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家乡的味道

家乡的味道

时间:2023-05-30 08:56: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家乡的味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家乡的味道

第1篇

在我的家乡每到这个时节都能闻到幽幽的槐花香,虽然村子的名字和槐花并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在我们村子里长着数不胜数的槐花树,槐花树到了冬天光秃秃的可到了夏天知了叫的越是欢快它就生长越是茂盛,从路边走过的时候常常能给行人带来一片阴凉。

北方的春天来得很晚也很短暂可以说是直接从里三层外三层的冬天直接过度到了穿短袖短裤的夏天,冬天村子里很难行走因为积雪融化土铺了一层雪就变成了一片泥泞要是去谁家串门准会把人家的地砖踩脏了,所以一到了冬天啊家乡里就飘着淡淡的烟味,谁家都在烧着火生炉子木柴啊玉米棒子棉花柴啊都成了炉子里的过客把温暖留在了屋里。有些东西燃烧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像是煤块和煤球烧起来就是很浓重的烟味道很呛人但是棉花柴玉米棒烧起来就和煤块煤球不同。

到了秋天开始收获了田地里到处都是采摘棉花啊收割玉米的人,收割的这个时节也是很有味道的,刚采摘下来的棉花也是呆着清香味道,鲜嫩的玉米剥下那一层层的皮会闻到草皮下的玉米香。

我的家乡在一个很偏僻的地方,虽然现在也有了些变化但是家乡的味道仍然没有变过,就像树上的蝉鸣和水沟里仍旧有着小青蛙一样,这片土地留存属于自然属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味道。

第2篇

咖啡的味道是苦涩的;泉水的味道是恬淡的;果汁的味道是香甜的,家的味道是幸福的,而家乡,它的味道是——

家乡的味道是甜的。阳春三月,温柔而恬静的阳光撒进房间,阵阵花香扑鼻而来,如江南宛君女子一般的雅气,甜甜的,温柔曼妙,让人心怡气爽。路边的小树发芽了,那嫩嫩的叶子,在微风中频频点头,像是欢迎春天的到来;小树边的簇簇小花,那五颜六色的小花在太阳下向人们绽放最美的笑容!春姑娘她把绿绒带入莆田,把璀璨的色调染在花朵上,将淡绿洒入树中……

哦!家乡的味道是甜的!

家乡的味道是辣的。骄阳似火的夏天,火辣辣的太阳炎烤这大地,顿时炙热灼人,焦渴难耐。太阳公公似乎把一切都染上了金黄色。啊!炎热的夏天中午!滚烫的阳光,滚烫的景色,滚烫的梦,连同整个人都是滚烫滚烫的!傍晚,晚霞烧红了天空,海滩上人来人往,人们有的在游泳,有的在捡贝壳,有的在嬉戏,欢声笑语像热浪一样,一阵高过一阵。清凉的海水洗去了人们一身疲劳,一身炎热,使人感到神清气爽,轻松爽快。

哦!家乡的味道是辣的。

家乡的味道是咸的,但隐约中又透露着点点甜。秋天的稻田,也是一片金黄,一阵微风吹来,稻田翻起了金色的波浪,果园里,树枝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有清香诱人的大鸭梨,有红通通的苹果,还有香蕉、葡萄……秋天,果实丰收,稻田丰收,是个充满诗情画意和活力的。你瞧,那小区里的健身器材,总会出现老爷爷和老奶奶的身影,他们总是边运动边聊家常,边聊秋天,边聊身体。

哦!家乡的味道是咸的。

家乡的味道是酸的。冬天,雾笼罩着大地,万物像披着纱巾一样,迷迷蒙蒙的,远处的小山看不见顶,树林像在躲迷藏似的,东躲,忽隐忽现。冬天,是酸的。冬天,是静寂的。刺骨的寒风吹进衣领里,鼻子酸酸的。马路上,车来车往,只是少了什么,哦,少了阳光,少了色彩,少了喧闹的人群,马路也酸酸的。

哦,家乡的味道是酸的!

家乡的味道到底是什么?哦,家乡的味道在你我心中,家乡的味道是美的,家乡的味道是温馨的,家乡的味道让我们这些儿女来品味的!让我们品味家乡莆田之韵吧!

第3篇

我的家乡在一个偏僻小山村里,我因为要到城里读书,所以很少回过家乡,家乡的空气新鲜,还可以在雨天见到彩虹,多美丽呀!

每当春节,奶奶就会给我们做些豆煎饼,这些饼很特别,在城里的饼店是买不到的。

普通的饼一般都是将面粉加蛋等用水和盐调成糊状,再放到锅里煎的。

家乡的饼却截然不同,家乡人做煎饼是将豆和面粉调成半糊状,然后一点一点做成馒头的形状,凉干水份后,切成一片一片的,倒到油锅里,用铲子铲得整整齐齐,撒上调料和盐,要不了多久就香味扑鼻。

煎饼好吃,但想要做好却不容易,晾饼时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晾早了就太软,久了就硬巴巴的了。煮饼时也很有讲究,有的人不等锅里的油烧开就煎,结果出来的饼就有一股生面粉味儿,盐放多了的话就会有苦味,糖放多了或放少了都会影响饼的味道,难吃。下锅时只有烧到火候上倒下面饼,豆煎饼才会色黄味香,圆整松脆,咬一口让人回味无穷,家乡做出来的饼就有家乡的味道。

小时候,天天都可以吃到煎饼,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而现在远离家乡了,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吃煎饼就是一种奢望了。

当我在城里吃家乡带来的豆煎饼后,感觉味道变了,饼里带了许多思乡之愁。

我爱吃家乡的煎饼,更爱家乡的一草一木。

湖南娄底娄星区娄底五中初一:谢典

第4篇

——题记

文/孤狼

端午到了,粽子的味道,始终在口里残留着,

听着那首好久没听的老歌《流浪歌》

“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

亲爱的。”

心中以为自己早已习惯了这多年的流浪,

习惯了那个自己每天奔波,每天忙碌的日子

习惯了自己一个人吃粽子,吃月饼,

一个人酗酒,一个人吸烟的日子……

原来乡情是永远种在了我的心里,种在了我的骨子里,

望着手中的粽子,想起了自己家乡的粽子,

才发现我原来想要的不是粽子的味道

傻傻的笑着自己一大早出去找寻粽子

其实自己想要的只是家乡的味道

在外面漂泊久了,你什么都拥有了,或者你什么都没有

家乡始终是我们的家乡,那里有我们期待已久的家人,有我们儿时的朋友

春春夏夏,我们离乡多少时间了,我们的家人,还期待着我们回去。

第5篇

我爱家乡的蘑菇香

“一座一座挨着一座,蘑菇大棚种的咱的希望,科技引导百姓致了富,搬出老屋住进了新房”(唱)

各位评委老师,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我是来自牧牛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的周津竹。

就像我刚才唱的那样,我的家乡牧牛镇到处都是蘑菇大棚,一座挨着一座,望不到头。爷爷就是种蘑菇的菇农,他说,我们是“中国香菇第一镇”,每年生产的香菇老多老多了,有一座山那么大,可以给全国的小朋友吃,想想那简直是太牛了,难怪叫牧牛。牧牛每年从春季到秋季都盛产香菇,处处都是那种香菇散发出的味道,不是花朵的味道,也不是小食品的味道,我问妈妈这到底是一种什么味道,妈妈说这是家乡的味道。我从小就是在这种味道中长大的。

牧牛的山很高很大,牧牛的水很清很甜,老师说这叫山清水秀,生态环境好。爷爷说这就是为啥牧牛能够生产那么多香菇的秘密。原来香菇生长还挑地方,这么“娇气”啊。为了能产出好香菇,爷爷一年四季,一天到晚,都在忙活,蒸段、发菌、注水、拔蘑菇、卖蘑菇,每天都在忙,真的好辛苦,脸上始终挂着汗珠,但我每次问他,“爷爷您累不累”,爷爷总是满脸微笑说“不累”。我有时也像个小大人似的去帮忙,帮他采蘑菇。爷爷用的是塑料筐,我每次都哭着喊着要竹筐,人家歌里唱的明明是“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每到此时,他们就笑我,还总说我像个小蘑菇,得把我侍弄好了,才能长得高长得大。我可不要当蘑菇,最后不是被烘干,就是被冷藏车拉到全国各地去,最后都免不了成了人们的盘中餐,腹中物,呃,想想就可怕。爷爷掐着我的小脸蛋说,“傻孩子,哪有你这么大的蘑菇啊,爷爷说,小蘑菇要努力的吸收养分才能长大长好,你要好好吃饭,好好学习,才能茁壮成长,成为一个大姑娘,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圆圆的蘑菇,圆了几辈人的希望,幸福的日子红红火火奔小康,小小的蘑菇走出小村庄,奔四方”。我的家乡,处处都是散发着蘑菇香,因为小小的蘑菇,香到了祖国各地,我为我的家乡自豪,我爱我的家乡!

第6篇

怀念槐树花

叶丙勇

周日的午后,懒洋洋地浏览着博友的博文。不经意间,大脑里闪现出一片片槐树花的影子,阵阵花香扑鼻,让人沉醉。

童年时的家乡门前有条弯弯的小河,河边满是青青的翠柳,在村口,有三棵老槐树,远远望去,它们像三个卫士时刻守卫着整个村庄。在每年的春末夏初,槐树花盛开的时节,三棵老槐树像三把装饰的花伞一样,罩着整个村庄,显得十分神秘和谐。

童年的生活总是充满乐趣的。记得,槐树花开的时候,我们一些小孩,总缠着年迈的老奶奶讲故事,虽然,那些故事不知道听了多少遍了,但每听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特别是在老槐树下,闻着槐花的清香,听着清脆的鸟叫,经常听着听着就思绪神飞,仿佛看见老槐树也在开口笑,只是不知道在说啥笑啥……

村庄有家从皖北搬迁来的人家,我们都叫她吴大妈,每年槐树花开的时候,她总会用个钩子,把槐树花钩下来,把花儿摘下来,放在清水里泡上一段时间,然后搅拌在面粉里,做成可口的槐树花饼,味道好极了。记得,每当看见吴大妈拿钩子的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就会寸步不离的跟着她,直到吃到嘴里,还眼巴巴地望着锅里的,那样子现在想想真的好笑极了。

长大了离开了家乡,在部队里的时候,营地外面也有棵老槐树,只是没有家乡那样茂盛。每到槐树花盛开的时候,我就叫老班长也摘些来做成饼,不知道为啥,那味道就是没有家乡的好吃。以后在食品店里,我看见了槐树花糕,高兴之际买了很多,还是没有家乡的味道。

转眼在外十几年了,再回到家乡时,村口的三棵老槐树早已没有了踪影,一排排白桦树和杨柳掩映着一幢幢新农村民居。眼前的一切,早已找不到童年的踪迹,唯一有的,只有在记忆里寻找了。

第7篇

临近端午,肇庆的大学同学来珠海玩,顺便给我带了几个裹蒸粽,包装精美,真空的,大小两种,大的一个八两,小的一个半斤。我用清水煮熟,解开它,糯米中包着肉和蛋黄,尝了一口,咸的,味道还不错,肉肥而不腻,蛋黄夹杂在糯米中,使得糯米没那么粘,又接着吃了几口,总觉得少点什么?想了想:哦,怎么没有粽叶的香味?我觉得奇怪,明明是用粽叶包的怎么就没有粽叶香呢?我拿起一片粽叶看了看,颜色很暗、很软,闻了闻,没有香味,我想大概不是新鲜的粽叶吧?

吃着裹蒸粽,想起小时候在家乡过端午节的情景。家乡的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是必不可少的。当兵之后,已有二十多年没在家乡过端午节,也没看过龙舟赛。粽子虽然年年吃,但在外吃的粽子象裹蒸粽一样,都是有馅的,味道和内容很丰富,家乡的粽子是没有馅的,原滋原味。因此,再也吃不出家乡的味道了。

小时候的端午节,家家都包粽子,不象现在从超市买现成的。粽叶是刚摘的,泡在清水里,糯米洗净滤干,再找一个木架子,缠上包扎用的麻绳,材料备齐了,就可以包了。家乡的粽子比较小,一般是两片叶子包一个,呈圆锥形,糯米不掺任何东西,粽子包完后吊在架子上荡来荡去,象一串串风铃随风摇曳,好看极了。包好的粽子一般是一次性煮好,分几顿吃完,每顿热一下就可以了,粽子煮熟后糯米和粽叶夹杂的香味特别浓。由于家家都包粽子、煮粽子,因此,一到端午节村子里就到处弥漫着浓浓的粽叶香。

刚出锅的粽子是最好吃的。取一个粽子,解开麻绳,展开粽叶,洁白的粽肉露出来了,晶莹剔透,象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有时粽叶的绿渗透到糯米中,很自然,看上去象一幅优美的风景画,着实让人喜爱。闻一闻,糯米和粽叶混合的香味沁人心脾。醮上糖,咬一口,酥软、甜香、可口,让人回味无穷。

赛龙舟是家乡端午节最热闹的时候,全镇大部分村子都会来,也有外地人参加。家乡是水乡,水网交错,赛龙舟随便找一条河就可以了。吃完粽子的人们,都要到水上比试比试,赢的吃甜瓜,输的吃黄瓜。这时,水上一条条龙舟如离弦之箭,争先恐后向前冲;全镇的男女老少都出动了,两岸人头攒动,观看的人们扯开嗓子为自己的龙舟加油鼓劲。

沧海桑田,山河巨变,转眼间二十几个春秋过去了,家乡宽阔的大河已变成了一条条小渠,听乡亲们说再也不赛龙舟了。不知道家乡少了龙舟的端午节会是什么样?家乡的粽子还是不是原滋原味?家乡的端午节还能不能闻到浓浓的粽叶香?

第8篇

我爱家乡的姑嫂饼  浙江省 桐乡市乌镇植材小学五(2)班 范梅晨

我的家乡在水乡古镇——乌镇。说起我们家乡的特产那可就多了,有蓝印花布、杭白菊、三白酒、姑嫂饼……今天,我就向你们介绍家乡的姑嫂饼吧!

来到商店。你就可以看见那盒装的姑嫂饼。那盒子漂亮极了!拆开盒子,你就可以看见一个个姑嫂饼。它是一个个像象棋一样的圆形小酥饼。颜色有点淡灰色,其中还夹杂一些黑色的或者是白色的小点子,那是芝麻或者糖的细小颗粒。这时,会有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香得你口水直流,非要马上吃一个不可。放到嘴里,你不用咀嚼,只要轻轻一辨,它就可以融化。你就会觉得有一股咸甜适中的味道进入你的口中,这时你会觉得它不油腻,充满乡野滋味,但不粗砺。品尝过姑嫂饼的人都会连声称赞,说姑嫂饼好吃,还会多买一些带回去馈赠亲朋好友。

关于姑嫂饼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很早的时候,乌镇有一家家庭作坊,专门制作一种甜味小酥饼。因为配方独特,制作精心,味道出奇好,深受乡民的青睐,生意十分兴隆。主人为了保持独家经营,就制定了关键技术传媳不传女的家法。年深日久,做女儿的就不乐意了,对嫂嫂的嫉妒之心与日俱增。终于有一天,乘嫂嫂不备偷偷地往配料中撒了一把盐,想看嫂嫂出丑。不料,这一把盐撒得恰到好处。出炉的小酥饼中甜中带咸,味道更好,卖得比以前还快。店主知道了原因,大为激动,索性将错就错,用小姑的新方法改良制作。这一来,小酥饼的名气居然传遍了江浙一带。人们还给这种饼起了一个新名字叫“姑嫂饼”。

现在,你对姑嫂饼一定有更多的了解了吧,是不是迫切地想要尝一尝我们家乡的特产姑嫂饼了吧!没有关系,那就请你立刻到我们乌镇来吧!

指导教师:冯永康

第9篇

我的故乡在吉林四平,地处松辽平原中部腹地,冬天比内地更漫长更寒冷,经常是大雪封门,火炕往往成了家里最温暖的地方。家乡人习惯把过冬称为猫冬,至于猫冬如何解释,不用找度娘,也不用找民俗<遥看看东北火炕上趴着的懒猫就知道猫冬的含义。

猫冬的日子不适合出门,好在家乡人早早就为猫冬做了充足的准备,柴火垛堆得像小山一样,菜窖里放满了土豆、红薯、白菜、萝卜、芹菜,硕大的酸菜缸里满满都是酸菜,猪肉也储备得充足。锅里有肉,窖里有菜,屋外有柴,一个漫长的冬季就在炊烟袅袅、白雪皑皑中度过。

记忆中,故乡冬季的炊烟里总有东北乱炖的味道,虽然离开家乡多年,可每当冬日来临,那味道就会萦绕在我心中,久久不会散去。东北乱炖又名丰收菜,素有大杂烩之意,即将豆角、土豆、茄子、青椒、番茄、木耳、蘑菇、白菜等蔬菜配以葱、姜、蒜、花椒、桂皮、酱油、盐、鸡精、香油、料酒等调料,与猪肉、牛肉等一同炖熟即成。东北乱炖有荤有素,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一道常见的家常菜。

做东北乱炖不需要什么精湛的厨艺,叶子菜洗净后要用手撕,像胡萝卜、玉米、茄子要用手掰,这样做菜易进味,还不破坏菜的营养,肉也是切成大块的,一起扔进锅里,放上调料,架上火咕嘟咕嘟就开炖。家乡人做东北乱炖的锅不拘一格,有铁锅、铝锅、铜锅、瓦锅、砂锅,盛菜从来不用精致的器皿,一般都是粗瓷大碗。

吃东北乱炖吃的是气氛,大碗吃菜,大口喝酒,无不透着东北人的豪爽和朴实。吃东北乱炖图的是酣畅淋漓,一桌人围着一大锅热气腾腾的炖菜,举杯挥箸,吃喝划拳,酒杯碰得山响,脸上淌着油汗,吃到酣快时,即使站起来,一只脚踏上凳子,一手举着酒杯,一手忙着夹菜,开怀大笑,也没有人说你不文明。你要是在吃东北乱炖时拘谨放不开,细嚼慢咽,往往会被家乡人笑话“不够爷们”,那你以后就不好意思再在桌子边“掺和”了。

家乡人喜欢吃乱炖菜,无论什么食材只要能吃就可以扔进一个锅里炖,经过火的洗礼,不同的东西消弭了彼此的界限,真正做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人浓浓的东北乱炖“情结”大概源于相对恶劣的自然生存环境,在漫长难熬的冬日里,人们为了抵御寒冷和灾害,多年来逐渐养成了讲义气重情谊的个性,大家都有一个锅里“搅马勺”的饮食习惯,既能吃到热气腾腾的饭菜又能拉进彼此的关系,何乐而不为?

“饮食即文化”这话一点都不假,家乡人性格中的豁达、热情、包容都完美地体现在这一锅乱炖之中。

第10篇

夸夸家乡的小吃——肉丝粉

铅山快乐作文培训学校二年级

黄思怡

我的家乡铅山是个江南古镇,这里环境优美,物产丰富,尤其是小吃种类繁多,远近闻名。我要夸夸家乡的小吃——肉丝粉。

先介绍它的制作过程吧。第一步,把米磨成米浆,水弄干以后揉成团,放在又细孔的木榨当中压榨出又细又长白白净净的米粉丝。 第二步做粉汤。把新鲜的猪肉切成丝,放进盐、酱油、拌上红署粉,再放进肉骨汤里烫熟。第三步,把米粉,放进开水中烫热装在大碗里,浇上肉丝骨头汤,放点葱、生姜末、就可以吃了。

肉丝粉又细又滑、柔嫩可口,味道鲜美,人人都爱吃,它成了我们早餐的首选。许多外地客人来铅山都会品尝一下它的美味,勤劳聪明的铅山人也把小吃店开到全国各地。因此,它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我们家乡除了肉丝粉外,还有味道鲜美的灯盏?,香喷喷的烧饼,外形美观的芙蓉糕,香甜可口的芋头糖。小朋友,欢迎你来铅山做客,我一定请你吃个够。

(指导教师:丁铭军)

第11篇

我的家乡在高州市沙田镇,是个龙眼之乡。我爱家乡的一草一木,更家家乡的特产——龙眼。

我的家乡漫山遍野都是龙眼,郁郁葱葱的,像一片绿色的海洋,龙眼树的外表并没有什么惊人之处,但是它的果质好,甜味十足。我很早就尝到了这种甜而不腻、糯而爽口的特色了。

春去夏来,转眼间,果实已挂满枝头了,把树枝都压弯了腰。细看龙眼,只见它是圆圆的,细的只有黄豆那么大,大则有拇指那么大了。龙眼在不同的阶段是有不同的味道的:熟透的龙眼甜津津的,没有熟透的则有一种苦涩的感觉。只要你轻轻地剥开龙眼的皮,你就可以闻到龙眼那独特的芳香了。在晶莹圆润的果肉里嵌着棕黑色的核。

如果这个时候你到我的家乡来,就可以看到一种繁忙的景象:挑萝的挑萝,挑筐的挑筐,在乡间小路上来回奔跑,乡亲们正从龙眼树上摘下一串串硕大成熟的龙眼,一箩箩,一筐筐地装上汽车远销各地。这时,你先别忙着看,自己先吃过够吧,家家户户的人都争着让你品尝他们劳动的果实呢。

龙眼不但味道可口,而且还是送礼的佳品,如果把龙眼晒干了,就成了桂圆肉,可以益脾养心,是上好的滋补品。此外,龙眼还可以制成桂圆罐头,远销海内外。

家乡的人们就是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种出一棵棵、一亩亩的龙眼树,使家乡赢得了“水果第一镇”的称号,人们就是靠着它走上了富裕的道路,我也越来越喜爱它了。

啊,家乡的特产——龙眼!我爱你!

第12篇

我的家乡——安溪,茶香飘四海。安溪产茶历史悠久,茶叶资源丰富,是世界名茶铁观音的故乡,我为我家乡感到无比的自豪。

安溪人待客茶当酒。朋友一入门就泡茶,看到朋友茶杯一端,细品慢啜着,主人常常会露出会心的笑容。在品茶时,他们常常敞开心扉谈谈自己经历的风风雨雨,又是怎样出现“彩虹”,怎样“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对别人来说,这无非是拉拉家常而已,可对我们来说,却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心里甜滋滋的。家喻户晓的铁观音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怎能不使人感到无比的亲切呢?

“清风陶醉归来客,溪茶温暖故人心。”我的姑姑人在异乡,心里总思念着家乡。每逢佳节,姑姑回来过几次,但不一会儿便匆匆地离去了。每次总是含着泪,恋恋不舍地离开。她说家乡的味道,她总是觉得那么生疏,再也记不起来了。今年,姑姑叫爸爸给她寄两斤铁观音。爸爸精心选购了两斤铁观音,用几道程序包装而成,经物流漂洋过海。过段时间,姑姑打来电话激动地说:“我感觉到家乡的味道了!是那么熟悉,这多亏了那铁观音啊……”爸爸一听,笑着说:“大姐,要不我再给你寄些去……”铁观音蕴含了浓浓的故乡情,让海外华侨的人品味到了家乡的味道,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铁观音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斑斓色彩,我们怎能不感谢它呢?

安溪人恪守的成功之道,就是以诚实赢得信任,以诚信博得商海。唯有这样,才能取得客人的信任,将茶事业越做越大。如果一位客人对我们的茶叶满意的话,他就会介绍给别人。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安溪茶叶就畅销世界各地了。为了弘扬安溪“铁观音”茶文化,许多制茶艺人经常三五成群,带上各自做的茶叶,互相切磋手艺,取长补短,总结经验,使“铁观音”的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季布无二诺”,李白的诗铿锵在耳,诚信才是每个人心中应该永久屹立的石碑。倘能如此,“诚信安溪”将是我们“铁观音”之乡的另一枚驰名商标。

那浓浓的茶香,温暖着游子的心;那浓浓的茶香,让人受到前所未有的熏陶;那浓浓的茶香,使人赞叹不已;那浓浓的茶香……

福建省安溪县蓬莱温泉小学六年级:王雅彬 指导老师:唐金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