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统计分析的步骤

统计分析的步骤

时间:2023-05-30 09:02: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统计分析的步骤,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统计分析的步骤

第1篇

统计分析有利于帮助决策者搞好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依据统计分析工作的前提条件和特点,详细论述了如何做好统计分析工作。

关键词:

统计分析条件步骤

1、引言

统计分析是统计人员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最有效手段,它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好的统计分析,有利于决策者发现和解决当前生产经营中的主要问题、主要矛盾;有利于帮助决策者搞好企业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作为企业的统计人员,有责任和义务履行好职责,在做好统计分析上下功夫,发挥统计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2、做好统计分析工作的前提条件

2.1培养个人兴趣。态度决定水平,对所干的工作有兴趣,才会用心思考、用功写作,进而才可能写出好的、有用的作品。

2.2要有责任感、有主人翁意识。做统计分析,要积极主动去寻找企业管理中涌现出的经验和不足,经过系统、周密的调查与研究,进行分析,提出问题之所在,不应敷衍了事。

2.3平常注意多收集素材。平时注意多看多写,多观察,多思考,掌握第一手材料,善于积累,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闪光点”。日常的锻炼与积累,必将厚积而薄发,水到渠成。

2.4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加强理论学习,学习观察、分析问题的立场和方法,多看新闻、报纸、企业有关政策、规定等;多了解生产技术知识,掌握必要的生产技术资料;多看别人的分析文章,包括专家学者的理论文章,也包括同行业、同部门的分析文章,从中借鉴分析技巧,提高分析水平;理论联系实际,注意收集文件、会议资料,深入现场,掌握尽可能多的生产经营情况。

3、统计分析的特点

3.1准确性。准确是统计分析报告乃至整个统计工作的生命。失去准确性,再精心准备的“实招”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统计分析要坚持客观公允态度,讲实话、报实情,以科学求实的精神,对当前生产经营运行状况提出恰当的分析。统计分析的准确性除了数字准确,不能有虚假之外,还要求论述有理,观点正确,不能出现谬误,建议要可行,不能脱离实际。

3.2目的性。统计分析是统计设计、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的延续和深化,目的就是为管理者服务。通过分析,帮助管理者正确认识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自身的生产经营秩序,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行,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3可操作性。提出的建议要有可操作性,就是把“想实招”落到实处。它不只是简单的提出问题和局限在数字化、文字化的表述上,要在深刻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有一定量化依据和可操作的具体实施意见。

3.4针对性。要针对企业当前生产经营的重点、难点、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分析,才能有的放矢;要在“新”字上下功夫,分析要有“新鲜感”。切忌没有自己主见的“对策建议”,不能过多重复一般概念和别人说过的话,对问题要与时俱进,有新角度;要有独到见解,不仅立题要“新”,而且见解更要“新”。

3.5时效性。瞬息万变的经营形势,决定了统计分析的时效性。统计分析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越强,就越要快速反映,适时为管理者送上“及时雨”。统计人员要敏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分析报告的撰写,迅速及时地向管理者发送各种动态信息和经济运行状况,以便管理者及时掌握情况,指挥全局。

4、统计分析的基本步骤

4.1收集数据、发现问题。收集数据是统计分析的前提和基础。收集数据可通过生产、研究部门测量、观察、实验、调查等获得直接资料,也可通过文献检索、阅读等来获得间接资料。通过数据收集来找出问题、发现问题。

4.2整理数据、提出问题。整理数据就是按一定的标准,对数据进行归类汇总的过程。这就需要按照研究问题的目的和要求以及报告的内容对数据进行核实,剔除不真实、不需要的部分,再分组汇总或列表,从而使原始资料简单化、形象化、系统化,并能初步反映所报告内容的基本特征。

4.3分析数据、分析问题。分析数据指在整理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图表、分析方法、统计运算等等,得出结论的过程,它是统计分析的核心和关键。通过数据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达到分析问题的目的。

4.4反馈信息、解决问题。将以上数据分析结论、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方案,形成统计分析报告,及时汇报决策层,根据新的决策实施改进。

5、统计分析的具体步骤

5.1明确目的、确定题目。选题要切合实际、有针对性,同时要具有写作可行性。标题应做到确切、简洁、新颖。统计分析题目的三种形式:任务题、固定题、自选题。要注意紧跟“注意点”选题,抓住“矛盾点”选题,注重“时效性”选题。

5.2周密构思、拟定大纲。在明确了目的、确定了题目的前提条件下,就要针对分析的具体问题,对拟完成的专项或者综合统计分析进行认真思考,初步形成写作构架,完成写作大纲。

5.3收集、鉴别、加工资料。作为统计人员要注意各种统计资料的分类、审核、加工和整理,包括生产、经营、销售、投资、财务以及外部信息等。

5.4进行综合分析。逻辑要清晰,结构要严谨,层次要分明;反复修改,认真提炼观点;注意“五项内容”:事物发展的预估、变化特点、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新情况新问题、趋势预测。

5.5归纳分析结论,形成论文。通过收集数据,在鉴别、加工资料的过程中,找出问题的关键之所在,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分析得出结论,从而形成论文(报告)。归纳分析形成的结论一定要结合统计分析的特点、分析方法,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准确性,同时也要注意时效性。

6、结论

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注意统计数字的运用,统计分析必须用统计数据说话,靠数字说明观点、支撑立场;实现数量到质量的转变,统计分析中适当运用数字的同时,要树立“重点”意识,提高统计分析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在更广的范围内捕捉相关信息,注意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从不同的侧面去描述问题,从不同的思路去研究分析问题,从而取得良好的分析效果;在选择主题时应该主题鲜明、文题相符、言简意赅、形式多样,增强统计分析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 SAS;统计;自动报表

[中图分类号] R969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4(a)-0150-04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是临床试验的关键环节之一,是临床试验结果科学、可靠的重要保证。目前国内外大多数新药临床试验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均借助统计软件来完成,如SAS、SPSS、STATA等。对于多数非统计专业的医学研究人员,往往需要通过“复制”、“粘贴”等过程,将海量的统计分析结果导入到统计分析报告中,一方面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另一方面,在“复制”、“粘贴”过程中也容易出现错误。因此,开发一种科学、实用的统计分析自动报表系统,是保证临床试验统计分析报表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本研究拟以某Ⅰ期临床试验计量资料的统计分析为范例,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统计分析自动报表的生成过程,以期为非统计专业的医学研究人员提供一种简便、可靠的自动报表分析方法。

1 统计分析自动报表的目的和内容

通过上述六个基本步骤,实现了SAS统计分析的自动报表。

4 讨论

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而有效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控制是确保临床试验数据及结果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手段[1]。目前我国的临床试验研究的质量水平,尤其在质量控制、质量保证体系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与国际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2],其中,统计分析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既往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统计分析报表是临床试验过程的核心内容之一,其记录数据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对临床试验结果的评价。该报表应该依据研究内容、目标以及拟说明的关键科学问题,基于统计分析结果灵活制定。

目前多数临床试验的统计分析过程均借助统计软件来完成,如SAS、SPSS、STATA等,获得统计分析结果后,制定统计报表的过程目前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应用“复制”、“粘贴”的方法手工完成,费时费力,且极易出现错误;另一种是通过编程自动生成,省时省力,错误率低,但编程过程较为复杂。

统计分析报表可用多种计算机语言进行编程,由于SAS统计软件既提供了公认的统计分析结果,也包含灵活的自动报表命令,因此,备受研究人员的青睐[3-4]。

尽管如此,应用SAS软件自动生成统计分析报表的编程同样较为复杂,仍然需要一定的编程技巧。目前国内期刊已经发表了多篇与SAS自动报表相关的文章,如:许林勇等[5]调用SAS程序的int、floor等函数,merge等语句和proc mean/ttest、wilcoxon等过程生成相应的统计分析报告表的宏命令;戎芬等[6]使用data_null_、report这两个过程步和宏变量代替关键变量来自动生成统计表格;邹建东[7]编制特定的SAS宏程序直接输出临床试验四格表指标统计分析报表;童新元等[8]通过调用宏程序,产生出协方差分析结果的SAS统计分析报表;薛钧等[9]则使用宏程序进行临床盲态数据核查;魏永越等[10]则强调了SAS ODS及RTF标记语言在临床试验规范化统计报表输出中的应用。上述文章介绍并运用了SAS宏程序来实现统计分析的自动报表过程,但这些程序对于非专业或初接触SAS的医护工作人员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相比之下,笔者编制的这套计量资料SAS自动报表程序,易懂、易操作,特别适用于非统计学专业的临床科研人员或SAS初级编程人员。

[参考文献]

[1] 陈舒茵,梁春才,韦斌,等.谈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1):154-156.

[2] 陈仲林,姜丽岩,卢芳.药物临床试验电子信息化管理的分析与探讨[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2,12(5):333-335.

[3] 王莉,王树贤,华潞,等.心电监测在Ⅰ期心血管药物试验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刊,2009,11(10):1706-1707.

[4] 陈.药物临床试验中的一些生物统计学问题[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6):968-971.

[5] 许林勇,张伟.动态血压监测评价降压药物疗效的谷峰比率的SAS统计自动报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0,15(7):798-802.

[6] 戎芬,贾彬.用SAS的两种不同语句自动生成相同的统计表格[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4):2-4.

[7] 邹建东.四格表指标统计分析报表的SAS宏程序[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5,10(3):357-360.

[8] 童新元,张高魁,姚晨.新药临床试验中协方差分析的SAS统计报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4,9(8):958-960.

[9] 薛钧,邹建东,熊宁宁.临床研究盲态数据核查常用的SAS宏程序[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8,13(5):535-540.

第3篇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信息内容来源广泛且信息量大,现代社会统计学中的统计和分析离不开计算机的辅助,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均和计算机、互联网密切相关,计算机逐渐变得智能化、数据化和高效化,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统计分析解决生产、科学等方面的难题,计算机统计分析对数据的处理远比人工迅速、准确。在未来的社会生产当中,计算机统计分析将大显身手,为了顺应时代潮流,我们应深入探究计算机统计分析。

【关键词】

计算机;统计分析;软件

统计分析和计算机、互联网的相互结合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统计学通常是以足够大量的社会情形做统计研究的,计算机统计分析的飞快发展是非常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为了更便利更准确的处理各类数据,人们一直在对其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并且将这项技术方法很好的运用到了科学、社会、医学等各个行业,现在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统计分析技术快速的对所需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结果,是人类科学历史上的一大飞跃,其发展脚步不容阻挡。

1计算机与统计分析现代化

1.1计算机与统计学现代化统计学主要是通过数据搜集、整理工作将信息归纳分类,给社会经济等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的数理依据和基础,统计分析在社会经济问题研究中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在社会经济飞快发展的过程中,各行各业对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各类数据问题处理的渴求度也不断上升,互联网更是将信息网络化,这些的实现都需要统计学的介入而且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现代社会信息数据的繁琐量大都不是传统统计学能够做得到的,这时计算机和统计学的有机结合成就了信息网络化的大数据时代。统计学现代化的实现必须要依靠计算机这一现代化计算工具的协助,现如今计算机统计已经被广泛普及和利用,与时展进步的趋势相吻合。

1.2计算机与数据分析处理传统的人工处理分析数据早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其与计算机的相互结合,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分析工作的时间精力,同时降低了数据分析处理过程中的错误几率。不仅如此,可以进行多样化、标准化的数据分析,更加人性化;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据结果的要求愈加严格,这无形之中促进了计算机数据分析技术的进步,推进了数据分析技术普及各行各业的发展历程。

2计算机与统计分析

2.1计算机统计分析的一般方法很多的数据分析流程软件在国际社会上是相互通用的,SPSS,SAS等就是比较典型的统计分析软件,这些软件已经慢慢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教育、医疗等行业之间普及,不同的统计分析软件表面上有些不同,但本质的分析处理方法不尽相同,步骤如下:(1)录入数据信息;(2)预先处理和编辑信息数据;(3)分析处理计算;(4)得出结果并保存。要进行计算机统计分析首先要进行信息库、数据库的建立,建立之前先进行数据分类以便信息录入,使其进入数据库中,有利于分析和解决,录入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一系列计算机的功能应用将数据整理并分类,计算机分析处理的计算是统计分析的关键所在,统计分析得出的结果可由图像或文字表达出来,举个例子:图形分析水平较高的软件有SPSS等。计算机统计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得到正确的剖析结果和分析解释,这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有待我们去创新提高。

2.2计算机在统计分析中的重要作用新形势下,社会生产经济的发展异常迅速,大数据的时代已经到来,信息量的急增,内容复杂程度的增加传统的统计分析效率早已满足不了社会发展需求,在这场计算机和统计分析的结合中,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计算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计算机取代了传统的统计分析员,符合社会生产快速发展的需要,在数据量庞大、信息极度复杂的情况下,计算机的超强计算能力真是如鱼得水,协助统计分析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打个比方,投资者想要进行理财投资,想要挣钱的几率大一些,这时他就完全可以借助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能够很快很准确的得出结果,很大程度的提高了理财挣钱的几率。

2.3数据统计分析中计算机的应用计算机被运用到数据统计分析当中去主要是因为其强大的计算能力,人们只需要告诉计算机要统计什么信息或者什么数据,需要哪个方面的分析结果,需要怎样的数据处理结果,这些都是简单易于操作的问题,而最难的计算部分则由计算机这个“超强大脑”来解决,这不仅节约了大量时间,还能减少错误的出现。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在国际上不是很先进,我国自主研发的一些计算机统计分析软件规模小、漏洞多,还要继续努力研发编程出可以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媲美的统计分析流程软件;另外还得加强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这是由于每个人对不同软件的操作实践程度不同造成的,比如:EXCEL和SAS软件的不同,也就有不同的操作员利用它来做同一件事,计算机的统计分析。

3如何利用计算机做好统计分析

做好计算机的统计分析工作属实不容易,首先,学习统计、分析原理知识,加强对分析处理原理理解,将基本分析流程掌握透彻,注重各个分析处理过程中的细节部分;其次,软件的选择也很重要,软件的理解掌握程度因人而论,在软件选择使用过程中,可以从入门到深入,逐步利用计算机做好统计分析。

4结语

在未来的日子里,计算机统计分析会更加深入的渗透到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来,计算机和统计分析是密不可分的;另外,我们国家的软件开发水平还达不到国际尖端水平,规模性、完整性和规范性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让我们一起为我国的计算机统计分析事业努力钻研,创新进步。

参考文献

[1]杨坚白.统计分析的意义和特点[J].统计工作通讯,1956(10).

[2]杜慎仲.统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议[J].发展研究,2002(03).

[3]乔丽丽.统计信息与计算机信息处理[J].机械管理开发,1997(04).

第4篇

    1针对预测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

    预测资料是在投资统计分析行为中比较常见的数据类型之一。按照参数属性的不同,可通过参数方式或者是非参数方式对此类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与检验。该类型资料的统计分析检验方法比较常见。例如t检验、F检验以及秩和检验等。其中,前面两种检验方法均适用于参数检验。其特点是:t检验依赖于将预测数据与前段期间所获取实际数据进行直观对比的方式,探究两类组合数据的变化规律,并对数据进行重新预测,缩短所预测数据与真实数据之间的偏差;而F检验则是以上述数据为对象,依赖于方差对比的方式,对预测数据进行校正,控制预测偏差。而对于后一种检验方法而言,则适用于非参数检验。其特点是以秩和作为统计量,在假设条件下进行了检验。此种检验方法由于不受资料总体分布限制的因素影响,因而具有较高的适用性优势。针对等级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等级资料是在预测资料与计数资料概念中间区域内的一种特殊资料,其观察单位无确切数值表述,但各个单位组别下的数据性质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等级资料一般通过数据构成比或率的方式加以表述。在统计分析的过程当中,通常根据数据的特点属性,总结若干等级,将数据分别纳入以上等级,以计数方式使资料量化。

    2投资项目后评价方法

    对于企业而言,在项目投资行为实施下,所对应获取的资料丰富且内容繁多,如何选择最为合理的统计方法,这一问题值得思考。根据工作经验来看,在选择统计方法的过程当中,需要按照如下步骤展开:第一步,需要根据投资项目后评价目的宗旨,对数据特征加以明确,判断统计资料的类型归属问题;第二步,在把握数据类型的基础之上,选择适宜的统计分析方法;第三,综合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吸取,遵循统计学处理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分析方法。例如某企业需要针对所投资建设的产能区块一次加密、二次加密以及聚合物驱投资项目展开后评价工作,根据该评价目标,可以基本确定统计分析的思路,即将大量属于定量属性的指标,以一定方法进行统计归类,研究各组别数据中的内在规律,从而获取对应的评价结论。例如,可定量的指标包括:初期产液量、初期产油量、初期含水量、泵径、泵效、载荷利用率以及扭矩利用率等。由于上述数据指标均属于计数资料,根据本文前述分析,对于定量计数资料而言,建议通过R×C表的方式进行分析。因此,可以通过建立该项目R×C表的方式,对初期产液量、最高产液量等指标进行预测分析,衡量其与实际数值之间的偏差,从而评估该项目所选取的抽油机型号是否能够满足该产能区块的实际生产需求。

    3结语

    投资是企业参与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重要途径之一。合理且科学的投资行为有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从统计学角度上来说,做好对投资项目的统计以及评价工作,有助于为企业投资行为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总而言之,本文从统计学分析的角度入手,对企业投资统计的主要方法进行了概述,并配合实际案例,研究了在项目投资后评价中,对于各类统计数据所采取的统计分析方法,希望能够有助于统计分析质量的提升与完善。

第5篇

[关键词]SPSS 人员构成 受高等教育比例

一、SPSS简介

SPSS是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tatistics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的缩写,该软件是公认的最优秀的统计分析软件包之一。经过几十年的改进,该产品发展成为集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商业智能、顾客关系管理等多功能的统计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Statistics Product For Service Solutions)的软件。首先,它采用现今广为流行的电子表格形式作数据管理器,使用户变量命名、定义数据格式、数据输入与修改等过程一气呵成,免除了原DOS版本在文本方式下数据录入的诸多不便;其次,采用菜单方式选择统计分析命令,采用对话框方式选择子命令,简明快捷,无需死记大量繁冗的语法语句,这无疑是计算机操作的一次解放;第三,采用对象连接和嵌入技术,使计算结果可方便地被其他软件调用,数据共享,提高工作效率。特点:完全的菜单、对话框方式完成统计分析;可以生成内容丰富的图表;也可以用程序语言来控制。因此SPSS几乎是一项无所不包的完美软件。

二、应用举例

研究步骤:利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的一般步骤为:数据的准备阶段――数据的加工整理阶段――数据的分析阶段――分析结果的阅读和解释。下面就根据以上步骤对数据进行分析。

1.数据的准备阶段:将已收集到的数据文件导入SPSS统计分析软件。点击File里的Open,选择Data.双击“各保险公司人员构成情况(1999年)”,即完成了数据的导入工作。

2.基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主要包括各保险公司各自的总人数、男/女员工人数、博/硕/学士生数、大专及中专以下人数和每个部分的最高值、最低值、极差、平均值、标准偏差(方差)等。

操作过程:点击Analyze中的Descriptive Statistics,选择Descriptives,把除公司类别、年轻人比例、受高等教育比例、class外的所有变量加人到Variables中,点击Options选项对话框,选中Mean、Minimum、Maximum、Range、Std.deviation、Variance。点击Continue,再点击OK。

结果分析:在中国人寿、太平洋保险、友邦保险等等这些市场上知名的保险公司中,保险人员平均约有11239人,其中男员工与女员工人数大致相当。另外,从文化程度角度看,中专以下和大专人数占绝大部分比例,推其原因应该是保险从业人员人数众多导致。从年龄组成上看,保险人员的构成仍以中青年为主,青年均值为6435人,中年约为3530人。

3.推断统计:

A.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对观测变量各总体分布有两个基本假设前提:(1)观测变量各总体应服从正态分布;(2)观测变量各总体的方差应相同。

主要研究不同公司类别的保险人员受高等教育比例有无显著性差异

操作过程:点击Analyze里的Compare means,选择One-way ANOVA。将受高等教育比例选入Dependent List,将公司类别选入Factor中。点击Options 选项,选择Statistics中的Descriptive然后点击Continue回到One-Way ANOVA界面点击OK完成操作。受高等教育比例结果如下表所示:

结果分析:F较小,且P值为0.064大于0.05,则不能拒绝原假设,认为公司类别不同的保险人员受高等教育比例无显著性差异。

B.相关性检验:

检验博士人数、硕士人数、学士人数等与受高等教育比例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

操作过程:点击Analyze里面的Correlate,选择Bivariate,将博士人数、硕士人数、学士人数、大专人数、中专以下人数和受高等教育比例选入Variables里。在Correlation Coefficients里点击Spearman,点击ok,即可得到结果。结果分析:除博士人数与受高等教育比例无关外,其他变量均和受高等教育比例显著相关。

三、结语

通过以上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到:不同公司类别的保险人员受高等教育比例没有显著性差异;通过相关分析,对数据分析进一步知道,除博士人数与受高等教育比例无关外,其他人数均和受高等教育比例显著相关。依此类推就可以顺利地完成调查的其他工作,并且这项工作为今后保险公司对人力资源的进一步整改和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乔海英:SPSS在“毕业生追踪调查”方差分析中的应用.河北广播电视大学,2005

[2]李跃平 邵永真:SPSS在大学英语教学测试统计中的应用.外语电化教学.2003

[3]肖玮 苗丹民:SPSS 在心理数据检查与筛选中的应用.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

第6篇

【关键词】因素分析法;施工统计分析

1.因素分析法及内容

施工统计分析是运用统计方法对施工全过程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找出规律并提出解决办法,是统计工作的重要内容。因素分析则是通过对工程成本费用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为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并为下一步加强管理提供依据。因此,因素分析对提高统计分析水平,正确反映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有着重要的意义。因素分析是利用施工耗费和费用支付现状进行分析、比较、评价,为管理者提供成本管理依据,通过对施工全过程的实际消耗材料,进行全面分析,了解费用成本变动情况。为系统分析、研究引起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形成的原因,从而找到降低工程费用的潜力,达到对工程费用的有效控制,避免浪费,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它是用来确定影响工程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分析程序是。

1.1确定分析对象,即将分析的各项计划指标如材料消耗,人工计划等,计算出实际成本与计划数的差额,作为分析对象。

1.2确定该项指标是由哪几个因素组成,并按照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排列顺序。

1.3以计划数或预算数为基础,将全部因素如材料消耗定额,材料计划单价相乘,作为替代的基础。

1.4将各因素的实际数逐个替换其计划(预算)数,替换后的实际数保留下来,每次替换后,都要计算出新的结果。

1.5将每次替换的所得结果与前一次计算结果比较,二者差额,就是某一因素对计划完成情况的影响程度。

1.5.1例如分析材料成本变化及各因素影响的程度

由于材料成本受工程量变动、单位材料消耗定额的变动,材料单价的变动等因素的影响,工程量的增加或减少必然引起材料消耗量的增加或减少,单位材料用量的减少或增加也同样会引起材料成本的上升或降低。计算时采用下式计算:

(l)计划工程量K单位材料消耗定额x计划单价。

(2)第一次替代:实际工程量x单位材料消耗定额x计划单价。

(3)第二次替代:实际工程量x单位实际用料量x计划单价。

(4)第三次替代:实际工程量x单位实际用料量x实际单价。

(2)与(l)式的差额是由于工程量变动引起的结果,(3)与(2)式的差额是由于材料消耗定额变动的结果,(4)与(3)式的差额是由于材料单价变动的结果。

通过以上顺序计算可以比较全面、直观地了解由于各个因素的变动而引起材料成本的变动程度。需要注意的是在确定各项因素时,必须根据其相互作用和相互内在联系的主次关系,确定其排列顺序,而且这个顺序一经确定,不能任意改变,否则会得出不同的计算结果,影响分析、评价的质量。

当分析的问题比较简单,尤其是分析的问题仅有二个因素影响时,可以采用差额计算方法,即利用指标的各个因素的实际数与计划数的差额按照一定的顺序直接计算出各个因素变动对计划指标完成的影响程度。此方法是因素分析方法的一种简化形式,但在计算时也要注意各因素的排列顺序,否则会影响分析、评价的质量。

2.因素分析法在统计学中的应用

从因素分析的计算、分析过程可以看出,此方法紧贴工程实际,主要分析各因素对分析对象的影响程度及所产生的差异,进而找到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为提高项目管理水平,节约成本提供依据,与统计分析应达到目的一致。

因此利用因素分析方法可以为统计分析提供研究、分析资料,使统计分析更加切合实际,为统计预测,总结已完工程的经验教训服务。

2.1因素分析法是以工程费用成本为依据,分析工程总费用的变化情况

因此,此方法不仅可以用以专题统计分析,也可用于综合分析。在进行专题分析时,可以分析如材料费用,人工费用以及其它间接费用。但由于工程总费用正是这些个别费用的总和,因此,在进行综合统计分析时只要注意工程间接费用及时摊入即可。

2.2利用因素分析的计算、分析程序及结果,进行统计的事中分析和事后分析

所谓事中分析主要是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费用支付情况逐一分析,从而找到费用增加或减少的原因,发现造成工期拖延或提前的影响因素,达到查明成本的目的。事后分析是对工程完成竣工后,各项费用已支付完毕,统计人员或管理人员对本工程实际支付的工程费用进行分析。一方面确认有效合同价格与各附加费用支付额,另一方面分析各分项工程实际费用占总投资的比重,掌握实际情况及产生偏差的原因,将实际支付的工程费用与合同价进行逐项对比,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积累经验,为今后的管理打下基础。通过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对比,行业类似工程成本水平的对比分析,检查成本计划完成情况,找出施工技术或经营管理各方面的薄弱环节,以利以后改善组织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2.3在利用因素分析进行统计分析时,应注意不能简单地用因素分析的结果代替统计分析

因为因素分析只能分析到各因素对分析对象的影响程度及差异额。在进行统计分析时,还应对已分析、计算的结果进一步分析,找到产生差异的原因,利用统计方法及要求进行复核。另一方面工程项目价值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费用,而因素分析则侧重于直接成本方面的分析。间接成本包括管理费用及政策规定方面的因素,因此在进行统计分析时,应注意间接成本对总造价的影响,以保证统计分析的全面、正确性。

2.4利用因素分析要注意与统计分析要求的计算的方法相结合

统计分析常用百分率分析法,分析各因素所占分析对象的比重及平衡情况。而因素分析法则侧重于各因素对分析对象的影响程度及差异额,因此必须与百分率分析方法相结合,才能达到统计分析的要求。再者统计分析是在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预测未来的发展,并提出建议。因此在利用因素分析法的计算、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时,应结合统计分析的不同要求和管理需要,对工程进行全面、正确的分析。■

【参考文献】

[1]王群.因素分析法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2005,(02) .

[2]王一红.因素分析法在销售业绩评估中的应用[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01).

[3]刘玉国,周普友. 因素分析法在公路工程施工统计分析中的应用[J].市场研究,2004,(05).

第7篇

随着SPSS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它将对教育科研产生巨大影响。本文分析了SPSS软件的特点,探讨了SPSS技术在教育科研中处理复选题的两种方法,提出了利用SPSS进行复选题分析的操作步骤,为减少研究人员的统计工作量、提高教育科研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完整性提供了一种实用方案。

关键词

SPSS软件 教育科研 复选题分析

SPSS技术能为开展各种教育科研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目前,有些教师和研究者还沿用传统的手工方法,或者利用计算机电子表格系统Excel进行统计分析。Excel是通过函数对数据进行处理,使用者必须了解函数的功能和参数格式要求,使用起来有一定局限性。SPSS是“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的简称,是一种集成化的计算机数据处理应用软件,操作简便,好学易懂,简单实用。因此,将其应用于教育科研中,能简单、快捷、准确地得到统计分析结果。

一、SPSS软件的特点

(一)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它具有第四代语言的特点,只需告诉系统要做什么,无需告诉怎样做。除了数据录入及部分命令程序等少数输入工作需要键盘键入外,大多数操作可通过“菜单”、“按钮”和“对话框”来完成。

(二)具有简单、快捷、准确地统计分析功能。统计功能囊括了《教育统计学》中所有的项目,包括常规的集中量数和差异量数、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也包括近期发展的多元统计技术,如多元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并能在屏幕上显示如正态分布图等各种统计图表。

(三)集数据录入、资料编辑、数据管理、统计分析、报表制作、图形绘制为一体。另外还具有方便的数据结口,能够读取及输出多种格式的文件。

二、SPSS软件在教育科研中处理复选题的方法

在教育科研的调查统计中,会有大量数据需要进行统计分析,具有较大统计困难的是对复选题的分析。利用SPSS技术统计分析这类问题有两种方法,主要操作过程和要点如下:

方法一:利用科克伦Q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它要求被检验的变量是双值型变量,因此在对多选题变量进行设置时,不被选择的选项记“0”,被选择的选项记“1”。目前,这种方法在教育科研中的应用比较多,这里就只提几个要点。做好数据准备工作之后,顺序点击AnalyzeNonparametric TestsK Related Sample,进入K个相关样本非参数检验对话框。在源变量框中点选需要统计的变量,将其置于Test Variables框中。在Test Type 栏中指定检验的类型为“Cochran’s Q”,并清空其他复选框。点击OK就可以得到相应选项选择人数的一个统计结果。如果想得到更详细的频度统计分析的结果,则顺序点击Analyzemultiple ResponseDefine sets,进入复选题变量设置对话框。在源变量框中点选需要统计的变量,将其置于Test Variables框中,并点选Dichotomies Counted value,并输入值:1,在name中命名,并点选Add,将其选入右侧对话框中,则完成了设置。接着点击Analyzemultiple ResponseFrequencies,进入复选题频数设置对话框,在Mult Response Sets,将刚才设置的变量选至Table for框中,同时勾选Exclude cases listwise within dichotomies 以排除含有缺失值的选项,然后再点击OK即可得到统计结果。

方法二:这种方法的操作过程与前面的方法相差不是很大,但是在原理上有一定的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对复选题选项变量设置值的时候,用1,2,…来标识选中的项,其他没有选择的项为空。在实际案例分析中,将详细讨论其操作过程,这里不再赘述。

三、实际案例分析

为了便于对整个过程的说明,笔者采用自己以前对湖北省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来进行分析说明。其中的一个多选题目如下:

贵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具体内容包括(可多选):

A.信息技术教育

B.研究性学习

C.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D.劳动与技术教育

按照对多选题每一个选项即看作一个变量进行设置,并对调查问卷结果输入如表1所示:(因篇幅有限,只列出5人作为说明)转贴于

表1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具体内容

选项编号

信息技术教育

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劳动与技术教育

1

2

2

2

3

4

3

4

4

3

4

5

1

4

表1的第一列为被调查人员的编号,第二到第五列分别为被调查的各选项的选择情况,对应项被选择则填上对应的数字。如第二个人同时选择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三项,另外一项没有选择,同理可得其他人员的选择情况。做好调查问卷的输入工作之后,接下来的操作步骤如下:

1、顺序点击Analyzemultiple ResponseDefine sets。

2、进入多选题变量设置对话框之后,在源变量框中点选需要统计的那个几个变量,将其置于Test Variables框中,并点选Categories Range,并输入值:1和4,在name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命名,并点选Add,将其选入右侧Mult Response sote对话框中,点击Close关闭对话框。

3、接着点击Analyzemultiple ResponseFrequencies,进入multiple Response Frequencies对话框,在Multiple Response Frequencies,将刚才设置的变量选至Table for框中,同时勾选Exclude cases listwise within dichotomies以排除含有缺失值的选项,然后再点击OK即可得到统计结果(如表2)。

表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

Responses

Percent of Cases

N

Percent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

信息技术教育

14

26.9%

45.2%

研究性学习

8

15.4%

25.8%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6

11.5%

19.4%

劳动与技术教育

24

46.2%

77.4%Total

52

100.0%

167.7%

从表2中可知:劳动与技术教育被选择的频度是77.4%,同时站总选次数的46.2%,这个比例是四个选项中最高的,因此可以看出在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是以劳动与技术教育为主。

四、结束语

通过上边的实际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利用SPSS技术在教育科研的数据统计分析中可减少大量统计工作量,为提高教育科研效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随着SPSS技术在教育科研领域的广泛应用,必将会给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叶平.教育研究现代化的工具——SPSS统计软件应用操作入门[DB/OL]

第8篇

1病案统计一体化管理模式下的流程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学科的发展,病案统计管理模式正急剧地从原来的各自为政的手工运作管理模式向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模式转化,大部分医院已经利用病案首页信息作为住院统计信息的来源,实现病案统计信息一体化管理。因技术业务上的客观需要,国内多数医院病案与统计在管理体制上为同属于一个科室,并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合理的业务流程。在管理体制上,病案统计的一体化管理,使病案统计科室拥有了临床医学、护理学、病案管理、信息技术和卫生统计等多种专业的人员,具备了多专业科室的特征。这样的科室如果在专业上各自为政、互不相干,很容易造成科室工作流程的断裂,科室凝聚力的下降。积极思考各专业间的合作,顺应工作的需要,组成任务型团队,则可以发挥各专业的长处,弥补其他专业的不足,实现科室任务的协同提高。

2统计学专业支持作用

在病案质量监控管理和病案流通管理工作中,卫生统计学专业人员可以很自然地加入到管理的团队中来,发挥统计学专业优势,促进病案与统计工作的共同提高,形成团队力量,增强科室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以资料收集、资料分析和信息反馈为主线的统计学思维融入日常的管理工作流程的尝试,已经出现在病案归档管理[1]、病案质量监控管理[2-3]等实践过程中,所取得的效果为统计学参与流程的改造优化树立了典范。同时,卫生统计学方法是众多先进质量管理理论[4-7]的重要的实施环节之一。病案管理过程中卫生统计学的全面参与,为实施包括PDCA、六西格玛法等在内的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质量管理流程实施过程中,用数据说话始终是流程中的关键问题。所以好的病案管理必须有卫生统计学强有力的专业支持。

病案的管理工作是基础性工作,收集了很多一手资料,但没有使用合适的方法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解读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卫生统计方法在病案管理工作中的系统应用,可有效改进工作流程,实现流程的优化。以病案质量监控为例[2-3],病案质量监控从随意的抽查几份病案,到规范的随机化的抽样方法设计转变;从简单的病案甲级率统计,向多指标、多角度的综合评价体系转变;从关注个案性的病案书写缺陷,向关注群体共性特征、揭示共性问题的思路转变;从单一的与临床医生的个案沟通,向与管理层、临床医生建立通畅的信息反馈机制转变。在这一系列的转变过程中,体现出了流程的改进和质量的提高,体现出了卫生统计学对管理的专业支持作用。统计学在病案质量监控管理流程中的作用如图所示。

3卫生统计学服务病案管理的途径

3.1统计设计统计设计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避免信息偏倚而事先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如随机化设计[3]。二是为管理过程信息收集而设计的各类表格化记录方案,以便于后续规范的信息收集、信息分析和信息反馈。统计设计工作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整个管理任务实施过程的科学性。只有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以此方案为基础的后续信息分析和管理措施才有生命力。

3.2统计分析病案管理过程的统计分析包括原始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三个步骤,前两个步骤为后一个步骤做准备,关键的分析阶段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做好指标的挖掘,根据原始资料的特点,采用分层、数据转换等手段进行多角度的数据挖掘分析,以期比较全面地反映真实的情况,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实施管理措施。二是要在指标的基础上做好指标的整合和整体信息统计内容的表述,即尽可能形成相对稳定、规范的分析文本,以便管理层以更方便、更容易理解的方式阅读和获取真实信息。规范文本的表现形式可以形成日常工作中的“模板”,一方面大幅减轻工作量,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3信息反馈信息反馈是统计分析的目的,是将病案管理的过程信息经过充分分析后反馈给相关的人员和部门,相关人员和部门获取信息后,做出与管理目的一致的决策。信息反馈也是PDCA、六西格玛等重要质量管理措施的一个组成部分,为后续的管理效果改变,支持政策的出现等起到一个重要的促进作用。信息反馈的内容不仅来自于统计分析,也包含一部分管理性总结,两者的有机结合会使信息反馈的效果更好。

3.4统计学咨询病案检索的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进行回顾性的科学研究。基于科研目的的病案检索中,应注意病案工作人员同检索申请者,病案查询者进行交流,应用医学统计学知识帮助服务对象评估研究设计的科学性,指导其进行准确的病案信息收集记录;也可以进一步帮助其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所以,统计学咨询应及时地嵌入到病案的检索环节,以帮助临床的研究有一个规范的统计设计,规范的资料收集,高效地完成研究任务。

第9篇

2.方法原理

本文采用的方法可称之为统计分析法,即将以往施工中所积累的同类型工程项目的资源耗用量加以分析、统计,并考虑施工技术与组织变化的因素,经分析研究后制定资源消耗指标的一种定额编制方法。

使用统计分析法,首先要确定统计分析的对象,这就涉及到企业定额的子目划分。当前,可以借鉴预算定额的子目划分方法。在确定了统计分析对象后,即可对承包商过去已完工程的原始记录进行统计分析。企业定额的水平应取为企业内部的平均先进水平,因此,在对原始记录进行统计时,应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消耗量。为便于说明统计分析法的具体操作过程,以砌筑1m3单面清水砖墙的人工消耗量为例予以阐述。

3.算例

设某承包商近年来完成的砌筑1m3单面清水砖墙的人工消耗量资料如表1所示:

表1砌筑1m3单面清水砖墙人工消耗量原始记录单位:工日

12345678910

1.141.121.111.151.091.201.131.151.181.06

续上表

11121314151617181920

1.131.151.101.051.081.121.171.101.061.17

统计分析的具体步骤如下:

3.1.对数据分组

对数据分组主要是确定组数。确定组数的原则是分组的结果能正确地反映数据的分布规律。组数应根据数据多少来确定。数据过少,会掩盖数据的分布规律;组数过多,会使数据过于零乱分散,无法显示数据的分布状况。

通常,可按表2的经验数值确定。

表2数据分组参考值

数据总数50~100100~250>250

分组数6~107~1210~20

本例中,取分组数为6。

将数据分为6组后,便可确定组距,也即组与组之间的间隔。组距可以按照下式计算得出:

(1)

式中,h——组距

R——数据中极大值与极小值之差

k——组数

3.3判断概率分布

根据绘制的直方图,可以大致判断出数据所属的概率分布。本例中,根据统计数据及对实际情况的分析可知,人工砌筑墙体中的人工消耗量属于正态分布。

3.4计算所选分布的特征参数

3.5计算资源消耗指标

计算资源消耗指标时,先选择在置信区间内的数据作为企业定额的平均消耗水平,再以小与置信区间左测值的数据及大于置信区间右侧值的数据与之加权平均后,所得结果为企业定额的平均先进水平。以数学表达式表示为:

(3)

式中,——定额资源消耗量

——小与置信区间左侧值的数据

——小与置信区间左侧值的数据个数

——在置信区间内的数据

——在置信区间内的数据个数

——大于置信区间右侧值的数据

——大于置信区间右侧值的数据个数

将本例中的数据代入式(3)得

即砌筑1m3单面清水砖墙的人工消耗量为1.12个工日。

4.企业定额的动态维护

由于施工工艺的改进、管理方法的改善等各项影响资源消耗指标因素的变化,企业定额建立后,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对企业定额应该进行及时的动态维护。

为达到对企业定额动态维护的目的,应做好以下工作:

(1)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已完工程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提炼。收集和整理基础数据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如数字摄像机、计算机等,以使所得数据的精确性、可靠性得到保证。在此基础上,找出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利用这些规律,承包商可以对原有企业定额进行对比分析,剔除不合理或过时之处,修正偏差较大的定额子目,增补新的定额子目。

(2)对于典型工程(施工条件和环境同测试企业定额时比较接近的工程),应该对施工过程进行细致地记录,并注意分析各个工程间的资源消耗量的差异原因,和企业定额相比所增加或减少的消耗指标的产生原因,从而在实践中检验企业定额的科学性、合理性。

(3)企业定额的动态维护应与专业软件公司合作,开发出适合承包商使用的企业定额管理软件,软件应包括以下5个模块:①数据录入及修改模块;②数据库浏览模块。③查询检索模块,提供灵活的方式实现对数据库进行多种方式的查询检索。④数据维护模块,提供数据的备份、修复及更改等功能。⑤数据分析模块,对于在建或已完工程的资源消耗数据进行分析,与企业定额进行对比分析,为企业定额的修订补充提供科学依据。

第10篇

[关键词] 最小离差平方和法 主要经济指标 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又称群分析,是多元统计分析中研究样本或指标的一种主要的分类方法,起源于考古分类学。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结合了更为强大的数学工具的聚类分析方法已经越来越多应用到经济分析和社会工作分析中。在经济领域中,主要是根据影响国家、地区乃至单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水平的各项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以便得出科学的结论。聚类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快速聚类分析方法”(K-Means Cluster Analysis),另一种是“系统聚类分析方法”(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本文将根据2004年浙江省各市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利用系统聚类的Ward’s Method,对浙江省11个市进行分类。

一、聚类方法简介

系统聚类法(hierarchical clustering method)是使用最多的一种聚类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

1.将全部n个样品各看成一类,即得到n类;

2.确定样品与样品和类与类之间的距离;

3.计算各类之间的距离,并将距离最近的两类合并为一类,形成一个新的类;

4.重复步骤3。这样从有n类开始,每次合并一类,经过n-1次合并后,所有的样品成为一类;

5.将上述合并的全部聚类过程用一个直观图形画出来,即画出聚类图;

6.决定类的个数,并由上述步骤得到相应的聚类分析的结果。

以下我们用Gij表示第i个样品与第j个样品的距离,G1,G2,…表示类,GKL表示GK与GL的距离。本节介绍的系数聚类法中,类与类之间的距离与样品之间的距离相同,即DKL=dkl。

二、 数据处理

(来源:2005浙江统计年鉴,见参考文献[13])。

:国内生产总值 GDP(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1.原始数据标准化

标准化后的数据

2.SPSS软件处理结果

我们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的Ward’s Method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处理,下面对软件输出结果进行详细介绍。

使用SPSS的ClassifyHierarchical Cluster程序进行聚类分析。其中Method子对话框里,方法选择最小方差法(Ward’s Method),间距测度变量选择Squared Euclidean distance(欧氏距离的平方),然后得出如下结果:

(1)系统聚类分析的概要结果,

从表3中可以看出,11个样本都进入了聚类分析。

本表格的第一行表示,第4个样本和第6个样本最先进行了聚类,样本间的距离为0.195,这个聚类的结果将在后面的第五步聚类中用到;第二行表示聚类的第二步中第8个样本和第11个样本进行了聚类,样本间的距离为0.653,这个聚类的结果将在后面的第八步聚类中用到。其他行的含义和上面的类似。可见,经过了10步聚类,11个样本聚成了一个大类。

该表格是样本系统聚类分析聚成3个类时,样本的类归属情况表。从该表格可以看出,杭州市,宁波市2个市聚为一类;温州市,嘉兴市,绍兴市,台州市4个市聚为一类;湖州市,金华市,舟山市, 衢州市,丽水市5个市聚为一类。

(4)聚类图

这个图是系统聚类分析的谱系图(Dendrogram)。从图中可以看出,各个类之间的距离在25的坐标内。借此可以直观地显示整个聚类的过程。

3.通过以上的分类表和龙骨图(谱系图)可以清楚的看到,离差法聚类分析结果

(1)较发达城市:杭州市,宁波市;

(2)中等发达城市:温州市,嘉兴市,台州市,绍兴市;

(3)发展中城市:金华市,湖州市,舟山市,衢州市,丽水市。

三、 结果分析

通过上面的聚类分析,根据2004年浙江省各市国民经济的主要指标,我们将目前浙江省各市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3个经济区域:

1.较发达城市:杭州市,宁波市

2.中等发达城市:温州市,嘉兴市,台州市,绍兴市,金华市,湖州市,舟山市

3.发展中城市:衢州市,丽水市

从聚类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发达城市杭州市和宁波市,由于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基础建设比较完善,产业机构比较合理,城市规模较大,城市经济发展快,所以把它们归类为经济发达的城市。而中等发达城市,湖州市、嘉兴市和舟山市由于靠近上海,与上海的社会经济关系比较密切,依托上海,大力发展外贸经济。其他4个城市一般为沿海城市,对外贸易便利,而且这里有浙东两条黄金旅游线(杭州―绍兴―宁波―舟山;杭州―绍兴―台州),旅游业也很发达,因此经济达到中等发达水平,而金华市跟多个市比邻,所以跟其他市的经济贸易也比较频繁,经济方面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发达的。而衢州市,丽水市由于位于地理位置原因,基础建设相对滞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财政收入少,所以经济会相对比较落后。

当然,以上分析结果仅是根据一年的经济主要指标得出的结论,如果要想进行更准确合理的分析,还需要进一步结合其它的数据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张尧庭方开泰:多元统计分析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2]王学仁王松桂:实用多元统计分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3]钱俊龙:概率论与应用统计[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2

[4]何晓群: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5]于秀林任雪松: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6]李双杰顾六宝:用聚类分析法评估区域经济[J].中国农村观察,2001

[7]苏金明:统计软件SPSS系列应用实战篇[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8]郝黎仁:SPSS实用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9]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M].科学出版社,2003

[10]卢纹岱: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11]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第11篇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根据案例教学法设计要求,在郑州航院信息统计职业学院会统系的统计学教学中运用了该教学方法。包括“郑州市高职生消费行为研究”总项目、五个子项目(调研方案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报告)、15个引导案例,即“1+5+15”的项目案例体系,在36课时内完成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以典型案例的项目学习过程;之后安排36课时的实践,模仿“郑州市高职生消费行为研究”项目完成各项目小组的自选项目。通过项目分解,使统计教学过程流程化;以完成项目任务为目标设计典型案例引导项目学习,分阶段实施,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案例教学主要包括项目学习与项目实践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示范项目学习,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示范项目引入与项目分解。我们设计了“郑州市高职生消费行为研究”统计教学示范项目,根据统计工作流程将项目分解为郑州市高职学生消费行为调研方案设计、郑州市高职学生消费行为调查、郑州市高职学生消费行为资料整理、郑州市高职学生消费行为统计分析、郑州市高职学生消费行为统计分析报告五个子项目。第二步,选取典型案例,引导项目学习。针对每一个项目任务,选取相对应的典型案例进行课堂案例教学,创设各种情景,完成学生对统计学知识的建构;学生通过课堂案例模仿,课后案例实践开展项目学习。第三步,展示示范项目成果。向学生演示已完成的“郑州市高职生消费行为研究”调研项目,点评示范项目的完成情况,对项目开发中的统计调查与分析方法进行总结,巩固与完善学生的统计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本文由收集整理求胜欲和创造激情。第一阶段的教师角色定位是组织者与知识建构的引领者,通过教师设计、组织、实施示范项目与案例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项目学习,帮助学生完成主体性学习参与和知识建构。第二阶段:项目实践,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划分项目实施小组。在统计学开课之初,在遵从学生个人意愿的前提下,按照科学性、异质性与平衡性的分组原则,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方面均衡搭配,将学生合理地编入各项目组。每组人员为5~8名,共10组。各组推举出“项目经理”(组长),全面负责项目的实施,组织小组的学习讨论。第二步,项目具体实施。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针对本组项目任务开展研究讨论,进行明确的具体分工。第三步,师生共同评定每个学生的实践项目成绩。首先由教师根据项目教学目的与要求,提出各项目完成情况的评价体系,明确各项目具体的测评内容及打分标准。然后根据各项目的完成情况,按学生自评、小组评议、教师评定的程序,客观公正地给出每个学生的实践项目成绩。第二阶段的教师角色定位是学生的导师和顾问。教师以单独或协作的方式,判断学生完成项目方面的学术要求,帮助制定和选择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计划,同时提醒学生所忽略的步骤,了解学生在项目研究进展的情况,及时提供线索、暗示和反馈,对项目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最后做好项目评估。该阶段的学生角色定位是实践者与协作者。通过项目实践,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展开交流、讨论。

二、案例教学法实施效果分析

为了检验以案例为引导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以郑州航院信息统计职业学院会统系会计专业为实验对象,将2011级会计一班设置为实验组,引入案例教学;将会计二班设置为对照组,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结束后,我们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以评价两种统计学教学方式。问卷采用五级李克特量表对学习效果、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学习体验四个方面共8问题进行了测量,从非常同意、比较同意、说不准、不太同意、很不同意分别设为5分、4分、3分、2分、1分,计算每个班级的累加得分与平均得分,进行比较分析。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知识理解和记忆、知识融会贯通、技能培训、创新能力、团队协作、学习快乐、学习成就感方面,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实验组得分要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组。案例法教学实验班的学生,统计学成绩大多集中在80~90分之间,平均成绩为81.43分;非项目法教学对照班的学生,统计学成绩大多集中在70~80分之间,平均成绩为73.57分。这表明接受案例教学法学生的统计学成绩明显高于非项目教学班的学生,而且成绩变动的标准差较小,也表明案例教学对于学生协作学习,知识共享,共同提高有明显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高职统计学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作引导,通过典型案例来创设情境,并通过参照案例来参与项目学习与实践,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加强专业技术实训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方式。

转贴于

第12篇

【关键词】 《统计分析软件》 案例库 实验课程

一、引言

《统计分析软件》是统计学专业(本科)的必修课程,财管类专业(本科)的选修课程,其先修课程包括《概率论》《数理统计》《统计学》《市场调查》《多元统计分析》等。课程特点是应用性、实践性,将选修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现代化的软件工具加以实现,使学生在掌握和理解概念、方法的基础上,学会软件操作并分析结果,进而得出相应的结论,是一门理论与实际、技术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统计分析软件》研究如何有效地利用统计方法和操作工具实现的统计全过程,包括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以及数据资料的管理等,从而对所涉及问题进行统计推断与预测,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其中涉及的主要方法包括数据文件的建立、多选项数据录入、数据的转换与整理、数据的描述分析以及包括均值比较、方差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在内的推断统计。

分析数据的统计软件种类较多,包括EXCEL、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E-Views、SAS(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R等,而在课程教学中主要讲授SPSS软件。该软件相对于其他软件具有明显的优势,操作简便、功能强大、数据接口宽、针对性强,大多数命令都是完全可以通过菜单操作完成的,软件具有完整的数据输入、编辑、统计分析、报表、图形制作等功能,从简单的统计描述到复杂的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都可以实现,针对初学者、熟练者及精通者都比较适用。因此,SPSS软件已成为该课程的首选软件。

《统计分析软件》是实践课程,需要结合专业内容、配合大量的案例进行案例法教学。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案例使该课程的教学满足专业的需求,成为该课程的教学的重点和关键。通过多年的该课程的教学以及与其他同行教师的沟通,作者发现,课程讲授的案例往往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且与所学专业关联性不强,这样导致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对软件的掌握和应用不够熟练。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对目前《统计分析软件》教学中现存的案例选择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案例库建设的基本思路,以期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案例库建设的现状

案例是教学中有效的辅助工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统计分析软件》课程的教学更是需要大量的实践数据,作为教师演示、学生实践和课后练习的素材,通过实际案例教学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分析方法,以及熟练使用软件操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个质量高的教学案例必然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数量充足,能够满足教学、实践以及课后练习多方面的需求;二是目的性明确,案例要反映教学内容和目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具体教学环节相吻合;三是专业性强,SPSS作为数据分析工具,分析的对象要体现专业特色,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专业素养;四是时效性强,要密切联系当前专业热点和社会热点,提高学生参与案例的积极性;四是案例难易度适中。案例的难易度应掌握在既能说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又能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尺度。

案例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而目前《统计分析软件》案例库建设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案例数量不足

《统计分析软件》教学中,案例数量不足、资源匮乏问题较为显著。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案例来源渠道单一,教师选用案例多数来自所用教材,而统计学专业的SPSS教材多侧重对方法原理的讲解,案例内容一般较少且偏难;非统计专业类教材往往软件操作展示内容过多,案例数量偏少。因此,选用教材案例直接导致用于教师演示、学生练习的案例数量不足。第二,编写案例难度较大,SPSS案例数据一般是大样本数据,需要实际的案例背景,因此编写案例就需要耗费相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经费支持、团队合作、资源共享,仅靠一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加上个别老师的积极性和专业素养限制,自行开发案例就基本不能实现。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课程学习中案例数量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二)案例质量不高

案例数量不足必将导致案例质量不高。案例质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案例的针对性,二是案例分析的系统性,三是案例的时效性。

1.针对性不强

《统计分析软件》在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必修课,在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选修课。针对不同的学科专业和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和选用案例应该是有所区别的。

作为统计学专业必修课,案例应当侧重与统计思想、方法原理的结合。根据各种方法不同的使用条件,案例数据应当具有针对性。比如,交叉列联分析中,有适合定序、定距变量相关性检验的Spearman相关系数,有适合定类变量以熵为标准的Uncertainty coefficient,有适合定序变量的参数检验如γ值和非参数检验方法如Kendall'tau-b值等,这些方法都需要特定的变量配合使用,而现有案例大多不能满足需要。

对于经管类专业的教材上的案例不能体现专业案例要求,许多教师仍利用教材案例进行讲解,案例内容与经济管理实践要求脱节,如教材上的生物医药案例、农业生产案例等与学生专业大相径庭,这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无法与专业结合,在今后实际应用中对选择统计分析方法又感到盲目,最终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系统性欠缺

现有教材以及案例教学中,普遍存在分析过程的割裂,欠缺系统性。从数据文件的建立、数据整理、数据的描述统计、推断统计以及数据的管理和报告的呈现,统计分析是一个前后连贯的过程。在实践教学中,也应当注重学生对统计分析的全过程的训练。而现有案例大多是豆腐块式的,也就是说讲到不同的过程环节提供不同的案例,案例之间不具有连贯性,使得学生对统计分析的全过程缺乏全面的、系统性的认识,整门课程学下来也只是会使用方法,实际应用中遇到数据仍然无从下手,降低了学生对实践教学的体验。

3.时间滞后

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大多比较陈旧,所反映的案例背景或案例主题已不适应社会和专业发展的需要,比如,有些案例采用的是2002年的《统计年鉴》数据,有些案例仍在研究降雨量、温度与产量的关系。学生自然对案例的兴趣低下,无法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显然,这是由于教师对案例的更新迟缓。

三、案例库建设方案的建设思路

(一)案例库建设基本原则

1.数量丰富

案例来源渠道可以多样化。首先是间接来源案例, 根据公开发表的资料和相关网络文件, 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 结合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条件,对现存案例进行组织和加工;其次是直接来源案例,由案例作者亲自去调研、访谈, 结合调研背景和相关资料编写案例,或者教师从其研究课题中总结、提炼案例,这种方式获得的案例往往有明确实际的背景,切实可靠的数据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意义。所选案例如果是实际发生的,案例所提供的数据资料基本上可以满足学生作为实战者进行分析和策划的需要,也就是说,教师通过案例教学、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近似于实战操作,可以获得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通过案例的分析而具备创新意识。

2.分专业建设

在收集大量案例之后,可以按照不同的学科专业建立不同的案例库,也可按照同一专业的不同内容建立案例库。要想充分发挥案例库的作用,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就必须建立相应的案例库应用管理系统,系统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案例导入、案例显示、案例检索、案例审核、案例删除等模块。根据专业课程要求,案例要难易适中,太简单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太难则超出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力,学生无从入手分析,会打击其学习积极性。

3.注重系统性、时效性

从统计流程角度,选择具有可操作性的案例,使学生从搜集资料开始到最终资料的管理,将一个案例从头做到尾,这样使学生对软件的操作流程有系统性认识,不会割断各环节、各方法之间的联系。同时,及时更新数据库数据资料,不断更换选择补充新鲜的案例,将陈旧案例及时删除,确保案例的时效性。

(二)案例库建设流程

案例库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套紧密的流程。一个科学的案例库建设流程应分为四个阶段。

1.制订计划阶段

案例库建设者需要根据教学需要制定一个案例库建设的总体规划。一个成功的案例库需要一个周全的事前计划。其内容包括建设的目标、建设的主要原则、建设团队的分工与职责、建设经费预算、建设进度安排等。在总体规划下首先要拟定编写提纲,根据专业要求确定课程案例库的题量、难度、格式和类型。

2.收集素材阶段

收集素材是编写案例的基础性、前提性工作。高质量的案例需要有充足、翔实的素材。实践表明,开发一个案例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往往用于前期的素材收集,而不是后期的案例编写。

3.撰写案例阶段

在收集素材的阶段建设者已经掌握了丰富的资料,对于这些资料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使其达到案例编写的需要。利用这些素材撰写案例初稿。这些初稿需要按照标准格式撰写,包括案例背景、分析目的、课程要求、报告格式等。案例初稿完成之后,应该首先由案例编写者自己进行修改,然后再交由案例库建设团队评阅。在听取他人的意见并对案例进行修改后,最后将案例交给团队负责人审阅,并进一步完善。

4.调整修正阶段

一个案例正式入选案例库前应该有一个试用过程,即将案例用于正式的案例教学,使之接受实践检验,然后由案例编写者根据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提高,同时据此调整修正案例库。

四、结语

《统计分析软件》案例库建设是当前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课程建设的薄弱环节。作为实践课程,当前的案例库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根据课程建设的原则,依据建设流程,按步骤实施案例库建设,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王美霞,王永明.经济管理类专业SPSS软件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北方经贸,2013(6):129-133.

[2]徐拥军,宋扬.管理案例库建设的组织与流程[J].管理观察,2008(8):201-202.

[3]杨洁,刘娟.《统计分析软件应用》课程教学方法及教学实践的探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3(4):257-259.