审题、认真立意。

一、概论

所谓立意,简单来说就是在写作过程中,明确缩写文章的主题。而文章的主题是对作者思想认识高度的有效体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抱有哪种思想心态,其思想道德是否健康,是否具备科学辩证的思想方法等,往往都能在学生的作文当中体现出来。当然,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社会生活以及人物事件等表现出来的幼稚与低俗的看法和认识,也是学生写作思想不成熟的体现。

1.贴近生活

现阶段,新事物、先进事迹以及人物层出不穷,基本上每天都会出现新信息、新事物、新问题,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思考、努力发现,不能在写作过程中“言必说希腊”,写来写去总是杜甫、王安石、苏轼、李白、韩信等一些历史人物的陈旧事情。

2.歌颂光明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的发展和建设越来越需要思想健康、德才兼备的人才。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从小就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现代社会,虽然也存在阴暗、丑陋的一面,但主流还是积极向上、阳光健康的。因此,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写作的内容以正面为主。

3.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作为高中命题作文,一定要体现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其写作也一定要满足真、善、美的要求。

深刻新颖是对高中命题作文在立意方面的又一高层次要求。尽管在立意时求新、求深很难,但还是有一些加深立意的方法,比如,以小见大、举一反三、画龙点睛以及逆向思维等。

二、高中语文作文立意的要求和技巧

一般来说,命题式作文其题目就是文章标题。看似命题作文的审题比较简单,但是要想真正准确、更深层次地弄懂作文命题,也并非易事。即使在写作过程中,仅有几行简短的文字构成作文题,那它里面也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含义外,需要我们在审题时,细心分析、认真揣摩,从而为作文的写作确定一个正确的方向。

1.词类作文的审题立意

这种作文的题目本身就是题眼,要想正确审题立意,除了要准确地了解和弄懂该词的基本含义,还要挖掘其更深层次的含义。例如,2004年北京的高考题目《包容》,看到作文题目时,我们首先要弄懂几个问题:什么是包容,为什么要包容,怎么做才算包容。单从字面上讲,可以将包容理解为:包涵、不计较等,是对人在道德品质等方面的要求。这时,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对该词的理解来选择写作形式,比如可以写成记叙文,写某人因做错某事被包容之后,发生的重大变化;也可以写成散文,来赞美包容。

2.短语类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这种类型的作文命题比较倾向于动宾、主谓等短语。如果作文题目是偏正结构,那么一般其修饰语就是题眼。而位于中心词位置的词,就直接限制了写作的角度以及内容,此外,修饰成分的词语会对选材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例如,2006年的北京考题《北京的色彩》,通过列举一些知名建筑和古迹,比如北京的四合院、香山、地坛、故宫等,要求学生从中选取任意一个来写,也可以另选,但不论怎样,都要选取北京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或景点。

对作文立意,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一是要思想健康,二是要中心明确。此外,对语文作文的立意还要做到新颖、有深度以及有时代感。

参考文献:

[1]谢会兰.试论写作素材的丰富与开掘[J].阅读与鉴赏:教研版,2007(6).

[2]孙小东.广撷博采厚积薄发[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10).

第6篇

一、树立“大语文”的观念,为学生作文立意扎下坚实的根

不要小看写作立意,它是一项综合工程,学生的知识越丰厚,写作思路越开阔,学生的思维越灵活,写作立意越深刻。因此,我首先帮助学生树立“大语文”的概念。语文课堂上,我鼓励学生要学好数学、历史、政治等学科,告诉学生,数学让我们的思维全面而深刻,历史让我们博古通今,以史为鉴,往往给我们无限的启发,而思想政治更处处闪烁着思想的光芒……同时我还要求学生走出教室,直接或间接走向社会,观察家乡的风土人情、沧桑巨变,关注时政要闻,了解国家大事,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些都是学生写作立意的根。很难想象,一个“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心、吞吐天地之志”的人写文章会“不言深旨远”,除非刻意为之,否则定能“着一身戎装,呼啸沧桑”。

二、丰富学生写作立意的方式方法,铸文章立意之魂

1.立意要深

学生在写作文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作文正确立意,不要从作文题目的表面进行论述,要能发掘出题目中包含的深层含义。

2.立意要新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一个有一定文字水平的人,作文时若不能在立意上独出心裁,领异标新,即使文字水平发挥得不错,写出来的文章也不过平平而已。如果在立意上动了脑筋,能独出心裁,就能写出较高水平的文章来。

什么叫独出心裁呢?就是作文时能选出一个新鲜的角度,想出一个别人想不到的“点子”。有的学生作文题目一到手,似曾相识,便甚为得意,于是或者拾人牙慧,或者旧调重弹。

3.立意可多向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同一个作文题目,我要求学生拓宽写作的思维,可以从自然、社会、人生去思考,可以从过去、现在、将来处挖掘,条条道路通主旨,条条道路意无穷。例如,写命题作文《风景这边独好》,除了写自然的风景,写我们人生的风景如何?写我们班级学校的生活风景怎样?甚至写金融危机让世界经济一片萧条时,我们国内的经济风景如何?

4.立意可反弹琵琶

琵琶正弹已成陈曲的时候,我们可以考虑反弹演奏如何。例如,写读后感,提到《黔之驴》时,我们大可不必只批评徒有庞然之躯的驴子,其实它任劳任怨推磨有功,是“好事者”让“英雄”无用武之地;提到《伤仲永》,我们何必像王安石一样批评仲永因后天不为而“泯然众人”,一个孩子怎能左右自己未来的人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的是谁?若以“金融危机”为话题作文,我们可否想到,其中“危”有几何?而“机”是否更多?也许,“机会”“机遇”就在眼前。

5.立意时要密切联系写作要求

命题作文要考虑题目的内涵,而给材料作文,教师要高度重视所给的材料,因为这些材料能点燃学生立意的火苗,学生在续写、扩写文章时,要重视立意与原作的关联,主旨应该统一。例如,写《孔乙己走出酒店以后》,一定要让孔乙己走向死亡;续写《皇帝的新装》,国破家亡是应有的下场;续写《我的叔叔于勒》,无论于勒是衣锦还乡还是穷的衣不裹体,不变的是菲利普夫妇见钱眼开的精彩表演。若改变了文章的主旨,发善心让孔乙己连中三元,娶妻生子;发雄心让皇帝励精图治、国富民强;发爱心让菲利普夫妇仗义疏财、慷慨解囊,我想虽然可以肯定学生的想象丰富,但断不可在立意上加以提倡。

6.立意时要小中见大

什么是小中见大呢?就是要善于通过小事,反映出社会的重大变革和时展。现在的学生虽然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可是限于年龄和活动范围,他们亲身经历或亲眼看到的重大事件还是很有限的,学生的生活圈子里都是些寻常小事。所以,写的文章要反映时代风貌,就必须学会小中见大这种立意方法。

7.旧题新作

学生平时的习作和应考作文,命题都不能脱离我们的生活。写记叙文,记的是教师、同学、家长;写议论文,论的都是学生应知应懂的话题;写说明文,写的都是学生熟悉的事物。所以,作文命题很难摆脱一个“旧”字。有的同学不懂得旧题新作,而在那里搞旧题旧作。一写教师就是满头白发,至少也是花白头发,仿佛黑头发的教师都教不好书。写教师工作负责,就是深夜里教师还在批改作业,仿佛当教师的不熬夜就是责任心不强。还有些同学爱写生病的教师,讲课时不是捂着肝部,就是摁着胃部,并且额上沁出豆粒大的汗珠,仿佛沁出米粒大小的汗珠还不够标准。再不就是下雨了,教师冒雨去给不来上学的学生补课。这些都是经常出现在作文中的教师形象,这就叫旧题旧作,没有新意,这样的文章别人怎么会愿意看呢?那些善于旧题新作的同学,所写的虽然也是旧题目,但立意新颖,读起来让人并不觉得陈旧。

第7篇

一、材料作文的文体选择与审题技巧

第一点,文体对于写作文来说,写之前除了立意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确定文体了,而一个适宜的文体对于高分有很重要的作用。有的人说,文体不是应该和立意相关的吗?以意行文呀,对于正常写文章可以是这样,但是对于高考作文不能这样,对于文体的选择还是比较重要的。对于高考作文写作来说,写议论文的得分总体上比记叙文高,阅卷老师普遍青睐于议论文,这是高考阅卷的潜规则。高中作文的教学方向是以高分作文为主而不是满分作文,因为满分作文之所以满分,是因为它其他方面的极大的亮点,如立意、语言等等,但是很少是因为文体,所以不具有代表性。

第二点,审题:写作文之前当然要先审题,审不好题就很容易偏题,跑题,那样作文就很难得到高分,其他再好再亮都没有作用。对于高考作文有一种模板的审题方式,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个审题模板虽然精简,但是运用得当,却相当实用。下面可以举个例子说说,如何用好这“审题三问”。

北京卷:《老规矩》。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

对于这样的一个题目,该怎么利用审题三问呢?首先是“是什么”。“是什么”就是寻找主题,这个题目中的主题是什么?显然,这个主体就是“老规矩”。其次就是“为什么”,寻找“为什么”就是寻找的主题的特点、作用、意义。这篇题目当中,“为什么”没有明显提出来,这时候就要学生自己思考了,题目把老规矩解释的很详细,但是老规矩有什么特点呢?很显然老规矩的特点有“老”,即渐渐被人淡忘。还有老规矩的作用是教导人的一些行为准则。还有就是老规矩的意义,一方面可以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加以研究,具有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另一方面老规矩当中有很多精华,可以弥补现代社会中道德缺失的行为标准。最后就是“怎么样”,“怎么样”就是怎么做。对于老规矩,我们以后该如何对待?这有个千年不变的标准模式,就是批判地继承,即所谓吸取精华,去其糟粕。所以这个“老规矩”的意思就是老规矩是个很老的东西,现在被人渐渐淡忘了,它的作用就是给当时的人树立一个行为标准。虽然它现在被遗忘了,但是有些东西还是比较有用的,对于现在社会生活还有借鉴的意义的,所以要取之精华,弃之糟粕。

二、材料作文的立意分析

首先,多角度原则。很多材料包含两个或更多含义。因此分析材料时,要运用发散性思维,列出由材料中引出来的观点二至五个,然后找出一个对自己写作有利的角度去写。

第一,横向立意。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第二,反向立意。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第三,延伸立意。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推理、延伸。第四,类比立意。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其次,明限制原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限制性非常强,必须要明确材料题旨来确定立意。

第三,倾向性原则。有些材料客观地叙述一件事,说明事物或现象,不带命题人任何主观感彩和思想倾向有些材料则正好相反,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可以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三、高考材料作文的具体写作方案

首先,最为重要的一点,一定要通读材料,全面理解,每一句话都不要放过。同时认真思考每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哪句是中心?哪些是哲理,哪些是例证?不把材料完全读懂,就绝没有可能精确把握题旨。

第二点,当材料或者话题包涵两方面时,一定要理清两方面的逻辑关系再下手。这一类就是上面提到的“矛盾的对立统一”。很多反对者认为,对立统一不好写,还不如挑其中一个方面,站稳立场。这种说法并没有错。这几年的评卷标准,确实有逐年放宽的趋势,态度鲜明地支持一方反α硪环降牧⒁猓也有拿到能高分的情况。但在考场上做出一个“选一边站队”的决定其实是很难的,特别是对作文志在必得,一定要拿高分的同学。这个时候,其实还是二者兼顾最为稳妥。但二者兼顾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吗?显然不是。

最后是这几年越来越常见的“针对某某现象,某某说,有人认为……也有人认为……请谈谈你的看法。”这样的题目一般并没有深刻的哲理,只是见仁见智,选定一方立场立论一般是安全的,一定要注意言之成理,逻辑吻合,论据充分。如果非常想写两者,一定要写两方面都有道理,也可以,切记如果要写两方面,学生站的角度一定要比两方面都高。

第8篇

新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或“题意作文”。新材料不是材料新,而是命题者的意图新,命题的样式新。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不像材料作文那样严格,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宽松。提供的材料思维更为广阔,便于考生多角度思考,同时给考生更大的发挥空间。材料本身的功能主要是为考生规定范围,提示思维角度,增加了考生审视材料和拟定标题的环节。

关于审题立意的重要性

在笔者看来,新材料一是考审题能力,二是考生活积累,三是考文字的组织和表达能力。考试中,审题立意是关键,审题立意的方向对了,等于确定了思维的方向,作文也就成功了一半。

关于审题立意的几点建议

新材料作文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样式,笔者结合近几年的经验,认为根据不同的样式可以有不同的审题立意方法。建议如下:

切记:分门别类法 、中心提炼法、化虚为实法。

切忌:一见钟情。

分门别类法

将材料中提到的对象进行分类,提取当中的某一个作为作文的写作对象。

如:阅读《小马过河》选一个角度作文。

有匹小马长大了,老马想让他自己出门锻炼锻炼。 老马对小马说:“宝贝,帮妈妈把这袋麦子送到奶奶那去吧!” 在途中,小马被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趟过去。“孩子,水很浅,你能趟过去。”一只老牛说道。“小马别过河,水很深,你会淹死的!”一只小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于是回家问妈妈。妈妈说:“孩子,你一定要自己开动脑筋,去试试才知道。”小马跑到河边,小心地趟到了对岸。 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老牛腿长,所以说水浅;松鼠腿短,所以说水深。

审题立意及角度:

A老马:教育孩子,独立思考、勇于实践敢于探索

B小马:要听取别人的意见更要亲身体验

C老牛:推己及人

D松鼠:推己及人

C D的共同点:对同一事物的认知因为自身条件的不同会有不同的认识。

在这里,只需选择A、 B、 C、 D当中任何一个角度进行审题立意都是很正确的,同时减轻了作文的难度。

中心提炼法

即一个或几个材料需要通体把握,提炼出材料的中心,然后根据要求作文。

如: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位旅客在一个小站下了火车。他向站长问道:“听说此地有两家旅馆,请问我住哪家旅馆好些?”“实话告诉你,”站长说,“不论你去哪家,你都会后悔没有去另外一家。”

站长的幽默,意在说明两家旅馆都很差。可无意中泄露了天机:选择,永远都是令人遗憾的。

审题立意分析:

人的一生必须面对选择,有选择就一定有遗憾。中心是怎样选择才能少留遗憾、怎样面对遗憾、怎样处理遗憾。如果偏离“遗憾”这一中心作文,无疑就会有偏题的嫌疑。

化虚为实法

善于将材料中“虚指”的词语化为“实指”的词语。这样才有话可说,有理可讲,有情可抒。如: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舒婷在诗歌《会唱歌的鸢尾花》中写道:“我的忧伤,因为有你的照耀,升起一圈淡淡的光轮。”

审题立意分析:

“忧伤”可指:成长的烦恼、遇到的挫折、学习的困难、生活的困难等。

“你”可指:朋友、老师、父母、同学等

“你的照耀”可指: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同学情、战友情等。

“淡淡的光轮”:可指受到帮助后心灵的某种慰藉、获得的幸福等。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切忌点:一见钟情。

一见钟情

在审题中表现为不通读材料,不认真审视材料,不了解材料,看到某句话或某个词语比较吸引眼球,就进行立意。结果造成审题立意脱离或部分脱离原材料,造成事倍功半。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儒家文化中又以伦理道德为主体。伦理道德与诗词歌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条主线。伦理道德注重社会关系的协调,诗词歌赋注重于情感的宣泄,因此在中国文人的传统思维和性格中,自古重人文,重情感。

材料二:美国人以欧洲移民为主体,人数最多。因此美国文化是在欧洲文化的基础上发扬光大的现代欧美文化。欧洲人的重理性、重科学等特性在现代美国文化中有所继承。美国人协调人际关系用法律,而不是用人情;美国人热爱科学,相信实力,以发达的科学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向世人说话。

第9篇

一、立意的大与小

所谓“大”就是那些看似很宽泛的题目,如“时代与生活”“回到原点”“中国的崛起”;所谓“小”就是那些看似具体而微小的题目。如一景、一物、一事、一理的题目,如“窗”“肩膀”“旧书”等。对这两类不同的题目,立意的方法是不同的。

1.化大为小,找准切入点

学生在写作中要注意化大为小。对那些范围宽泛的题目,可以选取小的角度、小的方面,缩小凝练成内容具体充实、立意鲜明集中的文章。例如2013年陕西高考作文:一位年轻的工匠大胆地把一块带有裂缝的宝石切开,变成了两块宝石,这是很多有经验的老工匠都不敢做的,他的勇气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写作时要避免空谈,可以围绕着“勇气”这个话题进行展开。从这个角度进行陈述,写起来就会有话可说,立意深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向学生强调立意从“小巧”的角度入手,关注某一点,通过小的话题来展现大的思想和意义。话题小了,学生会把它陈述得更加深刻,而且会突出主题。

那么,如何化大为小呢?

学生可以采用细化话题的方式,将话题切分为几个小的子话题,然后从中筛选出自己最拿手的去写。如以“变化”为话题构思,学生可以将它划分为人、事、物、观念四大类,并再一次将话题范围锁定在具体的人、事、物、及具体的场景上。学生可以立足于“路”的迂回,“灯”的变化,写出时代的巨大变化;学生可以“昔日野菜无人问,而今野菜待嘉宾”为题反映出时代的巨变;可写“电脑进农家”凸显出农村的新变化;可用“老太太扭起秧歌舞”“老奶奶穿红又挂绿”,写出老人的新观念、新时尚。通过这些具体的、微小的变化来展现出大的主题,写起来会得心应手。

2.小中显大,扩大延伸面

学生在写作中还要注意小中显大。写作时要避免通篇就事论事,可先从小处落笔,再由此及彼、由点到面,在大处显出立意。譬如,可将凡人小事、实物情境同某种情感、哲理、观念联系起来,在小的题材中表现出广阔的社会背景和重大的主题。例如2015年陕西省高考作文题:一位父亲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打电话,旁边的孩子一再提醒,父亲不要拨打电话。可是父亲不听劝阻,最终孩子选择了报警。事件就是在高速公路上打电话,这在生活中看似很常见的事情。可是透过这件小事,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展,把它与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联系起来,维护法律的尊严;也可以从对于珍重生命,崇尚原则的角度来探究;或者是写仁厚礼信,世事洞明。通过小事来展现大的道理,明确立意。化大为小也好,小中显大也好,其核心是切口小,开掘深,写出新意,写出深度。

二、立意的虚与实

所谓虚是指一些抽象性的概念题。如“人生难得几精彩”“君子和而不同”“生活的真谛”“大道至简”等。所谓实是指一些具体的物象、景象、事象题。如“路”“向远处看”“人在旅途”“别让眼睛老去”等。针对这两类不同的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对策。

1.化虚为实,抽象实作

对那些抽象性的概念题,学生可以化虚像为实像。如对“传统与时尚”之类较虚的题目,一位学生借助一只锄头的前后命运来表现,这叫化虚为实法。另外,材料的具体化也是“化虚为实”的常用方式。“民族精神”是个大话题,很容易写成大话套话。如选取“一个中国结的故事”为材料,则可以把话题演绎得委婉细腻,富有情致。

2.化实为虚,具体虚升

对那些具体性的物象题,学生可以揭示其比喻义,象征义,将具体升华为抽象的道理,使立意得到深化。如2014年陕西高考作文:学校开运动会,最后一个项目是“山羊过独木桥”,学生没有让任何一个人从桥上掉下去,而是通过抱住转身的方式使双双通过。这是一件具体的事情,在写作中学生可以把它转化为“合作”“团结”“共赢”等话题进行写作,把实实在在的东西转化为虚拟的词汇,使写作超凡脱俗。

三、立意中的正与反

1.正向立意

正向立意也就是根据材料的中心,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是对原材料中心的具体化。学生要提出具有正气、饱含正能量的立意,通过写作展现出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2012年陕西高考作文要求考生以《船主和漆工的故事》为话题进行写作,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船上的漏洞补好了,使船主的儿子可以平安归来,船主感谢他,给了他一大笔钱。这种充满正能量的信息,学生应该在写作中进行拓展,展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反向立意

第10篇

对策之二:审题立意深刻

深刻是针对作文的思想内涵深浅以及带给读者的思考程度而言的,既指立意认识深刻,也指分析议论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有深度,判卷时要两者兼顾。作文的深刻,关键在于其蕴含思想的力度和引发人们思考的魅力。

1.要有本质意识。一个写作者,如果能不为表象所迷惑,还能够透过现象深入问题本质,就有希望抓住问题的核心,其文章的思想、观点就会给人以启迪。①要善于探究并揭示某类现象存在的背景,在存在中找到必然的联系;②要善于探究并揭示某类现象的共同特征。文中所用的材料既要体现出其真实性和代表性,又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质,这样才有说服力;③要善于探究并揭示某类现象的特殊意义。有的现象,超出了一般的常识,但是这种特殊或者反常,蕴含着异乎寻常的道理,特殊之中包含着必然,揭示反常的现象与必然之间的联系,也就揭示了现象背后的本质。

2.要有探因意识。“原因”是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事件发生的条件。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一种现象都不可能平白无故地产生,也不可能不带来一定的结果。作文时,我们不妨尝试着运用因果思维进行因果分析。在探究和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时,不要停留在一因一果的层次上,而要善于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原因和结果,比如分析一果多因(注意抓内因、抓主要原因)、一因多果、同因异果、异因同果、互为因果等,对于多重原因的事物要一层一层地追究下去,直到揭示出最终的原因。

3.要有现实意识。在高考作文中,要使文章深刻就应该尽量避开个人得失,要有现实意识。现实意识是指关注社会发展主流,关注社会兴衰和民生问题,关注民族、国家、人类的共同利益,表现积极向上的精神、意识或感受。当考生把作文命题放到人生、社会的大背景下思考时,才能透过现象挖掘出本质,才能在常人的观点或说法上再深一个层次,才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观点。

对策之三:审题立意独到

“发前人所未发,明今人所未明”,“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这样的作文方能给人以新鲜的感受与教益。作文立意要尽量新颖、有创见、有个性。立意创新主要指文章表现的中心思想或基本论点新鲜、别致、独到;当然也包括文章内容当中有某些新鲜、别致、独到的看法、观点或主张。

1.微著法。所谓“微著”即见微知著。大千世界到处散布着细小的、不起眼的沙粒,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沙粒来悟出大千世界的种种道理。追求立意的创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见解新颖会令人眼前一亮。从内容上看,对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的探讨,成为立意的主要内容,所以应牢牢把握时代、社会、生活、人文、哲理等层面进行立意。

2.逆视法。所谓逆视法,就是为了实现某个目标,以背逆常规现象或常规方法为前提,通过反向思考来发现或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或方法。从相反的角度思考,勇敢地打破认识常规,从而得出全新的见解。因它从反面立意,与传统思维、观点相反,故在作文创新思维中属较难的一种。但它能从反面结果引出正面观点,不仅不落俗套,还能激活思路,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3.辩证法。所谓辩证立意法,即换一种眼光或换一个角度来审视问题,多是从事物的不同侧面来思考和分析,进行多方位的立体思考。掌握辩证法宝,进行辩证分析,文章就一定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如此f来,我们必须加强辩证分析的训练,掌握辩证方法,拥有辩证思想。

第11篇

那么,在教学中我们该如何使学生能够正确的审题立意又能使立意新颖呢?

一、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作文能否立意新颖,感受独特;构思时能否浮想联翩,思绪如天马行空。这种思维发散活动建立在知识与经验的积淀上,是思维操作方法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整个高中阶段应将发散思维方法的训练按单元有计划地安排在各年级的作文教学中。发散思维方法可以按单元进行教授。每单元教会一种发散方法,可分三个步骤进行:

1、方法辅导。包括分析范文,了解思维发散的模式,并按此发散方法练习作文。

2、巩固练习。重点为讲评本单元所传授的方法掌握运用的情况。如写作《桥啊,桥》一文,一位同学由面临高初中难以衔接产生的苦恼希望能为自己建立一座桥,让这座桥将她引向所爱、所憧憬的理想的彼岸。文章的思路在今昔对比中展开,在对未来的追求中延伸,文思如涌。讲评既强化了方法指导,又激起“我也行”的自信,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在写作中再实践。

3、锻炼知识的迁移能力。重点为比较已教授过的几种发散方法,培养运用检索与提取的能力,进行综合运用的示范。每个单元要完成三四篇作文。有的借助“相似点”发散思维,有的对比不同点,有的综合运用几种方法。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二、教给学生应对考试题目的办法

1、找关键句法。在材料作文中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如: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读这则材料,就要注意贝利先后两次回答“下一个”时所处的情景,要抓住最关键的句子“下一个!”思考,初露锋芒说“下一个”,表现了他的不满现状;而第二次是在踢进了一千多个球,成为举世闻名的球王之后说的,这就更表现了他的永远进取,奋斗拼搏的精神。抓住这一点立意即可。

2、分析因果法。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乌鸦为什么抓IJI羊失败?因为它不顾自身条件(身子太轻,爪子不如老鹰锋利),盲目模仿老鹰,哪有不失败之理?从原因人手,可立意为:盲目模仿别人,就如东施效颦,难免遭致失败。当然,也可从小孩称赞乌鸦“它也很可爱啊!”分析原因立意。因为它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要超越,它敢于挑战,勇气可嘉!从此处立意,更容易写出新意。

3、把握情感。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人手来审题立意。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坚持就是胜利或攻书莫畏难。就明显偏离题意。

4、弄清事物间的关系。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如: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有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第12篇

关键词:新材料作文 审题 立意 方法

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深入推广以及新材料作文在高考语文中的不断应用,在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后,新材料作文开始成为一种对学生的联想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及构思能力等进行考核的介质。

一、严谨审题,准确定位

面对新材料作文,审题时必须要注意整体性、筛选性及多向性,其中的整体性就是要从宏观角度对材料进行宏观解读。新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并不完整,有时候可能只是一段话,学生在审题时经常会陷入局部的细节里而无法自拔,很容易出现审题失误,进而跑题偏题。事实上,新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都具有多向性,从中可以提炼出来的观点并非是唯一的,从不同角度来对材料进行分析很容易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学生在审题时就必须根据材料进行观点的筛选。而为了立意新颖更需要从材料中梳理出较为新颖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进行语言的加工。在审题的时候必须要对对象及对象的主次关系进行梳理,有些材料不仅仅包含一个对象,甚至也无分明的主次关系,在审题时为了保证不偏题就必须将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由内而外地进行明确梳理和仔细揣摩,并以此来作为立论的主要依据。

1.对比分析,提炼关键词

使用提炼关键词的方式,在作文审题的过程中极为常见也极为稳妥。这种写作方式可以极快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思想,并能极为深入地切题。如果学生无法切实地把控题目的切入点,还可以借助对比分析的方式轻松审题。

例如,2014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有人说青春是可以不朽的,但是也有人说只有青年人才有这样的想法,还有人说这种想法只是自欺欺人的天真,只有信念可以不朽。”

这则材料很容易出现三个立足点:①青春到底是不是不朽的?②信念到底是不是不朽的?③青春这个信念是不是不朽的?材料中的关键词有“不朽”“信念”“青春”,由于关键词可以对学生立意起到极大的暗示作用,因此很多学生习惯性地进行关键词的提炼,但是换种思考方式的话,这种提炼方式也容易偏题。就这则材料而言,学生如果不能肯定究竟是以“青春是不朽的”还是以“信念是不朽的”为立足点,就可以以两者中间的点作为切入点,比如“青春是否不朽”。在一些关键词和关键句的抓取中可以发现,关键句和关键词往往是材料里人物的语言或评价性词句。

2.由果溯因,由表及里

在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中,可以从材料中所列出的结果或者现象中进行反推,或者由物及人,或者从果到因,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具有寓意的材料的分析。当然,对一些材料作文来说,可以从材料中产生联想,并与材料内容相关的社会现象及人生哲理衔接或融合,从而可以找出最为贴切的切入点。

例如,一则较为常见的材料:“一个小孩子拿起刀子想要切苹果,他将刀子放在苹果的中间位置,打算从中间切开。在爸爸喊切错了的时候,孩子已经手起刀落,苹果分为两半,中间是一个规则的五角星。”

切苹果这件事对每个学生来说都不陌生,对于“如何切”的问题,实际上并没有标准的正确答案。但是,学生看到材料时很容易出现“孩子是不是切错了,没有遵从正确的原则”的想法,从这个角度立意,必然偏题。当然,如果材料本身很难分析,那么可以从材料的结尾反向对问题本身所蕴含的含义进行推理,比如结尾的五角星呼应开头的完整苹果,暗示着孩子的行为是值得表扬的,弄懂了这个暗示,就不会出现诸如“小孩子不能动刀”“小孩子不按常规来切苹果”等偏题思路。当审题和立意确定后,相应的构思就可以顺利展开了。

3.多向辐射,精准关联

一些新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比较松散,看似没有明确的中心,里面贯穿着很多的事情和人物,这样的材料最容易偏题。面对此类材料时,学生在审题时的确可以从多角度来围绕材料进行分析并立意,但是立意的标准是什么,关键点是什么,如何才能不偏离材料,这些才是作文审题的关键。

例如,一则材料:“一次国际数学大会的开幕式上,坐在轮椅上的陈省身发言之前,他身边的国家主席起身帮他调整麦克风。陈省身在发言时表示:‘中国数学领域的未来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本次大会上颁布了数学领域的菲尔茨奖和计算机理论运用的内万林纳奖。获得这两个世界最高成就奖的三位获奖人都是外国人,都是1966年出生的,都只有36岁。”

这一材料从字面来看,其涵盖的内容和方向比较多。比如,其一,从国家主席起身为陈省身调整麦克风可以看出国家对科学家的关心。其二,从获奖者都是外国人来看,我国的科学家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发展空间也比较大。其三,本次获奖者都是36岁,我国也需要进行科研队伍的年轻化。其四,我国的科学研究工作与国外科研前沿的差距正在逐渐拉大。

如果这样发散,学生的思维虽然被打开了,但是究竟应该选择哪一点作为文章的立意更容易犹豫。针对这种情况,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入手,提炼出多个立意进行对比,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向进行写作,相对于只提出一个方向,这样从多角度出发更能催动学生的思考能力。由于本题的材料中有诸多的“点”可以被列入立意中,而这些“点”之间同样也有着极大的相关性,如果学生的语言把控能力比较精准的话,还可以就各个“点”之间的联系“拎”出新的立意。

二、立意强化,创新塑造

从立意角度来看,在充分掌控材料的基础上,以切合立意为前提,新材料作文除了需要精确审题以外,还需要从立意角度进行创新,因为创新更容易凸显出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及对文字的把控能力。

1.反弹琵琶,由贬到褒

一些材料中极为明显地表达着命题者的情感,比如明显的褒赞,在审题时学生需要准确地捕捉到这些文字中的情感暗示痕迹。

例如,一则材料:“武汉大学有很著名的樱花园,每到樱花季节,游人如织。有一些年轻人在樱花丛中穿着和服拍照。一个韩国留学生很不解地问导师:‘为什么他们穿和服呢?我们国家也有樱花,但是没见到有人穿和服拍照啊!’导师只能苦笑,无言以对。”

这个“无言以对”和“苦笑”直接体现出命题者的情感趋向――对崇洋现象的批判态度。

同样的材料还可以从反面进行立意,比如抨击有些国人思想的封闭性,倡议中国的国际化不能停留在表面。但是在立意时,学生应该正确处理题旨和角度之间的关系,不能为了求新而求新,当然更不能为了突出新意而扭曲了材料本身的意思。

2.舍主求次,寻求互补

在一些新材料作文中往往存在着对主体描写过多写不出新意的问题,很多学生为了追求立意的创新,可能会“冒险”去描写次主线的主题。如果学生在作文中对“次主线”可以自圆其说甚至与主线相互补充,同样也可以取得高分。

例如,一则材料:“任何群居动物中,总有负责放哨的。有年轻人想捕捉一只羚羊,师傅教导他,你只要佯装偷袭几次,当放哨的羚羊不再被信任时,你就可以突袭了。结果验证,果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